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制度(共8篇)
第一条:为了避免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可能,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采购发票的出具单位或销售开票单位必须要与采购合同或销售合同核对一致,如不一致,应进行相应的合同变更。
第三条:采购款项应由公司账户划转发票出具单位账户,销售款项应由开票单位账户划转至公司账户,做到发票和资金的一致性。否则财务部门有权拒绝支付款项和开具发票。
第四条:当货物流与发票、资金不一致时,需要有证据证明其合理性,例如委托书。
第五条:采购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业务,原则上不进行现金支付。小金额,特殊情况下支付现金需要获得该公司开具的加盖印章收款收据。
增值税的理论构想是上世纪初由美国耶鲁大学亚当斯教授和德国实业家西门子博士提出。1954年,法国首先将增值税制度付诸实践,目前已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一项税收制度能够很快在世界得到普及,表明其具有独特的制度优势。增值税的核心特征是抵扣机制,即以货物和劳务的增加值为税基,在计算应纳税额时,可以抵扣用于生产投入的外购货物和劳务所负担的增值税款。这一制度安排,与传统的以货物和劳务价值全额为税基的销售税相比,能够有效地避免重复征税。纳税人总体税负不会因生产经营过程中分工和协作环节的增多而叠加,是更适应社会生产分工不断细化的货物和劳务类税种,其最初的理论构想者将该税种赞为“改良的所得税”。
根据纳税人外购固定资产抵扣程度的不同,增值税可归为3种类型。一是生产型增值税,税基为销售收入减去外购货物和劳务支出,不扣除外购固定资产价值,在统计口径上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二是收入型增值税,税基是在生产型增值税基础上,可以扣除当期固定资产折旧,相当于国民生产净值。三是消费型增值税,税基为销售收入减去外购货物和劳务支出,并扣除外购固定资产价值,相当于对国民收入中用于消费性支出的部分征税。这3种类型增值税,扣除程度依次呈阶梯式递增,税基则呈阶梯式递减,二者此长彼消。举个例子,假设某一纳税人当期实现销售额100万元,外购货物和劳务投入40万元,外购固定资产投入30万元,固定资产折旧5万元(均为不含增值税价格),在生产型增值税制下,其可扣除金额为40万元,税基为60万元;在收入型增值税制下,可扣除金额为45万元,税基为55万元;在消费型增值税制下,可扣除金额为70万元,税基为30万元。
我国是在1994年进行的财税体制重大改革中,将增值税制度全面引入货物和加工修理修配劳务领域。增值税由此成为第一大税种,不仅在筹集财政收入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有力地推动了货物生产流通领域专业化分工的发展。同时,增值税的出口退税制度也为出口货物以不含税价格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增值税制度的建立,我国以加工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并逐步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据统计,1994年至2010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由19481亿元增加至160867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4.4倍;出口货物总额由10422亿元增加至107023亿元,增长9.3倍。
受当时一些条件制约,1994年基于经济体制转轨背景建立的中国增值税制度,与其他大多数国家实行的增值税相比,在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上尚未完全到位。在深度上,主要是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不彻底,固定资产没有纳入抵扣范围,对投资仍然重复征税,在税制类型上还属于生产型增值税,不利于鼓励企业设备投资和技术进步。在广度上,主要是增值税覆盖不全面,征税对象限于货物和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对其他劳务、不动产、无形资产则实行营业税制度。根据相关数据测算,目前增值税覆盖了国民经济60%多的领域,其余由营业税覆盖。这种增值税与营业税并存的税制格局,不仅对服务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造成了重复征税,也导致制造业纳税人外购劳务所负担的营业税和服务业纳税人外购货物所负担的增值税,均得不到抵扣,各产业之间深化分工协作存在税制安排上的障碍。
2009年,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契机,为解决增值税改革的深度问题,在部分地区先行先试的基础上,我国全面实施了增值税转型改革,将机器设备类固定资产纳入进项税额的抵扣范围,在推动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据统计,2009年至2011年因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累计减少税收收入5000多亿元,明显减轻了企业税收负担。
与解决改革的深度问题相比,现阶段解决改革的广度问题更为紧迫。由于对劳务、不动产和无形资产征收营业税,增值税的抵扣链条不完整,转型后的增值税制度在消除重复征税、促进产业分工方面的优势仍然难以充分发挥。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发展的攻坚时期,必须抓住机遇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加快完善有利于转方式、调结构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税收是政府影响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增值税是与货物和劳务生产流通关系密切的税种,不失时机地将增值税制度引入服务业领域,消除营业税重复征税的弊端,不仅是完善税收制度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第二和第三产业融合、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的迫切需要。
相对于1994年而言,目前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经过多年实践,增值税的制度优势已经得到社会认同,营业税的弊端广遭诟病。增值税立法也提上日程,对改革形成了有力推动。国际上对服务业征收增值税越来越普遍,可以为我国实施这项改革提供有益借鉴。随着税收专业化和信息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增值税的征收效率明显提高,为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提供了所能承受的减税空间。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经济效应分析
经济理论和实践证明,社会分工程度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经济效应,不仅体现为税负减轻对市场主体的激励,也显示出税制优化对生产方式的引导。相对而言,前者的作用更直观,后者的影响更深远。其效应传导的基本路径是:以消除重复征税为前提,以市场充分竞争为基础,通过深化产业分工与协作,推动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和就业结构不断优化,促进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应提升。
在深化产业分工方面,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既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多环节经营活动面临的重复征税问题,推进现有营业税纳税人之间加深分工协作,也将从制度上使增值税抵扣链条贯穿于各个产业领域,消除目前增值税纳税人与营业税纳税人在税制上的隔离,促进各类纳税人之间开展分工协作。
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将现行适用于第三产业的营业税,改为实行增值税,更有利于第三产业随着分工细化而实现规模拓展和质量提升。同时,分工会加快生产和流通的专业化发展,推动技术进步与创新,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在扩大国内需求方面,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消除了重复征税,对投资者而言,将减轻其用于经营性或资本性投入的中间产品和劳务的税收负担,相当于降低投入成本,增加投资者剩余,有利于扩大投资需求;对生产者和消费者而言,在生产和流通环节消除重复征税因素后,商品和劳务价格中的税额减少,可以相应增加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有利于扩大有效供给和消费需求。
在改善外贸出口方面,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将实现出口退税由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领域延伸,形成出口退税宽化效应,增强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货物出口也将因外购生产性劳务所含税款可以纳入抵扣范围,形成出口退税深化效应,有助于进一步拓展货物出口的市场空间。
在促进社会就业方面,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容纳的就业人群要超过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带来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将对就业岗位的增加产生结构性影响;随着由于消除重复征税因素带动的投资和消费需求的扩大,将相应带来产出拉动型就业增长。
为了客观地验证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的经济效应,国家税务总局专题研究小组通过建立中国税收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T-CGE),运用计量方法,将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对各类市场主体行为的影响置于宏观经济运行的整体框架中做了量化分析。T-CGE模型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作为模型数据基础的社会核算矩阵,另一部分是刻画经济循环过程的系列方程组。社会核算矩阵共设置7大类11个账户,分别是商品、活动、要素(资本、劳动力)、机构(居民、企业、政府)、投资储蓄(储蓄、投资和库存)、国外部门和税收,其中商品和活动分别由61个产品部门和产业部门构成,最终参与计算的数据近30000个。系列方程组根据不同描述对象共分为生产行为、居民行为、政府行为、进出口行为、投资和储蓄、税收制度、均衡条件7大模块,包含2400多个变量和方程,对经济活动的全部过程,包括厂商生产决策、居民消费偏好以及税收对各行为主体的影响等,均以方程的形式予以模拟。
以2009年为基期,运用T-CGE模型就改革对经济社会的综合影响进行的模拟测算结果显示: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将带动GDP增长0.5%左右,第三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将分别提高0.3%和0.2%,高能耗行业增加值占比降低0.4%;拉动居民消费增长约1.1%,社会投资增长约0.2%,出口增长约0.7%;可直接带来新增就业岗位70万个左右,且第三产业就业占比将有所提升;税收收入预计净减少1000亿元以上,价格总水平也将有所下降。虽然2009年的基础数据带有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痕迹(2010年以后的数据因不完整而无法使用),但这一测算结果同样可以证明,积极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必将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持。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总体考虑和试点方案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一项重要的税制改革,涉及税种结构、财政体制、税收征管等一系列制度性安排。在税种结构上,我国现行货物劳务税体系是以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为主体。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将形成以增值税普遍征收为主、以消费税特殊调节为辅的税制格局。在财政体制上,我国目前对增值税实行中央和地方按75:25的比例分享,营业税除少部分行业集中缴纳的税收归属中央外,其余全部属于地方收入,并占整个地方级税收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为保障地方财政利益,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收入仍归属地方,同时还要相应考虑地方收入主体税种构建问题。在税收征管上,按照国税局和地税局征管职责划分,增值税由国税局征管,营业税除归属中央的收入由国税局征管外,其他由地税局征收。为了提高征管效率、降低征纳成本、规范税收执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应由国税机关统一负责征收,并结合深化税制改革、逐步健全地方税体系,合理配置地税机关征管职责。
上述若干制度安排面临的调整变化,牵涉和影响面之广,超过了1994年以来任何一项税制改革。因此,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需要“整体规划、统筹协调、平稳过渡”。整体规划,就是要遵循增值税制度内在规律,着眼于消除货物和劳务领域的重复征税,统一设计税制改革方案和相关配套改革措施,妥善处理好政府与纳税人、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统筹协调,就是要结合增值税立法的要求,通盘考虑改革的具体事项,精心设计税制要素,科学确定税负水平,合理划分收入归属,不断完善征管条件。平稳过渡,就是要科学安排改革进程,充分兼顾改革前后税制和征管变迁,确保纳税人正常生产经营不受影响,实现税制顺利转换、征管有序衔接、征纳关系和谐融洽、财政体制平稳运行。
从理论上讲,营业税改征增值税采取一步到位的方式更有利于保障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完整性和税制运行的规范性,但为了确保改革毫无悬念地取得成功,有必要通过先行试点的实践,验证税率等税制要素设计的合理性、配套措施的有效性、财政减收的可行性、征管制度的科学性,为全面实施改革积累经验。根据增值税的特点和将要改征增值税行业的特征,改革试点应采取地区试点与行业试点交叉进行的方式。这一方面可以从点面结合的角度,全面评估税制设计对纳税人负担、税收收入以及经济运行的影响,通过及时发现问题、完善方案,为全面推进改革做好制度安排;另一方面,可以从以点促面的角度,夯实改革所需的各项纳税服务和征管基础工作,有效增进征纳双方对税制转换的适应性,为改革顺利实施创造不可或缺的运行条件。
基于上述考虑,改革试点方案需要从试点范围、税制安排、过渡政策、收入归属、征收管理等方面,对整个试点工作做出统一部署。试点方案总体上应具有扩大试点和全面实施的可操作性,而非仅适应单个地区的量身制作。
在试点范围上,综合考虑服务业发展状况、财政承受能力、征管基础条件等因素,先行选择经济辐射效应明显、改革示范作用较强的地区,将与生产流通联系紧密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纳入试点范围。
在税制安排上,除合理设定计税方式、计税依据、纳税地点外,关键是科学设置税率。按照将原营业税税负平移的方法,采用全国税收调查和北京、上海、湖南3个地区典型调查的数据,相互验证测算出交通运输等行业的适用税率在11%至15%之间,现代服务业的适用税率在6%至10%之间。根据改革后试点行业总体税负不增加或略有下降的原则,改革试点方案从低确定了11%和6%两档税率,并对出口劳务实行零税率或免税。
