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健康方案

2025-0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互联网医疗健康方案(精选7篇)

互联网医疗健康方案 篇1

根据《市卫健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医保局关于印发市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意见的通知》(卫规划〔2020〕69号)和《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学习借鉴“三明经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通知》(医改组〔2020〕3号),经研究同意,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深化医改中的支撑作用,全面推进县“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现就我县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意见通知如下:

一、完善区域平台便民惠民应用

(一)完善公众健康服务平台。

推广“12320热线服务平台”,完善“健康”微信公众服务平台,为公众提供基于电子健康卡的预约挂号、在线报告、健康档案查询、移动支付等便民惠民服务应用,提高医疗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到2022年,公众通过平台可实现各类医疗健康便民惠民“一站式”服务。

(二)建设“多码融合”应用平台。

建设县电子健康卡“多码融合”应用平台,推广使用全国统一标准的电子健康卡(虚拟卡),贯穿就医诊疗、预防接种、妇幼保健、信息查询、健康管理等各类场景,逐步减少院内临时就诊卡发放,推动“e点通”应用,保证实名制就诊和“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有效落地。到2022年,实现“多码融合”应用在县乡医疗机构覆盖使用。二级医院临时就诊卡就诊率应低于20%。

(三)建设区域医学影像共享平台。

建设县区域医学影像共享平台,推进同级医疗机构、医联体内医学影像资料共享;实施数字影像“云胶片”服务,实现个人医学影像查询调阅。到2022年,实现辖区内医疗机构医学影像共享互认,患者随时随地查看个人影像资料和诊断报告。

(四)建设区域互联网医院平台。

建设县互联网医院平台,为辖区内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提供统一、规范的平台支撑。县医院要开展互联网医院业务。到2022年,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普遍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

(五)建立区域处方流转共享平台。

建设区域处方流转共享平台,构建医疗机构医师电子开方、药师电子审方、药品零售企业配药、物流送药上门或患者就近便捷取药的药事服务新模式。到2022年,实现医疗、医药、医保信息共享协同机制。

二、提高医疗机构信息化服务能力

(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

二级以上医院普遍提供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检验检查结果查询、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并优先向医疗联合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留预约诊疗号源。到2022年,所有二级以上医院要全面完成。

(七)开展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

组织二级以上医院参加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到2020年,所有二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3级以上。

(八)推进院内信息互通共享。

开展二级以上医院互联互通成熟度测评工作。2020年,县医院要达到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3级水平。

(九)夯实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基础。

推进世界银行贷款医改促进信息化项目、承接市区域影像系统建设,拓展基层卫生信息系统功能。2020年,基层卫生信息系统检验、心电、影像、电子病历、双向转诊等基础应用基本健全。

(十)建设远程医疗服务平台。

开展远程会诊、远程门诊、远程查房、远程教育、远程视频会议、远程病理、远程影像、远程心电、区域检验等服务,参与全市各医疗联合体间信息共享交互及业务协同建设,支撑分级诊疗制度有效落实。2020年,远程医疗覆盖全县所有医疗联合体和乡镇医疗机构,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专家服务。

(十一)对接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

综合运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开展辅助诊断开方、中医远程教育等服务,促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到2022年,实现至少3家基层中医馆接入平台应用。

(十二)试点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

支持二级以上医院建立“互联网+护理服务”信息服务平台,为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护理服务。探索建立护士和护理员“1+1”提供上门居家护理服务新模式。

三、推动“互联网+公共卫生”融合发展

(十三)提高免疫规划信息管理水平。

依托省免疫规划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实现疫苗流向追溯、温度追溯,受种人群追溯。加快数字化门诊建设,实现“无纸化、数字化、互联网化”的运作模式。2020年,全县所有预防接种单位联网使用全省统一的免疫规划系统。2022年,全县80%的预防接种单位完成儿童免疫规划数字化门诊建设。

(十四)实现血液信息联网管理。

综合运用全省统一的血液实时联网管理系统,为采供血机构、医院、行政部门提供动态更新的采供血信息,便于全县医疗血液的管理和监控。到2020年,实现异地用血直免,电子献血证普及,方便群众查阅血信息。

(十五)拓展妇幼健康系统功能。

拓展完善产前筛查,两癌筛查、妊娠风险、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功能,推动全县妇幼保健业务的不断深化。到2022年,实现智能化、全流程、全周期、全方位的妇幼健康服务管理。

(十六)加强职业病防治信息管理。

综合运用全省职业病防治综合管理系统,加强职业病防控治理和综合监管,为构建多部门联合防控职业病提供平台支撑。2020年,全县职业病防治机构全部纳入省系统监管范围。

(十七)加强集中消毒餐具饮具溯源管理。

综合运用省集中消毒餐具饮具追溯管理系统,为公众提供“一品一码”的消毒餐具饮具追溯信息查询服务。2020年,全县所有餐具饮具集中消毒企业纳入信息溯源管理范围。

四、夯实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基础

(十八)提升区域平台网络接入。

增强医疗健康数据传输能力。2020年,全县二级医院卫生健康专网接入带宽不低于500M,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低于100M。

(十九)提升区域平台服务支撑能力。

加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质控和标准化建设,参加国家区域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成熟度测评。2020年底前,所有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接入区域平台,医院数据上传平台质控月平均得分达到95分以上;到2022年,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达到互联互通成熟度测评四级水平。

(二十)提高数据中心安全保障能力。

加强医疗云数据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县域平台重要信息系统符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要求。2020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均需按照规定达到相应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

五、加强信息标准规范化

(二十一)实现临床诊疗数据“四统一”。

2020年,各医疗机构要实现病案首页书写规范、疾病分类与代码、手术操作分类与代码、医学名词等临床诊疗数据规范化管理“四统一”。

(二十二)加强标准规范化管理。

执行省互联网医院监管、电子健康卡“多码融合”应用、医共体运营信息管理规范等地方标准。按照省基层卫生信息化统一、共享的接口规范,规范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

六、提高全民健康综合监管水平

(二十三)强化全民健康信息综合监管。

完善医疗卫生综合管理系统,实现我县监管数据在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统一归集,到2022年,推动形成全市联网、全面对接、层级监管、多方联动的综合管理“一张网”。

