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妇幼卫生知识培训试

2024-10-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18年妇幼卫生知识培训试(共9篇)

2018年妇幼卫生知识培训试 篇1

一、单选题(每题5分)

1.产前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测量血压、体重、宫高、胎位、(),血、尿化验和B超检查等。

A.胎心率 B.胎方位 C.腹围 D.胎动

2.首次产前检查应当做()检查。

A.乙肝、梅毒和艾滋病 B.血尿常规 C.肝肾功能 D.以上都是

3.孕妇正常血压为≤()毫米汞柱

A.140/90 B.130/80 C.90/60 D.130/90

4.孕妇血红蛋白正常不低于()。

A.120克/升 B.160克/升 C.100克/升 D.110克/升

5.婴儿从出生开始,应当在医生指导下每天补充维生素D()国际单位。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后6个月内一般不用补充钙剂。

A.300—400 B.200—300 C.200—400 D.400-800

6.婴儿乳牙一般在出生后()之间萌出。

A.6—8个月 B.4--10个月

C.5—7个月 D.8—12个月

7.婴幼儿的前囟一般在出生后()闭合。

A.12-18个月 B.10—12个月

C.12---16个月 D.18—24个月

8.孕妇应当至少接受5次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首次产前检查应当在怀孕()以前。

A.20周 B.14周 C.12周 D.16周 9.孕妇应当保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补充()等营养素。

A.叶酸 B.铁、钙 C.鱼肝油

10.应当在新生儿出生后()内开始喂奶,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按需哺乳。

A.1.5小时 B.1小时 C.D.2小时

11.产后()左右,母亲应当接受一次健康检查。

A.14天 B.40天 C.56天 D.42天

12.婴儿在()月龄时,应当接受健康检查。

A.3.6.9 B.3、6、8、12 C.6.9.12.18 D.6.8.12

13.儿童健康管理服务的对象是:()

A.0—3岁儿童 B.辖区内居住的0—6岁儿童

14.新生儿家庭访视的时间是:()

A.新生儿出院后1月内 B.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

15.孕早期健康管理的时限为孕()周以前。

A.12 B.14 C.16

16.婴幼儿健康管理体检内容:测()、测身长等。

A.皮下脂肪 B.微量元素 C.体重

17.婴幼儿健康管理中血常规的检查时间是()、18.30月龄各做1次。

A.5 B.6--8 C.9

18.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集居儿在()进行。A.村卫生室 B.卫生院 C.托幼机构 19.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的对象是()A.孕产妇 B.辖区内居住的孕产妇 C.流动孕产妇 D.常住孕产妇

20.孕中期健康管理要识别需要做产前诊断和需要转诊的()重点孕妇。

2018年卫生院培训计划 篇2

培训计划

为推动我院规范实施传染病报告和处理,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的。

对本单位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我院对辖区内乡村医生每年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以及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内容

二、要求。

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例、疑似病例时,必须认真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三、参加人员。

全乡15个自然行政村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

四、培训时间。

2018年5月13日上午9:00

五、培训内容。

1、传染病的报告程序与方式

2、报告时限

2018年妇幼卫生知识培训试 篇3

食品卫生知识培训计划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是学校食品卫生的直接管理者和操作者,加强对学校食堂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的食品卫生知识培训,是不断提高学校食堂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的必要手段,也是预防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事件发生和流行的有效途径,对落实各项食品卫生安全措施、确保广大师生饮食卫生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有重要意义。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制和安全责任追究制,提高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素质,促进依法规范操作,保障全体师生的饮食卫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对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规定和要求。制定此计划。

二、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学校食堂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了解并掌握基本的食品卫生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卫生、膳食营养的基本知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并自觉在工作中遵守食品卫生操作规范,防止学校发生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事件发生,确保学校安全稳定。

三、培训对象

学校食堂的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

四、岗位培训基本要求

1、食堂管理人员(1)热爱师生,敬业爱岗,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心为教育事业服务。

(2)身体健康,具有食堂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

(3)参加岗位业务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4)参加岗位业务培训并取得合格证明。

2、食堂从业人员(包括炊事员、采购员、保管员等)

(1)热爱师生和本职工作,热心为教育事业服务。

(2)身心健康、道德品质好,具有食堂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3)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4)具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五、培训内容

1、法律法规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学生集体用餐卫监督办法》等。

2、食品卫生管理知识

(1)食堂建筑、设施与设备、食堂布局的卫生要求。(2)水源管理以及环境卫生要求。

(3)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饮食卫生制度”、“餐(饮)具洗涤、消毒、保洁卫生管理制度”、“食品采购、储存、加工、销售制度”、“库房管理制度”、“食品卫生责任追究制度”等。(4)个人卫生要求。

2、食品加工操作卫生要求

(1)食品采购与运输卫生要求;(2)食品验收入库与储存卫生要求;(3)食品加工烹饪与分餐卫生要求;

(4)食品加工工具、器具及餐具洗刷与消毒卫生要求。

4、5、常见的食物污染及其预防控制知识。

食物中毒及常见肠道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1)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2)常见肠道传染病。

病毒性甲型肝炎、细菌性痢疾。(3)(4)

6、食物中毒处理原则与报告要求。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案例。膳食营养知识

(1)人体基本营养素(平衡膳食);

(2)贮存、加工、制作过程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影响;(3)膳食中营养素的搭配。副伤寒、霍乱与副霍乱。

五、培训的组织实施

(一)培训管理原则与要求

学校负责制订本校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计划,组织实施本校人员的培训工作。

(二)培训方式与培训时间:

1、培训方式:集中授课与分散教学相结合。原则上对新上岗人员和已在岗但未经过培训的人员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进行培训;对已在岗但经过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的人员可采取分散教学(以学校为单位、利用培训教学资料)的方式进行强化培训。