在政策衔接上,针对增值税与营业税的税制差异和改革试点在部分地区部分行业开展的实际情况,对试点地区与非试点地区、试点行业与非试点行业、试点纳税人与非试点纳税人之间的税制衔接,以及原营业税优惠政策延续等问题,均进行了妥善处理。
在收入归属上,维持现行财政体制基本稳定,按照保持中央和试点地区税收分配关系不变的原则,对原归属试点地区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收入仍归属试点地区。
在征收管理上,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由现行负责征收增值税的国税机关统一征收。
改革试点的开展情况和扩大试点的基本考虑
今年1月1日以来,上海市共有12.6万户企业(其中,交通运输业1.1万户,现代服务业11.5万户;一般纳税人4万户,小规模纳税人8.6万户)纳入改革试点范围,由原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在上海市的精心组织下,实现了税制转换的平稳过渡。改革试点虽然时间不长,但已呈现出4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降低了大部分纳税人税收负担。试点的小规模纳税人大多由原实行5%的营业税税率降为适用3%的增值税征收率,且以不含税销售额为计税依据,税负下降幅度超过40%;试点的一般纳税人中,85%的研发技术和有形动产租赁服务、75%的信息技术和鉴证咨询服务、70%的文化创意服务业纳税人税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加工制造业等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因外购交通运输劳务抵扣增加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劳务纳入抵扣,税负也普遍降低。
从交通运输业看,改革试点的名义税率为11%,同时在税制安排上明确了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其实际税负要低于11%的名义税率,并且下一道环节接受交通运输服务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进项税额抵扣将由原7%增加到11%。毋庸讳言,我们注意到参与试点的部分交通运输业企业在改革试点初期出现了税负增加的问题。初步分析,原因主要在于,不同企业由于资本有机构成及投入时间存在差异,进项税额与销项税额在一定时段上不匹配。交通运输企业的主要资本投入是车辆,如果纳入改革试点的交通运输企业大部分车辆都是在2012年1月之前购置,就会在改革初期出现可抵扣进项税额较小、销项税额相对较大的情况。同时,由于改革尚未全面推开,影响到交通运输企业进项税额抵扣不充分。譬如,路桥费支出是交通运输企业经营成本的主体之一,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过路过桥费平均占运输成本的34%。由于路桥收费还没有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范围,交通运输企业发生的路桥费支出得不到抵扣则会相应增加税收负担。再如,一些交通运输企业发生的车辆加油费支出,因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不方便或不及时,也带来了进项税额抵扣不足的矛盾。解决这些问题,根本上还需要继续深化改革,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努力确保不因改革增加纳税人负担。上海市也为此做了相应考虑。
二是拓展了试点行业和企业市场空间。对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改征增值税,拓宽了加工制造业产业链上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进项税额抵扣范围。目前,试点地区纳税人来自外省市的订单已经开始增加,表明改革试点相应扩大了交通运输和现代服务业市场需求。
三是促进了企业分工细化和技术进步。试点之前,许多制造业企业基于外购技术的营业税负担问题,不愿意将研发环节从本企业分离。试点之后,由于外购研发技术负担的增值税可以抵扣,一些生产制造企业向外分离研发设计等业务的意愿愈来愈强。改革对深化专业分工、提高创新效率的激励和引导效应正在显现。
四是提升了商品和服务出口竞争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出口退税宽化和出口退税深化的制度效应得到了体现。在宽化效应方面,国际运输和研发设计被纳入出口零税率范围,推动了这类服务以不含税价格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深化效应方面,出口货物接受试点纳税人提供交通运输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劳务所负担的进项税额可以得到退还,增强了这类货物出口的竞争力。
上述变化,初显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积极成效,也反映出需要密切关注和统筹研究解决的问题。随着试点的延续,要围绕改革对经济运行、社会民生、企业负担、财政收入、征管效能、纳税遵从等方面的影响,及时做好阶段性总结和评估工作,认真总结经验,完善政策措施,凝聚改革共识。在此基础上,继续扩大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适时将一些示范和带动效应较强的地区纳入试点,选择部分与生产流通联系紧密的行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试点,消除地域性试点的局限,使增值税的链条机制完整运行。“十二五”时期要全面实施这项改革。
[关键词]土地用途管制:土地增值;影响
中图分类号:F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4-0266-02
1引言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经历了一场深刻变革,计划经济下的无偿、无限期、无流动的划拨土地使用制度,已逐渐被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偿、有限期、有流动的有偿土地使用制度所取代。在这个过程中土地价值逐步得到体现,土地价格体系逐步形成。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和土地市场体系完善的过程中,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城市内部及其扩展区域的土地价值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目前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土地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在国外也被称作“土地使用分区管制制度”、“土地规划许可制”、“建设开发许可制”。虽然使用的名称不一,但是其内容和手段大致相同。即国家采用科学方法规划土地用途,将辖区内土地划分成各种使用区,对使用区内的土地逐块确定用途,并依法对土地用途的改变实行管制,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最大最合理地满足人类对土地不同方向的需要。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指各类土地的利用方向必须按审批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而定,不能随意变更;其二是指对已经确定了用途的土地的利用方式进行必要的监管。
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供需双方在自身利益驱使下会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在经济上得到最有效的配置,以实现各自收益最大的目的。但是这种市场机制的行为,并不一定能够实现土地利用与配置的社会效益。土地用途管制实施以后,对土地的供给和需求有明显的影响,土地的供给量受到了限制,随着土地需求的不断增长,土地市场的均衡不是依靠土地供给量的增加来达到,而是主要通过地价的升降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对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与土地价格变化即土地增值之间关系的研究就十分必要。
2土地增值及其形成
2.1土地增值的定义
在研究土地价格的过程中,许多学者给出了土地增值的定义。综合各方面的研究,可以认为:土地增值是在土地开发利用的过程中,由于土地价格上涨而引起土地效益的提高,其实质是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可以从土地价格变化中得到的增加的收益。简单地说,土地增值就是土地利用过程中土地价值的增加值或土地价格的上涨值。
2.2土地增值的形成
无论在土地交易还是在土地利用中,土地增值都是客观存在的。既包括正向增值,也包括负向增值和零增值,即贬值和保值。可用以下公式进行判定:
△P=P1-P0(1+f)
式中,△P为土地增值;P1为土地现价;P0为土地原价;f为通货膨胀率。当△P0时为正向增值,土地价格增加;当AP=0时为土地保值,土地价格不变;当△Pπ0时为贬值,土地价格降低。
土地增值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土地用途转变导致增值。指同一地块由低收益用途转变为高收益用途时地价的提高。包括:将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转变为农用地或建设用地;建设用地具体用途之间的转变等。其中最典型的是由农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所带来的土地增值。
第二是投资性增值。包括对土地投资、改造引起的增值(在开发初期,对建设用地进行的基础开发如“七通一平”等开发后产生的增值);或者,基础设施建设对该地块的辐射作用造成的价格增加。如城市化过程中许多城郊结合部的土地增值都是因为在城市发展中整个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完善,使该地区原本薄弱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接近城市内部水平,导致土地价格上涨。
第三是城市集聚造成的土地增值。如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地区都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和大城市集聚地区,也集聚了大量的产业,由此造成的用地需求的增加以及土地的增值。
第四是供求性增值。一方面,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家庭构成的变化需要大量土地尤其是住宅用地,城市发展也需要更多的生产经营用地,形成了相对无限的需求;而另一方面,与此相对的是土地面积有限,土地供应弹性很小,从而使地价不断上涨。因此,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只有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最终产生土地增值。
第五是由于政策、法律的变化造成的土地增值:如某城市,由于国家将其定位为经济特区或对外开放城市,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从而引起投资的大量增加,土地大幅增值。例如自我国实行“工业用地出让招牌挂”政策以及制定各级工业用地最低出让底价以来,工业用地价格普遍上涨。
还有其他因素如经济周期的影响;一般性因素的长期作用,如人口、通货膨胀等,都会造成土地增值。
3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与土地增值的关系分析
美国是世界上实行土地用途管制较为有效的国家之一,是在地权限制难以尽收合理利用土地之效时采取的一种法律手段。经历多年发展,美国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在多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且可行性较强。
根据对美国五个州(加利福尼亚州、爱达荷州、内华达州、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自1982年至1997年15年间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此期间,这五个州的建设用地供应总量平均减少了10.0%,其中,建设用地供应量减少幅度最大的是华盛顿州(13.0%),其次是俄勒冈州(12.6%),然后依次是加利福尼亚州(9.5%),爱达荷州(4.7%),和内华达州(2.8%)。与此对应的是,在所选取的研究时间段内(1982年至1997年),各类用地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建设用地上升幅度较大。
另一份资料则对美国46个大城市居住用地在1984年至2004年间的价格变化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自80年代中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居住用地的价格经历了一个普遍上升的过程。其中,在1984年至1998年间增长较为平稳,而自1998年以后到2004年间增长较快,截至2004年束,居住用地价值已经占到房屋总价值的50%,和1984年的32%相比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且建筑物密度也有一定增加。究其原因,土地价格的上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美国自80年代开始,土地利用规划的实行日趋完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越来越严格,因此建设用地的供应受到限制,和需求相比供给减少了,因此造成土地增值。
而佛罗里达州又是美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运行较好的地区。该州采用自上而下的运作方式,要求下级政府贯彻执行,召集全州400多个
县市政府一起规划方案,以达到通过规划实现管制的目标。在对该州土地用途管制措施对地价的影响的研究中发现,尽管各县市政府采用的具体的管制措施并不完全相同,但是基本上都达到了较为有效的管制土地利用的目的,同时地价普遍上涨。在2004-2006年期间,该州各县市普遍采用的土地用途管制措施有:农地保护政策;缴纳开发或发展影响费;对开放空间实行分区管制;设立环境保护区;划定城市发展边界;对开发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限制建筑物年增长量;对建筑物总量及容积率等具体方面的管制等。相关资料显示:(1)从总体来看,实行较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措施时。土地用途管制措施与当地土地价格之间的相关性较强,且管制区内各类土地价格呈现总体上升趋势,上升幅度和同期其他经济指标增幅相比基本同步,尽管有少量地块由于多种原因,其价格变化呈现零增值或负增值或价格大幅飙升,但所占比例很小,不能反映普遍的价格变化趋势。(2)从具体来看,土地用途管制与土地价格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且因地而异的,很难用明确的线性关系来表示。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对土地价格会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其中正向增值较为常见,而在一定时期,人们对某类用地的需求的相对减少会使该类土地的地价下降,比如一些国家限制发展的产业用地等。
正是由于土地用途管制会引起土地价格正、负两方面的影响,那么土地用途管制在我国的实行从经济角度来看也就有利与弊两个方面。正常情况下地价的上涨必然使在一定条件下人们能够获得的土地的利用面积减少,只能通过提高单位土地的产出来实现土地的效用,具有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作用,而某一时期某类土地需求的减少会引起该类土地价格的下降,人们在这些土地上投资就会减少,导致土地生产率的下降。而土地的负向增值不仅会影响土地利用效率,还会引发土地投机和其他土地违法行为。比如,地价的下降会引发投机者大量购买土地,或者在某类用地价格相对较低的情况下,投机者会因为风险成本较低而改变土地的用途,比如将农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
