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少年观后感(推荐13篇)
4月7号 星期一 多云
周四,我在学校里观看了电影《勇敢少年》,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被电影里一幕幕美丽的草原风光吸引了。海拔高达3000多米的巴音布鲁克草原,大得无边无际,像一张绿色的大地毯一直铺向天边。碧绿闪光的野草在微风中摇曳,到处是牛马成群。“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我好想去美丽的大草原玩玩啊!
我被电影里一个个善良勇敢的人感动了。志愿者陆老师放弃北京的生活,来到贫穷的大草原教书。孩子们偷偷地去城里给陆老师点生日歌。在回来的路上,他们的马被盗贼偷走了。班长巴特尔,生活委员飞雁和小调皮别克为了寻找被偷的马,他们一路追踪,与盗贼斗智斗勇,成功救出了小鹿。但是自己也迷失了方向,走进了原始胡杨林深处。在陆老师等人的帮助下,大家都死里逃生。因为善良,他们走到了一起,因为勇敢,他们脱离了险境。
十位孝心少年中,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梁蓉和钟岳峰。梁蓉的妈妈得了很严重的病, 梁蓉就用“a, o, e”做标记告诉妈妈怎么吃药。妈妈病重时, 她依然保持着那坚强的笑容。钟岳峰的爸爸在一次车祸中高位截瘫。爸爸一度放弃生活, 钟岳峰一次次的坚持和鼓励终于唤回了爸爸的意志。他还发明了电脑固定架和机械手, 让瘫痪在床的爸爸开起了淘宝店。他们都很懂事, 像他们这么大的年龄, 本来应该在爸妈怀里撒娇的时候, 可他们却撑起了整个家。
十位孝心少年, 他们的爸妈不是受伤, 就是去世了, 可他们还是那么阳光向上, 自强不息, 他们没有埋怨命运不公, 而我们拥有完好的家庭, 却不懂珍惜, 常常埋怨这个不好, 那个不好。
当我翻开《少年特工》这本书时,我深深地被它吸引住了。这本书有十个故事,每一个故事,每一次剧烈的心跳,都讲述着少年特工们一段扣人心弦的经历:奉命秘密运送红军急需的物资;抓捕或惩罚叛徒;调查离奇的命案;追回遗失的巨款;迎接并护送红军的“重要人物”……他们跟我们年龄相仿,却有和我们截然不同的经历。虽然总会困难重重,但他们都会一一克服;虽然总是危机四伏,但他们都会一一排除。
在这些少年特工身上,我看到了他们的勇敢机智。虽说他们是一群孩子,但他们知道“放长线钓大鱼”,利用敌人的特务“钓”出敌人的特务组织;他们知道让“狗”去咬“狗”,用计让土匪和国民党特务斗了个两败俱伤;他们还知道巧妙地伪装自己,蒙住敌人的眼睛,瞒天过海。
少年特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每天都徘徊在危险边缘,他们敢于拼搏,敢于冒险,不怕牺牲,不畏艰险,为革命事业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代的孩子就缺乏这种精神,个个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一遇到困难就退缩,一看见危险就畏惧。
在本学期里我读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着作《爱的教育》主要讲解了父母与孩子的爱老师对同学的爱,这让我受益匪浅。
书中以一个四年级孩子的眼光,讲述了从四年级10月开学。第一天到第二年的7月份在校内所见,所闻,所感一个个·看起来那么渺小,而在我心里波荡起感情的波澜让人久久不能难忘,而那一段更让我羞愧万分。
有一个孩子家里贫苦不得不把孩子送到马戏班,那个孩子受了7年的苦吃遍了鞭子的抽打,终于有一天他逃了出来,他去了意大利大使馆,大使给了他一张船票让他是返回故乡,可是他在船上没有钱买吃的,有一些人就济他,给了他了一些金币,可是那些人背后偷偷说意大利的坏话,那个小男孩听见了,把那些人的钱扔了回去大喊说:“你们这些人的钱我不稀罕要”这让我很感动,我也要向他学习一个爱祖国,爱国家的少年。
