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政治复习(精选7篇)
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都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 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 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为什么大力发展生产力?
①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③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物质技术基础;
④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⑤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
怎样发展生产力?
①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改革生产力,调整深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③科教兴国,人才强国。
8、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为什么要遵循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①它适合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②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③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怎样遵循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①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②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9、公司如何成功经营?
①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生产吃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
②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④兼并或强强联合形成规模效益;⑤提高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素质。
10、为什么重视就业?
①就业是民生之本;②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③劳动者取得报酬并获得生活来源;④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⑤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
⑥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⑦就业信息不畅通。
劳动者如何实现就业?
①党和政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
②树立自主择业观;③树立竞争就业观;④树立职业平等观
⑤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积极的自主创业。
11、劳动者如何实现维权?
①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②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而不
能采用非法手段;
高中政治必修一共四单元;生活与消费:生产、劳动与经营;收入与分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经济生活知识, 学生感觉理解难度特别大, 识记也非常困难, 面对主观题往往存在着不知如何下手的挫败感。曾经有学生向我诉苦;明明知识记的很牢, 但是答题时却什么也用不上, 或者不知道用什么。对此, 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思考, 这是因为知识未理解而只是死记硬背的结果。所以, 必须让知识能活起来, 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第一阶段, 进入高三复习后, 首先, 夯实基础, 列知识清单对知识点各个击破, 弄清理顺关系, 并多用生活实例, 引导学生分析并加以点拨。学生形成具体印象记忆时采用联想记忆法, 即边记知识点边想想相应事例。在复习之中不断进行大串联与大回放。如讲第一单元“消费”时要和第二单元第四课的“生产”, 第三单元七、八课“收入与分配”以及第四单元第九课的“宏观调控”、十课的相关知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进行联系。在往后复习到相应知识时又不断的进行大回放, 这样边讲边串, 边讲边联。不断的回看, 回想, 学生知识巩固了, 体系完善了。
第二阶段, 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争取用课标题、框标题串联知识点, 列框架, 争取用一个关键词能拉出一串相关知识点。比如提到货币, 应该立马想到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职能、货币符号——纸币、外汇及汇率以及人民币币值波动的影响等。提到收入与分配能想到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分析我国的分配制度、分配方式、国家财政税收、收入与消费并结合社会公平这些热点。
第三阶段, 探索规律形成答题策略。经济生活题型有两大类:选择题和主观题。选择题多用图表、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易错、易混知识点, 这就要求复习时注意题型和区分。第一单元对货币的职能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人民币升值和贬值带来的不同影响、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表现及应对措施、价值量的有关计算要分清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消费需求变动要分生活与高档、替代与互补。第二单元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要分出发点是哪一方, 是谁对谁的影响;公有制经济用主体、国有经济用主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一定离不了市场二字, 与公有制经济要平等只能在市场竞争中;第三单元宏观调控手段要从内容着手,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要分开。第四单元热点主题要分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重点, 抓住机遇谋发展, 迎接挑战解争端等等。当这些知识被强调后, 学生用例题进行巩固, 要求在今后做题时形成条件反射, 有意识地运用所学内容, 巧用排除法中的排误法和排异法, 提高做选择题的效率与准确率。主观题型变化多端,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其中一些常见的题型;措施类、意义类、原因类、体现类、指定范围类、评析类等。针对这些题型, 我们可以先做一些基本的归纳。如措施类, 一般设问要求为建议如何、措施怎么做等, 要求学生对有关问题根据教材提出解决的措施, 此类题重在考察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 要求学生能明确材料中知识的指向和设问的指向, 根据关键信息整合知识与材料多角度全面分析组织答案。我在复习时先要求学生尝试着针对一些问题先设问, 然后组织答案。经过共同努力, 学生提出了很多关于措施类的题目。如;如何稳定物价?如何扩大内需?如何促进社会公平?如何解决就业甚至是如何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学生翻教材查资料, 组织的答案全面而且比较合理, 有的题目还分主题进行分析, 经过大家一起讨论完善后, 觉得收获很大。后来, 我们还用了类似的方法归纳了原因类、经济意义类等。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很高兴地说, 今后在这一类题目面前或者变化的题型前, 不至于摸不到头脑了。
最后, 做好“应变”。前面都是在把基础知识弄扎实, 是做好“以不变应万变”的第一步:抓好“不变”。但是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变是绝对的, 不变则是相对的。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我们所面临的知识考查, 要学会变通, 根据题目的变化选择适用的知识点。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这样的能力是需要培养的。所以, 在学习了相应知识点的同时, 我们必须有针对性的练习, 巩固知识。正面突破不可少, 选择简单一些的题目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但更主要的是指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 要学会“应变”, 面对各种题目甚至是很陌生的题目, 要仔细分析, 看透出题者的意图即考点这一“不变”之所在, 这才是能够在高考这样的选拔性考试中得到高分的关键。这就是我所用的教学复习方法“以不变应万变”。
方州说过:思维应遵从规律, 将他人的高效学习方法用于自身, 用学习这把钥匙打开无障碍生存之门。我们要学习, 更要学会学习, 学不得法, 事倍功半;学有法, 则事半功倍。老师必须不断地总结, 探索学习的规律, 让学生学得轻松, 学得高兴, 获得好成绩, 那我们的境界就提升了。我将在这条道路上继续努力, 争取有更大的发现与收获, 尝试让学生“学海无涯乐作舟”。
参考文献
[1]出自《学会学习》方州著.
