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阅读课文教案

2024-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年级阅读课文教案(精选8篇)

一年级阅读课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课、了、的、不、要、里、皮”7个生字;认识偏旁言字旁、白字旁和基本笔画横折提;理解上课小鸟等词语;会用“我们”看图说一句话。

2、会正确朗读课文。

3、知道上课要专心听讲,说话要有礼貌。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1个新笔画,2个新部首,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生字“皮”的笔顺,课文用分段的形式写。

教学准备:卡片、录音、投影。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看图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节及有关字、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4’

1、卡片读生字:女、子、大、上、你、的、好、我们。

2、指名认读音节:shu bu yao ke le chan dai qiu shui xiao jiao

二、揭示课题:5’

今天我们学习:5 我们上课了

1、学生拼读音节后齐读课题

2、说说上课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3、出示生字“课、了”

4、自己分析字形,认识横折提、言字旁

5、齐读课题

6、导入:我们上课了是这么做的,那么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

三、看图说话:5’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你从哪里看出来?他们上课专心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连起来说话:自由说,指名说,同桌互说。

四、拼拼读读:6’

1、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学生自学: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带有拼音的字读正确。

2)、生字拼一拼,想想用什么方法记?

2、指名按课文顺序读带有拼音的字。要求读正确,组词读。

3、齐读:正音

4、老师范读

5、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上课时发生了什么事,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五、学习第一段12’

1、看图说话:

1)、仔细看图,说说上课时,飞来了什么?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请你听一听,(播放鸟叫),说说小朋友这时候想对小鸟说什么呢?

2)、想象:看到小朋友这样专心,小鸟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2、看看课文中是第几节,指名读第一段,评议

3、自由读,想想,再说说:

1)、这一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说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生字“的、不、要”学生分析字形认识白字旁,并书空

4、朗读这两句话

1)、说说这里怎样称呼小鸟,说说“吵”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小鸟的叫声是很吵的呢?

2)、用“请”,说明什么?

5、指导朗读:

丁丁真是个懂事,有礼貌的孩子,我们在读时用怎样的语气?听录音,自由读,指名读,评议。

六、复习巩固4’

1、卡片认读字、词。

2、认读“白字旁,言字旁”并说说它们在哪个字中?

七、书写指导4’

1、自己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说一说。

2、试写一个,评议

3、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二节及有关字、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5’

1、认读生字:开火车读卡片。

2、指名读第一段,说说有几句话,说了些什么?

二、学习第二节12’

1、自由读一读,想想这节有几句话?读后回答。

2、说说这两句话说了一件什么事?

学习生字:里:说说用什么办法记?“皮”说说笔顺,组词

3、齐读3、4句话,后出示课件,看图,想一想:

1)、皮球会睡觉吗?这是什么意思?

2)、“请你好好睡一觉”中的“你”是谁?怎样才能使皮球整节课都睡觉呢?

3)、这句话里有个请说明了什么?你能不能像丁丁那样,用“请”说一句话呢?

4、丁丁为什么要请皮球好好睡一觉呢?

5、指导朗读,“好好”慢些,轻一些。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朗读全文,练习说话:12’

1、自己读全文,想想:为什么3、4句话不和一二两句话接在一起呢?

2、告诉学生:因为课文说了两件事。第二件事就另起一行写。第一件事,既第一自然段,读完要多停顿一会儿。

3、练习说话:

1)、看图,说说上课时,谁也来了,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

2)、你能不能照前面两节的样子说话呢?

出示句式:()的(),请你()。我们()。

自由准备,后指名说一说。

4、这些小朋友上课真专心,我们再一起读课文。

四、书写指导11’

1、指名板书“里、皮”笔顺,齐书空,说说笔画名称。

2、抄写生字:里、皮。

五、自己朗读课文,完成作业本3。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总结课文,行为指导,作业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10’

1、看拼音写词

pi yi

kou dai li

shang ke le

bu yao

()()()()

2、口头组词,完成作业本4。

3、朗读课文:指名读课文,自由读。齐读。

二、总结课文,指导行为10’

1、读了课文,你觉得丁丁是个怎样的孩子?我们要向丁丁学习什么呢?

2、完成课后作业第五题

1)指名读题

2)学生逐条评定后,同桌互评。

3)小结

三、指导看图用“我们”说一句话10’

1、读题,说说题目要求

2、自由练说后指名说,齐评议。

3、扩展练习

下课了,我们()。

放学后,我们()。

我们都是()。

我们一起()。

四、自由朗读课文,试背诵。3’

五、指导作业:7’

1、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

2、形近字区别比较:子()小()里()

了()水()果()

完成作业本题1。

3、完成作业本题2、3。

4、看拼音写词语。

板书:

我们上课了

小鸟

不要吵

我们上课了

皮球

睡一觉 拍皮球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知道自己是个小学生了,下课要和大家一起玩,和同学友好相处。

2、学会本课7个生字,“拍、冬、有、个、叫、家、起”,新偏旁“提手旁、口字旁、走字旁”,掌握“下课、大家、一起”等词,能用“有”说一句完整的话。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会7个生字,3个偏旁,1个句式。难点理解:“大家玩得真快乐”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磁带、投影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看图说话,朗读读课文,理解课文第一、二两句话的意思。

2、学会拍、冬、有、个、叫、家、起7个生字,能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知识

1、卡片认读生字和偏旁:白、走、口、手、月和宀、扌、口。

2、指名读音节词。皮球 有 一个 叫 一起 真快乐 玩

二、看图说话,揭示课题

1、图上有些什么人?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们玩得怎么样?(操场上,小朋友们在一起拍皮球。)

2、指名完整得说说图的意思。

3、你知道这个皮球是谁的吗?这么多小朋友是怎么玩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6课(板书:6 拍皮球)

4、指导学习生字“拍”,说说怎么记?拍手因为要用手来拍所以要用提手旁。

三、初读课文:

1、读课文,要求:读准音,读准带有拼音的生字。想一想,他们玩的皮球是谁的?他们玩得怎么样?是怎么样玩的?

2、指名按课文顺序读带读字,重点正音?(冬、叫、家、玩、真、快)

3、自己读读课文,数一数课文有几句话?你是怎么样知道的?

四、学习课文

1、这个皮球上谁的?课文哪句话告诉我们?

2、指名读课文第一句:冬冬有个大皮球。

3、学习生字:冬、有、个,指名读一读,齐跟读。说说你是怎么记的?边书空边说笔画

4、用“有”说一句话

(1)读句子,说说冬冬有什么?有个就是有一个的意思。

(2)那么你能说说你有什么?你家有什么?

(3)我们教室里有什么?我们祖国有什么?

5、学第二句

(1)看图说话:冬冬有个大皮球,你看,下课时,冬冬在干什么?

(2)读课文中的句子。

(3)学习生字叫、家、起指名读一读,学生跟读,说说你是怎么记的?认识三个新偏旁。

(4)谁能学着冬冬的样子来叫一叫?教师拿出一个皮球,请学生演示。小朋友们真友好,下课了在一起拍皮球,他们是怎么拍的?玩的怎么样?我们下一节课继续读课文。

六、书写指导

1、自己看请“拍、冬、有、个“的书写位置,指名说说。

2、教师范写,学生跟写一个。

3、抄写生字。

教学目标:

讲读课文,继续学习生字、词,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个小学生,应和同学友爱相处,一起活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词

2、认读偏旁扌、口、走、宀

3、朗读课文前两句。说说冬冬有个大皮球,她是怎么做的?

二、朗读、理解课文:

1、想象说话:小朋友们在一起,他们是怎么拍的?