2、培训时间与培训周期

(1)上岗培训:新上岗人员培训时数以完成培训内容为准,建议培训时间不少于8学时。

7、强化培训:原则上管理人员强化培训周期为三年,培训时数以完成培训内容为准;从业人员强化培训周期为二年,培训时数以完成培训内容为准。积极参加教育局和卫生局组织的集中培训。并认真学习发放材料,进行以自学为主的分散教学。每学期不少于一次的集中培训。

妇幼卫生综合项目培训总结 篇4

为进一步提高我县妇幼卫生保健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一支具有优质、高效服务能力的妇幼卫生工作队伍,为母婴的安全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全面地落实各项工作任务指标。按照上级卫生部门的相关指示及要求,我院于2013年8月16日—17日对全县开展产儿科的民营医院、县医院、中医院及各乡镇妇幼保健员完成了为期两天的妇幼卫生综合项目培训工作,现将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1、这次培训应培训84人,实际培训120人,其中卫生院99人、民营医院14人、县级公立医院7人。

2、培训时间及方法:

培训会于8月16日开始到8月17日止,共计2天。集中在县妇幼保健院会议室进行培训,培训师资为县级医疗机构相关项目负责人及县妇幼保健院专业信息管理人员。培训前后分别对参加培训人员进行考试。

3、培训内容

按照妇幼卫生各项工作项目选取授课内容,具体为:(1)儿童保健服务流程及规范管理培训,(2)孕产妇保健服务流程及规范管理培训,(3)宫颈癌筛查的取材流程及规范,(4)儿童营养项目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表卡册的填报及随访的规范管理,(5)国家重大公共卫生的项目的保障流程,(6)艾滋病、梅 毒和乙肝项目工作进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乙肝与梅毒阳性产妇所生婴儿的随访及管理,(7)婚前保健宣传动员、宫颈癌筛查、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8)孕产妇急危重症的转诊、高危孕产妇的识别与转诊。

二、培训结果

培训期间所有学员均能自觉遵守纪律,学习态度端正,认真听课并作好学习笔记,通过2天的培训学习,我县妇幼卫生工作人员业务基础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技能操作得以进一步巩固与加强。学习结束后除非项目执行者外,有100人参加了培训测试,均取得较好的成绩,考试合格率均达100%。

妇幼保健院

2018年妇幼卫生知识培训试 篇5

为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强化基层卫生人员队伍建设,强化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卫生计生服务保障水平,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基层卫生人员培训的具体部署,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通过对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计生专业技术人员实施系统性和专项培训,强化队伍素质,创新全科人才培养和使用模式,吸引优秀人才下沉基层,提升其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人才保障,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实施。

二、项目范围

全省(除大连外)13个市基层医疗机构的卫生专业人员。大连市参照本方案制定本地区实施项目,报省卫生计生委核定批准。

三、项目内容及资金安排

(一)全科医生队伍建设

1、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8〕3号)要求,到2020年我省每万人拥有2-3名全科医生,全省共需1.3万人。本年度对800名医生实施为期1年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人均总费用为5950元。其中,辽宁省基层卫生人员培训中心(设在大连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负责组织远程培训、考试,编印教材和学习指导手册工作,费用为950元/人;各地承担临床培训和基层实践工作,费用为5000元/人(其中临床培训10个月,培训补助4700元/人;基层实践1个月,实践补助300元/人)。项目费用总计为476万元。

2、全科医生特岗计划。按照省卫生计生委、省财政厅等6部门《关于加快我省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有关部署,2015-2017年在全省开展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共招聘190人,考虑到因个别应聘者退出导致资金结转到2018年,2018年继续增加30名全科医生招聘计划,省财政按照4万元/人/年进行补助,本年度费用合计880万元。2018年新招聘特岗人员开展岗前培训,培训费用共27万元,由辽宁省全科医学教育中心(设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组织。项目费用总计为907万元。

3、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按照我省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安排,2016年、2017年已在辽东学院招生140人。培养费用为5000元/人/年,生活补助为4000元/人/年,住宿费为1000元/人/年。2018年计划招生100人,培养补助1万元/人/年,项目费用总计240万元。

4、全科医学师资培训。为全省125个承担全科医学临床培训、基层实践、教学任务的基地进行师资培训。共233人,集中培训3天,费用合计为21万。本项目由辽宁省全科医学教育中心(设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组织实施。

5、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按照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实施意见(试行)》要求,我省2017年启动试点工作,2018年计划安排临床医学大专学历毕业生30名参加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工作。培训补助为2万元/人,共60万元。本项目由丹东市卫生计生委和辽宁省基层卫生人员培训中心(设在大连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组织实施。

(二)基层卫生人员专项培训

1、县级医院人员培训

县医院骨干人员培训。为更新县医院卫生专业人员专业知识技能,分别由辽宁省临床医师培训中心(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辽宁省护理人员培训中心(中国医科大学 附属盛京医院)对骨干医生和护士进行短期培训。每个县医院派5名医生、2名护士,共计280人,培训时间为5天,培训费用标准为每人每天300元,省财政补助按50%比例补助21万元。培训费用,此项目共计21万元。

卫生管理人才培训。为配合公立医院改革深入实施,加大各项政策贯彻和执行力度,面向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管理人员培训。2018年度每个县医院(含县中医院)选派1-2名管理人员参加培训,提升医院管理者的政策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培训时间2天,300元/人/天,共100人,费用合计6万元,由辽宁省医院管理研究与培训中心(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组织实施。

