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精选8篇)
(海大设备字[2008]2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学校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避免发生安全和环境污染事故,创造良好的实验教学及科学研究工作环境,保护师生员工人身及学校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学校各院(系)实验室及相关场所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三条 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工作实行校、院、实验室三级管理体制,每一级均有明确的任务和责任,各级之间层层签订《中国海洋大学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工作责任书》。
第四条 学校成立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分管实验室工作的副校长任组长,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党委校长办公室、公安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教务处、科学技术处、后勤工作办公室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各院(系)负责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行政负责人。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秘书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相关工作人员担任。
领导小组负责审议学校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工作规章制度,研究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工作,协调处理相关重要事项。第五条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作为学校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负责制定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规章制度,指导、监督及检查各院(系)的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工作。
第六条 院(系)负责本单位的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学校相关文件规定,组织做好本单位的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工作。各院(系)应成立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组),由负责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行政负责人任组长,成员应包括各实验室主任或负责人。工作小组负责制定本单位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实施细则,指导、监督及检查各实验室的安全与环境保护工作。
第七条 实验室是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工作的执行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相关规定,完成学校和学院布置的各项相关工作。各实验室主任或负责人是本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人,负责制定实验室的各项安全操作规程、注意事项、意外事故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对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工作执行情况进行日常检查,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各实验室需指定一名安全员,具体负责本实验室的安全与环境保护工作。
第八条 各院(系)及实验室,应对实验室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教育与培训;实验室对新进入实验室学习与工作的教师、研究人员和学生,应进行系统全面的教育与培训,新进入人员经培训并获得实验室主任或负责人的认可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学习与工作。
第三章 工作内容
第九条 环境卫生及内务管理
(一)各实验室房间均须落实安全与环境保护工作责任人,并将实验室名称、责任人、联系电话等信息统一制牌置于实验室入口处明显位置。
(二)实验室内应保持清洁,禁止堆砌杂物,仪器设备及物品应摆放整齐,消防设施应配备完全,并有简易明确的使用说明。
(三)实验室钥匙、门禁卡的配发、管理由实验室主任负责,其他人员不得私自配置或给他人使用,对于钥匙及门禁卡丢失、人员调动或离校等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办理报失或移交手续。
(四)严禁在实验室内吸烟、饮食,禁止陌生人及与工作无关的人员进入实验室,不得在实验室内进行与实验无关的活动。
(五)实验室应加强防盗,最后离开实验室的人员,应锁好门窗,严防危险物品被盗。
第十条 用电安全管理
(一)实验室内应配备空气开关及漏电保护器。电气设备应配备足够的用电功率和电线,不得超负荷用电。电气设备和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须接地线。
(二)不得擅自改装、拆修电气设施,不得乱接、乱拉电线,不得使用闸刀开关、木质配电板和花线,实验室内不得有裸露的电线头。
(三)除非工作需要并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空调、电热器、计算机、饮水机等不得在无人情况下开机过夜,化学类实验室内不得使用明火电炉。下班离开实验室之前,应先切断或关闭电源。
第十一条 危险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安全管理
(一)使用危险物品的实验室必须严格遵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及学校相关管理规定,建立严格的危险物品登记、交接、检查、出入库、领取清退等制度,应建立危险物品帐目,帐目要日清月结,做到帐物相符。
(二)对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及其它危险化学品,应指定工作责任心强、具备一定保管知识的专人负责管理。对剧毒、放射性物品应严格落实“五双”制度,即以双人保管、双人领取、双人使用、双把锁、双本帐为核心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措施。
(三)实验人员必须配备防护装备方可参与有关危险物品的实验活动。学生使用危险物品时,教师应详细指导监督,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四)危险物品存放地点,要设防盗报警设施。对存放中的危险物品要经常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防止因变质分解造成自燃、爆炸事故的发生。严防危险物品丢失、被盗和发生其它事故。
(五)凡使用放射性物品的实验室,入口处必须张贴放射性标志和安装必要的防护安全联锁、报警装置或者工作信号。
第十二条 实验室危险废弃物处置管理
(一)实验室必须严格按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相关规定处置实验室危险废弃物,避免污染环境和发生安全事故。
(二)产生有害废气的实验室必须按规定安装通风、排风设施,必要时须安装废气处理装置,防止环境污染。
(三)实验室产生的危险废弃物必须严格分类收集存放,并及时转运到学校实验室固体废弃物暂存库,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委托具有相应废弃物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严禁直接排放或擅自处理。
第十三条 生物类实验室安全管理
(一)生物类实验室应严格遵守国家《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的相关规定,规范生化类试剂和用品的购置、实验操作、废弃物处理等工作程序,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
(二)有关微生物的研究工作应在生物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实验室(BSL-1,BSL-2,BSL-3,BSL-4)中进行。实验室须按照国家规定要求进行建设,其中生物三级和四级实验室须取得国家认可的资质,生物一级、二级实验室应向省级主管部门备案。
(三)开展高致病性微生物的研究工作须在有资质的生物三级和四级实验室中进行,所开展的项目须报省级卫生、农业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其它有关病原微生物的研究工作应在一级、二级生物实验室中进行。
(四)生物类实验室废弃物(包括动物残体等)应用专用容器收集,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后再行处理。生物实验中的一次性手套及沾染有毒物质的物品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处置,严禁丢弃在生活垃圾箱内。
