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2024-07-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共11篇)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简单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理解简单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课前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岭南小学六年级有45 个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其中男运动员占 9 5。男运动员有多少人? 独立解答,说说“其中男运动员占 9 5”的含义及解题思路。如果把问题改成:“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就成了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新内容了。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 2 岭南小学六年级有 45 个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其中男运动员占 9 5。女运动员有多少人?

(1)比较复习题与例2 的不同。问题不同:复习题要求“男运动员有多少人?”而例2 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

(2)说说“其中男运动员占 9 5 ”的含义 59 是哪两个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单位“1”的 9 5 是哪个量?

(3)让学生在线段图上分别表示出男女运动员所占的部分。独立完成在书上,评讲。

(4)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可以先求什么?并列出综合算式。板书:45-45× 9 5 说说45×59 的含义,独立解答。

(5)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计算? 板书:45×(1- 9 5)说说(1- 9 5)的含义,独立解答。

(6)小结:怎样解答这类应用题?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 题。先说一说可以怎样想,再独立解答。

2、做练一练第2 题。独立完成,可以先画图思考,再列式解答。

3、做练习十六的第1 题。让学生先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列式解答。独立解答,说说解题思路。

4、做练习十六的第3 题。让先说说题中两个分数的含义,再列式解答。

四、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揭示课题。板书设计: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篇2

课例一

一、分类整理

师: (出示) 海南小学创办于2002年, 创办初期教职工有20人, 比现有教职工少;目前有24个班级, 创办初期学生有720人, 现有的学生数比创办初期增加了;学校绿化面积约6000平方米, 占全校总面积的;计划投资2400万元, 实际投资是计划的。

师:从这段话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学生经过思考整理如下:

(1) 创办初期教职工有20人, 比现有教职工少, 现有教职工多少人?

(2) 计划投资2400万元, 实际投资是计划的, 实际投资多少万元?

(3) 学校绿化面积约6000平方米, 占全校总面积的, 全校总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 目前有24个班级, 创办初期学生有720人, 现有的学生数比创办初期增加了, 现有学生多少人?

师:你能把它们分分类吗?

生1: (1) (3) 可以分为一类, (2) (4) 可以分为一类。因为 (1) (3) 两题的单位“1”都是不知道的, 而 (2) (4) 的单位“1”都是知道的。

师:看来单位“1”真的很重要。还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吗?

生2:也可以把 (1) (4) 分为一类, (2) (3) 分为另一类。因为 (2) (3) 可以直接用除法计算, 一步就解决了, 而 (1) (4) 不行, 比较复杂。

师:请大家把 (1) (4) 做在作业纸上。

师组织学生集体订正, 并揭示课题:今天就复习这样的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二、基本训练

师: (出示) 六 (1) 班图书角上共有240本书, 借出140本。小红说:剩下的比总数的还多20本。小明说:借出的比剩下的多。小华说:剩下的是借出的。谁的说法是正确的呢?

指名学生回答, 并让学生说说理由。

三、拓展练习

师安排了两道题:

1. 海南小学六 (1) 班的小红同学最近在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这本书共360页, 他4天读了这本书的, 他10天能读完这本书吗?

2. 从海南小学出发来实验小学, 走了全程的时正好走到秀山路口, 再往北走1000米, 到达邮局门口, 这时已走的路程与全程的比是3∶5, 海南小学与实验小学之间的路程是多少米?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稍复杂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怎样的?

生:先找准单位“1”, 再分析, 列式计算, 最后还要检验。

课例二

一、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关于“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复习课, 这个内容我们早就学过了, 大家都掌握得很好。所以老师打算先请你们做几道题检测一下, 再来决定今天复习的内容。

二、检测反馈

师:前一阵, 黄蓓佳阿姨来到了我们学校, 给我们推荐了很多好看的书。根据下列提示, 你能想到什么?

(1) 已经看了《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的。

(2) 《亲亲我的妈妈》的价格比《我要做好孩子》贵。

生1:我知道它们的单位“1”都是《我要做好孩子》的价格。

生2:从 (1) 中我知道了《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还有没看。

生3:从 (2) 中我知道了《亲亲我的妈妈》的价格是《我要做好孩子》的。

生4:从 (1) 中我知道了已经看的+没有看的=整本书;从 (2) 中我知道了《亲亲我的妈妈》的价格=《我要做好孩子》的价格+《亲亲我的妈妈》的价格比《我要做好孩子》的贵的价格。

师:看来大家都掌握得不错了, 接下来请大家完成作业纸1~5题。

1.《我要做好孩子》共有250页, 小明已经看了这本书的, 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2. 小明已经看了这本书的, 还剩50页没有看, 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3.《我要做好孩子》的价格是12元, 《亲亲我的妈妈》比《我要做好孩子》贵。《亲亲我的妈妈》的价格是多少元?

4.《亲亲我的妈妈》的价格是15元, 比《我要做好孩子》贵。《我要做好孩子》的价格是多少元?

5. 为了奖励阅读之星, 学校准备了一笔钱用于购买这两种书作为奖品。单独买《亲亲我的妈妈》可以买36本, 单独买《我要做好孩子》可以买45本, 如果把这两本书作为一套来奖励, 可以买多少套?