2、乡村医生培训

为进一步发挥医学高校及附属医院等优质资源优势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采取网络培训和面授相结合形式,对乡村医生进行专业能力系统化培训。培训乡医2000名,按100元/人标准,省财政补助20万元,用于网络培训、现场授课及组织管理。本项目委托中国医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在项目地市组织实施。

3、特需项目培训

儿童早期发展专项培训。为配合国家全面两孩政策,提升人口素质和质量,建设国家级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对 全省各地185名妇幼保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进行轮训,培训时间2天,300元/人/天,费用合计11万元。该项目委托辽宁省妇幼保健院组织实施。

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培训。遴选10-15项项适用于农村等基层地区的卫生适宜技术项目在全省推广,提高农村和社区对常见病、多发病早诊早治水平,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进行选择。共培训2000人次,培训时间1天,100元/人/天,费用20万元。该项目由辽宁省基层卫生人员培训中心(大连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及各市组织实施。

(三)继续医学教育

1、根据原卫生部、人社部《关于印发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的通知》要求,辽宁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辽宁省医院发展中心)负责对全省申报省级Ⅰ类学分项目的进行项目遴选、审查以及项目执行管理。一是项目遴选审查测评费10万元,每年抽选各类专业的专家,评审16个学科约1000项继续医学教育Ⅰ类学分项目,审查和遴选工作(500元×30人次×7天)。二是项目遴选审查培训费用5万,根据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办法规定,每年应举办全省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人员培训,培训时间3天,300元/人/天,55人共5万元。以上费用合计15万元,委托辽宁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省医院发展中心)组织实施。

2、免费学历教育提升。为全省农村医疗机构取得中专或大专文凭、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的45周岁以下临床医师以及具备护士资格的护理人员实施免费的专科或本科学历教育。目前在学814人,学习费用为3500元/人/年(成人教育)和3000元/人/年(网络教育)。2018年度按照800人(成人教育700人,网络教育100人)予以补助,实际拨付273万元。

上述全部项目费用总计2070万元。

(四)各地自主承担培训项目各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完成上述项目内容的同时,应根据本地区的基层卫生工作的实际需求和能力条件,积极筹措资金,组织开展适合本地的培训项目。重点完成以下四个项目:

1、按照《辽宁省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的实施方案》要求,各市要扩大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实施范围,鼓励二级及以上医院有关专科医师,特别是在新设立的全科医学科内执业的医师通过所在单位自筹经费参加计划外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对培训合格的,在原注册执业范围基础上增加全科医学专业执业范围,允许其在全科医学科、全科培训基地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全科医疗服务。各地要在全省转岗培训计划基础上,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增加年度转岗培训规模,重点解决缺少全科医生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情况。实 施乡村医生全员全科基本知识技能培训计划,有计划地安排乡村医生到上级乡镇卫生院、县医院进修学习,力争在2030年前,将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全部纳入全科医生转岗培训。

2、按照《村卫生室管理办法》、《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2011—2020年)》,2017年度乡村医生培训由各地协助各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保证村卫生室人员每年至少接受两次免费岗位技能培训,累计培训时间不低于两周,培训内容应当与村卫生室日常工作相适应。乡村医生原则上应当每3-5年到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或有条件的中心卫生院脱产进修1次,进修时间一般不少于1个月,内容以提高临床诊疗能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专项技术水平为主。

3、乡镇卫生院人员进修。按照医疗对口支援要求,每年按照3%的比例,选派现有乡镇卫生院中工作表现突出、具备外出培训条件,原则要求在45岁以下的执业(助理)医师,赴当地县医院进修半年时间(125个工作日),培训期间应予以适度的培训补助,并注重各基层单位发展和专业的均衡性,做好长期规划。4、2018年部分市将承担全省司法系统(监狱、戒毒系统)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有关市在司法系统相关人员培训前要明确告知全科转岗培训报到、培训过程和培训考核等 要求,加强培训管理。

四、项目完成时间

农村学历教育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等周期跨年度项目,应按照具体方案做好年度工作;其他培训项目应力争在本年度完成;各地各单位要加快资金执行进度,确保2018年一季度末执行完毕。

五、项目组织实施

(一)辽宁省卫生计生委负责本培训方案的制定,各项目承担单位负责细化各项目方案,创新培训模式,加快执行进度,力争实现培训效果的最优化,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辽宁省卫生计生委将组织辽宁省基层卫生人员培训中心、辽宁省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委员会按照《辽宁省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工作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和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督导、考核和评估。各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本地区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项目开展前明确方案,签订培训协议。注重过程质量,培训合格后指导加注全科执业范围。

(三)大连市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工作,参照本方案规划实施。

六、项目督导与评估

(一)各市、各项目实施单位要加强对项目执行情况的管理和监督检查,项目完成后将项目总结报省卫生计生委、省财政厅。

(二)本方案各项培训项目,均纳入全省继续医学教育体系,请各项目实施单位按照《辽宁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做好项目组织实施工作。省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机构按照相关规定对项目执行情况开展督导检查,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省卫生计生委。

(三)省卫生计生委、省财政厅对各市和县(市)、区项目开展情况进行监督,重点对项目档案建立、资金管理使用、项目执行进度和执行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

附件:1.2018年基层卫生人员培训项目资金拨付表

2018年妇幼卫生知识培训试 篇6

A 医院院长

B医务科科长

C药剂科科长

D 临床科室主任

2、清洁手术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的,用药时间不得超过(A)小时。

A 24

B 36

C 48

D 72

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要求综合医院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C)。

A 20%

B 30%

C 40%

D50%

4、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要求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得超过(C)。

A 40%

B 50%

C 60%

D70%

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要求综合医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B)。

A

15%

B 20%

C 25%

D 30%

6、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要求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B)以下。

A

30DDD

B 40DDD

C 50DDD

D 60DDD

7、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要求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D)。

