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与马克思赏析(共4篇)
——当坦白远走
如果有一天,你接到一封异国他乡的来信,你会像个所谓成熟的社会人一样阅后淡然一笑不予理睬或给予敷衍了事的答复,还是像个自然人一样,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提笔蘸墨,逐字逐句的将一个真实的自己放在信笺上?
友谊,对成年来说,抛除了利益上可能的背叛,依然也是一个充满变数的漩涡,所以在犹豫不决的背后,恐惧与渴望,诉求与无奈,总是在煎熬着成熟的各位。
或许应该庆幸玛丽和马科斯的一无所有。
先天条件的缺失,是给美丽心灵准备的盐,所以玛丽郁郁自卑而不知相倾与谁,所以马克思封闭寡欢而打算一生蒙昧。
他们善良,真诚,对世界抱有希望,并且愿意为之努力,尽管他们如此卑微。
当玛丽将第一封信投入邮箱的时候,她或许不自知已经打开了一扇通往幸福的门,如圣经所言,那通往天堂的路是小的,门也窄的。只是基督没有说,这种幸福的代价不菲。
玛丽只是想当个很简单的人,有着平凡的幸福,有自己爱的人,被自己的爱人所爱,可是却屡次被情感伤害,即使在历尽煎熬梦想成真后,却因为爱人的不解与不知所措导致的离开而再度心碎。沟通的阻隔、耐心的缺失导致了误会的扩大,然后告别登场。
玛丽的伤心欲绝,马克思就算知道了,大概也只能在一笑了之后,静静的打下平淡而真实的文字吧。
因为比起玛丽,他对生活甚至没有过什么想法,伴随一生的现实折磨和贯彻始终的社会边缘化,将他完全虚化了,如果不是玛丽,他的生命只是在轨道上运行而已。工作,电视,巧克力,还有等死。
像这个世界的大多数人一样,只是他生活的填充不是那么丰盈罢了。
这个温馨的故事用奇迹概括并不算过分,虽然相遇、相识、相知的事情,就算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也并不能说少见。但是在意外的长期间断、深深地彼此伤害之后,两个人依然能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友谊的花朵依然能够灿烂如初,就是凤毛麟角了。
“医生说我有些敏感,还有些神经质。。。”这个世界,有几个人可以做到敢把自己完全的交出来?成人的世界总是飘忽而残酷,看似相聚,其实分离,看似华华丽丽,实则空空虚虚。大量的精力用于试探,考验,取舍。。。。把不要轻信当做生存的基石,活的潇洒而
孤独,成熟而疲惫,家,几乎成了唯一的停靠,却也未必是永远可靠。都期待别人先亮出自己,可是当别人真的把自己展示出来却又不敢相信,这是人类进化的理性悲剧。
所以不要将玛丽的遭遇归结于幸运,如果你做不到坦诚,那么这种幸运永远不会属于你。
马克思静静的去了,带着安详的面容,幸福的期待,上天眷顾懂得宽容与爱的好人,便赐予了他生命中最大的礼物。而他也心满意足的走掉,不再奢求相对的黎明。天花板上的整洁有序的书信,默默地诉说着这几十年来的一切,玛丽轻轻触摸他已经冰冷的手臂,泪如雨下。
这些年来,他们依靠邮件和真诚彼此相伴,分享成长、老去、回忆、悲喜,还有巧克力。或许他们并不能称为知己,毕竟不是所有的一切都默契,但是那种言无不尽的坦荡人格和植根信任的精神依赖,为朋友一词镀上了永不褪色的光辉。
你是我的朋友,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关键词:《玛丽与马克思》,视听元素,孤独
《玛丽和马克思》是澳大利亚的一部黏土动画电影,2009年上映。本片的故事情节根据导演亚当·艾略特的真实经历改编,获得第82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的提名。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居住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8岁小女孩玛丽和一个住在美国纽约的44岁男子马克思,偶然成为笔友,从此互相通信20年的故事。通过信件的交流,两人向我们展示了感人的友情、和关于自闭、自杀、酗酒、性和精神疾病等沉重的话题。影片充满了黑色幽默,正如卓别林的喜剧片,让人在被逗笑片刻之后,便陷入长久的沉思甚至悲恸中。
