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论的故事

2024-11-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争论的故事(共12篇)

争论的故事 篇1

《争论的故事》的争论

宝应县城南小学沈志彬

《争论的故事》系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了盛老师给同学讲了一个故事:兄弟俩为怎么些大雁而争论,结果大雁早已飞走了。故事讲完,盛老师让大家各自发表自己的感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围绕这个问题,我校的教师不仅引导学生进行了“争论”,而且教师之间也进行了三轮“争论”。在争论中,思维的火花进行了碰撞,对教育行为作了深刻反思,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

一、来自课堂上的争论:

1、课堂上的声音

在《争论的故事》教学中,出现了两种声音,而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现将两种声音实录如下:

a.课堂1的声音: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生1: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生2:不是他们的笨,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生3: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了。生4: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师:刚才说的是书上的四种观点,你们以为谁说得对呢? 生:我支持第四种观点: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前面的三种说法太浅显了,最后一句话才是总结道理。

生2:这句话放在最后,又最深重,是整个故事的总结。所以“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真正告诉我们的是道理。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都满意地点点头,没有一个表示有异议。)师;(总结)是啊,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光说不做是不明智的,这样只能浪费时间,贻误时机。b.课堂2的声音:

师:听了这个故事,和课文中这些学生的感想。你又是怎么想的呢?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师生交流)

生1: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生2:不是他们笨,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生3:他们的争论,白白浪费了时机。生4:不管做什么,关键要先做起来。

生5:我以为兄弟俩的争论都在说死话,结果大雁飞走了,告诉我们人不能说死话,要相互谦让一点。

生6:我奶奶常跟我说,“好猫不叫”叫的最响的猫不一定是捉老鼠最多的猫,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说的多不如做的多。” „„(大家交流了许多观点,更多的是支持:“不管做什么,关键要做起来”)师:课文中的盛老师支持哪一种观点呢?

生:课文写“盛老师聚精会神的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那么盛老师对所有的观点都赞同肯定。

师:你们对盛老师的态度满意吗? 生:不满意,盛老师对什么观点都:“赞许”,那我们就不知道该听谁的了。„„

(生大多数不满意,都分学生表示满意。)

师:同学们,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其实,是很正常的。只要你说的有道理。说兄弟俩很笨,我觉得有理;说他们白白浪费时间也是事实;说没抓住时机也对,说做事关键先做起来也行„„

(课堂上叽叽喳喳,议论纷纷。)

2、争论的声音

课堂上两种声音,折射出两种教育思想,另一方面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作深刻的反思,大胆地解剖。这个过程是漫长的,甚至是痛苦的,它需要我们反复地剖析与反思,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行为。孰是孰非呢?支持课堂1的教师认为,故事是则寓言,掌握寓意是寓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学生的发表仅代表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但不一定正确,只有“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才一语破的,而且这样学生也能接受。支持课堂2的教师认为,新的课程标准一再提出学生对文本的反应可以是多元的,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些也是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文中盛老师那“赞许的目光”也就是肯定了这种多元的反应,也体现了编者、教材的价值取向。

3、争论的反思:

这次的争论,归结为对文本的理解、学生的感受是要“一元”还是“多元”?从文学作品鉴赏的多元性和学生认知规律及差异性来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受应是多元的,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不能以一刀整齐划一的方式要求学生,也不能以部分学生甚至教师的理解强加给全体学生。

二、来自检测的争论:

1、来自检测的情况反馈 课堂上的争论平息不久,年级组搞了一次阶段检测,检测试卷就有一题:读了《争论的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结果课堂1的学生基本上都写成“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阅卷的教师都予以肯定,课堂2的学生的答案是五花八门,有说兄弟俩笨的;有说他们白白浪费时间;有说要抓住时机的;还有说别的等。阅卷教师逐一予以甄别。说“要抓住时机”“要关键做起来”等道理的打了勾,而说“真笨”“浪费时间”等答案打了叉,经过统计,只有近一半的人答对了。

2、争论的声音。

争论发生在本年级组老师同阅卷的老师之间。

年级组老师认为,学生的感受理解是多元的,不能强求一致,说“真笨”“浪费时间”的也是学生独特感受,这里不应该判错。

阅卷老师认为,学生的独特感受应当予以尊重,如“要抓住时机”算对,“关键做起来”等也算对。而试题问的是“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兄弟俩真笨”“兄弟俩浪费时间”只能是当时的状况和简单的判断,你能说这也叫道理吗?

3、争论的反思:

这次的争论体现了如何处理好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体验这一矛盾。

语文教学要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束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体验感受在更多的时候对更多的学生来说,是一致的。不应该把两者截然对立起来。在特定的情况下,学生对特定材料有独特的体验,这是正常的,也必须予以保护与尊重。另一方面,“学生的感受”是多元的,而“文本的道理”却是不是个人感受的问题,它应该是明确的,最多数元的,不应该存在“一个个读者就有一个道理”的说法,如何处理好这种矛盾呢?在争论中,全体老师再次达到共识:首先教师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要善于听取不同的声音。教师应予以具体的分析,只要他能自圆其说,只要他的体验是积极的、健康的、正面的、老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保护。但是,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跳出原有的思维定势。从更广、更深的角度看问题(这时学生的体验也有可能回归到文本的价值取向中来,也有可能超越文本。

三、来自教后记的争论:

1、教后感交流

原以为这场争论应该结来了,可是,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又引发了全校语文老师的一次争论。在一次教师交流教后记的活动中,课堂上的老师在提出《争论的故事》教学中,他问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和课文中这些学生的感想,你又是怎么想的?或者你支持哪一种观点?”其中只问“感想”,没问“道理”,以致于课文学会了,感想很丰富独特,但“道理”却只有一半的人掌握。“一石激起千层浪”,应问“感想”还是应问“道理”呢?

