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意见

2024-09-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监管意见(精选10篇)

监管意见 篇1

融资性担保公司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7部委令2010年第3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明确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职责(暂行)的通知 》(闽政办„2010‟15号)精神,加强对全市融资性担保业务的监督管理,防范化解融资担保风险,促进融资性担保业务健康发展,结合我市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的现状,制定实施意见如下:

一、建立市级联席会议,明确监管职责

(一)建立宁德市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联席会议(以下简称市联席会议),由市经贸委、市工商局、人民银行宁德支行、宁德银监分局组成。市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经贸委,承担联席会议日常工作。同时,设立市融资性担保机构申请(确认)和变更专门审核小组,由市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组成,负责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设立与变更申请的初审和上报。

(二)市经贸委负责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设立与变更申请的受理,综合各联审成员单位审查意见或通过召集专审小组会议对融资性担保机构设立(确认)和变更的申请形成初步审查意见,报省经贸委提请省联席会议审核,并会同各县(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日常监管工作。

(三)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企业登记管理有关规定和省经贸委的批复文件,做好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设立、变更和注销的登记管理。并对申请设立(确认)和变更担保机构的法定程序提供可行性审查意见。

(四)人民银行宁德中心支行牵头组织市内融资性担保机构信用评级工作,向市专审小组提交信用评级结果,并纳入人民银行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对申请设立(确认)和变更担保机构的信用度评价提出审查意见。

(五)宁德银监分局按照银监会派出机构的职责和授权,参与市联席会议,做好全市融资性担保业务的相关工作,并向市专审小组提交对申请设立(确认)和变更担保机构的银、保合作提出审查意见。

(六)市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季度举行一次,由市经贸委通报全市融资性担保业务运行情况及设立、变更情况,研究协调风险防控、银、保、企互动对接等事宜。

(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根据国家和省、市关于融资性担保公司监管工作相关文件的规定,指定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牵头部门,建立相应监管制度,负责对本辖区内融资性担保机构设立(确认)变更的预审、推荐和日常监管工作。

二、加强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风险防控,规范设立和变更

(一)根据省经贸委闽经贸中小„2010‟284号的要求,为规范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管理,我市新设立和确认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公司名称中行业特点原则上应使用“融资担保”字样。经营范围为主营贷款担保、票据承兑担保、贸易融资担保、项目融资担保、信用证担保等担保业务和其它法律、法规许可的融资性担保业务。兼营范围为诉讼保全担保、履约担保以及与担保业务有关的融资咨询、财务顾问等中介服务、在相关法规限定的投资品种和投资比例范围内进行自有资金的投资。融资性担保机构不得从事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受托发放贷款、受托投资和省、市联席会议规定不得从事的其他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省联席会议的批准不得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不得在名称中使用融资性担保字样,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申请设立和变更融资性担保公司,须按照《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省经贸委《关于融资性担保公司设立(确认)和变更审批有关事项的通知》(闽经贸中小„2010‟284号)以及市经贸委《补充通知》的要求提供相应申请材料。市经贸委原则上每季度收集转报一次。

(三)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依法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配备或聘请经济、金融、法律、技术等方面具有相关资格的专业人才,建立符合审慎经营原则的担保评估制度、决策程序、事后追偿和处臵制度、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并制定严格规范的业务操作规程,加强对担保项目的风险评估和管理。

(四)在我市注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分支机构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应有两名以上的独立董事,并设立首席合规官和首席风险官。首席合规官、首席风险官应当由取得律师或注册会计师等相关资格,并具有融资性担保或金融从业经验的人员担任。

(五)融资性担保公司对单个被担保人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0%,对单个被担保人及其关联方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5%,对单个被担保人债券发行提供的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30%。

(六)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0倍。

(七)融资性担保公司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限于国债、金融债券及大型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信用等级较高的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以及不存在利益冲突且总额不高于净资产20%的其他投资。

(八)融资性担保公司不得为其母公司或子公司提供融资性担保。

(九)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照当年担保费收入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并按不低于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提取担保赔偿准备金。担保赔偿准备金累计达到当年担保责任余额10%的,实行差额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担保赔偿准备金要设立专户管理,专款专用。

(十)融资性担保公司与债权人应当建立担保期间被担保人相关信息的交换机制,加强对被担保公司的信用辅导和监督,共同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照监管部门的规定,将公司治理情况、财务会计报告、风险管理状况、资本金构成及运用情况、担保业务总体情况等信息告知相关债权人。

(十一)融资性担保公司要按季向市联席会议报送经营报告、财务会计报告、合法合规报告等文件和资料;融资性担保公司发生担保诈骗、金额可能达到其净资产5%以上的担保代偿或投资损失,以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涉及严重违法、违规等重大事件时,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向市联席会议报告。

三、加强监督管理

(一)各级经贸部门要加强融资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备案管理,全面掌握融资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经营状况,及时跟踪指导,督促辖区内融资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扩大对中小企业担保业务的覆盖面和服务能力。市经贸委对列入备案后6个月内未能开展融资担保业务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可取消其备案。

(二)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季度向市联席会议报告资本金的运用情况,及时报告股东大会或股东会、董事会等会议的重要决议,并聘请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并将审计报告及时报送市联席会议。

