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书介绍

2024-11-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科普书介绍(共11篇)

科普书介绍 篇1

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对于历史上重要发明的选择,也会大不相同。但是要作做出这种选择,总是有些基本原则吧?而这样一来,事情立刻就变得非常吃力了——首先“基本原则”就很难确定。约翰·布罗克曼在互联网上提出“什么是过去2000年的最伟大的发明”的讨论,各界人士踊跃回答,答案自然争奇斗研,五花八门,根本没有什么“基本原则”。他挑出身份较高、来头较大的一百份答案,集结成这本《过去2000年的最伟大的发明》,问世之后,立即畅销,成为一本既好读又时髦的书。

92.《科学是美丽的》 沈致远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年1月第1版在常人的心目中,科学是深奥的、严格的、艰难的、枯燥的,一提到科学家,眼前不由自主地会浮现出爱因斯坦的形象——白发怒张、满面皱纹。科学怎么会是美丽的呢?简直不可思议!然而沈致远在《科学是美丽的》一书中,饶有趣味地阐述了:科学不仅是美丽的,而且是旷世奇美,美不胜收。不是吗?试问有什么能比宇宙诞生更具震撼美?有什么比原子中“云深不知处”的电子更具朦胧美?有什么能比生命之源的叶绿素中的“绿色秘密”更具神秘美?有什么能比“生命之梯”DNA回旋曲折的双螺旋更具活力美?还有什么能比纳米世界中原子砌成的纤巧结构更具精致美?„„

沈致远在《科学是美丽的》一书中,用“以人为本”的主线,串起数学、物理、生物、环保、天文、信息、电脑、网络、经济、科学著作评价等颗颗珍珠,即阐述知识(尤其是前沿的最新进展),又哲理独到地阐发人文思考,以多种摄入角度、不同的叙述手法,以丰富的内容、风趣的语言和幽默的风格,让读者回味无穷。

93.《科技创造未来》,徐冠华,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本书力图在有限的篇幅内较为全面简捷地展现科学技术的整体图景和主要发展线索,在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较为精心地照顾到理解科学技术所要求的必要知识结构,重要知识点和基本思想观念,在对原来和过程的阐释和对历史的回顾中展望科学技术的未来。

94.《数理化通俗演义》 梁衡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8月1版

科学史在这里不是枯燥的年代和人名,而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英雄殉道的悲壮,有“我发现了”的狂喜,有真理路上的种种磨难与人们永不言败的勇气。是青少年极好的科学史入门读物。

95.《暗淡蓝点:展望人类的太空家园》(美)卡尔·萨根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它是享誉全球的美国天文学家和科普作家卡尔·萨根60岁那年出版的科普名著,其主题关系到人类生存与文明进步的长远前景--在未来的岁月中,人类如何在太空中寻觅和建设新家园。本书叙述风格宛如一部纵贯往昔、今日与未来的史诗,于宏伟缜密间编织着大量扣人心弦的精彩故事。全书首先回顾了历史上有关人类在宇宙中地位的种种观念,接着根据20世纪中叶以来空间探测的成就对太阳系作了全方位的考察,然后评估了将人送入太空的种种理由,最后是作者本人对人类未来的太空家园的长久展望。本书被评为“2000年牛顿科学世界杯十大科普好书”之一。

96.《发明启示录》 龚镇雄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0年12月第1版

该书由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龚震雄先生在病榻上与其学生宋丹女士共同撰著,收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发明实例一万多条,广纳天下科学之精华,是一本崇尚科学的范例。它以严谨的现代科学知识为基础,从物理学的角度阐释了“发明思路”、“发明方法”、“发明标的”等发明要素,是引导人们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科学发明元素,启迪人们关注科学,热爱科学,倡导科学发明精神的一部难得的好书。

97.《你知道吗?——现代科学中的100个问题》(美)艾萨克·阿西莫夫 科学普及出版社别以为回答“现代科学中的100个问题”一定是一部洋洋巨著。《你知道吗?》一书32开本,正文只有204页,平均一个问题2页,以字数计也才一千多字,三五分钟就可以读完。非常适合正在接受中等教育而又渴望了解现代科学知识的青少年阅读。对那些即使受过高等教育,在某些技术方面有所见树,但对现代科学技术缺乏全面了解的人,读读本书也是很有好处的。短小精悍是该书的最大特点。

该书所提出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是当时科学技术前沿阵地的尖端课题,其中一些课题现在仍在研究探索之中。要用一千多字来说明现代科学技术的尖端问题,确非易事,但作者却能用一千多字使读者了解这些问题的来龙去脉,目前处在什么样的状态,有没有希望得到解决,从而引起读者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可见作者对现代科学技术有深刻的了解,文字功底也十分深厚。选材先进、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该书的另一个特点。

98.《古代建筑二十讲》楼庆西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年1月第1版

本书以讲座的方式,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及建筑元素特征,并配有300余幅精美图片。共分二十讲,从居址到都城,从祭坛到祠堂,从建筑个体到建筑理论,叙述全面,语言平易,深入浅出。建筑与大众的关系本来就十分密切。人们的工作、学习、休息、娱乐都离不开建筑。人们始终生活在建筑所构成的空间里,自然会对建筑有自己的喜恶和看法。对于古建筑也是这样,通过实地地参观游览,或是在家中读书、看电视、上网,人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古建筑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讲,与绘画、雕塑等艺术相比,人们对建筑更加容易认识与理解。

从网师园到天山蒙古包,从紫禁城到丽江民居,从布达拉宫到苗寨吊脚楼,跟随楼庆西教授来一次古建筑文化之旅——听楼教授细细讲述木结构房屋为何 “墙倒屋不塌”、飞檐斗拱的力学原理、山石房屋的色彩搭配、风水学说的科学运用„„四合院、帝王陵、祠堂、佛塔、牌楼、华表,一本《中国古建筑二十讲》翻阅完,你得到的可不仅仅只是一次绝妙的眼睛旅行!

