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2年组织工作大事记

2024-09-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08-2012年组织工作大事记(精选8篇)

2008-2012年组织工作大事记 篇1

【完成基层党组织考评工作】 2008年1月,党委开展了基层党组织考评工作,根据《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估办法》、《大学教工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估办法》、《学生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估办法》一体化考评体系,全校包括党总支(直属党支部)、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在内的基层党组织进行了一体化考评工作。

【通过北京高校党建验收】4月17日至18日,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达标检查组对大学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大学以优秀成绩顺利通过检查验收。整理、修订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制度、规定、意见、办法等相关文件,提高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总结并形成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达标检查验收综合报告、书记报告、校长报告、自评报告、11份专项工作报告和11分特色工作报告,认真组织整理各类支撑材料188盒。

【完成党员“特殊党费”交纳工作】按照中组部、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的有关安排,大学党委组织部于5月—6月期间组织了党员交纳“特殊党费”支援抗震救灾工作,其中有1942名党员交纳“特殊党费”,交纳金额共计465061元。

【开展主题活动】6月,大学开展了“迎奥运,贺校庆,创先进,做贡献”主题活动。旨在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员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以突出成绩为北京奥运,为建设高水平大学做出贡献。

【举办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训班】7月—11月,大学开展了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训工作。共同围绕“如何进一步加强与改进教研室党支部建设”的中心议题,交流心得,总结经验,探讨如何围绕“中心任务”开展教师党支部活动、创新活动方式和方法,如何将支部的工作落到实处,不断促进大学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工作取得新成绩。

【举办党支部示范日活动】10月18日上午,大学举办了特色活动党支部示范日活动。本次活动由党委学工部、组织部主办,外国语学院承办。活动主题鲜明、内容广泛、现场气氛热烈,全校学生党支部及学生党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开展特色活动示范党支部评选】在第六届“特色活动示范党支部”活动评比中,涌现出一批先进的集体。共评出工商管理学院07级学生党支部等17个先进党支部。

【开展北京高校红色“1+1”活动】2008年,大学深入开展高校红色“1+1”活动,其中共有19个学生党支部参与了此项活动。

2009年组织工作大事记

【开展党员民主评议活动】4月~6月,大学开展了党员民主评议活动,本次活动以“立足新起点,谋划新发展,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为主题,通过党员自我评价总结、党支部召开座谈会、下发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征求党员群众、基层单位和服务对象对本党支部和党员个人的意见,并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进行讨论、交流。本次评议工作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与高水平大学的要求紧密结合,与党员完成本职工作情况紧密结合,与群众对党员的满意度评价紧密结合,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深入查找不足,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狠抓整改落实。全校共有391个基层党支部,6467名党员进行了民主评议。

【开展庆祝建党88周年活动】6月,大学开展了庆祝建党88周年系列活动。通过党员承诺、党员奉献日、工作岗位争先创优等形式,组织党员开展党日主题实践活动,引导教工党支部和党员把对党和祖国的热爱转化为关爱他人、情系学校、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做好本职工作,在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突出成绩为建设高水平大学做出贡献。【开展党员献爱心捐献活动】6月,大学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共产党员献爱心捐献活动。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积极响应,认真动员、组织捐献活动。全校共有1919名党员、571名入党积极分子、261名群众参加了捐款,共筹集款项80413元。本次活动是按照市委、教育工委的统一部署,募捐的款项主要用于市慈善协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助老、助学等项目。

【开展向吴大观同志学习活动】8月,大学集中开展了向吴大观同志学习活动,通过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开展网上组织生活会、网上学习讨论会、座谈会、学习交流活动,以及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撰写学习心得、开展征文活动等形式,在全体党员中掀起学习吴大观同志活动的热潮。

【开展反邪教教育主题党日活动】9月,大学开展了反邪教教育主题党日活动,全体党员以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为单位,学习了《党内反邪教警示教育宣传提纲》和《反对邪教,警钟长鸣》专题片,集中学习217次,受教育面达100%,全校掀起了“反对邪教,崇尚科学”的高潮。

2010年组织工作大事记

【筹备和召开大学第一次党代会】

1、经与上级党组织沟通,学校于5月27日正式向市委提出召开党代会的申请。6月22日,经中共市委批准,原则同意我校于2010年11月召开第一次党代会。自此,我校党代会筹备工作正式启动。2、7月2日,学校党委印发《关于筹备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的通知》、《关于成立中国共产党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关于成立中国共产党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资格审查小组的通知》、《关于中国共产党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工作的通知》四个文件,成立了党代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和相应的工作机构。3、7月5日,学校党委在校部召开了由全校党总支书记、直属党支部书记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第一次党代会筹备工作动员大会,书记作了题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迎接我校第一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的动员报告,校长主持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后,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在本单位范围内进行了二级动员。4、7月-9月,选举产生了第一次党代会代表。7月2日党委发出《关于中共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工作的通知》,规定了党代会代表的名额、条件及代表产生办法。7月初开始,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的产生按照“二上二下”的程序进行。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根据党委分配的代表名额,以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党员酝酿提名。各党支部在充分讨论、酝酿的基础上,提出代表候选人推荐名单。党总支、直属党支部根据多数党支部和党员的意见,从推荐名单中,按照多于应选代表名额20%的比例提出候选人初步人选名单,并提交各党支部酝酿。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汇总各党支部的酝酿情况,并对初步人选进行考察,根据党委规定的代表构成比例要求和对候选人初步人选考察的结果,按照多于应选代表名额20%的比例,确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单。学校代表资格审查小组进行审查。经党委批准后,对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作出批复。8月末至9月初,以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为单位,召开党员大会,按选举程序,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差额选举办法进行选举,共选出代表210名。5、9月-10月,进行了第一届党委委员和纪委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的酝酿和提名。酝酿提名工作从2010年9月1日党委发出《中共大学委员会关于酝酿推荐第一届党委委员和纪委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的通知》后开始。首先,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以党支部为单位,按照“两委”委员候选人的条件要求组织党员(包括预备党员)进行酝酿提名。党委常委会根据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酝酿提名情况和“两委”委员的构成原则、基本条件,讨论提出党委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和纪委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的建议名单,交全体党员第二次酝酿讨论。经酝酿讨论,基层党支部和党员提出党委委员候选人提名人选和纪委委员候选人提名人选。经党委常委会讨论,第二次提出了党委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和纪委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意向性名单。之后,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组织党支部和党员对党委确定的,并经上级同意的“两委”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意向性名单进行了第三次酝酿推荐。2010年10月22日,经党委常委会研究,将《关于中国共产党大学第一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组成人员候选人预备人选的请示》报请教育部和市委批准。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候选人酝酿提名按照市委教育工委的要求,经过了“三下三上”。

6、起草提交第一次党代会审议的党委会和纪委会工作报告。报告征求意见稿交由党员、党代表讨论,党委又先后召开党总支书记、党代会代表、民主党派代表、无党派人士代表、离退休代表、教授代表等座谈会,学校主要领导参加,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党委对400多条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梳理和研究,将符合学校发展实际、顺应师生员工意愿的合理部分吸纳进了报告之中;对一些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党代会后要展开研究。7、12月16日至17日,中国共产党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礼堂隆重召开。大会听取和审查了中国共产党大学委员会工作报告;审查了中国共产党大学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选举了中国共产党大学第一届委员会;选举了中国共产党大学纪律检查委员会。通过全体代表和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大会的各项议程,大会胜利闭幕。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从2010年5月,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党委印发了《大学关于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方案》(党〔2010〕3号)。5月开始至2010年底,大学党委以党员作风建设年活动为专题,深入开展第一阶段创先争优活动。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通过学习教育、典型示范、制度建设等途径,着力解决党员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激发广大党员实现大学奋斗目标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科学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学校党代会的召开,为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完成基层党组织换届】5月至9月,大学开展了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学院等16个党总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等4个直属党支部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

【开展“育人标兵”和“成才表率”评选表彰活动】5月,党委印发了《关于在全校党员中开展“育人标兵”和“成才表率”评选表彰活动的通知》(党组〔2010〕16号),5月-12月,在全校党员中开展了“育人标兵”和“成才表率”评选表彰活动。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广泛开展“育人标兵”、“成才表率”评选表彰活动,学校党委在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评选和推荐的基础上,由全校师生通过网络投票的方式评选出学校“育人标兵”和“成才表率”各20名进行了表彰。

【推荐市“群众心目中的好党员”】6月,大学根据北京市委、市委教育工委要求,组织学校广大党员群众认真学习“群众心目中的好党员”候选人先进事迹,并以填写报纸选票、网络投票的方式参与评选活动。大学推荐提名的教授在评选活动中,被授予市“群众心目中的好党员”荣誉称号。