作为影片主人公的玛丽和马克思,他们孤独地过着各自的生活,直到相识后通过信件试图排遣现实的孤独,但最终两人的“见面”仍逃不脱孤独的结局。于是,“孤独”成为这部影片的主题,是感动观众、触痛人心的根本原因。
正如片中马克思的心理医生所说:“人要学会在孤岛上生存,就要学会接受自己的一切。”其实人生的一种本质就是学习和适应这种“孤岛生存”——玛丽在不快乐时会钻进一个大木箱里,她的爸爸是在仓库里做死鸟的标本,妈妈选择雪利酒和香烟来排遣空虚,而马克思则是幻想出了一个拉维奥利先生作为自己的朋友。
实际上,影片中每一个人都在忍受着孤独的考验,即使是玛丽的丈夫,也因为忍受不了玛丽的不切实际而逃离了她的生活,有趣的是他逃跑的目的地也是一位笔友,这让孤独的生命如天命轮回一般无奈。其实比离群索居更让人绝望是由人心的隔膜产生的孤独,就像玛丽那患了广场恐惧症的邻居,尽管最后突破了自己的心理障碍终于敢于走出家门,但人类内心的孤独却是摆脱不掉的烙印。
对于一部优秀的电影,尤其是动画电影来说,“孤独”这种虚体的情感绝不是用直白的手法强行灌输给观众的,而是巧妙运用视听语言中的元素含蓄地、潜移默化地令观众自己慢慢体会出来的。以《玛丽和马克思》为例,“孤独”大致是通过以下几个视听元素来体现的。
一、色彩弥漫孤独
在电影视听语言中认为,色调可以用来表现人物性格或角色心情。因为不同的色彩会对人眼造成不同的刺激程度,由此带来不同的心理体验。这一科学原理却能在人们不自觉间达到效果,因此是电影创作中常用的方法。例如波兰导演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影片《三色》之《蓝色》中,便巧妙借用了代表忧郁的“蓝色”作为全片的主色调和重点物件的颜色,以外化女主角丧夫后的悲伤、寂寞、忧郁等情绪,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而《玛丽和马克思》这部动画影片中,放弃了真人实拍电影所无法比拟的艳丽色彩,代之以红褐色与灰色作为主色调。一方面作为区分两条叙事线索的依据,另一方面则是要“以色彩喻心境”,展现了玛丽和马克思性格中的孤独,以及生活状态呈现出的孤独感。
1. 玛丽的世界
玛丽的世界是红褐色的,正是她最喜爱的巧克力的颜色。从美术配色上看,这是由红与黑两种颜色调和而成的,尽管由于“红”的成分多而给人带来一种整体的温暖感,但由于其中含有黑色的成分,因此,这不仅不是明亮的暖色,甚至潜藏了一种沉重、压抑感。
联系影片中对玛丽的描述——年幼时拥有完整的家庭、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念过大学、研究成果出了书、并嫁给了自己暗恋多年的人,这些正如色调中那抹“红”,是一种表面的温暖。而实际上,父母各有自己极端的、怪异的癖好,对女儿毫无关爱可言。玛丽的“兴趣”也全是自娱自乐的项目,无人陪伴。至于上大学,那是用父亲离奇、意外的死亡之后留给她的钱买来的。所谓的“研究”是为了帮助马克思而进行的,但不仅没有得到马克思的感动和认同,甚至造成两人的决裂。后来在母亲因酗酒而意外死亡后, 玛丽嫁给了邻居, 但对方后来还是抛弃她, 与笔友私奔……这才是玛丽的世界中真实的色彩, 是孤独成长、孤独生活、孤独面对一切的悲剧一生。
2. 马克思的世界
另一条叙事线索中的马克思,则是灰色的主色调。在色彩学中,灰色是黑色与白色的调和色,没有任何色彩倾向,因此常给人以单调、乏味、阴郁、悲惨的感觉,适于表现凄凉与不幸的境遇。
在影片里,这种不黑不白、无是无非、混沌不明、毫无生气的色调却恰恰应和了马克思的生活状态——他不会哭也从不笑,不懂爱情、不懂快乐、甚至不懂生命的意义,由于小时候的不幸经历造成他的自闭症、妄想症和很多心理阴影。他的行动和思维都很缓慢,44岁依然独居,没有亲人和朋友,缺乏正常人具有的情感表达。他的生活索然无味,缺少生机与活力……总之,马克思的世界就像布满了雾气一样,处处透着一种灰蒙蒙、死气沉沉的感觉。看不到任何希望与热情。
这两个没有家庭之爱、朋友之爱的孤独的人,配以相应的色调,形成了影片的两条线索。
二、声音流露孤独
