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2024-10-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14篇)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1

一、背景分析

(一)课改特点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最大的特点是采取中外合编的专题史体例,每个单元集中探究一个比较宏观的历史问题,便于从一个特定的视角,对历史事件、现象和人物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和了解,也更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同时,比较注重对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

(二)时代背景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时代主题,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9周年纪念,近年来中日两国因钓鱼岛问题关系十分紧张,得到全世界的关注,同时2014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将在北京召开,中日两国首脑是否会在会议期间会谈成为两国人民共同关心的话题,在这一背景下开展本课的教学,更有利于营造课堂教学气氛,也能更好地开展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勿忘国耻,努力振兴中华,自强自立,才不会受人欺负。

(三)教学主题

本节内容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全面分析了抗战胜利的原因,突出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理解抗战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在教学中,我积极采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为教与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二、教学实例

(一)情景引入

教师:今天是星期一,同学们刚刚参加完升旗仪式回来,现在我来考考大家:升国旗唱的国歌原名叫什么? 学生:《义勇军进行曲》

教师:我们一起来唱一段国歌吧!(文娱委员领唱,学生齐唱国歌)教师: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今天的一百多年里,民族危机意识始终笼罩在国民心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便是这种意识的集中反映。这首歌创作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从这首歌创作的历史背景看,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当时中华民族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学生:华北事变或日本侵华;抗日救国或救亡图存。

教师:这一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请大家翻开课文第30页,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著名战争──抗日战争。

(二)讲授新课

(板书)第2课 抗日战争

一、全民族抗战

1、日本加快侵略中国的进程: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 教师: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使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1937年爆发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面对日本全面侵华的威胁,国民党和共产党采取了什么样的决定?两党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略)

(板书)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教师:外敌当前,国共两党捐弃前嫌,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了两个战场。

(板书)

3、中共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

4、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组织四次会战

教师:中国广大军民同仇敌忾,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日军曾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结果,仅仅一个上海,日军就打了三个多月。日军恼羞成怒,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他们已经不是一支军队,而是一群野兽!(板书)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

2、潘家峪惨案

3、七三一部队

(播放纪录片、幻灯:南京大屠杀片段及照片、影片《屠城血证》片断、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齐齐哈尔市毒气事件)

教师: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铁证如山。直到今天,日军侵华的危害仍遗毒无穷。请同学们举例证明。学生:(举例证明略)

教师:那么,六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日军侵华这段历史和欠下的累累血债?

学生:议论、回答(略)

教师:对,我们一定要不忘国耻、努力振兴中华和维护和平!日军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无法医治的创伤。抗战胜利后,香港某酒店曾经在酒店门口竖了一个牌子,上写:日本人与狗不得内进!(有学生鼓掌)后来在日本大使馆的强烈抗议下才取下了牌子,但规定入住酒店的日本人最低消费8亿港元。请大家思考,这是不是一种爱国主义? 学生:(议论、回答略)教师:(引导分析略)

教师: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有所抬头(多媒体展示资料:日本文部省修改历史教科书;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等法案)日本右翼势力甚至极力否认日军在侵华期间蓄意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认为只是在战争期间发生的一般战斗行为。大家怎样看待这些事件和做法?

幻灯显示: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篡改教科书,歪曲历史、美化侵略,并参拜靖国神社,为法西斯招魂,这表明()

A、日本企图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B、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活动猖獗 C、日本力图重温政治大国美梦 D、日本重视对下一代的历史教育

学生通过对各选项中信息的比较,很快得出答案是B。同时引导学生认识日本右翼势力不代表日本全体国民,从而端正学生盲目的民族仇视情结。(板书)

三、抗战的胜利

1、百团大战

教师:抗日战争打得非常艰苦,抗日低潮的时候,有些人甚至动摇了:我们能打赢日军吗?为了振奋人民的抗日精神,争取抗日形势的好转,中共党中央决定在华北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歼灭战。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展开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教师:百团大战狠狠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除了境内作战外,中国军队还积极开辟国外战场。(板书)

2、国外战场: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教师:在英美军队配合下,1945年初,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经过八年浴血奋战,我们终于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9月3日,国民政府决定全国放假一天,庆祝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这一天,全国人民欢天喜地,载歌载舞,各地到处张灯结彩。

(幻灯)猜谜语:抗日战争的胜利的原因。猜三个中国古代著名人物的名字。学生:(议论、回答略)

教师:这三个人分别是屈原(屈服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的原子弹)、苏武(苏联出兵山东,威胁日军)、共工(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民族人民奋力抗战的功劳)

(幻灯)

中国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A、国际社会的援助 B、敌小我大,我强敌弱

C、国民党正面战场消灭日军的主要兵力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战(答案D)

教师: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中国都失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全民英勇抗战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板书)

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教师: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可以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来分析。请同学们自己尝试作分析。学生:(分析、议论、回答略)教师总结:(略)

(三)布置探究学习内容 查阅有关资料:

1、列举近代以来外国列强历次侵华的时间、规模和结果;

2、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3、国共合作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实践中,我多次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通过探究学习、启发引导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学生唱国歌这一情节,调动起学生的爱国情绪。后来学生们反映,他们已经四年没唱过国歌了。

由于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9周年,近年来中日两国因钓鱼岛问题关系十分紧张,得到全世界的关注,同时2014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将在北京召开,中日两国首脑是否会在会议期间会谈成为两国人民共同关心的话题,各种媒体宣传铺天盖地,学生对本课相关内容已有一定的认识。针对目前青少年普遍存在的“哈日”一族现象,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强调日本侵华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让学生在触目惊心的影片、历史照片中了解历史的真相,教育学生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9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9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内容)。同时,利用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引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猜谜语),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和游戏中学到知识,加强对历史的感悟能力。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2

一、设计思路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救亡图存的分水岭, 是中国近代史的分界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民族觉醒为主线, 深刻认识两次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战争的起因和过程都做了从简处理, 引导学生从唯物史观和近代化史观去思考历史问题, 从而让学生认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二、具体过程

(一) 以时事热点导入新课, 引起学生注意。

在导入本课时, 幻灯片的图片用钓鱼岛做背景, 我用简要语言讲述了钓鱼岛争端的历史渊源:“相信大家最近都比较关注持续发酵的钓鱼岛争端,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95年日本在甲午战争末期, 趁清政府败局已定, 非法窃取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随后, 《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在二战结束后, 《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规定中国收回钓鱼岛的主权, 因此在国际法上钓鱼岛已回归中国, 但日本拒不承认。显然, 钓鱼岛争端与甲午中日战争有关, 而《马关条约》又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在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那么, 那两次重大战争的前因后果及过程到底是怎样的?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呢?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

分析:通过图片和教师的讲解, 学生的兴趣明显被激发出来, 因为学生感到历史竟然与我们的生活如此之近。

(二) 简化战争的背景及过程, 重点突出影响。

考虑到这两次战争在初中历史课本中都已学习过, 因此对背景及过程仅通过材料和视频的方式呈现。但是, 对其中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必须点明, 比如教材中有这样一句话:“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 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可以把这个内容与必修二的内容联系一下, 因为必修二在讲到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时, 其中的第一个原因就是, 甲午战后, 列强争相资本输出, 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因此, 可以引导学生理解甲午战争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当然, 本课重点放在了对两次战争影响的分析上。

师:这些战役其中的大决战是哪次战役?

生:黄海海战。

师:很好, 是黄海海战, 5个多小时的激战, 决定了全局, 同时也决定了此后半个世纪里中日关系的格局, 把37年后“九一八”的炮声看做黄海海面炮声的历史回响并不为过。很可惜, 在这场决定命运的大决战中, 李鸿章却奉行什么政策?