【开展党员献爱心捐献活动】6月,大学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和党员作风建设年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2010年“共产党员献爱心”捐献活动。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积极响应,认真动员、组织捐献活动。全校共有2556名党员、657名入党积极分子、621名群众参加了捐款,共筹集款项103431.52元。本次活动是按照市委、市委教育工委的统一部署,募捐的款项主要用于困难党员帮扶、资助低保老人医疗、资助贫困学生上学等项目。

2011年组织工作大事记

【继续开展创先争优第二、三阶段活动】2011年,按照上级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的统一部署,我校深入有序开展以迎接建党90周年为专题的创先争优活动第二阶段和以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为专题的创先争优活动第三阶段。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党委印发了《大学深入开展“提高质量促发展、服务群众树形象”活动实施方案》(党组〔2011〕24号),在全校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提高质量促发展、服务群众树形象”活动,营造比帮赶超、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开展创先争优领导点评工作】1月,大学开展了创先争优领导点评工作,共有488名书记作了点评,439个基层党组织和7514名党员被点评。通过点评,及时解决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使点评过程成为鼓舞士气、推动创先争优的过程。

【学习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4月,大学出台《关于学习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意见》(党〔2011〕4号),并召开专门会议统一部署,各级党组织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开展学习,将《条例》中的原则性规定转化为具体的工作细则。

【各级党组织纷纷开展建党90周年纪念活动】 3-6月,在建党90周年到来之际,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大学各级党组织纷纷开展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离退休党总支召开了创先争优表彰大会并举办了庆祝建党90周年文艺汇演活动,其他总支、直属党支部也纷纷组织教工党员及学生党员参观革命圣地进行爱党爱国教育活动等。【组织参加庆祝建党90周年党史知识竞赛】5月,大学组织师生参加了中央党史研究室、人民日报社、教育部等联合主办的庆祝建党90周年党史知识竞赛,全校共提交答题卡22000余份。

【开展“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6月,大学开展了“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评选活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暨表彰大会上,授予学院党总支等42个党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等91名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等30名同志“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该活动旨在号召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积极行动起来,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积极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高水平大学建设不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开展党员献爱心捐献活动】6月,大学结合创先争优和党员作风建设年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2011年“共产党员献爱心”捐献活动。全校共有2651名党员、1211名入党积极分子、1012名群众参加了捐款,共筹集款项107921.2元。本次活动是按照北京市委、市委教育工委的统一部署,募捐的款项主要用于困难党员帮扶、资助低保老人医疗、贫困学生上学等项目。

【完成民主评议党员工作】11月,大学开展2011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共有7751名党员参加了评议,994名党员被评为优秀,6756名党员合格。

【开展党员在线学习活动】11月,按照市教工委要求,大学校部组织在职教职工党员参加了“高校教师党员在线”学习活动,截止12月底,20个党总支、直属党支部,89个教工党支部全部参与学习,750名党员完成12学时的学习任务。

【开展帮助组织关系暂留我校的毕业生党员顺利接转组织关系专项工作】11月,按照市委组织部和市教工委的相关要求,大学开展了“帮助组织关系暂留我校的毕业生党员顺利接转组织关系专项工作”,共帮助102名组织关系暂留我校的毕业生党员接转组织关系,以保障毕业生能够在工作单位或住所地党组织过上正常组织生活。【完成党内统计年报工作】12月,大学根据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的要求,完善了党员信息系统的数据维护工作,完成了2011年我校党内统计年报工作。

2012年组织工作大事记

【开展“一个支部实现一个目标、一个党员完成一个任务”活动】根据《华北电力大学深入开展“提高质量促发展

服务群众树形象”活动实施方案》(党组〔2011〕24号)文件中的有关安排,我校于2011年12月1日—2012年4月30日期间开展“一个支部实现一个目标、一个党员完成一个任务”活动。党总支向党支部提出目标要求、党支部向党员提出任务要求。全校各党支部和党员结合学校以及本单位“十二五”期间提出的发展目标,立足岗位,分解、细化并制定出了相应的目标和任务。

【选举出席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3月—4月,根据上级规定,按照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选举、三次沟通、两次公示的原则,我校选举了出席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3月5日前,我校认真研究制定了《华北电力大学选举出席中共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工作方案》(党〔2012〕2号),校党委和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相应成立了“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对选举工作的领导。3月7日,学校召开了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会议,对选举工作进行了部署。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也召开了党支部书记会议,并组织所属党支部和党员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反复酝酿、逐级遴选的方法推荐提名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3月16日,校党委根据多数基层党组织的意见,研究提出了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考察对象建议名单。3月19日学校召开党委常委会确定我校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考察对象名单,随后对初步人选考察对象进行了考察,并在校内网和北京组工网进行了公示。3月29日,学校召开党委常委会,研究提出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报市委同意后,在校内网进行了第二次公示。4月6日,学校召开党委全委会议,投票确定了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4月11日,学校召开选举出席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党员代表大会,选举出一名代表,出席中国共产党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开展评选表彰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根据《关于评选表彰2010-2012年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以及推荐参评高校2010-2012年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的通知》(党组〔2012〕6号)文件有关安排,我校于3-6月开展评选表彰高校和我校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活动。目前,我校申报的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党总支、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工程热物理与建环党支部、已作为拟表彰的北京高校2010-2012年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进行公示。

【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4月开始,按照上级要求,我校开展了关于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着力健全基层党建工作机制,集中力量抓好基层党支部建设,解决党支部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党支部活力,更好地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目前,按照《大学党支部工作考核测评办法(试行)》,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对各党支部已经进行了考核测评并分类定级。

2008-2012年组织工作大事记 篇2

1 资料与方法

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系统以及历年来大冶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自查评估报告。 按区域绩效和机构绩效对历年来的得分情况进行比较, 对失分较大的指标和项目进行分析, 对2011—2012 年疾控机构履职情况进行探讨。

2 结果

2.1 区域绩效情况

2008—2012年大冶市区域绩效考核得分分别为678.60分、762.80分、830.98分、845.91分和734.77分, 2008—2010年得分一直呈上升趋势, 年平均增长了7.62%, 2012年稍有下降。失分较多的类别主要集中在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健康危险因素监测与干预和运行保障等方面。2008—2010年评价指标中未开展的指标有4个, 占23.53% (4/17) , 这些指标包括居民健康档案覆盖率、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率、新建改 (扩) 建项目卫生学评价率和基础设施及仪器设备达标单位比例;2011—2012年评价指标中未开展的指标有3个, 占16.67% (3/18) , 这些指标包括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覆盖率、新建改 (扩) 建项目卫生学评价率和疾控机构建设达标单位比例 (表1) 。2012年实现目标值的指标数有12个, 占指标总数的66.67% (12/18) , 平均完成度为81.90%

2.2 疾控机构绩效情况

2008—2012 年大冶市疾控机构绩效考核得分分别为789.20 分、 804.90 分、 869.00 分、 898.94分和908.44 分, 得分一直呈上升趋势, 年平均增长了3.58%。 得分比较低的主要集中在健康危险因素监测与干预和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等方面 (表2) 。 2012 年实现目标值的指标数有83 个, 占指标总数的82.18% (83/101) , 平均完成度为90.90%。2011—1012 年疾控机构履职情况见表3。

3 讨论

区域绩效考核主要评价区域政府加强公共服务, 贯彻执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相关法律、 政策规划, 加强辖区公共卫生服务, 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实现国家规划目标, 促进辖区居民人人享有健康的情况[1]。 从大冶市近5 年来区域绩效考核结果来看, 除2012 年出现了下滑外, 得分一直呈上升趋势, 说明本地政府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相当重视, 加强了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投入, 如儿童免疫接种每年财政预算近百万元专项费用, 出现传染病重大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政府都会根据工作开展情况, 及时列支专项经费。 随着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开展,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进展加快。

2012 年出现得分下滑的主要原因就是政府对疾病预防控制经费的投入未能与地方支出增长比例保持一致;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面积未能达到35.00%~42.00%的标准; 另外, 由于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人均1 元的经费未落实, 影响了本工作的开展, 加之无政策支持, 新建改 (扩) 建项目卫生学评价未能开展。

机构绩效考核主要是评价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贯彻执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相关的法律法规、 规章制度和规划方案, 加部内部管理, 提升能力, 履行基本职责, 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促进辖区居民人人享有健康的情况[1]。 从机构绩效考核总的完成情况来看, 基本令人满意, 2012 年突破了900 分大关。 但在体现一些能力方面的瓶颈问题上, 仍然呈现出停滞不前的状况。 主要原因: 一是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覆盖率不够; 二是在专业论文发表和科研项目及成果上, 2012 年大冶市疾控中心仅发表论文3 篇, 无科研项目成果; 三是在一些内涵建设工作上滞后。