2、他们一边拍一边念儿歌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念的儿歌是怎么样的?读课文第三句话。

3、谁能学着他们的样子来拍皮球呢?指名表演。同桌先练一练。

4、说话:谁来说说你们玩得怎么样?冬冬和小朋友玩得怎么样呢?“快乐”是什么意思?“真快乐”呢?

5、你一个人玩,有这样快乐吗?为什么?小结:当你和大家一起玩,才觉得特别快乐。

三、朗读全文。

自由读课文,要读出轻松快乐的语气。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

四、说话训练

1、冬冬有个大皮球,她叫小朋友们一起玩皮球,大家边拍皮球边念儿歌,玩得真快乐呀。

2、看课件说话:丁丁有几本故事书,我们来看丁丁是怎么做的?

3、大家是怎么看的?你能编几句儿歌。大家看得怎么样?

4、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5、仿照课文说一段话.五、课堂练习课后练习题1。

教学过程:

一、用卡片认读生字。用“一起”进行口头说话。

二、朗读全文

1、放录音课文,学生轻轻跟着读。

2、指名读,集体读。

3、完成课后第二题我们半哪些同学象冬冬?

4、小结: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大家在一起学习。一起劳动。一起做操,这样大家才有快乐。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总结课文,巩固复习,帮助学生进行行为判断,知道该怎么做。

三、课堂作业指导

1、看图用“有”说一句话。

2、把两句话合长一句话。

3、说话:

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一支钢笔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儿花儿

教学目标:

1、学会“花、开、可、捉、摘”5个生字;认识偏旁草字头“”;理解“鸟儿”、“花儿”、“可爱”等词语;会用“多可爱”口头说话。

2、背诵课文。

3、知道要爱鸟爱花,不捉鸟,不摘花。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花”及草字头。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指名认读熟字:马、草、升、足、多、不;偏旁部首:“”(提手旁)。

2、用卡片“开火车”读音节:niao zhuo zhai kai hua

揭示课题。要求学生读正确,特别是三拼音hua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自学字词。

1、指导学生边看大幅挂图,边听老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把带有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要求读正确。

3、指名试读课文,评议正音,特别是:zhuo(捉)zhai(摘)

4、同桌互读课文和田字格中的生字,相互督促、纠正。

5、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四、书写指导。

花:借助拼音学习草字头“”。上下结构,右下要先写撇。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朗读理解课文,教育学生要爱鸟、爱花,不捉鸟、摘花。

2、继续学习生字“开、可、捉、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用卡片认读生字词。

2、指名口述“花”的笔画、笔顺,教师板写。

二、看图、朗读、理解课文。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你从哪里看出来?

2、指名读课文,想想有几句话?

3、指导学习第一句。

①指名读第一句。

②看图,再联系生活说说,理解“多可爱”。

你看到过哪些鸟?当你看到鸟儿叫着、飞着,觉得怎么样?你还看到过什么花?你喜欢吗?

所以我们说“鸟儿花儿多可爱”。

③指导朗读,要用非常喜欢鸟儿花儿的语气读。

鸟儿/叫,花儿/开,鸟儿/花儿/多/可爱。

特别是“多”字更应充满感情读得重些,突出非常可爱的意思。

④出示“鸟儿多可爱。”“花儿多可爱。”并与“鸟儿花儿多可爱。”进行比较。告诉学生这样意思相近的两个句子,可合并成一个句子。

4、指导学习第2句。

①指名读。

②看图想象,理解为什么不能捉鸟,摘花。

远处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鸟儿真可爱。它们还会吃害虫。我们要保护鸟儿,不能捉鸟。)

近处的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怎么说?(花儿真可爱。它们是给大家看的,我们不能摘。)

③你能说说为什么不能捉鸟,不能摘花的道理吗?

④指导朗读。要用肯定的语气读,表示我们能这样做,一定会这样做。“爱”与“不”要读重音。

我们/爱鸟/不捉鸟,我们/爱花/不摘花。

5、男、女生分读这两句。

6、朗读全文。

三、指导自学,练习书写。

1、说说“捉”、“摘”应怎么写?要注意什么?

捉: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提手旁应写得长些。

摘: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共14笔。第8笔的竖应写在竖中线上。

2、学生书写。

注意“开”与“升”比较。

第三教时

教学目标:

进行朗读、背诵课文训练。用“多可爱”练习说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上黑板分解“花、摘”的笔画笔顺。

2、用卡片指名学生形近字组词。

马—鸟升—开丁—可足—捉

3、听写词语。

4、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

1、各种形式练习朗读。

2、根据两个问题准备背诵。

鸟儿花儿可爱吗?

我们应该怎样爱鸟爱花?

3、自由背诵,指名背诵,同桌互背。

4、齐背。可一边表演,一边背诵课文。

三、总结课文。

1、读了这一课,你有些什么想法?

2、教师总结:我们应爱鸟、爱花,不能捉鸟、摘花。

3、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爱鸟、爱花?

四、作业指导。

1、课后第2题:先读拼音,然后参考已写出的字词的意思在每个括号里写上一个字,最后连起来读一读。

2、课后第3题:用“多可爱”说话。

①课本上说什么东西多可爱?

②看图说说,什么多可爱?

③还有什么也非常可爱?(可说“布娃娃多可爱。”„„如有学生说“小狗小猫多可爱。”用两种事物说句,应给予表扬。)互相帮助

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观察画面的能力,并能用一二句话把事情说清楚,说明白。

2、初步学会使用常用的礼貌用语:请、谢谢、不用谢、没关系等。

3、懂得小朋友之间应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题意。

1、揭题:互相帮助

2、谁知道“互相帮助”是什么意思?(我帮你,你帮我,就叫互相帮助。)

二、提出要求。

这节课要看图想想说说,说话声音要响亮,一句一句说完整,说清楚。

三、指导看第一幅图,学习说话。

1、图上画着谁和谁?

2、什么时候,丁丁要干什么?(写字的时候,丁丁向冬冬借橡皮。)

3、想想丁丁会怎么说?

丁丁说的话里面,哪些词表示有礼貌?(请、好吗)出示这些词。

丁丁说这句话的语气怎样?(请求、商量)

4、冬冬也是个懂道理的孩子,他会怎么说,怎么做?(冬冬很乐意地把自己的橡皮借给丁丁,会说:“你拿去用吧!”)

5、他们之间还会说些什么?会用哪些礼貌用语?(谢谢、不用谢)

四、指导看第2幅图,学习说话。(教师可半扶半放进行指导)

1、看图,图上画着谁与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2、看拼音,读图下的提示问题,帮助学生搞清题意,即:丁丁看见冬冬没有带伞,会怎么说,怎么做?冬冬回怎么说?

3、自由练说,可同桌讨论,互说。

五、综合练习。

1、选择一幅图进行表演说

2、调换说话事物,如借球、还铅笔等进行迁移训练。

六、总结谈话。

1、你觉得丁丁和冬冬是怎样的孩子?

2、我们班像丁丁和冬冬那样的孩子多着哩!说说都有谁?他们怎么做?表扬这些好人好事。

3、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想法?