99.《科技英语阅读》 金焕荣主编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2年12月第1版

本书在内容上选用反映最新的先进科技成果,具有较强的时代性。知识面广,趣味性强,书后还附有练习,能够很好地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100.《寂静的春天》(美)蕾切尔·卡逊 吕瑞兰 李长生译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7年12月第1版

《寂静的春天》第一次把滥用杀虫剂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大量事实揭示于美国公众目前,引起了全社会的震动。这是一部划时代的经典作品,生态学新纪元的开山之作,被誉为25种“改变美国的书”之一。反响的强烈、影响的深远,足可与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相提并论。

科普书介绍 篇2

(双月刊)

《祝您健康》杂志希望成为您和您家庭的健康顾问。凡有关男女老少的身心健康的各方面知识,都是本刊经常登载的内容。它为您提供防病治病的实际指导,为您提供饮食起居等各种生活医学知识、用脑卫生知识,以及体育、文娱活动中的医学知识,和长寿医学知识等等,还为做父母的提供如何让孩子健康成长的各种建议和方法。

本刊还开展多方面的健康咨询服务——疾病防治咨询,心理咨询,婚姻咨询、计划生育和优生咨询等等。欢迎读者向本刊提出各种问题。

《祝您健康》上的不少文章,已为海内外某些报刊所转载或摘载。

全国各地邮局都可订阅和零购。订阅刊号28—33。零售0.27元。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

大众医学

(月刊)

《大众医学》是一本综合性医学普及杂志,以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工农兵及其干部、知识分子,以及广大医务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

《大众医学》专门介绍人类生,老、病、死、残有关的知识。举凡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养儿育女、预防衰老的经验和知识,都是经常刊登的内容。它是广大读者的医学顾问,男女青年必读,老弱妇孺咸宜。

《大众医学》约请全国各地富有经验的专科医师、教授、学者分别撰稿,科学性与普及性兼顾,实用性与知识性並重,城乡兼顾,雅俗共赏。

出版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订阅处:全国各地邮局及报刊发行所

代号;4—11

定价:0.23元

《长寿》

(双月刊)

它是我国目前唯一的老年学科普期刊,是各界老年人的生活益友和医学顾问,是老年工作团体开展活动的良好材料。

《长寿》创刊两年、发行中外,全国邮局办理订阅,读者遍布全国,中老年人阅读咸宜。它为各阶层中老年读者:提供科学知识,介绍健身之道,当好生活参谋,安排文艺活动。

《长寿》的主要栏目有:益寿之道、老年病防治、门诊部、中医养生,人物专访、百岁寿星谱、退休以后、年过五十、心理卫生、衰老之谜、运动指南、锻炼荟萃,日常生活指导、诗棋书画、花鸟虫鱼等。

每逢双月十五日出版,订价0.38元,刊号6—66。各地邮局订阅。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辑出版

《健康》

(双月刊)

《健康》杂志是以青年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医学科普刊物。她富有青年人的特色。内容科学实用,通俗易懂,选题新颖,文图並茂,生动有趣。

主要栏目有:“婚姻·优生·育儿”“医药纵横”,“卫生与文明礼貌”,“人体探索”, “读者之友”等。

欢迎大家订阅。每册0.13元,全年0.78元。刊号:2—105。

科普书介绍 篇3

托福口语讲座类背景知识补充:天文学行星名称来历

或许由于水星Mercury在空中移动得快,才使它得到这个名字。符号是上面一个圆形下面一个交叉的短垂线和一个半圆形是墨丘利所拿魔杖的形状。在第5世纪,水星实际上被认为成二个不同的行星,这是因为它时常交替地出现在太阳的两侧。当它出现在傍晚时,它被叫做墨丘利;但是当它出现在早晨时,为了纪念太阳神阿波罗,它被称为阿波罗。毕达哥拉斯后来指出他们实际上是相同的一颗行星。中国古代则称水星为“辰星”。

金星Venus是离太阳第二近,太阳系中第六大行星。在所有行星中,金星的轨道最接近圆,偏差不到1%。中国古人称金星为“太白”或“太白金星”,也称“启明”或“长庚”。古希腊人称之为Aphrodite(阿芙罗狄蒂),是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而在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是维纳斯—Venus ,因此金星也称做“维纳斯”。也许是对古代人来说,它是已知行星中最亮的一颗。(也有一些异议,认为金星的命名是因为金星的表面如同女性的外貌。)金星的天文符号用维纳斯的梳妆镜来表示。金星的位相变化金星同月球一样,也具有周期性的圆缺变化(位相变化),但是由于金星距离地球太远,用肉眼是无法看出来的。关于金星的位相变化,曾经被伽利略作为证明哥白尼的日心说的有力证据。

地球Earth是距太阳第三颗,它是太阳系类地行星中最大的一颗,也是太阳系第五大行星,行星年龄估计大约有45亿年(4.5×109)。地球是唯一一个不是从希腊或罗马神中得到的名字。Earth一词来自于古英语及日耳曼语。这里当然有许多其他语言的命名。在罗马神话中,地球女神叫Tellus-肥沃的土地(希腊语:Gaia, 该亚, 大地母亲)。直到16世纪哥白尼时代人们才明白地球只是一颗行星。

火星Mars为距太阳第四远,也是太阳系中第七大行星。因为火星在夜空中看起来是血红色的,所以在西方,以罗马神话中的战神玛尔斯Mars(或希腊神话对应的阿瑞斯—Ares)命名它。火星在史前时代就已经为人类所知。由于它被认为是太阳系中人类最好的住所(除地球外),它受到科幻小说家们的喜爱。但可惜的是那条著名的被Lowell“看见”的“运河”以及其他一些什么的,都只是如Barsoomian公主们一样是虚构的。在古代中国,因为火星荧荧如火,故称“荧惑”。火星有两颗小型天然卫星:火卫一Phobos和火卫二 Deimos(阿瑞斯儿子们的名字)。两颗卫星都很小而且形状奇特,可能是被引力捕获的小行星。英文里前缀areo-指的就是火星。

木星Jupiter是离太阳第五颗行星,而且是最大的一颗,比所有其他的行星的合质量大2倍(地球的318倍)。木星是天空中第四亮的物体(次于太阳,月球和金星;有时候火星更亮一些。木星是自转最快的行星。中国古代用它来纪年,因而称为岁星。在西方称它为朱庇特—Jupiter,是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王,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宙斯(Zeus)。

