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哲理的人生诗句

2025-02-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有哲理的人生诗句(精选7篇)

有哲理的人生诗句 篇1

有哲理的人生诗句【1】

1.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哲理:只要品格高尚,才能出众,贡献卓越,自能声名远播,并不需要某种外在凭借。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哲理:应当敢于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登上人生的最高峰,俯视天下,豪情满怀。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哲理:要积极进取,努力向上攀登,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哲理:时光易逝,青春易老,但无须忧伤,总会有人继承自己的事业,社会永远都在前进。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哲理:只要心不死,根不灭,即使遭遇毁灭,亦可以再生,挫折之后会更加生机蓬勃。

6.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苏麟《断句》)

哲理:只要努力追求,接近美好的事物,就会比别人优先得到成功的回报和美好的享受。

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哲理:实践出真知,只有切身体会,身体力行,才能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感悟其中蕴涵的道理。

8.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哲理:身处其中,如果只看到眼前的局部而不能统管全局,往往不能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

9.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哲理: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不会落伍。

10.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哲理:人生会遇到重重困难,不能因为一时的顺利而放松警惕,应该做好不断克服困难奋勇前进的准备。

1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有哲理的人生诗句【2】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陆游

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就一定能取得成功;遇到困难,前途渺茫时,不丧气,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会生出许多希望。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腐朽没落的旧事物,旧制度终究阻挡不住历史前进的潮流,新生事物代表了社会前进的方向,充满生机和活力;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赞美新生事物强大的生命力;历史潮流不可阻挡,新生事物不可战胜。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杜甫

一个人在事业上只有不断攀登高峰,才能取得不平凡的业绩。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鹤楼》王之涣

站得高,目光远大,视野开阔,才能饱览千里风光;奋发向上,励精图治,才能不断发现新境界。

5.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卢梅坡

人和事物一样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因此,要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6.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虞世南

以品格高尚立身,以志存高远处世,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高尚的品格,高尚的境界,自能赢得人们的信赖和尊重。

7.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题西林壁》苏轼

看人、看事、看社会,要全面地、辩证地看,用发展的眼光看,不能以偏概全。

8.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李清照

人生在世,就应该慷慨激昂,轰轰烈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特别是风华正茂的青年,更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不辱历史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

9.问君何能耳,心远地自偏。《饮酒》陶渊明

保持宁静高远的心境,就能自得其乐。

1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李白

充满自信,不断追求,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11.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苏轼 要振作精神,乐观向上,不要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

1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1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苏轼

自古及今,人间天上都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人生中有无法克服的遗憾,希望各自珍重。

1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苏轼

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彼此的心灵和精神也是相通的。

1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杜牧

不怕困难,不畏挫折,百折不挠,奋发进取的人生,才有意义。

1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王湾

春夏秋冬,白天黑夜,时序交替,来去匆匆。

17.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李商隐

只要彼此心心相印,情理相通,就能冲破阻隔,达到心灵的契合和感应。

18.云霞,我爱山无价;行踏,云山也爱咱。《雁儿落兼得胜令》张养浩

爱自然的人也会被自然喜爱;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必须和谐共处。

1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龚自珍

老一辈的退出,是为了更好的关心培育下一代新人。

20.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赵翼

天地间人才辈出,不要拘泥于古人,后人定能超出前人。

有哲理的人生诗句【3】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在迷茫中坚定执着地前行,才会有希望的惊喜。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世间万物总不能摆脱消亡,但是同时又会有新生命的诞生,要乐观对待。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教人应当有奉献自己,服务他人而且默默无闻的精神。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自然万物包括人都是分分合合,不必难过。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表达一种历尽艰难险阻后取得成功的骄傲情感,告诉人们成功的韵味,从而激励世人。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实践出真知。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要想有所作为,我们必须永远向上,向最高层挺进。

10、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一旦时机成熟,新事物将以不可遏止的生命力迅速成长起来。

11、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世事变迁,今非夕比,有变好也有变坏的。

1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是不可扼杀

1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实践出真知。

14、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一切新生事物、美好事物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任何人想压制它都是不可能的。