2、争论的声音

支持问“感想”的教师认为,“感想”即感悟以及想到的内容,其中包括道理的感悟,还包括联系自己看到听到的情况产生的联想。语文教学就应当让学生充分地感悟和体验。只有让学生真正感悟到的道理,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才能真的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争论后的反思:

争论的故事 篇2

现在对全球变暖最主要的依据就是IPCC(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88年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一些报告。在IPCC的各种因子造成的辐射强迫一览表中,有温室气体、平流层臭氧、对流层臭氧、硫化物、矿物燃料产生的有机碳气溶胶、矿物燃料产生的烟尘气溶胶、火山、太阳共8种因子。云层厚度、潮汐强弱、深海强震的多寡等对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的因子都没有考虑。

提出温室效应的美国科学家季林(Keeling),在2000年又提出潮汐气候效应。季林认为,地球、月亮和太阳相对位置的变化会引起潮汐强度的逐渐变化,其周期为1800年。潮汐大时,有更多来自海洋深处的冷水被带到海面。这些冷水可以冷却海洋上的空气。潮汐小时,海洋深处的冷水很难被带到海面,世界就变得暖和。

与此同时,与地球变暖说相反的还有地球变冷说。人们可能对上世纪70年代初出现过的气候”变冷说”记忆犹新。1971年丹斯加德(Dansgaard)等人发表的格陵兰冰芯氧同位素谱分析成果表明,地球气候有十万年轨道周期变化,其中九万年为冷期,一万年为暖期。按此规律,目前气候的暖期已接近尾声,气候“变冷说”一度成为主流。

20世纪70年代,一批欧美的著名学者曾聚会于美国布朗大学,专门召开了一次“当前的间冰期何时结束和如何结束”的研讨会。学者们举出实例证明,目前的地球气温已经在开始下降,从暖到冷的变化很快,可以不足500年,如果人类不加以干涉,当前的暖期将会较快结束。这种“冰期将临”的观点一直持续了20年。直到了20世纪90年代,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才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

温室效应仅仅是全球变暖的一种因素,它不能解释全球气候冷暖变化的波动历史。历史上比现在规模更大的全球变暖是如何产生的?是如何消失的?目前的全球变暖会持续到什么时候?全球变暖说并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

《争论的故事》教学反思 篇3

一、 故事激趣,以听促思

我首先在黑板上板书——“故事”,然后激趣:“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听老师讲故事可是有条件的哦!认真听,再用一个词来概括故事内容。”接着,我绘声绘色地讲述课文中的故事。

讲完故事,我问:“现在,你知道了故事内容,但老师的要求是用一个词来概括。不容易哟!这样吧,稍微减轻点难度,请你填个空:这是一个关于______的故事。”(学生答后板书:争论的)

[思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故事永远是孩子心中的最爱。打破常规的读课文形式,变成老师讲故事,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光有兴趣不够,只有“听”也不够,必须听中有思,所以,我给学生加了个附带条件——用一个词来概括故事内容,它能让学生集中精神,边听边思,既促进学生对故事的整体把握,又锻炼了概括能力,同时也巧妙地揭了题,突出了课文的重点。

二、 个性阅读,以读促思

接着,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其实,老师讲的故事就在书上,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不过,还有要求,你必须弄明白下面几个问题:第一,故事中兄弟二人为了什么而争论?第二,争论肯定是各抒己见,那么,他们各自所持的观点是什么?又是如何增强己见,辩驳对方的?第三,当争持不下的时候,他们又是怎么做的?你觉得这个办法好吗?第四,争论的结果怎样?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争论?”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阅读。

[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这很有技巧。课文中的故事清楚明白,而且老师刚讲了一遍,如何让他们再有阅读的兴趣呢?我通过上面四个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有层次的阅读,增强了阅读中的思维程度。这样,学生的读就有了目的,对故事也进行了再梳理。当学生交流时,我有意识地把故事中两人的观点和理由对比着板书,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 即时表演,以演促思

在学生基本弄清故事后,我又给他们设置新的任务:“你是不是觉得,故事中的兄弟俩很有个性,这次争论也很有趣?想不想来演一演?不过,要表演就不仅仅是说话了,还要有表情和举止。现在,请你从表演的角度再来读课文,圈画出相应的词句。”学生阅读后交流,老师板书重点词语,如“不以为然”“大声争辩”“很不服气”等。

[思考]怎样让学生的每一遍阅读都有新意?这是我们阅读教学应该关注的问题。我把一个故事分两次阅读,第一次主要以明白争论过程,揣摩人物语气心理,读中理解人物个性为主;第二次则以把握人物表情动作,反映人物特点为主。因为任务各有侧重,所以,学生的阅读效率就比较高。特别是第二次阅读,唤起他们的新奇感,在角色意识的驱动下,积极探索怎样把兄弟俩和老者三个角色的形象通过表演反映出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深入感悟,使他们从“扮演角色”而逐步“进入角色”。

四、 畅所欲言,以论促思

当学生还沉浸在表演的快乐中时,我及时给予转换:“表演看过了,兄弟俩错在哪里?请大家来评判是非,允许你们‘争论’。当然,你可以参考课文中的观点,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但一定要有理由做支撑。”学生各抒己见,气氛热烈。最后,我总结说:“同学们已将课文中的那12个小圆点,即两个省略号给了生动的演绎。如此地有理有据,很会学习,很会思考,老师也要像课文中盛老师那样给大家投去‘赞许的目光’。”

