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毕业论文选题(通用8篇)
法学理论
【论文题目】 论法的本质属性 【提示要点】
本文可以从三个方面论述,把法本质分为三个层次: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第一层次;作为统治阶级意志的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法本质的第二个层次;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因素是法本质的第三个层次。通过论述说明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具有整体性、统一性,说明法的阶级性和社会性的关系以及和物质制约性之间的关系。【参考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第376-387页 2. 3. 【参考论文】
1.李巍:《法本质的“层次论”质疑》《政法论坛》1995年01期
2.朱苏力:《法本质理论的接受与中国传统的“法”和“法治”》《比较法研究》1997年02期 3.米健:《从人的本质看法的本质——马克思主义法观念的原本认识》,《法律科学》1997年01期 4.童之伟:《法的本质是一种实在还是一种虚无——法的本质研究之一》,《法学》1998年10期
5.童之伟:《用什么方法确定法的本质——法的本质研究之二》,《法学》1998年11期
6.郝铁川:《论现代法本质的另一面》,《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7.关星 策向:《关于法的本质问题对话录》,《当代法学》1998年01期
8.郭道晖:《多元社会中法的本质与功能——第二次亚洲法哲学大会述评》,《中外法学》
1999年03期
【论文题目】
关于法的起源的几个问题 【提示要点】
一、法产生的历史过程
论述国家和法律是在氏族组织和氏族习惯无力调整社会关系、维持社会秩序的情况下,作为它们的替代物而产生的。
二、法产生的标志和形式
法的最终形成的基本标志是国家的产生、权利义务的分离、诉讼与审判的出现,法产生的基本形式有雅典法形式、罗马法形式、封建制法形式。
三、法起源的一般规律
即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法的起源经历了一个长期渐进的发展过程;法的起源经历了一个由习惯到习惯法再到成文法的发展过程。【参考书目】
1. 2. 3. 4.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154-176页 恩格斯:《论住宅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538-540页 摩尔根:《古代社会》,商务印书馆1971年版或新译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苏)列维纳:《国家与法律的起源及其本质》,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1950年编印 刘金国、舒国滢:《法理学教科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张文显:《法理学》,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参考论文】
1. 2. 3. 乔伟:《论中国法律起源的途径及其特点》,《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1991年03期 武树臣:《中国法的起源及其特征》,《中外法学》1992年02期
谢石松:《再论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起源观》,《法学评论》1998年06期
1. 胡大展:《“灋”意考辨——兼论“判决”是法的一种起源形式》,《比较法研究》2003年06期
【论文题目】 论法律与科学技术 【提示要点】
本篇论文主要论述关于法律与科技的法理学问题,法律与科技的关系;考察科学和技术对法律制度、原则的各种构成性影响,诸如对法律体系和法律适用范围的影响、对立法的影响、对司法的影响、对法律观念的影响等;最后阐述法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参考书目】
1. 张文显主编:《法理学》,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论文题目】
论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提示要点】
本篇论文应首先阐明法律体系的含义和特征,明确与法系、法学体系的联系与区别,其次阐明部门法的含义及划分标准,最后阐明当代中国的主要法律部门及“一国两制”与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划分问题。【参考书目】
1. 2. 3. 勒内.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漆竹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沈宗灵:《比较法总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刘海年、李林主编:《依法治国与法律体系建构》,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参考论文】
1. 2. 3. 4. 5.