生:避战自保策略。

师:那你们想过没有, 李鸿章为什么要奉行避战自保策略呢?

学生讨论, 答案很多。

师:其实, 清政府组建的近代军队, 是为镇压国内反清势力而建立的, 并不具备抗击外来势力的素质。相反, 清军在消灭太平天国、义和团等国内战争中却屡建奇功。并且大多数官僚没有近代国家应有的爱国心, 即便是主张学习和引进洋务的李鸿章, 也是以自家集团的利益为首要, 国家利益置于其二, 而不是为国决一死战。当然, 这是战败的直接原因,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大家请看视频。

(李鸿章的影视片断, 文字材料如下:我嘛, 办了一辈子的事啊, 练兵也好, 办洋务也好, 那都是纸糊的老虎, 何尝实实在在地放手办过啊, 勉强涂饰, 徒有虚表啊, 不揭穿还可以支撑一阵子, 就好比一间破屋子, 靠一个裱糊匠东贴西补啊, 表面上光鲜了, 这小风小雨, 打几个窟窿, 随时修补, 还可以支撑一阵子, 若是遇到狂风暴雨, 那纸糊的屋子就彻底地被戳穿了, 不可收拾啊。)

师:从这段视频中, 我们会想到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生:“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师:很好, 也就是说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的是技术, 而不是制度, 目的只是维护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因此,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应该是封建制度的落后, 统治的腐朽。那么, 在这落后的制度之下, 在愚民政策的统治之下, 当时中国的民众对战争又是怎样的态度呢?大家请看材料。

材料四:清日战争在清国民众心中没有引起浓厚的仇日心理, 民间的抗日热情低于官方。……许多清国人都会直言表示不愿意为清国皇帝打仗, 清国人关心的只是自己眼前的生意。代表清国新一代青年的天津水师学堂的学生表示, 对抵抗日本既没有信心, 也无兴趣。清国朝堂上高谈阔论与日本开战时, 看不到民间组织参与、支持国家战争的迹象。战争似乎与民众群体毫无干系, 人们仍旧继续他们往日的生计。

——选自宗泽亚《清日战争》

生:清政府与人民背道而驰, 压根没影响到普通民众。

师:而相比之下, 当时日本民众又是怎样的态度呢?请看材料。

材料五:当血气方刚的青年士兵战死沙场时, 民众指责政府把宝贵的金钱视为埃芥;当隆重欢送出征的士兵因伤病返回家乡时, 激昂的村民指责他们是不该回来的胆小鬼;当日军连战连胜的报道掀起狂热时, 民众关心的是战争胜利后可以获得多少敌国的土地和赔偿金。这种情形代表了清日战争中日本下层民众的一般心态。

——选自宗泽亚《清日战争》

生:在明治维新后, 民族主义意识使日本政府和人民团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师:中国在战争中面对的是日本民族团结一致的力量, 难怪西方的观察家称甲午中日战争是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因此, 面对这场大规模的战争, 不仅官员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 而且民众对此也没有清晰认识, 可以这么说, 民众冷漠、淡然、没有觉醒!

当然, 历史没有理由责备那些仅仅为了生存的民众, 在那些贫民之中, 或许有我们祖先求生留下的足迹。同样, 历史也没有理由责备李鸿章, 我们在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时, 应该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下考虑, 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李鸿章处于内忧外患、新旧文明交汇、中西文明碰撞之际, 是这样的千古大变局造就了李鸿章的“功”与“过”, 正如梁启超所言:“吾敬李鸿章之才, 吾惜李鸿章之识, 吾悲李鸿章之遇。”

(用唯物史观指导学生)

师:那在甲午战争失败之后, 带给中国什么影响呢?

合作探究:

恩格斯曾说:“没有哪一次历史的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 回答:

(1) 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哪些灾难?

民族危机的加剧

(2) 甲午战争又怎样“以历史的进步来补偿”中国?

民族意识的觉醒

师:面对民族危机的加深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 台湾人民掀起反割台斗争, 民众的反抗主要体现了一种反侵略的自我保护的本能, 其中愤激的感情色彩居多。何为民族觉醒, 应该是民族主体对自身历史使命的自觉意识。比如, 你们作为高中学生, 如果对自己的历史使命没有充分认识, 就不能称之为觉醒。那为什么说甲午战争后, 民族意识开始觉醒了呢?大家请看材料。

材料六:1895—1898年间, 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 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60多家, 总投资额为1200多万元, 而在此之前的30年间, 民族资本的总额只有680万元。

材料七: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 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应。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动当时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各地一千三百多名举人上书朝廷, 提出“拒和, 迁都, 变法”等主张。

材料八:著名史学家陈旭麓曾说:“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 中华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梁启超也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 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 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材料九: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在《马关条约》第一轮谈判中告白:“余认为这次的战争得到两个好的结果, 第一是欧洲的陆海军作战方式, 被黄色人种成功应用, 得到了验证。第二是沉睡的中华开始觉醒, 日本给予清国的刺激, 相信对我国将来的进步会发生最有益的影响。”

师:这几段材料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描述的?

生:经济、政治和思想。

师:很好。材料六说明在甲午战争后, 一些具有强烈爱国心的官僚士绅, 放弃仕途, 走上创办实业的道路,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 助推了中国的近代化。那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什么?

生:洋务运动。

师:那近代化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内容呢?

生:经济的工业化, 政治的民主化, 思想的科学化。

师:接下来材料七说明了什么?

生:康有为、梁启超发起的“公车上书”运动。

师:1895年发生的“公车上书”, 是在民族危亡的刺激下的群体意识的觉醒, 维新改良很快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流, 与此同时, 资产阶级革命派也开始活动起来 (兴中会) 。他们是在同一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股新的政治势力, 一个向皇帝上书请愿, 一个要把皇帝拉下马。但都是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

师:材料八、材料九说明甲午战争促使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觉醒, 掀起了爱国救亡运动的高潮 (从自发的反抗到自觉的行为) 。因此,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分水岭。如果问你为什么, 那就是什么呢?

生: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师:很好, 也就是说在甲午战争后, 中国人开始了制度方面的探索, 从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

【板书设计】

师:接着我们一起来做几道题目。

1. 据学者研究, 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 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129种之多, 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只有12种;

但是之后的十几年中, 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有16种, 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达到了958种, 其中多数为政治、法律类书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必须进口日本图书

B.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政治舆论

C.日本的文化交流政策由开放转向封闭

D.中国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日本学习西方

2. 有人认为, 甲午中日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 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后 ( )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期, 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B.清政府开始引进近代科技, 并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 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 维新思想开始形成

3.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 孙中山选择了革命, 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 ( )

A.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B.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C.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在分析完对中国的影响后, 接着就是分析对日本的影响。

材料十日本学者金子道雄在《日本的战争赔偿责任》一文中写道:“中日甲午战争……要求中国赔偿2亿两白银……这笔巨款相当于当时日本4年的国家预算额。这些钱是怎么用的呢?是按照军事费用84.7%, 皇室费用5.5%, 教育基金2.8%及其他部分来分配的。日本为了实现军国日本、天皇制社会、教育立国的目的, 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这笔赔偿金。”

通过材料得出结论:推动发展, 便利进一步侵略。

师:《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背景及内容。 (以材料及视频的方式呈现, 强调一下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以及廊坊阻击战, 其余可简化处理。)

师:那影响是什么呢?