4对我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启示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作为土地管理工作的一项基本制度,其影响范围不仅仅是土地利用和管制方面的。有效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应该使各类土地增值在正常的范围内,减少不正常的土地大幅增值和负向增值,降低二者之间的不利影响。
当前我国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配套管理制度的不足;土地市场的缺陷;土地使用费收取方式不够合理以及土地管理体制方面存在不足等等。这些都会对土地的正常价值产生影响。
为保证土地的价值,我国在制度方面可以参考国外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较为成功的国家的经验,对我国的现有制度进行调整,建立与当前情况适应的用途管制制度:
第一、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建立与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相配套的地价管制制度,在一定时期,对需求会下降的土地实行价格管制,防止土地贬值以及由此引发的土地投机和其他土地违法行为。这在我国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实施,如设置工业用地最低出让底价,以及土地增值税的开征等。
第二、建立完整的用地标准体系,控制各类项目用地规模。这样不仅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而且对稳定土地价值有重要作用。
第三、完善配套管理制度,尤其是法律和监督制度。这样可以提高犯罪的风险成本,减少土地违法的发生,体现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权威性,维护正常的土地价格。
第四、充分发挥土地利用和管制的综合调控作用。在规划目标上不是单纯考虑土地利用,而是更多的利用土地调控作用和实现本区域及其所处大区域的社会、经济目标,控制城市蔓延,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4.服务单位向使用单位收取技术维护费时,是否与使用单位签订《增值税防伪税控开票系统技术维护合同》,使用单位拒绝签订的除外。
各级税务机关建立投诉受理、处理、反馈制度。对使用单位的投诉应做好记录,登记《受理投诉登记表》,并及时通知服务单位。服务单位须于接到投诉通知后半个工作日内解决落实使用单位投诉的问题,将落实情况反馈给税务机关受理部门。对于投诉问题得到解决的,由税务机关受理部门电话回访使用单位,听取使用单位对解决问题的意见;对于投诉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由税务机关受理部门向上一级税务机关反映,由上一级税务机关监督同级服务单位负责解决。对使用单位投诉处理的过程和结果应记入《受理投诉登记表》,作为对服务单位监督考核的依据。
国家税务总局必要时会同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组成联合检查组,对省级服务单位服务情况进行抽查,检查省级服务单位对下级服务单位技术服务的指导和管理情况,以及省级服务单位直接提供技术服务的情况。省级税务机关必要时会同省级服务单位对市级服务单位服务情况进行检查并综合测评。综合测评包括:服务单位专用设备的销售情况、对操作人员的培训情况以及对开票子系统安装、调试和维护的情况。综合测评结束后须公布测评结果。税务机关按照上级税务机关的要求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直接向使用单位了解服务单位的服务情况。主管税务机关应监督服务单位的服务质量,在工作中注意调查使用单位对服务单位的满意程度,并应对服务单位的服务做出评价。办税服务大厅于每年的6月份和12月份申报期内为纳税人提供《防伪税控系统技术服务单位服务质量调查表》,由纳税人自愿填写。申报期结束后,由主管税务机关汇总,逐级报上级税务机关,并于次月15日前报国家税务总局。市、县级税务机关对受理投诉、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及日常管理中使用单位反映等情况应逐级上报到省级税务机关,作为省级税务机关综合测评的依据。
服务单位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主管税务机关应责令其立即整改,并要求其主要负责人到主管税务机关说明情况。①未按规定的时限向使用单位发售专用设备;②未在规定的时限内为使用单位进行培训的;③一个月内税务机关接到的投诉超过2起的;④对接到的投诉没有按时处理的;⑤税务机关对服务单位的综合测评结果不满意率超过5%(含,下同)的。
不满意率=不满意使用单位户数/使用单位总户数×100%
“不满意使用单位户数”是指在《防伪税控系统技术服务单位服务质量调查表》中第六条“您对服务单位的综合评价是:”中选择“不满意”或“很不满意”的使用单位总数。
服务单位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税务机关应责令其在三十日之内整改,并做出书面检查,提请授权单位进行通报批评或税务机关公告批评。税务机关应对服务单位的整改结果进行验收。①未按规定为使用单位培训操作人员、安装和维护开票系统,影响开票系统正常使用的;②未按税务机关下达的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使用通知书向使用单位发售专用设备;③向使用单位强行销售计算机、打印机等通用设备及其他软件或其他商品的;④以税务机关的名义进行有偿设备更换、软件升级及推销其他产品的;⑤一个月内税务机关接到的投诉超过5起的;⑥对接到的投诉没有按时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包括影响使用单位正常开票和抄报税的);⑦税务机关对服务单位的综合测评结果不满意率超过10%的;⑧国家税务总局确定的其他情形。
服务单位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当地税务机关应向上一级税务机关报告,由上一级税务机关会同其授权单位进行联合调查,经调查属实的,由授权单位进行严肃处理,直至终止其服务资格。①发生本办法第十五条所列情形之一,逾期未按照要求整改的;②一个月内税务机关接到的投诉超过10起的;③向未经税务机关许可使用开票系统的纳税人发售了专用设备;④拒绝税务机关依据本办法监督管理的;⑤由于违反法律和法规行为,造成无法正常为使用单位提供相关技术支持与服务的。
对防伪税控企业逾期未报税,经催报仍不报的,主管税务机关应立即进行实地查处。防伪税控企业未按规定使用保管专用设备,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未按规定使用和保管专用发票处罚;①因保管不善或擅自拆装专用设备造成系统不能正常运行;②携带系统外出开具专用发票。
各级税务机关应定期检查系统发行情况,地级以上税务机关对下一级税务机关的检查按年进行,地级对县级税务机关的检查按季进行。
十、税控发票印制使用管理
根据2005年4月18日,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关于税控发票印制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65号)税控发票是指通过税控收款机系列产品打印,并带有税控码等要素内容的发票。税控发票适用于税控收款机系列产品,包括税控收款机、税控器、税控打印机(税控开票机)和金融税控收款机。
税控发票按地区加行业确定,例如“××省(市)商业零售发票”、“××省(市)服务业发票”等。税控发票分为:卷式发票和平推式发票。
1.卷式发票是指按卷筒式方法进行分装的发票。卷式发票又分为定长和不定长两种。
2.平推式发票是指按平张连续方式装订的发票。平推式发票按设计权限又分两种,即:由总局确定全国统一式样的发票和由省级税务机关确定式样的发票。
定长发票的规格为:宽度分别为57mm、76mm、82mm三种;长度分别为127mm、152mm、177mm三种。即可组合为以下九种规格:①57mm×127mm,②57mm×152mm,③57mm×177mm,④76mm×127mm,⑤76mm×152mm,⑥76mm×177mm,⑦82mm×127mm,⑧82mm×152mm,⑨82mm×177mm.具体采用哪种规格,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税务局(以下简称省级税务局)根据实际需要在上述规格中选定。
不定长发票规格为:宽度分别为57mm、76mm、82mm三种;长度按打印内容多少确定。
卷式发票印制的基本内容包括:发票名称、发票监制章、发票联、发票代码、发票号码(印刷号)、机打号码、机器编号、收款单位及其税号、开票日期、收款员、付款单位(两行间距)、项目、数量、单价、金额、小写合计、大写合计、税控码、印制单位。需要增加其他民族文字、英文对照以及“兑奖区”的,由省级税务局确定。
税控发票的黑标尺寸为10mm×6mm;套印位置在发票右上角,黑标的上沿与监制章的下沿对齐;税控发票监制章下沿到发票代码的垂直距离为5mm.不定长发票每间隔60.96mm套印一个发票监制章;两个发票监制章中间套印一个“发票联”;发票监制章的颜色为浅红色;“发票联”颜色为浅棕色。“存根联”是否套印发票监制章及其字样、颜色由省级税务局确定。
有条件的地区,卷式发票可印制卷号。每卷印制相同的一个卷号,印在发票右侧;卷号应不少于8位。
卷式定长发票打印内容对应空白票面预先印制的项目内容进行“填充式”打印。机打号码必须与预先印制在空白票面上的发票号码相一致。当开票项目较多,在一张发票上打印不下时,机器自动再打印一份发票,每张发票分别汇总计价。卷式不定长发票打印的内容,除“发票监制章”、“发票联”和“印刷单位”字样,全部由机器打印。发生退货时,应在退货的小写金额前加负号“-”,在大写金额的第一个字前加“退”字。当需要查阅税控发票的电子存根时,可使用普通打印纸打印发票电子存根,同时打印出“电子存根”字样。对于金融税控收款机打印的税控发票,银行卡刷卡业务的内容,应打印在小写合计上方的空白位置。银行卡刷卡业务的内容包括:卡号/有效期、刷卡金额、新参考号、签名、备注等内容。
平推式发票印制和打印的内容,除总局统一规定的式样外,比照卷式发票的基本要求及行业特点,由省级税务机关确定。
税控收款机打印机分为针打和喷墨两种,针打可一次性打印一联或两联;喷墨打印需一次分联打印。卷式定长发票每卷100份,不定长发票长度与定长发票长度相同。定长发票开头与结尾留出两份发票长度的空白;不定长发票结尾30公分边沿必须印有红色标记。平推式发票的打印软件除总局有统一规定外,由省级税务局统一组织开发。
卷式发票基本联次为一联,即“发票联”,也可为两联,即第一联为“发票联”,第二联为“存根联”或“记账联”。每卷发票按号码打印完毕后,可打印本卷发票汇总,具体由省级税务局确定。纳税人发票使用数据量过大,且用户后台管理系统能可靠保存发票明细数据的(保存期5年),经税务机关核准,可使用一联式税控发票(即发票联),并由用户保存“存根联”和发票明细数据,确保税务机关能够完整、准确、及时、可靠地进行核查。税控发票为两联时,用户必须妥善保管“存根联”,以备税务机关核查。平推式发票的联次由省级税务局按实际需要确定。
税控发票由省级税务局统一组织印制。税控发票采用密码防伪,故在印制环节不再采用原规定的水印纸和荧光油墨的防伪措施。定额发票的防伪措施,在总局尚未规定之前,省级税务局可根据本省的需要,确定防伪措施,并报总局备案。
税控发票报送数据包括发票汇总数据和发票明细数据。除总局规定必须报送发票明细数据的行业外,具体何种发票需报送发票汇总数据或者发票明细数据,或既要报送发票汇总数据又要报送发票明细数据,由省级税务机关确定。凡按规定只报送发票汇总数据的纳税人,必须保存发票存根联并可靠存储发票明细电子数据。发票汇总数据包括单卷发票使用汇总数据、指定时间段内发票使用汇总数据和日交易数据。单卷发票使用汇总数据的内容包括:发票代码、起止号码、正常发票份数、正常发票开票金额、废票份数、退票份数、退票金额及发票开票时间段。指定时间段内发票使用汇总数据包括:正常发票份数、正常发票开票金额、废票份数、退票份数、退票金额。指定时间段内发票使用汇总数据应当等于该时间段的日交易数据之和。日交易数据包括:正常发票份数、退票份数、废票份数、按税种税目分类统计的正常发票的累计金额和退票累计金额。发票明细数据包括:每张税控发票打印的全部内容。具体报送发票明细时间,待国标修改确定后再予明确。对需要抵扣和特殊控制的行业和发票,如交通运输业发票、机动车销售发票、建筑安装业发票、房产业发票的印制、使用和管理,以及使用何种税控器具实施控管,总局将另行规定。
税控发票必须加盖开票单位的发票专用章或财务印章。经税务机关批准印制的企业冠名发票,可以在印制发票时,将企业发票专用章(浅色)套印在税控发票右下方。
税控发票采取密码加密技术。税控收款机系列产品可在税控发票上打印出××位税控码,并可通过税控收款机管理系统,以电话查询、网上查询等方式辨别发票真伪。
十一、税控收款机名词解释及相关注释
税控收款机:是指具有税控功能,能够保证经营数据的正确生成、可靠存储和安全传递,实现税务机关的管理和数据核查等要求的电子收款机。
税控器:是指在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的配合下实现税控功能,能够保证经营数据的正确生成、可靠存储和安全传输,满足税务机关的管理和数据核查等要求的电子装置。
税控打印机:是指在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宿主)的配合下实现税控功能的,能够保证经营数据的正确生成、可靠存储和安全传输,满足税务机关的管理和数据核查等要求的打印机。
金融税控收款机:是指具有银行卡受理和税控功能的电子收款机。
税控卡:是指用于控制税控收款机税控数据,鉴别税控收款机身份,并与用户卡、税务管理卡互相认证;存储用户信息并确保税控数据不被篡改;生成发票税控码并对传递的税控数据进行电子签名。
用户卡:是指用于在税控收款机与税控收款及管理系统之间进行数据安全传递。在规定日期内,纳税人通过用户卡和税控卡完成相应的安全认证后采集税控收款机中的申报数据、发票使用数据等,传送到税务机关的税控收款机管理系统。税务机关通过用户卡将有关信息传回税控收款机和税控卡。
税务管理卡:是指用于采集税控收款机中的税控数据,以共核查纳税人向税务机关传递的税控数据与税控收款机中的税控数据是否一致;用于授权修改税控收款机的系统。
税控收款机管理系统:是指税务机关对税控收款机进行初始化以及对税控数据进行管理的系统。
数据存储:税控收款机应安全可靠的存储税控数据。税控存储器应采用非易失性存储器,其容量至少应满足存储5年的日交易数据。发票存储器的容量不得小于1MB(原则上应滚动存储不少于2个月的发票打印数据)。税控收款机至少应在发票存储器中滚动存储300卷发票的单卷发票使用汇总数据。
发票打印:税控收款机应具有定位色标识别功能。在一份发票上不能打印完成本次所有交易项内容时,可分多份打印,但每份发票内容应是完整的(应有该发票的大写合计金额和税控码)。
税控码:一般不带抵扣功能和需要特殊控制的发票打印的税控码是指由税控卡根据发票上的有关数据生成,以十进制数字打印在发票上的数码(20位加密数码)。带抵扣功能和需要特殊控制的发票的打印的税控码位数和形式总局将另行规定。
发票顺序号的设定:税控收款机中,发票顺序号由发票装卷时输入本卷发票印制的起始号码和终止号码来设定。
税控要求:税控收款机应具有单张发票开票金额、开票累计金额及退票累计金额的限额管理功能,限额由税务机关在发行税控卡时设定,可通过用户卡修改。当超过设定限额时应提示用户。
税控收款机应具有发票开具期限的管理功能,当税控收款机的时钟日期超过设定的开票截止日期时,不应打印发票。
增值税发票开票制度及管理规定
一、目的
为了规范财务开票流程,确保给客户开具的增值税票准确、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软件园物业商务中心及财务部相关人员。2.1 相关人员
2.1.1 物业公司指定商务中心专人负责客户增值税发票的开具与管理;财务负责发票购买、审核与风险管控。
2.1.2 物业公司指定商务中心专人负责对接客户,沟通发票信息等事宜。
三、增值税发票开具流程描述 3.1 发票种类
本制度所指的增值税发票分为增值税普通发票(以下简称“普通发票”)以及增值税专用发票(以下简称“专用发票”)。3.2 发票开具条件 3.2.1 普通发票开具条件
普通发票开具无特殊条件,要求与合同一致即可。3.2.2 专用发票开具条件
专用发票开具条件较为特殊:①客户提供方可开具;②合同、打款、发票名称三项需一致;③回款未回的,需财务审批。3.3开票流程
3.3.1发票购买、领用及交接流程
(1)财务部门负责增值税发票的领购,与税务机关发票业务衔接。根据业务需要提出发票购买申请,保证发票运用的合法性。
(2)领购增值税发票时,应检查发票的类型和数量是否正确;检查整本发票的发票号码是否连续,联次是否完整,发票份数是否正确。核对无误后与物业商务人员进行交接,记录发票领用的类型、数量、起始号,并由领用人签字确认。(3)领购发票后,物业商务人员将相应空白发票信息导入增值税开票系统,并可通过系统进行发票管理,库存查询等事宜,增值税发票应妥善保管。月末定期对系统内发票结存以及尚未使用发票进行核对。
