意思意思的笑话(精选13篇)
1、教授正在家忙着赶写一篇学术报告。
“亲爱的,”他对妻子说:“我的铅笔放在哪儿了?”
“不正夹在你的耳朵上吗?”妻子回答。
“没看到我忙得要死,你就不能说得具体一点,铅笔究竟夹在哪只耳朵上了?”教授有些生气了。
2、甲:“听说你跟你先生离婚了,是不是?”
乙:“是的,我想不到他这么心狠!”
甲:“听说,离婚是你提出来的,是不是?”
乙:“是呀!”接着,她情不自禁地大哭道:“我没想到,他立即就同意了。”
3、女朋友为他的男友做了件毛衣,很飘亮,谁见谁夸。过了几天却不见穿了,问他为什么,他说:女友用剩下的毛线,顺手又给她家的小狗织了一件,溜狗的时侯,总有人说“情侣衫”。
意思表示真实是法律行为的核心要件,意思表示诸多要素中何者为必备,各要件发生抵触时对法律行为的效力产生何种影响,这是大陆法系民法理论的重要问题。产生于德国民法的错误概念,为大陆法系各国所继受,意思表示要素所体现的缜密精细的思维特色延伸至错误制度的构建中,在各国学者的继受发展下出现了出入与分歧。各国在意思主义和表示主义中作出了不同取舍,对意思表示错误的法律行为效力也有无效说和可撤销说之分。从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等法律条文来看,对错误的理论研究似属盲区,关于德日民法中的错误与我国中的重大误解的位阶关系,学界也说法不一,而立法对意思主义抑或表示主义理论的选择也尚待厘清。从《民法通则》第58、59条关于欺诈、胁迫、重大误解等有关规定来看,似采用意思主义;但关于真意保留,理论和实务又采用意思主义。①意思主义与表示主义之争实则反映着立法对各方利益的保护立场。那么,我国对动静安全应作何种取舍?在法律行为因意思表示错误而归于无效或撤销的情况下,交易中第三人的利益又应基于何种形式保护?中日民法制度互通之处颇多,故本文主要以日本民法中错误制度的第三人对抗为参照,兼提德国等其他大陆法系国家之立法经验,以作出我国视域下的再评价。
德国民法将错误表述为效果意思(真意)与表示的错误,属于表意人在意思表示表达阶段发生的错误,包括内容错误和表示错误。②根据德国学者的观点,意思表示的内在意思元素包括表示意思和效果意思,而行为意思则包含入表示意思之中,与表示意识结合构成表示意思。③而效果意思又包含表示意识和基础效果意思。与行为意思作为意思表示的必备要素不同,效果意思的欠缺不必然导致意思表示无效,效果意思与表示出现龃龉时构成错误。台湾学者王泽鉴将意思表示错误解释为行为人客观表示与其内心意欲未互相合致且不自知的情形。④而我妻荣教授则将错误定义为“是由表示推断的意思与真意不一致且不一定自知的意思表示”。不限定于内心的效果意思的分歧或内心的效果意思的欠缺,而只要从表示所推断的意思与表意人真实意图有分歧,均属于错误的讨论范畴。⑤据此,错误的认定路径为内部、外部同一要素(效果意思)的两种解释形态的对比,而非效果意思与表示行为的跨要素对比,“真意”唯有与“推断的意思”相对应始具有操作可能性,也符合“解释先行与错误”的理论思路。
“错误”存在上下位阶概念的混用,故而常常在论证中造成困境。广义的错误涵盖两种情形,即“意思与事实的不一致”与“意思与表示的不一致”,前者为通常所言的动机的错误,而后者才是本文所关注的、也是通常所说的错误。⑥以错误作为表示上的效果意思与内心的效果意思的分歧加以检讨,也可看出,表示错误和内容错误作为错误的类型具有恰当性,而将动机错误视为错误加以讨论则颇为困难。这一类型限定也是德国民法的基本思路,为日本、奥地利等国民法所继受。《德国民法典》第119条规定,表意人所作意思表示的内容有错误,或者表意人根本无意作出此种内容的意思表示,如果可以认为,表意人若知悉情事并合理地考虑其情况后即不会作出此项意思表示时,表意人可以撤销该意思表示。前一种情形即为内容错误,后一种情形即为表示错误。①本文无意涉及表示错误与动机错误的界限厘清问题,仅以当前大陆法系各国之通说为准,将表示于外的动机视为意思表示内容之一部,作为例外构成意思表示错误。
2 交易安全视域下对意思主义的再认识
2.1 日本学界的表示主义学说及其批驳
意思主义与表示主义之争在错误制度的范畴中即体现为意思与表示不一致时何者为本体的问题。两种理论在日本学界几经博弈,疑难案件的处理中仍借此达成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考量。表示主义长期为日本学界通说。我妻荣就认为“通过意思表示乃至法律行为所欲达之效果,专以表示行为决定……法律行为解释并非探求表意者所隐藏的真意,而应着眼表示行为这一基准或媒介,符合意思自治原理。可以说,内心的效果意思只左右法律行为效力,不可能影响法律行为内容”。②表示主义下,法律行为及意思表示的内容应纯粹以客观决定,若通过表示可以推定一定的效果意思则应从其发生效力。但该理论对表意人过于严苛,在不对交易安全造成影响的一般情形下,私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应尊重表意人地位。而於保则更为彻底地贯彻了表示主义原则,认为“没有外部表示的内心的意识作用……不是法律上的问题”。③以上学说存在两个理论困境。其一,既然意思表示的内容全然遵从外形上的“表示行为”,则与其相独立的“意思”无存在余地,直接动摇了错误制度之设置意义。其二,我妻荣主张的作为例外的表意人保护立场缺乏贯一的理论基础,若不承认内心的效果意思的理论地位,则对表意人的保护难以找到具有说服力的依据。更进一步说,该说实有混淆一般与例外之虞。私人之间的法律行为是经济交易的基本元素,而法律行为对交易安全产生影响是例外情形,表示主义也认同在私人间法律关系这一基本情况下应优先尊重表意人真意,只在危及交易安全时表示主义才有其适用价值。
表示主义体现了对法律行为自由原则的修正的理想,引入了“重视社会胜于个人”的意思表示思维框架。也即超越了单方意思表示或合同中当事人的利益对立关系,而讨论个人作为表意人与社会作为受领人的关系,强调其社会规范形成的功能。④这一理论与近代突破式发展的日本经济相适应,故而在当时受到压倒性的支持。但其对意思自治基本原则侵蚀严重等问题也为之后“意思主义的复权”埋下了伏笔。
