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自治区国有企业

2024-06-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自治区国有企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自治区国有企业 篇1

分离企业办学校、医院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新政办发〔2002〕121号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州、市、县(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加快自治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切实减轻企业的社会负担,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成立自治区国有企业分离企业办学校、医院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自治区国有企业分离企业办学校、医院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组 长:艾力更·依明巴海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

副组长:宋汝鹄自治区经贸委主任

吐尔逊·伊不拉音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成 员:徐国华自治区经贸委副主任

郑 强自治区人事厅副厅长

谢亚涛自治区财政厅副厅长

薛向明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

古丽博斯坦·沙比提 自治区卫生厅副厅长

吾甫尔·阿西木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

孙文琦乌鲁木齐市副市长

杨玉军伊犁州党委常委、常务副州长

张胜迪哈密地委副书记、行署常务副专员李冀东阿勒泰地委副书记、行署常务副专员彭家瑞昌吉州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州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监督各地的分离企业办学校、医院工作,并办理领导小组交办的日常事务。

办公室主任由徐国华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自治区经贸委企业处处长王锴同志担任,成员从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抽调组成。

各有关地、州、市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负责本地区的移交学校和分离企业办医院工作。各有关企业要指定专人负责企业学校的移交和分离企业办医院工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自治区国有企业 篇2

一、牢牢把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历史机遇

(1) 深刻认识实施规划的重大意义。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 是新时期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西发展的极大关怀和高度重视。抓住机遇, 发挥优势, 全面实施规划, 对于加快提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合作水平, 优化产业结构, 完善基础设施, 壮大综合实力, 保护碧海蓝天, 促进城乡和谐, 实现区域协调, 努力把广西建设成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中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 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不断开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具有重大意义。

(2) 切实增强把握机遇的能力。全面实施规划, 是新时期我区加快发展的新使命。必须坚持继续解放思想, 强化机遇意识, 做到立足于好、着力于快、好中求快、又好又快, 不断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必须坚持更新观念, 树立以时间换空间、以资源换产业、以存量换增量的理念, 实施充分的开放合作, 不断提高创新发展的能力;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在突出交通、产业、沿海地区优先发展的同时, 抓好社会和谐稳定、生态环境保护和内陆地区发展, 不断提高协调发展能力。

二、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要求

(3) 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坚持发挥优势, 加快培育壮大临港产业集群;坚持开放合作, 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坚持改革创新, 完善经济区开放开发的体制机制;坚持科学规划, 形成合理有序的土地开发格局;坚持保护生态环境,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带动西部大开发的新基地和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成为我国沿海重要经济增长区域, 成为广西科学发展的排头兵、率先发展的先行区、改革开放的试验区。

(4) 主要目标。根据国家的部署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实际, 按照10至15年大发展的要求, 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经济区开发建设。

今后三年, 要围绕建设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和中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的战略目标, 以港口建设为龙头, 以发展沿海重化工业为重点, 以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 以南北钦防城市群为依托, 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为动力, 积极探索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路子, 进一步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步伐, 达到初具规模、打下坚实基础的目标。

具体目标是:沿海石化、钢铁、林浆纸、电子和出口加工等重大产业基地基本建成;亿吨级、现代化沿海组合港基本形成;以保税港区为重点的保税物流体系、加工体系初步建成运营;行政管理、土地管理、市场体系等综合配套改革和政策创新迈出新步伐;对外对内开放合作水平有新提升, 以开放合作促进开发建设的成效明显, 在中国-东盟开放合作中的窗口、桥梁和枢纽作用进一步提高;综合实力和龙头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经济总量在广西的比重进一步提升。

到2012年, 实现经济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出全区3~5个百分点, 经济总量占全区的比重达到35%左右, 财政收入占38%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占40%左右, 外贸进出口总额占60%左右;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基本建成。

到2020年, 全面完成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 在我国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在带动广西发展、实现东中西互动、加强中国-东盟合作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5) 基本要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 构建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统筹开发建设, 突出主体功能, 优化空间布局, 促进集约有序开发, 实现组团发展, 提高开发效益。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更大程度地参与国际国内区域合作,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扩大对外经济规模, 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建设生态文明, 切实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和谐。着力深化改革, 创新体制机制, 健全市场体系, 转变政府职能, 优化发展环境。

三、坚持夯实发展基础

(6) 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是实施规划的重要前提。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 关系经济区开放开发全局, 必须要统筹规划、先行发展、适度超前、加快建设, 首要任务是提升交通、水利、能源的保障能力, 为加快经济发展和推动开放合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要运用市场机制, 放开基础设施建设市场, 拓宽投融资渠道, 搭建投融资平台, 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基础设施投融资体系, 努力筹措更多资金投入交通、能源、水利和城市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

(7) 优先发展交通。加快建设便捷高效安全畅通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是经济区开放开发极为紧迫的任务。按照自治区掀起交通建设新高潮的部署, 围绕建设连接多区域的国际通道、交流桥梁、合作平台的战略目标, 进一步完善和实施公路、铁路、港口、机场、航道和管道等发展规划, 推动连接东盟国家的高等级公路和海运、航空建设, 加快连通出海出边出省以及经济区各市之间的铁路和高速公路, 打造泛北部湾海上通道和港口物流中心, 形成高等级公路网、大能力铁路网和大密度航空网。加快建设防城港、钦州港、北海铁山港泊位和航道, 崇左至钦州、玉林至铁山港、六景至钦州港等沿海高速公路网, 南宁至广州、南宁至衡阳、南宁至昆明、南宁至沿海城市等快速铁路通道, 同时对南宁吴圩机场进行扩能改造, 形成完善的集疏运体系。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 提升港口功能, 打造港口物流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尽快开工建设南宁市轨道交通一期工程。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相互衔接, 努力实现货运“无缝链接”和客运“零距离换乘”。加强边境口岸交通设施建设。

(8) 加强能源建设。发挥沿海优势, 优化发展火电, 加快发展核电, 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建设南宁火电、防城港核电和沿海风电、生物质能源及输配电网络等项目建设, 扩大钦州港煤炭转运配送基地能力, 规划建设沿海原油、煤炭储备基地, 积极发展沿海现代能源产业, 推进能源形式多样化、能源来源多渠化、能源供应多元化。

(9) 加强水利建设。大力兴建水利工程,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保障供水需求, 保护和优化利用水资源, 是经济区开放开发的重要任务。加快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合浦等大型灌区、沿海标准化海堤和工业园区引调水工程, 加强建设南宁市和沿海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积极推进平陆运河项目前期工作。切实保护好城乡居民饮用水源, 加快南宁大王滩水库水源保护工程建设。完善农村中小型水利设施, 加强水资源综合利用管理。

(10)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完善城市功能, 打造城市特色, 提高承载能力, 必须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 加快建设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市及重点工业园区的污水、垃圾集中处理设施, 确保到“十一五”期末率先达标。同时, 大力推进城市道路、桥梁、信息、供排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 以及公交、环卫、绿化等公共设施建设。

