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2024-12-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精选6篇)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篇1

【摘要】目的: 观察品管圈活动(QCC)对提高儿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儿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品管圈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QCC)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素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CC护理模式应用于儿科重病房中,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改善护患关系。

【关键词】儿科病房;QCC;优质护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9-0129-02

儿科疾病多起病迅速,病情发展快,患儿及家属极易产生焦虑、紧张情绪,护理难度较大,发生医患纠纷机率较高。品管圈活动(QCC)是指工作性质相近的人,通过运用各种改善方式激发个人潜能,并借助团队力量持续改善各种问题,使参与人员认识工作的意义与目的,提升参与感与成就感[1]。笔者将品管圈活动(QCC)应用于儿科病房护理工作中,使护理人员从自身出发,改善护理工作缺陷,提升护理质量,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4年3月至2014年9月儿科病房收治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中,男39例,女21例;平均年龄(5.15±3.92)岁;其中肠梗阻15例,肠套叠8例,肛门直肠畸形15例,先天性巨结肠11例,阑尾炎7例,其他4例;对照组中,男4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12±3.85)岁;其中肠梗阻17例,肠套叠8例,肛门直肠畸形12例,先天性巨结肠10例,阑尾炎8例,其他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具体如下:①根据患者疾病类型及病情的不同采取不同体位,确保妥善安置患儿,保障患儿舒适、安全;②充分了解患儿病情变化,及时进行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③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④加强查房,并仔细观察临床症状变化,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值班医师,并协助其进行相关治疗与抢救。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再应用品管圈活动(QCC)护理模式。具体如下:①组建QCC小组 小组成员包括6名高年资护士,其中年资最高、经验丰富者为圈长,通过无领导讨论等方式分析我科在护理态度、病房环境、医患沟通及护理水平方面存在的缺陷,并针对缺陷部分制定改善方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②改善病房环境 根据患儿的性格特征及喜好,将病房布置得温馨、充满童趣,避免患儿对冷清严肃的传统病房产生恐惧、抵触情绪,提升其治疗依从性;③请经验丰富护士指导医护人员与患儿沟通的方法,增加巡视次数,多陪伴患儿,可与患儿一起游戏及交流,转移患儿注意力;对患儿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保持耐心、细致,及时安慰患儿及家属,缓解其焦虑、紧张情绪;④设立护理工作奖励机制 设置患儿及家属意见箱和护理服务考核制度,对工作出色护士进行适度物质奖励,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及团队力量;⑤定期举行讨论学习会,就近期工作问题及缺陷各抒己见,并邀请专家定期举行培训活动,提升护理能力及团队意识。

1.3效果评定[2]自拟护理人员素质评定量表,于品管圈活动(QCC)实施6月后进行评定,内容包括:应急能力、沟通能力、积极性、团队意识、责任感等5个方面,每项得分1~5分,1分表示最差,5分表示最佳。自拟调查问卷,在患儿出院时由家长填写,内容包括护理技术、服务态度、病房环境以及沟通能力等4个方面,每个项目分值25分,总分100分,共分为3个等级,其中80~100分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一般满意,59分及以下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χ2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t检验,P<0.05 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人员素质评定量表得分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QCC)6个月后,研究组在应急能力、沟通能力、积极性、团队意识、责任感等5个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采用QCC护理模式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在临床中,护理质量与护理管理方法一直是护理质控的重点内容。大量研究表明[3-4],护理质量高低取决于护理管理方法的先进性与科学性,整体护理质量与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退队意识等密切相关。品管圈活动(QCC)为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应用于儿科重症病房护理工作中,可加强圈内成员交流频率与质量,及时发现与解决问题,是提升患儿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

本组研究中,研究组护理人员更加重视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及症状变化,在协助患儿翻身、清洁身体及晚间护理等各个环节工作效率更高。通过定期举行培训、问题讨论等活动,可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提高工作效率。此外,该模式可以将常规管理与人性化管理有效结合,使每位成员的意见都可以体现在日常管理制度中,成员参与感更强,集体归属感更高,有利于工作积极性提高及团队意识养成。实施品管圈活动(QCC)6个月后,研究组在应急能力、沟通能力、积极性、团队意识、责任感等5个方面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品管圈活动(QCC)护理模式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素质,与相关研究结论一致[5]。

实施QCC护理模式不但可以提升护理人员基础护理服务质量,还可以进一步增强护理人员责任心,增强以人为本服务意识,为患儿及家属提供更为便利及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有利于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拉近护患关系,改善患儿临床疗效。研究组采用QCC护理模式后,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实施品管圈活动(QCC)护理模式后,患儿及家属认可度更高。