【论文题目】 论法律实施的监督 【提示要点】
首先阐明法律实施与监督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体系,概括我国法律实施与监督的基本状况;其次从宪法是法律监督的基本保障和根本标准、法律监督首先是宪法监督的观点出发,论述宪法之上原则,宪法的直接效力和宪法解释与宪法司法化问题,提出加强我国宪法监督机制的设想;再次,运用分权和制衡理论,阐述只有权力制约才能真正实现法律监督;最后,从法律质量、法律运作成本以及法律实施产生负作用的可能指出法律监督的局限性。【参考书目】
1. 2. 王勇飞、张贵成主编:《中国法理学研究综述与评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王勇飞、王启富主编:《中国法理纵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刘翰 施嵘:《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学报》1993年03期; 沈宗灵:《再论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法学研究》1994年01期; 张广博:《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当代法学》1996年04期
徐显明:《“转型时期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多维透视”笔谈 社会转型后的法律体系重构》
《文史哲》2000年05期; 郭天武.朱雪梅:《“一国两制”下内地与香港法律体系的冲突》,《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3.M•J•C•维尔:《宪政与分权》,苏力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4.李忠:《宪法监督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5.季卫东:《宪政新论——全球化时代的法与社会变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论文】
1.蔡定剑:《我国宪法监督制度探讨》,载于《法学研究》1989年03期 2.陈延庆:《论我国立法监督的权限和程序》,载于《中国法学》1995年02期 3.邓传明:《论法治国家的权力制约》,《法学评论》1997年02期
4.胡锦光:《立法法对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发展及不足》,载于《宪法与行政法学》2001年02期 5.新华社:《完善监督机制,增强监督实效》,《检察日报》2002年3月10日第1版
【论文题目】 论司法独立原则 【提示要点】
首先论述司法独立原则的由来和发展,说明司法独立是厉行法治、确保人权和国家权力正常运行的必然要求,并进一步阐明司法独立原则的基本内容;其次探讨原则与民主法治社会、与人权法律保护、国家权力制约之间的内在关系,阐述实施该原则的意义所在;最后探讨我国司法独立原则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参考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3.赵震江:《分权制度和分权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4.梁治平:《法辨》,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5.龚祥瑞:《西方国家司法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6.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参考论文】
1.尹志学:《分权制衡与现代法治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的历史反思与现实启示》,《法理学、法史学》1998年08期 2.傅兆龙:《权力制约——一条重要的政治规律》,《中国法学》1993年第2期
法律移植一般理论 【提示要点】
在法律移植问题上,在国内外法学中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它们不限于法律移植的词义、法律能否移植及其程度、范围,以及移植的对象、原因、方式、效果等问题,而且还往往涉及到法律本身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首先,关于移植的对象和内容。应注意作以下区分: 第一,所移植的是某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个法律制度、部门法、法典,法律或仅是部分甚至个别具体法律制度、法律规则、法律概念、原则等。第二,所移植的是与社会政治、经济基本制度或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密切联系的法律,或联系较少,甚至没有联系的法律。第三,就同一个法律或法律规则而论,还应区分它们的政治目的与社会功能。第四,所移植的是倾向国际一体化的法律,还是倾向特定民族或地区文化传统的法律。其次,关于移植的原因。从法律内容和变化速度而论,法律变化有质变与量变之分。最后,关于法律移植的效果。在国外比较法学中,往往将这种效果分为成功与失败两种。【参考书目】
1.沈宗灵:《比较法总论》
2.朱景文:《比较法导论》,中国检察出版社1992年版 【参考论文】
1.罗•赛德曼:《评阿兰.沃森的“法律移植:比较法的方法”》,王晨光译,《中外法学》1989年05期 2.沈宗灵:《论法律移植与比较法学》,《外国法译评》1995年01期
3.蒋传光:《浅谈法律移植的几个问题》,《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5年05期
4.周少元:《二十世纪中国法制变革与法律移植》,《中外法学》1999年02期 5.王立君:《法律移植的界定》,《法学论坛》2004年02期
【论文题目】
试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提示要点】
法律与道德同为社会规范,在调整、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中,以其独有的特点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法律着重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并明确规定人们的权利与义务,是社会对人们行为的最低要求;道德侧重从支配人们行为的内在思想意识进行规范,侧重于人们的义务而不是权利,它不同于法律(凭借国家的强制力实施),而主要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传统力量以及人们的自觉维护。