四、坚持优先发展产业

(11) 产业优先发展是实施规划的重点。适应产业集群化、信息化、生态化的发展趋势, 大力发展高起点、高水平的沿海工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构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产业结构, 把自身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坚持工业主导地位,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加快建设沿海石油化工、林浆纸、钢铁、铝材加工、修造船、轻工食品, 以及南宁生物国家高技术产业等基地, 着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环保、新材料、现代中药、海洋等高新技术产业, 尽快促进工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坚持农业基础地位, 加快调整农业结构, 着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 打造一批在全区乃至全国领先的优势农业产业和名特优产品, 尽快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金融业、运输业、商贸业、旅游业、物流业、信息业、会展业、文化业及房地产等服务业, 积极培育新型业态, 提升服务业比重, 尽快形成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南宁国际物流基地。整合北部湾旅游资源, 组建北部湾旅游集团, 打造北部湾滨海旅游集散中心。在重点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同时, 也要注重发展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12) 加快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按照规划确定的重点, 加快钦州炼油厂一期、钦州林浆纸一期、中电北海电子产业园、钦州至南宁成品油管线等在建项目建设, 按计划竣工投产。加快推进防城港千万吨钢铁、铁山港林浆纸和聚丙烯、钦州炼油厂二期炼化一体化、沿海修造船和集装箱制造、食品加工等临港产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南宁精细化工基地、南宁重型机械制造、南宁电子科技园、以及制糖、铝加工、生物质能源等项目前期工作, 尽快开工建设。加快北海炼油厂异地搬迁进度。

(13) 建设高水平产业园区。按照要素集聚、产业集群、服务集成的要求, 依托城市和沿海深水良港建设以现代工业为主的产业区, 承接国内外先进产业和技术转移的先导区, 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示范区, 强化现有工业园区项目承载能力和配套服务能力, 推动工业集中布局、集聚增长、集约发展。加快建设钦州港工业区、防城港工业区、铁山港工业区, 钦州港保税区、南宁区域性国际物流基地、以及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北海出口加工区、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凭祥和东兴边境经济合作区等重点园区。围绕园区功能定位, 坚持集约节约用地, 加快完善各类配套设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加快产业项目建设, 提高投资强度和园区单位面积产出率。创新管理机制, 提升服务水平, 实施“飞地”政策, 把园区建设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承载地和现代工业集聚区、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增长极。

五、坚持扩大开放合作

(14) 扩大开放合作是实施规划的根本途径。按照建设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的目标要求, 实施以面向东盟和泛珠三角为重点的国际国内区域合作战略, 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扩大外经外贸外资规模,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拓展开放领域, 优化开放结构, 创新合作机制, 提升合作层次, 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

(15) 深入推进多区域合作。继续深化中国-东盟合作, 尽快启动经济区参与重点领域合作先导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跨境运输协定框架下的中越边境友谊关跨国口岸试点项目和南宁-河内经济走廊、南宁-新加坡通道经济带建设, 大力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 积极扩大与日韩、欧美、南亚等国的经贸往来。国内区域合作要立足华南, 联合西南, 面向东南, 继续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和港澳台重点领域合作, 积极承接珠三角和粤港澳地区产业转移, 加强与国内其他省区市的经贸合作。尽快形成良性互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开放合作新格局。加快建设钦州保税港区, 确保2009年底实现封关运行;加快建设南宁和钦州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要承接地, 扩大加工贸易规模, 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力争国家早日批准设立凭祥边境综合保税区、南宁和防城港保税物流中心 (B型) 和批准北海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功能, 提升开放合作水平。

(16) 完善开放合作机制。进一步提升中国-东盟博览会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投资兴业, 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东盟国家投资办厂、开发资源和承包工程。深入了解和研究东盟市场, 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国家工商界的密切联系, 加快完善共办共赢的长效机制, 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办出更高水平、办出更好形象、办出更大成效, 办成对东盟开展工作的重要桥梁和权威平台。深化拓展务实合作, 争取更多的中国-东盟合作机制落户广西, 推动东盟国家在广西设立领事和商务代表机构。在南宁发展总部经济,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吸引东盟国家以及非政府组织、企业和研究机构广泛参与, 办好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发挥联合专家小组作用, 尽快建立泛北部湾次区域合作机制。密切与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内外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 建立金融支持经贸合作机制。充分利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论坛暨经贸洽谈合作平台, 完善政府合作和企业合作机制。建立健全合作项目实施机制, 提高合同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竣工率。

六、坚持深化改革创新

(17) 创新体制机制是实施规划的强大动力。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 以改革促发展, 以创新求进步。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创新相结合、经济体制与其他方面改革相结合, 率先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精干高效的行政体制、科学有效的调节机制、公平普惠的社保机制和完备规范的法制环境, 促进企业创新和全民创业。

(18) 加快综合配套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创新经济区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率先建立精简、精干、高效的服务型政府。积极推进引金入桂, 构建南宁金融机构集聚区, 加快组建新的地方性商业银行, 创新金融工具和金融管理机制, 加快农村金融改革, 探索建立直接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 建立健全要素市场体系。深化投融资改革, 加快建立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体制, 组建新的投融资平台。创新土地利用方式, 积极探索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的管理办法。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 有序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鼓励全民创业, 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继续深化财税、涉外经济、人口、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改革, 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9)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认真落实国家支持经济区开放开发的政策措施。在自治区经济管理权限内, 尽快出台产业发展、财税金融、工商管理、外经外贸、土地利用、投资项目、收费管理、城市建设、口岸设施、环境保护、人力资源和人口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支持经济区加快开放开发。自治区继续集中财力, 倾斜支持经济区重大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经济区各级政府也要制定鼓励措施, 合理配置资源, 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投入开发建设。

(20) 优化发展软环境。建立改进行政机关工作作风, 加强行政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 进一步减少行政许可事项, 缩小审批范围, 简化审批程序, 缩短审批时限, 降低投资成本, 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制定和落实各项亲商、安商、惠商、护商的优惠政策, 使经济区真正成为投资热土、创业沃土。继续清理整顿行政事业性收费, 规范政府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和市场中介机构的服务行为, 依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继续深化和拓展“城乡清洁工程”。加快制定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条例。

七、坚持建设和谐社会

(21) 建设和谐社会是实施规划的重大任务。坚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 坚定不移地走和谐发展之路, 更加注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注重社会发展, 注重公平正义, 注重改善民生, 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22) 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加快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加快推进城镇化,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 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广播电视等公共事业。搞好村庄规划, 治理农村人居环境。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 发挥政府资金带动作用, 引导农民和社会资金投入农村建设, 构建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23) 切实加强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按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高等教育适度发展的原则,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到2012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科技事业发展, 普及科技知识, 弘扬科学精神, 提高科技素质。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掀起文化建设新高潮, 增强文化软实力。大力发展卫生事业, 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和公共卫生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支持全民创新、全民创业, 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收入分配制度。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建设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 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维护社会稳定。

(24)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是优势, 生态环境也是竞争力,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第一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 无论是设计, 还是施工, 都要注重生态环境建设。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合理开发和节约资源, 提高节能环保水平,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做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打造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生态优美、舒适宜居的绿色经济区。严禁砍伐原始生态林, 突出抓好十万大山等天然林和水源林的保护, 切实加强红树林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海陆动物保护区以及湿地的保护建设, 维护生物多样性。综合治理邕江、钦江等江河流域、海洋环境和城市环境,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实施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进一步完善环境收费和资源价格政策。加大节能环保投入, 加强城乡污染防治, 加快造纸、冶炼、制糖、酒精、淀粉等重点行业和企业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八、加强组织领导

(25) 统一思想行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区跨越发展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和希望所在。各地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部署上来, 进一步增强实施规划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形成合力, 全力推进。经济区各市要结合本地实际, 创新思路和举措, 全面推进规划实施;其他各市要增强全局意识, 密切协作, 找准切入点, 主动融入经济区开发建设, 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26) 强化组织协调。实施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加强领导, 统筹推进, 按照总体规划调整和完善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环境保护、交通、能源等相关专项规划。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已成立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领导小组, 主要负责经济区开放开发重大问题的决策研究和协调。领导小组办事机构设在北部湾 (广西) 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负责日常工作。要建立工作责任制, 明确区直各部门和经济区各市的分工, 落实责任。要加大经济区开放开发宣传力度, 持续营造大开放大发展的良好氛围。设立经济区开放开发专家咨询委员会, 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27) 狠抓工作落实。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具体任务已分解落实到自治区四大班子领导、区直有关部门和经济区各市, 要提高抓落实的本领, 加快形成工作机制, 按照有目标、有措施、有检查、有监督的要求, 把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实施单位和个人, 真正做到事事有人负责、有人具体抓, 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自治区国有企业 篇3

人身安全保护裁定是一种民事强制措施,适用于人民法院审理婚姻家庭案件。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特定亲属的人身安全,防止家庭暴力发生,确保民事诉讼程序的正常进行。

二、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申请应符合哪些条件?