综上所述,QCC护理模式应用儿科病房中,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素质、责任心及团队意识,为患儿及家属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护患关系良好,有利于医院良好形象打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成立QCC小组

全院护理人员进行QCC的相关知识培训,重点是强化QCC的概念、工具、步骤及活动方法,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达到“要我做”到“我要做”的目的。培训后,大家通过毛遂自荐的方式组成了一个以“同心圈”为圈名的品管圈。其中共有护理人员10名,并选出圈长和辅导员各1名。

1.2 选定主题

全体圈员利用头脑风暴法提出了7个活动主题,通过投票初选、问题矩阵、最后采用标准共识法对7个活动主题按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3个方面进行评分,选定提高儿科患者输液服务满意度为同心圈第一期活动主题,见表1。

1.3 拟定活动计划

整个QCC活动计划在7个月时间完成,每周活动1次,每次1~2 h,活动讨论并解决出现的问题,并将计划制成甘特图。整个活动依照主题选定、计划拟定、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等10个活动步骤进行。

1.4 现况把握

为找到影响患儿输液服务满意度偏低的原因,圈员们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并根据查阅的资料自制调查表,内容见表2。调查表只选择满意、一般或不满意,时间为1周,发放满意度调查表50份,收回50份,回收率100%。另外,抽样调查了儿科患者输液重打率。经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并计算得出29天至14岁以内患儿输液重打率为15.3%,影响儿科患者输液满意度偏低的主要原因是①输液进行中护士是否经常巡视病房;②输液等待时间;③本科室的卫生、环境和舒适度;④对患者的输液健康宣教是否到位,共占79.3%。根据柏拉图的80/20法则[2],将这4项内容列为本期活动的改善重点。

注:调查患儿50例,满意度≥90分为合格,其中合格15例、不合格35例。

1.5 目标设定

应用QCC公式计算,目标值=现状值+(改善值[3]现状值×改善重点×圈改善能力)。在目标设定之前,我们首先对圈能力进行了评估,通过计算公式得出我们的圈能力为65.24,改善重点为79.3%,故本次活动的目标值=79.76%+(20.24%×79.3%×65.24%)=90.23%,即儿科患者输液服务满意度要提高到90.23%。

1.6解析全体圈员通过绘制鱼骨图、关联图、冰山图进行要因分析,共找到4个要因:(1)科室护士年轻化,导致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2)重视度低,管理制度未落实到位。(3)护士人员流动大,对小儿的头皮静脉输液不够了解,导致专科业务水平差。(4)护士临床经验不足,导致小儿输液患者满意度差。

1.7 对策拟定及实施

根据解析出的要因,由圈员共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环境卫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要因,所以把环境卫生也纳入了要因。针对5个要因,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依重要性、可行性、成本性进行评分,选出了9项对策方案,并将其归纳为3个对策群组。为了更好的执行方案,我们分为三个小组,选出了负责人,以P-D-C-A的形式逐步实行对策。

1.7.1 对护理人员进行专科知识培训:

①制定输液服务相关教学内容,使其熟练掌握小儿头皮静脉注射的操作要点,注意事项,沟通技巧等。②每月进行一次护理经验座谈,请高年资护士进行讲解、同行间相互交流。③每周举行一次输液服务的技术业务学习,由输液能手采用一对一的带教方式培训,并考核过关。④选拔培养科室技术骨干,组建输液小组。⑤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每月定期各考核一次。

1.7.2 加强护士的责任心,提高重视度:

①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②进一步细化完善检查内容,护士长和责任组长每天不定时检查工作,给予评分并将考核结果体现在绩效考核中。③改变排班模式,保证人力资源充沛。为了提高护士的巡视率,增强责任心,我们实行了连续无缝隙的弹性派班,在输液的高峰期增派了两名B组人员。④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并落实到位,做到公平公正。

1.7.3 制定宣教资料与路径标识、加强对保洁人员的管理:

首先全体圈员利用头脑风暴设计出适合本科室指示标识及温馨提示,并制作图片,为患儿提供良好的指示就医环境。在加强对保洁人员的管理方面:首先要规范保洁人员的理论知识培训,还要着重于现场督查与指导,每天按班次、区域和不同的时间段进行督查,并在督查本上签字,确保环境的整洁,给患者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以上对策按照“分段施行、专人负责”的方法进行实施,并进行全程动态跟踪,最终以同步检查数据的方式表达每一项检查结果,把对策实施过程与结果详细记录,掌握各项对策的改善成效。通过实施确认有效的对策,把作业方法标准化,并制作成作业标准化书,指导并监督全体护士能够掌握、遵守,并进行考核,使其成果得到应用,并持续改善。

