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形面积单元反思(推荐7篇)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突出的变化是, 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使学生得到较多的有关空间观念的训练机会。首先, 每种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教学, 均采用让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得到。例如,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是先借助数方格的方法得到;再引导学生通过剪、拼图形, 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 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其次, 按照知识学习的先后顺序, 逐步提高探索的难度和要求。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就直接让学生试着将三角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到梯形面积的计算时, 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自己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第三, 研究每一种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 教材均没有给出推导的过程和计算公式, 以便于学生从多种途径探索、自己得出结论, 从而给教师和学生都留有较大的创造空间。基于以上的编排思路, 笔者对这个单元的教学作了深层次的思考。
一、注重前有孕伏, 感受化归思想
“转化”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 本单元面积公式的推导都采用了转化的方法。教学中, 应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 教师加强指导和引导。通过操作, 引导学生去探究所研究的图形与转化后的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 从而找到面积的计算方法, 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因此,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 笔者补充了一节起始课:比较图形的大小, 让学生借助方格纸, 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 (如图1) 。同时通过交流, 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割补、平移、旋转, 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与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本单元以“知识”与“思想”这一明暗两条线索牵动学生的思维。通过补充, 引导学生自觉地尝试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化归思想统领了整个单元。
二、实践几何变换, 发展空间观念
等积变换是几何学习中重要的思想方法, 也是数学推导与证明的一种重要手段。本单元从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 从三角形、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以及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中都可以由等积变换中获取成功。
(一) 在探究中实行变换
在本单元的新课探究中, 这种等积变换的思想应成为探究过程的一条重要策略。
在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中, 除了倍积变换的思路, 还可以引导学生采取割补的方法, 深度探索等积变换获得面积的计算公式方法。如在梯形面积计算教学中, 运用等积变换的思想来推导公式。
方法1:将梯形转化为两个三角形。
方法2:将梯形转化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方法3:还可以分割中位线把它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或者长方形。
无论是倍积变换还是等积变换, 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 都运用了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转化。对于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一般都采用转化的方法, 教师通过学生的操作活动, 启发学生把所学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 落实转化的思想方法;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所学图形与转化成的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 从而找到面积的计算方法。而在实际操作中, 似乎更多的学生喜欢用倍积变换的思想来推导计算公式, 这可能与教师提供的探究材料和探究建议有关, 因为教师往往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两个图形来拼组, 如此看来, 学生就“被探究了”, 倍积变换确实是得到所求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比较简单的方法, 但如何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需要在等积变换中实现。因此在教学中不妨这样设计:
比如, 在“三角形面积计算”教学中, 出示问题:一个三角形底是4厘米, 高是3厘米, 它的面积是多少?
将它放在方格纸中, 数一数, 它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数的?
有了方格纸为背景, 学生就有探究思考的基础, 也有利于等积变换思想方法的实施, 并为后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打好基础。
(二) 在练习中实行变换
运用几何变换, 除了要求在新课的探究中, 不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种固定或简单的途径或方法上,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途径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外, 还需要在练习中注重图形的变式, 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通过加强从形的层面积累经验, 凸现等积变形思想, 加强空间变换的应用, 积极创造本单元的新型习题, 提供应用机会, 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
如在“三角形面积计算”的练习课中, 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一个长方形长4厘米, 宽3厘米, A为长方形内任意一点, 求阴影部分面积。
对于几何图形的变换需要想象, 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此, 对于此题笔者根据运动的观点设计了三类题型, 先让学生观察变化中的三角形, 通过移动A点, 形成了不同的阴影部分, 通过观察这些三角形, 发现了它们的共同特点, 沟通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1) 常规情境 (如图2) :点在长方形内。
(2) 极端情境 (如图3) :点在长方形边上。
