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出台“十二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共11篇)
近日,津市以文件形式出台了《津市市“十二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这标志着津市“十二五”期间农民、农业、农村工作又将踏上新的起点,迎来新的征程。
该《规划》是经过历时一年的调查研究,在充分总结津市“十一五”农村工作经验教训和深入研究当前国家及局部“三农”工作形势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该规划明确了津市“十二五”期间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新农村建设总揽农村工作全局,按照“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村改革,推进镇村同治,建设宜居村庄”的科学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建设全省城乡统筹领先市、全面小康领先市的目标定位,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突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抓好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实现津市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记者日前从宁夏人社厅获悉, 《宁夏回族自治区引进国外智力“十二五”规划》于近日正式出台。按照《规划》, “十二五”期间, 宁夏将力争引进外国专家1500人次以上, 争取6名高层次外国专家入选国家高端外国专家项目计划。
“十一五”期间, 宁夏先后实施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281项, 聘请外国专家1200余人次, 选派出国 (境) 培训团组63个, 培训近1100人次, 累计争取国家外国专家局支持经费近2800万元, 组织开展了3届宁夏政府“六盘山友谊奖”评选活动, 有28名外国专家获奖, 其中3名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
“十二五”期间, 宁夏将为宁东化工基地建设、国家和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自治区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引进领军人才20名左右, 引进国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技术的高端人才900名左右, 引进和培养涉及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会展、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的急需紧缺外国专家和复合型外语人才100名左右。
本刊讯(通讯员于清涛) 5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才发展“十二五”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分别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广西人才发展、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主要任务以及政策保障措施等。
“十二五”期间,广西将从6个方面着力推进人才发展:一是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二是适应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需要,加强重点工业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特色农业人才开发;三是按照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部署,合理调整人才布局,统筹推进区域人才协调发展;四是适应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推进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开发;五是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深化区域人才交流与合作;六是加快改革攻坚步伐,积极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
“十二五”期间,广西将从7个方面着力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一是实施经济发展与促进就業并举的就业发展战略,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二是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三是继续推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四是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五是全面做好农民工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六是加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七是加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基础能力建设。
日前,国务院正式印发《“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国家要初步形成以“五纵五横”为主骨架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总里程达490万公里。按照《规划》目标,铁路运营里程将增加到12万公里左右,其中快速铁路达4万公里以上。
《规划》提出,贯通北京至哈尔滨(大连)、北京至上海、上海至深圳、北京至深圳及青岛至太原、徐州至兰州、上海至成都、上海至昆明等“四纵四横”客运专线,建设相关辅助线、延伸线和联络线。强化区际干线,新线建设与既有线改造相结合,扩大快速铁路客运服务覆盖范围。
此前,铁道部提到“十二五”规划目标是全国铁路运营里程将增加到12万公里左右,其中快速铁路4.5万公里左右。这意味着,快速铁路网的规划比铁道部提出的目标减少约5000公里,市场分析认为这好于预期。
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汪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规划》主要遵循交通运输发展的客观规律,解决长距离和快速运输等问题,以适应运输结构的需要,并没有刻意规划安排多少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他表示,“十二五”交通规划总体上是同意铁道部的发展思路,铁路规划延续了尽快解决运输能力不足、制约经济发展和不利于产业布局等问题的主体思路。
编制单位: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一、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五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以强市富民为总目标,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重点,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跨越发展,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和集约化发展道路,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坚持内外资并举和引进与自主创新并举,注重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开发市、生态开发市、活力开发市、创新开发市。
(二)任务目标
到****年的发展目标是:综合实力和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省级开发市中的位置前移,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开发市生产总值力争在****年的基础每年以**%幅度上升开发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占#####的比重提高到**%;单位GDP能耗优于全市平均水平。通过ISO*****、ISO****、ISO*****三个体系认证,争取通过省级生态开发市验收;初步建立起与可持续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保障体系和循环经济促进体系。
进一步完善开发市现有功能市。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争取投入配套资金**亿元,完善道路建设,实现“七通一平”,搞好绿化。
加快进行开发市扩市工作。进一步调整完善开发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将现有开发市规划向西延伸至大沙河,规划总用地面积从现状*平方公里拓展至**平方公里。其中,++++湾工业园由现状的*.**KM*向北、向西扩至*KM*。“十二五”期间,做好规划编制、扩市报批、用地指标争取及部分道路的实施。
二、发展重点
*、坚持工业主导产业地位,发展工业规模经济,重点打造六大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市域及产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是提升产业和市域竞争力重要战略手段,也与开发市“一市多园”的客观布局相适应。“十二五”期间,1
要紧紧抓住转方式调结构这条主线,充分发挥开发市的市位优势、资源优势、工业基础优势,立足煤电热、纺织服装、精细化工、机械制造等产业基础,着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提升开发市的整体实力。
*)煤电热循环产业集群。发挥++++煤电集团资本优势,积极引进产业链配套项目,开发炭黑及余热发电、橡胶制品等上下游产品,延伸拉长产业链,形成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动煤电产业多元化、可持续发展。
*)机械制造产业集群。整合现有企业资源,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科研水平,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矿山机械设备、造纸机械设备等钢材深加工产品,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以现有骨干企业为基础,积极寻找合作伙伴,主动挂靠大企业、大集团,做好优势对接、产业对接和产品对接,努力成为其控股集团或紧密型生产基地。
*)精细化工产业集群。以++++化学上市为带动,积极引进上下游产业链项目,推动化工产业横向拓展、纵向延伸。下步重点抓好**万吨葡萄糖、*.*万吨电子新材料、**万吨草酸扩建等募投项目,进一步拉长做粗产业链条,打造全球最大的草酸生产基地和完善的产业体系。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以++++@@@@纺织产业基地为龙头,大力引进和发展服装辅料、纺纱及针织面料、高档面料及服装生产线、棉纺精纺、服装水洗等相关的配套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形成**万锭纺纱、*亿米织布、****万件成套服装加工能力,成为亿元税收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食品及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集群。有重点地培育一批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着力推动食品加工、生物科技和三产服务项目建设,不断壮大新兴产业规模。
