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高考数学试卷评析(精选8篇)
数学是科学的基础,内容深刻而抽象。2012年上海高考数学卷的试题,重点考查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试题的设计本着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不同类型的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原则来进行。整卷的计算量不大,总体难度适宜。试卷鼓励考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目前新尚教育的高三暑期班精品课正在火热招生,尤其是数学课,多位任教老师来自市重点,教研组有多年的高考命题研究经验,通过一段时间的辅导,能够帮助准高三同学提前掌握知识点,巩固薄弱环节。
本的数学试题立足于数学学科的特点,鼓励中学数学教学在课程标准的范围内,对一些概念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拓展,希望同学们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试卷对教材所涉及的知识点覆盖面较大,考查考生对数学基本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大多数试题的难度与同学们平常练习的难度相当。有些试题考查学生对基本方法的洞察,如第13题;有些试题融合了不同的知识点,如理科第14题;有些试题涉及概念本质的理解,如理科第17题;有些试题有一定的数学背景,但解答并不难,如文科第14题;个别试题有一定难度,如理科第23题的第3小题。
试题弱化了对计算器的依赖。计算器的使用大大方便了我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但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计算器的主要功能是数值计算,不能因为有了计算器而弱化数学的学习。考生对一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的理解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命题组本着公平的原则,多方考虑,力求通过不同小题的设问,取得平衡。
试卷体现了文、理科考生在考查内容、要求以及认知能力上的区别。尽管有些题目背景一样,但在设问要求上明显体现了对文、理科考生不同的能力要求。理科考题相对侧重于抽象思维能力的考查,而文科考题相对侧重于直观理解能力的考查。
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反对题海战术是命题组的一个愿景。我们在设计有一定难度的考题上力求创新。不可否认的是做大量试题有助于提高解题水平,但过多的重复劳动可能会扼杀同学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创造力。如何在做一定量的数学试题和提高学习兴趣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是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义务,也是命题的一个重要考量之处。
一、2013年上海高考数学理科试卷评析
2013年上海高考数学理科试卷的试题里不乏大量的新题、好题,一方面考查了考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另一方面也提醒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进行大量的重复性操练。以下是笔者对试卷中出现的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试题的简单评析。
1. 典型试题评析
理科试卷第7题是一道考查极坐标基本概念的好题,不同水平的考生在此得以区分。其精彩之处在于要求考生理解此题的本质是求极径,但不少考生没有发现这一点,而是按部就班地把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再求交点坐标,然后求距离。由于把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这一过程并不顺利,导致部分考生就此陷入了困境,既耽误答题时间还影响情绪。
理科试卷第10题巧妙地考查了等差数列与方差的知识点,最后在计算1~9的平方和时,考生通常会利用方差公式通过计算器求解,但如果能够直接用前n个正整数平方和公式来解题会更节省时间,不过由于此公式在复习阶段并不要求考生记忆,因此对考生的基本功提出了要求。同样,理科第14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反函数,由于符号较多,且形式新颖,考生在理解题意时会产生一定的难度,即使能理解题意,如果不善于数形结合,也不易得到正确答案,这同样考查了考生的基本功。
理科试卷第18题和文科第14题是姊妹题。由于文科试卷给出的条件是正方形,理科试卷给出的条件是正六边形,因此,考生理解文科试卷题意的难度小于理科试卷。此外,由于理科试卷第18题题目较长,所用符号也不为考生所熟悉,读懂题意要花较多时间,而且考生读懂后也并不能保证能够顺利解答。
理科试卷第21题是一道考查三角函数基本性质的好题。该试题涉及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单调性、图像变换、解三角方程以及求区间长度等知识点。前面几问虽然不太难,但起点也是中等程度,求区间长度一题看似简单,实则极易出错,许多考生会有这样的简单理解:1个周期2个零点,30个零点共15个周期,区间长度为15个周期。这种理解其实是错误的,因为不仅要确定区间长度的最小值,还要确定其相应的起点和终点,可见该题设置了陷阱,考生稍有疏忽就不能得到正确答案。
综观2013年上海高考数学理科试卷的试题,有亮点、有新意的试题为数不少,但略有遗憾的是它们相对集中在同一张考卷上,对考生而言就显得有些难了。
2. 典型试题的难点所在
此次出现的部分试题导致考生感到难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理解试题中符号语言、题意耗时较多,二是试题较新。比如,理科试卷第7、12、13、14、17、18、21、22题有些考生在理解题意时就会产生困难,或者即使好不容易看懂题目,但不会做,不知不觉浪费了不少宝贵的时间,最后无功而返。如第12题先要求出在指定范围内函数的解析式,再用重要不等式,还要考虑到原点的函数值为0等,其间有任何一步失误都不能得到正确答案。第17题的推理方式也不是考生习惯的表达形式。还有前述的第18题,题目长,符号多,且是平时不常用的表达形式,考生在读懂题目以后要能画出正六边形及相关向量,再一步一步求部分向量的数量积,才有可能逐步发现规律。要完成这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好的心理素质和扎实的数学功底两项缺一不可,这对考生的能力提出了不低的要求。
第22题的第(2)和第(3)小题要证明某些点不是“C1-C2型点”,要知道这个命题的否定式,而标准答案提供的是反证法,这不是考生最自然的解法,且需要分类讨论,对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要求较高。
第23题则重在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运算量相较而言不是很大,作为压轴题,这种要求还是适合的。第(2)小题难度系数为0.4,第(3)小题难度系数为0.05,估计本题考生得分率不高的原因之一是时间不够,如果把22题和23题互换一下,总体得分或许会高一些。
由此可见,整张试卷由于新且难的客观题偏多,致使考生在此用时较多,影响解答,命题者突出选拔性的初衷多少会打些折扣。窃以为,在试卷中力图变革求新的精神值得褒扬,但对考生能力的考查还须立足在适当的发展区内,这样所取得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二、对高三数学教学的建议
2014年高考即将来临,鉴于近两年上海高考数学试卷的试题明显难于前两年,对考生和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结合本人的实际教学经验,在此对高三复习教学提几点建议。
1. 适当回归课本
这里所说的回归课本有两层意思。
一是教师应把一些不常用的概念在课上帮助学生搞清楚,这样在解答某些问题时会更简便。如2013年上海高考数学理科试卷第7题,如果考生之前把极坐标的概念搞清楚,则根本不需要求交点坐标,直接求极径即可。同样,第22题如果考生用圆和直线的参数方程来解则无须讨论,可以做到一气呵成。
二是教师要把课本知识形成知识链。因为课本内容主要按照知识体系依次编排,综合应用各科知识的例子较少,所以在高三复习时,教师要把分散在课本中的知识点有机串联起来,使之在学生的头脑里形成牢固的知识网络,这样在应用时才能得心应手。比如,圆、椭圆、双曲线、直线的参数方程学生都不是很熟悉,解题时会尽量回避使用。其实它们都是由三角比的定义转化而来,有的时候用这些参数方程解答会事半功倍,关键就在于教师教学时能否让学生形成知识链。