第十四条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一)特种设备是指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定义的设备,实验室特种设备主要包括压力容器和起重机械两类。
(二)购置特种设备时,必须选择由国家认定的具有特种设备生产资质的厂家生产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不得自行设计、制造和使用自制的特种设备,也不得对原有的特种设备擅自进行改造或维修。
(三)特种设备购置安装后,必须经国家特种设备检验部门检验,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和取得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后方可正式使用。在使用特种设备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定期进行检验。
(四)特种设备使用人员,必须通过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认可的培训、考核,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相应的工作。第十五条 机械加工安全管理
(一)配备机械加工设备的实验室要重视冷加工机械(如车削、铣削、磨削、拉削、钻削等)和热加工机械(如锻造、锻压、焊接、热处理等)的操作安全,防止被局部卷入、夹伤、割伤、绞伤、烫伤、砸伤和摔伤等事故发生。
(二)相关实验室应制订相应的机械加工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杜绝违规操作。
第十六条 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使用安全管理
(一)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应由专人负责安装调试、管理和使用,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人员必须经培训并取得上岗资格证后方能上岗,学生上机实验必须在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二)使用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必须按规定填写《中国海洋大学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册》,出现故障或仪器异常时应记录情况,以便检查和维修。
(三)相关实验室应注意仪器设备的接地、电磁辐射、网络等安全事项,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第十七条 实验人员劳动保护管理
实验室要做好工作环境管理和劳动保护工作。要针对振动、噪声、焊接、辐射、病菌、毒性、激光、粉尘、超净等对人体有害的环境,切实加强实验室环境的监督和劳动保护工作,落实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配备必需的劳动保护、防护用品,保证实验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第十八条 实验室信息安全管理
(一)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抗否认性和可控性的保持和维护。各院(系)、实验室应增强信息安全意识,注意保护教学、科研活动中的实验技术参数、观测数据、实验分析结果及新的科学发现等资料。
(二)各院(系)应加强实验室计算机的安全管理,建立病毒防护系统并不断加以更新,重要的数据资料应定期进行备份。
(三)有关涉密文件、资料的制作、保管、使用、传输等须按照学校保密工作规定执行,不得在与互联网连接或未采取保密措施的计算机上制作、传输和存储秘密信息。
(四)各单位应经常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保密教育,定期对保密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认真检查,杜绝泄密事故。
第四章 检查与惩治
第十九条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院(系)、实验室要根据本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相应层面的检查制度并认真落实。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布置、卫生维持、水电安全、危险品使用与保管、化学与生物废弃物(气、液、固态物)的处置管理、特种设备安全、放射性安全等。
第二十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实验室和个人,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保卫处、院(系)及实验室有权停止其实验和作业,令其限期整改。凡被责令整改的实验室,应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整改完成并经各有关部门检查合格后,方可恢复工作。
第二十一条 对于工作不负责任或不遵守操作规程而造成事故或不良影响的,学校将根据情节轻重,对相关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经济处罚和行政处分,触犯法律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保,规范化管理,管理者,实验者
一
实验室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 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基础环境, 更是教师进行科研活动的基地。做好高校实验室安全环保管理工作, 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的基本保障, 是培养高素质现代化人才的战略需求, 是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础, 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的重要环节[1]。近年来, 发生的多起高校实验室安全环保问题, 不断引起人们的警惕和高度重视。唯有规范化的管理, 才能为实验室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实验室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实验者的整体素质共同决定了实验室管理的质量。由此需要两手抓、两者共同发展, 实现管理的规范化。
管理者好比舵手, 科学的管理结构、正确的管理目标、多样化的管理手段是实现规范化管理的基础。
1.职责明确 , 建立科学的 管理结构网 。
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2]。明确任务规定了管理者的管理范围和管理目标, 同时也对管理者提出了具体要求。“有的放矢”才能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责任到人才能避免“大家都管, 结果都不管”的混乱局面。高校应以校长作为实验室安全环保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将实验室安全工作分解到各级部门, 做到人人承担责任, 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3]的“校、院、所、室”四级责任体系, 形成组织保障。同时安排学校保卫科进行不定期抽查, 这样对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责任心, 强化安全意识, 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各学院院长要根据本学院实验中心的特色, 将工作部署给实验中心主任, 实验中心主任根据管理队伍的师资力量, 将负责人分解到各个开放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及科研实验室。这些人员负责实验室的日常卫生、水电、设备维护等常规工作, 并将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实验中心主任, 采取相应的对策。学校领导根据安检情况, 对于管理不合格的部门, 直接做出批评和整改指示, 形成管理-监督-改善管理的良好运作模式, 不断优化实验室管理工作。管理结构模式见下图。
2.加大投资, 完善硬件设施, 突出安全管理者的服务作用。
实验室的安全工作不仅包括物的安全, 还包括人的安全, 且后者更为重要。在实验过程中, 难免会接触各种化学试剂, 并且实验内容变化大, 具有探索性, 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这些都增强了实验过程的危险性。安全管理应更多地体现服务, 尽可能地为教学、科研活动提供方便[5], 保障实验者的安全。实验室内应设置与实验工作内容相适应的电器、通风、消防等基础设施, 电闸、水闸等处应张贴标志。管理者要根据该专业实验室的性质和安全防护要求, 为实验活动者配备如安全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面罩、防护服、防毒面具、呼吸器等必要的个体防护装备, 并在实验前提供安全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及安全事件的处理方法。此外, 实验室内应有急救箱、洗眼水龙头等救助设备, 以便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作出及时处理, 将事故伤害降到最低。
3.运用现代 科技 , 提升安全 管理水平。
