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工作反思(共14篇)
1. 知识与能力
科学知识和科学能力同等重要,没有主次之分,它们同样都是构成个人科学素养的基本组成成分。科学知识构成了科学的基本信息内容。科学能力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科学知识是科学能力的载体,科学能力是获得科学知识的一种有效“工具”。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头脑空白的人能够解决一些复杂的科学问题。反之,学生在建构科学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猜想、预测、实验等技能达到对新知识更深刻的理解与运用。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推测植物是否也存在变异现象后让学生用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等方法对多个苹果进行观察,从而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证据”这个环节,就是要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推测能力和收集证据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获得了“植物也存在变异现象”这个结论性的`知识。
2.探究与传授的时机
小学科学教学以探究为主,但是在概念教学中也应该充分发挥传授的作用。探究教学能够亲历科学发现的过程,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传授式教学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大量的知识信息。教师在一些知识方面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支架时,教师就应该进行一些传授。在“生物的变异现象”这一概念中“同一物种”、“子代与父代”等术语大部分学生对于它是陌生的,所以在教学的起始我就把它拿出来做以解释,消除学生在理解概念中的障碍。当然,我的设计是先通过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同一物种来了解了学生的前概念后,如果发现学生确实有异议后才开始解释的。这样做既了解了学生的前概念又可以扫除概念理解中的障碍,一举两得。而在归纳“变异”概念环节,我首先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事实信息,有了较多事实信息后,我就引用“探究—研讨”教学法,科学处理各种信息:“通过以上的比较和对数据的分析,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从而积极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分析、讨论,学生通过将数据规律与实际的遗传现象相结合, “水到渠成”的形成“变异”具体概念。
成功的教学过程, 应该形成多种多样的、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 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便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
要反思自己是否在刻意追求所谓的“好课”标准的同时, 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讨论是否富有成效?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变化?学生的创造性何在?对这些“内伤”必须认真回顾、仔细梳理、深刻反思、无情剖析, 并对症下药, 才能找出改进策略。
教学过程中, 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 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 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 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 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 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 提高教学水平。
发现问题, 是实现“教学反思”的首要任务。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 主要有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的差异, 具体表现为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如何使这种现象得以缓解, 需要教师细心体会, 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等诸方面及时反省, 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教师只有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细心体会, 才能发现问题, 为进一步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师生间沟通的方法很多, 可以是言语的, 也可以是非言语的。例如, 在讲授遗传学知识时, 我们可以通过提问和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等, 来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相对形状、显 (隐) 性基因、显 (隐) 性形状等知识, 进而可以对教学进程作出正确的评价, 同时有意识地调整教学计划和时间安排, 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应该说, 课堂教学中, 言语与非言语交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明确教学中的问题, 进一步提出可行性的改进方案。同时, 通过教师的言语与非言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 可以很好地感染学生, 以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首先、求实——夯实基础,联系生活实际。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切实抓好生物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要通过举例(特别是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生物要领的理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对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生物概念规律的模糊感,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物课堂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除了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外,教师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活实例中的生物原则,设计一些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基础扎实的基础上求发展。
其次、求活——方法科学、灵活多变。生物知识本身就是“活”的知识,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生物知识教“活”,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教育方法要灵活,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在解决生物问题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教师应当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