[思考]这个环节是一次“思维风暴”,将学生读故事后的感悟勾勒了出来,并用“争论”的方式将他们的思维条理化。不同于一般的是,这里仍有着读和思,读课文中学生的发言,思自己的感受,通过对比,进行合理归纳,在散与聚的过程中,再一次进行思维的训练,这也对“感想”与“道理”进行了区分,处理好了学生的体验与文本的价值取向这一矛盾。

《争论的故事》教学反思 篇4

回想这节课的教学,自我觉得也不是一无是处。先说说,通过努力,自己已经做到的:

一、钻研文本,整体把握。

《争论的故事》一文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兄弟俩的争论,二是学生的讨论。教学时,不可只顾突出争论,而忽略了讨论。争论是因,讨论是果;争论是现象,讨论是感悟;争论是讨论的基础。课始,我从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几个方面让学生说话,从整体上把握整个故事。课中,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感悟道理。从板书上,就可以看出我整堂课整体的脉络。

二、真实对话,扎实品词。

本文中,有几个需重点把握的词语,如“不以为然、争论不休、两全其美”等。以教学“争论不休”为例,我通过与学生角色扮演的形式,把学生自然而然引入争论的情境,水到渠成的完成了争论不休整个词语意思的把握。紧接着出现“休”意项的选择,学生轻松掌握。

在教学“两全其美”时,我是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对于老人的.建议,兄弟俩满意吗?”引出对“两全其美”的理解,不露痕迹,顺其自然。

但是,由于经验不足,课堂驾驭力的不足,自信心的不足,这节课最终还是留下很多遗憾。

1、指导朗读不到位。本文中,兄弟俩争论的经过是重点之一,须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把握语气。当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一反课前我与他们接触时踊跃发言的状态时,我阵脚大乱,不知道从何处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去朗读,不知道让学生在对比中去读出语气。自己总是游离于文本之外,学生的习得效果不言自明,那是一个差。

无谓的争论寓言故事 篇5

《应谐录》

无谓的争论的注释

①援引,拉。

②烹(pēng)煮。

③舒雁鹅,行步迟缓,所以叫舒雁。宜相宜,合适。

④翔雁鸿雁,善飞翔。燔(fǎn)烧,烤。

⑤讼争辩是非曲直。社伯一社之长。社,古代的地区单位。

⑥剖(pōu)破开。

⑦已而随后,完了以后。索寻找。

澳行加息的纠结与争论 篇6

澳行打响第一枪

如同一年之前澳大利亚率先在工业化发达国家启动降息政策一样, 如今在金融危机稍稍淡去之后, 澳大利亚央行又在G20成员国中第一个开始升息。市场人士普遍预计, 澳大利亚央行今年还将再升息一次, 而且在一年内可能将利率升至4%以上。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往往出现在经济扩张或者过热时期, 但澳大利亚目前经济增速并不显著, 而且失业率可能继续上升, 在这种情况下, 澳央行在全球第一个迈动升息的步伐, 无疑具有其特殊的金融与经济背景。

首先, 澳大利亚经济并未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在工业化发达国家中, 由于澳大利亚在全球资本市场上并不是非常活跃, 因而成为了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唯一一个经济未陷入衰退的发达国家。资料显示, 除了2008年第四季度出现0.7%的负增长外 (根据经济学定义, 连续两季负增长的国家方为衰退) , 进入2009年的澳大利亚经济一直是正增长。也正是这一健康的经济体魄, 才奠定了澳大利亚能够加息的物质基础。

其次, 外部拉动力量使澳大利亚经济呈现出了非常乐观的预期。与其它发达国不同, 澳大利亚是一个资源型国家, 而且资源出口收入占了其总出口的六成之多。一方面, 澳国的资源出口主要国为日本、中国、印度及韩国等亚洲国家, 而这些国家比起西方国家所受的金融危机冲击相对较轻, 经济复苏的速度很快, 从而对澳大利亚资源形成了强大的需求。另一方面, 西方国家在连续性的刺激政策作用下, 经济出现明显的改善, 直接构成了对澳洲资源的新需求。多种力量推动了国际市场上资源等大宗商品的价格的上扬, 澳大利亚无疑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 其经济增长动力得到了强大的支持和刺激。资料显示, 澳大利亚的9月份失业率从前一月的5.8%降到了5.7%, 好于市场预期, 同时澳大利亚消费与商业信心上升至两年内高点, 政府财政赤字规模减少。专家预测, 2009年澳大利亚GDP增速为0.8%, 明年可能达到2%以上。所有这一切都展现了澳大利亚经济未来的良好预期, 从而构成了澳央行决定加息的重要根据。

第三, 通货膨胀预期增强是澳中央银行加息的最直接动力。受全球市场上大宗资源商品价格爆涨的影响, 澳大利亚国内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压力, 特别澳洲房屋市场价格的上涨的幅度大大超出了官方预期, 其中仅今年前8个月澳大利亚的住房价格就上涨了8%之多, 为此引发了澳大利亚央行对房地产等资产价格过度上涨的担忧, 通胀预期开始增强。一般而言, 货币政策所盯住的是未来6~12个月的市场价格走势, 而且实证研究证明, 防止通胀恶化, 首先要防止通胀预期强化并转变成实质性通胀。因此, 澳大利亚央行提息, 必然与通胀预期开始形成的的强烈判断有关。

需要说明的是, 虽然加息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澳大利亚对本国经济前景不断增强的信心, 但处于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澳大利亚最终选择加息可能不得不面对隐藏的风险。如加息会抬高企业生产成本和消费者的消费成本, 使经济增长的内生力受到抑制, 从而令失业现象更加严重;同时提高利率将加大本币升值的压力, 进而对出口构成反压。也正是如此, 澳大利亚国内对于中央银行的升息决策存在着格外分明的不同声音。