申请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申请人是受害人;

(二)有明确的被申请人姓名、通讯地址或单位;

(三)有具体的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有一定证据表明曾遭受家庭暴力或正在面临家庭暴力威胁;

(五)可以在提起离婚诉讼前、诉讼过程中以及婚姻案件诉讼终结6个月内提出。

对前款第(五)项,诉前作出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经人民法院送达后15天内未起诉的,人身安全保护裁定自然失效。

三、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有效期是多久?

诉讼中申请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有效期为离婚诉讼期间。

诉讼终结6个月内申请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保护期限为6个月;有特殊情形需延长的,经院长批准,可以延长至12个月。

四、如何确定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管辖法院?

诉前提出入身安全保护裁定申请的,由受害人经常居住地、被申请人经常居住地、家庭暴力行为发生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由最初受理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诉讼中提出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申请的,由正在审理该婚姻案件的人民法院管辖,婚姻案件诉讼终结后提出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申请的,由审理该婚姻案件的一审人民法院管辖。

五、对申请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证据审查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申请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应当提交的证据包括:(一)证明婚姻关系、家庭关系的证据;(二)证明存在家庭暴力或正在面临家庭暴力威胁的证据。

具有以下一项或多项证据的可以作为符合前款第(二)项证明标准的依据:伤照、报警证明、证人证言、病历、法医鉴定、社会机构的相关记录或证明、加害人保证书、加害人带有威胁内容的手机短信等。

未成年子女作为证人提供证言,可不出庭作证,由审判人员单独进行询问。

六、人民法院应如何审查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申请是否成立?

人民法院接到人身安全保护申请后,应当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

经书面审查,确认申请人曾遭受家庭暴力或者正面临家庭暴力威胁的,人民法院可以直接作出人身安全保护裁定;书面审查后认为申请人提供的证据不足以确认存在前款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组织当事人进行询问或作出举行听证的书面决定;未经询问或听证,人民法院不得直接作出驳回人身安全保护申请的裁定。必要时人民法院可依职权调查证据。

七、人身安全保护裁定主要内容有哪些?

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可以包括下列内容中的一项或多项:

(一)禁止被申请人殴打、威胁申请人或者申请人的子女及特定亲属;

(二)禁止被申请人用骚扰、跟踪等手段,妨碍申请人或者其子女、特定亲属的正常生活;

(三)中止被申请人对其未成年受害子女行使监护权或者探视权;

(四)禁止被申请人在申请人经常活动场所附近进行威胁、恐吓等活动;

(五)人身安全保护裁定有效期间,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处理价值较大的夫妻共同财产;

(六)责令被申请人暂时离开双方共同的住所;

(七)为保护申请人及其特定亲属人身安全的其他措施。

八、当事人对人身安全保护裁定不服的有何权利救济途径?

当事人对人民法院作出人身安全保护裁定或驳回申请人提出的申请人身安全保护裁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定5日内向作出裁定的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人民法院在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5日内作出复议裁定。复议期间不停止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执行。

人民法院在作出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前已经举行听证的,复议可不再进行听证;没有举行过听证的,应当进行听证。

九、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应当如何送达?

对被申请人的送达,可在法警协助下进行,送达的同时可对被申请人进行教育、训诫。

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送达适用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可同时将人身安全保护裁定抄送辖区公安机关、村(居)委会或当事人单位等有助于裁定执行的其他相关组织,建议函告以上单位保持警觉,注意在职责范围内保护申请人的人身安全。

十、被申请人违反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应承担何种法律后果?

被申请人应当履行人身安全保护裁定。被申请人在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生效期间,继续骚扰、殴打或者威胁受害人及其亲属,威逼受害人撤诉或者放弃正当权益,或者有其他拒不履行生效裁定行为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相关规定,视其情节轻重处以罚款、拘留。

拒不执行裁定情节严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被申请人的行为构成其他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或者告知申请人可以提起刑事自诉。

十一、申请人身安全保护措施人民法院是否收取诉讼费用?

申请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人民法院不收取诉讼费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自治区国有企业 篇4

(桂政办发[2006]61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区直各委、办、厅、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家经贸委《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国经贸中小企 [1999]540号)以及《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桂发[2004]16号)有关精神,为更好地解决我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困难问题,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快我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我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应坚持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为宗旨,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为核心,坚持以市场运作为主,政府积极引导,加快发展和规范管理并重的方针,大力推动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健康发展,加快建设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原则,一是政府指导扶持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促进发展和防范风险相结合;开展信用担保和提高企业信用相结合;有序竞争和行业自律相结合。二是坚持市场化、规模化、规范化的发展方向,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的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由政府全资担保机构、政府参股担保机构、互助性担保机构、商业性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组成。

(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可由法人、自然人等出资设立。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兴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担保机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办理注册登记手续。

注册资本壹亿元人民币以上或跨省区域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设立和变更,需经自治区经委转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审批。

(三)鼓励和指导担保机构自愿成立行业协会,并按《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0号)的要求,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加强行业协作和自律。协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行业准则和业务规范,组织业务培训和信息交流;推动担保机构开展业务合作和交流工作。

三、加强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和指导

(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出资人责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要建立审保分离、严格程序、追究责任等内控制度,防止内部道德风险;要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法律合同关系,把担保当事人关系建立在法律关系的基础上,控制法律风险;要根据客户的资源条件,依法设计灵活多样、操作性强的担保方案,控制信用风险。

(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要坚持风险分散原则,防止风险集中在少数行业和个别客户上;要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与金融机构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对贷款实行比例担保。

(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规范操作程序,强化资金管理,有效防范控制担保风险,确保持续健康发展。

(五)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到工商部门办理相关登记或者变更登记后三十日内(现有担保机构在本意见公布后三十日内),应到所在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登记备案,并按要求按时报送机构情况表、业务统计表和有关财务报表等。

(六)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以及财政、民政、工商、金融监管等部门要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加强监督管理和指导,完善措施,共同做好担保风险的事前防范、事中监控和事后化解工作,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规范发展。

四、加大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扶持

(一)自治区财政要适当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扶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重点用于补助已经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担保机构增加风险准备金,或用于增加担保机构的资本金。各级地方政府要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状况和财政承受能力,安排一定的资金扶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以及补助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担保风险准备金。

(二)自治区重点扶持一批担保机构示范单位,对担保覆盖面广,社会贡献大,风险防范效果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给予奖励,并在媒体上公布,提高其知名度。自治区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示范单位确认办法由自治区经委商自治区财政厅、金融办、工商局、地税局、国税局、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和广西银监局制定。

(三)对我区纳入全国试点范围的非营利性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对其从事担保的业务收入,3年内免征营业税;对我区新成立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经税务机关批准,对企业经营所得3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