大冶市开展绩效考核工作5 年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传染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 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 居民健康档案和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工作不断加强。 同时, 绩效考核工作中也长期存在一些问题: (1) 财政投入不足仍是制约疾控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2) 人才队伍年龄老化、学历偏低、结构不合理及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3) 部分工作始终未能开展, 如新建改 (扩) 建项目卫生学评价等。 (4) 部门合作需要加强, 改水改厕需要农业、水利部门合作[2]。

%

* 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评估标准 (2012 版 )新 内容 , 适用于 2011—2012 年数据, “-” 表示未统计。

%

鉴于绩效考核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对如何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1) 加强政府投入, 将疾病控制工作经费及增长列入政府规划和年度预算, 确保工作良性运转, 同时对未能开展的项目也要争取政府政策上的支持。 (2) 加强绩效考核内涵建设, 对一些可开展和可完成的目标指标, 在痕迹管理和数据收集分析方面要强调逻辑性、条理性, 确保工作的规范化、完整化。 (3) 加强工作人员能力提升, 除了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外, 还需要通过建立首席专家制度和评选重点学科等方法, 提高工作人员钻研业务的兴趣, 鼓励专业人员多写论文和开展科研项目工作, 加大奖励力度, 如根据论文发表层次, 可进行适当奖励。 (4) 加强个人绩效考核管理, 如将个人绩效工资与区域和机构绩效考核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真正实现奖罚机制。 (5) 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定期召开相关部门联席会议, 形成制度化、常态化, 保持疾控工作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印发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 (2012年版) 的通知.2013-01-15.

2008-2012年组织工作大事记 篇3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文献计量分析 CNKI 可视化

中图分类号: G250.76;G250.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3)05-0072-06

1 引言

数字图书馆是对图书馆的虚拟化,不仅可以实现纸质图书、期刊文献的电子化,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文献信息的跨时间、跨区域交流。因此,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服务的一次革命性转变,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图书馆的时空限制[1]。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科学家首次提出数字图书馆这一概念以来,数字图书馆的相关技术研究就迅速进入学术研究的视角,我国从1994年开始对该领域的相关理论和技术进行研究[2]。本文基于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拟从论文文献的年代分布特征、高被引论文的期刊分布、高产作者分布和高频关键词分布等角度分析国内数字图书馆领域的研究现状,强调数字图书馆相关技术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方向,从而为国内的研究学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为促进数字图书馆领域的快速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支持,以推进数字图书馆研究的进一步突破。

国内已经发表了一些和数字图书馆文献计量分析相关的文献,从这些文章的研究内容来看,《近十年我国数字图书馆学术论文的计量分析》对2000~2010年数字图书馆领域发表的2062篇学术论文进行了作者、主题、时空分布分析[3], 《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从年代分布、主题分布以及作者分布角度分析了2002~2011年的997篇期刊文獻[4],《国内近十年数字图书馆领域研究热点分析——基于共词分析》基于1999~2008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1356篇学术论文重点进行了关键词共词分析[5],《基于Web of Science的数字图书馆研究论文定量分析》统计了1993~2004年SCI和SSCI数据库收录的819篇文章的时间、期刊、被引频次、作者分布情况[6],《近6年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论文定量分析》对1996~2001年间24种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发表的618篇文献进行较为全面的论文年代、主题、来源期刊和作者分析[7],《1999~2008年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论文的计量分析》则选取了1999~2008年间CNKI收录的13727篇论文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核心作者群、高产作者群、关键词分析[8]。

可见,这些研究主要局限在2008年以前的论文分析,缺少对我国数字图书馆近期成果的分析。另一方面,多数论文的分析主要针对某一个方面,如仅以关键词进行共词分析或仅针对国外文献的分析,为了弥补现有文献的不足,本文针对2008~2012年CNKI中发表的数字图书馆论文展开分析,以帮助学人了解我国数字图书馆领域最新研究状况,促进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实践更加健康快速发展。

2 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

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是我国收录学术信息最为全面的数字资源。选择CNKI作为数据来源分析我国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可以较为全面地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但是由于《数字图书馆论坛》、《情报学报》等期刊并没有收录在CNKI中,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研究数据的完整性。为了弥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期刊收录方面的不足,本文基于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对《情报学报》、《数字图书馆论坛》两本期刊进行了全面的数据调研。两种期刊在2008~2012年间共收录数字图书馆方向的文章267篇,其中《数字图书馆论坛》的载文量达到245篇。

考虑到研究国内数字图书馆发展现状的时效性、精准性和全面性的要求,本文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将主题字段“数字图书馆”和中图分类号字段G250.7进行检索或运算,发文年代限制为2008~2012年,同时选用期刊全文数据库将文献类型限定为论文类型,共检索得到有效文献数20152篇。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及共词分析法进行研究。文献计量学方法是基于数学、统计学等学科,对文献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而共词分析法则是一种利用专业术语(通常选择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以揭示内容结构特征的文献统计学方法。

本文使用的辅助软件工具是一种基于.NET平台和c#高级程序语言的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SATI。这种统计分析软件可以实现导入并处理EndNote格式、NoteExpress格式及NoteFirst格式的国内文献题录信息和HTML格式的WoS国际文献题录信息。同时还可以利用该软件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字段信息的抽取、词条频次的统计和知识单元共现矩阵、词条频率逐年分布矩阵及文档词条矩阵的构建[9]。

3 定量分析

3.1 文献年代和学科分布

通过一个研究领域的文献年代分布研究,可以分析出该领域的研究走势。根据文献增长规律特征,一个领域在研究初期文献量呈指数增长,发展到鼎盛时期增长变缓,成熟后数量会逐步下降。为了考察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成长性,本文统计了2008~2012年CNKI收录的数字图书馆的期刊论文(见表1)以及其年化分布趋势图(见图1)。

由表1可以看出,2008~2012年我国数字图书馆领域每年的发文总量都在3600篇以上,2008至2009年的发文量更是突破了4000篇。但是2009年以后每年的发文量呈现出明显的下滑趋势。由图1可以发现,2009年是2008~2012年数字图书馆发文量最多的年度。自2009年之后发文量出现明显下滑。本文查阅文献[10]后发现,在2000~2008年期间,数字图书馆文献一直处于上升期,但后几年的上升出现了缓慢情形,因此2009年应该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顶峰时期。技术的发展标志着将会有新的技术取代数字图书馆,就像10多年前图书馆自动化被数字图书馆所取代一样,所以在未来的数字图书馆发展历程中,云图书馆技术也许会取代数字图书馆技术。

nlc202309030515

数字图书馆的发文情况还可以从学科角度深入分析。每年数字图书馆领域发文的学科分布除了可以了解热点发文年限,还能够更深入地着眼于其多学科性质和重点学科的研究。基于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学科统计功能,图2形象直观地显示了2008~2012年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和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学科的发文情况。根据CNKI学科类别载文量的统计,这两个学科的总发文量是每年最多的,占全年数字图书馆领域发文量的90%左右,因此选择这两个学科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从图2可以看出,2008~2012年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学科的发文量比较稳定,基本保持在3500篇左右。但是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学科的发文量变化波动比较明显。尤其是2010年以来,在数字图书馆领域发表的研究论文有所下降,2012年的发文量甚至不足500篇。从学科角度可以看出,数字图书馆的技术问题已基本解决,计算机领域在探索并考虑如何用新的技术和理念取代数字图书馆,这也和数字图书馆的成熟以及论文数量的下滑形成呼应。

3.2 代表性期刊分布

代表性期刊分布可以有效地引导研究者的阅读方向,研究者可以反复研读和参考这些业内的权威期刊,在把握现有学术成果的基础上获取学术灵感和潮流化的研究主题。表2直观地显示了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图书馆领域篇均被引排在前20位的核心期刊以及通过万方数据库检索得到的《情报学报》和《数字图书馆论坛》两种期刊。这里的篇均被引频次指标,是通过期刊2008~2012年数字图书馆领域的总载文量和这些论文的总被引量相除得到的。

由表2可以看出,这22种期刊都是图书情报领域期刊,大多数是图书情报领域的核心期刊。这些期刊的数字图书馆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基本在两次以上,最高的甚至达到10次左右。另外根据CNKI的期刊发文量统计,仅仅2008~2012年,数字图书馆领域载文量在115篇以上的期刊就有40种,其中包含了《医学信息学杂志》、《中国科技信息》、《科技咨询》、《农业图书情报学刊》等多学科方向的各种期刊。

这些数据有力地证明了数字图书馆研究是图书情报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图书情报学期刊非常重视数字图书馆领域的论文发表。同时数字图书馆研究也受到其他学科相关领域的重视,具有实用性和多学科性的研究特征。

3.3 高产作者分析

高被引文献的作者一般都是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学者。这些专家学者在自己的专攻领域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建树,所以他们的学术研究成果比较具有说服力和权威性。因此,了解他们的知识结构和主攻方向显得尤为重要。基于2008~2012年的统计数据,数字图书馆领域的高被引文献作者的基本情况如表3所示,其中篇均被引频次指标是通过CNKI高发文量作者的详细发文情况列表,统计出发文总量和被引总量,然后相除得到的。

