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

2024-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精选9篇)

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 篇1

——阅读能力及习惯的培养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话言简意赅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或没有材料可写,或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基于这样的实际,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通过加强课内外阅读,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从而提高写作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除把课堂还给学生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阅读可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的均可,越广泛越好。有了广泛的阅读,学生就能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同时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中,使学生产生了语感,激发了灵感,有了语感和灵感,作文就水到渠成、自然流泻轻松的事。

(1)重视营造读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所学的材料的兴趣”。可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对此,我主要是通过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首先,我通过引导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营造氛围。通过引导,学生搜集了“书犹药也,善读则可以医愚。”;“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等多个热爱读书的名人名言。学生收集名言后,我还组织学生交流,并选择代表性的名言请书法好的学生写出来,张贴在班级墙上。其次是动员、引导学生从家中带来自己喜爱的书充实班级图书柜,在班级中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让学生产生一种追求读书的神圣感。再次,利用家长会的机会,由学生向家长汇报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收获,请家长介绍自己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和经验。并且学校每周安排2节课时间去阅览室看书。

(2)重视教给读书方法

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还需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这里,我主要是结合教材,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以课内促课外”“以课外补课内”。如,我告诉学生拿到一本书后首先得问问自己: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接着快读目录,以得到一个总的概要。然后找到你想研读的内容,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不懂之处画上符号,边读边做批注。待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最后,欣赏品味精彩片段,体悟写法。我有计划地利用阅读课的时间,组织学生运用课上学到的方法进行阅读,每周一个单元,并结合共性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读书方法和收获。此外,还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其他书籍,或上网查阅资料解决遇到的问题,激发起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以及大量阅读的渴求,真正达到活跃思维、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目的。

(3)重视检查阅读效果

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 篇2

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 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

一活动激趣, 让学生说起来

小学生刚由学前教育的“玩”和“游戏”中走出来, 若一味地在写话的起步阶段就提出要求, 固定写话内容, “命题写话”, 会让孩子失去写话的兴趣。因而, 遵从用“游戏”的表象, 以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先“说”起来, 是作文指导的关键。如让学生说一说:“谁会变?变成什么?能做什么?”“假如你会变, 你最想变成什么?为什么?”……这样, 小学生的话题就会层出不穷, 五花八门:“我想变成一只手机, 藏在爸爸的口袋里, 不怕风吹, 不怕雨淋。”“我想变成另一个地球, 让现在这个地球歇一歇。”“我想变成风, 到处去旅游……”其他如画画说话、自编顺口溜、说电视故事等, 只要能让学生有创意地大胆、放松地说起来, 就是作文的雏形和基础, 剩下的就是循序渐进地模仿和迁移了。

二拼音搭桥, 让学生写起来

学生在扎实地掌握了汉语拼音之后, 拼音就为学生的写话提供了有效的工具。结合拼音教学、创设情境, 让孩子们说词语, 说短语, 说句子, 说完整的话, 说有头有尾的话……在此基础上, 再引导学生把说与写联系起来, 让他们用拼音兴致盎然地把说的内容写下来、拼出来, 就是作文入门的进一步发展了。

三日记起步, 让内容实起来

拼音为写话搭好了桥梁, 接下来写短小的日记, 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因为日记正好把孩子的生活同写话联系了起来。教师要鼓励学生用“汉字+拼音”的方式写日记, 在学生学会查字典后, 再逐步过渡到用汉字写日记。学生日记要写得实在、真实, 只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思就应加以鼓励。丰富的生活, 广泛地接触自然、接触社会, “我手写我心”, 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同时, 写作不仅仅是应付差事, 写作是为生活服务的:写信能与人交流, 写建议书能提出建议, 板报与墙板能宣传发动, “红领巾广播站”的稿件能丰富学生的语文课外活动……注重写作的实际应用, 能让日记的内容更真实, 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快乐。

四童话引路, 让题材多起来

孩子们喜欢听童话、讲童话, 同时也喜欢编童话, 因为童话有丰富的幻想、奇特的情节、优美的语言。中年级 (也即第二学段) 即可充分利用童话来进行习作教学。教师可用图画、音乐和语言来渲染课堂气氛, 用一些辅助手段, 创设特定情境, 唤起情感共鸣, 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还可以通过仿写童话、续写童话、表演童话、创作童话等多种形式, 让他们去感受、去学习、去实践,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 变静为动, 变无声为有声, 学习童话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五随文练笔, 让作文活起来