一年级阅读课文教案 篇2

一、读前

充分利用课本上读前所设置的问题,导入课文内容。

每篇课文读前都设有一定的讨论问题,这些问题皆与本单元的主题有关,并与下一部分的阅读材料内容紧密联系。为学生的英语阅读创设了一种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也为教师导入教学设境激趣做好了铺垫。例如,Unit1中阅读课文《Anne’s Best Friend》的读前提出的三个问题:人为什么需要朋友?朋友必须是人吗?其他东西会成为朋友吗?这些问题不仅可以启发学生对“友谊”和“朋友”进行思考,使学生明确不仅人与人之间可以做朋友,日记也可以成为人们的朋友,而且可以启发学生预测课文内容,展开简短的讨论,以便通过阅读验证自己的推测。讨论时要鼓励学生积极独立思考,勇于用英文阐述自己的观点,引导他们进入阅读文章话题。

二、读中

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了解大意和中心思想,进而对文章进行细致阅读,培养相关阅读技巧。

1.Skimming (略读)

Skimming的任务是了解大意,把握文章整体结构。这一步骤可以创设几个涉及课文主题或重要事实的指导性问题,让学生快速阅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我们这一环节的基本做法是指导学生快速默读全文,找出每一个自然段落的主题句或概括段意。在我们所学过的五个单元的阅读文章中,几乎每篇文章的段落主题句或段意都十分明显,操作起来并不困难,重要的是这一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

2. Scanning (细读)

细读指再次对文章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快速找到信息的能力,同时逐步形成通过上下文猜测生词,难句等的阅读技巧。在加深对文章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扩大学生词汇量,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及常识掌握。教师对词、句、及细节上设题时要尽量做到形式多样化,为不同阅读技巧培养提供保障。

可以参考的题型有:判断正误,完成句子,单项选择,词义转换,填充表格等。例如,Unit 5课文中有这样一句:I hadto leave because my family couldn’tcontinue to pay the school fees andthe bus fare. 句中的fees是生词,设问What is the word“fee”mean? 引导学生找到pay,fare两个词,然后结合上下文不难猜出fee应该是money neededfor education. 另一句话中有一短语outof work,我们设出一道词义转换题,学生很快从上文的I got a job和However, Iworried about等信息中得出答案:outof work可以转换成lose my job.

如果设置正误判断题,错误信息一定要求学生根据原文改正,培养学生谨慎的阅读态度。不管哪种题型的选择,都要既保证培养了学生的某种技能,又要突出本篇文章所承载的重要语言知识,尽量做到一举两得。

3. Language problems

高中英语句式陡然变得复杂,学生会有不少难以理解的长难句。组织学生借助字典和讨论小组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师再根据情况分析有代表性的句子,从句子结构分析,到句意的理解对学生加以引导。同时做到及时巩固,或提供给学生一种句式多样例句的背诵材料,或就本句式设置完成句子,翻译句子等形式的习题,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真正达到吸收消化的良好效果。

三、读后

学习是为了应用,重要的是用所学语言进行语言输出的活动。本着这一原则,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步骤,来培养学生将具体的知识变成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1. 听读,跟读,出声朗读并注意语音、语调,培养朗读习惯,增强语感。

2. 复述课文。让学生准备复述之前,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部分信息词或关键词,让他们有章可循。如果学生基础较差,还可以采用短文填空的形式帮其完成复述任务。

3. 话题讨论。

根据学生对本单元话题的理解程度,还可以提出一个相关话题,让学生发表观点或评论。要求学生尽量应用文章中出现的新词汇、新句型,或以speaking的形式,或以writing的形式,及时借原文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如Unit5中可以采用Workbook中的讨论的题目:Ingroups talk about your heroes, andmake a dialogue. 首先组织学生讨论对话应包括 的内容 :Who is your hero?Did he do anything for others? Whydo you like him so much? What arewere his best qualities? 也讨论了对话中可以用到的句式和短语:What doyou think of… ? What’s your opinion? I feel that… I don’t feelthat…并且总结了一些描述伟人的词语:brave; hard-working; kind; intelligent; determined; generous; honest;energetic;confident;selfless等。有了这几个步骤做铺垫,再给学生时间集中形成对话。通过部分学生展示的作品看,学生基本能应用所学词汇和句式将hero的良好伟人品质描述得得体到位。最后,还给学生出示范例对话诵读,激励他们做得更好。

高年级阅读课文的自主教学尝试 篇3

【关键词】走上讲台 畅游课堂 大胆展示 不断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171-02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基本环节,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的能力重要途径之一。所以,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从小学高年级开始这一任务体现得特别突出——小学高年级课堂教学中阅读所占的比重很大,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除了书后的几个阅读材料外,教学部分中阅读课文就占到了二分之一。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工作效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进行高年级阅读课文教学时,我大胆尝试——让学生走上讲台,让他们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方法、能力讲授阅读课文,学生踊跃参加,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以“自主”为基础,老师承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能放心去做,畅游课堂。

听了“把课堂完全还给你们”这句话,学生都跃跃欲试,特别想过过当老师的瘾,但又有人担心老师说的是假话:“您哄我们开心的吧?”也有人害怕:“我要是讲不好怎么办?”于是我承诺:“老师说到做到。”并宽慰他们:“只要敢上台就是最好的表现,讲得好与不好是次要的。”吃了“定心丸”,学生可高兴了,争先恐后地要上讲台。刚开始时,走上讲台,学生还是很紧张:总是丢三落四的,说话也是前言不搭后语。可慢慢地,他们自信了。到后来真的有老师的“范”了。而我呢?像学生一样坐在教室的最角落,原则上只是听,没有意外的情况下我是不参与他们的讲授的,只是在学生“卡壳”或是“走调”时适当予以提示或点拨。看着“小老师”们在讲台上自由阐述、挥洒自如,我感受到他们在一点一点地进步——阅读能力提高了,表达能力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

二、以“预习”为媒介,借助工具书和资料,让学生主动把课文读通、读懂、读透。

作为老师,课前的备课是必不可少的。作为学生,预习尤为重要。小学生毕竟年龄小,自制力不是很强,贪玩好耍的习性依然严重。一般不爱预习或者常常忘记预习。本来经过四五年的学习、磨练、探索,学生已经沉淀了不少知识、方法与能力,可这远远不够,还得借用工具书、资料和充足的时间保证才能读懂课文。所以提前几天,我就漏下口风:“要自己讲课了,但人员不确定,你们自由组合,一人或两人一组上台。”由于时间安排充足,又是亲密的同学合作,学生积极地投入预习中去。朗读、质疑、释疑、深化内容、模仿老师与专家的教学思路……对于实在弄不明白的问题,与同学、老师讨论交流,也可以列出来,等到上课时提出来。这样,学生不仅获取了文中的知识、文学常识,甚至还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而经过这样的预习,学生扫除了阅读障碍,感知了课文内容、感悟了作者的情感与思路……一篇课文该掌握的知识与能力差不多都完成了。不止这些,学生在预习中提高了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培养了语感,受到文学的熏陶,这效果胜过老师的言传身教。

三、以“讲授”为平台,完全放手,充分赋予学生课堂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走上讲台,大胆展示自己。

预习好了课文,我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走上讲台,先是学生自愿讲授,后来是抽调一部分人上台。这些人中,有成绩优异的,也有成绩一般的,甚至还有学困生。课堂上,台上是学生,台下也是学生。台上学生或许有些紧张,不过心里是幸福的——他们在把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理解与感悟分享给自己同学的时候,也不知不觉地克服了怯场的弱点。他们展示了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同时也暴露了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弥补。台下的学生因为没有了老师的“威压”,面对跟自己起点、年龄差不多的“老师”,说话声音大了,举止大方得体了,不懂也能问了,不对也可以指出来了……有人萌生了“我比你强”的念头,上课听得更认真了;有人有了“下次我也要去试一试”的冲动——这是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四、以“补讲”为依托,师生一起插漏补缺,深化课文内容,让阅读课文完整结束。