(三)市联席会议根据监管需要,有权要求融资性担保公司提供专项资料,或约见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管谈话,要求就有关情况进行说明或进行必要的整改。市联席会议认为必要时,可以向债权人通报所监管有关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违规或风险情况。

(四)市联席会议根据监管需要,可以对融资性担保公司进行现场检查,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予以配合,并按照市联席会议的要求提供有关文件、资料。

(五)市联席会议要发挥担保协会的行业沟通协调服务职能作用,建立健全融资性担保公司信息资料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制度和监管记分制度,对经营及风险状况进行持续监测,并于每年6月底前完成所监管融资性担保公司上一机构概览报告。

(六)市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责做好日常业务监管工作和系统风险处臵,对可能产生的风险施行定期排查和实时监控;对从事违法违规活动的融资性担保机构有关主管部门应当依法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责令其停止相关业务,直至依法取消其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的资格。市联席会议建议取消担保机构融资性担保业务资格的,由市经贸委报省经贸委提请省联席会议审批。

(七)充分发挥宁德市融资担保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的宏观指导和管理,强化行业与政、银、企及社会各界的沟通交流,履行自律、维权、服务等职责,建立担保行业良好的竞争秩序,维护行业的合法权益和良好形象,扩大行业的交流与合作,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实施意见》由市经贸委负责解释,原发布的相关文件与本《实施意见》不一致的,以本《实施意见》为准。本《实施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附件

1、宁德市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联席会议成员名单

监管意见 篇2

这位负责人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移动互联网地图、实景地图等新应用、新服务不断涌现, 网上地理信息泄密等违法、违规现象呈多样化趋势, 通过互联网地图发布或者标注上传敏感、涉密信息, 对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了极大的隐患。为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联合外交部、公安部等8部门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强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网站监管的意见》 (以处简称《意见》) 。

根据《意见》要求,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将负责统筹协调全国互联网地图安全监管工作。

这位负责人表示,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将对发现的有关互联网地图问题, 根据情况及时通知相应省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 或联合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各地对涉及跨省区的互联网地图问题, 可协同或移交相应省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处理;对互联网地图问题涉及专业信息的, 应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判定和处理;重大情况应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意见》要求, 各地要加强与外事、通信、公安、工商、保密等部门的联系, 建立情况互通、部门协作的联合监管机制。

这位负责人说, 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地图监管系统, 各地将实现对互联网地图网站不间断地持续监测与跟踪。对互联网地图网站存在的一般性问题地图或敏感信息, 应及时通知网站改正;对存在损害国家主权、泄露国家秘密等严重问题的互联网地图网站, 在充分取证后, 将要求互联网地图服务单位立即停止提供服务并严格依法立案查处。

他表示,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将组织有关单位加强技术创新, 改进、完善互联网地图监管系统, 为监管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尽快形成全国联动的互联网地图监管网络。

监管意见 篇3

《办法》界定了网贷内涵,明确了适用范围及网贷活动基本原则,重申了从业机构作为信息中介的法律地位。网贷机构以互联网为主要渠道,为出借人和借款人提供信息搜集、信息公布、资信评估、信息交互、借贷撮合等服务,具有高效便捷、贴近客户需求、成本低等特点,在完善金融体系、弥补小微企业融资缺口、满足民间资本投资需求、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等方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办法》规定,从事网贷业务,应当遵循依法、诚信、自愿、公平的原则,对出借人及相关当事人合法权益以及合法的网贷业务和创新活动,予以支持和保护。

《办法》明确了网贷监管体制机制及各相关主体责任,促进各方依法履职,加强沟通、协作,形成监管合力,增强监管效力。按照《指导意见》提出的“依法监管、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创新监管”的原则及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职责分工的有关规定,《办法》明确了银监会作为中央金融监管部门负责对网贷业务活动进行制度监管,制定统一的业务规则和监管规则,督促指导地方政府金融监管工作,加强风险监测和提示,推进行业基础设施建设,指导网贷协会等。同时《办法》还明确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责以及相关主体法律责任。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负责辖内网贷机构的具体监管职能,包括备案管理、规范引导、风险防范和处置工作等。

《办法》规定,所有网贷机构均应在领取营业执照后向注册地金融监管部门备案登记,备案不设置条件,不构成对网贷机构经营能力、合规程度、资信状况的认可和评价。同时,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对备案后的网贷机构进行分类管理,并充分信息披露。

《办法》明确了网贷业务规则和风险管理要求,坚持底线思维,加强事中事后行为监管。根据《指导意见》提出的“鼓励创新、防范风险、趋利避害、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办法》以负面清单形式划定了业务边界,明确提出不得吸收公众存款、不得归集资金设立资金池、不得自身为出借人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等12项禁止性行为,对打着网贷旗号从事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行为,要坚决实施市场退出,按照相关法律和工作机制予以打击和取缔,净化市场环境,保护投资人等合法权益。同时,《办法》对业务管理和风险控制提出了具体要求,实行客户资金由银行业金融机构第三方存管制度及控制信贷集中度风险等,防范平台道德风险,保障客户资金安全,严守风险底线。