*)电子与信息产业。利用@@@@++++的旅游带动作用,重点发展教育、培训、咨询、信息资源的服务平++++与应用和城市信息管线集约化建设以及通信服务业;拓宽市内已建立的电子商务服务领域;加强电子信息产业各类专业孵化器建设,增强对@@@@信息产业基地的服务支撑能力。在发展软件产业、应用程序开发等高新技术产业上寻求突破。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发展软件外包业务。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制定和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信息和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引进发展文化、旅游、社市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
*、努力做好“市中村”改造工作。“市中村”改造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改善群众生活条件、整合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举措。“十二五”期间,加快巫山、彭楼、野场、++++、于里等开发市内的村庄整合改造。
*、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十二五”期间,开发市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安排如下:
*)道路
完成开发市现有市域的*号路、*号路、西环路、中心路、北环路的修建;做好开发市*号路南延、文化路西延建设;提升完善长安路、++++北路、广汇路,全面完成七横七纵的路网骨架。
新建扩市范围内的西外环路(红线宽度**米),延伸文化路、长安路、++++北路与之相接,拉开基本骨架。
*)给水:完成现有市域供水工程,自来水普及率***%。新建@@@@北郊水厂,供水能力达到*万吨/日。
*)排水、排污:完成现有市域的雨污分流,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新建开发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万吨/日。
*)供电:改造完善**KV双回路供电线路,保证现有市域全面配套到位;西扩市路通电通。加快实施***KV++++北变电站建设及运营。
*)供热:现有市域供热管道全面敷设到位,西扩市主管到位。
*)蒸汽:完成现有市域管网配套工程,新增供汽能力***吨/小时。*)燃气:完成现有市域管网配套工程,使用普及率**%。
*)通讯:管线全面敷设到位,入户率***%。
*)绿化:完成++++大道、++++北路、长安路、闫浅干渠景观带建设,提升改造++++路绿化带。
**)环境卫生:开发市垃圾收集方式以垃圾桶定点收集为主,逐步实现垃圾分类收集。每个企业都设置固定垃圾箱,环卫部门定时清运至垃圾处理厂集中处理,开发市垃圾处理率***%。
三、“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保障措施及建议
(一)保障措施
*、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投资环境
完善科学的决策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探索和创新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开发市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不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简化办事程
序,减少审批项目和环节,提高行政效率。建立和完善开发市经济社会运行的预测、监测和调控体系,积极运用计划、财税等综合职能,在市域发展走势、经济结构调整、市场环境完善和创新机制培育等方面予以充分的研究,引导和促进开发市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进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完善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和开发市帮包联系企业制度,提倡主动服务和亲切服务,营造“亲商、护商、扶商、富商”的发展氛围,培育“诚信博大、高效务实、顽强拼搏、和谐进取”的开发市文化。
*、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创新开发方式,加快发展进程
“十二五”期间,开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累计达到**亿元左右。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年预期累计达**亿元。根据现有资金来源及运行特点,以及宏观政策变化趋势,必须在稳定现有资金供给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创新,建立开放式、多渠道的资金保障体系。
*、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完善内部管理,引入激励和竞争机制,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真正把开发市建成投资成本低、配套服务优、管理行为规范的地市。
*)进一步研究和制定优惠措施,对进++++湾工业园等重点市域以及在开发市投资重点领域和项目的企业,在其享受国家、省市市有关优惠政策的同时,进一步从土地出让、贷款贴息、科技项目扶持等方面予以优惠,促进招商引资和企业发展。设立开发市的专项发展资金,用于扶持开发市内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项目。用好用足出口加工市的相关政策,充分利用好国家级出口加工市这张牌,吸引出口加工型项目进市。
*、加强政策引导,促进产业发展
*)加强对国家和省市产业政策的研究,把握产业发展方向,积极争取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对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符合结构调整要求的龙头性项目,积极推荐申报,争取列入专项计划。
*)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体系,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产业化,促进产业培育与发展,增强科技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建立技术政策与信息发布制度,加大地方财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有重点地制定鼓励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的优惠政策。
*)积极探索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促进产业发展的相关
办法,为促进产业发展和我市经济社会建设,献力献策。针对服务外包的培育,研究和逐步建立市域性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和体系。
*)认真研究市内产业发展的特点、优势,引导产业链的拓展方向,加强产业配套,进一步细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和领域,使开发市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更富有成效。
*、创造有利于人才聚集的政策环境,构建开发市人才支撑体系
*)实施人才优先战略,制定和落实相关人才引进和配套服务政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引进人才,为开发市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以载体建设吸引人才,努力改善市内的工作、学习和居住条件。加快信息产业基地、光电子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并注重引进一大批科技含量高、规模大、发展前景好的项目,以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和承载力。有计划地改进生活配套设施建设,给引进人才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以良好的服务稳定人才,努力做好引进人才的户口管理以及养老、医保、失业等配套的社会保障服务,努力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以知识培训优化人才,加大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力度,加强对现有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和各类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进一步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技能,以适应时代化发展的需要。加快建立管委会、用人单位、个人三方负担的继续教育投入机制,鼓励各类人才自觉接受继续教育,逐步建立终身教育体系。
(二)政策建议
*、通过争取得到省市政府的理解和支持,积极申报“扩市”方案,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取得实质性突破。
*、积极建议省市抓紧落实国办转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市发展水平的意见》,为开发市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超常规发展进一步创造政策条件。
*、进一步扩大土地、规划、环保审批、项目立项的管理权限,为项目的引进和建设提供便捷、高效的办事机制。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时期,更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机遇期。为确保全县农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平阴县“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农业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中心任务,认真贯彻中央、省、市以及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政策和工作部署,深入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及多予少取放活工作方针,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打造现代农业一圈三带新框架,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预期目标和指标,为全县“十二五”农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农业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长。2006年以来,全县农业经济呈现出规模扩张、效益提升、供给加强的持续增长局面。2010年,全县玫瑰面积稳定在3万亩,各类蔬菜面积发展到5万亩,标准化小区20个,奶牛数量达到2.5万头,肉蛋奶数量分别达到5.6万吨、3.8万吨和7.9万吨,有材林面积达到32.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0.5%,全县农业增加值达到19.6亿元,比2005年增长60.7%;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7300元,比2005年增加78.6%,保持年均15.7%的增长速度,有效保障了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物质需求和生活需要。