不具备风向标意义

在金融危机中, 各国央行毫无例外地将利率水平调低到多年以来的低水平, 甚至到了利率水平降无可降的地步。而伴随着澳大利亚启动升息机制, 在全球经济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复苏的情况下, 其他国家是否会跟随加息就成为了一个十分招人关注的话题。

从目前来看, 市场推断最有可能追随澳大利亚升息脚步的国家有挪威、印度、韩国等, 因为这些国家不仅宏观经济基本面表现出了如同澳大利亚那样的乐观局面, 而且都存在本国资产价格上涨的压力。不过, 判断归判断。我们认为, 无论是以上国家, 还是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市场经济体, 客观上在短期内都不会出现加息的举动。

第一, 澳大利亚经济规模有限,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不足以构成牵引力量。

虽然澳行加息短期内引发了美元的进一步贬值, 但更多的是对投资者心理层面的影响, 澳元客观上并不能成为决定美元走势的力量。在国家货币体系中, 美元依然是各国央行钉住的主要对象, 自然, 澳元的变动并不会对各国汇率造成实质性影响, 各国中央银行不会对澳行的异动表现出过多的兴趣。

第二, 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利率政策变动显得异常敏感。

应当说目前全球各国处于去危机化阶段, 对于利率政策的变动都非常的谨慎。其实质是, 只有美联储对利率作出了变动选择, 其他国家央行才会考虑相机行动。这是因为, 一方面, 如果美联储开始升息, 相关国家没有跟进, 就会承受国际资本流出的风险, 另一方面, 如果美联储继续维持目前的利率水平, 而其他国家冒然加息, 将会承受本币升值的压力, 从而直接削弱本已式微的出口, 特别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日显凌厉的情况下, 各国政府更是对利率变动给出口造成的影响格外小心。因此, 各国利率政策最终还要唯美元利率而马首是瞻。

第三, 金融危机对主要经济体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 利率提升时机远未成熟。

首先, 美国经济问题依然层出不穷。就在日前, 世界最大床垫生产商席梦思因欠债高达13亿美元寻求破产保护, 舆论认为这很可能是第二波危机来临的先兆;另外, 虽然美国大银行在压力测试后趋于稳定, 但小银行却依然在破产边缘挣扎, 仅今年以来美国就有89家银行破产;特别是美国失业率接近10%的历史新高, 消费和投资依旧疲软等。因此, 美国政府还将以实施经济刺激措施为主, 美联储今年年内不会加息。

其次, 欧洲经济复苏呈现出不稳定态势。其中英国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 (PMI) 从8月份的49.7回落至49.5, 而且连续2个月低于兴衰分水岭的50, 从而加重了市场对英国经济复苏力度的担忧。不仅如此, 英国9月通胀年率由8月的1.6%降至1.1%, 触及5年来最低点, 同时英国8月份申请失业救济金人数达161万人, 是1997年5月以来最多人数。另外, 德国、法国等欧洲主要经济体年底依然是负增长, 政府财政赤子出现大规模膨胀, 失业率也在不断恶化。基于此, 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在澳行加息后双双公开声明, 将分别维持1%和0.5%的基准利率不变。

再次, 日本经济面临着许多不变因素考验。据日本总务省公布的速报数据显示, 经季节调整后, 日本今年8月份的失业率为5.5%, 为2003年4月以来的历史第二高位水平。同时, 日本的核心CPI8月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下滑, 同比下降2.3%, 为1971年以来最大降幅, 显示通货紧缩将妨碍日本经济反弹。日本中央银行预计, 通货紧缩状况将持续两年。这种状况说明日本维持0.1%的基准利率水平已成必然。

最后, 新兴市场经济体恢复力度参差不齐。在新兴市场国家中, 除了印度、中国等少数国家经济已经出现明显回升之外, 其他国家都依然是困难重重。其中欧洲新兴市场国家金融系统基本没有恢复到健康水平, 俄罗斯经济仍处衰退漩涡。正是如此, 俄罗斯央行前不久作出了将再融资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10%的决定, 匈牙利央行同时宣布将匈基准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7.5%。

据此, 只要以上国家的经济没有得到持续并且明显的恢复, 他们就不会轻易加息。即便是在进入加息进程之前, 也会经过信贷控制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缓冲阶段。

退出机制不会实施

无论是不久前G20第三次金融峰会发表的《领导人声明》强调各国将继续实施经济刺激计划, 还是日前刚刚闭幕的200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年会重申在复苏稳固之前继续保持经济刺激政策的主张, 都让人们相信全球经济将会在宽松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保驾护航下缓慢恢复增长。然而, 澳行加息的举动却从另一个侧面强化了市场对各国政府加快退出刺激政策的预期, 至少不少人认为此举表明全球应对金融危机的扩张性政策的退出机制已经从理论的、预案的探讨进入了实践。不过, 笔者认为, 澳行加息虽然向外界释放出了该国货币政策收缩的信号, 但一国的政策收敛并不会导致全球刺激性经济政策的变动。

从国家的影响力来看, 目前美国是否收缩或退出刺激性经济政策成为了全球各国政府所关注的重要风向标。然而, 除了客观的经济生态抑制美国收紧刺激性经济政策的冲动之外, 日益高危的财政赤字也迫使白宫不敢冒然行事。据白宫预算办公室公布的最新财政预算显示, 美国未来10年的财政赤字将出现2万亿的增幅。为了维持这一巨大的财赤需求, 美国政府必然增发国债, 而国债的增发将提高市场供给, 从而拉大供需缺口, 并且收益率的上升将使国债市场恶化, 反过来降低政府的融资能力, 使得市场对美国财赤的担忧将进一步扩大。对此, 解决的办法可能还是美联储继续买国债, 这将导致货币政策的退出难以实现。而当美联储开始货币政策的退出时, 回收流动性则可能造成财政赤字的新一轮负担, 特别是退出中的美联储又不能继续跟进买入国债, 而随着债券增发, 供需差距拉大导致的国债市场恶化, 使得收益率上升, 从而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正是财政赤字的长期困境, 将使得美国政府必须维持相当程度的刺激经济政策。未来美国政府可能会在货币供应量上作出微调, 但不会令经济刺激政策全身而退, 这种政策方向的选择对其它国家是否退出经济刺激计划构成了参考和扼制。