《办法》注重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明确对出借人进行风险揭示及纠纷解决途径等要求。《办法》设置了借款人和出借人的义务、合格出借人条件,明确对出借人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评估和实行分级管理,通过风险揭示等措施保障出借人知情权和决策权,保障客户信息采集、处理及使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同时,《办法》还明确了纠纷、投诉和举报等解决渠道和途径,确保及时、有效地解决纠纷、投诉和举报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办法》强化信息披露监管,发挥市场自律作用,创造透明、公开、公平的网贷经营环境。《办法》规定网贷机构应履行的信息披露责任,充分披露借款人和融资项目的有关信息,并实时和定期披露网贷平台有关经营管理信息,对信息披露情况等进行审计和公布,保证披露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同时《办法》坚持市场自律为主、行政监管为辅的思路,明确了行业自律组织、资金存管机构、审计等第三方机构的有关职责和义务,充分发挥网贷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作用。

《办法》作出了18个月过渡期的安排,在过渡期内通过网贷机构规范自身行为、行业自查自纠、清理整顿等净化市场,促进行业逐步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办法》在广泛征求意见并完善后将尽快出台,从根本上改变网贷机构缺乏准入门槛、监管规则和体制机制不健全的状态,有利于治理行业乱象,引导行业进入规范经营和稳健发展的轨道,并为下一步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和配套措施提供依据,促进普惠金融发展。

加强林业专项资金监管的意见 篇4

一、监管范围

中央和省安排的林业资金。

二、监管重点

一是截留、挤占、挪用、贪污和骗取林业资金。二是违反国家、省林业资金管理规定改变林业资金使用范围和投向。

三是违反林业资金分配、拨付和林业项目立项、审批程序。

四是未及时拨付林业资金或履行项目报帐。

五是擅自改变林业开发规划和年度计划。

三、监管内容

一是制度建设情况。是否建立了科学合理、层次清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覆盖全面的林业资金管理制度体系。二是制度执行情况。资金管理使用的各个环节是否严格按照制度的要求执行。

三是资金分配情况。资金分配的各个环节和有关内容是否合规、到位。

四是资金拨付情况。资金是否按时拨付到规定的资金使用单位。

五是资金管理情况。是否采用资金运行全程监控等管理手段进行资金的有效管理。

六是资金使用效益情况。是否发挥了资金的使用效益,达到项目预期的目的。

四、监管环节

重点监管林业资金使用的各个重点环节,主要是资金使用的范围、补助的标准、到位的情况、管理的程序,以及是否按规定组织实施、实行公示公告制、县级报帐制等情况。监管要落实到所有林业资金、每个林业项目,涵盖林业资金管理使用的全过程,做到不留死角。

五、监督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林业资金管理制度建设。把制度建设作为根本性的工作来抓,构建林业资金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加大《益阳市林业林业资金管理办法》、《益阳市林业林业资金县级报帐制实施办法》、《益阳市林业林业资金绩效考评试行办法》、《益阳市林业林业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实施办法》等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使我省林业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做到有章可循,规范运行,从制度上堵住林业资金管理上的漏洞。

(二)探索和改革项目资金管理机制。根据农村实行全面低保后林业资金使用和投向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进一步补充,完善林业资金管理办法。规范项目管理和实施行为。积极探索和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督制约体系,逐步形成强化林业资金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

(三)进一步改进林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专项林业资金实行更加科学合理的因数分配法测算和分配资金。进一步下放项目审批权限,完善省级备案制度。实现权力和责任的一致性,达到项目资金审批与管理的一体化,使项目选择和审定更加符合实际。

(四)继续加强林业资金公示、公告制,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对启动实施的各类林业项目必须在市、县、乡、村进行公示。提高各项林业项目、资金安排的透明度,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

(五)进一步加强对林业资金的监督检查。各级要对林业资金管理和使用中的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贪污、挤占、挪用、骗取林业资金等违纪违法案件和问题,加大责任追究力度,确保林业资金安全。

(六)进一步强化法制规章意识。强化亲民廉政教育,狠抓各级各部门班子和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林业项目资金管理水平。加大对林业项目资金计划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杜绝违规、违纪、违法行为。

(七)切实维护林业项目计划严肃性。各地按照参与式林业方式,在充分听取林农意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规划林业项目。计划一经下达,必须严格按计划实施。

确需调整的必须按规定程序申报审批。

(八)完善绩效考评制度。进一步完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奖惩结合、奖罚分明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林业资金分配与使用效果、工作实绩挂钩的有效管理机制。

(九)加强林业资金管理监测信息系统建设。建立林业资金拨付及使用监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对资金项目运行全过程的动态监督,重点对项目审批、资金拨付和报帐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各项林业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并将信息反馈的正确性和及时性作为考核林业工作和资金分配的因素之一。定期进行检查,通报工作进展情况,督促各地加快项目实施及报帐进度。

监管意见 篇5

一、实现一个目标

07年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目标:一是确保不发生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件;二是坚决遏制一般性食品事件;三是确保取证产品和企业不出问题,努力实现不死人、不中毒,让广大人民群众吃上放心食品。

二、加大“二个力度”