第三、求新——转变教学观念,开创新的教育事业。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生物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生物问题的空间呢?那么,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新课程下生物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生物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求实、求活、求新”三原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有机的统一体。三者相辅相承,层层递进,求实是基础,求活是关键,求新是目的,只有具备扎实严谨的基础知识,才能转变成灵活的思维方法,最终表现出独特的创新能力,我们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这三者的教学与关系。
另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即学习的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好坏导致学习效率的高低,往往决定学业的成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一、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系统梳理知识的能力
二、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认识过程.只有经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概括和理解,生物学知识结构才能真正被接纳为认知结构.从而获得深刻的領悟.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具有积极的探索欲望,同时在教学中利用一切教学材料,生活实际现象引导学生去探索.分析和总结,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对知识的系统梳理是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系统规律.及时对知识进行梳理。
四、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质的运动、物质结构及变化、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作为一位生物老师应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以便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
初中生物的教育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其教学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特别是我们民族地区的学生,我们生活的环境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这就更能让学生深有体会。也要求老师注重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我就是一直。我们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多注意选择与学生生环境密切联系的课外知识。
我是一名刚刚走上教师岗位的老师,对教材还不是很熟悉,特别是对知识的系统性还不是很了解。但是我知道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不能作为教学的绝对依赖。从上岗这段时间来看,我觉得我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系统地进行研究,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在以后的教学中,通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
另一方面,通过日常听课和学习,我也认识到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生物课堂是和生活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能得出很多的结论,他本身就是一门研究自然的学科,所以要求我们生物老师要注意观察身边的各种现象,更重要的是也要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生物教学是灵活的,课堂上,学生应该是活跃的,我们要把握整个课堂,适当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多让学生来用身边的例子进行讨论,自己得出结论。扎扎实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讲清生物的各个概念、含义、特性等,充分利用课件、实物等,有时也可以画简笔画来进行知识的讲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收集资料的能力、团结合作的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太阳中心校:罗永州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2)和(3)和八年级三个班的生物教学工作,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基础好的学生学得很有兴趣,而基础差的学生却逐渐对生物产生了厌恶,面对这些学生,我很着急,不知顾哪些学生好,而新课程改革是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而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下面简单地回顾一下今学期所做的一些生物教学工作。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设想,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的同时,注意拓宽知识面,给他们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
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二、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生物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态,才能保持生物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刻板的情态,不仅会影响生物学习的效果,还会影响其它发展,情态是学好生物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生物教学与情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习,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发言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关。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资料,采用查阅和合作的方法进行学习。
3、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四、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
评价可以使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助于反思及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反映的情感、态度、策略某方面进行及时的评价,充分发觉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通过评价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五、存在的问题
