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在班级管理的效应

2024-10-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爱心在班级管理的效应(推荐8篇)

爱心在班级管理的效应 篇1

----玉林市福绵区福绵二中 李世礼

大家知道爱是教育最具人文关怀的表达方式,理解和宽容是教育孜孜以求的幸福。理性的感悟,需要理解宽容。我们在传授知识时向学生多投入一点爱,不仅爱那些“听话、学习好的的学生,更要爱那些”不太听话、有问题的学生”关心一下学生心理烦恼,对于我们转化学生和班级管理有好处大家知道爱是教育最具人文关怀的表达方式,理解和宽容是教育孜孜以求的幸福。理性的感悟,需要理解宽容。我们在传授知识时向学生多投入一点爱,不仅爱那些“听话、学习好的的学生,更要爱那些”不太听话、有问题的学生”关心一下学生心理烦恼,对于我们转化学生和班级管理有好处

07秋期开学初,本人担任班主任的052班经过调整后,学生的情绪处于波动状态,班级凝聚力不强,自习课没有安静学习,学习风气不够浓厚,特别是某些男同学,学习得过且过,不按时完成各科作业、练习,没有严肃紧张的气氛,正因为这样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比其他班有一定的差距。9月月考年级前10名仅有韦权1人,前30名中有11人,10月月考年级前10名仅有韦权、赵伯威两人。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树起良好形象,为中考打下基础,我果断采取以下措施。

本期开学,学校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班级,从51班安排过来的11个学生纪律散漫,没有认真完成各科布置的练习,成绩一时难有大的进步。针对这个情况,我不是一棒子打死他们,而是找来谈心,谈过去他们的长处和缺点,他们说他们由好的基础班级变成这样原因是是因为没有纪律约束,班风散漫,学习风气差。

1、要有好的班风和学风必须有铁的纪律作保证,因此根据以前的班级管理制度重新制订了《052班管理制度》、《052班纪律制度》、《052班预习检查》,随时不定期检查,好的事和人,进步不论大小,在班上大力表扬,登记上光荣榜上,有的找来谈心肯定,提出希望,得到肯定的学生改掉了不良的习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督促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抓好以优带差的工作:每次月考后都要求每个学生写好总结,找来好的学生进行谈心,分析长处,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效率等方面指出不足。同时找来差的学生进行鼓励教育,分析他们好的学科、好的方面,为什么有的科目好,有的说是因为兴趣,有的说学习方法不对头,针对性教给他们一些学习方法。

3、严抓纪律,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只要我一有空闲,每天早上、下午、晚上除了我上课的时间外,我都到教室巡查一、二次,了解纪律情况、学生的学习情绪、练习完成情况,发现有的学生上课情绪不是很好时,抽时间了解一下原因,帮助他们找到解决方法。让他们感受到关心爱护,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起了一定的作用。

4、精讲多练,以考促学:每上完一章节内容时,我都及时抽时间进行严格的测试,为了及时进行讲评总结,晚上批改试卷时嗑睡得很难受时仍坚持批改完,以便第二天讲评。讲评时要求学生重新练习一次过错的,有时找来个别指导,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切实让他们感受到是真正关心他们的,这样他们就会认真对待你的学科,全身心投入学习。经过这样在期中试时他们取得比校好成绩。

5、大力支持“三化”建设:为了使学校每天一小变,从量变到质变。硬化道路的捐款,向学生分析好处,讲明道理,鼓励学生勇跃捐款,第一次捐了600多元,第二次540多元,平均每个学生捐了10元以上。对这种爱心的表现我在家长会上大力表扬了在座的家长。也许是诚心诚意,理解了我们的真正目的为了他们的子女好,推动捐款的热潮,当场捐得700多元,有的家长要求他们的子女第二天再回去拿来,以此为契机,我大力表扬好的家长和好的同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自己信心和动力,促进形成浓厚学习风气。

6、有的学生上网成瘾大家也头痛,我班的谢镇有几周的铺导课不来上课,我用了一个下午和他谈心,他谈了他的烦闷,厌学的想法,是因为时间紧压力大,去网吧是为了寻求解脱,了解后我分析了上网的好处和坏处,肯定他以前的进步,从爱护的角度要他写了保证书,督促他反省。1月1日晚第一节晚自习,我巡视教室发现谢镇没有来到教室,当时我心想难道又去网吧了,想向学校汇报处理,但又想到他近来进步很大了,等他来后了解清楚再定夺吧。下自修后到教室见到他在教室后找来谈心,他说了在1月1日步行游览了大半玉林来不及搭车来迟的,说了心理感受和想法,我没有批评他,只是肯定他能够步行游览玉林,锻炼了自己意志,要求以后他能够用意志克服困难,把学习抓好,就不枉费今天玉林之行了,他当时表示会努力的,近来表现比以前进步很多了,成绩一步一步上来,第5次月进到年级第7名,进步了20个名次,不简单啊。又如李东绍,他其中试取得年级前5名,据了解他原来也是有时去网吧,10月有一天的铺导课又无故旷课了,我下课后回去时到几个网吧转了一圈发现了他,我没有出声叫他。晚上我找他,他恳求我不要告诉家长和学校,他说家长知道的就不能读书了,我从爱护、宽容的角度出发要求以后他不要这样做了,并和他订了一个目标:期中试时进入前10名,在此激励下,他努力拼搏,终于进入前5名,共进步20个名次。

爱心在班级管理的效应 篇2

所谓霍桑试验, 就是将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当作实验的基本条件, 关键目标是改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等各方面的客观因素, 通过这些措施来探索提升工作效率的措施。从霍桑效应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 当被观察者得知自己正在受到别人格外关注的时候, 会出现改变其行为倾向的效应。从本质方面来看暗示的作用, 人类自身的理念与感情都会受到他人潜意识的干扰, 而这种干扰是具有差异性的。人类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去接受自身所尊敬、喜爱、信任的人的一言一行, 即便是暗示, 也会接受一部分。从上面的分析中很容易得出两个关键词:鼓励和自信。霍桑效应对我们在班级德育管理中的启示在于:广大教师对于学生有美好期望, 才能够让学生从内心萌发一种主动改善自我、不断提升自我的潜在能力。而教师的这种期望能够逐渐铭刻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拥有机会成功, 是否可以获得成功, 关键在于其身边的人是否能够像看待成功人士一般, 去信任他、引导他、期盼他。