电影《勇敢传说》预告片里说:“无论你什么年纪,家是永恒的港湾。”这句话着实打动了我,哪怕只是这个童话中最简单的一句话。
再度看皮克斯的电影,始终感觉到那种打动人的细节,华丽而不繁琐,惊喜而不惊悚,浪漫温馨中波澜起伏,忍俊不禁中打动人心。我并不在意电影是将一个无人问津的童话故事重新改编,肯定会有部分人抱怨说老套的剧情,可是童话那种简单的魔力是任何人都无法抗拒的,哪怕是意料之中的美好结局,因为那些将极度美好打破的悲剧只会让我更复杂,只有单一的安宁才是社会的抚慰剂。曾经想过,为什么要有意料之外的结局才是好的影片,是不是浮躁的心需要有准备去接受刺激的现实,还是现实时局的不定折射在观众的心灵中造成一定的共鸣,很多人为何不愿意再去拿起幼时的童话沉浸其中,为何不接受反派的该有的命运,为何不能相信公主与王子幸福的生活。
我不想说这部电影的剧情,也不想说这个电影对于我来说受益多大,其实这只不过是场景震撼,但情节简单的片子,可是看完后真真正正得温情满满。
“如果有机会改变命运,你将如何抉择?”主人公梅莉达这样问道,看完这部电影脑海里一直浮尘着这句话。梅莉达用行动改变了自己的婚姻,获得了自由,体会到了家的温暖。
当梅莉达用缝好的毯子盖在已经变成熊的妈妈的身上,阳光已经升起,可是她的妈妈依然没有变回原样,我们都心知肚明一定是个美好的结局,可是当梅莉达失声痛哭于母亲没有从熊变回来时,那种感动一定会触碰每个人的心弦。
我更喜欢这部电影的英语名称,只要一个简单的英语单词Brave,那种简单的勇敢打动我更多,也许电影所要告诉我们的只是勇敢,但勇敢中裹藏的是亲情,是期许,是对人生勇敢而又简单的观望。皮克斯这次以女性为主角讲述的故事,又忍不住让我想到了宫崎骏的动画和《简·爱》这部书籍,这种女性坚定的性格和为自己自由勇敢的表现十足珍贵。
当我长大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会和普通家长一样为孩子读那些简单的童话,和他们一样为曲折的情结捏把汗,为美好的结局欢呼,将内心的美好吐露。
我相信,我祭奠的是还未逝去的青春和叛逆,是对还未面对的复杂人生的简化。
我期待我以后的孩子也会和我经历的一样,然后再回到纯真的童话,慢慢理解童话对这个世界的影响。
星期五,在电影课上,四至六年级的同学观看了《勇敢传说》这部电影。
里面主要讲述了:有一个公主,她很调皮爱玩,她母后有一天跟她说她要比武招亲,可公主不同意,因为她想要自由,在比武招亲的大典上,公主因为失礼被她母后拉进王宫里,她母后因为很生气,所以把公主的弓扔入火堆里,公主很生气地跑到了树林里,她跟着精灵见到了女巫,女巫给她研制了一块蛋糕,她说让王后吃了这块蛋糕,就能改变王后对婚事的看法,公主拿着蛋糕回到了王宫,也让王后吃了这块蛋糕,王后吃后,感觉很不舒服,就让公主扶她去睡觉,结果王后变成了一头熊,国王正好是捕熊高手,他闻到了熊的气息,忙带人去捕熊,公主连忙带着王后去树林里找女巫,可是女巫外出了,一个月后才回来,公主和王后不敢回王宫,就在树林里睡下了,第二天早晨,王后弄好了树皮当早餐吃,公主却带王后来到了河边,公主捕到一条鱼,把鱼烤熟了给王后吃,王后觉得很好吃,公主就带王后捕了很多鱼,烤给王后吃,公主在这天晚上又带王后回王宫了,她们很顺利地进去了,国王来到王后房间,只看到王后的衣服,他就以为熊吃了王后,他马上来到公主的房间,看见了熊,他要杀死熊,公主被锁在房间里,她叫仆人上来帮她开锁,仆人上楼后,发现了三只小熊,她马上跑下去,那三只小熊是三个小王子,也因为贪吃,吃了王后没吃完的蛋糕,公主砸开玻璃逃了出来,三只小熊也一起跟着她来到树林,国王被公主感动了,他并没有继续追杀那只熊,当朝阳照射到四只熊的时候,他们都变回了人,从此,他们一家快乐地生活在王宫里。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明白了:人是会改变自己的想法的!