做完后反馈, 只有两个学生在4、5题上发生错误。

师生共同总结出解题步骤:寻找、分析、确定、计算、检验。

三、针对纠偏

师:刚才同学们都做得很好, 根据你们掌握的情况, 老师准备的第一组题就跳过了, 请大家直接看第二组题:

1.原计划投入64万元, 实际比计划多投入, 实际投入多少万元?

2.原计划投入64万元, 比实际少投入, 实际投入多少万元?

3.一项工程, 甲独做要15天, 乙独做要20天, 丙独做要25天。

(1) 甲乙合作, 几天完成总数的?

(2) 先由甲做3天, 剩下的工程由丙做, 还要多少天完成?

(3) 甲、乙、丙三队合作, 多少天完成?

集体订正, 老师请学生上台做小老师进行评讲。

四、拓展应用

师:通过刚才一系列的练习, 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于这部分知识掌握得很好了, 接下来, 老师给大家做一组难一些的题目。

1.一根绳子长40米, 第一次用去全长的, 第二次用去米, 两次一共用去多少米?

2.在第十五届多哈亚运会上, 日本队获得的金牌数是中国队的, 日本队比中国队少65枚, 中国队获得金牌多少枚?

3.圣诞节快到了, 商店里的物品琳琅满目, 你能从中选择一些合适的信息, 提出相应的问题吗?

(1) 圣诞树每课60元;

(2) 圣诞袜的价格是圣诞树的;

(3) 圣诞帽的价格比圣诞袜少;

(4) 圣诞树的价格比一串圣诞彩灯贵。

4.古算趣题———以碗知僧。 (略)

五、课堂总结 (略)

反思:复习课难上, 这是所有数学教师的共识, 如何上好复习课, 这也是所有数学教师关心的问题。对于教师来说, 复习的内容多, 复习的时间短, 不知从何下手。对于学生来说, 复习的内容已学过, 听不听无所谓。上述反映说明了复习课存在的两大误区:一是复习的内容是“老调重弹”, 把复习课看成了补课;二是复习的方法是“题海战术”, 把复习课上成了习题课。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借助画线段图的方法分析分数乘法(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数量关系的过程中,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完整的思维和清晰的语言表达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略中国的古老与文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交流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线段图理解掌握稍复杂的有关分数乘法(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掌握稍复杂的有关分数乘法(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前欣赏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的视频资料。(课件播放“八大奇迹”的视频资料)

学生对世界“八大奇迹”了解的知识畅所欲言。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了解了世界的“八大奇迹”,其中我国的“秦兵马俑”还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看看我们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哪些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你都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

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1号坑和3号坑一共占地面积多少平方米? 追问: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列式。

生2:2号坑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师:第(1)个问题是我们前面已经学过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研究第(2)个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交流使学生了解世界“八大奇迹”,课堂中顺势引导学生走近“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探究的欲望与兴趣,为更好地投入到下面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二、合作探索 1.分析理解题意

7表示什么意思?是把谁看作了单位“1”? 1077生:表示1号坑和3号坑占三个坑总面积的,这里是把三个坑的总面1010提问:这里的积看作单位1。

2.独立尝试,探索问题。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借助线段图能够清楚地展示思考过程,你能试着先画线段图,再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方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看看哪个同学的表达更清晰更准确。

3.组间交流,建立模型。方法1:

20000-20000×=20000-14000 10=6000(平方米)

提问:你能说一说你们的线段图是怎么画的吗?

生:三个坑的面积是单位“1”,所以先画一条线段表示三个坑的总面积,也就是20000平方米,再画其中的的面积。

根据学生的叙述,教师演示规范的线段图画法。追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生:20000×7求的是1、3号坑共占地多少平方米,再求用总面积减去1、107,表示1、3号坑的面积,剩下的就是2号坑103号坑的面积,也就是2号坑的面积。

同桌借助线段图再交流解题思路。方法2:

20000×(1=20000×3 107)10=6000(平方米)追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生:17求的是2号坑占三个坑总面积的几分之几,再求2号坑的占地面10积是多少平方米。

同桌借助线段图交流这种方法的解题思路。方法3:

20000÷(7+3)×3=6000(平方米)

提问:比较这种画线段图的方法和前两种有什么不同? 生:这种方法用了两条线段图,前两种方法用了一条线段图。追问:哪种方法更合适?为什么?

生:1、2、3号坑都是20000平方米的一部分,所以只用一条线段表示更合适。

教师小结:这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所以只用一条线段表示。4.对比方法,沟通联系。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地思考一下,第一、二种方法有什么不同点、相同点呢?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生:不同之处是:20000-20000×米,而20000×(17是先求1号坑和3号坑共占地多少平方107)是先求2号坑占三个坑总面积的几分之几。相同之处10是:都是把3个坑的总面积看作单位1,都需要用乘法解决。

教师小结:这两种解决问题的思路有所不同,但都是把3个坑的面积看作单位“1”。都利用了我们前面学习的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的知识,需要用乘法解决。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稍复杂的分数乘法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探究环节重在引导学生充分借助线段图理解解题思路,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对于两种方法注重对比沟通,更好地理解解题思路,同时帮助学生养成对比、联系地看问题的习惯。)

三、自主练习1.还剩多少页没有读? 先画线段图,再解答。

32(1)=80=32(页)答案:805532.一瓶1000毫升的饮料,倒出它的,瓶中还剩下多少毫升?