生: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的签订, 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师:教材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影响的解析上仅限于消极影响, 其实在抵抗八国联军时, 清政府可以调动的军队十分有限, 各地坐视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清政府的威望急速下降。因此,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削弱了慈禧的统治威望, 分化了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阶层, 使革命思想为更多人接受。帝国主义国家并没有像他们想象的那样, 摧毁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的斗志, 因为在旧的民族意识被摧毁的同时又产生了新的民族觉醒。正是这种奴役性的条约加快了清政府的灭亡, 加快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分析:现行教材按政治、经济、思想模块编写, 历史时空跨度大, 但是教材对历史事件的影响往往惜墨如金。时间逻辑是历史学科的重要内容, 没有时间逻辑, 学生是较难形成对时代特征的整体认知的。因此, 这堂课我试图打破三本必修的束缚, 把两次战争的影响以民族的觉醒为主线加以贯穿, 以唯物史观和近代化史观为引领, 让学生对民族资本主义、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有深刻的认识, 从而看到中国人从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而不断探索得过程, 认识到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趋势。

三、思考感悟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 我悲愤, 因为这是一段中国人不想回望的历史;我激昂, 因为这是一段中国人不断抗争的历史;我感动, 因为学生的爱国情怀深深感染着我。上完这节课, 我的思绪迟迟不能从那段历史中走出来, 我在想, 学生从这节课中到底学到了什么?对我今后的教学又有什么启发呢?

首先, 教师如何感染学生?唯有教师深入其中, 让学生切身感觉到老师是在用“心”在上课。这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何愁不能实现?

其次, 这节课这样讲, 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相关知识积累, 那么对于二类学校的高一学生是不是要求过高, 挖掘得过深, 不符合教学发展的规律呢?

再次, 这节课最大的遗憾就是让学生自己感悟得太少, 不大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最后, 为了上好这节课, 我阅读了宗泽亚的《清日战争》, 看了电影《甲午中日战争》, 也查阅了相关资料。在这过程中我收获很大, 也感慨良多。可以这么说, 我是在逼迫之下做了这些工作, 但这过程却充满快乐。我想作为一线教师, 如果我们平时能把大量应酬的时间花在学习思考上, 多交教学上的良师益友, 那么学生也就会更喜欢历史课了。

摘要:本课以“民族觉醒”为主线贯穿教学全过程, 启发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两次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从而认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北伐战争》教学反思 篇3

关键词:教学反思;初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385-01

《北伐战争》这课是人教义务教育新课标版八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第11课的内容。

我是在2012年10月10日上午第一节上的这课,这节课留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基础知识: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北伐战争中中共党员大无畏精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的生命。通过对北伐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的正义战争,是国共合作的重要举措。

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是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本课的难点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反思这节课成功之处有:

一、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导入新课。如:以“国民革命歌”来导课,进行新课的学习,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生活的息息相关(是两只老虎的曲子),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抓住关键史实,讲课有详有略。教学内容上我有取有舍:黄埔军校建立的背景、时间等基本情况由学生自学、自己讨论能解决的,就让学生去学,教师只做了检测。重点学习北伐战争,而北伐的时间、对象、主战场、主要战役等基础知识内容列成表格让学生看书自己找出来填入即可,重点分析北伐的作战方针、北伐顺利进军的原因、北伐失败的原因等书本上没有介绍的但学生必须了解的内容。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这部分内容学生自学简明了解就好了,重点强调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

三、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使教学前后呼应。创设有效的教学问题情境是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有效的教学策略。我创设了以下几组教学问题情境:讲黄浦军校的建立,展示图片,通过对联:“贪生畏死勿入斯门,升官发财请往他处,革命者来”引导学生理解:“孙中山为什么要创立黄埔军校?”让学生结合课本上的内容,自己总结。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重点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教给了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讲授到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时,将北伐路线及主要战役的地点制成动态显示图进行讲解,学生能够一目了然,直观的接受知识。同时指导学生在教材“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中划出主要战役的地点。最后展出了一张温泉县初级中学教学楼的图片,通过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做有责任感的人”引导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使教学前后照应。(黄埔军校与温泉县初级中学都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四、教学过程新颖,是一次旅行——国民革命之旅。旅游景点是广州、长江,最后“旅行日志”做小结。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发现问题、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同时还有小组间的合作探究能力。

五、采用竞争手法,激励学生踊跃发言。

学生回答问题时,采用竞争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们把手举得高高的,“我、我、我……”,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抢到问题的学生认真答题,没抢到问题的学生仔细的听,用心的记,及时的纠正回答中的错误。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自己感觉存在如下不足:

1、没有很好的利用幻灯片里的资料,如《国民革命歌》词曲打出来,可以让学生听了一遍后,自己再试着唱唱,渲染一下气氛,效果可能会更好。

2、有些知识提前讲了。如为什么要进行北伐,只要讲清楚当时是军阀拥兵自重,独霸一方就行了,没必要把张作霖、孙传芳、吴佩孚这三大军阀的势力讲出来,应该交给学生在学习“北伐战争”这一内容时自己去了解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是:

(1)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大胆的把课堂交给学生。如:讲课中有的学生能把国民革命胜利进军的原因总结出四条来,可见他们课前对教材进行了充分的预习,查阅了大量的资料.

(2)教师要敢于走下讲台,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发挥好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篇4

反思一: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这堂课在整体的教学设计中,因时间有限,出现以下不足的地方:给学生探讨的时间不够充分,没能较好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不够关注及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没有做到对每个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激励的反馈。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要朝这些方面改进:

1、教学设计中应该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2、在教学设计中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3、在教学设计中应有助于突出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反思二: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我星期一在朝阳一中上了《鸦片战争》一课后,感受颇多,下面简单谈谈我的几点感受。

《鸦片战争》一课涉及的时间跨度大,内容含量多,知识信息量大,因此,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动态地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教学效果还好。

在开篇环节,首先进行单元导读,然后(屏幕展示)引导学生看美丽的罂粟花图片(创设问题情景):“罂粟花是美丽的,可是中国近代一百年的屈辱历史却是从它身上开始的”,由此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的极大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自然而然地转了入正题。

在讲授新课环节,对教材原有的三目进行了重新整合,分为“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二个部分,层层深入,使教学内容更加合理、更加连贯、更加简洁易懂。在这二个部分的教学过程中,很好地兼顾到了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问题探究-----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提供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模式,梳理两次战争的线索,使学生掌握了本课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探究问题:“19世纪上半叶航海工具主要是帆船,从英国航行到中国必须绕过非洲好望角,至少要4个月,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出口鸦片?鸦片给中国带来哪些灾难?清政府就鸦片问题有何争论?道光帝最终采纳了哪一种建议?”、“"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我们有本土作战的先决条件,又拥有百倍于英军的武装,为何却败于远道而来的总兵力仅1万人的英军??”、“结合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层层剖析,深入浅出,更好地理解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及其影响,从而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基本特征,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特别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历史场景“虎门销烟”、观看视频“鸦片输入的影响”、“火烧圆明园”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在本课结尾部分,以反思小结: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才能正视和反思她曾经遭受的屈辱......封闭所以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必须思变,思变才能崛起!通过小结,将本课知识进一步升华,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

但纵观这节课,我个人认为还有一些地方存在不足。比如:由于时间关系,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缺少进一步展开分析;也有一些观点(如世界近代史开始的时间,“落后就要挨打”等观点)有待商榷。所设计了一系列探究问题让学生讨论,问题有点多,使一些题目没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真正展开,无法深入提升。

反思三: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在备课时我首先考虑的是让学生明白这场战争为什么叫“鸦片战争”?在学生讨论后>总结:因为这场战争是由鸦片问题引起的,所以叫鸦片战争。我进一步引导学生:为什么鸦片会引起战争?继而引出中英贸易中英国发现从事毒品鸦片的贸易可以牟取暴利,于是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主张严禁鸦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虎门销烟。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受到中国的抵制,英国政府决定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这样由鸦片到鸦片战争再到英国为什么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学习起来效果较好。