生于1919年3月21日, 江苏海门人, 中国冰川学研究的奠基者,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院士) 。他考察并领导编著了祁连山、天山、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的冰川考察报告和综合性专著;预报了喀喇昆仑山巴托拉冰川的变化, 并确定了中巴公路通过方案;提出中国西部山区小冰期、末次冰期与最大冰期遗迹和特征;于20世纪80年代与合作者提出庐山等中国东部中低山地不存在第四纪冰川和中国全新世大暖期气候与环境特征以及21世纪亚洲中部气候暖干化可能趋于暖湿的意见。
2010年3月, 耄耋之年的施雅风由于心衰加重, 住进了医院。尽管他时常经受着心衰所带来的呕吐、便秘等一系列病痛折磨, 但他仍坚持在病床上完成了《中国第四纪冰川新论》的审稿, 并撰写了《回顾泥石流科学研究的开创与科学普及》一文。关心他的家人都劝他不要再工作了, 但他总是说:“我活着就要工作, 就要为社会作贡献。”
在与病魔斗争了11个月后, 这位仍然牵挂着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和中国民主化进程的老先生永远地离开了。在他逝世后的几天中, 几十家媒体刊登了纪念文章。他生前的亲友、同事、学生以及他资助过的孩子均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对他的思念之情。
“人生九十不稀奇, 常怀亲恩师友谊;求是创新求贡献, 异日西归少遗憾。”这是施雅风在90岁寿辰之际作的一首小诗, 亦是他人生的一个写照。
施雅风是一位成就斐然的学者, 他开创了中国现代冰川学、冻土和泥石流的研究事业;施雅风是一位永怀赤子之心的共产党员, 他曾经积极投身革命事业, 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施雅风是一位简朴慈善的老者, 他用自己的积蓄先后捐资上百万元支持农村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
“科学、求是、爱国、民主”是施雅风毕生追求的目标。
科学:中国现代冰川之父
“我一生中考察过六七十条冰川, 最后一次去看冰川是在2001年, 那年我82岁了, 去了天山冰川观测站。我已经到了海拔3600米的前进营地, 再上300米就到冰川了。但陪同我的站上同志看我老了, 拦住我, 不让我上去。”
自1957年与冰川结缘, 施雅风的人生就再也没离开过冰川, 他开创了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的事业, 并被大家尊称为“中国现代冰川之父”。
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 当一些西方国家已经对第四纪冰川活动有较深入研究的时候, 中国现代冰川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
1957年, 施雅风随考察队到祁连山考察, 黄色的雪吸引了他的注意。接着, 他又发现了米粒般的粒雪和晶莹的冰川水。这些洁白晶莹的冰雪, 让他有些爱不释手。如果这些冰川水源能够被利用起来, 那么西北就不再是寸草不生的戈壁和干旱的荒漠了。
这次考察结束后, 施雅风向中国科学院提出应该研究冰川, 尽快填补这个学术领域的空白。中科院很快批准了他的建议, 并指定他负责组建“中国科学院高山冰川融雪利用研究队”。此时, 正值“大跃进”运动刚刚开始, “开发高山冰川冰雪, 改变西北干旱”成了当年考察队的任务。原计划三年完成的祁连山考察被时任甘肃省委书记张仲良提议用半年完成。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施雅风率领考察队, 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踏上了考察冰川之旅。1958年7月1日, 他们发现了第一条冰川并将其命名为“七一冰川”, 据当时考察队里的苏联专家道尔古辛估算, 这条冰川的厚度约100米, 其含水量约达两个十三陵水库。“七一冰川”的发现也标志了我国现代冰川科学研究的正式开始。
1959年元旦, 一本43万字, 附有各种图件的考察报告《祁连山现代冰川考察报告》出版了。这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区域性冰川学专著, 填补了我国冰川研究的空白。
