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实施方案(共10篇)
“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是古人曾经总结出的一条经验。做读书笔记,好处颇多:勤做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和记忆读过的书的内容;勤做读书笔记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勤做读书笔记可以丰富知识,积累资料,便于经常复习,温故知新;勤做读书笔记可以提高写作能力。读书笔记的好处显而易见,它不但可以帮助记忆,弥补脑力不足,积累有用材料,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有效提高读书效率,而且作笔记会产生新的思考,有利于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这便是思考,常思考,可锻炼人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分析综合能力。
二、问题现状
我多年从事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我了解到很多老师都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由于缺乏严格的要求和辅导,其结果学生做的笔记既不成形,又不成章。我们所看到的往往是一些乱七八糟的零碎符号,更有甚者,将读书笔记胡乱地写在书本的字里行间,把课本弄得面目全非,学生看不清书中的汉字,大大影响了学生的读与写。如此笔记,对学生的学习没有起到积极作用。
三、研究目标
1、调查学生的课堂与课外阅读做读书笔记现状,通过问卷、访谈、调查等手段获取一系列数据,为本课题的研究搜集资料。
2、开展阅读指导课,辅导学生学做读书笔记,并归纳一些做读书笔记常用的方法。
3、在传统的读书笔记上创新,鼓励学生探索读书笔记的新模式。
4、建立激励机制、开展读书笔记评价方案,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
5、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获取知识,丰富语言的积累,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四、研究方法:
此课题由两位教师承当研究任务,在研究过程中,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从实际出发,利用身边一切可用的硬件和软件资源,争取领导支持,确保活动经费,以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
1、教育调查法:对学生进行关于写读书笔记的问卷和访谈,了解学生的态度、看法,调查学生乐于接受写读书笔记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比较和研究。
2、文献研究法:查阅有关书籍、网络、报刊等,了解本课题的相关研究成果;制定实施方案,并进行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3、行动研究法。根据制定的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兴趣的策略研究的实施方案,记录实施过程和效果,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根据实施的情况和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策略。同时积极撰写阶段科研成果,从而转变教师的职业行为,提高科研水平。
五、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xxxx年9月―xxxx年10月)
1、调查学生中存在的课外阅读读书笔记的现状及老师、家长对写读书笔记的看法。
2、搜集并阅读国内外有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与研究的文献、资料。
3、整理课题申报相关材料,完成课题申报;
4、制定研究方案,学习相关文献资料,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xxxx年10月―xxxx年12月)
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实践研究。
2、创设良好的写读书笔记氛围,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习惯,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撰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3、交流、验证,修改实施中的不足,及时调整跟进策略探究,寻求最有效的措施与方法。
六、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有关本课题研究的教育论文或经验总结。
3、读书笔记成果展览;归纳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并整理成册;结题报告。
七、人员分工
文义进负责指定课题研究方案,搜集并阅读国内外有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与研究的文献、资料。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撰写读书笔记的方法。收集过程资料,总结实验经验,整理课题成果。建立激励机制、开展读书笔记评价方案,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胡树你负责开展阅读指导课,辅导学生学做读书笔记,并归纳一些做读书笔记常用的方法。在传统的读书笔记上创新,鼓励学生探索读书笔记的新模式。根据实施的情况和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策略。
八、经费保障
一、构建探究的课堂氛围
1. 重视师生关系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教师的传授知识、解决疑惑,学生是被动的学习者、接受者,而探究学习要求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合作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下,教师成为课堂学习的导演、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演、主动者、主人,也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高效合作,才能促进探究教学的深入开展。
2. 践行教材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探究学习,要充分利用教材要求践行的实践活动和现实中现有的教学资源,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究活动,使语文课堂逐渐延伸,从而开拓探究学习的多种渠道。例如,针对五年级下册“创办班级图书角”的要求,我充分发挥班委和各科课代表的作用,让他们动员、组织全班同学捐书,并派专人负责把书籍登记造册,专人设计班级特色借书卡片,班级的图书管理员从第一组开始,由每位同学轮流担任。这个活动自始至终,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其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创新能力也得以培养,集体意识也得以增强。
二、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习惯的养成
探究学习需要学生在学习合作、交流、探究的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 由课文标题或结尾点睛处提出问题
例如,学习《全神贯注》一文时,学生看到标题后立即提出问题:“全神贯注的主人翁是谁?”“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述主人翁(罗丹)全神贯注的?”然后按照提出的问题去阅读课文,这样的学习方式其实很有效。再如,学习《峨眉道上》一文时,文中的结尾之处写道:“啊,默默地付出辛劳的铺路人啊,你是真正的无名英雄。”于是,有学生就提出问题:“什么样的人物才是我们平常说的英雄呢?”“课文中的铺路人为什么是无名英雄呢?”学生把平常说的“英雄”和文中的“无名英雄”联系起来,探究“英雄”的内涵和外延,对“英雄”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2. 由课文重点词句、语句提出问题
