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堂好老师心得体会

2024-07-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好课堂好老师心得体会(精选11篇)

好课堂好老师心得体会 篇1

我的观点是: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

我发现这些老师上课时会有下面一些失误:

第一个失误:上课不叫起立。

上课喊起立是有这个必要的。

首先,这是一种礼貌,相互尊敬对方。

其次,可以迅速让学生和老师都进入上课的状态。

上课前学生往往是还没从休息的十分钟兴奋状态中静下心来,所以教师非常有必要做这个常规工作。

第二个失误:学生在说话时,自己还在讲,试图用自己的声音去压住学生的声音。

当学生在讲话时,而老师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学生会认为老师对他们讲话是不在意的,是允许的,那么即使老师声嘶力竭,也无法控制学生上课时不讲话。

所以上课当学生讲话时,必须立刻停下来。明白告诉学生,上课不经允许就随便讲话,是绝对不行的。

第三个失误:有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公然违反课堂纪律时,没有受到及时的惩戒。

第一次犯错叫做不知道,第二次犯错叫做不小心,第三次犯错叫做故意!

学生第一次犯错误,是不知道,老师可以原谅,是因为老师大度;学生第二次犯同样的错误,叫做不小心,是学生没有吸取教训,老师勉强还可以原谅,是因为老师宽容;学生第三次同样的错误,是故意的!是有意而为之,是不可以原谅的!

如果老师不采取任何措施,就说明这个老师软弱无能!

对三次犯一样错误的同学一定要作出责罚的,一定要让他付出犯错的代价!使他从中吸取教训,也让其他同学引以为鉴!

第四个失误:不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有的老师一堂课除了尖叫、生气、摔东西、不礼貌语言攻击外,讲课时间没几分钟,反过来怪学生素质差,看不到自己的操控课堂能力差。

作为教师,必须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保持清醒的理智,以冷静的态度来处理学生的错误。如果一个教师为一件小事便表现出怒不可遏的样子,只会降低自己的威信,恶化师生关系,影响课堂管理。

有一个故事,值得我们老师思考:有一次,德国著名的诗人歌德在一条小路上散步。这条小路很窄,一次只能走一个人。歌德走到一半,抬头一看,发现对面有个人正向他走来。这个人走到歌德面前时,很不客气地说道:“我是从来不给傻瓜让路的!”原来,这个人是个批评家,他很不喜欢歌德的诗,于是趁机羞辱歌德。

歌德听了,一点儿也不生气,微笑着对那个人说:“亲爱的朋友,我和你恰恰相反,请你先过去吧!“

歌德说完,笑着倒退到路旁,让那个批评家走了过去。批评家得意地走过去以后,突然领悟到歌德话里的意思,原来,歌德是反过来在骂他是傻瓜呢!批评家气得脸色煞白,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去来。

歌德遇到批评家的羞辱并没有恼羞成怒,也没有采取针锋相对的态度,而是,保持清醒的理智,以冷静的态度和理智的方式来处理问题,从而避免了一场争执。

很多严重的纪律问题,比如到最后把学生送进校长办公室,都是因小事引起,最后激化成了大冲突。往往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点名批评,本来事情并不大,但是却和学生发生了语言上的冲突,然后不断升级,不可收拾。如果教师的干预尽量低调,尽量把问题解决在悄无声息中,就会使很多冲突得以避免。

有经验的教师会特别注意那些出现了行为问题的学生,如果让他们成为教室里的注意力焦点,反而会让他们获得成就感,进而得寸进尺。教师首先要密切监控学生的行为表现,来回在教室走动,对问题的发生要有一定的预见性。要以不太引起别人注意的方式处理学生的行为问题,避免其他学生受到干扰。

第五个失误:没有制定课堂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许多学生如果不知道课堂规则,就不清楚什么行为是不应该在课堂上出现的,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违纪,为什么要受罚,所以当老师处罚他们的违纪行为时,会感到茫然,甚至抵触。

制定课堂规则的目的:防止师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对正当课堂行为进行维持和强化;及时对不当或违规课堂行为进行矫正。

在制定课堂规则时要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要制定课堂规则,课堂规则的重要性等,使学生产生归属感。使学生明白不能侵犯大多数学生拥有的财产权,受教育权,人身安全权和教育秩序权。

要管理好课堂,一定要为学生制定一套指导他们课堂行为的规则。和学生讨论这些规则背后的道理,确保他们对之有真正的理解,认识到每条规则的必要性。每条规则不能长,通常涉及到集中注意力、尊重他人、保持安静、带齐学习用具、完成家庭作业等。

研究显示,课堂上用于教学时间比例最高、用于处理纪律问题的时间比例最少的教师,在新学年的前两周花在教学生纪律规则、程序、标准和要求上的时间最长。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规则是对某行为的要求和标准,以及发出这个行为的条件。我们每时每刻都会遇到规则,小到“红灯停、绿灯行”,大到国家的法律法规。社会的任何方面都是由规则来规范的。每一个机构、每一场比赛、每一项活动都有自己的一套特殊规则。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完全脱离规则的束缚。

此外,规则不仅仅是用来约束人的,设计合理的规则对学生的课堂行为有指导作用,对于师生间的互动与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堂组织良好的课,不仅意味着学生确切地知道他们应该遵守哪些规则,还意味着他们训练有素,能主动地遵守这些规则。

[一些老师无法管理好自己课堂原因 (六年级班主任工作心得)]

★ 小学班主任工作教育心得

★ 班主任工作心得

★ 学校班主任工作心得

★ 班主任工作体会和心得短篇

★ 初中班主任工作心得

★ 班主任工作心得反思

★ 新手班主任工作心得

★ 老师你真负责作文300字

★ 老师真聪明六年级作文400字

好课堂好老师心得体会 篇2

1 高职院校课堂互动的问题解析

讲台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高职院校学生上理论课及实验课是他们学习的重要方式, 其中近一半的时间处于听课状态。上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最重要教学手段。上课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具有强制性和不可替代性。学生期望老师的讲课内容充实、重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授课有艺术[1]。