(4)发票开具领取时,应建立严格的发票领用登记薄,记录发票领用的类型、客户名称、发票号,并由领取人签字确认。
(5)发票以旧换新,物业商务中心将发票开具完成后需将该组发票全部底联交回财务部门。
(6)出现因保管不善致发票丢失,应于丢失当日书面报告财务部,由财务部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并在报刊和电视等传播媒介上公告声明作废。3.3.2 发票填开的规范性要求
(1)发票启用后要先检查。发票需检查内容包括是否有缺号、串号、重号、缺联、防伪标识等质量问题。
(2)按规定的顺序填开。必须按发票号码顺序,包括本数顺序,每批号码的顺序填开发票。既不能跳批、跳号填开,也不能多批同时填开(增值税开票系统会提示放入对应发票代码、发票号码的提示信息,找到对应的发票放入打印机即可)。(3)逐栏填开发票。应按照发票票面规定的内容逐项进行填写,不得空格、漏项或简略,保证发票使用完整性。
(4)填开发票时,应做到字迹清楚、工整,不得涂改套用,对因填开或计算错误而作废的发票,应当全份完整保存,并加盖“作废”戳记。
(5)加盖发票专用章。发票填开后,只有在发票联、抵扣联加盖了开具方发票专用章,盖完发票章才能最终成为合法有效的发票,否则,该发票就不具备法律效力,付款方也不能作为财务核算的有效凭证。3.3.3 发票作废及红字
(1)增值税发票开具有误的,可及时作废,全联次留存。
(2)开具专用发票当月,发生款项退回、开票有误等情形,收到退回的发票联、抵扣联符合作废条件的,按作废处理。作废专用发票需在防伪税控系统中将相应的数据电文按“作废”处理,在纸质专用发票(含未打印的专用发票)各联次上注明“作废”字样,全联次留存。确认符合下列条件才能作废增值税专用发票:
①
收到退回的发票联、抵扣联时间未超过本方开具当月; ②
本方未抄税并且未记账;
③
客户未认证或者认证结果为“纳税人识别号认证不符”、“专用发票代码、号码认证不符”。
(3)如收到退回的发票联、抵扣联时间超过本方开具当月的则需要开具红字发票。
3.3.4开票软件操作及数据统计
(1)每月初首先要在开票系统中进行“抄税处理”,以保证本月正常开具发票;抄税处理完成后,财务在申报期截止日前,进行“网上申报”;“网上申报”成功后,在申报期内,需在开票系统中进行“反写”。如“反写”未在申报期内完成,则税控盘会锁死,此时将无法开具发票,需要到税务局找相关部门予以解锁。(2)当剩余发票数量较少时,业务部门需提前知会财务部门,以便财务提前准备前往税务机关购买。如遇在报税期,需等报税完成后方可购买。
(3)每月末的最后一组发票开具完成后,物业商务人员需将本月的发票资料导出、打印,上报给财务人员与账务进行核对,并作为当月的报税依据。
四、其它相关
4.1 为及时结账,客户所需发票应在每月28日前完成开具工作,物业商务人员需与客户做好沟通。如遇节假日,酌情调整节点。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增值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的是()。A.将购进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 B.将购进的货物用于个人消费
C.将购进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 D.将购进的货物用于对外投资 2.根据增值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增值税征税范围的是()。A.银行销售金银 B.缝纫业务 C.销售商品房
D.电力公司向发电企业收取的过网费 3.某企业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2015年10月销售自产货物取得含税收入10300元,销售自己使用过2年的设备一台,取得含税收入80000元,当月购入货物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金额8000元,增值税税额1360元,则该企业当月应缴纳增值税()元。A.493.40 B.1270.10 C.2630.10 D.1853.40 4.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5年10月销售自产电视机10台,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30000元,另外取得延期付款利息2340元,则该企业当月应缴纳增值税()元。A.4160 B.4698.97 C.5440 D.5497.8 5.根据增值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是()。A.采取折扣销售方式的,销售额为扣除折扣后的金额 B.采取以旧换新方式的,销售额为实际收取的全部价款 C.采取还本销售方式的,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还本支出 D.采取以物易物方式的,以实际收取的差价款为销售额 6.某白酒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5年10月份销售白酒取得不含税销售收入80万元,收取包装物押金2.34万元。当月没收3个月前收取的逾期未退还的包装物押金5.4万元,则该白酒生产企业2015年10月应纳增值税()万元。A.13.94 B.8.25 C.6.86 D.9.78 7.根据增值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情况中,外购货物发生的进项税额准予抵扣的是()。A.将外购货物用于免征增值税项目 B.将外购货物用于交际应酬消费 C.将外购货物用于不动产在建工程 D.将外购货物用于对外捐赠 8.某食品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5年10月将以前月份外购的副食品用于集体福利,该批外购副食品在购进时已经抵扣了进项税额,账面成本为10000元(其中含运费2000元),则该食品厂2015年10月应转出进项税额为()元。A.1017.09 B.1580 C.1452.99 D.1700 9.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5年10月从国外进口一批空调,海关核定的关税完税价格为117万元,缴纳关税11.7万元。已知增值税税率为17%,甲公司该笔业务应缴纳增值税税额的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A.117×17%=19.89(万元)
B.(117+11.7)×17%=21.879(万元)C.117÷(1+17%)×17%=17(万元)
D.(117+11.7)÷(1+17%)×17%=18.7(万元)10.根据增值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免征增值税的是()。A.农业生产者销售外购农产品 B.销售避孕药品
C.企业销售使用过的机器设备 D.外国企业无偿援助的进口物资 11.根据增值税法律制度的规定,关于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纳税人采取预收货款结算方式销售货物的,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 B.纳税人采取赊销方式销售货物的,为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 C.纳税人发生视同销售货物行为,为货物移送的当天 D.纳税人进口货物,为报关进口的当天 12.根据增值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情形中,纳税人可以自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是()。A.商业企业一般纳税人零售烟酒 B.一般纳税人销售免税货物 C.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
D.生产企业一般纳税人销售机器设备 13.根据“营改增”的有关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营改增的范围的是()。A.邮政储蓄服务 B.航空运输服务 C.文化创意服务 D.鉴证咨询服务 14.某广播影视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5年10月份提供广告设计服务取得不含税销售额80万元,提供广告发布服务取得不含税销售额250万元。当月接受旅客运输服务,支付不含税价款20万元,则该广播影视公司2015年10月份应缴纳增值税()万元。A.15.5 B.12.86 C.19.8 D.25.54 15.根据营业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营业税纳税人的是()。A.房屋租赁的承租方
B.转让境外土地使用权的销售方
C.单位依法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的内设机构 D.提供保险业服务的保险公司 16.根据营业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金融保险业”税目并应当计算缴纳营业税的是()。
A.有形动产融资租赁业务 B.保险公司的摊回分保费用 C.货物期货
D.金融机构转让有价证券取得的收入 17.根据营业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应按照“服务业”税目计算缴纳营业税的是()。A.出租文化场所 B.经营网吧 C.经营音乐茶座 D.金融经纪业务 18.甲建筑公司2015年10月承包飞天企业的一项建筑工程,合同约定工程总价款为100万元,其中含甲建筑公司提供的自产建筑材料20万元。另将部分安装劳务分包给乙企业,支付分包款40万元,则甲建筑公司应缴纳营业税()万元。A.1.8 B.2.4 C.1.2 D.1.5 19.甲企业2015年10月将自己的某闲置仓库出租给乙企业,合同约定每月租金12万元,租期3年,当月甲企业取得全部的租金收入,则甲企业2015年10月应缴纳营业税()万元。A.21.6 B.1.8 C.0.6 D.5.2 20.根据营业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纳税地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纳税人销售不动产,应当向不动产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B.纳税人出租不动产,应当向纳税人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C.纳税人转让土地使用权,应当向土地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D.扣缴义务人应当向其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其扣缴的税款 21.根据消费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消费品中,实行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相结合的复合计征办法征收消费税的是()。A.化妆品 B.白酒 C.啤酒 D.柴油 22.根据消费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消费税纳税义务人的是()。A.进口小汽车的外贸企业 B.委托加工卷烟的受托方 C.零售金银首饰的商场
D.生产化妆品的化妆品生产企业 23.(2016年新调整)根据消费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消费税征税范围的是()。A.汽车轮胎 B.食用酒精 C.铂金首饰
D.体育上用的发令纸 24.根据消费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应按纳税人同类应税消费品的最高销售价格作为计税依据计征消费税的是()。A.用于无偿赠送的应税消费品 B.用于集体福利的应税消费品 C.用于换取生产资料的应税消费品
D.用于连续生产非应税消费品的应税消费品 25.2015年10月甲公司进口一批小汽车,海关审定的关税完税价格为100万元,缴纳关税20万元,已知小汽车消费税税率为25%,甲公司当月进口小汽车应缴纳消费税税额的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A.(100+20)×25%=30(万元)
B.(100+20)÷(1-25%)×25%=40(万元)C.100×25%=25(万元)
D.100÷(1-25%)×25%=33.33(万元)26.(2016年新调整)根据消费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企业发生的下列经营行为中,外购应税消费品已纳消费税税额不准从应纳消费税税额中扣除的是()。A.以外购已税小汽车生产小汽车 B.以外购已税烟丝生产卷烟
C.以外购已税杆头生产高尔夫球杆 D.以外购已税石脑油生产成品油 27.某酒厂下设一非独立核算的门市部,2015年10月该酒厂共生产黄酒150吨,当月将其中100吨由总机构移送到非独立核算门市部用于销售,当月门市部实际对外销售黄酒80吨,则该酒厂当月就上述业务计算缴纳消费税的黄酒销售数量为()吨。A.150 B.100 C.80 D.0 28.根据消费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纳税人将不同税率的应税消费品组成成套消费品销售的,从高适用税率
B.卷烟由于接装过滤嘴而提高售价后,应按照新的销售价格确定征税类别和适用税率 C.委托加工的卷烟按照受托方同牌号规格卷烟的征税类别和适用税率征税;没有同牌号规格卷烟的,一律按照卷烟最高税率征税 D.残次品卷烟不缴纳消费税 29.根据消费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消费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纳税人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的,为移送使用的当天 B.纳税人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为支付加工费的当天 C.纳税人进口应税消费品的,为报关进口的当天
D.纳税人销售应税消费品采取预收款方式的,为发出应税消费品的当天 30.根据消费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消费税纳税地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进口的应税消费品,由进口人或者其代理人向报关地海关申报纳税 B.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由受托方向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税务机关解缴消费税税款
C.纳税人到外县销售自产应税消费品的,于应税消费品销售后,向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D.纳税人的总机构与分支机构不在同一县(市)的,应当分别向各自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增值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A.对从事货物生产的企业,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的,不能申请认定为一般纳税人
B.除个体经营者以外的其他个人不得申请认定为一般纳税人
C.提供应税服务的纳税人,应税服务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的为一般纳税人 D.小规模纳税人不得自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但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2.根据增值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增值税征税范围的有()。A.基础电信服务
B.寄售商店代委托人销售寄售物品 C.饭店销售现场消费的食品
D.纳税人提供矿产资源洗选劳务 3.根据增值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劳务应征收增值税的有()。A.矿产资源切割劳务 B.矿产资源分拣劳务 C.矿山爆破劳务 D.矿井构筑劳务 4.根据增值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可以作为增值税的扣税凭证的有()。A.税控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 B.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