1.8 评价指标

采用满意度调查表和患儿输液重打登记表评价患儿及其家属对输液服务的满意度。发放满意度调查表50份,满意度≥90分为合格。

1.9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找出患儿输液服务不满意的因素。

2 结果

2.1 有形成果

开展QCC活动后,患儿及家属满意度由79.3%提高到90.96%,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90.96%-79.76%)/(90.23%-79.76%)×100%=107%,见图1。患儿重打率根据数据统计也由改善前的15.3%降至改善后的2.6%,见图2。另外,此次活动在我院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评比中取得第一名。

2.2 无形成果

通过雷达图,QCC活动使小组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精神,责任心,自信心,沟通与协调能力,个人表达能力等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见图3。

3 小结

随着社会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健康观念的更新,服务对象的要求也不断变化。品管圈活动利用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法,头脑风暴法、查检表、鱼骨图、冰山图、柏拉图等基本工具,从排查服务缺陷入手,层层剖析,有点到面,由表及里地发掘问题,从内部和外部分别寻找原因,针对要因制定实施对策,使质量管理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精细化,并通过人性化运作[4]使患儿输液服务满意度有了明显提升,由原来的79.3%提升到90.96%,护患关系得到了良好的改善。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改变了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惯性思维方式及行为模式[5],它打破了传统由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让所有的护士参与到管理中去,使护士由“被管理”转为“自我管理”和“主动管理”,有效地挖掘了护理人员的管理潜能,提升了护士的自身素质。此次QCC活动的开展,提升了急诊科护理服务的知名度,促进了护士之间的人际关系,提高了工作职业认同度,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降低了儿科患者输液重打率,减少患儿痛苦,提升了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降低了投诉率,增加了工作成就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院的社会效益,提升了医院的品味。

参考文献

[1]刘庭芳,刘勇.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3.

[2]君平.80/20法则的医院管理工具--普拉妥图[J].当代医学,2004,10(5):27-28.

[3]林莉珍,罗丹华.品管圈活动在提高ICU导尿管护理执行正确率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4,7:171-173.

[4]蔡学联,郑芝芬,唐晓英,等.运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2):59-61.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儿科住院患者,护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450-01

一品管圈活动的内容

品管圈,是由外国创立的一种活动方式。总的来说,就是要求人们自发的组成一个小圈团体。当然,在各个团体中的人们的工作必须是相同的,或者是相近的。一般来说,每个小圈的人数大概是6个人左右。这6个人组成一个小的集体,共同工作,想辦法,解决一些工作问题,团队合作,管理工作。

当不知道真正的问题有哪些,甚至不知道主要的问题在哪里的时候,因此,就要分析以找出主要的问题。在品管圈活动中,每个成员都要帮忙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所有参加者都可以在每次的品管圈会议中,在大众面前讲话,分析对住院患者病情的分析。这样,实质上就可以彼此之间结交到更多的朋友,促进彼此之间愉悦的工作。同时,也更有利于团队个体之间的每一位都意识到本身工作的重要性与职责。品管圈活动,有利于个体养成专心处理问题的能力,并且所获得的能力也可以应用到未来的其它生活中。

二品管圈活动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1.品管圈活动的步骤

在儿科中,医护人员进行品管圈活动时,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组圈。也就是说6个左右的护理人员进行组圈,之后,选出圈长。当然,这位圈长的选择,可以由本人自荐,或是由别人推举。重要的是,一定是责任心强的人员。由圈长主持圈会,在此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位记录员,以备记录在整个品管圈活动中对患者的护理工作的进程。其实,也主要是记录品管圈活动的会议内容。以民主方式决定圈名以及圈徽。圈长填写“品管圈活动组圈登记表”,成立品管圈,并向QCC推动委员会申请注册登记备案。

2.制定活动计划

在对儿科住院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品管圈活动的正常进行,必须围绕一个明确的活动主题,在此之中,要根据医院的相关规定,结合住院患者的自身问题,从服务的品质,护理的成本,适当的周期,安全管理,以及护理效率方面,提出相关的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关的目标计划。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目标计划,必须符合住院患者的自身需求,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目标的设立既不能简单平庸,对护理工作无任何实质效果,同时也需要从实际出发,既有一定的挑战性,与必要的可行性。提出问题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因此,在品管圈会议中,制定好相关的品管圈活动计划后,就要开始逐步的按规则进行活动。