现代科学技术可以实现对实验室整体安全的控制管理, 从而可以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 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 强化实验室安全保障, 把实验的风险降到最低[6]。例如自行开发多媒体课件, 模拟一些具有危险性的实验, 让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反复练习, 熟知实验规程和操作方法, 避免实际操作错误, 以便在实践时将危险可能性降到最低。在实验室安置智能视频摄像系统, 可以将实验室的影像直接送入计算机进行分析判断, 跟踪实验过程, 对实验室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控, 及时发现可疑的安全事件并报警。安置门禁系统, 并与开放实验室的网上平台结合, 实验人员可以查询、预约实验, 使用专门的智能卡刷卡进入实验室[7]。实验管理者可以直接了解实验室的使用动态, 控制实验者的进出权限。可以有效避免未经培训或不相关人员贸然进入实验室, 为开放实验室的安全提供技术支撑。这些科技手段可以极大地提高管理水平, 有效地保障实验室的安全。
4.开设培训 , 全面提高管理队 伍的整体 素质。
组建一支思想过硬、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安全管理人员队伍是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 是为高校创造安全、安定环境的重要保证[8]。实验管理人员要与时俱进, 不断学习, 积极参加安全专业培训, 熟知各种安全防护知识及自救措施, 全面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总结工作经验, 相互交流心得, 取长补短, 不断提高管理能力。组织参加各种调研活动, 吸取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 不断提升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5.多渠道采取 环保措施 , 提高环保工 作成效。
高校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种类繁多, 成分复杂, 且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实验项目的增加, 废弃物的产生量日益增多, 已经成为严重的环境污染源。2005年, 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排污管理的通知》 (教技〔2005〕3号 ) , 对“规范和加强高校实验室排污管理工作 , 防止实验室废物污染危害环境”提出了要求, 管理者要绝对重视实验室的环保工作, 认真履行环保职责。
做好环保工作, 首先要尽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学校要积极倡导“绿色 化学”理念 , 在学校实 验教改基 金和实验 室开放基金 项目的立 项过程中 , 从实验室 建设、实验 项目设计 、实验流程优化、实验试剂种类和用量控制、实验产出物回收循环使用等多方面入手, 鼓励和支持师生们开展“绿色化学”相关研究工作, 以期从源头有效地控制实验室化学废弃物的合理产出[9]。同时科学管理药品试剂库, 认真做好试剂的申购计划, 避免重复购买造成的试剂长期积压而变质, 形成污染源。建立严格的试剂领用制度, 通过填写跟踪卡等跟踪记录危险试剂的使用情况形成入库审批、领用、余量销毁或回库的闭环管理, 杜绝危险品及空试剂瓶流出实验室造成隐患。
在有效控制污染源的同时, 要积极开发废弃物回收信息管理系统。借助这种系统, 可获取废弃物的分类、性状等信息, 随时方便地报送废弃物回收明细清单; 职能部门可以及时掌握全校废弃物的产出情况, 适时安排组织回收工作。此外, 根据系统记录的废弃物回收量, 还可以评估判断实验试的用量是否合理等, 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
二
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仅靠管理者的努力是不够的, 作为实验活动参与者的被管理者, 其整体素质决定了能否实现规范化管理。应采取规范操作培养、安全教育和提高环保意识等手段, 全面培养实验者的安全环保理念, 营造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实验氛围。
1. 加强实验 者实验操 作规范化 的培养 , 引起实验 者的重视。
如果没有规范的实验行为, 那么实验安全就是空谈, 实验者的安全和环境的安全也就无法得到保障[10]。如浙江工业大学实验室爆炸起火, 原因为学生独自做实验, 因将化学药品石油醚滴落到地上, 引起自燃。由此可见, 学校有必要将基础操作单独列为一门课程, 对学生进行操作的规范化训练并实行考核制度。实验指导教师也要强调实验中涉及的基础操作的重要性, 让学生从心里重视规范操作的重要性, 从而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 有效避免不规范行为引发的安全事故。
2.加强安全 教育 , 强化安全意 识 , 提升自我防 护水平。
实验者大多数是没有经验的学生, 有些甚至是第一次实际接触实验, 既没有基本的安全常识, 又没有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经验。有些学生上课不穿白大褂, 女生披散长发, 这些都有可能引发人身安全事故。所以必须将安全教育纳入学习计划, 倡导和引导全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全过程化、立体化, 坚持课堂教学与安全演习实践的有机结合[11]。全程化即从学生入校开始的综合性安全教育到实验前的有针对性安全培训, 将安全教育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 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立体化即组织各种安全演习, 让学生将理论安全知识上升到实践, 有效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为进一步发挥安全教育的作用, 学校应发放安全手册, 实验者通过阅读和学习, 对实验室安全基本知识、防护方法和应急措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在遇到具体的安全问题时, 可通过查阅手册, 尽快找到解决方法。
此外, 还应该积极研发“安全教育与考试”系统, 根据学科、专业的不同, 设置不同的学习和考核内容。系统可以采用视频课件模拟真实课堂, 推行网络在线考试的考核方式, 方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考试时间, 有效保证学习效率和效果, 进一步落实实验者的安全教育。
3.大力宣传 , 拓展教育 形式 , 强化学生的环保 意识。
实践证明, 营造强大的环保文化氛围是强化全员环保意识和增强环保观念的有效途径。通过举办环保教育讲座, 开辟环保专栏, 组织环保研究课题等多种多样的活动, 让实验者意识到实验室污染对环保的重大危害, 明白环保的重要性及自身的职责, 激发他们对环保工作作贡献的动力。
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规范化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 巨的工作, 必须充分认识安全环保工作的重要性, 营造浓厚的实验室安全环保文化氛围, 使广大师生员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 不断提升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实验者的整体素质, 切实推进高校实验室安全环保管理, 促进高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建跃, 阮俊, 张银珠等.关于做好高校实验室安全环保工作的几点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 7 (30) :4-7.
[2]赵庆双, 闻星火, 李明.加强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关键[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 24 (9) :8-11.
[3]阮俊, 金海萍, 李五一, 等.提高实验室安全与环保工作参与积极性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30 (1) :172-174.
[4]仇念文, 安绪常, 贾继文, 等.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2012, 29 (1) :181-185.
[5]束羽, 丁寅, 徐铮.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强化与提升[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 30 (1) :215-223.
[6]李波.优化高校资源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益[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8 (1) :166-167.
[7]于九红, 施静蔚, 何振华.高校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设计与实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 26 (2) :63-66.
[8]刘义全, 鲍洪刚, 宋世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的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2, 10 (1) :173-175.
[9]乔薇, 陈慧珍, 叶艳媚, 等.构建新校区绿色化学实验平台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30 (12) :187-189.
[10]刘浴辉, 罗文君.高校化学实验安全与实验规范行为培训[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 28 (1) :182-185.