就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来看,它们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并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转化。道德是法的哲学内涵,是法律形成的伦理依据,而法律是一定伦理精神的体现;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价值尺度,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如果没有法律的保证会苍白无力。一般说来,守法在任何社会里都有道德内容,而任何社会的道德原则也都渗透在该社会的立法原则中。这种渗透还表现在有些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是一致的,如“敬老爱幼”、“忠诚可信”、“夫妻相互忠实”既是道德要求,又是法律要求。【参考书目】
1.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和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 2.哈特著:《法律的概念》,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参考论文】
1.蔡定剑:《论法的品质——兼谈宗教、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法理学、法史学》1998年11期
2.刘作翔:《法律与道德:中国法治进程中的难解之题
——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再追问和再思考》,《法制与社会发展》 1998年01期 3.范进学:《论道德法律化与法律道德化》,《法学评论》1998年第2期 4.王云骏:《浅议道德规范法规化》,《江西社会科学》1997年第1期 5.周永坤:《论法律的强制性与正当性》,《法学》1998年第7期 6.刘佳:《道德法律化及其局限性》,《法理学、法史学》2000年02期
7.龙文懋/崔永东:《对道德与法律关系的法哲学思考 ——美英现代法哲学家论道德与法律关系评析》,《哲学动态》2003年09期
【论文题目】 法律文化解读 【提示要点】
文化已成为当今多种学科的研究课题,本文从文化的视角看待法律,通过对法律文化的构成及其过程的分析,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认识法律:
1、作为制度文化的法律;
2、作为精神文化的法律,产生、传播和整合3、法律制度运行中的文化因素;最后阐明如何在重建新型中华文化的前提下,考虑中国法律文化的重建。【参考书目】
1.刘作翔:《法律文化理论》,商务印书馆1999年
2.赵震江主编:《法律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梁治平:《法律的文化解释》,三联书店1998年版(增订本)4.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费孝通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5.莫菲,《文化和社会人类学》,吴玫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
5.杨力:《法律秩序的概念分析》,《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11期
【论文题目】 论我国法律解释体制 【提示要点】
本文应首先论述法律解释的概念及法律解释的必要性;其次论述我国法律解释体制是以最高权力机关常设机构的立法解释为中心,其它解释从属于立法解释的一个综合的制度系统;最后分析我国当前法律解释体制下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参考书目】
1.哈特著、张文显等译:《法律的概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2.波斯纳著,苏力译:《法理学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洪汉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4.梁慧星:《民法解释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郭华城:《法律解释的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参考论文】
1.苏力:《解释的难题:对几种法律文本解释方法的追问》,《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04期 2.张志铭:《关于中国法律解释体制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02期
3.陈金钊 刘作翔:《论法律解释的客观性》,《学习与探索》1997年03期 4.陈弘毅:《当代西方法律解释学初探》,《中国法学》1997年03期
5.程宗璋:《关于加强和完善我国法律解释工作的若干思考》,《探索》1997年04期
6.陶凯元:《中国法律解释制度现状之剖析》,《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7.徐晓峰:《法治、法律解释与司法改革》,《法律科学》1999年04期 8.周旺生:《中国现行法律解释制度研究》,《现代法学》2003年02期
9.袁明圣:《司法解释“立法化”现象探微》,《法商研究》2003年02期
【论文题目】
论法律与政策的关系
【提示要点】
一、界定政策、执政党的政策的概念;
二、政策和法律的关系,是同法的本质、特征和作用紧密相连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在我国表现为社会主义法和党的政策的关系;
三、政策和法律的有机结合完善了我国社会调整机制,但同时应分析政策的特点以及自身的局限性。【参考书目】