影响托福听力成绩的六大原因是什么

失分点一:单词不熟

在新托福听力考试题中,场景类的材料占有很大的比重,其中涉及到很多有关场景类的词汇。这样一来,能否熟练的识别、拼写出场景词汇,成了能否取得高分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一些出现频率不高、难度却较大的场景。

失分点二:速度太慢

考生在平时复习的时候可以刻意的在与听力考试相同的时间段内练习新托福听力,这样长时间的坚持会让自己的耳朵在听力考试的时间段内很快进入状态,而不至于听完第一部分的听力后才开始有一点感觉。

失分点三:稳定情绪

在新托福听力考试中,很多考生对于新托福考试的听力题感到陌生,因此在听力的第一道题上会感到很紧张,这样便导致了不能很快的进入考试状态,基本上第一篇听力都是错误连篇,因此考生需要在考试当天早上起来后听一些有关托福听力考试的练习题,这样可以保证在考试的时候不至于耳生,情绪也会相对的保持一个稳定的状态。

失分点四:忽略细节

在托福听力的考题中,只有20%的题目是主旨题,其余80%的题目为细节题,很多考生为了不让最后一道多选题失分(因为分值较高),在听力的过程中过多的注重结构和主题,而忽略了很多细节部分,导致在答题的时候对细节题选项中的至少两项不确定。

失分点五:时间掌控

由于新托福考试听力部分的考试类型的改变,导致很多中国考生对这样的考试很不习惯,因此在时间的掌控上会有许多学生出现问题,把大部分的时间纠缠在一道题目上,从而导致后面会做的题目做不完。

托福听力备考的重点需要抓什么

1、坚持以新托福听力真题为根本

没有完全了解和熟悉托福听力真题前,不要去听friends,voa,空中美语,等,特别是不要听疯狂英语。也许我的能力不够,依照我看疯狂英语要是你能听懂2/3,那么你听力已经不是一般水平了,所以你能够熟悉所有真题,耳熟能详,就已经算是功力高深了,千万不要好高骛远。

2、听4次ok,再不懂就看文章

全部听完真题,你可以试着背托福听力里面一些句子,有些人主张听不出就死听,直到听懂,我不是很理解,其实很多听不懂是由于1,连读 2。词汇不认识 3。习语不懂。试问听力也是一个积累口语词汇的过程,如果你听多次不懂,也不肯翻文字出来背,那么这些就是不懂的东西,甚至你查字典才能明白的东西,又如何指望自己在一遍遍听中搞懂呢?其实你认真背一下,再结合磁带读几次,这个东西就是你自己的,何必反复听,听到最后还是不懂,费时费力。

3、单词是大前提,名词要特别重视

建议大家把历年托福听力中出现名词背一下,很管用,这些词汇都是长对话里的重要特征,其实听懂这些往往对你猜测答案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实托福听力中长对话一般不会说和我们常识相反的事物,你能够听明白在说个什么东西,即使后来很多不懂,连蒙带猜也可以做对3-4个。

4.简短答案不可忽视

托福听力中对于四个选项都很简短的长对话答案,要先有印象,这些答案往往是时间,比值,问题顺序和文章顺序基本一致,如果出在第二题,则答案基本在对话开头,你就盯住选项,听到哪个选哪个,尽管放心不会错,否则一旦你漏听,神仙也救不了你,因为答案短,则对话提及的时间也短。

5.一边听对话一边做题

首先,容易造成听后不反应文章意思的恶习,的确大部分你能够听懂,基本都可以做对题,那么你是否想过有些你似乎理解意思,其实根本是错误的,只有做过题目对过答案才能够纠正,就算不存在以上问题,虽然听力选项答案简单,但是个体浏览和理解速度有差异,长期只听不作题必定导致你扫描答案速度降低。

其次,托福听力答案偶有陷阱,D比A好,可是一上来就选A,所以这种细心和灵感是需要平时养成的。最后,在你万一听不懂的情况下,你看着选项必须猜题,这个猜其实包含了你使用一些听到的词汇来推测答案,这也是能力,试问你平时不猜,考试的时候怎么会猜对?

6.不用诵读,重点在听和背

托福听力练习时要求大家跟读,除了一些连读需要跟读几次,一些词汇习语背一下以外,听一次的效果远比读一次好,首先,这是听力不是朗诵会,第二很多人很多单词读音不标准。我这样说是为表明听一次效率比读一次好,比较实战。

新托福听力备考的方法有很多,重要的是大家要持之以恒,不断练习,才能掌握它们。托福听力学习中,不仅要有耐心,还需要大家有信心。

怎样实现托福听力的逆袭

首先要明确一点就是,听力想要提升一定要做听写!听力想要提升一定要做听写!听力想要提升一定要做听写!重要的事情得说三遍。刚开始知道听写这个提升方法时,其实我是拒绝的,但是后来用了之后,duang,分数就像加了特效一样涨了上来。这里说的听写可能和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听写——1.听材料,一句一听,2.听完写下来,再听下一句直到结束,3.对答案——不太一样。具体来讲,主要从这三个方面来说:

一、逐词断句听写

对于大部分中国学生,尤其像听力基础很差的学生来说,直接进入听句子的步骤是不对的,结果也会是收效甚微的。那么要先从什么方面开始呢?辨音(材料可以用VOA special)。所谓的辨音就是我们通过听写建立一个语音体系和我们已知单词之间的联系,在我们漫长的受教育时间里,英语课上用的录音材料都是由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等不同国家的人员录制的,这就造成了我们对于英式发音、美式发音、中式发音这些不同的发音没有明确的辨别能力。而就我们所知,托福听力中可都是根正苗红的美式发音,这与我们平时接触到的是有区别的。除了美式发音之外,美国人在说话的时候的得瑟劲儿也会使得语言难懂,诸如连读、弱读、缩读等方式都是我们通往更高听力成绩上的拦路虎。