A

15%

B 20%

C 25%

D 30%

8、医疗机构要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B)。

A 40% ;70%

B 50% ;80%

C 60% ;90%

D 60% ;100%

9、下列哪类微生物导致的感染不是使用抗菌药物的指针(D):

A细菌

B 真菌

C 螺旋体

D 病毒

10、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D)小时

A 24小时

B 24~48小时

C 48~72小时

D 72~96小时

11、为了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B)选用药物

A脆弱拟杆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链球菌

D 铜绿假单胞菌

12、轻症感染患者一般给予(B)治疗。

A 肌注

B 口服

C 静脉

D 喷雾

13、根据药动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下列药物中可以一日给一次药的是(C):

A 阿洛西林

B 克林霉素磷酸酯

C 加替沙星

D 头孢美唑

14、接受清洁手术者,应在(A)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

A 术前0.5~2小时

B术前1~ 2小时

C 手术开始0.5~2小时

D 切口时1小时内

15、对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宜首选_____A____类抗生素。

A碳青霉烯类

B氯霉素类 C大环内酯类 D氨基糖苷类

16、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青霉烯类抗菌药主要用于(A): A 革兰氏阴性产酶菌 B革兰氏阳性产酶菌

C真菌

D支原体

17、预防用抗菌药物药缺乏指征(无效果,并易导致耐药菌感染)的是(D)

A免疫抑制剂应用者

B普通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灰髓炎、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有发热的患者 C昏迷、休克、心力衰竭患者

D以上都是

18、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不符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的是(D): A病毒性感染者不用

B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生素

C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

D发热原因不明者若无明显感染的征象可少量应用

19、下列哪种手术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D)

A 疝修补术

B 甲状腺腺瘤摘除术

C乳房纤维腺瘤切除术 20、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A)的治疗应选用(D):

A青霉素

B头孢拉啶

C头孢哌酮

D万古霉素

21、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中属于(A)。A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B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C特殊使用抗菌药物

D以上都不是

22、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应静脉滴注,溶媒体积不超过(B),一般应30分钟滴完以达到有效浓度。A 80ml

B 100ml

C 150ml

D 180ml

23、患者需要应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经具有(B)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

A 执业医师

B主治医师

C副主任医师

D 主任医师

24、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B)用量。

A 1次

B 1天

C 1疗程

D 3天

25、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证,并应当于(B)小时内补充完成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

D 开放性骨折清创内固定术 A 12

B 24

C 48

D72

26、择期剖宫产手术首选(D)作为预防用药。

A 青霉素类

B 头霉素类

C 碳青霉烯类

D 第一代头孢菌素类

27、剖宫产预防用药,对β-内酰胺类过敏者,可选用(C)预防葡萄球菌感染。

A 万古霉素

B 磷霉素

C克林霉素

D氨曲南

28、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手术过程和术后(C)小时,若手术时间持续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超过1500ml,应补充一个剂量。

A 2

B

C

4D 5

29、普外科Ⅰ类(清洁)预防用药,对β-内酰胺类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0.6~0.9克静脉给药)预防葡萄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1~2克静脉给药)预防(D)感染。

A 革兰氏阳性球菌

B 革兰氏阳性杆菌

C 革兰氏阴性球菌

D 革兰氏阴性杆菌

30、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是进入腹腔空腔脏器的手术,主要感染病原是革兰氏阴性肠杆菌,建议使用(C)。

A 青霉素类

B 第一代头孢菌素类

C 第二代头孢菌素类

D 氟喹诺酮类

31、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果进行如果材料植入手术,可选用(C)预防感染

A 头孢唑林或头孢拉定

B

克林霉素或克林霉素磷酸酯

C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

D 头孢呋辛或头孢呋辛酯

32、医疗机构应当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C)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人连续2次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处方权。

A 1

B 2

C 3

D 4

33、医师处方权和药师药物调剂资格取消后,在(D)内不得恢复其处方权和药物调剂资格。

A 三个月

B 四个月

C五个月

D六个月

34、《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规定,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B)种。

A 30

B 35

C 40

D 50

3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因特殊治疗需要,医疗机构需使用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以外抗菌药物的,可以启动临时采购程序。临时采购应当由(C)提出申请,说明申请购入抗菌药物名称、剂型、规格、数量、使用对象和使用理由,经本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审核同意后,由药学部门临时一次性购入使用。

A 患者家属

B 医务部门

C 临床科室

D 药学部门

36、术中如手术时间较长及进行宫腔纱条填塞;产后出血等存在感染高危因素的剖宫产手术,可选择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加用甲硝唑或单用(C)。

A 头孢美唑

B 氨曲南

C 头孢西丁

D 克林霉素

37、《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二级以上医院应当对本机构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相应的处方权。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C)。

A 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B 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C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D 严格控制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38、《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门诊患者不得使用(C)级的抗菌药物。

A 非限制

B 限制

C 特殊

D 其他

39、在制订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时应遵循的原则包括:抗菌药物品种的选择、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给用次数、疗程和(C)。A药品剂型

B 药品价格

C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

D 药品的相互作用 40、下列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属于天然青霉素的是(A)

A青霉素G

B 青霉素V钾

C 阿莫西林

D 氨苄西林

41、下列选项中不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判断依据的是(D)

A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B 选用的品种

C 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

D 给药途径

42、由于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避免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的抗菌药物是(B)

A青霉素类

B 氟喹诺酮类

C 克林酰胺类

D 大环内酯类

43、青霉素G的不良反应不包括(C)。

A过敏反应

B 可出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

C 耳毒性

D赫氏反应: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病或其他感染时可由于病原体死亡致症状加剧

44、下列药物中对铜绿假单胞菌活性较强的是(B)