1. 2. 3. 4. 希尔斯曼:《美国是如何治理的》,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沈宗灵主编:《法学基础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孙国华主编:《法理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王勇飞 张贵成主编:《中国法理学研究综述与评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参考论文】
1.肖永清:《论政策、法律、形式的相互关系》,《中州学刊》1982年04期
【论文题目】
论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 【提示要点】
首先分析法律意识在法治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论述法律意识现代化的标准(法律意识现代化的标准是评价社会主体对现代法律和法治主观把握状况的标尺 ,包孕着法律形式观现代化和法律价值观现代化的标准);其次分析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现状及成因;最后论述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的解决途径。【参考书目】
1.川岛武宜:《现代化与法》,王志安等译,中国政法大学1996年版 【参考论文】
1. 2. 3. 4. 5. 朱景文 李正斌:《关于法律意识与法的关系的几个理论问题》,《中外法学》1994年06期 李晓红:《我国公民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理论导刊》1995年01期
马长山:《伦理秩序、法治秩序与公民意识 ——兼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意识形态构建》,《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郭艳:《法律价值的冲突与选择——兼谈法律意识的现代化》,《青年研究》1998年06期 刘旺洪:《论法律意识现代化的标准》,《学习与探索》2001年06期
1. 2. 3. 谢晖:《权利与权力界──法制现代化的奠基石》,《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锦文:《论法制现代化的多样化模式》,《法学研究》1997年06期 严存生:《法制现代化的核心是合理性化》,《法学》1997年01期
4.李少伟:《法律观念与法律制度的互动──法制现代化实现的内在动力》,《河北法学》1998年06期
5.公丕祥:《法制现代化的分析工具》,《中国法学》2002年05期
6.刘国利:《论当代中国的主动渐变型法制现代化道路》,《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7.蒋立山:《法律现代化的三个层面——从法律“西化”概念说起》,《法学》2003年02期 8.刘星:《现代性观念和现代法治——一个诊断式分析》,《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第3期
【论文题目】
试论中国实现法治的模式与途径 【提示要点】
世界各国的法律发展过程 ,大致可分为“演进式”和“建构式”两种发展模式。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缺陷以及中国法治建设的后发性决定了中国不宜走“演进式”道路 ,而应走一条渐进的、按阶段进行的“建构式”道路。“政府推进型”法治道路是相对于“自然演进型”法治道路而言的一种法治化道路模式,它是指一国的法治化运动是在“政府”的推动下启动和推进的,法治目标主要是在政府的目标指导下设计形成的,是“人为”建构的,法治化进程及其目标任务主要是借助和利用政府所掌握的本土政治资源完成的。中国选择和走上“政府推进型”法治道路,是一种历史和现实的客观选择。“政府推进型”法治道路具有许多优点和长处,但在法治化实践中也存在许多问题、矛盾和潜在的危险。
学术界从两大方面提供了实现法治的途径:一是更新观念,如民主观念、法治观念、权利观念、权力制约观念、法律平等观念等,特别是要反对工具主义、实用主义的法律观,树立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仰。二是改革领导方式和法制运作方式。要加强和改善执政党的领导,处理好党与政、党与法的关系。转变立法方式和政策,改革立法制度,强化人大的立法权和监督权。改革行政执法制度,实现依法行政。改革司法制度,实现司法公正。
【参考论文】
1.舒国滢:《中国法治建构的历史语境及其面临的问题》《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06期 2.蒋立山:《中国法治道路初探(上、下)》,《中外法学》1998年03期,04期 3.夏恿:《法治是什么——渊源、规诫与价值》,《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04期
4.吴家清:《国家与社会:法治的价值选择》,《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5.汪太贤:《试论实现中国法治的模式选择》,《学习与探索》1999年02期
6.郭学德:《试论中国的“政府推进型”法治道路》,《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1年02期
【论文题目】
论人权与法律的关系
【提示要点】
本文主要是探讨个人人权与国内法的关系。
一、人权是衡量法律的价值标准:它指出了立法和执法所应坚持的最低的人道主义标准和要求,诊断现实生活中法律侵权的症结从而提出相应的法律救济的标准和途径,有利于实现法律的有效性并错金法律的自我完善;
二、法律是人权的保障手段,人权的法律保护方法和形式是多层次、多种类的,即由立法、司法保护,又有个人的保护、宣言、原则的保护;
三、法律需要为人权的实际形式设定一个合理的范围,即通过法律为人们行使人权确定技术上和程序上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界限。【参考书目】
1.夏勇:《人权概念起源——权利的历史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徐显明主编:《人权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 3. 王勇飞/张贵成主编:《中国法理学研究综述与评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参考论文】
1.李步云:《人权的两个理论问题》,《中国法学》1994年03期
2.刘海年:《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权观念》,《中国法学》1994年03期