到中高年级, 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 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也加深了。随文练笔就成为学生阅读与写作的中介, 读写结合, 不仅能有效减缓习作教学的坡度, 更能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如在上完《三峡之秋》后, 让学生给三峡写一段旅游简介或广告词;上完《小英雄雨来》后让学生将该文改编成课本剧……这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的随文练笔, 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写作热情。

六训练交流, 让作文新起来

首先, 可进行多角度的立意训练。即引导学生针对同一题材, 从不同角度进行审视, 从而写出具有不同立意的作文。如人人谴责“狐假虎威”的欺骗行径, 我独赞扬狐狸“处险不惊”的灵活机动。其次, 可进行多方面的选材。教师引导学生由此及彼, 产生联想, 针对同一题目, 从不同角度选取新颖的材料。再次, 强调多种形式的表达。文章不能局限于固定的模式, 对同一题材, 可以采用不同的体裁来写。如以“电视机”为题材的作文, 可以写成介绍电视机的外形、功用、使用方法的说明文;可以写成围绕电视机发生有关事情的记叙文;还可以写成赞扬电视机给人们带来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的散文。

总之, 从活动激趣、拼音搭桥到日记起步、童话引路再到随文练笔、训练交流, 一步一步, 架桥引路, 只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语文学习规律组织练笔、习作, 持之以恒, 循序渐进, 就能有效减缓习作难度的坡度,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探析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作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学生进行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一大难题。教学方法及策略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写作水平。下面笔者就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谈几点个人的体会和方法。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作文脱离生活实际,缺乏真情实感。由于小学生处于身心全面发展阶段,思想和心智仍不够成熟,因而在写作过程中,模仿痕迹较明显,东拼西凑,或者想当然,与常识和生活实际相脱节,缺乏真情实感。表达方式为字词的堆积,表达内容也较为单一。

2.过分重视写作技能训练,忽略兴趣的培养。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中,依然有很多教师采取传统的教育方法,将作文教学的重点落在写作技巧的训练上,忽视了作文本身的情感表达,从而降低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二、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用心观察,丰富见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每个小学生都对万事万物有自己至真至纯的独特体验,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意识到这是自己的习作素材,更不能及时而有效地能将这种体验用语言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教师花功夫做长期的训练。笔者会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在观察时注意充分调动自己的各个器官:眼睛看到了什么?耳朵听到了什么?鼻子闻到了什么?脑子想到了什么?等等。

2.恰当鼓励,激发兴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请你无论如何不要让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中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这些道出了鼓励手段对于孩子学习信心的重要性。每个学生都有提高写作能力的内在要求和良好愿望,他们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赞扬。因此,笔者会因为学生的选材新颖而赞不绝口,会因为学生能留心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而赞赏有加,会为学生的一个准确用词而津津乐道,总会告诉学生:“我们班上的同学真是了不起!像这样发展下去,不知有多少人要成为语言学家了!你们写出来的好多精彩语段老师都写不出来,真是作文高手啊!”富有鼓动性的话语让学生在习作活动中心里乐开了花。

3.日记练笔,自由表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法,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要达到这个要求,仅凭每学期的八次习作是远远不够的,为此,笔者要求学生每周写两篇日记。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话不无道理。生活处处皆语文,学生只有养成了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才可能有作文的源头活水。日记,正好是学生记录日常生活的最佳平台。在日记中,笔者要求学生随心所欲,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自由表达。对于每周学生交上来的日记,笔者几乎都是认真阅读,从不同的角度筛选出“精品”,及时进行习作点评,鼓励学生将自己习作中的精彩片段打印出来贴在板报上供大家学习。笔者让学生了解教师评判日记的标准及要求:日记最宝贵的就是要有真情实感,“我手写我心”,只有“自己的”才是独特的,才有吸引力。学生兴趣盎然,视日记为展示自己最好的窗口。日记中,鲜活的人、妙趣横生的事、美味佳肴等都跃然纸上,或让人回味无穷,或令人牵肠挂肚,或让人心花怒放,在不经意间,学生已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了自己的习作之路。

4.阅读积累,厚积薄发。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就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敏锐的感觉。”这种语感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后天长期反复阅读积累的结果,这种语感,不是来源于教师在课堂上的喋喋不休,更多的应该是得益于学生在课外的自发的阅读。课外阅读可以让语言丰富多彩,这是在语文课上学不到的。学生只有经常、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接触大量新鲜活泼的语言材料,日积月累,才有可能厚积薄发。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笔者不仅在平常的阅读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背诵好句好段,还定期在班上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鼓励学生背诵名家名篇,从中领略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不仅要求学生保证课外阅读时间,做一定量的摘抄笔记,还要求学生每周要向大家推荐一篇好文章。时间一长,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借阅书籍,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总之,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教师只有坚持不懈,不断学习与探索,才有可能让自己的习作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袁浩,宁益民.揭开儿童作文的奥秘[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2]黄菊香.改送评价与修改方式,促进作文教学优质高效——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高效性途径探微[J].陕西教育,2012(11).