学生虽然有动力、有激情,但受时间与认知力的限制,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认知与判断事物等级方面难免存在有瑕疵,所以有学生讲授了课文后,老师还得和所有学生一起插漏补缺:补充没讲到的和没有讲清楚的东西,纠正有问题的内容,强调该注意与牢记的……

但插漏补缺并不是把课文再讲一遍,而是对学生讲授的补充与延伸;也不是否定学生的讲授,而是肯定学生的表现,让阅读课文能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五、以“总结与运用”为契机,总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使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成长。

学习完课文,阅读教学还没有结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仍然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只有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不断运用,阅读能力才能提高。所以,在上完一篇阅读课文后,不能忽视总结。师生一起总结在课堂教学中的优与缺、得与失,促进学生进步。当然,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不局限于教材和课堂,还有课外阅读。课本中、生活中所能找到的材料都可以用阅读来完成,熟能生巧、越用越灵、越用越牢固。

让高年级和学生走上讲台,是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在这个尝试中,我看到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探究”,目睹了学生“善于学习”,感受到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作为老师,我很欣慰,也决心不断探索,让学生能精益求精,让语文教学变成一种享受,变成一种绽放……

参考文献:

[1]孙亚杰,徐云知;近十年阅读教学研究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06期

[2]韩志孝;重视课外阅读 培养语文能力[J];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05期

作者简介:

一年级下册课文树林里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树林里》是《现代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部分第20课。这篇课文很有情趣,尤其是第二自然段出现的几个象声词“啾啾啾、咚咚咚、卡滋卡滋、哗啦哗啦……”形象生动,会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识字。课文的插图是彩色的,图中的“鸟窝树洞天牛 毛毛虫”栩栩如生,是看图识字的好资源。凭借教材优势,让学生愉快地识字。在此同时,也体会到树林里各种小生命的可爱。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在“识字写字”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愿望。

2.新课程标准下识字教学的走向是“课内识字,课外巩固;课外识字,课内展示。”在课内,教师要充分地调集学生已有的积累,在轻松的气氛中让学生自觉地多识字。

预设目标

1.认识“啾啾、咚咚、哗啦”等词语,交流孩子熟悉的像声词中的简单汉字,并引导发现构字规律;看图认识“鸟窝树洞天牛 毛毛虫”

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音、细”。

2.正确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初步感受树林里各种可爱的生命。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情境识字

(师:老师带小朋友到森林里玩玩。)

1.请学生进入“森林”听声音,说说听到了什么。

2.大屏幕出示“啾啾啾”、“咚咚咚”、“卡滋卡滋”、“哗啦哗啦”这几个像声词,请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

(评说:运用现代媒体,将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物的环境中,增强了主体感受,激发学生识字、阅读的兴趣。)

3.交流:

猜猜说说“啾啾啾”、“咚咚咚”、“卡滋卡滋”、“哗啦哗啦”都是谁发出的声音。

①关于“啾啾啾”的学习

怎么读?“啾啾啾”是谁在唱歌?

通过创设情境,教师将学生不知不觉地引入了“角色”。

请看一段实录――

生:“啾啾啾”是小鸟在唱歌。

师:现在,我们把这里当作树林,那你们就是——(生接)小鸟。那我呢?

生1:您就是大鸟。

生2:您就是鸟妈妈。

师:我是鸟妈妈,你们都是我的孩子。下面妈妈和小鸟们一起来唱“啾啾啾”,你们先唱还是妈妈先唱?

(齐读——个别读)

评说:“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交流非常的亲切、自然。当“孩子”把“jiu”读成“jio”时,“妈妈”就亲切地唱给他们听(这里实则起到了正音的功效)。“妈妈”的唱是“范唱”的作用。在正音的过程中,也有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但用“请这只(群)小鸟来唱”来指挥,学生就觉得非常有趣。于是机械的生硬的生字记忆便充满了生趣。

②“咚咚咚”的教学

师:“咚咚咚”是谁在做什么呀?

“咚咚咚”,究竟是谁在做什么?学生因为有了充分的候答时间,有了足够的体验的空间,于是就有了各种生动的“咚咚咚”。

请看一段实录-

师:咱们先不急着回答,好好想想看,咚咚咚是谁在做什么呢?来,我们边读边来做做动作。

(学生边读边做动作——有的做敲门的动作,有的做啄木鸟给大树啄虫的动作,有的在敲鼓,还有的小朋友离开位置,从不远处大摇大摆地走过来。)

教师随机走到其中的一名学生面前,开始交流。

师:请问,你是谁?你在做什么?

生1:我是啄木鸟,我正在给大树治病呢!(请该生表演,其他学生读“咚咚咚”)

生2:我是兔妈妈,刚刚采蘑菇回来,正在叫小兔子们开门呢!

生3:我是大黑熊,我在森林里散步呢!

评说:此时,学生的想像释放了,教师及时运用生生互动中显现的各种“资源”,不仅让学生快快乐乐地识字,也让学生高高兴兴地练习说话。

③“卡滋卡滋”:有的说是人走独木桥时发出的声音;有的说是毛毛虫咬树叶发出的声音。

④“哗啦哗啦”:有的说是泉水流动的声音;有的说是小野鸭在小河里游泳,翅膀拍打水面发出的声音。

(4)师小结:这些都是树林里的声音。(课件出示“声音”一词,学生齐读。)

树林里,不同的鸟,不同的小昆虫都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课件出示课文的第一句:)

4.正确朗读课文1-2自然段。

二、随机识字

1.(播放课件录音——几种动物、昆虫的叫声)请学生认真听,再说说还听到过哪些声音。

学生一般都能说出这几种象声词:叽叽叽、喳喳喳、呱呱呱、嘎嘎嘎、咩咩咩、嗡嗡嗡、喵喵喵。

教师随机把这些词和学生见面(如果学生说的词,教师有准备的,就直接卡片出示。如果没准备,教师就写到黑板上。并有意识地把这些词归类。即是“口”字旁,又是形声字的放在一起;是“口”字旁但不是形声字的放在一起;不是“口”字旁的放在一起,如:汪汪汪。)

2.引导学生发现构字规律。

师:看着这些词语,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一般有以下几种发现:

(1)除了“卡滋卡滋、汪汪汪”,其他的都是“口”字旁;

(2)都是三个字的,三个字都是一样的;

(3)都是动物的叫声;

(4)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的字表示这个字的读音。)

对于“叽叽叽”这类简单的象声词,学生早在幼儿时期,通过唱歌、念儿歌和童谣就已经比较熟悉了。课堂上,教师充分调集学生的积累,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真正地让识字回归到生活中。值得一提的是: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构字规律,激发学生自觉识字的热情。真正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3.指导书写“音”、“细”。

三、看图识字

1.请学生细细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请学生先把认识的词和课文中的插图连线。(课件出示连线的样子)遇到困难时及时找同学或找老师帮助。(如:有些学生不认识天牛,有些学生一下字找不到毛毛虫了等等)

(2)小组交流:读——把认识的词语读给同伴听听;

听——同伴认识的词语我认识了没有;

学——请小老师帮助。

3.集体交流:读准必须掌握的.三个词语——树洞、天牛、鸟窝(下限目标)

4.师生齐读第3自然段。

这是个全员参与的识字过程。教学时,充分地挖掘教材的有利因素,图文对照,让每个学生动起来,又一次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也是个动静协调的过程,在前半节课的“热闹的叫声”后进入静静的自学情景,也是一种和谐。