为了进一步促进现代冰川的研究, 中科院接受了施雅风的建议, 于1960年在兰州建立了“冰川积雪冻土研究所筹备委员会”, 由施雅风担任了组织工作。由于兰州的物质条件与北京相差甚远, 考察队中部分人员不愿意留在兰州, 但是考虑到冰川冻土事业的发展, 施雅风毅然决定把全家迁到兰州。
1960年正值全国经济困难时期, 施雅风一家人在兰州只分了两间背阴的丙种房。冬天暖气不热, 他不得不穿着皮大衣、脚蹬毛靴在晚间工作。由于粮食缺乏, 所以他有半年多的时间是靠抽烟提神。这是施雅风一生中唯一的一段抽烟史。
随着国家建设的需要, 施雅风又先后在希夏邦马峰、巴托拉冰川等地进行考察, 为青藏川藏公路线的修建和中巴公路的修建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作为一位学者, 他似乎总能够准确地抓住学术研究的关键性问题, 并成为我国现代冰川、冻土和泥石流等多个研究领域的开创者, 经过70余年的研究积累, 其科学思想和学术成就开创了中国地理学的新纪元, 也为世界地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领导并推动了我国冰川物理、冰川水文、冰芯与环境、冰雪灾害、第四纪冰川等方面的研究, 系统发展了冰川学理论, 为我国冰川科学跻身世界冰川研究先列奠定了基础。
求是:吾爱吾师, 吾尤爱真理
“我自己觉得, 从思想上从来没有对李先生不恭敬过, 我也很钦佩他在新中国成立前长期坚持反对蒋介石的态度和他对地质学多方面的贡献。但是正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说:‘吾爱吾师, 吾尤爱真理。’一个理论如果错误, 按照错误理论搞, 就误人误己, 会遇到越来越多的麻烦, 对科学发展没有任何好处……从一个人逝世后仍能唤起后人治学的激情这点来说, 李先生的思想确实是影响深远。”
1981年第2期, 《自然辩证法》杂志“问题讨论”栏目刊登了施雅风的《庐山真的有第四纪冰川吗?》。文章认为李四光的研究对事实存在系统的误解, 主要是把泥石流堆积当成了冰川堆积。这篇文章引发了一场新的争论。施雅风的观点得到了一些人的赞同, 同时也受到了一些人的反对和非议。有人说:“施雅风在李四光生前毕恭毕敬, 死后就开始反对他。”对此, 施雅风做出了上述回应。
关于“中国东部是否存在第四纪冰川遗迹”的争论可谓是旷日持久。自从1922年地质学家李四光提出华北地区和欧美一样, 曾经发生过第四纪冰川的观点后, 学术界一直对此有着不同的观点。在20世纪曾有过三次激烈的争论:40年代的争论, 因人事原因戛然而止;60年代的争论, 因政治压力偃旗息鼓;而第三次质疑李四光观点的发起者, 正是施雅风。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 我国第四纪沉积和环境研究逐渐深入,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疑中国东部低山地区在第四纪发生冰川的可能性。1980年, 兰州大学举办了冰川沉积训练班, 邀请英国学者戴比雪 (Edward Derbyshire) 到兰州讲学。施雅风就是这个训练班的成员之一。在讨论到庐山冰川问题时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当时施雅风主要在中国西部地区从事冰川考察与研究, 对东部的情况了解较少。于是他邀请戴比雪和多名中国学者一起上了庐山。经过考察, 施雅风对李四光的观点产生了怀疑, 并在一次讨论会上提出了否定性意见。
为了把问题彻底弄清楚, 施雅风联合学界同仁在1983~1986年间, 在南起广西桂林, 北至大兴安岭, 西至川西螺髻山的广大地区内, 对包括庐山在内的近二十个地点进行考察研究。他们把研究重点放在对地貌和沉积物的冰川成因和非冰川成因的识别, 冰期环境特点的重建, 即冰期时有无发育冰川的气候条件以及争议关键地区——庐山似冰川地形和沉积物真实成因的辨析等方面。
通过研究, 他们最后划分清楚有确切冰川遗迹的若干地点, 并总结了其分布规律。他们认为, 中国东部除少数高山有确切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外, 李四光学派论述的中低山地冰川遗迹及冰期划分, 属于系统的误解。
民主:毕生的政治理想
“我这个九十岁老头, 发扬科学民主和政治体制改革是我毕生的政治理想, 明知当前做不到, 但我仍要呼吁。”