【关键词】环境监测站实验室;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关注,我国几乎每个省市县(区)都成立了环境监测站,逐渐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环境监测网络[1]。环境监测站主要承担了水和废水、空气和废气、土壤和底质、生物、噪声与振动等五大类数以百计的监测分析项目[2],各环境监测站均具有较为齐全的分析实验室。由于实验过程中各种物理化学反应的发生,或多或少的会产生废气、废水、废渣及噪声等环境污染。这种污染的存在,危害了实验室分析人员的生命和健康,污染了水、气、声、土等环境,缩短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寿命。本研究主要分析了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环境污染种类和特点,提出了防治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的措施和对策,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监测实验室,减少环境監测实验室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
1.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污染种类及特点
1.1废液
环境监测站实验室对各类样品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大量的废液,除了大气自动监测和噪声监测等少数监测项目外,几乎所有的常规监测项目都存在着废水污染问题。废水包括做标准曲线及分析样品后的残液、失效的贮备液和洗涤液等。通常,这些成分复杂、危害巨大的环境监测实验室废液,一般情况下随产随扔,直接排入下水道,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二次环境污染。
这些废液的成分非常复杂,主要包括无机废液和有机废液。无机废液包含带腐蚀性的酸碱、重金属离子和剧毒物质等。强酸强碱废水使水体和土壤的pH值发生变化,影响人类和动物的饮用水安全,并影响农业和渔业生产。含汞、铅等重金属离子的废水排放到水和土壤中,通过食物链,可以导致人和动物神经性的损害,严重的会造成死亡。剧毒物质氰化物进入人体后,妨碍细胞正常呼吸,造成组织缺氧,导致机体陷入内窒息状态。有机废液有含苯、酚、醇类和多环芳烃、芳香烃类的废液等,这些废液容易挥发,在环境中难以降解,对生物造成急慢性毒性,并且危害身体健康,对人类和动物有致癌变、致畸形、致基因突变和致内分泌失调的危害。
1.2废气
在环境监测站实验室分析过程中,化学反应会产生一些废气如HCl、H2S、C02等气体;试剂和样品的挥发物如有机易挥发溶剂二氯甲烷、丙酮、乙醇等。每次实验中由于产生的气体量较小,实验室中直接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实验要求在通风橱内进行,虽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实验人员的健康安全,但是通风橱大多不经过吸收处理,就将废气直接排到空气中,直接污染了环境空气,造成较大的社会公害。
如果将环境监测站实验室产生的废气直接释放到大气中,废气中的C02气体会引起温室效应;SO2、NOX在空气中会形成酸雨;含氟含氯气体会破坏大气臭氧层;有毒有害气体物质可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后,长期低浓度或短期高浓度接触可造成人体的呼吸、血液、肝脏等系统和器官暂时性和永久性病变。
1.3废渣
环境监测站实验室产生的废渣种类非常多,主要包括残留或失效的固体试剂、消耗或破损的实验用品(如玻璃器皿、滤纸等)、分析产物和分析后不要的废物垃圾。这些废渣成分复杂,涵盖各类化学、生物污染物。若处理不慎,极易导致严重的污染事故。如随意丢弃在垃圾堆中,其中的有害组分会经过径流的侵蚀,渗入到土壤,使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如环境监测站实验室产生的铬渣中含有的六价铬具有较强的致癌和致突变特性,六价铬易溶于水,所以容易经过土壤进入农作物而危害人类健康。铬在人体内又有蓄积作用,会对人体、农作物机体造成损伤。
1.4噪声
噪音污染与水污染、大气污染被看成是世界范围内三个主要环境问题[3]。噪声是指那些人们不需要的、令人厌恶的或对人类生活和工作有防碍的声音。随着环境监测站实验室的建设发展,实验室的大型仪器设备越来越多,大多数仪器需要压缩气体、高真空等要求,这些仪器设备在运行时产生噪声。环境监测站实验室承担的试验任务繁重,不可避免的产生高强度的噪声。实验室人员长期生活在噪声很大的环境中,会使人感到注意力不集中,甚至耳鸣、耳聋。
2.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污染防治措施
2.1提高认识,制定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在新建实验室建设和评估工作中,应考虑实验室的功能分区,对原有实验室重新改造,评估合格后再使用。实验室的分区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各类实验室承担项目的特点,合理布局。如使用挥发性试剂较多的实验室,应分配在较高楼层上,使排出室外的气体扩散范围广,对于底层实验室影响降到最低。
监测站管理部门要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并结合本站的特点,制定一系列实验室管理制度,明确管理办法,规范实验人员的操作,并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积极引导实验人员提高保护的意识,根据环境监测站实验室污染的特点,想法设法寻找具体防治措施,以期减少实验室污染。
2.2选择有效的实验室污染防治措施
2.2.1从源头减少实验室污染物
将实验室污染物总量控制在最低限度,是实验室污染防治的根本所在。因此,利用各种有效措施,从各个环节减少实验室污染物的产生。
首先,环境监测采样时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点位,在满足分析的要求下,适当降低采样量。在购买化学试剂时,按照实验室的需要有计划进行购买,避免化学试剂过期失效而造成的实验室的污染。其次,在进行样品的分析时,选择实验室污染小的分析方法。最后,充分利用现代分析测试仪器如气相色谱仪和离子色谱仪等,不仅可以使监测工作更加迅速、准确,而且可以在不同程度上降低各种化学试剂的用量,减少实验室污染物的产生。
2.2.2合理有效处置实验室污染物
环境监测站实验室污染物数量不大,但种类较多、成分复杂,其成分和危害不同,根据实验室污染物的性质和状态不同[4],应遵循“分类收集”的原则进行合理处置,杜绝二次污染[2]。
环境监测站实验室应将污染物采取分类并及时回收,将不同的废液分类装入不同的回收瓶中,并交由具体负责人员妥善集中保管,后交专业的单位合理处置。在实验中,在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案的同时,考虑节约成本,循环利用,做到以废治废,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的特长,来解决环境监测站实验室中出现的污染问题。对不可回收利用的有毒实验室废弃物,应统一收集后,交有资质的污染物处理单位进行统一处理。
3.结语
环境监测站实验室的环境污染物繁多,只有采取有效的污染物防治对策,才能够使得环境监测站实验室环境得到改善。当地环境管理部门要不断提升环境监测管理理念,将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始终要贯穿于环境监测工作的全过程中,环境监测站实验室人员要提高环保意识,降低实验室污染物的产生,并对实验室废弃物进行合理的处置,尽量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参考文献】
[1]郭宏伟.论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环境污染及预防对策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7:169,175.
[2]袁金霞.浅谈县级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环境污染与防治措施[J].污染防治技术,2014,27(2):91-93.
[3]艾静,万新宇,周军.噪声污染及其防治研究[J].群文天地,2011,9.
