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作物情况调查表(共8篇)
注: 纸张使用A4纸
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家长意见书
尊敬的学生家长: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国家解决高校经济困难学生问题的有关政策,体现党和政府对大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帮助解决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根据国务院与自治区政府有关政策,我校已与中国银行桂林分(支)行签署了国家助学贷款合作协议,银行向我校学生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业务。
栖霞市位于胶东半岛腹地, 总面积2 017 km2, 辖12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953个行政村, 总人口65人, 其中农业人口55万人, 占全市总人口的84%, 高出全国20多个百分点, 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级市, 也是有名的“中国苹果之都”。全市耕地面积6.39×104hm2, 果园面积达到3.87×104 hm2, 其中大樱桃栽植面积3 000 hm2。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2.33×104 hm2, 果品产量139×104 t, 产值达到50亿元, 全市人均1万元左右, 农民收入的80%以上来源于果业, 果业成为栖霞市最大的支柱产业。花生生产方面, 年种植面积达到1.75×104hm2, 年产量达到7.3×104 t。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 拉动经济迅速增长, 同时花生制品厂、“栖阳”牌花生油等一些花生加工企业的兴起及加工规模的不断扩大, 使花生种植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其他经济作物如马铃薯、地瓜、葡萄等在栖霞市的种植面积较少, 主要是零星作业, 不成规模。
2 栖霞市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的现状
近年来, 随着栖霞市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农民群众对发展现代农业和使用现代农业机械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农业生产机械方面, 自2004年国家实行农机补贴以来, 在补贴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刺激下, 全市农民购买、使用农机具的热情逐年高涨, 截止到目前, 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24×104 k W, 农机总值达到43 958万元, 农机经营总收入达到35 327万元。
果业生产机械化方面, 从事果品运输、果园生产的拖拉机、微耕机等农业机械达到31 200余台, 农用排灌机械达到38 000余台 (套) , 植保机械达到31 000余台, 其中新式烟雾机达到300余台, 果品选果机械达到95台 (套) ;发展冷风库、气调库148座, 储藏能力35×104 t;包装、加工、销售等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0余家, 果业运输达到100%, 喷药机械化达到95%, 全市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581×104 hm2。
花生生产机械化方面, 1990年农业部丰收计划“10万亩 (6 667 hm2) 花生生产机械化生产试验示范”项目和2001年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计划“10万亩 (6 667 hm2) 花生增产增收机械化技术”项目的实施及2010年花生收获机械化创新示范区的建设, 为探索发展花生生产机械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从机械耕地、机械覆膜播种、机械植保、机械收获、机械脱壳等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生产。目前, 全市花生专用机具达到950余台 (套) , 其中花生覆膜播种机达到550台 (套) , 专用收获机械57台, 联合收获机3台。机械种植面积达到1×104 hm2, 机械播种面积达到0.67×104hm2, 机械收获面积达到1.2×104 hm2, 专用机械收获面积达到0.47×104 hm2。花生生产机械化程度的提高, 能够极大地解放劳动力, 提高花生产出率, 调动了农民购买花生生产机械的积极性。
3 栖霞市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栖霞市调查情况看, 全市经济作物机械化在发展方向和生产环节等方面发展极不平衡。
3.1 地域特性制约了经济作物机械化的发展
栖霞市是典型的山区丘陵地形, 而且苹果生产一枝独秀, 其他经济作物的生产只是零星作业, 地块小、分散不集中, 从而影响了其他作物的机械化发展。
3.2 农机发展的科技水平比较低关键生产环节缺乏创新和突破
栖霞市的主导产业是苹果产业, 但该市的苹果生产机械化始终没有走出传统农业的管理模式, 套袋、摘袋和摘果全部是人工作业, 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 束缚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花生生产在机耕、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 但在收获环节机械化程度很低, 只能算是半机械化水平。
3.3 对农业机械投入的认识相对不足
现在农业机械的发展主要靠农民的投入, 政府和部门的投入相对较少。而由于农民处于一家一户的小生产经营状态, 所以农民很少购买大型农业机械, 加上农民没有搞经营创收的经济想法,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3.4 农机服务体系不健全
栖霞市现有12处乡镇、3处街道办事处, 虽然都设有农机管理站 (经济开发区农机管理站是多站合一的单位) , 但人、财、物均由乡镇统一管理, 基层农机管理几乎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制约了农机化工作的健康发展。
4 栖霞市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方向和对策
针对栖霞市当前经济作物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今后农机化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主题, 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 以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 以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为目标, 积极引导栖霞市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的发展, 把农机发展空间调大, 把农机发展的科技水平调高, 把农机管理的机制调新, 把农机服务的质量调优, 增强栖霞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4.1 抓好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结构和布局的调整
在发展结构和布局上, 重点抓好“三个转变”, 即由抓经济作物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 向经济作物生产全过程机械化转变;由主要抓苹果主导产业机械化生产, 向花生、食用菌、地瓜等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转变;由抓经济作物产中机械化, 向前延伸后机械化转变。在立足栖霞市果品资源和产业优势下, 结合市场需求, 加快果品、花生等主要经济作物全过程生产机械化发展。果品业着重发展保鲜、储运与加工机械化, 花生生产向花生深加工机械化生产延伸,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路, 发展农业机械, 拉长农机产业服务链, 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布局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
4.2 搞好农机新机具和新技术的推广与创新
首先, 要充分利用栖霞市现有技术力量和机械装备, 搞好农机化试验、示范, 努力增加科技储备, 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其次, 围绕栖霞市经济作物的发展, 坚持高标准起步, 有重点地引进科技含量高, 先进实用的大、中、精型机械, 推动农业机械向多层次、全过程迈进;三是本着因地制宜, 讲求实效的原则, 建立一批各具特色的经济作物农机科技示范园区, 发展一批农机化带头镇、带头村和带头户, 拓宽农机推广服务领域。
4.3 充分用好政策把握国家农机补贴政策机遇
农机购机补贴政策的落实, 对推动栖霞市农机化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栖霞市是一个果业大市, 全市965个自然村的果园面积连年提高。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民使用和购买农业机械的热情不断高涨, 加上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 农业机械的需求量大幅递增。为此, 要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的购机热情, 建议省、市加大对栖霞市农机购机补贴资金的投入, 增加补贴资金, 用于栖霞市发展微灌机、割灌机、喷雾机、烟雾机、选果机械、花生覆膜机、花生收获机等农机具的补贴, 调动广大农民购机积极性, 从而提高栖霞市经济作物综合生产能力, 为促进栖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更大贡献。
4.4 加强基层农机队伍建设健全农机服务体系
关键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政策扶持
近年来,安徽省凤阳县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积极探索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和模式,目前已取得积极成效。针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凤阳县出台应对措施,稳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一、凤阳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凤阳县目前有15个乡镇、2个省级工业园,共有198个行政村、26个农村社区、3265个村民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即经营收入、固定资产租赁收入、集体资产出让或转让收益、其他经济收入。
凤阳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从布局看,村级集体经济西强东弱;从强弱看,省级美好乡村建设重点示范村强于市级美好乡村建设重点示范村,市级美好乡村建设重点示范村强于县级美好乡村建设重点示范村;从同一乡(镇)看,乡(镇)所在地的行政村(社区)优于其他行政村(社区),中心村优于其他村,尤其是边远村。
二、凤阳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做法
(一)盘活存量资产。组织开展清产核资,摸清资产总量结构,分类搞活资产经营。一是盘活现有资产。引导村级经营实体对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办公用房、校舍、厂房、仓库以及机具设备、水利水电工程设施等集体财产,通过依法改造、发包租赁、入股联营等方式进行盘活,取得经营收入。二是改进经营方式。对集体所有的小型、微利、亏损企业,通过租赁、联合、入股等方式进行要素重组,增加经营性收入。三是增加土地收益。在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城镇用地范围外,经依法批准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的非公益性项目,允许村级经营实体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可采取自主经营、租赁、抵押、承包、作价入股等方式经营,增加资产收益。