(3) 两类情况比较:学生用字母表示相关的图形信息, 并进行推导后, 比较两种情境的联系。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借助等积可以换一种角度进行思考。
进一步, 教师出示图3 (单位:米) , 计算阴影部分面积。由于求两个阴影三角形的面积和缺少条件, 学生或用代数的方法, 把下底的长度用 (a+b) 来表示 (如图5) , 然后进行推导。或利用等积变形的方法, 转化成如图6的形式后, 再计算阴影部分面积。
三、沟通知识联系, 提升思维品质
知识的有效达成建构, 是学生掌握与应用知识的重要手段。良好的认知结构有利于学生的及时提取并解决问题。为此, 教师一方面要在教学中通过渗透联系的观点, 凸现转化的思想, 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另一方面要把握知识的本质联系, 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 沟通图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本单元的图形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整理复习课中, 通过让学生回忆各个图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让学生体会到图形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通过构建知识网络图, 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联系网,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各个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二) 沟通各种图形求积公式之间的联系
长方形、梯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课件演示:梯形的上底慢慢缩短变成一个三角形;梯形的上底慢慢延长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梯形的上底延长与下底相等且两腰互相垂直变成一个长方形。让学生发现梯形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并指出它们的面积公式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通过梯形与各个图形之间的联系, 我们发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可以联系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一、正视教学教育效果,对学生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评价
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他们学完多边形的考查结果要有乐观的态度。学生认识图形面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长方形、正方形、到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组合图形的面积,学生认识水平在不断提高,思维过程在不断的深入,解决问题的情境在复杂化。教师应把握好这一关键的过渡期,特别是处理学生计算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时更应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操作,从具体到本质,循序渐进、做好个别辅导,突破性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中,做好具体教学的同时,更多的做好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特别要注意各层次学生的分层提高,重视反复性。教师应予一种发展积极的态度评价每一个学生的成绩,对他们客观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二、在教学方法上,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从具体、大家熟悉的经验材料上下手
首先,老师应不惜花时间,搜集学生日常生活熟悉的图形,倾听他们的诉说,感受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在教学组合图形,让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独特的想法告诉大家,即使他们想法具有幼稚性、错误性的存在,也要让学生真正感受生活中数学。老师要充分应用现代化的手段,把那些陌生的教学内容通过这些手段加以展示。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老师在教学中应以一种朋友式谈论让他们活跃在课堂中,不要对学生的错误加以过多的批评
指责。
其次,老师和学生一起整理工作,进行自主研究性学习的培养,引导每一个学生树立科学思维,掌握解决一般问题的方法。把学生搜集的有关信息以统计表的形式呈现给每一个学生,对有价值的信息加以应用、说明,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每一个环节。
最后,老师通过全体学生共同努力,共同参与、共同交流高度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根据教学过程的出现积极因素,增进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从与学生交流中,老师更能了解每个学生思维的特点,解决问题的采用的方式等,老师更能对准确地了解学生各个方面发展的真实水平。为在教育、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在个性发展过程更尊重他们的特殊性奠定基础真正实现学生、教师的共同发展,做到教学相长。
三、老师在知识深广度上,控制其度
首先,老师要稳步推进各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各个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促进全体学生个体的和谐发展。
其次,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全方位的反馈,针对各层次的学生,老师应采取灵活的策略,坚持面向全体抓好后进生的前提下,对有余力的学生,向纵深拓展。
最后,老师高度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组合图形中应用割补法是解决图形面积的基础,老师教学时,保证充足的思维时间,在解决问题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细化,展示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最大限度的让学生理解每一步,。在学生掌握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灵活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尊重每一个学生,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老师要放下威严,倾听学生的交流发言,哪怕是错误的陈述,不离开学习主题,只有这样真正才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宽容才能博得学生的尊重,才能听你教育,才能积极把精力集中课堂。赞许目光、鼓励的语言、融洽的环境,更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打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老师必须是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教学过程更应体现这一要求。老师在搜集材料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重视他们的参与性;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师生的互动性;教学结果的多样性、发展性。