互联网医疗健康方案 篇2

一在线医院与终端问诊

医学是无国界产业, 医疗事业是独一无二的行业, 医疗技术进步、设备更新、药品的研制, 移动医疗领域的网络问诊、或者是慢性病管理, 大数据与手机移动模式切入, 通过医学数据算法与智能硬件结合, 为患者提供更多元定制服务。云端专家系统会为每位咨询者制定精细的营养食谱, 远程采集用户的身高、体重、体温、心跳、血压等信息, 提供个性化营养食谱建议与中医药材食谱膳食, 为顾客提供远程测量血压与药物咨询服务, 顾客可以在线测量血压与血糖读数, 把数据输入到计算机, 云端医疗工作者根据读书推荐中医药方子, 在线医院为顾客提供多元个性化服务。在线问诊通过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连接医生与患者, 在手机上提供问诊服务, 数据那一端是云技术, 实现患者于医生的视频、图片、文字、语音等多种形式信息交流。

二智能药房与云端配送

互联网把很多药店信息连接到一个系统上, 用户购买药物可通过手机定制, 智能药房根据用户所在位置, 提供最短路径的智能配送药物服务, 人们不用坐车到很远的地方去取药, 互联网智能药房为消费者提供更好配送服务, 通过云端服务器获得药店终端药品信息, 采集在线用户的健康数据, 基于常规医学检查, 为顾客配备药物。医生可根据不同病人不同情况, 提供最及时的健康指导信息、药品信息, 运动与膳食建议, 配合互联网云端技术, 为每位在线用户提供多元个性化服务。根据药品需求信息, 为风险投资公司提供服务, 根据药品需求为融资金融服务机构提供信息, 商业银行与风险投资公司改善业务优化药品融资投资。云服务与互联网可记录每一位病人就诊记录, 医生可随时随地用平板或手机终端下载病例, 检查记录等, 医疗信息共享服务可实现医学影像、医疗健康记录、检验报告、电子病历等医疗信息资源共享, 互联网时代, 医疗物流系统流程不断优化, 用科技创新提升服务。

三远程医疗与移动医院

互联网医疗健康方案 篇3

医疗健康信息虽然具有信息的一切特征,但也有着特殊性,它特殊性就在于信息的利用直接关乎人类生命或生存状态,这种特质致使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内容质量要受到特别的维护,医疗健康信息需要通过质量控制的手段提升其可信度。正因为如此,2014年我们开展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医疗健康网站信息可信度与质量控制研究”(项目编号:71473260),力图考察世界先进国家和我们自己的理论和实践,从多个维度探索互联网健康信息传播和利用方式、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的质量等问题,本专题发表的一组文章,正是该项目研究的部分成果,并从健康素养建设的国家战略、网络健康信息生态与医院微信信息服务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成果展示,并期望为互联网时代的医疗健康信息传播与利用提供可以借鉴的科学答案。

对于互联网巨量的医疗健康信息集合,保证获得高质量可靠信息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提升使用医疗健康信息的民众的健康素养,让他们掌握基本的健康保健知识,以有技巧获得信息、有能力判断信息价值,从而做出有科学根据的健康决策。民众的健康素养非常关键,它不仅影响个人的健康维护也影响到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以至于很多国家不止一次地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制定改进全民健康素养的国家规划,比如美国的“改善健康素养国家行动计划”和中国的“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我们也期待中国的行动规划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社会知晓,能够获得实际效果以促进国民素养的整体提升。

良好的网络健康信息生态也是保证高质量医疗健康信息获取和利用的一个重要方法。网络健康信息、信息节点、信息链和信息环境组成的信息生态系统是由信息使用者、医疗健康机构、政府监管部门、信息传播媒介等多个主体构成,由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信息政策、信息素养等多种因素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演化的生态系统。建立一个优化的网络健康信息生态系统,是医疗健康信息传播和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对策。

新媒体传播医疗健康信息和提供医疗健康服务是当前医疗健康服务发展的新趋势。微信平台的医疗健康信息服务增长速度快,以其简洁和便捷的服务形式广受推崇,作为国家重要的医疗健康机构的医院,在推进微信信息服务方面走在了其他医疗健康机构的前头。2015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信息构建研究中心发布了对中国千家医院万维网网站评估结果《中国医院网站评估(2014)》,现在我们再从医院的微信信息服务着手,了解其服务内容和服务特色并加以比较,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该新生事物的发展,从而为保证其医疗健康信息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互联网医疗健康方案 篇4

为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计划在全县医疗机构包括民营医院开展依法执业专项监督检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强化基层和民营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意识,提高依法执业水平,严厉打击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行为,探索建立联合整治医疗服务乱象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

二、监督检查范围和内容

(一)监督检查范围

全县医疗单位包括民营医疗机构,特别是开展健康体检、医疗美容、生殖(不孕不育)、泌尿、皮肤(性传播疾病)、妇产、肿瘤、牙科、眼科等科目的医疗机构。

(二)监督检查内容

1.依法持证情况:重点检查执业登记、备案情况。是否存在超范围执业、出租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行为;医师是否存在出租、出借、转让《医师执业证书》行为等。

2.机构执业管理情况:重点检查医务人员、诊疗活动管理情况。是否存在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违规开展禁止类技术(如免疫细胞治疗等)、违规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未经备案开展限制类技术的行为;是否存在医疗机构空挂科目行为。

3.执业行为管理情况:重点检查医疗技术、手术开展情况、知情告知义务履行情况、医学证明文件开具情况等。是否存在非法开展器官、组织移植、出具虚假医学证明文件等行为。

4.个体诊所、医师、护士执业情况,村卫生室、乡村医生执业情况。重点检查执业许可、办案情况,严肃查处违规执业、非医师行医行为。

5.严厉打击、坚决取缔无证行医行为。

三、实施步骤和工作安排

(一)各医疗单位自查阶段(2021年5月-7月)。

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向各医疗单位下发方案通知,各医疗机构按照方案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内容自查。于2021年8月1日前书面总结报告报XX县卫生监督执法大队医疗卫生科。