C.接受境外单位提供的应税服务,从境内代理人处取得的解缴税款的税收缴款凭证 D.增值税普通发票 5.根据增值税法律制度的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下列行为中,涉及的进项税额可以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有()。
A.购进节日礼品发放给职工做福利 B.购进实木地板用于办公楼的装修
C.购进一台机器设备用于应税产品和免税产品的生产 D.购进布料用于生产服装 6.根据增值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增值税免税项目的有()。
A.药店销售的避孕药品 B.农民销售的自产农产品 C.残疾人个人提供广告服务
D.航空公司提供飞机播洒农药服务 7.根据增值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纳税人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其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发出货物的当天 B.纳税人采取托收承付方式销售货物,其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发出货物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
C.纳税人采取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其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
D.纳税人进口货物,其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报关进口的当天 8.根据“营改增”的有关规定,下列情形不属于在境内提供应税服务的有()。A.境外单位或个人向境内单位或个人提供完全在境外消费的应税服务 B.境内单位或个人向境内单位或个人提供完全在境外消费的应税服务 C.境内单位或个人向境内单位或个人出租完全在境外使用的有形动产 D.境外单位或个人向境内单位或个人出租完全在境外使用的有形动产 9.根据“营改增”的有关规定,纳税人提供的下列服务中,属于增值税征税范围,应计算缴纳增值税的有()。A.报刊发行服务 B.代理报关服务 C.不动产租赁服务 D.增值电信服务 10.根据增值税法律制度的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发生的下列情形中,暂按简易办法依照3%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的有()。A.寄售商店代销企业寄售的物品 B.典当业销售死当物品 C.生产企业销售废旧材料
D.寄售商店代销居民个人寄售的物品 11.(2016年新调整)根据消费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消费税征税范围的有()。A.汽缸容量为200毫升的摩托车 B.组合烟花 C.燃料电池
D.未经涂饰的素板 12.根据消费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行为涉及的货物,属于消费税征税范围的有()。A.批发商批发销售的雪茄烟 B.商场销售的金银首饰
C.地板生产厂销售的实木复合地板 D.汽车制造厂销售的电动汽车 13.(2016年新调整)根据消费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应在生产、进口、委托加工环节缴纳消费税的有()。A.无水乙醇 B.金银镶嵌首饰 C.果木酒
D.木制一次性筷子 14.根据消费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从量计征销售数量的确定,说法正确的有()。A.销售应税消费品的,为应税消费品的销售数量
B.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的,为应税消费品的移送使用数量 C.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为委托方委托加工的数量
D.进口应税消费品的,为海关核定的应税消费品进口征税数量 15.根据消费税法律制度的规定,关于金银首饰的税务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纳税人采用以旧换新方式销售的金银首饰,应按新首饰的销售价格计征消费税
B.对既销售金银首饰,又销售非金银首饰的单位,应将两类商品划分清楚,分别核算销售额 C.金银首饰与其他产品组成成套消费品销售的,应按销售额全额征收消费税 D.金银首饰连同包装物销售的,无论包装是否单独计价,也无论会计上如何核算,均应并入金银首饰的销售额计征消费税 16.根据消费税法律制度的规定,计算白酒的消费税时,应并入白酒计税销售额的有()。A.品牌使用费 B.包装费 C.包装物押金 D.包装物租金 17.根据消费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消费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结算方式的,为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 B.采取预收货款结算方式的,为收到预收货款的当天
C.采取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方式的,为发出应税消费品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 D.采取其他结算方式的,为收讫销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凭据的当天 18.根据消费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情形中,准予抵扣已纳消费税的有()。A.外购已税珠宝玉石生产的金银首饰 B.外购已税素板生产的实木地板 C.外购已税化妆品生产的化妆品
D.外购已税鞭炮、焰火为原料生产的鞭炮、焰火 19.根据营业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免征营业税的有()。A.残疾人员个人为社会提供的劳务
B.境内保险机构为出口货物提供的保险产品 C.宗教场所举办宗教活动的门票收入 D.残疾人福利机构提供的育养服务 20.根据营业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应在收到预收款的当天发生营业税纳税义务的有()。
A.转让土地使用权 B.销售不动产 C.提供建筑业劳务
D.提供不动产租赁劳务
三、判断题
1.增值税纳税人经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后,不符合一般纳税人条件的,可以转为小规模纳税人。()2.增值税纳税人兼营非增值税应税项目的,应分别核算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和非增值税应税项目的营业额;未分别核算的,一律按照增值税适用税率计算缴纳增值税。()3.货物期货属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应该征收营业税。()4.纳税人在资产重组过程中,通过合并、分立、出售、置换等方式,将全部或者部分实物资产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债权、负债和劳动力一并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其中涉及的货物转让,不征收增值税。()5.纳税人销售旧货,按照简易办法依照3%的征收率缴纳增值税。()6.一般纳税人因销售货物退回或者折让而退还给购买方的增值税额,应从发生销售货物退回或者折让当期的销项税额中扣减。()7.自2013年8月1日起,纳税人自用的应征消费税的摩托车、汽车、游艇,其进项税额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8.商贸企业进口的供残疾人专用的物品,免增值税。()9.根据增值税法律制度的规定,纳税人兼营免税、减税项目的,应当分别核算免税、减税项目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由税务机关确定减税、免税销售额。()10.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聘用的员工为本单位或雇主提供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服务,不属于提供应税服务,不征收增值税。()11.增值税扣缴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支付货款的当天。()12.一般纳税人提供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特定应税服务,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但一经选择,12个月内不得变更。()13.基本建设单位和从事建筑安装业务的企业附设工厂、车间生产的水泥预制构件、其他构件或建筑材料,凡用于本单位或本企业的建筑工程的,不征收增值税。()14.以积分兑换形式赠送的电信业服务,按照增值电信服务计算缴纳增值税。()15.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及其成员单位通过手机短信公益特服号为规定的公益性机构接受捐款服务,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给公益性机构捐款后的余额为销售额。()16.境内单位和个人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单位提供电信业服务,免征增值税。()17.已抵扣进项税额的购进货物改变用途,用于个人消费的,应当将该项购进货物的进项税从当期进项税额中扣减;无法确定该项进项税额的,按当期外购项目的对外销售额计算应扣减的进项税额。()18.纳税人销售的应税消费品,如因质量等原因由购买者退回时,经机构所在地或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可退还已缴纳的消费税税款。()19.根据营业税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贷款业务的营业额为贷款利息收入,但不包括加息和罚息。()20.根据营业税法律制度的规定,单位和个人在旅游景区兼有不同税目应税行为并采取“一票制”收费方式的,应当分别核算不同税目的营业额;未分别核算或核算不清的,从高适用税率。()
四、不定项选择题
1.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从事货物运输服务,2015年10月有关经济业务如下:(1)购进运输用货车10辆,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额为255000元;购进货车用柴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额为51000元。
(2)购进客车1辆,作为本企业职工班车,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额为8500元。(3)提供货物运输服务,取得含增值税价款1110000元,同时收取优质费2220元。
(4)提供货物装卸搬运服务,取得含增值税价款31800元;因损坏所搬运货物,向客户支付赔偿款5300元。
(5)提供货物仓储服务,取得含增值税价款116600元;所用仓库为经营性租赁取得,每月支付出租方租金7000元。
已知:交通运输业服务增值税税率为11%,物流辅助服务增值税税率为6%,上期留抵增值税税额3400元,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已通过税务机关认证。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甲企业下列增值税进项税额中,准予抵扣的是()。A.购进运输用货车的进项税额255000元 B.购进货车用柴油的进项税额51000元 C.购进客车的进项税额8500元 D.上期留抵的增值税税额3400元
(2)甲企业当月提供货物运输服务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A.(1110000+2220)×11%=122344.2(元)B.1110000×11%=122100(元)
C.(1110000+2220)÷(1+11%)×11%=110220(元)D.1110000×(1+11%)×11%=135531(元)
(3)甲企业当月提供货物装卸搬运服务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A.(31800-5300)×6%=1590(元)B.31800×6%=1908(元)
C.31800÷(1+6%)×6%=1800(元)
D.(31800-5300)÷(1+6%)×6%=1500(元)
(4)甲企业当月提供货物仓储服务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A.116600÷(1+6%)×6%=6600(元)B.116600×6%=6996(元)
C.(116600-7000)×6%=6576(元)
D.(116600-7000)÷(1+6%)×6%=6203.77(元)2.甲化妆品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5年10月有关经济业务如下:
(1)进口一批香水精,海关审定的关税完税价格为10000元(人民币,下同),按规定向海关缴纳相关税费,并取得海关填发的专用缴款书。
(2)委托乙企业为其加工一批口红,提供的原材料不含税价格为2000元;乙企业收取加工费1000元以及代垫部分辅料费150元,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委托加工的口红已于当月全部收回。
(3)自制一批新型化妆品(无同类市场价格),发放给本企业女职工作为福利,已知该批化妆品的生产成本为3500元,成本利润率为5%。
(4)将自产的化妆品投资到丙企业,取得丙企业5%的股权,同类化妆品的平均不含税售价为13000元,最高不含税售价为15000元。
已知:关税税率为20%,化妆品消费税税率为30%,化妆品增值税税率为17%。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甲企业当月进口香水精应纳税额的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A.应纳关税=10000×20%=2000(元)
B.应纳消费税=(10000+2000)×30%=3600(元)
C.应纳消费税=(10000+2000)÷(1-30%)×30%=5142.86(元)D.应纳增值税=(10000+2000)÷(1-30%)×17%=2914.29(元)
(2)甲企业委托乙企业加工口红,应被代收代缴消费税的计算,正确的是()。A.(2000+1000+150)×30%=945(元)B.(2000+1000)×30%=900(元)
C.(2000+1000+150)÷(1-30%)×30%=1350(元)D.(2000+1000)÷(1-30%)×30%=1285.71(元)
(3)甲企业自制新型化妆品作为职工福利,应缴纳消费税的计算,正确的是()。A.3500÷(1+5%)÷(1-30%)×30%=1428.57(元)B.3500÷(1-30%)×30%=1500(元)C.3500×(1+5%)×30%=1102.5(元)
D.3500×(1+5%)÷(1-30%)×30%=1575(元)
(4)关于甲企业以自产化妆品对外投资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同类化妆品的平均不含税售价作为计税依据 B.以同类化妆品的最高不含税售价作为计税依据 C.应纳消费税=13000×30%=3900(元)D.应纳消费税=15000×30%=4500(元)3.甲公司为一综合服务公司,具有建筑资质,2015年10月,发生业务如下:
(1)下设一旅游公司接待一200人的旅游团,每人收取旅游费1500元,另支付给其他单位住宿费200元/人,餐费50元/人,旅游景点门票350元/人,支付本公司导游费用150元/人。
(2)当月将自建的一仓库对外销售,取得销售收入200万元,已知该仓库的建筑成本为80万元,成本利润率为15%。
(3)将租入的一间车库转租,每月支付租金3万元,每月收取租金4万元。
(4)下设一KTV,当月提供唱歌服务取得入16万元,销售酒水取得收入3万元。(5)当月购置一税控收款机,取得增值税普通发票上注明价款9.36万元。