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 篇4

【内容提要】  本文遵循新课标关于作文教学要求所阐述的新理念,大胆突破传统的作文训练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初步形成主要体现在九个“注重”上的作文训练思路。以下对这个思路进行具体地论述。

【关 键 词】  作文     训练      注重

作文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之重要手段,也是语文教学难点。长期以来,在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结构上,形成了“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自己改评”的传统训练模式,这种训练模式常常造成的后果是:

1。学生不会下笔,无话可说。这是因为学生的作文从来都是教师命题。

2。学生不会积累。这是因为学生作文的材料大多都是教师提示或准备的。

3。学生不会创新,文章千篇一面,缺少个性。这是因为教师有意或无意间设置的框框严重束缚了学生。

4。学生写作不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为了“任务”和“分数”,生搬硬套或随意编造。这是因为教师忽视了学生多渠道地进行语言、素材的积累。

可见,这种传统的写作训练模式已不适应新课改作学教学的要求,当然也更会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针对上述弊端,笔者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遵循新课标关于作文教学要求的新理念,大胆突破传统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初步形成自己的作文训练思路,取得了初步成效。笔者这个作文训练教学思路主要体现在九个“注重”上。

一.注重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课本中,除了每个单元的作文训练外,其实在课文中也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并挖掘这一不可忽视的习作资源,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写出不同于课文的文章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充分挖掘这一部分,结合课文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其写作训练形式有:

1。情节扩展式。例如在学习《泊船瓜洲》后,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插图与有关背景资料,以及作者当时的心境,进行对该诗的扩写。这不仅训练了学生创新写作能力,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

2。情节收缩式。对篇幅长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进行缩写。如缩写《小英雄雨来》、《牛郎织女》等文。

3。文尾续写式。如根据《穷人》一课的结尾,让学生续写《二十年后的桑娜一家》;根据《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结局,让学生续写《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根据《凡卡》一文的结尾,让学生续写《凡卡写完信后》。这样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多向改写式。根据课文内容,有的可以改变人称;有的可以改变叙述的顺序;还有的可以改变体裁。

5。图文转换式。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配有图画,教学时,可启发学生在独立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联想,写出与课文不同的文章。比如上《桂林山水》、《鸟的天堂》、《世纪宝鼎》后,可以指导学生结合图文,写出导游词(附案例)。

6。读后感想式。对学生有现实的思想教育意义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写读后感。如上完《向命运挑战》、《海伦凯勒》、〈〈匆匆〉〉后,可以指导学生写写读后感想。

7。相关迁移式。这种形式或是抓住课文的原型特征,调动已储备的表象,把思维的触角由甲迁移到相关或相似的乙上来。例如学了《“精彩极了”和“  糕透了”》一课后,可让学生写《爸爸妈妈对我的爱》,学了《凡卡》让学写《我和凡卡比童年》。

二.注重创设情境,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

传统的作文训练不注重情境的创设,因而写作训练过于呆板、无趣味性,不能吸引学生,学生也就不会乐意去写.。这是因为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的制约,他们的写作往往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情境,需要老师的指导帮助等外部条件促使他们写出更好的作文,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这里所说的“创设情境”实质上指的就是创设有利于学生写作的一切外部条件。在把握学生的心理、思维特点,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教师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然地融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当中去利用已有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这是保证学生写一篇较高水平作文的前提。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音像创设情境;可以利用图片创设情境;可以利用语言创设情境;可以利用作品欣赏来创设情境;可以利用游戏来创设情境;可以利用生动的表演创设情境;还可以利用大自然的景物创设情境等等,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教师都有应以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为最终目的。

例如利用游戏创设情境。由于是玩游戏,学生的兴趣非常高,都积极主动地交谈起来,议论活动中有哪些最精彩,最激烈的,参加的人是如何做的,自己以是如何做的,以及旁边的同学的语言、动作、神态、情绪等又是如何的,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作文,而且内容具体,语言也比较生动。