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其实说难也不难,就是每天选取一篇英文材料,做30分钟的逐个单词断句听写,听写的过程中,不要看原文,不要看原文,不要看原文!一定要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抠,有的单词可能真的听不出来,那么就要不停地听,反复的听,直到听出来为止,当然听不出来的听个20来遍也就能继续了。听这么多遍有两个目的,一是重复的听对于单词的发音会有较深刻的记忆,另一个目的就是重复听但听不出来会让人有一种挫败感,找到原文一对比发现“原来是这个单词啊”的时候就会更容易记住这个单词。听的时候准备一个小本,记录每次听到的单词、错误的原因、纠正后的读法以及单词所在的听力材料的位置等。

二、整句听写

一段时间以后(依据每个人自身条件的不同时间上会有所区别,比如听力基础很差但是其他方面还凑合的同学大概不到一个月就可以了),辨别句子中单词的能力就会提高很多(当然这些都是建立在原来认识单词的基础上,如果连单词都不认识,那么就别谈听力提高这种虚无缥缈的话题了吧,赶紧把红宝滚个20遍吧),这个时候就建议开始做整句的听写了(材料可以用VOA)。这时候锻炼的就是对听力材料中整句话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这一步的作用是锻炼记忆力和提高对英文材料的熟悉度。毕竟我们平常接触不到英文听力材料,对这些东西很陌生,我们的大脑也需要时间去适应,整句听写锻炼的多了,大脑对于英文听力材料的记忆力自然也就提升上去了(这个步骤也可以和辨音步骤同时进行,只需要比辨音开始的晚10天左右就好,但相应的每天付出的时间就得增长一些,有的同学距离考试时间比较紧张,可以参考一下)。

三、听写TPO/SSS

在第二个步骤进行完之后(也可以延后与上一步骤同时进行),就可以开始听写TPO或者SSS(科学六十秒)了,听这些材料并不需要逐句听写,主要是为了锻炼我们对于整个文章的理解能力,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毕竟托福听力,尤其是lecture,动不动就五六分钟,稍微一个走神重要的内容可能就随风飘走了。最后在做题时,每次一定要做两个section,锻炼注意力。

再来说一下笔记,个人觉得笔记虽然有用,但是不要太执着于记笔记而忽略了听文章,毕竟听才是最主要的,笔记是辅助的作用。有的部分,比如名词、数字、两个概念比较等我们必须记笔记,但是有的地方比如文章结构、教授开玩笑的用意我们完全可以在听的时候就理解了,在笔记上少写两笔达到提醒的目的就够了。

再说一下关于看电影、看美剧练习听力的方法。我个人不推荐这种练习听力的方法。原因是我们看到的那些靠看电影、看美剧就能提高听力的人大多是很早就开始看,花费的时间往往很多,而见效很慢。以这种方法为代表的各种偏门提高法往往耗时巨大,提升效果并不明显,个人认为不划算,不如听写来的直接、迅速。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影视作品里有时候口音并不纯正(详见TBBT里的阿三哥),听多了有时候反而会带我们走向弯路。

科普书读后感 篇4

《十万个为什么》是一种科普知识系列丛书,其内容数不胜数。每一篇文章都告诉我们一个科学道理。它不仅能帮我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能方便我们的生活,是我的好帮手。

以前,我根本不知道九大行星和银河。《十万个为什么》向我们介绍了天体的形成过程。我知道了金星、水星、土星、木星、火星、地球、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是太阳系里面的九大行星。而银河则是许多像太阳系一样的星云构成的。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只是宇宙当中的一颗“小星星”。

《十万个为什么》当中经常给我们介绍一些有趣的自然现象,比如说一年中的“四季”是怎样形成的?海底下是什么颜色?海水为什么发蓝?等等。从中我发现了许多科学的道理,解开了我心中的一些谜团。

科普书读后感 篇5

在假期里,我读了二本厚厚的《科学王国里的故事》,上面有好多优异的故事。比方有:大蒜为什么有抑菌防病的作用?椰子树多半生长在哪里?青菜为什么会患病等。这些故事帮忙我广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活跃思想,提高思想潜力。还透过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一幅幅优异的插图,表达天体的前因结果,风雨的激荡变化,地球的出身与风采,物质的运动、组成与变化,数学的周祥与奇异,动、植物的生计与发展,人体的构造与奇妙等等。它们不是不着边缘的天方夜谈,而是交融科学的知识于故事之中。让我在故事乐趣的同时,汲取科学知识的阳光和雨露,驱散了心中诱惑的迷雾。

《科学王国里的故事》伴我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夏天,也培养了我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奋斗登攀科学巅峰的献身精神。

王原:科普书如何“用证据说话” 篇6

作为中国古动物馆的馆长,王原除了本职的研究工作外,他还热衷于

科普事业。在今年8月13日面市的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中,具有多年古生物学科普经验的王原担任了《古生物》分卷的副主编,与IVPP所长、主编周忠和院士,和另一位副主编、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所长王向东研究员一起,集合国内26位古生物学者为作者,为读者特别是青少年朋友们,展示那些远古生物的神奇与奥秘。此次也是古生物学成果首次作为一个独立的分卷出现在《十万个为什么》丛书中。

在编写书籍的过程中,王原也看到了目前古生物学科普的问题所在。王原告诉记者,2011年正处于编写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筹备工作中,当年9月,我们接到了出版社传来的235个古生物方面的问题。这些从社会征集的问题,大多是关于恐龙的,而且多有重复,其他古生物则很少涉及,至于我研究的古两栖动物,更是一个问题都没有。这说明我们潜在的读者群都更关注名气极盛的恐龙。

可恐龙绝不是古生物学研究的全部。但另一方面,古生物学的某些领域,比如对长度只有半毫米到几毫米的介形虫的研究,很可能是普通读者完全不感兴趣的。因此,我们对全书结构进行了调整,确定了以脊椎动物为主、脊椎动物中以恐龙为亮点的内容分配方案,既照顾读者的兴趣和欣赏口味,又不至于让恐龙“统治”全书,带给读者一个更为全面的古生物体验。不仅如此,我们还提议在书中加入一些反映重要地质历史时期古生物生活场景的全景式的复原图,用跨页图的形式呈现出来,让读者对某一时期的生态环境有“全景式”的了解。