在影视作品中,声音元素包括了语言、音乐和声效三大类别。本片中较有特色的是语言和音乐。在语言中,又包括了对白、旁白与独白三种,除台词本身直白传达的信息以外,演员说话的方式,使用对白、旁白或是独白,也是具有特定意义的。加之以说话时的语气、音量等元素,可以更加深入的表达画面中难以呈现出的细腻情感。
1. 对白
对白,即对话,是指两人或者两人以上相互交流的声音。人物交流和互动时最常用的方法,也是自我表现、互相了解时最直白的手段。它往往承担着提供必要信息、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作用。而在本片中,除了玛丽和妈妈在倒垃圾那一幕里有两句无关痛痒对话外,全片几乎没有对白。这就意味着导演放弃了对白所具有的一切优势,尤其是人们最熟悉也最渴望的“交流感”,使人与人之间没了直接的互动。也许对其他影片来说,这是致命的,但对本片来讲,却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因为正是这种交流的缺失,反而恰当的表现出人物的自闭与孤独感,体现主人公在各自的世界里是多么格格不入。他们一个是没人可交流,另一个是不懂得如何跟人交流,这对于身处社会的人来说,是多么痛苦与悲惨的事情。
2. 独白与旁白
同对白相比,旁白与独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一个人说的话,而没有与其他人进行的交流。因此,这两种语言表达方式,本身就是意味着一种与外界隔离的状态,和将自己封闭起来的感觉,带有孤独的意味。例如著名导演王家卫,就偏爱使用独白与旁白的形式来表现人物自身的孤独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和冷漠感。尤其是《重庆森林》和《堕落天使》这两部影片,几乎就是靠角色们“自说自话”来建构的全部故事情节。同时,在人物看似轻松自在的生活状态下,却明显流露出各自难以言表的孤独感,以及不知如何拉近与其他人之间心理距离的无奈。
但是,独白与旁白也是展现人物内心世界与思想情感的最佳手段。独白,即自言自语,是自己对自己说话,它所要传达的不是观众能明显看得见、听得到的东西,而是人物对外部世界的一种心理体验。当角色将自己的心里活动毫无保留地交待给观众时,观众对他的了解也更深入、更全面了。
本片的独白稍有特殊,它不是一般的“自言自语”,而是主人公在读自己所写的信。这不仅仅是要向观众交待信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形成一种渴望与对方沟通的心态。加上配音演员拿捏准确的语气和语调,观众很容易便意识到,玛丽和马克思给人留下的外在印象与他们内在的真实思想是大不相同的。这内外的反差恰恰就意味着人物孤独的心里——在外人面前要伪装和隐藏,自己的实际想法却无人分享。
3. 音乐
《玛丽和马克思》在音乐上也选用“无源”的方式,即音乐的声源不在画面内。“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是对无源音乐的最好形容。它可以在不知不觉间将角色的情绪传输给观众。一方面,玛丽和马克思分别有属于自己的主题音乐,贯穿于各自时空的始终,随着情节的推进而反复出现,与色调一起成为区分两条叙事线索的依据。在风格上,它们都是平淡、安静的旋律,通常出现在两个场景段落之间,作为转换时的过渡。而主题音乐的每一次复现都略有不同,这主要是随两人的心态和情绪的不同而对节奏、配乐进行的变化。总体而言,玛丽的主题音乐明显轻松、欢快很多,其复现时的变化也较为明显,应和了小女孩活泼、天真的天性。而马克思的主题音乐则是缓慢与沉重的,正如他吃力的迈步肥胖的身体给人的视觉感受相一致,缺乏生机与活力。无论是哪一段主题音乐,其中不断重复的旋律都不停的向观众暗示主人公生活中的乏味与孤独。
另外一处,是怀有身孕的玛丽在马克思与她绝交、丈夫也离开她之后想要上吊自杀时响起的歌曲《顺其自然(Whatever will be, will be)》。
当我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
我问母亲:“将来会怎样?