例如,学习《白杨》一文时,“沉思”这个词在文中出现了两次,但沉思的内容不一样。于是,有学生提出问题:“文中爸爸两次‘沉思’都思考了什么问题?”一是想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白杨;二是为白杨而骄傲、自豪。“两次‘沉思’都说明了什么问题?”作者借物喻人,大白杨比喻爸爸,小白杨比喻孩子,父亲借白杨歌颂了扎根西部建设者博大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文中的两棵“小白杨”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一定也会茁壮成长。
三、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1. 从学生的好奇心出发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烈,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对于教师或者其他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予以关注。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把握小学生的这种心理,善于把小学生的好奇心与语文探究学习结合起来,其效果往往事半功倍。因为学生始终都有一种探究的心理和动力,会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例如,学习《“你们想错了”》一文,当我把“你们想错了”写在黑板上时,有不少学生愣了一下,有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课文标题出现了双引号?”“这里的双引号是什么意思呢?”我趁机又加了一个问题:“我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双引号?”这样,将学生的好奇心巧妙引入教学,其学习的兴趣也被激起,探究思维因而被开启。
2.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小学生探究能力提高的主要途径是使其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敢于质疑权威(如教师看法和教材注解),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看法。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不少一字多义、一词多义,教师要善于点拨学生,主动引导学生去探究其中的奥秘,从而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他们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邱少云》一文时,我把文章出现的“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用20分钟”和“烈火在他身上燃烧了半个小时才渐渐熄灭”两句话有意识地提出来。我提出问题:“这两句话中两个‘才’字的含义一样吗?”学生通过比较、讨论、交流、查字典等途径,得出两个“才”字的含义的确不一样,第一个“才”字表示时间太短了,战士被邱少云的精神鼓舞,勇敢杀敌,战斗结束快;第二个“才”字表示时间太长了,突出了烈火燃烧英雄的时间,更突出了邱少云的坚强意志力,也说明作者看到自己的战友被火烧,心里十分难过,觉得火烧的时间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案;深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214-01
语文教学在其漫长历史演变中,具有很强的审美意境,在充分表达文字传达之美的同时,又蕴含教学的过程美。小学语文教学亦是如此,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只是教导学生识句断字,更不能是空泛思想教育的传授,而是应让学生学会一种探索心态,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1、缺乏学习心态的培养
小学是一个人通往成功路上的起点,小学阶段学生具有很强的塑造性和可变性,应给予正确思想观念的灌输,在以“分”作为学生整体素质的量化标准阶段,现实中对小学生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心态和思想观念培养的漠视,
2、功利主义
许多家庭甚至把整个家族的希望压在孩子身上,并时常以认真学习,考入名校等作为其学习的动力可;因此,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动力由自身兴趣转变为功利主义,其思想观念和学习信念收到不同程度损害,长期以来,会造成教育制度的缺失。
二、小学语文教学方案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方案主要分为语文阅读教学,语文作文教学,语文普通话教学;下面从这三方面做浅要分析:
1、强化学生阅读方法
强化小学生自身阅读能力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重要因素,强化小学生语文文章阅读能力培养对文献阅读,文献参考,知识传承等方面具有指导性作用;据笔者多年教学研究发现,在语文阅读方法培养上,包括如下三种方法,首先:泛读,为确保文章阅读质量,并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多篇文章的重点阅读,提高阅读效率,在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上,多在课堂上运用简单易懂文章进行泛读训练,在阅读方式上和阅读形式上加强重点信息提取式阅读。其次:探索式阅读;探索式阅读与泛读方式相比,其在阅读目标选择上,均为在有限时间内提取重要阅读信息,但在阅读要求上,探索式阅读比泛读要求更高,需在整篇文章详细了解的基础上,并带问题进行文章阅读。例如:在阅读训练中,可针对文章就作者其余作品,文章核心论点,文章重点知识点等做深入探索式阅读。最后,品味文章;在阅读训练中,应对文章意境与文章精华进行品味与提炼。我国语文文化博大精深,不缺乏精品文章,在提升学生创作能力阶段,通过阅读品味优秀文章对学生创作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在课堂阅读训练中,应就优秀文章优秀词句进行记录,教师应带领学生就文章结构与文章整体思想等做深入分析,并就作者真实意境认真揣摩,并将优美语句进行语句分析并加入记录。
小学生语文阅读缺乏自觉性和实践性,在其教学方式上具有可塑性,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实质监督与指导,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形式,进行阅读心得讨论与分享,教师可在课堂上就学生出现的问题做现场分析与讲解。
2、语文作文教学
(1)改善学生学习认知能力
中国传统教育制度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教”,忽视“学”的重要性和根本性,“教”以致“学”“学”以致“用” ,而现阶段课堂教学模式上,“教”“学”“用”比例维持在2:4:4左右为最优教学模式,针对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等现象,教师应注重“学”与“用”,并以此为核心进行学生思维模式拓展与扩散。
案例:2011年安徽中考作文题目为“以我们这个年龄”,学生会自由联想为我们年龄的经历与事物,这种思维方式缺乏扩散性。在教学小学阶段学生作文写作时,初中阶段学生社会经历太稚嫩,可能很多学生会说我们这个年龄在学习,针对以上作者可预见的写作方向,在面对题目时,应看到隐藏在题目背后的中国教育制度和功利主义缺陷,这才是出题者真正意图所在。
(2)编写有效作文教材
“教”“学”和“用”三者没有谁重要之分,“学”“用”是教育大厦完善作用,而“教”则是教育体系基础作用。三者似教育界三架马车,缺一不可。
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除改善学生认知能力同时,应根据实质教学情况编写有效作文题材,充分利用教师的示范作用和引导作用,合理性教材对缺乏深厚文学底蕴的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可就作文赏析,作文写作方法,作文拟题思路等方面编制作文教材,以丰富学生阅历,满足学生需求。
3、普通话教学方案
(1)发挥教师“示范性”作用
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语言“示范性”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普通话进行课堂讲学。“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针对小学生吸收知识性极强等特点,应从小形成良好习惯,教师为小学生提供普通话示范性课例,强化普通话推广力度,并教育学生多用普通话进行言语交流。
(2)开展普通话训练班或辩论赛