在讲“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不难发现,它与第一次鸦片战争不是孤立的,是有着内在联系的历史事件,有其共性。因此在教授这两课时,采用纵横比较的方法,则能使学生对两起历史事件、现象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理解和认识。它有利于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理解、分析和评价历史以及识辨大是大非的能力。这也是根据学生怎样学来设计自己怎样教的重要原则。

在教学中启发学生透过历史的表面现象,看其本质,也就是认清侵略者的本质和狡诈手段,得出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从而提高学生鉴别事物的能力,这是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之一。

两次鸦片战争还给我们共同的教训和启示:锁国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中国近百年史是贫穷落后屈辱挨打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史。作为中华民族的每个成员,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要了解祖国的过去,不忘昨天,珍惜今天,创建美好的明天。当今世界,列强林立,以强凌弱,以富欺穷的霸权主义行径并未改变,亡我之心没变,要维护中华民族独立主权和民族尊严,必须振兴中华,坚持改革开放,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现状。

反思四: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鸦片战争》是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的教学重点之一,又是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门槛。认真思考本课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八年级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民族历史、民族精神的认同感。

一研读“新课标”,总体把握教材内容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要求“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鸦片战争》一课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要求。

教材内容渗透了历史比较方法、心态史学方法、计量史学方法、口述史学方法等。

1.历史比较法。英国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是19世纪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处于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统治腐败的封建没落时期。

2.心态史学方法。林则徐痛陈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采取了严厉有效的禁烟措施,将收缴的230多万斤鸦片当众销毁。林则徐的壮举并非当时外国人想象的想发大财。虎门销毁的举措令许多外国人都对林则徐心悦诚服,赞叹不已。知道这段历史,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

抗日战争教学反思 篇5

在本次教学实践中,我多次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通过探究学习、启发引导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学生唱国歌这一情节,调动起学生的爱国情绪。后来学生们反映,他们已经四年没唱过国歌了。

由于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各种媒体宣传铺天盖地,学生对本课相关内容已有一定的认识。针对目前青少年普遍存在的“哈日”一族现象,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强调日本侵华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让学生在触目惊心的影片、历史照片中了解历史的真相,教育学生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在20xx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内容)。同时,利用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引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猜谜语),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和游戏中学到知识,加强对历史的感悟能力。

教学中我还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冷静地剖析历史、正视历史,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避免在学生中出现盲目的民族复仇情绪。

关于观看战争片的感受与反思 篇6

所以我一度认为,战争这个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多是真实的。友情、爱情、亲情、背叛将用最惨烈的方式,又最精神,最动人,最不单纯的方式存在,人的生存欲望或为真情付出或为这片土地战斗的坚定,已经超脱了生命的范畴。

因此战争片,举个《金陵十三钗》的例子,很经典,而是因为它展现的是一场真实的战争,很惨,我不敢看下去,她为了琴弦,为了给那个小士兵弹上一曲。这种“为了”,一般只出现在玄幻的、科幻的影片的大危难中,而战争,就是现实的大危难,也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做悲壮,战争为什么而悲壮。

《安妮日记》、《珍珠港》,那个时候的日本兵,再示意小男孩离开后,才开始开火。人文关怀,在生命陨落的高潮,也到达了高潮。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7

一、小说主人公北山年夫的心理变迁

(一) 战前普通人正常心理

北山年夫在战前也是一个平凡的、普通的日本青年, 过着自己普通的小生活。他有一个自己喜欢的人, 认为这是自己最完美的初恋, 然而在家庭与生活的阻拦下, 这次的恋情以失败告终, 这给北山带来了创伤, 他依旧对初恋情人恋恋不忘, 以至于到最后他在军需厂遇到另一个愿意全心全意跟随自己的人时候, 他也只是当初美好初恋的替身。作者在描述他们二人相处过程时候, 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北山身上的普通人心理, 他有常人的七情六欲, 他的虚荣心、爱恨, 内心的孤独等等在作者的笔下被描述得淋漓尽致。由此, 可以看出在战前的北山是一个及其普通的人, 他也有平常人的正常心理与平静的生活。

(二) 战时冷漠自私的心理

作者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来描述北山入伍后的心理变化。通过描述北山刚入伍时的新兵生活、上战场前激烈的争斗生活与四处转战的行军生活, 逐渐的刻画出一条清晰的线索来表达北川内心思想的变化。在新兵集训生活的时候, 北川每天需要面对长时间的出操训练, 和各种随意的体罚, 在这样的生活下, 让他萌发了“人生别无所求, 唯有爱情才是最有价值”的想法, 在这个时候, 他的心理变化还是不明显, 主要是对亲情与爱情的思恋, 这时候的他还是一个能够与战友相互安慰取暖的人。但是, 在战场上的北川内心转变就很大了。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下, 枪林弹雨, 粮食短缺的情况常有发生, 人们为了生存, 只能靠自己。于是, 人性的恶在战争中被放大, 士兵之间为了一点粮食就争个你死我活的现象常常发生, 部队长官根本就不把士兵当成人看, 随意的体罚与泄愤……战争中各种自私自利的行为一直在影响着北川, 最终北川的心理发生巨大变化, 他发展为一个利己主义者, 一切为了保存自己为首要原则, 以至于在听到战友的求救时, 他都选择漠视。在战争中, 我们看到的是北川的内心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转变, 通过这些描述更让人感觉到人性在战争中的不堪一击与冷漠。

(三) 战后渴望救赎却失败的心理

从战场回来后, 北川获得了一份差事。他在那里遇到了一位美丽的仓子。他被仓子所吸引, 唤醒了内心的爱, 生活貌似回归了平静。但是, 在与仓子交往过程中, 他却时常回忆起那个可怕的噩梦, 战争带来的痛苦难以愈合。他希望能够和仓子的交往来实现内心自我拯救。但是, 最终, 战争的利己主义思想还是根植于他的内心, 他没有办法完全的信任一个人, 最后他还是选择放弃了仓子。最终, 北川的自我救赎失败了, 在战争带来的持续影响中, 他不仅成为了一个受害者, 也成为一个自私者。

二、小说中对战争的反思

(一) 从参战者视角揭露战争对人性的扭曲

小说从参战者的视角描述了战争带来的人性的扭曲, 不得不说, 与其他文学中从平民受苦的视角描述, 具有一定的特色。首先, 小说在描述北川心理变化的时候, 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在部队严格的上下级关系下, 部队长官对士兵无止尽的欺凌, 士兵过着非人的生活。从这部分描述揭露部队生活的黑暗与残忍, 进一步刻画人性的幻灭。其次, 在战争中, 士兵为了生存不计后果, 最终沦落为自私自利的畸形人格。 在战争环境中, 每个人最重要的就是守护自己的生命, 对于他人的生命, 保持着一种旁观的态度。这进一步刻画在战争笼罩下, 人性的变形。

(二) 从复员后的经历展现战争对人的伤害

复员后的经历展现战争的持续性影响, 可人留下可怕的心结。首先, 从北川的身上背负的愧疚来说, 自从知道恋人逝世后, 北川就涌起一股因为虚伪的爱情而带来的负罪感。其次, 对队员的见死不救成为北川心中无法抹去的一个记忆, 他心里承受的压力与悔恨使得自己一次次的回忆起战争, 不断的自我询问, 最终却无法摆脱战争所带来的创痛, 以悲剧收场。

结束语:

《脸上的红月亮》是野间宏杰出的代表作品之一, 其通过详细刻画主人公心理变化为线索, 深刻的揭露了战争带给人的毁灭性破坏与人性的扭曲, 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批判。

摘要:野间宏是日本战后派著名的作家代表之一, 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出发, 批判和揭露在战争下人性的扭曲, 反对战争。野间宏的短篇小说《脸上的红月亮》主要是揭露了战争的残酷以及对人性的摧残, 通过男主人公北山年夫的心理起伏变化为线索, 生动滴描述了他对战争各个过程的感受以及在战后回到日本的遇到女主人公掘川仓子的故事, 借助二人的最终的悲剧, 再次直观的强调了战争对人的毁灭以及这种伤害的持续性。本文以《脸上的红月亮》为主, 分析了其中对战争的反思。

关键词:野间宏,北山年夫,战争,人性

参考文献

[1]王一如.情爱·战争·人性——对《脸上的红月亮》的结构主义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1, 04:43-46.