(四)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开展业务的政务环境。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依法提供被担保企业档案资料中可公开的相关资料,如企业设备和其他动产抵押登记等;国土、建设和房管部门应依法给予办理土地、在建工程和房产抵押登记等;公安车管部门应给予办理车辆抵押登记;税务部门应依法提供被担保企业的有关纳税情况;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可委托金融机构在被担保企业的授权下按照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查询被担保企业贷款情况。

五、加强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领导

(一)建设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采取措施,积极解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二)全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工作由自治区经委负责,财政、建设、民政、国土、司法、公安、税务、工商、金融等部门各司其职,积极配合。其中,自治区经委负责指导、协调我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推荐担保机构参加全国试点工作;财政、民政、工商、税务和金融等部门配合自治区经委做好担保机构运作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工作;公安、司法、国土、建设、工商等部门负责办理担保机构的担保合同、反担保合同、抵押和质押等有关公证、登记工作;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贷管理体制,并发挥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作用,结合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配合政府有关部门逐步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贷评估和风险控制制度,进一步提高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广西银监局要负责监督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特点的信用评级、业务流程、风险控制、人力资源管理和内部控制等制度,实现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商业性可持续发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自治区国有企业 篇5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财政厅等部门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企业信用

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桂政办发〔2009〕186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自治区财政厅、经委、金融办拟订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九月二十五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

(自治区财政厅、经委、金融办 二○○九年九月十六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帮助防范和化解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鼓励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用担保,加快我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促进我区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90号)、《财政部关于加强地方财政部门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财务管理和政策支持若干问题的通知》(财金〔2003〕88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桂政发〔2007〕17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我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桂政办发〔2006〕61号)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以下简称风险补偿资金),是指自治区财政预算安排用于全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的资金。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是指在广西境内依法设立,为我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实收资本在人民币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经营担保业务在两年以上(含两年),在自治区金融办登记并报自治区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中小企业局)、财政厅备案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信用担保机构。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中小企业,是指在广西境内依法设立、符合《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标准的企业。

第二章 风险补偿资金使用范围、条件及标准

第五条 风险补偿资金仅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的向金融机构贷款担保和票据贴现担保、融资租赁担保等融资类担保业务,予以风险补偿。

第六条 风险补偿资金主要用于担保风险补偿,即:根据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年平均贷款担保责任额的一定比例予以核定风险补偿金,补充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准备金,增强担保机构抗风险能力。

第七条 符合本办法第三条规定且达到以下条件的担保机构可申请风险补偿:

(一)独立运行,具有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

(二)遵守敬业、诚信的基本准则,无违规失信记录。

(三)财务管理制度、风险责任准备金制度、担保评估制度、反担保制度、风险资产管理制度、债务追偿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按规定足额提取风险准备金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四)自觉接受同级金融办、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中小企业局)和财政部门的监管,及时向同级金融办、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中小企业局)和财政部门报送季度和财务会计报告、担保业务统计报告等相关材料。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财务决算审计报告。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其它附表。担保业务统计报告包括每笔在保业务的贷款金额、担保责任金额、期限和剩余期限、利率、担保费率、贷款本息偿还情况、代偿情况、被担保企业所属行业、所在地等内容。

(五)60%以上的担保业务是面对中小企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的。

(六)担保项目符合我区经济产业和社会发展政策,对单个项目提供的担保责任金额最高不超过本机构实收资本的15%。

(七)年平均贷款担保责任额达到本机构实收资本的2倍(含2倍)以上。

(八)担保收费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

(九)其他需提供的资料。

第八条 担保风险补偿的计算标准:

(一)以会计为计算周期。

(二)年平均贷款担保责任额达到本机构实收资本的2倍(含2倍)以上,按年均贷款担保责任额的0.6%给予担保风险补偿。

第九条 单个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资金,原则上最高补偿额不超过600万元。

第十条 下列情形不属于担保风险补偿范围:

(一)担保机构或从业人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内部管理制度而发生的担保业务。

(二)履约担保、注册担保、诉讼保全担保、工程履约担保等非融资类担保业务。

(三)房地产开发贷款担保。

第三章 风险补偿资金的申请、审批和执行

第十一条 已登记备案的担保机构,于每年4月底前申请上一风险补偿。

第十二条 担保机构申请风险补偿资金必须提交以下材料:

(一)机构营业执照、法人证书、代码证、章程、税务登记证。

(二)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相关文本。

(三)风险准备金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提取、使用和管理情况,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财务决算审计报告。

(四)与金融机构合作协议、担保合同、金融机构贷款证明及相关出票证明。

(五)反担保合同、被保中小企业基本情况及担保项目介绍。

以上材料须提交原件的复印件,并加盖公章。复印件按A4纸型制作,装订成册。

第十三条 符合第七条规定条件的担保机构申请风险补偿资金的,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由担保机构据实填报《广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申请表》(详见附件),连同有关材料在每年4月底前报所在市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中小企业局)。

(二)市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中小企业局)会同同级财政局、金融办对担保机构报送的材料进行初审。对符合条件的,签署意见后于5月底前报自治区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中小企业局)。自治区直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直接送自治区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中小企业局)。

(三)自治区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中小企业局)会同自治区财政厅、金融办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联合审核。经审核后,对核定的拟补偿担保机构及金额等内容向社会公示,公示15日后无异议的,自治区财政厅按规定程序办理资金拨付。对不符合条件的申报担保机构和申报材料,由自治区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中小企业局)将申报材料退回有关市中小企业管理部门。

第四章 风险补偿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第十四条 自治区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中小企业局)负责全区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的项目受理和审核工作。自治区财政厅负责全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的预算安排和拨付工作。自治区金融办负责担保机构的日常监管工作。地方各级财政、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中小企业局)和金融办负责对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的使用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五条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申请风险补偿资金所提交的材料必须真实、有效,不得弄虚作假。如有违反,自治区财政厅将收回拨付的全部补偿资金,取消其申请风险补偿资金的资格,并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7号)的规定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担保机构收到的风险补偿资金应用于补充其风险准备金。担保机构应加强对风险补偿资金的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不得擅自改变补偿资金用途。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财政厅会同自治区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中小企业局)、金融办负责解释。

附件:广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申请表(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自治区国有企业 篇6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迎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工作的通知

(内政办发[2002]87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环境保护局:?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定于2002年4月至8月对全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情况进行检查。为做好迎检准备工作,现将有关情况通知如下:?

一、检查的目的?

通过对全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执法检查,加强对自治区境内水资源的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力度,督促各地认真履行法定职责,严格依法办事,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使我区水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工作沿着法制化管理的轨道前进。??

二、检查的主要内容?

(一)各级人民政府和法律法规实施主管机关及其国家工作人员履行法定职责情况。(二)执行水污染防治法有关制度情况。?(三)工业污染治理情况。?(四)生活污染治理情况。?

三、其它事项?

请各盟市和有关部门接到此通知后,认真做好迎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的准备工作;请自治区各新闻单位认真做好这次执法检查的宣传报道工作。??

附件: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方案

2.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

二○○二年四月十日

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的方案

为了全面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在我区的贯彻执行情况,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依法行政,根据自治区人大常委会2002年监督工作安排,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决定于2002年4月至8月对全区贯彻执行水污染防治法的情况进行检查。?

一、检查的目的?

这次执法检查,按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的领导下,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从依法治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强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通过对全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执法检查,依法加强对自治区境内水资源的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力度,督促各级人民政府和法律法规实施主管机关,认真履行法定职责,严格依法办事,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推动水污染防治法的进一步贯彻落实,使我区水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工作沿着法制化管理的轨道继续前进。??