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种痛苦的事。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又营造了宽松的氛围,增加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减少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让学生乐于写作。

三.注重写好“两记”,让学生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

“两记”指的是日记和读书笔记,日记写作灵活,行文自由,训练多,容量大,是提高自由写作水平的终南捷径之一,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或者说所感受到的人、事、物、景、理等,只要是自己觉得有必要诉诸笔端就可以把它记下来。因为要记,学生必须对每日所见所闻,“知之尽量详,识之尽量真,思之尽量明。”天天动笔就会开阔学生的思路,积累大量词汇、语言素材,越写越熟。而且日记也是一种积累材料的过程,平时积累,作文时选择使用,“活期储蓄”,随用随取,“存”、“取”两便,作文也就无从下笔、言之无物了,只有用心把事记下来,写成日记,哪怕只是一两句话,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会使自己所写的日记由点到浅,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采下一采的“劳动所得”,学生由衷地体会到写日记的好处。

读书札记的内容不拘一格,可以是学生自己的心得。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是摘抄,比如摘抄一些好的语句,或是精彩片断,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为写作积累词汇、语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通过不间断的写日记和读书笔记练习,才能为写作积累词汇、语言。

四.注重写作命师的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让学生有话可说。

传统的作文教学由于过分注重命题作文,常常把学生的思路逼向死角,学生没有话可说,写作文成了“挤牙膏”。在新课标下要求作文训练命题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就作文题而言,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无命题要灵活结合在一起;就命题者而言,教师命题与学生自由命题有机结合。具体说就是,1。教材的命题,教师的命题和学生的自由命题“优化组合”,即教师出宽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出题。如写“我与暑假生活”,让学生根据各自生活体验拟题。这样,学生不再为找不到合适材料而皱眉、而困窘了,不再起胡编乱造之心。学生笔下的暑假生活,既有写一二件事的,也有倾诉自己对暑假的感受的。

2。把部分命题权放给学生。笔者曾做过尝试,让高年级学生自由出题特别受到欢迎,学生完全能拟出新颖的、合适的题目,用学生喜欢的,有话可说的题目写作,不言而喻,学生的写作热情空前高潮。

五.注重鼓励学生放胆表达,让学生思想自由驰骋。

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空间。所谓放胆表达,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脉题材,自己选材立意,不限体体裁,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任学生思路尽情驰骋,自由地倾诉表达,以调动他们的内在潜质,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让学生 上想象翅膀,少一点条条框框,多一点稚气。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鼓励学生放胆表达,不是说就可以不需要教师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而是说学生刚进入习作状态,教师不应用太多的框框来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习作时考虑较多的不是写作的方法,而是学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情,自己的生活,至于教师的写法指导应在学生完成习作初稿之后。指导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会有真情实感。

鼓励学生放胆表达,教师可以采用写想象作文的形式进行训练,想象作文工文最能让学生的思想得到自由驰骋的了。相信教师在批改作文时,一定会为学生的奇特而又丰富的想象所折服。

六.注重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多渠道积累写作素材。

新课标非常重视综合性学习,笔者在写作训练教学中也尝试中用综合性学习,这综合性学习体现在“沟通”上。

1。沟通作文训练与各科教学。如自然课中的小论文写作,音乐课中的歌曲欣赏。劳技课中的手工制作等都可以让学生诉诸笔端。

2。沟通课堂作文训练与课外、校外、社会生活,为学生提供“热点话题”论坛,如“话说环保”、“我看上网”、“二十年后的畅想”、“我自立我自强”写作话题等,促使学生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让学生有事可写,有感而发。

3。沟通课内与课外阅读,教师要开展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如组织学生办文学小报,诵读比赛、读书会等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文学作品,触发学生的审美想象与情感,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

4。沟通师生心弦,教师要造和谐的写作心理场,不以权威自居,不以学生的评判者自居,写什么。该怎样写,尽可能启发学生自由讨论,促进自我感悟和发散思维。

实践证明,通过综合性学习可以切实地让学生多渠道积累写作素材。

七.注重合作,提高学生的作文的质量。

合作是新课标重要教学理念之一,合作也不妨用在作文教学上。合作有生与生间的合作、师与生间的合作、生与媒体的合作,并在写作合作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

合作包括写作前的合作和写作后的合作。

每个人独立完成一篇作文,这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是天经地义的,而且不容学生越雷池半步,在新课标下的作文训练中应大胆突破这一框框。写作时,特别是写学生不太熟悉的题材时,教师可增加学生同伴交流的时间、空间,允许窃窃私语,允许寻求教师、同学的帮助。有些文题或故事, 需要占有搜集较大量的材料,教师可组织小组完成。比如写环保、信息方面题材的。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完成。