高职院校课堂互动的现状是学生较少地提问和被提问, 较少做口头报告和参与讨论。教师在课堂上更多讲解的是成熟的体系知识, 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单向传递, 导致课堂教学沉闷、单调、效率不高, 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只是简单的接受, 缺乏积极主动的思考, 教师缺少对学生分析、综合、判断和运用能力的培养。

2 高职院校课堂互动的现状

高职院校课堂互动现状概括为四个基本状态:无设计、无预谋、无深度、无质疑。老师仅仅随口问:“对吗”、“为什么”、“有何办法”…。“课堂互动”在教师站好讲台中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课堂互动影响学生的科学质疑、独立思考“性格、素质”养成, 影响创新人才培养。

3 重视互动

高职院校教师要向学生提供高质量、高效益、高品德的课堂互动, 关键是实现教师与学生角色转变。新课堂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教师为主导, 挖掘教学内容中活动性因素, 让学生在具体的认知活动中获取结论, 增长才干, 千方百计使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新的教学理念提倡研究型和探究式的课程教学模式, 通过课堂互动实现学生角色的转变, 老师作用的变化[2]。

4 互动方法

高职院校老师站好讲台注重课堂互动应从互动问题、互动形式、学生回答、例子探讨四个方面注意。

4.1 高职老师通过提问来实现课堂互动

老师问什么, 题目是基础, 关键是设计题目, 要构造“有深度的场景”。老师可在4个教学时段发问, 如图1。

4.2 教学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外界因素主动调整互动形式

老师要结合班级学风、技术进步、相关课程教学计划、教学手段方法、教学理念等保证课堂互动起来, 营造氛围, 鼓励调动大家在活跃轻松的氛围中积极参与[3]。互动犹如排戏, 在排戏时导演要把剧本、演员、观众三者关系处理好, 课堂互动教师要兼编、演、导于一身, 使效果在学生身上达到最大化。

4.3 关注学生的回答以及可能的提问, 是判断互动效果的根本

学生的回答有三种情况:对、错、模糊, 老师要给予评价。对学生的提问, 老师要释疑, 找出立题核心、深挖原因。互动是学问又是艺术, 通过学生回答, 一方面使学生深入学习, 扩充领域知识;另一方面, 老师判断学生是否彻底学通。因为学生学过了, 并不等于掌握;老师自己明白, 也不等于学生清楚[4]。

4.4 课堂互动结合案例教学

在正常教学中, 师生一起学。讨论课有三部分, 出题、互动求解过程, 总结。教师对案例教学要全心投入、精心设计;把握内容、深厚内功;驾驭课堂、启发思维。当然, 在案例讨论过程中, 教师要掌握课堂的主动权, 教师应该理直气壮地整顿课堂纪律。这是为了保证大多数遵守纪律的学生听好课, 抓住学生注意力是教师的基本功。

5 互动困难

高职院校课堂互动教师愿投入多大精力?高职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不强, 积极参与关键是学生兴趣能否被激发?课堂互动使原来的教学进度延误, 因此要将原来的内容精炼, 可是什么内容被删减了?课堂的时间是学生生命的一部分, 教师应珍惜课堂的分分秒秒,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认真考虑[5]。

总之, 高职院校老师要站好讲台, 要留下口碑。通过课堂互动体现一丝不苟的教风, 为人师表的师德, 深厚的学术造诣。从战术上:认真构思课堂教学、改编整合教材内容、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针对学生回答的漏洞提出质疑、执行师生共同认可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巧妙设计评价命题、认真布置有效作业, 加强师生沟通交流。从战略上:如何看待“互动”方法得失, 要从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高度重新认识。加强课堂互动并能自觉地、自然地渗透人文知识、哲学思想、科学方法论, 点化学生悟性, 开启智慧大门。

参考文献

[1]蒋光玉.高职教育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课程教学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15 (28) :336-337.

[2]赵彬彬.科学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类型观察研究报告[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28) :176-177.

[3]杜爱文.高职课堂教学模式与学生参与度关系研究[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 2012, 11 (3) :18-21.

[4]秦金华.素质本位职业教育的特征和趋势探讨[J].教育与职业, 2008, 23 (11) :162-163.

好玩具胜过好老师 篇3

何园长笑了,说:“你要听清楚我的问题啊,我问的是你会玩积木吗?”这时我有点晕了,积木不就是一块搭一块吗?横、竖由你决定,措好不倒就行了。何园长看出了我的困惑,拿出两块积木给我,说道:“你看看用这两快积木能产生多少种组合?”我仔细看了看这两块积木,严格来讲,它们是塑料做的,应该叫“积塑”只不过是我们中国人叫惯积木了,所以也顺着就叫积木了。这积木可以上下组合,也可以左右衔接,可以上面叠一半,叠四分之一,还可以反转一个积木,来来去去也就五种组合吧。当我得意的将我的答案告诉何园长时,何园长又笑了,说道:“这个答案,单是幼儿园的小朋友,想出来的组合都不止十种。你要记着一个原则,对于孩子来说,有一点不同,就是不同。往往我们大人觉得差不多的东西,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不一样的。”接着何园长在我刚才试过的组合里面,重新又组合出几个不同的组合,并且把不同的细微之处指给我看。我仔细一看,还真的不同。原来这种叫“多纷”的积木,两块的组合多达36种,可以说是世界上组合变化最多的积木。

何莹是“开睿迪儿童天赋教育集团”的创办人。对于何总的称呼,何莹更愿意别人叫她何园长,毕竟她有着近二十年的幼儿园从业经验。现在“开睿迪儿童天赋教育集团”的业务范围包括儿童天赋基因检测、多元智能皮纹测试,心理咨询等等,目前还是“多纷”积木的广州总代理。 接触到“多纷”积木,也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开睿迪教育集团的主营业务是儿童潜能开发,通过采集孩子的基因、皮纹等方法,检测儿童的先天潜能和大脑发育状况。然而根据孩子的先天优势和大脑状况,有没有一种简单实用的工具能进行开发呢?何园长和集团公司的总经理丘晓辉先生四处参加展会,出席讲座,苦寻良方。