四、尾声

师:告诉你,在树林里要走得很轻很轻,不要踩到枯枝和落叶,因为小动物一听到声音,就会躲起来的。告诉你,走进树林找一块石头坐下来。静静地听,静静地看,静静地就像一棵树一样。(课文的最后一段)

师生静静地听,静静地看――课件又进入了“森林”。观看着森林中可爱的小生命们――――――

课结束。

让孩子喜欢学习,发自内心的喜欢!――教师需要为孩子创设最佳的学习心境和学习环境。――――设计这节课的教师在努力。

让孩子感到学习有趣,是让其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并非是当啦啦队的欢乐。让每一个学习者都在真正的学习,而且在自己的起点上提升。――这是每一位新语文课标实施者时时要想到的。――――设计这节课的教师在努力。

附:课文

树林里

树林里有许多许多可爱的生命。

听!静静听!啾啾啾、咚咚咚、卡滋卡滋、哗啦哗啦……不同的鸟,不同的小昆虫都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看!细细看!一棵树上,有树洞、有鸟窝;一片叶子上,有天牛、有毛毛虫……只要我们慢慢地走,细细地看,你会认识许多可爱的朋友。

告诉你,在树林里要走得很轻很轻,不要踩到枯枝和落叶,因为小动物一听到声音,就会躲起来的。

告诉你,走进树林找一块石头坐下来。静静地听,静静地看,静静地就像一棵树一样。

《树林里》教后反思

有老师问我:“这么好的一篇阅读课文,教学时,我们一般都侧重于阅读,你为什么把它设计成识字课?”这个问题是我和师傅一起备课时就考虑到的。

新课程下的教材观强调,语文教材只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和师生对话的“话题”。可见,教材只是凭借。

《现代小学语文》给老师和学生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作为一名实验教师应该有这样的创新精神和研究的态度。我们可以把《树林里》上成阅读课,当然我们也可以把它设计成识字课,这是一种尝试。关键是看这样的课是不是真正的有趣、有效,课堂上有没有孩子自己情趣的投入,思维的投入。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在“识字写字”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我很在乎“孩子是否喜欢”。教学时,通过“情境识字、随机识字、看图识字”这些识字方法,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宽松、自然的状态下进入情境、进入课文,去发现构字规律,在发现中积累语言。

课间,当我问孩子们喜不喜欢这节课时,孩子们雀跃——“上课时,我们把教室当成了树林,金老师是鸟妈妈,我们是小鸟,我们一起在树林里唱歌,就像真的一样!”“这节课我发现了这些字都是‘口’字旁的,还发现了这些词都是动物的叫声,我很开心!”“老师让我们把认识的词和旁边的图连线,我觉得很有意思!当我把‘毛毛虫’这个词和插图中的毛毛虫连起来的时候,我也很开心!”我想,也许这些就是课的成功之处吧。

这个设计我共试了6次,因为每个班学生的情况不同,因此每次尝试都会有新的发现。而师傅总在课前课后对我说:“不要硬记原来的教案,应该对学生作充分预设,这是课堂成功的基础。在教学时,一定听清学生的发言,善于捕捉‘亮点’、利用学生即时生成的资源,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提高。”

在“随机识字”这一环节,我就是这样充分利用有益信息,自然地渗透构字规律,促进教学生成的。

备课时,我们就估计学生可能会发现“都是口字旁的”、“都是三个字的”、“都是动物的声音”这几种特点,至于“右边的那个字就表示这个字的读音”这个特点或许会有困难。师傅提示我:“不在乎孩子能否说全,要在乎学生有没有参与发现!┅┅”

几次尝试中,发觉所有班级的学生都在积极在发现,有个别班级的学生甚至发现了“形声字”的规律。

有的学生说:“右边的字好像就是这个字的读法。”也有的说:“左边是口字旁,右边那个字是当拼音的。”虽然,孩子说不清楚,但是,大家已经在努力地发现了!我没有马上去纠正他们,而是把这个空间继续留给他们。让他们尝试着说清楚。当学生都明白“右边的字的读音就是这个字的读音”时,我就点住“右边”的字,请学生认读,然后再读读整个象声词。自然地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印象。

一年级阅读课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远、色、近、听、无、声、春、还、人、来、惊”11个生字。认识走之旁和竖心旁。知道“远近”、“有无”、“来去”是反义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4.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激发喜爱古诗的情感。

教学准备:PPT,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儿歌: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的谜底是什么?

2.大家都说对了,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诗,它和这首儿歌一样,也是一个谜语,3.学这首诗前,老师请各位小朋友欣赏一处美景。仔细看这景色,你都看到了些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4.小朋友们说得有点乱,哪位小朋友能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把你看到的景物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刚才小朋友说的这景色,就是我们课文里这首古诗所描写的。请大家翻到语文书59页,(板书课题:画)一起读一读课题:画。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高鼎创作的,我们就随着这位诗人一起走进课文吧。

现在请小朋友按照老师出示的提示来学一学这首诗(出示提示:

1、自己轻声读一读,数一数全诗一共几句话。

2、圈出躲在诗里的生字宝宝,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3、想一想诗里写了哪些景色)。

2.告诉老师,全诗一共几句话(顺便强调句号)?诗里的生字你都读对读准了吗?让老师来听一听:出示课件,先带拼音。

注意倾听下列生字的发音:“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还”多音字,“远、近、春、人”是前鼻韵,“远、近、还” 这三个字里有我们今天要学的新偏旁:走之旁,我们一起来说一遍:走之旁。大家说说,你知道的,带有走之旁的字有哪些?老师这里有几个字,大家看看,你发现,这些带走之旁的字和什么有关?是啊,和走路有关;在这些生字中“声、惊”是后鼻韵,这个“惊”有我们要学的第二个新偏旁:“竖心旁”,一起来念:竖心旁。这是一种我们心里的活动,看“怕”也是竖心旁的,你能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吗?(竖心旁的大多和心理活动有关),是呀,都和心理活动有关。

刚才我们细细学了几个有难度的生字,这下小朋友们一定读得更标准了(再次出示各种读,再去拼音读,有错及时纠正),我们再来响亮的读读。接着用生字卡片个别抽读“近、色”等11个生字。

3.真棒,一下子就读会了生字,那么我们就能自己读通课文啦!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试读。

三、讲读课文,理解诗意

你读出了哪几种景色?(相机板书:山、水、花、鸟)请小朋友在这几个字下像老师这样画上小三角形,说明这首古诗主要写这些景色,课文主要写的景色,我们要读重音,谁再来试着读读?

真不错,很有小诗人的样子,那么接下来,老师就请各位小诗人一起到诗中一游!

(一)讲读第一句

1.看图说话:小诗人们,我们来到了第一个景点,这景色多美啊,有山有水,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平时自己看到的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吗?

2.想一想:

问:现在你看这画中的山,有没有看到它的颜色?这就叫做——(远看山有色)。你知道课文里的“色”是什么意思?(颜色,课文指景色)板书“远”和“有色”。

真聪明,你觉得这山美吗?能不能读出这种美感?谁愿意来美美地读一读?

读得好美啊!这图上除了山还有——水,水从山上直往下流,老师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一听水声,台下的同学请大家把耳朵贴在书本上听一听。

问:你听到水声了吗?(没有)因为这是——一幅画,嗯,说得真好,那你能读出近听水无声的那种幽静的感觉吗?谁来试着轻轻地读一读?