二、霍桑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策略

(一) 构建“被关注”的德育环境

学生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班集体当中度过的, 而一个具有良好的德育气氛的班集体, 对于学生未来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这就需要广大班主任注重班级的氛围建设工作, 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氛围, 使得学生的一言一行有准则, 所接受的是正确指引的教育, 所看到的是和谐、融洽、积极的班级文化, 处在这样的班级环境中, 学生才能够不断成长。首先, 倾注爱心因材施教, 一粒豆子不能长成一株好的豆苗, 有诸多原因:或是因为缺少阳光水分, 或是因为缺少合理的养分, 或是因为豆子本身的原因。差生的产生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班级当中所开展的各类活动不可以人为地去排斥差生, 教师应当鼓励这些差生主动地参与到班级中的活动中来, 通过活动去展现自身的优点, 在活动当中寻找自身的定位, 从而逐渐提升自身的信心, 进而不断提升健全自我的能力。一个班级当中, 应当具有一股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力量, 使得这些差生在这个环境当中能够轻松、愉快进行生活与学生。霍桑效应表明, 随着满意度、参与度以及归属感的不断提升, 工作效率也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深刻的满意度、参与度以及归属感则来自于个人需求的持续满足, 精神层面的需求则是更为关键的内容, 即“被关注”的潜在层面需求。要想教育好学生, 就必须要热爱每一个学生, 因此, 班主任在进行教育的时候, 应当从感情方面切入, 以身作则, 通过自身的真情流露与言行举止去实现鼓励学生的目标。针对差生来说, 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感情, 由于差生在大部分人的心目中都属于存在问题的学生, 不能获得理解与尊重, 非常容易导致差生的内心变得扭曲, 长此以往, 其内心就会排斥他人的看法, 因此, 转化差生更需要注重信任与鼓励,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更应当加倍注意。首先, 依照差生的知识水平与基本能力来调整教学的目标, 设计对应的教学内容, 使得差生只需要稍加努力就能够实现教学目标;其次, 应当尽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积极构建良好的教学条件去进行不断的指引。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差生是否能够跟上, 课堂当中应当重点关注差生, 同时加强对于差生的辅导, 循序渐进, 充分挖掘差生的学习兴趣, 指引其主动参与到学习实践中来, 例如, 教师在进行教案设计时要突出对后进生的教学环节设计, 让他们能够从简到难, 逐步消化教学内容, 让他们有成功的喜悦, 在下阶段的学习中更有自信。

其次, 打造互帮互带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各个学科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同样也可以运用在班级管理当中, 小组合作这种个别化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后进生摆脱困境, 又可以使他们有归属感, 获得教师和同学的关注, 能抬起头走路, 轻松愉快地学习, 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当然, 在具体分组过程中要对学生有详细的了解, 掌握学生的成绩差异、个性特点、同学关系等, 为有效分组做好准备, 最后依据“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 进行统一分组, 经过一段时间磨合后, 再进行调整, 最后确定合作小组的最终成员。笔者班级中即采用互帮互带的小组合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小组合作后, 我班的团队凝聚力、向心力、带动力不断增强, 后进生逐渐摆脱学习的困境。

(二) 培养团队意识, 建立全员参与班级管理的机制

在霍桑的实验工厂, 客观物质的变化没有影响生产效益, 倒是工人在实验中对自己心理需求的满足度和对集体精神的满意度促进了生产。所以要发掘后进生身上的潜能, 激发他们参与集体生活以及求知的欲望, 让他们在班级活动获得成就感, 提升他们热爱集体、参与集体管理的热情, 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 最终改正自身的缺点。

班干部选举制度要不拘一格, 我在班干部任免中, 采取推荐候选人, 再进行差额选举的办法, 对班干部的任用进行引导, 给了许多有特长有能力的后进生许多机会;对不称职的班干部, 也有比较明确的罢免程序, 形成班干部管理的有效机制。原本被排除在班干部选举对象之外的后进生, 也成了被关注的对象, 他们的积极性被不断提升, 被选中进入班干部群体的后进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更多关注, 使得他们能发挥出异常积极的工作热情, 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作业的正确率, 最后提高自己的成绩。如我所在的班级在班干部竞选中, 除了部分品学兼优的同学外, 还有四名后进生最后也众望所归。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就是总分很低, 有个别偏科现象, 但是人缘好, 有一定特长。当选以来, 由于他们被老师和同学格外关注, 自己感觉自己受到了重视, 特别是对自己各方面的要求相比以前提高了很多。自身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四名班干部的工作成效非常显著。

(三) 疏导后进生的不良情绪, 建立每周德育谈心机制

霍桑效应的实验告诉我们, 不满情绪的充分宣泄, 能够让人感到心情舒畅, 干劲十足。利用好学校的心理宣泄室, 进行有效的情绪疏导, 建立德育谈心机制, 及时化解后进生内心的积郁, 调节情绪, 就能促进其情感上的满足, 进而培养起和教师之间的感情, 激发学习的动力。

许多后进生之所以成为后进生, 在一定程度上是积郁的挫折太多, 没有及时发泄。当教师意识到某位学生对某门学科没有信心、对某一位老师心怀芥蒂, 就必须引导, 如果发现有不满及怒气, 应及时带其去心理宣泄室, 让他的情感有所释放。然后再进行进一步谈心, 分析问题所在;同时要告诉学生宣泄不良情绪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要注意, 随时任意的宣泄情绪也是不对的, 必须要注重场合, 慢慢学会控制。

(四) 借助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力量, 扩大被“关注”范围

班级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小环境, 学校、家庭、社会其实都是学生必须要面对的舞台。要完善后进生的人格, 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 提高思想方面的觉悟, 光靠班主任教师是完成不了的, 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所以应该借助班级之外其他环境当中的主体来共同帮助, 扩大其“被关注”的范围, 这样转化的效果会更加明显, 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转化机制。

任何一个人都具有其独到的优点, 所谓差生同样如此。尽管许多差生在内心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扭曲情况, 但是其对于未来的美好追求、对于受到他人尊重的渴望、对于受到教师与家长鼓励的期盼, 都是其内心当中独到的优点, 这些优点也是非常值得欣赏的。这就需要广大教师主动构建良好的机遇, 来发掘差生所具有的这些优点, 通过组织安排一些活动来为差生创造发挥其优点的机遇, 同时要给予积极的指引与鼓励, 让差生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不断的坚持, 其自信心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

当前, 许多家长都存在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心态, 再加上社会中各种思想观念的影响, 功利化的理念是家长群体普遍存在的价值观念。家庭环境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关键的部分。教师应当不断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 使得广大家长能够清楚他们的孩子在校园当中是被教师所喜欢并认可的, 让他们关注孩子取得的点滴进步, 体会到做家长的自豪感。此外, 通过与社会力量合作, 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被认可的归属感, 在学习之外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自信, 让社会力量的评价来激励学生。如我在班级雷锋日活动中与社区合作, 让学生走上社区服务的岗位, 为社区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有文艺特长的学生去给敬老院的老人们进行表演, 有电脑特长的学生去给退休老人解决电脑问题等, 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 受到了社区与被帮助者的赞扬, 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 让他们更有学习的激情, 希望学有所长, 能在日后帮助更多的人。