已知:服务业的营业税税率为5%,建筑业营业税税率为3%,销售不动产的营业税税率为5%,娱乐业的营业税税率为5%。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甲公司2015年10月接待旅游团收入应纳营业税()万元。A.0.75 B.0.8 C.0.85 D.0.9(2)甲公司2015年10月销售自建的仓库应缴纳营业税()万元。A.12.55 B.12.76 C.12.85 D.12.4(3)甲公司2015年10月转租车库应缴纳营业税()万元。A.0.2 B.0.05 C.0.1 D.0.15(4)甲公司2015年10月份共计应缴纳营业税()万元。A.14.9 B.13.68 C.13.54 D.15.25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 D 【解析】
选项ABC:将购进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个人消费、非增值税应税项目,不属于增值税的视同销售行为(P165)。
【知识点】 视同发生应税行为 2.【答案】 C 【解析】
选项ABD:属于增值税征税范围的特殊规定(P166);选项C:不动产(商品房)销售,属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P214)。
【知识点】 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3.【答案】 D 【解析】
该企业当月应缴纳增值税=10300÷(1+3%)×3%+80000÷(1+3%)×2%=1853.40(元)。(P169)
【知识点】 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的计算 4.【答案】 C 【解析】
该企业当月应缴纳增值税=30000×17%+2340÷(1+17%)×17%=5440(元)。(P170)
【知识点】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5.【答案】 C 【解析】
选项A:纳税人采取折扣方式销售货物,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可以按折扣后的销售额征收增值税;如果将折扣额另开发票,不论其在财务上如何处理,均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折扣额(P171);选项B:采取以旧换新方式销售货物的,应按新货物的同期销售价格确定销售额,不得扣减旧货物的收购价格。但是对金银首饰以旧换新业务,可以按销售方实际收取的不含增值税的全部价款征收增值税(P171);选项D:采取以物易物方式销售货物的,双方都应作购销处理(P171)。
【知识点】 销售额确定的特殊规定 6.【答案】 A 【解析】
对销售除啤酒、黄酒以外的其他酒类产品而收取的包装物押金,无论是否返还以及会计上如何核算,均应并入当期销售额征收增值税(P172)。该白酒生产企业2015年10月应纳增值税=80×17%+2.34/(1+17%)×17%=13.94(万元)。
【知识点】 销售额确定的特殊规定 7.【答案】 D 【解析】
选项ABC:将外购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不动产在建工程)、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交际应酬),进项税额不得抵扣(P174)。
【知识点】 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 8.【答案】 B 【解析】
该食品厂10月应转出进项税额=(10000-2000)×17%+2000×11%=1580(元)。
【知识点】 进项税额特殊问题的处理 9.【答案】 B 【解析】
甲公司进口空调应缴纳的增值税税额=(关税完税价格+关税)×增值税税率=(117+11.7)×17%=21.879(万元)。
【知识点】 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的计算 10.【答案】 B 【解析】
(P179)选项A: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免税;选项C:“其他个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物品,免税;选项D:“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援助的进口物资和设备,免税。
【知识点】 增值税的税收优惠
11.【答案】 A 【解析】
纳税人采取预收货款结算方式销售货物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货物发出的当天(P180)。
【知识点】 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12.【答案】 D 【解析】
(P183)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1)商业企业一般纳税人零售烟、酒、食品、服装、鞋帽(不包括劳保专用部分)、化妆品等消费品的;(2)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适用免税规定的(法律、法规及国家税务总局另有规定的除外);(3)向消费者个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4)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需要开具专用发票的,可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代开)。
【知识点】 增值税专用发票 13.【答案】 A 【解析】
邮政储蓄业务按“金融保险业”税目征收营业税(P217)。
【知识点】 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14.【答案】 C 【解析】
接受的旅客运输服务,不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P189)。2015年10月份该公司应缴纳增值税=(80+250)×6%=19.8(万元)。
【知识点】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15.【答案】 D 【解析】
(P213)营业税的纳税人是在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营改增除外)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是取得货币、货物或者其他经济利益的单位(选项A错误),但不包括单位依法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的内设机构(选项C错误)。选项B:所转让或者出租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在境内的才属于境内的应税行为,所以选项B不需要在我国纳税。
【知识点】 营业税的征税范围 16.【答案】 D 【解析】
选项A: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应计算缴纳增值税,不缴纳营业税(P187);选项B:保险公司的摊回分保费用不征收营业税(P218);选项C:货物期货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不缴纳营业税(P166)。
【知识点】 营业税的征税范围 17.【答案】 A 【解析】
选项BC按照“娱乐业”税目计算缴纳营业税(P218);选项D按照“金融保险业”税目计算缴纳营业税(P217)。
【知识点】 各行业应纳营业税计算的具体规定——金融保险业,各行业应纳营业税计算的具体规定——文化体育业和娱乐业,各行业应纳营业税计算的具体规定——服务业 18.【答案】 C 【解析】
纳税人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P223)。建筑公司提供的自产建筑材料应缴纳增值税。甲建筑公司应纳营业税=(100-20-40)×3%=1.2(万元)。
【知识点】 应纳营业税计算的基本规定 19.【答案】 A 【解析】
纳税人提供不动产的租赁业务,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P230)。甲企业应纳营业税=3×12×12×5%=21.6(万元)。
【知识点】 应纳营业税计算的基本规定 20.【答案】 B 【解析】
纳税人出租不动产,应当向不动产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P231)。
【知识点】 营业税的征收管理
21.【答案】 B 【解析】
卷烟、白酒采用复合方法计征消费税(P200)。
【知识点】 消费税的税率 22.【答案】 B 【解析】
在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业务中,消费税的纳税人是委托方,受托方(个人除外)只是消费税的代收代缴义务人,不是纳税义务人(P193)。
【知识点】 消费税的征税范围 23.【答案】 C 【解析】
选项ABD均不属于消费税的征税范围。
【知识点】 消费税的征税范围 24.【答案】 C 【解析】
纳税人用于换取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投资入股和抵偿债务等方面的应税消费品,应当以纳税人同类应税消费品的最高销售价格作为计税依据计算消费税(P204)。
【知识点】 消费税的征税范围 25.【答案】 B 【解析】(P208)甲公司应纳消费税=(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消费税税率=(100+20)÷(1-25%)×25%=40(万元)。
【知识点】 消费税的计算 26.【答案】 A 【解析】
“小汽车”不涉及消费税抵扣的问题(P209)。
【知识点】 已缴纳消费税的扣除 27.【答案】 C 【解析】
纳税通过自设非独立核算门市部销售的自产应税消费品,应当按照门市部对外销售额或者销售数量征收消费税(P204)。
【知识点】 消费税应纳税额计算——销售额和销售数量的确定 28.【答案】 D 【解析】
选项D:残次品卷烟应当按照同牌号规格正品卷烟的征税类别确定适用税率(P202)。
【知识点】 消费税的税率 29.【答案】 B 【解析】
纳税人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为纳税人提货的当天(P211)。
【知识点】 消费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30.【答案】 B 【解析】
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除受托方为个人外,由受托方向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税务机关解缴消费税税款。受托方为个人的,由委托方向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P211)。
【知识点】 消费税的征收管理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 B, C, D 【解析】
选项A:从事货物生产的纳税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的,应当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若小规模纳税人会计核算健全,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认定为一般纳税人,不作为小规模纳税人(P163)。
【知识点】 增值税的纳税人 2.【答案】 A, B, D 【解析】
选项C:旅店业和饮食业纳税人销售非现场消费的食品应当缴纳增值税,不缴纳营业税(P166);但旅店业和饮食业的纳税人销售现场消费的食品,则缴纳营业税(P219)。
【知识点】 增值税征税范围的一般规定 3.【答案】 A, B 【解析】
选项AB:纳税人提供的矿产资源开采、挖掘、切割、破碎、分拣、洗选等劳务,属于增值税应税劳务,应当缴纳增值税(P166);选项CD:纳税人提供的矿山爆破、穿孔、表面附着物(包括岩层、土层、沙层等)剥离和清理劳务,以及矿井、巷道构筑劳务,属于营业税应税劳务,应当缴纳营业税(P216)。
【知识点】 增值税征税范围的一般规定,营业税的征税范围 4.【答案】 A, B, C 【解析】
选项D:增值税普通发票不能作为增值税的扣税凭证。
【知识点】 增值税专用发票 5.【答案】 C, D 【解析】
选项AB: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外购货物用于集体福利、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其进项税额均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P174)。
【知识点】 当期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 6.【答案】 A, B, C, D 【解析】
以上均属于增值税免税项目(P179、192)。
【知识点】 增值税的税收优惠 7.【答案】 B, C, D 【解析】
选项A:纳税人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不论货物是否发出,其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均为收到销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凭据的当天。
【知识点】 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8.【答案】 A, D 【解析】
下列情形不属于在境内提供应税服务:境外单位或个人向境内单位或个人提供完全在境外消费的应税服务;境外单位或个人向境内单位或个人出租完全在境外使用的有形动产;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P184)。
【知识点】 增值税的纳税人 9.【答案】 A, B, D 【解析】
选项C:属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应计算缴纳营业税。【知识点】 增值税征税范围的一般规定,营业税的征税范围 10.【答案】 A, B, D 【解析】
(P169)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暂按简易办法依照3%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1)寄售商店代销寄售物品(包括居民个人寄售的物品在内);(2)典当业销售死当物品。选项C应按适用税率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
【知识点】 增值税的税率
11.【答案】 B, C, D 【解析】
选项A不属于消费税的征税范围。
【知识点】 消费税的征税范围 12.【答案】 B, C 【解析】
选项A:在批发环节缴纳消费税的只有卷烟,不包括雪茄烟(P195);选项D:电动汽车不属于消费税的征税范围(P198)。
【知识点】 消费税的征税范围 13.【答案】 C, D 【解析】
选项A:无水乙醇不属于消费税的征税范围;选项B:金银镶嵌首饰在零售环节缴纳消费税。
【知识点】 消费税的征税环节 14.【答案】 A, B, D 【解析】
选项C: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为纳税人收回的应税消费品数量(P203)。
【知识点】 销售额确定的一般规定 15.【答案】 B, C, D 【解析】
选项A:纳税人采用以旧换新方式销售的金银首饰,应按实际收取的不含增值税的全部价款确定计税依据征收消费税(P204)。
【知识点】 销售额确定的一般规定 16.【答案】 A, B, C, D 【解析】
上述选项均应计入白酒消费税的计税销售额(P202、204)。
【知识点】 销售额确定的一般规定 17.【答案】 A, C, D 【解析】 选项B:采取预收货款结算方式的,为发出应税消费品的当天(P211)。
【知识点】 消费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18.【答案】 B, C, D 【解析】
选项A:纳税人用外购的已税珠宝、玉石原料生产的改在零售环节征收消费税的金银首饰(镶嵌首饰),在计税时一律不得扣除外购珠宝、玉石的已纳消费税税款(P210)。
【知识点】 消费税应纳税额计算——已纳消费税的扣除 19.【答案】 A, B, C, D 【解析】
以上四个选项均属于免征营业税的范围。
【知识点】 营业税的税收优惠 20.【答案】 A, B, C, D 【解析】
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知识点】 营业税的征收管理