2.2 意思主义复权论对交易安全的维护
日本学界“从表示主义到意思主义”的学说发展方向,毋宁说是在意思自治原则的重新审视和交易安全所要求的表示的抽象化之间寻求平衡。这一发展不同于以往折中说观点,而是从法律行为解释论角度寻求综合的、有层次性的解释进路。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2.1 内池说
该说认为契约的成立是当事人“了解”基础上的“主观的合致”,当事人之间的错误或误解属于欠缺了解的“不合意”范畴。误解直接妨碍合同的成立,而错误的情况下,仅“法律行为的要素”的错误为无效,且表意人重大过失时丧失主张无效的权利。⑤该说否定了通说赋予表示的意思以客观内涵的理论,事实上抛弃了德国法系的“意思+表示”的构架,而回复到旧民法(即法国法系)的理念。但是,内池说虽然以“意思”为基准判断法律行为的效力,其对“了解”的判断仍不得不采用客观基准,可以说是合同的客观基准与主观合致论的调和。不过,该基准并非通说中的纯粹客观基准,而是法律对当事人合同关系的评价规定。⑥
2.2.2 星野说
区别于意思主义复权论,星野英一教授从私法自治的本意出发,指出明确区分法律行为“成立”和“意思与表示不一致”,抛开抽象的表示理论而就具体的法律行为样态加以分析。即要求就表意人内心意思和表示的客观意义对法律行为的效果进行“法的价值判断”。⑦
2.2.3 四宫说
该说强调内心意思表示本体论存在例外,即法律行为必须首先以行为人的主观的意思来确定,若主观意思不明确,则必须以客观的意思来确定,基准包括相对人或者社会对行为人表示手段(语言、动作等)或具体情形下的交易惯例等的通常理解。⑧
2.2.4 石田说
根据石田说,首先应对法律行为作主观的解释,其次应对表意人存在的归责事由和相对人存在的正当事由的对应事实作“规范的解释”。⑨因此,石田说虽然承认引入了表示主义的客观标准,但仅用于对归责事由的探讨。
以上学说均对意思主义作出了前瞻性的表述和突破性的发展,但石田说无疑更具合理性,区别于将意思主义的主观性解释与表示主义的客观性解释的关系理解为适用先后关系,石田说认识到二者本质上的表里关系,即表示主义为“表”,意思主义为“里”,对表示主义解释方法论的采用仅限于责任分配的确认阶段。石田教授作出如下定义:表示主义即与表意人的归责事由和表示行为相对的相对人的信赖作为法律行为的法律后果发生的依据的思维方法,是对不同于表意人内心意思的相对人的信赖的保护;而意思主义是以表意人的内心意思为法律行为的效果发生根据的思维方法,即表意人意欲的法律效果凭此发生,反言之,表意人不欲的法律效果不发生,这是私法自治原则的体现。据此,表意人的内心意思不是通过表示行为而客观推断的意思,而是借表示行为认定的表意人的实际的意思(即意思本身)。这一精确的说理事实上在表示主义和意思主义日益趋同的理论环境下对意思与表示何者为本源或核心的问题的确认。意思主义和表示主义片面保护动静安全之一,而是均在适用中均通过例外作利益上的调和。利益保护的综合性不代表意思与表示的二元论主义,坚持意思主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内部修正是付出最小思维代价的理论进路,且不损害意思自治这一私法的基本原则。
其一,维护交易安全的立法政策对意思表示效力的影响不足以反驳意思主义的正确性。意思表示不能引起法律效果的变动,表意人虽可意欲,但终究无法影响其效果之发生,故法律行为的范围和效力均来源于法律之规定。①从这个意义上看,法律行为的效果依据实则不存在针锋相对的矛盾,意思表示和法律规定事实上存在同向的价值指引,如拉伦茨所说,法律规定不应看作意思自治原则的阻碍,而是促进意思自由充分发挥的必要途径。②而法律规定本身即代表着对交易关系的调整和交易安全的维护,二者不但不存在对抗式的冲突,反而能通过学说的内部发展逐步相互适应与促进。
其二,现代意义上的私法自治的新要求使意思主义成为必然选择。意思主义自然以私法自治的思想为支撑,但近代意义上的私法自治并不止于德国传统法律行为论层面上的私法自治,而是与消费者保护等现代社会经济模式相联结的具有方向性的私法自治。③意思主义的复兴实际上体现着对私人格尊重的目标和对社会环境的再思考,而这里的“意思”毋宁说是担负着现代社会中个人人格意义的存在。若着眼于企业与消费者等社会经济强者与弱者的阶层关系中,则维系其对等的人格关系必然要求社会层面的自由意思。经济发展带来的交易双方地位失衡一方面导致意思自治的落空;另一方面则直接影响到法律所确立的正常的交易安全体系,使复杂的交易关系流于不稳定的状态下。这种现代经济的新问题使意思自治与交易安全由之前所处的利益保护的对立位置变为了同一立场的、相辅相成的制度目标,维护意思自治的充分实现即维护正常的交易秩序本身。
2.3 意思主义适用的中国法视角
我国立法采用意思主义还是表示主义并无定论,仅从法律条文中看,《民法通则》并未明示错误制度,而是使用了“重大误解”这一概念。虽然传统民法理论严格区分错误与误解,将误解定义为相对人对意思表示内容了解的错误而非意思与表示的不一致,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民通意见》)第71条的表述,我国民法上的“重大误解”即采错误制度之内涵,故《民法通则》第59条、《合同法》第54条可作为探究我国错误制度适用的准据。关于错误的效果,大陆法系主要存在无效和可撤销两种立法例。根据《民法通则》第59条,我国采用“变更或者撤销”效果,继受自《德国民法典》第119条。不过,是否可以仅凭该可“变更或撤销”的规定就轻易判断我国立法的价值导向呢?对其解读须结合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阶段的特殊性。采用无效论的各国依然重视对法律行为效力的尽力维护,例如日本民法对主张无效的前提条件作出严格限定,瑞士民法也将合同归于无效的范围限缩于“重大错误”的情况。在意思主义复权论的理论演进下,意思主义不再代表着对私法自治的绝对维护和对交易安全的无视,对于我国当下经济发展而言,现代的意思主义观点更能灵活而全面地顾及各方面利益。