教学内容:梳理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及梳理本单元在高考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题
一、单元体制:本单元共三篇课文
《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三篇文章从题目上看均属散文,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神就是文章的情,形散而情聚,情感这条红线贯穿文章的始终。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然后重点读《记念刘和珍君》的第2部分及第4部分,体会《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当中的情感: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学生自主探究情感,老师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板书: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小狗包弟,概括文章大意,然后探究情感,老师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板书:
3.学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体会其中蕴含了什么思想情感,学生自主探究,交流,教师汇总:
二、链接高考:在考场中出现的与本单元相关的语言运用题
1.(教师投影,学生欣赏)为刘和珍写一则颁奖词(4分)
刘和珍——在黑暗的时代中,你没有沉论;在严酷的高压下,你没有沉默;在枪弹的攒射中,你依然前行。虑及民族存亡,你黯然泣下,为了国家复兴,你奋然前行。你如流星刹那间闪过,却爆发出夺目的光茫。
2.教师再投影课本中其他几个人物的颁奖词,学生欣赏
易水清寒,夺人心魄,因为它知道自己送走的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你的勇气砥砺了你手中的匕首,你手中的匕首又将你的名字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太子丹的邀请只是你义无反顾的契机,真正让你勇者无惧的是你心中的信仰;为国为民,才是侠之大者!(荆轲)
千军万马,战火纷飞,你是未能加冕的帝王;爱恨情仇,尔虞我诈,你是未能立业的英雄。但你的霸气是许多帝王所不及的,你的豪情是许多英雄所缺少的。霸王不成霸业却一样名垂千古。(项羽)
含垢忍辱,你用顽强之志铸就了史家之绝唱;废寝忘食,你用赤诚之心完成了无韵之离骚。一部《史记》,讲述着一个史学家应有的良知;一部《史记》,见证了一个史学家对历史的忠贞;一部《史记》,记载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我们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司马迁)
3.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的几个人物颁奖词,思考:究竟应该怎样写颁奖词?颁奖词的写作
4.教师再读一则颁奖词,让学生猜写的是谁,进一步体会上面的写作方法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了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了“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刘伟)
三、作业:请大家尝试为霍金写一则颁奖词
三、收入与分配班级: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A
⑴(按劳分配只存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并非所有的分配形式都是按劳分配。)⑵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⑶必要性:
生产资料公有制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⑷意义:见书P59
2.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A
⑴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既是劳动者,又是投资者、经营者。他们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经济)
⑵按生产要素分配。生产要素: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要素、信息要素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意义:
①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合理性和合法性的确认。
②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③有利于各自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注意:①合法的劳动收入包括按劳分配收入、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收入和按劳动要素收入。②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的比较:例如,中,工人所得工资、薪金、津贴等属于按劳分配;工人所得工资、资金、津贴等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3.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B。
⑵客观必然性: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注意:不要混淆现阶段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分配制度。
(基本原则:按劳分配。基本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意义及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B⑴主要表现:收入分配公平,主要表现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⑵意义: 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⑶举措:如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P62)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1.我国财政的作用B
①(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抗震救灾、帮护困难群众和下岗失业职工等等)。
②财政具有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如国家财政投资基础设施行业等。)
③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国家通过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基本平衡,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应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在经济发展过热、物价上涨,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2.财政收入的来源A
①税收收入②利润收入③债务收入④其他收入。
(注意:3.财政收支关系的三种情况A
⑴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⑵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⑶财政盈余: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
注意:国家应当根据具体情形,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
4.税收的含义A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注意:①在此含义中,政治权力是手段;法律是依据。是政治权力而非经济权力,不同于
5.税收的基本特征A
⑴基本特征:
①强制性(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②无偿性()
③固定性()
⑵关系:三个基本特征之间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注意:税收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基本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
6.增值税与个人所得税(书P70-71)
7.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B
⑴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⑵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都以社会各界
⑶
⑷公民要有纳税意识,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常见4种违法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区分P72-73)
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积极作用B
⑴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看不见的手”——市场;“看得见的手” ——计划。市场经济条件下也要发挥计划的作用。)
⑵⑶ 市场的积极作用:
①市场能通过价格的涨落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市场信息,实现资源配置。②面对市场竞争,在利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生产者、经营者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2.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B
①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
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③国家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④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A
⑴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⑵市场调节存在着固有的弊端: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⑶单纯由市场调节的后果:P81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A
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5.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和主要目标A
⑴含义:宏观调控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⑵主要目标:①促进经济增长,②增加就业,③稳定物价,④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6.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B
(1)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经济手段。
(2)法律手段:指国家经济立法;经济司法,打击各种经济为违法犯罪行为。
(3)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
注意: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科学发展观B
⑴地位:是指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C
地位: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措施:(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地位:这是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措施: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2)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地位: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措施:①提高质量和效益,拉动内需,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管理创新。②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③继续设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地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措施:①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②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要求: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态文明放在突出位置。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及其影响A
