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县草原保护和利用调研报告

2024-06-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铜鼓县草原保护和利用调研报告(精选2篇)

铜鼓县草原保护和利用调研报告 篇1

铜鼓县地处山区,拥有非常丰富的草地资源,天然草地面积10.85万亩,可利用草地面积8.25万亩。在1996年实施的飞播牧草项目和2003-2007年起实施的天然草原恢复和建设项目之后,我县草原草场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近年来我县对草原草场的保护和利用工作主要围绕草地确权、草地承包和加强草地监测等方面进行开展。主要做法是:

一、政府高度重视草地保护和利用工作。

我县是南方重点林业县之一,森林覆盖率高达87%,活立木蓄积量947万立方米,毛竹蓄积量4495万根,人均山林15亩,位居全省前列。林业一直是我县主导产业,政府相对来说忽视了畜牧业的发展,特别是在林业和畜牧业有冲突的时候(比如发展山羊养殖会对杉树幼苗和阔叶林造成一定的破坏),政府一般都偏向林业,而且很多草地都划归了林地范围。近两年来通过我局多次找上级领导沟通,县政府对草地保护和利用有了足够的重视,今年3月份由县政府召集畜牧、国土、统计等部门进行了草地核查,将我县国土资源部门土地二次调查中统计为荒草地、灌木林、疏林地变更为草地面积统计,同时出台《铜鼓县开展草原确权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草原确权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方法步骤和工作目标。

二、加强草地监理队伍建设

一是成立草地监理站,负责全县草地监理工作,我县草地监理站是在天然草原恢复和建设项目实施办公室基础上成立的,定编4人,与畜牧股合署办公。

二是调整人员结构,近几年我局招聘畜牧兽医专业大学毕业生4人,其中本科毕业生3人,研究生1人,有两人从事草地监理工作。

三是完善草地监理设施,我局配备了GPS、土壤分析仪、电脑、打印机、望远镜、照相机、越野车等设备,使草地监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三、开展草地承包工作。05年以来共与106户农户签订了草地承包协议,累计承包面积3.2万亩,其中由林海牧业有限公司承包的沩山牧场面积1.03万亩,主要开展放牧、休闲、旅游等项目开发。

四、存在的问题,农民对草原的保护意识任然不强,对草原草场的利用依然较为粗放,例如放任山羊在草场上自由采食,对退化草场不加以补植和维护等。

一些建议:

一、参照林权改革试行草地产权改革。

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草原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加强对草原保护建设利用工作的组织领导,要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当地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草地产权改革方案,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将草地产权划拨给农民,要确保草地用途不能变,责权利到人,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农民对草原保护和利用。

二、强化依法治草,落实各项草原保护制度。

严格按照《草原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规定和要求,实行草原保护制度,积极推行草畜平衡制度和禁牧休牧轮牧制度,加强草地监理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草原生态监测预警机制,促进草原资源的永续利用。

三、加大各项投入,推广科学种草。

要加大草原保护和利用的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逐步完善草原监理、检测、科研、防灾等体系建设,研究制定促进草原保护建设利用的相关政策措施,加快草原畜牧业发展,增强草原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广泛运用先进实用技术,提升草原保

护建设利用整体技术水平。加大对农民培训力度,推广先进的技术,提升草地产能,提高农民种草养畜积极性。

四、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草原保护建设利用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参与和支持。要加强宣传工作,大力宣传草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广泛普及草原科技知识,弘扬种草、护草、爱草的绿色文化。树立和运用大资源的理念,高度重视草原资源的保护开发,确保草原永续利用。

链接:铜鼓林权改革情况:铜鼓过去由于占林地面积85%的集体山林没有确立经营主体,存在产权不清、权责不明、经营机制不活、林农负担过重,盗伐滥伐现象严重等问题,丰富的山林资源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益。从2004年8月开始,一场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为内容的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在全县开展。121.3万亩集体商品林分户经营面达119.6万亩。落实林权宗地77573宗,分户登记率为96.6%,发放林地使用权证3.48万本。通过还山于民、还权于民、还利于民,广大林农对林地有了使用权、转让权,对森林、林木有了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收益权。过去,一听说要封山育林,老百姓就有意见。现在林农护林、造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2009年,铜鼓县造林4.2万亩,其中民间投资造林占61%,首次超过国家工程项目造林,真正实现了由过去的“千把斧头砍树”向现在的“万把锄头造林”的转变,形成了国家、集体、企业、个人造林多轮驱动的发展新格局。