3“无效”与“可撤销”之辩
关于意思表示错误的法律效果,大致有三种不同的立法主张,其一为无效论,日本和瑞士民法典均持这一见解;其二为撤销论,德国以及继受其学说的奥地利、中国、中国台湾地区民法典均采此观点;其三为较为特殊的无效与损害撤销之诉模式,以法国民法为代表。④无效与撤销的效果都是法律行为的自始无效,二者的本质区别即在于效力范围上。无效,指法律上当然的绝对的不发生效力的情况。无效之行为,一方面无须任何人主张当然不发生效力,即任何人的主张其为无效;另一方面,任何人不得主张其为有效,即得以无效对抗任何人。而相对于这种当然的无效,撤销则赋予了当事人以选择权,若决定不行使撤销权或除斥期间经过,则合同效力自然不受影响。单从立法例的选择来看,撤销论相较于无效论似乎更能矫正错误适用所带来的交易的不确定性,但正如前文所述,将错误的后果规定为无效或可撤销并不当然对应一国民法对交易安全的保护程度,重点应当放在制度的具体运行上。
《日本民法典》第95条规定:意思表示在于法律行为的要素有错误时无效。但是,表意人有重大过失时,不得自己主张无效。错误与真意保留、虚伪表示均属于表示上的效果意思所对应的内心的效果意思欠缺的形态,在日本民法中处于相同的位置。从民法典的形式来看,第101条采用了“意思的欠缺、欺诈、胁迫”的表述,将意思欠缺统一规定为无效,而将意思表示瑕疵规定为可撤销。与撤销相异,任何人对任何人都可主张某法律行为因错误而无效,仅作为例外限制了表意人有重大过失时的主张无效的权利,这是民法所采用的意思主义的立场下“没有意思就没有行为”的原则的当然适用。⑤但不少学者对这一立法意旨加以批驳,认为这一规定过于偏向对表意人的保护和意思主义的立场。
3.1 关于无效的对抗的对象
根据《日本民法典》第93、93条和96条规定,真意保留、虚伪表示以及欺诈、胁迫的情况均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唯错误无此规定。由于错误和欺诈有可能出现重合——即表意人因对方当事人欺诈而发生错误——的情况,这一有区别的效果规定便会出现法律适用的混乱。此时,表意人即使因欺诈撤销意思表示的效果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也可以以错误为理由主张无效,在持意思主义物权变动说的日本甚至得以无效对抗物权登记。①这一无效的绝对效力显然对交易安全及相对人和第三人保护造成了重大损害。从法教义学角度来看,错误确实具有理论地位上的特殊性,这或许是日本民法对其作出特别规定的原因。第一,错误属于意思欠缺的情形,与意思瑕疵的情形相比其更难为以意思自治为原则的民法所承认;第二,意思欠缺包括真意保留、虚伪表示以及错误,这三种情形均表现为通过表示可得而知的效果意思与内心效果意思的龃龉,但前两种情况表意人主观上为故意,只有错误情况下表意人为过失或重大过失,既然重大过失的情况已经但书规定限制了表意人的无效主张权利,错误实则具有了其他意思欠缺情形所不具备的可宽宥性。但是,如果从实质角度来看,错误与胁迫、欺诈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基于欺诈或胁迫而为意思表示时,尽管表示上的效果意思符合表意人的真意,但由于表示行为因欺诈或胁迫而引起,故由这样的表示推断,同样不存在法律上所要求的意思,因此均应与意思、表示不一致的情形作一并处理。如果从这一角度理解,则基于错误的无效并不是当然的无效,而应该理解为一种与撤销相近似的无效,而这就使得因错误导致的无效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反观我国的相关立法,《民法通则》第59条及《合同法》第54条虽然将错误的效果规定为可变更或撤销,并未在平衡交易安全的视域下构建表意人与相对人、第三人之间利益的均衡保护制度,事实上并未体现撤销论对维护法律行为效力的倾向性考虑。首先,我国立法上将经撤销的合同与无效合同的效力同等视之,模糊了合同“自始无效”和“溯及无效”的区别,这与可撤销的合同原本有效而经撤销才溯及的无效的原理相悖,②也抹杀了错误制度撤销论的价值初衷。其次,我国立法并未关注善意第三人利益保障问题,在《合同法》和《民法通则》中均无法找到撤销权行使后保护善意第三人的法律依据,而这其实有甚于“无效与可撤销”甚至“意思主义与表示主义”之博弈的对交易安全的影响,是保护相对人、第三人信赖利益的更为直接的途径,不得不说,我国立法在这一方面出现了严重缺位。
3.2 关于无效的主张主体
基于上文所述的错误与欺诈相竞合的情况下因错误而无效的法律效果类比于可撤销的论断,同样可以得出这一结论,即当表意人不主张法律行为因错误而无效(换言之,承认该行为的有效)时表意人以外的其他人也无权主张。且川岛武宜教授还进一步认为,“由于第95条的目的为保护错误人,故无效的主张自然应理解为仅错误人或其继承人得以为之”③,因此即使是不存在欺诈的场合,这一结论也应同样适用。因此,第95条但书的规定可谓画蛇添足,在判例实践中也相当于废止的状态。无效论的关键在于对任何人均得以主张该错误法律行为的无效,但根据这一论断,无效的主张主体得以必要限缩,既维护了意思主义下保护表意人真意的宗旨,又符合交易的稳定性考量。
我国《民法通则》即已将错误的效果规定为可变更或撤销,当然不存在法律行为当事人以外之第三人对行为效力施加不恰当影响之虞,但对相对人的撤销权却并无限制,也即若表意人的意思表示存在错误,则相对人也因此拥有了与表意人相同的变更与撤销权。《德国民法典》第119条与中国《台湾地区民法典》第88条都明文规定行使撤销权的主体仅为表意人,可以说,我国民法规定这一疏漏有可能导致法律行为效力的过分不确定以及相对人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恶意毁约情况。