没错,正因为是画,所以说近听——(水无声)。(板书:“近”和“无声”)

3.老师请一位小诗人来表演一下诗的第一句(学生远远看山,读出第一行,再走近侧耳听,读第二行),大家看他一会儿走远了,一会儿又走近了,你发现“远”和“近”是意思(相反)的词,像这样意思相反的词,我们叫做(反义词),跟老师一起说:反义词。你还能从诗的第一句里找出反义词吗?(“有无”)

4.指导朗读第一、二行

大家好聪明啊!我们已经细细地体会了这句诗,也理解了关键字的意思,那么就让我们来有节奏地读一读,老师给小朋友一点提示: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各种读。

(二)讲读第三、四行

1.美丽的景色除了山水,还要来点花儿点缀。想一想,春天,许多花儿都怎么样了?那些春天开的花到了夏天会怎样?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2.这时,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那老师这就去赶鸟,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人来鸟不惊)?

3.哪位聪明的小诗人告诉老师“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那刚才老师去赶鸟,为什么鸟不害怕受惊呢?是啊,因此你能看出,这是——一幅画。

4.这第二句里也藏了一组反义词,你发现了吗?(来去)5.指导朗读第三、四行。

五、朗读、配乐背诵全文

六、书写指导

背得真棒,接着就看看我们小朋友写的怎么样了。出示“人、火”,这两个字有了之前几节课的学习,小朋友一定不陌生,大家告诉老师,他们是——(齐读)。

1、现在,我们就要把他们送回到田字格里去,请小朋友们伸出小手指,跟着老师在空中比划一下。(师范写,生书空,师提醒该注意的地方:火的笔顺)。

2、生描红,师下去巡视指导。

3、展示学生习作,对比,评论。

六、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小朋友诗会读也会背了,不过这要求我们书写的生字宝宝可不止两个,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好好的学习另外几个生字宝宝吧!

板书设计:

14、画

有色

无声

还在来

一年级阅读课文教案 篇6

教材解析

本课由少先队员升旗的画面引出 3 个词语和一首儿歌。3 个词语具有意义联系,可以连 成一句话:“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或“五星红旗是中国的国旗。”儿歌分 5 行,共 5 句,描述了少先队员升旗的场景,也简洁形象地让学生了解了基本的升旗礼仪。儿歌短小精悍,有叙述,有抒情,凝练地传达了国旗的知识,升旗的庄重,充分地表达了爱国的情感。

教学目标

1.通过归类识记等方法,认识“升、国”等 11 个生字和国字框、绞丝旁 2 个偏旁; 会写“中、五”等 4 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国旗的含义,知道升国旗是一种庄重的仪式,要立正 敬礼,懂得要尊敬国旗,热爱国旗。

3.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背诵课文;通过归类识记等方法,识记生字。【教学难点】 在读中理解国旗的含义,懂得要尊敬国旗,热爱国旗。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本课生字的学习,可以在看图揭示课题、学习词语和儿歌的过程中,采用先分散后集

中的方式来识字。可以把象征祖国的几个词“中国、国旗、五星红旗、国歌”以图片加词 语的形式集中呈现,看看图片,读读词语,既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又把相关字词和具体 事物一一对应起来,便于记忆和理解。

字音方面,“升”既是后鼻音,又是翘舌音,需要重点正音。“旗、起”声母和韵母完 全相同,只是声调不同,可通过对比读来区别正音。“么”读轻声,可通过读词语或短句,186 来帮助读准字音。本课生字分散在词语和儿歌中,在分散认读正音的基础上,可以集中识记字形,理解

字义,方法可多样,如:(1)结合偏旁识记。指导学生认识 2 个偏旁,用偏旁加熟字的方法,识记“国、红、起”等生字。(2)猜字谜、编顺口溜。美:羊儿没尾巴,大字来代替。

升:远看是个开,帽子斜着戴。

(3)动作演示。如可以演一演“升、起、立”这些表示动作的生字。(4)熟字对比。如“升”和“开”,“么”和“公”,说说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5)本课生字与熟字可以组成一些常用词,引导学生读一读,巩固生字。词语举例: 升:上升、升旗 国:国旗、国歌、国家 旗:旗子、红旗 红:火红、红日、红叶 歌:歌声、歌曲、山歌 起:起立、起来、升起 美:美丽、美好、美人 立:立正、成立、坐立 2.写字。

本课要写的 4 个字都是独体字,且横画较多。教学时,可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横向笔画 等距,然后教师示范书写,学生练写。

本课 4 个字书写要点: 画,独体字。

“口”要写得宽扁,竖写在竖中线上,穿过扁口,上短下长。画,独体字。中

五 笔顺依次是横、竖、横折、横,第二笔竖要微微左斜,横折的斜度与竖基 本相同。所有横向笔画之间等距。画,独体字。

注意笔画之间的呼应。最后一笔横要拉长。画,独体字。

三个横画之间等距。前面两个是短横,最后一笔是长横。立

本课要写的字,可以组成新的常用词语,如“口中、耳中、手中、五十、十五、立 正、正中”等词语,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写一写。

第五单元 187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儿歌基本采用四字短语,指导朗读时,要注意四字短语间的稍稍停顿。可采用自由

读、同桌接着读、拍手伴奏、加上动作读等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读 出四字短语的语言特点,做到不拖音,不唱读。

抓住关键词语,读出自己的体会。儿歌前三句写了国旗徐徐升起、迎风飘扬的美丽。朗读时,要突出关键词语,如“徐徐”语速可以慢一点,“多么”读重音,让学生感受加 上“多么”使“美丽”程度加深。后两句儿歌是提示升国旗时,应该怎么做。朗读时,可 把重音落在“向着、望着、立正、敬礼”4 个表示动作的词语,感受升旗仪式的庄重,体 现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

教学时,还可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升国旗、奏国歌的场面,让学生感受到国歌的雄 壮、国旗的美丽。通过看多媒体课件中升国旗时小朋友们的动作,让学生知道,升国旗时 我们必须立正、敬礼。国旗代表一个国家的尊严,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我们每个人都要尊 敬国旗,爱护国旗。在学生能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还可配上动作朗读儿歌。

2.理解运用。对一些书面词汇的理解,可通过换词、语境运用等方

法来理解。如“徐徐”一词,就可借助升旗仪式录像,观 看国旗在国歌声中徐徐上升的情景,再让学生说说和“徐 徐”意思相近的词语,达成从形象感知到语意替换的转 化。还可以结合具体的语境用一用“徐徐”一词,实现由 品悟到运用。

与国旗相关的儿歌:

国旗国旗红又红,五颗金星在一起,一颗大,四颗小,闪闪发光亮晶晶,国旗国旗我爱你,我们向你敬个礼。3 个词语组成的词串具有意义联系,在认读词语的基 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摆一摆词卡,将 3 个词语连成一句话 说一说:“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或“五星红旗是中国 的国旗。”

词语教学片段设计

教学目标: 认读词语“中国、国旗、五星红旗”,认识 4 个生字和 2 个偏旁。了解国旗,懂得要尊敬国旗,热爱国旗。

教学过程: 1.出示地图,激发兴趣。

188 引导学生说说如何知道这是中国地图。(观察发现,形状 像只大公鸡,是中国地图;地图上有“中国”两字。)

2.了解“中国”,趣味识“国”。(1)出示词卡“中国”,正音。(2)了解“中国”的全称,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3)了解中国国土面积,课件出示词语“国土”。(4)课件出示汉字“国”,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说

说自己的发现。(边界线就像是“国”的外框,边界线内的 国土似乎就是 “国”里面的“玉”)。认识偏旁国字框。

(5)在认识事物名称中不断复现强化“国”:中国的标 志——国徽;《义勇军进行曲》——国歌;五星红旗——国旗。让学生了解这些都是祖国的象征,再次认读词语。

3.聚焦“国旗”,渗透识字方法。(1)放大画面“国旗”,引导 用仔细观察画面的方法来认

识中国的国旗。(2)出示词卡“五 星红旗”。

认识“红”:早期的染色工艺多用于丝织品中,所以这个 偏 旁就是绞丝旁。引导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红”。