三、霍桑效应的班级管理实践成果

浅谈爱心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篇3

关键词:爱心感化;班级管理;班级教育

想要真正做好初中班级的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做好自身表率带头作用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分关爱学生的爱心,加强感情上的投入,同时还有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对待学生,需要在感情上亲近,用心交流,在生活上给予一定的关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在感受到班主任爱心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对自己人生坐标的定位,明确目标并为之奋斗。因此,爱心可以消除师生间的误解,可以消除师生间的对立,可以将师生间的距离拉近。即使是一块顽石,也会被爱心温暖、溶化。但对不同性格的学生来说,班主任给予的爱也要因人而异,切忌千人一面,否则部分学生会误认为你表错了“情”。下面就我多年的班级管理实践,谈谈爱心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一、严父般的爱

一个班级的学生,除非是遗传的因素,绝无优差生之分。但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看,总有部分学生意志薄弱,惰性严重。这类学生由于性格的局限性,需要有外因加以促进。为了让他们也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老师不妨就当一当严父。首先,需要让学生明白你是关心、爱护他们的,从他们的心灵深处消除其对立、抵触情绪。然后要让他们知道,一个人不管生活在哪里,都要受到集体舆论的制约,都要遵守这个集体里的一切规章和制度。最后要让他们懂得,老师严格要求的良苦用心,是让他们知道做人的道理,让他们学到知识和技能,成为一个有用之人。我班上有一名十分聪明的学生,常常不做作业,各学科仅是中等水平。一经调查,发现他思想上“懒”字当头,他认为还不如将做作业的时间来思考问题。我便找他谈心,首先肯定他的优点——爱思考,随即给他分析不做作业的诸多坏处,并引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启发他。最后要求他按时完成各科作业,他满口答应了。不料几天后,科代表来反映,他又不做作业。放学后,我将他留下来,陪着他做作业,并告诉他,以后不完成作业,还照这样处理。他见老师这么忙,还陪着他做作业,内心很是不安;又见老师是认真的,知道作业是不能再“懒”了。后来这名学生通过认真完成作业,训练了自己的思维,强化了知识和技能,成绩也跃居班上前列。

二、慈母般的爱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受到社会、家庭的影响,特别是一些学生的父母,由于工作、生活等诸多原因,不能管理自己的孩子,使这些学生缺少父爱、母爱。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看,他们在坚定性、自制力等方面存在某些缺陷,易躁易怒,有时为一些莫名的事而烦恼,无缘无故地与同学发生冲突。对他们,班主任最好当一当慈母,用无限的爱去温暖他们干涸的心灵,给他们消躁止怒,排忧解难。当他们的心与你贴近后,再告诫他们:一个人生活在世上,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别人的爱,因为那只是懦夫的所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应当将自己的爱给予他人,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样,他们就会明白仅为一己之私是渺小的,只有胸怀大志,才是有所作为的。例如,有一名学生的父母由于离异,将她交给外婆管理,而她外婆又有病,不能很好照顾她,上学经常迟到,上课也不专心,学习成绩直线下降。通过调查,得知了她的实际情况,我便从多方面关心她,给她在班上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使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还无微不至地在学习、生活上为其排忧解难,让她感受到老师对她的爱。之后,只要她在生活、学习上有点滴进步,我就在班上大力表扬。不久,她迟到减少,上课也能积极思考了,学习成绩逐步回升,精神面貌大为改观,并常主动为班集体做好事。

三、朋友般的爱

初中生由儿童变为少年,其独立意识也逐步增强,常把自己当作大人,但在很多方面又表现少年所特有的幼稚和不成熟。出了问题,有了错误,又不愿听家长的唠叨、老师的批评,常用逃避或逆反的方式对付家长和老师,不肯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针对这类学生的心理特点,老师应像朋友一样关心他们,尽力帮助他们,分担他们的痛苦和忧愁,给他们幼小的心灵一些慰藉。千万不能动不动就拿出长辈的架子,责备他们,训斥他们,须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样师生的关系就会融洽。当他们有了困难、出了问题就会来找你帮忙解决,你的话他们也自然肯听了。通过你所付出的爱心,学生就会向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班上曾转来一名学生,由于个性较强,犯了错从不承认,也不大理会老师的教育,还出现了与科任老师“唱对台戏”的事。对这样的学生,我首先调整了自己的心态,把他当作自己的朋友。有了困难,想方设法帮他解决,有了错误,同他一起查找原因,深挖其思想上的问题。见他很希望得到表扬,又不愿脚踏实地干些实事,就开导他:“凡能成就一番大事的人,无一不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的。”一段时间后,该生在学习上,尤其是纪律上有了很大进步。

当然,爱是伟大的。除了上述三种爱以外,还有兄弟之爱、姐妹之爱等等。但不管哪一种爱,其目的都是通过多给学生一点爱,使学生能健康顺利地成才。

优化班级管理_打造爱心教育 篇4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班级管理的几点体会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多少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这一双双的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这不仅需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班主任学会优化班级管理,创新德育管理机制,用爱心去引领孩子,努力打造爱心德育。

关键词:优化班主任班级管理爱心德育心理健康

我们的学生正处于由青少年向成人的转化时期,心理发展变化快,各方面均未定型,可塑性很大。这阶段的教育,对一个人良好品德的养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以及对科学文化基础的掌握影响极大。而这阶段学生最直接的教育者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那么做好班主任工作就是关系到一代人的工作了,不可小视。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爱心教育是多么重要。

马卡连柯在《家庭和儿童教育》中说:“爱是一生中伟大的感情,他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类,创造人类最伟大的珍贵的事物。”可见爱心教育的重要性。

班主任与学生既不应该是毫无距离的“鱼水关系”,也不应该是完全对立的“猫鼠关系”,班主任应该增加对学生的感情投资——爱心。

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多少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这一双双的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这不仅需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班主任学会优化班级管理,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用爱心去引领孩子。下面,请允许我结合自己平时的一点工作实际,和对新课程改革的一些理解,粗浅的谈一谈班级管理的一些做法,和对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以身作则,引导学生。

班主任老师是学生的榜样,我们都知道“身教重于言教”。平时,我会时刻注意自身对学生的影响,处处以身作则,上班从不迟到早退,只有早出晚归,甚至有病也坚持上课。平时我也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而且做得更好。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有过这样一段话:“教师个人的范

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初中刚毕业的学生,年龄还小,对班主任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班主任的自身素质,道德修养,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之中会成为全班几十个同学的榜样。在我们老师和班干部的带动下,班级面貌日益完善:班风正、学风浓,同学们团结互助,自然就形成了一个朝气蓬勃的班集体。