5师:请同学们独立解答,然后同桌之间说说解题思路。提问: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点、相同点?

33生:不同之处是:1000-1000×是先求倒出多少毫升,而1000×(1-)

55是先求剩下的占整瓶的几分之几。相同之处是:都是把整瓶饮料看作单位1,都需要用乘法解决。

32(1)=1000=400(毫升)答案:1000553.看图列式

提问:比较这两个题,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已知单位“1”的,都用乘法计算。教师适时引导提升,总结学习方法。

教师小结:我们正是利用了以前学的旧知识迁移类推来学习新知识,以后可以大胆尝试这种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

351(1)=360=60(本)答案:200=120(米)

360566

4.六年级一班有48名同学,其

11中的人参加篮球训练,的人参加足球训43练,剩下的参加棋类活动。参加棋类活动的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上,注重练习的层次性。在对比练习时,重点引导学生回顾旧知,理清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沟通知识的前后联系,建构知识网络。在发展练习时重在引导学生体会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的简便性,培养学生灵活选择方法、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数学素养。)115(1)=48=20(人)答案:48431

2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对被称为“第八大奇迹”的秦兵俑的了解,一起探究了“稍复杂的分数乘法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五、课后作业

1.一根丝带长10米,做中国结用去它的2,还剩下多少米? 523答案:101=10=6(米)。

552.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西藏自治区有300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其他民族有多少万人? 10

91答案:3001=300=30(万人)。

101053.六年级一班有学生40人,其中男生占,女生有多少人?

853答案:401=40=15(人)。

88

4.文化路小学参加植树活动,一共植树560棵,其中四年级植树棵数占总数11的,五年级植树棵数占总数的。两个年级共植树多少棵? 871115答案:560=560=150(棵)。

5687板书设计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问题 2号坑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整体与部分 20000-20000×10=20000-14000 =6000(平方米)20000×(1=20000×

稍复杂分数乘法练习课教案 篇4

——稍复杂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86页练习十六的第10—15题。

设计理念:

本课主要以对比作为主旋律,通过这些问题的解答和比较,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同时,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元探索解法,并比较不同方法的特点,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灵活性,在保证每位学生积极思考的前提下,让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

2、加强对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中,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充分让学生在小组里各抒己见,培养合作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提高自信心,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一步计算的分数乘法问题和两步计算的分数乘加、乘减问题,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以及解答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表示的“分率”和“具体量”的区别。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将练习十六的第10—15题制成课件或抄到小黑板上。)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切入课题

朗读诗歌。课件出示《春》的诗句:

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

春花绽春蕊,春雨伴春风。

春鸟弄春色,春人忙春耕。

在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后,出示题目:

1、这首诗文共30个字,其中“春”字出现特别多,请你算一算,“春”的字数占总字数的几分之几?

2、《春》这首诗共有30个字,光“春”字就占了全诗的只比其他字少几个?

学生解答后交流解题思路。

教师伺机揭示课题: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练习课 2,其他字有多少个?“春”字5

设计意图:数学练习课枯燥单一,学生容易疲倦,用一首朗朗上口的诗歌导入新课,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学习数学,这样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明确数学知识的价值,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感受春天的美好。

二、基本练习,掌握方法

1、做练习十六的第10题

在学生认真审题,明确运算顺序后,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评讲时,让错误的学生说说错的原因。

5341讲评重点:“-”和“+”的计算过程。64962、练习十六的第11题

指名说说分别把谁看作单位“1”的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题目完善为:春岭小学植

21了90棵树,其中90棵的 是六年级植的,90棵的 是五年级植的,求两个年级一共植了多53

少棵?(课件出示)

21师:单位“1”的“”是哪个量,单位“1”的“”是哪个量,要求两个年级一共植53

了多少棵树,要先求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可先求出六年级和五年级分别植树棵树。也可以先求出两个年级共植的棵树占总棵树的几分之几?

学生练习,展示两种解法。

212190×+90××(+)5353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在对比中认识到两种方法的异同点,初步让学生感受到解题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三、对比练习,明确思路

1、先说出单位“1”的数量,再把数量关系式说完整。

1实际用水比计划节约8

1()○=节约用水的吨数 8

()+()=实际用水吨数 4第二天比第一天少修千米 5

()-()=第二天修的千米数。

()+()=第一天修的千米数。

设计意图:在练习之前,设计这个基本训练,有利于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为下面解决问题开辟道路。