4 相对人或第三人保护的信赖主义思路(代结论)
在意思主义下,意思与表示不一致的意思表示当然存在效力瑕疵,因此可以认为,既然采用意思主义,纵使法律条文中未规定错误制度,也理应赋予这种真实意思欠缺的意思表示以无效或可撤销的后果。基于这一思维进路,错误制度的设计初衷并非保护表意人的意思自由,而是在意思主义原理之默认效果的基础上,通过法律的特殊规定给予该意思自由带来的交易的不确定性以限制,即保护相对人或第三人的信赖利益。相反,若意思表示错误制度采用表示主义立场,与信赖保护制度的共同适用反而会导致理论上的困境。依据信赖保护制度,意思表示因作为相对人“信赖与了解的客体”而产生信赖利益和其基础上的保护必要,而表示主义已将客观解释作为确立意思表示内涵的依据,这就势必造成制度上的对相对人“了解”的过分关注,而全然忽视对表意人内心真意的尊重。④日本及奥地利等国民法典中的错误法均以信赖主义为原型,学说对错误所导致的表意人的赔偿责任即基于信赖主义构建错误制度中危险分配基准的体现。⑤对于这一危险分配基准,各国制度设计有着不同的思维重心,我国《合同法》第58条采用过错责任的思想,瑞士民法也规定如果错误是因为撤销合同一方之疏忽造成的,撤销合同的一方应当赔偿因撤销合同给对方造成的损失;但是,德国民法以及第95条但书规定出于废止状态的日本民法均未要求表意人过错。拉伦茨认为,表意人承担的赔偿信赖损害的义务并不以其过错为条件,它是一种纯粹的信赖责任或表见责任。⑥但这一判断并不能否认各国基于其立法政策考量赋予信赖责任适用于更高的条件。值得注意的是,各国均认同当相对人或第三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此错误”的情况下,排除表意人的赔偿责任。并且,承认动机错误例外的适用错误制度的立法例也将动机错误作为错误的标准定为是否为相对人所知。这些普遍规定即证实了错误情况下对相对人或第三人的赔偿责任源于对其信赖利益的保护立场。尽管赔偿责任的性质应为信赖责任抑或缔约过失责任尚存争议,①但信赖主义与意思主义相呼应的立法思路无疑成为错误制度构建的理论基础。信赖主义在归责阶段的运用是对意思主义下错误制度的合理补充,构建出综合保护真意表达和信赖利益的完整制度。
老奶奶玛拉总是热情似火。认识我不久,即邀请我去她的山间小屋过周末,邀请时特别预告:我做中国菜给你吃!保证是你吃过最好吃的!
看着这个地道的意大利老奶奶自信的模样,我这地道的中国人几乎不自信曾吃过地道中国菜了。
我如约来到她在山间的小屋,四周好山好水,花园里桌子上摆着竹筷和调羹。一看这道具,我就知道老奶奶是有备而来。我和几个朋友闲聊之际,前菜已经上来,我定睛一看,原来是凉拌青椒丝。我只记得国内有凉拌土豆丝或者黄瓜,还真没见识过青椒丝,而且是用苹果醋拌的;再来一个凉菜,疑似小葱拌豆腐,实则洋葱拌起司。这创意菜真的很不错,几个意大利朋友笨拙地拿着筷子,虽然狼狈,却吃得津津有味,催着玛拉快快端来主菜。玛拉再次转身进入厨房。好奇害死猫,我装作要去卫生间,透过门缝看看她的私房中国菜是怎么做出来的,结果发现她正端着笔记本电脑,动用google,搜索菜谱呢。可想而知,她搜来菜谱,如果没有小葱,洋葱就可以替补上场了,起司代替豆腐,罗勒顶替香菜,红酒汁冒充酱油……
后来知道了,玛拉遇见法国朋友会做法国菜,遇到摩洛哥朋友就做阿拉伯菜,这是她待客之道。尽管她做出来的菜就和意大利人的英文一样,永远都是意大利风味的卷舌加滑音,但宾客一样觉得很舒心。
我在想,咱们中国人有时就缺乏外国人这种大言不惭,意思意思就够意思的勇气。这要是换做一个中国人对意大利人说,自己露一手,做意大利菜请他吃,那还了得?估计这中国人起码得正宗配料都买齐,菜谱研究透彻,做一桌献给自己人试吃打分,再改进再试吃之类,不容有闪失。
国人很多时候都用力太过,从“给力”一词的流行就可窥见一斑。小朋友上幼儿园开始,家长要给力让孩子上好的幼儿园,还要报名迪斯尼英语、少儿高尔夫,琴棋书画都学起来。孩子们也要给力,要挑灯夜战,要优秀再优秀,要毕业后如何如何。但老外更喜欢顺其自然,能做到啥样算啥样,不喜欢让别人开心自己费力的事儿,于人于己,最好的状态就是意思意思。
我们以前是讲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但到了现在,人情世故,错综复杂,不敢稍微淡一些,淡了,生怕就这样没有了,被遗忘了,跟不上趟了。
三句阿拉伯语走天下
其实,自己再博学多识,曾给力钻研过的几把刷子,也未必时时都有用武之处。我个人最大教训就是,和德国女孩MICHI一起去约旦旅行,MICHI只会三句阿拉伯语,而且发音都只是意思意思而已,还都是从我这儿批发的,分别是:你好、多少钱和谢谢。她一学会就大言不惭到处用,而我则已在开罗大学专业学阿拉伯语一年有余,在商店里,我怕自己说的阿拉伯语有埃及口音,被约旦人笑话,坚持讲英语,而MICHI 却凭着她的三句不地道的阿拉伯语立刻让店主觉得很开心,结果买同样的东西,比我便宜了三分之一——苍天啊!
这样的事一直都在发生,在LATINO酒吧,SALSA舞音乐响起,怕自己跳得不好的中国女孩儿只能羞涩地站在墙角,而不怕出丑的欧洲女孩胡乱跟着音乐意思两下,结果撞到身边的帅哥——许多爱情故事就是这么开始的。
每个人能意思意思的本事,总比真正拿手的本事多得多,若总怕意思意思太不给力,就要平白比大言不惭的人少了很多机会和好处,多委屈!会扭个腰踢个腿的就可以认为自己会跳肚皮舞拉丁舞;会你好谢谢两句,就可以认为自己会这门语言,只要有google就可以认为自己样样精通……
老外都这么干的,咱们也该以国际化标准对自己低标准松要求点儿,现在就开始!
2、你只不过被偷了一部电脑,何必哭得如丧考妣般呢?
3、你瞧他那份咽咽呜呜的啼泣吧,真正如丧考妣。
4、贪婪卑鄙无耻的他被领导批评后如丧考妣。
5、听到老村长过世的消息,村民伤心得如丧考妣。
6、你只不过被偷了一部电脑,何必哭得如丧考妣般呢?
7、这也难怪她哭得如丧考妣,因为死者生前待她如己出。
8、他是不是出了什么大事?怎么看他终日愁眉苦脸,如丧考妣呢?