3.在儿科的护理工作中如何实施品管圈活动

(1)严格实施活动

由于在临床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所面对的是儿科的住院患者。首先,年龄太小,对于医院的治疗方面的可承受能力还比较弱。再者,儿科的住院患者不像成人患者那样,容易接受医护人员的所有的护理工作。儿科住院患者的护理工作事实上,在实际操作中的难度是存在的,并且相比较而言较大。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儿科的住院患者本身的自身身体状况较弱,因此,可能对品管圈的护理工作在身体方面有一定的不适应性。以上种种问题,都告诉我们,在儿科住院患者的品管圈活动,需要严格的执行,尽量减少失误与差错。

(2)对患者周围环境的管理

目前,儿科的住院患者都是年龄太小的未成年人,因此,呼吸的频率相对来说较成年人快,也因此对外界的呼吸源更加敏感。因此在儿科患者的患者进行护理期间,要分配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护理工作。患者的病房内、室外、厕所地面要时刻保持干燥,床边应该设置相应的安全护栏,患者上、下楼梯、外出散步以及室外活动时应该有医护人员的陪同。

(3)对患者情绪的护理

品管圈活动每期的会议中,都要专门的分析患者的目前的病情状况。并根据住院患者的现行情况,分配圈内的人员进行专职的护理工作。对于儿科的住院患者来说,未成年人的情绪本身就不够稳定,再加上病情的影响,势必会在治疗期间发生较大的波动。因此,保持情绪的稳定对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儿科的住院患者的情绪波动,会严重降低睡眠质量。所以,医护人员在日常的护理过程中,要多注重患者的情绪变化,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变化,不断改变相应的护理措施,或者进行一些必要的心理辅助治疗,这些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在饮食上,应该配备以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主。并且时刻注意周围环境的卫生整洁,去除不良污染源。

三品管圈活动对儿科患者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的影响

品管圈活动的进行,主要的目的,就是护理患者,让患者尽快的恢复。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品管圈的每一位成员都会把病人放在中心的位置上,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把病人的生命安全放于首位,尽最大努力满足病人的需求,不断的提高服务质量。同时,也能够在品管圈活动的集体行动下,及时的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快速有效的解决,为病人提供让其感到舒服的护理。在这种优质的护理工作下,无论是儿科的住院患者,还是患者的家属,都会对医院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大增强。

小结:本文就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科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对于目前的医疗条件来说,品管圈活动确实是一项适合护理工作的有效方式,对于优化护理工作,有利于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为医院赢得较好的信誉形象。

参考文献

[1]石晶;程青虹;王子迎;品管圈在国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J];农垦医学;2011年05期

[2]黄惠根;陈瀚熙;李华;黄蝶卿;刘沛珍;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中心静脉导管堵管发生率[J];中国护理管理;2013年06期

[3]黄华;龙兰兰;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感染科陪护率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3年03期

[4]王利香;李旺君;浅议“品管圈”活动在护理环节质量检查中的应用;家庭护士:专业版;2008.255-256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篇4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科室为小儿消化内科,实际开放床位45张,注册护士15名,包括主管护师4名、护师8名、护士3名,配备护理员2名。

1.2方法

由护理部专职人员用方便抽样方法对住院≥3天患儿每月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30份。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由10条项目组成,内容包括入院介绍和接待、对护士的服务态度和技术、护士是否经常到病房巡视、对责任护士总体工作满意度、健康教育等。每个条目分5个选项:满意10分,较满意7分,一般5分,较不满意3分,不满意0分,满分100分。发放问卷时要求科里的护理人员回避,有认知能力的家长填写,当场回收,统计每月满意度得分,然后与开展优质护理前进行比较。

1.3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举措

(1)转变思想观念。护理部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过程”高度重视,召开全院护士会议,详细解读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精神,住院病人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强调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质是改革临床护理模式,全面履行护理职责,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提供全程、全面、连续、专业的优质护理服务。让每一位护士深刻领会,充分认识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2)实行责任小组包干式管理。开展“我的病人我负责”的小组责任包干制,将病区分成2组,每组设责任组长1名,组员2名。责任组长由主管护师担任,每天根据本组病人病情轻重及组员年资高低来分配所管病人数量,组长负责病情较重的患儿,并检查整组患儿的护理质量,指导下级护士工作。每名责任护士包干患儿的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实施治疗,交流沟通,健康指导等。出院后进行电话回访,收集反馈信息,改进工作中的不足。责任小组要求组内互助,组间调配,确保护理安全。

(3)夯实基础护理。我院对护理员先行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录用,并制定相关制度和职责。护理员每天协助护士做好晨晚间护理,主动为患儿修剪指甲,发现床单位有污渍随时更换,保持清洁、舒适。协助家长私人物品整理,归位放置。一日三餐送饭到床旁,提供开水到床头,出院时护送至电梯口。护理员工作时间要求不断巡视病房,保持病房整洁,同时为家长提供生活上的帮助。