一是根据市局抽查计划对食品的抽查的力度;二是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巡查力度。

三、注重“三个突破”

一是全县茶叶小企业小作坊转化模式工作要有新的突破。现在县委、县政府对此项工作特别重视,并特别安排了调研工作,到2008年,该项工作要有一个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个成效。

二是食品质量信用体系试点特色工作要有一个新的突破。2008年对此项工作的打算是将此项工作着重向县委、县政府进行专项汇报,并向全县推广,有示范、有影响地工作。

三是基础性工作要有新的突破,进行一步完善食品企业档案,根据ABCD分级管理的要求,加强对食品企业的巡查,充分发挥食品安全协管员的作用。

四、努力完成经济目标考核任务

一是从监督中创造经济效益;二是从服务中创造经济效益;三是从监督和服务中创造一定的社会效益。

五、提高自我的政治素质和业力素质

六、落实“四个一”

一是加强宣传工作,每人写出一篇有实际内容、有参考价值的调研文章或在《江西日报》、《中国质量报》等报刊登载的稿件。解决埋头工作,不注重宣传的不良习惯;

二是每人挂靠一个企业进行帮助指导,确保生产条件的具备并获得生产许可证,解决帮扶企业空对空的不良现象;

三是要创一项特色工作。这个特色工作要在全省、全市有影响、有示范、有推广价值,解决食品安全工作无特色、无典型的被动局面;

对互联网订餐监管的意见建议 篇6

然而,在方便消费者同时,餐厅的卫生状况由谁来把关?却存在争议。不得不说,相关监管部门和外卖APP公司都有无可推卸的责任。

网上订餐乱象治理还需立法护航,监管先行。只有为网上订餐行业提供健全的法律制度,才能使纠纷的解决真正有法可依。除此之外,相关监管部门还需加强监管力度,对网上订餐网站和外卖APP公司等经营者的经营资格进行审查,提高准入门槛。规定订餐网站、外卖APP公司和实体商家签订合同,明确双方权责。同时,监管部门也要对网上餐厅进行定期排查,不符合卫生标准的,要坚决予以取缔。

外卖APP公司作为订餐服务平台提供商,其网站应该尽到严格审核的义务,监管好餐饮店的来源,要做好对餐饮店相关资格的审核工作。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等一个也不能少同时在网上也要注明此家店的营业证明。除了完善了商家审核制度,还要定期到实体餐馆检查卫生状况,提高合作商家的准入门槛。如今,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在线订餐也同属食品安全范畴。为使该行业健康发展,相关部门应对该行业起到实质性监管,同时平台方也应自觉遵守行规,为消费者把好网上订餐的安全关卡。

监管意见 篇7

1. 充分认识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的重要意义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从源头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 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 整体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对于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促进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保障现代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影响农产品消费, 已成为制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 整体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不断创新监管模式, 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切实维护产业发展环境, 是保障现代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是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的重要途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 积极探索有效监管手段, 加强食品安全源头控制,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既是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的重要举措, 也是维护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有力保障。

三是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的有力抓手。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 关键在于落实属地责任。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 以县域为单元整体推进, 有利于强化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 是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的有力抓手。

四是整体提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的有效手段。县乡基层政府直接面对生产经营农户, 在农产品生产源头把关和质量控制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 通过典型引路, 为依法履行监管职责树立样板, 为探索行之有效的监管手段开辟渠道, 为展示监管成效搭建平台, 为培育监管人才打造基地, 是整体提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的有效手段。

2.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1)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遵循“政府主导、依法履责、保障安全、服务产业”的工作方针,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 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点环节, 以落实监管责任和生产单位主体责任为着力点, 以完善监管条件为抓手, 以形成完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为核心, 以提升监管能力为目标, 按县域整体推进, 高起点、高标准和高水平地创建一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 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引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创新, 全面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

(2) 创建原则 (1) 坚持依法履责与机制创新相结合。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 以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主线, 同时运用科学理念和先进技术, 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 创新长效监管机制, 在依法履责和机制创新两个方面树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样板”、“标杆”, 由点及面、逐步放大, 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2) 坚持提高监管能力和增强工作实效相结合。提高监管能力是示范县创建的根本任务, 增强监管实效是示范县创建的工作目标。创建工作, 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 与县域内的产业发展相协调, 突出实效, 确保可看、可学、可推广。 (3) 坚持政府监管与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相结合。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 充分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的要求, 切实强化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 积极引导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 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信用约束机制, 培育诚信守法的良好环境。 (4) 坚持创建示范与先行试点相结合。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 是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农业生产特点的监管模式的过程, 在不同的区域选择有条件的县开展创建试点, 进一步完善监管模式, 确保示范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3) 目标任务按照先行试点、再全面铺开的方式, 力争用5年的时间, 结合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新一轮“菜篮子”工程规划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围绕监管体系建设、投入品监管、标准化生产、检验监测、质量安全执法、长效机制建设, 创建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 实现基层监管能力提升、标准化生产能力提升和生产者素质能力提升, 使示范县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依法监管的样板区、体现监管成效的展示区、探索监管手段的先行区和各地学习交流的培训基地, 示范带动各地依法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 引领推动各地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新型监管模式, 全面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