2.特色品牌基地建设不断推进。按照做大玫瑰业、做强畜牧业、做优林果业、做精蔬菜业的发展思路,继续把特色品牌基地建设作为提升农业产业化实力、快速增加农民收入的一号工程,严格依据十有标准,注重要素集成,整合农业综合开发、产业扶贫开发等农业项目,深度打造了七大特色品牌基地(其中马铃薯大白菜、食用菌、鲜食地瓜、中药材为市级重点扶持基地)。截止“十一五”末,无公害蔬菜基地发展到5万亩,中药材基地发展到1万亩,彩色甘薯基地发展到3万亩,高产优质粮食基地发展到10万亩,干鲜杂果基地发展到8万亩,食用菌基地发展到300万平方米,奶牛养殖和生猪繁育基地分别达到2万头和30万头的养殖规模,都市型、城郊型两型农业协同发展,特色品牌基地、都市型现代农业进入了良性互动、快速膨胀的发展阶段。
3.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环境不断优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的经营体系日益健全完善,先后形成了以天源、惠农为龙头的玫瑰产业企业群,以伊利、绿安为龙头的畜牧产业企业群,以福迪木业、卓雅轩为龙头的林果产业企业群,以禾宝、仁和为龙头的中药材产业企业群,以董老大、川蜜为龙头的蔬菜食品加工企业群。截至“十一五”末,全县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60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35家,销售收入突破28.3亿元,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45家,农民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所得占到总收入的50%以上。深入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质量认证、检验监测、投入品和市场监管、科技保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多元化工作体系,累计推广国家、行业农业生产标准26项,实施地方标准15项,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76个,地理标志产品3个,标准化基地达到32万亩。
4.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全县农作物良种推广率达到95%以上,大力普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小麦氮肥后移、蔬菜设施生产、地膜覆盖种植等农业实用技术。“十一五”期间,累计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新技术、新机具、新品种260余项,农业科技成果贡献率达到49.5%。农用塑料薄膜回收率达到95%,化肥施用强度小于每公顷250千克,粮食作物单产水平提高6个百分点以上,2010年我县高产创建项目小麦和马铃薯最高单产均创全市第一,分别达到681.6公斤、4016.1公斤。建成中药材和马铃薯农业科技示范培训中心,发展培养各类农村实用人才5500人,获得农民技术职称的实用人才380人。通过持续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阳光培训工程,累计年培训新型农民15万人次,农村劳动者和农业经营者从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显著提高。
5.生态循环农业开创新局面。大力实施生态富民、大环境绿化、退耕还林还果还花工程,“十一五”期间,全县全县新增有林地面积4500公顷,发展干鲜杂果2.7万亩。农业循环经济和高效生态农业建设卓有成效,全县农村户用沼气发展到2万户,比2005年增加90%,完成大中小型沼气工程9处,新推广太阳能热水器3000台,树立了前阮
二、老博士、谷楼等27个生态家园富民典型和三沼综合利用典型,村村通户用沼气合作社成为农业部推广典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坚持秸秆禁烧和秸秆综合利用双管齐下,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大力推广节水、节药、节能等节本增效技术,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绿色控害、治污减排等措施,测土配方面积达到63万亩(含复种指数)。以畜牧标准化小区和奶业富民工程为依托,发展以畜沼菜、畜沼果、畜沼渔为主的高效生态基地1.5万亩,生态循环农业效果开始显现。
6.农业综合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农业设施化、机械化、信息化协同,强力推进以农田水利、人畜饮水安全、小流域治理和中低产田改造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005年3月正式启动的黄河滩区安全建设工程,目前已完成621户住宅房屋建设。从2008年开始、利用三年的时间,投资6300多万元,对全县33座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并对田山灌区平阴分干渠进行防渗加固。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工程,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2万亩,改造中低产田5万亩,建成标准粮田、小麦良种繁育基地、旱作农业基地4.2万亩。全县新增农业机械7000台(件)、农机动力2.74万千瓦,分别比“十五”末增长53.8%和7%,农机总动力达到42.01万千瓦。建成国家一级气象站和气象预测预警体系,开通了农业科技信息网和农事通短信平台,初步建成覆盖县乡村的农业信息化服务网络,农业信息化服务领域和功能进一步拓展提升。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体系和防控体系建设日益完善,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达到70%,建成县级植保预警与控制区域站,组建了植保专业化防治队伍。
7.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强力推进。2007年启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并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抓手。2008年抓住土地总体规划修编的机遇,编制完成了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布点规划,确定将全县346个行政村建成106个新型农村社区。2010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建设的意见》,捆绑小城镇建设、土地整理村庄整合和黄河滩区建设等项目的实施,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资金投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建立了指挥部常态化推进机制和定期调度、随机抽查、巡回检查相结合的督导检查制度,确保了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平阴镇前阮
二、山头、博士,东阿镇新合,孔村镇驻地,孝直镇丁屯、展洼等18个社区已初具规模,累计建设住房5788户、80.4万平方米,竣工入住789户、12.6万平方米,完成道路硬化6.6万平方米,绿化1.13万平方米。
8.农业政策活力显著增强。按照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不变的要求,积极探索土地托管和土地利益调节机制,稳定和完善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土地政策,严格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面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严格控制农民负担,全面落实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2007年我县启动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小麦种植、能繁母猪、生猪、奶牛等各类保险额超过500万元。林权制度改革和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顺利推进,有效激活了农业资源配置。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较大改善了农民利益,极大地激发了农业发展活力。
(二)主要特点
“十一五”农业发展成就的取得,为全县“十二五”农业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率先发展探索了经验。
1.巩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连续7年出台以强化三农工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形成了完整的三农工作指导思想和政策体系,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特别是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在全面落实中央政策的同时,连续出台扶持奖励政策,使现代农业发展获得前所未有的支持和保护,农业的基础地位日益巩固。
2.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理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可持续发展和科技先导的发展理念,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保证了农业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同时也较好地促进了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了又好又快和谐发展。
3.明晰了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立足我县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布局、市场需求和农业发展的特征,确立了以特色品牌战略为抓手,致力于构筑东菜、西粮、南果、北瓜、中花产业布局,积极探索高端高质高效农业发展之路,坚持用产业化引领基地、标准化管理基地、科技化装备基地、市场化培育基地的工作思路,横抓基地规模膨胀,纵抓产业链条延伸,全县七大特色品牌基地正在向省会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和旅游休闲度假基地迈进。
4.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增活力。深入推进农业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积极破解制约农业农村发展难题,努力调动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和创业热情,形成全社会关注三农、参与现代农业建设的良好氛围,激发了农业农村内部活力,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
(三)主要问题
总体分析,我县“十一五”时期,农业发展还存在和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和问题。
1.发展基础条件与现代农业要求不相适应。全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尚未完全改变;农业防灾抗灾体制机制不健全,抵御重大自然灾害、应对气候异常变化等能力还不够强,确保主要农产品高产、稳产和农业生产持续发展面临较大压力。
2.产业化经营水平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着规模型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初加工农产品多、农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的问题。龙头企业综合竞争能力不够强,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能力不强。农民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农业规模经营推进不快,与农民的期望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不少差距。农业产业结构不够优化,新兴功能未得到充分拓展,传统农业所占比例过