二、良好的习惯,塑造学生。

对任何人来说,培养良好的习惯非常重要,好习惯一生受益。我在注重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他们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小事做起,做到“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比如:每个学生都知道要讲文明、守礼貌的大道理,可具体做的时候往往却不尽人意。我就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并倡导同学们从小事做起,使用礼貌用语: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学生讲文明、守礼貌要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如不打架骂人;尊敬师长、遵守公共秩序等方面去培养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真诚的爱,感动学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几年来,我努力做到于细微处见真情,真诚的关心学生,热心的帮助学生。我深信,爱是一种传递,当教师真诚的付出爱时,收获的必定是孩子更多的爱!感受孩子们的心灵之语,便是我最快乐的一件事!我班的王春雷同学自我约束能力差,爱演独角戏,不合群,和班级的其他同学不合拍,很多活动不积极。有一次周末未到校,经过我的调查发现,她没有回家而是自己一个人去了青岛。她告诉我去陪自己的朋友了,朋友在医院住院。我了解到这个朋友是个男生。而且这个朋友和她的关系并不是男女朋友,或者说并不是很熟。这个男生的病情不是很严重,手部受伤。我几次电话催她回校,她不回。没办法我给她父母电话,把情况告诉父母,她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约束也不是很多。听到我的电话后,没有表现出任何惊讶,只是很简单的说知道这事。我告诉他们王春雷违反了学校纪律,学校要进行处理。他父母则是说好的老师,我让她抓紧回学校。后来又过了几天,王春雷回学校了。这次她回学校我没有表现很生气。找她聊聊天,知道他家里她和她妹妹两个孩子。我抓住了这一点,主要对他进行了责任教育。告诉她,在家里是老大,应该表现出一个老大的样子,做事情要经过深思熟虑,不要不过脑,要担负起责任。作为班级的一员同样也要担负起自己

应该的担负的责任。可以说我的每一句话,都是站在了她的立场上去说去考虑,她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经过了这件事情以后,王春雷这个学生和以前有很大的变化,违纪现象明显的少了许多,也不像以前那样和几个表现不佳的同学经常扎堆了。进步很大。

四、根须并重,鼓励学生

我们班的王佳佳同学,虽然平时学习比较努力刻苦,但学习效果一直比较差,尤其是英语学科特别差,面对这样的学困生,我又如何忍心去深深责备她呢!一次早自习我在抽查默写单词时,她照旧漏洞百出,错的比对的还多,我请她对照课本,看看究竟是哪几个单词默错了,她就乖乖地拿出课本和作业本,细心的改正起来,几分钟以后,终于改对了,我拍拍她的肩膀说,“刚才是照着课本才对的,现在能不能不看课本来默写呢?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我给了她三次默写的机会,错误一遍比一遍少,终于默写对了,我在她的个人积分栏内奖励她2分。以后的默写她都特别认真,一直没有丧失信心,一种学习的愿望激励着她克服困难。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想看到最美的生命的花朵,就不能忽视那些深植在土壤中的细小的根须,没有这些根须,生命就会凋谢。就学生而言,这些根须就是学习的愿望!对教师而言,就是使这些根、须平等的得到滋养!

我想说,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既然我们选择了做班主任,我们便应该义无返顾,一路走下去。愿我们的心血能培育出一朵朵希望之花,愿我们的辛勤付出能带来桃李芬芳,愿我们这些普通的班主任能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愿我们这些平凡的班主任能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班级管理中爱心教育的新探索

作者:六合高级中学 陶莉|时间:2005-4-9 19:54:04来源:会员原创人气:

937

高中生正处于由青少年向成人的转化时期,心理发展变化快,各方面均未定型,可塑性很大。这阶段的教育,对一个人良好品德的养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以及对科学文化基础的掌握影响极大。而这阶段学生最直接的教育者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那么做好班主任工作就是关系到一代人的工作了,不可小视。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爱心教育是多么重要。

马卡连柯在《家庭和儿童教育》中说:“爱是一生中伟大的感情,他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类,创造人类最伟大的珍贵的事物。”可见爱心教育的重要性。

班主任与学生既不应该是毫无距离的“鱼水关系”,也不应该是完全对立的“猫鼠关系”,班主任应该增加对学生的感情投资——爱心。笔者把新时期的爱心教育概括为三个词:尊重教育赏识教育和宽容教育。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

首先要明白,学生只有水平能力的高低,没有人格的不平等。班主任不能简单地置学生于受教育的位置,而应该把自己置于学生当中,尊重他们的人格,与他们坦诚相见。实际工作中班主任常常不自觉地偏爱优等生,冷落中等生,讨厌差等生。尤其是对差等生,往往不讲究批评的方法,动辄出言不逊,逞口舌之利,极尽挖苦讽刺之能事:“你已经不可救药了”,“你简直就是我们班的败类”,“你跟某某根本不能比”,不允许学生辩解,更谈不上与他们谈思想、谈心态。虽然班主任“望生成龙”的心情是不错的,但这样确实是以视这个学生为人格低劣的人为基础的教育,是以爱的名义实施伤害。学生反感,或是觉得羞耻,而关闭了心门,甚至可能敌对,那么班主任的教育就完全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班主任以为自己是发扬爱心,实际上相反。下面这件事就在笔者的心中引起过强烈的震动。学校要求高一新生购买校服,一个腼腆的男生走进办公室,说不想买,在反复追问下,他才颞颥了半天,大意是家里太穷,买不起,班主任第二天向全班同学说明情况,并号召大家伸出援助之手。结果不错,校服钱没几天就捐齐了。为了弘扬这份爱心,班主任特意安排了一场隆重的交接仪式。班会课上班长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钱交给那位男生,同学们一阵热烈的掌声。不仅班主任发表了热情的讲话,还让那为男生谈谈感受。不能否认,这位班主任的动机是很好的,可这样的爱心教育是把那位男生放到了与大家人格不平等的位置上了,他成了受同情、被怜悯的弱者,校服成了他贫穷的标志,他时刻感到自己低人一等,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人格的不平等几乎让爱心变成了“害心”。班主任的爱不仅不能帮助这个学生从此奋发向上,反而可能让他心灵受伤。在爱的教育中,平等的人格是第一位的,也是最重要的。

一、赏识学生的亮点

一个学生如果在整个中学阶段极少体验成功的欢愉,感受的永远只是温吞水一般的平淡或是常常经受失败和接受批评的话,那么他一定常处于压抑自卑的状态,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不利于学生良好素质的养成。进入高中后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较大的增强,他们渴望与人交谈,渴望得到理解和鼓励。笔者曾在高一新生中做过一项调查:“你最大的苦恼是什么?”,大多数学生选择了“没有人理解我”。作为最重要的施教者,班主任应该做有心人,多走近学生,观察他们,了解他们,以鼓励教育,赏识教育为常规教育的重要手段。赏识教育是爱心教育,大凡有爱心的班主任总是能“见风使舵”地赏识学生,鼓励学生。例如,成绩突出的学生就直接从学生上赏识他,体育有专长的就利用运动会是机会赏识他,一次考试直哪怕只取得几分进步的也完全可以赏识他。不要以为学生大了,其实他们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心理年龄还没有达到生理年龄。他们需要赏识,班主任的赏识是对他们努力的认可和肯定,能激起学生取得更大成功的跃跃欲试之情,也就能全力以赴地进步。因为班主任赏识,可以把芝麻大的闪光点放大成一盏明灯。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与激励、唤醒和鼓舞。”

