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调查报告

2024-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党建工作调查报告(精选8篇)

党建工作调查报告 篇1

一、现状

目前,我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党员队伍基本稳定。现共有城市基层党员7132人,其中男性党员5349人,女性党员1783人;纯居民党员1066人,企业进社区党员4832人,企业职工党员233人,“两新”组织党员351人,教育系统党员437人,医疗卫生系统党员213人。队伍比较稳定。二是组织关系隶属基本明确。共有城市基层党组织366个,其中党委2个(医院1个,非公有制企业1个),党总支48个(社区46个,医院1个,区属企业1个),党支部312个(城市社区224个,区属企业17个,中小学校16个,医院11个,社会团体、中介组织3个,其他企事业单位41个),基本做到了每一名党员都有相应的支部进行治理,没有出现无支部治理的党员。三是支部活动开展基本正常。我们抽样调查了2个党委,5个总支,10个基层支部近一年来“三会一课”和民-主生活会召开的情况,没有发现未过一次组织生活和未开展一次“三会一课”活动的情况。

二、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们围绕加强城市基层党建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实事求是地分析,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

1、党组织覆盖不健全,治理有疏漏。一是企业改制过程中配套措施跟不上,党员治理脱节。许多市区企业在改制过程中,没有组织部门参与,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治理没有纳入改制方案。有的企业党员下岗、原党组织解散后,没有按规定程序接转党员组织关系,造成部分党员“空挂”。据统计,全区接收的企业党员中有152名党员未到社区党组织报到,且无法查找,成为治理上的“盲点”。二是流动党员治理缺乏有效手段。城市基层党员流动快,流入流出党员多,但缺乏相应的治理措施,不少流动党员流出不向党组织报告,流入不到当地党组织登记,部分党员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三是新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员治理不到位。据调查,全区有7个“两新”组织“应建未建”,有46个暂不符合组建条件的“两新”组织有党员,但人“户”分离,组织覆盖有名无实。

2、党员教育治理方式滞后,效果不理想。一是开展活动少,活动方式单调。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开展党建活动存在被动应付现象,开展党建活动的次数普遍较少。上级党委、组织部门部署开展活动,就布置一下,敷衍了事。组织活动时除了开会就是学习,活动缺乏生动性、趣味性,造成一些党员对参加组织活动比较反感,对过组织生活毫无爱好,更谈不上取得多少实效。二是对困难党员的关心不够。不少企业回社区党员家庭生活比较困难,非凡是为振兴企业作出过贡献的老党员,企业破产后,失去了原有的生活来源,本人又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有的还贫病交加,生活难以为继,但党组织对他们关心、帮助不够,影响了他们对党的感情。三是相当一部分社区总支的下设党支部由于无阵地、无经费,无热心党建工作的负责人,开展党建活动不积极、不主动,党组织对党员凝聚力和吸引力下降。

党建工作调查报告 篇2

为了全面总结大学生党员发展的经验, 进一步优化党员发展的程序, 发掘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充实到党组织中, 建立学生党员发展的长效机制, 在学生群体中形成积极主动地向党组织靠拢的趋势, 将优秀学生逐步培养发展成党员并使学生党员在学生中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我们努力探索使大学生党员始终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的先进性, 行动上的模范性, 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开拓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新思路和新途径。为此, 本课题组设计了调查问卷, 希望通过问卷充分反映出大学生党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以及党员导师制在高校党员发展过程中的适用性。课题组设计了有关高职院学生党建建设的调查问卷, 于2009年5月, 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学院2008级全体新生作为调查对象, 共发放问卷260份, 收回212份, 有效问卷212份。

二、结果与分析

(一) 基本情况。

1. 关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调查。

在了解到目前约占84%的学生均有愿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情况下, 我们进一步考察了学生的入党动机。其中, 8%的学生认为入党是基于对共产主义的信仰;13%的学生是希望多为社会做贡献;7%的学生是因为受到周围党员的影响;22%的学生是希望在党组织中更好的完善自我;也有32%的学生是因为入党有利于就业和个人前途;8%的学生把入党当成个人能力的一种证明方式;还有1%的学生是因为父母或者老师的要求而入党。基于此我们不难看出, 虽然大部分的学生能够秉承良好的入党动机, 但是也存在近40%的学生的入党动机存在种种问题, 这也正是我们在实现党员导师制的过程中所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进一步引导和考察、培养入党动机端正的学生, 同时通过党员导师引导和教育入党动机不明确或存在问题的学生, 使他们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历史使命, 了解党员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从而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

2. 对于暂无入党愿望的10%的学生, 原因调查显示:

25%的学生是因为身边党员的先进性不明显而导致自己没有入党的愿望;18%的学生认为党员干部腐败问题严重而导致自己没有愿望入党;14%的学生对党的理论的科学性不认同;其中14%的学生不愿意入党是因为入党程序繁琐, 考察期长;14%的学生感觉自己还不太成熟, 与党员的标准仍有差距;2%的学生认为自己不需要任何信仰而不愿入党;9%的学生仅仅因为不感兴趣而不愿入党;5%的学生是因为入党后会受约束、不自由而不愿入党。

3. 关于对入党的条件和程序方面的知晓情况。

其中19%的学生对于入党的条件非常清楚;77%的学生知道一些, 但不全面;4%的学生反映完全不知道。对于有的学生不可能入党的原因, 52%的学生认为是自身条件不够;26%的学生认为是其本人不感兴趣;9%的学生认为是党的威信下降, 对党没有信心;也有1%的学生认为入党后各方面受到约束, 不自由。由此可见我们对于入党条件及入党程序的宣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绝大部分的学生对于入党的程序和条件能够有一定的了解, 但了解的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 在实施党员导师制的过程中, 就要求我们需要依靠党员教师及学生党员加强对入党条件及入党程序的宣讲, 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有利于对于入党存在迫切愿望的学生, 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使教育与自我约束更好的结合起来。

4. 关于党员先进性及学生党员、学生党支部先进性的情况。

4%的学生认为身边的学生党员与自己心目中的学生党员形象是相符的;26%的学生认为基本相符;48%的学生认为表现一般;22%的学生认为自己身边的党员与自己心目中的党员形象根本不符合。在对于周围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情况调查中, 我们发现只有6%的学生认为身边的学生党员很好的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24%的学生认为这种带头作用表现较好;41%的学生认为这种先锋模范作用表现一般;25%的学生认为身边的学生党员的表现与普通群众差不多;更有5%的学生认为部分党员在先锋模范作用上甚至不如普通群众。对于学生党支部在组织建设和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有9%的学生表示满意;26%的学生持比较满意的态度;60%的学生认为学生党支部在这两项建设中的表现一般满意;4%的学生对于学生党支部的表现不满意。由此我们能看出,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务必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和持续的跟踪教育和严格的监督管理, 使学生党员真正体现出党员的先进性。我们应引导和帮助学生党员和学生党支部开展积极有益的活动, 使他们在组织建设和学风建设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树立起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员的威信。