(二)开发集体资源。一是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纠纷调处。对无偿占用、低价发包的村集体土地、林地、水面和未利用土地等集体资源进行认真排查,对原发包合同操作不规范、内容与价格有失公平的承包合同,依法按程序重新修订完善,并重新发包,或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进行转让、出租等交易,规范使用行为,充分发挥资源效益,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二是发展产业经济。鼓励村级经营实体采取股份合作、自营、联营、发包等多种方式,开发荒山、荒坡、荒水、荒滩等资源,兴办企业,发展产业。有旅游和矿产资源的村,支持村级经营实体在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并保证安全生产的情况下,采取多种形式开发利用。三是开发劳务经济。支持村级经营实体加强与龙头企业、城镇企业和单位联系,有组织、有秩序地开展劳务输出服务。
(三)挖掘潜在收益。一是开发项目投资建设。鼓励村级经营实体投资经营水利、交通、通信以及城镇建设等项目,推进农村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进步。对村级经营实体投资建设的服务性社会事业项目,根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确定合理价格,实行有偿使用。二是增加集体资产收益。将各级财政资金建设的公益性设施,纳入村集体资产范围,工程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村级集体经济产生的资金收益,纳入村级经营实体统一管理。
(四)发展服务经济。一是开展社会化有偿服务。鼓励村级经营实体创办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服务组织,本着“自愿、有偿”的原则,为企业、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开展技术指导、信息提供、农机作业、物资供应、病虫害统防统治、农产品加工运销等生产经营服务,增加集体收益。支持村级经营实体通过创办综合服务、便民服务店或劳务服务队等方式,开展家政、环卫、养老、商贸、道路养护、绿化管护等社区服务和金融、保险、广电、通信等有偿代理服务。二是增加管理服务性收入。鼓励村集体受农户委托统一组织土地流转,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向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流入方,收取适当的基础设施使用费和土地流转管理服务费,用于农田基本建设或其他公益性支出。
(五)投资实体创收。一是开展经营。鼓励村级经营实体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通过土地流转,适度集约规模经营。以资产、资源、资金入股的方式,参与到有市场前景、有发展潜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龙头企业以及其他经济实体。二是参与经营。对拥有旅游资源优势或潜力的村,大力引导村民发展乡村旅游,村级经营实体采用投资入股方式,开展餐饮、住宿、文化体育、广告宣传、休闲娱乐等旅游设施配套建设。通过经营性收入或股份分红,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三是项目投资建设支持。对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县财政出资新建办公用房,也可用于对外租赁创收。坚持“村民自建、让利于民”原则,鼓励村级经营实体带领村民自建美好乡村建设、扶贫开发和民生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自建项目增加集体和农民收入。
(六)招商引资促收。鼓励村级经营实体发挥自身优势,为经济开发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其他产业园开展招商引资、企业招工服务。其独立引进的落户企业,所实现税收的地方留成部分全额返还到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七)出台扶持政策。
一是財政扶持。积极整合有关项目和资金,用于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县级财政安排专项扶持资金,对注册成立的村级经营实体,按照“选择重点、树立典型、逐步推行”的原则,每年重点选择一些村(社区)给予资金扶持,或提供贷款贴息。同时,利用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扶贫开发资金等专项资金,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
二是落实金融支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针对村集体依法开展土地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大型农用机械、集体林权、水域滩涂使用权、小型水利工程使用权等抵押贷款,开展应收账单、仓储单、存款单,保险单、股权、知识产权等质押贷款。县担保公司积极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固定资产投入、项目建设、应收账单、仓储单、存款单、保险单等提供融资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村集体企业参股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实现分红增收。
nlc202309081758
三是落实土地扶持政策。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时,预留部分国有建设用地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城乡建设用地增減挂钩试点中形成的挂钩指标,安排适当指标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鼓励村集体开展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经验收确认后,所产生的补充耕地指标获得的收益,全部直接返还村集体经济组织。
四是落实结对指导帮扶。组织开展部门帮村和村企结对、村银结对,把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帮扶重点,从资金、项目、人才、规划等方面给予支持。
三、凤阳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呈现“两极分化”。有的村级集体经济每年创收上千万元,而有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仅几千、几百元。
(二)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难度大,发展后劲不足。区域位置好的村,依靠工业经济发展区位优势,通过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办法,多渠道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而依靠自然资源开发的村,随着对生态自然要求的进一步控制,收入来源渠道正在逐步萎缩,增收后劲严重不足。
(三)对财政补助政策的依赖,阻碍了自我发展。少数农村干部群众有“等、要、靠”等惰性思想,主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思想意识不浓,完全依靠上级财政补助,村级组织勉强度日。
(四)集体资产流失现象比较严重,村集体成了“无产者”。经过几番村民委员会换届,村级集体资产出现了毁损和流失,一些村集体经济成了”无源之水”。
(五)村干部和群众对发展村级集体企业心存疑虑,缺乏开拓进取精神。片面地认为,村干部搞集体企业,一无精力、二无财力,三无能力,力不从心,不如不搞。缺乏敢想、敢做、敢为的勇气和魄力,放弃了发展集体经济的主动权。
(六)村级组织人员老化,村干部综合素质亟待加强。部分行政村(社区)的干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影响了村集体组织的决策能力,多数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考虑,严重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七)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不到位,思想上不重视。当前村干部抓集体经济发展有两怕:一怕担责任,创办经济实体失败后,给集体造成重大损失,遭群众谴责。二怕困难,由于村级经济薄弱,发展集体经济面临诸多问题,往往过分强调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资源等优势求发展。农民群众对村级组织发展集体经济不放心,对集体丧失信心,甚至出现只要权益、不要义务、不愿出钱出力、不闻不问的现象。这些思想认识严重影响了集体经济发展。
四、促进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一)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保护严格”的现代产权制度要求,推进以股份合作为主要形式,以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设置、股权界定和股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以村(社区)为单位,注册成立经营实体,实行村级资产股份化、公司化管理与运作。
(二)创新集体经营体制。按照股份有限公司运作模式,村级经济实体的股东为全体村民,村民委员会代表村民行使管理权力。公司要设立董事会,村(社区)“两委”成员任董事,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法人代表(董事长),公开选聘或由村委会主任兼任公司总经理。同时,设立监事会,乡镇包村干部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任监事,乡镇包村干部兼任监事长。按照“收入稳定、长期受益”和“参股不控股,投资不经营”的原则,鼓励村级经营实体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建设和农村社会化服务,兴办种植养殖型、中介服务型、加工增值型、产业综合型和产品营销型经营实体。
(三)规范村级“三资”管理。一是加强村财务管理。要建立健全民主理财、财务收入预算、开支审批、现金管理、财务公开等制度。完善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台账,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杜绝村不良债务。二是依法管理村级“三资”。涉及“三资”管理重大事项,集体资产处置,重大投资项目、资产资源经营方式确定和变卖等,都要履行招投标规定程序,实行民主决策,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加强村级审计监督。要把村级经营实体资产管理、收益分配、财务收支等纳入“村两委”经济责任审计重要内容,每年对部分重点村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同时搞好常规化的财务审计,每年对20%以上村的集体经营实体进行财务审计。四是加强村级集体“三资”网络监管体系建设。对现有“三资”网络监管系统增容改造,使“三资”网络监管系统更加畅通快捷,保障查询、预警、实时监控等手段的落实,切实提高村集体“三资”管理信息化水平。
(四)构建经营管理体系。一是建立健全县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体系。要以县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为平台,统筹全县农村产权交易;以乡镇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中心为载体,建立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站;以村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中心为信息网点,设立村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信息员岗位。二是建立健全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要建立完善的农村集体产权市场评估、信息发布、交易鉴证、交易机构管理等相关制度,集体资产发生拍卖、转让等所有权转移时,由社会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三是建立集体产权交易风险保障金和集体产权交易退出等机制,切实防止农村集体产权损失,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作者单位:安徽省凤阳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文
“>村港口经济发展情况调查2007-12-12 15:18:19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村港口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村港口经济发展情况调查(2)村港口经济发展情况调查
XXX村距新县城5公里。现有5个村民小组,878户,总人口2567人,劳动力人口1274人,其中农业人口795户2509人。因三峡工程兴建,该村需搬迁移民1700人,淹没耕地1400亩。在完成600名移民外迁任务后,有1100余名移民采取本村就地后靠安置,依托山林资源,新改梯田700亩,发展了小水果、茶叶、柑桔等多经作物3350亩。XXX村人均现有耕地面积不足7分地。目前,XXX村按照“靠路安居城镇化、靠山乐业基地化、靠港致富小康化、靠城发展现代化,靠游兴村特色化”的思想进行开