直到有一天,他们听了蔡伟忠博士的一个“玩中学,学中玩”的讲座,才猛然发现。这套来自英国的“多纷”积木,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东西。几块普通的积木,在蔡博士手中像变魔术似地变出好多组合,你说它像什么,它还真的像什么。由于“多纷”积木的特殊组合,它连续荣获2004、2005、2006年美国创意金奖,英国最有名的,最权威的NATLL授予优秀教学用具奖。

大量实践证明,积木对儿童大脑的发育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什么这样说呢?手,是人体皮纹最复杂的地方,它拥有人类身体器官中。最精巧的19块小肌肉:也是神经纤维最集中的地方,神经纤维数量高达100万根;还是人类神经感觉最敏锐的地方,甚至,从人的大脑皮层显示的资讯来看,手的神经反射区,在大脑皮层上所占的面积最大。人有许多器官都不如动物,眼睛不如鹰锐利,鼻子没狗灵敏。但是人类的大脑和双手,却远远胜过其他动物。人类主宰世界的开始,正是从猿的直立行走开始,手的解放让大脑快速发育。人类所有的文明成就,都建立在双手解放的基础上。可以说手是智慧的代表,是人的第二个大脑。儿童玩积木的时候,手指的运动可以刺激大脑的广大区域,而通过大脑的思维和眼睛的观察又可以不断纠正改善手指的动作精细化程度。长期玩积木,不但可以促进儿童的IQ和EQ的发展,而且它还能帮助孩子克服坐不住、静不下的不良习惯。

何园长首先在下属的两家幼儿园开展了创意积木课程,现课程已作为广东省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游戏与玩具研究部的游戏中学习计划项目之一。在幼儿园的积木课程中,孩子们非常喜欢这套积木,他们的专注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家长们都反映:从来没见过孩子在家这么专注地玩一样东西,原来“玩”可以隐藏着那么大的学问,这课程应该一早就引进了。

何园长告诉我:积木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不会玩,买一套积木回去,没几天就给孩子扔在一边了。而开容迪公司教家长怎么去玩积木,怎样利用积木教会孩子形状、颜色、数量、长短、高低等基本概念。甚至连加、减、乘、除都可以算。这样,积木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玩具了,变成了教具。孩子在6岁前,不用学太多知识性的东西,但是一些能力必须锻炼,像手眼协调、想象力、专注力、观察力等。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自然而然地爱上了学习,那才是尊重孩子的天性。尊重科学。

好课堂好老师心得体会 篇4

年少时,酷爱读小说,有道儿女情长的言情小说,像《我为歌狂》《谁偷走了我的奶酪》;也有诉说刀光剑影的武侠小说,如古龙的《武林外史》;还有发人深省的世界名著,似《飘》。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心理、教育类书籍便成了案头常见书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便是其中一本。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共包括七章,作者尹建莉女士既是一位妈妈又是一位教育工作者,而书中内容大部分取材于她和女儿的日常交流。在这部著作中,她经常从一个母亲的角色进入问题,却始终以专业工作者的学识和态度来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阅读此书让我受益良多!

“如何提高爱的质量”是第一章,它让我知道:对孩子要承受的痛苦应如实相告,尽量不夸大也不过分缩小,绝不通过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逗孩子应该是以儿童快乐为前提。“脾气不好”在家长身上可能只是个小毛病,可它给孩子带来的却会是个大恶果……书中所说的事情都是我已经亲身经历的事情,然而对比之下,相形见绌。比如,我会在孩子打针时,骗他“一点也不疼”;“逗”孩子时,可能开怀了自己,却给孩子带来了羞辱、担忧和失落;因为自己的“脾气不好”,不仅让孩子变得脾气暴躁,自卑怯懦,也让孩子身心俱伤,而在犯错后屡教不改,一错再错。作为母亲,我不懂我的儿子,而作为老师,我又不懂我的学生。

看完“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这一章的内容,我突然了然:孩子原本不需要为学习而苦恼。儿童学业落后的原因,常在于他没有学会思考。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逆转的,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是:课外阅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凡是那些除了教科书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关于这一点,我自己也深有体会。上小学时,我属于那种不需要花费什么工夫在功课上也能考得好成绩的学生,可年级越高越会力不从心,而这跟我那少得可怜的课外阅读量不无关系。对于这一点,尹建莉老师在书中也提到过。

关于阅读,尹建莉老师强调应该让儿童感觉到阅读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没有任何其他目的。当然,阅读有好坏之分,但这里的好坏绝不是以“有没有用”为区分标准,而是以“孩子的的兴趣”为核心要素。在书中,她谈了自己心目中的好坏阅读的几个特点,其中说到“好阅读在乎读了多少,坏阅读计较记住多少”时,她提到:书中的具体内容根本不需要孩子专门去记忆,即使他把三个月前读的一本小说的主人公名字都忘记了,也不能说他白读了。她打了一个既形象又让我印象深刻的比喻,三个月前阅读的书正如三个月前的一顿美餐,尽管我们可能根本不记得当时自己到底吃了什么,味道如何,可当时可口食物里的营养的确被我们吸收了。

此外,关于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她认为: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读书亦然!而我亦深以为然。……

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评价《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能让家长、老师以及那些关心教育的人从中得到教益。我想,的确如此。这正如我坚信阅读不仅对孩子重要,还对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同样重要一般。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2

自从荣升为妈妈,看书的范围大多被圈了起来,主要围绕育儿方面学习。现在孩子快三岁了,懂得事情越来越多,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会说的词语和句子也越来越丰富,开始了理论上的“三岁第一个叛逆期”。初为人母,没有经验,如何引导孩子更好的发展她的语言、引导她的正确行为、激发她的语言敏感期、应对各种哭闹及不合理的要求,还有家庭中各种教育孩子存在的矛盾。都需要学习过来人的做法,他们有各种生活中的事例,更有强有力地理论支撑说明,比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第一本和第二本非常喜欢的说,可谓是百读不厌,尹老师的例子说的那么贴近生活,她的分析问题又是那么“入木三分”透彻并让读者信服。