3. 基本条件

(1) 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依法履行县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纳入本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考核范围, 监管职责落实到位。对县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相应的指导意见, 出台明确的激励扶持政策。设有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机构, 制定并组织实施监管工作年度计划, 组织协调有关方面形成监管合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 规模能够保障监管实际工作需要。

(2)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健全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设置专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 有多名专职工作人员。全部涉农乡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 达到“有机构、有职能、有人员、有条件、有经费”的要求, 管理制度健全, 切实发挥作用。在蔬菜、水果、茶叶和畜牧、水产重点生产养殖村全部设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 (协管员、信息员) , 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有明确的责任人, 监管网络完善。对县、乡、村三级监管人员有专门的培训计划, 能够做到全员培训。

(3) 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全面落实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种养殖大户的主体责任, 建立不使用禁用药物的承诺制度, 责任告知率达到100%, 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 落实生产记录档案制度, 逐步建立农产品产地检验准出制度。对小规模生产者有落实主体责任的措施和手段。农产品批发市场全部设立或者委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 对进场销售的农产品实施抽查检测。

(4) 农业投入品监管有力县域内放心农资经营和配送网络健全, 70%以上的农资实施连锁、统购、配送等营销模式, 农资购买索证索票、经营台账等制度全部落实。100%执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或专柜销售制度。建有农资监管信息平台, 实现监管信息化, 县域内所有农资产品100%纳入平台管理。开展农业投入品质量抽检和执法检查, 假劣农资案件查处率达到100%, 建立黑名单制度。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管、监测与评价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积极开展, 污染区域种植、养殖结构能够科学合理调整。

(5) 标准化生产水平较高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整建制推进, 农业标准转化率达到100%, 标准入户率达到60%。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100%落实生产记录制度, 严格执行农 (兽) 药安全使用间隔期 (休药期) 规定。生产过程中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健康养殖等技术, 开展动植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三品一标”持续稳定发展, 产地面积占辖区食用农产品生产面积的50%以上, 获证主要农产品占同类农产品商品量的35%以上, 标识率达到80%以上, 认证登记、标志使用等奖励机制健全。“三品一标”证后监督检查措施到位, 退出机制健全, 县域内的品牌形象良好。

(6)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扎实有效建立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测站, 检验检测范围覆盖产地环境、投入品、农产品 (含种植业产品、畜禽产品和水产品) 及其生产全过程, 配齐专业技术人员和必备的条件, 有稳定的运行经费和规范的工作机制, 有效开展监测工作和对生产的指导服务。县级农业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监测, 监测参数、产品范围覆盖本县主导产业、生产基地和市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设有检测室, 配有专业检测人员, 积极开展农产品产地检测, 生产指导服务到位。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配有快速检测室, 开展农产品自律性检测。

(7) 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到位经编制部门批准, 设有农业 (畜牧兽医、渔业) 综合执法机构, 人员、经费、手段等能够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到位。农业 (畜牧、水产) 、公安、质监、工商等部门有良好的联动工作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日常执法检查有力有序, 生产经营不合格农产品行为、非法添加禁用物质行为和假冒“三品一标”产品行为的查处率达到100%。涉嫌犯罪案件及时移送司法机关, 案件移送率达到100%, 积极配合司法机关调查取证。

(8) 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机制基本完善在检查、监测、宣传等常规监管措施的基础上, 结合县域实际情况, 积极探索创新生产主体备案、产地准出、质量追溯、包装标识、市场准入等有效的监管措施和手段, 形成一套完整的监管模式和严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建立完善的检查记录和监管档案制度。能够将一些监管措施上升到制度层面, 逐步形成用制度管事的常态化监管方式。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基本健全, 形成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案完善, 遇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应急事件能够妥善处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相关部门监管职责分工明确, 形成“分兵把口、协调配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机制。

(9)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较高省级以上各类监测的合格率达到97%以上, 本县生产的蔬菜、水果、茶叶中禁用农药、畜产品中“瘦肉精”等违禁药物、水产品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等禁用药物的检测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三品一标”产品的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近3年县域内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同时本县生产的农产品也没有造成其他地方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4. 认定与管理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的认定, 实行“县级政府申请, 省级农业部门推荐, 农业部批准”的方式。各省 (区、市) 按照基本条件组织创建。农业部按照《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认定标准》 (另行印发) 进行认定, 对各省 (区、市) 推荐的创建县进行综合评审, 发文公布。农业部适时出台有关管理办法, 对示范县实施动态管理。

自2013年起, 农业部开展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的试点工作。创建试点县由省级农业部门推荐、农业部确定。农业部将视财政资金情况给予适当支持。

5. 工作要求

(1) 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示范县创建工作,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统筹推进。省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 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 研究部署重大工作, 解决创建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为创建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创建县政府要成立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切实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实施。

(2) 加强政策扶持各地要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的投入力度, 建立固定的经费投入渠道, 现有各类农业投资渠道安排的项目, 应向示范县倾斜。同时要积极拓宽经费来源, 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投入机制, 确保创建工作顺利进行。有条件的省可参考本意见, 结合本省实际情况, 积极开展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或乡镇创建工作。