2、做练习十六的第12题 51课件出示:①一根钢条长米,用去,还剩多少米? 84

51②一根钢条长米,用去一些后还剩,还剩多少米? 8

4学生读题后,引导学生比较: 51两题的“米”与“”在题中表示的含义有什么区别? 84

11“用去”与“还剩的含义各是什么? 44

1“”各是指这根钢条的哪一部分? 4

在比较、归纳、小结时让学生明确两题的数量关系:①钢条长度-用去长度=还剩长度。1②钢条长度×=还剩长度 43、练习十六的第13题

课件出示题目: 41①学校计划十月份用煤吨,实际比计划节约了,实际用煤多少吨? 85

14②学校计划十月份用煤吨,实际比计划节约了 吨,实际用煤多少吨? 85

1(1)独立解答。抓住不同,让学生在小组里比较题中两个“ ”的不同含义及解决问题8的思路。

(2)教师引导学生小结:两道题的数量关系可以沟通,均能用“计划用煤吨数-实际比

1计划节约的吨数=实际用煤吨数”。所不同的是:第一题的 表示分率,要先求出节约的吨数8

1是多少吨。第二题节约的吨数已知,是 吨,它是具体的量。8

设计意图:适当安排对比性练习,促进学生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通过这些问题的解答和比较,旨在加深学生对分数表示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应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四、发散练习,发展个性

1、做练习十六的第14题

课件出示题目:

5李大伯养鸡160只,养鸭的只数是鸡的.8

①养的鸡和鸭一共多少只?②养的鸡比鸭多多少只?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通过交流明确解题思路。

可预设如下:

a、画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①鸡的只数+鸭的只数=一共只数。

②鸡的只数-鸭的只数=多的只数

5b、先求问题所对应的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①鸡和鸭的只数共占鸡只数的(1+)。8

5②鸡比鸭多的只数占鸡只数的(1-)。8

C、从比的角度考虑,鸭的只数∶鸡的只数=5∶8.①鸡鸭共有:160÷8×(8+5)

②鸡比鸭多:160÷8×(8-5)

2、练习十六的第15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理清解题思路。

师:要求这位宇航员到了月球上体重减轻了多少千克?可以怎样想?

启发学生说出:可以用宇航员在地球上的体重减去他在月球上的体重。

进一步启发:宇航员在地球上的体重已知了吗?那么怎么求出他在月球上的体重? 1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宇航员在月球是的体重=地球上的体重×.6

1学生列出算式:72-72× 6

师:还有其他解法吗?

1受上一题的启发学生可能会列出:72×(1-)或从“月球上的体重∶地球上的体重=6

1∶6”的角度列出:72÷6×(6-1)

设计意图:由于,在前一个单元刚学习了比的知识,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有意识引导学生多元探索解法(尤其是比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比较不同方法的特点,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灵活性,让不同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五、全课小结,提高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那些疑惑?

教师友情提醒,课件出示小结:

分数乘法应用题,仔细辨别单位“1”。

数量关系细分析,列式计算有依据。

类似题目多对比,解题思路就清晰。

设计意图:由于一些学生解题的思路十分紊乱,缺乏次序,以顺口溜的形式,提醒他们注意,也许对他们解决分数乘法和加、减法实际问题会有所帮助。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填空:

5(1)白兔的只数比黑兔多。8

5()○=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数。8

()+()=白兔的只数。

1421(2)比60千克多是()千克,()米比米短,比300吨少吨是()吨。5553

22(3)15米的铁丝,用去,还剩()米。一根绳子,用去米,还剩15米,这根绳5

5子原来长()米。

2、解决实际问题。

(1)一块地6公顷,上午耕了

下午多耕了多少公顷?

12(2)小光看一本120页的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看了全书的,还剩多少页35

没有看?

162(3)一段水管的是米,如果截去米,还剩多少米? 11,下午耕了,上午和下午一共耕了多少公顷?上午比2377

板书设计:

《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求一个树比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

2. 学生能够理解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提高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 经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发现和探讨问题,在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用两种方法灵活解答。

教学过程:

一. 巧设铺垫,激趣导入

1. 创设情景:同学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特殊的嘉兵,谁呢?(请出小记者)现在我们来做个现场采访:在前面所的知识中,你感觉哪部分知识比较难理解?(学生自由发言,与小记者产生共鸣,从而引出“应用题”)

2. 设疑:小记者请求大家来帮助他如何理解、掌握应用题?

3. 小记者设问探讨:解答前面所学的分数应用题关键在哪?(学生自由探讨,发表意见,引出找关键句、找单位“1”及数量关系,也可画线段图理解关系)

[设计意图: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应用题是感到既头疼又枯燥的知识,课一开始,创设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景,为新知的引出拉开了一个良好的序幕,使枯燥的数学内容生活花、趣味化。通过巧妙设疑,既复习了以往所学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所在,又为今天所要学的新知作了铺垫,可谓是“一石数鸟”。该环节切实做到了在情景中习旧,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4. 小记者示题:说出下面各题的单位“1”及数量关系。

(1)一些奖状,发了3/5

(2)已经看了全书的1/8

(3)男生占全班人数的3/7

(学生自由口述,选择喜欢的题目解答)

引出“刚刚的3句话,在应用题中是作为什么部分?(关键句)

5. 示问:除了刚刚的几句关键句,你能找出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用过类似的话?又如何找出单位“1”及数量关系(学生自由探讨,根据学生回答选择适当的关键句写在黑板上,为后面服务)

[设计意图:突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每让学生亲身经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有效突破了教学重点,其找一找、说一说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体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引用生活中的素材,制造认知冲突,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让学生进入了自主探究的积极状态。既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又为新知的构建架设桥梁。]