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学生的发展是全方位的,知识、技能、态度价值体系多方面的协调进步,老师不仅重视知识技能,还要注意情感、世界观的发展。只有后者得到了发展,才能更加积极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这样又促进了学生的和谐、全面、健康、活泼发展。老师发现基礎差,先补一补基础,再进行新课教学,事半功倍;学生积极性高,老师教学进行顺利。同时,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近了,师生互动就增强,老师的教学效果更好。
六、搭建平台,解开留守儿童的心结
由于留守儿童大多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又无法得到家长的关注和引导,而现在的监护人往往都只关心生活,不关心心理的需求,因此容易发生心理障碍。为及时了解、排除这些心理障碍,教师在班级开设了“悄悄话信箱”,建起“心灵的驿站”,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问题,与学生“结对子”,帮助解开心灵的疙瘩,还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关爱留守学生的主题班队会,为提高心理素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教学过程中,老师给予他们更多的展示机会,相信他们,发展他们,使他们快乐成长。
《多边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1
五年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计算,主要学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和梯形面积的计算。一直以来,这几个面积公式的推导都是教学的难题,也是教学中的典型课例。在进行教学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学生们做了各种各样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具,准备课上动手操作时使用。
在预备课上,我带领学生对相关的平面图形知识进行了复习。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面积的计算,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平面图形学生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讲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时候,因为特殊原因,新课不能按计划进行,我灵机一动,这节课可以上一节动手操作课啊。于是,我让学生拿出已准备好的各种图形,进行摆拼,看看都能摆拼出什么样的图案,然后小组进行总结。
在学生进行摆拼的过程中,我一巡视指导,一边思考,这节课应该为后面的新课做哪些铺垫。于是,我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⑴根据我们上节课复习的内容,各小组把摆拼出来的图形进行分类。各小组经过讨论,在我的揭示下,得出结论,所有摆拼出来的图形,可以分为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也就是组合图形)。⑵观察摆拼成的规则图形,所用的图形有什么规律或者特点。学生开始观察,争论,研究,有的学生还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认识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能摆拼成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平行四边形还可以摆拼成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摆拼成平行四边形等结论。
通过这一节意外的教学设计,学生在后面学生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时,感觉很容易操作,对图形的理解也容易的多了。
不足之处是因为临时的课,教师想的还不是很深入。现在想,可以在这节课上设计两个活动,一个用各种基本图形进行摆拼,完成上面提到的内容,另一个就是各个基本图形之间的转化,在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如何把一个基本图形转化成另一个基本图形。这样,整个多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就给学生打牢了,再讲多边形面积计算难度就降低了很多,学生掌握起来也会容易的多。
《多边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2
在教学多边形这一个单元时,在新授课时,强调了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找出相互之间的联系,推导出各自的面积计算公式,因为在这一环节中用时较多,常常导致后面安排的练习题不能全部在课堂上完成;练习课时,由于时常注重了对后进生掌握情况的关注,比如说多请他们回答问题,尤其让他们多说说思考过程,这样的结果致使事先安排的习题又一次不能全部完成。
导致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经过反思,应该是“精讲多练”做得还不够。有时候,作为教师时常怕学生不理解,总是多讲、反复讲,自以为讲清楚了,学生也就听懂了,事实果真会这样吗?未必。学生他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时候老师越讲他甚至越糊涂,只有在具体的练习中他才会真正掌握。
《多边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3
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需要学生操作、在操作中感知面积的推导过程,但学生的操作能力不一,小组合作的能力还没有养成,所以安排的操作环节只对好学生起了作用,中等及以下的学生没有起到效果,还浪费了不少时间,感觉课堂比较散,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有效的集中,只是开学一周来的最主要的现象,反思这一周就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估计是不适宜的,开学初,接一个新班,可能还是,先明确要求,培养学生坐正认真听讲的习惯,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身上,养成眼睛看黑板的习惯,开学初就安排小组合作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造成课堂比较散的现象。
虽然基本上学生都能掌握计算的公式,但一部分学生对计算公式的推倒不清楚,不知道为什么这么算,所以在计算中会出现问题,反思课堂,在这一环节处理上也感觉不够清楚,学生操作时比较散,导致中下等学生不理解。
教师主观意识太强,觉得课后安排的练习比较简单,也没重视,其实可以在细节上进行教学,如单位名称,好多学生都写的是长度单位,不是面积单位,答语的完整,书写的规范,观察单位等等。
也可适当增减,增加一些思维含量稍高的练习,为作业中的难题目打好基础,埋下伏笔。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也避免了作业中的题目没时间讲。
课堂作业中反映的问题,计算不过关,书写马虎,单位名称不注意,全是平方厘米。没有仔细观察题目。
教师讲的又多了,感觉 容量大,就怕时间来不及,就不有自主的教师讲,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就单薄了,备课还需加强,哪些地方要让学生先尝试,先讲,要考虑好,不能上课时临场发挥。
思考明天的练习课,简单的题目,加快频率,有所侧重,第7题侧重单位的处理和直角三角形的底和高,第8题侧重是乘还是除,答语的完整。第9题侧重高的位置。复杂的要花时间,三题都要先让学生思考后再交流,教师一定要舍得花时间,不可代替,主观讲授,否则效果不会好。时间控制在25分钟内,思考题适当提醒完成。留出10分钟左右评讲补充习题上的2条题目。