2. 追求自然、流畅的解题教学
解题教学先通法后巧法,因为通法的适用面宽,遇到难题不能得满分,但完全可以得到部分分数,而巧法适用面窄,一时想不到可能得零分。此外,有效巧妙的方法学生很难想到,即使当时勉强听懂,遇到背景转变的同质问题仍不会做。因此,教师强调通法不为过,但是这不应该成为排斥简捷方法的理由。因为有时掌握通法也不一定能做得出,而巧法则可以干净利索地得到正确结果,关键是解题思路要自然、流畅。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践。
教师在讲综合题时不要照搬标准答案,因为有些标准答案的解法很难讲清楚是怎么出来的,由于命题人往往是先有结论,再形成题目,所以容易给出“神解”。如果生搬硬套标准答案,往往不能讲清是如何想到的,那基本上也是白讲,只能加重学生负担和让学生畏惧数学。建议评讲前教师自己做一遍题目,看哪种方法既简单又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这样讲起来才接地气,更易被学生消化吸收,才能提高复习效率。
评讲后教师要补充变式问题给学生巩固提高,这对教师而言是近阶段比较困难的工作,因为时间短,来不及找题,更来不及编题,最好的方法是发挥教研组的力量,群策群力。各区县的模拟题可以选做部分题目,不必每套都做。一套接一套地反复机械训练只能增加熟练程度,对解答压轴题意义不大。所以,关键还是要在压轴题上下点工夫。
3. 关注考前学生的心理健康
临考前的教师有点像体育教练,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水平情况,还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因为学生的心理状况不仅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临场发挥,还会影响考前一段时间的心理、身体健康,甚至会影响周围同伴、家长的正常生活。因此,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出现的异常状态,及时与学生个别交流,分析错误原因,指出具体的改进方法并督促学生落实。要多鼓励,少抱怨,想方设法地把学生调整到最佳竞技状态,引导他们戒骄戒躁、激发自信,让学生以平常心态,充满自信地走进考场。笔者之前曾有过“20天提高60分”的例子,虽不可复制,但至少说明这方面的工作对某些学生可能还是有用的,作为教师我们只能做到如此,也应该做到如此。
2016年的江苏高考语文试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试卷结构基本稳定,略有变化
1.试卷的结构、分值保持稳定
自2014年江苏试卷变成第一部分的“语言文字运用”5道选择题,分值15分;文言文部分2道选择题、2句翻译题和1道文意的概括题,分值为18分;诗歌鉴赏题3道题目,11分;文学作品4道题,20分;论述类3道题,18分;作文70分。2015年和2014年的结构分值完全一样,2016年保持基本不变,发生变化的只有一个地方:诗歌鉴赏分值虽然仍是11分,但题目由以往的3道变成2道,每道题的分值也随之增加,考生个体间的得分差距或许也会因此而有所拉大,这是今年试卷结构上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
所以,整份试卷在结构和各部分的比分上均与2015年一致,学生自然有种熟悉的感觉,而这样的稳定,也有利于考生们在考场上正常平稳地发挥水平。
2.四篇阅读题目没有偏题怪题,但也有灵活性
同整份试卷结构的平稳一样,阅读题目在思考方向和问法的设置上也未有刻意地标新立异,这使学生觉得试卷很稳定。
两篇现代文的阅读传承性尤其明显。比如《会明》一文,设置的四个题目:“13.第④段中会明为什么逢人就问何时开火?请简要概括。(6分)14.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会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请简要分析。(4分)15.文中多处写到“插军旗”,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4分)16.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6分)”
近四年来,问题设置点一样,问法大同小异。
再来看论述类文本,自2010年《谈静》出到论述思路题开始,除2013年《论名声》没出思路题,2011、2012、2014、2015每年都会出到,或全文论述思路,或一段论述层次,2016年《成人不自在》也不例外,第一题就是全文论述思路题,学生太熟悉了。
而18.文中“如来佛的掌心”“紧箍咒”“八十一难”分别意味着什么?(6分),19.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西天取经”的寓意。(6分)依据文本解析作答,也很常规。
两篇现代文的出题实在是老面孔,“结尾内涵”、“思路层次”似乎已经成为江苏命题者的两大情结。
而文言文的概括题是“根据文中张作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4分),这道题倒有些不一样,传纪类文本一般设题都是关于传主的,比如传主的性格特点、品性为人、思想见解等,而今年同往年的题目不一样,是概括科举考试的特点,这里也顺带涉及到了考生的文化积累,有新意、有创意。
诗歌两道题:10.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11.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两题均是常见题,但第一题有点变化,是熟悉中的小变化——巧妙地和高中课文中的《史记·李将军列传》衔接——学生倘若熟悉《李将军列传》的内容,那么概括就容易多了。这道题的积极意义,就在于提醒我们在高考语文复习时,必须更紧密地联系课文文本,这样的引导很有价值。
3.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变化,题目容量增大
“语言文字运用”部分,2014、2015都是考查了词语、病句、修辞、得体连贯、图文,而2016年,在知识点的分布上明显不一样,保留了词语、修辞,将考了几年的病句、连贯、图文都去掉了,换成了所引诗词合不合语境、对联和特定文艺演出专场对应匹配、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这样三道题,信息容量很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明显增加,尤其是第四题、第五题:
4.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以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第一组:《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
第二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
第三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
A.读书万卷 寸草春晖 我思我在
B.悦读生活 寸草春晖 指点江山
C.悦读生活 那些花儿 我思我在
D.读书万卷 那些花儿 指点江山
5.文化宫为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假笑啼中真面目 新笙歌里古衣冠
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 绘声绘影巧合连环
③白雪阳春传雅曲 高山流水觅知音
④开幕几疑非傀儡 舞台虽小有机关
A.①古琴 ②评书 ③昆曲 ④木偶戏
B.①昆曲 ②评书 ③古琴 ④木偶戏
C.①古琴 ②木偶戏③昆曲 ④评书
D.①昆曲 ②木偶戏③古琴 ④评书
学生恐怕没见识过这类题目,一时有点蒙,自然就感到难。第4题既要思考某同学所写文章的意思,又要思考“寸草春晖”“那些花儿”等是什么意思,才能选正确;第5题,既要知道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各自的特点,又要能理解对联意思,才能匹配成功。
二、选材立足民族,引导关注传统
笔者分析了2016年的江苏试卷,发现在选材上完全立足民族,外国的内容一点没进入试卷,这和以往完全不一样。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试卷弥漫着浓郁的古典气息,语言表达题除第一题外,第二题到第五题,所引诗词合不合语境、对联和特定文艺演出专场对应匹配固然古典传统不用说,就是修辞题、拟标题对应题,也脱不了古典材料。文言文的概况题,考到科举制度的特点,诗歌鉴赏没考通常必考的技巧题,而是考查李广的事迹,引导学生要重视熟悉《史记》等经典文史学,这两题的出现,是否是让我们重视古代文化文学相关知识的一个信号?