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可针对校园普通话教学进行开展训练班教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可对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普通话辩论赛教育,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针对课堂辩论过程中出现的普通话问题,进行现场教师更正。
参考文献:
[1] 李建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的路向及启示 [J].教学与管理 2011,1
一、问题的提出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大爆炸、国际竞争加剧的今天,素质教育已成为改革和发展之潮流,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它对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学校教育如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与课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形成全方位的教育体系。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对课外阅读提出量的要求,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六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
但是,从目前老师对课外阅读的认识看,出现课外阅读不被重视的现象,某杂志社对50个城市所作的调查结果为:赞成学生应当阅读部分优秀课外书的老师为30.9%,认为课外阅读于学生无益的占7.9%,认为课外阅读本身无碍,但学生不宜在学习阶段为此分心的老师占61.2%。从目前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看,出现阅读兴趣不高的现象,“以本为本”,死啃书本,不愿涉足到课外阅读;出现阅读肓目性倾向,没有目的,单凭兴趣,内容单一;出现阅读无思想倾向,读而不思,不懂阅读方法,囫囵吞枣,高耗低效。从教材的客观局限看,虽然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是教师实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的凭借,但其局限性也是显现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编著的《小学语文教学法》(1955版)就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材不是语文教学的唯一凭借。”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的话。为此,我们在潍坊市教育局的领导下,进行了主题阅读课题实验研究,希望通过研究能在提高师生、家长课外阅读认识的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课外阅读针对性、目的性不强的弊病,从教材出发,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中存在的联系,辐射开去,使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起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课题中“主题阅读”是指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这个心理过程是指读者主体的心理过程。
课题中的“主题阅读”是指以语文教材为中心,向周边辐射,进行课外阅读,使课内阅读成为课外阅读的凭借和依托,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扩展和补充。“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研究”是指学校组织教师按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要求,就阅读教学中某一阅读素材,围绕自己判定的研究重点,通过收集与重点有关的各种信息重构文本语境,在重构的文本语境中拓展与延伸、联系与比较、发现与创造,并不断反思。
三、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理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为了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落实这些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了要扩大阅读面的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规定了具体的课外阅读量,第一学段,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
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课程之外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从一个侧面说明数量的积累与熟练技巧形成的密切关系,庄子的“且夫水之积也不后,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也说明长期、大量的积累是学好语文的保障。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给我们提出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建议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新课标的这一些理念,告诉我们语文学习内容再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了,语文学习再也不能仅仅等同于语文学科学习了。
“相似论”认为,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相似性信息单元(即相似块)越多,就越有利于选择、匹配、激活阅读材料中的相似信息,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感悟也才越深刻。《学记》中的“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说的是教育得抓住时机,适时施教,错过时机以后再去学习,就会事倍功半,得法于课内,及时进行同步拓展,就会事半功倍。
“大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圆形的完整结构,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又一个开端。
国外詹姆士的“形式训练说”、桑代克的“相同要素说”、贾德的“经验类化理论”、苛勒“关系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国内也有很多相关的研究课题:如上海市宝山区虎林路小学《Internet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网络的实践探索》;湖南省溆浦金龙中心小学的《发现学习理论与拓展式教学研究》;宁波一学校的《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操作化策略的研究与实践》等均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四、研究目标及采取的对策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满足学生喜读欲激趣;
2、介绍读物激趣;
3、谈感受激趣;
4、开展活动激趣;
5、实行竞争激趣。
(二)拓展学生的阅读时空
1、利用图书资源,广泛开展阅读;
2、推荐课外读物,做好书刊导读;
3、开设阅读课时,保证阅读时间。
(三)建构课外阅读能力的品质
因为阅读环境改变了,人们在其工作和生活中已经无时无处没有读物相伴,无时无处不发生阅读活动,所以,我们的下一代已完全无法回避这样的课外阅读环境而安守一块“净土”了。怎样才能让他们在这种环境中吸取精华,扬弃糟粕,既能恣意遨游又不迷失自己呢?我们觉得,应该着力于培养学生自制力、自主性、自动化这三种阅读品质。
(四)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1、培养健康情趣的策略;
2、训练基本能力的策略;
3、整合阅读环境的策略。
(五)探索各年级段儿童的特点与其所喜好的读物
(六)研究主题阅读的内容
主题阅读的内容广泛丰富,同体裁的、同作者的、同写作对象的、同表现主题的、同写作风格的、同修辞手法的,处理不好会杂乱无章,必须本着“系统性”原则统筹构建,构建拓展阅读目标体系,本着“重点性”原则逐一攻破。
(七)研究主题阅读的类型