(4)提供全面易懂的健康教育。我科重新装订了常见疾病健康宣教手册,悬挂于每个病房内,以便家长随时取阅。全科医务人员通过网上查阅资料、积累的书本知识和临床经验,制作成PPT课件,每周2次在示教室集中宣教,耐心解答家长的疑问。责任护士为每一位入院患儿建立健康教育评估单,内容包括:入院指导、安全告知、疾病指导、用药指导、检查指导、饮食指导、出院指导等。根据病人病情转归、家长需求、陪护更换情况随时进行宣教,每隔2~3天复评宣教内容,对未掌握内容强化宣教。出院时做好出院后的复诊、活动及喂养指导,让病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5)营造温馨氛围。我科采用了许多温馨的细节管理。如制作了温馨园地,供患儿张贴心愿纸,画画等。举行护患联谊活动,拉近彼此距离,融洽护患关系。放置便民箱,提供吸管、一次性杯子、笔、纸,万能充电器等物品,为患儿家长提供方便。病房内张贴患儿喜欢的卡通图画,护士主动购买儿童书籍、玩具,减少陌生感,使患儿有家的温馨感。

(6)节约非护理时间。加强医院后勤系统的支持,如供应室消毒物品的下放下收;总务科每月有专职人员来病房对公共设施进行检查维修,确保使用安全;药房送药至病房,对长期口服药用透明塑封袋包装,并贴上标签,注明床号、姓名、药名、剂量、用法,方便了护士的核对。简化护理文件书写,根据儿科病人特点设计表格式护理文书,以电子版形式书写,时间不超过半小时。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留在病房为患儿提供服务。

(7)每月召开一次科务会议。讨论近期工作情况,听取大家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存在问题及时商讨,提出整改措施,共同改进,提高护理质量。对工作出色与受到家长提名表扬的护士,护士长在科务会上及时提出表扬,提高工作积极性。

1.4统计学处理使用

SPSS15.0统计学软件,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开展优质护理后护理满意度的调查:开展优质护理前与开展优质护理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三、体会

3.1开展优质护理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开展优质护理后,保证了基础护理落实到位,床单位保持更清洁、舒适,病房的环境更整洁、安静、温馨。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与患儿及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患儿有什么变化,护士能及时地反馈给医生;家长有什么需求,护士能有效地解决。彼此的距离拉近了,患儿及家长也更依赖、信任护士,关系更融洽。反复、强化的健康教育,减轻了患儿尤其是家长的心里压力,增加了她们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掌握了正确的育儿方法,更能积极配合治疗。

3.2开展优质护理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责任制护理使每一位护士认识到质量控制不是护理部、护士长个人的事,而是要落实到每个人每时每刻的工作中,护士自觉地将质量标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个个尽心尽职的良好氛围,促进了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责任制护理要求每位护士更重视专科知识的`学习,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是护理专业发展的双翼,其中的任何一支不够丰满,腾飞的速度、高度就会受到影响。只有夯实基础护理,发展专科护理,将二者紧密结合,才能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3.3开展优质护理促进年轻护士快速成长

实行责任小组包干式管理后,责任组长对自身价值有更多认识,对本组护理质量的提高能发挥一定作用。而年轻护士也由以往功能制护理转变成责任制整体护理,要为患儿解决每一件事情,根据病情的不同时期进行循序渐进的健康宣教,迫使她们不断地去学习。在护理工作中遇到困难时能及时得到责任组长的指导,不断累积工作经验。同时这种护理模式也提高了年轻护士的沟通技巧,当工作成绩赢得家长、同事、医生的认可时,增强了她们的责任感,工作积极性更高,形成了护理工作的良性循环。

3.4开展优质护理护士职业认同感提升

护士职业认同感是护士本人对护理职业的积极看法和情感,决定自己职业行为倾向的心里状态,开展优质护理后,护士的辛勤付出得到了患儿及家长的认可和尊重,融洽的护患关系使护士工作更加主动。同时也认识到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了责任心和竞争意识,对自身素质的培养和业务知识学习有了原动力,更能积极主动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学习,能自信地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

四、结语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篇5

摘要:目的 运用品管圈活动提高安全型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 成立QCC,选定“提高安全型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活动主题,对现况问题进行要因分析,确立并落实相关质量持续改进措施。对比活动前后穿刺成功率的变化。结果 通过品管圈活动,安全型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由改善前的88.2%(550/485)提高至95.3%(490/467)使病房静脉滴注的安全性得到持续质量改进,达到预期目标。结论 QCC活动有效提高了安全型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缓解了感染科护士的心理压力,同时也取得提高护士工作激情、加强责任心等无形效果。