根据表3,这些学者五年来的发文量基本都在10篇以上,篇均被引頻次保持在4次以上。他们所从事的工作、职务基本都是大学教授或是图书馆研究员。从这些数据可以发现,这些专家学者在数字图书馆研究领域已经取得相当的成绩,已经有学者大量参考和引用他们的学术成果。另外还可看到,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是高度重视数字图书馆领域的研究机构。因此,重视这些专家学者的论文发表成果以及密切关注这些研究机构的研究动向,将有助于数字图书馆相关技术的研究突破。

3.4 国家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分析

针对某一具体研究主题的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分析,尤其是国家级项目的支持情况分析,可以挖掘出相应主题的学术地位以及受重视程度。基于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基金项目统计功能,表4统计了2008~2012年国内数字图书馆领域国家级基金项目数量变化情况。

从表4的统计数据来看,尽管国家级基金资助项目的总量出现一定的波动:2009~2011年三年来国家基金支持的论文发表总量明显下降。但从2008~2012年的总体发展趋势来看,国家对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支持并没有大幅度削减,尤其是2012年,发表论文的总量又重新回升至120篇。这些数据表明国家并没有减少在数字图书馆研究领域的投入,数字图书馆领域仍然是国家较为关注的前沿研究方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是国家支持基金中的两大具有代表性的基金项目。从表4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支持的论文发表总量要显著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这一定程度上是由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学科性质决定的。在数字图书馆领域,自然科学关注更多的是技术的实现,而社会科学则更多地从管理角度着手进行研究。因此,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的论文发表量的下降并不说明数字图书馆研究重视度的下降,因为要在现有完善的技术层面上取得突破需要更多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以及更有新意的选题。

3.5 高频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往往是文章的核心切入点,对文献关键词进行分析可以全面把握文献的内容结构,同时还可以推断出某一具体学术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方向,给予研究者在学术选题方面一定的参考,更好地着眼于前沿研究主题。表5统计了国内数字图书馆领域使用频次在160次以上的关键词并且进行了关键词的简单整理:将同义的关键词进行合并,同时将“管理”、“服务”等不具实际含义的关键词排除。

根据表5的统计数据,可以简单地概括出2008~2012年数字图书馆领域的研究热点。云计算、数据库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知识服务、个性化服务、元数据、信息资源共享、数据资源管理等主题一直是2008~2012年备受欢迎的研究主题。另外高校图书馆作为数字图书馆的一种,也成为学界较有影响力的研究热点。当然,仅仅从关键词频次的角度来推断某一具体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还是远远不够的。研究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构建出关键词内容之间的网状关系结构对于分析相应主题领域的研究热点是个很好的补充。因此,本文使用ucinet和sati软件对五年来被引频次在10次以上的文献关键词进行两两共现关系统计,构建出使用频次在8次以上的四十个关键词共词矩阵,并通过ucinet的可视化制作软件利用有向性指针呈现出来,如表6所示,其中节点数字分别表示关键词频次降序排列的序号。

nlc202309030515

根据共现知识图谱(见图3)可以看出,数字图书馆处于网络节点的中心位置,其中介中心性最大,是网络中最重要的节点,其他节点围绕中心节点紧密联系[11]。根据图3中有向性指针的标注情况,一些重要的共现关键词显而易见。基于高频关键词统计表和知识图谱可以归纳出2008~2012年数字图书馆领域的研究热点:

(1)数字图书馆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学术成果的交流,因此知识服务成为数字图书馆领域研究的一大热点。知识服务的研究重在服务模式的构建和个性化服务的研究。

(2)云计算、RFID、开放存取技术这些新兴技术是数字图书馆研究过程中重要的技术支撑。从知识图谱可以看出,在进行数字图书馆具体技术研究时,这些新兴技术往往被同时涉及。云计算的研究强调数字图书馆的移动性,而开放存取技术的研究注重一个重要概念——机构知识库,以便推动信息共享空间的进一步扩展,RFID技术的研究则着眼于现有的网络环境。总之,对于新兴技术的研究也是数字图书馆领域研究的热点主题。

(3)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内容涉及方方面面,高校数字图书馆、移动数字图书馆、泛在数字图书馆、手机图书馆都是较受关注的研究领域。无论是手机图书馆、移动图书馆、还是泛在图书馆都强调在3G网络环境下,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享。而高校数字图书馆更偏向于个性化信息共享服务和图书馆联盟方式的研究。

(4)数字图书馆最重要的是数字资源管理,因此信息资源整合、信息资源的共享、特色数据库的构建成为数字图书馆领域研究的一大热点,这些数据服务研究趋向于一种趋势——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联盟建设,尤其是高校图书馆。至于具体技术的实现,有些专家学者将其与云计算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

4 结语

在信息化时代,数字图书馆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主题一直备受学界关注。本文选取了2008~2012年度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学术期刊数据库的文献数据,并对其进行年代、学科、高产作者、代表性期刊、高频关键词、项目基金支持情况以及热点研究等方面的定量分析,用数据说话,客观地揭示了五年来数字图书馆领域的发展现状和研究热点,以便给予研究专家一定的学术参考,从而取得更大的学术突破,进一步推动国内数字图书馆的研究进展。

从2008~2012年五年的文献数据来看,2009年是数字图书馆发文的峰值年,发文量是五年来最高的,此后的文献量呈现出明顯的下滑趋势。因此,2009年是数字图书馆研究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在这种文献背景下,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很有可能出现研究角度转移的趋势,就像10多年前图书馆自动化被数字图书馆所取代一样。另外,数字图书馆的研究是一种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图书情报学科主要着眼于理论方向的研究,许多研究成果刊载在本学科的核心期刊上,而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学科则更多关注数字图书馆技术层面的研究。从这两个学科每年的发文量可以看出,随着数字图书馆实现技术的逐步完善,理论方向的研究开始处于主导地位。当然,数字图书馆研究的不断突破离不开一批专业知识深厚、投入全部研究精力的专家学者的支持。更为重要的是,国家对数字图书馆研究也表现出高度重视,每年由国家基金项目支持的论文数高达百篇左右。

综上所述,专攻数字图书馆研究的专家学者如果对选择的主攻方向始终满含自信,并着眼于当前数字图书馆的研究热点,从中找出新的突破点,不仅能够实现个人研究的飞跃,还能从宏观上推动国内数字图书馆研究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苏新宁,李思舒.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十年:概况统计分析[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1,(5):2-11.

[2]苏新宁,夏立新,胡守敏等.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十年:基于科研项目分析[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1,(5):12-19.

[3]刘成山,张秀君.近十年我国数字图书馆学术论文的计量分析[J].现代情报,2011,(3):113-116.

[4]张小平,张争,杜媛鲲.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2002年~2011年)[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11):47-52.

[5]董伟.国内近十年数字图书馆领域研究热点分析——基于共词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09,(5):58-63.

[6]周静怡,孙坦.基于Web of Science的数字图书馆研究论文定量分析[J].情报科学,2005,(10):1521-1525.

[7]王惠翔,高凡.近6年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论文定量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2,(5):37-40.

[8]邱均平,王明芝.1999-2008年国内数字图书馆研究论文的计量分析[J].情报杂志,2010,(2):1-5.

[9]刘启元,叶鹰.文献题录信息挖掘技术方法及其软件SATI的实现——以中外图书情报学为例[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2,(1):50-58.