在寒假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第一本和第二本连续读完,现在正在读尹老师的第三本《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三本书给我很大的帮助和鼓励,跟孩子相处的各种“不知所措”找到了很多解决方法。孩子马上该入幼儿园,读的第三本书更好涉及到孩子入园的各种准备和各种存在的问题。在教育自己孩子的路上学到了很多,同时对于对待学生也收获很多。

做一个好妈妈,能让孩子快乐地成长,是妈妈的幸福也是孩子的幸福。

要培养孩子有自信心,作为老师和家长就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信心。比如作者讲到:她从女儿本子上找到一个错误,而这个错误是因为女儿在概念上不太清楚所致,然后她假装惊讶地说“这道题好像做对了,老师怎么给打了错号呢?“于是她招呼女儿,看看是她做错了,还是老师判错了。在这个过程中,母亲既要装糊涂又要引导孩子往正确的方向思维,女儿为了搞清楚是自己错了还是老师错了,她也会认真地和母亲一起来分析,重新思考概念。结果当然证明是孩子把题做错了,但是至少纠正了妈妈的“错误“。作者巧妙的引导让孩子纠正了错误还有成就感;同时之前没有把握好的概念也基本上把握了。

尹老师在好多章节里谈到一个关于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问题。作者的感受是让孩子从小学会阅读,有良好阅读习惯就像孩子学习有了“魔杖“,凡是从小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凡缺少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出平淡;哪怕是写作业的速度,一般来说他们也比那些阅读多的同学要慢得多。阅读量大的孩子在学习上有很强的爆发力。所以不重视儿童阅读是早期教育中最糟糕的行为之一。

如果家长在任何事上都想说服孩子按大人的想法来做,整天要求孩子服从自己,就教会孩子在无意识间同样地方法对待他人。幼小的孩子很快学会一套绑架家长的做法,“不听话“就是他们惯用的绳索,消极但有效。这种事件积累的太多,会形成极端心理,发展为一种偏执。

所以我们在管教孩子时,一定要小心,不要站到教育的对面去。遇到每件具体的事情都扪心自问一下;我是在教孩子,还是在操纵孩子。孩子不由自主地把心思用于反操纵上,他会渐渐变得豪不在乎大人的话,堕落,并且丧失理性和自爱之心。

看完这本书我到有种感觉在教学中当遇到学生为题时千万不可随便一处理,而是要静静地思考,选择最佳解决方法,尽可能达到最好效果。真就像作者所说孩子事件件是大事,不仅强调了教师对变化的认识和行为的改变,而且还要从变化走向新的教学能力和习惯的养成。这也是体现了一个“人“字。由此可见,以人为本,或者说是更加人性化的教育对育人的重要意义,也是这本书读来我最深刻的感受让我们的孩子健康快

教育是一门学问,有其独特的门路。拿起教育类书籍,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翻来阅读几页,你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助孩子们美好的人生之旅一臂之力吧!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3

写这篇连载文章时,我是一个8岁男孩以及一个2岁女儿的父亲。对于尹建莉老师的名著《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多年来不但我自己反复阅读,而且推荐了身边的同事、家长购买阅读。我是尹老师著作的忠实粉丝,我阅读着、理解者、运用着、创新着、反思着。如今我想把自己体会和广大读者分享。

尹老师成功的养育、教育了一个女儿——圆圆。在阅读尹老师的作品时,经常会感觉到,尹老师收获的喜悦。尹老师分享的每个细节,在我看起来都那么的真实和感同身受,让我不由自主的想去在自家的孩子身上尝试一二。我认为只要原理吃透,就能够消化吸收。事实证明好用,管用。(参见《我的“尹氏”教育》一文)

但我也注意到了,尹老师的女儿圆圆是尹老师自带大的(参见尹老师:《自己不带孩子就是渎职》一文)。单就这一点,很多家庭就已经不合格了。所以尹老师的教育理念虽然大家爱读,也认可,但难于消化吸收。好书最后当做看热闹。

当前孩子的父母很多是独生子女,要养四个老人,在大城市经济压力下,只能选择夫妻两个人都上班,然后把孩子交给老人带。育儿话题电视剧《虎妈猫爸》开始几集就反映了这种情况。

拿我个人来说,大儿子是奶奶带的,小女儿目前是姥姥带。我们夫妻两个均上班。我想中国的大部分70、80、90后情况和我差不多吧。往往越是大城市的工薪家庭,读后感.这种情况越是普遍。(在这里不谈中国那些10%的富裕家庭,他们不涉及到培养孩子的困难问题,教育用钱是可以铺出来的)再有就是工厂的普通职工,他们往往把孩子放在老家,自己或夫妻两人都去外地打工。那就更是“渎职”了。但没有办法,这就是国情。

所以尹老师的个人条件、家庭环境、圆圆的固有性格等方面来看,并不能代表中国广大的家庭特点。(母亲看了书,能马上辞去工作的恐怕少之又少)再比如有的家里是男孩,主要是爸爸在带,有的是女孩,却是爷爷奶奶在带等等各种情况。