3.朱晓青:《论人权的共同标准——兼与万鄂湘同志商榷》,《中国法学》1994年06期
4.韩震:《论人权的历史性与理想性——兼评米尔恩的《人权哲学》》,《社会科学辑刊》1996年03期
5.信春鹰:《东西方人权观念之间的交流和对话——“东亚人权的文化基础”国际研讨会观点综述》,《社会科学》1996年10期 6.徐显明:《人权理论研究中的几个普遍性问题》,《文史哲》1996年02期
7.郭道晖:《人权观念与人权入宪》,《法学》2004年04期
【论文题目】
“法律全球化”的思考
法律史
中国法制史
(2009年10月修订)
[论文题目] 试论夏商法律制度的内容与特点 [提示要点] 在中国早期法律制度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夏商时期是其初步形成与早期发展阶段,对后世法制影响深远。撰写本文应运用具体的原始史料,可以从立法活动、法律形式、法律内容以及特点等方面,对这一问题展开论述。[参考书目] 1.《尚书》,见《十三经注疏》上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 2.《左传》,见《十三经注疏》下册; 3.《周礼》,见《十三经注疏》上册; 4.《礼记》,见《十三经注疏》上、下册;
5.《仪礼》,见《十三经注疏》上册;
6.《史记》卷二《夏本纪》、卷三《殷本纪》,中华书局1959年版; 7.《汉书》卷二十三《刑法志》,中华书局1962年版; 8.《晋书》卷三十《刑法志》,中华书局1974年版; 9.沈家本著:《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
10.蒲坚编著:《中国古代法制丛钞》,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
[论文题目] 西周法律制度研究 [提示要点] 在中国早期法律制度产生发展的过程中,西周是中国古代法制发展的第一个鼎盛时,它对夏商以来的奴隶法制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从而使中国奴隶法制发展到成熟状态。它的很多创制,在中国法律史上影响了几千年,就是在今天的中国,或多或少还能看到西周法制的影子。撰写本文应在详细占有原始史料的基础上,从法律指导思想、立法活动、法律形式、礼刑关系、法律内容等方面,具体阐述西周对夏商法律制度的继承发展及其原因。[参考书目] 1.《尚书》,见《十三经注疏》上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 2.《左传》,见《十三经注疏》下册; 3.《周礼》,见《十三经注疏》上册; 4.《礼记》,见《十三经注疏》上、下册; 5.《仪礼》,见《十三经注疏》上册;
6.《史记》卷四《周本纪》,中华书局1959年版; 7.《汉书》卷二十三《刑法志》,中华书局1962年版; 8.《晋书》卷三十《刑法志》,中华书局1974年版; 9.沈家本著:《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
10.蒲坚编著:《中国古代法制丛钞》,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 11.胡留元、冯卓慧著:《长安文物与古代法制》,法律出版社1989年版。
[论文题目]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与实践研究 [提示要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与实践,对中国法制史具有重要影响。这一时期,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法家代表人物不断地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法律主张,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切实的实践活动,为在中国废除奴隶法制,确立封建法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撰写本文要在详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从法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公布成文法、法律改革等方面展开论述。[参考书目]
1.《左传》,见《十三经注疏》下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
11. 2. 3. 4. 5. 6. 7. 8. 9.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编:《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或1978年版; 《史记》卷五《秦本纪》、卷六《秦始皇本纪》,中华书局1959年版; 沈家本著:《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
蒲坚编著:《中国古代法制丛钞》,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 瞿同祖著:《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81年版; 栗劲著:《秦律通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大庭脩著、林剑鸣等译:《秦汉法制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堀毅著:《秦汉法制史论考》,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 张伯元著:《出土法律文献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10. 刘信芳著:《云梦龙岗秦简》,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11. 刘海年著:《战国秦代法制管窥》,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论文题目] 张家山汉简及汉朝法律制度研究 [提示要点] 汉朝法律早已失传,古代历史文献的间接记载也比较简略。张家山汉简的出土,特别是“二年律令”的整理公布,为我们研究汉朝法律制度提供了珍贵的文物资料。本文可以“二年律令”为基本材料,同时参考历史文献记载,从刑事、民事、经济、行政、军事、司法等某个方面确定具体的论文题目。[参考书目] 1. 2. 3. 4. 5. 6. 7. 8. 9.