(2006年3月8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2号公布 自2006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规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工作,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有关环境保护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实验室及其从事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环境管理。
本办法所称的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使人或者动物致病的微生物。
本办法所称的实验活动,是指实验室从事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品有关的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
第三条 国家根据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并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将实验室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
一级、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
第四条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并颁布实验室污染控制标准、环境管理技术规范和环境监督检查制度。
第五条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设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要由环境保护、病原微生物以及实验室管理方面的专家组成。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专家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审议有关实验室污染控制标准和环境管理技术规范,提出审议建议;审查有关实验室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提出审查建议。
第六条 新建、改建、扩建实验室,应当按照国家环境保护规定,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实验室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对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和预测,并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
第七条 新建、改建、扩建三级、四级实验室或者生产、进口移动式三级、四级实验室,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并按照规定程序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审批。
承担三级、四级实验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应当具备甲级评价资质和相应的评价范围。
第八条 实验室应当按照国家环境保护规定、经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以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文件的要求,安装或者配备污染防治设施、设备。
污染防治设施、设备必须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实验室方可投入运行或者使用。
第九条 建成并通过国家认可的三级、四级实验室,应当在取得生物安全实验室证书后15日内填报三级、四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表(见附表),报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条 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三级、四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表之日起10日内,报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三级、四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表之日起10日内,报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三级、四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表之日起10日内,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第十一条 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对实验活动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危险废物承担污染防治责任。
实验室应当依照国家环境保护规定和实验室污染控制标准、环境管理技术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实验室废水、废气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管理的规章制度,并设置专(兼)职人员,对实验室产生的废水、废气及危险废物处置是否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本办法规定的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和落实。
第十二条 实验室排放废水、废气的,应当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有关规定,执行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实验室产生危险废物的,必须按照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有关规定,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
第十三条 实验室对其产生的废水,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符合国家有关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
第十四条 实验室进行实验活动时,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证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的正常运转;排放废气不得违反国家有关标准或者规定。
第十五条 实验室必须按照下列规定,妥善收集、贮存和处置其实验活动产生的危险废物,防止环境污染:
(一)建立危险废物登记制度,对其产生的危险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危险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二)及时收集其实验活动中产生的危险废物,并按照类别分别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等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要求的专用包装物、容器内,并按国家规定要求设置明显的危险废物警示标识和说明。
(三)配备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有关技术规范要求的危险废物暂时贮存柜(箱)或者其他设施、设备。
(四)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危险废物就地进行无害化处理,并根据就近集中处置的原则,及时将经无害化处理后的危险废物交由依法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集中处置。
(五)转移危险废物的,应当按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有关规定,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
(六)不得随意丢弃、倾倒、堆放危险废物,不得将危险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中。
(七)国家环境保护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有关危险废物管理的其他要求。
第十六条 实验室建立并保留的实验档案应当如实记录与生物安全相关的实验活动和设施、设备工作状态情况,以及实验活动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集中处置以及检验的情况。
第十七条 实验室应当制定环境污染应急预案,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实验室产生危险废物的,应当按照国家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规定,制定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并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施行前已经投入使用的三级实验室,应当按照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限期制定环境污染应急预案和监测计划,并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 实验室发生泄露或者扩散,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的,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污染事故报告程序规定报告上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管辖范围内的实验室废水、废气和危险废物的污染防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有违法行为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应当予以记录,由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并反馈被检查单位。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进入被检查单位和病原微生物泄漏或者扩散现场调查取证,采集样品,查阅、复制有关资料,被检查单位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需要进入三级或者四级实验室调查取证、采集样品的,应当指定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实施。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为实验室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下罚款:
(一)未建立实验室污染防治管理的规章制度,或者未设置专(兼)职人员的;
(二)未对产生的危险废物进行登记或者未保存登记资料的;
(三)未制定环境污染应急预案的。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行为,环境保护法律、行政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二十二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告依据本办法被予以处罚的实验室名单,并将受到处罚的实验室名单通报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6年5月1日起施行。
附件:
三级、四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表
备案日期: 备案号:
┌───────┬───────────────┬────────┬──────┐
│
单位名称
│
│ 法定代表人姓名 │ │
├───────┼───────────────┼────────┼──────┤
│
地
址
│
│
邮
编
│ │
├───────┼───────────────┼────────┼──────┤
│
实验室名称 │
│ 实验室负责人 │ │
├───────┼─────┬───┬─────┼────────┼──────┤
│
电
话
│
│ 传真 │
│
联系人
│ │
├───────┼─────┴───┴─────┼────────┼──────┤
│ 主管部门 │ │ 实验室 │ □三级 │ │ │ │ 安全等级 │ □四级
│
├───────┼───────┬───────┼────────┴──────┤
│
规划部门
│
│
批准日期
│
│
│ 审批文件编号 │
│
│ │
├───────┼───────┼───────┼───────────────┤ │ │
主管部门
│
│
批准日期
│
│ 审批文件编号 │
│
│ │
├───────┼───────┼───────┼───────────────┤
│ 科技主管部门 │
│
批准日期
│ │
│ 审批文件编号 │
│
│ │
├───────┼───────┼───────┼───────────────┤
│ 环保主管部门 │
│
批准日期
│ │
│ 审批文件编号 │
│
│ │
├───────┼───────┴───────┴───────────────┤ ││ ││ 活
开
动
展
内的容
实
简
验
述
│
│
├───────┼───────────────────────────────┤
│
应提交的 │
□环境应急预案 │
│ 备案附件材料 │
□废水、废气和危险废物的处理设施和技术方案 │
├───────┼───────────────────────────────┤ ││ ││
实变
验更
活情
动况
│
│ ├───────┴───────────────────────────────┤
│
备案单位保证书 │
│ 本备案表中所申报的内容和所附资料均真实、合法。如有不实之处,我单位愿负相应│
│法律责任,并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 │单位(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实验室负责人(签字)日期: │ └───────────────────────────────────────┘
0.一般的易燃物质的闪点低于多少摄氏度?()
A 88摄氏度
B 76摄氏度
C 66摄氏度
D 50摄氏度
正确答案是:C
0.当502胶将自己的皮肤粘合在一起时,可以用()慢慢溶解。
A 汽油
B 丙酮
C 酒精
正确答案是:B
0.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不包括()。
A 呼吸道
B 消化道
C 泌尿系统
正确答案是:C
0.实验仪器使用完后,如果需要拔出插头,正确的方式是()。
A 直接以拉扯电线方式拔出
B 握住插头拔出
正确答案是:B
0.根据国际相关规定,电压()以下不必考虑防止电击的安全?