认识“旗”:出示图片“旗”,出示“旗”的汉字变化,引导学生发现最早的旗就是一块方形的布。让学生用自己喜欢 的方法记住 “旗”。

(3)出示词卡“国旗”。告诉学生:五星红旗就是中国的 国旗。(4)同桌摆一摆词卡:中国、国旗、五星红旗。(5)将 3 个词语连成一句话说一说。

4.画面小结,巩固生字。总结:我们的祖国叫中国,五星红旗是中国的国旗。

从学生熟悉的 事物导入新课,激 发识字兴趣。

进一步感受汉 字的特点,从字形 感受字义,激发学 生对识字的兴趣。

运用具体直观 的方法进行识字教 学,在了解字理的 同时也渗透了传统 文化,培养学生对 汉字的兴趣。多处

一年级阅读课文教案 篇7

一、创设情境, 享受读书乐趣

在教学中, 只有当学生们的情感与文本的情感融合在一起, 他们对课文情感的感悟才是真切的, 才能读出形, 读出意, 读出味, 读出情。

1. 角色体验。

低年级教材中有许多童话故事, 有许多生动的小动物形象, 让学生们扮演文中的角色既能激发其阅读的兴趣, 又能让学生们通过角色置换进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 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去经历、去欣赏。这样, 语言文字在他们面前就不再是枯燥的符号, 而是具体丰富的形象, 他们就能从语言文字中看到迷人的景色, 听到美妙的音乐, 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会出现在他们面前。

2. 音乐渲染。

音乐是渲染情境、引发想象的有效手段。如教学《狼和小羊》时, 播放狼步步逼近的动感音乐, 为学生营造一个紧张急迫的氛围, 从学生们夸张的表情和语言中可以看出, 他们已感到了“凶狠”、“可怕”, 体会到了小羊的危险处境, 大家都在为小羊的命运担心, 不知不觉进入了情境, 这时再来指导朗读就会水到渠成, 学生就会入境生情。

3. 画面引入。

画面同样是引领学生们入境生情、增强内心体验的有效手段。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中, 为使孩子们体会到狐狸巴结讨好乌鸦时的表情, 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引导学生观察狐狸的表情, 有的学生说:“他摇着尾巴, 假惺惺地笑。”有的学生说:“狐狸一脸的奸笑, 一看就知道没安好心。”这些形象、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感同身受, 读起书来便倍加用情, 对理解人物形象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而更能享受到读书的快乐。

4. 语言描述。

此外, 教师的语言描述也可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场景, 引发学生们内心的共鸣。如《青蛙看海》一课教学中, 我这样描述“小青蛙努力登山”这一情景:“请小朋友看, 小青蛙跳呀跳呀, 啊!不小心摔了一跤, 流血了, 它不顾疼爬起来继续跳, 跳呀跳呀, 累了在草丛中休息一会儿, 渴了喝点山泉水, 就这样它不停地跳, 气喘吁吁, 腰酸背疼, 它想到快要到山顶了, 快要实现自已的愿望了, 便更加努力地跳。”我描述完以后, 问:“你听了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孩子们纷纷说小青蛙真了不起, 再来读书时, 我看到不少学生的脸上都露出坚持到底的神情, 很明显他们已经和文中的角色产生了共鸣, 读起书来自然是更加入情。

再现生活情境, 强化学生们内心的体验, 就能以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形成兴趣盎然、感知敏锐、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们享受到读书的无限情趣。

二、个性化朗读, 享受读书乐趣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朗读是一种极具个性的融理解和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 不同的人对一篇文章的体会即便一样, 朗读的方式也肯定有差异。因此在激情朗读中, 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使学生身心处于激活状态。学生的身心只有进入激活状态, 内在语言才能高度活跃起来, 这样, 语言和精神才能同构共生, 才能享受到读书的乐趣。这也是学生个体对文本的独特体验, 既是享受读书乐趣的过程, 又是对课文的个性化理解的过程, 何乐而不为呢?因此, 我们在学生每一次读书时, 都要为学生注入能充分激活身心的“兴奋剂”, 使他们情绪激奋, 全身心投入。

三、激励评价, 享受读书乐趣

每个人都喜欢听表扬的话, 当孩子们通过努力, 将课文读通读熟时, 他们是多么希望得到老师的赞赏、同学的肯定呀!这时教师要运用多种形式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 既让学生从主观心理上体验到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 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又可暗示一些学习方法, 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求知, 把读书当成一种精神享受。

学生生活在集体之中, 有时他们之间的称赞、表扬说出了其心灵深处的声音, 更贴近学生的心灵, 效果也更佳。因此指导学生互评, 是我惯用的方法。如学生读完一段话后, 我总让其他同学说说他读得怎样?从他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这样的评价既可使学生在别人的肯定赞美中更爱读书, 又可引导学生从别人的朗读中汲取营养。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很喜欢挑刺, 这时我会说上这么一句:善于欣赏别人, 你在得到友谊的同时也会得到许多知识。学生在教师指点下真诚欣赏别人, 受到了思想教育, 提高了阅读兴趣。其实, 在读书活动中, 一句话、一行字、一朵花、一支歌、一个手势, 都可以作为评价激励的手段, 让评价伴随教学的始终, 使读书成为孩子的一种精神享受。

一年级阅读课文教案 篇8

2012年,教育部开始组织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简称“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旨在发挥主流教材的示范引领作用。历经四年半时间,经过十多次评审,2016年秋季全国许多省市中小学正式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先认字再学拼音,新选课文,增加古诗文教学,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部編本”语文教材有了许多新变化,体现了很多新理念。从2014年起,杭州市下城区、江干区、桐庐县等部分学校已经先行试用“部编本”一年级语文教材,在两年的试用中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我们特地选编了一组文章,供大家学习借鉴。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共有八个单元,分识字、汉语拼音、课文三个板块编排,其中识字两个单元,汉语拼音两个单元,课文四个单元,写字和口语交际贯穿在这三个板块之中。“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编写中有哪些特点?如何针对课文的编写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

一、减少课文数量,加强课外阅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编写的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课文的数量减少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共有20篇,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只有14篇,但是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中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在第一单元中增加了“快乐读书吧”栏目,阅读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而有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给出了第一、二、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字、40万字、100万字的具体要求,在“教学建议”中又提出了“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实施意见。语文学习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靠读一本语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部编本”语文教材减少课文数量、增加“和大人一起读”和“快乐读书吧”栏目,目的就是要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材,增强教师、学生、家长开展课外阅读的意识,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努力建构一个由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大语文课程体系,并通过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等活动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组织好“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新栏目的教学,避免课外阅读流于形式,这在“部编本”语文教材使用中显得尤为重要。

“和大人一起读”在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共安排了八次,编排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之中。如何开展“和大人一起读”活动?首先,要落实“和大人一起读”中“读”的内容,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兔子乖乖》《剪窗花》等儿歌、童谣、儿童诗、儿童故事,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学情,采用“1+X”的方式,用一篇带多篇,适当拓展课外阅读材料。其次,要明确“和大人一起读”中“大人”的概念,可以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老师、邻居的大哥哥大姐姐等,泛指一切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的人。再次,要把握“和大人一起读”中“一起读”的方式,可以是学生读给大人听,也可以是大人读给学生听,还可以是大人和学生共同读。建议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读教材中的内容,教给学生朗读、诵读、对读、表演读等各种“一起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外用教师教的方法“和大人一起读”。当然,“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也可以和课文教学进行整合。如教学课文《秋天》之后,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本单元“和大人一起读”中的阅读材料《小松鼠找花生》,体现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