[论文题目]
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的历史地位 [提示要点] 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是汉唐之间法制发展的过渡阶段,在中国法制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文可以分别从立法技术、法律形式、法典体例、法律内容、律学成就、司法制度等某个方面确定具体的论文题目。[参考书目]
1. 2. 3. 4. 5. 6. 7. 8. 9. 《晋书》卷三十《刑法志》,中华书局1974年版; 《魏书》卷一百一十一《刑罚志》,中华书局1974年版; 《隋书》卷二十五《刑法志》,中华书局1973年版; 刘俊文撰:《唐律疏议笺解》,中华书局1996年版; 沈家本著:《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 程树德著:《九朝律考》,商务印书馆1955年版;
蒲坚编著:《中国古代法制丛钞》,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 陈寅恪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华书局1963年版;
仁井田陞著:《中国法制史研究》(刑法卷;法与道德、法与习惯),东京大学出版会1980年版; 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整理小组编:《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文物出版社2001年版; 朱红林著:《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集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汉书》卷二十三《刑法志》,中华书局1962年版; 《晋书》卷三十《刑法志》,中华书局1974年版;
高潮、马建石主编:《中国历代刑法志注释》,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沈家本著:《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
瞿同祖著:《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81年版; 程树德著:《九朝律考》,商务印书馆1955年版;
蒲坚编著:《中国古代法制丛钞》,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
10. 邓奕琦著:《北朝法制研究》,中华书局2005年版; 11. 李书吉著:《北朝礼制法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2. 杨一凡主编:《中国法制史考证》甲编第三卷“两汉魏晋南北朝法制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3. 陶新华著:《北魏孝文帝以后北朝官僚管理制度研究》,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4年版; 14. 李天石著:《中国中古良贱身份制度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5. 逯耀东著:《从平城到洛阳—拓拔魏文化转变的历程》,东大图书公司2001年版; 16. 王怡辰著:《东魏北齐的统治集团》,文津出版社2006年版。
32. 《新唐书》卷五十六《刑法志》,中华书局1975年版; 3. 刘俊文撰:《唐律疏议笺解》,中华书局1996年版; 4. 沈家本著:《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 5. 程树德著:《九朝律考》,商务印书馆1955年版;
6. 蒲坚编著:《中国古代法制丛钞》,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 7. 仁井田陞著、栗劲等译:《唐令拾遗》,长春出版社1989年版; 8. 池田温编集:《唐令拾遗补》,东京大学出版会1997年版; 9. 徐道邻著:《唐律通论》,台湾中华书局1966年版; 10. 戴炎辉著:《唐律通论》,台湾正中书局1964年版; 11. 杨廷福著:《唐律初探》,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2. 刘俊文著:《唐代法制研究》,文津出版社1999年版;
13. 钱大群著:《中国法律史论考》,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4. 李玉生著:《唐令与中华法系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5. 王立民著:《唐律新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16. 郑显文著:《唐代律令制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7. 中国社会科学院天圣令整理小组:《天一阁藏明抄本天圣令校正附唐令复原研究》,中华书局2006年版。
[论文题目] 唐代民事法律制度研究 [提示要点] 唐代的民事法律制度比较发达,在物权、债权、婚姻、家庭财产继承等方面的立法都十分完善。现存的《唐律疏议》和唐令、唐格、唐式,保存了许多这方面的法律条文。新发现的敦煌吐鲁番文书中,也有许多这方面的资料。在写作本文时,应以唐律和唐令的法律条文为线索,结合其它文献作以全面分析。[参考书目] 1. 《旧唐书》卷五十《刑法志》,中华书局1975年版; 2. 《新唐书》卷五十六《刑法志》,中华书局1975年版; 3. 刘俊文撰:《唐律疏议笺解》,中华书局1996年版; 4. 《唐六典》,中华书局1992年版; 5. 《敦煌资料》,中华书局1961年版; 6. 《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7. 沈家本著:《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
8. 《中国法制史考证》丙编第二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9. 何勤华著:《法律文化史谭》,商务印书馆2004年9月版; 10. 钱大群著:《中国法律史论考》,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1. 李玉生著:《唐令与中华法系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2. 王立民著:《唐律新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13. 郑显文著:《唐代律令制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4. 张晋藩主编:《中国民事诉讼制度史》,巴蜀书社1999年版;
15. 中国社会科学院天圣令整理小组:《天一阁藏明抄本天圣令校正附唐令复原研究》,中华书局2006年版。
[论文题目] 唐代刑事法律制度研究 [提示要点] 唐代是我国古代刑事法律制度发展的重要阶段,唐律中规定的许多刑罚原则、刑罚制度和具体罪名,对我国现代刑事法律制度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写作本论文时,应注意发掘最新的文献资料,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唐律中如自首、保辜、化外人有犯、六杀等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参考书目] 1. 2. 3. 4. 5. 6. 《旧唐书》卷五十《刑法志》,中华书局1975年版; 《新唐书》卷五十六《刑法志》,中华书局1975年版;