A 48伏
B 36伏
C 65伏
D 25伏
正确答案是:D
0.对()人员进行紧急救护时不能进行人工呼吸。
A 有毒气体中毒
B 触电假死
C 溺水
正确答案是:A
0.实验地点相对湿度大于75%时,则此实验环境属于易触电的环境:(A 危险
B 特别危险
C 一般
正确答案是:A)
0.使用灭火器扑救火灾时要对准火焰()进行喷射。
A 上部
B 中部
C 根部
正确答案是:C
0.在狭小地方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容易造成()事故。
A 中毒
B 缺氧
C 爆炸
正确答案是:B
0.机器停用时要关上电源,是为了()。
A 节省能源
B 预防事故
C 保养机器
正确答案是:B
0.触电事故中,绝大部分是由于()导致人身伤亡的。
A 人体接受电流遭到电击
B 烧伤
C 电休克
正确答案是:A
0.国家颁布的《安全色》标准中,表示警告、注意的颜色为()
A 红色
B 蓝色
C 黄色
正确答案是:C
0.被电击的人能否获救,关键在于()。
A 触电的方式
B 人体电阻的大小
C 触电电压的高低
D 能否尽快脱离电源和施行紧急救护
正确答案是:D
0.通过人身的安全交流电流规定在()以下。
A 10mA B 30mA C 50mA
正确答案是:A
0.在易燃易爆场所穿()最危险。
A 布鞋 B 胶鞋
C 带钉鞋
正确答案是:C
0.以下哪种物质是致癌物质?()
A 苯胺
B 氮
C 甲烷
正确答案是:A
0.通过人身的安全直流电流规定在()以下。
A 10mA B 30mA C 50mA
正确答案是:C
0.下列哪种化学品中毒,可损害人体骨髓造血功能?()
A 二氧化硫中毒
B 铅中毒
C 氯化苯中毒
D 硫化氢中毒
正确答案是:B
0.水银温度计破了以后该怎么处理?()
A 暂时不收拾,等实验结束后再扫走。
B 用手捡起洒落的水银,并用扫把扫走破碎的玻璃,最后一起扔到垃圾筐。
C 洒落出来的水银必须立即用滴管、毛刷收集起来,并用水覆盖(最好用甘油),然后在污染处撒上硫磺粉干后(一般约一周时间)方可清扫。
正确答案是:C
0.电流为()毫安时,称为致命电流。
A 50 B 100 C 120 D 150
正确答案是:B
0.废电池随处丢弃会造成()的污染。
A 白色污染
B 重金属污染
C 酸雨
正确答案是:B
0.火灾中对人员威胁最大的是()。
A 火 B 烟气
C 可燃物
正确答案是:B
0.清除工作场所散布的有害尘埃时,应使用()。
A 扫把
B 吸尘器
C 吹风机
正确答案是:B
0.灭火器的检查周期是()。
A 半年
B 一年
C 二年
D 三年
正确答案是:A
0.易燃易爆场所不能穿()。
A 纯棉工作服
B 化纤工作服
C 防静电工作服
正确答案是:B
0.家用电器的保险丝只能装在()上。
A 零线
B 火线
C 地线
正确答案是:B
0.进行腐蚀品的装卸作业应该戴()手套。
A 帆布
B 橡胶
C 棉布
正确答案是:B
0.长期在高频电磁场作用下,操作者会有什么不良反应?(A 呼吸困难
B 神经失常
C 疲劳无力
正确答案是:B
0.低压验电笔一般适用于交、直流电压为()伏以下。
A 220)
B 380 C 500
正确答案是:C
0.应使用()来清洗皮肤上沾染的油污。
A 有机溶剂
B 肥皂
C 丙酮
正确答案是:B
0.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应()。
A 停止作业,撤离危险现场
B 继续作业
C 向上级汇报,等待上级指令
正确答案是:A
0.在遇到高压电线断落地面时,导线断落点()m内,禁止人员进入。
A 10 B 20 C 30
正确答案是:B
0.毒物在人体内不断蓄积,可能导致()。
A 慢性中毒
B 急性中毒
C 突然昏迷
正确答案是:A
0.皮肤上溅有腐蚀性液体时应()。
A 用干布抹去
B 用大量清水冲洗
C 用绷带包扎患处,请医生治疗
正确答案是:A
0.慢性苯中毒主要损害()。
A 呼吸系统
B 造血系统
C 泌尿系统
正确答案是:A
0.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后,应该向()方向疏散。
A 下风
B 上风
C 顺风
正确答案是:B
0.发现人员触电时,应(),使之脱离电源。
A 立即用手拉开触电人员
B 用绝缘物体拨开电源或触电者
C 用铁棍拨开电源线
正确答案是:B
0.人体在电磁场作用下,由于()将使人体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A 电流
B 电压
C 电磁波辐射
正确答案是:C
0.静电电压最高可达(),可现场放电,产生静电火花,引起火灾。
A 50伏
B 数万伏
C 220伏
正确答案是:B
0.电器着火时不能用()灭火。
A 四氯化碳或1211灭火器
B 沙土
C 水
正确答案是:C
多项选择题部分(共5题 每题2分 共10分)
0.在实验室中引起火灾的通常原因包括:()
A 明火
B 电器保养不良
C 仪器设备在不使用时未关闭电源
D 使用易燃物品时粗心大意
正确答案是:ABCD
0.使用配有计算机的仪器设备时,不应该做的有:()
A 更改登机密码和系统设置
B 自行安装软件
C 玩各种电脑游戏
D 将获得的图像、数据等资料存储在未予指定的硬盘分区上
正确答案是:ABCD
0.按规定,实验室须配备灭火器,如果不慎失火,应迅速使用灭火器将火扑灭,以下关于手提式ABC干粉灭火器使用描述正确的是:()
A 迅速手提或肩扛灭火器快速奔赴着火点 B 在距燃烧处5米左右停下
C 拔下保险销,一手握住喷射软管前端喷嘴部,对准着火点
D 将开启压把压下,打开灭火器进行灭火
正确答案是:ABCD
0.实验室是大学生创新实践的重要平台,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场所,进入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时,应做到:()
A 着装拖沓暴露
B 边实验边进餐
C 做好仪器设备使用登记,并管护好自己的财物
D 做好场地清洁,注意用水用电安全
正确答案是:CD
0.电学仪表的安全使用,包括以下:()
A 使用前先了解电器仪表要求使用的电源是交流电还是直流电;是三相电还是单相电以及电压的大小(如380V、220V、6V)。须弄清其功率是否符合要求及直流电器仪表的正、负极。
B 仪表量程应大于待测量。待测量大小不明时,应从最大量程开始测量。
C 实验前要检查线路连接是否正确,经教师检查同意后方可接通电源。
D 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异常,如不正常声响、局部温度升高或嗅到焦味,应立即切断电源,并报告教师进行检查。
一、实验室的安全工作、环境保护工作、消防工作是关系到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头等大事。学校领导要经常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施管理,学校每学期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两次检查。
二、实验室实验员兼职安全员,具体负责安全管理与检查工作。对不符合规定的操作或不利于安全的因素进行监督,有权叫停终止有碍安全的实验操作以及一切发生在实验室内的危及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活动。各级领导必须支持实验员工作。
三、实验室以及仪器保管室应根据各自特点,制定出具体要求和措施,并张挂在明显地方,严格贯彻执行。每逢重大节假日要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五、对易燃、易爆和剧毒等危险品,要按规定设专用库房或储物柜存放,并制定专人,双人双锁,妥善保管。教学实验领用时必须经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签署意见,报教导处备案,同时要有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实验结束后,危险物品剩余部分必须立即清点归还,并做好详细记录。
七、电器设备和电源线路必须按规定装设,禁止超负荷用电。不准乱拉乱接电线。
八、有接地要求的仪器必须按规定接地,定期检查线路,测量接地电阻,实验室的安全用电用水工作及其闸阀启闭等由实验员负责。
九、实验室内不得明火取暖,严禁抽烟。必须使用明火实验的场所,必须经保卫部门批准后,才能使用,有违反者,实验室工作人员有权制止。
十、对违反操作要求,玩忽职守,忽视安全而造成火灾、被盗、污染、中毒、人身重大损伤,精密、贵重仪器和大型设备损坏等重大事故,实验室要保护好现场,立即向学校报告。学校有关部门要及时对事故作严肃处理出,追究有关人员责任。构成犯罪的报公安机关处理。对隐瞒不报或缩小、扩大事故真相者,应予以从严处理。
十二、对违反本条例或不顾国家有关规定自行其是的群体或个人,学校有关部门、实验室管理部门有权停止其实验和作业,并作出限期整顿和改造的决定。凡是被勒令整顿、改造的实验室(装备),在采取相应措施并经上级有关部门测试合格后,方可重新工作。
十三、健全安全规章制度,完备安全防范措施,各种安全设施不准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借用挪用,要定期检查,若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1、安全硬件设施不到位
大部分监测站虽然都通过了国家认可委员会ISO17025实验室认可和资质认定, 具备了与国际接轨的能力。近年来, 各级监测站的硬件条件正逐步得到改善, 但离现实及先进国家相比, 仍有一定的差距。如实验室没有安装洗眼器、喷淋装置及烟雾报警器等, 部分在用设备过于成旧。实验室通风系统不畅, 由于受办公条件限制, 该分离放置的物品, 混放一室, 废水、固体废物及土壤样品未作无害化处理, 直接排放等。
2、操作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一是实验人员基本技能和业务技术不熟练, 尤其是新分配的或刚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 工作流程不熟练, 技术不全面, 对一些仪器的性能作用一知半解, 一旦出现问题, 不会采取应急措施, 在化验室受到轻微伤害的事, 屡见不鲜。二是一些实验人员不学习新知识, 一切凭直觉和经验办事, 墨守成规, 怕麻烦, 图省事, 不按规定操作, 其结果一方面伤切自身, 另一方面将实验室废液直接排放, 造成新的污染源。三是部分仪器操作间钢瓶乱放不固定。