(二)监督检查阶段(2021年8月-2022年10月)。

卫生监督大队对辖区范围内开展健康体检、医疗美容、生殖(不孕不育)、泌尿、皮肤(性传播疾病)、妇产、肿瘤、牙科、眼科等服务的基层和民营医疗机构自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整改落实。组织开展医疗市场监督巡查。

(三)总结报告阶段(2021年10月)。

汇总专项监督检查工作资料,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责令整改,对存在的违法问题依法查处,并进行公示。

四、工作要求

医疗健康调查报告 篇5

为加快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更好地促进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协调发展,一年多来,根据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各级政府统一领导部署,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实施,广大农村群众积极参与,我市初步确立了大病统筹、医疗救助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医)体系。为切实巩固这一制度,进一步探索和建立健康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对我市新农医的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总结概括制度的现状和成效、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发展对策。

一、现状和成效

20XX年,我市共有乡镇132个,村(居)委会3914个,常住人口549.07万。其中农业人口380万,户数141.74万,农民人均纯收入 6221元。乡镇卫生院155个,村卫生室2838个,乡村医生3273人。自XX年7月1日镇海区率先开展新农医试点工作以来,至今除海曙区外,其他各县(市)区已全面推开。截止今年12月底,全市参保乡镇109个,占83%,参保村2694个,占69%,参保人数达275.4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76.4%。

主要工作成效:

(一)加强领导、精心实施、规范管理,初步建立了新农医制度的良性运行机制。

一是加强领导。

市委市政府和县(市、区)、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农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统筹城乡发展重大战略出发,切实加强领导,研究政策制度,健全组织机构,落实支持和保障措施。市政府XX、XX连续两年把实施新农医工作列入政府实事工程,各县(市)区根据市政府指导意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新农医实施办法及相关制度;成立了由常务副县(市、区)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新农医协调小组,并设立经办机构。市和县(市、区)两级政府都把实施进度和实施成效列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内容;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确保新农医政府资助资金的到位。

二是精心实施。

各级政府建立专门的工作班子,确定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广泛宣传新农医制度的优越性,积极引导和动员农村群众参加;卫生、财政、民政、农业、宣传等有关部门积极做好业务指导、政策宣传解释和工作督促;人大、政协等部门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支持和监督;基层乡镇、村(社区)的广大党员干部分片包干,承担了组织发动、人员登记、经费收缴和医保卡发放等大量基础工作。由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重视,工作扎实,群众参与热情高,确保了各地筹资工作的圆满完成和制度的顺利实施。

三是规范管理。

各县(市、区)成立了新农医管委会,设立了专门的新农医办公室,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行政村(社区)设立了新农医联络员,三级组织网络的建立,为新农医制度的规范管理提供了组织保证。各级经办机构在制度正式实施后,不断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简化结报审核流程,实施服务承诺,努力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切实加强基金监管,制订基金管理办法,设立基金收支专门帐户,严格费用审核,建立重大结报金额复审制度,杜绝不合理和不合法的补偿支出,定期通报和公布基金运行情况,提高基金运行透明度,并接受同级财政、审计等部门和广大群众的监督。

(二)坚持原则、因地制宜、不拘形式,创造性地发展了新农医的多种运作模式。

一是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实施原则。

各地在筹资过程中,坚持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以户为单位自愿参加,由于宣传引导工作到位,在全面推开的县(市、区)中,参保率均在 80%以上,其中镇海、北仑、鄞州、江北等达到了90%以上,大大突破了预期的目标。在筹资机制中,坚持了农民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原则,在全市22109.3万大病统筹基金中,其中个人(包括集体经济扶持)出资8093.0万,乡镇财政资助4910.7万,县(市、区)财政资助 5256.5万,市财政已资助3849.1万,体现了一个较为合理的构成比。在基金的使用上,坚持了以收定支、量入为出、保障适度的原则,大部分县(市、区)还设立了风险调节基金,保障合作医疗正常运行。

二是根据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确定筹资水平和补偿水平。

由于综合考虑当地农民人均收入、地方财政、保障人数和原有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础的不同等因素,各地在个人出资、财政资助和补偿水平上略有高低,南三县相对较低,市辖区相对较高。总体上看全市筹资水平基本上都在75元以上,高于全省47元的平均水平;各级政府资助一般在45元以上,最多的65元,而全省一般在 22—25元;平均补偿水平在25%35%之间,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是不拘形式,积极探索各种管理模式和机制。

目前,各地在新农医的具体运作模式上主要有三种:卫生部门运作型包括慈溪、余姚、江北、江东、大榭、镇海,占主导,建立区域定点逐渐转诊,控制医疗费用;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积极为参保农民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实行门诊优惠减免,支持新农医。社会保障部门运作型鄞州区积极探索由劳动社会保障部门统一城乡医保管理运行机制,利用城镇医保的经办机构、人员网络和软件系统,实施新农医制度。政府委托商业保险公司运作型北仑区、宁海县由人寿保险公司进行运作,政府部门加强管理。各地对新农医运作机制的有益探索,为实施这一制度打开了思路,值得尝试和探索。

(三)大病统筹、医疗救助、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着力构建三位一体的农村基本医疗保障雏形。

一是实施大病统筹,使广大农民的健康有了一定保障。

参保人员因病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而发生的符合支付规定范围内的医疗费用,根据医院大小,分级定比,按照医药费用,分段计算,累进补偿。余姚、慈溪、镇海、北仑和宁海等地区对某些特殊疾病的门诊医药费用也实施一定的补偿。截止今年12月底,全市住院结报 75456人次,补偿总额12913.2万元,人均补偿1711元,实际补助费用占住院总费用的25.0%,占有效费用29.3%;门诊补偿669人次,补偿金额88.4万元。