2009年10月17日, 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来到兰州施雅风家中探望。年过九旬的施雅风当面向温家宝提了两条建议, 其中之一即是加强基层民主选举, 希望中央领导加快我国政治改革的步伐。
早在1942年, 施雅风还是浙江大学一名学生时, 就读过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以及《论联合政府》等著作。针对“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钱学森之问”, 施雅风认为关键是缺乏创新思想学风, 缺乏民主而活跃的学术讨论、辩论会。
2008年, 在即将迎来五四运动九十周年之际, 在施雅风的努力下, 促成了江苏浙江大学校友会的五四纪念活动。五四运动所倡导的科学与民主一直是施雅风的政治追求。新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建设, 在科学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民主化的进程却相对缓慢。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 施雅风始终未忘记这份职责。
在查阅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 施雅风撰写了《发扬五四精神, 加快政治改革》一文。文中, 他大声疾呼:希望政府“依宪法治国, 将多次修改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现行宪法, 共产党责无旁贷, 必须带头遵宪、行宪、护宪。宪法规定人民的各项权利, 认真落实, 保障人民享有各项民主权利, 人民的积极性一定会空前上涨”。“党的宣传部门应切合实际宣传党的政纲政策, 教育党员, 活跃自由讨论, 促进社会稳定和进步, 应广开言论, 以有利于监督党员干部。”
爱国:年衰未敢忘忧国
“‘年衰未敢忘忧国, 志寄新生兴九州。释疑有盼后贤晰, 切忌茫然度春秋。’这是我的老领导张劲夫在他出版的一本书《嘤鸣·发声》前言中的几句话, 对此, 我很有同感。”
施雅风在浙江大学史地系读书时, 经常在野外跑, 就对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国民党军队惨不忍睹的暴行有了初步的认识。
1946年, 施雅风随资源委员会去四川西部进行水利经济调查。在这次历时3个月的调查过程中, 他亲眼目睹了旧中国农村底层人民悲惨的生活现状。民不聊生, 百业凋零, 官场腐败, 权贵跋扈, 这些使施雅风对国民党统治彻底失望。
1947年, 施雅风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被编在地下党的情报系统内。在解放战争中, 他帮助解放军收集情报。1948年年底, 施雅风受命收集一批长江水流量、流速、航道的资料。直到20世纪80年代, 施雅风才知道, 这些资料为第二野战军渡江提供了重要的作战参考。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 他动员南京科技界人士坚持留守南京, 不与国民党政府南下, 并冒着极大风险乃至生命的代价保护原中央研究院地理研究所和相关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 施雅风的全部精力都用在通过科学事业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上。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 学术环境宽松了, 施雅风的学术研究也进入了黄金时期。随之而来的, 是学术荣誉接踵而至。施雅风将得到的奖金大部分捐给了科学与教育事业。
1997年, 施雅风获得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奖金15万港币。回到南京以后, 他就把部分奖金捐给了南京地理与湖泊所图书馆, 并用部分奖金资助《中国冰川与环境》的编辑出版。
2006年, 施雅风获得了甘肃省科技功臣奖, 奖金一共60万元。其中20万元由他个人支配。于是, 施雅风将这笔钱捐助了农村办学。他常说, 教育是根本, 一个地方的发展程度要看是否有人才。