2大,农业产业内部就业容量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3.农业内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与现代农业发展紧密相关的各类生产要素还没有被有效激活,存在诸如土地流转不畅、生产经营资金短缺、劳动者素质不高、科技支撑能力不强等问题。面对日益开放的市场格局和不断加快的生产节奏,各类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完善,难以提供便捷、高效的专业化、系列化服务。
4.城乡差距与城乡一体化发展不相适应。城乡之间在享有公共财政、公共服务等公共资源方面还不对等,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城市中的资金、科技、人才、管理等资源要素向农业农村配置的渠道不畅,农业农村对城市的供给保障有待强化,还没有形成城乡良性互动和产业加速融合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二、“十二五”发展环境和发展特征分析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现代农业发展重要转折期和提升期。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特别是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新型社区的加快建设,都为农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一)发展机遇
1、惠农政策支撑有力。党的十七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战略。“十一五”以来,中央、省、市坚持把做好三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方针政策,大大调动了农民建设现代农业的积极性。整个社会由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统筹、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三农协调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转变,高效、生态、安全、循环将成为“十二五”农业发展的趋向和政策支持的基点,将为今后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
2、发展条件更加坚实。以城乡统筹为主要内容的政策导向,已经开启了支持农业、扶持农民的政策钥匙,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经过“十一五”的改革与发展,我县农业农村经济站在了新的起点上,随着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将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产生新的推力。
3、发展模式更加清晰。我县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由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转变的发展阶段,呈现出5个阶段性特征:即重质量求效益、重特色打品牌、重融合拓功能、重科技转方式、重统筹建机制。“十二五”期间,需要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由数量型农业向质量效益和休闲型农业的转变,由资源消耗型农业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生态型农业的转变,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财政投入机制、土地流转机制、科技推广机制、法律保护机制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融合城乡统筹大格局之中。
(二)面临的挑战
1.农业持续增长压力。在农业连年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高基数上,“十二五”要确保实现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面临较大的压力。
2.后金融危机的影响。因金融危机的爆发,已对农产品出口和国内市场产生波动性影响。后金融危机时代,随着一些突发金融危机事件的发生,对农产品市场影响仍将难以预测,同时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双重竞争是农业发展面临的不利条件。
3.农业兼业化的挑战。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批青壮年劳动力转向城市,农业出现副业化、兼业化趋向,农业从业人员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偏低、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等传统挑战因素短时间内难有实质性改观。
4.资源与环境的挑战。未来5年,我县农业资源问题将更加突出,特别是耕地资源减少、水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会愈加突出,农业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将加大。节能减排,发展高端高质高效农业,是“十二五”农业发展转型的重要任务。
三、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求解“三农”的战略取向,紧紧围绕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突出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牢牢把握水务改革、两型农业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三大任务,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加快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产业化、工业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努力实现全县三农工作新跨越。
(二)基本原则
1.优化结构,转变方式。突出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换代升级,重点发展高效高质、节能低耗、生态安全、循环经济型农业,加快农业现代物质装备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设施化、规模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
2.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通过制定规划、完善政策、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强化公益服务和市场监管等手段,优化现代农业发展环境。坚持用市场手段解决农业发展问题,尊重农民群众和各类经营主体的发展选择权和经营自主权,不搞强制命令和行政干预。
3.统筹城乡,和谐发展。创新发展思路和模式,把统筹城乡理念贯穿于现代农业发展全过程,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全方位对接融合,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和工农差别,实现城乡互动、一二三产联动发展。
4.因地制宜,梯次推进。立足区位优势和产业特点,充分运用比较优势,准确定位发展重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建设模式和途径。巩固已有的发展基础,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采取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由点及面的办法,稳步推进。
5.科技支撑,创新驱动。瞄准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消费需求,坚持体制创新、机制创新、观念创新与科技创新四轮驱动,破除传统制约因素,大力激发农业内生增长力,形成现代农业发展核心竞争力。
6.以人为本,绿色发展。把发展好、实现好、维护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农民稳定持续增收作为工作落脚点,让农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确保农村民生和农民生活向好改善。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的农业发展新模式。倡导以人为本发展理念,推行绿色生产,确保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实现农业经济的良性循环。
(三)总体思路
以提升农业综合实力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在扩大规模上体现特色,在深度打造上展示精准,膨胀玫瑰(中药材)、畜牧、林果、蔬菜(食用菌)四大主导产业,推进现代农业技术体系、支撑体系、市场体系、政策体系、制度体系五大模块,集成组装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框架,种植业建设完善东菜、西粮、南果、北瓜、中花(药)产业布局,畜牧业体现发展规模化、设施工厂化、饲养标准化,推进高产、优质、高标准的生产基地建设,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增加产量,打造省会经济圈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和休闲旅游后花园,最终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实力突出、效益明显、保障完备的平阴现代农业发展大格局。
(四)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县现代农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农业发展方式发生根本改变,逐步走上由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循环经济型转变的轨道,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的产业结构实现优化调整,高端高质高效产品成为农业发展主流,基本建成产业布局结构合理、高效特色品牌集聚、生态环境优良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主要任务目标:
——农业综合实力稳步提高。全县农业增加值达到31亿元,年均递增6.6%。第一产业成为我县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提供较发达的现代农业支撑。
——农民收入实现稳定增长。建立起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使农业产业链的功能容量进一步扩大,农民收入渠道更加丰富多元,确保全县农民来自产业经营、工资和转移支付等方面的收入实现稳定增长,力争年均增长率达到10%,到2015年农民人均年收入实现1.18万元。
——农业基础保障进一步稳固提升。农业的生产供给功能更加稳定,主要农产品产出能力稳中有升。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大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提高良种覆盖率和土地单位面积产出率,100%为优质品种,到2015年实现全县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在充分满足城乡居民生活所需基础上略有盈余,并成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重要原料来源。