9、听闻那个圣明的皇帝驾崩的消息,百姓如丧考妣。
10、赞同前一位大哥说的“日本地震,我们必须要如丧考妣吗? ”
11、你瞧他那份咽咽呜呜的啼泣吧,真正如丧考妣。
12、贪婪卑鄙无耻的他被领导批评后如丧考妣。
13、在中国人民欢庆胜利之时;国内外一小撮反动分子却如丧考妣。
14、财主家遭抢了;财主老婆呼天抢地;如丧考妣似地哭个不停。
2 山上叠翠流金,万木葱茏,仙境如画。
3 一列山峰南北横卧,两望不到边,高山峻岭,叠翠流金。
4 置身于缓缓上升的吊厢中,叠翠流金的山林尽收眼底。
5 在这透明的晴空下,近山绿,远山青,叠翠流金,层次分明,抬眼远眺,怎不令人心旷神怡哩!“赵工,我们到山沟里玩玩去!”。
6 现在如果从高空俯瞰韩庙镇,道路两侧大小树木叠翠流金,远远望去仿佛一条条绿色长龙横卧在大地上。
7 右侧,藏家风情园偎依在青山下,叠翠流金的山峰倒映在明澈如镜的湖水中,漫步九曲回廊,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勾勒出一幅静谧的水韵藏寨风情图。
8 岛上叠翠流金,奇石林立,洞壑幽美,梵宇琳宫,时隐时现。
9 芙蓉山旧称芙蓉嶂,叠翠流金,像莲花瓣瓣,山势一字排开,宛若屏嶂。
10 此幅描绘山林瀑布景致,以中景为主,叠翠流金,天高气朗。
11 “水乡藏寨”的藏家风情园偎依在青山下,叠翠流金的山峰倒映在明澈如镜的湖水中,明月亭与七个湖心小岛相依相伴,碧水蓝天,相映成趣。
12 盛夏的石兰村,群山环抱,叠翠流金,知了声声,宛如世外桃源。
13 庐山,一山独峙,叠翠流金,云雾缭绕,景色优美。
14 天爷梁势压南天,直插云表;老君山叠翠流金,四野妖娆;铁笼山古木阴翳,鸢飞狼嚎;鲁班峡丹霞焕彩,烟云缭绕。
15 反身望向东北,麂山风景区则隐藏在叠翠流金之中。
16 我们慕其名,不辞辛苦,过水攀山,但见叠翠流金,云雾弥漫。
17 瀑布周围青山环绕,叠翠流金,古木参天,空气清新裹挟着植物香氛,壮丽之外又添几分秀美之气。
18 远眺群山叠翠流金,聆听演员悠扬高歌,歌声在山谷回响,人与自然和谐共融,恰似人在歌中,歌在景中。
19 山东蒙山国家森林公园叠翠流金,林海花潮,鸟语花香。
20 秋天,“山荆”和同事们随老板到婺源旅游,被山村众多老宅和古巷吸引了,村外叠翠流金,山雾缥缈。
21 狮子岩下,白鹭嬉闹着,每年来此过冬――三面环山的青川,地如其名,是个叠翠流金的地方。
22 随后纱幕缓缓升起,远景是手工绘制的巨幅画幕,太行山叠翠流金的秀美风光为凝重的战争题材剧增添了一抹亮色。
23 本报讯(记者易军魁)6月30日,记者站在信阳市负忧负痈巯缁泼泶1100多亩无性系良种茶园里,但见四周叠翠流金,满山茶树吐绿。
自以为是的其他表现:
1、把自己的`观点强加身边的人,总以为他们也是这么想的。
2、想当然,比如朋友批评你,就认为他是对你有成见,电梯里有个女孩子常常给你一个微笑,就以为她对你有想法。
3、疑神疑鬼,总是觉得身边的人言不由衷,心机很重。
对于以前的教育工作,我更多地注重其是否有意义,但现在我却常常思考其是否有意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再有意义的事情,如果枯燥地去讲、去做,一切都会变得索然无味,会让人产生厌烦情绪,就更谈不上收效了。只有让师生感兴趣,觉得有意思,才能激发他们的自主探究性,才能促使他们更想去了解其中的意义。有意思,才会觉得好奇,好奇了才会感兴趣,感兴趣才会有志趣,有志趣才会立志向。
有意思的教育一定是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觉得好玩的教育。在我们学校,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理想写在纸上,放进漂流瓶,存入梦想仓,与未来的自己做一次交流;运动会可以模拟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形式,让异国风情在校园涌动;毕业典礼可以策划成魔幻灯光秀;圣诞节的校园流光溢彩;万圣节的学校走廊里飘满了南瓜灯的清香;学校在重阳节时组织学生登高远眺,收集各式落叶;师生、生生在端午节时会相互顶鸡蛋、鸭蛋、鹅蛋,他们在蛋蛋相顶的“蛋王之争”中不亦乐乎;在雪天,教师会组织学生去操场上打雪仗、堆雪人;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教师会让学生在校园的石墙下读诗歌、诵经典;如果你想看书,既不用费劲儿,也不用借阅,因为图书散放于校园的多个角落;走廊里每隔几步就有一个触摸屏,学生可以随时查询、阅览;在精致的咖啡吧里,上千部电影可供选择;廊厅楼道被各式卡通摆件所装点着;象棋、围棋、五子棋各式的棋桌星罗棋布……有人问:“学校可以这样吗?”是啊,我们正在做着有意思的教育,好玩的教育。
好巫婆请她吃荔枝,想让她高兴一下,可是,荔枝太甜,甜得没意思;那就给酸梅,可是酸梅太酸,酸得没意思。“唉!真是没意思!你看,你叫好巫婆,我叫没意思巫婆,我们两个加起来,岂不就是——好没意思巫婆!我还是回去好啦……”
没意思巫婆慢吞吞地走在回家的路上,遇上了坏巫婆,她也刚离开好巫婆家。“看看这棵好巫婆的仙草,我可以用它做出飞篮来!”坏巫婆得意地说。
“难道这是好巫婆给你的?”仙草是好巫婆很珍贵的东西,没意思巫婆也知道这是不容易修炼到的。
“哼,她那个小气鬼,能给我?这全得靠我的本事。”坏巫婆乐颠颠地跑了。
坏巫婆回到自家院里,把仙草放进篮子,浇了点水,然后进屋睡觉去了,只盼一觉醒来,仙草的根穿过篮子扎进泥土,开出花来,她就可以拥有飞篮了。
没意思巫婆越想越不对劲,她悄悄来到坏巫婆家,一看,院子里竟然拴着她的没意思狗,狗嘴也被绑住了,而篮子里的仙草已经扎根,开出了花。
没意思巫婆赶紧把狗松开,还把仙草拔起来,连同篮子提着,给好巫婆送了回去。好巫婆正着急呢,因为她总共只有三棵仙草。
现在,没意思巫婆觉得又有意思了——没意思巫婆加没意思狗,负负得正,就是有意思,有意思呀有意思,真够有意思,她和狗狗乐颠颠地回家了。
坏巫婆醒来时,发现东西全没了,气得跑到好巫婆家里,“你给评评理,有人跑到我那里,又偷又抢,太不像话啦!嗯?怎么回事?我的篮子竟然在这里!”