作者简介:杨彭(1992-),女,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情报学专业本科生。

2008-2012年组织工作大事记 篇4

〖党课〗如何学习贯彻《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 今天公司举办这次党课,主要任务是对如何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好党中央颁发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进行部署安排和学习辅导,以积极推进企业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学习时参考。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构建惩防体系的重大战略意义,坚持把惩防体系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工作规划》紧紧围绕十七大精神,坚持把反腐倡廉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五年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工作目标,制定了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的相关措施,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们必须按照《工作规划》要求,有目标、有计划、分阶段、分步骤地扎实推进。我们要通过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中央纪委的有关指示精神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的有关重要讲话,并联系实际认真思考,不断提高对构建惩防体系的认识。

一是抓教育,教育是根本。教育搞好了,思想上筑起了反腐的防线,我们党员干部的言行就会进入一个正确的轨道。绝大多数党委干部出问题、犯错误,首先是思想出了问题,主要也是思想上发生变化、变质。如果组织和同志们能及时提醒他们、帮助他们,或是自己有所觉悟、自我矫正,他们是能够及时反省、改正错误的;但如果自身任凭思想出问题,放纵自己,而组织上又不注意教育和防范,疏于管理,日后他就可能滑向深渊,蜕变成腐败分子。这是一个规律:人变好很难,变坏容易,好比车子行进在坡路上,上坡需要紧踩油门加大马力,而下坡则不需任何动力,即使路不平,四个轮子也可以轻巧巧地滑下去。所以,要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把关口前移,这是我们需要下功夫解决的问题。抓好日常的学习和教育,重点就是学习贯彻《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在日常教育中要注意引导,坚持自律和他律、教育和管理相结合,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对干部在廉政勤政方面出现的苗头性问题,该提醒的要提醒,该制止的要及时制止。

二是抓制度,制度是保证。小平同志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能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讲的太深刻了!所以说,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普遍性。近年来,我们就把制度建设作为首要工作来抓,抓得还是很有成效的。例如《总经理议事制度》、《公司党委议事制度》等。下一步首先要继续修订完善现有的各项制度;其次,根据工作需要对现有制度进行补充扩充;三要抓好制度的贯彻执行,这是最重要的;四是制度的执行要与具体工作、具体人结合起来,一项一项、一条一款抓起,真抓严抓,抓实抓细,努力形成按规矩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

三是抓监督,监督是关键。强化监督,主要是强化对权力的监督。没有约束,权力就会被适用、滥用;没有监督,权力就容易变形、变质。一是要强化对权力实施主体的监督,主要中层以上干部、班子。二是要强化对权力运行过程的监督,要坚持走程序、按规矩,要把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

首先,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反腐倡廉工作作为的一项重大任务、重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反腐败工作体制、机制和工作方式还存在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依然存在;一些部门和单位仍然还存在服务意识差,执行力差的问题。因此,贯彻落实《工作规划》要始终把制度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

其次,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必须坚持标本兼治,抓好源头治理。贯彻落实《工作规划》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推进发展为目标,增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服务企业经营与发展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坚决制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为和执行中的“中梗阻”现象,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弊端;贯彻落实《工作规划》要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抓好源头治理,二、积极探索反腐倡廉的新路子,科学设置惩防体系的思路框架和运作模式

2010年“双创”工作大事记 篇5

为改善我局卫生面貌,优化生态环境,提升交通系统的服务功能,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对外树立良好的交通形象,推进县城整体文明进程,现汇报如下: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以改善环境、保障健康、促进交通发展为目标,坚持依法双创、科学双创、和谐双创的工作理念,按照县政府的双创工作为重点,以彻底解决“脏、乱、差”等环境卫生突出问题,通过深入开展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活动,进一步优化交通系统的工作环境,提升干部职工素质和文明卫生水平,增强我单位综合服务能力,为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通过广泛深入地创卫活动,使我局爱国卫生组织机构网络不断完善;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有效的爱国卫生运动运行机制;爱国卫生运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我局的基础设施功能进一步完善,环境质量显著改观;生态环境卫生不断优化,整体卫生水平明显提高;把我局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具有发展潜力的先进卫生单位。

创卫组织健全,交通系统双创组织由主要领导人负责;有双创活动、爱卫活动、病媒活动、控烟活动、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网络,有专职管理人员,有双创工作会议记录。

有完整的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小结,双创活动有方案、有内容、有成效,双创文件、资料收集整齐并装订成册。

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创卫检查评比活动,将创卫工作纳入文明城市奖惩评比条件,积极开展爱国先进单位评比活动。

有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内容经常更换,其中有控烟和预防传染病的宣传资料,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有完整的活动纪录;

职工健康知识入户率达100%,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5%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0%以上,公共场所有醒目、固定禁烟标志。

环卫设施配套、完好、道路平整硬化,排水设施完善,环境整洁优美,居民小区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环境常年保持整洁,垃圾箱、厕所卫生管理良好,垃圾袋装化,日产日清;

督促检查本单位的环境卫生工作,开展经常性卫生大扫除活动,落实好门前三包责任制,无卫生死角、无违规饲养畜禽、无暴露垃圾、无露天闲置积水容器,蚊蝇孳生地得到有效治理。

环境区内排水系统完整,“三废”处理达标,噪声必须符合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有计划、有总结,综合防制措施落实,积极开展灭鼠、灭蟑、灭蝇、灭蚊工作,有专人负责除四害工作,有效防止使用违禁鼠药;有健全的鼠情、蟑情报告制度,四害(老鼠、蟑螂、苍蝇、蚊子)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

开展形式多样的戒烟活动,在公共场所、办公室、会议室摆放明显的禁止吸烟标志,加强对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工作,交通系统各单位做到吸烟人数每年都有所下降的趋势。

2008-2012年组织工作大事记 篇6

实施办法

县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领导小组办公室:

按照《中共乾安县委关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实施意见》要求,县总工会作为牵头单位,必须组织好协办单位就深化厂务公开、发挥人民团体监督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具体如下:

一、要注重研究探索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的大的走势下,我县公有制企业实现了全面改制,非公经济大量生成,我们处于经济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样一个大的背景和环境下。在经济发展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能否在不同所有制的企事业单位落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这就要求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现阶段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出发,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推动企业民主管理工作不断发展。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深化,必须针对现实情况提出正确理论导向。县总工会要认真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就如何围绕党中央作出的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充分发挥厂务公开民主管

1理的服务和保障作用;如何适应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需要,进一步深化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让职工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如何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相结合,做到企业发展与维护职工权益的双赢。为推进我县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提供支撑,以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新,积极拓展厂务公开渠道,搭建新的工作平台,创建新的形式,使民主管理工作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

二、要注重工作指导

县委在每年下发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重点任务的实施意见》中,始终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列为一项重点工作内容,明确工会为牵头单位。作为工会组织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出发,根据推进企事业单位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针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就开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需要把握的政策原则、领域内容、方式方法、机制制度等,适时制定和出台相关的带有政策性、指导性的文件,规范企事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加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切忌一个模式、一刀切。要结合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的实际,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因所有制、因行业、因企制宜,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的要求,推动整体水平的提高。同时要鼓励和支持各企事业单位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

三、要注重围绕大局

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不能游离于企事业改革发展的实际,不能脱离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要紧紧围绕大局开展工作。要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放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上把握;放到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健全维权机制、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中把握;放到团结和凝聚职工,服务于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整体中把握。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即: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有利于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利于完善基层民主建设和民主政治发展;有利于维护职工合汉权益和谋求企业与职工的“双赢”。

四、要注重营造氛围

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并作了精辟论述,提出了新的要求。这项工作已经得到了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我们要抓住契机,努力把这项工作纳入党政领导中来把握。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涉及企业方方面面,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职工群众关注程度高。既是企业自身的任务,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会组织的责任。不单是哪一个部门的工作,而是各级党委的政府的共同工作。不是一个简单的事务性工作,而是一项政治工作。这就需要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党委高度重视统一领导,党政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企业自觉运行,职工群众全员参与,社会各界积极支持的体制和机制。

五、要注重调研督导,充分发挥人民团体的监督作用

工会、共青团、妇联,要经常深入基层。一是进行调查研究。按照《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实施办法》要求,深入基层、深入职工、深入实际,调查了解、掌握工作中的新情况、新做法、新问题,透过问题研究深化厂务公开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对策,切实把握如何推进厂务公开工作发展的规律。二是实行督导、监督、检查。必须坚持和落实好督导、监督、检查制度,在深入基层中,了解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是否落到实处,《实施办法》的要求是否得到落实,对企业单位开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领导是否重视、制度是否健全、责任是否明确、工作是否规范、群众是否满意、实效是否显著等,进行认真检查。具体督导、监督、检查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看职代会是否按期召开、质量是否达标。第二,看业主是否与员工签订了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第三,看是否实行了工资对等谈判制度。

2008-2012年组织工作大事记 篇7

1 资料与方法

我院信息系统提供2008-2012年急诊药房处方销售情况, 使用的金额为药品零售价。数据包括药品通用名、规格、厂家、用量、金额等信息。采用Excel按年度统计用药总金额、处方数及年增长率;西药、中成药、生物制剂销售金额百分比;各大类药品使用金额、百分比及排序;各类抗生素金额及百分百;统计金额排序前20位药品使用金额及百分比。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品销售总额、处方数及其增长率

2008-2012年我院急诊药房药品销售金额逐年增长, 2011年可能与开展抗菌药物整治有关, 其年增长率仅为5.4%, 其他年份销售年增长率超过20%, 从平均处方金额可见2008-2012年较平稳约为120元/张, 2012年增长较大达到160元/张, 说明在药物的选择上更趋向于较昂贵的药品, 患者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加重, 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从处方数增长看, 我院急诊科的工作量接近饱和, 后续大幅度增长较难。见表1。

2.2 按药品注册分类统计

以西药占主导地位将不会改变, 但比例将逐渐下降。目前, 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抢占生物技术高点, 发达国家中生物技术的年增长速度是整体经济增长平均值的8~10倍, 且该领域中超过60%的科研成果集中在用医药领域[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制剂将越来越重要, 其比例将逐渐上升。中成药比例低于10%, 起到补充作用, 这一现状不会改变。见表2。