——现代农业产业功能进一步多元化。以特色种养为依托,积极推广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技术,大力推进设施蔬菜和干鲜杂果种植,抓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发展特色品牌基地。到2015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设施蔬菜面积扩大到15万亩(包括地膜覆盖、大拱棚、小拱棚),年产量85万吨以上,年产值8亿元以上。林业产值实现3亿元。奶牛数量突破5万头,建设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50个,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5%,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8万吨、5万吨和20万吨。
——农业发展环境和产品质量明显改善。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资源消耗明显降低,资源使用实现多样化、循环化、节约化利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迈上新台阶,实现对生产基地、农业投入品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业认证三品100%监管。
——农业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进入更高层次。农产品加工产业优势更加突出,农业龙头企业在数量、质量、规模上得到同步提升,新增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0家,总数达到90家。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00家以上。
——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明显提高。抓好新型农民培训,大力推广优良品种、秸秆还田、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旱作节水等实用技术。到2015年,全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80万亩(含复种指数),占作物总播种面积的96%;秸秆还田面积达到35万亩,占适宜面积的80%;建立县级土壤墒情点10个,覆盖服务于全县耕地面积。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改造中低产田8万亩。加大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力度,整理土地面积12万亩。全面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好投资1.48亿元的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做好锦水河、汇河、浪溪河等河道治理工程。开展好城乡饮水安全工程,解决改善农村3.7万户、12.8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做好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加快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四、主要工作和建设重点
“十二五”时期,实现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和“一圈三带”产业布局的建设任务,建成具有都市型、城郊型两型农业特征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重点实施好十大工程建设。
(一)主导产业加速提升工程。用足用好现代农业扶持奖励办法,快速推进四大主导产业块状隆起。玫瑰(中药材)产业,引种油用和观赏玫瑰新品种,新发展玫瑰2万亩、中药材2万亩。畜牧产业,依托伊利、绿安等龙头企业,加快现代农业奶牛产业项目和生猪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项目建设,到2015年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50个,育种场和良种繁育场1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5%,全县生猪、奶牛、肉牛、家禽存栏量达到35万头、5万头、5万头、500万只。林果产业,加速推进创建森林泉城和生态富民,到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0%,使宜林山地、荒滩全部绿化,25度以上的坡耕地逐步实现退耕还林,平原农田全部实现林网化,道路林荫化。蔬菜产业,加快发展设施蔬菜,新建冬暖式大棚2000个、春暖式大棚1万个,新增食用菌生产面积100万平方米。
(二)两型农业深度打造工程。集成技术、支撑、市场、政策、制度五大模块,体现特色精品型、生态景观型、休闲体验型、科技设施型四型建园标准,大力抓好以玫瑰文化园、圣母山观光园、食用菌采摘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为重点的十大园区建设,推进5万亩无公害蔬菜、6万亩玫瑰中药材、5万亩彩色地瓜、300万平方米食用菌等7大特色品牌基地建设,形成一圈三带(105、220国道一圈,沿黄风物文化观光带、沿汇现代农业观光带、中部山区自然生态观光带)布局的休闲旅游农业,推动生态农业向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实现旅游产业与特色农业的有机结合,促进近郊农业向多功能、集约型、复合型农业转变。到2015年全县休闲观光农业年接待游人力争突破100万人次。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展工程。围绕玫瑰、畜牧、林果、蔬菜等主导优势产业,延伸农产品增值链条,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群体,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纽带作用,推动产业整合、农企互动,使产业化各经营主体间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合作体。落实和完善农业产业化优惠政策,积极运用奖、补、贴等灵活、高效的扶持办法和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积极参与基地园区、休闲观光农业等新兴业态,拓宽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
(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工程。深入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建设,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新型能源,有序扩大三沼综合利用面积,拉长沼气产业链条。以节地、节水、节种、节能和资源循环利用为重点,推广和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加大测土配方施肥和绿色控害技术的推广力度,切实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到2015年,全县新建农村户用沼气5000户,500立方米大中型沼气工程3处,建设县级服务站1处,乡村服务网点50处。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程。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五大体系。一是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推广应用高新病虫害防治技术,全面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管理制度,扩大三品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覆盖面。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按照县级加强、乡(镇)完善的原则,建设属地管理、权责一致的监管机构,形成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安全监管体系。三是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体系,严把农药市场准入关,严厉打击制售、使用禁用农药行为,净化农资市场。逐步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遏止制售有毒有害农产品行为,确保全县居民吃上放心安全的农产品。四是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抓好县级硬件升级和资质认证,整合监测资源,强化例行监测和专项检测,为监管工作提供可靠依据。五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警体系。建立健全安全预警系统和反应机制,确保对重大事故进行及时有效处理。
(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通过政府推动、市场引导、项目带动,建立起连结农户、协调农业科技供求、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长效机制。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原则,深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理顺农技推广体系,提升农技推广公共服务能力。努力培育多元化农业科技服务组织,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事业。实施人才强农战略,建立科技专家带头人制度,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工作积极性。建立完善各级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不断发展壮大农业科技示范户、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农民队伍,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到2015年,全县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5万人,80%以上的适龄农民掌握1~2项实用技能,60%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年均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5000人。
(七)农业基础能力改造工程。按照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规划新增产能任务要求,以主要品种和优势产区建设为重点,坚持改善农田基础设施、育推良种、改进耕种模式、推广关键技术、机械
化提升和强化病虫害防控等六大技术路线,重点实施田间工程及农机农技服务体系等系列项目,到2013年建设标准粮田4.63万亩。加强农田基本水利、灾害监测、人工影响天气等防御设施建设,增强对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引导农机化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由主要作业环节机械化向全程机械化推进。加快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0万亩土地整理和小农水项目建设,实现项目区农产品生产体系水平明显提升,科技支撑与应用水平明显提高,新增粮食产能900万公斤、干鲜杂果100万公斤。强化农业信息化技术示范推广,加强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建设,确保农村信息网络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八)农村扶贫开发推进工程。突出抓好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发展基础,以产业扶贫为主、结合社会扶贫、部门扶贫、科技扶贫,力争到2015年底实现全县1.71万低收入农户、6.18万低收入人口人均增收6000元。