《多边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4
本节课对多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点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复习。把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紧密联系起来。着重解决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贯彻了以下几点:
一、体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新课改强调“要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本节课中,我时刻提醒学生注意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强烈欲望,既显得亲切自然,也为整理复习的开展创设新的情境。
二、加强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体验快乐。
在课程设计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学习的收获和聪明才智。既可以是独立的讲解,也可以是同伴的合作,或者是互相的提问,答辩,质疑。所以,我安排后进生,交流基础知识的回顾;让中等生进行复习整理提高;到实践与应用时,充分发挥优等生的优势,辨论用多种方法合理解题。整个过程中,始终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来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认识转化迁移等数学思想。
三、突破难点重点,完成单元既定目标。
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是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知识的发展,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解决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问题。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如何使用组合图形,转化为己学过的基本图形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把这个图形,分解成我们已学过的图形,通过画辅助线表示出来,如果认为有几种分法,就分别在图形上表示出来。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基本上都能够运用分割法或添补法把组合图形转化为所学过的基本图形。但在展示学生分法时,我忘记了将在巡堂时发现的个别学生,由于找不到相关条件,无法计算图形面积也进行展示和集体讨论,这是不足的地方。学生汇报了不同的分法后,就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图形的面积计算,然后让学生展示汇报,从中小结,用哪种分割法或添补法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更简单。这个环节花的时间比较多,跟前面的环节类似,结果导致后面的时间很紧,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应多注意教学环节之间的内容设计,把握重点,尽量紧凑,及时发现问题和做出反馈。
当然,课堂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对于有些学生表现好,能够正确地进行评价。而对于有些学生的亮点没有及时发现,评价不到位。且课堂纪律的组织,也有些欠缺。这些有待于自己在今后教学中,不断学习和探索。我深知:教师应该是用教材,而不是学教材,应引导学生走出课本,激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向多元化发展,让学生真正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需的数学。
《多边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5
在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中,通过小组活动、操作实践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给学生一个创新的空间。
在计算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便于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精神。教师会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引导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在练习时发现学生单位进率严重遗忘,作业中发现问题后,我在评讲作业时,重新进行了面积进率的推导,以其帮助学生回忆以前的知识,利用一个边长1米的正方形,让学生分别用米作单位和用分米作单位计算面积,再现了面积单位进率的推导过程,帮助学生找回记忆中的知识。针对这种情况,我有意识地在平时的练习中,引导学生复习容易遗忘的知识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只有经常反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分析其成因,才能帮助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手段,以增强教学效果。应该说,课堂上每一个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是比较清晰的。在推导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学生的参与度是很高的学生能够说出来的,作为老师尽量不要代替学生说出来。在课堂上也能从操作、比较到发现前后图形之间的联系,最后得出计算公式。但是,课后发现,有的学生对计算公式记得很牢,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却表达不清。对于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能让学生探索的,教师尽量少干预,使学生通过动手剪拼、猜想面积公式、对比归纳转化前后的情况,最后抽象出面积公式。
《多边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6
下面,结合学生在《多边形面积计算》这一单元中的学习情况,谈一点自己的思考。
(一)多机械记忆,缺灵动思考。
应该说,课堂上每一个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是比较清晰的。无论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还是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或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从操作、比较,到发现转化前后图形之间的联系,最后得出计算公式,整个过程环节分明,条理清楚,学生都能很快掌握课堂上所学的内容。但是,课后发现,有的学生对计算公式记得很牢,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却表达不清。更有甚者,当老师提问:“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他回答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问不对题!学生的反应,促使我对课堂教学进行思考:排除一些学生的领悟能力不强这一客观因素,作为老师,我有没有引导学生把探索活动真正落到实处,有没有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是否有深刻的体会?而学生,对学习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意识如何?是积极地自主探索和思考,还是墨守成规地接受书本知识呢?