⑵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载体:跨国公司。)
⑶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发展空间。消极影响:① 不稳定,两极分化更加严重。②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态度: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勇敢迎接挑战。
2.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基本原则 A
⑴地位:世界贸易组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
⑵积极的作用:①它积极组织多边谈判,②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③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⑶基本原则有: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3.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B
⑴地位:是我国一项长期基本国策
⑵格局: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格局
⑶体系: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⑷原则(根本基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1.汉字大体来源于两个系统:一是刻画系统,一是图画系统。以图画系统为主,刻画系统为辅。这些原始文字属于表意字范畴,所描绘的或者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场景,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一事实说明()①文化是由人类所创造、为人类所特有的 ②文化自身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原本是大龄单身青年自嘲的“光棍节”,自2009年被电商成功运作成了网络购物狂欢节。2016年“双十一”的全球疯狂购物狂欢创下了1207亿元的成交新纪录。这表明()A.科学技术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B.电商能充分利用人们的消费心理,激发人的非理性购物
C.“互联网+”时代已经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 D.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3.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起来,文化与艺术经济开始成为全世界发展的新趋势。文化的力量也无声地融入经济、政治、社会之中,孕育出无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说明()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②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③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④文化与经济、政治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4.总书记在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时强调,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焕发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仍然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这表明的文化生活道理是()A.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B.民族精神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C.先进文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D.文化作为一种物质力量,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5.哈佛大学济学教授本杰明·弗里徳曼在《经济增长道德的意义》一书中指出,当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时候,一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开放、包容、积极和乐观;当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甚至停滞之后,一个社会就会变得狭隘、排外、消极和悲观。由此可见()A.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B.文化发展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C.文化的包容性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D.一定的文化反映一定的经济状况
6.研究表明,企业家精神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就自然资源禀赋和国家的资本投入而言,浙江省并不优越甚至还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浙商凭借“不找市长找市场”的创业创新精神,改革开放以来,其经济发展速度远高于其他省份。这体现了文化()①为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力量 ②源于实践,又引导实践的发展 ③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④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为铭记历史,警示后人,近年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了多次展览。展览遴选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相应图片、文物和档案,力求准确客观全面地展现历史原貌,使参观者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这表明()①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②文化与经济之间相互交融 ③特定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影响人 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我国很多居民参加村委会或居委会选举,参观自然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的各种展览,进行红色旅游,参加文明社区、文明城市共建活动,旁听“水电调价听证会”,这些活动难以按经济、政治、文化分类。这是因为()A.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B.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亦步亦趋 C.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D.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集中表现
9.美国的一位专家评论说:“相比较于美国的电影、音乐和其他文化产品,中国似乎没有一个突出的享誉世界的文化品牌。”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这是因为()①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是我国的根本任务 ②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③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决定的程度不断加深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0.我们曾穿着牛仔裤和耐克鞋招摇过市,曾省吃俭用买进口化妆品,曾崇尚日本的包包、欧美的鞋。而这些从世界各国涌入中国的商品往往带有其自身的文化属性,如流行世界的牛仔裤和耐克鞋,都被视为美国文化的代表。这说明()①精神产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②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不断加深
③政治是文化的反映,政治决定文化
④商业贸易必然会导致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侵略和吞并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1.《变形金刚4》是全球首部采用4K IMAX 3D高清摄影机拍摄的电影,其高清摄影占全片60%的画面。好莱坞非常重视全球第二大票仓的中国,融入了中国元素,取景地点包括重庆武隆、香港,李冰冰等中国演员也参与演出。这说明()①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 ②文化对经济有重大促进作用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④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12.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要坚持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材料表明()A.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B.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C.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D.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13.厦门园博会的吉祥物是以“小水滴”作为卡通形象的吉祥物“晶晶”。“晶晶”采用“小水滴”的拟人表现手法,生动鲜明地映射出园博会的特色与魅力。设计上运用写意的中国人物水墨画的表现技法,取意于滨海城市厦门与水的特有情结。小水滴“晶晶”的设计表明()①灵感是文学、艺术创造的源泉和动力 ②文化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③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文化可以塑造人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4.创意产业是文化与经济全面融合的产物,知识经济出现以后,文化和艺术经济开始成为全世界发展的新趋势。文化的力量总是无声地融入经济、政治和社会中,孕育无形的凝聚力、向心力及亲和力。这说明()①文化与经济、政治融为一体,无法区分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③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④文化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5.庄子曰: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道理是()A.优秀文化促进社会发展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 C.落后文化阻碍社会发展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16.《墨子·所染》中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下列句子与此句包含的文化生活道理相同的是()A.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 B.以自身自强,则名配尧舜