夜晚的争论赛 篇7

夜深人静的时候,小主人已经睡着了。突然,文具盒里的数字0、1、2、3、4、5、6、7、8、9陆陆续续蹦了出来,你一言我一语开始争论谁的作用大,闹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

1 最先发言,它骄傲地说:“作用最大,非我莫属。你们看比赛、考试大家都讲第一,你们说我作用大不大呀?”

2 瞪了1一眼,扭了扭身子,娇滴滴地说:“我这婀娜多姿的身材,就是一只美丽的天鹅!恐怕没人比得上吧!”

“切!”3从头到脚打量了一下2,不屑一顾地说,“就你,大不了是一只鸭子,我们比的是作用,不是身材。对了,我的功劳和作用都比你们大,人们不是说3像耳朵听声音,没了耳朵行吗?”

“跑题啦,跑题啦!那是耳朵的功劳可不是你的功劳!”4神气地叉着腰,“我可是听说4像红旗迎风飘,人们都尊敬它,所以你们都必须听偶的。”

5 不甘示弱:“要这么说,5像秤钩来买菜,谁也离不开我!”

6 不服气了:“你过时了,现在都用电子秤。要说我嘛,谁都喜欢,六六可是大顺的意思哦!”

7 低头小声嘀咕:“再怎么说我也比你大1。”

“什么?什么?我才是吉祥数,没听说8、8、8,发、发、发吗?你们真是无知!”8摆了摆头,哼了一声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我才是老大,你们算算,0~9谁大呀?”9傲慢地说。

这句话引来了数字们的一致抗议:“没有我们,哪来的你呀?”大家一起反驳9,9被呛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满脸通红。这时,一声不吭的0挺着大肚子慢条斯理地走出来,语重心长地说:“你们都错了,阿拉伯数字是用来计数、算数的,数字王国少了我们任何一个都不行,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都离不开我们,大家的作用都很大。”

争论的故事 篇8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词语:(齐读、指名读)

充饥 争论不休 评理

可惜 两全其美 无影无踪

2、这个故事中谁和谁争论?为什么争论?你能用上这些词讲一讲这个故事吗?

(1)学生同桌练一练。

(2)指名讲。

3、过渡:

那么,他们是怎样争论的呢?看课文,听录音,体会故事中人物的语气。

二、精读训练第一部分。

师述:兄弟俩是怎样争论的呢?出示句子。

1、指导读兄弟俩的对话。(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体会:哥哥不以为然的语气,弟弟不服气的语气。理解:不以为然

(出示:谁能找准“然”的解释)

2、小结:

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3、过渡:

兄弟俩谁也说服不了谁,课文中用了什么词说明他们的争论没有停止?通过讨论板书:争论不休

出示:(1)停止(2)休息(3)表示禁止或劝阻你能找准“休”字的解释吗?

4、引读第4、5自然段。

(1)他们到村里找人评理,大家建议说-------(生读:“你们把……两全其美了吗”)理解:两全其美

(2)当他俩都很满意,想去射大雁时,可惜------(生读:“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理解:无影无踪齐读句子。

(3)当兄弟俩发现大雁不见踪影后,会说些什么呢?想像一下。

5、如果能把这个故事想像得更具体、生动些,并配上动作、表情表演出来,那就更好了。大家来练一练。

(1)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

(2)学生上台表演。

(3)学生评价。

6、过渡:同学们演得真不错,故事听到这儿,大家肯定有不少感想,同桌互相讨论。

三、精读训练第二部分。

1、同桌互相讨论感想。

2、指名谈谈自己的感想。

3、师述:大家真聪明,有这么多的想法,编书的叔叔已经把这些想法录到书上了。出示句子:(略)分别请4名学生朗读句子,从中弄清:

(1)他们“笨”在哪儿?

(2)他们没有抓住时机,指的是什么时机?

(3)为什么说“他们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

(4)与其这样下去,还不如……(学生自由说)

4、再读同学们的话,品味品味。

5、谁能告诉大家,这儿最后用上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师述:大家理解得非常好,从这个故事引发的这些感想,我们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出示:无论做什么,都要抓住时机,关键在于先做起来!学生齐读。

6、引读: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生:赞许的目光)板书:听

赞许

(1)“赞许”是什么意思?

(2)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四、总结课文。

1、《争论的故事》学完了,这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2、最后,让我们再一起分角色把课文内容表演出来,好吗?老师就是文中的盛老师,你们当然就是同学们,开始!

五、布置:

作业课后4。

争论的故事 篇9

总课时:2课时

本课时:第1课时

主备人:颜欢

授课人: 赵 花

授课时间:

5、2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

过程与方法:学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认真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录音

一、导入新课

1、板书:争论,你知道“争论”是什么意思吗?

2、继续板书课题:争论的故事

3、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1)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的读音。(2)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3)记忆生字的字形。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的读音,采用多种形式读。烤鸭

评理

剖开

可惜真笨

浪费

修改:剖开的“剖”学生经常和“部首”的“部”混淆,提醒他们注意区分。

关键

原谅

烟熏火燎

修改:用无字词典的方式理解好词语“烟熏火燎”。(2)指名分自然段进行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思考: 课文哪几自然段写盛老师讲的故事?哪几自然段写大家听了故事后的感想?