在文学作品阅读的选材上,2016的高考命题者又一次回归传统。比如2011年宗璞的《这是你的战争!》、2012年师陀的《邮差先生》、2013年老舍的《何容何许人也》)均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作品,2014年《安娜之死》是俄国列夫托尔斯的作品,让学生望而生畏。2015年,命题者一反传统,选择了当代作家王安忆的《比邻而居》,文章内容表现当代人的家居生活,让学生感到亲近,时代感较强。而今年所选的《会明》一文,背景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学生比较陌生。
论述类文本同样回归古典。2014年是朱良志的《乾坤草亭》;2015年是熊秉明的《罗丹的雕刻》;2016年选用的是郭英德的《成人不自在》,文本借助的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成长经历,来说人的成长过程,有着浓烈的传统文化因素。
所以,整份试卷,命题人似乎在传达这样一种导向:立足民族文化,返归古代传统,重视中华文化。
三、作文材料闪现理性的光辉,思辨要求高
自2013年开始,江苏作文由命题作文变为材料作文,作文的审题难度都不大,但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如:2014年的“青春的朽与不朽”,2015年的“智慧”,材料阅读没难度,不会偏题,但要写好,必须有思维的深度。
而2016年江苏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字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材料阅读有点难,学生考完后大都反映下手不易。这是因为今年的作文题理性色彩更浓,思辨性更强。作文讲说话,讲个性,讲创新,应该都属于材料范畴,偏题不易,但要写出有个性和创新的佳作也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商人声称,自己设计了一座精妙绝伦的迷宫,凡闯过迷宫的人,就可以获得万元奖金。于是闯迷宫的人蜂拥而至,但无一例外地被困其中,最后只好无奈地放弃,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运气不济的抱怨和沮丧。
一天,来了一位工程师,他不是为了奖金而来,只是为了揭开迷宫的秘密。他经过反复观察和测量,绘制出一份地图,最后宣布了一个惊人的结果,这座迷宫的入口其实就是它的出口。
面对那些自以为被欺骗而愤怒的人,商人说:“其实,你们应该考虑,是什么把你们困在了迷宫中。这座迷宫其实就是一面镜子,它可以照出你内心的目标、方向和欲望。其实,你们直到现在也还没有走出心灵的迷宫。”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范文】
题目:勿迷于欲望
商人的迷宫照出了人内心的欲望。所有的人只是为了金钱而去闯迷宫,最终落败;只有工程师不是为了奖金而来,只是为了揭开迷宫的秘密。最终也只有工程师揭开了迷宫的秘密,宣布“迷宫的入口其实就是它的出口”。材料告诉我们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人不能迷失于欲望中。
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了利益、金钱、欲望而迷失了自己。
三鹿奶粉曾是多少石家庄人的骄傲,可在它为了利益、金钱、欲望而残害了无数婴幼儿生命健康的那一刻,多少人心寒了。最后它不复存在。
康熙年间的九龙夺嫡,亲兄弟反目成仇,无辜的人被牵连,太子三立三废,八阿哥最后惶惶度日,十三阿哥替罪被囚,不都是因为人们对皇权的欲望吗?
秦始皇为统一中华,江山遍地血流成河,为满足其长生不死的欲望耗费国力甚至残害忠良。
奸臣赵高为了自己能够一手遮天,指鹿为马,陷害扶苏;武则天为君临天下,掐死女儿流放儿子;吕雉为宠冠后宫将戚夫人残忍地杀害。
精神上的缺失,灵魂上的空虚,使得他们在自己的欲望里越走越远,渐渐地被黑暗淹没,找不到自己。他们沉浸在纸醉金迷的欲望里,他们不安,他们痛苦,他们失去了理想的安定和年华的美好,他们变得肮脏而丑陋,恶毒而可怕。
欲望是一株藤蔓,你想得越多它便生长得越快,缠你缠得越紧。你以为你会是它的主人,而它却会在你迷醉的时候勒死你。
欲望是一口深不见底的井,你需要的越多便越是要深入下去,你以为你找得到最后的出口爬上去,它却会让你迷失,窒息而死。
欲望是一条色彩斑斓的毒蛇,美丽却致命,你越是被它吸引便死去得越快。
欲望是一座迷宫,你以为自己掌握着出口,最后却只能被困在里面惶恐不安。
所以,勿迷于欲望。你还有春光灿烂,你还有夏花绚烂,你还有秋叶静美,你还有冬雪皑皑,你还有似火年华,你还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我们不能让欲望掌控自己。
勿迷于欲望。不要过多地要求自己,累了就停下来喝杯茶;不要过多地追求物质,苦了就想想其实还有很多人不如自己;不要羡慕别人挥金如土,其实有的时候他们也并不比自己快乐幸福。
勿迷于欲望,你会看到更加广阔万里无云的蓝天;勿迷于欲望,你会知道这世界上美好的东西不止有那些;勿迷于欲望,你会感到简单的生活也是一种安好;勿迷于欲望,你才会知道你在欲望中迷失的是怎样一个干净清澈、简单善良的自己。
勿迷于欲望,让快乐来得更简简单单、长长久久。
2022高考语文复习的方法
一、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进入高三以后,有两种状态是常见的,也是我们最需要警惕的,一就是根本就紧张不起来,进入不了状态,这样导致的就是学习效率很低,学习成绩下滑或处于低迷状态;二就是紧张过度,老是担心最后的结果,但是没有行动,不能静下心来学习,永远被现实和想象中的结果困扰着,最后成绩也是不断下滑。
在人生的过程中,在现实操作中我们应该把目标分解,给自己设计发展的阶梯,按部就班的完成我们该完成的任务,这样说来高三应该“活在当下”,走好每一步,也就是说认真对待每一个月、每一个星期、每一天,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道题,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做好每一个“一”),每一步都走好了,最后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绩。
二、夯实基础、扬长补短
我们一直强调要落实基础,对于高考来说,基础知识多牢都不为过,借用一句广告词,没有最扎实、只有更扎实。
学科发展一定要均衡,要有优势科目,但绝对不能有劣势科目。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除了把优势学科学得更好之外,更主要的任务是把劣势学科给补上来,有的学生总是说自己不适合学哪个学科,我看不是,第一是心里暗示的结果,仗还没打呢就认输了可不最后就得输;还有就是对自己太温柔了,得狠一点,只要狠下决心猛下功夫,成绩就能上去,想做就能做好。
三、计划性、条理性
对于高三的复习来说特别忌讳打无准备之仗,不能无计划做事情,脚踏西瓜皮溜到哪儿算哪儿就好比是无头的苍蝇瞎撞。计划的制定要科学、实际、有效,要符合高三的规律和特征,也得符合自己的基本情况。
计划再好也只是计划,不落实没有实际价值,执行力非常关键。做口头上的巨人很容易,但是做行动上的巨人太难了。高三的计划要做到宏观和微观的辨证统一,既要有大计划,每一个阶段都有计划,同时也要把任务分化到每一个星期每一天,小计划的学习内容要具体到位,而且争取每个星期和每个阶段结束后都有总结,从计划的可行性、执行力、效率和效果等多个角度分析,为下一阶段提出可操作性的措施。
四、从容应对备考
根据近几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来看,上海市2022年的本科分数线预计为405分,专科分数线预计为120分。
2022上海志愿填报规则
志愿填报数量与志愿性质
(1)综合评价批次设置4个平行志愿。
(2)零志愿批次设置3个平行志愿。
(3)本科提前批次设置4个顺序志愿。
(4)本科艺体类设置甲、乙两个批次,各设1个顺序段志愿和10个平行段志愿。
(5)地方农村专项计划批次设置4个顺序志愿。
(6)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等特殊类型招生针对零志愿批次设置1个志愿,针对本科普通批次设置3个平行志愿。
(7)本科普通批次设置24个平行志愿。
考生填报志愿时,可以填满各批次所有可填志愿,也可以只选择填报部分志愿。
征求志愿
本科艺体类甲批次和本科普通批次设征求志愿,其他批次不设征求志愿。
本科艺体类甲批次的征求志愿含在本科艺体类乙批次中,在本科艺体类甲批次录取完毕后填报,未被甲批次录取的艺体类合格考生具有填报资格。