15、“卧看满天云不动,天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襄邑道中》)

动中见静,似静实动。有人只顾欣赏自己的成绩,却往往忽略旁人的进步。

1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形容春雨及时、滋润万物的特点,同时形容老师的默默奉献和无声的教育。

1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要学会客观对待事物。

18、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有哲理的人生诗句 篇2

日, 定为圣日。

五、当孝敬父母, 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的你的地上得以长久。

六、不可杀人。

七、不可奸淫。

八、不可偷盗。

九、不可作假见证害人。

十、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俾、牛驴, 并他一切所有的。

(圣经旧约出埃及记20章1-17节)

当信仰不复存在, 人们抛开了这些诫命, 毫无畏惧, 无所顾忌地犯罪, 那么这个社会将是无比可怕的, 这是拉金内心所担忧的, 他想传达的正是教堂的代表含义。“教堂, 去了”也正是说精神信仰的“去了”。由此, 《去教堂》的翻译没有《教堂, 去了》这个翻译贴切含义深厚。

1 (2) 拉金的读者观拉金对读者的观点是读者可以毫不困难地感受到他的情感、态度以及他所经历的一切, 使读者能够通过作8

品与自己很容易的达到一种共鸣效果。

Church Going作于二战后, 拉金用其诗歌表现英国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迷惘。“他们生活于战前与战后的断层中, 遭受到社会和家庭对他们思想成长的束缚, 并经历了宗教信仰散失的重创。” (李喜蕊, 2009) 人们开始怀疑信仰和上帝, 这一背景下, 拉金写下这首诗, 诗歌本意是对宗教信仰衰落的担忧, 更是传达给读者他诗中这一“教堂去了”的担忧之情。通过对本诗歌的理解, 读者可以感受到他诗中强烈的担忧之情。

(3) Church Going内容分析

诗中暗示了教堂的颓废和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三到六节写诗人站在教堂里的主观所思:将来教堂废而无用了, 如果我们只保持几座定期开放, 展出锁在陈列柜里的各种圣物, 而听任其余的被风吹雨淋, 被羊群糟蹋, 那么它们会变成什么样? (曹现青, 2011) 教堂已经去了, 内容也仍然是强调教堂的离去, 《教堂, 去了》比《去教堂》更适合诗的本意。拉金是一位英国本土诗人, 他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担当起复兴英国本土诗歌的重任, 他的Church Going中对个人所经历事情的描述及由此产生的种种想象, 一步步深入到诗的意境中来, 在他的这首诗歌我们可以看到二战时人民生活的破坏, 二战对此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此, 这首诗歌的高度不

麻将, 起源于唐朝, 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一直是深受人们欢迎、普及率较高的娱乐活动。提起麻将人们不免将其与赌博联系在一起。然而, 谭恩美却在《喜福会》中赋予麻将全新的色彩及不容忽视的艺术价值。

《喜福会》中的麻将完全脱离了赌博的层面, 它仅仅是四个女人用以寻求快乐与运气的手段。吴素愿在桂林创立了第一个喜福会又名麻将会, 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 “那时的桂林, 街上躺着一排排男女老少, 活像砧板上刚宰杀的鲜血”, 为了摆脱烦恼苦痛与对战争的恐惧, 她创立了“喜福会”, 四个女人用打麻将打发难捱的时光, 在一次次和牌中增添快乐及对未来的希望。打完麻将, 她们秉烛夜谈, 彼此慰藉, 回忆她们幸福的过去, 憧憬美好的未来。喜福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幸运的亦是心怀感恩的, 能在兵荒马乱的年月有个暂时的居所不受战争的波及, 是她们的“喜”亦是她们的“福”。然而, 作为精神寄托的喜福会终究不是一生的避难所, 很快素愿也经历了战争, 在战争中丧失了家庭、丈夫、孩子以及原本所拥有的一切。几经辗转, 她来到了美国, 再次为人妻为人母, 生活总算安定, 却在异国他乡寻找不到自己的定位, 成为了美国人眼中的“他者”, 于是她与同样来自中国的与她有着同样痛苦经历、说着蹩脚英语的苏安梅、钟林冬、顾映映再一次创立喜福会, 在喜福会上她们打着麻将, 吃着美食。在麻将中探讨人生哲理、赚钱之道。麻将于她们仍然无关输赢, 只是她们告别祖国大陆到达新环境后一种寻求自我的手段;是她们用以弥补因语言和文化不同而沦为美国主流文化的“边缘者”所带来的心理落差的一种方式;是她们娱乐消遣, 学习美国处世之道, 协调人际关系的一种聚会;更是她们感悟人生道理, 传授女儿人生经验的重要场所。