发建设,主要沿风茅公路、港口沿线建设居民点,有新房220幢,并发展了“移民新村农家乐”、“农业观光游”等特色旅游项目,三峡库区移民文化宣传中心项目正在申报立项。XXX村抓住三峡大坝蓄水机遇,利用库湾发展了80个网箱,有大小20条船只从事渔业和水上运输业。全村开设有68家餐馆旅店、66家美容美发店、24家商店、2家文体活动室。大力发展港口经济,引进了8家港口企业在该村落户,主要从事船舶修造、物流配送、码头营运、滚装车辆运输、水上旅游等业务。
港口经济的发展,对XXX村的经济拉动作用相当明显。据调查,目前XXX港区内从事第三产业的经营户共160家,月营业总额万元,户平月营业收入4300余元;其中由XXX村村民自主经营的有94家,年营业收入万元。经营场所面积7102平方米,月房租总收入2万元。客货运输业主41家,从业人员45人,月营业收入7万元。同时,由于XXX港区流动人口在2000人左右,使村民自产自销的瓜果蔬菜交易额每天达万元。现在处于各地劳动力纷纷外出寻找打工机遇发展打工经济的时期,但由于港口的存在,村民在福广码头、郑鑫船厂等企业做工的有50余人,月工资收入万元,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5人,月工资总收入万元;XXX村劳动力本地转移率达34。在移民迁建后,XXX村立足港口优势,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有效转移,由港口经济带来的营业收入每年约万元,劳平年纯收入2714元,人平年纯收入1347元。通过几年的努力,港口经济的发展使XXX港区日渐繁荣,XXX村也获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也不断得到了提高。
但随着新县城城市骨架的不断延伸,对茅坪镇而言,今后人地矛盾将会更加突出,因此,必须坚持走大力发展港口经济之路,培育一批临江型、有实力、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和企业。结合当前实际,在港口经济的发展上,建议从
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借助地缘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立足于旅游项目开发。XXX村每年接待上万名前来参观的中外游客,但来者如惊鸿一瞥,匆匆而过,几乎没有产生任何效益。要实现“旅游活港”的目标,必须大力挖掘三峡移民文化底蕴,以此为依托,开发独具特色的“移民”、“农家乐”旅游项目,以现有的三峡画舫为载体,开发水上观光、娱乐休闲旅游项目。二是围绕物流业发展开发物资配送项目。现有滚装船、货运船只每天日用生活用品交易额在8万元左右,但这些业务的经营业主都是宜昌等地的老板。因此,可成立配送中心,负责港区船只、车辆及企业、经营户的米、面、油、蔬菜等日用品供应。三是围绕港口产业规范发展运输、餐饮、住宿等第三产业。现有的饭馆、旅店、客货运输车辆数量多而杂,且卫生条件、服务质量等各方面良莠不齐,必须加强规范管理,以良好的信誉、优质的服务留住客商,刺激当地消费。
2、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现在影响港区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供水问题。XXX港区现有内流动人口近2000人,仅靠山泉引水是远远不够的,今年7月就已暴露出“水荒”问题。要将港区供水纳入新县城管网供水系统,并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予以解决。同时对供电、道路等设施进一步完善。可以探索以物流中心、报关服务市场等项目建设来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办法,反过来,以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和优化来保证更多的项目上马。
3、促进民营企业发展。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多层次多方位引导扶持企业发展。一方面,鼓励当地的老百姓创业,对于从事第三产业的发展项目,放宽政策,大、中、小一起上,既解决移民就业问题,又可以大大降低创业成本;另一方面,引导、帮助现有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严格企业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创造企业品牌,打造出
物流中心等几个强势企业集团,改变目前镇域经济无骨干企业、竞争实力不强的现状。
近年来,我们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农民增收、财政增收总揽工作全局,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使全县县域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得到明显增强。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北与陕西的志丹、吴起、定边接壤,南与甘肃的庆城、环县、合水为邻。1934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县内南梁创建了陕甘边苏维埃政府。1935年,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与陕北根据地连成一片,成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我党“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经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提供了落脚点,是红军北上抗日的出发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县是国扶贫困县和全省28个干旱困难县之一。境内自热条件严酷。全县共辖3镇12乡13.3万人,土地总面积377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5.9万亩,山地占85.4%。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65.87亿元,农业增加值达到3.5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418万元,大、小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67亿元和1.78亿元,粮食总产 量达到11.74万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0.0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7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607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95亿元。
(二)发展特点
从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县的县域经济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项目建设力度大,投资拉动作用明显。近年来,全县各级高度重视项目工作,始终把项目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支持甘肃加快发展的政策机遇,坚持“上争、内聚、外引”一齐上,“争取、建设、管理”一齐抓,全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11年,全县共实施总投资500万元以上各类项目184个,完成投资50.01亿元,增长70.1%。完成项目前期文本124个,前期工作进度和质量明显好于往年,全县项目库储备项目达到218个,总投资达到81.9亿元。向上申报各类项目223个,总投资79.1亿元。共审批、核准、备案各类项目54个,总投资12.29亿元。
二是“三农”工作扎实推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县上下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全县以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繁荣农村经济为首要任务,全力实施地膜增粮、种草养畜、特色产业培育、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五大工程”,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11年,完成良种推广面积4万亩,实施全膜双垄沟播种植20.5 万亩。建立综合试验示范基地13个,示范点47个,标准化示范区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初具规模,新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个;立足区位优势,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小杂粮种植面积突破20万亩,建成设施瓜菜千亩示范点1处,百亩示范基地2处,发展设施农业6400亩。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共栽植果树200亩,衬砌渠道19千米,开发复整农田4300亩,修建田间机耕道路20千米;修建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中小拱棚306座,种植瓜菜3000亩,建立优质瓜菜示范区2000亩;扶持养殖大户50户;培训新型农民600人(次)。完成上里塬彭家寺、王咀子银坪等7个扶贫整村推进项目,新修人饮工程3处、梯田4700亩,新打水窖140眼,新建沼气池560座,新建钢架大棚40座,购臵太阳灶1000台,危窑房改造998户,种植紫花苜蓿14150亩,扶持2338户贫困户引进良种羊8052只,培训农民7100人(次)。投放各类农机具1100台(部),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各项扶贫措施和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全年共解决贫困人口0.3万人。
三是基础条件逐步改善,发展后劲日益增强。全县坚持把改善基础条件作为破解瓶颈制约的重要举措,持之以恒地推进城镇、水、电、路、生态环境建设。市政建设:城镇化率提高了2.5个百分点,达到31%。南部新区土地开发整理、杆管(线)迁建、拆迁安臵、华庆路主干道路工程、华能加气站、商品砼搅拌站、污水处理厂、县医院整体搬迁工程、县城职工安居工程及**林业总场棚户区改造工程、乡镇干部安居工程、长庆油田服务二处生活基地等重大建设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华庆路主干道路(南段)工程、河道治理及护岸工程、华能石油天然气加气站建设、污水处理等重大工程年内已建成运营。小城镇建设:以悦乐、乔川、元城、城壕等乡镇为重点,完成主街道拓宽改造、人行道硬化、街道的亮化、绿化任务,埋设供排水管线,并配套设臵垃圾填埋场、垃圾仓等工程。水利建设。新建乔川乡艾蒿掌、林镇乡黄渠、怀安丰阳渠、城壕乡城壕村四处泵站扬水工程。电力建设。建成10千伏及以下农网改造工程、县城南部新区电力杆线迁移及线路改造工程、35千伏城关变进出线改造工程。交通建设。元城至老庙咀、关道岔至刘沟、赵咀子至刘沟岔3条水泥路已开工建设,总长25.3公里;建成柔远至高桥至坪庄石油矿区路、李良子至上里塬、油坊咀至碾子掌、元城至林沟崾岘、毛上路至南湾5条沥青路,总长82.8公里。生态环境建设。加固维修病险淤地坝11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5平方公里,新修梯田47516亩,实施“一池三改”农村户用沼气池3000座。林业建设。完成造林合格面积3.75万亩,绿化道路15条225公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快速有序推进,全县共完成勘界确权面积129.67万亩,占参改面积的100%。
四是资源开发强力推进,城市经济运行良好。围绕甘肃发展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和省委、省政府把庆阳建成“陇东 能源化工基地和新的增长极”的战略定位,全县各级积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着力推进石油开发进程,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步伐,工业经济运行良好。2011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418万元,非公经济上缴税金1365万元,出口创汇完成20万美元,全力支持油田企业勘探开发,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共审批井位281个,完成钻井548口,原油产量达到167万吨。工业集中区建设步伐加快,新堡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完成道路和排水工程。3000吨糠醛生产加工技术改造、兴庆商品砼搅拌项目已建成投产。以“家电下乡”和“万村千乡市场”等为重点的促销政策全面落实,城乡消费增长,市场流通活跃,商品购销两旺。