2.3 按药品药理作用分类统计

5年内抗感染药、神经系统用药、心血管用药基本依次排列前3位。抗感染药物比例从2008年的53.7%下降到2012年的32.4%, 其金额在2010年达到了1398.2万元的高峰, 随后逐年下降。而同期药品销售总金额和总处方数逐年增加, 说明卫计委开展的抗生素整治效果显著, 滥用抗感染药得到控制, 应用逐渐合理。神经系统用药从2008年的195万元增长到2012年的643.3万元, 增长3倍多, 说明诊疗中越来越注重患者脑功能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同时与人口老龄化,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增加有关[2]。见表3。

2.4 各类抗生素销售金额占百分比

抗生素的应用以β-内酰胺类为主 (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两者共用超过75%) , β-内酰胺类药物可分布于身体各个部位;抗菌谱比较广, 无论是对部分革兰阳性菌还是革兰阴性菌均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它是一种杀菌剂, 浓度足够的话可细菌杀死;对细菌产生的酶大多数较稳定, 口服的品种较多, 使用方便, 患者易接受, 不良反应较少决定了其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喹诺酮类类用量越来越少可能与微生物对喹诺酮类的耐药越来越普遍有关;大环类酯类药物稳定在5%左右;克林霉素由于招标原因被淘汰。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属于特殊使用级别偶尔使用;磷霉素、林可霉素等使用不大;随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因其抗菌谱广, 抗革兰阴性杆菌 (包括铜绿假单胞菌) , 抗革兰阳性菌 (包括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的抗菌作用及与其他抗生素的协同作用, 仍为治疗各类感染必不可少的药物, 但由于该类药物的耳毒性及肾毒性限制了该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虽与同类药物相比硫酸依替米星疗效明显, 不良反应较少, 但仍具有氨基糖苷类的特有的不良反应, 因此, 合理使用显得十分重要。见表4。

2.5 销售金额排序列前20位药品的排序变化统计

从2008-2012年销售金额排名前20位药物中抗生素分别为9个、12个、12个、10个和6个。说明抗感染药物仍为急诊科的主导药物, 这与科室特点相符, 急诊患者病情一般较急, 病因不明, 部分患者诊断难, 如有感染应尽早使用抗生素。现阶段医患关系紧张, 在诊断不明但有感染可能时均会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也是无奈之选。因此抗生素仍将是今后急诊科的主要使用药物之一, 这一现状不会改变。排名前20位药物销售额之和占药房总销售额5年内均是55%左右, 说明用药情况较为稳定, 形成一定习惯, 也可能与急诊科的病种相对集中有关。见表5。

3 小结

由以上分析可见, 预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 抗感染药物仍将是急诊科主要使用的药物, 其中仍将以β-内酰胺类药物为主。但抗感染药物比重将逐渐下降。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 心脑血管疾病、环境污染的加剧等因素的影响[3], 神经系统药物和心血管系统药物会稳居前3位。监管机构应注意神经功能恢复类高价格药物的滥用。生物制剂等新药物将会更将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韩迎.生物技术药物的优势与前景展望[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3, 33 (13) :1084.

[2] 宁宇, 李波, 方芳, 等.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口健康及疾病问题的研究进展[J].吉林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8, 34 (6) :1102-1104.

2008-2012年组织工作大事记 篇8

自2002年底,自治区制定实施《宁夏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发展规划(2003—2007年》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围绕构建引黄灌区现代农业、中部干旱带旱作节水农业和南部山区生态农业“三大区域”产业体系,强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提质扩量增效,取得了显著成效。2007年,全区特色优势产业的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80%以上,中宁枸杞、吴忠奶业、西吉马铃薯等主产区产业收入占到当地农民收入的30%以上。全区基本形成特色优势产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新格局,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产业基础。但也必须看到,我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产业规模总体偏小,集中度不高,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低,支撑能力不强,产业发展方式较为粗放;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较低,产业链条短,缺乏强势龙头企业的带动;市场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大流通的格局尚未形成;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偏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品牌培育滞后,能带动整个产业发展、在国内外市场有影响的知名品牌稀缺,靠品牌开拓市场的力度不够;农业投融资渠道单一,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产业发展缺乏必要的金融支持等。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加快构建特色农业新体系、力促设施农业新发展、推动产业化经营新突破、增强农业装备新实力”重大部署和“一个产业一个规划”的要求及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2年)》、《关于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特制定《宁夏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

一、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重大意义

(一)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走具有宁夏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受市场和资源双重约束,带动能力不强、组织化程度不高是制约我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多年的实践证明,优化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实行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可以有效推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社会化服务,提升生产的组织化水平,带动产业链条延伸,形成小农户大基地、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格局,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是探索发展具有宁夏特色现代农业之路的有效形式和必然选择。

(二)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大举措。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事关农产品有效供给和粮食安全。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在优势产区域发展主导产品,有利于资源、政策、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集聚,充分挖掘生产资料、品种、技术和物质装备等潜能,不断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实行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形成优势产区和规模优势,是多数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增强农业竞争力、扩大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成功经验。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有利于把优势区域率先建成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的名牌农产品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原料供应基地、优势农产品出口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实现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形成较大的市场规模,节本增效,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提升农产品整体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四)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夯实产业基础、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努力缩小城乡差距,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在优势区域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打牢产业基础,扩大市场份额,提升产业发展的综合效益,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通过集聚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可以有效带动农产品加工、贮藏、包装、运输、营销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逐步形成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建设产业大县和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为重点,突破产业瓶颈制约,强化产业升级整合,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区域带动能力,加速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生产力布局,为发展具有宁夏特色现代农业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立足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国外市场,瞄准现实需求,超前预测潜在需求,坚持扩量、提质、增效并举,确保主要农产品生产总量合理增长,全面提升特色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坚持比较优势原则。立足区域资源禀赋,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市场条件及生态环境等因素,优先发展资源条件好、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农产品。促进生产要素在空间和产业上的优化配置,集聚形成具有规模优势的产业带。

——坚持统筹协调原则。统筹特色优势产业“三大区域”布局,每个县(市、区)着力加速膨胀1到2个主导产业,兼顾发展一般产业,加快构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统筹产业发展的协调性,统筹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构建,强化生产、加工、流通的有效衔接,不断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效益。

——坚持科技引领原则。紧盯做大做强做精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以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突破口,推进产业技术研发、示范、推广有机结合,构建产加销、农工贸各环节紧密衔接的现代农业技术支撑体系,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引领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坚持农民自主原则。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保障农民市场主体地位。通过政策引导、市场带动、信息服务等途径,调动农民自觉自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产业发展现状与规划重点

(一)战略性主导产业。1.枸杞产业。

发展现状:基本形成以中宁为主体、贺兰山东麓和清水河流域为两翼的产业带。2007年种植面积50.9万亩,比2003年增长95.7%,干果总产量7万吨;全区培育枸杞加工企业138家,规模以上27家,形成了枸杞酒、枸杞籽油、果汁、叶茶等10大类50多种产品,加工转化率近20%;宁夏枸杞干果流通量占到国内市场总规模的46%,全年枸杞干果及深加工制品出口量达7000吨,居全国主导地位,年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中宁枸杞专业市场成为全国最大的枸杞专业批发市场,发挥着全国枸杞重要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的作用。

主攻方向:加快枸杞新品种选育与推广,继续扩大基地规模,加强绿色枸杞、有机枸杞出口基地建设,着力提高枸杞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枸杞采摘机械研究与开发,有效降低劳动强度;培育和壮大一批带动能力强的枸杞加工、营销龙头企业。

优势区域:加快建设以中宁为核心、清水河流域和贺兰山东麓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产业带。重点建成中宁核心区、清水河流域区和贺兰山东麓区三大产业分区。

发展目标:到2012年种植面积达到80万亩,干果产量达到16万吨以上,加工转化率超过30%。

2.清真牛羊肉产业。

发展现状:基本形成以引黄灌区肉牛肉羊杂交改良区、中部干旱带滩羊生产区和六盘山麓肉牛生产区构成的产业带。2007年肉牛饲养量150万头,肉羊饲养量1055万只,分别比2003年增长56.3%和13.3%,牛羊肉总产量17.4万吨,占全区肉类总产量的58%;全区建成清真牛羊肉加工企业7家,其中5家达到清真肉品屠宰加工国际标准,取得“出口肉品加工企业”资质;建成平罗宝丰、吴忠涝河桥、西吉单家集等较大的区域性牛羊肉专业交易市场,吸引了周边省区养殖、贩运户入市交易。