另外如何向读者展示一些目前还没有定论的研究内容,也是本分卷乃至整个《十万个为什么》全书面临的一个难题。对此,王原说:“我们知道,在古生物研究领域,还有大量的未解之谜,比如恐龙灭绝的原因。在编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有些作者觉得不应该写没有定论的条目。但最终大家还是达成了一致,认为没有定论也是一种结论。应该将所有既有的科学证据都列出来,供读者自行做出评判。”“因为在我看来,像《十万个为什么》这样的科普书,其意义不仅在于回答问题和传播知识,更在于为读者展示科学家‘用证据说话’的研究方法,或者说一种实证精神,这也是我们力图为本书赋予的精神内涵。”

除了担任副主编,王原也负责书中古两栖动物条目的撰写。“不可否认,两栖动物是个容易被忽视的类群。现生的大约6000种两栖动物很多分布在人迹罕至的热带雨林里,而且大多是夜行性的,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几乎没有交集。”王原说,“因此,如何将绝大多数人都完全不了解的古两栖动物,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对于我来说也是一项挑战。”

《十万个为什么》是王原编写的第三本科普读物。编写这样一本科普书,付出的劳动不亚于撰写专业的学术论文。“但它带给我的成就感,在某种程度上高于论文。”王原说,因为论文通常只能在一个小的学术圈子里流传,而编写科普图书可能会影响千千万万普通人的人生轨迹。

科普书读后感500字 篇7

科普书读后感500字范文

这个暑假我读了《宇宙空间里的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比如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是彗星,俗称扫泏星,它由慧头和慧尾组成,其中慧头又由慧核和慧发组成。彗核的直径约有10千米,他周围庞大的气团为慧发,慧发的直径有几万到几十万千米。慧尾则更长,可达数亿千米。

我还知道太阳为什么能发光发热?这是因为太阳是一颗恒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这个大气体球时时刻刻都在释放者大量的光和热。地球正是因为有了太阳的照耀,才有了温暖和光明,才有了生命。太阳表面的温度大约有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也为1500万摄氏度。这是由于太阳内部进行着剧烈的原子反应。太阳由70多种元素组成,主要成分是氢。太阳内部温度高、压力大,这就是那里的情原子核相互作用,从而释放出大量的光和热。

我还知道了火星也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科学家称他为地球的“孪生兄弟”。这是因为火星有很多和地球相似的特征。

用望远镜看,你会发现火星简直就是一个“地球仪”。它的两极是白白的极冠,就像地球上被雪覆盖的南北极。而且火星也像地球那样呈一定角度绕太阳公转。另外,火星上上的一天之比地球上的一天长39分35秒。不同的是,火星上的一年是687天,是地球一年的1.9倍。与地球一样火星上也有大气。

宇宙太神奇了,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当个科学家研究火星的奥秘,人类以后是否能在火星上居住?请大家相信我,我一定会刻苦研究的!

科普书读后感

今天妈妈买了一套《十万个一为什么》它散发着墨香,并放在我的面前,我好奇的拿来翻阅着,呵,一篇篇文章多么富有知识呀!

飞鸟、走兽、山川、湖泊,甚至大海,都无一不被他吸在地球的表面上。人自然也不会例外,也被地球的吸引力紧紧的吸在地面上。所以,尽管地球在不停的转动,我们却不会被甩出去。还有,里面的埃菲亚塔是哪个国家的标志性建筑?原来啊埃菲亚铁塔高320米,由8万个金属部件和100多万个镏丁组成,是巴黎最高的建筑物。这个答案似乎带我去了这个地方观看了这个铁塔,旅游了巴黎。还有我知道死海里是没有鱼的,因为那海水里含盐量特高所以人也可以浮在水上面而不会沉入海底。

自从我读了这十二本《十万个为什么》后,开阔了我的视野,使我增加了许多日常生活时要注意些什么的知识,还增长了许多许多科学道理和文化艺术类的知识。我读了《十万个为什么》生活我真喜欢这十二本富有知识性的《十万个为什么》我真喜欢这十二本富有知识性的《十万个为什么》啊!我决定把这套书上的所有知识都学、记下来,在日常生活中时时用到,长大以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读《我的动物科普书》有感

谈起科学,很多同学都有感触,一有实验,男生们个个都迫不及待的,想跃跃欲试,满怀的好奇心体现出了他们对于科学的热爱。而女生,往往都懒洋洋的趴在桌子上,觉得科学十分枯燥。但有一本书,打破了我的看法,而这本书就是方瑛写的《我的动物科普书》。

这本书的名字虽有些普通,但它却让我爱不释手。在挑选科普书时,有些书我一翻开,密密麻麻的字让我眼花缭乱;有些书的内容又十分幼稚,几乎都是图片,只有几行小字……经过我的细心挑选,这本书最终被我带回了家。

《我的动物科普书》它分为34个章节,而每一个章节都围绕一种动物展开一段引人入胜的文学故事,每个章节的开头,会由孩子与家长的对话来提出问题。然后,由一大段文字来向你介绍这个动物的大小、生活习性以及所吃的食物等。接着,会根据这个动物讲一个趣味故事来增长你的知识,最后用科学统计来解答之前提出的问题。

中学生读书作文:读科普书有感

我很喜欢看科普书,因为科普书里有各种各样的知识,让我学习到很多课堂外的知识.我看过的科普书有《植物来了,快跑》、《动物的绝招》、《地球真酷》、《宇宙原是这样》等等.在这些书里,我最喜欢的是《植物来了,快跑》,因为通过看这本书,我知道了植物真的很神奇!有的植物是死神的帮手;有的植物依靠气味来杀敌;有的餐桌上的植物也能隐藏杀机,伤害人的身体;有的稀奇的植物更加疯狂呢!