五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教育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进一步优化,普惠教育政策全面落实。去年,全县积极解决教育布局调整后亟待解决的各类问题,重点启动实施校安工程、柔远初中、五蛟小学教学楼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专项资金965万元,寄宿生生活补助548万元,免教科书费198万元,各类学生救助资金120多万元。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全县高考二本以上进线率、初中会考合格率、优秀率均名列全市前茅。职业教育顺利通过国家重点职专考核验收,晋升为全国重点职业中专,向社会输送人才300多人。医疗计生服务水平得到提高,**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42个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全面启动了医疗卫生综合体制改革。集 中开展了计划生育专项整治活动,落实“四术”措施1468例,征收社会抚养费151.93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劳务输转有序开展,坚持把劳务输转作为农民增收的重点,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全县共培训农民4100人(次),组织劳务输转2.3万人,创收4.5亿元。
六是民生保障得到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稳步推进。2011年,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4500户,建成房屋建筑面积27.2万平方米。新建廉租住房439套22000平方米。2010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完成90%的工程量,2011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进展顺利。新农合和新农保试点工作全面推进,参合农民达到10.7万人,参合率达到97.43%;参保农民5.7万人,参保率达到60%。发放养老金850万元,发放城市低保金848.37万元、农村低保金1633.46万元。新增城镇就业1700人,政策性安臵应往届毕业生150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下。全面加强市场价格监测和预警预测,积极应对和防止价格异常波动,价格总水平稳定在合理区间。
(三)主要启示和经验
1、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制定正确的发展思路,是加快发展的重要前提。近年来,我们始终教育干部牢固树立先进的发展理念,敢于“让利于人,发展自己”、敢于“用市场的办法解决发展问题”,注意在抓工作中理思路,在理思路中抓工作。特别是针对优势资源,制定的“以草畜为支柱 产业,洋芋、白瓜子为特色产业,以杏果、小杂粮为培育产业”的产业开发路子;针对立地条件差的实际,实施以“四个围庄”工程为主,水、电、路等相结合的基础先行路子;针对社会事业为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确定的坚持社会力量办社会事业的路子;针对城乡面貌落后,实施的以市政建设为重点,新城区开发老城区改造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城乡互动、统筹发展的路子,为全县快速发展指明了方向。
2、扎实推进项目工作,全力筹措发展资金,是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项目是资金的载体,是经济发展的“龙头”。没有大项目,就没有大投入,就不可能实现经济的大发展。**县近两年之所以比前多年发展快,主要是依靠项目来支撑。
3、营造良好环境,搞好服务质量,是加快发展的基本条件。环境是吸引力,是竞争力,更是加快发展的助推力。为了改善“三个环境”,全县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投资环境改善年”活动,推行政务公开、实行“一厅式”办公、“一站式”服务和承诺服务、限时服务制度,实行不换脑子就换岗、不换思想就换人,为投资客商营造了发展环境,为干事创业的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4、加强班子团结,各方共同配合,是加快发展的重要保证。“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四大班子的团结。在封山禁牧、草畜产业开发、县城南部新区开发及旧城改造、红色旅游开发建设等事关全县发展 大局的重点工作中,人大、政协支持,四大班子齐抓,从而有效的保证了工作落实。尤其是在县城开发改造中,县人大常委会针对开工前的种种阻力和开工后的各种非议,在前及时作出决议,在后及时进行了调查,为政府工作鼓了劲,撑了腰,有力的支持了政府工作,促进了工作的落实。
5、靠实工作责任,强化队伍建设,是加快发展的关键所在。实干兴县,贵在落实。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关键措施来抓,组织经常性的考察学习,开拓视野,解放思想,树立会干事,能干事,敢干事的意识。全面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全县各项工作及阶段性工作,通过责任制的形式逐项分解,落实到了乡镇、部门和个人,使各项工作纵包到底,横包到边。实行“三位一体”考核,以工作看政绩、论功过,重奖重罚,确保了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发展优势和面临形势
(一)、社会发展的优势、潜力及资源禀赋特征。近年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红黑绿”三大产业起步良好,劳动力资源丰富,老区政治优势明显,可持续发展的后劲进一步增强,主要表现在:油气资源富集。境内探明地下原油储存面积2200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58.3%,总储量达6亿多吨,是长庆油田在陇东的主产区之一。土地资源丰富。全县总土地面积达566.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85.9万亩,林地面积102.33万亩,草地面积322.09 万亩。农产品资源丰富。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豆类、胡麻、荞麦、洋芋等10多个品种,果品主要有梨、桃、苹果、葡萄等10多种,白瓜子、黑木耳、黄花菜等土特产品驰名陇上,年产油料830万公斤、各类水果1360万公斤、洋芋2000万公斤、白瓜子210万公斤、黄豆8000万公斤、黄花菜30万公斤。药材资源丰富。中药材资源达100多种,尤以甘草最为著名。木材蓄积量大。东部子午岭缘区留存原始次森林面积89.4万亩,木材蓄积量达到240万立方米。草畜产业潜力巨大。草畜产业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优势明显,有多年生牧草39.5万亩羊只饲养量达18万只,大家畜存栏4.86万头,年产肉类4000多吨、羊绒毛200吨。劳动力资源充裕。全县现有农村富余劳动力2.2万人,输转潜力较大。政治优势明显。我县是革命老区,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老区精神,是激励全县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精神支柱,近几年国家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政策扶持,也为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县域经济发展面临形式。
“十二五”期间,我县发展有着千载难逢,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一是全球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继续缓慢回升向好,我国经过抗击金融危机后,已进入经济稳定增长期,国际国内有利形势为我县加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大环境。二是国家支持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和国家领导人心系南 梁革命中心,国家发改委以发改西部„2012‟781号印发《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新规划的出台将会大大提高我县革命老区政治地位,使我县得到国家更大更多的政策支持。三是我县作为陇东油田核心、陕甘边革命中心、国办《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赋予的建设陇东“大型石化工业基地”、“红色旅游胜地”,将给我县石油资源大开发、红色旅游产业大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四是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国家把优惠政策、扶持资金更多地倾向“老少边”地区,将对我县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创建、农业产业开发、扶贫攻坚创造有利条件。
在看到有利机遇的同时,应清醒地意识到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大局中的不稳定、不确定、不可预见性因素相互交织,势必涉及和影响我县发展环境,未来发展也面临严峻挑战。客观地讲,我县产业开发正处于起步阶段,欠发达的县情特征十分明显,集中表现为“一薄二低三突出”。即工业底子薄弱:地方工业企业和产品门类少、总量小、比重低,县内规模以上工业仅有1户,规模以下工业大多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征的低附加值的传统工业,多数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不强,产品结构不合理,初级产品多,科技含量低、附加值少,市场辐射力弱。企业筹资困难,流动资金紧缺、技改资金不足,盈利空间狭小。地方企业对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 贡献率相对太低。农业产业化、城镇化水平低:我县既是一个农业大县,又是农业弱县,绿色农业规模化开发、集约化经营尚未形成,特色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商品率不足20%。城镇化进程缓慢,“十一五”末,全县城镇化率仅为28.5%,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全市19.5个、6.15个和1.6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加快发展的矛盾突出,全县至今没有高等级公路,主干线公路分布少、路网密度小、等级低,远远低于全国、全省和全市平均水平,交通和水利工程建设现状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是优势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矛盾突出。我县是石油开发的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生态环境脆弱的问题依然突出,对资源开发的承载力较差。资源大县与财政穷县的矛盾突出。作为长庆油田开发的核心区,我县原油年产量相当于全国小型油田的产量,但资源收益分配严重失衡,石油产业对地方财政和农民收入贡献十分微弱,与周边相邻油区市县相比,收入水平悬殊,差距不断拉大,在付出沉重生态环境代价下,资源大县、生态弱县、财政穷县、脱贫难县的特征异常凸显。
(三)制约因素
客观分析我县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除了历史的、自然的原因外,主要是受资金、区位、人才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是发展资金短缺。经济要发展,一定的资金投入是比不可少的。而我县属国扶贫困县,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排名靠后,发展资金十分有限,目前主要靠中央、省、市财政转移支付和项目投资来搞建设。招商引资、启动民资由于受环境的影响,数额很小,且不稳定。地方工业自身规模小,根本没有积累用于发展。
二是区位因素制约。**县是一个边远山区小县,既不沿海沿边,又不通铁路,加之境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梁峁相间,自然条件严酷,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为国扶贫困县和全省干旱困难县,先天就处于区位劣势,没有发展就比别人“矮了一截”。同时,由于硬环境影响,开放开发水平不高,软环境也跟不上发展需要。这样,就致使县域经济至今迈不出大的步伐,难以实现质的飞跃。
三是人才资源匮乏。由于我县自然条件差,环境不好,对人才没有吸引力,所以人才引不来,大多数人才也不愿意来,高、精、尖人才十分匮乏。人才老化,青黄不接的问题已严重制约着我县县域经济的发展。
四是思想观念落后。由于经济文化落后,致使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思维习惯、创新意识等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是比较保守,观念滞后,思维陈旧,方法简单,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接受新思想的速度慢,对新的事物总是求全责备,想问题、办事情总是喜欢惯性思 维,开拓意识不强,缺乏一股闯劲、冒劲、拼劲等。这在一定程度也制约着县域经济的飞速发展。