我更喜欢把尹老师的著作看做哲学著作来阅读,因为理念是通用的,确实给我很大的帮助和启发。我也希望我能以个人浅显的理解水平来注解《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以期全国的爸爸妈妈们对这本书有更透彻的理解和运用。为祖国的花朵,多添一捧好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4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是教育学者、教育硕士尹建莉16年的教女手记,全书共分七个章节,每个章节一个主题,从爱、学习、品格、习惯、家长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误区等多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本书采用案例写作的方式,呈现了一个优秀孩子的成长轨迹,内容通俗易懂,操作性强,有独到的教育观念,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含有诸多教育智慧,里面教了一些教育方法,告诉妈妈需要注意的问题,遇到孩子的各种问题怎么处理等等。比如,青春期的孩子比较叛逆,你越讲什么,他越不听什么,这时候不应该指责他、批评他,而是想办法和他成为“朋友”,了解他的真实想法,再择机出手。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我们要求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树立起作为老师的理想;我们要求孩子从小认真学习,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把“教育”作为一门功课来学习,如果我们没有,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我们的孩子。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总是在强调一些客观因素,小学老师说孩子没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师强调小学老师没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师又抱怨初中老师无能,大学老师更是觉得没有必要为学生的行为负责。如此,孩子便长大了,真的成为祸害别人的人了。谁为他负责呢?我们应该为此感到忧虑。没有道德败坏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我们没法改变无法改变的事情,但我们可以让每一个到我们手中的孩子感觉到幸运,要知道他已经不幸很久了。

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无知和无能。回想自己十几年的教师生活,许多事情感觉力不从心,我们总是宽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错误,可我们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们犯了错误可以改,可我们孩子的生活却永远不能够从头来过。书中说“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我们从来不否认一个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所以我们也从来不否认作为一个良苦用心的老师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这远远不够,如果我们真正能够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习做起。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篇5

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边读大脑不时闪现着我的儿时情形,也像过电影一样闪现着我小时候犯错误的时候爸爸妈妈处理的方式,现在的我也为人母,也成了一个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家长,我有几点感受。

一、阅读是扣开知识殿堂大门的一把钥匙。

回想上高中时候做数学题有时候甚至连题都读不懂,更别说做正确了,当时没有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而现在参加了工作,学校的领导也会常常鼓励我们去多读书、看报。可见,所有人对阅读的重要性都有着很坚定的认识。听几个孩子很优秀的同事说,她们的孩子很小就开始看《婴儿画报》了,我的孩子从1岁多就开始看了,当时大人给孩子读,后来发现孩子每每听到我们读错了就会哭闹,这时候发现孩子竟然认识字了。家长的喜悦可想而知。当我读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这位妈妈在写道她是如何让孩子识字时写了一篇题为《让孩子识字不难》的文章,她很具体地把自己教女儿识字和阅读的经验告诉给大家。这时,我的头脑便真正呈现出了一幅如何教导孩子去阅读的画面。我更加坚定了让孩子阅读的决心,孩子也手不释卷,就连假期也常常要求要去“红月亮书店”或“焦作市图书馆”,做为家长很感欣慰。

二、在孩子面前要做言的楷模行的示范。

我和爱人脾气都比较急燥,然而我们的女儿却总是慢条斯理,闲暇时我们想这也许是在市委幼儿园培养的良好品行吧!然而当我们面对孩子的种种错误行为时,难免会发火,心里虽然感到这是错的教育方法,可总也无法控制,也知道这种做法与孩子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自我管理走得更远了。

在这本书中,这位妈妈对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都是那么用心,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她对女儿的理解和尊重,更是懂得用一个个巧妙的方法来促进女儿的成长。当读到这些内容的时候,我便开始反思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当中犯下的一个个错误。开始为自己那么急躁的情绪而感到愧对孩子,而自责。同时更觉得自己知识与能力的贫乏和不足。

最重要的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就先要做到,要求孩子不看电视,自己也不看电视。要求孩子有礼貌自己说话首先不能带脏字。回想一下我们都做好了么。

三、培养孩子的兴趣融大爱于无形。

比如孩子上课不举手的问题,我就问她,你是不是不会呀?她说:“不是,是老师不叫我回答!”我就说宝贝你举手说明你告诉老师,你会了,叫不叫你回答有什么关系呢?!孩子就感到了比较释怀。

每天检查完作业我都要坚持写一段话给老师,婉儿很喜欢,这是一举多得的事,是得到老师表扬的,对她自己也是鼓励,所以每天写完作业更喜欢看我写的一段话。这也是对孩子兴趣培养的一种方法。

四、教育方法不对则欲速而不达。

家长和老师们很多不恰当教育行为都来自于急功近利的心理。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在我提出一个要求之后,就一下子记住,不许再犯。如果再犯就会受到惩罚。可能孩子们会很快养成一个好习惯,但是他们之所以养成了习惯,并不是因为觉得这样的好习惯对他们的学习或生活有帮助,而仅仅是因为害怕受到老师的惩罚。这样的好习惯不是真正的好习惯。

我现在正在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让我们班的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通过近来读的这些书,我想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引导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但是起初我的想法是只要让孩子们都去读书,他们的思维能力会在短期内得到提高。这又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怪。现在读过这本书,我不再那样想。我觉得如果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他们受益的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自然而然地得来的就是孩子们学习能力及认识能力的提高。虽然结果是一样的,但是初衷不同,也就不会对孩子提出过分要求,这样才能让他们自由发展,也更好的发展。

所以,我觉得,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不可以有急功近利的心态。

五、学习不是为了取得好成绩。

学习为了什么?可能很多家长都会说是为了让孩子考上好的中学,好大学,将来找到一个好工作,有了好收入,才会有好生活。说实在话,我在上学的时候真的不知道自己学习是为了什么,只觉得如果不好好学习爸爸、妈妈会不高兴,自己会很长时间没有好日子过。所以那时候学习根本不是为了自己,只是为了家长,为了不受爸妈的训斥。现在,我不那么认为了。学习是因为我想。读书是为了解决我工作中的问题,因为喜欢。难怪在一次参加教师培训时一位老师说成年人的学习都是带有功利性的呢,确实如此。但是,我觉得应该让孩子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感觉到学习并不是为了得奖,为了考试得高分,为了考上更好的学校,而仅仅是因为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自己更加丰富,更加饱满,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结果就会让自己获得一种快乐和成就感。当然这不是仅凭说一说就可以的,但我真的不希望孩子们在成人的价值观里形成学习就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的认识。