C.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D.见贤则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7.随着《爸爸去哪儿》的热播,门头沟斋堂镇灵水村成为市民周末游的新去处。蜘蛛房、村长房„„不仅5位明星爸爸和孩子们住过的小屋被人们追着参观,连孩子们喂过的小山羊也成了明星宠物。据村长介绍,来小山村的游客比平时多了5倍。这表明文化()①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③对经济有决定作用 ④影响人的价值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2016年10月30日晚,“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的豪迈歌声唱响了成都市升庵故里某国家级重点中学举行的“青春正能量·共筑中国梦”艺术节文艺晚会。开展此活动是基于()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素养 ③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发展,直接推动社会进步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礼仪是交往的产物。“客随主便”是我们中国人待人接物时有礼貌、有涵养的表现,可在欧洲人看来,“客随主便”却是令人十分困惑的思维方式,他们最怕听中国人对他说“Up to you(随您的便吧)”。这主要说明了()A.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 B.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C.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 D.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0.2017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H市认为文化强市应从阅读开始,在建设文化强市过程中,读书的意义不可替代。强调读书的文化意义,是因为()①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处于主导地位 ②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③先进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21.倘若今天还没有定为文物的名人旧居、祠堂庙宇就可以消失在铲车之下,将来人们就不知应到何处去寻找儿时的记忆、寄托浓厚的乡愁了。这是因为()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文化遗产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美国电视剧有75%的资金来源于植入式广告。植入式广告是通过文化传播的形式,在保障观众持续观看相关文艺作品的同时,让广大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耳濡目染,达到企业品牌和产品宣传的效果。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①广告文化对人们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广告文化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都是被动的、无目的的 ④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有时是强制的、有形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3.近年来,我国建设了一批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为依托的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开展了“创建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等活动,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得到了加强。这表明()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24.2017年2月8日,在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上,当主持人敬一丹深情宣读对救火英雄王锋的颁奖辞时,台下无数观众用掌声与泪水向这位平民英雄致敬。多年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总能使人们的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得到净化。这说明()A.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二、非选择题(共52分)25.(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著名作家王蒙说:“读书不仅仅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更是一种享受,一种生活态度。”中国人历来重视阅读,书籍对于人,对于社会,对于国家,都是进步的阶梯,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要从读书开始。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读书,尊崇书香门第。譬如苏秦悬梁刺股,匡衡凿壁偷光,更有孙康映雪、车胤囊萤、李密挂角等等,不胜枚举。可以说书香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成长与发展。而当今社会,读书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却日渐成为一种奢望。远离了阅读,就远离了与思想的对话。很多好的思想和观念就无法入心、入脑,内化为能量。可以说,一个缺乏阅读精神和书香气息的社会,是功利、浮躁的社会,也是缺乏创新和活力的社会。“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继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倡导全民阅读”之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书香社会”。营造全民阅读的社会氛围,用好氛围为书香社会添活力,让书香为社会存正气,为发展增底蕴,为时代聚精神。
(1)从“文化影响”的角度谈谈我国政府倡导“建设书香社会”的理由。(5分)
(2)请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写两条宣传语,要求每条宣传语不得超过20字,言简意赅、主题鲜明、朗朗上口。(6分)
26.(14分)某市市委、市政府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提出了“四室一场一园”(教育培训室、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室、文体活动室、室外活动场和村落小公园)为内容的“村落文化宫”建设目标和标准,并且每年从市财政中拨出专项基金加以扶持。经过多年的努力,“村落文化宫”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不仅带来了农村文化的繁荣,改变了农民的落后观念,而且大大改善了村里的社会风气、公共卫生和人际关系。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分析建立“村落文化宫”对于该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27.(12分)A县素有中国竹子第一乡之称,竹加工由来已久,竹文化源远流长。近年来,该县竹业企业和农户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根据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的要求,努力将敢为人先、虚心有节、挺拔向上等竹文化精神融入竹产业。该县政府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产品研发和销售平台,倡导竹文化精神,大力加强宣传推介力度,把竹产业做成了特色文化产业。目前,A县占全国1%的立竹量产出了全国20%的竹产值。竹服饰、竹饮食、竹建筑、竹交通工具、竹娱乐品等在中国竹制品博览会、竹文化产品博览会中频频亮相。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关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A县特色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理由。
28.(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16年9月15日中秋佳节之际,中国的“天宫二号”成功发射,再次引起国民对中国航天的关注与热情。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自2016年起,我国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旨在宣传我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一贯宗旨,大力弘扬航天精神,科学普及航天知识,凝聚中国梦、航天梦的强大力量。材料二 2016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红军长征不仅锤炼了伟大的党和伟大的人民军队,还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长征精神作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体现,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设立“中国航天日”的积极意义。(10分)
(2)请就如何发挥长征精神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功能提两条合理化建议。(5分)文化与生活单元质量检测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
1、解析:汉字来源的两个系统,以图画系统为主,刻画系统为辅,这些原始文字属于表意字范畴,所描绘的或者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场景,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一事实说明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是由人类所创造、为人类所特有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①④说法正确。②③本身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本题答案选D。答案:D
2、解析:“双十一”的全球疯狂购物说明了科技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A符合题意;B观点错误,“双十一”疯狂购物未必都是非理性购物;C、D观点片面。答案:A
3、解析:“互联网+”的兴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说明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的力量无声地融入”说明了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①③符合题意;②没有区分优秀文化和腐朽文化,不选;④观点错误,文化与经济、政治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答案:B
4、解析: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焕发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仍然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是一种先进的文化,先进文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C正确;A与材料无关;B中的“决定”说法错误;D应该是优秀文化,而且是精神力量,不是物质力量。答案:C
5、解析:当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时候,一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开放、包容、积极和乐观;当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甚至停滞之后,一个社会就会变得狭隘、排外、消极和悲观。这表明社会的经济状况决定文化,一定文化反映一定的经济状况,D正确且符合题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A说法错误;B、C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答案:D
6、解析:浙江省的资源并不优越甚至还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浙商凭借“不找市长找市场”的创业创新精神,使浙江经济发展速度远高于其他省份,说明文化源于实践,又引导实践的发展,文化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③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力量,不是物质力量。④中深远持久的特点,材料没有体现。故本题答案选C。答案:C
7、解析:①说法错误,在综合国力中,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是基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等精神力量是重要组成部分。材料并没有提到文化与经济的交融,所以排除②。展览使参观者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现了③④。故选D。答案:D
8、解析:题干中的这些活动难以按经济、政治、文化分类,这是因为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故A项观点符合题意。B项观点错误,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不是亦步亦趋的。C、D两项观点正确但均与题意不符。答案:A
9、解析:①观点错误,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是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④表述错误;题干提示我们应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答案:C
10、解析:从世界各国涌入中国的商品都带有自身的文化属性,体现了①②。③④说法错误。答案:B
11、解析:好莱坞非常重视全球第二大票仓的中国,取景地点融入了中国元素,包括重庆武隆、香港,李冰冰等中国演员也参与演出。这说明由于经济利益所以融入中国元素,经济决定文化,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错误。④材料没有体现。故选A。答案:A
12、解析:B不符合题意;C与题意无关;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A。答案:A
13、解析:材料说明文化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②符合题意;厦门园博会以“小水滴”作为卡通形象的吉祥物“晶晶”说明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③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学、艺术创造的源泉和动力,①是错误的;④材料没有体现。故选D。答案:D