本科普通批次录取完毕后开展两次征求志愿。高考成绩达到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的未被录取考生具有填报第一次本科征求志愿的资格;第二次征求志愿实行降分录取政策,是否同意降分由高校自主决定,高考成绩满足本科降分要求的所有未被录取考生具有填报第二次本科征求志愿的资格。
专业志愿设置
每个院校专业组志愿内设4个专业志愿。考生在每个院校专业组志愿中均须选择愿否服从专业志愿调剂。
2022上海哪所学校好
2022年上海大学排名前十位的分别为: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
这几所大学的实力在同级别的高校中也是比较强的,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学科建设都是不错的,也受到全国各地的考生和家长的欢迎。
复旦大学简介
复旦大学简称“复旦”,位于直辖市上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高校, 由教育部与上海市重点共建。是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计划、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长三角高校智库联盟、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成员,是一所国内顶尖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同济大学简介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昨天发布了2012年上海市中考试卷评析,考试院称,今年的中考试卷体现新意、适度区分,引导课堂教学远离题海,改进学习训练,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语文:突出知识的活用
试题设计突出对知识活用的能力考查导向,关注不同思维层次的考查。如第20题“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哪一段中最恰当?请具体阐明理由”,需要理清文章思路结构,结合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找到两者之间的对应点来表达,都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和较大的思维容量。
■数学:体现新意适度区分
数学卷与往年相比,在题量、题型、难度等方面保持稳定,确保较高的及格率,兼顾适度区分。试题考核重要而常用的计算方法,没有技巧性和繁琐计算。试题考查学生最基本的条理性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综合性问题控制条件,降低试题的复杂性,却依然存在较多的思维入口,减缓入口台阶,保持核心的考查功能。考查学生对于标准数学模型下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间的转译能力。
基础题、中档题、较难题的分值配比为8:1:1,中档题和较难题分散在不同试题中,既有利于适度区分,又有利于合理考查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认知水平差异。对主观性试题,适当考虑分小题设计。在评分意见方面,坚持细致的分步得分方案和原则。
■英语:作文防止猜题、套题
英语试卷保持历年试卷由易到难的特色。试题考点明确,覆盖面广,将基础语言知识点落实在具有时代性与教育性的题干中,如关爱家人、服务社会、支持禁烟等,力求以言简意赅的语言,加强德育在学科中的渗透。新题型“词汇考核”部分是一篇校长演讲稿,提醒学 1
生如何应对面试。写作话题属于材料作文,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多层次表达,又有适当的限制,防止猜题、套题的可能性。
■理化合卷:具有适度开放性
物理试卷涉及的内容覆盖初中阶段的主要知识点。在保持题型和题量稳定的基础上,尝试改变初中物理重点知识的命题程式,落实思维深度的考查。试题编制着力体现学科特点,杜绝“繁、难、偏、旧”,引导课堂教学远离题海,改进学习训练,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对化学实验能力的考查,除了考查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更加关注对实验探究的目的和过程的理解,着力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对实验条件、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应用能力,凸显了科学方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试卷中个别主观试题具有适度的开放性。
2012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坚持“稳中有变,变中出新”,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关注思维品质的培养。
注重基础考查关注思维培养
——2012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特点
2012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坚持“稳中有变,变中出新”,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关注思维品质的培养。
试卷体现了稳定原则,在试卷架构、题型、题量和难易度等方面保持不变。文言文阅读重在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现代文阅读重点考查整体阅读能力,突出对文体特点的考查,如论点和论据的概括、事件省略情节的想象补充等。
课外选文文质兼美,人文内涵丰富,立意积极向上。“太祖视事”言浅意深,突出“节俭”的重要;“过有‘容’的人生”使学生学会如何包容别人、与人和谐相处;“第一声喝彩”使学生学会欣赏他人,懂得做人和处世的现实意义。
试题设计突出对知识“活用”的能力考查导向,关注不同思维层次的考查。如第15题考查对宋思颜谏言的目的理解,需要立足整体理解;第20题“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哪一段中最恰当?请具体阐明理由”,需要理清文章思路结构,结合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找到两者之间的对应点来表达,都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和较大的思维容量。
作文题“心里美滋滋的”贴近学生,开放度大,利于考生写出真情实感。它能给考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能缓解因考试而带来的紧张情绪,进而唤醒考生曾经的美好生活记忆,再次体验人生的美好时刻,从而在重温中发现美好,在回味中升华情感,在咀嚼中深化感悟。
2012年上海中考数学试卷评析:适度区分
2012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数学卷与往年相比,在题量、题型、难度等方面保持稳定,确保较高的及格率,兼顾适度区分,既体现对双基的重视,也适度体现对思维过程的分析能力的要求。
注重双基体现新意适度区分
——2012年上海中考数学卷特点
2012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数学卷与往年相比,在题量、题型、难度等方面保持稳定,确保较高的及格率,兼顾适度区分,既体现对双基的重视,也适度体现对思维过程的分析能力的要求。
在保持试卷结构内容等方面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对于具体试题的选材设计、呈现方式、适度灵活等方面有一些新的体现。整卷设计的思路是“注重双基、体现新意、适度区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注重双基和教学重点的考查。试题考查重要的数学概念、性质和方法,包括重视双基和教材内容考查。试题考查的重点反映教学重点,考核重要而常用的计算方法,没有技巧性和繁琐计算。试题考查学生最基本的条理性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试题表述力求文字通俗、明确,并适当配套线条简洁的图形、图像。