二、宽容学生的过错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犯错误就像他小时候学走路时摔跤一样正常,成长就是不断改过。有的学生的错误主要在学习方面,上课不认真听,不按时完成作业;有的是在日常行为方面,小到不值日、不遵守纪律,大到吸烟酗酒,甚至偷东西;还有的是在思想和心理方面的,比如早恋等等。一般情况下,班主任先会苦口婆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然后就是训斥责骂,再就是罚站、喊家长。恐怕很少有班主任把学生的过错与学生的心理状态联系起来想。对待犯错误的学生,班主任应该以宽大的心胸开诚布公地与学生交流,而不是老师讲,学生被动听,要多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摸准他们犯错误的思想根源,才能对症下药地解决问题。还有,有的事情班主任要做艺术的处理。笔者所带的班级曾经出过这样一件事情一个男生宿舍里丢了钱,大约是“内贼”。笔者把所有成员找来,先是心态平和地谈道理,借机察言观色,然后说:“道理大家都懂,如果是你们中的一位,请在今天原物奉还,我相信这为同学是一念之差,如果不送回,那就是人格低劣的人。”晚上,果然送回去了。这是这个学生最大的错误,也是他最重要的改正,宽容给了他自我教育的机会。试想,如果当时一个一个地“审讯”,他就没有自己改过的机会了,就永远是一个“贼”了。

宽容不是放纵,不是不讲原则,而在在教育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并给学生真诚的信任和不断的鼓励。

爱心在班级管理的效应 篇5

在我们的班级管理中,常常忽略一种带有内在动力的“异性效应”。

为什么会有这种“异性效应”呢?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学生步入青春期后,随着性生理的急剧变化,性心理也发生了微妙而复杂的变化。这种变化使青年初期的学生对异性的疏远而逐渐转变为对异性的亲近,以至发展为爱慕和追求(一般在校期间埋藏于心里)。因此,在异性学生之间就会普遍地产生相互吸引的好感,彼此常常不由自主地将注意力转移到异性身上,渴望在情感上能与异性进行交流,并希望在交流中发现自我、理解别人,从中体验到深深的情感依恋。同时,彼此还希望得到异性的肯定,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成人感。可见,青年初期的学生异常敏感于异性对自己的评价,也常常不失时机地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异性效应”能使青年学生在愉悦的情感状态中积极进取,充分发挥内在潜力,建树超常的良好形象。

在班级管理中,适当运用“异性效应”,对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可以起到良好的积极作用:

一是促进班级成员的团结。根据“异性效应”的心理现象,在班级开展活动时,注意男女同学的搭配;男同学生病了,让女同学带一些水果去探望;女同学的行李重时,让男同学去帮忙。诸如此类借助“异性效应”的做法,可以形成愉快喜悦的氛围,使集体成员之间产生一定的情感依恋,从而达到班级凝聚成一个团结、和谐、上进的整体的目的。

二是推动班级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在班级的野餐活动中,让男同学拾柴、生火,女同学包饺子、烹任,双方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气氛肯定十分活跃;在男同学参加体育比赛时,让女同学组成“啦啦队”和服务队,更能激发男队员的拼搏精神。班级活动中适当运用“异性效应”,可以使男女学生在异性面前竭尽所能,努力出色地完成任务,使班级活动得以顺利地开展。

三是改变少数学生的不良行为。男女学生都希望自己在异性的心目中留下一个完美的形象,所以双方都觉得有必要在异性面前注意自己的言行,从而限制自己可能被异性认为是不合理、不完美的行为。例如,某男生染上吸烟的恶习,还自以为很有男子气质,对于家长、老师的劝告不以为然。后来,班主任在班会上让女同学发表对男生吸烟行为的看法,她们普遍讨厌这种行为,某男生终于戒除了吸烟的恶习。

巧用心理效应 促进班级管理 篇6

肃州区总寨学区

田丽霞

什么是心理效应呢?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的反映效果。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应研究和发挥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提高班级管理的实效。

一、正确运用“门槛效应”,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标

门槛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与弗雷瑟于1966年在做无压力屈从——登门技巧试验中提出的,指的是一个人接受了低层次的要求后,适当引导,往往会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

门槛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在班级管理中,应该给学生制定合理的奋斗目标,并把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呈阶梯状的子目标。一旦学生实现了第一级子目标,就通过了一级门槛。此时班主任要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和引导,使学生体味到成功的喜悦,然后逐步提高目标层次,就有如上台阶一样,一步一步最终达到预期目标。我在制定班级目标时,特别注意三个原则。

1.目标的合理性。在制定目标时,我能全面分析学生各方面的情况,考虑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目标,使学生只要努力就可以达到,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2.目标的层次性和具体性。为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我常常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预计他们可能达到的水平,常常针对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的知识基础与表现,制定不同层次的、具体的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3.教育者的主导性。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不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在学生迈“门槛”的过程中,我则积极引导,一旦学生达到某个阶段的子目标时,我便及时加以鼓励,使学生产生兴趣与动力,获得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实现更高的目标。

二、正确运用“瓦拉赫效应”,寻找学生智能发展的“最佳点”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成功的过程极富传奇色彩。瓦拉赫开始读中学时,父亲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学期下来,老师这样评价:“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决不可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此后,父母又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成绩名列全班倒数第一。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多数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觉得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从事化学研究的素质,建议他改学化学。此后,瓦拉赫的智慧之火一下子被点燃了,终于在化学领域获得了成功。瓦拉赫的成功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人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有强项也有弱项。只要学生找到自己智慧发展的最佳点。并付出努力,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班主任应主动运用“瓦拉赫效应”,积极帮助学生寻找智能发展的“最佳点”。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特别注意从多个角度看待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不同优势。我常常对自己说,十个手指头伸出来还不一样长呢!更何况这么一群充满生命活力的孩子。学生的智力发展是不均衡的,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这种差异,不能搞“一刀切”,不能用“一把尺子”去量不同的学生,应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将其发扬光大。另外,我还特别注意在班级内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活动,为学生展示自己的智慧潜能搭建平台。我常常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举行演讲、朗诵、手抄报比赛、普通话比赛、小小书法家,小画家评选、简单的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活动,为学生展示特长和个性提供平台,让他们能讲的讲,能写的写,能画的画,能动手的动手,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智能的“最佳点”。