主题阅读的实施主要是以课文为中心,向课外的阅读材料辐射,从而达到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博读,不断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语言积累的目的。因此,找到课内教材与课外教材的联结点、切入点是有效实施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关键。据此,可以把主题阅读分为:
(1)释疑解惑型;(2)学法迁移型;(3)比较鉴赏型;(4)深化延伸型。
(八)研究主题学习的时机主题学习作为课内教材的补充、延伸,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类型及教学的需要,把它安排在不同的时段。我们拟从课前阅读、课中阅读、课后阅读三个角度来进行。
五、研究对象: 本校五年级学生
六、实施步骤: 本研究分三个阶段完成。
(一)准备阶段
1、文献资料研究(明确课题研究思想);
2、组建成立课题组(形成共识);
3、上报《课题申请表》(争取达到指上级要求);
4、完成课题研究方案(力争严谨、科学)。
(二)研究实施阶段:
1、制定课题实施评价细则,进行过程性评价;
2、教师培训;
3、教研活动。
(三)总结阶段:
1、完成课题研究、实验教学报告;
2、编制学生读书笔记集;
3、编制论文集;
六、研究方法:
1、实践研究法;
2、观察法;
3、问卷法。
七、预期成果形式:
1、推出具有成功经验的典型课例;
2、论文;
3、编制学生读书笔记集;
4、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报告和检测报告。
八、课题组成员: 组长:王素贞 副组长:李晓云王伟
组员:1——6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课题实施方案
古城街道古城学校
2010年9月
古城学校小学部 语文主题学习领导小组
为贯彻落实德城区教育局高效课堂建设实施方案,结合我区小学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任务,着力深化课堂改革,优化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推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建设,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
二、总体目标
1.提升教师实施高效课堂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教方式”的转变。
3.完善全新的“备课、课堂、作业、评价”模式。
4.深入落实六高效:“高效备课、高效课堂、高效作业、高效辅导、高效考查、高效教研”。
三、具体推进目标
(一)努力构建小学语文“双主四环节”教学模式
“双主四环节”教学模式理论依据:
1.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为目标,这是该模式建立的主要依据。
2.语文教学本质上是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应该贯彻“以读为本”、学生群体能与语言实践的原则。努力做到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劫机 积极创设和谐氛围,保证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布鲁纳认为,“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发现法更为关心的是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它强调的是学生的亲身实践,强调的是学生的探究活动。
“双主四环节”教学模式的构成:自觉----归纳----巩固----发展
“双主四环节”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
新授课
1.提示目标,自觉初读
时间:8分钟左右
目的: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自学,用多长时间,应该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认真自学,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操作:
(1)明确学习任务,选择恰当的自学方法。
(2)坚持每次自学前都给予方法指导,便于学生积累自学方法。
(3)学生深入文本,根据自学提示,读思画批,有感受的地方写批注。
注意:
(1)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确保人人自学高效
(2)教师要准确确定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自学,提高自学效率
2.合作探究,归纳导读
时间:12分钟
目的:
(1)凡是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全部自己解决,找出真正需要教师引导、点拨的主要问题。
(2)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充分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把握作者的写作特点和写作方法。
操作:
(1)学生自由交流,互相学习。
(2)引导学生讨论:文章的哪些地方最打动你?为什么?
(3)引导学生归纳,上升为对文章写法特点等的梳理,以便于指导今后的语文学习。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学习内容的评议归纳,教师应指导学生回顾课文的结构,明确课文的知识要点以及训练的基本要求。二是对学习过程的评议归纳,教师应引导学生就自主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运用进行总结、分析,并指出以后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
(1)教师要真正吃透教材,把握教学目标,找准语言文字的训练点才能顺利解决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教学的点不宜太多,要在一个点上把功夫下足。
3、积累内化,巩固写读
时间:10分钟左右
目的:熟读成诵,学习语言表达方式,达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
操作:
(1)文章经典的语言段落鼓励学生背诵
(2)根据语言文字训练点,提供尽量多的写作范式,当堂进行写话练习
注意:
(1)要鼓励学生努力去达成目标
(2)要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达成目标,真正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4、当堂练习,发展扩读
时间:10分钟左右
目的:根据课文要求,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练习,以巩固学习成果
操作:(1)围绕本课的学习任务,设计精当的当堂达标检测题,包括适当的字、词、句的练习等
(2)紧扣核心学习目标,选定扩读材料,课前设计成书面测试题,让学生在自读和小组学习的环境中完成书面测试题(发展扩读环节)
注意:
(1)题目的选定要慎重,训练点要恰当,阅读材料要和本文的重难点相符
(2)测定后的讲评要及时,要鼓励学生
复习课
1、设置情境,自悟学法
时间:8分钟左右
目的: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自己领悟学习方法
注意:
(1)思维情境的设置要紧密联系教材
(2)指导学生自悟学法时,读书要翻前看后,读后想前,上下联系,整体感知,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逐步掌握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2、回顾总结,归纳方法
时间:10分钟左右
目的:帮助学生从成功的学习中总结出阅读规律,以便今后自学运用这些规律去探求新知
操作:
(1)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回顾学习过程
(2)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为认知对象
注意:
一方面教师要因势利导,另一方面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本让学生读,思路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悟,使阅读方法真正成为学生主动获得的一种可贵的精神财富。
3、迁移训练,巩固学法
时间:12分钟
目的:使学生将已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于相类似的学习情境中,使其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领悟阅读方法的真谛。