14、解析:①应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但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是融为一体、无法区分。故①错误。④应是先进文化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故④错误。排除①④,故选B。答案:B
15、解析:材料体现了君子与小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不同,故选D项,排除B项;A、C两项不符合题意。答案:D
16、解析:墨子这句话的本意是说,人性如素丝,被青色沾染就变成青色,被黄色沾染就变成黄色,沾染的色彩变了,它的颜色也随着变化,被五色所沾染,它也就变成了五色,所以说沾染不可以不谨慎。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引文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D项强调要以人为镜,见人长者取之,见人短者反思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符合题意要求。A、B、C均不符合题意。答案:D
17、解析:因为《爸爸去哪儿》节目的热播,来旅游的游客比平时多了5倍,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①正确;亲子文化的宣传和弘扬增加了参观游览的人次,②正确;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③说法错误;④与题意不符。答案:A
18、解析:文艺晚会的举办是基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优秀文化对人的积极作用,②④符合题意;①与题意无关,③观点错误,不能是“直接推动”。答案:C
19、解析:中外对“客随主便”的理解、做法不同体现出不同文化对人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的影响不同。A、B、D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C 20、解析: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①表述不准确;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③表述错误;②是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④是文化对人的影响,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C
21、解析:③表述错误,优秀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而不是所有的文化,而且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④表述错误,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故排除。答案:A
22、解析:③④观点本身错误。材料中让广大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耳濡目染,体现了文化对人们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植入广告要达到企业品牌和产品宣传的效果,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故①②正确。答案:A
23、解析:创建基地,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得到了加强,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故题肢①④正确。题肢②③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选A。答案:A
24、解析: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题中“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总能使人们的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得到净化”,体现了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答案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B不符合题意;A、C表述错误,应是优秀文化。答案:D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解析:第(1)问要求从文化影响的角度谈谈我国政府倡导“建设书香社会”的理由,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在分析说明时,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从文化影响的角度;可以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角度分析。第(2)问为开放性试题,要求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写两条宣传语,可从强调阅读着手。
答案:(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建设书香社会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创造能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建设书香社会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举措,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③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书香社会,有利于健全人格、提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④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凝聚精神力量。(5分)(2)如:①阅读与人生相伴,文明与城市同行。②书声刺激听觉神经,文字带来视觉盛宴。③文字,是我的生命;书籍,是我的灵魂。④人类因读书而高尚,生活因有书而精彩。(6分)
26、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要结合材料,分析建立“村落文化宫”对于该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应从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文化塑造人生、文化与综合国力角度作答。
答案:(1)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建立“村落文化宫”可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3分)(2)文化作为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村落文化宫建设,有利于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3分)(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宫建设,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4分)(4)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村落文化宫”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4分)
27、解析:回答本题时首先明确本题的答题范围为“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落脚点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理由,因此围绕答题范围,主要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以及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的角度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1)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A县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注入了竹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的助推下,使竹产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和特色文化产业。(4分)(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A县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竹文化产品越来越丰富,经济的文化含量越来越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竹文化与竹产业日益交融。(4分)(3)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A县将敢为人先、虚心有节、挺拔向上等竹文化精神融入竹产业,进一步激发民族文化的创造力,提高文化软实力,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4分)
28、解析:第(1)问应将“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塑造人生”等知识与题干中的“弘扬科学精神”结合到一块回答,具体阐释相关意义。第(2)问为开放式试题,要注意围绕“长征精神”和“教育”这一主题作答。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主体:公民)
第一课人民民主专政
1、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最大特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人民民主的特点——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表现: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体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现阶段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指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
(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①人民民主的真实性既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权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②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时期有新的要求;
5、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1)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政治自由(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监督权。
(2)我国公民的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6、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7、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这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3)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课公民的政治参与
一、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
在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民主选举
(1)方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各种选举方式的特点:
A直接选举 优点:①能更直接的反映民意。实现选民的意志。②更好地调动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 ③有助于加强选民与当选者的联系。
范围:①县及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②城市的居民委员会选举、③农村的村民委员会选举。、
局限性:在选民人数多的情况下,直接选举的组织工作和技术工作难度大。选举成本高。
B间接选举 范围: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各级人大代表
优点:选举成本低,便于组织。
局限性:选民与当选者之间的联系受到一定阻隔,影响选民意愿的表达。
C差额选举 优点: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选择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竞争。
局限性:可能影响当选者结构合理性;被选举人间的竞争易导致假宣传,金钱交易。范围:人大代表的选举。
D等额选举 优点: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局限性:限制选民自由选择,选民易受误导,积极性受影响.范围:在极少情况下使用。
(2) 、我国选举方式的选择:选举的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3) 公民行使好自己选举权利
重要性(为什么?)