A头孢替唑

B 哌拉西林

C 氨苄西林

D 头孢呋辛

45、属于第一代头孢菌素的是(A)A头孢硫脒

B 头孢呋辛

C 头孢替唑

D头孢克洛

46、属于肠球菌感染的首选用药的是(C)

A阿莫西林

B 哌拉西林

C 氨苄西林

D 美洛西林

47、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是(C)

A 抑制DNA的合成 B 影响细胞膜通透性

C 抑制细胞壁合成D 影响蛋白质合成

48、下列药物使用时不需要进行皮内敏感试验的是(C)

A阿莫西林

B 哌拉西林

C 氨曲南

D 美洛西林

49、第一代头孢菌素类主要对(B)有抗菌活性。

A厌氧革兰氏阳性球菌

B需氧革兰氏阳性球菌

C 需氧革兰氏阴性球菌

D 厌氧革兰氏阴性球菌

50、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中半衰期最长的药物是(D)

A 头孢米诺

B 头孢美唑

C

头孢呋辛

D 头孢曲松

51、抗菌活性接近第二代头孢菌素,但一般都将其称为头霉素类抗菌药物的是(B)。

A头孢呋辛

B 头孢美唑

C 头孢硫脒

D 头孢克肟

52、不属于左氧氟沙星的禁忌症的是(D)

A 有癫痫史者

B 18岁以下患者

C 哺乳妇女

D 凝血功能障碍

53、下列不属于氟喹诺酮类药物经验治疗病种的是(B):

A 肠道感染

B 医院获得性肺炎

C 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

D 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

54、根据药品PK/PD特点,将抗菌药物分为时间依赖型和浓度依赖型,下列药物中属于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的是(B)。A庆大霉素

B 克林霉素磷酸酯

C

左氧氟沙星

D 加替沙星

55、在细菌所引起的医院内感染中,以(C)感染在我国最常见。A 尿路感染 B术后伤口感染

C肺部感染

D皮肤感染

56、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B): A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 真菌

57、可出现假膜性肠炎的抗菌药物是(B)

D支原体

A阿洛西林

B 克林霉素磷酸酯

C 头孢美唑

D 阿奇霉素

58、下列药物中,可以引起血糖异常,包括症状性低血糖和高血糖。在使用该药的过程中,任何患者发生血糖异常,必须立刻进行适当的治疗,并立刻停用该药,这个药是(D)。A 阿洛西林

B 头孢噻肟

C 克林霉素磷酸酯

D 加替沙星

59、肝胆系统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为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C)。

A 氨苄西林舒巴坦

B 哌拉西林舒巴坦

C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D 头孢哌酮他唑巴坦 60、不属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是(B)

A 光敏反应

B 凝血障碍

C 18岁以下儿科患者禁用

D 结晶尿 61,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目标:D A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

B 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加以解决

C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效措施和长效工作机制,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改进

D 以上都是 62、2012年卫生部颁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中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要求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指征:D A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B 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敏感时,可以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C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

D 以上都是

63、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宜尽量避免是因为皮肤黏膜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后,很少被吸收,在感染部位不能达到有效浓度,反易引起过敏反应或导致耐药菌产生。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只限于少数情况,关于局部用药不正确的是:D A全身给药后在感染部位难以达到治疗浓度时可加用局部给药作为辅助治疗。此情况见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某些药物可同时鞘内给药;包裹性厚壁脓肿脓腔内注入抗菌药物以及眼科感染的局部用药等

B某些皮肤表层及口腔、阴道等黏膜表面的感染可采用抗菌药物局部应用或外用,但应避免将主要供全身应用的品种作局部用药。C局部用药宜采用刺激性小、不易吸收、不易导致耐药性和不易致过敏反应的杀菌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易产生过敏反应的药物不可局部应用。

D 开放性骨折、剖宫产等术中可以用抗菌药物液冲洗

E氨基糖苷类等耳毒性药不可局部滴耳

小儿患者在应用抗菌药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E A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该类药物有明显耳、肾毒性,小儿患者应尽量避免应用。临床有明确应用指征且又无其他毒性低的抗菌药物可供选用时,方可选用该类药物,并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不良反应。有条件者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根据其结果个体化给药

B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该类药也有一定肾、耳毒性,小儿患者仅在有明确指征时方可选用。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不良反应,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个体化给药;

C四环素类抗生素:可导致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不可用于8岁以下小儿;

D喹诺酮类抗菌药:由于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该类药物避免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 E 以上都是。

妊娠期抗菌药物的应用需考虑药物对母体和胎儿两方面的影响,以下说法不准确的是:D A对胎儿有致畸或明显毒性作用者,如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等,妊娠期避免应用

B对母体和胎儿均有毒性作用者,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妊娠期避免应用;确有应用指征时,须在血药浓度监测下使用,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C药毒性低,对胎儿及母体均无明显影响,也无致畸作用者,妊娠期感染时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和磷霉素等均属此种情况

关于抗菌药物给药次数,不正确的是:E A为保证药物在体内能最大地发挥药效,杀灭感染灶病原菌,应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 B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消除半衰期短者,应一日多次给药。C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一日给药一次(重症感染者例外)D 头孢曲松消除半衰期长者可以一日给药一次

E 头孢曲松、头孢哌酮等消除半衰期长者可以一日给药一次 67 关于败血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E D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按照药物在妊娠期应用时的危险性分为A、B、C、D及X类,因国情不同无法供药物选用时参考

A败血症病情危急,一旦临床诊断确立,应即按患者原发病灶、免疫功能状况、发病场所及其他流行病学资料综合考虑其可能的病原,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物治疗