二、检查的主要内容?

(一)各级人民政府和法律法规实施主管机关及其国家工作人员履行法定职责情况。重点检查行政执法主体及其工作人员的执法能力,对违法案件的查处情况,是否有徇私舞弊、滥用职权违法发证现象;对造成生产污染、生活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依法制止以及监督管理情况。?

(二)执行水污染防治法有关制度情况。?

1.各级人民政府是否根据依法批准的江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组织制定了本行政区域的水污染防治规划,并纳入本行政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和计划。?

2.对1996年5月15日以后建成投产的企业和当前正在新建的企业,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的情况。?

3.依法缴纳排污费、超标排污费,严格执行排污收费制度情况。是否存在着不缴纳排污费,直接向水体排污现象,对收取的排污费有无挪用和改变使用方向的现象。?

(三)工业污染治理情况。重点检查大中型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污水治理达标率以及排污现状,对污染严重、改造无望的老企业和没有达到经济规模的小企业关停力度以及“十五”小企业是否死灰复燃情况。?

(四)生活污染治理情况。?

1.全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及运营机制。重点检查城市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的基础设施建设,了解运营机制及城市垃圾处理率情况。?

2.检查主要城市特别是首府城市,人民生活饮用水污染防治情况。?

(五)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情况。重点检查农区大面积使用化肥、农药以及畜禽养殖业的废弃物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造成的破坏生态良性循环,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六)对区内重点流域及其支流的水环境状况、水质污染情况,进行重点检查。?

三、检查的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组织领导,保证执法检查取得实效,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成立执法检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瑞清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环境资源城乡建设委员会。?

四、检查的方法和步骤?

这次执法检查,在全区范围内展开,采取自查、检查组实地抽查的方式,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3月中旬至4月上旬,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制定执法检查方案,印发执法检查通知。自治区人民政府对其执法主管部门及各盟市作出具体部署。第一,各地要在盟行署、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对所辖地域内的水污染防治情况进行普遍自查;第二,各地的自查工作要在6月上旬前进行完毕,并写出书面报告。报告的重点以本方案第二部分规定的内容为主,要真正反映出本地区贯彻执行水污染防治法的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自查报告经盟人大工作委员会或者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汇总,于6月15日前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三,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领导小组要在各盟市自查的同时,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为下一步抽查作准备。?

第二阶段,6月下旬,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领导小组听取自治区人民政府分管副主席关于贯彻实施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情况的汇报;7月至8月,检查组进行重点抽查(具体日程另行通知)。抽查采取听取盟行署或市政府分管领导的专题汇报、召开座谈会、抽样调查、实地考察、查阅案卷、个别走访等形式,了解水污染防治监督管理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各地都要积极配合执法检查工作,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注重实效,力戒形式主义。?

第三阶段,执法检查组重点抽查后,认真总结执法检查情况,研究法律法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责成有关部门进行处理。9月份向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作出执法检查报告,经常委会审议后,将执法检查中查出的有关问题和常委会会议审议意见转自治区人民政府处理,自治区人民政府要在一定时限内,将处理结果、改进措施和落实情况向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作出书面报告,常委会将进行跟踪监督。??

五、新闻报道?

这次执法检查,重在加强法制观念教育,推动依法行政和一些典型案件的查处,必要时,予以曝光。通过检查,总结经验,加大在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的处置力度。新闻媒体要积极配合这次检查,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内蒙古环保世纪行”记者采访团部分记者也将跟随检查组进行采访报道,做好舆论监督、宣传报道工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自治区国有企业 篇7

办发〔2015〕11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卫生计生委、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民政厅和广西保监局《广西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实施方案》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5年2月7日

广西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实施方案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 自治区卫生计生委 财政厅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民政厅 广西保监局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2〕11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发改社会〔2012〕2605号)、《国务院医改办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通知》(国医改办发〔2014〕1号)精神,为切实做好全区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有效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及原则

(一)目标。

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发挥商业保险机构专业优势,探索建立覆盖全区城乡居民的大病保险制度,对城乡居民因患大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进一步保障,提高城乡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减轻人民群众大病医疗费用负担,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突出问题,推动医保、医疗、医药互联互动,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和质量,建立健全我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二)原则。

1.以人为本,统筹安排。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首位,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与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等协同互补作用,加强制度衔接,形成合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和健康水平。

2.政府主导,专业运作。发展改革、卫生计生、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保险监管等部门负责大病保险的基本政策制定、组织协调、筹资管理,并加强监管指导。利用商业保险机构的专业优势承办大病保险,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高大病保险的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和质量。

3.责任共担,持续发展。大病保险保障水平要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医疗消费水平及承受能力相适应,形成政府、个人和保险机构共同分担大病风险的机制。强化当年基金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则,个人承担一定医疗费用,保险机构保本微利。合理测算筹资标准及保障水平,确保大病保险稳妥起步,规范运作,保障资金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

4.因地制宜,创新机制。结合当地实际,充分考虑地区差异性,科学、合理制定大病保险保障方案。鼓励不断探索创新,完善大病保险承办准入、退出和监管制度,完善支付制度,引导合理诊疗,建立大病保险长期稳健运行的长效机制。

二、筹资机制

(一)筹资标准。以设区市为单位,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医疗保险筹资能力、患大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情况、基本医疗保险补偿水平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等因素,精细测算,科学合理确定大病保险的筹资标准。2015年筹资标准原则上为每人不高于35元,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可实行不同的筹资标准,各设区市可根据相关因素科学测算确定。筹资标准可由设区市按实行动态调整。

(二)资金筹集。根据筹资标准,从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新农合基金中划出资金作为大病保险资金,不增加城乡居民额外负担。有结余的地区,先利用结余统筹解决大病医疗保险资金;结余不足或无结余的地区,从城乡居民医保基金中统筹解决。

(三)统筹层次。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行市级统筹,以设区市为单位按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分别统一承保和补偿。其中,城镇居民参保人员大病保险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组织实施,新农合大病保险由卫生计生部门组织实施。

(四)统筹范围。统筹范围包括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条件成熟的设区市可以探索建立覆盖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统一的大病保险制度。

三、保障内容

(一)保障时间。大病保险保障时间按照自然进行,每一的保障起止时间原则上为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二)保障对象。大病保险保障对象为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的参保(合)人员。

(三)保障范围。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对经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补偿后还需个人负担的内由实际住院、规定的门诊特殊病种发生的超出各地确定的大病保险起付线的合规医疗费用给予保障,其中门诊特殊病种以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规定为准;合规医疗费用,指实际发生的、在《自治区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广西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不予支付项目的通知》(桂卫发〔2014〕2号)规定的不予支付项目之外的合理医疗费用。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原则上根据各设区市统计部门公布的上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确定,起付线不含基本医疗保险起付标准以下个人自付部分。

(四)起付线确定。2015年起付线由各设区市自定,原则上不得高于15000元,可分别设定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起付线。运行初期可稍高一些,随着筹资水平的提高逐步降低。

(五)保障水平。以力争避免城乡居民发生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为目标,合理确定大病保险补偿政策。对符合大病保险报销范围、大病保险起付线以上的个人自负医疗费用,进行合理分段并设置支付比例,在最高支付限额内,医疗费用越高支付比例越高,实际支付比例不低于53%。为确保基金安全、高效运行,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分段报销比例具体标准由各设区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定。今后,起付线和报销比例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筹资水平和医疗费用增长水平逐年调整,最大限度地减轻个人医疗费用负担。