我会漂亮吗?我会富有吗?”
妈妈对我说:“将来该怎么样就会怎么样。
一切不可知,不必苛求,顺其自然吧。”
……
这段歌曲的音乐婉转、忧伤,配以充满无助与迷惘含义的歌词,俨然就是玛丽当时绝望心境的直接外化,是她在失去家人、爱人、朋友这些生命中所有精神支柱之后几近崩溃的状态,是她内心的孤独感与外在真实的孤独感达到统一的时刻。
综上所述,“孤独”这一主题,在影片中通过色彩、语言、音乐等一系列视听语言手段得到了丰富体现,对于大多数国产动画而言,具有极高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菁.关玲:影视视听语言,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8
[2]丛琳玮:动画影片视听语言,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第1版, 2007
[3]张建翔王珏殷:动画中的视听语言,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
本片获2009年法国昂锡国际动画影展最佳动画长片奖,柏林国际电影节水晶熊奖及渥太华国际动画电影节最高奖。
Director & Screenwrite: Adam Elliot
Cast: Narrator…Barry Humphries Bethany Whitmore…Voice of Mary Daisy Dinkle
Philip Seymour Hoffman…Voice of Max Jerry Horowitz Toni Collette…Voice of Mature Mary Eric Bana…Voice of Damian Popodopolous
Meanwhile, a man called Max Horowitz also watched The Noblets. Max’s small television had picture but no sound. His big television, sound but no picture. He was 44 and liked The Noblets because they lived in a 2)delineated and 3)articulated social structure with constant 4)adherent 5)conformity and also because they had oodles of friends.
“People had weird names in America,” Mary Daisy Dinkle thought to herself. Funny-sounding people called “Rockefeller” and “Finkelstein.”She wondered what they looked like, how old they were and if they were married, wore glasses, or had found babies in their beer. Maybe in the America people found babies elsewhere.
与此同时,一位名叫马克思·霍洛维茨的男人也在收看《诺布利特》。马克思有个小电视,只有图像没有声音,而他的大电视则刚好相反。他44岁,喜欢看《诺布利特》。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纪律分明的社会结构里,永远那么和谐,相处融洽,同时也是因为他们都有许许多多的朋友。
“有些美国人的名字很奇怪”,玛丽·黛西·丁克尔心想。像洛克菲勒和芬克尔斯坦这样的名字读起来很有趣。她很好奇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多大了、有没有结婚、有没有戴眼镜、是不是也在他们的啤酒杯底发现自己的小孩。也许在美国,他们是在别的地方发
Dear Mr. M. Horowitz,
My name is Mary Daisy Dinkle and I am eight years old, three months and nine days. My favorite color is brown and my favorite food is sweetened condensed milk followed closely by chocolate. Where do babies come from in America? Do they come from cola cans? In Australia, they are found in beer glasses. It would be great if you could write back and be my friend.
Yours sincerely,
Mary Daisy Dinkle
P .S. I hope you like the chocolate bar I’m also sending. It’s called a Cherry Ripe.
Goodbye, letter. Don’t forget to write. Narrator: He read Mary’s letter four times, Max’s fragile existence had once again become unsettled. And after staring out of the window for 18 hours he finally made a decision.