5. 关于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何者为重及大学生的择业就业观的调查情况。

其中, 81%的学生选择以大局为重, 可以牺牲个人利益;9%的学生认为三者应该放在同一高度考虑;10%的学生选择了公私兼顾, 不损个人利益为前提;在受调查的212人中只有一人选择了个人利益至上, 损公为己也可。我们可以看出, 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正确的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间的关系, 在发生冲突时能够以大局为重, 以公共利益为先。对于毕业生就业的主观态度上, 6%的学生选择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90%的学生选择了以发挥个人才能, 自我价值得以实现为标准进行就业方向的选择;3%的学生选择了只要能赚钱, 不讲国家需要;1%的学生选择了个人志愿第一, 达不到目的就不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 大学生的择业、就业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变迁, 人们越来越关注个人的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这在大学生的就业观上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使学生认识到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社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相互矛盾冲突的。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为每个个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稳固的平台, 损公的最终结果是导致更多的个人受到损失而不是个人利益的提升。这也是我们在今后党员发展过程中所应关注到的重要的价值取向问题。

6. 关于党员导师的工作内容的调查情况。

首先学生希望党员导师能够在对于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宣讲方面给予他们帮助和指导;其次, 学生希望在发掘和考察、挑选优秀学生作为发展对象方面, 党员导师能够利用平时与学生接触多、了解多的优势参与其中;再次, 学生希望党员导师在对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及党员的跟踪教育和培养方面发挥作用, 使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直至学生党员的发展过程不是一个盲目进行的步骤, 而是一个实实在在通过学习、提高、考察, 一步步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过程;最后, 学生希望党员导师在对于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以及党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监督、考察方面发挥作用, 使学生党员真正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一点一滴中体现党员的先进性。这些对于我们党建工作的不断创新和党员导师制的推行提高了切实的依据。

(二) 现状呈现。

1. 大学生党建工作重“建党”轻“党建”。

近年来, 由于各级党组织对大学生党建工作十分重视, 加上就业等方面体现出的对于党员毕业生的青睐, 大学生的入党积极性很高, 在受调查的学生中近80%的学生有入党愿望。在这样的趋势下, 入党积极分子数量大幅度增加。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在迎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尤其像被调查的高职院校, 一个大学生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开始到成为预备党员, 组织上至少要投入近两年时间。相对于大学生有限的在校时间, 学生党员发展的时间显得更紧。而高职院校的专职党务干部和教师的数量普遍偏少, 且工作繁杂, 平时很少能有时间认真思考和开展学生党建工作。这样便导致了基层党组织将组织发展 (建党) 工作变成党建工作的主要任务, 而疏于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后续的教育培养,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不能落实到实处。

2. 大学生入党动机多样化、复杂化。

在目前就业形势的影响下, 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和功利化的趋势。有相当一部分青年学生入党动机不纯, 其中既有理想主义的色彩, 又有功利主义的成分。有的学生认为入党既可以更好地为党和国家作贡献, 又可以增加自己在评优和就业竞争中的砝码, 可谓一举两得;有的大学生干脆把入党当成日后找工作的敲门砖, 入党只是为了捞取个人资本。这些不正确思想的存在, 严重制约着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在毕业生的就业择业观的调查中我们发现, 一些学生是在不损害个人利益的前提下, 才愿意参加一些志愿者工作和为同学服务的社会工作;在选择就业岗位时偏向于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意愿的满足, 而不能把国家的需要放在首位。

3. 党员意识不强, 学生党支部的先进性作用和影响力不突出。

部分学生党员的表现存在在入党前、入党时和入党后表现不一的现象, 甚至出现入党后, 党员意识淡化, 政治思想意识与普通学生一样, 组织上虽入党, 但思想上却较入党前和入党时松懈了下来。学生党员的表率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表现不突出, 影响了学生党员队伍的整体形象。也有部分党员, 个人能力和素质发展得较全面, 但仅限于自身, 不能或不愿带动和影响周围的同学, 不能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先锋示范作用。学生党员意识的淡化和学生党支部管理的松散, 党支部的教育管理力量的欠缺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党支部的先进性作用和影响力不够, 影响了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

4. 专职党务干部和教师的数量偏少, 教育力量欠缺。

高校中专职从事党务的干部和教师偏少, 加之日常工作的繁琐使得党务干部和教师不能保证与普通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及学生党员的接触不多, 对于优秀学生的教育、培养和挑选优秀的学生进一步作为发展对象教育和培养不能做到细致到位。再者, 对于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力度不够, 往往导致学生一旦发展入党便放松了对其教育培养, 使用较多而教育培养不足, 前期考察监督较多而后续的监督管理不足。

三、探讨和结论

(一) 加强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 强化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我们要把加强对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切入点, 不断端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 以保证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我们要树立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理念, 针对大学生在入党前、入党时和入党后可能出现的一些思想问题, 分层次、分阶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另外, 在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同时, 我们要重视和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 定期以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 使党员经常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议。对于发现的问题, 我们要及时指正、限期整改, 切实保证发展党员的质量。我们应注重对大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和学习, 使大学生能够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专业学习方面, 发挥模范带头和先锋示范作用。我们应帮助学生党员在逐渐成长为组织活动、社团工作中和学校生活中的生力军, 发挥学生党员的凝聚作用, 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联系上,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先进性的同时, 我们也要注意发挥学生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支部是堡垒, 党员是旗帜”, 学生党员教育, 还要重视党员的典型辐射作用。

(二) 施行党员导师制, 配备专门的党务工作队伍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和培养。

我们应在教师中选聘政治素质好、党性观念强, 有较高的理论素养的教师担任党员导师, 使党员导师参与到学生党员发展的全过程。从最初的入党教育, 到优秀学生的发掘和培养, 到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 对积极分子的教育和考察, 到入党发展对象的教育培养, 直至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监督、管理, 使党员导师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 能够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培养方式, 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在对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及党员的跟踪教育、培养方面, 党员导师的工作可以使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党员的学习不是一次性的党校突击灌输, 而是长期的、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在对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及党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监督、考察方面发挥细致而长期的作用, 能够保障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使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得到保障。党员导师制的实行将有助于渴望加入到党组织的学生能够在发展的道路上始终得到党员导师的引导和帮助, 弥补了专职党务工作者力量欠缺的不足。

摘要:本研究以江苏省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学院08级新生为研究对象, 重点调查了大学生党建建设中的现状, 包括大学入党动机调查、入党条件及程序的知晓度调查, 关于党员先进性及学生党员、学生党支部先进性的情况的调查, 涉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的价值观调查, 以及对党员导师制实施的必要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建建设,调查

参考文献

[1]曹晶晶.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外企业家, 2009, (3) .

[2]周济.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加强和改进在高校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在第十二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3-10-28.

[3]雷立成.构建发展大学生党员的长效机制[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5, (3) .