(九)土地规模化集约化工程。围绕特色农产品种植,以技术、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为纽带,引导分散零星的土地向龙头企业、种植大户集中,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推广土地托管和利益调解机制,推进农户承包经营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农村集体经营向组织化(专业合作社)转变。到“十二五”末,全县实现土地流转面积5万亩。
(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程。抓住全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县的机遇,进一步健全指挥部推进机制,积极探索建立联席会议、定点帮扶、一事一议制度,完善投融资平台,建立健全多元化社区投入机制,千方百计搞好社区建设各项服务。按照新型社区布点规划,体现尊重民意、维护民利、依靠民资、改善民生的宗旨,与小城镇建设、惠民工程实施相结合,整合项目、捆绑政策,台账管理、实物推进,合力帮扶、集中会战,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建成社区25个,并打造成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配套齐全、宜居宜业、现代化的标准示范社区。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规划落实保障。切实把现代农业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牢固树立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信心和决心,加强组织领导,由镇、街道党(工)委领导、政府办事处统一负责,全面组织领导现代农业的推进和发展。建立起农业、水利、林业、畜牧、农机、发改、财政、科技、旅游、国土、建设等政府部门相互配合,各负其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二)加大城乡统筹,推动资源要素向农业领域配置。严格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巩固和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权益。发挥政府在农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农民组织化三化同步,使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大力拓宽投融资渠道,努力构筑多元化投入机制。根据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和上级支农投资导向,健全完善农业项目库制度,以优势项目争取上级财政扶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做好支农资金整合文章,通过农业招商引资等多种手段,积极吸引工商、民营、外商和社会资本投入现代农业,鼓励农业企业和农民自身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扩大小麦、奶牛等农业保险范围和规模,健全农业灾害救助体系,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四)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建立覆盖全县的土地流转市场,引导农村土地加快向农业园区、特色品牌基地、龙头企业集中,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重点,推动农户分散经营逐步走向联合与合作,整体提升农民参与社会化大生产的能力。积极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激活农业资源配置的活力。建立健全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使农民群众在科技、信息、农机、金融、市场、政策等方面享受到便捷高效的系列化服务。
(五)强化农业综合执法建设,不断优化农业发展环境。贯彻落实农业法、土地承包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涉农法律法规,创新教育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者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经营、自我保护和维护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创造公正、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强化农业执法能力建设,以深入开展打假护农专项活动为重点,搞好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和农业投入品监管,为现代农业发展保驾护航。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强化依法行政的能力,改善执法手段,打造一支廉洁高效、作风过硬、工作扎实的农业干部队伍,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农业建设。
工信部权威人士表示, 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目前正在向各方面征求意见当中, 待完善后再上报国务院, 预计将于今年三季度出台。
据悉, 规划征求意见稿将高端装备制造业定位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并确定了五大重点领域, 分别是航空航天、卫星应用、轨道交通、海洋工程装备和智能制造。
围绕上述五大重点, 有关部门还将实施一系列重点工程。航空装备方面, 将重点加快推进大型飞机研制, 大力发展系列支线飞机、通用飞机和直升机;卫星及应用方面, 重点加强航天运输系统、应用卫星系统、卫星地面系统和卫星应用系统建设, 大力拓展卫星综合应用和产业链, 加快基于我国空间设施的卫星产业快速发展;轨道交通装备方面, 重点发展新型动车组客运列车、重载列车、城轨交通多样性装备、大型工程及养路机械及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海洋工程装备方面, 重点发展大型海上浮式结构物、水下系统和作业装备等海洋工程装备及其关键设备与系统;智能制造装备方面, 重点推进智能仪器仪表与控制系统、关键基础零部件及通用部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智能专用装备等四大类产品发展。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2010年10月18日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五年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定下了基调、指明了方向。
全会认为“十二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全会提出了今后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十二五规划意见相比十一五在民生、新型工业体系建设、经济结构调整方面有诸多新提法:在5年远景目标中,首提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以及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显示收入分配成为5年计划重点。在消费领域,从十一五的“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到十二五的“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
在现代化工业领域,强调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和发展海洋经济。在新兴产业领域确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为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为先导产业,并对重点发展的子产业进行了调整。我们建议特别关注: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航空装备、信息产业的核心基础产业、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生物育种。
民生保障方面,从十一五的完善城镇职工保险向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公共服务体系转变,首提“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和“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显示国民劳动报酬收入在十二五期间有望大幅提高。
第四节 战略重点
紧紧抓住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契机,围绕全省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结合全县的优势资源和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确定“十二五”期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是:
——实施“资源富县”战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按照“有效整合,有序开发”的原则,在继续开发利用煤炭资源的基础上,重点推进石油、天然气、石灰石、黄金、硅藻土等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尽快实现资源向资产、资产向资金的转化,使宝清真正富起来。
——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牵动,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在扶持壮大现有骨干企业的基础上,强力推进中石化石油天然气、国电龙兴煤电一体化、年产200万吨水泥、国电热电联产、方盛煤田、华电风电等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实施“农业稳县”战略。以北岗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为引领,以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和发展农民新型合作组织为重点,依托毗邻农场的有利条件,固基础、增产量、强科技、上规模、创品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力争用五年时间,将我县打造成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实施“商贸活县”战略。按照“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繁荣大商贸”的发展思路,以打造“立足宝清、辐射三江、面向俄罗斯远东”的现代市场体系为目标,突出专业市场建设,巩固传统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将我县打造成为龙江东部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价格引领中心。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统计局、市国资委、市建设交通委、市交通港口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质监局、市监察局、市公务员局拟定的《天津市“十二五”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 现转发给你们, 请照此执行。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