三、学习课文1~5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要求:理解“争论不休”“不以为然”

2、讨论交流

(1)故事中谁和谁为什么事而争吵?他们是怎样争论的?(2)理解“不以为然”(出示:*对*如此这样*然而)

(3)听录音,指导读兄弟俩的对话,重点指导几个反问句的读法。(4)小结: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

3、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说明他们争论没有停止?(争论不休)

理解“休”的意思(*停止 *休息*表示禁止或劝阻)修改:补充“休”的其他解释,并理解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

4、引读4、5

5、齐读盛老师的话。

三、学习生字

烤 评 剖 笨 键 辩 聚

赞(1)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2)用形声字进行记忆。(3)教师范写生字。(4)学生描红

四、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课题: 争论的故事

总课时:2课时

本课时:第2课时

主备人:颜欢

授课人: 赵 花

授课时间:

5、2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联系课文的语言环境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不以为然”、“大声争辩”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学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认真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体悟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一、揭题激趣 1、板书:故事

2、激趣: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想不想听老师讲故事?听老师讲故事可是有条件的呀!认真听,待会有快速抢答游戏等着大家,谁最先抢到就把掌声送给谁!同意吗?

3、教师惟妙惟肖的讲述《争论的故事》

4、教师小结、揭题:同学们,这就是《争论的故事》!

板书:争论的5、快速抢答游戏:

(1)故事中兄弟二人为了什么而争论?

修改:帮助学生明确这个问题的答案:他们是为了大雁到底是煮着吃还是烤着在争论。(2)争论的结果怎样?

修改:这个问题也很重要,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明白结果是在他们争论不休的过程中大雁飞走了。

6、激励性评价:同学们不仅听得认真,而且反应迅速!好样的!修改:教师讲故事、快速抢答游戏就是最好的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

二、品读课文

1、兄弟二人是怎样争论的?他们各持什么意见?老人又是怎样评理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2——5节,画出相关语句)2、指名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借助文本材料或生活实际理解关键词语,进而指导朗读。

(1)你是怎样理解“不以为然”的?

(2)怎样做才能表现“大声争辩”、“很不服气”?

(设计意图:“文章思有路,遵路识其真。”如何带动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读书指导十分重要。)

同学们的朗读很精彩!但是老师相信你们的分角色朗读会更精彩!(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可边读边附加动作。)

三、演读课文

1、同学们读的真棒!让老师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想不想演一演呢?看大家已经迫不及待了,先等等!兄弟二人找老人评理,这一场景该怎样设置?(学生讨论、归纳:加上动作,可以有兄弟二人的语言……)

2、指导学生练习表演四分钟。

3、学生分角色表演(一组)。

4、(鼓掌)感谢你们的精彩表演!但老师认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同学们,你认为刚才三位同学的表演有没有需要改进的?现

在你是导演,请你提出宝贵意见。

5、教师根据改进意见,另选一组再次分角色表演。

(设计意图: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在课堂上,教师及时的抓住时机,诱导他们进入角色。这样不仅使他们在表演中熟悉课文,加深对课文的了解,而且能启迪他们的思维,发展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感悟明理,拓展延伸

1、此时此刻,你想对这兄弟二人说些什么?(指导学生联系故事练习说话)2、想知道课文中同学们是怎么说的吗?(指导学生朗读文中同学们的对话)

3、文中的省略号说明什么?你能想象出同学们还会说些什么吗?兄弟俩如果听到同学们的对话会怎么想?

4、续写片断。

5、交流续写片段,师生共赏。

6、小结:是呀,假如这兄弟二人能(),也不会()呀!(指导学生填空,教师趁机板书:做事应抓住时机)

7、追问:文中的“抓住时机”指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续写片段,这一延伸的教学设计一方面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创作欲望。另一方面,它可以使学生对于课文意蕴有更深层次的挖掘。)

8、兄弟二人的故事给了我们很深的启示:那就是做事应抓住时机。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

9、生活中有没有抓住时机而获取成功的事例呢?指导学生结合实际谈谈。五. 作业

1、本文所讲的故事出自《笑林广记》。《笑林广记》是清代一本笑话集,所讲的故事发人深省,令人回味。建议同学们课后搜寻阅读,准备在班级内举行故事会。

2、把《争论的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兄弟姐妹或好朋友听,相信他们会有所启迪!

板书设计:

争论的故事——

两元钱的争论 篇10

我一听就说不妥,这剩下的2元应该退给人家。儿子说:“反正他不知道价钱,我说正好是10元,他也就相信了。”我说这分明是说假话,是欺骗别人,要儿子明天把钱退给人家。

太太见儿子被我说得窘迫无奈的样子,心疼儿子,就说我迂腐呆板。她说:“儿子为买这张光碟,跑了购书中心,又跑电器城,大热天那么辛苦,两元就当是买水喝了,有什么要紧?”

我说儿子辛苦是事实,但这属于对同学的帮助,不能以辛苦为借口放任自己。我回头再次严肃地要求儿子明天一定要把剩下的钱退给人家。

太太于是愤愤不平地说我小题大做。她说:“现在是市场经济,啥都要讲报酬,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儿子的挣钱意识。”

我说,市场经济是对生产经营者说的。儿子如果是生产经营者,那么在这件事上就应该考虑费用、报酬。但现在儿子是学生,要培养正直的、与人互助的品质。另外,赚钱也要光明正大,如果同学事先说好给2元,那么这钱就可以要。可是事先没有约定,事后就这样偷偷地来,买少报多,是不老实的,说严重点是贪污的行为。说到这里,我动感情地说:“孩子啊,2元虽然是小事,但它会在你心灵留下污点,种下不良的种子……”

太太不容我说完就喊起来,说我这是上纲上线,搞阶级斗争。她愤愤不平地问:“怎么扯到贪污了!儿子来回坐几次车就花了5元,要认真算,他还得补3元钱给我们儿子才行。”儿子一听也说:“对,坐车5元钱我还没问他要呢。”

我说:“不必问了,因为你这是帮忙买,坐车的钱不能问人家要。”

见他们母子俩还不大服气的样子,我就问他们:“你们也曾托人买过东西,假设人家也悄悄地赚你们的钱,你们感觉如何?”