党建工作调查报告 篇3

關键词:煤矿企业混合所有制党建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9-00-0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当前企业改革的发展方向,笔者作为一个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党务工作者,在企业党建工作方面进行了调查与思考。

一、企业基本情况

郑州煤机(江西)综机设备有限公司前身为江西丰城矿务局机修总厂,始建于1958年。2003年企业破产后,组建江西赣丰煤矿机电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12月由江西丰城矿务局、郑州煤机综机设备有限公司和自然人三方出资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股份分别占42%、38%和20%),是江南最大从事煤矿机电设备制造和修理的骨干企业。现有职工480多名。企业党总支下设立党支部7个,有党员82名,其中正式党员76名。

公司改制以来,我们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认真研究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注重党组织建设的创新。在党员教育上,坚持学习政治和业务知识为主,使党员的政治素质和技术素质不断提高。有3位员工丰城矿务局组织的技术大比武中获第一名。在组织活动上,以开展党建项目化管理工作为抓手,推动公司各项工作的开展,安全工作和稳定工作连续4年实现为“零”事故和“零”上访;完成技术创新成果5项,小改小革项目30个;企业效能监察和双增双节工作为公司节约资金260多万元,获2013年江西省国资委企业效能监察项目一等奖;在创建特色党支部工作上,实施“先锋工程”为引领,设立党员先锋岗,发挥了党员在安全生产工作先锋模范作用。党员的作用感染了员工,有30多名员工写了入党申请书,已发展党员16名。由于重视和加强党建工作,企业产值、利润连年翻番,并先后获“江西煤炭工业省级先进企业”、“省级园林化工厂”、“全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和“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

二、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造,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企业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党组织作用发挥难。由于企业用工制度的改革,党员难以正常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少党员对继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存在矛盾心理。在安全生产工作的压力之下,自愿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越来越少。认为党组织对党员的关心不够,不愿意参加党组织的活动。

(二)党组织凝聚力低。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和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工作中靠经验,少创新;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创新研究不够,传统的“三会一课”过多,影响党员的学习积极性和活动的效果。在党员管理上,强调义务多,保证权利少,要求发挥作用多,考虑工作难处少,造成“管理愈严,效果愈差”的反向落差。

(三)党员参与决策难。一是普通党员了解党内事务的层面较低、范围较窄、公开内容较少等问题;二是制度机制还不够健全完善,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缺乏有效保障。

三、对策及思考

基于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注重工作创新,积极破解难题。

(一)注重创新活动载体,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力。党总支把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与党员职工做好本职岗位工作结合起来,与开展岗位练兵、技术大比武活动结合起来,从强化安全、提高产值、确保质量、节能降耗等方面入手,开展以“六比六赛”为主题的“特色支部、先锋号班组、党员先锋岗”等创优争先活动,即比安全、赛隐患少;比质量、赛精品多; 比创新,赛思路新;比卫生、赛环境美;比节约、赛消耗低;比文明、赛和谐好。采取自下而上推荐、根据标准逐月考核,每季组织评比的办法,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分厂(部室)和个人进行奖励,党总支每年“七一”前进行表彰。

(二)注重弘扬企业文化,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党总支采取在党员活动室、车间张贴宣传标语感悟人,利用政治学习和各种会议教育人,广泛开展各种竞赛奖励活动鼓励人,组织各种文体活动陶冶人等多种有效形式,在全体党员职工中宣传“求真务实, 创新发展”的企业精神,树立“用户就是上帝”的市场理念,大力弘扬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培育坚持原则、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积极进取的良好企业风尚。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形成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心的工作机制。开展交心谈心、结对帮扶等活动,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三)注重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党员民主决策能力。党总支围绕公司管理体制、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技术创新等生产活动,一是建立党员建议会议制度,加强党员与企业的沟通。党支部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党员建议会议,对企业生产经营、员工福利待遇、劳资关系、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征求党员的意见建议,及时加以反馈并改进。二是党支部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给普通党员定任务,压担子,参与分厂(班组)的安全生产、双增双节等管理。三是实行党务工作公开。党总支工作程序、内容,结果等张贴上墙检查公开。同时邀请党员代表参加党总支班子会议对党组织的工作进行全过程监督。

县直机关党建工作调查报告 篇4

为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县直机关党建工作,根据县委的安排,我们对全县县直机关党建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从调研情况来看,近年来,各级机关党组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新形势下机关党建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全面推进机关党的建设,在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县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当前机关党建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及时解决和认真加以改进。

一、全县县直机关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部分单位对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党建工作没有摆上重要位置,有重经济,轻党建的现象。机关党建工作“灯下黑”——“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依然在一些部门和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具体表现为“三个不到位”:一是在思想上,对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到位。轻视机关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不是把机关党组织当作一级组织,而是把党建当作一般工作,没有专职人员抓党建,只有兼职同志附带着做党建;对机关党建工作抓而不实,注重形式,忽视效果。口头上强调多,实际关心少,重视业务工作多,思考党建工作少。二是在实际工作中,对党建工作指导和支持力度不到位。在研究工作、安排投入、配备干部上,党建工作没有摆上重要位置。三是在党组织活动中,一些单位领导同志参与党组织活动不到位。有的不积极参加双重组织生活会;有的把机关党组织安排的党建活动当作一种负担,消极被动应付。

二是部分单位机关党建工作内容贫乏、方式单一,党建活动缺乏吸引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机关干部职工思想行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也明显增强。与此相适应,机关党建工作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但从实际情况看,机关党建工作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方式方法上,与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要求都有一定的差距。在内容上,一些单位进行思想教育,主要集中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传达学习等政治方面的内容,忽视了机关干部成长进步的多方面和多层次需要,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党内组织生活缺少创新意识和手段,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够;民主评议党员和领导班子的民主生活会存在流于形式的倾向,缺乏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氛围和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党建活动和思想政治工作只注重过程,忽视效果,表面看起来轰轰烈烈,实际效果不佳。在工作方式方法上,经验主义、形式主义现象仍然存在。一些机关干部不注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处理问题习惯于凭经验;落实上级精神靠开会、发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传达文件;业务工作与党务工作存在“两张皮”现象,就党建抓党建,党务工作服务于经济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不多;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学文件、听报告、看录像、搞讨论,方法简单陈旧。

三是机关党务干部队伍素质、结构参差不齐,不安心党务工作的问题比较突出。机关党务干部队伍的总体状况良好,广大党务干部为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机关党员干部职工中享有较高威信。但是,也必须承认机关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素质不高。一些专职党务干部工作单一、接触面偏窄,多数人缺乏现代知识进修培训、考察学习等深造的机会;一些机关党务工作者受外界各种因素影响,对党务工作缺乏光荣感和使命感,工作责任心和进取心不强。二是结构不合理。一些党务干部年龄偏高、文化偏低。党务干部后继乏人的现象较为普遍。三是工作不适应。有的长期从事党务工作,缺少业务和经济工作方面的经历,习惯于用比较固定的思维模式,对待和处理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有的`在围绕中心开展党的工作方面找不准位置,思路不新,办法不多,难以胜任本职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县直机关党建工作的建议

