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心学心得体会

2024-07-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王阳明的心学心得体会(精选4篇)

王阳明的心学心得体会 篇1

韩冬梅 胶东阳明心学研究会

一、良知的力量-如何摒弃诱惑,坚守本心。

阳明心学告诉我们:良知是心之本体,知行的本体。

任何人都是有良知的,即使是盗贼、匪寇,内心也有“良知”。人生在世,应该不断地发现良知,实践良知。

世界纷繁芜杂,诱惑众多,在生命过程中,如何摒弃诱惑,坚守本心,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见识了太多人性中赤裸裸的“恶”,如果没有一颗良知之心,是极容易堕落的。在利益与诱惑面前,我也曾动摇过、纠结过。通过学习阳明心学,使自己坚定了一个信念:把自己活成一束光,照亮自己,温暖别人,然后自己所期望的那些美好都会向自己飞奔而来。

二、专注的力量-如何随时掌控自己的心境。

阳明心学,顾名思义,一门修炼自己强大内心的学问。纵观王阳明的一生,他之所以在困难面前游刃有余,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关键在于他在面对各种难题时,首先做到“心静”。心静了,做事情时全神贯注,内心的潜力便会被激发出来,外界的环境便无法影响他,问题随之迎刃而解。

我在年轻时,经常处于一种浮躁、茫然的状态,做事情时经常感觉心烦意乱,缺乏耐心,工作效率低下。通过学习阳明心学,我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心不静,心境自然不会摆脱各种偏颇情绪的干扰,做事情不专注,自然导致效率低下。现在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我都及时提醒自己静下心来。当心灵清澈、明净,不受任何现象拖滞时,反而能得心应手的处理各种看似棘手的问题。

三、信念的力量-如何克服畏难情绪。

阳明心学告诉我们:不论是做学问,还是做其他事情,务必要有一个必定成功的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坚定的信念,是成功的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困难和问题纷至沓来,成为横亘在我与目标之间的拦路虎。人生是一场考验勇气与毅力的竞赛,在这过程中,如何克服畏难情绪,知难而进?通过学习阳明心学,我相信:坚定的信念是克服畏难情绪的良方。因为我充分意识到:我们做任何事,如果信念不坚定,内心的.力量会匮乏,便无法做到全力以赴,事情自然不会成功。

四、行动的力量-如何立足于行,在事上磨炼自己。

王阳明说: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至成。

只有把问题落实到行动上,才能得到最终的答案,即“立足于行”,在事上磨炼自己。

我们任何人的人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也一样。在生命过程中也曾遭遇当时看似无解的难题,痛苦、绝望如影随形,食不知味、夜不能寐。怎么办?我一遍遍的拷问自己。生活还要继续,问题必须解决。阳明心学像一束光,照亮我陷入困厄的心。它使我明白:生活把这苦难赐予你,是来磨炼你的意志,考验你的能力的。通过不断的解决生命中的难题,我的意志力愈发坚定,内心愈发强大。

论王阳明心学的道德凸显 篇2

论王阳明心学的道德凸显

王阳明是明代心学大师,其心学思想的形成是他一生实践成圣的道德理想的过程.在王阳明看来,一切学问都是为了人格的培养、精神境界的提高,他把道德学说从他的心学思想中凸显出来.王阳明心学的道德凸显是针对当时的道德沦丧、士风不竞的局面提出的`救治之方.其心学就是一个以他的道德学说为核心的体系,该体系包含了心即理的人性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和致良知的道德本体论.

作 者:李海兵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刊 名:开封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KAIFENG UNIVERSITY 年,卷(期): 18(4) 分类号:B248.2 关键词:王阳明   心学   道德   凸显  

王阳明心学美学的内指性体验 篇3

王阳明心学美学的内指性体验

王阳明心学的向内生成引发了对人自身生命意义的叩问,是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方式转向的标志,向心内探求成为悟道的.不二法门.可以说心学具有明显的内指性生命体验的审美特征,这是不同于理学的独特价值所在.

作 者:李计珍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山东,济南,250014 刊 名:晋阳学刊  PKU英文刊名:ACADEMIC JOURNAL OF JINYANG 年,卷(期):2002 ”"(6) 分类号:B83-02 关键词:王阳明   心学美学   内指性   生命体验   历史地位  

西游记心学解读心得 篇4

西游记心学解读心得

从小就酷爱看《西游记》这部电视剧,但那只是看热闹,从来没有深入的了解它;直到上了这短短的几节西游记心学解读课,使我对《西游记》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明代中叶,王阳明心学大盛,《西游记》深受其影响,并将其艺术化而指出了一条心学明心见性的心路历程。西天取经的过程,其实就是唐僧师徒与自身的“心魔”斗争历程。这一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在不断证实着“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的道理。在这里,“心”指的是人的主观意念,所谓“魔”,乃是人的私欲邪念的象征,是人迷失了本心的结果。而孙悟空在取经途中所遇到的种种妖魔鬼怪,其实都是它“心中之魔”的外象。孙悟空一个个的除妖灭怪,象征着它在消灭自己的心中之“魔”;在把一路上的孽障铲除以后,便达到了儒家所追求的“内圣”的精神境界;也修成了佛教正果,成为了“斗战胜佛”;同时也实现了道教“炼神还虚,炼虚合道”,超脱生死,位列仙班的目的。

孙悟空的出生于一块巨石之中,形状为猴,称做“心猿”,反过来就是“猿心”——元心,也即根本之心。既然是元心,所以玩耍之际,也要探看源头,于是找到了水帘洞。石猴“瞑目蹲身”,是在致虚守静;然后一纵入洞,看见一座明朗的铁板桥,“桥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这是一个字谜:桥下水倒挂,是个捺勾,流出去的是三点水,合起来却也是一个“心”字,所以水帘洞就是心洞。不仅如此,花果山也是心山,因为山上的“花果”只有“仙桃”。猴子爱吃桃,跟祖师学道吃了七次饱桃,上天掌管王母的蟠桃园,取经路上采的野果也是桃,可见桃与孙悟空的关系甚深。桃形象心,与心猿相合,正是心心相印。因此,这“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正是心之山洞、心之源,所以石猴会说:“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这家当是指心的住所,而且是先天的,所以是“却是有人家居住一般”,似曾住过,随即安下家来。

美猴王为了认识本心,获得长生不死之法,便出“家”离开水帘洞,去求仙访道。历经千辛万苦,一路西去,果然到了“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灵台是心,儒称灵台,佛称灵山,道称灵关,《西游记》第85回就引用了一首禅诗:“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你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人人平等,谁都有心,只向此心,莫要远求。“方寸”也是心。斜月是一捺钩,三星是三点,合起来亦是心字。这个无非是说祖师所居是心山心洞而已。祖师名“菩提”,是正觉、觉悟之意。心山心洞所在的菩提祖师,自然是菩提心,觉悟心。猴王门前回头见字,即成语“回头是岸”,此岸也就是彼岸,也就是“明心”,明本心中的菩提之心。美猴王西行求法,所得到的却只是本心中的菩提心。

上一篇:集体土地搬迁补偿协议书下一篇:汽车配件管理与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