操作:
(1)根据复习的内容,给学生创造学习迁移的机会。
(2)学习迁移的内容针对性要强。
注意:
学习方法的掌握,有一个逐步领悟和吸收的过程。教师给学生提供的迁移性学习内容要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
4、序列训练,发展认知
时间:10分钟左右
目的:帮助学生将具体的方法整合内化,成为系统的、较完整的、灵活的认知策略。
操作:
(1)调查了解和认真研究各年级学生的“已有基础”,总结出学生以往所掌握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站在已有基础上,“自己跳起来”够一够,在教师的点拨下有新的发展。在教师的序列指导下,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阅读方法。
注意:
(1)需要教师从平时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抓起,有计划、有意识、有序列地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
(2)注意明确“课标”对不同年级的阅读要求。
讲评课
课前准备
目的:
(1)老师掌握第一手资料
(2)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操作:
课前批阅学生做的试卷,分析归纳学生的错题原因,并且做好错题归类。备好解决办法。注意:
要重视对错题的归纳,没有详细的分析归纳,就没有好的讲评课。要做出规律总结。
1、自主定位
时间:3分钟左右
目的:让学生了解试题的难易程度。让学生了解自己答题的情况。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达成目标。操作:
(1)分析检测的总体情况
(2)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目标,让学生知道哪些知识 要学生自己掌握,哪些要同学们小组讨论掌握,哪些教师要讲解。
注意:
(1)要把握好度,不要让受到表扬的学生飘飘然,也不要让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失去信心和勇气。
(2)要言简意赅,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2、自主解决
时间:15分钟左右
目的:学生自己分析错题原因,是知识该记的没有记住,还是表述不清、书写不规范引起的,还是方法不对。让学生兵教兵。
操作:
(1)对出错率较低,学生可通过查阅教材、小组交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
(2)给学生指出,哪些是学生看书做的,哪些是小组讨论做的。
注意:
(1)要及时了解学生,是否还有需要老师讲解的题目,并做好个别辅导。
(2)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问,提高合作效率。小组内仍有不会的问题要反映给老师。
3、疑难点拨
时间:10分钟左右
目的:归纳需补缺的知识点。加强规范性训练。进行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和答题技巧上的指导。操作:
(1)教师对出错率较高的题目和学生反映上来的题目进行分析讲解。
(2)教师展现学生解题过程中的错例和解题规范的正确例子,让同学们形成正确的解题方法。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解题规律总结。
(4)对难点进行攻破。
注意:
讲解题目要有代表性,能够纠正学生的错误思维。让每个学生清楚自己的问题所在,要能给学生进行规律总结和方法指导。要在课前对需要讲解的题目做好备课。
4、再次测试
时间:12分钟左右
目的: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让知识和能力再次在变式中应用。
操作:
(1)对试卷中出错较多的题目和需要进一步练习规范的题目,要再次设计题目让学生完成。
(2)题目要进行当堂评价。
注意:
试题的选择要体现本节课的目标,要及时了解学生的训练情况,并进行评析,进一步强调。
(二)优化课堂结构。
四个环节,均要科学高效。每节课老师要尽量少用时间(一般20分钟左右),把绝大多数时间留给学生(20分钟以上)。让100%的学生都动起来,积极自主学习,能与合作探究,让大多数学生有机会展示。教师要全神贯注听学生发言、看学生板演,发现每个细节问题,及时予以点评、引领。
(三)重视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师对每一节课要从操作层面到目标达成,从学生参与的广度到学生参与的效度,认真总结,思考对策,及时整改。各学校和教师要认真总结语文课改经验体会,撰写论文形成课改成果。
四、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一)开展“课堂教学能力提升行动”,奠定教师课堂教学理论基础。
加强理论学习,是研究“有效、高效”课堂的理论依据。同时,请进来走出去,选派优秀教师学习锻炼,条件允许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我区举办专题讲座,开展培训活动。
(二)抓常态课,实行常态课互助,进行现场评议,查摆问题。
各学校继续开展“推门听课”活动,教师听课、观摩、记录,课后及时组织评课,围绕主题,对授课过程中出现的无效现象进行汇总和分析,并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合理建议。在评课中,深入分析教学细节,对课堂教学进行全方位的专业引领。实行常态课互助,旨在提供原汁原味的课堂,发现课堂教学中潜在的真实问题,共同商讨解决的策略。特点是真实、有效、实用,也便于协同合作、互助学习、彼此共享。各教研组坚持每周一次。
(三)发挥学科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举行示范课、展示课。
具体做法是,举行名师展示课、提供范课,融说课、讲课、评课于一体,展示这些优秀教师的先进理念和较高的教学艺术,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以新课程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扎扎实实地进行校本教研。紧紧抓住优化课堂教学这一中心,向40分钟要质量,努力提高全体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整体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
1、积极支持和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和学科竞赛,打造书香校园,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全方位协调发展。
2、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向课堂要质量,把课堂作为主阵地。执行学校制定的教育教学常规,把教导处关于备课、上课以及作业的`常规要求落实到位。
3、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备课组长督促引导,沟通交流教学方法,发挥有经验老师的传帮带作用,集中群体智慧。教师要在分析理解教材、钻研教学方法、准备教案教具上多花心思,保证实效。
4、抓实常规教学管理,备课和作业布置都要讲究质量和效果。定期相互交流听课,每学期至少听课15节以上,多反馈交流,共同提高。上完公开课的教师一定要写教学反思。
5、此次活动不仅要突出“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的教学,还要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三、活动小组
组长:罗明雄(校长)
副组长:胡小敏(教导主任)、梁康荣(语文组组长)
成员:大茅小学全体语文教师
四、活动安排
2、活动要求:
(1)授课教师课前要准备教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课后讲解自己的课堂设计思路及反思。
(2)教研组注意相互协调,既要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又要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
(3)为了保证活动的实施与正常开展,请各位老师做好相互调课。
(4)各位老师听课完后,语文教研组为单位,组织语文教师在下午第三节课进行讨论、评课活动并作好记录。