①公民只有不断地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态度和能力),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②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③公民行使好这一权利,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①从态度上讲:公民应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不断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公民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②从能力上讲:要不断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培养公民的政治素养(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议政能力),在周全考虑、理性判断的基础上,郑重地投出自己的一票。
2、民主决策
(1)间接决策(选举人大代表)
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是公民间接参与决策的方式。这是使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它要求选出的决策者必须代表民意、反映民情、体现人民利益。
(2)直接决策。
公民直接参与决策过程,对科学决策的形成发挥积极作用,是公民直接参与决策的方式。
A、直接决策方式(民主协商):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在决策成文前了解民意);②专家咨询制度(论证会、座谈会,征求专家的意见);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公示,是公布一个决策草稿,然后有针对性征求意见);④社会听证制度(听证会,征求各方面代表的意见);
B、意义;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实施;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
3、民主管理方式:
(1) 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关);
村委会成员自己选(民主选举)
重大事务村民定(民主协商、民主决策)
日常事务村民管(民主管理)、各项事务工作村民监督(民主监督)
(1) 城市居民委员会的性质:是城市居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居委会干部由民主选举产生(民主选举)
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请居委会讨论决定(民主协商、民主决策)
社区大事居民定(民主管理)、居民监督居委会的各项工作(民主监督)
意义;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能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有效途径,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4、民主监督方式;
信访举报制度(通过信函、电话等)、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以议案、质询的方式)、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图书馆等)。
民主监督意义:既有利于改进被监督者的工作,也有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要求: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二、有序的政治参与: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公民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要遵循宪法、法律、规则和程序的规定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提示:(1)民主协商即政治协商,是协商民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国家和地方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重要的问题在决策前和执行中的协商,是民主科学决策的重要环节,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重要体现,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
(2)无论是民主协商还是协商民主都强调对国家大政方针政策进行对话、沟通、协商,通过协商取得共识,然后进行决策,使所作出的决策更加民主和科学。民主协商在中国特指政治协商,而政治协商是协商民主的一种形式,协商民主包含着政治协商。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主体是政府)
第三课 政府是为人民服务政府
1、政府的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的政府。
2、政府的职能: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目的: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目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主要进行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同时制定规划和政策指导,发布信息及规范市场准入,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市场监管依法对市场主体及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维护公平竞争,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目的: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强调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④加强社会建设,(目的:保障政府加快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保证幼有所教,学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强调公共设施,社会保障)
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目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
3、政府的作用:管理和服务;
4、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根本目的是我国正在深化机构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的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5、宗旨——为人民服务;
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思想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政府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使政府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政府要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对待群众的来信来访,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
6、公民向政府的求助与投诉途径: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推行电子政务、依法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意义:有助于促使政府不断改进工作;有助于解决自己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1、什么是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
2.为什么要依法行政?(1)根本原因:从根本上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2)必要性: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意义:
公民角度: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政府角度: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提高政府的威信;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社会角度:④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3、如何坚持依法行政?(1)是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2)政府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3)审慎行使权力,科学决策 民主决策 依法决策,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4、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科学决策要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决策要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更好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依法决策要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
5、有效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
为什么?(1)根本原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政府的权力是法律和人民赋予的,政府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政府必须自觉地接受人民监督。
(2) 必要性: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好就能造福人民,滥用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怎么办?
①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②我国已经依据宪法和法律,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行政系统内的监督和行政系统外的监督。 体系包括内部监督体系(上级政府,审计部门,法制部门)和外部监督体系(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国家监察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 国家司法机关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和公民的监督)
实行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
6、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行政系统内的监督和行政系统外的监督。
(内部监督体系)方式:上级政府,审计部门,法制部门,监督主体:行政机关,特点:以行政权力来制约行政权力;
(外部监督体系)方式:
A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特点:最具权威性最高层次的监督,实质上是接受人民的监督;
B国家监察机关的监督特点: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主体:监察委员会,由之前的监察部、、国家预防腐败局合拼而成;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C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特点:党通过强化对党员素质的提升和对党员的监督,具有较强的约束性,主体:中国共产党,
D 国家司法机关监督特点具有较强的法律约束性,主体人民法院和检察院,
E人民政协的监督特点监督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情况,主体;人民政协,
F社会和公民的监督特点:具有较强的广泛性和普遍性,约束性不强,主体:社会和公民,
国家监察委员会
1. 监察委员会是由之前的监察部、、国家预防腐败局合拼而成,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2. 与政府的关系: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全国人大及常委会负责,并接受监督;与“一府两院”平行
3. 基本方式:依法行使监督、调查、处置等职责;
4. 特点: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行机关相互配合,相互监督;接受全国人大及常委会监督;社会监督自我监督(设立内部专门的监督机构)。
5. 监察法是反腐败的国家立法,监察委是国家最高的监察机关;
6.主要任务:
①整合职能,集中反腐败资源力量; ②扩大监察范围,明确监察对象; ③推 动党内监督与国家监察的有机统一
7.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意义
①健全了反腐败领导体制,加强了党对反腐败斗争的统一领导;
②推动了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有机统一,建立起集中统一、权威高 效的监察体系;
③实现了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有利于公职人员 依法履职,廉洁从政,提高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
④有利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从制度上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
7、(1)政府的权威的含义:
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威望和公信力。
(2)政府威信的决定因素:
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是否有威信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3)区别政府有无威信的标志:
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自觉认可和接受。
(4)如何树立政府的权威?(1)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如何用权)
(2)政府及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应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忠实执行者脚踏实地不断创造业绩。(如何维护人民利益、促进社会和谐)
(3)要重品行,做表表率。都必须牢记我们共和国是中华人民的共和国,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如何提高素质)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五课我国人民代表大会
(主体:人大及人大代表)
1、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全国人大的性质: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常设机关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地方各级人大是地方各级国家的权力机关。
2、人大(全国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关系:(1)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具有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2)全国人大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最高地位,其它中央国家机关(行政,监察,审判,监察)等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全国人大的职权:(最高)立法权,指制定修改废止法律的权力;
(最高)决定权指依照法定程序决定国家和社会或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的权力;
(最高)任免权制选举罢免任命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的权力
(最高)监督权指监督政府,监察委员会,法院,监察院工作,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4、地方人大的职权: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的权力机关,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5、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由人大常委会行使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地位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A含义: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
B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我国的政体。
C基本内容: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③由人大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④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什么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好制度?