反思课堂教学,我觉得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要引导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对于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能让学生探索的,教师尽量少干预,使学生通过动手剪拼、猜想面积公式、对比归纳转化前后的情况,最后抽象出面积公式等实践活动,理解相关面积公式的来龙去脉,并且产生深刻的体会;
其次,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拼图的过程中多说说自己的发现,多说说转化前后图形之间的联系,同桌说,指名说,以“说”促“思”,也能增强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再次,恰当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参与意识,要使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会做作业,学会学习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要积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面积单位进率严重遗忘
有关面积单位的进率是在学生三年级时教学的,现在五年级再用到,学生基本都忘了。作业中发现问题后,我在评讲作业时,利用一个边长1米的正方形,让学生分别用米作单位和用分米作单位计算面积,从而得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再现了面积单位进率的推导过程,帮助学生找回记忆中的知识。但是作业中的情况反应,仍有错误存在。看来有些学生确实忘得一干二净,现在只是老师在黑板上画图说教,把进率塞进学生脑子,效果毕竟不行。但是重教一遍也不可能。另外,诸如千克和克,小时与分等单位之间的进率,遗忘也很多,有待于在复习梳理中加强记忆。学生为什么遗忘得那么严重呢?有人说,我们的教材知识点分得太散,不利于学生的记忆,这也许是原因之一。但是我想,学生在当初学习的时候,也许体验也不够深刻,所以导致容易遗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有意识地在平时的练习中,引导学生复习容易遗忘的知识点,达到常温常新的目的,以减少遗忘。
(三)审题不清甚至不会审题。
批改学生作业时,感受很深的一点是,很多学生都没有仔细审题的习惯。就拿这次单元测验来说吧,“压路机的作业宽度是6米,每小时前进6千米”,“一块长方形布长4米,宽16分米”等,单位名称不统一,应转化后再计算,结果,很多学生拿起来就做,根本没注意到这个问题。出现这样的情况,我分析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习习惯不好;二是学习态度不端正。要改变这样的情况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成的,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纠正不良习惯。
当然,关键还是要让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主动产生纠正不良习惯的需求。如针对学生的作业错误,让学生自己分析错误原因,想想解决办法,使学生明白,做作业一定要静下心来,从认真读题开始,不读清楚题目不动笔,只有付出细心、耐心,才能把作业做好等。
总之,从这个单元的教学中,发现了很多值得反思的问题,有待于今后改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准备把做好预习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策略,并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安排“每日一题”的练习,拓展书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确保学生扎实、有效地学好知识。
《多边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7
五年级开始数学的每个大单元后都有一课整理与练习,说明从五年级开始需要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要有一定的归纳,整理,反思和评价能力,显然刚开始这个要求对于学生来说只能是摸索着跟着老师走,星期一的行政调研我上了一堂整理与复习,由于这样的课型展示得也不多,只能和师傅作了一次尝试与探讨。上完后书记总结了三点问题,听完觉得自己的功力实在很浅薄。
一、整理与复习定位是什么?
这单元的整理与复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多边形的面积公式后所做的梳理,如果再把套公式的一般练习给学生或许做的只是前面学习的重复,所以在练习选择上必须把握到位,但我想,对于蓝天的学生套公式计算似乎是在做一种重复的练习,但是如果把题目的难度加大加深对于他们来说又是一种时间上的拖沓,那么练习的难度最好是让学生小跳一下就能得到结果的样式,这样既不在做学生已经厌倦的面积计算,又让学生有学习的成就感
二、课堂中重点把握的是什么?
这堂课由于我的指导性过强,让学生没有感受到知识的连贯和系统性,也许正如新基础的方向中有这么一条说:还学生以空间,我必须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去探索,在这探索中间教师起一个引导作用。在研究这堂课时没有有效把握好本课的重点,整节课让人感觉到知识点的零碎,其实这单元的整理与复习正是让学生发现图形的面积公式及推导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整个单元作一个串联,再此基础上通过图形间的面积关系就可以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问题。
三、让学生得到的是什么?