关键词:小学语文,激情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能手是满怀激情地讲课的。”“有激情的课堂教学, 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体验到创造的欢乐, 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所谓激情教学就是用激情去进行教学, 用激情去学习和传授知识, 用一种精神百倍的状态、真挚的情感, 通过不同的交流方式, 把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紧密有效地结合起来, 完成教学的目标, 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启迪, 潜能得以挖掘。教师的教学激情是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内涵不可或缺的要素, 是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内涵。
而何谓小学语文激情教学呢?就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运用激情教学, 用自己教之激情点燃全班学生学之激情, 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并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提高教学质量, 建设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一、小学语文激情教学实施与注意事项
1、小学语文激情教学实施
激情教学方法包括多种策略, 如有教师在教学中主要尝试了以情激情、以理激情、以景激情、以趣激情四种激情教学方法, 收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有的教师认为在教学中做到“以情引情、以趣激情、以境生情”, 使学生和教师的思想产生共鸣。在师生情感交融中, 使学生把我们的教学目标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还有人认为, 具体教学时, 可从语言激情、幽默激情、情境激情、手段激情、结构激情和热点激情六个方面着手。
综合目前的探讨, 结合实际, 我们认为小学语文激情教学实施应包括三方面:
其一是发掘教育内容的情感内涵, 激发学生的“情”。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离开了教材, 课堂教学的情感激发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因此, 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教材, 善于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 要带领学生走近教材中的事件、人物, 领略文章所表达的内涵, 使学生思想与教材思想紧紧联系在一起, 达到共鸣。教学中, 找准打动学生情感的纽带, 才能打动学生的心, 激发学生的情, 使作品和学生发生共振、共鸣。教师要善于同中求异, 选取不同的切入点, 去唤起学生相应的细腻的情感体验等。
其二调动学生的情感, 以情激情。
瑞士心理学家批亚杰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 而在于激励、唤醒。”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激情艺术, 唤起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我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地调动, 激发学生热情。教学中要使学生入情、入理、入耳、入脑、入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激发学生对文章情感理解的升华。
其三充分展示教师自身的情感因素。
教学活动不单是传播信息的认知活动, 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 同时存在着人与人之间丰富的情感交流和相互激荡。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情感的启发者, 应具备一定的情感素养, 成功的中学语文教师, 要具备高尚的情操、优雅的风度、赤诚的爱心、丰富的情趣、幽默与机智、活泼与开朗的性格等。
二、小学语文激情教学注意事项
值得注意的是, 实施小学语文激情教学要合理、真诚。
首先, 要进行激情教学, 教师必须具备这样的素质:一是热爱教育教学工作, 热爱学生, 并时刻牢记:教师最大的快乐就是让学生学得快乐!二是要对激情教学有长期的热诚, 不能几分钟的热情, 要有作持久战的心理预期。
其次, 激情教学需要情真意切。洋溢激情的老师、展开激情洋溢的教学、相对于寡情淡味的四重 (重知识、重训练、重技巧、重理析) 传统语文课堂而言, 已经实现了毋庸置疑的跨跃。但是, 没有情真意切的激情教学, 也难以有效达成语文教学的目标。
最后, 实施小学语文激情小学要有度, 切忌激情过度。课堂教学不仅存在教师激情不足的问题, 还存在激情过度的问题。从教学激情的本义看, 激情过度是对教学激情及其作用的误读;从教学语言艺术看, 激情过度是对教学语言艺术求而不迭的体现;从学习心理看, 激情过度容易导致学生过度亢奋, 久之反而审美疲劳, 教学效果反而不好。
总之, 激情是语文本身的呼唤, 激情是语文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 激情教学也是当前语文人文性的要求和情感教育的呼唤。激情教学呼唤智能型、情感型、艺术型兼具的教师, 激情教学呼唤敏感多情、激情四射的主体性、自主性兼具的学生, 激情教学呼唤灵活多样不断创新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杜殿坤编译:《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年版。
[2]左艳罗:《呼吁激情教学, 点燃教师激情》,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2009 (7) 。
[3]梁书芳:《“激情法”在政治教学中的尝试》, 《散文选刊·理论版》, 2010 (5) 。
[4]谢远志:《激情教学的三种方式各界》, 《科技与教育》, 2009 (4) 。
[5]程淑娟:《激情教学法在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 《职业时空》, 2010 (5) 。
[6]姚巍:《激情教学:需要情真意切》, 《广东教育 (综合版) 》, 2009 (2) 。
关键词:小学语文;优化教学;方案
柏拉图曾经说过:“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也就是说评估一节语文课是否生动是否高效的标准,就是看教师课堂开端的引导语是否能引人入胜,把学生带入所要教授的这一课内容中。因此,对于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忽略的这一点,新课改则对其进行了优化。
想要通过课堂导语这一环节,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必须得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最好举一些既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又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逐渐将课本内容一点一点地渗透到课堂中去。例如,对于《小小的船》这一课的学习,教师同样可以采用提问的课前引导方式,如“有谁见过船?”“有谁坐过船?”“对船有什么样的印象?”等的问题,让学生踊跃地对自己所见所闻进行分享,而没有见过船或者没有坐过船的学生通过分享同学们的亲身经历,也对船有所了解。那么教学建立在这样的了解基础之上,再对本课重点内容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必然可以收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合理运用高科技手段,在当今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现状下,小学教育也不能与时代脱轨,教师应该正确应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工具,营造各种欢快、抒情、悲壮等课堂氛围。同时也可以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有利于语文教学的信息。如,对古代历史研究的又有了新进展,这些有利于语文教学的辅助知识,如,挖掘出的扬州古墓确认为隋炀帝墓,像这样的新闻应该及时反馈给学生,这些知识的吸取对古诗词以及文言文的学习更有帮助。因此,高科技手段的引进也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种方式。
总之,科技越来越发达,小学生对知识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节拍。应当在吸取传统教学模式的长处的基础之上,结合现代发展的特点,优化教师的教学方案,以及优化整个小学语文教育系统。
参考文献:
[1]袁吉春.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三纲五常”[J].学校管理,2011(04).