关键词:静脉穿刺;安全型留置针;品管圈

品管圈(QCC)是指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近或相关的基层员工针对所在部门内问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集团。其注重营造愉快、团结的氛围,鼓励每一名圈员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身聪明才智,由下至上、由点至面的管理模式[1]。安全型留置针具有能自动启动的保护套管,当针芯从导管内拔出时可自行封闭针尖,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可能出现的针刺伤,防止了血液污染[2]。当前医务人员正面临着严重的职业暴露危险,其中护士是针刺伤的主要受害者,尤其是感染科护士,但80%以上针刺伤可通过使用安全型留置针给予预防[3]。本院综合感染科于2014年6月以提高安全型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为主题运用QCC理论和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在科室护士5个月的努力下取得预期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综合感染科通过自主报名的原则,组成有7名成员的QCC取名为“安心圈”,年龄25~34岁,平均年龄29.7岁,文化程度本科4名,大专3名。其中主管护师2名,护师4名,护士1名。副护士长任辅导员。圈长(圈长职称为主管护师,在本科工作3年以上且在儿童医院进修过静脉穿刺)负责活动的组织领导工作,圈员负责具体任务的执行。分别收集2014年1月~5月实施QCC活动前及2014年6月~10月实施QCC活动后本院综合感染科安全型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并进行比较。

1.2方法

1.2.1确定主题 召开QCC圈员会议,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针对本科存在的问题提出6个待选主题,并根据主题的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分别给予评分,5分最高,3分普通,1分最低。以分数最高的题目“提高安全型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为本次活动的主题。

1.2.2调查与分析 2014年6月对安全留置针穿刺缺陷及原因进行现状调查,通过制定安全留置针穿刺失败原因调查表,每天由各班进行静脉穿刺的护理人员对安全留置针穿刺失败的例数和原因进行登记分析,由负责现状把握的圈员对调查期间的安全留置针穿刺失败例数和原因进行统计分类,用检查表及柏拉图,以“80/20定律”,列出需要改善的重点。最终得出改善重点为护士技术问题(实习生及0~3年的护士),患者血管因素及操作方法。通过鱼骨图对三个改善重点进行逐一分析,由全体圈员圈选出每项改善重点的要因,分别为:护士技术问题主要原因为不能熟练掌握正确的穿刺技巧、手生疏、血管深浅判断失误;经验不足的主要原因为培训力度不够、护士主动性不强、血管感觉差、经验总结缺乏;血管因素的主要原因为穿刺机会少、住院时间长、血管选择有局限性、护士压力大。

1.3对策拟定与实施 针对这些细化要因,根据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指标进行对策评分,依据“80/20定律”最终制定了5项对策。

1.3.1加强培训及考核,提高带教水平①科室通过安排集中培训的方式,培训血管的解剖和静脉穿刺的技巧等。提高护士对安全留置针穿刺成功率重要性的认识;②0~3年的护士临床经验不足,由具有带教资格的高年资护士带教。高年资护士现场传授经验,在进行穿刺时指导低年资护士感受血管的位置等(特别是穿刺困难的患者),可采取个别示范辅导结合的形式;③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留置针静脉穿刺定期考核;④将评判性思维应用于静脉输液治疗护理的全过程[4]。

1.3.2加强静脉输液前的评估,提高穿刺成功率 ①穿刺前,操作者要对静脉血管的解剖位置、静脉的粗细及静脉弹性的好坏、穿刺时的正确定位做好充分的评估(包括患者年龄、病情、药物性质等),争取能够一针见血;②为输注高渗性液体的患者选择粗直的血管;③完善现有的安全留置针操作流程,科室备齐各型号安全留置针以供不同患者进行使用;④秋冬季提高患者穿刺部位皮肤温度,如使用中央空调、热水袋捂手、温水泡手等使静脉血管充盈。

1.3.3调节身心缓解压力,定期进行经验总结 ①穿刺前要先与患者做好解释沟通并取得配合,以增进彼此的信任感;②穿刺前给自己进行心理暗示";③设立备忘录,每日将自己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以及各方面的疑问写在备忘录上,供全科护士翻阅和借鉴,每月底进行一次经验总结大会。结果

2.1有形效果 通过实施对策,本科室安全型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由88.2%(550/485)提高至95.3%(490/467),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护理质量和病员满意度也相应地得到了提高。说明此次品管圈活动所采取的措施有效。见表1。