通过阅读科普书籍,我增长了知识,不但感受到了植物之奇,还体验了动物之趣:箭毒蛙表皮颜色鲜艳,可以分泌出剧毒沾液;探索了神秘的地球:揭开地球的小档案,进行神奇地带之旅,见识地球的坏脾气;知晓了天文地理:在书里,我游遍了祖国的五湖四,了解了自然界的神奇.看完每本书后,我都能记住里面的许多内容,有的描写我很喜欢,还能背下来:地球像个熟鸡蛋,分为三层:地核、地幔和地壳.地壳在最上面,地幔在中间,地核在地球的最里边.以后,我还会看更多的科普书,学到更多的知识.读《科普书》有感作文400字

我们学校每个星期都会借书给我们看,今天,我们班就借了,许多不同的钉科普书。看完了这本书让我受益非浅,也让我们明白了,要依据科学办事。同学们,如果我问你们,蜘蛛是昆虫吗?一定会有很多回答,是。当然,也会有一小部分的人回答不是,如果,问他们办什么呢?他们一定无话可说,因为,这只是个人的猜想。但是看了这本科普书后,你的回答一定是斩钉截铁,不是。因为,昆虫都是3对足,一对触角的,但是,蜘蛛却有四对足,而头上却没有触,所以蜘蛛并不是昆虫。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许多。明白了许多动植物的奥秘,也同样明白了自然是无限不可探索秘密。地球是神秘的自然也是神秘的不过神秘的东西,也一定会被人类探索出,只要勇于探索,就一定会有所成就。去发我们自然的神秘吧!

冬至科普常识科普 篇8

冬至是我国一个特别的节气,冬至节气其实是24节气中最早制定的一个,在这一天,我国很多地区有吃饺子的习俗。它的时间一般都是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到23日之间。在这一天,北半球会出现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情况。那么究竟的冬至具体是哪一天呢?

冬至是几月几日

20冬至时间:12月22日 07:03:01,农历2014年十一月(大)初一。

冬至是什么意思

冬至英文翻译:the Winter Solstice。冬至表示寒冷的冬天来临。

冬至时,太阳黄经为270°。到了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是直射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会出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情况,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天文学上规定这一天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之后,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民间还有这样一句谚语: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冬至三侯

蚯蚓结: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麇角解: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水泉动: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介绍

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古称“日短”、“日短至”。冬至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冬至以后,随着地球在绕日轨道上运行,阳光直射地带便逐渐北移,使北半球白天渐增长,夜晚逐渐缩短。冬至日虽基太阳高工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少,但是地面过去长期积累的热量,还在继续散失,近地层气温尚未降至最低,所以这时还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过了冬至,虽然昼渐长,夜渐短,但是在短期内仍然是昼短夜长,地面每天吸收的热量,还是比散失的热量少,所以气温并没有立即回升之势。群众中习惯自冬至起“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所以说“冷在三九”。

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冬至期间,川西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四川盆地也只有6℃至8℃左右。不过,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冬至节气如何养生

冬至节气到来,预示着冬季将进入最冷的时段,寒天气使机体御寒能力下降,很容易引起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发生,或诱发加重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病,影响健康。因此防寒保暖就成为冬至养生的第一要务。那么冬至如何保暖呢?冬至防寒重在保暖身体3部位:头部、腹部、手脚。身体暖和了,自然能抵抗冷空气不畏寒,

头部:特殊人群要“暖头”

民间向来有“凉头暖足”的说法,因为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阳气最为充足,也最为耐寒;从现代医学来看,头部距心脏较近,氧气及血液供给较为充分,故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头部适当受点“冻”并无不可,还可增强人体抗寒能力,提高免疫力。不过对于老年人、身体虚弱免疫力低下的人以及患有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心脑血管疾病等病的人来说,他们的耐寒能力较差,不能以常人度之。因此对于这些人来说,最好还是要“暖头”。

头部防寒小TIPS

1、外出戴上保暖的帽子、围巾,并避免顶风行走。

2、不蒙头睡觉:晚上睡觉时最好不要把被子蒙到头上取暖,这样做因为空气不流通,人呼吸到的氧气越来越少,易胸闷、出汗甚至从睡梦中惊醒。我们只要注意睡觉时关好门窗,避免头部被冷风吹到即可。

腹背:加衣防病

肺、心脏、脾胃等重要器官处于胸腹部,万一受寒,即易引发相应器官的疾病,如导致心脏病发作、咳嗽哮喘、胃痛腹泻等。对于女性来说,腹部受寒还可能影响到生育健康,发生痛经、不孕等情况。另外,中医认为背为肾脉所居,感冒受风寒多从背部起始,所以保持腰背部温暖,不仅可防感冒、固肾强腰,而且可防旧病复发、加重。这对于不愿用厚重棉服遮住身材曲线的爱美人士来说尤需注意。

腹部防寒小TIPS

加件衣,即使在温暖的室内最好也能穿件背心或马甲;夜间休息要盖好被子,起夜时披件衣服,保护胸腹腰背不受寒。

手脚:按摩促循环

俗话说“寒从脚起”,双脚距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较差,脂肪少保温性也差,故很易受寒;且中医认为人体数条重要经脉会聚起始于脚部,脚部受寒就会影响全身的健康状况,使抗病能力降低。因此脚部保暖对于暖身防病意义重大。双手也处于肢体末梢,也是寒冷容易侵袭的对象。除了感到手冷,寒冷还能带走皮肤的油脂,皮脂腺分泌减少,导致手部皮肤干燥甚至皴裂。

手脚防寒小TIPS

1、泡脚按摩

每天晚上睡前用热水泡脚也可助血液循环而暖脚强身。泡脚最好是在睡前半小时进行,水温在40℃左右,泡20分钟左右即可。不过老人、孕妇等特殊人群不要泡过长时间,以免引起出汗、心慌等不适;脚部有伤口的人则不适合泡脚,以免引起感染;患糖尿病足之人泡脚水温不宜过高,最好由他人试好水温再泡。另外,泡脚后揉搓脚心涌泉穴也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2、手套护手

除了外出戴手套保暖外,在家洗碗洗衣服时最好也能戴上橡胶手套,一方面避免冷水刺激,另一方面也避免洗涤用品对手部皮肤的伤害。另外洗手的水温不宜过热,洗后趁手未干时涂上凡士林或护手霜保护皮肤。