B抗菌药物可单用,亦可联合用药,但在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等败血症时需联合用药。疗程一般需用药至体温恢复正常后7~10天,有迁徙病灶者需更长,直至病灶消失

C病原菌葡萄球菌为医院内获得者多为甲氧西林耐药株

D甲氧西林或苯唑西林耐药首选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联合磷霉素钠

E治疗初始阶段需静脉给药,以保证疗效;病情稳定后可改为口服或肌注是错误的 68 关于急性咽炎及扁桃体炎正确的是:F A如患者已出现猩红热样皮疹,或有扁桃体周围脓肿,则可诊断为细菌性感染B急性细菌性咽炎及扁桃体炎的病原菌主要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

C给药前先留取咽拭培养,有条件者可做快速抗原检测试验(RADT)作为辅助病原诊断

D由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可发生非化脓性并发症——风湿热和肾小球肾炎,因此抗菌治疗以清除病灶中细菌为目的,疗程需10天

E青霉素为首选, 某些患者的依从性较差,预计难以完成10天疗程者,可予苄星青霉素单 剂肌注 F 以上均正确

关于医院获得性肺炎,不正确的说法是:A A重症患者及机械通气、昏迷、激素应用等危险因素患者的病原菌可为不动杆菌属及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等,铜绿假单胞不常见B应重视病原检查,给予抗菌治疗前先采取痰标本进行涂片革兰染色检查及培养,体温高、全身症状严重者同时送血培养。有阳性结果时做药敏试验

C尽早开始经验治疗。首先采用针对常见病原菌的抗菌药物。明确病原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 D甲氧西林耐药首选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

70、由于老年人组织器官呈生理性退行性变,免疫功能也见减退,一旦罹患感染,在应用抗菌药物时需注意以下事项C A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接受主要自肾排出的抗菌药物时,应按轻度肾功能减退情况减量给药,可用正常治疗量的2/3~1/2。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的大多数品种即属此类情况。

2018年妇幼卫生知识培训试 篇7

我站是我市唯一的集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医疗保健机构,是全市妇女儿童的保健中心。随着医改的逐步深入,依据山西省卫生厅办公室晋卫办妇社【2011】41号文件,我站承担着全市妇女儿童的保健工作和重大公共卫生、基本公共卫生、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的业务指导,包括人员培训,技术指导,信息管理,质量控制、督导检查、协助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绩效考核和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调查、评审、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等具体工作。为了巩固我市妇幼保健成果,不断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努力实现2011---2020妇女儿童《两纲》健康目标,使广大妇女儿童得到更多关爱,特制定妇幼工作培训计划:

一、培训管理:

1、市卫生局负责培训的管理和监督指导工作。

2、妇幼保健站负责项目培训和专项技术工作的实施、监督和业务指导。

3、乡镇卫生院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乡镇培训计划。

二、培训目标:

通过对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妇幼卫生相关人员的培训,全面深入学习项目的相关文件,理解项目的内涵,强化对孕产妇儿童的综合管理能力,提高产科技术服务水平,从而降低全市孕产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推进我市妇幼卫生事业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培训具体要求达到以下指标:

1、市、乡、村三级项目管理及业务人员妇幼项目知识培训率达100%;

2、村干部、孕产妇、儿童、目标人群对项目的知晓率达100%;

3、市、乡、村三级医疗保健机构人员业务知识掌握率达90%,培训考核合格率达90%;

4、市乡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三基)考核合格率≥80%;

5、全市承担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服务的人员培训覆盖率达到100%;

三、培训对象:

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关领导,项目实施单位领导及全体工作人员,项目管理办公室、定点医疗机构负责人、产科负责人、乡镇卫生院负责人、乡镇妇幼人员、村级乡医。

四、培训内容:

1、管理知识:培训内容为项目的意义、项目的实施及各执行

单位职责与管理、项目实施及经费管理、项目监督及协调、健康教育方法、孕产妇急救中心建立与运行。

2、业务知识:充分利用省卫生厅驻市专家的技术资源,重点加强全市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妇产科骨干的业务培训。

(1)、医疗机构师资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开展项目的目的、要求、培训方法、培训计划的制定;孕产妇保健、产科危急重症的处理及转诊,有关服务技术规范、产科常用技术操作规程及急救设备规范、设备的管理和使用等。

(2)、乡镇卫生院妇幼人员培训:重点培训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知识、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知识、正常产处理、常见产科急救基本技能及转诊过程中基本急救技能、高危孕产妇的管理等知识。

(3)、乡村医生、保健人员培训:由乡镇卫生院具体负责,妇幼保健站指导,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乡村医生、保健人员筛查高危孕产妇和高危儿童的业务能力,全面掌握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平产免费政策。

五、培训方式

按照培训内容和要求,采取以会代训、集中培训、选派进修、蹲点指导、现场督查等多种形式,完成培训各项工作目标。

六、培训具体安排:

(1)、站内培训:站内业务人员培训固定每星期二下午由办公室统一安排,妇保、儿保人员轮训。(2)、基层、产科医院培训安排如下:

全年培训除去当年新增项目培训外,每季一次信息报表培训,每半年一次孕产妇死亡评审、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每年一次降消项目知识培训,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培训,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知识培训,采取逐级培训的方式,村级保健人员的培训

由各乡镇卫生院具体负责,妇幼保健站指导,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定期开展项目评审监督工作,针对妇幼保健服务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适时进行强化培训。

原平市妇幼保健站

2011年全县妇幼卫生工作要点 篇8

2011年全县妇幼卫生工作总体要求是:以“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为新起点,紧紧围绕医改提出的目标任务,以保障妇女儿童健康为宗旨,以实施重大妇幼公共卫生项目为重点,加强妇幼卫生体系建设,强化母婴保健监督执法,夯实妇幼保健基础性工作,促进妇幼保健均等服务,推进妇幼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