[2]赵素媚.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的问诊与矫治[J].小学语文教学,2011(11).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时代发展对教育改革的呼唤。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教育,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以知识经济为标志的21世纪的信息化、网络化的开放社会,呼唤着学校教育的开放。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指示,江总书记的“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立国家的创新体系”的指示,这一切都应和着开放时代的呼唤。因此,开放教育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改革的呼唤。
(2)深化改革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和谐统一是21世纪学校教育改革追求的目标。建立开放教育正是顺应人的和谐自然发展的需要。因此,开放教育是深化改革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3)学习者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必然需要。
改变儿童学习起步阶段主体地位不受尊重的现状,让学生参与选择决策,以适应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要求。因此,开放教育是适应学习者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必然需要。
2、课题提出的意义
(1)重新构建学校主流文化。
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质是重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而要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积淀、提炼、培育而成。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办学效益起着关键作用。学校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展,以适应课改的需要,已成为每个学校所面临和思考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能营造学校良好的氛围,能稳固学校发展的基础,能促进学校的发展。因此,开放阅读教学是重新构建学校主流文化的具体措施之一。
(2)迅速高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课题研究立足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依托开放的社会环境,从小学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特征出发,引进«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及当代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探索开展小学语文开放式教育的基本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打破学科界限,探索语文向自然、向社会、向现实生活开放,拓宽语文教育途径,开发和整合语文课程资源,实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综合性学习的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的结合,建设起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开放的生活实践中用语文,学语文,迅速高效地提高语文素养。
二、课题的界定
关于“开放式教学”。
所谓“开放”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开放因素,创设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自觉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开放的课外发展环境,使学生在充分开放的环境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达
成认知、情感、行为目标的统一协调的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它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需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改革模式。开放式教育注重教育与社会生活的沟通,遵循教育教学和学生发展的规律,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实践能力。
开放教学体现在教育信息空间和沟通的多元化,教育功能时空上的纵深化,教育方法上的多样化,教育技术手段的网络化,教育组织形式上的弹性化,教学评价的个性化和师生关系上的民主化。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广泛阅读的兴趣
2.拓宽学生课外阅读的渠道,扩大阅读面
3.提高学生独立阅读、合作阅读的能力,4.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6.发展学生阅读评价和审美的能力
7.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开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开放,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主动发展。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主要包括阅读认知、阅读技能、阅读
情感三方面。但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目标主要由老师来确定,且比较重视阅读认知目标的完成,而阅读技能、阅读情感等目标,还处于不被重视甚至被忽略的地位。教师没有去深入思考学生学习的方法、技能、兴趣、信心、交往、意志等因素的培养。语文阅读教学不能使学生既有所知又有所感,既获取方法有培养兴趣。而开放性教学目标除了体现认知、技能、情感目标之外,还要体现出目标的发展规律和目标的多元化,体现阅读目标由学生自主确定和教师指导确定相结合的方向。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开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开放,要体现学生阅读选择的自主性和阅读内容的多样性。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开放意识,教师必须打破阅读教学内容以课本为中心的局面。阅读教学要凭借教材,但又不局限于教材,要敢于超越教材,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因为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语言文字。要使语文知识都渗透于实际生活之中,就必须开放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才易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进行再创造。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开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开放,要体现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连贯性,体现学生发展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教师不能将阅读教学局限于语文课堂中,要打破以课堂为中心的局面。阅读教学要将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将校内和校外相结合,注意学科间的融合和有机整合。阅读
教学的过程除了抓好课堂教学,还要抓好课外辅导和实践,向课前和课后延伸。
4.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境的开放
开放的阅读教学环境,就是指开放的阅读教学空间、开放的课堂师生关系和开放的课堂教学气氛。在阅读教学空间上,为了便于学生多向交流、主动探索,在编排学生座位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采用四人或多人围坐的形式,以便学生开展小组间的协作交流,打破拘束呆板的课堂学习模式,也可根据需要将课堂移到教室以外的地方,如阅览室、室外等。在课上,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教师应信任、尊重、热爱每一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平等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
5.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价的开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价的开放,要体现评价指标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体现评价方式和评价目的的多样化。教师要打破自己作为评价的唯一主体和评价权威的局面,应注意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也可让家长来参与学生的阅读评价,发扬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厚的阅读兴趣,有效地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理论学习法