写作后的合作体现在学生间互评作文,学生间可以互调对方的习作,根据习作要求进行评改,大到谋篇布局,小到一个词语,一个标点符号的运用,都可以直接在习作上修改或写出修改意见。事实证明,学生评改他人的习作有一种强烈的责任心,能竭尽全力,反复推敲 ,认真负责地指出不足,同时,学生互评互改,扩大交流范围,同学间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有利于提高学生评改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通过合作不仅可以解决学生不熟悉的题材,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作文文质量。

八.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以“下水”作文激发学生写作的主动性。

教师在训练学生写作时,不要忘了教师也应“下水”写作。

学生的表达欲望,是决定他们的作文成败的重要因素。 教师光说不练,把学生一次次“赶下水”,自己却从不“湿鞋”。学生难免会产生这样的感觉:老师不一定能写好,老师都写不好,我们又怎么能写好?久而久之,不怕作文才怪呢,学生哪还会有写作的主动性呢?反之,教师以作文为乐,认真写好“下水”文,以“下水”文作为激励学生的写作的一种兴奋剂,让学生找到作文的乐趣和自信,每到作文时,学生自然会有跃跃欲试,不吐不快之感,学生有发强烈的表达欲望,无疑为写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笔者曾写了几篇“下水”作文。笔者曾指导学生写写景作文时,普遍感到非常难写,于是笔者特地写了一篇写景文章《江南春雨不了情》。并抓住小学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及时加以鼓励:“大家如果要写的话,一定会比老师写得更好,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学生都齐呼要与老师比一比高低。这样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主动性。

九.注重评优激励,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目前的作文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习作产生畏惧的心理,这与教师在批改和评语中惯用的“纠谬法”--只罗列学生习作中的不足,不肯定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有很大的关系。

据心理学家分析,缺乏肯定与鼓励的批评,会使用权人的情绪低落。所投注到所要从事的事情上的注意力就越少,任务也就完成得越糟糕,进而陷入更为低落的情绪中。如果这时有一句鼓励的话,情绪状态就会提升。从而促进自己更好地完成任务。因此,我们 在作文教学中,要变“纠谬法”为“评优法”。

“评优法”的实质就是激励,就作文教学而言,激励应贯穿在习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而在作文的批改和讲评环节尤其是需要激励,通过高分,给予鼓励性评语,提供“发表”等激激励形式,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写好”的自信心。对那些问题比比皆是的“劣作”,教师也应心平气和的帮助学生分析,朦胧和平等到商量的语气,提出修改意见,虽然文章缺点很多,但教师不能全盘否定,而应该挖掘其“闪光点”,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作文有不少缺点,但并非一无是处,只要不断努力、认真去写,就会有进步,这样来增强他们的信心,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的喜乐和写作积极性。

语文课程标准阐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学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要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步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让学生容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本文工团笔者就是从这些新理念出发,在写作训练的教学实践中进行的探索和尝试,初步形成自己的写作训练思路,但还不成熟,只能是教学点滴,有待于在今后的写作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的检验和丰富。

参考书目:

1. 邢改萍主编《新世纪中国教育论(上卷二)》 人民交通出版社  4月第1版

2. 陆志平主编《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小学语文)》 东北大学出版社  7月第1版

作者邮箱: fudanhui_@mail.china.com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讨 篇5

【摘要】在新的课程改革理论的指导下,小学语文课堂引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摒弃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着力提高学生素质。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小学语文从教经验,【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过去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小学语文从教经验,提出了一些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作为新课改的参与者和实施者,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以及评价方式都需要与时俱进,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要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往的课堂都是“填鸭式”教学,不注重培养教师和学生的良好互动,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对学习没有兴趣。因此,要通过交流互动,在师生间建立起平等的、和谐的关系,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理解、宽容和关爱,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知识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最大可能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其自由讨论问题、自由发言、自由支配学习时间,让他们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只有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积极的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全方位的参与,才能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和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要努力营造和谐、平等的学习气氛,充分尊重和爱护学生,让他们的行为彻底解放,在毫无压抑的环境中积极投入学习状态,勤于思考,踊跃提出自己的问题[1]。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不能急于否定,不论对与错教师都应给予表扬,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和满足感,从而进一步激励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学会自主学习。