1、学生成绩不稳定,容易忽高忽低,与他们基础知识掌握不好有关,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2、两极分化现象仍然严重,有个别学生对生物学习兴趣不大,虽然很像用功的样子,但是实际没有专心,记忆就不牢固。需要着力培养这部分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1、在新课的引入上:我采用了典故导入法:讲一段历史,然后引导学生通过问题逐步引入新课。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
2、对课标的把握准确:备课前我深入研究了课标中有关本课的教学要求,在本教研组老师的集体研讨中,我更加明确了本科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准确的把握了课标的要求。在备课中将课标要求逐项落到了实处,将“学为主体”作为整个教学的重中之重。
3、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求到位:本课有一个探究活动——鸟适于飞行的特点。这个活动在新课标中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但鸟适于飞行的特点较多,而且探究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备课时,结合本组老师的意见,我将“鸟适于飞行的特点”这一探究活动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设计成“小组PK”的形式,在课堂让各小组学生合作探究,在学生开展探究前提出明确要求,指导学生展开探究。在学生探究时,及时了解各小组学生的探究进度及探究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帮助探究有困难的小组完成探究活动。之后组织各学习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本组的探究成果,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合作交流及再次展示合作探究成果,最后师生共同合作,互动交流,概括总结,得出结论。
4、情感教育落实到位:在教学中采用学生小组内合作探究、小组间合作交流讨论及二次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交流意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通过探讨,让学生进一步强化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将情感教育落实到了课堂教学中去。
5、图文结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时,让学生看书中图片,自主绘画,信息直观形象,简洁明了,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不足之处有:
1、在知识点间的过渡上,语言设计组织不够精炼,过渡不太自然。
2、在进行探究时,没有给学生提供活体材料,让学生观察鸟类的飞行。
3、在探究活动结束,概括鸟类特征之间的过渡太突然。
4、在学生的展示中,由于时间所限,参与展示的学生人数较少。
5、在新课结束时,知识的整合方式有待改进。
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有很多, 笔者有意识地对生物教育理念、课堂教学设计、课后回顾以及学生评价这四个层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尝试, 在具体的操作策略上分述如下:
一、教学理念反思
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当我们进行教育或教学反思的时候, 不仅要对我们采取了哪些教育或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的思考, 而且要对支配这些教育或教学行为潜在的教育观念进行重新认识。教师的反思是否全面, 不能只看是否反思了教学问题, 而要从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否体现新课改的要求?是否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充分利用了学生身上的课程资源?是否努力在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不仅仅为了分数?即教师也需要对自己教学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评价观的反思?从根本上说是对自己教育价值观的反思。只有这样, 教师的反思, 才能促使自己的观念不断更新与发展。
二、课堂模式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首先要分析学生的心理、已具备的科学知识、相关的技能, 这样设计才有可能会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对教学过程的课堂效果才更有可预见性。
怎样利用课程资源?课堂要实现目标需要哪些资源?课程目标与资源方面怎样架设桥梁才能更好地达成效果?如案例Ⅱ怎样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来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可用学校及社区图书馆等拓展学生的视野, 走出课堂, 走向实际生活, 从而来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
反思课堂设计模式就成为教学行为记录反思策略的主要线索。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1) 对象分析:学生预备材料的掌握情况和对新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2) 教材分析:应删减、调换、补充哪些内容?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无差异? (3) 教学顺序:包括环节、环节目标、使用材料、呈现方式与环节评价 (4) 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与反馈策略 (5) 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
三、课后反思
每节课结束后, 其实有许多值得教师回味的地方,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 笔者常常从课堂的亮点这个角度去加以反思。
总结精彩发扬光大, 教师每上一节课总有精彩之处。如:有时课堂气氛特别活跃;有时教师信手拈来, 成功地运用了某种十分称心的教学方法;有时教师灵机一动, 有了解决问题的妙想;有时教学效果超越了预先设计的目标, 引起了学生异乎寻常的共鸣;有时课堂教学中的某一应变措施特别得当;有时开展“双边”活动取得意外的成功;有时某些教育思想得到了有效的渗透;有时备课时未曾考虑到, 而在课堂上突然闪现出灵感的火花等等。这些都是授课者应该及时总结的内容。
四、学生评价反思
学生在一定阶段的学习后, 对活动成果或学习效果给予评定, 给予一个认同, 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及自信心。新课程改革十分强调发展性评价, 即使用激励的方式, 从多方面、多层次地让学生获得恰当的评价, 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全面发展。由于教师在主客观及凭自己的经验、阅历及喜好, 在评定学生方面会有一些偏差, 那么我们反思时应从哪些方面去寻找自己的失误点, 及时调整自己?
一、巧妙设计活动,激发学生实验的积极性