二. 探索交流,建构新知。

(一)自由构建新知。

1. 设疑:一道完整的应用题除了关键句,还需要什么部分?(学生交流,引出“条件、问题“)

2. 编题:那你能否选择自己喜欢的关键句,补充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并思考如何解决?我们分小组比赛,看哪小组合作的既快又有新意,可邀请我们的小记者和老师一并参与(分小组合作探讨、交流)

[设计意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犹如一枚枚石子投入蓄势已入的湖里,激起了层层涟漪,让学生在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中自主探究、积极合作、足以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行云流水般的分数应用题教学全无例行公事、思路闭所,空间狭小之嫌。正所谓“灵感总青睐有准备的头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往往提出一个问题可能比解决问题更为有意义。这一环节,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操作,通过动脑编题——动手写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题,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并通过小组合作比赛,这样不仅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学生体会了发现、掌握新知的方法。

(二)探讨交流新知。

1. 交流展示成果:选一些小组向全班交流

根据小组的汇报,选出一些典型的题目(多媒体)适时展示,全班共同交流。

例如:一些奖状共15张,发了3/5,还剩几张?(发了几张?)(发了的的比剩下的少几张?发了的比剩下的少几分之几?)

示问:对刚刚那小组的成果(题目),你们会帮忙解答吗?(全班尝试解答,请部分学生板演)

2. 交流:“还剩几张”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介绍方法:

(1)根据数量关系,总共的—发了的=剩下的,总共的×3/5=运走的

15—15×3/5

=15—9

=6(张)

(2)画线段图帮助理解。

分析:结合线段图理解“把什么看作单位“!”,运走了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各是哪部分?怎么表示的?)

15×(1—3/5)

=15×2/5

=6(张)

整个方法介绍过程中,全班同学共同参与,群策群力,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适时点拨。

3. 小结:刚刚由于全班的共同努力,我们自己的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了,真是聪明!看来我们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来解答刚刚那一小组的题目的,说说你比较喜欢那种。(自由发言)

那对于刚刚的方法还有什么困惑的吗?提出来大家共同解答。

[设计意图:不再将黑板视为教师神圣的领地,把黑板的权利回归学生。黑板上的每个解题过程后面渡藏着那个经典的解题思路、方法,学生的.交流无不是将已经获得的主观影象投射在所写的算式、线段图中,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学生的求异心态无时无刻不让其他学生处于活跃的互动之中。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自己尝试解题并说出解题意图,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融入到方法中,让学生的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学生对学习重难点的理解得意进一步的升华。通过小组展示比赛,促进学生的积极的情感和态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比赛展示中形成,学生比较感兴趣。]

(三)灵活运用新知。

1. 小记者发言:谢谢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参与讨论,然后听了大家介绍的好方法,体会到了解答应用题的乐趣。领略了你们班同学的风采,收益非浅,表示感谢!(拿出“智慧奖、创意奖”等奖状感谢刚刚表现突出的学生。)设疑:还剩下的问题能帮忙解决吗?

2. 学生解答剩余的题目,拓展、巩固对新知的理解。(自由发言、交流)

4. 小记者兴致昂然,想展示一下自己学到的本领,请其余同学出题来考他。(学生出题,视平台展示)

4. 创设情景:小记者解答有困难(数量关系出错,对应分率出错)请同学们帮助解答。

突出强调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理清数量关系,理清对应分率)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表现颁发奖状,与我们的例题浑然一体,学生兴趣昂然激发了学生后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同时设立小记者遇到困难,突出强调今天所学的知识的重点。这一活动,还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提问,再自己解决,充分相信学生,有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了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

三.巩固应用

小记者出题:看同学们表现那么棒,考官做的那么溜,也想当会考官,你们敢不敢应战?(多媒体演示出题)

[总体设想]:

我设计的“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是为新授部分服务的,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从生活经验导入新课,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课一开始,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说说学习方面比较困惑的知识话题导入新课,从“解答应用题关键所在”来切入主题。这样做使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不再是简单枯燥的数学,而是非常有趣、富有亲切感,他们被浓浓的生活气息所感动,兴致勃勃的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

2. 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

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情节:小组自由选择喜欢的关键句编题并思考如何解答。学生通过合作探讨交流,得出解答的方法。从自己质疑——解疑问——汇报交流,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双基训练扎实。教学中设置了许多开放性问题,拓宽了学生进行实践、创新学习的课程渠道,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3. 注重学习的开放性,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篇6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是在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包括两个例题,分别让学生通过两种方法解答,这两种解法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思路,使学生更加明确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解答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分析、解答的过程,体验解题的一般方法及规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数学来自生活,增强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分析应用题。

突破方法: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帮助分析和理解。

难点:掌握稍复杂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通过画线段图去理解和掌握。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整堂课始终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训练思维为主线的原则。

1、自主探索,寻求方法。

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寻求稍复杂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

2、设计教法,体现主体。

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并注重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和交流,做到互相评议,各抒已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分层练习,注重发展。

练习分层次,由基本练习到巩固练习,再到综合应用和开放练习,层层深入,不断提高学生解题思路的发展与解题方法的提高。

4、运用设备,增强感官。

三、说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欣赏录像

2、认识吉祥物

教学设想:

通过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宣传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吉祥物的带领下学习数学知识,增强学科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北京奥运会的向往。

(二)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判断单位“1”的练习。( 口答)

谁是单位“1”并说出数量关系

在上届奥运会上中国队

1.获得32枚金牌,是获得奖牌总数的六十三分之三十二。

2.获得铜牌的枚数是银牌的十七分之十四。

3.获得银牌和铜牌的总枚数是奖牌总数的六十三分之三十一。

教学设想:

此环节我利用上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的奖牌情况,将各奖牌分布情况用分数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说说单位“1”的量以及数量关系,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于生活,只要善于发现,在我们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

(三)探究新知,确定目标。

1、学习例题4

教学设想:

在教学例题4的过程中,我利用大熊猫晶晶与学生对话的形式引出复习题中的已知条件,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提出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同时让学生画出线段图,并明确线段图中每个部分,这样的安排,一是为学生学习新知打下基础,揭示课题,二是便于让例题4与复习题进行比较,从而能够将以前学习的分数应用题和现在学习的分数应用题正确的区分开来。具体过程如下:

熊猫视频引入:大家好!我是熊猫晶晶,你知道我在中国哪个省最多吗?

全国约有只,四川省占其中的四分之三。

(1)从这组信息中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提出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 (四川省约有多少只?)

(3)怎样解答?你是怎样想的?

(4)你能画出线段图吗?(学生说老师画)

(5)还能提出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其他省占几分之几?)

(6)你是怎样解答?从线段图上你能看到吗?

揭示部分课题:分数应用题(这是我们以前学习的一步的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应用题)

教学设想:

在提出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时,我充分利用课堂中已有资源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刚才的一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的线段图上,进一步分析。新的问题还能在原来的线段上表示出来吗?从而使学生对线段图做进一步的修改,在修改线段图的过程中,也是学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学生经历这样一个思维过程,也就能找到在线段图中隐藏的一些数量关系。通过这些数量关系,学生也就能顺利的列出算式并解答出来。在应用题学习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学会分析题意,理解题意,并能根据线段图找到数量关系,是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这也是本节课最终需要解决的地方。具体过程如下:

(7)你能提出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

(8)线段图变不变?在线段图上你能找到哪些数量关系式?(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9)你能解答出来吗?你的依据是什么?

(10)比较两种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设想: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别用不同的思路列出了两种不同的解法,对这两种解法的比较是十分重要的,让学生说出两种解法的区别与联系,也就是进一步对学生进行数量关系的训练,让学生明确两种解法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思路,但数量关系都是一样的,第一种是用总数减去四川省的只数,得到其他省的只数;第二种是用单位“1”减去四川省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求出其他省的只数。这样的分析,对学生进一步形成解稍复杂的答应用题的方法是有很大帮助的,也从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一般规律。

师述:两种解法,虽然它们的思路不一样,但我们可以利用这两种解法互相检验,使我们的解答过程更加准确!

揭示整个课题:刚才大家共同解答的分数应用题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补充课题:稍复杂的

2.学习例题5(欢欢)

教学设想:

例题5的学习是在例题4的基础上进行的,表面上两个例题似乎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但实际上他们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在例题5的设计上,我本着尊重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的原则,将例题5进行了一些改动,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想让例题5更加有趣味性,更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二是想培养学生对20奥运会的爱国情怀。为了增强例题4与例题5内在的联系,我抛出一个问题:例题5中的两个量能不能象例题4那样在一条线段上表示呢?学生就能明确例题5在画线段图时,必须要画两条线段分别来表示两个量,这个指导过程教师是必须要有的,因为在今后的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中,学生如何通过画线段图帮助解答是十分有必要的,紧接着就是明确这两个量先画哪个量?每个量如何画的问题,在这个环节,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利用画出的线段图列式计算,通过尝试,学生列出了两种不同的解法,在分别对这两种解法进行比较,使学生更加明确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解答方法。具体过程如下:

导语:你知道他是谁吗?出示图片!

师:今天张老师不和他比跨栏,你们猜张老师和他比什么?(比心跳)

(1)出示例题5

运动员与普通人心脏跳动次数是不一样的,跨栏冠军刘翔每分钟约跳55次,张老师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刘翔多五分之四,张老师每分钟心跳多少次?

(2)出示“思考”帮助学生画线段图

①题中两个量,先画哪个量?怎样画?

②题中另一个量又该怎样画呢?画长些还是短些?长多少?短多少呢?