[2]焦红乐.解析《脸上的红月亮》中对战争的反思与控诉——以北山年夫的心理变迁为主线[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4, 03:77-79.

电影纪录片反思美国对越南战争 篇8

[关键词]越战电影纪录片资本利益

残酷的战争

美国电影纪录片《心灵与智慧》(Heartsand Minds,1974年),记录了美国入侵越南的过程。美国国内各界的反映,更具体地展示了越战过程中无辜的越南人民惨遭地面、空中和生化武器毒杀,血流成河,尸体列队,坟山遍野。“越南战争是二战以后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战争”。这部电影记录片的材料由两部分拍摄、剪辑而成:一是来自越战中随军记者拍摄的影像资料:一是越战后采访政府官员、退伍老兵和反战人士等等谈话资料及图片。

·越战伤亡统计:

·北越正规军和被认为是越共游击队的人员:110万人死亡,60万人受伤,33万人失踪。

·美军:越南战争期间,美军死亡58209人,受伤304000人,2000多人失踪。

·南越政府军:死亡13万人,受伤50万人。

·韩国军队:死亡4687人。

·中国军队:死亡1100人。

·澳大利亚军队:死亡512人,2400人受伤。

·泰国军队:死亡350人。

·新西兰军队:死亡83人。

美国发动的这场战争毁灭了123万越南人生命:110万人受伤,以致落下终生残疾:33万人失踪。整个越南死、伤、失踪人数,高达266万人:而美国的死、伤、失踪的数目与这些数据相比,还不到零头,但他们就在喊叫他们的损失。标榜“自由”、“平等”、“民主”、“人道主义”、“人权”的美国人,此时。展示出了自私、残酷、口是心非的心理特征。也许有人说:这评价美国人未免以偏概全了。

事实上,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从落后国家掠夺廉价的资源供他们消费,所以他们就拥护政府,跟着政府走,是利益牵着他们的鼻子。一旦他们付出的代价超越了他们认可的底线时,就开始喊叫。他们想到的还是自己,从来没有为他人或他国人民想过。所以,用“The more money they have,the more they want,”(越有钱。就越想要钱。)——“贪得无厌”来概括他们的心态应该是很恰当的。

平衡的镜头

1,美国。导演给了支持越战的和反对越战的人提供了相对平衡的发表意见的机会。支持越战的政客的说:“东方人很多,命不值钱。”“东方的哲学:生命是不重要的”。言下之意,即使大量死去,也不值得大惊小怪。反越战的人说,战争使很多美国家庭失去了孩子。或者孩子成了残疾。

有的退伍老兵对着镜头说,想起战场上的情景,越南人成批成批地死去,感到无比的痛苦,哭得说不出话来。说:他们投下去的C,B,U,s(武器名称英文缩写)可以摧毁任何东西,他们实际上就是凶猛的杀人者。有的老兵却说,当时他们只是觉得在挑战死亡。刺激,当他们从飞机上投下炸弹时,如果投中目标,就感到非常神奇:他们在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或者说是在玩一盘游戏,根本看不到人、鲜血,只是看到村庄,只负责把武器从飞机上投放下去而已。后面的事不是他们所关心的。当时美国有50万人开小差,不愿意上战场,而逃亡加拿大,但后来大多数还是上战场了。不上战场的人受到关押审判。有的说:“死在越南不值得骄傲”。

与此同时,美国各级政府,做各种各样宣传。政客的演说,每一个美国人必须为国家的利益献出一切,乃至于生命。为此。应该感到无比的光荣与骄傲。有一个夫妇对着摄影机的镜头说。他们的儿子毕业于哈佛大学。不想上战场,但不得不去,后来牺牲在越南了。他们感到痛苦,但同时也非常骄傲。有的军官,到学校进行宣传,鼓动那些满脸稚气的孩子们,要他们做好思想准备,长大后,为了美利坚合众国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這是“我们的使命”。动员全体美国人为了国家的利益,前赴后继地上战场。

与此同时,反战人士上街游行,政府和警察对之进行镇压。

2,越南。摄影镜头记录越南的:有南越政府——美国武器装备起来的军队。平民被炸死,被杀死,被烧死。被毒死,肠子烂掉而死: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棺材。一排排望不到头的坟坑。对着镜头,越南人民愤怒地说:要把他女儿的衣服甩到尼克松的脸上。“他们(美国人)随心所欲地轰炸,然后又来拍摄。”一个越南和尚说:“这是一场他们(美国人)最肮脏和持续最久的战争”。有的百姓说:只要有大米我们就会坚持战斗,吃完了大米,我们再耕种,再打战。越南人为了保家卫国,英勇顽强地抵抗美国的入侵和南越政府的镇压。

3,战后美国。影片展示了战后美国社会对越战老兵冷酷无情。由战争造成的残疾,使得他们在生活中面临着教育、就业、医疗等等一系列生存问题,欲诉无门。他们的价值被利用完毕,就成了过期的废品(即垃圾),无处回收他们。

利益一战争一利益。利益第一。为了利益发动战争。士兵只是“工具”,用完了就应该抛弃,这是典型的实用主义。如果承担“工具”的生老病死,就会减少他们既得的利益。这又是典型的没有人性的实用哲学。但社会毕竟是由人构成的社会,如果过度地把某一部分为数不少的人边缘化,其结果就会影响社会的稳定性,自然,越战老兵的生存就成为社会问题。问题存在,矛盾激化,进而受到社会关注,便有了《心灵与智慧》(Hearts andMinds)电影纪录片。这部电影纪录片编导意在反思越战的深层原因。

组织传播的诱导

1,宣传。美国政治宣传无处不在,政治高压笼罩全国。政府有意识的提倡每个人要爱国,具体得说,就是“忠于上帝、家人和国家”。因为政客们看到,1957年10月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认为苏联的强大对他们构成最大的威胁,担心苏联的现象在美国出现。所以,尽可能的消灭共产党,杜绝苏联对美国的影响。在国内到处抓共产党人,使得每个家庭担惊受怕。年轻人向父母发誓没有参加共产党之后,父母才放心。

政府组织宣传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家庭、体育运动、军人到学校进行演讲、以及相关利益群体等。最后形成美国人根深蒂固的爱国意识和不同人种的等级观念,除了美国人之外的人,都是他们的假想敌,以致枪把子不停的转动。

即使在体育竞赛中也灌输进政治宣传。在橄榄球比赛中,都要运动员们把对手当作假想敌,体育活动失去了健身的味道。

2,撒谎。政客们不断编造撒谎,转移民众的注意力。影片中提到:杜鲁门撒谎,肯尼迪撒谎,约翰逊撒谎,尼克松撒谎,五届政府一骗再骗美国民众。越南富有钨矿和锡

矿,还可以在此开辟市场。到了尼克松时代,1972年,有一个“海防开矿的计划”。美国政府鼓动民众积极参与战争,目的是想从越南攫取廉价的资源,同时越南又可成为他们产品的倾销地。为了这些利益,不断地投入武器和士兵,他们认为一定打下越南(we’re going to win)。更具讽刺意义的是,他们提出口号:“是给和平一个希望”。打人者却高喊“和平”、“自由”。