(3) 加强工作指导各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农业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 结合本地实际, 突出地方特色, 形成工作亮点,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的规划指导、业务支持和资源整合, 推动示范县创建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监管意见 篇8

各县(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分局)、局直属事业单位、机关各科室:

为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塑造“为民、务实、高效、廉洁”的形象,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创新能力、服务水平和廉洁意识,促进创建“群众满意机关”活动的开展,根据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关

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临宣发[2006]26号)和市直机关工委《关于在市直机关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的实施意见》(临直党工字[2006]57号)的部署要求,我局决定在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中纪委六次全会精神,按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总体要求,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按照让廉政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和上电视、上广播、上报刊、上舞台、上专栏、上网站等“六进六上”活动的总体要求,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营造廉荣腐耻的浓厚氛围,增强机关干部的清正廉洁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二、目标要求

在全市系统内倡导讲廉洁、重诚信、守法纪的良好风尚,促进机关干部职工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环境建设,提高机关为民服务效能,转变机关形象,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更好地发展,为全市三个文明建设提供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新时期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要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有创造性,不断丰富廉政文化的内涵。要结合单位实际,开展阅读廉政图书、演出廉政节目、唱响廉政歌曲、展出廉政作品、讲述廉政故事、征集廉政格言、传播廉政知识等活动,广造声势,强化宣传,为廉政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要重视发挥廉政文化在党风行风廉政建设中的示范、熏陶和导向作用,影响和带动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文化氛围。

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应重点抓好“八个一”活动:

1、读一本廉政图书。结合创建学习型机关,组织干部职工开展阅读廉政书籍活动,认真撰写读书笔记,通过读书活动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素质。

2、上一堂廉政党课。结合机关形势教育,定期开展廉政党课教育,廉政党课要注重针对性、时效性,要注意用干部职工身边的正反事例开展廉政教育活动,切实增强教育效果。

3、设一处廉政专栏。结合宣传橱窗、公示栏、宣传栏的设置,设计制作一处廉政教育宣传栏,作为开展廉政教育的固定阵地。在廉政宣传栏上发布廉政信息,张贴反腐倡廉图片等。

4、受一次廉政教育。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到省政府旧址、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等廉政教育基地和临沂监狱等警示教育基地,进行理想信念、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党风党纪国家法律法规教育。

5、看一部廉政警示片。组织干部职工观看廉政影片和反腐倡廉电教片,组织干部职工积极撰写观后感。

6、唱一首廉政歌曲。组织干部职工学唱廉政歌曲,并组织相关的演唱比赛,通过演唱廉政歌曲,在全社会唱响正气歌,充分展示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干部职工的精神风貌。

7、建一套廉政制度。围绕“工作创新、服务创优、提高效能、提高素质”的机关作风建设要求,切实加强机关廉政制度建设,以制度保证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的成效。

8、办一个廉政网页。开设廉政文化网页,设计制作廉政屏保,发挥网络宣传教育作用。适时更新网页内容,增强网页的吸引力,努力把廉政网页建成反腐倡廉教育新平台。

三、组织领导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单位要从提高执政能力、建设服务型机关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的重要性。要重视发挥廉政文化的育人功能,加大廉政文化建设力度,营造强烈的廉政文化环境。

2、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各单位要加强对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制定方案,周密部署,列入工作日程,落实工作责任,不断促进活动深入开展。

监管意见 篇9

为进一步规范区域监管,提高服务效能,实现监管服务到位,切实解决“两费”停收后基层监管人员“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分局决定在全局实行区域监管服务“四个规范”,并制定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

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按照“划清区域,明确责任,摸清底数,掌控动态,留下痕迹,监管到位”的原则,科学划分区域,明确目标任务,细化监管项目,集束责任到人,建立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不留盲点”的监管服务体系,为全面履行工商职能,服务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任务目标

推行区域监管服务“四个规范”,集束监管、执法和服务责任于一起,按照定岗位、定人员、定职责、定考核的“四定”要求,捆绑式落实,使每个监管人员知道自己监管哪个片区,监管哪些对象,监管哪些内容,监管责任是什么,真正实现区域监管的操作规范、留有痕迹,解决监管职责不明确,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监管人员工作缺乏明确标准、出了问题难追责等问题,促进监管、执法和服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实现监管与发展、服务、维权、执法“四个统一”,开创分局区域监管服务工作的新局面。

三、主要内容

通过监管文书、监管流程、监管项目、监管制度“四个规范”,推动区域监管服务规范化。

(一)监管服务文书规范化。抓好“三个环节”规范监管文书,即申领环节、使用环节、留存环节。一是文书申领“票据化”。参照财务票据管理办法,由分局法制科按照编号统一发放相关文书,各单位领取文书后指定专人管理文书,监管人员需签字领取使用,作废文书留存原件并上报文书管理员,注销该文书编号。二是文书使用“公文化”。参照机关公文管理办法,由法制科制定行政处罚、服务指导、区域监管3类47种文书示范文本,供基层监管人员对照规范填写;填写好的文书依据性质,由分管局长或单位负责人审查、签批、盖单位公章后,送达当事人,确保送达当事人手中的文书使用法律准确,内容填写规范。三是文书留存“档案化”。分局按照省特级档案管理标准,建立“巡查监管服务档案室”,配齐设施、制度、人员,健全书式和电子文书档案,妥善留存监管痕迹。