好巫婆说:“这是你的吗?那你拿回去好啦!”
“嗯?我的仙草竟然也在这里!”
“这棵仙草也是你的吗?”
坏巫婆说不出话来,她气哼哼地提着篮子走了,一路上骂骂咧咧:“这帮人,真是一帮坏蛋!”
坏巫婆今天心情不好,跑得又累,半路坐下来休息,她并不知道篮子已经会飞,手一松,篮子忽悠一下,自己飞走了,坏巫婆看呆了。
这时,没意思巫婆正在自家院里跟没意思狗玩拔河,一抬头,看见空中飞过一个空空的飞篮,她咯咯咯笑了起来,这可不是太有意思了吗?
《巫婆村》(全套4册)在“京东商城”有售,网址http://book.360buy.com/11145636.html。喜欢就赶快行动吧!仿写“巫婆村的故事”,还有机会刊登,与王蔚同台PK,并获得作家亲笔签名的《巫婆村》图书一本!
你如果还有什么工作方面的问题就给我打电话。
No new SARS cases have been reported in the region.
该区没有新增非典型肺炎病例。
You will always have the bad as well as the good in the world.
人生在世总是有苦有甜。
He has carried out extensive research into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他已经对再生能源进行了广泛研究。
The first part of the plan has been safely accomplished.
解释:尤其是一个副词。表示更进一步。同义词:格外。通常用来强调该词语后所述事物。
用尤其造句
1、还有一件事,需要你们机组人员,尤其是驾驶员知道,用尤其造句。
2、在众多动物中,我觉得熊猫尤其可爱。
3、它的活动对天气的影响无疑是很大的,尤其是夏季,对我国天气的中、短期以至长期变化都有影响。
4、我喜欢吃水果,尤其喜欢香蕉。
5、今年的天气都很热,尤其是今天,气温都达35摄氏度了。
6、在今天的派对上,有很多漂亮精致的礼品,尤其是那个透明的水晶玻璃球,所有人都想得到它。
7、这个人不怎么好,尤其是他的性格.8、有些学龄儿童因经济困难不能入学,这种现象在贫困山区尤其突出。
9、我希望上海人,尤其是青年一代,尽可能挤出时间,去参观展览,阅读讨论会上国内外朋友的发言。
10、这篇散文写的真好,尤其是最后这段,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11、不动声色就解决了多人的刁难,尤其是面对着高层人士的注视,她还能稳坐如泰山。
12、虽然我们班有许多成绩好的同学,但他的成绩尤其好,作文素材《用尤其造句》。
13、这是我们全家,尤其是哥哥特爱吃的。
14、每次迟到的同学都有借口,尤其是以生病为理由最多。
15、庐山的风景美极了,尤其是那千变万化的云雾。
16、发展工业要有一定的速度和规模,但更要靠科技进步,尤其要着力提高经济效益。
17、因此,尤其有必要探讨一下如何增强思想评论的说服力的问题。
18、做为一个学生你尤其好问好学。
19、改革开放以来,这里的群众富裕起来了,尤其是农村,大多数农民都盖了新楼房。
20、你们的想法都很好,尤其小明的,很有独创性。
21、种的客观存在原不依赖于人们能否识别,尤其是不依赖于用一部分有限的研究方法能否识别。
22、阿姨经常打扮的异常妖娆,尤其是与陌生的叔叔见面时。
23、我还有我喜欢的日子有许多,尤其是自己的六一儿童节,简直开心的无法自拔了!
24、今晚的菜简直是太好吃了,尤其是黄瓜。
25、他很喜欢运动,尤其是踢足球。
26、此事在中国不能常见,尤其是出于一般平民,更属难能可贵。
27、电影院里经常有人喧哗,尤其是影片放到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28、他各门功课都好,语文尤其突出。
29、婆婆老迈的两眼昏花,尤其是听力也在渐渐下降。
30、尽管对这些观点还存在不同的看法,但它们的共同点是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尤其是智能的发展。
31、运用这一方法尤其要注意尽可能多的收集事实材料,并且搞清各种事实材料之间的关系。
【扩展阅读:如何学好造句】
一、学好词才能造好句。词组是组成语句的重要部分,只有对词组的意思和用法有了深入的理解与认识,才能恰当的使用,通过造句,将词语融入句子之中,从而为写作积累素材。要把文章写好,让语句通顺流利,首先要造好句,因为造句能力既是遣词用字能力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写好片段作文的基础,所以造句的重要性是非常高的,千万不能忽视。
二、造句的能力,也是学生驾驶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任何一个语言不大师,无不重视遣词造句。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时,如何着力培养学生用词造句的能力,使学生敢于用词,善于造句,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问题。成语造句更是要在学生理解成语意思,懂得成语所处的语境的情况下进行运用,才能有所成效。
三、造句指导不仅要让学生做到用词正确通顺,更重要的是能打开学生的思路,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将句子写得既生动又有新意,逐步养成其能够努力表达自己独到感受和思想的习惯。
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入重点词语的造句练习,而且对所造句子的质量有一定的要求,比如:无语病,语意完整,生动形象丰满,表情达意到位等,如此周而复始地练习,对习作的良性作用必然日益显现。
五、在使用关联词造句时,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两个外公的家在山清水秀的深山幽林之中,走在羊肠窄道上,只见树木参天,野草疯长,荆棘时不时地横在路上,毛茸茸的绿叶掩盖着危险的刺。草间偶尔有鸟“咕咕”地啼叫,看去却毫无踪迹;稍远处山谷间岚气氤氲,似有伏龙。
这个深山涧里,人口屈指可数,房屋稀落得如同黎明的星辰,通通都是垒土而造,风吹日晒使得瓦断垣颓,我暗暗佩服父亲,居然能寻着这深山幽谷里的母亲,嘿嘿。两个外公相邻而居,都是单身,母亲是他们领养的弃婴。两老全都嗜酒如命,脾气怪异,口角常起。越近外公家,我越是犯愁,该先走访哪一个外公呢?若先去大外公家,小外公会说我眼里没有他;若先去小外公家呢,大外公又说我故意排斥他。
正在举棋不定,大外公已经远远看到我了:“乖儿,快进屋来,别变成了木头呀!”我便顺势走进大外公屋里。
房内一切如旧,而且更旧,桌面积灰又厚了一层,比刘禹锡的陋室还陋。大外公问了我一些母亲的情况,我答记者问似的通报一番。这时大外公谈起自家琐事,那爬满道道沟壑的脸,竞充满了孩童样的稚气。
“乖外孙,你不知道呀!你那小外公真不识好歹,专跟我抬杠,我叫猫儿吃饭他也叫猫,我招鸡儿吃食他也呼鸡,看看他还把当哥的我放在眼里不?真是骨肉不亲啦!”