教育宣传的过程中更是充满欺骗性。库科中尉到小学去作演讲,说:“逃去加拿大的人是违法的。是懦夫”。教育中就把世界上的人分等级,认为美国人是世界上最优等的公民,亚洲人则是最低等的种族。因此,有一个士兵说:“越南,除了人之外,那里都很美”。“越南人没有被看作人,而是看作劣等人”。有的美国兵骂他们为“魔鬼”。有的士兵则说:不想死在这肮脏的土地上。有的把越南人比作肮脏的老鼠。

战争的根源

据说,谁只要掌握了石油或水或粮食,谁就控制了全世界。20世纪至21世纪初。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控制石油,只要有石油的地方。陆续发动了无数场大大小小的战争,而每一场战争都找各种冠冕堂皇的借口,来掩盖他们真实的目的。

看看美国从二战以来,为了控制世界能源、扩大它的势力范围打了多少场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至今未结)、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至今未结)等等。通过战争,把国内的经济危机转嫁给落后国家:通过战争,夺取了波斯湾石油开采权。军事基地遍布全球(除了南极大陆之外),整天在担心俄罗斯。中国、印度发展壮大起来,不断地散布诸多国家的危险论,朝核危险论,中国危险论,“盖茨呼吁美加强核威慑”。似乎全世界不听他的话的国家就是“流氓国家”。巴罗佐更荒谬地宣称:“面对金融危机,要么一起游泳,要么一起淹死。”。世界上竟有如此霸道的人存在,他们要死。也要拉个垫背的。

列宁说过:“只要资本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过剩的资本就不会用来提高本国民众的生活水平(因为这样会降低资本家的利润),而资本输出国外,输出到落后的国家去,以提高利润。”因为资本的本性就是追逐利润。在追逐利润的过程中,伦理、道德、理性等都已经被抛置脑后,资本家唯一的目標——资本利润的最大化,犹如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看见金子。两眼就会发光,平时所保持的温情脉脉的面纱彻底扯下,露出狰狞的面目。2008年9月份由美国金融次贷危机而引发的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就可见一斑。金融危机使美国经济陷入困境,2008年9月20日“布什政府正式向美国国会提交拯救金融系统的法案。财政部将获得授权购买最高达7000亿美元的不良房屋抵押贷款资产。”拿出普通纳税人的血汗钱,去解救金融资本家。这些金融寡头平时盘剥老百姓的钱还不够,到这时还要强行筹资救济雷曼投资银行等。而雷曼兄弟银行总执行官在公司倒闭、员工失业的情况下自己还能几千万的薪水,以致招到员工的围攻和痛打。有人说,美国总统实际上是美国的CEO,几十家大财团的总执行官。他要解决的问题可以牺牲穷人的利益,但绝对不会违背财团老板们的意志。

一个世纪前的罗得斯(英国)更露骨地说:“我的一个宿愿就是解决社会问题,就是说。为了使联合王国4000万居民免遭流血的内战,我们这些殖民主义政治家应当占领新的土地,来安置过剩的人口,为工厂和矿山生产的商品找到新的销售地区。我常常说,‘帝国就是吃饭问题。要是你不希望发生内战,你就应当成为帝国主义者。”’

《走进我军战争史》教学反思 篇9

东振小学考秀杰

回顾我参加本次“专题教育”课堂教学评优课活动所教授的小学六年级专题教育《走进我军战争史》的教学,基本按照教学设计完成了本课教学。现进行反思如下:

一、按照教学设计,本节课设计思想为:

1、师生互动、平等参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参与探究中掌握知识。

2、通过多媒体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目的在于能更多地向学生传授军事知识,让学生们了解我军的战争史,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信心与热情,在教学中此目的已达到。

二、导入环节

所有的教师都知道新课的导入非常重要,方式很多,但新颖独特的导入却很难。在备《走进我军战争史》这一课时,我考虑了很久,怎样才能让这节课的导入特别,不仅一下就能吸引学生,而且让学生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呢?想了很久,我决定从用战争视频与祖国强大视频对比导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方面

学生自读教材要有目的。从学习角度来说,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学生自读后回答问题正确,教材也就读透了,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课件符合教学需要与学生的认知特点,选取的音乐、视频等资料,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教学各环节层次清晰,内容明确。

不足与需改进的地方:

1、课前我让学生自由搜集关于长征和抗日战争的资料,但从课堂教学来看,大部分学生在此方面的能力还不够,搜集、整合资料不是很得心应手,展示成果时表现的不是很自如,整合信息、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还需通过以后的教学来逐步培养。

2、在学生展示时,有很多地方我应该适时地作出点评与评价,对学生的表现作一总结,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来评价,所以,在教学评价上,我认为自己的评价主体和形式都过于单一。

3、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言积极但兴奋不足,使课堂气氛略显沉闷。因此地,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从自身做起,在教学中投入足够的激情,从而带动学生的学习,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10

显示中方失败的材料,让学生归纳出中国失败的原因;;显示《马关条约》的内容,逐条分析各条内容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体会清政府的卖国求荣的嘴脸和日本帝国主义的贪得无厌。通过史料引导学生分析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这是中华民族走向严重危机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促成清王朝进行军事改革和中国各界民众奋起救亡图存的一个重要转折,为以后的课程做铺垫。

学习义和团运动,理解特定时代里反抗斗争的需要,领会反侵略斗争曾起过的积极作用,增强爱国意识;但也体现了旧式阶级的局限性,为分析失败原因做埋伏,并通过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对比,提高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对教材进行整合处理,提出问题后要适时加以引导,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甲午战争对今天中日关系的影响,及我们应如何自强不息,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在八国联军侵华的问题上,主要依据前几次战争的分析模式简要处理,主要分析《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带来的社会影响,通过与前几个条约作比较,认识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的过程。最后让学生课后自己列表比较近代前期的四次侵略战争,使学生整体上把握前期的基本脉络,加深印象。

战争与时装 篇11

这批在以色列特拉维夫的阿斯科拉设计学院展出的时装,不论是用料或设计概念,均与战争结下不解之缘。

阿拉伯时装设计师沙欣设计的一件晚装长裙便是以铁丝网所制,当中还要织上一个假炸弹。嫌保安人员经常搜查手袋麻烦?使用设计师奥菲尔设计,以刀、枪及爆炸品X-光底片所制的手袋,或许可让人消消闷气。

阿斯科拉设计学院时装总监拉兹表示:“这些作品是由崩溃了的社会及政治价值中衍生出来……继而造就出新的时装触觉、新风格,来表达压力及危机。”他补充说:“它是来自一个充满危机的地方,多过商业社会。”

的确,若非背后有深层的政治意义,由铁丝网所制、代表要有更锐利视野的眼镜,又有谁会使用?