“快乐读书吧”编排在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目的是通过此栏目学习,拉开本学期课外阅读的序幕。一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中,呈现了“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故事书”“和同学们一起讲故事”“周末在书店里看图画书”“学了拼音可以读更多的书”四幅插图,很好地体现了“读书真快乐”的阅读主题。建议教师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的四幅图,交流课外读过的书,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并和学生一起讨论本学期的读书计划:读书的内容,可以是故事书,可以是图画书,也可以是课文拓展类的书,如学习课文《青蛙写诗》后引导学生读作者张秋生写的童书;图书的来源,可以是学校图书室里的书,也可以动员学生买一本书来进行图书漂流活动;读书的时间,可以每个月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会,也可以和教材中的“和大人一起读”栏目进行适当整合;读书的成果,可以通过讲故事、朗读等比赛活动方式进行展示,也可以通过“读书存折”等档案记录方式进行呈现。总之,“快乐读书吧”一定要让学生真正读起书来,把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放在首位。

二、更新课文内容,关注儿童生活

翻阅“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文目录,就会发现课文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年级上册14篇课文中,保留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小小的船》《四季》《影子》《比尾巴》《雨点儿》《雪地里的小画家》六篇课文,把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课文《乌鸦喝水》提前到现“部编本”的一年级上册,新增加了《秋天》《江南》《青蛙写诗》《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小蜗牛》七篇课文,新选课文占全册课文的50%。

从新选课文的内容来看,“部编本”语文教材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强调的“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的要求。比如,用汉乐府《江南》替代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古诗《静夜思》。从教材试用的情况看,《江南》一诗中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清新优美的意境,更受学生喜欢。特别是第七单元中的三篇课文都是新选课文,《明天要远足》写出了孩子们远足前一晚上睡不着觉的激动期待之情,《大还是小》写出了一个渴望长大的孩子的真实想法,《项链》写出了孩子们在沙滩上嬉戏游玩的快乐场景,它们的时代性、生活性非常强,既体现了教材选文“以生为本”的编写思想,又体现了从课文阅读向学生生活延伸的教学理念。

在教材使用和课堂教学时,建议教师把课文阅读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首先,在读课文学字词中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要求识字300个,其中课文中识字147个。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是低年级课文教学的重要策略。识字的方法有很多,结合生活识字是重要的识字方法。如教学《秋天》一课中的生字“秋”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秋天的景色,结合高粱红了、庄稼丰收等生活场景,更加形象而有意义地识记“秋”字。

其次,在課文内容理解中联系学生生活。“部编本”语文教材很多课文后面的练习已经提示了阅读理解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的要求,如《明天要远足》的课后练习是“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和同学说一说”,《大还是小》的课后练习是“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等。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充分用好这些课后练习,在课文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交流,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改进课后练习,聚焦语文要素

与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练习的要求变得更加明确,语文的实践性、语用性更强。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后面的识字、写字、朗读三项基本练习,没有具体的指导要求,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后面的练习,明确提出了具体的指导要求。如《秋天》一课,识字中除了呈现要求认读的“秋、气、了、树、叶”等10个生字外,还在生字上面提示了本课重点学习的偏旁——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写字中除了呈现要求书写的“了、子”等4个汉字外,还在“了”字的左边提示了本课重点学习的笔画——横撇;朗读中除了要求“朗读课文”外,还提示了本课朗读指导的重点——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这次“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是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方式,一条是“内容主题”线,但不像原人教版语文教材那样每个单元都有一个鲜明的人文主题,内容主题相对来说比较宽泛;另一条是“语文要素”线,就是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因素分成若干个“点”(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备单元的课文导语或课后练习之中,并有梯度地螺旋上升。这样编写教材的最大好处是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学科性质,突显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便于一线教师把握课文教学目标,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教师在解读“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时,要从“人文主题”的思维中走出来,抓住课文后面的练习认真研究课文教学中的“语文要素”。

首先,要把握好同一篇课文在现“部编本”语文教材和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教学要求的区别。如《小小的船》一课,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课后练习的要求是“我会说:弯弯的月亮像

。蓝蓝的天空像

”,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船(小小的船)、月儿(弯弯的月儿)”,这样的练习设计更加符合《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目标。再如《比尾巴》一课,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把你喜欢的季节画一画”,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你喜欢哪个季节?仿照课文说一说”,这样的练习设计更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要求。

其次,要把握好同一目标在不同课文中呈现出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如朗读课文,这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中都是千篇一律的“朗读课文”四个字,看不出教学层次的变化。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将“朗读课文”这个要求细化成三个教学层次:第1课《秋天》的课后练习要求是“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第5课《影子》的课后练习要求是“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第8课《雨点儿》的课后练习要求是“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读好停顿”“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些要求很好地体现了从“读准字音”到“读好停顿”再到“角色朗读”的教学梯度。

再次,要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非常重视学生在课文阅读中提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如《青蛙写诗》的课后练习“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项链》的课后练习“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雪地里的小画家》的课后练习“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画了什么”,《乌鸦喝水》的课后练习“说一说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着水的”,从提取单个信息到提取多个信息,从提取明显的信息到提取隐含的信息,从直接提取信息解释到灵活选择信息解释,要求逐步提高。教师在课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课后练习,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根据问题在文中圈画关键词句等习惯,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简单推论的分析能力,为后续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整体感知、形成解释、作出评价、解决问题等能力打好扎实的基础。

四、美化课文插图,提升教育价值

“部编本”语文教材与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从原来的小开本变成了大开本,大课本、大汉字、大插图,显得特别大气优雅。“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插图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江南》等很多课文的插图,用的都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风格,饱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让人耳目一新。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科书编者根据课文内容精心安排并绘制的,对帮助学生学习字词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这次“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不仅增加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还增添了儿童的情趣,如《小小的船》和《四季》的课文插图中隐藏着带有笑脸的星星、荷叶等细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特别是第14课《小蜗牛》没有全文注音,和第1至13课不一样,课文中只有个别难读的字注音。为了帮助学生阅读,这篇课文采用了连环画式的插图绘制方式,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图文对照的方式进行猜字读文,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因此,在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时,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掘课文插图的教育价值。

首先,要善于运用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识字阅读。如教学《小蜗牛》一课,根据本课是连环画插图的特点,可以先让学生图文对照读课文,打乱课文中四幅插图的顺序,让学生重新排列,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明白课文主要写的是小树林里春夏秋冬的四季景色;接着让学生图文对照学课文,在欣赏每一个季节的美景时,在图画的帮助下猜读不会认的字,如“蜗牛”的“蜗”、“发芽”的“芽”,“草莓”的“莓”等生字;最后图文对照用课文,借助图画,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句,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季节的景色。

其次,要善于运用课文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如教学《明天要远足》一课,除了课文中说到的“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颜色吗”和“那地方的云,真的像同学说的,那么洁白柔软吗”之外,借助课文第2幅插图(高大的椰树、金黄的沙滩、漂亮的贝壳……),引导学生看图观察,展开想象,还有哪些美景也会让你睡不着?并进行说话练习:“那地方的

,真的像说的,那么

吗?”使学生在看图观察、语言实践、移情体验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主人公激动期待的心情。

上一篇:学习雷锋活动月策划书下一篇:团干部工作会议讲话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