必要性: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适合中国国情;
优越性:有利于人民当家做主,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7、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最重要的特点: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1)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人民选举代表组成权力机关,法律和重大决策要由人民充分讨论,少数服从多数,民主决定。
(2)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其他国家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
1、人大代表的地位: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2、人大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五年。
3、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①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
②义务: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密切联系群众,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4、人大代表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转变创新履职方式,提高履职水平。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主体:中国共产党)
1、地位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宪法确立的。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
2、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3.为什么要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1)是党的性质决定的,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
(2)才能保证将党的意志贯彻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是最高的政治力量,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C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
如何坚持党对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1)强化政治站位,提高思想认识; (2)遵循科学规律,坚持稳中求进;
(3)坚持开放包容,回应民众关切; (4)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执政水平;
3、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4、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党基本的执政方式,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以宪执政。
6、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发展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领导方式: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7、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始终把人民根本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念全部活动中。
8、党员和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八个“明确”;产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3)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6)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7)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8)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主体: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地位: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基本内容: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合作的根本准则是遵守宪法和法律;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意义:(1)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2)它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文明;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10、人民政协
人民政协性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点,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人民政协主题:团结和民主;
人民政协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协商民主的渠道
有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意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它有利于充分反映民智,促进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确保人民当家做主,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团结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主体:民族和宗教)
1、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民族平等: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公民如何维护民族团结?(1)公民应该十分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2)应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3)作为当代青年学生,应以实际行动共同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自治地方: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3)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国家统一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自治权
(6)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必然性: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意义: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4、我国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的主要内容: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
5、综合探究: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保障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7、怎样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的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做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第八课走进国际社会
(主体:主权国家、国际组织)
1、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当代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人口、领土、政权、主权。其中最主要的是主权,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国家的生命和灵魂。对内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对外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自主性。
2、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
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
3、国际组织的分类及作用:国际组织也是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依据不同的标准,国际组织可分为不同类型。其中有政府间的和非政府间的,有世界性的和区域性的,促进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解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
4、联合国宗旨、原则、作用
(1)联合国的宗旨:联合国的宗旨简单地说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2)联合国的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3)联合国的作用: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联合国也是有其局限性。
(4)中国和联合国: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在世界裁减军队、环境保护、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5、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1)国际关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2)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是竞争、合作、冲突。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为什么?
(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是该国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2)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3)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6、我国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原因):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
(2)我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7、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1)坚决捍卫国家的统一、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允许别国的侵犯。
(2)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3)我国要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还要树立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提高自身素质,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做斗争。
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主体:时代的主题和外交政策
1、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经济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障。
2、和平与发展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有效途径: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以和平共处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政府主张在国际事务中,坚持正确义利观,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3多极化深入发展: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世界多极化的实质世界正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影响;世界向多级化发展是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和发展。
3、国际竞争的实质及启示?
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对我国有什么启示?
(1)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2)世界各国的努力: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很多国家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3)对我国的启示:在世界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一定要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增强综合国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依据:我国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8、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9、中国外交政策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设成就举世瞩目,国际地位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肩负国际责任的能力不断提高;
进入新时代,我国开启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征程。发挥着负责任大国的作用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综合探究:10、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因(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这是由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决定的;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的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3)世界多级化不可逆转;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决定国家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根本上是由我国坚持国家至上决定的。
(5)是我国外交政策的要求和体现。
(6)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主张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情节美丽的世界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答题模板
1.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公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怎样做?
(1)公民为什么要自觉参与……?
①必要性:我国国家性质、人民地位、公民权利。
②重要性:第一,对公民——有利于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能力,真正行使(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第二,对社会或国家——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现代化及各项事业的发展。
(2)公民应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①内容:行使民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等。
②要求:宏观上把握——依法有序的参与;中观上把握——坚持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微观上把握——各种民主方式的具体内涵、途径(渠道)和要求。
2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政府怎样做某一件事?