良好的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进行和个性的发展。在日常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新颖独特的活动,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调动学生思維,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设计问题环节,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实验研究的程序和方法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绝大多数的中学生物实验都体现了这个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教师应结合每个具体实验,帮助学生由了解到理解,最后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把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程序内化为学生的思维习惯。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是枯燥的,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巧妙设计实验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深厚兴趣中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有些实验问题本身就体现了一个非常好的实验设计构思。一个完整的生物学实验问题,就是一个实验设计的雏形。因此,引导学生对这类生物学实验问题进行练习,通过对实验问题的解答,同样可以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三、运用简易的实验材料,巧妙设计实验方案
中学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实验设计能力的训练可以围绕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手段的改进等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有些实验难以完成。但是,运用简单易得的实验材料,巧妙设计实验方案,同样能够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
四、巧妙创设探究情境,充分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能力
实验探究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个个独立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作为学生实验探究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思维能力,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任务的实际情况,遵循前面提到的四条指导思想,精心设计出满足教学要求、学生喜闻乐见的生物实验课来。
例如在“探究蚯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这一教学环节中,有的老师通过播放视频资料,或者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步骤,把现象直接告诉学生。学生没有经过积极思考,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死气沉沉。针对这一情况,我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每组分发一条蚯蚓,鼓励同学们说:“请大家自己设计一些小实验,探究蚯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看谁最聪明,能够得出别人不知道的结论。”同学们一听,立刻来了兴致,他们把蚯蚓放在解剖盘中,按照自己的方式研究起来。一个同学对着蚯蚓拍手、叫喊,蚯蚓没有任何反应。可是,当他用铅笔敲击解剖盘的边缘时,蚯蚓开始翻滚身体,表现出焦躁不安的情景。于是这个同学发言说:“蚯蚓没有听觉,但喜欢安静的环境。”另一个同学用铅笔、不同颜色的纸在蚯蚓的前面来向不同的方向晃动,发现蚯蚓没有任何反应;然后,他把蚯蚓放在一个黑暗的纸盒中,用聚光的小手电筒照射,发现蚯蚓作出明显的躲避光线反射,从而得出结论:蚯蚓没有视觉,但体表有感光细胞,可以感受光线的强弱。有的同学分别把蚯蚓放在硬纸板上和玻璃板上,比较它们在哪个平面上爬得更快。还有的学生更是别出心裁,用文具盒、硬纸板搭了一个45度的斜坡,把蚯蚓放在斜坡上,观察蚯蚓向哪个方向爬等等
在这次实验过程中,每个实验小组的同学都齐心协力,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积极动脑动手,充分发挥自主思维能力,努力解决问题。不同组的学生做同样的实验,有时得出截然不同的结果,他们并没有人云亦云,而是分析过程,查找原因。教师在引导过程中,注重探究的过程,重视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同学们通过这次探究活动,拓展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增强了创新意识,培养了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优化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的智慧和水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更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逐步多样化,勤于动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思维成为学生学习的主旋律,学生学得更轻松,觉得生物课更有趣了。
认识生物一课的实践,导入新课用时一分钟左右,然后进入自主学习阅读文本阶段。共计用时二十分钟左右。通过我的观察,大多数学生只能读三遍,少数学生只能读两遍多一点。然后下发训练单。做训练单这个过程各班情况不一。有的班级用时二十分钟能做完。有的班级用时二十五分钟能做完。从学生做题的情况来看,学生对文本仍然很陌生。对训练单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迅速的找到相应的句子位置,更不能直接解答。仍然要慢慢的从文本寻找。从而浪费了大量时间。在作训练单的过程中有些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自己完成并且能够有充分的理由来证明自己的.结论。如:恐龙化石为什么不是生物?学生能够回答出它不具备任何一种生命现象,没有一项生物的特征。不能吸收营养物质,不能生长繁殖,不能呼吸,不能排出体内废物。对外界刺激没有任何反应。所以说恐龙化石不是生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做到这一点已经充分证明了学生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这个知识点。在回答课后问题钟乳石在慢慢长大它是不是生物的问题时,班级产生了分歧:有的同学说是,有的同学说不是。
争论的焦点就是“钟乳石在慢慢长大”。针对这个问题我主要采取了“导”而不是讲。让学生看文本中图1,2,8,9和读课后联系山湖的形成。引导学生明白“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一、在生物課堂教学前的反思
在教学前对教学情况进行超前反思,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起点,对自己的教案进行查缺补漏,重新审视这个教案的利弊得失;在备课时,对以往的经验要总结反思,扬长避短,不走寻常路,新旧结合,推陈出新,不断摸索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思路。另一方面,更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准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教案更加符合学生现实,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如,初三生物的复习课一般来说是教师先将知识体系梳理一遍,再讲例题。但经过观察和以往的经验,笔者发现对已学习过的生物知识点老调重弹,学生们并不“买账”,因此很多问题依旧似是而非,并没有真正掌握到位,这样的教学模式也就难谈高效。所以笔者就思索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入手,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过去的“满堂灌”变为“课堂目标化”教学,由课堂目标来导引学生看书、练习、总结、提升;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进行分层次教学。这样做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同时也解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相互制约的问题。