想起昨天孩子数学小测验,就只因为错了两道题而成了94分,成了班里的不及格,回家一看主要是因为方向问题,我说老师说做错的题就是宝贝,我们发现了宝贝,你下次会就可以了,孩子很高兴。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篇6

作者尹建莉在书中比喻到,每个孩子都一块玉石,家长便是琢玉的工匠,最后能否得到一块精美的作品,要求工匠不仅仅要付出劳动,还要运用智慧和耐心。由此我想到,幼儿园常常提到的教育理念,每个孩子都是一粒好种子,细想起来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我们也常常把每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形容成一张白纸,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应该赋予孩子线条、色彩,把握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奏,帮孩子一起描绘他们美好的未来。但如何帮、怎么帮才能帮的好、帮到点子上?是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常常遇到的困难。本书中提到,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有心,但无痕,我个人觉得真的是总结的非常到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不是我们的附属品,他们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应该用平等的眼光去处理问题。我们用心观察孩子,但家长不是权威,一定要避免责备、呵斥、埋怨,任何事力求和孩子平心静气的沟通、讨论,在孩子还没有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时候,我们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要试图引导,让他们自己去判断什么是更好的处理方法。或许会跌倒,或许会犯错,可这不都是成长的中的必然吗?相信孩子会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逐渐成长为有主见、有判断力、有责任感、勇于担当的社会人!

书中用很大的篇幅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我想尹老师一定是在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中深刻体会到了早期阅读启蒙在未来学习道路上的关键作用。儿子很小的时候我便开始让他接触些童书绘本,大师们五彩斑斓的童书开启了他绚烂的阅读生涯,把孩子领入了神秘而又深邃的书籍海洋,孩子在童书中吸收知识,寻找乐趣,快乐成长。书籍,潜移默化的成为了我们的朋友,每天晚上的亲子阅读时间,成为了我们必不可少的项目之一,慢慢的我发现孩子的词汇量增加了,语言流畅了,很多成语居然可以恰到好处的正确运用了,作为母亲的我心中无比的欣慰。但是我也想对他说:孩子,成长的路很长,你刚刚蹒跚的迈出了一小步,以后的路想要走的坚实、稳健需要我们付出很多,但妈妈会一直在你左右,不断的学习,争取成为你的良师益友!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孩子一出生电脑电视就常伴左右。我儿子也不例外,虽然没有到了上瘾的阶段,但只要一有时间就想玩儿一会小游戏,经常是到了睡觉时间还不想上床休息,为此我们也一直很困扰。看了书中作者对待孩子玩电脑游戏的态度,我的心里也释然了很多。作者的观点值得我们借鉴,电脑游戏也只是游戏,不是毒品,只是比我们小时候玩儿的游戏更高科技更复杂些,孩子喜欢玩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我们要做的就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让孩子自己慢慢意识到时间要合理利用,生活中有趣的事情还有很多,游戏不是不能玩儿,是要在合适的时间玩儿,不要沉迷于游戏荒废了学业。决不可急躁的粗暴干涉,那样的后果只能是让孩子对游戏更加欲罢不能,往往起不到预想的效果。由此我又联想到了作者提倡的教育最高境界:有心,但无痕。不否认每个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是有心的,可无痕的教育却不是每个人很容易就能做到的,它需要我们去认真思考并耐心去执行。

“老师是为了我们好!” 篇7

重庆某县一所中学的3名初一学生因晚自习期间偷偷翻墙出去看牡丹而受到了班主任烟头炙烫的酷刑。事发后, 记者在县医院烧伤科见到了这3位被烫伤的学生, 孰料几名学生竟异口同声地说:“老师是为了我们好!”

对于这句被网友们推举为“最恐怖的儿童语言”的“老师是为了我们好”, 有人认为乃是源自学校或教师事先的导演, 但身在教育界的我反而更愿意相信这完全是几个学生自发 (当然未必是发自肺腑) 的声音。“异口同声”未必是因为先前被校方“做了手脚”, 倒极有可能是我们的学生在“痛定思痛”之后形成的一种“共识”。

其实, 想想每个人的“受教育史” (或曰“成长史”) , “我这样做是为了你好”实在是我们听得最多以至于耳熟能详的一句最为经典的教育名言。小时侯受父母教育, 不管打骂, 自然都是“为了我们好”, 那句“打是亲, 骂是爱”可资佐证;稍长大后受老师的教育, 无论和风细雨还是急风暴雨, 一样都是“为了我们好”, 为了使我们成人成器成才;走上社会后接受领导的教育, 批评也好处罚也罢, 依然是“为了我们好”, 为了我们健康成长, 好在社会上立足;一不小心犯了错, 接受公安司法部门的“教育”, 不论收押还是受刑, 肯定都是“为了我们好”, 好使我们吸取教训重新做人;即便是铸成大错难逃一死, 我们的老祖宗同样铭记父母官万岁爷是“为了我们好”, 临刑前总是怀着万分感激去“谢主隆恩”的。

早就听到过不少专家学者批评我们的教育中“感恩教育”的缺失, 可是翻翻教育史, 这“感恩教育”实在称得上是头道大餐。这种感恩教育甚至已经发展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极至, 到了以锻造国人逆来顺受的品性、进行奴化教育为宗旨的地步。在多少国人的潜意识中, 凡是来自父母、师长、上级的“教育”都是“善意”的, 都是“为了我们好”, 都是应当接受的。最为典型的便是清算文革旧账时流行一时的“母亲打孩子”的理论, 让多少文革期间饱受摧残的受害者有苦难言, 百口莫辩?母亲打孩子, 自然都是“为了孩子好”, 乃“亲”“爱”之举;我们遭受迫害摧残, 似乎应当感激组织、感激政府、感激某些领导人才是, 你却闹着要求平反昭雪、补偿损失岂是不是太不识抬举了?