三、正确运用“共生效应”,建立互帮互助的学习“共生圈”

自然界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植株十分矮小;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同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共生效应”。其实这种现象在人类当中也是存在的。英国“卡迪文实验室”从1901年到1982年先后产生了2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是“共生效应”的杰出典范。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当充分利用“共生效应”,发挥优等生的带头作用,帮助学生建立一个互帮互助的学习“共生圈”。我所带班级共有18名同学,我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按优良搭配,把他们分成了3个组,每组由6个人组成。每组包括2名学优生,1名学困生,3名中等生。我要求他们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并且以小组的总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的依据。这样一来每组的优等生都很自觉地为学困生辅导作业,而学困生也觉得自己千万不能拖了小组的后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了紧迫感,他们意识到自己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还要为小组的其他成员负责。同时,我还引导各个小组“共生圈”之间互相学习、良性竞争,结果形成了一个更大的“共生圈”。在我和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互相帮助、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在班级中便不知不觉形成了。

四、正确运用“南风效应”,激发学生心灵的感悟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相约比武,看谁能把路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呼啸大作、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寒冷,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北风和南风都是要使行人脱掉大衣,但由于态度和方法不同,结果大相径庭。

“南风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开展班级工作时,要特别注意消解学生的心理防范。学生有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教育者应采用和风细雨“南风式”的教育方法,消除被教育者的对立情绪,创造心理相容的条件,从而开启学生的心理围城,让他们敞开心扉,与教师“心有灵犀一点通”,从而达到教育目的。下面,我就和大家共同分享我的班主任经历中的一个小故事。我班有一个男生叫孔春鑫,人长得特别帅气,脑瓜也相当聪明,学习成绩也不错,可不知为什么,这学期他养成了不做作业的坏毛病。说真的,刚开始,我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我找他训话,与他谈心;我批评他,在全班同学面前让他难堪;甚至打电话告诉家长,可这些一点用都没有,他依然是老样子。每天早晨,我检查家庭作业的时候,他要么就装模作样的在书包里找,要么就说没带上,忘家里了。而我对这种说谎的学生最为生气。结果是我更严厉的批评他一顿,我自己也很生气,可效果却是微乎其微。后来,我改变了做法,只要他写了,哪怕是一点点,我也在班级内对他给予表扬。你别说,这个方法还真管用,他一天比一天完成得好。我又乘热打铁,在全班同学面前对他说,老师觉得你越来越帅气了,越来越懂事了,老师也越来越喜欢你了。这一招,效果出奇的好,他听到我的话,脸上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也就是从那天起,他彻底改掉了不做作业的坏毛病。每天早晨,我一进教室,他都会喊我:“老师,检查家庭作业。”每每听到这句话时,我心里都特别舒服。我真庆幸,幸亏我及时改变了教育的策略,才让他消除了与老师的对立情绪,改掉了坏毛病,养成了好习惯。所以,教育学生时不应用训斥、苛责、打骂等伤人自尊的方式,而应平心静气,换位思考,多表扬,多鼓励。很多时候,微笑比严酷更有力量,赏识比批评更具激励。滴水穿石,胜过暴雨,和言良意,默化潜移。

五、正确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激发学生无限的潜能

这是一则希腊神话故事。皮格马利翁是一位雕刻师,他耗尽心血雕刻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并倾注了全部的爱给他。上帝被雕刻师的真诚打动,使姑娘的雕像获得了生命。是的,爱总能创造奇迹,尤其在学生身上。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有巨大影响力。

在我的班主任经历中,曾有过这样一个学生,他叫妥玉新,个子不高,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成绩平平。在班里属于中间靠后的那种。有一次,学校要举行演讲比赛,我悄悄的把他叫到办公室,用非常信任的口气对他说:老师很希望你能代表班级参加比赛,并相信你一定能讲好。这是老师为你准备的稿子,你看看,行吗?他迟疑了一下,接过了稿子。临出门前,我又轻轻拍着他的肩说,相信自己你能行。结果,在那次的演讲比赛中他与另外两个女生搭档,使我班获得了演讲比赛一等奖。而他个人也获得了演讲比赛二等奖。从此,他就跟换了一个人似的,话也多起来啦,性格也开朗了,更令我没想到的是他的成绩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一次比一次好,有一次期中考试,他竟然考了第一名,后来,他的成绩一直保持在班级前五名。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不能不说明暗示的伟大力量,对此适当加以运用,就会成为教育者育人的魔棒。班主任老师们请想一想,在教学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们是否从多方面为学生制造了积极暗示的条件?教室是否整洁、干净、舒适、温馨?墙上是否有促人上进的标语?是否制定了具体、合理的班训和规则?是否在集体场合对好的行为进行表扬?是否鼓励学生相信他们能够做得更好?是否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榜样?是否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教会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其实,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抚摸、一句鼓励、一条规则、一个口号,不用多讲,就足以让一个学生甚至全班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期待和关心,就会成为他们进步的动力。

浅谈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篇7

1 善用“期待效应”

1968年,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做了个实验:他们来到一所小学, 煞有介事地对所有学生进行智能测验。然后把一份学生名单交给有关教师, 说这些名单上的学生被鉴定为“新近开的花朵”, 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潜力, 并再三嘱咐教师对此“保密”。其实, 这份学生名单是随意拟定的, 根本没有依据智能测验结果。但8个月后再次进行智能测验时出现了奇迹:凡被列入此名单的学生, 不但成绩提高很快, 而且性格开朗, 求知欲望强烈, 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借用一个希腊传说: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里的塞浦路斯国王, 他爱上了自己雕塑的一个少女像, 并且真诚地期望自己的爱能被接受。这种真挚的爱情和真切的期望感动了爱神阿芙狄罗忒, 爱神就给了雕像以生命。此实施效应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也称“期待效应”。

为什么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所做的实验会出现这种奇迹呢?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都是著名心理学家, 教师对他们提供的名单深信不疑, 于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 即对名单上的学生特别厚爱。尽管名单对学生是保密的, 但教师掩饰不住的深情还是通过语言、笑容、眼神等表现出来。在这种深情厚爱的滋润下, 学生自然会产生一种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心理, 在心理的推动下, 他们有了显著进步。“皮格马利翁效应”被形象地总结为:“上联——说你行, 你就行, 不行也行;下联——说不行, 就不行, 行也不行;横批——不服不行。”

“期待效应”表明, 我们对他人的看法, 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都会对对方产生影响, 并使对方的行为越来越接近这种看法。这个效应告诉我们, 教师对学生的赞扬与期待, 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乃至成长产生巨大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也发现“人类本性中最深刻渴求的就是赞美”。其实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一样, 没有一个学生不想得到老师的赞美和期待。教师与学生交往时, 一旦对学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寄予期望, 学生就会产生相应于这种期望的特性。作为班主任, 要对学生投入感情、抱有希望, 并进行特别诱导, 使学生得以发挥自身主动性和创造性。