至此,太太儿子都不说话了。

关于媒介帝国主义的争论 篇11

“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 除了于物质属性的价值外, 借助声音、影像、图画、文字等元素交织而成的象征符号与文化领域密切关联着, 也与主导社会集体价值与国族文化内涵的政治领域形成一种张力。”[1]

2008年5月, 一部以中国功夫为主题的好莱坞动画电影《功夫熊猫》席卷全球, 不仅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更是在中国取得不错票房。一改往日通过五光十色的电影形象推销美国商业、文化、政治、生活方式和价值理想的路数, 这次好莱坞电影充分挖掘和使用他国民族文化, 完美地吸收和借鉴并强势推广。对此, 笔者并不持乐观态度, 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变相的媒介帝国主义。

二、关于“媒介帝国主义”的争论

“文化帝国主义是许多过程的总和。经过这些过程, 某个社会被吸纳进入现代世界体系之内, 而该社会的主控阶层被吸引、胁迫、强制, 有时候甚至是被贿赂, 以至于他们塑造出的社会机构制度应该, 甚至是促进了世界体系中位居核心位置而且占据支配地位之国家的种种价值观与结构。”[2]

有学者认为, 媒介帝国主义与文化帝国主义有着天然的紧密关系。西方国家借助传媒, 利用广播、电视、广告、流行音乐、通俗文化等大众媒介和大众文化, 将自己的文化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媒介帝国主义是文化帝国主义的重要形式, 在很多情况下甚至指代文化帝国主义。在“媒介帝国主义”中, 媒介是指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建立某种联系, 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新闻出版媒介、电视、电影、广播、影视音像产品。二是诸如可口可乐、麦当劳这类的消费品。通过以上途径, 西方国家将自己想要传达的信息传播到世界各地。而对于“媒介帝国主义”中的媒介文化是指一种消费主义的文化, 其内核是资本主义价值观和人生观。

他们认为国际传播信息流通不平衡, 第三世界国家的传播活动受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宰制, 一种新的帝国主义形式——媒介帝国主义产生。[3]对这些思想观点, 一些传播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主张, 西方文化是否通过媒介强加给他国, 而强加的东西又是什么值得追问。事实上, 对这一问题的争论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开始。

英国学者约翰·汤林森在《文化帝国主义》中对“媒介帝国主义”的探讨, 表面看似反对文化帝国主义, 实际上却暗中支持了西方文化霸权的观点。汤林森指出, 有三个相关议题值得人们关注:首先, 如何在政治经济这个较为宽泛的语境中把文化置于合适的位置。其次, 媒介帝国主义的文化效应是否必然存在。再次, 在当代西方文化圈中, 媒介究竟充当何种角色, 而它在文化帝国主义现象中的位置又如何。[4]汤林森认为:媒介帝国主义论者认定跨国媒介是资本主义维持其世界体系之分配方式必不可少的组织, 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商业媒介的急剧膨胀, 把消费至上观与美国方式强行灌输给第三世界的人民, 威胁了他们的民族文化。他认为, 这是一种粗糙的功能主义的批评——从政治经济入手来分析文化过程, 无视文化的特殊性, 把文化看作资本主义整合世界的工具, 使之沦为政治经济的衍生物。这种批评取向回避了对文化本身的探讨, 无法昭示文化支配的要点所在。

但是, 萨义德学者在其批判“文化帝国主义”的《东方学》中指出, 西方与东方之间存在着一种权力、支配与霸权关系。在西方的强势面前, 东方根本没有表述自己的权力, 西方学者对有关东方的观点进行权威裁断, 从而达到控制、重建和君临东方的目的。虽然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 但政治权力依旧主导着世界话语。[5]汤林森突出了媒介帝国主义的文化层面, 却掩盖了其政治层面。媒介帝国主义是文化与政治的综合产物, 它不仅是一种文化思潮与实践, 更重要的, 它也是一种政治意识和行为。汤林森所认为的“媒介本身是中性的”, 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产生不同的意义, 而绝非决定性的文化经验。

有人指责美国的迪士尼卡通风行全球, 成为美帝强大的意识形态工具。好莱坞的电影夺走了他国观众, 是美国文化帝国主义的象征。而在汤林森看来, 这些现象都不足以证明文化帝国主义的存在。媒介是否成为文化帝国主义的工具要看阅读帝国主义文本的反应, 有些帝国主义文本固然遭到他国人民的批判或拒绝, 但有些受到欢迎也是不争的事实。那些认为媒介文本一定会造成文化帝国主义的人完全低估了读者的解析力与免疫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着不同的价值判断, 往往会对同一个文本有着大相径庭的理解, 不可能轻易地被文本所操纵。[6]也就是说, “主动读者”不是被动地媒介所支配, 他们在接受媒介的同时, 既批判了西方的价值观, 也强化了本族、本人的价值观。