(二)监管服务流程规范化。推行“五步监管法”,规范日常监管流程:第一步,工商所区域监管服务指挥中心(设在各所综合服务厅,以下简称指挥中心),依据“经济户口”的“动态监管”信息和上级的工作部署,定期向各片区下达监管指令;第二步,各片区依据区域监管服务“十率”指标,执行指令的监管任务,及时进行实地巡查并填写《巡查记录》;第三步,对巡查发现的问题,分别转入行政处罚程序和行政指导程序,规范填写相关文书;第四步,将巡查记录和相关文书交回指挥中心,所长审查后指定专人及时录入电子档案,并统一归档;第五步对存在问题的监管对象,适时回访,监督其改正情况。

(三)监管服务项目规范化。实行“风险分级巡查制度”规范对不同行业的监管项目,即将不同行业划分为甲、乙、丙三个风险等级,制定不同的巡查内容。将食品、危化品等高风险行业列为甲级,2个月巡查一次,监管项目为主体资格、前置许可情况、商品身份信息、供货渠道信息、商品质量情况等。将音像制品、农作物种子等一般风险行业列为乙级,3个月巡查一次,监管项目为主体资格、经营范围、商品质量等。将信息咨询、物业服务等低风险行业列为丙级,6个月巡查一次,主要检查主体资格。分局24个片区分别制作“片区行业风险分级巡查分布图”,用红、黄、绿三色标志标示不同级别企业在片区地图中的方位,增强风险分级监管落实效果,解决基层区域监管“监管什么、怎样监管、监管的标准是什么”的问题。

监管意见 篇10

食品安全关系着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吃得放心、吃得安全是广大群众的心声,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将于今年10月1日开始实施, 其中增加了50条内容, 分为10章154条, 强化了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 完善了追溯制度, 建立了最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将对违法生产经营者实行最严厉的处罚, 对失职渎职的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实行最严肃的问责, 对违法作业的检验机构等实行最严格的追责。新食品安全法被称为“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6月11日召开全国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李克强总理批示指出:“要以贯彻落实新食品安全法为契机, 创新工作思路和机制, 加快建立健全最严格的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监管制度, 完善监管体系, 全面落实企业、政府和社会各方责任”。以基层为主战场加强监管执法力量和能力建设, 以“零容忍”的举措惩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 以持续的努力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生鲜乳质量安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内容, 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 切实保障生鲜乳质量安全, 责任重大。市 (州) 、县农业部门要从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和保护自身安全的高度出发, 按照职责分工, 强化责任意识, 落实属地监管监测责任, 落实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 建立健全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监测责任制, 抓好机构改革过渡时期和改革后生鲜乳生产、收购、运输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监测工作, 防止工作出现真空、缺位。要与辖区内生鲜乳收购站签订质量安全责任书, 确定每个收购站的质量安全责任人, 做到监管任务到人, 监管责任到人, 实现生鲜乳收购环节站站有人监管。奶牛养殖场 (小区) 负责人、生鲜乳收购站法人、生鲜乳运输者是生产经营生鲜乳质量安全的责任主体, 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生鲜乳质量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严格执行各项生鲜乳质量安全工作制度, 切实承担责任, 保证生产经营的生鲜乳质量安全。

2 加快转型升级

要抓好生鲜乳质量安全工作, 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 最首要的、最根本的办法是加快转变奶牛养殖方式, 深入开展奶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活动, 加强标准化奶源养殖基地建设。据统计, 2014年全省奶牛存栏19.3万头, 牛奶产量70.8万吨, 占全国总产量的1.9%。行业调查显示, 2014年全省奶牛养殖场 (户) 有25 097个, 年存栏5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场 (户) 5 262个, 年存栏5头以上的奶牛规模养殖比重68.3%, 部省级奶牛标准化养殖场 (小区) 21个。总体上四川省的奶牛标准化养殖水平不高, 影响生鲜乳质量安全的隐患依然存在。转变奶牛养殖方式, 提高奶牛标准化养殖水平, 既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奶业生产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 也是促进全省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方面, 更是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的根本所在。为此, 各地特别是奶牛主产市, 要进一步加大标准化奶源养殖基地建设力度。

2.1 抓政策落实, 促进标准化奶源养殖基地建设

按照国家《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标准》和四川省制发的存栏50头以上奶牛场建设标准, 认真落实国家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 (场) 建设、奶牛良种补贴、奶牛保险、菜篮子项目等政策措施, 发挥现有部省级奶牛标准化养殖场 (小区) 的示范带动作用, 深入开展奶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活动, 推进奶畜饲养方式转变, 提高奶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水平。

2.2抓循环发展, 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坚持种养结合、循环发展, 大力推行“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的发展模式。

加强粪污沼液管网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管网将奶牛规模养殖场粪污还田, 促进人工牧草种植和茶树种植, 实现为养而种、为种而养的低碳循环发展。推广干稀分离, 发酵生产有机肥和牛粪养殖蚯蚓等技术, 变废为宝, 促进粪污资源化利用、无害化排放。