(一)以增强党的先进性为核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县直机关党的政治思想建设

1. 要强化三种意识。一要强化“中心”意识。县直机关党组织要始终坚持围绕全县中心抓党建,要做到“决策有建议、贯彻有行动、推进有作为、落实有成效”。在工作目标上,要围绕中心来制定;在工作思路上,要围绕中心来谋划;在工作措施上,要围绕中心来运筹;在工作成效上,要围绕中心来考核。二要强化“一流”意识,在履行职能中提高县直机关党组织的凝聚力。县直机关党组织要认真履行职能,通过强化学习、扎实工作、科学管理,不断增强素质、转变作风、提高能力,努力建设一流的队伍,创造一流的业绩,党建工作走在全县前列。三要强化“形象”意识,在求真务实中提高县直机关党组织的影响力。要以新的姿态、新的作风,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力戒形式主义、官僚的主义,多为基层和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真正做到干净、干练、干事,正风气、做表率,在求真务实中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2. 要大兴学习之风。要将学习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教育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创新理论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通过读书活动、知识竞赛等方式,激发党员干部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依靠各方力量,用4年左右的时间对党员进行一次轮训;按照创建学习型党组织要求,建立党员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把理论学习作为评议党员、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选优秀党员、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广泛开展向先进模范学习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多与先进找差距,多为发展想办法,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在夙兴夜寐思发展,殚精竭虑抓工作上。

3.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体制。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做到党组(党委)统一领导,机关基层党组织、群团组织和科室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党员干部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二)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核心,加强和改进县直机关党的组织建设

1. 构建统一协作的县直机关党建工作格局。目前党组织关系在我县的县级部门共74个,分属于11个党(工)委管理。机关党的建设形成了县委、县直11个党工委、机关基层党组织互动的三级格局。但由于在县直11个党(工)委中缺乏一个牵头部门,因此在机关党建工作开展上相互独立。建议由县直机关党工委牵头,统筹全县机关党建,在机关党工委目前所管辖的机关党组织基础上,增加其对县直机关其他10个党(工)委机关支部党建工作的领导,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县直机关。其余10个党(工)委分别负责各自机关支部以外的其他内设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完善机关党工委内设机构,整合县直机关党建与群团工作资源。在县直机关党工委内设新增县直机关团工委、县直机关妇工委,领导县直机关团的工作和县直机关妇女工作,真正做到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妇建,党工青妇共建。

2.加强县直机关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从有利于加强机关党建工作的领导、有利于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机关党组织的职能作用出发,对于机构设置、职能配置、人员编制、工作程序等提出规范性的要求,进一步理顺机关党组织的工作关系,实现上下联动、横向沟通、相互联系、资源共享的组织管理网络。夯实基层党组织这一组织基础,开展“五个好”基层党组织达标活动;总结推广在全市、全县有影响的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典型经验,推行党组(党委)书记兼任机关党组织书记等经验和做法;创新基层支部工作内容、活动方式,坚持和完善“一课三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

3.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增强其党性意识、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加强对党员的监督,建立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严格党员民主评议制度;加强对党员的管理,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完善发展党员公示制和票决制,大力宣传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干部,及时处理不合格党员。

4. 加强基层党组织工作载体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县委名义开展一年一度的“机关党建先进单位”评比表彰;组织和整合机关“文明单位”、“职工之家”的创建、评比、表彰,做到删繁就简、常抓常新;加强机关党建工作协作组建设,健全完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考核办法,实现机关党工委、协作组、基层党组织三级联动;建立健全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深入开展城乡党组织联建共创活动,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

5. 大力拓展县直机关工作外延。要跳出机关党建体内循环的圈子,把机关党建工作放在促进xx发展的大背景中去考虑,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去谋划,放在党的建设的综合体系中去发展。加强与社区党建、企业党建、农村党建、非公有制党建的联系,建立党建工作联动机制,相互学习,共同促进,共同提高。机关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宗旨意识,用党建去推动服务,用服务来检验党建。全面实施“连心工程”,实现机关党建与其他战线党建的联动互动。通过建立工作联系点、对口支援、协议共建等方式,搭建起机关党组织、党员干部与其他战线党组织和党员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促进各条战线党建的全面加强,最后实现了解基层到理解基层,联系基层到心系基层。

6. 发挥群众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对机关群团工作的领导,推进机关党建与工建、团建、妇建联动,扩大党组织工作覆盖面。举办职工文艺汇演和各种各样的职工运动会,打造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品牌。

(三)以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加强和改进县直机关党的作风建设

1. 切实改进机关作风。加强思想教育,开展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主题实践活动;督促引导党员干部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优良的党风和机关作风促政风带民风;积极参与县委县府针对县级机关党风、政风、行风、政风等的各种专项治理活动,主动融入县委县政府的各项中心工作;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开展禁止奢侈浪费专项活动。将加强节约型机关建设纳入机关党建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定期督促检查。

2. 建设和谐机关文化。搭建机关党组织文化长廊、机关党员兴趣小组、风采展示等有效平台,营造机关党组织文化氛围,形成健康向上、各具特色的县直机关党组织文化;发挥机关优势,结合文化“三下乡”、“机关党员到社区报到”和城乡统筹工作,向农村和社区文化水平低、生活困难的家庭送政策、送文明理念、送书本等,开展“文化低保”。

(四)以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为核心,加强和改进县直机关党的制度建设

1. 完善机关党建工作管理制度。坚持县委统一领导、县委党建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加强指导、机关党工委具体负责、部门党组织积极配合的县直机关党建工作格局。

2. 健全机关党建工作运行机制。重点围绕创新组织生活内容和方式、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改进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开展党的工作;配合宣传部门督促检查部门领导班子中心组理论学习情况;配合组织、纪检部门督促检查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情况;参与对机关行政领导干部的考核、民主评议;建立基层党组织工作和活动经费保障机制,机关党组织活动经费列入行政预算,按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总额的2%划拨给县直机关党工委统一安排,40%留用县直机关党工委统筹安排,60%划拨给县直机关基层党组织使用。

3. 创新机关党建工作制度。健全党内基层民主制度,以扩大党内民主,增进党内和谐,促进和谐机关;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健全党员议事、经常性征集党员意见等制度;探索建立县直机关党员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改革和完善基层党组织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适当扩大差额推荐和差额选举比例。

4. 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机关党建工作考评与县委县政府年度工作考核相衔接。部门党组(党委)落实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情况纳入县委年度目标考核,权重占10%。部门内设科室党组织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考核工作由部门党组(党委)负责,机关各党(工)委实施考核。

(五)以完善基层党组织惩治和预防腐朽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县直机关党的反腐倡廉建设

1. 创新反腐倡廉教育方法。建立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以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突出抓好权力观教育;建立完善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加强机关廉政文化建设;改进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廉洁自律自觉性,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2. 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积极探索党内监督有效形式,加强对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用制度规范机关党员干部的从政行为,促进机关党员干部依法行政、高效勤政、廉洁从政。