我见他又搬出陈年旧事,不好再坐,长辈的事,我哪敢评个是非,遂道:“大外公,你们也真是的,好好的亲兄弟俩没事找事,不是弄得我左右为难吗——我该去看小外公了。”
不容大外公挽留,我便一溜烟地蹿了出来,往隔壁小外公家跑去。推门进去打招呼,只见小外公坐在灶前,身后一张桌子,油盐酱醋全摆在上面,他忙着炒不知何种神丹,一见我就口出怨言:“怎么还想得起你小外公呀?不在那边呆着了?你妈还是我屎一把尿一把带大的,外孙却看不起我了。”
我只好赔笑说:“小外公,我也是按着从大到小的顺序来参拜的。你看你们二老,隔着墙的兄弟,一大把年纪了,还这么小孩子气。弄得我去了东家,西家说,去了西家,东家怨。你们这个样子,我以后只能谁家都不来了才不得罪人。”
“你敢不来!”小外公佯怒,“吃茶!”
茶碗的白瓷早已变成黑黄色,茶叶久久没有舒展开来,像漆胶粘在一块似的浮在水面,碗里还沉淀着一层黑灰,但这可是最高长辈赏脸泡的浓茶,我赶紧接过。“你别说那个老东西了,我也不是什么小肚鸡肠的人,凡事总让他三分。谁知他是个老顽童,没长进。前段日子,我夜里咳嗽睡不着,他也不睡在隔壁学着咳;我动动身子,他那边也要弄得床吱吱叫不停。好外孙,你说他是不是故意气我的?”
我听得好笑又不敢笑,只好猛喝茶。
我转过几个山湾, 到了村里另外几户人家闲聊一会,约了一个人来大外公家坐。
“大外公,来几局怎么样?”我知道大外公好赌,所以设了个“局”。
大外公看了看我们,一副扫兴的样子,“三个人怎么玩?”
我也故意叹息:“是呀!还少一方呀!”
约来的人早听了我的安排,赶紧催促,“不玩一下怎么搁放这双手呀?昨天玩了一夜挣了不少,今天还要过过手瘾呢!”
大外公果然开始动摇了,搓手晃脑地说:“是要好好陪我这不常来的外孙玩一下嘛!只是少了一个人呀!”
“没关系,我去叫小外公过来一起玩哦!”我见时机已到,立即下药,看大外公不言语也不动色,知道默允了,于是便去隔壁叫小外公。
小外公起先还拿架子,但这赌瘾一发就不可收,我稍稍一哄,便与我往大外公这边来。大外公马上迎出来,笑容满面。屋里早已摆好了桌子和扑克,看扑克那身污迹,大约也有几个春秋了。这里大外公又是斟茶又是说笑,不计前嫌,四人便玩起来。只是小外公受宠若惊,被大外公如此恭维倒有些拘谨起来。
几轮下来,大外公输光了,小外公的口袋也元气大伤,倒便宜了我们两个阴谋家。两个外公一边收拾一边互相调侃。
“大哥呀!你这又是何苦呢?输光了钱还赔了好茶,看你又要去山里找多少草药才能挣回来。”
“你也别说,我看你又要磨破老肩做卖炭翁了。”
我窃笑。
告别外公后一路下坡,轻松之极,真是先苦后甘。想着俩外公孩子般的怄气、抬杠、冷战,既好笑又觉好玩。闲居深山几十年,虽然没有隐者的书卷管弦,这些你逗我鸡猫、我学你咳嗽的家常便事,却也是他们天真率性的意趣。我突然觉得这山林无比深邃,内有无数简单而朴实的生活,真不知是生命最原初的状态,还是生命返璞归真的终结所在。
意思自治是民事活动中至关重要的要素, 也是民事法律行为的重要基础, 更是社会主义市场遵循的一般原则。改革开放以来, 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 这样的发展成果得益于广泛的意思自治, 但缺乏对意思自治的合理规制, 意思自治得不到正确引导, 容易导致一些合同违背公序良俗、公平原则, 造成经济秩序混乱。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需要通过使用一系列法律手段对意思自治进行合理规制, 通过市场对经济调控这一“看不见的手”和国家通过法律手段对经济干预这一“看得见的手”相结合, 充分发挥维护市场安全的作用, 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稳健发展。
合同意思自治的广泛运用决定了对其的合理规制的高难度性, 如何在保障整个市场经济领域公平、正义秩序的前提下正确引导当事人充分行使意思自治的权利成为一大难题。《合同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肯定了意思自治原则的重要地位, 为当事人行使意思自治权利提供了法律保障。但该规定过于原则化, 还应加强完善:从司法方面, 司法工作者在执行公务时应尊重当事人基于合法合意达成的合同, 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内容和程序进行司法工作, 不得让公权力侵害合法的私权利;从强制力方面, 对于非法干预当事人行使合同意思自治权的单位和个人应制定相应惩罚规范, 加强保障的强制力:从立法方面, 加强对保障意思自治多方面、多类型的法律规范, 为当事人合法行使合同意思自治权提供充实依据。
《合同法》通过合同效力, 合同订立条件等方面对合同意思自治的行使进行了一系列规制。其中《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了合同无效的五种情形: (一)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 损害国家利益; (二) 恶意串通, 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虽然法律已经对这几种情形进行了合理解释, 但这五种情形在适用中仍存在缺陷。有的合同并不属于这五种情形中的任何一种, 但其合同内容违背公序良俗, 公平正义等原则, 对这些合同的效力进行判定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争议。在哈尔滨曾发生一起遗赠遗产给“第三者”的案件, 从意思自治的角度出发, 当事人张某与该受赠人之间的遗赠合同是出自双方自愿和合意, 并没有恶意串通, 从合同效力上看也属于有效合同, 但很明显该合同违背了公序良俗, 与一般的社会道德相背离, 按照该合同履行将给整个社会带来不良影响。我国合同法对与此类违背公序良俗, 公平正义但又符合有效条件的合同并没有明确规定如何判定, 为了避免此类处于法律灰色地带的合同给整个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不良影响, 应当认定违背公序良俗、公平正义的合同也为无效合同, 加强立法对此方面的合理规制。
我国合同法自1999年颁布实施以来没有进行全面修订, 仅仅是采取司法解释的形式进行修改。但司法解释修改的范围程度有限也导致合同法与如今变化多样的社会现状脱轨, 合同法对于意思自治规制过于原则化的规定难以适用于变化多样的现实问题。随着经济发展, 电子科技、医疗、旅游等领域合同类型发展多样, 但我国合同法并没有对这些合同分章节的规制, 这些合同只能参照合同法总则和与之相近似的合同规定, 但这些合同的技术独特性也决定了参考规定不能完全满足其需求, 这些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得不到法律的合理规制和引导, 容易给市场经济造成一系列问题。因此, 对于新领域的合同, 应当加强法律规范, 避免当事人订立违法、非法合同, 鼓励当事人在合法范围内行使意思自治权, 维护自身权益。