Dear Mary Daisy Dinkle,
Thank you for the letter, which I opened and read at 9:17p.m. after my Overeaters Anonymous class. I am trying to lose weight because my psychiatrist—Dr. Bernard Hazelhof, says a healthy body equals a healthy mind. He says my mind is not that healthy. Firstly, I will answer your question. Unfortunately, in America, babies are not found in cola cans. I asked my mother when I was four and she said they came from eggs laid by 6)rabbis. I share my home with a fish, some snails, whom I have named after famous scientists...Do you have a pet kangaroo? Write back soon.
nlc202309040158
Your American friend,
Max Jerry Horowitz
P .S. Thank you for the Cherry Ripe and I am glad you like chocolate as much as I do. I have never eaten sweetened condensed milk, but I will try some this week.
Narrator: Max hoped Mary would write again. He’d always wanted a friend. A friend that wasn’t invisible, a pet or rubber figurine. He counted the stars and wondered how many days, hours, minutes it would take his letter to reach Australia.
Even though Max’s letter smelt like fish heads and orange peel, Mary drank his words like a bowl of alphabet soup and hadn’t been this excited since Grandpoppy Ralph had found a coin up her nose. She wrote back immediately on some butchers’ paper she’d stolen from some chops.旁白:马克思希望玛丽会再次来信,他一直想要一个真正的朋友,而不是一个隐形的、宠物或橡胶玩具的朋友。他一边数着星星一边在想,要多少天、多少小时、多少分钟,他的信才能到达澳大利亚。
尽管马克思的信闻起来有鱼头和橙子皮混杂的味儿,玛丽依然读得津津有味。而且上次如此欣喜若狂还是外公拉尔夫在她鼻子上找到一枚硬币的时候了。她立刻就在她从肉店里偷来的包生肉的纸上开始回信。
Dear Max,
Our wedding day was everything I have ever dreamt, making up for the terrible year I’ve had. Although all the guests were Damian’s family and friends, I felt very welcome. Damian is so perfect. He even made my wedding dress. And for our honeymoon, he took me to 7)Mykonos, his favorite island in Greece. Damian and I are so similar. He even has his own pen friend, who lives on a sheep farm in New Zealand.
Narrator: Mary was bursting with self-esteem and her confidence was almost unbearable. At university, she shone and took it upon herself to cure the world of mental illness. She did her thesis on Asperger’s syndrome and used Max as her case study. Her professors were thoroughly impressed and her writing praised far and wide. Soon, publishers queued to print her unique insight and by her 25th birthday, thousands of copies were ready to be shipped.
Dear Max,
I am very proud to give you the very first copy of my book about your disability and the hopes that we have to one day cure it. Even more exciting is
that I am finally coming to meet and
celebrate with you in one week’s time.
I’m also going to give you half the 8)royalties.
Your loving friend,
Mary
Narrator: Max didn’t take the news very well, not very well at all.
亲爱的马克思:我非常自豪地将我的第一本新书送给你,这本书是关于你的疾病的。希望有一天
我们能治愈你的病。更令人激动
的是,在一周之内,我就要去看你,还要和你庆祝一番。我还要把版税收入分你一半。你的挚友,玛丽
旁白:马克思对这消息并不高兴,可以说一点都不高兴。
我最亲爱的玛丽:
当你读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在飞往新西兰的飞机上了,去开始一段新的生活。你也许都没注意到我收拾好了行李。我爱上了我的笔友戴斯蒙德,我要在他的牧羊场上生活。看着你从我曾经的爱人变成现在的样子真的很难受。你对精神疾病的研究很令人敬佩,但是你对于治疗方法近乎完美的追求是不明智的。玛丽,你得知道,你不是可以为这世界抚平皱纹和伤痕的灵丹妙药。我爱你,玛丽,但我更爱戴斯蒙德。我希望有一天你会好起来,然后我们还能成为朋友。
nlc202309040158
怜爱你的,
戴米恩
Dear Mary,
Please find enclosed my entire Noblet collection as a sign that I forgive you. When I received your book, the emotions inside my brain felt like they were in a tumble dryer, smashing into each other. The hurt felt like when I accidentally stapled my lips together. The reason I forgive you is because you are not perfect. You are imperfect, and so am I. All humans are imperfect, even the man outside my apartment who litters. When I was young, I wanted to be anybody but myself. Dr. Bernard Hazelhof said if I was on a desert island then I would have to get used to my own company, just me and the coconuts. He said I would have to accept myself, my 12)warts and all, and that we don’t get to choose our warts. They are a part of us and we have to live with them. We can, however, choose our friends and I am glad I have chosen you. Dr. Bernard Hazelhof also said that everyone’s lives are like a very long sidewalk. Some are well paved. Others, like mine, have cracks, banana skins and cigarette butts. Your sidewalk is like mine, but probably not as many cracks. Hopefully, one day our sidewalks will meet and we can share a can of condensed milk. You are my best friend. You are my only friend.