当被问及中国麻将和犹太麻将的不同时, 晶美的母亲是这样告诉她的:“完全不同的玩法, 犹太人玩麻将, 他们只盯着自己的牌, 全凭眼睛打。中国人玩麻将一定要用脑袋, 动心眼。你必须盯着别人出什么牌, 并且记在脑子里。”中国麻将要求玩麻将者做到看上家, 盯下家, 防对家;讲究的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这无非是中国古代《孙子·谋攻》中的“知己知彼”战略。将对手的一切了然于心, 熟谙故里, 方可百战而立于不败之地。这也正是晶美母亲经常教育她的:“怎样才能不露声色, 把想法隐藏在深处, 在暗中掌握优势;怎样了解自己的价值, 并且发挥出来, 别把它当成不值钱的戒指到处炫耀”。中国麻将也不像其他游戏那样, 为达胜利非得拼个你死我活, 它是以“和”为终局, 不是将对手打败, 而是看谁首先将自己的十四张牌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和为贵, 忍为高”一直是中华民族所崇尚的思想, 这也正体现了喜福会参与者的反战思想, 她们经历了战争所以更渴望和平。

在麻将中, 如若想“和”, 除了娴熟的技巧之外还需要一定的运气, 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是这个道理。人生充满了未知数, 未来的一切都是不可知的, 就像打麻将一样。每位牌者手中只有十三张牌, 还不到总牌数的十分之一, 对于周围人有什么牌, 会给出什么牌, 自己下一张又会摸到什么牌都无从知晓, 全凭猜测。恰如生活中我们无从知晓周围环境会发生怎样变化,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有时, 命运的起初我们很幸福,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 周遭的变化、生活会越来越不如意。《喜福会》中吴素愿的一生就好像一把麻将牌, 起初上天给了她一手人人羡慕的好牌:她出身好, 丈夫是国民党军官, 又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幸福的生活刚刚开始, 她却摸到了一张名为“战争”的牌, 随即丈夫阵亡, 自己逃亡, 逃亡途中不幸染病, 迫不得已将襁褓中的婴儿放在路边祈求可以得到好心人的收养, 未曾想自己在奄奄一息中被红十字会救起, 可从此却与女儿失散。历经坎坷, 来到美国, 却在白人文化中被视为“他者”。四十年后, 终于重获失散女儿的消息, 可在还没来得及庆幸的时候便病逝。她的一生仿佛就是一个不走运的牌者:本来有一手不错的牌, 可在接下来的游戏中却无论如何也得不到可以让自己听牌的那一张, 以至于无法和牌, 终是遗憾退场。

一场牌局, 中途有人离开, 要使游戏进行下去, 必须有人接替离开人的位置, 所以在《喜福会》的开篇是由晶美代替她母亲打麻将, 这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思想:女儿是母亲生命的延续, 要去完成母亲没有完成的事情, 实现母亲的心愿。所以最后, 大家用喜福会的麻将钱为晶美买了去上海的车票, 晶美为母亲去寻找失散四十多年的双胞胎女儿。完成了母亲生前最大的心愿, 替母亲和了那把她一生想和却终究没能和的麻将牌。