2.3 抓机制创新, 切实保护奶农利益

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引进优质奶牛和先进的养殖技术, 推进奶源基地建设。探索企业牵头建设奶牛养殖小区并出资补助奶农的方式, 引导散养奶牛进入小区集中饲养, 提高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通过企业或大户牵头建规模养殖场, 奶农合作参与的方式, 使奶牛存栏100头以上、机械挤奶、种养平衡的养殖方式成为全省奶牛养殖的主要方式。要借鉴兄弟省份好的经验, 积极探索生鲜乳收购价协调机制, 确定生鲜乳收购基准价格, 并定期召开奶价协调会, 确保奶价低迷时, 乳品生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购销合同, 有效维护奶农利益。

2.4 抓疫病防控, 保障奶业健康发展

坚持生产发展、疫病防控“两手抓, 两手硬”。按照“应免全免、监测监管、综合防控、促进发展”的防疫思路, 严格奶牛调运监管, 着力加强奶牛口蹄疫、布病、结核病的预防、监测、净化, 确保奶牛安全养殖、健康发展, 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3 加强监管监测

要认真贯彻落实《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奶畜养殖和生鲜乳收购运输环节违法行为从重处罚的规定》和部省印发的《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 进一步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监测工作。

3.1 加强奶畜养殖环节监管

要认真落实四川省农业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畜禽饲养环节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 (川农业函[2015]61号) , 督促指导奶牛养殖场落实养殖场 (小区) 备案和养殖档案建立工作, 养殖场 (小区) 要做好生鲜乳生产过程各项记录, 实现生鲜乳质量安全可追溯。同时, 要求奶牛规模养殖场 (小区) 要与当地县级畜牧主管部门签订《畜禽规模养殖场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承诺书》, 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 不断提高养殖技术, 承诺严格养殖投入品采购、不在养殖环节使用添加违禁物品、建立健全养殖档案、严格执行兽药休药期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等相关制度。对不签订承诺书的规模养殖场一律不再安排各级财政项目资金。

3.2 加强生鲜乳收购运输许可管理

按照“谁许可、谁监督、谁负责”的原则, 加强生鲜乳收购、运输许可管理, 严格审核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辆资质条件, 严把准入关, 切实做到只对取得工商登记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奶畜养殖场、奶农专业生产合作社发放生鲜乳收购许可证, 确保获证收购站达到《条例》“五有一符合”的规定。对生鲜乳运输车辆按照《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 (农业部令2008年第15号) 的规定, 从贮奶罐材料材质、设计制造、清洗消毒状况、运输人员条件、交接单执行情况等方面逐条审核, 做到只对符合条件的车辆发证。对到期换证的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辆, 按照规定严格审核, 不达标准的一律不发证。在执法监管中, 对违法违规行为要依照农业部新制定的《奶畜养殖和生鲜乳收购运输环节违法行为从重处罚的规定》进行处罚, 对构成犯罪的, 及时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3.3 加强对生鲜乳生产、收购和运输各环节监管认真落实生鲜乳收购站月巡查、监管日志及巡查、日志、检测三结合制度, 对生鲜乳收购站收购许可证、运输准运证、生鲜乳交接单、生鲜乳收购记录、检测记录、销售记录、奶牛养殖环节投入品使用情况进行重点监管。对养殖档案是否健全、挤奶厅卫生是否达标、消毒卫生制度是否完善、饲料兽药票据是否真实、法律法规的相关记录是否完整等进行经常性地监督检查, 建立起生鲜乳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要加强“鲜奶吧”奶源监管, 明确要求“鲜奶吧”奶源必须来自奶站自有的奶牛养殖场, 保证奶源质量可追溯。

3.4 强化对生鲜乳的抽检频次和范围

按照农业部要求和四川省农业厅下发的《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 加大生鲜乳质量安全检测力度, 完成农业部部署的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督抽查任务。尤其要加大婴幼儿配方乳粉生鲜乳养殖场 (小区) 、学生饮用奶生鲜乳养殖场 (小区) 、收购站及运输车辆和非企业自建生鲜乳收购站及运输车辆等重点环节的生鲜乳质量检测力度, 增加检测频次。

3.5 严厉打击生鲜乳各生产经营环节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加强收购站和运输车辆的现场检查, 坚决杜绝和打击无证收奶、运奶行为。建立不合格生鲜乳的处理和报告制度, 对检测不合格的生鲜乳, 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并登记造册、定期报告。加强“两法衔接”, 对涉嫌刑事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部门, 依法查处。

3.6 加强生鲜乳统计监测数据上报工作

要按照农业部和四川省农业厅的要求, 落实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 按规定按时完成生鲜乳月度收购统计、收购站和运输车辆等数据信息的上报和更新工作。

在抓好生鲜乳质量安全工作的同时, 要坚持以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为目标, 深入组织实施四川省农业厅印发的《关于2015年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和全省“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 突出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单位, 加大生猪、肉牛和肉羊养殖、收购贩运、屠宰加工等各环节“瘦肉精”的质量安全监管监测力度和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努力确保全省畜产品质量安全。

上一篇:社区宅基地转让协议书下一篇:四年级语文课文知识点归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