例如在组织学生讨论“谁该为仲永的才能消失负责任?”时,一些学生认为该是仲永自己。他应该跟父亲提出想要学习的愿望,抓紧时间,勤奋学习,而不

应该跟父亲四处吃喝;更不应该卖诗赚钱。教师对于这些同学的讨论,既要适当给予肯定,又要结合文章的学习目标,把同学们引导到作者的写作目的——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上来;而不再强调仲永该不该负责。这样既既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讨论问题,又达到了教学的目。

二、从传统教育以教为主体转向以学为主体

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主体,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新课标下要求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的现代教育指导思想。新课标推广以后,小学语文教学大力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倡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又要让学生重视接受学习;既要扭转传统的、落后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又要倡导具有启发性的接受学习,把个人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使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结合起来;既要努力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又必须切实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的个性和人格能够得到健康发展,扭转以前小学语文教学只注重语言训练,忽略学生人格发展的片面的做法;要改变以前只关注几个语文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造成大量差生的错误做法,要使每个学生每天都能得到进步,获得发展;要以人文精神为基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教师要认真学习人文主义的教育理论,要让人文精神充满自己的灵魂,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爱护学生。

三、积极探索,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2]。”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很有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现代教育技术的逐步推广,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被广泛引入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结构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现在的孩子较早接触网络,他们能体会到网络带给他们的乐趣,所以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引人网络上的多媒体,更能让学生愉快的学习,也为教师减轻了一定的教学负担。以前的语文课堂,只是教师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自己在“想象”,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老师的“想象力”,学生自己对知识的构建和联想却是非常单调的。然而,多媒体手段能为课堂提供栩栩如生的声音、图片、视频等信息,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声、像、图、文

并茂的新天地,甚至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虚拟的幻想空间,从而给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但是网络上也存在一些不利于学习的因素,因此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对待多媒体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让他们能够通过快捷的网络获得对自己有帮助的资料。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因此,在教学实践,教师要努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教学方法有很多,例如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情境法、游戏法、观察学习法等。教师要掌握各种方法的特点、作用、使用条件和使用范围,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并进行优化组合,使各种教学方法能够扬长避短,发挥教学方法的整体、综合效应。比如学习《晏子使楚》这篇文章时,应该提前让同学们回家查阅相关资料,提前预习课文,把看不懂的地方勾画出来,待上课的时候给学生们时间自由讨论,引导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从这些问题入手,同学生们一起学习、总结。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也能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五、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涉及到很多方面,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水平,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以更加科学、灵活的方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6

通过这次培训,听了范存丽老师和闫云梅老师讲的《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我感到对我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使我认识到教学设计重要意义,以及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策略等。

对教学设计的过程:希望你的学生去哪里(教学目标),学生现在在哪里(教学起点),怎么到达(教学过程),是否到达了(目标达成评价)使我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反观自己的教学设计,我做到了哪些呢?是把数学教的简单还是通透,是把学生手脚放开还是牵着鼻子走。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参与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教学中,教师可采取讲故事、猜谜语等。

新课标主要的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合作—探究”的互动式教学,教师通过相互矛盾的事件引起学生认识的不平衡,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为了提高探究的质量、合作的效益。

精心设计问题。合作探究从问题开始,才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他们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那些自己的思维方式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讲究实效。在教学备课过程中要认真思考,为什么这节课要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如果要合作探究,哪一个数学知识要用?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如何点拨引导?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合作与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如何引导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倾听、学会表达,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注重过程,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现成的知识结论,更重要的目的是将可得的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注重过程评价,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就表明,评价也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评价必须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

改进备课方法,完善教学设计。强调规范、标准,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应该既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劳动,又是师与师、生与生相互沟通共同智慧的结晶。因此,对目前数学备课的过程和教案的形式有必要加以改进。

学习后思考的问题:备课时抓住数学的本质,思考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设计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多研读教材,了解教材间的联系,努力站在一定的高度,使教学设计有数学底蕴。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维度》学习体会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对小学数学教学以及小学生数学学习,具有直接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评什么,怎么评,事关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效果,影响到学生的未来甚至终身发展。

1、评价目标明确化。《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篇强调:"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因此,学习评价目标要从单一体现选拔、筛选、功利等,转变为了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需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调动学习的学习动机,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发现与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学习评价所反馈的信息,为教师适时调控与改善教学过程,反思与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2、评价内容多元化。《标准》确定了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出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和态度”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因此,评价的具体内容应围绕这些展开,形成多维度、全面的评价内容体系。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评价,包括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领域的事实、过程与技能的评价;数学思考的评价包括对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策略,创新和实践能力及合作与交流等的评价;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包括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情况、学习的习惯与态度以学习数学兴趣与自信心等方面的评价。对不同内容的评价可以通过设计反映不同内容的问题进行评价。