从阐释学角度浅析韦利

对《论语》第一篇的

翻译策略

□张中华何大顺

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本文运用斯坦纳的翻译理论, 从以阐释学为基础的翻译活动的四步骤出发, 对韦利英译《论语》第一篇进行分析, 探讨在阐释学的四个步骤中, 译者对《论语·学而》第一篇的翻译采取怎样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阐释学;翻译;论语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这部集中体现孔子智慧的语录不但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而且对世界文明也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今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关注孔子及其《论语》, 有关《论语》研究的作品也在不断增加。因其文学价值和影响力, 很多中外译者对《论语》都进行过翻译, 英国汉学家韦利英译的《论语》是深受国内外欢迎的译作之一。这就是本文作者选择原作和该译作进行对比分析的原因。

1斯坦纳和他的翻译阐释学

阐释学研究的就是语言的理解、转换和传达。英国翻译家斯坦纳将阐释的重点落实在翻译上。他提出了一种描述文学翻译过程的模式—阐释的运作, 把翻译过程细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 信赖 (Trust) , 即译者认为原作品有翻译价值。这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 但至关重要。第二步, 侵入 (Aggression) , 在这一阶段, 译者对原文的意义进行“侵入”, 即理解原作。第三步, 吸收 (Incorporation) , 是指译者对原文的意思予以吸收, 这是一个转化的过程, 体现了译者采用怎样的翻译策略。第四步, 补偿 (Compensation) , 是指对原文在翻译过程中流失的东西进行补偿以达到平衡, 斯坦纳提出“翻译是一种双重进入的行为, 必须维持形式和意义上的平衡”。根据这一理论, 本文从这四个步骤将原文与译文进行对比分析。

参考文献

[1]Tan, Amy.The Joy Luck Club[M].NewYork:Putnam, 1989.

[2]徐颖果.美国女性文学:从殖民时期到20世纪[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0.

吃面条的人生哲理 篇3

第一天晚上小猴妈妈端来了两碗面条,一碗上面有个鸡蛋,一碗上面什么也没有,然后让小猴选择,小猴不假思索地选择了有鸡蛋的那一碗。但它吃上以后,才发现妈妈那碗居然在面的下面藏着两个鸡蛋。

第二天晚上,小猴妈妈又端来了两碗面,仍然是一碗上面有个鸡蛋,一碗上面什么也没有,然后让它选择。

小猴吸取第一天晚上的教訓,选择了没有鸡蛋的那一碗,但是出乎它意料,这碗面里没有像第一天晚上那样埋着鸡蛋,只是一碗面。

小猴迷惑地看着妈妈,妈妈告诉它:“想占便宜的人,往往什么都得不到。”

第三天晚上,猴妈妈端来了两碗一样的表面没有鸡蛋的面条让小猴选择,小猴却说:“妈妈累了一天,妈妈先选。”

猴妈妈笑了,随手拿了一碗吃了起来。小猴端起了另一碗。这一次,妈妈和小猴的碗里都埋着两个鸡蛋。

猴妈妈告诉小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它吃亏的。”

讲完这个故事,我扭头问旁边的女儿,如果你是小猴,你该如何来选择呢?

出乎我的意料,女儿说:“如果是我,我就把两碗面条放到一个大盆子里,搅拌匀了,再和妈妈分,这样才公平,公平了,就不会打架了。”

呵,我没有想到女儿会这样说!那晚,我本来是想给女儿上一节道德教育课,没想到她却给我讲出了一个看似平常却意义深刻的道理。面条的确是该公平地吃,其它的什么都不用考虑,生活中至少我们应该努力地去这样做。

蕴含人生哲理的诗句 篇4

2、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3、刘禹锡《乌衣巷》: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4、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9、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10、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1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1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13、苏轼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5、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6、朱熹《春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7、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18、王之焕《登鹳雀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9、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0、杜甫《望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22、王湾《次北固山下》: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3、王安石《等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2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描写人生哲理的诗句 篇5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5、山外青山楼外楼。——宋.林升《题临安邸》

6、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唐.刘禹锡《杨柳枝词》

7、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8、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11、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1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