关于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调查报告 篇5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当前突出的社会矛盾是大量的流动人口和下岗失业人员所带来的不稳定因素。这些社会矛盾首先从社区内折射出来,社区成为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各类矛盾的“聚焦点”。面对这些新情况,社区作为城市构成的基本单位,在城市管理、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和重要。为了积极探索当前社会转型期社区党建工作,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推进社区建设的健康发展。在今年9月份,区党校组织对太和区街道社区进行了调研。我们调查了解街道社区党建的基本情况,并对部分党员和群众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主要了解社区的党员基本情况和社区党组织党建情况以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寻求对策与建议,为社区党建更好发展准备第一手资料。

总体上看,社区党建工作已初见成效,社区党建的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基本形成。全区各社区都成立了社区基层党组织,构建了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社区居委会自治、社区服务站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社区组织体系,党建工作重心向社区共建和社区管理服务转移,社区党建取得了一些进展和突破。当前,社区党建处在起步阶段,各地区探索社区党建的组织活动多种多样,重点也各有不同,做法不一,在实践中还面临许多新问题。

一、当前社区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一是,有关部门和上级主管领导支持社区党建的思想淡薄。社区党建起步不久,开展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而这些困难相当多的并非社区党组织所能独立解决,须依赖于有关部门和上级主管领导的支持。当前社区党建工作处于一个初始发展的阶段,各项工作依然在探索之中,比如,社区党组织的机构设立、功能定

1位、以及工作体系、规章制度和工作内容、活动方式等等,均未完全建立和完善,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总支,对社区党员的指导和服务作用,仍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还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较完善健全的上下联动贯通的工作体系。

二是,社区党员认同社区党组织的思想淡薄。近几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进入社区的党员数量急剧攀升。在社区内,真正进入社区,受社区党组织直接管理的党员主要有两类,一是离退休党员,二是流动、下岗等特殊群体党员。从现实情况来看,第一类已进入社区的离退休党员,人虽然进了社区,但许多人的心却不能接受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的现实,认为到了社区会失去单位的一些待遇,故对社区党组织这个新家心怀顾虑,不甘融入。第二类特殊群体党员,他们中的不少人正处于失意之中,思想上有一些抵触情绪。同时,他们还要忙于生计,总希望再进入一个新的单位,认为组织关系留在社区只不过是暂时的权宜之计。

三是,社区党建在人力、财力、物力投入不足与社区党建全面提高的要求不相适应。社区党组织作为社区工作的领导核心,承担着领导、协调社区各方工作的任务,既要吸纳下岗失业、买断工龄、经常流动的党员转入社区,又要不断接受离退休职工党员甚至包括在职党员的管理任务。社区虽然有一些资源,但教育活动场所的匮乏,经费不够仍是较难解决的大问题,社区党组织开展工作存在没有经费的问题。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有的社区每年下拨给每个社区居委会的经费仅1000元,主要是用于社区居委会的水电费、电话费、日常办公用品所需,每个社区维持正常运转按每月330元计,区区1000元还不够一个季度所用,余下还得社区自己设法解决。另外明确划拨作为党建经费的每个社区党(总)支部每年仅有500元,这也仅够订一份《人民日报》,与每年上级分摊党报党刊征订的任务相比还只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安排专门的党组织活动经费,如果没有辖区单位、联建单位的赞助社区党组织就很难开展活动,要真正教育、管理好党员确

实困难重重。另一方面,开展社区党建所需的人、财、物也需要有关部门和上级主管领导的支持。但在目前不少部门和上级主管领导嘴上虽也讲要重视社区党建,却无实际行动,有的不但不帮助和支持,反而给社区党建加压派任务。由于社区自管党员数量的不断增加,社区党组织开展党员活动没有相应的场地开展活动,大都是临时借用。另外,社区党员电教设备老化,设施落后,社区没有一台计算机,没有安装因特网。社区许多文字工作靠手工操作,不利于保存和阅读。大多数人没有认识到因特网的重要性,不能从因特网上获取有用的信息,导致社区工作人员信息闭塞,眼界狭窄,工作思路永远停留在原来的水平,影响了社区党组织开展工作。

(二)、社区居民党员年龄老化,社区党务工作者整体素质难以适应社区党建发展的问题。

一是,社区党组织成员学历结构、年龄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与往届相比,社区党组织成员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得到了改善,但与其职责任务相比,其学历结构有点偏低,年龄结构有点偏高。社区居民党员年龄高文化低现象严重。比如,社区,现有133名党员,大专以上学历15人,占11%,高中学历46人,占35%,初中学历72人,占54%;初中文化程度占较大比例。大部分社区党员年龄在50岁以上党员占80%以上,平均年龄65岁左右。大部分的社区党务工作者特别是社区党组织书记知识水平不够高,工作理念陈旧、缺乏社区党建工作的能动性和创造意识,对变化了的新任务、新工作无所适从。对社区党建工作的教育管理、创建文明活动、组织志愿者队伍、开展文体活动、弱势群体帮扶作用等工作都忙于奔波应付;在社区工作,什么样的问题都可能发生,什么样的话都会听到,但不少社区工作者心理素质不够好,尚没有作好相应的心理准备,面对烦琐的工作心生厌恶,面对不理解心生愤怒,面对困难心生气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另一方面,大部分的社区党务工作者其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很难适应新的条件下社区党建工作的需要。大部分社区党建工作并没有脱离传统的模式,仍习惯于简单命令、服从操作式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社区党务工作仍局限于传统居委会时期的开会、通知、盖章、邻里纠纷劝解等具体事务。对社区党建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涉及不多,全面了解少,动态跟踪少;对社区党建的发展趋势认识不够,研究不深,这些状况不仅直接影响目前社区党建工作的成效,而且也影响以后社区党建的健康发展。缺乏社区管理经验和开拓创新意识,工作方法简单,手段单一,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三)、党员教育管理机制陈旧,难以适应当前社区党建任务的问题。

一是驻社区各个党组织多,党员队伍数量庞大,且社区党建的对象—党员个体迥异,结构复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转型,党员队伍中出现了下岗失业等群体并不断变化;外资、私企、民办事业等非公经济组织和自由职业类型党员还逐渐增多。老党员的思想空间和思想层面以及政治生活的需求也随之变得开放和多元化。用他们的话说“过去的老党员毛泽东思想较好,现在的新党员邓小平思想好。”现在部分党员对体制不完善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反腐败斗争严峻形势,非常忧心。而由于体制改革,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党员往往自己忙于干活赚钱,却又忽略了自身的政治理论学习,也不大关心党组织的事情,出现了不少党员的政治期望值较高而归属感低缺。在职党员的“单位党员意识”较强,而“社区党员意识”相对较弱,普遍存在“下岗党员不相信社区,单位党员瞧不起社区,离退休职工党员顾不上社区,纯居民党员帮不上社区”的现象。离退休职工党员关系进入社区,但心理不能接受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的现实,认为转入社区党组织会失去单位的一些待遇,心怀顾虑,不愿融入。流动、下岗的党员正处于心理和经济困难之时,思想上有抵触情绪,行动上忙于生计,特别是流动党员的工作具有不确定性,个