有着祖祖辈辈“集体无意识”的基因遗传, 再加上平日里学校教育的无声浸润, 你想让我们那些单纯可爱的孩子对老师的所作所为究竟是否“为了我们好”心存疑问都不容易。虽说烟花三月观赏牡丹本是件诗情画意的赏心乐事, 但在有着“考试集中营”之称的当今中学里, 这就实在有些冒天下之大不韪了, 所以也就只能“三人逾墙走, 夜间出门看”了。一旦被捉, 除了承认错误接受处罚外别无选择。此时此刻, 挨打受骂乃至被火烫烟熏在他们看来都是顺理成章的事了。我甚至想, 这些淳朴的农家孩子当时会不会希望通过老师的处罚来减轻自己的负罪感?那么, 那句异口同声的“老师是为了我们好”岂不正是他们当时心态的一种自然流露?一句“老师是为了我们好”, 透出了学校“洗脑式教育”的巨大成功。

好方法成就好老师 篇8

一、写作训练知识点很具体

虽然授课教师抽到的课题很宽泛很大,但他们都把它浓缩到一个写作知识点上。例如,第一个课题是“记叙中的描写和抒情”,授课教师把它缩小到“人物的动作描写”。第二个课题是“献给母亲的歌”,浓缩到“把抽象的情感具体化”。第三个课题是“那些与生活的不期而遇”,缩小到“写有感染力的人物”。第四个课题是“谁让你心动”,浓缩到“心理描写专题训练”。

二、写作方法的指导点拨

每一个课题的完成都是通过名家作品、经典名著引路。例如,把抽象的情感具体化中,所选的范文是《游子吟》和《田野上的白发》。两篇课文所表达的抽象情感是:母亲对在外孩子的牵挂、思念之情和儿女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这种情感的表达选文都是通过具体的物来传达,《游子吟》所选的物是“针线”,《田野上的白发》所选的物是“白发”。通过师生之间的分析归纳出这种写作方法叫做:“以物载情法”。练笔环节,老师要求学生通过“以物载情法”讲述“母爱”。课堂上寂静的五分钟后,学生一篇篇满载真情实感的文章,感动着每一位听课老师和评委。如,一封信中写道:“……虽然,写给妈妈的信,我的语言很青涩,但妈妈把它当宝贝一样保存着……”发卡事件(王冠发卡妈妈送给我的礼物)妈妈留言说:“宝贝女儿,无论你在别人眼里是什么,在妈妈眼里你永远都是公主……”“人物的动作描写”学习范文是《背影》中父亲爬月台情景,写作方法是:写连续性动作、选精准的词语、抓动作的细节。“写有感染力的人物”,所选的范文是《我的叔叔于勒》,归纳出的方法是:要想让人物有感染力,必须得有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来渲染。“心理描写专题训练”范文是《一起长大的玩具》,指导方法是:动作凸显法、内心独白法、发挥想象法。

综合几位老师的作文教学,写作方法来源于各个版本教材,写作材料取之于生活,写作过程就是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展示生活的一个过程。作文训练若长期这样坚持,每次只练习一个知识点,一种写作方法,两年、三年之后,这一个个知识点和方法就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终会变成价值连城的项链。

好老师心得体会 篇9

“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这就是这本书的引。一开始之所以被这本书吸引,有一大部分原因在于看到了这个引。前言有一段话也很吸引人:年轻的父母也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这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每读完一篇,我都会马上对照一下我自己,发现我自己原来也在用着锄头一样的工具在雕琢着自己手里的玉,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只不过用的次数多少而已。

有几个章节我更是看到了一个教育专家的教子方法,例如:不写暴力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替孩子写作业等等,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乱套的东西,在教育专家的笔下却是那么的自然合理。不得不让我佩服真正的教育的力量不是强硬而是方法。

另外作者十分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书的第二章几乎都在讲早期阅读的,从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方法,到阅读给学习带来的好处,阐述得很详细,并且举了很多的实例。用作者的话说,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好课堂好老师心得体会 篇10

文中讲到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就是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我们都说孩子家庭教育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教育,但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们做父母的,不应该单单是父母,更是孩子的老师。我们应该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

书中还概括了很多教育孩子的要点,内容通俗易懂,使我对教育孩子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其实教育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每一个细节都是在教育孩子,但我觉得最应该学习的是家长,因为身教永远大于言教,改变自己比单纯教育孩子更加的重要,对于我的孩子来说,他比较内向,不大爱说话,可能与我们做家长的也有很大关系,我们在外面经常批评孩子,说孩子不好,使他自己觉得不自信,所以导致孩子不大喜欢和人交谈,这是我们的错误,现在我们应该多鼓励孩子,让孩子和同学们多交往,融入到班级的生活中去。我们应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一种方式方法,放下我们做大人的架子,成为孩子的朋友,让孩子慢慢改变。希望孩子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我们也在长大一次。对于孩子的学习,我们应该让孩子在快乐的气氛下学习,不要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别让孩子讨厌学习,孩子的学习好坏,是在日常学习中不断的积累的,而不是突击出来的,不要写暴力作业,让孩子快乐的学习。

好课堂好老师心得体会 篇11

毫无疑问,《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书名具有很大的争议,现在,《好爸爸胜过好老师》、《好父母胜过好老师》等一系列跟风书籍充斥着市场,给教师的形象带来很大的冲击,让教师们“躺着也中枪”。

一、理性看待“好妈妈”风暴

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畅销所引发的“好妈妈”风暴要有客观理性的认识。

1.“好妈妈”的作用理应得到重视

“好妈妈”也可理解为好的家庭教育,“好妈妈”的确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对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在现实中,有些家长放弃了自身的教育责任,把所有的教育责任都推给学校和教师,这是非常不可取的。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和终身教师,家长起着孩子重要的人生导师的作用。现在,有关部门也认识到了家长自身素质的重要意义,各级妇联开展的“母亲素养工程”就是政府层面提高家长素质,推动家庭教育发展的例证。“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母亲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因此,“好妈妈”促进孩子成长的作用理应得到进一步的重视。