3、实验室软件实施缺泛
在发达的西方国家, 一走入实验室大楼, 无论在走廊还是办公室、化验室, 都贴有各种各样化学试剂的理化性质, 毒性强弱, 以及发生危险事故时急救方法等方面的宣传画报, 每个进入实验区域的人, 都被告知各种安全须知, 一旦不慎发生伤害, 便知如何处置。而在我们的实验区, 却很少见到这样的画报、告知和禁示语, 而常见的是时势政治宣传用语;非实验室人员进入实验区, 也畅通无阻, 就是一些实验室人员也没有经过急救培训, 单位也缺少这方面的《应急预案》, 造成人员的思想松懈, 缺乏防范和安全意识。
4、监督考核奖惩不严格
实验室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工作, 我们很多管理层领导对这项工作业务不熟悉, 工作流程不清楚, 造成了管理的缺位、不到位, 未能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和奖惩办法。加之对基层监测站来说, 对各类废液都要处理达标, 无论在设备、人力、时间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困难, 处理成本也较高, 造成管理层对操作人员的随意性视而不见, 安全隐患也见怪不怪了。
二、思考与建议
环境监测系统实验室大都是在办公用房的基础上改造而成, 要进行大规模安全改造是不可能的。但只要加强管理, 提高安全意识, 还是可以减少安全事故和污染排放的。
1、增加财政支出, 添置必备设施
社会的进步, 科技的发展, 人们的愿望, 环保意识的增强, 对环保部门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 我们各级领导应高度关注监测站实验室建设, 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 适当添置一些必备的安全设施, 更换一些超期服役的旧设备, 改善一些办公场所的条件, 为保障实验室人员安全、降低污染排放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2、加强安全教育, 提高安全意识
首先, 应重视对新上岗人员的安全教育, 提高他们的安全责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如提醒他们在实验室内穿工作服, 戴防护眼镜及口罩等;对易发生的一些小事故如何进行简单易行的自救;产生的各种废液直接排放给环境造成危害及如何进行无害化处理尤其是剧毒废液的初步处理等。使从业人员上岗前就受到了教育, 为安全管理打好思想基础。
3、加强安全宣传, 营造安全氛围
要在实验区张贴一些如实验室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安全规定、禁示语, 以及一旦发生各种事故急救方法示意图、废液处理须知等, 确保进入实验室人员一进实验室就被环境吸引要注意安全。另外还应组织有关人员在现场按图中示范进行紧急救护的演练, 提高他们对安全流程操练的熟练程度。为安全管理筑牢行为基础。
4、加强制度建设, 确保措施落实
为使安全管理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督, 应根据《实验室认可准则》和《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 结合废液的种类和特点编写便于操作的具体的技术规范文件, 同时尽量利用现有的, 环保治理资源, 将废液送至附近废水性质相近, 处理设施完善的工厂集中处理, 实验室无法处理的部分有机溶剂如四氯化碳等送金阳光固废中心进行焚烧处理[1], 并办好相关手续。将实验室安全操作和废液无害化处理的内容, 制定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考核细则, 根据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 即将人员工资的三分之一纳入绩效考核, 并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的主要条件之一。为实验室安全管理奠定必要的组织制度基础。
结论:各级环境监测站应在加大投入力度、扩大宣传范围、提高安全意识、强化制度管理等方面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妥善处理好各类污染物, 重视实验室安全, 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 实验室 建设 管理
前言:
高校环境工程实验室的建设旨在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提高实验室整体软、硬件水平,通过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工作相结合,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同时,注重对实验室的管理,让其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一、加强高校环境工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意义
21世纪,全球各国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能源日趋紧张、资源过度耗费、气候异常变化、有毒有害物质危害等等环境问题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为了解决上述这些棘手问题,适应社会及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何培养理论实践相统一的应用复合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已经成为摆在广大教育界人士面前的现实问题。要满足这一社会需求,一方面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则要加强、重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与统一。
理论必须和实践相结合,环境工程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辅助部分。同时,作为环境工程学科科研成果诞生的重要场所,环境工程实验室水平直接决定着一所高校本专业的科研水平。加强高校环境工程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科研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二、环境工程实验室的建设
从环境工程实验室的功能来说,环境工程实验室不仅要满足日常实验教学的需要,也应顺应环境工程学科发展科研主攻方向的要求,此外,还应满足环境工程学科科研工作和研究生培养的要求,同时,能够面向社会承揽环境相关领域的科学实验项目,开展科学技术服务活动。环境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必须与环境工程学科的发展相适应,简单来说可分为软、硬件两方面。
(一)环境工程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在环境工程实验室建设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
一个高校环境工程实验室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该实验室是否拥有先进仪器设备和优越的工作条件,更重要的是看该实验室是否有一支思想作风好、业务水平高、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
环境工程实验技术人员担负着双重任务:一是要搞好实验教学,二是要为科研服务[1]。作为实验技术人员不但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娴熟的实验技能,能够掌握实验教学规律和现代实验教学手段,才能潜心为教学科研服务。
1.提高环境工程实验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环境工程实验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过去的实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与专业要求。环境工程实验教学水平与理论教学水平相匹配,提高环境工程实验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迫在眉睫,必须吸收一定数量有高学历、高水平、有扎实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充实到环境工程实验技术队伍中去,通过他们发挥自身优势——对其他实验技术人员传、帮、带的作用来提升整个环境工程实验技术队伍的水平。
这里以山西太原某高校环境工程实验室为例,1990年至2000年间,该实验室从业人员共计8人,其中:专科学历6人,本科学历2人(其中1人本专业相关),7人从事的工作只是对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只有1人从事实验教学工作,学生的实验教学工作基本上由相应学科的教师课余担当。随着环境工程专业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学校加大了对该实验室的投入,从业人员水平层次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目前,该实验室实验技术人员共计28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比为52%,而且全部与本专业相关。实验室的功能也发生了彻底的变化,不仅学生的实验教学工作全部由专门的实验教学人员担当,学生的实践水平、动手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而且该实验室现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科研基地。