笔者还总结出了“错题点拨反向教学法”,把以往学生在本部分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存档,在课堂上展示错题,让学生从错误中找症结,以纠错的形式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或难点,复习效果更好。如在复习“人体物质运输的途径”这部分内容时,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图解,以往都是派两位同学爬黑板,其他同学在草稿上写。教师通过巡视发现学生在图解过程中的典型错误,然后对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的体循环和肺循环图进行分析。现在借助多媒体课件,把以往学生的错误图解一一展示,让学生在课堂上共同纠错、分析、反思,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把容易出现的错误逐一解决了,真正实现了课堂的高效。
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讨论或找个别学生谈话等方式,探讨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教师进行课前的充分反思调整。
二、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精心组织备课是课堂成败的前提和保障,但是课堂中意料之外的情况也会经常发生,处理的好坏有时会关系到整个课堂的成败,甚至关系到师生感情的融洽。对意外情况处理是否恰当,这既需要教师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更需要教师要经常性的对此反思总结,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生物学科在一般人的眼里是比较简单的学科,给大多数人造成了“只要在考试前背背就行了”的假象,所以学生对教师在课堂前精心准备、在课堂上苦口婆心的讲解并不会很重视。因此,生物教师根据生物课的特点和课堂情况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在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这节实验课上,通过提问发现学生对实验的目的、过程、方法和结论,普遍存在理解不够准确,掌握不够全面的问题。这个现象一方面说明学生对实验学习的不够重视,同时也提醒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从学生的趣味性入手,分组实验,让他们亲自动手。这样做虽然耗时长了些,有时还可能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失误,但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出的从未有过的投入以及对生物实验的科学认真的态度却意义深远。
三、在生物课堂教学后的反思
课后反思就是在课后及时梳理总结,寻找自己教学中的漏点、遗憾,及时地积累教学的经验和体验,进而提炼亮点、激发智慧。从课件的设计、学生的思维定式、师生互动、问题讨论、创新能力等方面做出深刻反思,记下精彩的瞬间或疏漏之处,记录经验和教训,写下心得与体会,作为今后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探索教学规律的依据。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课后整改,重在及时,贵在坚持。课堂上因偶发事件而迸发出的“智慧的火花”、“灵感”、“顿悟”,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降,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去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每当记录一段时间,笔者都会及时地进行再整理、再归纳。这样的教学“反刍”,总能让笔者发现自己的“点滴小收获”与教育大家的“大道理”不谋而合的喜悦,也让笔者从教育教学的第一手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前感觉空洞的教育教学理论不再模糊,而是变得越来越真切。教育理论书籍成了笔者切磋琢磨教育教学的好帮手,教育教学之路也越走越宽。
课后反思总结,不仅有利于拓宽自身的专业视野,把已有的教学经验理论化、系统化,提升了自己的理论水平,而且还有利于开创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总之,教学反思是教学创新的动力,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阶梯。教学反思使教学不再是简单的循环重复,而是在每一次循环重复中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升华。
高三是学生在高考前的冲刺阶段,其教学目的主要是查漏补缺,帮助学生提高应试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是十分必要的。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类的学科,需要学生对其有相对精准的掌握。高中前一阶段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科素养,最后复习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对于生物知识掌握的准确度,强化推理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为何将反思性学习引入生物复习
生物复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引导学生对以往学习的知识进行回忆、梳理,从而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让学生对于生物有更新的认识,从而提高自己的生物素养及应试能力。而反思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性,针对自己的情况进行有效复习。反思性学习的核心即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反思的主体是学生,反思的客体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包括生物学习中用到的探究策略、逻辑推理方法思路等。在生物复习中引入反思性学习有助于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能力,对自己所学的知识与能力进行思考,逐渐由量变发展到质变,实现学生能力的质的飞跃。高三的复习阶段是学生在参加最后检验之前的最后一次系统性的学习生物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反思学习也是在教学生以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在毕业后的学习与生活中也能从中受益。
二、如何将反思性学习应用于高三生物复习
反思性学习有四个特点:自主性、探究性、发展性以及创造性。要将反思性学习成功地引入高三生物复习课堂,需要教学者牢牢把握这四个特征并对学生进行引导。在这四个特征中,自主性是最根本的,因为反思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者无法代替学生进行反思,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也是反思性学习能否成功的关键。其次就是探究性,学习本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复习便是重温这个探究的过程,重新串联散落在书本中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薄弱知识点,而后探寻解决的方法,则复习效率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发展性与创造性是反思性学习的较高层次阶段,发展与创造即是要求学生要学会发散性思考,能够举一反三,有清晰的思路,将学习的知识串联成知识网络。