3、评价主体互动化。强调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过程中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即如何使评价对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而不是评价结果本身的正确性;改变单一的评价主体的现状,倡导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4评价过程动态化。不仅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发展过程,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给予多次评价机会,促进评价对象的数学学习的转变与发展。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如口头评价,作业评价,成长记录等。

5、评价方式综合化。评价形式要从单纯通过书面测查、考试检查学生的认知水平,转变为依据评价内容及学生个性特点,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可用书面测试、口试、活动报告、交流汇报、争论辩思等,也可用课堂观察、调查和实验、课后访谈、作业分析、数学日记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等方式,以丰富多样的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历程,同时也有助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 篇7

一、学会观察、拓展思维 (写作材料、灵感)

我们常听说,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乏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很多小学生写作文都是千篇一律, 一件事情从一年级开始写, 写到六年级, 内容缺乏新意, 原因就在于小学生的活动范围较小, 常常在学校和家庭之间穿梭, 生活阅历较少, 缺乏社会实际经验。现在社会发展不断进步, 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 都有条件带着孩子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让他们能够贴近生活, 主动去观察社会中的现象, 这样他们在写作的时候就有了写作材料, 写出来的东西就会越丰富。新课标要求要改善教学方式,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那么我们先从拓展学生思维入手, 一旦开阔思维, 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就能在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发挥, 积极自主学习, 从而也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那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也就很容易获得写作灵感。传统的作文教学, 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的时候, 会让学生背诵好词好句, 模仿范文, 即使能够写出优秀的作文, 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主观作用思维得不到扩散。所以, 在写作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帮助学生打开想象和联想的大门, 这样他们在写作的时候就会思如泉涌、笔奕生辉!

二、加强阅读, 积累知识 (写作能力)

大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写作文需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 而这种能力主要就是知识储备能力, 这就要求在语文学习中要加强阅读能力, 多读书, 读好书, 涉及的书海知识越广, 受文化熏陶的程度就越深, 语文功底越好。相反, 一个学生家庭条件较好, 经常外出游玩, 生活阅历很丰富, 但是不喜欢读书, 知识能力缺乏, 这样的情况下心智也不会健全, 写出的文章用词平淡, 缺乏韵味。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一定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当然,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工作, 时间较长, 见效缓慢, 所以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耐心指导, 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现好词好句, 可以和学生共同探讨分析, 在学习教材文章时, 要让学生掌握其中的写作方式, 学生可以仿写, 模仿他们的格式、模仿他们的用词、模仿他们的名言警句、模仿他们的写作结构等, 但是不能抄袭, 写作灵感仍要靠自己。模仿写作只是起初, 在学生打开写作思路之后, 要鼓励学生大胆思维, 通过自己的想法来进行写作, 学生阅读广泛, 大脑中的知识库就越充足, 可以将眼中所见、心中所想描述出来。

三、师生互动, 促进情感 (笔者情感)

在学生的作文中我发现, 文章是否投入感情, 写出来的文章质量有很大的差别。有的文章写得语言优美, 情景丰富, 人物描写也很生动, 但是文章读起来比较生硬, 因为缺乏感情的投入, 就缺乏了一种真实感。相反, 一篇文章语言很平淡, 事件也很一般, 但是运用真情实感表达出来, 就会给人一种很有触动性的感觉, 看来, 文章的可贵之处更在于其中的意境和情感。所以在语文作文教学中还要促进学生的写作情感。语文教师在修改学生作文中, 也要投入自己的情感, 不但要将小作者的语句修改通顺、结构整齐, 还要将自己的感受写在评语中, 语言中要包含夸奖和希望, 语言真实富有情感, 让学生在看到老师评语后能够更加有信心, 情感升华。另外, 语文教师还要和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共同探讨, 共同玩耍, 在学生心目中, 教师的地位甚至高于家长, 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学生, 因此, 我们要做好榜样, 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学生, 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在教学方面, 朗读诗句和短文要饱含感情色彩, 突出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体验 篇8

关键词:写作热情;日常生活;作文教学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提高小学生的语文作文写作质量和写作水平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其中最精华的部分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具体分析如下: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