从这个新的单元可以看出,对于学生的要求又进一步提升,要求学生在学完一个一个知识点后要学会整理与联系,从而解决一些综合性的练习,再在练习中得到一定的解题策略这才是重点,让学生学会优化,选择又快又好的解决方法,这样就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袁书记的一番分析,让我知道其实功夫更多地要花在课前,对于本节课的定位,重点以及对学生的分析都要把握到位,无论是练习课还是复习课,都需要好好去研究,也让我深有感触的是,让其他有经验的老师和专家来听自己的课才会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否则永远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进步。
《多边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8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往往是通过学生的表现体现出来的,所以只有经常反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分析其成因,才能帮助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手段,以增强教学效果。现在结合学生在《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单元中的学习情况,谈一点自己的思考。
(一) 多机械记忆,缺灵动思考
应该说,课堂上每一个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是比较清晰的。在推导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学生的参与度是很高的。在课堂上也能从操作、比较到发现前后图形之间的联系,最后得出计算公式。但是,课后发现,有的学生对计算公式记得很牢,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却表达不清。不能很清楚的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对应相等的。更有甚者,当老师提问:“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他回答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问不对题!当一个图形里面出现几条高和底时,有较多的学生不能正确的选择数据进行计算。有些学生甚至把题目中所有的数据都用上了。学生的反应,促使我对课堂教学进行思考:排除一些学生的领悟能力不强这一客观因素,作为老师,我有没有引导学生把探索活动真正落到实处,有没有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是否有深刻的体会?而学生,对学习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意识如何?是积极地自主探索和思考,还是墨守成规地接受书本知识呢?反思课堂教学,我觉得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要引导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对于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能让学生探索的,教师尽量少干预,使学生通过动手剪拼、猜想面积公式、对比归纳转化前后的情况,最后抽象出面积公式等实践活动,理解相关面积公式的来龙去脉,并且产生深刻的体会;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也要让学生明白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要选择对应的底和高的,并且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出一些有关这方面的练习。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最后,学生能够说出来的,作为老师尽量不要代替学生说出来。这是作为新老师的自己所没有注意到的。老是在担心学生学生,代替学生给说出来了。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特别注意了。
(二) 面积单位进率严重遗忘
有关面积单位的进率是在学生三年级时教学的,现在五年级再用到,学生基本都忘了。作业中发现问题后,我在评讲作业时,重新进行了面积进率的推导,以其帮助学生回忆以前的知识。但是作业中的情况反应,仍有错误存在。因此,在平时的练习中,需要引导学生复习容易遗忘的知识点,达到常温常新的目的,以减少遗忘。
(三) 审题不清,甚至不会审题
批改学生作业时,感受很深的一点是,很多学生都没有仔细审题的习惯。在写作业的时候常常不注意单位。遇到单位名称不统一时,应转化后再计算,结果,很多学生拿起来就做,根本没注意到这个问题。出现这样的情况,我分析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习习惯不好;二是学习态度不端正。要改变这样的情况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成的,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纠正不良习惯。当然,关键还是要让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主动产生纠正不良习惯的需求。如针对学生的作业错误,让学生自己分析错误原因,想想解决办法,使学生明白,做作业一定要静下心来,从认真读题开始,不读清楚题目不动笔,只有付出细心、耐心,才能把作业做好等。总之,从这个单元的教学中,发现了很多值得反思的问题,有待于今后改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准备把做好预习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策略,并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安排“每日一题”的练习,拓展书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确保学生扎实、有效地学好知识。
《多边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9
整整两个星期我们都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因为初次教五年级,所以每节课的备课时间总是花到上课时间的三到四倍,不过总算今天把这章内容讲完了,下面我来谈谈我的教学感受。
小学阶段的多边形是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它们的面积计算是以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为基础,由于四年级时学生们通过剪一剪,画一画,分一分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成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推导出它们的面积公式,掌握了计算方法。因此五年级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时应充分利用已具备的学习基础。首先学习的是平行四边形,在教学时我先出示一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让学生猜一猜它们的大小;再把它们放到方格纸上让学生通过数方格得出它们的面积相等;然后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可不可以把平行四边形通过分一分、拼一拼转化成长方形呢?接下来让学生们动手操作。有的同学沿平行四边形的高把它分成两个梯形;有的同学沿它的高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然后利用前面学习的平移知识转化成一个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师问:我们怎样应用所学的方法探究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于是学生们三个一组,四个一堆就开始讨论、操作。有的剪了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的剪了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有的剪了两个锐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还有的同学剪了一个大三角形,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作一条高,再过高的中点作一条和底边平行的平行线,然后沿平行线剪开,把大三角形分成一个小三角形和一个梯形,把小三角形旋转后与梯形拼成一格平行四边形。最后他们都利用自己拼的图形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在学习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我更加相信学生们的能力了,首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知晓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要计算梯形的面积,从而引发学生探究梯形面积的学习欲望,让他们充分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把梯形转化成前面学过的会计算面积的图形,自主探究出了很多种推导面积公式的方法,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我注重把握以下几点:
1、充分应用前面掌握的学习策略来学习新知识。
2、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拼出多种多样的图形,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来推导面积计算公式。
总之,数学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为了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轻松愉快的学习,我们更应该备好每一堂课。
《多边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10
1、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是学习习近平面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要让学生通过剪、拼等方法了解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所以其面积公式是底乘以高,还要让学生理解高是底对应的高,以免计算是发生错误。
2、三角形面积计算,是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得出来的,教学时要让学生知道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这样,学生在今后的答题中不会把三角形面积计算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混淆。要让学生知道两个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因此,就可以得到: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除以2。
3、梯形面积计算,也是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得出来的,教学时也要让学生同样知道推导过程,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推导。学生通过推导了解两个一样的梯形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和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高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因此,也可以得到:梯形的面积等于上底加下底的和乘以高除以2。
4、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让学生先要观察组合图形由哪些基本图形组合起来的,这样可以让学生把组合图形分割成几个基本图形,计算每个基本图形的面积,然后把每个基本图形的面积相加。这种方法称之为直接法。还要教给学生,如果计算每个基本图形的面积,由于受到已知条件的限制,无法计算时,应补组合图形,使它变成一个大的基本图形,然后通过计算大的基本图形的面积减去补的小的基本图形的面积,就可以得到组合图形的面积。这种方法称之为间接法,有时候也挺管用的。
一、体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新课改强调“要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本节课中,我时刻提醒学生注意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强烈欲望,既显得亲切自然,也为整理复习的开展创设新的情境。
二、加强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体验快乐。
在课程设计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学习的收获和聪明才智。既可以是独立的讲解,也可以是同伴的合作,或者是互相的提问,答辩,质疑。所以,我安排后进生,交流基础知识的回顾;让中等生进行复习整理提高;到实践与应用时,充分发挥优等生的优势,辨论用多种方法合理解题。整个过程中,始终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来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认识转化迁移等数学思想。
三、突破难点重点,完成单元既定目标。
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是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知识的发展,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解决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问题。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如何使用组合图形,转化为己学过的基本图形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把这个图形,分解成我们已学过的图形,通过画辅助线表示出来,如果认为有几种分法,就分别在图形上表示出来。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基本上都能够运用分割法或添补法把组合图形转化为所学过的基本图形。但在展示学生分法时,我忘记了将在巡堂时发现的个别学生,由于找不到相关条件,无法计算图形面积也进行展示和集体讨论,这是不足的地方。学生汇报了不同的分法后,就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图形的面积计算,然后让学生展示汇报,从中小结,用哪种分割法或添补法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更简单。这个环节花的时间比较多,跟前面的环节类似,结果导致后面的时间很紧,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应多注意教学环节之间的内容设计,把握重点,尽量紧凑,及时发现问题和做出反馈。
1、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点除了要求学生正确应用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回忆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建构知识网络。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罗列,准确的搞清楚每个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进行知识的系统化整理奠定基础。通过归纳,形成网络图,使学生清楚面积公式的算理,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不是机械地识记公式。同时使学生学会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
一、整合——构建知识网络
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并将其整合到一个易于描述和应用的网络之中, 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平时的每一节课由于有知识点教学的任务, 不可能让学生很快就建构起知识网络, 而复习课则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网络。因此, “整合”是复习课的关键, 但不同年级的学生整合知识的主体不同。对于低学段的学生, 知识点必须由教师帮助进行整理、提升, 而中高学段的学生, 应逐步成为整理知识的主角, 让学生经历自主整理知识的过程, 然后通过交流、对比、补充, 构建一个条理清晰的知识网络。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的复习课, 我们就可以做这样的设计。
片段一:梳理知识, 形成系统