主攻方向:积极引进国内外良种牛羊种质资源,健全杂交改良和纯种繁育体系,加快滩羊保护性开发;加强饲草料调制和高效饲养技术推广应用,逐步实现牛羊肉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提高养殖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市场供给;大力培育强势龙头企业,打造“清真”名牌产品。优势区域:进一步加快建设引黄灌区肉牛肉羊杂交改良区、中部干旱带滩羊生产区和六盘山麓肉牛生产区。

发展目标:到2012年,全区肉牛饲养量达到200万头,出栏90万头,平均胴体重达到170公斤,牛肉产量达到15.3万吨;羊只饲养量达到1500万只,出栏802万只(羔羊400万只),羊肉产量12万吨,其中:滩羊饲养量达到600万只,出栏300万只,滩羊肉产量3.9万吨,滩羊裘皮150万张以上。

3.奶产业。

发展现状:基本形成以吴忠市和银川市为核心区、石嘴山市和中卫市为发展区的产业带。2007年奶牛存栏32万头,是2003年的2.5倍,鲜奶总产量94万吨,成母牛年均单产突破6000公斤,人均鲜奶占有量154公斤;培育乳品加工企业28家,年鲜奶加工能力100万吨、液态奶13万吨、各种奶粉5万吨。

主攻方向:继续引进国内外良种奶牛冻精,实施奶牛良种工程,持续提高奶牛生产能力;加快奶牛“出户入园”,改善饲养管理条件,提高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完善质量检测体系,提高牛奶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培育一批规模较大、产品品种较多、竞争力较强的乳品加工企业。努力形成奶牛养殖基地支撑、龙头企业带动、知名品牌引领的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格局。

优势区域:优先发展银川市、吴忠市奶业核心区,加快建设中卫市、石嘴山市奶业发展区。

发展目标:到2012年,全区奶牛存栏达到80万头,鲜奶总产量达到300万吨;培育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乳制品加工企业10家以上,生产液态奶30万吨以上,各种奶粉12万吨以上;创建乳制品名优品牌5个。

4.马铃薯产业。

发展现状:已形成以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为主的产业带。淀粉加工、鲜食菜用、种薯生产“三驾马车”相互支撑、互为促动,2007年种植面积335万亩,是2003年的2.6倍,成为全区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鲜薯总产350万吨;培育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2900余家,规模以上100多家,年可加工鲜薯150万吨,生产精淀粉20万吨、粗淀粉5万吨、糊化淀粉2.5万吨。

主攻方向:坚持开发种薯产业、提升淀粉加工、扩大鲜薯外销三业并举的发展方向,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主攻产业提质增效。建设“三级”种薯繁育体系,全面提升种薯繁育能力,力争建成全国重要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加强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增强科技支撑能力,提高单产和品质;积极培育大型龙头企业,增强带动能力;大力开拓种薯和鲜薯外销市场,促进产业外向型发展。

优势区域:一是由引黄灌区、扬黄灌区构成的早中熟商品薯种植区域;二是中部干旱带中熟商品薯种植区域;三是以南部山区半干旱区为主的淀粉加工薯种植区域;四是以南部山区半阴湿区为主的晚熟菜用薯种植区域;五是以六盘山麓冷凉地带为主的脱毒种薯繁育区域。

发展目标:2008年后,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400万亩,到2012年,鲜薯平均亩产达到1000公斤以上,总产达到 400万吨以上。建设三级脱毒薯繁种基地30万亩,生产优质脱毒种薯60万吨。品种专用化率达到80%,种薯脱毒化率达到60%,种植机械化率达到50%。

5.瓜菜产业。

(1)设施农业。

发展现状:发展区域由川及山,日光温室、移动温棚、大中小型拱棚并举。2007年种植面积达到41.7万亩,是2003年的3.5倍;全区70%以上的设施农产品销往周边及南方省区,并成功进入香港、俄罗斯、蒙古、中亚等国家和地区。

主攻方向:扩大规模和提质增效并进,力促产业做大做强;坚持走外向型发展路子,大力实施“冬菜北上、夏菜南下”战略;多渠道增加投入,不断加强基础设施、机械装备和生产条件的配套建设;集成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提高科技贡献率;加强工厂化育苗中心和冷链贮运体系建设,保障种苗需求,打造物流营销平台。

优势区域:以引黄灌区、扬黄灌区、库井灌区为重点,兼顾新建扩灌区和集雨补灌区。

发展目标:到2012年,全区建成设施农业100万亩以上,其中:引黄灌区50万亩,中部干旱带23万亩,南部山区27万亩;温室(包括阴阳棚、食用菌棚)45万亩,拱棚55万亩。设施农产品总产量达到600万吨,质量全部达到无公害标准,90%以上实现外销。设施农业用水效益达到25元/立方米。

(2)硒砂瓜。

发展现状:已形成以环香山地区为主体、牛首山山麓为延伸的产业带。2007年种植面积72.8万亩,是2003年的8.6倍,总产量78.6万吨,2007年底压砂地建成面积突破100万亩;宁夏硒砂瓜已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国内主要大中城市形成了稳定的销售市场,年外销量占总产的80%以上。

主攻方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示范与推广;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优质化率;完善物流营销体系,加快产品流通;实施名牌战略,提高硒砂瓜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

优势区域:以环香山地区为核心区,辐射中宁徐套、喊叫水、鸣沙等周边区域。

发展目标:2008年后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到2012年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达到80万亩,硒砂瓜总产稳定在120万吨以上。

(二)区域性特色优势产业。

1.优质粮食产业。

发展现状:产业带以引黄、扬黄灌区为主,包括小麦、水稻和玉米,2007年播种面积485万亩,比2003年增长31.1%,总产220万吨;建成粮食加工企业近2300家,年加工能力稻米18万吨、小麦中高档面粉20万吨、玉米淀粉60万吨。

主攻方向:建立健全优质专用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及繁育、推广体系,不断提高良种普及率和统供率;推进耕作制度和耕作方式改革,大力推广全程机械化种植、测土配方施肥等节本增效技术,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加强病虫无害化防治,严格控制粮食产品农药残留,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打造知名品牌,建设现代粮食产业体系。优势区域:一是引黄灌区优质小麦、水稻、玉米产业带;二是扬黄灌区粮饲兼用玉米产业带;三是原州、彭阳等优质饲用玉米产业带。

发展目标:到2012年,优质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00万亩,其中:小麦200万亩、水稻100万亩、玉米200万亩;优质粮食总产220万吨。优质小麦、稻谷和玉米加工转化率分别提高到20%、30%和30%以上。

2.淡水鱼产业。

发展现状:基本形成沿黄河产业带,2007年养殖面积35万亩,比2003年增长77%,水产品总量7.7万吨,人均水产品占有量12公斤;全区70%以上水产品外销周边省区及西藏等地,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和水产品集散中心。

主攻方向: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大力发展“适水产业”,扩大渔业生产规模;加快良种繁育及养殖配套技术推广,提高良种鱼苗的自给能力;加强渔业环境监测和水产品病害预测预报及质量安全检测,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鼓励引导开展水产品加工,提升龙头企业带动能力。

优势区域:以银川市为重点的现代渔业先导区;以石嘴山市、农垦国营农场、青铜峡市、中卫市等地为重点的“适水产业”开发区;以沙湖、青铜峡库区及宁南山区水库塘堰为重点的生态渔业建设区。发展目标:到2012年,全区水产养殖面积达到65万亩以上,水产品产量达到15万吨;水产良种覆盖率达到70%,各类水产苗种自给率达到70%;70%以上水产品质量达到绿色食品标准。水产养殖、水禽养殖、水生植物种植、水上旅游产值比重分别达到70%、15%、5%、10%,渔业经济向多元化、多领域拓展。

3.葡萄产业。

发展现状:基本形成贺兰山东麓产业带,2007年种植面积22万亩,是2003年的2倍,总产量8万吨,其中酿酒葡萄面积13万亩,产量4万吨;全区有葡萄酒生产企业20家,葡萄鲜果加工能力6万吨。贺兰山东麓产区已成为张裕、王朝、长城等国内外知名葡萄酒公司竞相“逐鹿”的优质原料基地。

主攻方向:加快低产园改造步伐,加强示范园区建设,大力推广绿色、有机葡萄标准化生产技术;完善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加强全程监控,保障葡萄产品质量安全;全面推进葡萄酒企业多元化战略重组,扩大企业规模,提升葡萄酒档次;加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志产品的宣传,全力打造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优势品牌。

优势区域:集中建设以贺兰山东麓为主体的葡萄产业带,加快建成永宁县、青铜峡市、红寺堡开发区及农垦系统四大主产区。

发展目标:到2012年,全区葡萄种植总面积达到80万亩,总产量达30万吨,其中酿酒葡萄60万亩,产量20万吨;葡萄酒加工企业、庄园、酒堡发展到40家以上,葡萄酒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以上;创建名优葡萄酒品牌10个以上。