以细胞分裂相关知识点的复习为例: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反思,在高一、高二的生物学习中学习了关于细胞分裂的哪些知识,能否看着书本目录将主要知识点尽数叙述出来;其次,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思考,是否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例如细胞周期这一概念,其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的时间。在最初学习这个概念时,大多数学生对于它最深的理解可能也仅仅就是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哪些阶段,而在反思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有探究意识,深入思考,此概念的适用范围是始终保持有丝分裂能力的诸如造血干细胞等细胞,而对于一些并不具有分裂能力的诸如人类神经细胞等,这个概念则不适用。而后,针对这个概念,教学者可以继续进行引导,是否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皆相同?若不同,则影响其细胞周期长短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如此,则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更深入理解了各个知识点,对于其思维能力的强化也大有裨益。
三、高三生物复习反思性学习的辅助性手段
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让学生在反思性学习中收获良好的学习成效,教学者可以让学生准备一本“反思集”,以集子的形式让学生将自己在复习中遇到的问题与进行的反思记录下来,时常翻阅,做到“思而时顾之”,并且对自己犯过的错误进行记录,做到犯过的错误绝不再犯。每天要解决五个问题,如此坚持不懈地积累,一段时间后必然能有惊人的进步。高三阶段的复习一般分成三个阶段,复习时间是一年,占据了整个高中学习的三分之一时间,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不必急于求成,要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从最基础的知识点开始积累反思,不仅能让学生的应试能力有所提高,更能让学生学会一种反思学习的方法,从而受益终生。
同时,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学者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性教学手段,以一种更加直观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归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在高中学习最后阶段的压力。多媒体课件可以将知识点以动画、图片等更为生动的方式表现出来,是教学者开展教学活动的较好的辅助手段。
总之,高中生物复习是一个相对长期的阶段,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从而节省下很多复习时间,让学生得以有足够的时间实现各个学科的均衡发展。高中生物教学是高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大多数教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他们总是以语数外为主,以生物等学科教学为次,甚至牺牲这些学科的正常授课时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教学不应再厚此薄彼,而应以生物教学为抓手,多管齐下,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3)班和(4)班、高一(4)班和(5)班的生物教学工作。周课时14节,教案6个。课程任务重,兼顾的是高中两个年级的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要求都不同,需要不断地调整角色和情绪。高一学习的是必修2《遗传与进化》,是必修内容中较难学的内容;周课时只有两个课时,教学时间紧,;加之本学期,学生忙于应对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六门学考,将课时和学生的时间挤占去很多,要要45 分钟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还要每节都上新课,一只处于“赶课”的状态之下。高二周课时是4课时,但是学了两本书选修3和选修1,也处于“赶课”的状态之下,选修教学要求与必修的要求也不相同,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主要是了解层次的内容多。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是以实验为主的内容,在教学条件有限的条件之下,创造条件完成了5个实际的操作实验,其它的实验通过视频,PPT让学生了解实验的原理方法。为完成教学内容,确是煞费苦心。
对高一必修2的教学,教学设计坚持“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实施教学。如估计学生在学习自由组合规律的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概率计算的问题;就设想解决该问题的方法。这就必须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以合理的尺度,对教材要首先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两点(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教学目标考虑学生实际接受能力等。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结合,“减数分裂”再与“遗传的基本规律”结合,杂交育种与组合规律结合,提问设计、阅读形式,课堂练习复习的反馈策略。精心设计作业。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高二选修3的内容是《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内容前沿。课标要求也低。在该书教学中,我主要是以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为主和教学方式,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如在学习“体内受精和胚胎发育”时,学生先通过看书学习,然后学生自己提问,其它学生回答或同桌相互提问、相互回答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问”的能力“问”的习惯,督促他们从学习材料中去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学生学习新知识过程中,涉及到必修中的内容,经常联系,以克服学生对旧知识的遗忘,并注意与新旧知识建立起联系。如“精子的形成过程”与“减数分裂”相联系,基因工程的基本程序与中心法则,蛋白质工程与基因指导蛋白质形成的过程相联系。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讲行讨论。如生物技术安全性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大讨论。我就把发言权全部给了学生,学生门讨论,学生们争论的尤为热烈,这给学生门一个充展示自己的机会。也是一次能力的训练。每学完一个专题让学生写一篇专题综述。这也培养学生归纳知识,检验生物学知识一个策略。