需转区外治疗的,按转外就医管理办法经设区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批准并办理转院手续的,超出大病起付线部分合理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统一为50%。

做好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政策的衔接,对住院医疗救助对象经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报销后的余额部分,按照《自治区民政厅等部门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困难群众住院医疗救助暂行办法的通知》(桂民发〔2013〕51号)予以救助。对救助对象医疗费用结算,各地可以根据当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费用、大病保险医疗费用即时结算办法,先由医疗机构垫付住院医疗救助对象的医疗救助费用,然后由商业保险机构按月与医疗机构结算,并支付由民政部门予以救助的医疗费用。民政部门应根据住院医疗救助工作需要,向商业保险机构预付一定额度的医疗救助资金,并按月与其结算。

四、支付方式

(一)资金支付。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资金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分 2至 4次拨付,并按照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合同约定,及时、均衡、足额向商业保险机构拨付大病保险保费,原则上每年第一季度内要将当年第一笔保费拨付到位。保险费资金拨付程序由市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财政部门联合制定。

(二)结算方式。商业保险机构于每月 25日前,将上月发生的合规医疗费用及时支付给医疗机构或参保(合)人。单次住院合规的个人自负费用超过起付标准的,或者虽然单次住院合规的个人自负费用未超过起付线,但年内经多次住院且累计超过起付标准的,商业保险机构应自参保(合)人提出申请之日起30日内给予补偿大病保险医疗费用。

(三)建立风险调节机制。各设区市要遵循收支平衡、保本微利的原则,建立风险调节机制。在计算盈利率、亏损率时,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应分开核算,分别支付。确定商业保险机构扣除直接赔付和综合管理成本(招标确定,不高于大病保险总额的5%)后,盈利率或亏损率应控制在 5%以内。大病保险盈亏率计算公式在大病保险合同中予以明确。综合管理成本实行“总额控制、限定范围,在限额内据实列支 ”的管理办法。综合管理成本包括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信息系统软件开发、人力成本、医疗管理、案件调查、办公运营、宣传培训、违规费用审核奖励等费用。有条件的地区要建立综合管理成本分类控制实施办法,严格控制不合理的管理费用支出。由各设区市招标确定盈亏率的目标值,根据实际工作情况逐年调整。

1.盈利分配办法。盈利率小于和等于目标值时,盈利部分全部归商业保险机构;盈利率超过目标值以上的部分,全部返还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统筹基金。

2.亏损分担办法。亏损率小于和等于目标值时,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财政、监察、审计部门综合评估,符合大病保险政策支付范围的,由商业保险机构和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统筹基金分别支付亏损额的50%;亏损率超过目标值以上的部分,全部由商业保险机构承担。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统筹基金优先从基金累计结余支付,基金累计结余不足的,从下一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统筹基金中统筹解决。

五、承办方式

(一)采取招标方式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保险。2015年第三批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地区的招标工作通过自治区级政府采购中心统一组织。今后,各地在第一轮保险合同履行完毕后可以设区市为单位组织招投标,委托市级政府招标平台进行采购。大病保险筹资标准、起付线、分段报销范围及其比例、实际支付比例和盈亏分担比例等具体指标由各设区市根据实际自行确定,在招标前期公布各设区市参保(合)人员情况及其相关医疗费用数据,商业保险机构依此制定合理的大病保障方案,依法投标,监察、审计、医改办、保险监管等部门依法进行监督。符合准入条件的商业保险机构自愿参加投标,中标后由保险公司与各设区市签订承办合同,1个设区市只能由 1家商业保险机构或 1个联合体承办大病保险。商业保险机构要依法投标,承担经营风险,承办大病医疗保险的保费收入,按现行规定免征营业税。

(二)严格商业保险分支机构经营资格管理。商业保险分支机构必须达到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基本准入条件,获得承办资质,方可参与我区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招投标工作。承办大病保险的商业保险机构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符合保险监管部门规定的经营健康保险的必备条件;在中国境内经营健康保险专项业务5年以上,具有良好市场信誉;具备完善的服务网络和较强的医疗保险专业能力;配备医学等专业背景的专职工作人员;商业保险机构总部同意分支机构参与当地大病保险业务,并提供业务、财务、信息技术等支持;能够实现大病保险业务单独核算。所需具备条件、获取资质要求以国家文件规定和实际招标文件为准。

(三)规范大病保险合同管理。各设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财政、医改办等部门,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好保险合同,明确保险机构的责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部门分别与中标商业保险机构签署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合同、新农合大病保险合同,明确具体补偿分段及比例、盈亏率及其计算公式、配备承办及管理资源等,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为保证政策的平稳持续施行,合作期限原则上不低于3年。因违反合同约定,或发生其他严重损害参保(合)人权益的情况,合同双方均有权提前终止或解除合作,提前 15天报告上级相关部门,并依法追究责任。

(四)探索实现即时结报。商业保险机构要规范资金管理,对大病保险保费实行单独核算,确保资金安全,保证偿付能力。要探索实现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医疗救助和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商业保险机构应依托原有的医保信息系统建立大病保险结算信息系统,与相关部门交换和共享大病保险保障对象的补偿数据,提供“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实现信息系统应具备的信息采集、结算支付、信息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优化服务流程、简化报销手续,努力实现患者出院时医疗费用即时结报,确保群众方便、及时享受大病保险待遇。商业保险机构要发挥网络优势,积极探索提高异地就医结算的服务效率,区外就医和自付费用累计超过起付线申请补偿的大病患者,经向患者参保(合)所在地申请,商业保险机构应控制在 30日内办结。

六、监督与管理

(一)加强对商业保险机构的监管。各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协同配合,切实保障参保(合)人合法权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部门作为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的主管和招标部门,要严格招投标流程,建立考核制度,按照协议和考核目标对商业保险机构进行考核,通过随机抽查、建立投诉受理渠道等多种方式进行督查,督促商业保险机构履行合同,维护参保(合)人合法权益和信息安全,及时处理违法违约行为。财政、保险监管、审计等部门要做好财会(基金)管理、业务监管、审计等相关的监督检查工作,确保我区大病保险工作稳妥运行,切实保障参保(合)人的合法权益。

(二)建立合署办公管理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商业保险机构要配备专业队伍,与基本医保部门开展全流程合署办公,建立大病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的管理平台,在政策咨询、保费征收、费用审核、医疗巡查、理赔接待、档案整理等所有环节全程参与和管理,与基本医保部门一同履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各项职能,让参保(合)群众得到一站式服务。各设区市发展改革(医改办)要联合财政、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等部门与商业保险机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处理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大病保险工作稳妥推进。

(三)强化对医疗机构和医疗费用的管控。各相关部门、商业保险机构和医疗机构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监督管理,防控不合理医疗行为和费用,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为和质量的监管,规范医疗行为,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引导合理诊疗。各设区市应结合自身情况设立由基本医保部门与商业保险机构联合组成的大病医疗保险联合稽查办公室,商业保险机构配备满足医疗稽核工作的驻院代表、医疗巡查人员等医疗稽查队伍,加强双方的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商业保险机制的作用及其风险管控的专业优势,加强对相关医疗服务和医疗费用的监控。

(四)建立信息公开、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管制度。承办大病保险业务的商业保险机构应有效控制管理费用支出,每季度向政府有关部门、保险监管机构提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统计报表和报告,并按信息公示制度要求公布相关信息。各相关部门要将大病保险协议签订情况,以及筹资标准、待遇水平、支付流程、结算效率和大病保险收支情况等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重要性,精心谋划,周密部署。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基金实现市级统筹后,各设区市要建立和完善市级城镇医保、新农合经办机构,配备适应工作需要的人员,安排相应的办公经费,以满足大病保险市级统筹工作需要。