三、判断题
1.【答案】 2 【解析】
除国家税务总局另有规定外,纳税人一经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后,不得转为小规模纳税人(P164)。
【知识点】 增值税的纳税人 2.【答案】 2 【解析】
增值税纳税人兼营非增值税应税项目的,应分别核算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和非增值税应税项目的营业额;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销售额(P165)。
【知识点】 混合销售和兼营 3.【答案】 2 【解析】
货物期货应当征收增值税,在期货的实物交割环节纳税(P166)。
【知识点】 增值税征税范围的其他特殊规定 4.【答案】 1 【解析】
征税范围的特殊规定
【知识点】 增值税征税范围的其他特殊规定 5.【答案】 2 【解析】
纳税人销售旧货,按照简易办法依照3%征收率减按2%征收增值税(P169)。
【知识点】 增值税的税率 6.【答案】 1 【解析】
销售额的确定
【知识点】 核定销售额 7.【答案】 1 【解析】
进项税额的确定
【知识点】 当期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期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 8.【答案】 2 【解析】
由残疾人的组织直接进口供残疾人专用的物品,免增值税。(P179)。
【知识点】 增值税的税收优惠 9.【答案】 2 【解析】
纳税人兼营免税、减税项目的,应当分别核算免税、减税项目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不得免税、减税(P179)。
【知识点】 增值税的税收优惠 10.【答案】 1
【解析】 一手双校,初级,中级,注会,注会综合,注税,资格证,高会课件,联系QQ:37863298 增值税征税范围
【知识点】 增值税征税范围的一般规定
11.【答案】 2 【解析】
增值税扣缴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的当天。
【知识点】 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12.【答案】 2 【解析】
一般纳税人提供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特定应税服务,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但一经选择,36个月内不得变更(P190)。
【知识点】 增值税的税收优惠 13.【答案】 2 【解析】
基本建设单位和从事建筑安装业务的企业附设工厂、车间生产的水泥预制构件、其他构件或建筑材料,凡用于本单位或本企业的建筑工程的,应视同对外销售,在移送使用环节征收增值税(P166)。
【知识点】 增值税征税范围的其他特殊规定 14.【答案】 2 【解析】
以积分兑换形式赠送的电信业服务,不征收增值税(P186)。
【知识点】 增值税征税范围的一般规定 15.【答案】 1 【解析】
【知识点】 核定销售额 16.【答案】 1 【解析】
【知识点】 增值税的税收优惠 17.【答案】 2 【解析】
已抵扣进项税额的购进货物改变用途,用于个人消费的,应当将该项购进货物的进项税从当期进项税额中扣减;无法确定该项进项税额的,按当期外购项目的实际成本计算应扣减的进项税额(P175)。
【知识点】 当期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 18.【答案】 1 【解析】
【知识点】 消费税的征收管理 19.【答案】 2 【解析】
贷款业务的营业额为贷款利息收入,包括各种加息、罚息等。
【知识点】 营业税计税依据的一般规定 20.【答案】 1 【解析】
【知识点】 营业税的征收管理
四、多项选择题
1.(1).【答案】 A, B, D 【解析】
外购客车用于集体福利,进项税额不得抵扣。
【知识点】 当期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2).【答案】 C 【解析】
甲企业提供货物运输服务同时收取的优质费,应作为价外费用(收入)处理,增值税销项税额=(1110000+2220)÷(1+11%)×11%=110220(元)。
【知识点】 当期销项税额(3).【答案】 C 【解析】
向客户“支付(”而非“收取”)的赔偿款,不属于甲企业的收入,增值税销项税额=31800÷(1+6%)×6%=1800(元)。
【知识点】 当期销项税额(4).【答案】 A 【解析】
甲企业支付的不动产租金支出,不会影响其增值税的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116600÷(1+6%)×6%=6600(元)。
【知识点】 当期销项税额 2.(1).【答案】 A, C, D 【解析】
进口环节应纳关税=关税完税价格×关税税率=10000×20%=2000(元);应纳消费税=(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消费税税率=(10000+2000)÷(1-30%)×30%=5142.86(元);应纳增值税=(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增值税税率=(10000+2000)÷(1-30%)×17%=2914.29(元)。
【知识点】 消费税应纳税额计算——组成计税价格计算(2).【答案】 C 【解析】
委托加工从价计税的应税消费品,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比例税率),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比例税率。甲企业委托乙企业加工口红,应被代收代缴的消费税=(2000+1000+150)÷(1-30%)×30%=1350(元)。
【知识点】 消费税应纳税额计算——组成计税价格计算(3).【答案】 D 【解析】
自产自用从价计税的应税消费品,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比例税率),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比例税率。甲企业自制新型化妆品作为职工福利,应缴纳消费税=3500×(1+5%)÷(1-30%)×30%=1575(元)。
【知识点】 消费税应纳税额计算——组成计税价格计算(4).【答案】 B, D 【解析】
纳税人用于换取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投资入股和抵偿债务等方面的应税消费品,应当以纳税人同类应税消费品的最高销售价格作为计税依据计算消费税(P204)。应纳消费税=15000×30%=4500(元)。
【知识点】 消费税的计算 3.(1).【答案】 D 【解析】
旅游业务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替旅游者支付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住宿费、餐费、交通费、旅游景点门票和支付给其他接团旅游企业的旅游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P226)。甲公司接待旅游团收入应纳营业税=(1500-200-50-350)×200×5%=9000(元)=0.9(万元)。
【知识点】 营业税计税依据的一般规定(2).【答案】 C 【解析】
纳税人销售自建建筑物应计算缴纳两道环节的营业税,一道是建筑业营业税,一道是销售不动产环节的营业税(P223)。甲公司销售自建仓库应缴纳营业税=80×(1+15%)/(1-3%)×3%+200×5%=12.85(万元)。
【知识点】 营业税计税依据的一般规定
(3).【答案】 A 【解析】
转租收入应按租金收入全额计算缴纳营业税,不得扣除任何费用(P226)。甲公司转租车库应缴纳营业税=4×5%=0.2(万元)。
【知识点】 各行业应纳营业税计算的具体规定——服务业(4).【答案】 C 【解析】
下设KTV应缴纳营业税=(16+3)×5%=0.95(万元);(P222)营业税纳税人购置税控收款机,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可凭购进税控收款机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按照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抵免当期应纳营业税税额,或者按照购进税控收款机取得的普通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依下列公式计算可抵免税额:可抵免税额=价款/(1+17%)×17%=9.36/(1+17%)×17%=1.36(万元)。甲公司2015年10月份共计应缴纳营业税=0.9+12.85+0.2+0.95-1.36=13.54(万元)。
本文结合近几年来我国增值税实施的情况以及国外的立法, 对我国目前小规模纳税人制度的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 提出提升增值税纳税人制度效率的初步方案, 以期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以及为更完善的增值税纳税人制度改革提供经验。
1 小规模纳税人制度的缺点与弊端
(1) 小规模纳税人在发票管理规定和使用方面不规范, 其进项税额不能抵扣造成抵扣链条的断裂, 导致重复征税。
《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一条明确规定了小规模纳税人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相应地, 小规模纳税人在经营过程中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抵扣其生产产品耗用购进货物所含的进项税金, 也不得为其销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给其下游的生产经营主体。于是就产生了问题:有了小规模纳税人的存在, 其耗用的购进货物所含的进项税金无法通过销项税金抵扣掉, 于是其就有将这笔成本 (进项税金) 作为销售价的一部分转嫁给他的下游 (若是最终消费者, 则问题还不大) 生产经营主体。由于其无法给下游生产经营主体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则该下游的生产经营主体“不仅要负担在本环节应负担的税金, 还应承担以前各个环节应负担的税金, 这将使税金支出大为增加。”这也就意味着, 当商品被销售给最终消费者后, 商品价值中的部分已经被征了两次税, 重复征税效应非常严重;这还意味着,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需要购进原材料和服务时, 不愿意与免除增值税的小规模纳税人进行交易, 这将使小规模纳税人无法与一般纳税人公平竞争。
(2) 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仍然偏高, 导致实际税负大于一般纳税人, 造成实质上的不公。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二条的规定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由过去的6%和4%两档统一下调为3%。由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税额是其不含税销售额与征收率的乘积, 所以小规模纳税人的实际税负就是3%。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能够抵扣进项税额, 所以其实际税负远小于其名义税率。一般来说, 一般纳税人的实际税收负担率, 会因各个具体企业购销情况的不同而不同。根据商业企业一般纳税人税负的计算公式, “增值税税负=100% × (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销售收入”。经过一番推导, 商业一般纳税人税负可以最终写成:“行业毛利率×增值税税率”;行业毛利率 (商业) 也就可以写成:“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负/增值税税率”。工业企业一般纳税人的销售成本繁于商业企业, 经过一番推导, 其增值税税负的计算公式为[1- (1-毛利率) × (1-其他成本率) ]×增值税税率;行业毛利率 (工业) 也可据此公式得出。
由于增值税税负的数据无法直接得到, 故笔者通过查询“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中我国部分行业的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本年应缴增值税的数据来间接推算出行业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负。见下表:
续 表
数据来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
上表显示, 2011年, 全国工业、批发业和零售业一般纳税人平均增值税税负分别为3.12%、1.00%、1.65%, 则假定增值税税率全部为17%, 其他成本率为15%, 可以根据上述公式推算出全国工业、批发业和零售业一般纳税人的平均毛利率分别为4%、5.88%、9.7%。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八条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的标准是: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 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为主, 并兼营货物批发或者零售的纳税人, 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的, 其他纳税人, 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的。可见, 小规模纳税人大多属于我国的中小企业。根据微观经济学理论, 在同一市场中如果没有垄断者, 同一种类商品的进货价格和销货价格不可能差别太大, 因此, 不论是小规模纳税人还是一般纳税人, 各家进销货价差率也是逐渐趋于一致的。那么上述计算出的一般纳税人毛利率也可认为符合小规模纳税人的毛利率水平。而3%的征收率占毛利率的比重明显较高, 最大的工业企业甚至达到了75%。可以想见, 小规模纳税人的生存是何等的困难。所以现行规定的对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偏高, 严重影响了我国中小企业的正常发展, 实质上的不公平竞争非常严重。
(3) 小规模纳税人的数量过于庞大, 严重阻碍了我国税收征管的效率, 不利于国家财政收入的提高。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七条规定了我国增值税的起征点制度。虽然2011年11月1日起起征点数额有了大幅上调, 但相比于近两年物价的上涨的幅度来说仍然偏低, 其适用范围仍仅限于个人, 高于起征点的个人、所有企业不分销售额大小都是增值税纳税人。较低的起征点使大量小企业成为增值税纳税人。于是我国不得不对小规模纳税人实行简易征收办法以降低征管成本。在2008年《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修改后认定小规模纳税人销售额的标准比原来有很大的下调, 使原先很多是小规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主体成为了一般纳税人。但是, 现在小规模纳税人的数量依然庞大, 从小规模纳税人筹集到的税收收入相对于一般纳税人的却依然十分有限, 2006年全国增值税收入中, 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收入为8482610万元;一般纳税人的税收收入为120465301万元, 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收入占增值税总收入的比例为6.58%。国家对纳税人较低的起征点的规定可能是因为不愿放弃“中小企业”这部分的税基, 但立法者没有预料到纳税人的遵从成本、合规成本和税收征管成本却因此而大大提升, 税务机关花费大量时间从小规模纳税人身上收缴对整个税收收入来说是无足轻重的一部分税款, 相应地, 对一般纳税人的监管和稽查就相对应减少, 这容易激发大型企业逃税的动机, 使整个增值税制度的效率严重下降。
以上三个小规模纳税人制度的缺陷与弊端严重影响了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的利益、增值税“税不重征”的优点与整个增值税效率与社会总效益的提高。改革小规模纳税人制度迫在眉睫!