1. 本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随着学生的回答, 出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请同学们把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写在相应的图形卡片上。
2. 提出问题: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的?请同学们回忆它们的推导过程, 把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 可以用图形卡片摆, 也可以在本子上画图、列表表示。
3. 学生自主整理, 教师巡视并注意个性化的、有代表性的表达形式。
4.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展示学生个性化的表达形式, 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这样整理 (学生解释的过程, 其实就复习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 全班再进行评议、补充, 指出各种不同整理形式的优缺点。
5. 教师出示课本上的网络图, 让学生与自己整理的图进行比较。
先引导学生从右往左看, 着重强调“转化”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方法。再让学生把这张图竖起来看, 从中感受到长方形好像是一棵大树的树干, 是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基础。
现代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 认知结构是知识和智力统一发展的中介和产物。如果教师提供的知识内容是零散的、杂乱无章的, 不仅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 反而会扼杀学生的智力。片段一的教学, 可谓高屋建瓴, 学生自主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并以自己能够理解的形式构建知识网络, 通过同学间个性化表达形式的交流、碰撞, 在与课本知识网络图的比较中, 学生不断调整、完善、扩充自己的认知结构, 从而沟通了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 串点成线, 促进学生把相关知识点融入知识系统中, 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使本单元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结构化。
二、提升———发展数学思考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复习课在学生梳理复习了主要知识点后, 练习成了重要的数学活动。复习课中的练习, 既是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点、沟通知识间的联系的过程, 又是应用知识、发展能力、拓展思路的过程。精心设计复习课的练习是提高数学复习课效率的重要一环。一般情况下, 我们除了选择学生平时出错较多和能体现典型解题思路的习题进行专项练习外, 更多的是要注意练习的综合性, 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多边形面积的复习”一课, 我们可以设计如下两道综合练习。
片段二:综合练习, 巩固提升
1. 出示课本第96页第2题:求下面多边形的面积, 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 (单位:厘米)
(1) 学生独立完成。
(2) 全班交流。交流中应关注方法的多样化与合理性。
(3) 反思小结:同学们刚才用了多种方法解答这一问题, 在多种方法中, 有一个共同的思考方法———转化。把组合图形转化成基本图形, 也就是把复杂的图形转化成简单的组合。
2. 下面每一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
米, 请在格子纸中分别画出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想想怎样画得又对又快。 (方格图略。)
(1) 学生独立完成。
(2) 全班交流。
(1) 引导学生进行纵向观察并交流。
A.怎样画平行四边形。在学生呈现多种答案之后, 教师追问:还能再画出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不一样的平行四边形吗?有多少种画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呈现整理后的表格 (如下) 。
再次追问:能用一句话表达出什么样的平行四边形面积都是12平方厘米吗?
B.怎样画三角形。在学生呈现多种答案之后, 教师追问:还能再画出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不一样的三角形吗?有多少种画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呈现整理后的表格 (如下) 。
再次追问:能用一句话表达出什么样的三角形面积都是12平方厘米吗?
C.怎样画梯形。在学生呈现多种答案之后, 教师再次追问:还能再画出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不一样的梯形吗?有多少种画法?高是3厘米的梯形有几个?高是4厘米的呢?最后达成共识, 只要上下底的和与高的乘积是24平方厘米都可以, 而且, 等高、等面积的梯形都可以画无数个。比如:
(2) 引导学生进行纵向观察并交流:观察三张表格, 当高相等时, 它们底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有这种关系, 由此你发现什么规律?
(3) 追问:刚才我们画出了许多面积相等但形状不同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它们的周长会相等吗?
这两道题的练习起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画图、计算、交流相结合, 以数学思维的形式对已学的知识进行抽象与概括, 使之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数学结论, 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发展了数学思维。
第一道题, 学生先要用割、补方法将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然后根据图形面积公式寻找所需要的条件, 最后求解。这样, 不仅加深了对图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和灵活应用, 而且再一次凸显转化的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同时, 让学生在多样化解法的交流、比较过程中感受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丰富性、思考问题角度的多样性, 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
第二道题, 一方面让学生逆向思考面积计算方法, 通过已知面积来确定图形的相关长度。另一方面, 在引导学生进行横向比较中, 借助“能用一句话表达出什么样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都是12平方厘米吗”这一追问, 让学生跳出具体数字的局限, 进行抽象、概括、提升, 使解题活动不停留于经验、模仿的层面上, 而是在更高层次上的再概括, 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思考, 知识的巩固也从形式、肤浅走向了实质、深刻。而在纵向比较中, 则让学生从实例中弄清了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使类似“三角形的底应是等积等高平行四边形底的两倍”这一难理解的规律性知识具体化并深化了对公式的理解。而且,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的追问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学生在充分观察、比较、分析和交流中, 不断修正、反思, 提升了自己的认识, 深化了对公式的理解, 实现了知识的内化, 促进了数学思维的发展。
【多边形面积单元反思】推荐阅读:
多边形面积教学反思06-01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10-26
多边形面积整理复习11-02
多边形的面积复习教案01-06
数学上册《正多边形和圆》教学反思07-17
相似多边形教案09-25
钉子板上的多边形教材06-28
多边外交01-09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多边形的内角和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