铜鼓县畜牧水产局

铜鼓县草原保护和利用调研报告 篇2

1 利用现状

1.1 天然草原利用情况

根据1985年草原普查数据, 全县天然草地62.86万亩 (可利用草地面积57.81万亩) , 理论可载畜4.28万羊单位, 草地植被覆盖度50%~85%, 亩产草量50~80 kg。1988年草地资源调查中, 将全县草地分为:暖性灌草丛、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3个类型。天然草种有32科118种。暖性灌草丛为11.33万亩, 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气候比较湿润的南部镢头山、桦林山、建军山、大营梁等地的二阴山区, 该类草地植被生长茂盛, 草地植被覆盖度60%~65%, 产牧草3 480 kg/hm2, 牧草种类多, 主要以禾本科植物和杂类草为主。温性草甸草原12.27万亩, 分布在本县气候较为湿润的浅山缓坡地区, 草地植被生长较为旺盛, 种类较多, 主要以禾本科、菊科和蒿类植物为主, 覆盖度在40%左右, 产牧草2 545 kg/hm2。温性草原主要分布在全县各地, 总面积39.26万亩, 主要以针茅为主, 伴有羊茅、长芒草、苔草、早熟禾等, 植被覆盖度30%~60%, 产草3 360 kg/hm2, 该类草地面积大, 深度开发难度大, 改良程度不佳。

1.2 人工草地利用情况

截至2013年, 全县人工种草面积累计达到53.04万亩, 其中多年生牧草42.04万亩, 一年生牧草11万亩。多年生牧草以紫花苜蓿、红豆草为主, 一年生牧草以甜高粱、草高粱、饲用玉米、燕麦等为主。

1.3 草原资源和禁牧区草原生态监测工作有序开展

制定了《陇西县草原监测方案》和《陇西县草原监测与评价实施方案》, 根据全县草原类型的不同分类, 确定了5个具有代表性的监测样地。并在5个草原监测点上, 对草原资源与生态地面监测点进行定期监测, 及时整理、分析、汇总监测结果。根据监测数据显示, 实施草原禁牧以来, 全县草原生产能力和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 禁牧区内植被平均覆盖度提高1~10个百分点, 鲜草产量分别比禁牧区外提高4.8%~27.3%, 全县草原植被综合覆盖度为57%, 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经监测, 全县草原鼠虫害依然严峻, 全县草原鼠害危害面积25万亩, 较禁牧前减少1.45%, 草原虫害危害面积32万亩, 较禁牧前减少1.2%。

1.4 加强草原执法监督管理工作力度

一是健全了执法机构。近年来, 积极开展基本草原划定和草畜平衡试点工作, 在草原资源监测、退化草原治理、牧草品种选育、牧草良种生产、适用技术示范推广、鼠虫害防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二是加大了草原执法监督力度。认真贯彻执行《草原法》, 积极排查采挖贩运野生植物和禁用植物, 严禁非法占用、开垦和破坏草原的行为。三是加强了草原防火工作。县上成立了草原防火工作领导小组, 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 按着“谁主管, 谁负责”的原则, 落实草原防火安全工作责任制, 逐级签订草原防火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 层层分解工作指标, 形成纵到底、横到边的草原防火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网络, 做到各项制度健全、责任到人。强化宣传培训,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 强化草原防火宣传力度, 增强全民草原防火意识。

2 存在问题

2.1 乡、村二级草原执法、服务体系建设难以落实

乡级没有草原工作经费, 草原监督管护员补助难以落实, 全县草原监管工作量大面宽, 仅靠县草原监理站难以形成有效监管。

2.2 县级草原监管力量薄弱

县草原监理站现有4人, 其中草原专业毕业人员只有1人, 法律专业毕业的人员没有。

2.3 草原监管设施设备、工作经费严重短缺

县草原监理站工作人员没有执法证, 无工作经费, 草原监理工作难以开展。

3 对策建议

3.1 制定出台相关制度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政策法规, 按照其要求, 结合本区现有草原资源实情, 继续做好调研工作, 及时准确的制定出台一系列符合政策、操作简便、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及管理制度。以确保该项工作成果成为一项全区提高草原发展意识、转变生态保护观念、调动生态保护积极性、优化生态生存条件、美化当地人居环境、扩大增收致富渠道的民生工程。

3.2 加大产业发展支持力度

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 发展绿色生态、低耗节能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一是发展现代畜牧业。通过以草定畜, 畜种改良、圈舍饲养等措施, 降低牲畜死亡率, 提高牲畜出栏率, 实现牲畜由数量型向质量型为主的现代畜牧业方向转变。二是加强产业基础建设。专项支持建立高产优质人工草地、饲草料储备基地和牧草种子基地;加大对暖棚、贮草棚、圈舍等生产设施投资力度, 建议将牧业机具纳入农业机具补助范围。

3.3 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积极组织和引导科研、生产、教学单位深入我县草原地区开展科技研究, 领衔主持科技攻关, 培养基层技术人员;加大草原生态环境问题, 特别是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清洁生产、绿色产业开发等重点难点问题的科技攻关力度, 力争研究开发一批技术新、成本低、科技含量高、治理效果好的科技成果。

3.4 实施草原监测, 为草原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按照省、市相关要求, 对已确定的5个草地监测点开展草原生产性能监测, 收集有关草原资源、农户信息等基础资料。并对数据进行录入、汇总、分析, 完善草原监测工作, 为草原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3.5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草原保护意识

【铜鼓县草原保护和利用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上一篇:西班牙语写作下一篇:英语诗歌朗诵领导讲话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