天津市“十二五”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强化政府和企业的节能工作责任, 确保完成我市“十二五”节能工作目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 (国发[2007]36号) 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津政发[2007]32号) , 制定我市“十二五”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实施方案。
一、工作原则
市人民政府按年度对我市《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中确定的承担行业节能管理任务的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直属机构 (以下称行业主管部门) 、各区县人民政府、重点监控耗能企业和重点企业集团节能降耗工作开展及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和考核。
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区县人民政府按年度对本行业、本地区所属部门和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耗工作开展及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和考核。
节能目标责任评价和考核工作遵循条块结合、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层层负责、社会参与、结果公开、奖罚分明的原则。
二、组织实施
市人民政府责成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统计局、市国资委、市建设交通委、市交通港口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质监局、市监察局、市公务员局组成市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工作组 (以下简称市评价考核组) , 组织有关专家对节能工作和目标责任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
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区县人民政府应依据本方案和工作实际, 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 确定本行业、本地区的重点用能单位, 并制定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办法, 进行评价和考核。
三、评价考核内容和方法
(一) 行业主管部门。依照《行业主管部门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计分表》 (见附件1) 评价内容进行量化计分, 满分为100分。其中, 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占30分, 以市发展改革委每年度下达的天津市主要经济工作目标分解意见中确定的行业节能目标为基准;节能措施落实指标占70分。
(二) 各区县人民政府。依照《各区县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计分表》 (见附件2) 考核内容进行量化计分, 满分为100分。其中, 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占40分, 以市发展改革委每年度下达的天津市主要经济工作目标分解意见中确定的各区县节能目标为基准;节能措施落实指标占60分。
(三) 重点监控耗能企业和重点企业集团。依照《重点监控耗能企业和重点企业集团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计分表》 (见附件3) 考核内容进行量化计分, 满分为100分。其中, 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占40分, 以市发展改革委每年度下达的天津市主要经济工作目标分解意见中确定的重点监控耗能企业和重点企业集团节能目标为基准;节能措施落实指标占60分。对于属于国家重点监控耗能企业的, 还应按照国家颁布的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办法考核。
(四) 评价考核涉及的相关指标完成情况应以市统计局核定的数据为准, 不在市统计局统计范围内的, 应以各行业主管部门核定的数据为准。评价考核中含有不可比因素的, 评价考核对象应在实施评价考核前将有关情况书面报送市评价考核组, 经市评价考核组同意后可合理扣除。
(五) 对行业、地区所属部门和重点用能单位的评价考核内容和方法, 由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区县人民政府参照本方案自行确定, 报市评价考核组备案。
四、评价考核程序
(一) 被评价考核的行业主管部门、区县人民政府、重点监控耗能企业和重点企业集团对上年度开展节能工作及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自查, 并于每年1月底前将自查报告报送市评价考核组, 重点监控耗能企业和重点企业集团的自查报告应同时抄送上级主管部门, 其中属于国家重点监控耗能企业的, 自查报告还应抄送国家发展改革委。评价考核对象应对照本方案附件所列评价考核项目, 在自查报告中附相应证明材料。
(二) 市评价考核组组织有关专家, 通过现场核查和重点抽查等方式, 对评价考核对象展开节能工作及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核查。
(三) 市评价考核组和有关专家对评价考核对象进行量化计分, 核定评价考核结果, 形成综合评价考核意见, 并对每年3月底前报市人民政府审定。
(四) 综合评价考核意见经市人民政府审定后, 由市评价考核组向社会公布。
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区县人民政府及时组织开展对本行业、本地区重点用能单位的评价考核, 并将评价考核结果每年2月底前报送市评价考核组, 由市评价考核组复核后向社会公布。
五、评价考核结果的确定
评价考核结果依据实际量化得分情况进行核定。
评价结果分为完成 (80分以上) 、基本完成 (60至79分) 、未完成 (60分以下) 共3个等级。
考核结果分为超额完成 (95分以上) 、完成 (80至94分) 、基本完成 (60至79分) 、未完成 (60分以下或未完成节能目标) 共4个等级。其中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为约束性考核指标, 未完成节能目标的, 考核结果均为未完成等级。
六、奖惩措施
(一) 对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区县人民政府的评价考核结果, 经市人民政府审定后交由干部主管部门, 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实行问责制。对国有独资、国有控股企业的考核结果, 由市国资委等有关部门作为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其他所有制企业的考核结果, 在主要媒体进行通报。
(二) 评价考核结果为超额完成和完成的, 由市人民政府予以表彰。评价考核结果为未完成, 由市人民政府予以通报批评, 有关单位领导干部不得参加年度各类评奖或授予荣誉称号。
(三) 评价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的, 有关单位应在结果公布后1个月内作出书面报告, 提出整改措施, 限期完成整改。其中: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区县人民政府应将整改措施报告报送市人民政府, 并抄送市评价考核组;整改工作不到位的, 由监察部门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重点监控耗能企业和重点企业集团应将整改措施报告报送市评价考核组;整改工作不到位的, 由市节能工作主管部门下达强制实施能源审计计划。各行业、各地区所属部门和重点用能单位应将整改措施报告报送其行业主管部门、所在地区县人民政府, 并抄送市评价考核组;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区县人民政府将有关单位整改结果告市评价考核组。
(四) 对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的区县, 不得新建高耗能项目, 投资项目审批部门暂停对该地区新建高耗能项目的核准和备案。对评价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的企业, 投资项目审批部门暂停其扩大生产能力的投资项目和新增工业用地的核准和备案。
(五) 在工作中瞒报、谎报情况的部门、地区和企业, 由市人民政府予以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 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附件:
1﹒行业主管部门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计分表
2﹒各区县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计分表
3﹒重点监控耗能企业和重点企业集团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计分表
天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天津市统计局
天津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天津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
天津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天津市监察局
天津市公务员局
二○一一年四月七日
附件 1
对某些部门不涉及的考核情况, 其分值相应剔除, 将最后总得分折算为百分制得分。
附件 2
“十二五”时期中国及世界经济发展展望
厉以宁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教授
在谈之前,首先要认识到一点,在世界经济中,中国经济是首先复苏了。
首先复苏意味着什么?首先复苏至少可以讲其他的国家还没有复苏,或者没有完全复苏,而中国经济的首先复苏,意味着我们有更多的商机。我们有更多的商机,正是我们首先复苏所带来的。但是,要使这个商机持久的话,就必须调结构。当前调结构问题的重要性,就是其他的国家经济还没有复苏,我先复苏了,我就能够通过调结构、通过品牌、通过制度创新来赢得更多的国际市场。在这个背景下,人家都复苏了,我们就缺乏了这种机会。
常言说得好,“小富靠勤奋,中富靠机遇,大富靠智慧”。我们既然要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家,我们要大富,我们每一个企业都要大发展,因此固然需要拼搏,固然需要抓紧机会,但最重要的需要大智慧。这种大智慧要考虑我们今后的经济战略在什么地方,我们发展的战略到底在哪里!我们看到,一定要走扩大内需的道路。因为投资带动增长,这是创造中坚需求,只有消费带动的增长所创造的才是最终需求。那么,出口也能够创造最终的需求,但是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投资和消费共同带动上。扩大内需当然有投资方面造成的需求,但是更重要的是在消费方面造成的需求。
一、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
展望今后的几年时间内,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在什么地方,中国经济的动力应该在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产业升级,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刚才讲过了,这是我们认为在今后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能够发挥我们的优势。过去认为我们有外需,那就能够拉动经济发展。但是大家都知道,即使是外需,也应该在自主创新的前提下来进行。根据现在制定“十二五”规划的讨论,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是我们在科技方面所要做的。