同汤林森持观点一致的以色列学者凯兹和英国学者斯坦多认为, 虽然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国际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 但每个第三世界国家的对外依赖有轻重之别。推之到传播领域, 只研究外在世界系统是不够的, 还必须探讨每个国家的内在因素。[7]在《第三世界的广播:期许与表现》里, 不同的发展中国家的媒介依赖在程度或种类上都有巨大差别, 受到内在动力 (媒介结构, 社会政治制度, 文化传播, 经济结构) 和外在因素 (中心国家所强加的影响) 的交互作用, 国际传播对输入国有正负面的影响, 但内在力量在社会变化过程中有它的自主性, 第三世界并非束手无策, 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行动来抵制外来文化入侵, 如政府规定外来节目的最高比例, 或者缩短外来节目播出时间;另外, 在引进外来节目时也可做选择。他们的结论还反驳了跨国传播使世界文化趋同的观点, 并反对一味排斥外国媒介的策略。凯兹等的观点, 反映了研究者们对媒介帝国主义实际影响过程中内外因素作用的不同看法。

而西方学者托马斯·麦克菲尔曾这样说:“重商殖民主义寻求廉价劳工, 他们的手脚和身体被榨取用以开发原料和制造品。而电子殖民主义寻求的是心灵, 它的目的是透过眼睛、耳朵来影响那些消费了进口媒介节目的人的态度、欲望和信念, 还有他们的生活形态、消费意愿和购买形式。观众在无意中学会了西方的社会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导致了某种心智状态。电子殖民主义的目的在于变换你心智中的意象, 在于使各种类型的媒介进口产品对你产生长时期的影响”。[8]这样的论述可谓一针见血地驳斥了汤林森的观点, 认为媒介帝国主义的实质就在于控制国内外大众媒体的结构和内容, 强制性输出自己的政治文化、商业规范、消费行为、文化习俗、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

三、从民族传统文化中寻出路

媒介帝国主义是西方发达国家基于优势的经济和政治条件, 运用已掌握的强大媒介宣传, 普及自身文化的种种价值观、行为模式、制度和身份, 以达到重塑被压迫人民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制度和身份。简言之, 媒介帝国主义就是通过文化思想的渗透来控制一个国家人民的灵魂, 然后把这个国家变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殖民地。其结果导致实力雄厚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相对贫弱的欠发达国家之间形成的支配、附属和依赖的全球关系。媒介帝国主义是一种文化价值的扩张, 通过含有文化价值的产品或商品的销售而实现全球性的文化支配。

也许, 还可以用这样描述, 媒介帝国主义就是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东方学描述。按照后殖民主义的观点, 西方的思想、文化以及文学的价值与传统, 都拥有强烈的民族优越感:只有西方先进国家和民族文化才是世界文化的中心和楷模, 而非西方的“落后”民族的文化则被贬为边缘文化、愚昧文化。任何一个民族都具有一种本能的“后殖民意识”, 都试图对于其他民族实施文化渗透, 以求跻身于中心文化的地位。然而, “后殖民能力”是由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所决定的。西方发达国家以其强大的科技、经济优势占有了这种“后殖民特权”, 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将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通过各种先进的传播媒介强行编入世界文化的运行机制中。

后殖民批判主义强烈谴责此种媒介帝国主义行径, 强调民族文化的特色性和自主性, 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像中国这样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 应努力向民族传统文化回归, 从民族深厚的文化滋养里去寻找生存的可能, 也许正是对抗媒介帝国主义的可能路径之一。

参考文献

[1]黄旦.全球化:中国新闻传播学者的理解和构想[J].

[2]蓝爱国.好莱坞主义:影像民间及其工业化[M].

[3]刘兆琼.全球化背景下的中西对话[J].

[4]尹鸿, 萧志伟.好莱坞的全球化策略与中国电影的发展[J].

[5]张其学.媒介帝国主义文化霸权主义的当代形态[J].

[6]陈力丹.全球化及媒体文化的同质化问题[J].

[7]尹鸿.后殖民性与中国电影[J].

[8]贺建平.媒介帝国主义与传播霸权[J].

[9]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M].

五官的争论作文 篇12

眼睛最嚣张了,第一个开口说:“我是主人脸上最重要的器官,曾经有位诗人赞颂我写道:‘多亏了眼睛,才让我们看到大自然的一切,看见人间美与丑之分,悲和喜模样,多么伟大的眼睛呀!’你们大家听听,听听呀!是的,如果没有我,主人就看不见五彩缤纷的世界;就看不见亲人慈祥的面孔;就看不见变化多端的文字……所以我是主人脸上最重要的器官!”

耳朵等不及眼睛说完,便抗议道:“你算是哪根葱呀?整天看电视、玩电脑,结果得了近视眼,还把眼镜腿强加到我的身上,害得我每天都腰酸背痛的。还有,如果没有我,主人就听不到和谐、美妙的声音,也就听不到亲人的呼唤声了,所以我才是主人脸上最重要的器官!”

嘴巴说起话来像机关枪:“你们还好意思在这边争吵,要说争吵那可是我的老本行,谁也斗不过我!是我给人类带来了那么多的便利。如果没有我这个世界将会是多么的单调呀!人类将回生活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还有,还有,如果没有我用力地吃,你们哪里来的营养,不饿死你们才怪呢?所以我才是主人脸上最重要的器官!”

鼻子气得直冒烟:“你每天吃香的,喝辣的,只有我每天24小时都值班。你们可以听,可以吃,可以看,主人只要一睡觉,你们也都跟着丑态百出了,而惟独我还得做单调的运动---呼吸。你大家都摸摸自己的良心,谁才是主人脸上最重要的器官?”

它们的吵闹声,把正在睡觉的大脑吵醒了。大脑语重心长地对它们说:“你们大家是一个集体,缺一个也不可以,如果缺少一个对于我们的.主人来说,都会是不完整。只有我们大家一起同心协力才能通过合作,为主人效力。”

上一篇:机器人音乐教案下一篇:简历的经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