三、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发展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特色经济强县为目标,以保障和发展民生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总纲,大力开发“红、黑、绿”(红色旅游、石油资源、绿色农业产业)“三大产业”,努力在红色旅游开发、石油资源开发、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上实现“五大跨越”。坚定不移地走好地企共建,主攻石油开发发展;把握机遇,实施项目带动发展;开发优势资源,依托草畜产业带动发展;打造红色旅游名牌,依托老区政治优势帮扶发展;民生至上,社会和谐发展的路子。着力打造全国红色旅游重点县,重要石油生产基地和以小杂粮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基地,西部生态优县、陇上畜产强县。
(二)发展目标:到2015年,优势资源开发、产业基地基本建成,重大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经济总量与人均水平居全市上游;扶贫开发取得显著成效,社会各项事业、公共服务能力与水平取得实质性突破。生产总值达到175.43亿元,地方生产总值达到27.97亿元,大、小口径财政收入分别达到3.12亿元、2.0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0679元,农民人均纯收达到5367元,地方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0.7亿元,城镇化率达到37.5%,森林覆盖率达到35%。到2020年,全国重要石油生产基地和以小杂粮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全面建成,实现全国红色旅游重点县、西部生态优县、陇上畜产强县的总体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实现同步增长,与全国基本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生产总值达到514.29亿元,地方生产总值达到69.14亿元,大、小口径财政收入分别达到6.27亿元、4.0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30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375元,地方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2.76亿元,城镇化率达到46.5%,森林覆盖率达到40%。
四、发展县域经济的重大任务
按照上述总体思路和总体目标,我县发展县域经济的重大任务是:
(一)抢抓发展机遇,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坚持把项目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关键环节来抓,以只争朝夕、占登先机和雷厉风行的实际行动,争政策、争项目、争投资,力争有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市投资计划,获取更多更大支持。坚持围绕消除“瓶颈”制约,大上基础建设项目;围绕 开发特色产业,大上城乡居民增收项目;围绕优势资源开发,大上财政增收项目;围绕促进全面发展,大上社会事业项目,努力争取和实施好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具有重大影响的9类106个重点项目,把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体现和落实到建设项目上。全面落实项目工作责任制,强化对项目建设全程管理,以卓有成效的项目工作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挖掘南梁革命历史,深度开发红色旅游产业。以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旧址(南梁政府)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二期项目、延安干部学院南梁教学点二期工程、马锡五审判方式陈列馆暨庆阳市法官培训基地、刘巧儿事迹陈列馆暨陇东妇女解放事迹纪念馆、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旧址文物保护修缮等重大项目为依托,分步实施以南梁纪念馆为中心的土地革命红色旅游景区,以抗大七分校旧址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抗大教育旅游景区,以军民大生产纪念馆为载体的屯垦文化旅游景区。“十二五”期间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旧址南梁革命纪念馆和抗大七分校景区分别晋升国家4A、3A级旅游景区,切实确立红色旅游的龙头地位。加大红色、生态、人文旅游建设步伐,加大东**森林公园、大小凤川生态休闲度假村的建设力度,有效保护中国出土最早的旧石器遗址、战国秦直道、秦长城、大顺城、金代双石造像塔、宋代砖塔,推进以范公祠、双塔寺为核心的双塔森林公园提升步伐,构建红色、生态、人文资源互为补充的旅游产业格局。加强区域合作,重点开拓中远程客源市场,加快推出兰州—会宁—六盘山—**—延安、兰州—银川—**—延安、西安—**—吴起—志丹—延安区际旅游线路。争取在5年内,把**融入陕甘宁红色旅游圈,实现资源、客源互送。加强宣传促销,坚持每两年筹办一次“甘肃•南梁红色旅游文化节”,将其培育成陇上知名的红色节会;加强文物史料的抢救和红色文化挖掘创作,搜集和整理珍贵红色资料,编撰通俗易懂的红色故事,组建红色演艺队伍,策划编排《南梁之歌》、《再歌刘巧儿》,出版发行《南梁唢呐》、《**民歌民谣》,增强宣传推介效果。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加强景区餐饮、住宿、购物、停车场、旅游厕等服务设施建设;加强景区参与性、体验性项目建设,丰富景区(点)游览活动,完善旅游产业链,加强旅游队伍的整合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接待质量和服务水平。积极培育特色民俗文化产业。大力开发以香包、刺绣、剪纸为重点的特色民俗文化产品,挖掘、整理、出版非遗文化产品,加快建设非遗成果及民俗文化会展中心、南梁影剧院、南梁红色演艺厅、书画摄影及产品展销中心,每年发展香包、刺绣、剪纸等生产大户300户,生产销售量达到10万件以上。到2015年,游客接待量达到50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达到1.5亿元以上。
(三)立足特色农产品,大力开发绿色农业产业。重点加快草畜、粮饲玉米、小杂粮、蔬菜、洋芋等农业主导产业开发。东部生态农业区重点发展草畜、粮饲玉米生产,西北 部旱作农业区突出小杂粮产业开发,中南部高效农业区侧重发展瓜菜和林果产业。大力实施种植产业“22211”工程,即:粮饲玉米20万亩、小杂粮20万亩、洋芋20万亩、白瓜籽10万亩、蔬菜10万亩(其中黄花菜5万亩)。争取到2015年,全县种植业六大产业总面积达到180万亩,总产值达到6.4亿元,总收入达到2.8亿元,为农民提供人均纯收入34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到2020年,全县种植业六大产业为农民提供人均纯收入44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草畜产业。继续坚持走“广种草、舍饲养,改畜种、调结构,小群体、大规模” 的发展路子,以“漫山遍野种草,千家万户养畜”为主推模式,大力发展现代化规模养殖场和小区,每年种植紫花苜蓿18万亩,大力抓好退牧还草、百万亩优质紫花苜蓿基地、50万只肉绒羊基地、10万头生猪基地、5万头肉牛基地、40万只养鸡基地建设。到2020年,全县牧草留床面积达到100万亩,新增规模养殖户达到4000户,新发展舍饲养羊户达到16500户,规模养殖场(小区)达到305个,全县牛、羊、猪、驴、鸡饲养量分别达到5.1万头、55万只,22万头、3.4万匹、45万只,肉蛋奶总产量达到22500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25亿元,畜牧业人均收入达到2500元。白瓜籽产业。着力改良品种,改善品质,提高产量,增加效益,每年建成优质白瓜籽生产基地10万亩(其中纯种1-2万亩),年产白瓜籽 2000-3000吨。粮饲玉米产业。坚持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为核心,每年种植优质粮饲玉米20万亩,亩增产粮食50-120公斤,增加产值75-180元。小杂粮产业。坚持走无公害化的发展路子,建成以西北部六乡镇为主的荞麦、豆类、糜谷优质生产基地6万亩,带动全县小杂粮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到2015年,总产量达到2.0万吨。蔬菜产业。以悦乐镇万亩蔬菜基地和城壕千亩蔬菜基地建设为重点,全县年均完成设施蔬菜生产6000亩,带动全县蔬菜开发面积10万亩,实现总产18万吨。洋芋产业。要着力引进推广菜用型和淀粉型等优质专用新品种,每年建立无毒种薯示范推广1.5万亩,良种繁育基地3000亩、中心示范基地3万亩,带动全县洋芋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20万亩,总产量稳定在30万吨以上。
(四)依靠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地方工业。按照“环境最佳、服务最优、效率最高、速度最快”的要求,全力支持油田开发,确保“十二五”末境内原油年产量达到400万吨,产量达到全国中型油田水平,使我县保持长庆油田陇东油区的核心地位。在加快石油资源开发步伐,创建“和谐典范、模范油区”的同时,创新地企联合开发、合作经营、相互支持、利益共享机制。围绕油田生产需要,地企在石油化工助剂、污水处理等生产方面加强合作,促进石油开发后续产业发展,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围绕石油资源开发促进县域经 济发展,鼓励油田单位建设伴生气回收利用企业,建设天然气管道,加油站、天然气加气站,提高居民气化率。围绕石油钻采,建办石油钻采机械加工、油田机械设施配件加工维修企业,全力支持油田、开发油田、带动地方工业同步发展。在大力支持配合油田开发的同时,集中精力,全力争取油田区块独立自主开发政策,落实国家税费政策支持,严格控制资源流失、税源流失,千方百计拓宽税费征收空间,全面做到原油实产实计,税费应征尽征,形成稳固坚实、长久的财源基础,确保财政状况根本好转和财政增收目标的实现。跟踪低渗透油田开发进程,督促油田企业出资,开展大规模、持久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民生工程,提升油田企业对地方经济贡献率。
(五)强化基础设施支撑,破解发展瓶颈制约。以提升公路等级,增加公路密度,加大水资源配臵能力,改造升级农村电网,扩大信息覆盖面,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为重点,改善发展硬环境,消除“瓶颈”制约,为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交通建设。按照主干线公路、出县出省公路、县乡公路、乡村公路四个层次稳步推进,努力打通一批接界路、出境路和断头路,实现与周边交通动脉全程对接,与边际公路联网。启动庆阳至延安铁路**段,打扮至平凉高速公路**段,甜水堡至罗尔沟圈高速公路**段,南梁通用航空机场建设,定汉寺至东**二级公路建 19 设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十三五”期间建成。力争“十二五”期间建成新南二级公路,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旧址柔远至太白红色旅游景区出口路,悦阜二级公路**段工程,悦乐至铁角城二级公里改建工程,改造县乡道路22条410公里,建成能源资源开发区道路4条88公里和县城二级客运站,改建通乡油路9条206公里。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努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建设葫芦河引水、土门沟水源建设、城壕乡水源建设、上里塬彭家寺水源改造、抗旱应急水源建设、芋咀沟水库除险加固、农村安全饮水、中小河流治理、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牧区节水灌溉、高效节水示范、县城山洪地质灾害治理、重点乡镇山洪沟治理及县水文监测站建设等工程。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新修护岸13处142公里,维修加固自流灌区3处,改造城壕、温台自流灌区,新建提灌工程19处,维修改造提灌工程49处,新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1处。统筹推进水利信息化体系建设,建成防汛抗旱指挥、气象、水文预报预警系统和山洪地质灾害检测系统,培训水利人才,加大集中饮水水源保护力度,确保水环境安全。到2015年,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城镇供水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村用水自来水化和城镇供水安全化、节水化。电力能源建设。积极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加快变电站和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 程,推进电网智能化建设,加强农村沼气能源建设和沼气技术服务,提高沼气普及率和利用率。