2.“好妈妈”和“好老师”孰重孰轻不宜简单比较

“好妈妈”所指代的家庭教育和“好老师”所指代的学校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它们各司其职,不能相互替代。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需要两者有机配合,缺一不可。孩子成长过程中,既离不开“好妈妈”的支持,同样也需要“好老师”来给力。只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发挥育人的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成长。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不能简单地比较孰重孰轻,这就跟蔬菜和禽蛋无法比较谁的营养更好是一个道理。

3.无意“受伤”的教师需要反思

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作者把“暴力作业”称为“教育事故”,并把“暴力作业”分为“数量大”、“惩罚性”、“恶意评价”三种。“暴力作业”不仅给孩子的当下生活带来痛苦,更破坏着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韧性,对他们一生的学习情感、学习态度产生消极影响。可见,暴力作业的破坏性是很强的。

《上海教育科研》2012年第8期刊登了《论教师的作业哲学》一文,提到当下很多教师心目中的四大作业哲学:一是作业占领哲学,学生的课外时间,你不去占领就会被别人占领;二是作业主打哲学,不布置作业,想提高成绩没门;三是作业数量哲学,要提高成绩,作业当然越多越好;四是作业自慰哲学,多布置点作业,晚上睡觉踏实。如果教师秉持这样作业哲学的话,那么,他们偏爱暴力作业也就不是为怪了。

因此,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本盛行中,尽管教师很无辜地中了“枪”,被“贬低”了一回,但是,“无意”受伤的教师的确需要反思。

二、“好妈妈”风暴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理性看待“好妈妈”风暴,更要学会从其背后去寻找原因。

1.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了更多的诉求

今天,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望越来越高,他们把未来的希望全都聚焦在这棵“独苗”身上,来不得半点闪失。全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云晓副主任曾做过调查,结果发现,父母给孩子的目标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91.7%的父母希望孩子获得大专以上学历,其中54.9%以上的父母希望孩子读到博士学位,大多数父母要求孩子考试成绩要在前15名。家长的要求虽不理性,却很执着,于是,他们把对孩子高期望的压力就转嫁到学校和教师身上,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教师的专业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目前,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尚不尽如人意,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实际上,课外补习的盛行,暴力作业的背后是教师专业水平不足的反映。当前,少部分教师可以做到精讲精练,大部分教师则需要多讲多练,极个别教师甚至在乱讲乱练。这样,不同的教师就会让学生的课业负担大不相同。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非说,水平越差而责任心越强的教师,对学生造成的伤害就更大。因此,努力成为一个智慧型的教师理应成为教师的追求目标。

而且,今天家长的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很多家长学历高,对教育有见地,如果教师不注重自身水平的提高,就很难赢得家长的信任和尊重。

3.学校和家长的“统一战线”需加强

学校和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理应成为统一战线的同盟军。因此,家校共育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在现实中,家校之间的联系还不够密切,家校共育的内容还不够完整。

当今,中小学家校共育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家校共育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一般是期中、期末举行家长会,或是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学校邀请家长来共同教育学生;二是家校共育的内容比较单一,主要局限于智育,很多内容都是围绕着学生是否守纪和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展开,而品德、身体、审美和劳动方面则被忽视。可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如何更好地形成合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让“好老师”和“好妈妈”携手同行

教师和家长之间没有必要比较谁胜过谁,重要的是为了孩子更好的未来而携手同行。

1.教师要真正赢得家长的信任

作为专门育人机构的学校,在家校共育上应起到主导作用。当然,其中的很多工作都是落实到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身上。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和家长建立和谐的协作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要真正赢得家长的信任,教师必须明确在家校协作中的定位,不能让自己高高在上。最近,《班主任兵法》系列畅销书的作者万玮出版了其新作《用服务的态度做教师》,很发人深省。书中提到,教师的服务对象也应包括家长,教师作为教育专业人士,应当承担更多的专业职责。当家长迷惑、彷徨乃至无计可施时,教师的援手就是最好的服务。孩子的问题根源常在家庭教育,帮助家长进行调整,对他们进行专业指导,乃是教师分内之事。

如果教师用服务的态度做教师,用心为家长服务,从而赢得家长的信任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中国教育报》也曾刊登过一篇《不要随意传唤家长》的文章,对教师在家校协作中高高在上的现象进行反思。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要让家长感受到,并且让家长内心有一种感动,这样,教师就能更好地赢得家长的信任。

2.教师要切实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打铁必须自身硬,教师必须在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上做文章。2011年12月,教育部就中小幼《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稿)向全国教师和社会各界征求意见。2012年9月14日,教育部正式颁发了中小幼《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稿)。《教师专业标准》的颁布,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需要教师们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要有自身的专业尊严,除了提升自身的学科专业水平外,还需提高德育专业水平。我国著名的德育专家,北师大教授檀传宝认为,教师的德育专业化不仅仅是班主任、德育课教师的德育专业化,更是全体教师的德育专业化。《教师专业标准》也明确将教师的德育能力作为全体教师的必备能力。因此,教师应在提升自己的德育专业化水平上下功夫。

教师要赢得家长的支持,除了真诚之外,还需要实力,需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卓著的见识,并能在教育上发出有影响力的声音,从而让家长心悦诚服。

3.学校要建立多元的家校互动平台

作为家校共育的主导力量,学校要建立多元的家校互动平台,为家校关系的和谐创造有利条件。

2012年3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这个指导意见中,明确了家长委员会的“参与学校管理”、“参与学校教育”、“沟通家长与学校”三大职责。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委员会,让家长代表参与学校管理,并倾听家长的呼声,让家长代表更好地起到家校沟通的作用,通过建立家校对话机制,促进家长和学校的相互理解。

另外,学校还可以充分开发家长的教育资源,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育人工作中来。比如,邀请各行各业的优秀家长,为学生进行生涯教育的辅导;借助家长的资源优势,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场地;发挥家长的特长,让他们作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老师;借助优秀家长资源,作为学校家长学校的师资,开展家长间的互助交流,提高全体家长的素质。

上一篇:以陪你一起为题下一篇:一件后悔的事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