2 对小规模纳税人制度的改革方案的定性分析
2.1 促进我国小规模纳税人制度改革的根本性措施
根据以上小规模纳税人制度的缺陷和弊端可知, 小规模纳税人的存在会割裂增值税抵扣链条;使与之交易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也无法获得完全的进项税额抵扣, 对经济造成扭曲;对征收率的设定也使其与一般纳税人在竞争时处于不利地位;无法像一般纳税人那样登记注册, 造成管理上的不便;并且其自身庞大的数量所导致的征管成本、合规成本与遵从成本的增加给整个社会带来负效益。然而, 目前并未观察到小规模纳税人的存在给整个增值税制度和社会带来些许有益之处。所以, 改革小规模纳税人制度最彻底也最具效益的方案就是取消之。
然而制度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 尤其像小规模纳税人这样牵涉面广泛的制度, 在质变之前必须要经历足够的量变。要想一下子取消小规模纳税人制度肯定在初期的经济和社会成本巨大。在这之前政府一定会采取一系列温和的改革措施来缓和变革所带来的社会成本的损失。所以, 笔者认为小规模纳税人制度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改革方向宜集中表现为减少小规模纳税人的数量。
我国目前增值税起征点为: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的, 月销售额5000~20000元;按次纳税的, 日销售额300~500元。换句话说, 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的, 年销售额60000~240000元;按次纳税的, 年销售额108000~180000元。而我国目前划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的界限 (以下简称“纳税人界限”) 为:年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或80万元。可见现行增值税起征点和纳税人界限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在保留小规模纳税人制度的前提下, 生产经营主体被分为三类:非增值税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一般纳税人。划分标准分别为“增值税起征点”和“纳税人界限”。若不是像彻底改革那样将增值税起征点与纳税人界限合二为一, 则温和的改革有几种方案:①起征点提高, 同时纳税人界限不变;②起征点不变, 同时纳税人界限下降;③起征点提高, 同时纳税人界限下降;④起征点和纳税人界限都提高;⑤起征点和纳税人界限都下降。在上述五种方案中, ①在不改变一般纳税人的情况下, 将一部分小规模纳税人划归至非增值税纳税人中。这样在减少小规模纳税人的数量的同时一般纳税人数量不变, 又, 纳税人遵从成本、合规成本和征管成本在小规模纳税人身上比在非增值税纳税人身上花费得更多, 即使减少了一部分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收入, 但减少的收入与成本的节约比起来无足轻重, 故仍能有效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加强税收中性, 增值税制度与社会总效益将变优;②在不改变非增值税纳税人的情况下, 将一部分小规模纳税人划归至一般纳税人中。这样在减少小规模纳税人的数量的同时非增值税纳税人数量不变, 又, 纳税人遵从成本、征管成本大幅减少, 税收收入大致不变, 增值税制度与社会总效益将变优;③将小规模纳税人部分划归至一般纳税人中、部分划归至非增值税纳税人中。即综合①和②的模式, 根据以上分析, 增值税制度和社会总效益将显著提高;④能有效减少纳税人遵从成本、合规成本和征管成本, 但具体对增值税制度和全社会的成本效益须根据税收收入的变化具体分析。由于对收入和成本的分析属定量分析, 超出了本文讨论范围, 故在此暂不详述;⑤在两标准下降幅度相同的情况下会增大纳税人遵从成本、合规成本和征管成本, 即使税收收入有所提高, 仍不及成本支出的速度快。故将使增值税制度和社会总效益变劣。
综上所述, 较优的改革方案为③, 即提高起征点, 同时下调纳税人标准, 尽可能地减少小规模纳税人的数量。但更为理想的方案是③与④的结合, 即起征点和纳税人界限都上升, 但起征点上升速度比纳税人界限上升得快, 以便达到减少小规模纳税人数量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纳税人的遵从成本、合规成本和征管成本, 使增值税制度和社会总效益最大化。
2.2 促进我国小规模纳税人制度改革的配套性措施
改革还需要改进配套制度的建设以增强改革的具体可操作性。改革小规模纳税人制度比较重要的一个的因素是纳税人登记制度。各国对增值税纳税人的定义都包括根据法律的定义已经进行登记的主体以及根据法律的规定被要求进行登记的主体。规定后者成为增值税纳税人是为了防止隐性主体通过不登记来逃避纳税义务。在实践中, 有些在起征点以下的小企业可能更愿意加入增值税的体系, 因为其无法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而处于较之增值税纳税人不利的地位, 所以应允许起征点以下的小企业自愿选择登记成为增值税纳税人。但为了防止企业在登记后“申请进项税额抵扣和退税, 随后立即注销登记”的欺诈行为发生, 须规定在注册登记后一段较长时间 (比如一年) 生产经营主体不得改变增值税纳税人的身份。而有些超过起征点的企业可能更愿意被排除在增值税的体系之外 (可能原因为:该企业的销售对象是最终消费者或者其他无须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企业;也可能因为企业的增值额占其提供货物或劳务价格的较高比例。) 以通过降低价格或关联交易来获利。面对这种避税的行为, 应规定销售额超过起征点的已登记的增值税纳税人不得注销其纳税人身份, 以方便税务机关对纳税人进行全面征管。综上, 笔者认为:对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都应采取登记注册和注销退出制度。同时, 对销售额未达到起征点的生产经营主体可以自愿选择申请登记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或小规模纳税人;销售额达到起征点但未达到一般纳税人标准的生产经营主体可以自愿选择登记成为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或不登记 (成为非增值税纳税人) ;销售额达到一般纳税人标准的生产经营主体必须登记为一般纳税人, 且一段时间内不得改变其身份。当然, 选择申请登记的生产经营主体须符合特定的条件 (比如能证明其有能力配合增值税的征管, 并且其主要供货对象是增值税纳税人) , 以达到便利征管的目的与宗旨。我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三条规定:纳税人一经认定为一般纳税人之后, 不得转为小规模纳税人, 但国家税务总局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三十四条规定:纳税人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的标准, 未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的, 应按销售额依照增值税税率计算应纳税额, 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也不得使用增值税占用发票。这样的规定比较切合实际与效率, 在增值税纳税人登记改革方面我国现行制度的过渡将比较容易。
另一个需要改进的地方是我国的税务代理制度。在我国, “由于社会、经济以及税务行政管理能力等原因, 加上实行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模式, 客观上对税务代理制度的需求规模不如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大。”我国目前很多生产经营主体对繁多的增值税税收优惠以及免税政策缺乏了解, 使得社会纳税成本畸高。若要节约纳税人遵从成本和税务机关的征管成本, 必须发展完善我国税务代理制度, 配合税收征管方式的改革, 帮助广大纳税人准确纳税, 以切实提高增值税制度的效率和社会的总效益。
另外, “起征点”制度的这种“全额累退”的性质, 无疑会增大纳税人的避税动机。为了缓解起征点附近纳税人税负的巨大反差, 建议将“起征点”制度改为“免征额”制度。为了减轻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 立法者还应降低征收率以符合经济法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为提高立法的科学性, 应进一步对我国小企业的规模分布, 小企业税收负担等进行数据测算分析。但定量分析已超出本文讨论范围, 故在此暂不详述。
3 结 论
不彻底 (温和) 的改革是立法者在一部分税收收入与一系列经济与社会成本上妥协的结果, 它并未真正解决小规模纳税人制度存在的缺陷与弊端。所以长远来看改革的趋势是逐渐废除小规模纳税人制度, 把增值税起征点和划分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的界限合二为一, 并将两者都设定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上, 则纳税人的数量会显著减少, 税收收入也可能不降反升, 增值税制度乃至社会总效益都会因此而提高。纵观最近几年来增值税纳税人制度的改革情况, 2009年1月1日实现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界限的下调;2011年11月1日实现了增值税起征点的大幅上升, 使我们看到了政府改革增值税纳税人制度的决心与魄力。但不可否认, 增值税起征点与一般纳税人标准之间仍有着不小的差距, 可见增值税纳税人制度的改革任重而道远, 期盼在不久的将来我国能真正实现增值税纳税人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增值税法律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10 (6) .
[2]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增值税法律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10 (77) .
[3]陈少英.税法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407) .
关键词增值税;增值税转型;改革
一、增值税转型
所谓增值税转型就是将中国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在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税制下,企业所购买的固定资产所包含的增值税税金,不允许税前扣除;而如果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则意味着这部分税金可以在税前抵扣(房产等不动产除外)。世界上采用增值税税制的绝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实行的都是消费型增值税。因为它有利于企业进行设备更新改造,因而很受企业的欢迎。
二、增值税转型改革的主要内容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提交的增值税转型改革方案,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
增值税转型改革的主要内容:自2009年1月1日起,在维持现行增值税税率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全国范围内(不分地区和行业)的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其新购进设备所含的进项税额,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为预防出现税收漏洞,将与企业技术更新无关,且容易混为个人消费的应征消费税的小汽车、摩托车和游艇排除在上述设备范围之外。同时,作为转型改革的配套措施,将相应取消进口设备增值税免税政策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将小规模纳税^征收率统一调低至3%,将矿产品增值税税率恢复到17%。
增值税转型改革的目的是为扩大国内需求,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三、增值税转型改革的意义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推出增值税转型改革,对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完善增值税制度
1994年税制改革时,出于抑制投资膨胀,保证财政收入的考虑,采用的是生产型增值税,其中最大的特点是只能扣除属于非固定资产的那部分生产资料的进项税额,而作为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这样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对企业设备购置的重复征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以势在必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完成这一改革。自2004年7月1日起,国家首先在东北、中部等部分地区已先后实行了改革试点。2008年7月1日,国务院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五个盟市和四川汶川地震受灾严重地区。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东北和中部转型试点地区新增设备进项税额总计244亿元,累计抵减欠缴增值税额和退给企业增值税额186亿元。试点工作有力地推动试点地区经济发展、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也为全面推开增值税转型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十一居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同意的全国人大财经委关于预算草案审查结果报告,明确提出于2009年1月1日,在全国推开增值税转型改革。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在接受相关采访时说:“增值税制的一大优点是能够避免生产专业化过程中的重复征税问题。根据对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税金扣除方式的不同,增值税制分为生产型、收入型和消费型三种类型。生产型不允许扣除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的已征增值税,税基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税基最大,但重复征税也最严重。收入型允许扣除固定资产当期折旧所含的增值税,税基相当于国民收入,税基其次。消费型允许一次性扣除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的增值税,税基相当于最终消费,税基最小,但消除重复征税也最彻底。在目前世界上140多个实行增值税的国家中,绝大多数国家实行的是消费型增值税。”
国务院决定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规范和完善我国增值税制度,使税收制度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并为最终完善增值税制、完成全国人大常委会要求5年内制定增值税法的任务创造条件。
(二)有利于企业发展
增值税转型改革的核心是从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其主要表现在增值税税基的缩减,主要内容是允许企业购进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金可以在销项税金中抵扣。从而避免重复征税,理顺了资本品的价格,使得企业能有效率地配置资源,有利于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有利于鼓励投资和扩大内需,促进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据测算,此项改革财政预计将减少收入超过1200亿元。随着国家十大经济政策的全面落实,增值税转型改革将刺激投资朝新增的方向发展,帮助我国企业尽早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
(三)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和利用外资
此次改革取消了进口设备免税政策和外商投资企业购买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转型改革后,企业购买设备,不管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其进项税额均可以抵扣,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同样能得到抵扣。这样,鼓励了相关产业扩大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利于企业自主创新、设备国产化和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同时,取消了外资企业的在增值税上的“超国民待遇”。有利于内外资企业的公平竞争。
(四)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本次增值税转型改革适用对象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改革后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负担会普遍下降。而小规模纳税人(包括个体工商户),由于是按照销售额和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且不抵扣进项税额,其增值税负担没有因转型改革而降低。为了配合增值税装型改革。平衡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之间的税负水平,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扩大就业,同时考虑到中小规模纳税人混业经营十分普遍的现状,此次改革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统一降低至3%,不再区分工业和商业设置两档征收率。
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水平的大幅下调,将较大程度减轻中小企业税收负担,进一步改善税收征管现状,为中小企业腾出更多资金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提供一个更加有利的条件。此外,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还将通过调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等政策在税收上进一步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帮助中小企业渡过当前经济困难时期,促进城乡劳动人口充分就业。
四、增值税转型改革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避免盲目投资
增值税转型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允许企业购进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金可以在销项税金中抵扣。很显然,有利于企业设备更新等固定资产投资。但是,企业什么时候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投资规模多大,一定要从企业战略发展的角度来考虑,更要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来考虑,避免企业重复投资或盲目投资,真正做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避免新一轮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增值税转型改革后,矿山企业外购设备将纳入进项税额的抵扣范围,整本税负将有所下降。尽管对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适用税率恢复到了17%,但对资源开采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都应当以国际的视野从必要性、长远性、环境性等方面论证及审批,加强政府监管,对不符合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要求的投资要坚决制止。
(三)避免进一步加大中东部、西东部的发展失衡
国家“十一五”规划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东部地区本身经济发展加快,经济实力的雄厚在一定程度上远远高于中、西部,在增值税转型改革的优惠政策惠及全国企业的时候,东部企业的设备改造、技术更新、企业自主创新和利用外资及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势必将进一步走在中、西部的前面。我们认为,国家在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的时候,可以在增值税率、征税起点等方面给中、西部企业以更大的优惠政策,避免进一步加大中东部、西东部的发展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