一、新能源。如果没有新能源,其他的带动都不如它。因为新能源可以把整个汽车工业带动起来,有了新能源以后,交通运输和其他的方面才能够带动起来。
二、新材料。因为新材料将带动房地产业全行业的改造,新材料也可以带动设备制造业全行业的改造。所以,新材料的影响力同样是大的。
三、生物科技。生物科技不仅对农业、畜牧业、水产业、医药业重要,而且对于医疗本
身可能都是一个变化。因为生物科技在进一步发展,人的寿命将会延长,健康情况好,而这个需要量很多。
四、环保产业。环保产业一定要看准,低碳化要根据中国的国情来看,但是低碳化本身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们可以在这个方面有所突破,比如说碳回收技术。
五、互联网。互联网要走数字中国的道路,这样我们各方面的效率会提高,而且会刺激很多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六、工业设计和创意。没有创意就没有设计,首先得有创意。制造业方面同样可以走在前面,因为我们搞新的创意、新的设计,所以这就构成了自主创新。
除了自主创新,第二个要谈到注重当前的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加速了城镇化,中国城镇化进程很低。解放了60年,解放初就有20%,经过60年的工作,我们的城镇化也只达到了45%左右。这对于中国扩大内需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这一次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要加快城镇化。假定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30年之后,中国的城镇化率可以从现在的45%左右提高到75%左右。提高到75%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当时如果我们的人口是16亿的话,那就意味着1/4是是农民,而12亿城里人。30年以后,城镇化速度还要进行提高。就算75%,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不容易,不容易在什么地方呢?就是提高1个百分点的城镇化率,意味着有1000多万人要进城。除了劳动力,还有老人、家属、孩子,还有刚出生的孩子。大城市都容纳不了,甚至省会城市都不可能容纳得了,而更大量的是县城和镇,这就是每年1、2千万人要进城。住房建设、公共设施、道路、水、暖、电、学校、医院等其他的公共文化设施,全世界没有这么大的市场。中国的城镇化是中国潜在的最大的市场,每年要扩展这么多,这可以带动多少人就业,又带动了多少企业能从当中得到商机呢?我们今后5年,正是城镇化加速的时期,这是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第二点。
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点在哪里呢?就是正在进行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1979年,农村搞了承包制,但是山林没有搞,为什么?因为当时刚改革开放,政府对于老百姓不信任,如果林地都承包下去了,结果发生了砍树的风潮,在这种情况下,你把土地包给我了,你收回我们就没了。所以,出现了紧急刹车。农村的林权制度改革是推迟了,推迟到了20多年以后。21世纪开始的时候,在福建、江西就开始试点,效果非常好。2008年6月8日,国务院颁布了决定,林权改革。改革开放前3年是农田承包制,改革开放后30年是我们的山田承包制。后三十年的开始是山林的改革,有的是200亩地山林,有的是100亩地山林,少的也有几十亩,而且明确规定了承包期七十年不变。
福建、江西去年年初金融危机,有一些人下岗了,他只要家里在山地的全上山了,要解
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而且让很多的同伙到他哪里去;林下的经济也发展起来了,林下养鸡、种中药材、种蘑菇。林地还有一个好处,中央规定林地可以抵押、树木可以抵押,除了试验区以外,农民的宅基地和住房可以抵押,其他的都不可以,而林地和林场的数目是可以抵押的,这样一来就火了。还有一个是农民有钱了,要搬家,在林地建自己的房子,这个时候就可以带动经济第三个方面。所以,自主创新是一个方面,城乡一体化是第二个方面,林地的改革是第三方面。
第四个带动经济重要的动力在哪里?就在环保产业的发展。低碳要根据中国的力量来做,低碳经济既然是条件也是机遇。问题在哪里?问题是在于我们能不能掌握环保的技术,环保的产业大发展。而且,我们现在的讨论中,把环保的概念已经扩大了。不是狭义的环保产业,狭义的环保产业是一系列的制造。现在的环保产业是广义化的,比如说治沙漠、造林,这都属于环保产业。比如说土壤的整治、改良,这都属于环保产业。在这方面,我们已经看到,中国如果在环保方面的技术有所突破的话,那就证明我们不但创造了产值,而且也可以抓住本行业的主导权,本行业中国说了算。今后几年,环保产业同样有大的发展潜力。
二、扩大内需
然后就是扩大内需,扩大内需抓紧三个方面做。
一、解决就业问题,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因为中国新增就业的75%是由民营经济创造。
二、劳动收入在收入分配中的比例上升。劳动收入近年以来,都可以看到在收入分配中的比例是下降的。这样,低收入者即使有工资,但工资很微薄,也不可能扩大自己的消费。消费信贷他将来还要还的,所以要扩大工资收入、劳动收入,扩大农民在收入分配中的比例。那么,农民的整体收入提高靠什么?靠推行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把产业链延长了,这样农民的收入就提高了。
三、当前可以扩大内需的就是房价太高,一定要解决住房问题。住房问题怎么解决?三个方面。
第一,政府的责任是建社会保障住房,社会保障住房包括了中、低收入家庭可以买得起的,没有房子住的还可以租廉租房,这是政府的事情,政府一定不要把这个看成小事情。如果是社会保障,市场的需求就可以移到这里,减少对于住房需求的量。
第二是土地高价,对地王这些情况应该有一个严肃的规定。凡是购买土地以后,你快到了限定时期必须开工,不开工就重罚,再不然就是收回。不仅要必须开工,而且必须规定完成的时间,如果拖个10年,我房子就不能卖。要规定你这个房子多少个月以后一定要建成,建成就可以卖,或者是在这个时间建成就要住,这是屯地屯房的现象。
第三,禁止土地的炒卖,要重罚。要抽费,抽土地转让费。你拍卖土地肯定是要盖房子,你就要在规定时间开工。政府管的是社会保障房,市场调节的是高档住房,但是政府的管理是必要的。只要老百姓有房子住,内需就有了,一个城市没有搬家是冷冷清清的城市,一个城市人们都议论着怎么搬家,这个城市就繁荣起来了。老朋友来了,说很久没有见面,第一句话就问“搬了没有”,因为从小房换大房,旧房换新房就要买东西,家具要换、家用电器要换新的,不然干什么?所以,扩大内需是要通过就业,通过增加劳动的收入在收入分配中的比例,再加上对于住房问题的慎重对待。
三、管理通胀预期
中国的经济大概是这样的,但是大家要问:中国的经济这样下去的话,每年GDP增长有多少呢?我们估计不会超过8%。如果突破了9%以上,生产资料的价格会马上上来。所以,通货膨胀的问题是存在,但是什么时候到来就不知道了,短期内不会来,因为我们的经济还没有上来,生产资料的价格还没有上来,有一些上来是恢复性的上来。但是我们要有一种预警的机制。
假定半年之后通货膨胀来了怎么办?我们首先要分清楚是哪种通货膨胀。第一种是需求拉动型通胀,也就是投资过多、信贷膨胀等总需求过大引起的通胀;第二种是劳动成本或者是其他的成本上升引起的通货膨胀,第三种是国外的一些我们需要的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因为石油价格上了,国际粮价上涨了,尽管我们自己进口的粮食并不多,但是国际粮价的上涨,有一种心理上的影响。这种上涨都是输入型的上涨。
那么宏观政策要不要变?现在还在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我们应该说这是目前我们经济刚开始回升,回升的基础还不巩固。政策有连续性,假定通货膨胀到下半年以后怎么办呢?要分析什么型的通货膨胀。如果是成本型的通货膨胀,这是没有用的,因为不是总需求扩大,而是供给不足引起的上升。你再一紧缩,信息信贷就困难了,而且造成的是制造。通货膨胀的原因不是需求过大,而是成本的推进,而且失业增加。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就发生过,凯恩斯需求的理论是管用的,需求的通货膨胀紧缩有什么用?你需要石油你不再进口石油吗?你能够减少那么多吗?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需求拉动的,无论是成本推进还是输入型的通货膨胀,要记住一条,抑制通货膨胀并非只有紧缩一条路。你把前面的政策、后面的政策紧缩了,过去的教训都在,这不解决问题,而且失业会进一步增加。
应该怎么办呢?应该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松紧搭配。财政政策思路又分了很多细项:财政收入政策、财政分配政策,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等等,有的增,有的减。松紧搭配既是一种把整个的经济作为总体目标来看,要保持稳定和增长,同时政策要结构化、细化,这样才能够有效。因为中国的经济特点很明显,比如说一辆汽车,这辆汽车的特点是刹车容易启动难。你政府一踩刹车,马上这个车就停了,可是你要将它再启动就难了,紧踩油门但是不往前走,为什么呢?因为刹车的主动权在政府,而油门的主动权掌握在老百姓手中,他不买东西,他怕下岗,他存钱。可买可不买的他都不买,他怕投资。所以,这是一个教训。我相信在今后的几年当中,政府将吸取以往宏观调控的教训,这样可以做得更好。
四、展望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的情况怎么样呢?我们说经济会复苏,它复苏得慢一点,因为各国都采取了政府介入,政府投资在里面,而且各国都看中技术创新。包括美国现在加紧在搞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以便于处于制高点。但是要看什么,今后还有余波在,迪拜危机表现是余波,以后还有什么余波?希腊、西班牙会不会有?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是不是没有可能二次探底?有,二次探底可能没有一次大,西方国家有比较完善的金融监管机制,有西方的结构调整这样才行。对于我们来说要走出去,要汲取以往的教训,千万不要盲目投资,自己盲目投资的话把资金链延长了,结果国际上哪一个**一来,资金链就断了,这样自己就陷入了困进。
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一定要小心谨慎地来利用金融创新的新产品,金融创新的新产品,可能有一些数学模型做支持,但是实践证明它没用了,因为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出问题。但是,在国际上不会像过去那样,零储蓄率就扩大消费,因为他们消费的方式在改变,消费的理念也在改变。我为什么买那些暂时不需要的东西,我衣裳能穿就穿,为什么一定要穿新的呢?当然,这是不消费、重储蓄了。
过去的环保是一个概念,就是生产出来的东西没有毒,工厂排的废水废气没有毒。20年前我是国家的环境保护顾问,所以跟一些工厂讨论,只要我排的水没有毒和气没有毒,就可以了。最近几年又发现,没有毒也不行,因为二氧化碳也没有毒,你老排二氧化碳,你排多了。尽管你水没有毒、产品没有毒、废气没有毒,但是二氧化碳排多了,世界都变暖了,南极、北极的冰都化了,一些小岛国都被淹了。所以,少消费就是环保,那纸张能不用就不用,就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因为从低碳经济的角度来讲,这可能会影响到消费观念。重储蓄、轻消费,少消费就是环保。我们说怎么扩大国际市场呢?一定要有核心技术在里面。
对于国际市场来讲,我们应该认识到,今后这几年,贸易保护主义会抬头。贸易保护主
【津市出台“十二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推荐阅读:
天津市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05-28
安徽异地高考方案出台09-13
广州征地补偿新办法出台06-10
在国家信访局出台的07-19
我国急需出台建筑节能标准01-12
北京出台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意见01-14
河北省年底出台高考改革方案09-29
江苏省出台物业管理条例11-18
济南教育改革方案出台 2018中考01-20
黑龙江出台食品安全条例全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