这批以色列及巴勒斯坦时装设计师在对近期流血事件感到愤怒及伤痛下,完成了这些作品。

以色列设计师莱文的设计,则揉合了以色列人与阿拉伯人传统服装的特色;头戴犹太帽及阿拉伯人头巾,而头巾绳却被当作绞索。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12

文艺晚会由开场式与三个篇章组成, 共19个节目。开场式:《胜利》, 第一篇章:《浴血中华》, 第二篇章:《正义力量》, 第三篇章:《和平梦想》。

1片头视频 (建议在有wifi条件下观看)

一片头制作

以大红、金黄为主体色调突显晚会题材之大气磅礴、辉煌壮丽, 以红绸为主要动画元素映射红旗和胜利, 丰碑及雕像为主题元素表现岁月沧桑感及历史厚重感。此片镜头沉稳以配合此重大题材所需要的稳重而大气, 剪接顺畅以保证整体片头的流畅度, 最后落版铿锵有力带给人视觉震撼及印象深刻。

1. 舞美与大屏幕区域分析

A:中间主屏幕高12米, 长30米;

B:舞台二层台阶立面处屏幕, 高2.5米, 长30米 (上层的为B1, 下层的为B2) ;

C:舞台台口两侧屏幕 (上场口的为C1, 下场口的为C2) ;

D:投影, (上场口, 舞台正面, 下场口) 共三个投影区域。

2. 大屏幕视频设计特色

大屏幕视频与舞美和表演高度交融, 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大屏幕视频表达准确、全面、达意、生动、震撼, 力求动静得当;

历史资料的主线彰显晚会主题, 力求做到与艺术化大屏幕设计语汇的高度统一;

采用与晚会相关的真实历史资料影像与照片。

二开场式:《胜利》

开场式大屏幕视频的设计首先将现场浮雕幕布与视频中幕布相结合形成一种整体升起的视觉效果;画面伴随飞舞的旗海, 天安门广场的高大形象, 漫天飞翔的和平鸽, 缓缓升起的华表, 以及延安、重庆军民欢庆胜利, 芷江受降, 台湾光复, 密苏里战舰日本投降签字等经过包装设计的资料画面呈现方式, 结合节目的表演与合唱, 表达了对胜利的欢呼与和平的期盼。

开场式大屏幕视频与舞台节目配合默契成为该节目的亮点。

三第一篇章:《浴血中华》

节目一《怒吼吧!黄河!》

一片枪炮、轰炸与警报声中, 熊熊火焰燃烧起来。“1931.9.18事变”斑驳的字样与日军侵华影像将节目带入气氛, 黄河虎口的威严形象浩然出现, 血色的天空, 奔腾的江水, 表达着中华儿女面对日军的侵略燃起的愤怒之感, 从平缓到喷涌的黄河水, 配合合唱的歌词, 与节目完美地结合起来, 抒发着强烈的民族情感。

节目二《松花江上抗联英雄》

松江两岸, 深山密林, 北风呼啸, 大雪纷飞。大屏幕视频设计创意以抗联战士战斗的地方和宿营地为背景, 汹涌奔腾的松花江水倾泻而下, 配合节目情境的表演与朗诵, 将杨靖宇, 周保中, 李兆麟, 冷云, 赵尚志, 赵一曼这些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娓娓道来, 和他们顽强不屈的抗敌精神, 催人泪下, 情不自已。

节目三《南京永不忘却》

《南京永不忘却》以现代舞蹈的表演形式, 展现出南京大屠杀的悲怆历史与中华民族难以平息的怒火在胸腔中迸发燃烧。

大屏幕视频设计了灰沉沉的天空, 阴云密布, 电闪雷鸣。在南京中华门的门洞里燃烧起火焰, 烧出罹难者300000的文字, 视觉震撼力与艺术表达力极强, 与节目舞蹈中母亲满腔义愤的呼唤舞蹈形成了强烈的动静对比, 一双双不屈的手臂伸向天空, 电闪雷鸣与熊熊怒火难以平息, 雨水悲怆, 无法抚慰南京遇难者的灵魂, 但我们会铭记南京大屠杀这段刻骨的历史, 在悲伤中铭记。

节目四《救亡进行曲》

在如雷的口号声中, 大屏幕视频中, 安静的前门箭楼上空漫天飞扬着1935年一二·九运动的学运传单。节目里工农兵学商群情激奋, 走上街头, 振臂高呼。视频中配合节目节奏和舞蹈表演飞扬的传单和流云翻涌, 充分地将学生爱国的热情与新中国新青年的精神风貌展现出来。

节目五《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延安颂》

中国工农红军跋山涉水, 历尽艰险, 胜利到达陕北。大屏幕视频中配合节目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艰苦路线。蓝天白云下, 延安宝塔山在艳阳中闪耀着别样的光辉, 伴随着古元风格的版画和剪纸风格的窑洞, 以及革命圣地延安的历史影像, 展现着抗战时期延安和工农红军的新风貌。

节目六《抗日将士出征歌》

黄河渡口, 升起高大的风帆, 英勇的抗日将士在集结, 出发。大屏幕视频中配合节目中八路军东渡黄河, 奔赴华北抗日前线, 以河面宽敞黄河水为节目营造大环境, 遥望着河对岸滩涂和远山。伴随着八路军, 新四军, 华南抗日游击队等战斗的史料场面, 充分表现出抗日将士英姿飒爽出征去的精神风采。

节目七《太行山上》

红日中, 八路军战士遥望远方。配合节目表演大屏幕视频设计了巍峨的太行山, 为抗日军民组成了牢不可破的铜墙铁壁。设计理念是山是人的化身, 人是山的形象, 聚拢交融, 雄浑壮阔。一轮红日慢慢升起, 油画风格的艺术表现, 抗战纪念人身山形雕塑战士们组成的雄伟壮阔的山体, 营造出大气氛大环境, 体现了太行山抗日将士不屈不挠的精神与品质。

四第二篇章:《正义力量》

节目一《到敌人后方去游击队之歌》

骤响的马蹄, 月夜下, 马队奔袭敌人后方, 围绕, 击敌, 大屏幕视频中配合节目的舞蹈编排, 设计了高高两山之间是宽阔的马道, 马蹄飞溅, 翻起层层的尘浪, 面对日军侵略者, 游击队员在青纱帐下, 勇敢并智慧地与敌人斗智斗勇, 大屏幕视频设计配合节目为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战时期营造了很好的氛围。

节目二《铁血雄师》

百团大战枪声如雷, 华北大地硝烟四起, 大屏幕视频设计配合群舞表演营造了战火纷飞, 硝烟弥漫的战场大环境。攻城池, 炸碉堡, 破要道, 袭敌营。战士们冲上斜坡, 炸毁了坡顶的碉堡, 大屏幕视频叠加了百团历史影像的战争场面镜头, 为配合节目表演推进的时间点制作出逼真的碉堡被炸坍塌, 子弹来回攻击的激烈的战斗场面, 并完美地展现了百团大战攻城胜利激动人心的战斗场景。

节目三《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

大屏幕视频设计配合节目展现出在晨曦时分的霞光里, 渐渐出现了远山与红日, 那霞光万丈代表着主席的思想, 照耀着中华大地, 照进每个人的心里面。毛主席在延安窑洞中著写《论持久战》, 战士们学习毛主席的伟大著作, 我们永远要把毛主席的话儿铭记在心。

节目四《大刀进行曲》

中国军人磨刀铸剑, 秣马厉兵, 大屏幕视频中配合节目的编排燃气熊熊的炉火, 火花飞溅, 一道闪电正中劈下, 随着音乐的节奏电闪雷鸣, 熊熊大火, 火光冲天, 片片大刀见证着中华民族不屈的雄魄, 烈火炎炎代表着中华儿女不灭的英魂。

节目五《并肩战斗》

并肩战斗的节目主要展现了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和各国援助中国抗击日寇的主题思想。大屏幕视频配合节目内容, 营造了亦真亦幻的东南亚热带雨林的大环境, 画面中的雨密密地下着, 挡不住远征军的脚步。大屏幕视频随着舞蹈演员的步伐营造出他们在密林里艰难行军的动势效果, 营造了舞美表演与环境完美融合的氛围效果。

节目六《黄河义勇军进行曲》

新中国成立了, 黄河这个意象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支柱的重要象征, 成为了该节目大屏幕的主要视觉形象。节目初始, 钢琴音乐响起, 滔滔黄河水倾泻而下, 雄伟壮阔。歌曲表达了全国抗日战争十四年中, 中国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及做出的伟大贡献, 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 开启了古老中国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五第三篇章:《和平梦想》