二是实施医疗救助,加大了困难弱势群体的医疗帮扶力度。

在实施大病统筹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医疗救助体系。农村五保供养农民、农村低保家庭、重点优抚对象和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员,其大病统筹个人出资由县(市、区)、乡镇两级财政代缴;同时两级财政出资每人 5—20元不等,设立医疗救助专项基金,对上述对象及个别发生大额医疗费用,严重影响其基本生活的参保对象实施除大病统筹外的医疗救助。目前开展新农医的县(市、区)均开展了医疗救助制度,如镇海区对有效医药费用在5万元及以上的这类对象给予至少5000元的救助。截止9月底全市到位救助资金1460.6 万,已资助低保、五保、重点优抚、患重大疾病对象等困难人员免费参保5.15万人,资助总额135.65万元;资助经济欠发达区参保对象6.59万人,资助金额88.29万元;对困难人员医疗费用救助5177人次,救助金额763.3万元。

三是实施农村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实现了农民的小病普惠。

实施新农医制度后,各地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与新农医有机结合,借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做法,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活动。镇海、余姚、江北等地安排专项资金,通过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适度让利,采取必检项目和农民自选项目相结合,上门体检和集中体检相结合的方法对参保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慈溪市探索小病受惠机制,将村卫生室通过竞聘后,改建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县镇两级财政对每个服务站每年给予平均3万元的补助,服务站对参加新农医的村民提供门诊优惠,药品费用给予一定比例的让利,免收挂号费、诊疗费和注射费,业务用房、水、电等费用则由集体经济给予补助。北仑区设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专项基金,按照参加大病统筹人数每人每年4元予以投入,主要用于下乡巡回医疗、健康宣教和扶持边远地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等,解决边远农村居民看病难的问题。另外,全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标准化建设已启动,52家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列入标准化建设,市政府将每年投入1000万,县镇政府1:2配套。

总之,新农医制度的实施,初步构建了我市农村基本医疗保障的雏形,广大农民群众切切实实得到了实惠,对促进我市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拿一位农民的话说,这是记忆中最深的,继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党和政府又为农民办的一件大好事,据对全市302户家庭995人抽样调查显示,对制度的满意率达到了93.1%。

二、困难和问题

新农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社会保障工程,实施之初,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概括地讲,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宣传引导工作不够深入,农民参保积极性有待提高。

各地在推行新农医制度过程中,一方面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政策宣传和引导工作尚不够深入,另一方面农民对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农医缺乏经验体会,与老的制度相模糊,对长期实施信心不足,导致部分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主动自愿参加的不多。

(二)审核结算流程仍显复杂,农民结报补偿手续有待进一步简化。

由于制度实施时间较短,具体规定还不够完善,成熟地覆盖一个县(市、区),乃至全市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尚未启动等原因,群众对审核结算的流程和服务,意见仍然较多,尽管各地适时作了调整和完善,但审核结算流程、服务尚需进一步简化和优化。

(三)政策制度尚需完善,部分地区资金沉淀过多。

由于新农医刚刚起步,对具体方案设置缺乏现成的经验,基金测算相对保守等原因,制度中出现了一些不够科学和合理的地方。突出地表现在部分县(市、区)资金沉淀过多,影响了制度的吸引力和群众的参保积极性。

(四)监管组织建设有待加强,监管职能履行需要规范。

新农医管委会和基金监督管委会责权不是十分明确,各地虽已成立了相应组织,但应承担哪些义务和权利没有明确规定,缺乏规范化运作,大都仍由政府部门直接承担,缺乏民主管理制度。新农医基金收支和管理的审计监督,还没有形成规范的程序,对委托商业保险公司运作的资金如何加强监督更缺乏依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金监管的规范性和权威性。

另外,随着各地新农医制度的推广实施,也出现了许多需要特别关注和研究的新情况。主要有:

一是医保盲区的问题。新农医制度的主体对象是农民,城镇医保的对象是城镇职工,那些非农非城镇医保对象(包括历史遗留下来的农转非人员、被征地未参加养老保障人员、乡镇企业退休职工以及长期在本地居住的外来人员等人群)成了医保盲区,应尽快研究解决。

二是医疗救助高门槛的问题。目前的医疗救助制度作为大病统筹的补充,是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在实际运行中相当部分县(市、区)都控制在5 万元以上,才能按比例救助,救助最多限额2万元,而困难对象往往无法承受高额的医疗费用,无法享受这一政策,需要对医疗救助的对象和救助的低线作出新的界定。

三是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发展问题。执行药品顺价作价后,全市相当部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亏损严重,实施新农医后,政府又要求这些机构对参保人员适当减免挂号费、注射费、诊疗费和优惠部分医药费,实现对参保人员的小病普惠政策,来促进新农医的持续发展,在财政补偿机制暂时还不到位、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背负了过重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面临着生存发展危机,需给予应有的关注和财政补助政策的及时到位。

三、对策与建议

总体发展目标:XX年全面实施,覆盖面达到全市农村居民应保对象的85%以上;XX—,逐年完善政策制度,扩大覆盖面,增强保障能力;20XX年前后建立较完善的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并逐步与城镇医保接轨,最终建立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一体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总体工作思路:着力建设三大体系 :

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导,抓住农村基本医疗保障的突破口;

二是医疗救助为补充,突出农村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力度,增强制度的`针对性,弥补现阶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的不可及性;

三是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相配套,扩大制度的受益面,增强制度的普惠性,克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益面窄的弱点。

清晰确立三个定位:

一是目标定位:最终目标是建立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与城镇医保并轨,实现城乡统筹,实施中把握制度的发展目的和方向;

二是阶段定位:低水平、广覆盖 起步,制度将有一个较长的初级发展阶段,实施中重视制度的稳定和巩固;

三是过程定位:在巩固初级阶段成效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提高保障水平、扩大保障面和受益面,实施中着眼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切实保证三个到位:

一是政府责任到位,既要落实个人义务,更要强调政府责任,建立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

二是宣传引导到位,既要尊重农民意愿,又要强调科学引导,形成农民主动参与的氛围;

三是资金支持到位,既要坚持个人出资,又要保证合理的财政资助,建立科学的筹资机制。

具体发展对策: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

一是从社会保障角度,明确界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性质,强化政府责任、突出社会管理、强调个人自主参与,明晰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二是出台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和阶段性的指导意见,处理好制度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手段与目的,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加强对基层的指导,宏观把握发展方向,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