3、鞋袜干燥

双脚保证清洁干燥,每天换洗袜子,鞋子也要保暖、舒适、干燥,鞋底适当厚些增强保暖性。

4、干洗手

冬天易手发凉的朋友也不妨多做做“干洗手”的动作,即双手对搓,摩擦生热,促进血液循环而防寒。

科普书介绍 篇9

何谓“科学普及”?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话来说,“科普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授科技知识,用简易、便捷和灵活方式推广实用科技”。按我国《科普法》诠释,“科学普及是传递科技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因而“科普是公益事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科普事业是国家的长期任务,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工程”。2006年国务院颁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又进一步强调“科普是让公民学习科技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具备用科技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简而言之,科学普及是“知行合一”的创新过程,既是对科技知识的理解,又是科学技能的推广应用。科学普及与科技研发,作为科技创新的两翼,共同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科学普及既为科技创新提供需求,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也是培育创新人才的基础工程。

科学普及关乎区域创新发展

党的十七大强调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科学技术只有被公众所掌握和应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建设创新型国家。回望建国以来科普发展史,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即生产科普期,建国初期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科普成为改进生产的工具和助手;运动科普期,随着“文革”群众性政治运动的兴起,科普宗旨发生变异,变成泛政治化的群众活动;素质科普阶段,改革开放后顺应“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科普成为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手段;民生科普转型期,彰显“以人为本”的科普主题,服从和服务于科学发展时代需求,至此科普实现历史回归,紧扣生产生活主题开展科普,为改善民生提供智力支撑。

公民科学文化素养,是科技创新的基础,也是创造机会平等、改善民生的基础。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的人力资源理论,人力资源素质差异是贫富差距的根源,也是科技落后的症结所在。发达国家把科普纳入国家科技战略规划,美英日等国家每年都以20%的增幅投入科学普及。加拿大、韩国等国制定21世纪科技发展规划和政策,日本将科技创新立为国策,都力图以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成为科技领先国家。2000年美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已达17,而2010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仅为3.27,仅相当于欧美国家80年代的水平,科学普及率落后发达国家二三十年。

纵观我国科学普及率低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六大瓶颈制约因素,即社会科普需求旺盛而科普有效投入与供给不足,科普工作理念陈旧与客观环境变化的矛盾,科普职能部门协作与联动不足矛盾,科普领域广阔而资源支撑短缺的矛盾,科普检测单一而监管调控乏力的矛盾,以及科普实践活跃而理论研究滞后的矛盾等,科普供给短缺制约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进而制约公民理解和应用科学的需求,最终制约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

创新型辽宁建设呼唤科学普及

2006年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同年国务院颁布的《纲要》,计划至2020年公民科学素质达到发达国家21世纪初的水平,以促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国家“十二五”规划又明确要求,“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面向公众的科学普及”。辽宁省 “十二五”规划也提出,“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大力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这就从国家政策法律上,确立了科普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奠定了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基础性支撑作用。

科学普及成为唤醒国民创新发展的永恒主题。国民科学素质是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国家创新发展的根基。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许多有识之士把“赛先生”请进了中国,科学技术首次取得了“无上尊严的地位”。进入新世纪,科技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竞争的焦点,质量与素质竞争考验国家科技创新实力,检验国民科学文化素养,验证科学普及的能力与水平。特别是国内沿海发达省份,都在致力于“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积极推行“创新驱动”战略,奏响了“创新强省”的号角。辽宁要想在第三次战略转型中实现跨越发展,实现“富民升位”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大力普及科学技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速构建创新型辽宁。

区域创新发展的科普贡献率亟待提高。科普贡献率是科技贡献率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普贡献率取决于科学普及能力。2007年初国务院八部门联合颁布《关于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和公众多元参与,职能部门与群团组织大联合、大协作的大科普格局,建立面向农村、城区、企业、学校和机关的科普服务网络,构建组织健全、设施优良、功能完善、运行有序的科普服务体制。推动以创新科普载体、开发科普资源、改善科普设施、培育科普典型为重点的科普综合能力建设,抓好惠及民生的重点科普规划、重点科普项目和重点科普活动,制定实施科普法律法规与政策,积极推进科普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科普对区域发展的贡献率,使科学普及得到业内认可、公众认同、社会满意的惠民工程。

全面提升辽宁科学普及能力

科学普及是复杂系统工程,须用系统工程的思维来规划和开展科普工作,全面提升区域科普能力。

深入实施科普行动计划,构建现代大科普治理结构。要以全面贯彻落实《纲要》为抓手,以公众科普需求为导向,以提升辽宁人力资源素质为目标,面向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社区居民、领导干部及公务员等五大重点人群,科学摆布农村、企业、社区、学校、机关等五大科普板块,突出科普机构、资源、项目、经费、队伍等五项要素重点,着力推进科普组织、设施、载体、政策、考评等五支科普服务体系建设。要完善科学普及治理结构,积极构建城乡科普共同发展、党政群大联合大协作的社会化大科普格局,发挥部门职能与资源优势,做到“各做一道菜、共办一桌席”,提升科学普及整体效应,力争实现科普效益最大化。

突出民生科普主题,加快实现科普工作转型。转变科学普及方式,积极推动知识型科普向能力型科普转变、活动型科普向服务型科普转变、封闭型科普向循环型科普转变、事业型科普向产业与事业混合型科普转变,加速由传统科普向现代科普转变。具体讲,要注重科普成本效益,突出民生科普主题,努力实现科学普及“五增”目标,即农民增收,依靠科技致富农民;职工增效,在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同时,为职工增加收入;居民增寿,健康是民生之福,科技铸就健康生活;学生增智,延伸和补充学校科学教育,以科技实践增强学生智力;干部增力,科学发展关键是领导干部素质,既要增强领导科学决策水平,又要提高干部科学执行的能力。