施雅风在晚年还捐资100万元设立科学基金, 用于每年表彰获得突出成绩的科技工作者。
2009年, 施雅风的夫人沈健去世后, 他又从个人存款中每年抽2万元, 在他们夫妇曾经劳动过的甘肃康乐县设置沈健女士奖学金, 以鼓励中学女生学习上进。
施雅风的一生, 经历了战争的洗礼, 社会的动荡, 也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以及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在这90余年中, 他的学术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他的人格魅力更是受到了无数人的敬佩。
施雅风常说:“冰川事业是一项豪迈的事业, 是勇敢者的事业!”他的一生也是勇于创新、不断奉献的一生。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4-01-24)
“我这个九十岁老头, 发扬科学民主和政治体制改革是我毕生的政治理想, 明知当前做不到, 但我仍要呼吁。”
华莱士终其一生都是一个斗士,一个为了爱情而斗的斗士,一个为了自由而斗的斗士,一个为了国家和命运而斗的斗士。他是一个让人尊敬的英雄。
首先是华莱士他的成长,对他而言,真正的成长是在失去了父亲以后。之前他只不过是一个单纯的小孩而已。当他看到那个小屋里被人吊死的同胞,他只是一种震吓,一般小孩一样惊吓而已。但他父亲哥哥死后,他变得勇敢,敢于直面死亡了,面对他父亲和哥哥的遗体,他变得如此平静。再后来,他叔叔把他带走,说是人要先学会用他的脑袋才能真正的战斗,把他带去接受教育,这个是他的故事的开端,也是他生命意义上的长大了。
其次是他的爱情,这部片他的爱情分成了两部分。一个就是和小时候的梅伦,一个美丽的苏格兰姑娘,一个在他父亲的葬礼后送了一枝花安慰他的人。华莱士求学有成后回来向他求婚。因为当时贵族享有初夜权的原因,他们在森林里偷偷的结婚了,这里可以体现出他的一种反抗的精神,一种本能的叛逆。但他们的爱情没有维系多久,因为梅伦的美丽太耀眼了,贵族杀了梅伦,这是苏格兰和英格兰的战斗的导火线,因为这引发了华莱士的爆发,揭竿而起,各地响应。第二段是
与皇后的感情。皇后丈夫本来就是个同性恋,包办的婚姻让她感觉不到爱情的存在,根本没有感情可言。缺乏了爱情的滋润,让为爱情而起的华莱士走进了她的心灵,她自然为华莱士的豪情倾倒了。而华莱士则是在为了自由而奋身博杀,因为失去了梅伦,他一直在为了他的信念作战,皇后的美丽和善良感动了他,两颗干枯的心就这样融在了一起。
再说说他的战斗,华莱士开始战斗的时候,是因为贵族杀了他的妻子梅伦,可以说是一个简单的复仇行动,但事情一开始就不能再受到控制的,尤其是领导权掌握在一个聪明人的手里。后来,他们起义得到了各地不断的支持,这让人看到了苏格兰的自由希望。一个方面是因为他们苏格兰的人受迫压太久了,再加上华莱士所学的智慧,他们势如破竹,这就很让人,特别是爱德华心慌了。想尽办法招安华莱士,最后还是利用了一个骗局把华莱士抓了。
最后,在砍头台。这里是这部片的一个精华了,思想就是在这里的。行刑前,两个小丑在那里舞尽丑态,让人发笑,但也是说明了英国人的行为恰恰就是两个小丑所为。华莱士就刑,行人对这位英雄扔鸡蛋、烂菜,恰恰说明了国民的麻木和愚昧。后来在刑台上,华莱士受尽了各样残酷的折磨,下面则是一片欢呼声。华莱士就刑前,看到那个小孩在笑,可能这里也是一个希望的延续,把希望寄托给了后人。那声振馈发聋的“freedom”让人久久不能放下思想,激人不断前进。可
华莱士成人归来后加入苏格兰人民的狂欢庆典中,而电影原声也适当的用手鼓、竖笛来勾勒出短短的那种喜庆;转而漏出的苏格兰风笛,又将整个气氛带上了悲壮:毕竟,华莱士是个壮志未酬身先死的英雄而已……
华莱士已离开,战斗却不结束,正如苏格兰风笛那样的悠扬,虽然很轻的飘荡,却总在耳边回绕许久……
在中世纪时,苏格兰长期处于英格兰的高压统治中,这对苏格兰人来说是一个黑暗的时期!在英格兰“长腿”国王的残酷统治下,终于有一群难以忍受的苏格兰人拿起刀剑,骑上战马反抗其暴政。起义的后果导致年少的威廉华莱士失去了父亲与哥哥,他在葬礼后由叔叔奥盖尔认养,并且随叔叔离开了故乡。多年后,当他回到家乡时,苏格兰依然受到着残酷统治,但是他只想过平凡的日子,他与青梅竹马的茉伦深爱着对方,为了躲避英王赐予英格兰贵族享有女子初夜权的不平等待遇,在一日晚上秘密成婚。结果次日因为茉伦遭到英军士兵的调戏而反抗,华莱士打伤了几名英军士兵,当地长官为了引出他残忍的杀害了茉伦。失去爱妻的华莱士愤而揭竿起义,其他苏格兰人纷纷响应,放抗就此开始了!