三是积极探索新的个人筹资模式,科学引导农民群众主动地自愿地缴费,减轻基层干部工作压力;四是有关业务部门、相关学术机构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在制度设计和实践相对成熟的基础上,酝酿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从法治的角度加以规范。

(二)进一步加强宣传,提高农村群众参保积极性。

一是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渠道,广泛深入地开展政策制度宣传,把参保办法、参保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审核结算流程等宣传到千家万户,使广大群众真正了解、熟悉这一制度;

二是针对性地开展具体、形象、生动的典型事例宣传,现身说法,弘扬讲奉献、献爱心,互助共济的传统美德,使群众切实感受到制度的意义和好处,增强制度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自觉参保意识;

三是积极争取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抓好巩固完善,增强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一是切实巩固实施成果。总结经验,科学测算,充分论证,合理确定基金收支方案,防止基金过多沉淀或透支,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根据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原则上每二至三年对筹资标准和补助标准作适当调整,适时理顺会计年度;

二是努力扩大筹资渠道,增强基金实力,逐年提高补偿水平。各级政府根据财力,合理增加财政投入,个人筹资根据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和对制度的认同程度,稳妥地提高,村(社区)自治组织要根据集体经济状况给予一定投入,积极争取社会捐助,多渠道地增强基金实力,逐步提高参保病人的补偿水平;

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简化审核结算手续,减少不合理的中间环节,努力方便群众就医结报,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

四是认真调研,会同有关部门探索解决非农非城镇医保对象的医疗保障问题。同时,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群众对农村医保的不同需求,探索设置不同个人筹资档次和不同补偿水平的补偿机制。

(四)健全管理监督机制,真正做到取信于民。

一是充分发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协调小组或管理委员会职责,切实履行组织、协调、管理和指导等工作,定期向同级人大汇报,主动接受监督;

二是加强经办机构建设,按规定落实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完善工作制度,加强规范管理;

三是完善基金监管机制,制定监督管理规定,形成定期审计监督制度,确保基金运作规范、透明、高效,保证制度的公平公正;四是加强医疗服务,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合理分流病源,合理诊治,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和非有效医疗费用比,减少不合理的医疗支出。

(五)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扩大受益面。

一是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优化重组现有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重点推进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和急救、妇保、儿保、防保、产科等服务功能建设,促进乡镇村级医疗机构功能转型;

二是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农村计生指导和残疾康复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建设,逐步开展慢病动态管理、社区健康教育、健康体检等服务;

三是出台小病受惠政策,建立推广小病受惠机制,增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吸引力;

四是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出台优惠政策,保证农村公共卫生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从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卫生支农活动,加强在职人员理论和实践培训,建立人员的培养、准入、淘汰和更新机制;

五是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示范点建设,出台支持政策,制定具体的建设标准,分阶段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机构和功能建设。

(六)切实加强医疗救助体系建设,提高弱势群体医疗救助力度。

一是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医疗救助实施办法,适当扩大救助对象,提高救助标准,降低救助门槛,增加救助受益面;

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医疗救助,与民政部门的医疗救助并轨,并统一实施,建议加大财政资助力度,积极争取社会捐助,建立医疗救助专项基金;

三是建立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结合机制,把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享受医疗救助的前置义务,对低保户、五保户、重点优抚等弱势群体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出资部分由医疗救助基金给予补助;

可穿戴健康医疗深度报告 篇6

本篇报告对国、内外可穿戴健康医疗市场和产品以及盈利模式进行了介绍和深度分析。

智能可穿戴设备崛起,健康、医疗设备最具潜力

GoogleGlass,iWatch向大众传达了可穿戴设备将成为未来趋势的理念,在众多的可穿戴设备中,功能涵盖了提升人们社交生活,娱乐、健身,导航等方面,其中健康管理无疑是需求最确定,功能最具革命性的一种。

健康管理是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管理健康,达到节约医疗费用支出、维护健康的目的。如果说,GoogleGlass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提升生活品质的可选消费,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处于疾病的威胁之下,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提高,可穿戴医疗设备有更加广泛的需求基础,健康医疗设备就会成为必需消费品。中国的整体医疗卫生支出水平较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健支出比重稳步上升。

据ABI公司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大约有3千万的无线可穿戴式健康传感器应用在医疗电子领域,这个数字比2011年增长了37%。ABI预测,用于远程病人监控以及在线专业医疗的应用将在2017年占到整体可穿戴无线设备市场的20%。而根据BCCResearch的预测,移动医疗市场将在从2010年的98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23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18.6%。

(一)老龄化加剧,空巢老人比例增加

据统计65岁以上老龄人的患病率约是15~45岁青壮年的3~7倍。中国不断加剧的老龄化趋势是医疗保健增长的基础。空巢化趋势与独居老人增多,能够实现远程实时监控的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需求量会不断增加。

国务院办公厅2011年发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指出,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并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预计2020-2050年中国进入加速老龄化阶段,由于上世界60、70年代的生育高峰,这个阶段每年增加620万人,到2050年,老龄人口总量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30%。

根据全国老龄办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达到49.7%,大中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比例更高达56.1%。独居老人增多,人力成本上升是会导致能够实现远程实时监控的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需求量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慢性病年轻化,患病时间长,服务需求大

根据2012年卫生部发布的《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公布的数据,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确诊患者2.6亿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的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慢性病的高负担期,具有“患病人数多、医疗成本高、患病时间长、服务需求大”的特点。

图4:男性健康主要问题构成

《2012中国城市居民健康白皮书》调查发现,35岁至65岁的人群正在成为慢性病大军,其中超重和肥胖、血脂异常和脂肪肝、高血压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疾病发生之前通常有“生理异常”,通过对亚健康指标的测量可以提早发现慢性病,有利于治疗。

图5:女性主要健康问题构成

可穿戴医疗能够让患者(用户)管理自己的疾病,得到及时的帮助。因此任何一个慢性病里面,上百万的活跃、专注的用户是完全有可能的,大量的用户的临床数据存在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健康管理需要,避免住院治疗