节目一《红纱巾》

在胜利的纪念碑下老战士讲起了当年刻骨铭心的故事。大屏幕视频设计了唯美的夜空下, 空中飘扬着红纱巾, 由远及近, 缓缓飘来, 红纱巾是为劝降日军而牺牲的小姑娘噶丽娅的化身, 她的美丽她的勇敢她的事迹不会被历史所忘记, 她是那一抹鲜亮的红, 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节目五《和平—命运共同体》

对现代战争的环境伦理学反思 篇13

对现代战争的环境伦理学反思

随着高科技的运用,现代战争对人类及其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重点从伦理的`角度思考战争,有正义的战争和非正义的战争,而从环境伦理的角度思考其对环境的影响,战争是地球的灾难.人类需要抛弃旧的安全观,确立新的安全观,反对战争,维护和平,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作 者:罗晓东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马列德育部,辽宁,沈阳,110034 刊 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6(4) 分类号:B82 关键词:现代战争   环境   伦理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14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波斯帝国的形成与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与帝国的建立;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2.能力培养:通过“结合当代世界地图,查一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的版图包括今天的哪些主要国家”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辅助学史的能力;通过比较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和罗马帝国扩张的异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罗马帝国的扩张和文化传播联系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战争影响的能力。3.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战争从未在人类生活中长时间地停留过,战争与文化紧密相联,一般来说,战争具有强烈的破坏性,会给人们带来沉重的灾难。但是它也有积极的作用:一次猛烈的战火之后,随之而来的,往往是文化的传播与渗透。从而增强学生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积极维护人类和平的愿望,并能对战争的后果做出比较客观的价值判断。

2.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主要介绍的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二世纪古代世界的三次主要战争。教学重点:“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教学难点:如何辩证认识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历史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出示课件,组织学生阅读“导入框”图文,讨论回答: 1、现代奥运会有一项重要的长距离竞技体育比赛叫马拉松长跑,有同学知道它的长度吗?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教师介绍马拉松长跑的来历。启发学生议论:这项比赛的设立,有什么历史作用? 让人们永远尊敬爱国英雄,自觉培养高尚情操。今天,无论东方或西方的人们通过这项赛事,把战争的碰撞与冲突变成和平的体育竞争,既加强了运动员之间的友谊,也增强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与渗透。

二、师生双边互动学习新课内容:

(一)、希波战争:

1、出示课件《公元前5世纪波斯帝国全盛版图》,学生识图,直观地形成下列历史概念:波斯发源于何处?波斯帝国的疆界有多大?它曾包括哪些地区?

今天伊朗高原的西南部,是古代波斯人的故乡。公元前6世纪大流士一世统治波斯期间,它已经是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西至埃及和色雷斯,东括印度,南达波斯湾和阿拉伯半岛,北到里海及黑海一带。

2、指导学生观看课件、教材内容,归纳希波战争中,波斯对希腊共发动过几次战争?结果如何?

三次战争。斯巴达和雅典不屈,在马拉松、温泉关、萨拉米斯岛等地英勇抗击,取得最终的胜利。

3、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概括马拉松战役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

4、思考、讨论:希波战争中,希腊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这场战争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指导学生从政治、军事、战争的性质、人心向背等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来思考)

归纳总结:希腊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优越,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希腊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抵抗侵略的战争,这样就促使希腊内部各城邦紧密团结。

这场战争世界历史上的影响是深远的。是东方波斯帝国与西方希腊城邦在各自发展中的一次碰撞,也是早期东西方文明的一次重要冲突。过程中伴随着暴力、奴役与压迫,客观上导致不同文明的交流。而世界文明的发展格局也逐渐形成东西方并立共存之势,一直延续至今。

曾一度辉煌的希腊,在公元前4世纪时,也开始走向衰落。而这时它北部的马其顿后来居上,开始强大起来。

(二)、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1、演示课件,出示亚历山大大帝的铜像,了解亚历山大大帝。指导学生看图并阅读教材,直观地形成下列历史概念:亚历山大帝国起源于何处?它怎样扩充疆界?

亚历山大帝国起源于希腊北方的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成为马其顿国王后,先征服希腊,然后以马其顿、希腊联军最高统率的身份,组织东侵。亚历山大率军入侵小亚细亚,在伊苏斯大败波斯,接着占领埃及,在埃及建立了著名的亚历山大港,紧接着回师亚洲,攻占巴比伦等城市,灭了波斯。后来,亚历山大进军中亚细亚时,遭到当地游牧部落的反抗,无功而返;进军印度河流域,又遭土著居民的顽强抵抗,加上气候不适,士兵普遍厌战,被迫退兵,返回巴比伦。此后,亚历山大就以巴比伦为都城,在东起印度河西至尼罗河和巴尔干半岛的领域内,建立了横跨亚、非、欧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2、理解亚历山大大帝在远征过程中,提出的“把世界当做自己的家乡”的含义。

3、出示《受希腊文化影响的西亚建筑遗址》和《亚历山大帝国疆域地图》等图片,想一想,讨论一下,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分层设问启发)① 从帝国的疆域来看,亚历山大帝国几乎包括了当时人类的哪些文明?

希腊文明、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以及从两河流域文明派生出来的犹太文明、波斯文明等

②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整个亚欧大陆的交通被打通。伴随着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希腊文化传播到了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到希腊文化。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东西方文化得到交流和发展。

4、教师进一步补充介绍东西方文化交流和发展的成果。

亚历山大建立帝国以后,希腊文化在庞大帝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历史上称为“希腊化时代”

(三)、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1、出示图片,介绍罗马共和国的著名领袖凯撒和罗马帝国的缔造者屋大维。

2、演示课件中“罗马的扩张”地图,让学生了解古代罗马的扩张历程和罗马帝国最大规模时的疆域。

凭借雄厚的国力,从屋大维以来,罗马帝国用刀剑开拓了辽阔的疆域,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广袤的地中海也成为它的内湖。帝国建立之初,境内局势安定,经济繁荣,成为罗马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3、运用本课提供的地图、插图、英文谚语、自由阅读卡等资料,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会从中提取罗马帝国“黄金时代”的有效历史信息。(教师分层设问,学生在书上作标注。)(1)、时间:罗马帝国最初约二百年间;(2)、原因:战争停止、统治政策加强:

(3)、表现:局势安定,经济繁荣

4、组织学生朗读在古罗马非常有名的谚语。探究: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谚语的?

“条条大路通罗马”:反映出昔日罗马帝国疆域的辽阔和盛世的辉煌。“身在罗马,就做罗马人”:反映出当时人们以做罗马人为荣的一种自豪心态。

5、分组讨论:怎样评述罗马帝国的扩张及其影响?(采用一分为二法)

暴力征服造成灾难: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等。

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道路建筑、拉丁文字、基督教会、罗马法律等。

6、活动探究:

罗马帝国除了与北欧、印度有往来,还与当时亚洲的哪个国家有往来?

课堂小结

组织学生归纳总结:战争对世界历史产生怎样的影响?

战争从未在人类生活中长时间地停留过,每一次猛烈的战火之后,随之而来的,往往是

人类文明的传递。

消极的一面:战争具有强烈的破坏性。

积极的一面:促进文化的传播与渗透。

课后习题

1.现代奥运会中来源于古代世界的战争的一项比赛项目是什么? 2.马拉松战役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 3.亚历山大帝国疆域的大致范围。

4.理解“身在罗马,就象罗马人一样行事”、“条条大路通罗马”等谚语的含义。5.罗马共和国建立的时间?被罗马帝国所取代的时间?

板书

一、希波战争

1、背景:波斯帝国的扩张

2、时间:公元前5世纪

3、结果:希腊军民战胜波斯侵略军,取得胜利。

二、亚历山大东征

1、背景:马其顿的强大和扩张

2、经过:扫荡小亚细亚,攻入埃及,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帝国,远达印度。

3、结果: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上一篇:便秘该怎么治下一篇:毕业实习计划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