很快的,华莱士便与村民组成了起义军队,并且陆续征召响应的义士。华莱士的军队势如破竹,取得了许多胜利,包括斯特林格桥之役打破了步兵胜不了骑兵的迷信和攻下了英格兰重要城市约克城。而且各地苏格兰人也纷纷响应起义形势一片大好。“长腿”察觉到事态严重,于是率领大军来镇压,华莱士最终因苏格兰贵族的背叛而战败!华莱士开始采取躲藏游击战术对抗英军,并且对于背叛的两位苏格兰贵族采取报复行动。同时,爱德华国王的儿子的王妃伊莎贝拉公主被派为特使与华莱士会面,公主多次协助华莱士抵抗危险,两人互生情愫,公主甚至怀了华莱士的骨肉。随后,苏格兰贵族要求与华莱士会面,华莱士相信贵族首领罗伯特布鲁斯因此独自赴会,但不料被布鲁斯的父亲以及其他贵族出卖,华莱士被抓住了,而布鲁斯也正式与父亲决裂。
华莱士在英格兰受到审判,英格兰行政官宣称只要华莱士承认叛国罪就可以减轻罪刑,然而华莱士不从,声称他从未效忠于长腿爱德华。在伦敦的审判广场上,审判长只要华莱士大喊宽恕就可以不杀他,行刑台下的人群也一起大喊:“宽恕!”,但华莱士却用仅剩的最后一口气大喊:“自由!”,人群都安静了。最终英雄逝去了,但他的精神未死,最终使苏格兰人赢得了渴望的自由!
华莱士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他死的悲壮,是男人式的英勇牺牲!当他拿起长剑砍向英军的时候,他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他曾深刻体验到反抗带来的后果,他父亲的尸体在牛车上颠簸,那在夜里为缅怀父亲而吹奏的袅袅风笛,无不让他怀疑父亲的选择,至少那样的反抗带给他的是一个没有父爱的童年。然而,当他心爱的人被缚在十字状的木架上,无助地远眺着地平线闭上了自己的眼睛,他决定用剑去夺回苏格兰人民的渴望自由。他不畏惧强大的英军,就算是骑兵冲锋到近前也不皱一下眉头,反而是想尽一切办法来转败为胜。面对苏格兰贵族的背叛,他没有自暴自弃,更没有放弃。反而是展开了游击斗争,并且给了背叛者以惩罚!
正是在这种抗争不利的逆境中使得自由之心得到了涅。影片中有一个段落,华莱士梦到和死去的爱人在树林里。他告诉她自己很累,他想随着她一起去,然而爱人却让他留下。我不认为这是一种怯弱。有太多的负累让他疲倦,而正是这上百次的战斗中和心灵的磨难后萃取的信念,让他强壮,让他觉得还在呼吸就有力量。也正是这无数次的战斗让他更坚定了争取自由的信念,因为他深刻的体会过没有自由的生活是如何的悲惨。这些磨难让他更加清楚了抗争是艰难的,但也同时是必须的,他此时已不是再为了爱妻而战,而是为了无数的苏格兰人民而战,为了民族的自由独立而战。长腿国王也正是害怕他的这一点,能够给予万千苏格兰人民反抗暴政的勇气!