可穿戴智能医疗能够协助患者进行经过科学设计的个性化健康管理,通过检查指标来纠正功能性病理状态,中断病理改变过程。合理的慢性疾病管理,能够避免看急诊和住院治疗,减少就医次数。带来的费用和人力成本节约。在全球范围内针对移动医疗服务效果的临床研究显示,出院后的远程监护可将病人的全部医疗费用降低42%,延长看医生的时间间隔71%,降低住院时间的35%等。

患者期待移动医疗设备能够帮助他们全盘管理健康,并希望能够获得用药信息。经济学智库的调查显示,患者付费意愿最高的移动医疗项目是收集病情数据并发送给医生,更好地和医生交流。

(四)移动医疗获得各种风投和PE青睐

在美国PE基金的投资项目中,医疗相关投资占37.4%,超出互联网相关投资10 个百分点。而在医疗相关投资的子行业中,医疗设备的投资超过了半数。

创投资金追捧彰显可穿戴医疗前景。在中国,移动医疗也进入了创投公司的视野,成为各机构投资的热门选择

革命性产品——可穿戴医疗

1861年,一位法国医生将一个薄笔记本卷成圆筒,以听清患者心脏跳动的声音,这个举动催生出听诊器,临床医学迈出一大步。2016年,医生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通过一部智能可穿戴设备反馈的信息查看地球另一端某个病人的心电图,这就是正在发生的医疗技术革命。美国霍普金斯医院前心内科医生EricTopol在他的新书TheCreativeDestructioninMedicine中,将移动医疗列为医疗领域最具潜力的破坏性创新技术。

(一)实现长时间的动态监测,提供全面的临床诊断数据

在早期心脏病监测中,一次心电图难以捕捉到有效的诊断依据,但患者又明显自觉症状的情况下,应该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如果等症状缓解,患者的自我感觉已不明显时再作心电图,或许什么病变也看不出来了。一般来讲,在患者感觉最痛苦、自觉症状最明显。动态心电图(DCG)可连续记录24小时心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休息、活动、进餐、工作、学习和睡眠等不同情况下的心电图资料,能够发现常规一次心电图(ECG)不易发现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是临床分析病情、确立诊断、判断疗效重要的客观依据。

图11:传统的动态监测设备

(二)有利于寻找病因,实现防病和早期治疗

在早期中断病理过程。很多疾病的早期,都是很容易治疗控制的。如果初期未能检测出,后期面临病情恶化难以控制的风险更大,同时需要更大的代价(更高的医疗费用和身体损伤)。移动医疗基于更丰富和全面的监测数据及后台的云技术分析,可以帮助患者在疾病初期发现病因,及时治疗或者提醒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改变生活环境,就有可能变治病为防病。例如心血管疾病,在发病之前,都伴随高脂血症、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症状,如果及时检测到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比如减肥戒烟),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控制心血管疾病的目的。

预防突发性疾病。心脏病专家胡大一教授认为,10个心肌梗死患者中9个可被解释和预测。如果控制好致病的危险因素,6个心肌梗死患者中5个可以被预防。由于心脏性猝死发生突然,往往没有时间进行救治,因此预防重于治疗。

(三)提升诊疗水平,持续跟踪患者情况

借助智能联网技术,医生可以提高诊断水平,也可以与患者进行更好的沟通。根据益普索医疗(IpsosHealthcare)及罗德亚洲健康及医疗(RuderFinnAsiaHealth&Wellness)2012年第四季度针对大陆、香港、台湾522名医生网络调研结果显示:68%的医生认同如果能够更为方便的获取网络医疗信息,将有助于改善整体医患关系;62%的医生曾依据通过网络资源(浏览器及在线免费服务)获得的新信息改变了初步诊断;40%的医生认为他们可以通过在线交流即时回答患者的紧急咨询。

在经济学人智库2012年的一份调查显示,有接近一半的医生认为未来需要远程数据处理和诊断决策的服务。他们最希望未来能有远程病情监控这项服务,因此医生需要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的支持。

许多疾病在彻底康复之前会出现情况反复,患者出院再入院的情况普遍存在。通过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可以持续跟踪患者后续情况,医生可以动态评价药物的疗效,及时跟踪患者的康复进展情况,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医生可以评价药物疗效,例如在上述24小时心电图诊断中,DCG能够评价心率失常药物的疗效。对暂时无法痊愈的疾病,如糖尿病,需要进行饮食控制和血糖监控;有些疾病复发概率高,如心脏疾病,由于心脏功能随年龄衰退,所以心脏病患者需要及时复查以避免病情突变。美国的可穿戴医疗盈利模式

(一)CardioNet开启可穿戴医疗盈利新模式

CardioNet是一家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其主要产品是MCOT(MobileCardiacOutpatientTelemetry)能够记录30天内患者的心电图数据,并将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公司监控中心,后台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诊断并且将报告发送给患者。

CardioNet系统包含一个心脏检测器,与之连接的一个无线数据传输终端,以及后台的分析系统与监控心。一旦检测器发现病人的异常心率(而患者自身往往还没意识到),就会通过该无线终端经由CDMA网络发送到监控中心供专门的医护人员记录和分析,并在侦测到危机生命的状况时由监控中心向医生发出警报。

CardioNet的检测效果,得到了医学界的肯定,在《JournalofCardiovascularElectrophysiology》2007年3月发表的一篇论文中,通过对17个医疗中心300位病人的随机临床试验,得到了CardioNet的检测效果是Loopeventmonitors(一种医学中常用的心律不齐检测方法)的检测率的三倍。在实际应用中,它表现出来的优势体现在:1)高检测率。其他方法没有检测出来的病人中,有53%的病人通过CardioNet系统检测出了心律不齐。2)紧急提醒效果显着。20-30%的病人触发了紧急提醒系统。3)辅助医疗诊断效果好。医生根据CardioNet诊断系统的结论,改变了67%的病人的治疗策略。盈利模式创新。2013年6月10号CardioNet宣布美国联合健康保险公司与其签订了三年的协议,美国联合健康保险公司将购买大批产品为其超过7000万的医保客户服务。受此消息影响,CardioNet股票在一个月内累积收益率超过100%。CardioNet的客户来主要以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为主,个人客户很少由于缺乏专业医疗知识,不会主动购买。