国家在追求GDP增长的同时还需要关注经济快速增长背后的经济风险, 加强立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正确引导, 吸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教训, 在充分发挥意思自治作用的同时加强对其的合理规制。对于合同意思自治不仅要从形式上还要从实质内容上规范, 一方面要保障当事人充分行使合同意思自治的权利, 另一方面对于意思自治的范围、方式予以合理规制, 从而保障合法意思自治的实现, 为当事人提供合法依据, 完善我国法律体系,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宝玉.合同法原理与判例[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3.
[2][美]詹姆斯·M·布坎南 (James M.Buchanan) .制度契约与自由[M].王金良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
[3]韩世远.合同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1.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俗语使人们的交流更加方便且具有趣味性,具有地方特色。
简介
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包括俚语、谚语及口头常用的成语
故俗语曰: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本为吏期不对。——《汉书·路温郐传》
俗语能够贴近生活。
《俗语》·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录古今谚语及方言,标其原始。凡经史小学诸书,皆见援据。其采自说部者,并各注书名於其下。虽释常言,而考证颇近於古。然如释大夫称主,引《左传》及《国语》,而《周礼》以主得民之文反不见引,则录传而遗经。又释郡君县君,引元品官母妻四品赠郡君,五品赠县君,然考汉武帝尊王太后母为平原君,平原汉郡,则封郡君之制已始於汉。又武帝封金王孙女号修成君,修成汉县,则封县君之制亦始於汉,是书仅载元品官,则引后而遗前。又论音韵,谓北人以步为布,为方音之谬,不知《周礼》注酺步可以通读。《春秋释文》蒲圃之圃一作布音,是四音且可并转,况步布之通为一韵,不过读有轻重耶。此由昧於古读,故未得通方之旨也。
引证解释
1. 民间流传的说法。
《史记·滑稽列传》:“民人俗语曰‘即不为 河伯 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
2. 通俗流行并已定型的语句。
《汉书·路温舒传》:“故俗语曰:‘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
《老残游记》第十三回:“既是没才的这们少,俗语说的好,‘物以稀为贵’,岂不是没才的到成了宝贝了吗?”
丁玲 《一九三一年春上海》之一:“那是因为‘主贤客来勤’。 萧云 几乎说出这句俗语来。”
3. 方言土语。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濡水》:“ 濡水 ……西北入 难河 。‘濡’、‘难’声相近, 狄 俗语讹耳。”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中》:“所以 晋 楚 方言、 齐 鲁 俗语,六经诸子载之多矣。”
朱光潜 《艺文杂谈·〈但丁的“论俗语”〉》:“他( 但丁 )所谓俗语,就是与教会所用的官方语言( 拉丁 )相对立的各国人民大众所用的地方语言。”
4. 指当地的习惯称呼。
《红楼梦》第五五回:“这厅上也有一处匾,题着‘补仁谕德’四字;家下俗语皆只叫‘议事厅儿’。”
形成
俗语是熟语之一,指约定俗成,广泛流行,且形象精练的语句。从广义来看,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引注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但不包括方言词、俗语词、书面语中的成语,或名著中的名言警句;从狭义来看,俗语是具有自己特点的语类之一,不同于谚语、歇后语,但一些俗语介乎几者之间。俗语来源很广,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有关联。
来源
“俗语”一词,始见于中国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附褚少孙补写的《西门豹治邺》一文:“民人俗语日:‘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这里的“俗语”一词,是指民间流传的说法。
后来,刘向《说苑·贵德》和班固《汉书·路温舒传》引述路温舒写给汉宣帝信中的话语,正式用“俗语”来指通俗、形象、广泛流行在人群众中的定型语句:“故俗语云:‘画地作狱,议不可入;刻木为吏,期不可对。’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说苑·贵德》)“故俗语云:‘画地作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汉书·路温舒传》)
名称
俗语历史久,使用广,名目繁多,说法不一,有:里言、俚言、乡言、俗言、传言、常言、迩言、恒言;里谚、野谚、古谚、乡谚、俗谚;里语、俚语、民语、常语、古语、直语、鄙语、谚语;俗话、古话、炼话、常谈、俗谈、方言土语、街谈巷语等。可见,历来人们对于俗语的理解并不一致。
举例
“小二”管“大王”
挨着勤的没懒的
矮子面前不说短话
按下葫芦起来瓢
八抬大轿请不去
八字没一撇
拔根汗毛比腰粗
白披一张人皮
半斤对八两
半路上出家
饱汉不知饿汉饥
背着抱着一般沉
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
笨鸟儿先飞
鼻子气歪了
比登天还难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比死人多口气
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
别人牵驴你拔橛子
兵败如山倒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病急乱投医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不吃黄连,不知啥叫苦
不吃馒头争(蒸)口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