在林镇、南梁等乡镇建设太阳能发电站7座。在紫坊畔、乔河等乡镇建设风力发电站5座,实施太阳能路灯改造工程,新建110千伏输变电站1座、110千伏线路52公里,新建改造35千伏输变电站6座,35千伏线路132.6公里,新建10千伏线路380公里,0.4千伏线路3410公里,完善城南新区电力配套,老城区地埋线改造。在全县15个乡镇新建户用沼气6000口,大型沼气池10座,村级服务网点43个,在悦乐镇新建三沼综合有机肥料加工厂1座,配套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各8000台,新建秸杆固化成型燃料加工点2处。通信和信息化建设。超前实施信息系统技术升级,有步骤、分层次地促进电话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加强信息传输基础设施及机关单位网络信息化建设。开通15乡镇数字电视,建设联通基站170个(2G站70个,3G站30),移动基站148个,在县城新建联通光缆20公里,新建宽带端口容量5000线,发展光纤集团专线420户。在乡镇建村村通光缆430.5公里,扩建固定电话调换容量10000线,建设校园一卡通工程、终端机建设工程、政务通工程,发展校园信息机120台,车务通终端机7000台,发展政务通软件平台600家。建立基本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增强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应急通信能力。到2015年,川塬区网络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户电话 入户率达到85%,移动、联通、电信通信网络覆盖全县,基本实现信息共享。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和实现县城规模扩张为目标,按照“改造旧城、建设新区、强化管理、提升品位”的总体思路,加强城市化建设。加大蓬河工程拆除和城南新区、县城东部新区开发建设力度,重点实施好城中村、南亚商场、百汇商城、赵沟门桥等区域段旧城改造;拓宽改造华庆路、华吴路,新建绕城道路10公里,城区连接道路3条40公里及立交桥建设,扩建县城供水工程和县城污水处理厂,新建第二水源净水厂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区供水、排(污)水管网和配套设施;完善悦乐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配套,新建南部新区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5760套,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468户,实施第一水源区居民整体搬迁工程;建设档案综合业务楼,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以柔远河整治、老城改造为契机,重点打造双塔森林公园绿地和实施南部新区绿地建设,绿化覆盖率达到35%,不断加快县城开发建设步伐,努力提高城镇化水平,使县城发展空间充足、配套功能完善、人居环境优越,全力打造陇上精品县城。
(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构建西部生态优县。以子午岭林缘区和元城河流域为重点区域,以石油开发区、水资源保护区、生态脆弱区为主战场,紧紧围绕石油资源、红色旅游资源、草畜产业开发,以重点生态工程为抓手,加大生态 文明建设力度,创建西部生态优县。生态建设。一是小流域治理和水土保持。加强封山(沟)禁牧,退耕还林(草)等统一管护,加快坡改梯,坝系、荒山荒沟、中小河流治理、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及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二是生态保护和建设。继续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二期、三北防护林、森林抚育,低质低效林提质改造、森林生态效益、元城河流域以油松为主的百万亩水保林基地、退耕还林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林业建设项目,因地制宜建设经济林基地,苗木育种基地,扩大林草地面积,推动生态环境全面恢复,加快营造公益林,碳汇林、生态林。三是“三化”治理。重点实施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草原生态补奖、退耕还林工程,恢复草原,促进生态环境快速好转。四是生态文明示范工程建设。以县城、柔远川、二将川、元城川,重点乡镇和村镇村庄为中心,积极开展“花园式单位”、“绿色学校”、“生态家园”、“乡镇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开展公路沿线绿化美化活动,构筑“绿色通道”;按照城乡面山、公路面山、其他荒山次序,开展面山绿化活动,实行整体绿化、连片治理,规模化推进。大力建设东**省级森林公园、双塔森林公园、子午岭林区森林管护站。通过规模治理,到2020年完成造林合格面积180万亩,封山育林12.25万亩,水土流失治理程度新增18.54%,全县80%的乡镇达到国家级生态乡镇标准,努力构建高原生态屏障,实现西部生态优县目标。环境保护。一是加强城乡环境保护。加快城乡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安全处臵,在各乡镇新建处理垃圾转运站1处,配套垃圾转运车1辆,完善农户配套垃圾分类收集桶50000个,县城配套道路清扫车2台,垃圾收集车4台;完善环境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添臵综合烟气分析仪,粉尘仪,COD测定仪,氨氮测定仪等设备及环境监测车1辆,建成县城大气自动监测站,环境监测业务楼;加大新能源建设投入,改善气候环境,在15个乡镇、50个村实施“一池五改六配套”工程,在县城城区实施居民煤改气工程,加大宣传投资,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关于能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宣传活动。二是水环境保护。在重点水源保护地安装围网、界标、界碑、警示牌、宣传牌,切实做到农村村民饮水安全,扩建东沟水源供水工程,建成葫芦河第三水源地堤坝、围网等工程。三是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要逐步拆除现有小锅炉,在城南新区集中供热站配套脱硫除尘设施,在老城街供热站配套烟尘处理设施,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在重点工业生产企业增加污水处理系统,并新建石油危险物废物处理厂,不断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污染治理。节能减排。加快实施县乡生活垃圾填埋、污水处理、生活污水管网延伸、废旧农膜收集、石油废水处理厂、石油危险物处理厂、重点企业废水处理、县城烟尘治理项目、燃煤供热锅炉改造、街道路灯节能改造、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等项目,在县城建立医疗废物临时储存场,在乡镇卫生院配 备医疗垃圾储存运输装臵,积极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
(七)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稳妥推进教育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全面落实普惠教育政策,发展壮大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和校风建设改革创新,探索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机制,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创办群众满意的教育。努力改善办学条件,重点实施好中小学校舍安全、职业中专基础能力建设、**一中整体搬迁(新建初中)等项目,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步伐,突出抓好农村初中、乡镇中心小学和城乡幼儿园建设。健全教育资助制度,重点实施好高中困难学生资助、贫困大学生入学救助,初中、小学贫困寄宿生困难补助,中职涉农专业补助、中职学生国家助学金以及义务阶段学生营养餐计划等项目,使救助办学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并成为社会办学的主渠道。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快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全县、乡、村三级和社区医疗工作服务网络。完成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新建县中医院住院楼、县卫生监督所业务楼等10个县级医疗机构服务体系,重点建成南梁卫生院、山庄卫生院等18个乡镇、社区卫生院及111个行政村卫生室建设。到2020年,全县各类公立医疗机构达到30个,乡以上公立医疗机构病床数达到 700张,卫生技术人员达到476人,每千人拥有医生数、床位数分别达到3.6人和5.5张。力争县医院达到三级乙等医院,中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所有中心卫生院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建成一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一步提升县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能力及疾病和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水平,加强县医院传染病区基础设施及设备、人员队伍等配套建设,完善卫生应急救援预案体系,努力构建以乡镇为依托的基层卫生应急工作机制,配齐乡镇救护车,实现120急救网络全覆盖。加大城乡医疗保险覆盖面,农民参合率保持在95%以上,新农合“一卡通”全覆盖,建立和完善药品供应和保障体系,逐步取消县级医院药品加成。加快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所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前完成乔河、元城、怀安、乔川4乡镇计划生育服务所建设项目,并配齐与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功能要求相适应的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优生优育相关的手术、检测、临床诊治和电子信息等设备,达到标准化配臵要求。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队伍建设,采取招录大专院校毕业生等形式配齐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所技术服务人员,提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水平和能力。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利益导向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到2020年,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逐步实现人口均衡发展。五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乡镇卫生院队伍建设,继续加强省人民医院、省中 医院和县医院、中医院通过结对子,对口帮扶等形式,提高卫生服务水平。结合医疗体制改革,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在社区服务所重点为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积极发展面向偏远山区的远程医疗合作路子。增加预防出生缺陷,建立产前筛查中心,逐步开展产前筛查业务。提高科技服务水平。不断创新和完善人才工作机制,紧紧围绕优势资源开发,结合“引强入庆”工程,依托高等院校和高资质科研机构,积极引进、培养、选拔各类高素质、高学历、高职称的急需型、短缺型、实用型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主力军作用,为重大项目建设、主导产业开发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加强社会保障能力。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供养制度和临时救助制度,力争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建设老年公寓、农村中心敬老院、社会福利院,加大城镇保障性住房、棚户区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及农村学校教师和农村医务人员周转宿舍建设力度,构筑面向公众的普惠型社会“保障网”,进一步提升农村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加强社会管理。要实现这个根本目的,全县各级党和政府必须着力在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七个方面做实做细工作,努力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加快公共 服务一体化建设。建立公共服务一体化协调机制,打破行政区界限,统筹教育、卫生、就业等公共服务领域的规划建设,方便群众跨行政区就近就学、就医和就业,实现资源共享。加强区域救灾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重大传染性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和相互支援机制。