一、主要工作指标

——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0/10万以下;

——5岁以下儿童和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8‰、7‰以下; ——出生缺陷率控制在16‰以下;

——孕产妇保健覆盖率及系统管理率分别达95%、90%以上;——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9%以上;

——高危孕妇管理率和住院分娩率均保持100%;——7岁以下儿童管理覆盖率95%以上;

——3岁以下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和当年系统管理率分别达90%、95%以上;

——高危因素儿童专案管理率95%以上;

——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85%以上;

——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和听力筛查率均达95%以上;——产前筛查率80%以上;

——婚(孕)前医学检查率80%以上;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率90%、专案管理率100%;——首次建卡妊娠合并心脏病筛查率90%、专案管理率100%;——重大公共卫生妇幼保健服务项目综合达标率100%;

——第二轮(2010-2011年)妇女健康促进工程项目检查率60%以上。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加强基层建设,健全保健网络

一是进一步完善以机构用房、设施装备和人员队伍为重点的县妇幼保健院建设。二是进一步加强以妇保和儿保科为重点的镇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队伍建设。三是进一步明确一体化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履行妇幼保健工作职责并切实履行。四是健全以县妇幼保健院为龙头、镇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为枢纽、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室)为网底的三级妇幼保健网络。

(二)完善管理机制,建立考核制度

一是认真贯彻卫生部《全国县级妇幼卫生工作绩效考核实施方案(试行)》和市卫生局《宁波市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和奖励性工资分配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制定相应具体的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创新内部运行分配制度,强化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室)的妇幼保健工作指导与考核,不断提高妇幼保健工作质量,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二是加快妇幼保健信息化建设,实施以标准化硬件建设为重点的市级电子监测信息中心建设,推进机构内部运行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妇保、儿保、健康档案和医生工作站等信息的互联互通、实时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深化工作内涵,开展专项创建

一是县妇幼保健院要在巩固发展省级规范保健门诊创建成果同时,积极争创“宁波市等级妇幼保健院(所)”,并不断提高服务

质量,拓宽保健服务内容,推进妇幼保健机构建设与发展。二是开展宁波市新一轮乡镇级(街道)星级妇女儿童保健门诊创建工作,现有的“规范”门诊将重新认定。三是继续开展省、市级规范化孕妇和育儿学校创建活动,基层单位的创建率达70%,今年计划拟定茅洋、东陈、爵溪卫生院为创建单位,其他符合条件单位可积极申报。

(四)加快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一是按照卫生部《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和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甬政办发„2007‟93号)等有关文件精神,落实各级妇幼保健人员编制和投入机制。二是通过进修学习、继续教育和专题培训等多种途径,着力提升基层妇幼保健人员业务素质,尤其是在产科应急救治、保健业务、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和统计报表等方面,开设短期专题培训班,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能力。三是继续深化指导员责任团队工作内涵,以绩效考核为抓手,切实推进工作有效落实。

(五)强化规范管理,提高保健质量

一是继续实施重大公共卫生妇幼保健项目,规范开展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增补叶酸、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强化质量控制,提升工作质量,除享有生育保险外的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率达90%以上、住院分娩率100%,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和叶酸服用率均达90%以上、依从率70%以上,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项目检查各2000人以上,项目综合达标率100%。继续做好妇女常见病检查工作,第二轮(2010-2011年)妇女健康促进工程项目检查率60%以上。同时做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二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宁波市孕产期保健管理常规》、《宁波市儿童保健管理常规》、《象山县高危妊娠管理细则》、《象山县体弱儿童管理实施细则》和《宁波市危重孕产妇抢救制度》等文件精神,切实做好产科急救、产后出血、高危分级管理、妊娠合并心脏病、人工流产、妊娠晚期引产等专病管理,建立危重孕产妇报告与点评制度,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0/10万以下,5岁以下儿童和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8‰和7‰以下。三是着力做好出生人口缺陷干预与服务管理工作,加强出生缺陷一级预防,重视婚检机构规范化建设,培训提升婚检医务人员业务水平,提高婚检质量,婚前医学检查率达80%以上;加强出生缺陷二级预防,继续开展产前筛查,加大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力度,严格执行产前筛查标准,提升对高危孕妇产前筛查水平,提高孕期出生缺陷发现率并实施干预,产前筛查率80%以上;加强出生缺陷三级预防,贯彻落实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和《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2010年版)》,提升服务质量,做好后续干预工作,新生儿疾病筛查率95%以上,出生缺陷率控制在160/万以下。四是加强辖区内医疗机构剖宫产手术、妊娠晚期促宫颈成熟与引产、药物流产等服务准入与管理,对剖宫产实行手术指征点评通报制度,努力降低剖宫产率。

(六)依法履行职责,推进各项工作

一是依法实施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坚决打击无证接生和非法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行为,保障母婴安全;依法加强B超管理,严禁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严格实行定点凭证引产制度,严禁选择性别进行人工终止妊娠;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配合市人口计生委做好专项管理活动;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的发放与管理;进一步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二

是充分发挥各种媒体和孕妇、育儿学校阵地作用,加大母乳喂养宣传力度,切实提高母乳喂养率。三是根据国家和省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年)要求,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象山县“十二五”妇女发展规划和儿童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主题词:妇幼卫生工作要点通知

抄送:市卫生局,海申医院。

2007年妇幼卫生工作总结 篇9

作者:张在田 文章来源:区妇幼保健院 点击数:

9315 更新时间:2008-1-21

一年来,全区妇幼卫生工作在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的鼓舞下,在各级卫生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全面贯彻“一法两纲”为准绳,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实行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在工作中以“三个代表”的要求,把维护妇女、儿童健康作为我们的大事来抓,以两个保健为重点,以实施“降消”项目为契机,加大了产儿科规范化建设,加速产科绿色通道建立,提高了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能力和质量,降低了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赢得了市场和社会的信赖,使我区妇幼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行风建设。我们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结合。一是组织全体妇幼人员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院中层以上干部和全体党员认真学习十七大,并人人都写了学习心得体会10余篇。树了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二是认真贯彻国家卫生部的“八不准”和省厅的医务人员“五严禁”的精神,扎实开展行风评议工作,院风院貌得到了根本好转。三是继续在单位贯彻反商业贿赂精神,开展反商业贿赂回头看,对单位采购药品、一次性用品及大型医疗设备严格实行阳光操作和招标采购。四是正确处理妇幼卫生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使广大妇幼人员树立了爱岗敬业精神,为社会多做贡献,促进了三大文明建设。

二、继续宣传贯彻《母婴保健法》及实施办法

1、深入学习贯彻《母婴保健法》及实施办法是保障母婴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条件。我们继续抓好了“

三、八”、“

六、一”,在六月贯彻《母婴保健法》宣传月中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专栏、广播电视、街道设置宣传台等媒体广泛宣传,办黑板报二期,宣传专栏一期,区电视台专题新闻四期,印发宣传资料1万余份,接受法律咨询的群众达5千多人,做到了知法守法,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按照今年区卫生局的安排,在去年没有评审完的医疗保健机构,由区卫生局、区保健院组织专家评审组对提出申请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了产科准入审评。并对以往评审合格的进行复审。

三、依法开展四个保健促进妇幼卫生健康发展

依照《母婴保健法》开展婚前、孕产妇、儿童系统保健及生殖保健,提高服务质量,是保障妇女、儿童身心健康的需要,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需要。一是认真做好婚前咨询和检查及卫生知识的讲座,由于政策原因自愿接受检查的人数大大减少加之自我保健意识差,因此我们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加大了提倡优生优育,降低出生缺陷的宣传力度,为有效的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做了积极的工作;二是开展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大力宣传母乳喂养,提高4—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孕产妇保健主要抓了孕期、产期、产褥期、产后保健和高危产妇的管理,对高危产妇实行专案管理和住院分娩,同时加强对产科规范化建设的督查及产科绿色通道建立准备工作。儿童保健严格实行“4.2.1”体检制,重点加强对0—3岁儿童系统管理、儿童“四病”的防治及学龄前儿童体检工作。对城区12所幼托园所1751名儿童进行了体检,查出各类疾病393人和各缺点1245人,并分别进行了卫生保健指导。2007年全区活产数10823人,孕产妇管理7935人,系统管理率达73.55%,0—7岁儿童系统管理56304人,系统管理率达73.37%,孕产妇住院分娩率82.91%,孕产妇死亡1人,死亡率9.23/十万,婴儿死亡63人,死亡率5082‰,5岁以下儿童死亡91人,死亡率8.41‰;三是今年在全区22个医疗保健机构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年初就组织医疗保健机构护理人员结构参加省里的新筛培训学习,6个区级单位和12个中心卫生院,4个乡镇卫生院开展新筛工作。共筛查1578人。区级单位筛查率65%,中心卫生院筛查面达100%,筛查率40%;乡镇卫生院达100%,筛查率达25%。

四、认真实施项目,搞好妇幼信息工作

“降消”项目今年在我区实施的第3年,按照项目要求主要开展了对乡级进行了一期管理培训,两期业务培训,一期村级业务培训和下乡督导,贫困孕产妇救助等活动,2007年救助金额为:33.65万元,1511例孕产妇受救助。通过“降消”项目的实施,我区住院分娩率大大提高,达82.91%,死亡人数大大降低,今年全区仅死亡1人。

妇幼信息工作是妇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妇幼工作纳入公共卫生管理范畴显得更为重要。同时我区又是全省“三网”监测点,今年在省“三网”评比中获三等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报表质量不高,数据失真,漏报现象突出。明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信息工作管理。

五、加强内涵建设,巩固爱婴成果,两个效益显著

针对本院实际,党政一班人,精诚团结,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明确了目标任务。一是完善了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一视同仁。二是加大改革力度,,按照区人事局的统一安排今年完成职工全员聘用制,彻底打破了终身制,实现了身份的转变。同时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实行目标管理。分配制度实行了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多劳多得,重点向业务骨干、管理骨干倾斜,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三是创建以“学习型”单位为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工程。鼓励职工自学成才,加快人才队伍建设,选送了12人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潜心打造专业技术队伍。今年被市委组织部推荐表彰为全市人才工程示范单位;四是以抓医疗质量安全为重点,加强了业务学习及各项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制定了医院质量管理方案和考核细则,在工作中认真组织实施和考核,年内无医疗事故发生。五是巩固“爱婴医院”成果,丰富其内涵,不断提高产科质量,改进工作方法,提供良好的医疗保健服务,今年业务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年门诊人次约19075人次,住院1188人次,业务收入突破300万元。六是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今年被国家发改委立项50万的能力建设改造项目,明年是全省妇幼卫生年,又争取省政府妇幼保健机构项目建设资金160万。国家、省、市、区十分重视妇幼卫生保健工作,我们保健人不能辜负上级组织和领导的关怀和希望。七是经常性开展职业道教育,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深入开展了领导班子创“四好”活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供优质服务,深受广大患者及家属的赞扬,使我院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市文明委验手考核我院创建“市级最佳文明单位”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综合得分97.5分。同时被市妇联表彰为“

上一篇:警务人员自我剖析材料下一篇:《黄帝内经》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