人生活具有不稳定性,总希望再进入一个新的单位,认为组织关系留在社区不过是权宜之计,与党组织联系呈现间断性,出现了许多“口袋党员”,导致了离岗和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的状况。二是流动党员日益增多,党员的教育管理难度加大。对于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现有的机制在形式上仍然停留于过去的我讲你听、读书看报写心得,内容上往往也仅限于一些理论和政策法规,手段上还沿用集中活动、开会听讲演,还历尽数十年而初衷不改,缺乏灵活性,就连党员四处找工作也得转移组织关系,而每次转移从出到进,要经过近十道门槛,煞是费时费力费财;不少外出党员饱受组织关系转移之累,部分流动党员做出了自动退党的无奈选择。党员教育管理机制中的党员学习教育培训、党组织关系转移、党费缴纳等制度显得陈旧,已难以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使得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疲软乏力。

二、当前太和区社区党建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各级党组织对街道社区党建工作重软件,轻硬件。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说起来重要,但做起来次要,特别是在职能上不明晰、模糊不清,使社区说话不硬,导致驻区单位对社区不仅不认同,甚至还成了各职能部门任务的落实者。并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由于垂直领导与横向领导在组织机制上和领导体制上的不畅,造成了社区党组织很难实现在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存在着凭感情、凭关系、凭需求开展工作的情况,缺乏必要的政策和制度做保证,在整合优势资源上显得力不从心。

二是、社区服务单一与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要求不适应。近些年来,社区服务尽管从一些社会成员特殊救助服务逐步扩展到相对广泛的便民利民服务,但还是规模小、档次低,形式比较单一,与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不适应。特别是针对驻区单位党组织的双向服务,由于社区自身职能的不完善、工作基础薄弱,很难展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共建工作格局的形成。另外对下岗职工再就业困难和弱势群体的服务跟不上。如何调动各方面力量,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向广大居民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务,很多地方还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是、社区党组织自身存在着畏难情绪。社区党务工作者不知道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党的建设工作,不知道如何与社区自治组织及其他组织合作,不知道如何在社区各种组织中起到领导核心作用,思想上有顾虑,工作上不主动,与驻区单位党组织不善沟通协调。另外,社区党务工作者习惯于在权力的影响下去思维,用行政的方式去推动工作,思想上没有建立起一种民主的、协商的思维意识,不习惯用民主和协商的方式去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有的甚至认为这是“低三下四去求人”,加之大多数社区党支部书记没有接受过相关的业务培训,对党的日常活动的开展,尤其是对如何加强下岗、流动、离退休党员的教育管理,如何做好党组织党建工作等显得比较生疏,力不从心。

党建工作调查报告 篇6

一、基本情况

红旗楼街道下设11个社区,街道党工委下设11个社区党总支,2个直属支部,1个商会党委,全街党员2240人,其中登记在职党员1868人,每个社区配有6——7名专职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下。

二、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红旗楼街道办事处及辖区各社区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兴街区为目标,强化综合服务职能,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党建工作,使得近几年红旗楼街道办事处以及辖区各社区取得显著成效。

㈠强化了组织网络建设,扩大了社区党组织覆盖面,夯实了为民服务的基础。街道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城市基层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近年来,红旗楼街道办事处以及辖区各社区为适应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新形势,各社区将党组织建设与社区建设同步进行,辖区社区党组织组建率和工作覆盖率达到100%;在抓好社区党组织建设的同时,积极拓展党建工作领域,把党组织建在市场上、路段上、楼宇上、商(协)会上,纵向上建立了由社区党总支--行业党支部--楼宇党小组组成的三级组织网络;横向上初步建立了由街道、驻街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党组织参加的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现了党员管理的全覆盖和党员作用发挥的日常化,形成了纵向到边、横向到底的基层组织网络,并且初步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街道党组织为核心、单位党组织为补充、社区内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格局,例如,街道通过对红旗楼商会党组织升格扩模,成立了红旗楼商会党委,创新了行业党委非公经济党建模式,使得基层党组织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㈡明确服务主体,强化了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夯实社区发展根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是社区党建工作发展进步的关键。几年以前的社区还是个“手里拎个皮包包,怀里揣个红章章”的“大妈会”,而近几年随着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为社会人,社区承担的职责越来越多,工作标准也越来越高,急需要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的社工队伍,为更好的开展以服务为中心的社区党建工作,红旗楼街道办事处党工委按照全市城市社区建设精神,重新对社区党支部书记队伍进行了整合,经过重组,现任办事处11个社区的党支部书记中全部都为45岁以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干部,在此基础上,各社区均实行了“双向联系,双向反馈,双向服务”制度,将党员是否与社区党组织保持联系,是否自觉参加社区活动,特别是在服务居民中将是否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作为考评的主要内容;并且,近几年来党工委始终坚持把素质提升到突出位置,强化学习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素质,通过与北京**区中关村街道缔结为友好街道的契机,先后派出20名社区工作者到中关村挂职锻炼学习;

㈢强化办公场所建设,筑牢社区党建活动阵地。社区办公场所是开展社区党建活动的物质基础。红旗楼街道办事处及辖区各社区根据中央和省委有关文件精神,依据市有关部门下发的关于加强社区组织工作用房的通知,在前年和去年对辖区内新建住宅小区工作用房不达标问题全部予以解决;对一些老旧的未达标的社区,也分别确定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有计划地予以解决;同时,还重点加大了精品社区的建设力度,其中胜利南路社区就是在建设精品社区过程中脱颖而出的榜样;

㈣强化为民服务功能,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服务群众是党建工作的主题,红旗楼街道办事处以及辖区各社区始终把实现居民愿望,满足居民需要,维护居民利益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不断拓展社区党建内容,创新社区服务方式,提高为民服务水平。近几年,在办事处的指导帮助下,各社区先后推出了五项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服务体系,受到了居民的欢迎,茶坊社区开办的社区干部十分钟赶到居民求助现场为居民提供的“十分钟服务圈”体系,增强了社区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低保户担保就医”制度让低保户先看病后再交钱,不仅大大缓解了低保户就医难的问题,还以实际行动树立了社区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与群众心连心的形象;“社区便民手册”则将茶坊社区的服务电话以及主要服务内容公布于众,社区1000多名居民每户一册,免费发放;铁道东街社区“拾金不昧加2分,助人为乐加2分,见义勇为加4分,保护环境加1分,讲文明加1分”的“道德存折”活动开展一年以来,居民的拾金不昧,助人为乐,见义勇为,保护环境,讲文明的意识更加增强了,社区先后发放“道德存折”30个,有50多名困难群众及孤寡老人得到救助;工人村西社区则开办了“全程代办服务”,变“百姓跑”为“干部跑”,塑造起社区服务新理念;日前,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和谐社区建设自主创新先进单位表彰会上,这五项服务体系以其服务高效、手段新颖、效果良好的特点受到好评,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自主创新奖”殊荣;红旗楼街道办事处还在社区中开展“一社区一特色”的党建创建活动,工西社区的“365党员工作室”,茶坊社区的“居家养老”,**社区的“道德讲堂”,工南社区创建的“流动人口之家”等都创出了特色,受到了社会及群众的广泛关注,也为辖区群众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并且各社区还普遍建立了志愿者服务队,开设了牛奶送货上门、报纸征订、日用品配送、旅游项目推介等服务项目;社区全部成立了文化活动队,建立了社区卫生机构,为居民建立起健康档案,并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技术指导等医疗服务;在去年,红旗楼街道办事处及辖区各社区共举办健康知识讲座12期,义诊10次;而且在去年,11个社区共有400多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这些举措使得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进一步丰富。