Your American penpal, Max Jerry Horowitz
亲爱的玛丽:
请接受我搜集的全部诺布莱特布偶,谨以此表示我对你的谅解。当我收到你的书时,我内心的感情就像被扔进了干桶里一样,互相撞击。痛苦如同我的嘴唇突然被订书机钉上了。我原谅你是因为你不是完人,你并不是完美无瑕,我也是。人无完人,即便是我公寓门口那个乱丢垃圾的男人也一样。在我年轻的时候,我想做除我之外的任何一个人。伯纳德·哈泽哈弗医生说,如果我在一座荒岛上,那么我就要习惯一个人生活,只与我自己和椰子打交道。他说我必须要接受我自己,我的缺点和全部。我们没法选择自己的缺点,它们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必须接受。然而,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朋友,我很高兴选择了你。伯纳德·哈泽哈弗医生还说,每个人的人生就像是一条漫长的小道,有些铺得很完美;有些像我的,有裂缝、香蕉皮和烟头;你的小道和我的一样,不过应该没有那么多裂缝。真希望有朝一日我们的小道会相交,然后我们可以一起享用同一罐炼乳。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我唯一的朋友。你的美国笔友,
马克思·杰瑞·霍洛维茨
旁白:马克思当日清晨在他喝完最后一罐炼乳之后安详地去世了。(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是我唯一的朋友……)“他闻起来像甘草还有旧书的味道”,她心想。眼泪从她眼里落下,那泥浆的颜色。翻译:ddung
毫无疑问,《玛丽和马克思》这部电影,是我看过最有感触的一部动画。我觉得每个人的每一个人生阶段都应该由一部标签式的电影,时隔数年翻出看的时候是滑稽可笑的,但那的确是当时的的状态,等哪天想追忆过去的时候,就翻出来看看,让电影里的演员上演自己的回忆。人生就好像一个放碟的包,有些好看,有些难看,有些价值不菲,有些可能就是几张塑料,这是天生所有的,改变不了的,但是里面的碟片是自己往里面放的,能放多少张,放什么样的电影,那就是取决于后天的获取和拥有了。然后贴上标签,列个目录,一次次的增添,最后就是完整的人生。《玛丽和马克思》应该是很多人都会收集的,因为每个人都曾孤独过。
马克思最后说:“我原谅你是因为你不是完人,你并不是完美无暇而我也是,人无完人,即便是那些在门外乱扔杂物的人,我年轻时想变成任何一个人除了自己,伯纳德哈斯豪夫医生说如果我在一个孤岛上,那么我就要适应一个人生活,只有椰子和我,他说我必须要接受我自己,我的缺点和我的全部,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缺点,它们也是我们的一部分然而我们必须适应它们,然而我们能选择我们的朋友,我很高兴选择了你。每个人的人生就是一条很长的人行道,有的很整洁,而有的像我一样,有裂缝香蕉皮和烟头,你的人行道象我一样,但是没有我的这么多裂缝。有朝一日,希望你我的人行道会相交在一起,到时候我们可以分享一罐炼乳。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电影的开始以火车轨道般平行线的方式介绍了两个人的概况,色调一明一暗,故事便顺着这两抹色彩发展开来。两个原本不可能有交集的两个人,一个生活在美国一个生活在墨尔本,却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开始了通信,他们很相似,鲜有笑容,在旁人眼里他们古怪难以接触,马克思患有精神病终日与虚构的朋友和金鱼做朋友,玛丽因额头的胎记而生性自卑。跨越了地域局限在虚拟世界的相遇让他们找到了最了解自己的人,他们不停的通过信件倾诉着自己对于社会、爱情、友情、性和精神世界的看法和理解,并不断的向对方介绍自己的喜好和经历,诉说着自己平时无法说出口的一切并且互相安慰,一段真挚的友谊就这样的升温,等对方的信成了两人生活中最值得期待的事情,信一封接着一封,在倾斜寒冷的世界里两个人“拥抱”在了一起,成为了彼此世界里最忠诚的依靠。