华莱士为自由而死,这副躯体也已不能阻止他的自由之心。当他在伦敦走向刑台时,民众将曾经砸向恶人的脏物砸向他,他昂首挺胸,因为他是为了祖国而战,他毫不愧疚!在酷刑之下,他咬紧牙关不求饶也不叫喊,不想让敌人觉得他屈服了。当屠刀落下时,他看到了爱人的微笑,那是赞许的微笑,那是欣赏的微笑。他最终走向了自由,为所有渴望自由的人带来了新生!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从前有一个王国,这个王国里的国王,为了对付一同黑熊,失去了一条腿。有一次,这个王国举办了一次选亲大赛,公主为了让自己的母后改变主意,她向女巫索取来蛋糕,却惹来了一个大麻烦——王后变成了一头黑熊。正当公主和王后急得焦头烂额时,她们又来到了那个女巫的小木屋,听完女巫给她们提出的方法,她们又回到了城堡中。当时,正因为选亲的事迟迟没有结果,当纠纷即将开始时,幸亏赶到及时,公主挽救了一个不必要的麻烦,
成功地让王后变成了原来的模样。
其实,这部影片让我感动的地方有很多,其中,公主为了让自己的母后变成原来的模样,不断寻找方式方法,一开始从女巫的小破木屋,后来又找到了一个早已废旧的王国,公主的性命也险些搭了进去。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公主让自己的母后变成了原来的模样,这一举动,让我无疑对这位公主佩服不已!
在这部影片当中,我最喜欢的就属国王了!大家肯定会十分疑惑,我为什么会喜欢国王呢?因为,这位伟大的国王,也是位好父亲。当王后的房间变得乱七八糟,就像进过盗贼一样时,国王会立刻带领兵马,去寻找王后;当公主跟一头黑熊共处的时候,这位好父亲会不顾生命危险,推开女儿,用生命去保护她。在我心目中,这种男人都是人人向往的,因为在我们需要他时,他一定会挺身而出!
他是一位勇敢的斗士,为了爱情,为了自由,为了国家。父亲与哥哥在反对暴政的起义中不幸辞世,与其青梅竹马秘密成婚的爱妻遭到英军的调戏和杀害,他终于爆发了。征召义士烧毁贵族城堡,多次血肉模糊的起义战争,轰轰烈烈的最后,他却遭人出卖,尽管遭受了百般折磨也不肯屈服。他最终被斩首了,他的手下也最终获得了热盼已久的自由。
没有理由不勇敢,在风浪中顽强生存的鲁滨逊。他喜欢探险,对航海梦想有着执着的追求,然而,在航海生涯中享受梦想力量的他,遭遇了海难,侥幸存活的他流落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没有可以栖息的地方,没有可以填饱肚子的食物,没有可以生活的任何工具,有的只是巨浪拍打着海岸的汹涌,只是野兽怪物在夜里的嘶吼。为了生存,此时的他,没有理由不勇敢。的确,他做到了,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他开创了自己的生活,勇敢的活着。一如受够了压迫的华莱士,忍受着失去亲人失去爱妻的痛,期盼着远方的自由,他没有理由不勇敢。
人性本来就是追求自由的,因为自然法度里认识平等的,不论肤色,种族。殖民者固然是违背自然伦理的。一段统治性的殖民后,男主角终于第一个站出来,向殖民者反抗。它这一战,战出了苏格兰人得不甘心受辱,战出了自由,战出了人性平等。
其实,这个时候我心情很沉重,为什么这么多人,甘心被殖民了这么长时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即使是无济于事,即使只会死路一条,也不应该让别人在自己的领土上统治自己,这是何等的耻辱。在男主角站出来的那一刻,我为他感到骄傲,也为其他人感到悲哀,总是他们在男主角站出来后也不约而同的反抗起来。我很惊讶,难道他们之前甘心被歧视,甘心承认人是不平等的?苏格兰本就应该受殖民于英国?
【勇敢少年观后感】推荐阅读:
《勇敢做自己》读后感10-04
勇敢的心大学生观后感12-19
心情随笔:勇敢生活 勇敢爱10-13
坚强勇敢10-01
勇敢地承担责任11-13
知识、勇敢、坚持作文11-18
勇敢的快乐作文12-08
勇敢的作文素材12-15
勇敢追逐梦想的名言07-11
选择勇气,勇敢面对作文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