(1)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答题模板:①国家性质决定和政府性质决定。
②是政府为人民服务宗旨和贯彻对人民负责原则的需要。
③是政府某种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④是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三个代表”的需要。
⑤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
(2)政府怎样做某一件事?
答题模板:①履行职能: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
②坚持原则: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③依法行政:坚持依法行政,才能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④接受监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⑤民主决策: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民主决策。
3.人大代表为什么这样做或怎样完成一件事?
(1)法律地位(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是行使权利的表现(职权: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 询权)
(3)是履行义务的需要(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4)体现与人民的关系(产生、负责、服务和监督)
4.党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怎样做某一件事?
(1)党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①党的性质(两个先锋队)和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决定的;
②党的执政地位(执政党,领导核心决定的;
③党的作用(三个只有……才能)决定的;
④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需要;⑤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需要。
(2)党怎样做某一件事?
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 ②完善三种执政方式(科学、民主、依法执政);
③坚持执政理念,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④坚持党的领导方式,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⑤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⑥党要统揽全局,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5.如何处理民族问题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政治基础)。
(2)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制度)。
(3)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政治基础和物质保证)。
(4)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扎扎实实做好民族工作(政策保证);反对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依法打击煽动民族分裂的行为。
(5)公民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6.关于我国在对外关系方面
(1)为什么?
答题模板:①必要性: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际形势的要求(符合时代潮流、符合多极化趋势);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②意义:对我国,为我国的现代化发展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才能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对世界,才能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2)怎么做?
●正确认识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
安徽省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以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实验) 》和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为依据, 采用的是无纸化考试方式, 通过专门的考试系统随机抽出试题, 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操作完成。
因此, 学校、教师应该统一认识, 明确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注重考查学生的“双基”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学业水平考试, 帮助学生树立顺利通过学业水平考试的信心, 并鼓励学生积极进取, 争取优异的成绩。
●仔细研读考试纲要, 明确复习目标
1.考试范围
依据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方案, 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范围为必修模块和部分选修模块规定的学习内容, 其中选修模块中的选考内容, 依据安徽省选修实际情况, 考生可从之前推荐的“选修一算法与程序设计”和“选修二 多媒体技术应用”中任意选择一个。
2.考试目标
信息技术课程的考试目标分为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两大类, 两类考试目标都包含考试内容 (与所学习的内容相对应) 和水平层次 (与应达到的水平相对应) 两个方面。考试水平分为3个层次:A.了解、B.理解、C.掌握。
3.“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考试目标
本模块是高中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基础。通过本模块的学习, 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交流思想, 开展合作, 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在复习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认真领会《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中知识内容考查的不同层次的要求, 明确复习目标, 切实抓好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应用, 不要盲目加深操作题难度。
●认真制定必修模块的复习计划
复习课我们采用两节理论课、多节操作实践课的形式展开。理论课以教材为主, 辅以理论复习试卷;做到让学生对考纲中每个知识点都了然于心。
操作实践课我们先分别以不同的信息加工与处理软件Word、Excel、Power Point与网页浏览器IE专项形式展开, 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 注重“双基”复习并加强训练, 使学生能清楚每项操作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尽可能举一反三;对基础较好的学生, 尽可能做到考试复习和能力培养两手抓。在操作辅导中, 根据早期教学过程中个人完成课堂作业记录和当堂课操作完成情况, 采用分层指导和个别辅导的方式展开。根据考纲要求, 我们编制了操作实践的题目, 力求覆盖所有知识点。
最后进行综合模拟练习, 通过模拟练习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操作要点以及理论知识。尽管考试涉及教材、考纲的方方面面, 但在实际复习中还是应分析各部分的考试内容和要求, 力求抓住主要的、基础的内容。在与考纲同等程度要求的基础上, 针对学生水平差异进行适当的巩固训练, 尽量做到教师少讲、学生多练。
●结合学科特点, 总结归纳, 提高复习效率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重点培养学生的上机实践操作能力。上机操作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必要环节。
针对信息技术必修模块操作题的总结, 我们分为了几部分, 如IE:1输入网址时从WWW开始输即可。2收藏网页:收藏→添加到收藏夹, 选定相应的文件夹, 再点击“确定”。3设置首页:工具→Internet选项, 点击“使用当前页”, 再点击“确定”。4保存网页:文件→另存为。
Word:1文件→页面设置, 设置纸张类型, 上、下、左、右页边距。2视图→页眉页脚。3插入→图片, 在图片上双击, 可修改图片的大小、版式以及对齐方式。4……
Excel:1标题格式。若有垂直居中要求, 则用“格式→单元格→对齐”。2计算:函数。选定存放结果的单元格, 插入→函数。求平均AVERAGE () 求和SUM () 。注:参加运算的数据区域。公式。先输入“=”, 再输入公式。3小数点位数。格式→单元格→数字。注:若是百分数的小数位数, 则要在百分比中设置。4……
Power Point:1格式→背景。2插入→图片。在图片上双击, 可修改图片的尺寸, 缩放50%等。3插入演示文稿页码。利用插入→幻灯片编号, 将“幻灯片编号”前勾选, 单击“全部应用”。4……
【必修一政治复习】推荐阅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复习提纲07-21
高三政治必修一试题12-04
高中必修一政治第九课09-19
高中政治必修一电子书10-16
高中政治必修一易错点11-18
政治必修一第二课教案06-11
必修一政治第六课教案07-20
高三政治必修一知识点详细11-03
必修二政治免费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