2.2无形效果 经过5个月的QCC活动,全体圈员对品管圈的认识和运用能力有了明显提升。每个圈员在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工作积极性、沟通协作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相应的有所提高。讨论

在传统管理模式中临床基层护士所扮演的角色是被管理者,执行领导的要求和各项旨意。而QCC活动倡导以一线部门为中心,组成质量改善圈,共同学习和运用品管手法,讨论、发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形成自下而上卓有成效的质量改善机制[5],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使其有被尊重、认可和自我实现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工作热情,更积极、主动地完成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同时,在随时的讨论中提高了组织和沟通的能力、增加了团队凝聚力,感受到品管圈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护理部在职教育管理小组于2014年9月成立品管圈,由管理小组其中的10名成员自愿组成,均为女性,年龄31~39岁,主管教学的护理部副主任担任辅导员,圈长由大家围绕组织领导和教学培训能力强的原则进行投票选择,其余9名成员为圈员。圈员均为本科学历,其中8名成员为护士长。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7名,护师1名。设立圈名为“陪培圈”,圈徽为“标有医院logo的绿色土地上生长着一颗枝繁叶茂,结满累累硕果的大树”,代表着在医院肥沃的土地上,护士长们陪伴着护士一起培训,使她们茁壮成长、成才,结出累累硕果。圈员每个月召开圈会1~2次,充分发挥其参与权、自主权和管理权。

1.2 方法

召开圈员会议,采用头脑风暴法对选题进行热烈讨论,针对我院护士对护理培训满意度较低的实际情况,圈员投票确定“提高护士对护理培训满意度”为活动主题。

1.2.1 拟定活动计划表

按照PDCA循环程序,品管圈小组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表,2014年9月为确定QCC主题、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原因分析及制定对策阶段;2014年10~2014年12月为组织实施阶段;2015年1月~2015年2月为效果确认和标准化、检讨与改进、总结资料及成果发布阶段。

1.2.2 现状调查

1.2.2. 1 按照拟定的活动计划,圈员们进行了护士对护理培训满意度的调查。

以护理单元为最小抽样单位,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全院54个护理单元中的200名护士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的护士对护理培训的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包括护士对护理部的培训频率、课程设置、培训时间、地点、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段、培训学分管理等10个项目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93份,经统计分析,护士对护理培训的总满意度为87.56%。

1.2.2. 2 调查QCC活动之前3个月我院护士培训合格率(≥80分为合格),共考核432人次,护士培训合格率为81.02%。

1.2.3 原因分析与要因论证

运用鱼骨图,从护士、授课者、培训、管理4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共有18个末端因素(见图1)。根据现状把握的柏拉图分析和80/20法则找出主要因,利用查检表进行真因验证,最后确定导致护士对护理培训满意度低的真因为培训学分管理不完善、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每次培训时间过长、培训方式单一四个因素。

1.2.4 目标设定

根据现状调查和分析,按照“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员能力)”的计算公式,计算出目标值为:护士对培训学分管理的满意度由活动前的60.13%提高到活动后的72.52%;护士对培训时间段的满意度由活动前的84.40%提高到活动后的89.11%;护士对培训时间长的满意度由培训前的85.53%提高到94.30%;护士对培训方式的满意度由活动前的87.01%提高到95.94%;护士对护理培训的总满意度由活动前的87.56%提高到活动后的95.03%。

1.2.5 对策拟定与组织实施

圈员们运用头脑风暴法拟定相应对策。为了拟定的对策更合理、更易被护士接受,QCC小组于2014年9月22日向全院54个护理单元发放和收集调查问卷272份,针对护士对护理培训满意度低的4个主要原因广泛征求护士的意见和建议。结合调查结果,综合考虑措施的可行性、效率性、经济性及圈能力,对4个主要原因分别制定了相应对策,对策内容为:

1.2.5. 1 完善培训学分管理,提高护士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品管圈活动前护理部计算继续教育学分的内容为:参加护理部和科室业务学习与护理查房、撰写论文、开展科研项目等。对于护士自学、参加片区学习等内容未纳入学分管理,影响了护士培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针对培训学分管理不完善的真因,护理部在原来学分管理项目的基础上,将各片区护理业务学习、片区护理查房、自学获得学历、参加护理部三基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优秀等项目也授予一定学分;同时将学分完成情况与护士的年终评先评优、职称聘任等挂钩,从而进一步提高护士参加培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1.2.5. 2 采取多模式培训方式,提高护士学习兴趣与培训效果