(3)学生自主完成线段图,列出算式并解答。

(4)小组汇报。

(5)比较两种算法:你比较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设想:

(四)实践应用,拓展提高:

教学设想:

在练习这一环节,我十分注重“双基”的训练,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训练要渗透到每一节数学课中,让学生打好基础,逐步提高。同时在练习题呈现方式上体现呈现的多样性。

1.基本训练:

(1)参加年北京奥运会男运动员人数占五分之三。

女运动员人数=运动员总人数 -( )

女运动员人数=运动员总人数×( )

(2)鸟巢和水立方共耗资10亿人民币,其中水立方耗资是总数的五分之二。

鸟巢的耗资=总数 -( ) 鸟巢的耗资=总数×( )

(3)修建鸟巢,原来用钢材50万吨,现在用的钢材比原来节约五分之一。

现在用的钢材量=原来钢材量-节约的钢材量

现在用的钢材量=原来钢材量×( )

2.巩固应用:

参加北京奥运会男运动员约有4000人,女运动员人数比男运动员多四分之一,女运动员比男运动员多多少人?女运动员有多少人?(线段图展示)

3.开放作业(我的2008)

在上届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共获得32枚金牌,17枚银牌,14枚铜牌,共63枚奖牌的好成绩。在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根据备战情况,特提出以下目标:

2008年奖牌总数比上届多九分之二

2008年金牌总数比上届多八分之一

上届奥运会上我国传统项目共获得23枚金牌,2008年这些传统项目要比上届多二十三分之三

你能算出我们国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奖牌目标吗?

(五)全课小结,回顾所学: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六)课堂作业: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解答的方法。

2.正确理解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能正确列方程解答。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解答的方法。

难点:理解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入语:前面我们学习了“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今天我们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板书: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练习课)

(二)出示训练目标

过渡语:首先我们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我能进一步掌握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解答的方法。

2我能正确理解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能正确列方程解答。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自己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过渡语:为了达到目标,下面请大家按照自学指导的要求进行自学。

二、训练环节(15分钟)

(一)出示训练指导

1.内容:完成课本第8页自主练习第7、9、12题的第(2)题。时间15分钟。2.在自主练习过程中,将疑惑问题做好标记,以备交流。

(二)自主练习

要求:认真读题,书写规范,坐姿端正,做完之后认真检查。

独立完成课本第8页自主练习第7、9、12题的第(2)题。教师巡视课堂,全面了解学情。

三、后教环节(10分钟)

(一)纠错更正

小组内两两交换,互相检查,发现错误的用红笔标出来,然后改错。会的学生教不会的。让出现错误的学生说一下错的原因?如果说不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助。

(二)展示交流

1.通过口头展示、展台展示等方式进行交流。

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进行评价、补充,使结果更加完善。

(三)质疑问难

(1)根据同学的质疑、反馈,全班交流汇报,讨论解决出现的有代表性的问题。

(2)收集疑难点和易错点进行点拨教学,解疑答难,强调易错点,总结做题规律,拓展延伸。

四、提升环节(10分钟)

(一)提升训练

1.完成课本第9页第11题。2.完成课本第9页第14题。3.完成课本第9页第15题。

(二)评价反馈

小组内互相检查、纠错、更正、交流。根据学生展示交流情况,教师收集疑难点和易错点进行点拨教学,解疑答难。

五、课堂总结(3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能正确理解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能正确列方程解答。同学们都学的不错,本节课的优胜小组是()组。

附:板书设计

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练习课(1)先审题,画出线段图。

(2)找单位“1”确定乘除法应用题。(3)找出数量间的等量关系。(4)列式解答。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篇8

教者:孙连义 单位:哈尔滨市师范附属小学校

教龄:十八年 职称:小学高级教师

一、教学内容:第九册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P118 例4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分数乘法基本应用题的基础上,尝试自己学会较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2.通过不同层次的题组练习,使学生逐步构建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知识结构。

三、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会较复杂的“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四、教学难点:通过不同层次的题组练习,使学生逐步构建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知识结构。

五、课题研究在教学设计中的渗透:

较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是在分数乘法基本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引伸出来的,属于后继教材,教师放手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大胆探究。这堂课练习设计层次清楚,有利于学生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最后安排了有趣的数学游戏,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六、教学设计

(一)基本训练

课一开始,教师组织学生口答下面题目:

1.加油站有油20吨,用去了1/5,用去了多少吨?

2.有一段公路,已经修了全长的3/5,还剩几分之几没有修?

3.有一段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5,第二天修了全长的2/5,两天共修了全长的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没有修?

(二)导入新课

学生完成口答题以后,老师把口答题第1题所求问题“用去了多少吨”改成“还剩多少吨”,使原题变成:加油站有油20吨,用去了1/5,还剩多少吨?

(三)进行新课

师:你们会做这道题吗?能懂得计算的道理吗?

师:这道题与我们前面学习的题目比较,复杂在哪里?怎样解答?

请同学们看看书上例1是怎么解答的?看书时思考这么几个问题(出示小黑板)?(1)这道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这道题跟以前学过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有什么不同?(3)这道题难在哪里?

师:看例1时,同桌同学可以小声讨论。例1的第一种解法:2500-2500×3/5和第二种解法:2500×(1-3/5)的意义,并加以比较,哪种方法简便?

师:看好例1的同学,可以先试做黑板上这道题目。

师:请板演的同学讲一讲,你是怎样列出这个算式的?

师:其他同学对这两个同学列的算式有不同意见吗?

师:刚才有的同学列出这样的算式:

20×1-1/5

大家讨论一下,看是否正确?

师:为什么1-1/5一定要加括号,变成20×(1-1/5),而20-20×1/5却不用加括号呢?

师:黑板上两种解法,那种较简便?

师:就这道题来说,两种方法都差不多。但如果碰到的数字比较大,第二种方法就显得简便一些。以后解这类题目,一般用第二种方法较好。

师:下面我们再来练习一些题目,看看同学们是否真的理解了。(1)一本书100页,已经看了全书的3/5,看了多少页?