13、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宋.陈亮《三都乐》

1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15、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16、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

17、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18、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19、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20、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21、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唐.李白《上李邕》

22、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2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24、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25、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赠卢谌》

2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27、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28、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2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登鹳雀楼》

30、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1、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32、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唐.李绅《答章孝标》

33、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苏麟《断句》

34、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唐.杜甫《夏夜叹》

35、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36、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37、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宋.王迈《读渡江诸将传》

38、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唐.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39、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40、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宋.释文向《过苕溪》

4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2、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4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

4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45、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阳春曲.题情》

46、不是一番梅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4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48、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着花。——明.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

4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诗句人生哲理 篇6

1、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元好问《鹧鸪天·候馆灯昏雨送凉》

2、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3、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4、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6、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9、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0、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1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13、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14、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杜牧《赠别》

15、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苏轼《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1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17、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8、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9、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别》

20、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適《别董大二首》

21、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2、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留别妻》

2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24、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25、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26、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27、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杜甫《石壕吏》

28、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9、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30、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

31、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33、衰兰送客咸阳道。——贺铸《行路难·缚虎手》

34、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5、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

36、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37、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武则天《如意娘》

3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4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1、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曲》

42、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3、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44、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45、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46、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47、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韦庄《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

48、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留别妻》

49、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王维《送别》

50、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51、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王维《终南别业》

52、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53、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

54、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5、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56、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5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58、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59、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和董传留别》

60、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61、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62、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

63、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4、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5、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聂胜琼《鹧鸪天·别情》

66、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67、娉娉褭褭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

68、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69、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70、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李白《渡荆门送别》

71、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72、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7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75、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76、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77、悲欢离合总无情。——蒋捷《虞美人·听雨》

78、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杜甫《赠卫八处士》

79、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寓言里的人生哲理 篇7

有个爱材的人得到了质地优良的木材,但是他不知道用这木材做什么好,是用它盖房做栋梁?是用它造船去远航?还是用它做家具服务生活?他终于急病了,病越来越重,最后竟然病死了。人们为了纪念这个人爱材,就用这木材做成棺材,杷主人装在里面一起埋掉了。

识才是好事,若不善于运用则无异于埋没。

剑舌伤情

有个人说话尖酸刻薄,得罪了许多人,他的朋友请他吃饭,满桌丰盛的菜肴使他感到朋友的盛情,只是菜肴的佐料放得不适当,不是太酸就是太辣,让他难以下咽,他对朋友说:“不适当的佐料毁坏了你盛情的宴席。”他的朋友说:“正如尖酸刻薄的言辞毁坏了你的好意。”

好的内容应有好的形式相适应。

驴子推磨

有个墨守成规不求变通的画家只满足惯用一种手法作画,于是他后面的工作成了前面工作的不断重复。有一天,他拿着得意之作请教老师,老师说:“你到磨坊去计算推磨的驴走了多少路程。”画家说:“对于推磨的驴来说有什么必要计算它的行程呢?”老师说:“如果你懂得在不断抛弃中寻求自我的话,又怎能像推磨的驴一样,总是踏着自己的脚印走路呢?”

任何一种原先良好的东西都会成为前进的障碍,只有革新才能进步。

书籍收藏家

有个立志当作家的人把阅读名著作为成功的途径,除了买书和读书一篇文章也没写过。这样过了许多年,他自以为知识积累得相当可观,终于动笔写文章了,可是他拿起笔想到的全是别人书里说过的东西,除此什么也想不出来,于是这个一心想当作家的人最终成了书籍收藏家。

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源泉。

山羊走钢丝

山羊在山巅走钢丝成功了,大家称它是英雄,因为它做到了没人能够做到的事情。

山羊第二次在山巅走钢丝没有成功,坠入山涧摔死了,大家说它是傻瓜,因为它做了没人愿意做的事情。

成败论英雄是种很圆滑的观念。

老人和龟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山羊不吃天堂草》的读书笔记优秀书评下一篇:护理培训模式改革

付费复制
文书易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