(二)美国的移动医疗盈利模式 付费的APP:Eprocrates,WellDoc

Epocrates,几乎每位医生都使用的应用程序,面向医生收费。提供了数以千计的处方药和数以百计的非处方药的信息,以及其他的功能,如医疗计算器。增强版从每年99美元起。每年199元的精装豪华版Epocrates提供以证据为依据的信息处理、治疗指南、实验室制备及诠释、医疗字典以及ICD-9和CPT代码。通常你以搜索开始,例如皮肤状况、黑色素瘤,然后可以看到图片,获得有关病因和相关状况的信息,而后就可以更加深入得获得这些状况的更多信息。它还提供鉴于病史该寻找什么信息,进行哪些测试和每种体型的患者该选择何种治疗方法的指导。

WellDoc的糖尿病管理。该应用可以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虚拟指导。将他们的药物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血糖以及其他读书输入到移动设备,依据患者的数据,行为算法会为患者提供实时自动的指导,包括提醒相关测试、药物、生活方式的调整及膳食建议。医生也可以通过电子病历查看患者的状态。

传统的医院渠道

传统的微创植入传感器公司,Cardio-MEMS,专注于改善慢性心血管疾病,它的成功产品是毫米级的微型传感器。传感器只有纳米至微米的大小,可以通过过微创手术永久地植入体内,并能在体内有效且稳定地进行各种测量。最近,ardio-MEMS正在开发一种能够植入人体来控制心力衰竭、动脉瘤、高血压等严重的慢性心血管疾病的无线器件。中国的可穿戴医疗发展

(一)中国的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前景

根据艾媒咨询(iiMediaResearch)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18.6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7.7%。预计2017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达到125.3亿元。按照GSM对移动医疗行业测算标准,医疗设备厂商和内容与应用提供商占比约39.83%,预计到2017年,中国可穿戴便携医疗设备市场销售规模将接近50亿元。

图18:2011-17年中国移动医疗(服务类)市场规模

图19:2011-17可穿戴便携医疗设备市场规模

在具体的移动医疗细分行业中,慢性病管理将占据了65%份额。

(二)可穿戴医疗在目前中国的三种发展模式

目前全国能够在24小时内运营的远程心电监护中心,分企业自办、附属医疗机构建立、医疗机构和生产商联合建立的三种类型,每种类型都在局部地区有一定的规模,没有统一标准,无法共享专家系统资源,大多处于保本和微利甚至亏损状态。这三种远程监护模式

1)企业自己成立远程心电监护分析监护中心,申请自办法人医疗机构来出具心电图分析报告,它们是;北京中卫莱康公司;秦皇岛康泰公司。

2)由医疗机构独立建立的远程心电监护分析中心,各个远程心电监护监护仪器厂商合作。它们是:上海康汇远程心电监护中心;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远程心电监护中心; 3)由医疗机构和远程心电监护生产厂商联合举办的远程心电监护分析中心,它们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远程医学监护研发中心(和上海吉量公司合作);山东齐鲁医院远程心电分析中心(和优加利公司合作)重庆新标公司远程心电分析中心

(和重庆大坪医院及武汉亚心心血关病医院合作;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远程心电监护分析中心(和威灵公司合作)。

(三)中国远程监护的公司及盈利模式 为什么中国不能复制CardioNet的商业模式?

美国医疗保障系统比较发达,公众已经习惯了免费获取医疗服务,因此CardioNet与健康保险合作的模式能够锁定用户,很快获得市场认可;国内社保体系尚待完善,商业医疗保险占比本身很低,商业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和医院主导的医疗体制限制了可穿戴医疗与健康保险公司合作的空间。但国内民众却有付费购买医疗保健服务的习惯。

1、四维医学科技:与社区医院和诊所共生四维医学科技的远程心电图诊断,提供24小时远程心电图诊断服务。它采用嵌入移动通讯模块的心电图设备,在社区诊所收集患者的心电图数据,心脏病医生在收到数据后10分钟审阅并发回诊断报告。它为校医院和社区诊所提供24小时及远程心电图诊断服务。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心脏病科医生不间断在岗发回诊断报告。报告的主要结论通过短信自动发送到在场的全科医生的手机上。四维医学科技现在为上海的170家医疗机构提供服务,覆盖约四分之一的上海居民。

由于社区的全科医生通常缺乏辨别心血管疾病细微差别的专业知识,有些时候这些细微差别可以决定患者生死。设立专职心脏科医生代价昂贵,且由于社区病源少难以维持。四维医学科技的远程诊断模式来自领先医学院的医生诊断为社区诊所就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了资质和信誉保障,另一方面成本仅相当于雇佣全职心脏科医生的30%。

2、新元素医疗:健康小屋+会员制服务一部3G手机,一台便携式血糖血压检测仪,随时随地测量自己的血糖血压,测量结果还会同步上传到三甲医院的网络保健中心数据库形成个人健康记录,一旦健康指标出现问题,网络保健中心会第一时间提醒就医„„

3、建立健康小屋。健康小屋的作用在于依托大量的社康中心铺开线下检测网点辐射人群。建立健康小屋需要取得卫生局的许可,开放社区健康中心给新元素公司。分布在各个社区中心的健康小屋配备了各种无线监护设备,仪器数据实时同步到配套的手机上,五分钟后,测量的最终结果就上传到网络保健中心,并更新用户的电子健康档案。

4、分诊与预警。电子健康档案就是一本电子病历,档案中一旦有异常指标出现就会发出预警,后台医生提供专业指导意见。网络保健中心根据医生们的意见设臵算法来筛选出需要优先治疗的病人,达到分诊的目的。

5、检后管理与平台推广。医院将每个体检的用户都纳入到网络健康平台,提出了“1天体检,364天的健康呵护”观念,检后管理成为医院的差异化服务,对患者更具吸引力。同时医院可以提高效率,健康小屋也给医院带来人流量。

这个网络健康中心对亚健康、老龄人群、慢性病人群、术后人群,通过无线实时心电监护、动态血压监、血糖监护及糖尿病随访、前列腺癌随访、新膀胱癌随访、母胎监护等多个子系统与实现日常生活过程中的生命体征数据采集及分析处理。该系统已在深圳市包括人民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等8家医院使用,深圳外的客户有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学院、贵州302医院等国内300多家医院。