2.环境工程实验技术人员必须强化自身的素质教育
随着各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为了保证教育质量,掌握新信息、新手段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已成为做好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对于高校环境工程实验技术人员的基本要求。
近年来,各高校普遍加大了环境工程实验设备的投资力度,积极更替设备,购置先进的实验设施。作为环境工程实验技术人员来说,要熟练使用这些先进设备,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仅靠原有的知识水平显然无法满足要求。客观要求环境工程实验技术人员必须加强学习,积极参与新仪器设备的技能培训,以便更快、更好地掌握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技能,否则,就谈不上利用先进仪器设备服务教学和科研工作,无法实现高校引进先进实验设备的初衷。
作为高校环境工程实验技术人员,要努力学习、善于学习,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掌握先进技能,这是做好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必然要求。
3.积极了解学科前沿发展信息,为搞好实验教学和科研攻关服务
实验技术人员必须及时学习本学科国外先进技术,捕捉最新的发展信息,这样才能在实验教学和科研中,紧紧围绕本专业特点,紧随本专业发展前沿,做到有的放矢。
4.转变观念,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随着高校教学理念的不断升华,环境工程实验技术人员要转变原有的思想观念,由简单的服务、被动的准备转变为积极思考、主动服务,积极参与到各项科研工作中去[2]。
科研项目是高校环境工程实验室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学校应鼓励实验技术人员积极参与科研工作。通过参与科研工作,將有助于环境工程实验技术人员自身理论水平、实践水平的提高,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二)实验室硬件的建设
环境工程是一门前沿学科,有助于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诸多实际问题。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基地与孕育科研成果的重要场所,高校必须注重实验室硬件的建设工作。
高校环境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必须注重实验室经费投入,合理使用实验室资金。一个环境工程实验室经费投入的多少,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该实验室建设水平的高低。高校应加大对环境工程实验室经费的投入,鼓励多渠道筹集资金,并将实验室投资占本专业总投资的比例稳定在较高水平。环境工程实验室不但要满足学生基础课程教学需要,而且应满足环境工程领域发展的科研主攻方向的要求。在实验设备方面应强调避免实验设备的重复购置[3],想方设法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要尽可能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与本专业发展前沿相关仪器设备上去,这样才能与本专业发展的趋势相适应,更好地为科研服务。
环境工程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取决于该实验室内部人、财、物等要素的协调程度,不可能
一蹴而就,必须科学合理地分配实验资金,保证优先投资重要项目,提高投资效益。
三、高校环境工程实验室的管理
(一)强化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环境工程实验室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环境工程实验室必须建立一整套合理严谨、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只有在一定制度框架下,环境工程实验室各项功能才能得以实现。具体来说,环境工程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必须建立一定的制度,让制度成为实验技术人员日常工作行为的准绳,在特定的制度约束下体现他们的最大价值;实验室内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维修等过程都必须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特别是对于造价较为昂贵的大型仪器设备,要设立相应的操作规程,在实际使用中做到有章可循。
(二)加强对环境工程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与进修,提升他们的理论、实践水平
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必须重视对本专业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与进修工作,要积极向环境工程实验技术人员提供培训和进修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接触本学科发展前沿,从而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三)对实验设备进行跟踪管理,提高使用效率
学校有限的教育资源投入到了环境工程实验室,必然要求实验室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将仪器设备实现合理配置,以提高其使用率,从而提高投入产出比。环境工程实验室的大型仪器设备要分类管理,除建立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外,还要设立相应的设备使用记录卡、维修记录卡等,必要的时候做到有据可查。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积极对外提供有偿服务,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仪器的使用率。
总之,随着环境工程学科的不断发展进步,环境工程实验室的功能也越来越齐全,同时环境工程实验室的管理也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环境工程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够从实际出发,加强自身修养,注重学习、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理论与实验教學工作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充分发挥环境工程实验室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firstly, the importance of the building and management of laboratories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in colleges is analyzed and emphasized, from the aspects of both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s majoring in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Then, the building in both software and hardware in the laboratories is expounded. At last, management imagine on the laboratories was presented.
Key words: Environment Engineering,laboratories,building,management
参考文献:
[1]徐苏阳,汪文颖,殷安琪,沈晓阳. 关于做好高校实验工作的几点体会.教育管理,2004年4月
[2]万田英,涂书新.环境工程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年第6期
[3]张淑玲.浅析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年1月
【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推荐阅读:
实验室安全与管理范文10-19
安丘实验小学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05-30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06-12
公司实验室安全职责06-15
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07-01
实验室安全自检自查07-04
实验室安全学题库09-16
小学科学实验室安全09-19
实验室常规安全知识09-29
实验室安全检查报告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