(2)一本书100页,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5,第二天看了全书的2/5,两天后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3)一本书,一个学生看了60页,占这本书的3/5,这本书有多少页?

学生练习后,大家又进行比较讨论。教师再进一步讲解较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由于题目中对应分率没有直接告诉我们,一定要先求出对应分率。

(四)课堂练习

师:现在大家在课堂练习本上做练习十四的第4题。师:练习做好的同学讲一讲你是怎样列算式计算的?

(五)课堂小结

师:这堂课同学们都学得很好,现在还有时间,为了奖励大家,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我这里有2个铅笔盒和20支铅笔。现在老师不给你们看,拿几支铅笔放到一个铅笔盒中,看哪位同学猜得准。

师:我只告诉你们一个条件:“盒子里铅笔的支数是总支数的1/4。”你能说出这个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吗?

师:这个盒里铅笔的支数是总支数的1/5,你能说出另一个盒子里几支铅笔吗?

师: 你没有看见,怎么会知道另一个盒子里有16支铅笔呢?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篇9

课的开始,我出示了一道复习题:青云小学九月份用水550立方米,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20%。十月份用水多少立方米?我让学生根据之前的解题经验分析问题,他们找到了单位“1”是“九月份用水量”,数量关系则找不出来。我引导学生理解“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20%”这句话,让学生明白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表示十月份比九月份少,少了九月份的20%。接着出示例题:青云小学十月份用水440立方米,比九月份节约20%。九月份用水多少立方米?学生还是能找到单位“1”是“九月份用水量”,但是数量关系却还是找不清楚。我继续用刚才的方法,根据“比九月份节约20%”,说说谁比九月份节约?学生能知道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节约九月份的20%,但是还是不能正确写出数量关系。

课后在其他老师的指导下,我明白了,课上我没有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来理解数量关系。虽然分析问题时,关键句、单位“1”都能找到,但就题目而讲题,学生并不能弄清楚其中的数量关系。通过画图,能让学生形象、直观地观察出数量之间的`关系。于是我又重新进行了讲解,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画图,从图中找到正确的数量关系。学生不再像第一次那样,告诉我没听懂,有了图形,学生觉得清晰多了。

列方程解稍复杂应用题教学反思 篇10

越秀区中星小学

杨春晖

《列方程解稍复杂应用题》人教课标版五年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会解稍复杂方程,并学习了列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步骤的基础下,学习今天的新课。本课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关键句,列出等量关系式,根据关系式构建方程模式,能正确列方程解决问题,同时能感受到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我认为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体现了这以下三个特点:

一、分析好关键句,等于成功了一半。

做好应用题的一个突破口就是分析好关键句,本节课的引入以及巩固练习的环节都加强根据关键句列好等量关系式的教学设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多少”这样的应用题,找准题目中相关联的两个量,根据这两个量的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通常都会把一份的这个量作为标准量,用字母表示。另一个和它相关联的量用字母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本节其中一题“长比宽的2倍少6.4米”,这句关键句,我们习惯把一倍量宽用字母a表示,根据他们的关系可以用2a—6.4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长。

二、用等式原理构建方程模式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多少?(一倍量不知道)”,这样的应用题,打破以前习惯用找好三个量,然后用大数—小数=相差数,或大数—相差数=小数,或小数+相差数=大数,这样的关系式,从而列方出方程进行教学。本节课着重让学生用字母表示一倍量,另一个量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如本课的例题“白色皮有20块,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求黑色皮有多少块?可以设一倍量黑色皮有X块,根据它们的关系可以用2X—4表示白色皮的数量,列出方程2X—4=20,等号左边是白色数量的式子,右边20是表示白色皮的数量,都可以表示白色皮,根据等式原理,可以用等号连起来,从而列出方程。

三、灵活运用方程和算术解决问题

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教学反思 篇11

本节课中,找准单位“1”,写出数量关系式是解分数应用题的关键。因此在新课之前,我出示了这样一组练习做铺垫:

(背投出示)

1、列式解答

(1)20的1/5是多少?(2)6的3/4是多少?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来计算。

2、找单位“1”,说关系式

(1)、男生占总人数的2/3。

(2)、红花占总数的5/6。

(3)、一本书,读了3/4。

(4)、一条路,还剩下1/4没有修。

为本节课的新知识做好了准备。

二、创设严谨的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

小学生思维处于无序思维向有序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过渡这个阶段,训练思维的条理性。在教学这节课时,我特别注重让学生分析表示数量间关系的句子,也就是关键句,在关键句中找出哪个量是单位“1”,哪一个是比较的量,然后分析分率的意义,根据题意画线段图,根据线段图列出等量关系,寻求已知量和未知量,根据关系进行解答。

三、注重孩子的全体参与,让孩子在动手操作中理解题意。

解答分数问题的关键是弄清楚题中的数量关系,这也是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运用直观的线段图来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在这节课上,我让每个孩子动手,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画出线段图,然后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得出哪种线段图最完整,能够看图就能知道题的意思。这一环节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认真的参与到学习之中。

上一篇:监理实习周记第2周下一篇:导游考试面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