(八)坚持统筹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三农”工作成果,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快新农村建设、产业化扶贫开发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按照“生态奠定基础,居住提升文明,产业增加收入”的总体要求,采用“城郊劳务经营型,村镇集中新建型,川区完善提高型,山区实用改造型”四种模式,继续大力实施以农村小康家园“145”工程为主的新农村建设。每年新增示范户500户以上,辐射带动农户改新建农宅1500户以上,力争到2015年,全县70%以上的农户实现住宅小康化。按照户均“20亩围庄田,20亩围庄草,1000株经济林,5口围庄窖或1眼小电井”的标准,坚持每年新修围庄田1.5万亩,种围庄草6万亩,造围庄林200万株,打围庄窖(井)5000口,到2015年,力争“生态能源、设施种养、道路农电、广电通信和文明小区”五项配套措施达标。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业主集中的“三个集中”原则,全力抓好庆(庆城)—南(南梁)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带**段建设,辐射带动元城川4乡镇协调发展,统筹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和市场布局、就业和民生保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五个一体化”建设,力争到2015年,在示范带内完成改新建小康农宅2200户,其中集中新建800户,分散改造1400户。努力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以悦乐、元城、南梁特色小城镇,城壕、五蛟重点小城镇为辐射的小城镇布局框架。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坚持“生存型扶贫”、“发展型扶贫”“两轮驱动”,确保实现农村低保、扶贫对象应保尽保、应扶尽扶。以整乡、整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和扶贫整村推进为重点,以发展肉绒山羊、小杂粮、全膜玉米优势产业为方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2—4个集中连片试点项目,20个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全力争取农业综合开发、南梁片区综合开发项目,继续抓好“雨露计划”、科技扶贫工程,提升农民劳动致富技能。到2015年净减贫困人口1.5万人,2020年底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健全“三农”服务体系。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力度,全面实施“三个一”科普惠农工程,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努力搭建科技平台。建立健全市场、技术、信息和政策四大服务体系。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落实粮食直补、种子和农机具补贴政策,加大县、乡财政对农民生产生活的支持力度,建设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到2015年,农民技术员比例达到青年农民总数的60%以上,掌握2门以上实用技术的达到70%以上。全县各类科研及技术推广机构达到35个,专业技术人员达到250人,乡(镇)村科技服务机构达到111个,服务人员达到300人。发展各种协会100个,会员4000人以上、专业大户5000户,农作物良种率达到90%,牛、羊良种率分别达到80%和95%。全县拖拉机拥有量达到1550台以上,农机总动力达到14万千瓦,农机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2%。
五、对策建议
一是请求协调开发石油资源。我县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储量较大,但多年来由长庆油田负责开采,对县财政收入贡献不大。而与我县相邻的陕西省吴旗、志丹、定边等县却于1995年分别与长庆局签订了《开发陕北石油资源的协议》,仅吴旗一县就划出101.8平方公里的区块,由县上组织开采。我县与陕西各县相邻,特别是与陕西吴旗等县连畔种地,同河吃水,自然条件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相当,而我们是“报着金饭碗讨饭吃”。长庆油田在西北开发石油资源,唯一给庆阳各县区没有划分石油区块。按照“资源共享、企地双赢”的原则,借鉴陕西吴旗、定边、志丹等县切块开采当地石油资源,加快经济发展的做法,请求上级协调给**县在本县内储油区域划出100-200平方公里开采区块,由**县引进资金,对立开采石油资源,技术上受长庆局指导,产量计入长庆局,或以土地入股,参与石油开发,这样,在 两三年内,**县财政不但能够实现自给,而且可以为省市财政做出贡献。若以上两项均不行,可将长庆油田在**境内的三产井承包给**县政府,由地方和油田共同经营,以缓解我县财政困难。
二是建议继续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我县在发展县域经济方面,虽然得到了省、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但由于自身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潜力不足,致使县域经济发展步伐缓慢。为此,建议省、市继续加大对我县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税收返还力度,缓解我县财政压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进程。
三是建议国家加大老区优惠政策。**县是革命老区县,也是甘肃十八个干旱县之一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一)建议进一步加大革命老区和贫困山区的扶持力度。我县地域偏僻,基础条件差,贫困比重大,与发达地区相比,发展速度仍然缓慢,贫富差距也在逐年拉大,实现全面脱贫目标十分困难。为此,建议国家能给与财政倾斜,加大对贫困山区投资力度,改善贫困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基础建设步伐,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二)新阶段扶贫工作量大而任务重,资金投入总量小,项目补助标准低,实施难度大,项目实施效果不明显。财政扶贫资金偏低,致使群众自筹资金量大,给项目实施造成困难,而且给贫困户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使贫困群众长期
难以摆脱贫穷。建议国家在今后的扶贫资金安排中,能够坚持从老区的实际出发,提高项目补助标准。
(三)建议将产业支持政策落到实处。支持贫困山区从事国家鼓励发展的项目建设,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扶持力度。安排一些大中型企业建设项目。安排一些有利于开发当地资源的骨干项目,并在审批、地方配套资金比例、贷款利率及偿还期限等方面给与优惠。在社会投资上,主要投向有利于创造贫困地区自身长期发展的领域,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面貌。
港口经济的发展,对XXX村的经济拉动作用相当明显。据调查,目前XXX港区内从事第三产业的经营户共160家,月营业总额69.5万元,户平月营业收入4300余元;其中由XXX村村民自主经营的有94家,年营业收入469.56万元。经营场所面积
但随着新县城城市骨架的不断延伸,对茅坪镇而言,今后人地矛盾将会更加突出,因此,必须坚持走大力发展港口经济之路,培育一批临江型、有实力、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和企业。结合当前实际,在港口经济的发展上,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综合利用现状
小麦、玉米是滕州主要的粮食作物, 种植面积约11.3万hm2 (169万亩) , 小麦、玉米秸秆资源非常丰富。2012年, 滕州市粮食作物秸秆量约196.9万t (其中, 小麦种植面积5.7万hm2, 按9 t/hm2计算, 可产生秸秆51.6万t;玉米种植面积5.5万hm2, 按26.25 t/hm2计算, 可产生秸秆145.3万t) 。目前, 粮食作物秸秆主要用于肥料化利用 (秸秆直接粉碎还田) 、畜牧化利用 (秸秆青贮) 、能源化利用 (秸秆发电) 、工业化利用 (秸秆压块制炭、食用菌、制造餐具) 等。2012年, 滕州市小麦、玉米秸秆粉碎还田182.4万t, 占总秸秆量的92.6%, (其中, 小麦机收秸秆粉碎还田率100%, 小麦秸秆粉碎还田51.6万t;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率90%, 玉米秸秆粉碎还田130.8万t) ;秸秆畜牧化利用1.4万t, 占总秸秆量的0.7%;秸秆能源化利用0.6万t, 占总秸秆量的0.3%;秸秆工业化利用1.6万t, 占总秸秆量的0.8%;其他用途10.9万t, 占总秸秆量的5.5%。据调查, 2012年滕州市玉米秸秆收购价格50~70元/t;今后滕州市粮食作物秸秆畜牧化利用 (秸秆青贮) 将发展到3万t, 能源化利用 (秸秆发电) 20万t, 工业化利用 (秸秆压块制炭、食用菌、制造餐具) 3万t, 秸秆高效利用占总秸秆量的13.2%
2 主要做法
2012年, 滕州市粮食作物秸秆粉碎还田率达到92.6%, 比2005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粮食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特别是秸秆粉碎还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1) 组织领导到位。为加快粮食作物机收秸秆粉碎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 滕州市政府专门制定了粮食作物机收秸秆粉碎还田保护性耕作实施方案, 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保护性耕作领导小组, 全面负责小麦、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的组织实施、督导检查工作, 并将小麦、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工作纳入对镇街的年终目标考核。滕州市农机局也成立了小麦玉米秸秆粉碎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小组和专家顾问组, 主要负责制定实施方案、操作规程, 搞好机具、技术推广, 开展技术培训, 组织对比试验, 落实示范和推广面积等工作。各镇街也成立了以镇长任组长, 分管书记、分管镇长任副组长的小麦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领导小组, 全面抓好小麦、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技术推广, 真正做到了分工明确、相互配合。
(2) 政策扶持到位。近年来, 滕州市使用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总额的近80%重点发展玉米收获和秸秆粉碎还田等保护性耕作机具。仅2012年, 滕州共争取中央农机购置和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资金1 885万元, 用于购置玉米收获机、秸秆粉碎机及配套动力的农机补贴资金约1 700万元, 占总补贴资金的90%, 补贴机具1400余台 (套) , 小麦玉米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到了3 850余台 (套) 。从2008年起, 滕州市把小麦和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工作作为对镇街年终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 连续以滕政发[2009]65、[2010]12号文对机收秸秆还田进行考核奖补。为做好小麦秸秆粉碎还田工作, 2009年, 滕州市财政投入23万多元对购置的618台小麦秸秆粉碎机给予免费安装;2010年, 滕州市财政投入18万多元对购买的582台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机给予累加补贴。为做好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工作, 2009和2010年, 枣庄、滕州两级财政拿出125万元对13条主要交通道路两侧及重点区域所涉及镇、村居及农机专业合作社给予玉米机械化收获秸秆粉碎还田奖励, 确保了2010年滕州市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率达到75%。2011和2012年, 以实施枣庄市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作业奖 (补) 项目为契机, 枣庄滕州两级市共投入300余万元对整建制示范镇给予奖补, 确保了2012年滕州市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率已在90%以上。