玛丽可以问很多的问题,因为这个人是无防备的,他们没见过,除了几个字,甚至都不知道照片是不是真的,我们只是遥远的地方的陌生人,你再远的望远镜也看不到我南半球的孤单,只是我希望你知道我的孤单是什么样子,也希望你知道那种孤单的滋味,因为你也曾感受过,所以当我说起,你就能够分担,我也就真的可以倾诉了。
年幼的玛丽暗恋邻居,渴望爱情,但却一次次被爱所伤,她对马克思说“我知道爱情让我痛苦不堪所有我不想尝试了,我想爱情并不是为我而准备的”,她的一生充满了变故,她失去了父母,失去了爱人,最后险些连马克思这个朋友都失去了。但最后马克思还是原谅了他,因为马克思坚信他没有选错这个朋友,他也只有这么一个朋友,而就在玛丽几乎对生活绝望的时刻,也正是这个老朋友的原谅,让她重新站了起来,原来这时光匆匆流逝的20年,两个人的友谊早已被打磨的坚不可摧,这甚至胜过了玛丽所拥有的爱情甚至亲情。
影片最后的镜头是整部影片最煽情的一幕,多年后玛丽终于鼓足了勇气去找马克思,可进屋才发现马克思已经安详的坐在沙发上离开了这喧嚣的尘世。马
克思的身上,正是用来辨识表情的小册子,看来他已经做好迎接这位老朋友的准备了。马克思在房间的屋顶上贴满了来自玛丽这么多年以来的信件,他们工整并且完好无损的晾在那里,一目了然,就像时间从面前静静走过一般,而那架古老的打字机也永远的成为了他们友谊的象征,坐落在窗口的阳光下。此时玛丽看着这一切,泪流满面。我想在两个人惺惺相惜的交流心事过程中,他们早已明白什么是爱,并且实践的比一般人更加深刻,更铭心,更加难以忘怀。
我们一生都在探讨友情的价值,有些人说友情是永恒不变的,有些人说友情是一击就破的,还有人说......爱情友情亲情总是作为选择题出现在我们面前,不同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其实在相处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有句话是说“你是怎样的,你的世界就是怎样的”,你必须自己先做到完全的能敞开心扉,才能换取到别人的信任和认同,这也许有些冒险,但这也是这场生活中必须付出的代价。就像这场电影里,玛丽根本不知道信的另一头是什么人,却把最真实的自己交了出来,于是,她得到了对方等同的对待,得到了真正的友谊。我们交朋友不是贪图一时享乐,也不是为了博取利益,更不必去追求所谓的“平等”,我们需要的是最内心的交流和沟通,我们需要的朋友不是每天陪你吃喝玩乐却在你失去一切时弃你而不顾的人,而是能在你被砍的时候为你挡刀、在你犯错的时候给你一巴掌、在你最迷茫的时候陪你走过一条长街,不说话却能完全明瞭你内心所想的人。
【玛丽与马克思赏析】推荐阅读:
《玛丽与马克思》观后感07-26
悼念玛丽10-03
玛丽苏 范文12-10
悼念玛丽居里阅读题12-05
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理论话语09-20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07-01
《宇宙与人》马克思主义哲学11-16
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06-13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与心得06-05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感想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