(二)稳妥推进,完善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管理机制,在经办管理、服务规范、信息系统建设、资金管理和风险管控等方面建立起相关配套机制,降低大病保险管理成本,提升服务效率。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动态监测机制,逐月对大病保险工作进展和运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测,每年对大病保险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及时研究解决发现的问题。

(三)统筹协作,形成合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是一项重要的医改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多项制度衔接,各设区市要在医改办的统筹下,建立由发展改革(医改办)、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民政等部门组成的大病保险工作协调推进机制。自治区各有关部门要按职责分工,加强对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协调,抓好政策落实,细化配套措施,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自治区国有企业 篇8

开发利用管理的通知

桂政办发„2008‟37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十五”时期以来,我区地方电力农村水电快速发展。目前,全区地方电力农村水电装机容量占全区水电装机容量的42%,占全区水电发电量的37%。地方电力农村水电的快速发展,增加了我区电力供应,提升了我区农村电力保障水平,对促进全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2008年年初抗击雨雪冰冻灾害中,在主电网解列的情况下,地方电力农村水电对保障灾区电力供应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但是,地方电力农村水电快速发展的同时,水能资源无序开发和建设管理混乱等问题也十分突出,尤其是无立项、无设计、无管理、无验收的“四无”电站大量出现,对所在地生态环境、农业用水和防洪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也成了引发农村不稳定的重要因素。我区地方电力农村水电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引起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专门就此作出了重要批示,要求我区切实加强水能资源和小水电开发利用管理。为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关于我区小水电开发重要批示精神,切实加强水能资源管理,规范小水电开发利用,实现水

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管理工作。主持和参与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小水电开发项目审查、审批(核准)、建设监管和验收的单位要对其审核或批准事项承担相应责任。

二、加强水能资源的统一管理

水能资源是国家优先发展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各级人民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的规定,对水能资源进行统一管理,使水能资源管理进入依法、规范、有效管理的轨道,促进水能资源科学开发利用。

(一)加强水能资源开发规划管理。

水能资源开发必须严格按规划实施。自治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尽快组织编制•广西中小水电水能资源开发规划‣,经自治区发展改革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论证后,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广西中小水电水能资源开发规划‣经批准后,必须严格执行。实施过程中确需重大调整或修改的,应按程序报原审批机关批准。在编制•广西中小水电水能资源开发规划‣时,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编制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并由自治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审查。未纳入•广西中小水电水能资源开发规划‣的水电站开发项目,任何部门不得审批(核准)。

(二)加强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

凡在我区境内开发利用水能资源的单位、企业和个人,必须先到水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手续,方可进行开发建设。

政主管部门出具的项目规划同意书、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手续文件、水资源论证及取水申请批文、水土保持方案批文及项目技术审查意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批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环境影响评价批文;移民主管部门的移民安置规划审查意见;需要使用林地的,应出具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的意见;涉及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的,还应出具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对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主要保护对象的影响评价批文;根据法律法规应提交的其他文件。具备上述条件后,由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对项目进行审批(核准)。

已经审批(核准)的项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建设规模和内容,凡涉及水库大坝及溢洪设施、总体布置、建设规模、特征水位等重大设计的变更,项目法人应及时以书面形式报原审批(核准)部门批准。原项目审批(核准)部门应根据项目调整的具体情况,出具书面确认意见或要求其重新办理审批(核准)手续。

(二)严格工程建设监管。

小水电开发项目建设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工程技术标准和已审批的技术文件进行,小水电项目主体工程开工前,必须向水行政主管部门申办水电工程施工许可证,经批准方可动工兴建。没有施工许可证的水电项目,公安部门不得向其提供施工炸药。要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强化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监督管理。

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项目法人在主体工程招标工作完成并与施工、监理承包单位签订合同后,应向有监督管理权的水行政

小水电工程运行涉及防洪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切实加强运行管理,确保运行安全。

(一)加强小水电站防洪安全管理。

已建成投产的水电站,应制定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和防御洪水方案,并报有管理权的防汛指挥机构审批,列入自治区管理的大中型水库还需报自治区防汛办及主管部门备案。水库的防汛调度权限按水库防汛影响范围确定,由相应的防汛指挥机构调度。电站运行管理必须遵循发电服从生态安全、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的调度原则。

(二)加强小水电站工程安全管理。

大坝实行定期安全鉴定制度,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所辖的大坝安全鉴定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并监督电站业主依法建立健全小水电站工程安全管理制度以及责令其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各有关部门和电站运营单位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小水电站自身安全和河道行洪安全。对存在安全隐患且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吊销其取水许可证,并有权限制其取水,直至禁止其取水。

(三)严格•电力业务许可证‣前置程序管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自治区国有企业 篇9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有关企业: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自治区质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

(自治区质监局 二○一一年五月)

为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按照国务院加强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管理的有关要求,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增强对做好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减排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据统计,目前我区在用燃煤锅炉12655台,锅炉平均热效率仅为61.2%,燃煤锅炉的能耗极高,2009年全区锅炉煤耗量达8954万吨。燃煤锅炉节能减排空间巨大,前景广阔。据测算,重点加强对锅炉运行环节的节能监管,在3至5年内积极推动节能技改,逐步使全区在用锅炉的平均热效率提高6%至8%,节煤达10%,累计可节煤1161.6万吨以上(按每吨650元计算约75.45亿元),累计减少城市运输量1659.43万吨,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量2996.93万吨,二氧化硫排量18.59万吨,飞灰15.1万吨,炉渣464.64万吨。切实做好在用锅炉等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减排工作对于实现全区节能减排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快形成特种设备节能减排工作的整体合力

(一)加强领导,共同推进特种设备节能减排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应高度重视,出台相关政策,建立特种设备节能减排协调机制,保障特种设备节能减排工作经费。各级质监、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改革、环保等部门要坚持“企业主体、行政推动、技术支持、政策激励”的指导原则,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综合运用各部门监管资源,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共同推进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减排工作。

(二)加强宣传,提高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节能意识。各级新闻单位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关于锅炉等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和先进经验。各相关部门要加强资源环境警示教育,及时编发锅炉节能降耗技术问答等节能降耗普及知识,宣传引导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工艺、能耗设备。要树立一批特种设备节能减排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力度,推广先进经验,努力形成“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典型带动、企业主动”的良好局面。

三、强化源头环节的节能监管和政策导向

(一)建立特种设备设计制造源头把关制度。各级质监部门及相关机构在锅炉等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监管过程中应当把能效指标作为监管内容之一,已列入国家和自治区淘汰目录的特种设备生产企业不得制造和安装特种设备。特种设备设计(含系统设计)、制造单位应积极开发研制高效节能的特种设备,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选用高效节能的特种设备,并充分利用装置或系统的余热余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锅炉设计文件鉴定机构在审核锅炉安全技术指标时,应当同时审核锅炉的结构型式、能耗指标、额定出力等与节能有关的性能指标;对不符合节能指标和安全技术指标的,不予通过设计文件鉴定,相关企业不得制造、安装和使用。锅炉和换热容器制造企业生产的新产品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送国家或自治区质监部门认可的能效测试机构测试,符合相关技术规范或标准要求方可批量制造。型式试验机构在对电梯和起重机械新产品进行型式试验时,应当对其能效进行测试,符合相关技术规范或标准要求方可出具合格报告准予制造。区外企业生产及国外进口的特种设备,无法提供有效能效测试或型式试验报告的,应当在设备投入使用的3个月内予以补做;测试结果不符合国家强制性规范、标准的,应当予以整改,未整改或者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应当依法责令其停止使用。