选修1的内容是《生物技术实践》,本书是一本生物实验教材,共有12个实验,要求至少完成5-7个实验。我校的条件简陋,只能因地制宜的基本完成了4个实验。学习本书时重点放在了实验原理和实验设计上。如学习了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后,在本专题课题3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实验原理,对照课本资料进行实验设计“土壤微生物分离与培养”,然后学生再看相关视频后自己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再与同组的同学交淡,确立实验方案,然后学生根据他们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虽然因为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不能完成自己的实验成果,但是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还是能够感知实验的整个流程的。
生物课教学反思
这次教学公开周是我们生物科教学质量的一次考验,这次教学活动后,我们深刻地反思了七八年级的生物课堂教学不足之处。
首先,教师在课堂中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新形势下,我们每位教师都必须思索的现实问题。
其次,教师在课堂中注意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
再次,教师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学习要做引导者的角色,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要及时进行积极的评价,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另外,我们还注意到要上好初中生物课还应努力做到这两点:
1、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善于引导学生从身边生产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主体性。只有如此,才能引导学生喜欢生物学,愿意学习生物学
2、切实实施课程标准,努力引导学生动手设计、进行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通过相互探讨和评价,归纳概括,得出正确结论,使学生受到实验探究方法的训练和能力提升以及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科学态度的养成。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生物学,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教师要用积极的语言,轻松的教学方式感染学生,让学生从心里不以学习生物为负担,将生物这一科当做兴趣来学习,来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生物的关键所在。
学科分析整改材料
一、课堂上要注意营建轻松的教学气氛,多用一些教学视频,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生物课堂变得丰富起来,让学生喜爱生物。
二、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降低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课堂自主学习的作用。
三、坚持开展小组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教师在问题发现的时候将其明确化,问题解决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合理积极地评价学习成果。
一、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方法是否适用于学生
在我们学校一个生物老师要带四个班, 有的班主任对学生的要求较松, 学生就活泼一些;有的要求严格, 学生就沉闷一些;有的班的其他科老师幽默风趣, 思维活跃, 带动的学生思维也很活跃;有些班的老师要求苛刻, 导致学生发言不积极……古人云:因材施教。因此, 即使是同一节内容的教学, 也要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 进行适当的调整, 不能千篇一律地沿用同一个模式。对于思维活跃的班级学生, 以思维活跃的学生为契机, 尽量调动起不太活跃的学生的思维;对于课堂气氛比较沉闷的班级, 要想办法调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对于思维太活跃, 有时候思想“跑题”的学生, 积极引导他的思维方向, 使之积极参与教学, 而不是“捣乱”, 影响教学。例如, 我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受精卵卵裂初期, 随着卵裂次数的增加, 细胞体积逐渐减小, 表面积逐渐增加”时, 举了一个例子:切西瓜——把一个大西瓜 (相当于受精卵) 切成多等分。随着切得次数的增加, 每块西瓜的体积在逐渐减小, 而总的表面积 (绿色西瓜皮+红色瓤的总面积) 在逐渐增加。结果有一个学生思维太活跃, 说了一句:“切得太小了, 还怎么吃呀?”思维方向严重跑偏!会影响学习风气和教学进度的。所以, 必须对这样的学生进行纠正和引导, 如果听之任之, 长期下去, 会助长不良的班级学习风气。
总之,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 是学习的主体。只有了解了每个班学生的特点, 才能有的放矢地的因材施教。因此,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 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
二、反思、记录每节课的成功之处、亮点之处
精心准备的每节课, 在不同班级教学的时候, 学生的思维不同, 师生之间产生的共鸣也不同。因此, 肯定会有一些亮点, 教师一定要及时的回忆、记录下这些亮点, 然后研究探索这个亮点是怎样“共鸣产生”的, 作为宝贵的教学经验, 以便在今后教学过程的适当时候拿出来, 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这些成功或亮点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目标的做法和措施, 教学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渗透、迁移和应用的过程, 感触与创新等。教师一定要善于总结、归纳, 以利于今后教学的高效和课堂的精彩。
三、反思、记录每节课的失败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 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 多积累“病因”、“病例”, 同时有的放矢寻找“办法”, 使之成为以后应汲取的教训, 教学就会逐渐趋于“完善”。例如, 讲授“种群”这个概念时, 看起来学生都掌握了, 但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一片森林中的桉树苗组成一个种群”。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同种生物”既包括幼体还包括成体的所有集合。
总之, 无论是对每个班学生特点的反思, 还是教学成功、失败之处的反思, 都能使我们为下一节课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依据和帮助。其他优秀教师的公开课、示范课, 只能为我们提供一个模式或思路, 而适合自己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 只能靠自己去探索, 而做好教学反思, 是探索这种教学方法的必要条件。
【生物教学工作反思】推荐阅读:
生物《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反思12-21
初三生物教学反思07-26
初中生物教师教学反思12-02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反思07-04
初二生物教学反思集10-28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反思11-18
《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反思11-20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反思12-27
初一生物下册《心脏》教学反思01-11
高三生物教学反思陈晶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