2 活用“增减效应”

在人际交往中, 我们总是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 不喜欢那些不喜欢我们的人。然而, 人是复杂的, 其态度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对方对我们的态度在喜欢与不喜欢之间转变时, 我们会有怎样的反应呢?为此, 心理学家做了一系列实验。其中有一个实验:将被试的80名大学生分成4组, 每组有7次机会听到某一名同学 (心理学家预先安排的) 对他们的评价。其方式是:第一组为贬抑组, 即7次评价只说被试者缺点, 不说优点;第二组为褒扬组, 即7次评价只说优点, 不说缺点;第三组为先贬后褒组, 即前4次评价专说缺点, 后3次评价专说优点;第四组为先褒后贬组, 即前4次评价专说优点, 后3次评价专说缺点。当4组学生听完该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后, 心理学家要求被试者各自说出对该学生的喜欢程度。结果发现, 最喜欢该学生的竟是先贬后褒组而不是褒扬组, 因为这组被试者普遍认为该学生如果只是褒扬或先褒后贬均显得虚伪, 而先贬后褒则显得客观且有诚心。实验结果使心理学家提出了人际交往中的“增减效应”, 即我们最喜欢那些对我们的喜欢显得不断增加的人, 最不喜欢那些对我们的喜欢显得不断减少的人;一个对我们的喜欢逐渐增加的人, 比一贯喜欢我们的人更令我们喜欢。

班主任评价学生时难免将学生的优点和缺点诉说一番, 可往往是采用先褒后贬的方法, 其实这是很不理想的评价方法。我们不妨运用“增减效应”, 增强评价效果。评价学生时, 可以提出学生的一些缺点, 然后再恰如其分地给予赞扬。这样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当然, 班级管理也不能机械照搬“增减效应”, 因为评价学生时涉及的具体因素很多, 仅靠褒与贬的顺序变化不能说明一切问题。倘若我们评价学生时不根据具体对象、内容、时机和环境而盲目采取先贬后褒的方法, 往往会弄巧成拙。

3 巧用“南风效应”

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一则寓言, 讲北风、南风打赌, 看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于是北风便大施淫威, 猛掀路上行人的衣服, 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 把大衣裹得更紧了。而南风则不同, 它轻轻地吹, 行人只觉得春意盎然, 从而解开钮扣, 继而脱掉大衣。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 就是因为他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 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行为。这种因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 称为“南风效应”。

教师教育学生要讲究方法, 学生有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 他一旦明白你找他谈话是为了教育他, 就会将自己封闭起来, 进行紧张的心理防范, 教师的语言很难深入其心灵。当学生犯错时, 教师的怒斥甚至体罚, 只能让学生把“大衣裹得更紧”;而采用“南风”式的教育方法, 会轻而易举地让学生“脱掉大衣”, 达到教育目的, 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因此, 班主任应从心理因素研究入手, 消除学生的对立情绪, 创造心理相容的条件, 从而开启学生的心理围城。

4 勿用“马太效应”

“凡有的, 还要加给他, 叫他有余。没有的, 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福音》第二十章的这句名言广为流传。1973年, 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默顿将其概括为“马太效应”, 意思是人们的眼光总是投向成功者, 人才的成功同社会对其的承认和肯定成正比, 即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给予更多荣誉, 而不肯承认还未出名的科学家的成绩。

学校里“好生好对待, 差生差对待”做法, 就是教育工作中的“马太效应”, 其消极作用必然会造成只重视和培养少数拔尖生, 忽视和放弃大多数中等及后进生, 形成少数和多数的隔阂、分化和对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 要避免“马太效应”可能带来的奖罚误区。一方面, 要“赏有据, 罚有章”。表扬奖励和批评惩罚, 都要按照学校要求和班级实际, 结合个人具体情况, 客观、公正地进行, 做到“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另一方面, 要树立“手心是肉, 手背也是肉”的观念, 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 不可偏颇, 有时更需照顾后进生, 给他们更多帮助和关心。“赏罚之道, 莫若至公”, 教师应努力做到“赏不因喜, 罚不因怒”, “赏不遗疏远, 罚不阿亲贤”。

5 忌用“超限效应”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 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 使人感动, 就掏出自己所有的钱准备捐款。过了十分钟, 牧师还没有讲完, 他就不耐烦了, 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 牧师还没有讲完, 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演讲开始募捐时, 马克·吐温由于气愤, 不仅未捐钱还从募捐的盘子里偷了二元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 会引起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上称之为“超限效应”。

爱心在班级管理的效应 篇8

所谓霍桑试验,就是将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当作实验的基本条件,关键目标是改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等各方面的客观因素,通过这些措施来探索提升工作效率的措施。从霍桑效应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当被观察者得知自己正在受到别人格外关注的时候,会出现改变其行为倾向的效应。从本质方面来看暗示的作用,人类自身的理念与感情都会受到他人潜意识的干扰,而这种干扰是具有差异性的。人类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去接受自身所尊敬、喜爱、信任的人的一言一行,即便是暗示,也会接受一部分。从上面的分析中很容易得出两个关键词:鼓励和自信。霍桑效应对我们在班级德育管理中的启示在于:广大教师对于学生有美好期望,才能够让学生从内心萌发一种主动改善自我、不断提升自我的潜在能力。而教师的这种期望能够逐渐铭刻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拥有机会成功,是否可以获得成功,关键在于其身边的人是否能够像看待成功人士一般,去信任他、引导他、期盼他。