品管圈活动前护理培训的方式主要是老师单纯讲课,护士被动听讲,因而效果不理想[4]。品管圈活动后,针对培训方式单一的真因,护理部结合对护士的意见调查结果,改变了单一由老师集体授课的方式,采取情景剧表演、案例分析讨论、现场演示、动画视频教学与专家讲座相结合等多种培训方式,为护士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提高护士学习兴趣的同时,一些高深晦涩、难记的知识点变得通俗易懂,护士可以活学活用,不用死记硬背。

1.2.5. 3 调整护士培训时间段,保证护士及时参加培训不着

品管圈活动前护士培训时间段一般为16:00~18:00。而16:00正是白班护士与晚班护士交接班时间段,部分护理单元患者多,护理工作量大,16:00往往还有部分护理工作未完成,护士无法及时参加培训;有的护士虽然在听课,但心里却想着工作,没有听到老师的讲课内容。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综合对护士的意见调查情况,护理部将培训开始时间调整到16:30,这样白班与晚班护士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交接班,既保证了护理安全,又能让护士及时参加培训。另外,16:30各单元护理工作基本完成,护士能安心听课,达到提高培训效果的目的。

1.2.5. 4 缩短培训时间,提高培训满意度

品管圈活动前培训时间一般为每次培训2 h。大部分护士都是上班8 h后再去参加培训,上班期间劳动强度大,下班后还要参加2 h的培训,导致部分护士因为身体和心理疲惫,培训时间过长,根本无法全程集中精力听课,听到最后甚至昏昏欲睡,既浪费了时间,又严重影响培训效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根据对护士的意见调查,护理部将每次培训时间缩短至1 h,同时对授课的内容进行精简、突出重点,大大提高了培训效果。

1.3 评价指标

对策实施3月后,品管圈小组成员于2015年1月再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全院200名护士进行培训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将调查结果与QCC活动前的满意度进行比较;调查QCC活动之后的3个月举办的护理培训考核465人次,与QCC活动前的护理培训合格率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有形成果

2.1 品管圈活动前后护士对培训满意度的比较,见表1。

2.2 品管圈活动前后护理培训合格率的比较,见表2。

2.3 无形成果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护士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理论水平及技术素质提高,对患者的护理措施落实更到位,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同时圈员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团队凝聚力、沟通协调能力、自信心和品管手法的运用等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3 讨论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以及护理服务范围的拓展、护理内涵的加深,临床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目前我国护理事业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如护理人员知识和技能参差不齐、知识面不能适应护理事业的发展等[5]。教育培训对各层次的护理人员知识储备、态度都有积极影响,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是很有必要的[6]。因此,大部分医院已将在职护理人员培训做为工作重点,同时通过学分管理制度督促培训的落实。但是我们在临床护理培训过程中发现,部分护士抱怨培训过多,甚至产生不满意情绪,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效果。如何让护士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乐于接受培训,既不增加护士过多的负担,让护士满意,又提高培训效果,是护理管理者需要长期坚持和探讨的课题。我院护理部在职教育管理小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针对护士对护理培训不满意的主要原因,采用自制护士对护理培训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将医院护理工作实际与护士意愿相结合,采取完善学分管理制度,将在职护士的所有培训项目均纳入了学分管理;安排培训的时间避开临床护理工作繁忙时间段,使护士能有充足的时间专心参加培训;每次培训控制在1 h左右,避免时间过长导致护士疲倦,影响学习效果;同时精简培训内容,采取多模式的培训,提高护士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护士对护理培训的满意度,同时品管圈活动前后护理培训合格率也得到提升(P<0.01),圈成果已在全院各护理单元推广,应用效果满意。

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护士对护理培训满意度的应用效果。方法 护理部在职继续教育管理小组自发成立品管圈,对护士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确定“提高护士对护理培训的满意度”为本次活动的主题,拟定活动计划,通过调查问卷和查检表进行现况分析、确定真因,设定目标,提出采取完善护理继续教育学分管理、选择合适的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多样化等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得到提高(P<0.05),护理培训合格率也有所提高(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能有效提高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提高培训效果和护理质量。

关键词:品管圈,护理,培训,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2]邵翠颖,金钰梅,朱胜春.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和成效分析[J].护理与康复,2012,11(4):381-382.

[3]钟宇芳,骆春朵,唐春苑,等.新建医院护士工作压力源调查与分析[J].当代护士,2014,12:21-22.

[4]王建华,沈丹薇,张艳梅,等.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肿瘤专科护士培训合格率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0):113-114.

[5]于卫华,宋江艳,何小兰,等.我国临床护理人员分层培训研究现状[J].中国护理管理,2013,1(13):57-59.

上一篇:消防安全主持稿下一篇:家具行业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