建立健全科学普及服务体系,提升科普服务综合能力。遵循科学普及基本规律,面向不同区域和群体,建立多元化科普服务体系。农村科普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是发展农技协组织,建设科普基地,完善科普服务载体,建设“科普惠农服务站”,实行站栏员一体化建设、产供销一站式服务;企业科普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是发展企业科协,加强科普班组建设,组织技能培训和学术交流,围绕生产经营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城区科普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是扶持街道和社区科协,组建“科普益民服务站”,建好科普大学、科普画廊、科普志愿者等服务载体;学校科普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是建设科普教育基地(中心),举办科普创新大赛,培育科普辅导员队伍,开展课外科普活动;机关科普服务体系建设,要组织科普进党校,科普教材进机关,科普讲座进会堂,利用网络发展在线科普等。

开发整合优质科普资源,倾力打造科学普及品牌。科学普及作为公益性服务事业,必须依靠公共财政投入,强化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繁荣科普作品创作与生产,建立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提高科普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必须重视科普的文化产业属性,“鼓励经营性科普文化产业发展,放宽民间和海外资金发展科普产业的准入限制,制定优惠政策,形成科普事业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的政策,探索和建立科普事业与科普产业并举、公益性与经营性互补的体制,借助行政与市场的双重力量,打造普适化科普品牌,让公众在娱悦休闲中潜移默化地受教育,在公众参与互动中理解和应用科学技术。

还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科学普及评估监测体系,完善科普运行体制。如欧共体国家支付5%的科普经费用于科普评估;美国科学基金会采取第三方评估方式,进行项目前期预测性评估、项目实施过程性评估、项目完成总结性评估;英国政府“国家科技周”,由英国评估协会公司负责评估。 (辽宁省科协副主席 金太元 编辑:扶勇华)

(辽宁省科协)

科普大篷车科普展教活动总结 篇10

为深入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扎实推进科普资源共享,推动未成年人及公民科学素质再上一个新台阶,按照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党委宣传部、内蒙古自治区科协《关于举办2011年内蒙古科技活动周暨全区第十六届科技活动宣传周的通知》的精神。科普大篷车行动在满洲里市各学校全面展开,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做好部署

为了使本次科普大篷车行动开展地更富有实效,市科协做了从分的准备工作。专门召开会议,研究活动方案,结合我市学校实际,本着形式灵活多样,注重实效的原则,对整个活动进行了周密的安排部署。确保大篷车行动在十六届科技周期间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中学生的科技素质,培养科学创新精神,通过开展科技节系列活动,以此来促进各校的科普教育工作,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同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节约意识,倡导学生关注生活,从我做起,建设节约型社会,开创学校科技教育新局面。

二、细心观察,气氛活跃

在老师和讲解员的讲解下,同学们从不知如何下手到熟练应用,并了解其中的原理及科学道理,学生们的兴趣得以提升,了解到科学就在身边,身边就有科学等等。从饮食健康展板中了解到学生们的饮食习惯有很多的不足,从而让孩子们认真对待饮食习惯。从保护环境的展板中认识到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等。在活动中留下了孩子们精彩的一刻。

科普书介绍 篇11

——为贫困母亲捐款倡议书

敬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母亲给予了我们人世间最真诚无私、最博大崇高的爱。是母亲的爱,哺育

我们长大成人,是母亲的爱,支撑着人类社会。但在中国贫困人口中,有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贫困母亲。她们缺乏收入来源,享受不到文化、教育、卫生保

健等基本社会福利。为了家庭和孩子,她们默默地承受着一切困苦和劳累。

母亲,是孕育生命的载体,是传承文明的使者,是后继有人的保证。母亲,这个伟大的形象,因为她无私的自我牺牲精神,而备受世人的称颂与敬仰。但在现实社会里,有相当一部份母亲由于疾病和灾难,使她们经济拮据,贫困状况严重影响她们生存、生活、和发展。她们急需解决子女上学、疾病救治、住房等突出困难,精神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她们处于举步艰难的境地,她们需要同情、需要安慰、需要经济上的援助。

“母亲不应属于贫困”。回报母亲,帮助她们摆脱贫困、愚昧和病痛,是每个社会成员的责任。

根据白云区团委、白云区教育局的通知,在全区开展“为了母亲的微笑——

捐款救助活动”。校党支部、团委、少先大队向全校团员、少先队员发出倡议:

我们都是母亲的孩子!母亲,用爱心创造承载着人类的梦想;母亲,以其博

大的爱和忘我的奉献精神繁衍哺育人类的后代。母亲是伟大的,母亲是无私的,但是大家可曾知道,我市还有许多的母亲生活在贫困的边缘,她们有的因为天灾人祸失去了幸福的家庭;有的因为病痛的折磨而丧失了劳动能力;有的因为照顾年老多病的父母和孤残的幼儿而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她们饱受着经济拮据,贫穷落后之苦„„为了孩子和家庭,她们默默的承受着一切困苦和劳累。

为唤起社会对贫困母亲的捐助,动员社会力量关心关爱贫困母亲,在市妇联的倡导下,一项充满温馨、带着暖意的行动正式启动,救助贫困母亲,构建和谐广州,社会共伸援手!

“母亲不应属于贫困”,母亲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与关心!感恩母亲,关

爱母亲、帮助母亲,是每个社会成员的责任!涓涓细流汇涌泉,粒粒细沙聚成塔,也许只是你少一次高档消费,却可以解除她们的燃眉之急,也许你给她们提供一个就业岗位,她们的命运就会发生深刻而生动的变化,也许仅仅是你的一点点发自内心的关爱,却可以点燃这些身处困境的母亲生活的希望,支撑起一个家庭!

请加入到救助贫困母亲的行列中,用我们的真情、用我们的行动,帮助贫困

母亲早日走出贫困,走向富裕,为她们架起一座通向平安、富裕、和谐、幸福的桥梁,让母亲的容颜不再沧桑,让母亲的生活充满希望,让她们能扬起生命的风帆奔向希望的明天!

伸出热情的双手,为生活极度贫困的母亲慷慨捐款。奉献爱心,付出一份真

情。爱心奉献,自主自愿,5元、10、20、50、100元„„..涓涓细流都是我们的爱心,用我们的美德善行,再奏构建和谐社会的强音。

人和四小少先大队

上一篇:童年为话题四年级作文:父母的童年往事下一篇:学生会公关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