2、实践操作法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反馈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巩固、补充、延续和发展。设计合理、有趣的作业既可以为学生减负,更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能力。要使语文课外练习作业升值,精心设计是关键。教师设计作业,既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改革作业的形式与内容,让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使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提高。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提倡以下做法:
1.增强作业设计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好奇心的培养可以生成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业设计首先要具有趣味性,使学生一看到作业就有实现它的“冲动”。比如,在教授《蜜蜂引路》这一课时,课文提到有关蜜蜂带领列宁找到养蜂人的路线方法时,我们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以上内容 flash 动画,这样可以把专业的抽象概念直观化,使学生在课下或以后遇到此类的试题时也会迎刃而解,比单纯的教师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另外,还要注重作业形式化的多变,把作业从单一的“写”的形式解放出来,力求听、说、读、写全面开花。有条件的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制作、游戏等形式结合在一起。为了能很好的落实这一点,作业设计分为自主性作业与观赏型作业。总之一句话就是我们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用心。
1.1 自主性作业。现代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最高准则,新课程标准呼唤学习者主体性的张扬,积极性、创造性能量的释放。“自主”应当成为小学生语文作业的重要原则。
1.1.1 自主选择。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受不了”的现象。为了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树立“弹性”意识,为各类学生设计难易适度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及兴趣、自由选择作业。如学完《葡萄沟》一课,我设计了以下作业:(1)抄写词语,读读每个词语所在句子;(2)摘抄课文中的妙句佳段;(3)学完这课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这一类型的作业设计,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有了广阔的选择空间,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主动发展。
1.1.2 自主设计。教师从绞尽脑汁设计题目中摆脱出来,让学生设计题目,不仅贴近儿童生活,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如,在教学《泉水》一课时,学生设计了如下作业:(1)把自己喜欢的一段话背下来;(2)谈谈你对“泉水特点”的理解;(3)积累有关优美语句。这样给学生搭建了一个舞台,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展示,一方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2 “观赏型”作业。“观赏型”作业是指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观赏内容或观赏资料及线索、背景介绍,进行鉴赏活动。一方面巩固、运用、深化所学知识,促进向能力转化,另一方面可增强文化积淀。
1.2.1 知识卡片。学完一篇课文,可以让学生用彩色卡纸剪出不同形状或画出不同图案,并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再用不同颜色涂画或书写,选出有特点的作品张贴在教室“小小展示台”里。可让学生自评、互相评,任课老师参评,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1.2.2 佳作张贴。将学生的优秀练笔作文用稿纸誊抄后张贴在教室墙上,让全班学生和老师共同欣赏,既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写作的自信,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1.2.3 欣赏图片。《北京亮起来了》《日月潭》等是介绍我国名胜古迹的,学完课文后,布置学生收集与课文有联系的图片、视频、录像等进行欣赏,并将有关图片张贴在教室的四周墙壁上,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壮丽山河,抒发浓烈的爱国之情。
2.激发学生的兴趣,布置实践型的作业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但是,小学语文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因此,这种单一的书写作业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单调的书写工作也常常使一些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做或不完成作业的原因之一。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经常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争取使作业富有创造性,听、说、读、写、玩等方式都可以成为语文作业,让学生总保持一种新鲜感。使学生不觉得是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被动做作业。我提倡下列语文实践性作业,学生兴趣盎然,乐做喜学。
2.1 课后续写。在学完课文以后,为了加强思想教育,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顺着作者的思路把课文再写下去。学生通过丰富的联想和内心体验,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以及表达能力。
2.2 观察体验。学课文之前或学完课文之后,为了让学生明确某些自然现象的存在,布置学生亲自观察,切身体验,然后写成观察日记。如学完《找春天》一 课后,为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如:春风的柔美、春雨的细密、小燕子们的可爱......我给学生布置观察我们身边的春天,学生兴趣特别浓,通过观察学生不仅享受到了大自然的美,而且在观察日记中有些同学把春天景色描写的特别美,还写到了春天的其他一些可爱的动植物,从中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的那种无限热爱的感情。
2.3 画图想象。为了更好地学习课文,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通过画图想象学生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学习。例如,在教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看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与其说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是在欣赏作品。学生从中也切实感受到了“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美好、欢乐意境。
2.4 排演课本剧。对于一些思想教育性很强,故事生动的文章,可以布置学生自愿组成小剧组编成课本剧。学生编课本剧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的很好的机会。如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自制一些简单道具,为了表现人物品质学生就得认真揣摩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等,为了排好课本剧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等等。这项作业很花工夫,但学生对排演课本剧作业非常喜欢,例如学了课文《画风》后,学生就试着把这个剧本演一演,将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小学语文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作业改革实施方案07-24
小学语文校本研修实施方案11-09
小学语文趣味活动方案09-22
小学语文朗读评价方案11-24
小学趣味语文知识竞赛方案07-23
小学语文教学教研方案09-11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11-29
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实施计划12-13
中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生命教育的研究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