4.红枣产业。

发展现状:基本形成灵武—红寺堡—同心—海原产业带。2007年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是2003年的4.4倍,总产量4.5万吨;灵武长枣远销上海、广州等地,中宁圆枣南下成都等地;全区建成红枣节能冷贮冷藏保鲜库59座,贮量达40多万公斤。

主攻方向:加快技术研发,提高产后保鲜贮藏和商品化处理能力;培育一批以流通型为主的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外向型发展;打造驰名品牌,增强市场开拓能力。

优势区域:以中卫市环香山地区和吴忠市干旱风沙区为主的制干型中宁圆枣、同心圆枣生产基地;以灵武为主、辐射中宁、青铜峡等地的鲜食型灵武红枣生产基地。

发展目标:经过5年发展,在中部干旱带新增红枣种植基地100万亩,其中压砂地枣瓜间作20万亩,到2012年,全区红枣种植总面积达到140万亩,其中压砂地枣瓜间作30万亩,总产量达到1.4亿公斤以上;培育红枣保鲜贮藏、加工、流通等龙头企业30家。

5.优质牧草产业。

发展现状:产业带由引黄灌区粮草兼用、中部干旱带旱作草地和南部山区退耕地人工种草构成。2007年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624万亩,是2003年的1.7倍,其中一年生牧草种植面积200万亩;优质青干草总产450万吨;全区建成草产品加工企业10余家,累计生产出售草捆、草粉、草饼、草颗粒等加工品84万吨。

主攻方向:着力推广“粮—经—饲”三元种植模式,加快多年生牧草人工草地的更新,扩大人工种草面积,实现优质牧草的有效供给;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收获,提高饲草产量和品质;加快培育龙头企业,促进牧草加工及合理利用。

优势区域:南部山区多年生牧草种植区;中部干旱带一年生和多年生牧草种植区;引黄灌区粮饲兼用作物和粮经饲“三元”结构种植区。

发展目标:到2012年人工草地面积达到1000万亩,其中以紫花苜蓿为主的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800万亩以上,一年生牧草种植200万亩以上;年产优质干草620万吨;年加工、销售牧草产品50万吨。6.农作物制种产业。

发展现状:2007年玉米、麦稻、瓜菜、马铃薯等作物制种面积35万亩,是2003年的1.3倍,生产种子和繁育种薯共1.9亿公斤。

主攻方向:建立和完善以提高单产为主的繁制种生产技术体系和以提高种子质量为主的检测管理体系;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带动能力;培育知名品牌,增强市场开拓能力。

优势区域:稳定农垦国营农场,扩大惠农、平罗、青铜峡、中宁等地玉米制种基地;加快建设平罗、贺兰、永宁、利通、沙坡头区等稻、麦繁制种大县;以平罗、青铜峡、沙坡头区等地为重点发展瓜菜制种;稳步推进以西吉、隆德、泾源、原州为主的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建设。发展目标:到2012年,农作物繁制种面积达到70万亩,其中:稻麦10万亩,玉米20万亩,瓜菜10万亩,马铃薯30万亩;生产种子总量1.36亿公斤,繁育脱毒种薯60万吨。

(三)地方性特色产业。

1.苹果产业。

发展现状:形成以吴忠市利通、青铜峡、中宁等县(区)为主的产业带;2007年种植面积40万亩,是2003年的1.3倍,总产量40万吨;培育加工企业5家,苹果加工总能力达40万吨以上,生产优质苹果浓缩汁6万吨以上,全部出口欧美市场,深受消费者青睐。

主攻方向:调整品种结构,加工、鲜食并重,合理确定早、中熟品种种植比例,拉长鲜食果和加工原料果供应期;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果品产量和质量;提高加工能力,提升转化水平。

优势区域:建成引黄灌区、扬黄灌区和南部黄土丘陵区三大适栽区,重点发展吴忠和中卫两个产业大市。

发展目标:到2012年,全区苹果总面积达到100万亩,其中10万亩以上产业大县5个,总产量达到70万吨以上。苹果加工率达到80%以上,年生产浓缩果汁11万吨。

2.道地中药材产业。

发展现状:初步形成了六盘山区、中部干旱风沙区和引黄灌区三个特色鲜明的道地中药材种植带。2007年种植面积25.9万亩、产量4.95万吨,均为2003年的1.6倍。

主攻方向:着力建立野生道地中药材资源修复、培植和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制度;以提高育苗、种植成活率及单产为主攻方向,重点建立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引领道地中药材基地建设;引进、发展、壮大一批道地中药材加工、营销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带动产业发展。

优势区域:一是中部干旱带沙生药材种植区,包括灵武市东部山区、吴忠利通区东部山区、盐池县中北部和红寺堡开发区。二是六盘山阴湿山区道地中药材种植区,包括隆德、泾源两县全境和西吉、彭阳、原州等县(区)的阴湿冷凉地区。

发展目标:到2012年,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70万亩,林药间作60万亩,资源修复和培植400万亩。把我区中部干旱带建成国家级道地乌拉尔甘草生态保护区、人工种植基地、种苗繁育基地和西部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商品甘草集散地;把六盘山区建成国家级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市、县(区)政府要把加快集聚提升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三农”工作的大事要事,突出规划目标的导向作用,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精心部署,强力推进。要按照自治区总体规划及各产业专项规划,科学确定本地的特色优势产业和产区,抓紧制定和细化实施方案,层层建立目标责任制,加强督查考核。要按照相关产业区域布局,以主产县(市、区)为主持单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产业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区域协调,实现整体推进。自治区农牧、林业、发展改革、财政、科技、水利、扶贫等有关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加强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进一步完善扶持措施,积极做好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确保本规划顺利、有效实施。

(二)加大扶持力度。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主动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不断加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投入力度。继续按照目标统一、渠道不变、合理分工、管理有序的原则,进一步整合各级财政支农、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农业基本建设、科技专项等项目资金,扩大“以奖代补”资金额度,重点扶持产业带建设和产业化经营。引导农民增强市场主体意识,积极加大投入,探索农民通过资金、技术、土地承包经营权、劳务等生产要素入股,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新模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工商资本、外来资本和其它社会资本投资开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出口创汇农业。进一步完善农业政策性担保、财政贴息贷款等政策,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的金融扶持力度,重点解决农产品收购、贮藏、运销、加工等环节的资金需求。支持龙头企业通过承贷承还方式资助农户,为农户提供小额信用贷款。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范围和覆盖面,提高财政对保费的补助标准。逐步建立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机制,打造各类生产要素集聚平台,形成广泛参与、共同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三)强壮产业大县。综合考虑各县(市、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资源禀赋、规模现状、创新能力、发展潜力等因素,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完善政府推动、市场引导、科技支撑、企业运作等机制,加大资源优化配置力度,促进土地、资本、装备、人才、技术等合理集聚,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向重点产区集中,逐步形成一批主导产品突出、经营规模适度、经济效益显著的产业大县,加速提高产业集中度。

(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在优势产业带和产业大县,着力推进动植物良种繁育推广、疫病防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集雨补灌、土壤培肥、农村清洁能源等重大工程建设,不断提高特色优势产业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大力开发应用先进适用的农机具和农机化技术,优化装备结构,提高机械化生产、加工水平。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养殖小区建设,培育一大批名牌农产品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原料供应基地、优势农产品出口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五)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按照“一个产业一套研发推广机构”的要求,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引领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整合各类农业科研资源,组织力量开展产业关键技术科技攻关,重点突破种养业品种引进、选育和改良,动植物疫病防控,旱作节水农业、设施农业等技术“瓶颈”。进一步健全基层科技服务体系,促进一批成熟的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集成组装配套,创建综合性技术示范园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加大“百万农民培训工程”、“阳光工程”等实施力度,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六)提升产业化水平。立足产业整体开发,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确定发展重点,加大对龙头企业基地建设、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品牌创建、市场开拓等支持力度,扶持壮大一批龙头企业集群,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大力引导、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加快发展,鼓励农民围绕产业链开展多元化、多形式合作,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鼓励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为农户提供种养技术、市场信息、生产资料、产品销售等全方位服务。推广“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等发展模式,引导企业与农民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七)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按照“一个产业一个物流营销平台”的要求,加快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特别要加强枸杞、瓜菜、马铃薯、淡水鱼等鲜活农产品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建设,提高农产品集散速度,形成产地市场、批发市场和终端消费市场相衔接,农资供应、产品销售相配套的市场网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农产品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拓展外销通道。着力扶持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大力培育农产品市场经营主体,鼓励农民创办运销组织,发展民间经纪人队伍,提高农产品贮运能力。支持龙头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和商标战略,鼓励有产地特色的农产品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坚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通过举办和参加区内外农产品展示展销等活动,提高宁夏特色优势农产品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

上一篇:节能减排的调查报告下一篇:参观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