小学阶段的语文作文写作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地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发挥“迁移”规律的作用,将学生的兴趣迁移到作文的写作上来。例如,新学年伊始,学生都会购置一些新的文具,并在课间聚在一起相互讨论。针对这一现象,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设计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向学生询问这些文具的优劣,告诉学生自己也想买些文具的“想法”,让学生帮自己出个好主意。学生一听立马来了兴致,有向我推荐书包的、有向我“传授”如何采购文具盒的,课堂氛围非常的活跃。借此机会,我向学生提出了,“大家说的都非常好,但是一时间我也听不清楚大家的意见,不如大家将自己给老师推荐的文具以小作文的形式,书面告诉我,好不好。”学生的回答异口同声,这让我感到非常的欣慰,因为可以利用这种互动的形式,将作文巧妙地布置给了学生,而且得到了学生们的承诺;于是,以“我的学习用具”为题目,给学生巧妙地布置了作文,而且还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热情。

二、将作文写作与日常生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言之无物,或者不知道写些什么是最大的障碍,时间久了,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和积极性。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应当先引导学生大量背一些范文,根据写作模式仿写;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对学生的思维加强训练,全面开拓其写作思路。同时,应当将作文写作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密切联系起来。比如,带着学生走进生活,去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积极引导他们观察生活、认知事物,这样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作文。

总而言之,只有产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写作,发自内心地去做才能做好;只有结合实际,才有东西可写,才能发自肺腑地去表达一些情感,而不是千篇一律的重復。

参考文献:

黄韧华.小学语文作文教改应给学生一处芳草地[J].教育教学坛,2011(22).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 篇9

通过在线我学习了《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教学讲座,受益匪浅。通过学习,使我懂得了以下几点:教学设计的意义、什么是教学设计、怎样进行教学设计等知识。同时也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理念有了全面的认识和感悟,还对如何运用在小学数学创新教学设计上也有了很深的体会。

一、要把握好教材

课堂教学设计应该以把握教材为前提,把握教材主要是把握教材内容、编者意图,把握知识生长点和教学重点。教学设计时,教师要防止只关注课堂形式的热热闹闹和课件画面的漂漂亮亮;要通过钻研教材,抓准教学的重点,并且在设计中突出重点。

二、要深入了解学生

要想学生通过 40分钟的学习有所提高,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验基础,如何才能了解学生的情况呢?教师不妨先回答下列问题:(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2)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3)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播和引导?

三、要联系生活实际

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四、要精心设计练习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巩固新知,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设计练习时除了由浅入深、难易适当、逐步提高、突出重点关键、注意题型搭配外,还应强化习题的趣味性和开放性。因为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克服厌倦心理,保持强烈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有效思维。而开放性的练习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成功的机会,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五、要注重实践活动的设计

教学设计要注重实践活动是数学课程的一个趋势。教师要“源于教材、宽于教材、高于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精心设计动态的、有趣的、有意义的、可让学生“做”的数学实践活动,学生才能“学以致用”,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形成初步的数学实践能力。

通过这次培训,听了两位老师讲的《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我感到对我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使我认识到教学设计重要意义,以及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策略。我清晰地了解到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最基本途径,有效地设计教学是教学成功的基础条件,系统地知道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包括: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设计,其中,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而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则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我认为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把握好教材

课堂教学设计应该以把握教材为前提,把握教材主要是把握教材内容、编者意图,把握知识生长点和教学重点。教学设计时,教师要防止只关注课堂形式的热热闹闹和课件画面的漂漂亮亮;要通过钻研教材,抓准教学的重点,并且在设计中突出重点。

二、要以学生为本

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以学生为本,以预设为基础,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经历精心的预设和引领生成的过程中,教师了解学生、研读教材、合理组织学生探究知识,才能使自己的教学专业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

三、要做到心中有人。

教学设计是为学生服务的,必须以学生为核心。教学设计时,要对学生事先进行分析、了解,知道学生有什么特点、爱好、兴趣、经验等,同时还要找准新知的切入点。教学过程中,哪些问题需要学习好的学生回答;哪些问题需要学习差的学生回答;哪些题需要由谁来板演;哪些题需要由哪些学生到台前展示;哪些题需要学生动手实践;哪些题需要学生小组合作等等,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且有针对性。

四、要与生活相结合

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要加强具有开放性,挑战性的练习

学生在基本上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以后,还要通过练习来加以巩固。设计练习同样要联系生活情境,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强具有开放性,挑战性的练习,通过这些练习,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六、要注重实践活动的设计

上一篇:天津教师招聘真题下一篇:《牧童之歌》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