(3) 引导服务到位。滕州市农机部门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机服务合作社、农机大户等各类农机专业服务组织, 培植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实施主体, 形成推进小麦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保护性耕作快速发展的强大群体。大力组织开展合同作业、订单作业和跨区作业, 积极引进外地机械, 开展跨区作业, 以农机合作组织和农机大户为单位, 与村签订农机作业合同, 统一进行小麦、玉米机收, 并成立农机服务队, 深入田间地头, 为机手提供上门服务、跟踪服务和技术指导, 切实提高机械利用率和作业效率, 促进了小麦、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工作健康发展。同时, 注重发挥市场调剂的主导作用, 让作业价格根据供求情况随行就市, 实现了有机户和用机户双赢。
(4) 宣传培训到位。一是积极开展小麦、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大培训、大推广、大普及”活动。充分利用滕州日报、电视台和滕州市农机化信息网等新闻媒体, 进行宣传报导, 发布实施小麦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有关信息, 有效扩大了影响面, 全面提高了农民群众的认知度和接受能力。二是积极组织农机专业技术人员, 深入到镇街和村居, 特别是实施小麦、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保护性耕作示范区域, 对村干部、农机大户、种植户进行培训。免费发放《小麦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要点》, 让他们了解技术原理, 掌握技术要领, 学会机具操作, 提高规范操作技能。三是积极组织小麦、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保护性耕作村负责人和机手, 到实施保护性耕作先进镇, 取经学习, 切实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小麦、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等关键时节逐级召开现场演示会, 通过演示, 让广大农民群众看到机收秸秆粉碎实际效果和重要作用, 从而提高他们实施小麦、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保护性耕作的积极性。
(5) 督导检查到位。“三夏”、“三秋”期间, 枣庄市和滕州市两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镇街检查小麦、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工作, 并对开展小麦、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滕州市政府还专门成立了以副市长为组长的督查小组分赴各镇街对“三夏”、“三秋”小麦、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工作进行检查, 重点督察小麦、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工作措施的落实情况, 实际效果, 并将督察结果进行通报。各镇街也成立督导组, 深入作业现场进行检查指导, 确保各项任务目标落到实处。
3 存在问题
(1) 广大农民群众对粮食作物秸秆粉碎还田认识程度较高, 但是对秸秆高效利用的认识程度较低。目前, 秸秆除直接粉碎还田外, 在秸秆畜牧化、能源化和工业化利用方面较少, 仅占总秸秆量的1.8%, 秸秆利用的经济效益不高。
(2) 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偏少, 导致机械作业价格偏高。目前, 滕州市拥有玉米收获机1 400余台, 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1 000余台, 远远满足不了需要。2012年, 共引进跨区作业机械500余台。
(3) 秸秆粉碎还田规模化、规范化程度偏低。受作业地块限制, 大多数农机户单兵作战, 机械作业效率没有最大发挥。
(4) 机械与作业质量有待提高。玉米收获机和秸秆还田机易出现故障, 粉碎刀片易损坏, 有的机手忙时不及时更换刀片, 导致秸秆粉碎不达标。
4 意见与建议
充分调动基层组织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实施秸秆粉碎还田的关键, 充分发挥行政组织统的功能是实施整村整镇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的有力保障, 增加玉米联合收获机和秸秆粉碎还田机数量是实现粮食作物秸秆粉碎还田的物质基础, 政府加大奖补额度和覆盖面是彻底解决玉米秸秆焚烧、实现玉米秸秆有效综合利用的有力措施。
(1) 加大秸秆高效利用宣传和扶持力度。建议政府将秸秆高效利用纳入镇街考核, 并加大秸秆畜牧化、能源化和工业化高效利用宣传力度, 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社会认识程度。同时, 对秸秆高效利用的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 扶持和壮大秸秆利用企业, 提高农作物秸秆的经济效益。
(2) 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机械补贴额度。滕州市玉米收获机和秸秆粉碎还田机械缺口500余台, 建议政府单列部分资金对购置新型自走式摘穗剥皮型玉米收获机的给予累加补贴, 以充分调动农户购机积极性。
(3) 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扶持力度。建议政府对规范的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在土地流转和机械购置等方面给予奖励, 引导和鼓励他们实行订单作业、合同作业和一条龙规模作业, 提高作业效率。
【关键词】高等学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国家助学金 调查
国家助学金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的,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学生的助学金,国家助学金的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具体的标准在每生每年1000—3000元范围内确定,可以分为1—3档。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并轨,国家助学金的数额和覆盖面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助学金的品种、来源也日益增多。国家助学金制度的建立,充分体现了党、国家和社会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重视和支持,在高校形成了对困难学生的激励机制,对于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子努力学习、自强不息、全面成才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以及大学生价值观呈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国家助学金发放需要对学生的贫困情况进行全面地评价,需要地方相关职能部门的困难证明以及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和班级评议小组组成的评议组,实现公平、公正、公开地发放助学金。目前,笔者对成都大学医护学院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家庭经济困难同学进行了关于国家助学金运用方向的问卷调查,共发自编调查问卷312份,收回286份,回收率为92%,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围绕受调查者的家庭情况的基本信息;助学金对受调查者的学习生活影响;助学金对受调查者的消费观念的影响以及受调查者对国家助学金使用情况这四个方面进行的调查。通过调查可以看出:
1.助学金对困难家庭学生生活的影响
92%困难家庭学生的月生活费用约为500元/月,其中月生活费用在600元以上的困难家庭学生占总数的8%,助学金的发放基本上解决了困难家庭学生的生活需求。从生活的消费上可以看出困难家庭学生都树立了正确的消费观,不铺张浪费,做到了勤俭节约。
2.困难家庭学生对助学金的运用情况
在国家助学金的运用方向上,由于这是一道多选题和自由发挥题,所以同学们所填的答案比较多,但主要运用于生活费、学费、学习资料和购买衣物方面。
根据调查表的数据统计来看,98%的困难家庭学生将国家助学金运用到生活费上,满足了同学们的生活需求,运用到学费的困难家庭学生也占到了总数的29%,其中10%的同学运用到了衣物和购买学习资料上,但也有3%的同学将其运用到外出旅游和购买高档用品方面,没有发挥国家助学金的应有的作用,对国家助学金的意义并不是很清楚。
3.助学金对困难家庭学生消费观念的影响
困难家庭学生的主观消费要求不高,“勤俭节约”是他们消费观念的主流,他们大都衣着朴素、勤俭节约、刻苦学习。助学金不仅满足了困难家庭学生的基本生活需求,还帮助他们树立了自立、自强、节俭的观念。
综合来看,国家助学金还是能够较好的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困难家庭学生的生活所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国家设立助学金的初衷也都是为了鼓励和帮助大学生刻苦学习,奋发成才。但是,通过走访与调查也发现部分大学生对助学金的认识和使用存在误区,大学生的诚信在经历着考验,其中存在一些不好的现象与思想:
1、极少数大学生存在着国家免费资助的侥幸想法,加上贫困证明是由地方相关职能部门出具,学校在逐个审核时相对困难,导致虚假证明的出现。
2、也有部分困难家庭学生将国家助学金运用到购买高档消费品和娱乐方面,校园中出现了学生领取助学金后用于非助学开支行为。
3、极少数的困难家庭学生将国家助学金运用到生活费的同时,安于勉强的生活,不思进取,没有任何积极的行动,没有认识到国家助学金的真正意义。
这次调查让我们了解了家庭困难大学生获国家助学金后的生活情况,助学金的运用方向及助学金的发挥状况。同时为了更好地让贫困大学生正确合理的使用国家助学金,明确国家助学金的真正意义,加强对获奖学生的感恩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应做到到以下几点:
1、部分学生为了进“贫困门”而弄虚作假,填写的家庭经济状况不真实,导致出现了一些虚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诚信知识教育,同时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思考、自警、自励、自省等方式进行自我教育,将诚信规范上升为做人的内在要求,从根本上提高同学们的诚信素质。切实保障资金落实到困难家庭学生身上,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2、强化多方面监督,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坚持困难学生认定和助学金发放的公示制度、坚持实地走访和调查等措施,接受同学们和评议小组的监督,进一步加强对助学金管理运用情况的全程监督、检查。
3、对于滥用国家助学金,用于请客、送礼或其它高档次消费的,一经调查核实,学校将收回资金并予以纪律处分。
4、做好国家助学金政策的宣传工作,让同学们有更深切的了解,树立国家助学金正确运用观。大学生不仅要正确使用助学金,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感恩意识。我们要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义务服务及志愿者活动。如到学校附近的社区或家乡开展义务劳动、科学文化讲座、公益活动等。
5、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开展以诚信、励志为主题的班会、党团支部活动以及一些有关“自立自强”的讲座,鼓励同学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同时还要教育家庭困难学生正确对待贫困问题,积极参与学校开设的勤工俭学岗位,利用周末时间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树立自尊、自强、自立、自爱的新时代大学生形象。
【参考文献】
【经济作物情况调查表】推荐阅读:
农作物推广现状调查10-11
宣威煤炭经济运行情况调查10-08
农作物病虫害田间调查06-15
上海理工大学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20112-18
2024年舟山市经济调查情况分析05-28
经济发展环境情况的调查报告11-23
新西兰经济情况12-03
转基因作物阅读答案10-11
经济性对比情况说明06-03
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