二、霍桑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策略

(一)构建“被关注”的德育环境

学生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班集体当中度过的,而一个具有良好的德育气氛的班集体,对于学生未来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这就需要广大班主任注重班级的氛围建设工作,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氛围,使得学生的一言一行有准则,所接受的是正确指引的教育,所看到的是和谐、融洽、积极的班级文化,处在这样的班级环境中,学生才能够不断成长。首先,倾注爱心因材施教,一粒豆子不能长成一株好的豆苗,有诸多原因:或是因为缺少阳光水分,或是因为缺少合理的养分,或是因为豆子本身的原因。差生的产生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班级当中所开展的各类活动不可以人为地去排斥差生,教师应当鼓励这些差生主动地参与到班级中的活动中来,通过活动去展现自身的优点,在活动当中寻找自身的定位,从而逐渐提升自身的信心,进而不断提升健全自我的能力。一个班级当中,应当具有一股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力量,使得这些差生在这个环境当中能够轻松、愉快进行生活与学生。霍桑效应表明,随着满意度、参与度以及归属感的不断提升,工作效率也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深刻的满意度、参与度以及归属感则来自于个人需求的持续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则是更为关键的内容,即“被关注”的潜在层面需求。要想教育好学生,就必须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因此,班主任在进行教育的时候,应当从感情方面切入,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真情流露与言行举止去实现鼓励学生的目标。针对差生来说,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感情,由于差生在大部分人的心目中都属于存在问题的学生,不能获得理解与尊重,非常容易导致差生的内心变得扭曲,长此以往,其内心就会排斥他人的看法,因此,转化差生更需要注重信任与鼓励,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更应当加倍注意。首先,依照差生的知识水平与基本能力来调整教学的目标,设计对应的教学内容,使得差生只需要稍加努力就能够实现教学目标;其次,应当尽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积极构建良好的教学条件去进行不断的指引。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差生是否能够跟上,课堂当中应当重点关注差生,同时加强对于差生的辅导,循序渐进,充分挖掘差生的学习兴趣,指引其主动参与到学习实践中来,例如,教师在进行教案设计时要突出对后进生的教学环节设计,让他们能够从简到难,逐步消化教学内容,让他们有成功的喜悦,在下阶段的学习中更有自信。

其次,打造互帮互带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各个学科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同样也可以运用在班级管理当中,小组合作这种个别化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后进生摆脱困境,又可以使他们有归属感,获得教师和同学的关注,能抬起头走路,轻松愉快地学习,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当然,在具体分组过程中要对学生有详细的了解,掌握学生的成绩差异、个性特点、同学关系等,为有效分组做好准备,最后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统一分组,经过一段时间磨合后,再进行调整,最后确定合作小组的最终成员。笔者班级中即采用互帮互带的小组合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小组合作后,我班的团队凝聚力、向心力、带动力不断增强,后进生逐渐摆脱学习的困境。

(二)培养团队意识,建立全员参与班级管理的机制

在霍桑的实验工厂,客观物质的变化没有影响生产效益,倒是工人在实验中对自己心理需求的满足度和对集体精神的满意度促进了生产。所以要发掘后进生身上的潜能,激发他们参与集体生活以及求知的欲望,让他们在班级活动获得成就感,提升他们热爱集体、参与集体管理的热情,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最终改正自身的缺点。

班干部选举制度要不拘一格,我在班干部任免中,采取推荐候选人,再进行差额选举的办法,对班干部的任用进行引导,给了许多有特长有能力的后进生许多机会;对不称职的班干部,也有比较明确的罢免程序,形成班干部管理的有效机制。原本被排除在班干部选举对象之外的后进生,也成了被关注的对象,他们的积极性被不断提升,被选中进入班干部群体的后进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更多关注,使得他们能发挥出异常积极的工作热情,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作业的正确率,最后提高自己的成绩。如我所在的班级在班干部竞选中,除了部分品学兼优的同学外,还有四名后进生最后也众望所归。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总分很低,有个别偏科现象,但是人缘好,有一定特长。当选以来,由于他们被老师和同学格外关注,自己感觉自己受到了重视,特别是对自己各方面的要求相比以前提高了很多。自身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四名班干部的工作成效非常显著。

(三)疏导后进生的不良情绪,建立每周德育谈心机制

霍桑效应的实验告诉我们,不满情绪的充分宣泄,能够让人感到心情舒畅,干劲十足。利用好学校的心理宣泄室,进行有效的情绪疏导,建立德育谈心机制,及时化解后进生内心的积郁,调节情绪,就能促进其情感上的满足,进而培养起和教师之间的感情,激发学习的动力。

许多后进生之所以成为后进生,在一定程度上是积郁的挫折太多,没有及时发泄。当教师意识到某位学生对某门学科没有信心、对某一位老师心怀芥蒂,就必须引导,如果发现有不满及怒气,应及时带其去心理宣泄室,让他的情感有所释放。然后再进行进一步谈心,分析问题所在;同时要告诉学生宣泄不良情绪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要注意,随时任意的宣泄情绪也是不对的,必须要注重场合,慢慢学会控制。

(四)借助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力量,扩大被“关注”范围

班级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小环境,学校、家庭、社会其实都是学生必须要面对的舞台。要完善后进生的人格,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提高思想方面的觉悟,光靠班主任教师是完成不了的,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所以应该借助班级之外其他环境当中的主体来共同帮助,扩大其“被关注”的范围,这样转化的效果会更加明显,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转化机制。

任何一个人都具有其独到的优点,所谓差生同样如此。尽管许多差生在内心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扭曲情况,但是其对于未来的美好追求、对于受到他人尊重的渴望、对于受到教师与家长鼓励的期盼,都是其内心当中独到的优点,这些优点也是非常值得欣赏的。这就需要广大教师主动构建良好的机遇,来发掘差生所具有的这些优点,通过组织安排一些活动来为差生创造发挥其优点的机遇,同时要给予积极的指引与鼓励,让差生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通过不断的坚持,其自信心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

当前,许多家长都存在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心态,再加上社会中各种思想观念的影响,功利化的理念是家长群体普遍存在的价值观念。家庭环境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关键的部分。教师应当不断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使得广大家长能够清楚他们的孩子在校园当中是被教师所喜欢并认可的,让他们关注孩子取得的点滴进步,体会到做家长的自豪感。此外,通过与社会力量合作,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被认可的归属感,在学习之外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自信,让社会力量的评价来激励学生。如我在班级雷锋日活动中与社区合作,让学生走上社区服务的岗位,为社区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有文艺特长的学生去给敬老院的老人们进行表演,有电脑特长的学生去给退休老人解决电脑问题等,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受到了社区与被帮助者的赞扬,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更有学习的激情,希望学有所长,能在日后帮助更多的人。

三、霍桑效应的班级管理实践成果

实践之后,同学们无论在生活中、亦或是学习中都能够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清楚怎样的言行举止才是受到老师与学生所喜欢的,班级团队凝聚力大大提升,班级当中的学生能够在和谐、友爱的环境中去进行学习与生活,有效防止班级中呈现两极分化的状况,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积极向上的良好景象。学生们处在这个互相关注与互相尊重的班级当中,逐渐养成了关注他人与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从以前自身需要受到他人的尊重,逐渐转变成为能够理解他人也需要自身的尊重;从之前需要他人去耐心倾听自身的倾诉,逐渐转变成为主动去倾听他人的倾诉。自主管理的氛围也逐步形成,大家在一定程度上都认为自己是老师关注的对象,特别是原来拖班级后腿的后进生。加上在班级里并不存在两极分化的优生与差生的界限,全班学生在各个科目当中都有机会获得鼓励与赞扬,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班级的管理,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逐步增强。同学们你追我赶的氛围形成,班级同学之间相处融洽,集体活动中团队意识非常强烈。

上一篇:高考数学复习计划大纲下一篇:ccaa环境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