(二)建立健全特种设备节能减排标准体系。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及国家有关特种设备节能减排的国家标准,对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特种设备,要责令相关企业限期整改到位。自治区质监部门要会同经济和信息化、环保部门,结合我区实际,组织制定有关锅炉节能减排方面的地方标准,各地区质监部门要督促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单位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要按照治旧限新、逐步淘汰的原则,用3至5年时间使我区锅炉房节能全部达到预定目标。

(三)建立新增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审查制度。全区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中有新增锅炉等高耗能特种设备的,由经济和信息化部门会同质监和环保部门对特种设备先行进行节能审查。除特殊工艺要求外,在集中供热范围内不得新增锅炉项目,质监、环保等部门不得办理相关许可手续。

(四)建立节能型特种设备导向目录发布制度。自治区质监部门要会同经济和信息化部门制定节能型特种设备导向目录,积极引导使用单位选用节能型特种设备。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鼓励区内特种设备生产企业申报“节能产品”国家认证,自治区财政部门要积极向财政部推荐已通过自治区级认证的产品,并争取列入国家《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各地区在政府采购特种设备时,应当优先采购列入《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的特种设备。

四、强力推进集中供热和在用设备节能改造

(一)积极推进区域性集中供热。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区域性综合规划,对于产业集聚、用户集中、符合联片供热条件的,要积极创造条件实施集中供热。有关部门在政策引导和行政审批工作中应加强配合,大力推进集中供热工程建设。在对新建、扩建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业功能区的规划审批中,有关部门要根据产业用热情况,确定是否把集中供热设施作为一项公共配套基础设施列入建设内容。对现有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业功能区内锅炉相对较多、具备集中供热条件的,园区管理部门应制订锅炉集中供热的具体规划和推进工作方案,并在2013年前完成集中供热改造。对于新建锅炉房等集中供热设施的,在充分利用存量土地和地下空间的前提下,各盟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尽量满足其对用地的合理需求,投资主管部门应予以支持。要完善城市供热价格形成机制,集中供热的价格原则上实施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有条件的地区热价可由供求双方协商确定。供热企业应当保证稳定供热,不得随意或故意停减产而影响用热单位的生产生活;如确因客观原因需要停产的,须报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二)加大在用设备节能改造和对违规淘汰设备依法取缔力度。各级人民政府要制订在用锅炉等特种设备节能改造计划,确保在2013年前基本完成本地区高耗能工业锅炉节能改造任务并全面推进其他特种设备的节能改造工作。要着力推进节能潜力较大的有机热载体锅炉和排烟温度高于280℃锅炉的改造工作,积极鼓励钢铁、石化、印染、水泥、玻璃等高耗能行业采用余热锅炉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大力推广循环流化床燃烧、水煤浆燃烧、分层燃烧、热管传热、变频启动、冷凝水低温回收和能量反馈与变频等技术在节能改造工程中的应用,提高燃烧效率,增强传热效果,减少污染排放。要重点开展额定蒸发量1至35吨/时、采用层状燃烧方式且从未经过能效测试的锅炉和2000年前投入使用的换热容器、电梯、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的能效测试工作,能效测试工作由经济和信息化部门会同质监部门组织实施,由国家或自治区质监部门认可的能效测试机构承担测试;能效指标测试结果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的,使用单位应积极采取措施予以整改。当地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建立投诉、举报及奖励制度,严肃查处制造、安装、使用能效测试结果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且逾期不整改或整改后仍不到位和列入国家明令淘汰目录的特种设备的行为,并对违规淘汰设备依法予以取缔。

五、充分发挥使用单位节能减排的主体作用

(一)推动使用单位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的管理制度。使用单位是特种设备节能减排的责任主体,在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同时,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经济运行管理制度、锅炉水质管理制度、能源计量管理制度等各项日常管理制度,做好在用锅炉等高耗能特种设备的日常运行能效监控记录、节能技术改造记录,并确保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配备率和完好率达到100%。锅炉使用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入炉煤质选煤,配套建设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治理设施,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新建成使用(含扩建、改造)单台容量>14MW(20t/h)的锅炉,必须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安装烟气自动排放自动监测设备并与环保部门联网,确保稳定运行。各级经济和信息化、质监、环保等部门要督促企业加强日常管理,严格执行有关节能减排管理规定,完善设备操作规程,促进锅炉等高耗能特种设备安全经济运行。

(二)重视和加强锅炉介质处理和回收利用工作。锅炉使用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介质处理方法,科学排污,防止或减缓锅炉结垢,同时强化日常管理和维护保养工作,及时清除水垢、泥渣,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进行妥善处理,减少二次污染;额定蒸发量4吨/时以上的蒸汽锅炉一般应装设蒸汽冷凝水回收利用装置,以达到节能、节水、减排的目的。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要加强对锅炉介质抽样监测和水处理效果的检验工作,督促锅炉介质不符合国家标准和锅炉结水垢厚度平均超过1.5毫米的企业采取整改措施,及时清除水垢。各级质监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在用锅炉的介质监管力度,强化介质监测和化学清洗监管工作,提高锅炉水处理有效性和锅炉运行的经济性。

(三)强化对管理和作业人员的节能技能培训和考核。锅炉等高耗能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管理和作业人员进行节能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管理和作业人员经济运行的管理与操作水平。各级质监部门和有关培训机构在锅炉、换热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作业人员的培训内容和考核中应增加节能降耗内容,提高节能知识和技术的普及率。

(四)重视和加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能源计量工作。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要重视和加强能源计量工作,并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开展能源计量管理工作,配备和使用经依法检定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做好能源计量数据的采集、分析工作,确保能源统计数据能追溯至有效的计量检测记录,保证能源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完整。计量技术机构要加大在线计量检测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推广应用工作,帮助企业解决能源计量检测方面的实际问题。各级质监部门要依法开展能源计量执法监督检查,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工作。

(五)积极帮助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提高节能水平。各级质监、经济和信息化等部门要支持锅炉等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使用等单位和科研院校开展特种设备节能设计、改造、改进等新技术的咨询服务,帮助相关使用单位掌握设备用能状况、提出节能措施与改造方案、建立节能减排的工作制度与机制,提高节能技术和管理水平。

六、大力发展特种设备节能减排项目和技术

(一)实施对特种设备节能环保项目的税收优惠。经认定,企业从事符合规定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经营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起,第1年至第3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4年至第6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结转抵免。企业购置上述专用设备在5年内转让、出租的,应当停止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并补缴已经抵免的企业所得税税款。

(二)加大对集中供热企业的财政扶持力度。对锅炉集中供热企业的新建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等项目,符合相关政策补助条件的,给予适当补助;环保部门应当将环境污染治理资金适当补助在用锅炉集中供热项目的污染治理。

(三)实施对拆除自备锅炉单位的财政补贴。经改造实行集中供热后,凡在有效供热范围内的单位,除有特殊工艺要求外,应当拆除自备锅炉。对于在限期内拆除自备锅炉的单位,当地政府给予拆除单位适当的财政补贴。

(四)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扶持力度。对实施特种设备节能技术改造并取得明显成效的项目,按照各级节能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给予适当补助。减排技术改造项目实行信贷支持,优先提供低息贷款。

上一篇: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文档下一篇:“班主任师徒结对帮扶”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