尽管红旗楼街道办事处及辖区各社区近些年的党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㈠思想认识滞后,社区党建工作还没有引起普遍的认同与重视。由于目前只是初步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街道党组织为核心,单位党组织为补充,社区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格局,参与社区党建工作还没有引起辖区内一些单位党组织的足够重视,他们认为社区党建应当由街道社区党组织来承担,对他们来说是“份外事”,在参与社区党建活动中不愿投入过多精力,没有真正形成共建合力;并且在辖区中有相当一批在职党员,他们的“单位党员意识”较强,而“社会党员意识”相对较弱,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社区居民的一员与社区党建的相关性,没有意识到身居社区参与社区党建是自己应尽的义务;

㈡社区党建工作横向协调力度还不够大。由于目前只是初步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街道党组织为核心,单位党组织为补充,社区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格局,大部分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较多的停留在临时性工作这一层,在发掘自身优势,为社区提供活动场所和建设资金、宣传社区党建工作、督促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党建等方面显得较为薄弱,尚未实现全面意义上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㈢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党建活动的监督激励机制还比较缺乏。尽管各社区均实行了“双向联系,双向反馈,双向服务”的制度,要求党员主动到社区报到,积极参与设区的建设与管理,但由于该制度的相关监督激励机制尚未完善,部分在职党员尚未到社区党组织登记报到,亮出党员身份,即使已经登记报到的在职党员,由于其单位对此未作相关的硬性要求,尤其是对一些条管、级别较高的单位的在职党员的管理难以到位;

针对以上红旗楼街道办事处以及辖区各社区在近些年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依据所学的知识以及通过上网搜集资料所获得的信息提出以下几条不太成熟的建议:

㈠改进社区党员教育管理模式,构建社区党员分类管理的新格局。通过对社区内党员全面调查摸底,根据社区党员的年龄、职业等不同特点,把社区党员分为老龄党员、失业困难党员、流动党员、在职党员和个体工商户党员,结合他们的活动规律,把社区内传统和新型党员教育管理方式进行整合,理顺关系实行分类分层管理;比如在失业困难党员中开展带头就业、带领失业困难职工再就业活动,加强对失业困难党员的教育管理,对在职党员采取八小时以内由单位党组织管理,八小时以外由社区党组织监督的“双重管理”模式等,从而增强党员“社区”意识,不断改善辖区内党群关系,不断提高党员队伍在居民群众中的公认度;

㈡构建优势互补、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社区发展格局。办事处及辖区各社区要加强同驻社区单位党组织的联系和沟通,积极配合驻社区单位的各项工作,协助解决驻社区单位的实际困难,如维护驻社区单位的安全和周边环境,及时结转改制企业下岗职工、分流职工党员组织关系,积极为驻社区单位的发展和主观利益的提高创造条件等;并且要积极争取驻社区单位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大力支持,合力共建社区基础服务设施,而且要积极协调组织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向居民开放学习、休闲等硬件设施,充分发挥这些单位在就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优势,共同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实现社区资源的优势互补;

党建工作调查报告 篇7

一、基本的状况

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基本情况和经验

(1) 普遍开设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

随着新课程改革, 我区早在“十五”期间的2002年秋季, 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把心理健康教育逐步纳入到中小学学校教育课程计划之中。到目前全区百分之百的学校开设了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其基本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培训教师骨干, 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师资基础。主要学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教育的主要内容、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教育的组织和实施等。使教师先从理性上了解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依据。

二是开设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 在教育实践上进行探索。主要是面向班级学生的心理发展共性问题进行心理辅导, 对不良心理进行预防、调适和矫正, 做到助人和自助相结合。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隔周一次, 主要安排在校本课程时间里进行。辅导的内容在小学主要是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快乐学习、学生之间合作交往等。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 通过情境创设、问题辨析、角色扮演、游戏体验、讲故事等多种活动形式, 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和调节, 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和感悟, 掌握认识自我, 调节情绪;学会交往, 友好相处;了解青春期, 正确对待异性交往, 克服烦恼;面对挫折, 不怕困难等心理调节方法, 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三是开展观摩教学, 现场研讨活动。为了推动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开展, 我区教科所每学期举行两次全区中小学班级心理辅导课的视频观摩教学活动, 公开评比优质课, 进行经验推广, 并结合实践进行研讨。我们先后进行了小学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怎样上好班级心理辅导课等辅导研讨活动。总结出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全程三步走, 设计五结构”的活动设计模式。通过观摩教学比赛和现场教学研讨活动, 不断总结经验, 有力地推动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开展。

(2) 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 建立了咨询档案

我区现有中小学42所, 已建起简易心理咨询室36所。其中有小学27所, 已建起简易心理咨询室20所, 占74%;初中13所, 已建起简易心理咨询室10所, 约占77%;高中2所, 全部建起简易心理咨询室。

开设心理咨询室每周定期对学生开放, 教师对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一对一的沟通辅导和咨询, 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指导, 对排解学生心理困惑、矫正不良心理和行为起到了良好作用。

多数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 记录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发展情况, 进行跟踪辅导。学校和班级还设立了“心语信箱”和“悄悄话信箱”, 便于学生有疑难、困惑能及时和心理教师、班主任进行心理沟通。“心语信箱”和“悄悄话信箱”传递了有效信息, 对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 学校心理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

(1) 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情况

我区每所中小学都有1名校级领导分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2名专职或兼职的心理教师负责本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全区有专职心理教师4名, 其中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2名, 获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的2名;每个班主任大都是兼职心理教师, 班主任兼职占98%。教师的年龄大多在30~35岁左右, 教龄10年以上, 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

(2) 关于心理教师的进修情况

我区心理教师的进修主要通过三条渠道进行。一是参加省市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 自2006年开始到现在, 共有三十多名教师参加了省市组织的心理培训;二是结合市、区心理健康教育观摩课进行学习培训;三是教师主动进行网络自学或通过相关院校的函授学习培训。其中参加省市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是主要渠道。

二、存在的问题

1. 认识偏颇, 教育薄弱

学校领导和大多数教师理性上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但个别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从调查看, 学校领导都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整个教育工作计划当中, 并安排具体领导分管。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有一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得不到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在课程表上成了摆设、门面, 有的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才安排。由于“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 有些教师为了应对上级主管部门对教学质量的检查抽测, 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间侵占用以补课, 使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雷声大、雨点小。