第二,体现新意。客观性试题设计在不影响学生思维的前提下加强解释性。综合性问题控制条件,降低试题的复杂性,却依然存在较多的思维入口,减缓入口台阶,保持核心的考查功能。考查学生对于标准数学模型下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间的转译能力。如第17题,第22题,第23题,第24题,第25题。
第三,适度区分。基础题、中档题、较难题的分值配比为8∶1∶1,中档题和较难题分散在不同试题中,既有利于适度区分,又有利于合理考查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认知水平差异。对主观性试题,适当考虑分小题设计。在评分意见方面,坚持细致的分步得分方案和原则。
2012年上海中考英语试卷评析:注重语境
英语试卷除了保持历年试卷由易到难、考点宽泛科学、内容真实可信、语料丰富多样、表达自由开放的特色外,尚有以下亮点:听力短文诙谐幽默,一篇暗含哲理,倡导多角度思维;一篇提出身教重于言教,展现平等教育的理念。配以图片辅助理解,帮助考生轻松答题......注重语境折射时代关注体验鼓励开放
——2012年上海中考英语卷特点
英语试卷除了保持历年试卷由易到难、考点宽泛科学、内容真实可信、语料丰富多样、表达自由开放的特色外,尚有以下亮点:
(一)听力部分注重语境
听力短文诙谐幽默,一篇暗含哲理,倡导多角度思维;一篇提出身教重于言教,展现平等教育的理念。配以图片辅助理解,帮助考生轻松答题。
(二)语言知识折射时代
试题考点明确,覆盖面广,将基础语言知识点落实在具有时代性与教育性的题干中,如关爱家人、服务社会、支持禁烟等,力求以言简意赅的语言,加强德育在学科中的渗透。新题型“词汇考核”部分是一篇校长演讲稿,提醒学生如何应对面试。它改变了孤立考核词意、单一辨析的形式,使词汇在语篇中被赋予了生命力。
(三)阅读部分关注体验
阅读语篇均选自英语原版材料,语言自然地道,题材丰富,体裁多样,有感谢信、伦敦交通指南、科幻小故事等,旨在体现“读中学、学中悟、悟中升”的教学观念。注重测试考生运用语篇提供的信息归纳、提炼并表达观点的能力,开放性问题鼓励考生大胆想象、多元表达。
(四)写作部分鼓励开放
写作话题属于材料作文,给出好友考前焦虑的情境,要求考生以书信方式表述自己的观点,与同伴交流,在帮助他人解决困惑的同时也正视自己的考试心态。通过写作,希望考生能各抒己见,既找到减压放松的方式,又懂得过程重于结果的道理。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多层次表达,又有适当的限制,防止了猜题、套题的可能性。
整张试卷检测考生在稳定和谐中张扬个性,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心,并力求对日常课堂教与学形成正确的导向——淡化语法、注重能力。
2012年上海中考:中考英语作文及范文
2012年上海中考英语作文及范文:if you are Joe.your friend Betty is upset because she cares too much about the result.谈谈你的看法,并给她提点建议。
英语作文为开放性作文:
if you are Joe.your friend Betty is upset because she cares too much about the result.谈谈你的看法,并给她提点建议。
范文:enjoy life
when we live in the world,we shoudl enjoy our life well.i am a student of a junior middle shool.i think enjoying life is to love our parents,teachers,friends,and study well.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ways to enjoy their life.as one student,it is my way to enjoy my life.when i am at home,i have dinner and watch TV with my parents.sometimes we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when i am at shool,i study with my classmates and listen to our teachers.i think enjoying life does not have to be some very important things.the common things of our life also can turn into the interesting and meanningful things.6
in a word,let‘senjoy our life and cherish it well.2012年上海中考物理试卷评析:贴近生活
2012年上海中考物理试题的编制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测试的目标、内容与“课程标准”的要求保持一致。试题内容源于初中物理教科书和活动卡,引导教师教学遵循“课程标准”,重视教材,以对全市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起到积极的导向功能。
立足基础贴近生活稳重求新注重方法
——2012年上海中考理化合卷物理试题特点
2012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理化试卷继续采用“理化合卷”的形式。物理部分的命题以《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为依据,以《2012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手册》为指南,在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稳步推进初中教育教学改革。试卷着重体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基于课标,体现导向
试题的编制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测试的目标、内容与“课程标准”的要求保持一致。试题内容源于初中物理教科书和活动卡,引导教师教学遵循“课程标准”,重视教材,以对全市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起到积极的导向功能。
二、强调基础,贴近生活
试卷涉及的内容覆盖初中阶段的主要知识点,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总体难度力求与考试的性质、学生的实际相符。本试卷着眼于课程的三维目标,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的考查。试题背景真实,取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特点。
三、突出重点,稳中有新
本试卷在保持题型和题量稳定的基础上,尝试改变初中物理重点知识的命题陈式,落实思维深度的考查。试题编制着力体现学科特点,杜绝“繁、难、偏、旧”,引导课堂教学远离题海,切实改进学习训练,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四、经历探究,注重方法
本试卷加强了物理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及伴随这一过程方法的考查,体现提高科学素养的导向。试题编制在继承“观察现象、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对探究“过程与方法”的考查,以促进教师完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进一步体现二期课改的精神。
2012年上海中考化学试卷评析:信息多元
2012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化学试题注重考查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基本的科学方法和价值观,以及对化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解,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兼顾基础能力注重学科思想融合科技人文体现学科价值
——2012年上海中考理化合卷化学试题特点