据新闻资料显示,新元素医疗在2012年前8个月的销售收入达到1.6亿,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1)服务费会员年费收入。新元素和医院的合作模式是帮助医院成立统一的数据中心,然后按照会员数量向医院收费。如果不是合作医院的用户,可以缴纳200元年费,成为网络健康中心的会员就不限次数做检测。

2)销售检测设备。面向个人销售便携医疗设备带来盈利,医院平台建设收入。3)政府补贴。目前政府有对“健康小屋”进行补贴。

6、中卫莱康:从医院开始,与保险和电信合作,坚持做服务商中卫莱康的心电监测服务用一部可以测量心电图的手机或者腕表,即时记录和传输心电图。系统能够实现对用户心电数据的远程实时监测,具有随时随地、及时回复、监测准确的特点,可以为广发亚健康人群、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和心脏病患者提供日常的心脏保健服务和病情监测预警。腕式心电监测仪充分考虑了大众群体个性化的需求,将心电图、跑步计、疲劳度等功能为一身,为用户提供标准心电管理、常规血压管理、常规血糖管理、运动、自助疲劳度测量、自助服药管理、自助膳食管理等多项健康服务。

坚持服务商的定位,开发多种收入来源。公司采用销售服务的方式,根据不同的服务内容采取不同的定价,由用户支付。

1)从医院开始拓展。目前为止国内60多家治疗心血管的医院都已经购入了中卫莱康的整套解决方案。公司将终端和服务卖给医院,医院可以出租给做完手术、已经出院但还需要观察的病人,每天的租金需要100多元。数据库中存储着每一个用户的信息,在医生调用的同时,公司的呼叫中心也会给出反应。

2)与保险公司和运营商合作开发个人消费者。2011年,中国电信在零售柜台推出了中卫莱康的手机。中卫莱康将心电图监测服务打包出售给合作伙伴,合作伙伴再以收取年费的方式卖给个人。

7、优加利企业:远程监护服务医院客户

核心产品“心安宝”(基于心脏远程实时监护技术iHolter)将心电数据监护处理和移动数据通讯功能合为一体,实现远程移状态下的超过48小时连续远程实时监测、异常先兆数据筛查/警示、以及康复期随访监护等先进的医疗服务,满足医院、患者及亚健康人群的诊疗、监护及预防需求。

目前,已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上海交大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等百余家医院用户,为15万例患者用户提供了心脏远程监护服务。客户定位为医院用户,优加利企业的预警系统与大型医院共生。(生物谷Bioon.com)

互联网医疗健康方案 篇7

一、云医疗健康信息平台

1. 定义

主要是将电子病历、预约挂号、电子处方、电子医嘱以及医疗影像文档、临床检验信息文档等整合起来建立一个完整的数字化电子健康档案 (EHR) 系统, 并将健康档案通过云端存储便于今后医疗的诊断依据以及其他远程医疗、医疗教育信息的来源等。在云医疗健康信息平台我们还将建立一个以视频语音为基础的“多对多”的健康信息沟通平台, 建立多媒体医疗保健咨询系统, 以方便居民更多更快的与医生进行沟通, 云医疗健康信息平台将作为云医疗远程诊断及会诊系统、云医疗远程监护系统以及云医疗教育系统的基础平台。

2. 云医疗健康信息平台背景分析

传统的区域医疗信息网是搭建在各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之上, 区域医疗信息的大部分数据来源于医院信息系统。由于目前各医院信息系统不一致, 产生的信息千差万别, 造成在区域医疗信息平台上无法实现共享;其次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造成系统在接口和数据交换上没有统一的标准, 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情况严重;再次是由于缺少专业的管由于缺少专业的管理维护人员, 许多已建设的系统故障率高, 使用率偏低。

3. 云医疗健康信息平台体系架构

云医疗服务平台是是一个包含多个业务系统、多个自身管理软件、是一系列软、硬件和人员、政策支持的综合系统体系, 以省为单位统一建设基层医疗卫生云计算服务中心, 集中存储居民医疗卫生信息和电子居民健康档案等数据, 满足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和居民在线应用的需求。

(1) 软件体系

软件应用层全部在Web浏览器上进行, 无须用户安装、升级, 使用非常方便。基础设施层、数据持久层并不是每个区域都需要建设, 在省级建设数据中心 (集中式) , 地市县区乡级只需要网络接入即可, 不需要投入服务器、存储等基础设施建设。

整个平台系统由不同层次组成, 各层利用下层组件提供的服务来实现功能并为上层提供服务, 以利于协作开发和功能复用并减少冗余代码和差错。图中只绘制出了重要的组件。

(2) 硬件架构

云医疗服务平台的核心业务为集中式, 其网络体系构架为:对全省大集中模式来说, 平台的网络结构为2层星型结构, 即省数据中心和基层终端访问点;对以地 (市) 为中心的分散模式来说, 平台的网络结构为3层, 即省数据交换中心、地 (市) 数据中心和基层终端。系统具有弹性建设和灵活部署的特点, 具体系统架构会根据各省具体情况而定, 而不会浪费前期的投资。

数据中心骨干网络区负责程链路汇聚, 网络设备包括高性能路由器、VPN网关、核心交换机等;业务系统区承载业务系统运行, 包括各类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中间件服务器和数据存储设备等;安全管理区负责保障平台安全平稳运行, 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和入侵防御、漏洞扫描、证书服务、身份认证、网络集中管理等;数据灾备区实现核心数据的远程灾备, 包括远程备份设备;外联出口区负责连接外联单位, 提供域间互联接口, 网络设备包括防火墙、路由器等;行政管理区负责将卫生行政部门接入数据中心, 网络设备包括防火墙、路由器等。

四、云医疗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意义

建设云医疗健康信息平台, 要求实现三个提升:一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降低医药费用, 方便群众看病就医;二是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三是提升基层卫生管理和科学决策水平。通过云医疗为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和居民提供一个涵盖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内容的一体化医疗卫生信息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上一篇:八年级生物试题之呼吸系统下一篇:农业大学校庆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