2. 缺乏训练有素的专职教师

据调查, 当前中小学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99%是半路出家, 有团队干部、德育工作者、班主任、校医、政治课教师和其他教学管理人员, 而且大多数是兼职人员, 也没有经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 对心理学知识, 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掌握不多, 对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不熟悉, 教育专业能力和水平根本满足不了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教师教育心理知识贫乏。受心理教师水平所致, 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专题讲座和心理咨询等无人胜任。因此, 心理健康教育在个别学校基本是空白。

二是用德育教育取代心理健康教育。部分校长和教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只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搞不清“德育”与“心育”二者的关系。有的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 常常将心理教育德育化。将学生的情绪、性格问题归为思想品德问题, 把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和学校德育混为一谈。

三是把心理健康教育混同于学科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都缺乏针对性。通过深入学校听课发现, 一些学校教师能够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 采用有效方法, 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感悟的目的。但也有一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像讲授文化课那样讲解心理学的概念。这种用学科教学的方法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甚至产生负面影响。

3. 经费投入不足

调查发现, 经费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很多学校图书室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书籍和刊物很少, 甚至空白, 教师学习和查阅资料困难;二是学校心理咨询室大多无专用场所, 常常是一室兼用多室, 给学生心理咨询带来不便, 保密性差;三是教师培训经费不足, 派教师外出学习或进修常常受经费不足的制约。

三、对策与建议

1. 端正认识,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 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学生只有身心健康, 才是一个健全的人。因此, 学校教育工作者要端正认识,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具体措施建议如下:

(1)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组织教师学习教育部2002年8月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意见》。此《指导意见》已颁发9年, 可许多学校领导和教师不了解其内容。因此, 要组织学习, 把握要领, 指导实践。弄清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教育的目标与任务、教育的主要内容、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教育的组织和实施等基本精神, 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在理论指导下, 进行实践。否则, 就会认识模糊, 实践盲目。

(2) 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要求, 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时。保证时间、落实教育内容。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地方课程标准”, 使基层学校有所遵循, 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行经常性的教育活动的督导检查;教育科研部门要深入学校进行教学研究, 指导活动的开展。

2. 教育行政部门, 要加强师资培训

目前, 绝大多数学校用教基础文化课的教师去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这如同工厂里用电工去修发动机, 实在力不从心, 难以胜任。训练有素的教师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和关键。因此, 建议教育行政部门, 要加强师资培训。

师资培训需从长线考虑, 并同短线培训相结合。所谓长线培训就是要依托高等院校进行专业化的培养,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有计划地招聘心理教育专业的师资, 为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所谓短线培训就是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短期培训班, 解决目前专业教师匮乏的问题, 以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3. 学校要加大投入, 保证基本的物质条件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是一个新兴学科, 不仅师资缺乏, 而且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物质条件也不足。诸如规范的教材、参考资料、专业性的刊物、心理咨询室和设备都远远满足不了教育的需要。因此, 建议教育行政部门要设立专项的学科建设经费, 进行学科建设和师资培训, 以满足教育和教学的需要。

党建工作调查报告 篇8

【关键词】兼职 大学生 法律保护

一、当今大学生兼职工作概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的激烈,就业形式日趋严峻,为了在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兼职打工的现象已经不再仅仅只是出现在经济情况比较困难的学生身上,很多在校大学生都选择了从事兼职工作,大学生兼职已经成为一种日益普遍的现象。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已经是成年人的身份,一方面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兼职工作几乎成了在校大学生接触社会的首要选择。为此,我们从大学生和招聘企业出发,调查大学对兼职工作的认识,同时了解企业在招聘兼职过程中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通过此项调查研究,增强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的人身及财产安全意识,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调查途径与方法

本次调查的方法是通过网络问卷发放的形式,调查对象是广州市公办和民办高等院校在校学生,以及广州市各行业企业机构的招聘专员;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在校大学生选择兼职的方法、途径,对待兼职的态度以及在兼职过程中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还包括企业机构发布招聘信息的主要途径,以及企业对大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本调查共回收有效学生问卷222份,有效企业问卷71份。被调查的学生特征如下:文科学生45名,理工科学生137名,艺术学生20名,医科学生13名,其他学生7名。被调查的学生特征如下:广告传媒类12家,营销管理类20家,家政服务类6家,餐饮类24家,其他9家。

三、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校大学生寻找兼职的主要途径是:有41%的大学生通过朋友,熟人或者师兄师姐的介绍来寻找兼职,他们认为,身边的人提供的兼职信息可信度较高。有24%的大学生是通过中介机构寻找兼职,他们认为在没有介绍人的情况下,中介机构提供的兼职岗位是最可信的。只有2%的大学生通过招聘网站发布的招聘信息寻找兼职,他们中的多数人也认可网上招聘信息多存在不真实现象。

另一方面,在被调查企业中,有超过50%的企业不会与大学生兼职签订合同,只有16.9%的企业认为与大学生签订兼职合同是有必要的,也有32.39%企业认为签合同与否要视情况而定。

超过70%的企业选择大学生兼职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兼职年轻有活力、学习能力强而且时间机动性强,但是他们同时也认为大学生兼职存在严重的教条主义的问题(即理论知识多,动手能力不强)。与此同时,企业认为大学生兼职应该提高他们学习创新能力,并且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的要求,更好地融入到企业中。

五、调查结果分析

如今,繁荣的经济发展、大学生独立自主思想的逐渐成熟、激烈的社会竞争、用人单位对工作经验的更多要求,使大学生兼职几乎成为其在校期间不可缺少的经历。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环境、经济条件、自身价值观都与父辈大相径庭。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的社会大环境都比父辈们的优越,也没有经历过必要的挫折,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也比较弱。他们面对兼职工作真伪性的辨别能力也不强,在保障自己兼职工作中的合法权益时,依赖别人的心理比较重。而且免不了有居心叵测的人用兼职的幌子来欺骗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这样一来,大学生的财产人身安全便得不到保障了。

六、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针对大学生兼职工作中的动手能力差,经验不足以及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的问题,笔者认为有以下解决方案:

(一)学校指导老师要严格把关专业实习课程的内容与成绩,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够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

(二)鼓励学生参与教育部,团委,学校举办的各类大学生实践活动,例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挑战杯比赛等等,通过这类学术性的活动和竞赛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

(三)老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让他们外出实习或者做兼职的时,要注意人身安全,并要求和企业签订相关兼职合同或者協议。如果企业不予签订相关合同或者协议,学生一定要认真考虑是否继续参加兼职工作。

(四)呼吁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企业在招聘大学生兼职时,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同时,让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维权能够有法可依。

总之,现代社会急需综合型的人才,它不仅需要你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还需要你有良好的社会实践能力。毕竟书本上的知识只能给学生理论上的支撑,而大学期间的兼职工作能给他们带来的不仅是金钱,还有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大学生需要在兼职过程中需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改进自己的劣势,在获得社会经验的同时,更要保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潘信.在校大学生兼职情况的调研与分析-以淮北师范大学为例[J].创新教育2013(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

[3]赵爱锋.浅谈大学生兼职的法律属性及保护[J].法制与社会 2013(4)

上一篇:令我难忘的一件事小学生优秀作文下一篇:物流管理上机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