2012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化学试题注重考查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基本的科学方法和价值观,以及对化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解,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一、试卷整体——科学规范
试题的结构和比例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从知识类型看,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约占65%;化学实验约占25%;化学计算约占10%。从知识覆盖面看,试卷涉及了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六个一级主题和27个二级主题。
二、试题特点——稳中求变
1.试题情境力求体现学科价值
知识还原到生产生活中才会变得鲜活而富有价值。试卷中,以“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为主题的组题、消毒水果溶液的配制等情境新颖真实,从日常生活现象、工业生产原理到学生实践活动,都是在新情境下考核学生基本的化学知识与技能,以及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这种“从化学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社会”的特点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化学的社会观与价值观。
2.信息呈现力求体现多元有效
试题的文本内容表述简洁,主观题导语明确,不但有利于学生阅读理解和解答,也有利于后续阅卷的公平。非文本内容例如:微观示意图、样品元素组成图、实验流程图等,绘图非常精致,这种图文并茂的信息呈现方式使得整张试卷的视觉效果生动美观,信息呈现更加直观有效。这不仅有利于学生高效地获取信息,也有效地考查了学生从非文本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力考查力求体现过程方法
本卷试题对于化学概念的考查不是只注重识记,更加侧重对概念建构过程有效性的考查,例如质量守恒定律的考查,学科思想方法体现鲜明。
一、试卷评析
2013年上海高考地理试卷的结构与往年相比,题型结构有所调整,选择题从原来的25题50分分值变为30题60分分值,而综合分析题由100分分值降为90分分值;内容结构也更趋合理,在突出核心知识的同时注重知识的广度,课程内容覆盖率达到84%,这是近5年来最高的一次。与历年地理试卷相同的是,今年试卷的考查目标明确,内容分布合理。据统计,按测量目标划分,试卷中地理基础知识与技能考查约占45%,地理思维考查约占55%;按课程内容划分,区域地理内容约占21%,系统地理内容约占79%;按涉及的地域划分,世界地理部分约占43%,中国地理部分约占57%。综览全卷,试题符合中学地理教学实际,具有选拔考试的合理区分度,体现了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良好导向作用。2013年上海高考地理试卷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关注地理思维
地理思维是地理事物分布的空间思维、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与作用的关联思维,也是人地关系的综合思维。2013年上海高考地理试卷特别关注对考生地理思维水平的考查,包括对不同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比较与归纳,对各类地理事物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解析,对地理问题的发现与解释,以及对各种人地关系现象的评价。
(1)在热点阅读中进行鉴别判断。
例如,“荷兰某机构计划2023年把志愿者送上火星”的选择题,不是简单地考查地理事实,而是围绕这一计划的可行性,要求考生从“路途遥远”“途中困难”的角度进行思考,然后才能鉴别正确选项。再如“我国一帆船爱好者创造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世界记录”的选择题,没有提供地图,只是告诉考生“青岛号”在北太平洋行驶途中,遇到热带风暴,其位置位于热带风暴中心的南侧,要求考生选择此时该海域盛行的风向。考生答题时需要利用“天气系统”知识与空间思维来判断风向。
(2)在空间特征归纳中探究成因。
试卷中关于地理空间格局特征及成因的试题分值占46分之多。例如,“根据图文信息,归纳南非耕地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部地区人口级别变化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等题,都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特征以及对考生空间思维的考查。
(3)在比较中寻找同类之间的差异。
通过比较发现同类地理事物各自的特殊性,即它们之间的差异性,是高级的地理思维表现。例如,里斯本与雅典同为地中海型气候,虽然它们的气候特征大致相同,但是它们的气候分属“凉夏型”与“热夏型”,需要考生通过缜密思考加以分辨。
(4)在地理举例中展开联想思维。
南半球信风带向北移动会直接造成有的地方降水丰富,有的地方干旱少雨。试卷中有一道题要求考生“分别举例说明原因”。考生在没有地图信息的情况下答题,首先须在头脑中还原世界气候分布图,然后通过联想思维正确举例与阐明原因。
(5)在表达中考查综合分析能力。
以往有的考生在做论述题时,文字表达能力比较差,反映出其地理思维水平较低。针对考生“重罗列、轻联系”的问题,去年的试卷就设计了一道地理论述题,旨在对地理教学进行正确引导。今年试卷中“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的形成及对人文环境影响”一题,延续了去年“厄尔尼诺成因分析”的考查指向,着重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综合掌握程度与文字表达水平。
2. 凸显学科价值
2013年上海高考地理试卷突出了地理价值观,让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体会地理学科的科学价值、社会价值与生态价值。
如第46题:分析2010年0~16km范围内技术密集型企业和资源密集型企业空间分布格局的主导因素。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工业区位因素知识点的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和政府政策等。技术密集型企业的主导因素为科学技术和交通,0~16km范围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分布比较密集,且交通便捷,信息、通讯等条件较好,因此这类企业分布相对较多。资源密集型企业的主导因素为地价和环境,该类企业一般占地面积较大,对环境污染较大,0~16km范围地价相对较高,人口比较密集,因此这类企业分布相对较少。
再如第47题:运用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原理,评价N市制造业空间格局变化的合理性。
分析:解答本题需要考生熟悉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原理。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原理: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应该是从城市中心向外围依次出现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结合N市的城市制造业的空间变化分析:中心城区制造业就业密度变低,改变了原来中心城区制造业的土地利用结构,使之更趋合理,这有利于因地制宜利用不同区域的空间位置、基础设施和资源环境条件,因此N市制造业空间变化是合理的。
此外,试卷中还出现了根据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图表数据,判断上海农业发展的趋势;分析珠江三角区人口机械增长的正负效应;陕西苹果远销上海的商业区位分析;对中国西南地区干旱提出减灾建议等题,都体现了地理学科对于国计民生的重大意义。这样的高考导向将会对地理教学产生积极影响,从而引导学生更加自觉与愉快地学习地理。
二、教学建议
高考试卷在不断发生变化,作为高三地理教师应认真研讨考纲,主动搜集信息,认清高考考查的方向,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夯实地理基础知识
2013年上海高考地理试卷考查的地理知识是一些重要的地理事实、地理概念、地理原理与地理规律。例如,火星、行星风系、洋流等地理名称以及南非、珠江三角区的分布;日界线、岩石物质循环、地震分布、城市功能区、能耗分析、人口容量、世界文化圈等诸多地理概念行星风系移动带来的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与地中海气候成因、人口规模变化、工业区位因素、城市土地利用影响因素等地理原理;自然带分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等地理规律。由此可见,教师要引导考生注重课本知识,这是答题的基础,尤其是“因素”“原则”“原理”的知识是分析与解决地理问题的主要依据。
2. 重视地理技能与思维方法的培养
2013年上海高考地理试卷仍然强调地理知识运用、地理信息获取、地理分析与评价、地理表述等能力的考查。为此,教师要在地理变式训练中培养学生地理技能的熟练性与地理思维的敏捷性。同时,还要在案例研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思维方法,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
3. 了解高考地理知识范畴变化的趋势
近年来,高考地理试卷逐步向以高中地理为主的格局过渡。今年卷面上初中地理知识的直接得分点相比去年又有减少,这种趋势传递着一个信息,今后地理考试范围基本上就是高中地理的内容。当然,高考中的答题不能排除初中地理的知识背景,因为知识是连贯的、不能分割的。尤其是自然地理内容学生的掌握程度比较薄弱,在教学中需要加强。
4. 重视对地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教师要重点加强学生获得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组织表达能力的训练,注意积累地理词汇,重视地理语言的运用,这些都将有助于提高答题能力。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建立分析模型,如气候分析模型、等值线分析模型等。
5. 注重审题能力培养,尽早构建答题模式
从今年试题变化及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在审题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审题是解题过程中最先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领会命题者的意图,审题审出试题的立意,审出题目要考查的知识内容,要考查的能力,审出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教师可通过一定的训练,帮助学生建立答题模型,如地形地势特征的描述、等值线分布特征的描述等。
6. 重视练习的选择与有效性
一、总体说明
2012年是湖北省新课程高考的第一年,湖北省自主命题的第九年.2012年新课程高考湖北数学卷,按照“坚持稳定为主,注重基础考查,突出能力立意,着力内容创新”的命题指导思想,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数学科《考试大纲》,遵循我省《考试说明》(数学科)对试卷题型结构、考查内容及要求层次等方面的调整变化,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试题不偏不怪,难度适当,依纲靠本,特色鲜明,起到了积极支持课程改革的导向作用.
二、试卷特点
1.突出新增内容,强化主干知识
试卷紧扣《考试说明》,整体把握高中数学课程,基础与能力并重,稳定与创新兼顾.对常用逻辑用语、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三视图、定积分、算法初步、几何概型、条件概率、不等式选讲、几何证明选讲以及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等新增内容的考查在文、理科试卷中都分别占有相当的比例,特别是其中理科第13题以“回文数”为背景、文科第17题以“三角形数”为背景和理科第22题的证明推广不等式都渗透着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的思想方法.
试卷在突出新增内容考查的基础上,仍将主干知识内容作为考查的重点.文理全卷将函数思想、算法思想、等价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统计与随机思想等作为主线,如理科第3,7,9,17,22题,文科第3, 6,7,14,18,22题等都是立足于考查函数思想;理科第18题(文科第20题)突出了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运用基本量解题的思想方法;理科第19题以翻折问题为载体,突破了以往“一题两法的公平性”限制,暗示了几何法与向量法的“用而优则选”;文科第19题则是因减少一道解答题而首次尝试立体几何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现了几何思想和应用意识的融合贯通;文理共用的第21题体现了伸缩变换的思想和坐标法的特点.这些试题都以解法灵活为考生提供了多样的选择,以贴近教材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导向.
2.突出几何直观,强调应用意识
试卷将课程标准重视图形语言和几何直观凸现得淋漓尽致.如文科第5题的“求面积之差最大的直线方程”、文科第6题的“图象变换”、文科第10题(理科第8题)的“阴影面积求概率”、理科第4题、文科第15题的“几何体求体积”、文科第19题的“组合体求表面积”等;理科第3题的“积分求面积”、理科第12题的“程序框图”、理科第14题的“优美双曲线”、理科第15题的“求动弦的最大值”、理科第19题的“折叠问题”、文理共用的第21题的“由圆生成椭圆”等,都力求在几何直观、数形结合和动态变化过程中设置问题,全面检测考生的观察、直觉、试验、联想、猜测、类比、探究等思维品质.
试题强调数学知识的应用. 如文科第15题的“哑铃实物为素材的组合体求体积”、文科第19题的“零件表面防腐加工处理”、理科第20题的“工期延误天数的概率、均值、方差”等,试题背景公平,贴近实际,关注生活,切合高中数学教学实际,充满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和人文价值.
3.突出贴近教材,彰显数学文化
试卷沿袭了“在丰富背景下立意,在贴近教材中设计”的命题风格,很多中低难度的试题都来源于课本的例题和习题,文、理科试卷中以教材的素材为依据,经组合加工、改造整合和延拓提高而成的试题分数均超过了90分. 如理科第5题直接来源于教材数学2-3第40页复习参考题A组第9题;文科第16题(理科第12题)与教材数学3第15页程序框图如出一辙;文科第19题改编于教材数学2第29页习题A组第5题;文理共用的第21题取材于教材数学2-1第41页例2的背景等,同时试题的表达方式与语言叙述尽可能与教材保持统一. 这种做法为中学数学教与学远离“题海战术”创造宽松的环境,为高考复习提供“依纲靠本”的导向.
试卷讲究素材背景的文化性和数学美的呈现. 如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研究的三角形数”、“《九章算术》中‘开立圆术’与近似计算”、“n位回文数的个数”、“黄金分割数与优美双曲线”、“保等比数列函数”等,使数学背景、知识、方法和能力情景交融,让考生在丰富多彩的试题背景中,实现知识和信息的迁移,体会数学美和数学文化. 这种“传播数学史,凸显数学美”的命题指向,充分展示了高考试题的魅力,为深入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4.突出文理差异,有效控制难度
命题仍坚持文科重视数学知识的工具性和形象性,理科突出数学概念的深刻性和抽象性的定位,进一步加大文理试题的差异. 文理试卷中完全相同的试题有5道,姊妹题有2道,完全不同的试题有15道. 从考生实测统计数据来看,今年文理两份试卷难度控制得当.文理全卷布局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综合,小题尽量减少计算量,只要概念清楚,基础扎实,考生就能够顺利得到基本分数. 大题仍坚持一题多问,层次分明,梯度合理,较好地控制了入口难度,使考生易于上手,达到了“难度适中、坡度平缓”的效果.
总之,今年高考文理卷进一步展现了“平稳中重基础,平实中见真功”的命题特色,较好地实现了“选拔”、“区分”和“导向”功能,对引导中学数学教学重视教材、重视基础知识、重视数学思想和方法、重视数学能力都应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
第二部分 统计数据分析
经过对2012年湖北省普通高考数学文科总计133069份、理科总计230722份(艺体类考生和零分考生试卷已除)考生实测试卷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分类陈述如下:
1.全卷难度
2012年的文、理科数学全卷难度与2011年相比均稳中有升. 理科全卷难度延续了九年来一直保持的相对稳定性(难度系数在0.54至0.59之间),文科全卷难度尽管前四年呈一定的起伏波动状态,后四年的难度系数则稳定在0.50至0.52之间,今年的难度系数为0.48,又重回0.50以下(详见表1).这表明我省在迈入新课程高考后,新课程高考试卷对于课改考生而言略难,今后全卷难度有进一步调整下降的空间.
今年文科数学试卷平均分为72.25分,去年为76.50分;理科数学试卷平均分为82.87分,去年为87.73分,相比去年均降低.从文、理科数学试卷总分差异系数(CV)的比较情况看,2012年文、理科分别为45.76%和36.78%,2011年分别为46.00%和34.04%,说明今年的文科数学试卷对考生总体的区分程度稳中略降、理科数学试卷对考生总体的区分程度稳中略升,并均显示文科相对明显高于理科.从测试内容的同质性信度看,文科(α文=0.89)与理科(α理=0.88),均与2011年的测试反应(α文=α理=0.89)保持稳定(详见表2).由此可见,从教育测量学的角度,尽管文、理科难度存在差异,但两卷的信度都较高,说明测试分数偏离真分数值的幅度较小,考生总体实测结果真实可靠.
nlc202309011158
从试卷题目难度分布曲线的走向情况看,2012年湖北省理科数学试卷相比文科试卷而言,题目难度编排更加合理,即试卷的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编排分别基本遵循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并形成有一定梯度的命题布局思路.全卷难度取值,文科在0.11~0.96的范围,其中约72.7%的试题难度在0.43~0.96之间;理科在0.13~0.90的范围,其中约81.0%的试题在0.52~0.90之间. 相比去年的文、理科全卷各有1道试题的难度系数在0.20以下,今年的文科试卷有3道试题、理科试卷有1道试题的难度系数在0.20以下.(详见图1.1、1.2).
2.题型难度
2012年文、理科试卷中,全卷易、中、难比例,理科为8:10:4,文科为6:10:6.文、理科试卷的三类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除考查内容的差别外,其难易度控制呈现出明显的差别.其中文科选择题的难度(难度系数为0.60,易∶中∶难为2∶7∶1)比去年(难度系数为0.64,易∶中∶难为3∶5∶2)有所提高,填空题的难度(难度系数为0.60,易∶中∶难为4∶1∶2)与去年(难度系数为0.62,易∶中∶难为1∶4∶0)相比稳中略升,解答题的难度(难度系数为0.33,易∶中∶难为0∶2∶3)比去年(难度系数为0.38,易∶中∶难为0∶3∶3)也有所提高;理科的填空题难度(难度系数为0.64,易∶中∶难为3∶1∶1)相比去年(难度系数为0.59,易∶中∶难为2∶2∶1)有所降低,选择题难度(难度系数为0.66,易∶中∶难为4:5:1)相比去年(难度系数为0.72,易∶中∶难为7∶3∶0)、解答题的难度(难度系数为0.45,易∶中∶难为0∶4∶2)与去年(难度系数为0.49,易∶中∶难为2∶1∶3)相比均略有增加(详见表1、表3).
3.选项分布
选择题选项分布分析,主要是根据考生的选项比率分布情况,重点考查“正确选项”是否题意不清、标答有误或答对太明显,“干扰项”对考生的迷惑性是否过强或过弱.经分别对文、理科10道选择题的选项分布比率进行考查,结果反映除文科有1题干扰项“迷惑性过弱”(即分布率<2.00%)外,其余各题选答比率分布均在正常范围之内;理科有2题干扰项“迷惑性过弱”,有1道干扰项“迷惑性过强”外,其余各题选答比率分布均在正常范围之内,说明本年度数学科试卷选择题的项目设置质量较高.(详见表4、5).
4.总分分布
今年数学试题难度编排进一步贯彻了《考试大纲》对个性品质的考试要求,传承了往年命题经验,今年的两份试卷在整体试题难度的控制上均体现了稳中有变.今年的高分段与去年相比,文、理科实测反映140分以上的考生频率略有增加,文科由去年的0.12%(165人)增加到今年的0.15%(202人);理科由去年的0.08%(199人)增加到今年的0.12%(271人).
从文、理科各分数段总分频率的分布来看,文科在30~40分数段发生人数相对最多,其频率达9.16%,40~50、100~110分数段发生人数次之,其中100分以上考生人数的累计频率为25.46%,比去年(33.14%)降低了7.68%,降幅较大;理科在100~110分数段发生人数相对最多,其频率达13.23%,100分以上考生人数的累计频率为35.82%,比去年(43.39%)降低了7.57%. 这说明今年相比去年的文、理科全卷难度均有较明显的增大,但文、理科极高分数段的人数今年比去年略有增多.(详见表6、7)
从文、理科试卷总分的频率分布图看,文科呈不规则分布、理科呈负偏态分布,相对而言,理科试卷对于学生的选拔功能要强于文科试卷;从总体上看,本年度文、理科考试结果均有利于普通高校选拔优秀人才.(详见图2.1、2.2)
【2022年上海高考数学试卷评析】推荐阅读:
2022年上海高考分数线预测12-14
历年上海高考数学试卷09-14
上海高三数学高考复习05-31
上海英语高考作文11-24
上海高考英语词汇手册07-05
上海高考材料作文真题09-22
上海卷高考作文:阅读时间06-16
上海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07-20
上海市高考英语复习09-13
上海高考作文以“忙”为题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