仁井田陞著:《唐令拾遗》,栗劲、霍存福等译,长春出版社1989年版; 池田温编集:《唐令拾遗补》,东京大学出版会1997年版; 沈家本著:《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
钱大群著:《中国法律史论考》,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宋代统治时期是中国古代刑事法律制度的转型时期。北宋初年,为了体现慎刑思想,制定了折杖法;为了加强对反叛势力的镇压,制定了重法地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制度。在写作本文时,应以《宋刑统》、《天圣令》、《庆元条法事类》等文献资料为线索,结合《宋会要》等其它古代文献进行全面分析。[参考书目] 1. 2. 3. 4. 5. 6. 7. 8. 9. 《宋史》卷一百九十九至二百一《刑法志》,中华书局1977年版; 薛梅卿点校:《宋刑统》,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徐松辑:《宋会要辑稿》,中华书局1957年版; 沈家本著:《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
蒲坚编著:《中国古代法制丛钞》,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 薛梅卿等主编:《两宋法制通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赵晓耕著:《宋代法制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戴建国著:《宋代法制初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郭东旭著:《宋代法制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王晓龙著:《宋代提点刑狱司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论文题目] 宋代婚姻、家庭财产继承制度 [提示要点] 宋代的婚姻、家庭财产继承制度,在沿袭唐代有关制度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使其更加完善。本选题可在充分了解中国古代婚姻、家庭财产继承制度的基础上,探究宋代婚姻、家庭财产继承制度的特点。[参考书目] 1. 2. 3. 4. 5. 6. 7. 8. 9. 薛梅卿点校:《宋刑统》,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徐松辑:《宋会要辑稿》,中华书局1957年版; 《名公书判清明集》,中华书局1987年版;
蒲坚编著:《中国古代法制丛钞》,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 薛梅卿等主编:《两宋法制通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叶孝信主编:《中国民法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孔庆明等编著:《中国民法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郭东旭著:《宋代法制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徐道邻《中国法制史论集》,台湾志文出版社1976年出版;
10. 李淑媛著:《争财竟产:唐宋的家产与法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 邢铁著:《家产继承史论》,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2. 陈顾远著:《中国婚姻史》,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论文题目] 宋代司法制度研究 [提示要点] 两宋时期的司法机构、诉讼审判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北宋前期,在中央增设了宫中审刑院,作为专门的司法机构。在诉讼管辖方面,宋代的法典也有明确的规定。两宋时期的诉讼制度十分发达,民事诉讼实行务限法,刑事诉讼实行鞫谳分司制和翻异别推制等。写作本文时,应以《宋刑统》、《天圣令》残卷、《庆元条法事类》等法典为基础,结合《宋会要》等其它文献,对宋代的诉讼审判制度加以全面分析。[参考书目] 1. 《宋史》卷一百九十九至二百一《刑法志》,中华书局1977年版; 2. 薛梅卿点校:《宋刑统》,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3. 徐松辑:《宋会要辑稿》,中华书局1957年版; 4. 沈家本著:《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
5. 蒲坚编著:《中国古代法制丛钞》,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 6. 薛梅卿等主编:《两宋法制通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7. 赵晓耕著:《宋代法制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8. 戴建国著:《宋代法制初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9. 郭东旭著:《宋代法制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0. 徐道邻著:《中国法制史论集》,台湾志文出版社1976年出版;
11. 刘馨珺著:《明镜高悬:南宋县衙的狱讼》,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7律体系。本文可从法律体系、法律内容、司法制度以及对少数民族聚居区所制定的专门法律等某个方面,确定具体的论文题目。[参考书目] 1. 《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年版;
2. 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3. 沈家本著:《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 4. 《大清会典》,中华书局1987年版;
5. 《大清法规大全》,清末石印本,政学社1909年版;
6. 蒲坚编著:《中国古代法制丛钞》,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 7. 瞿同祖著:《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81年版; 8. 杨鸿烈著:《中国法律发达史》,上海书店1990年版。
[论文题目] 清末制宪活动研究 [提示要点] 中国的制宪活动始于清末的预备立宪。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宪法性文件从无到有得以产生并逐渐演变,中国的政治体制也从传统开始向近代转型。本选题可在大量占有资料的基础上,从历史背景、制宪机关、主要活动及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参考书目] 1.张静庐等点校:《光绪朝东华录》,中华书局1958年版; 2.《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79年版;
3.侯宜杰著:《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胡绳武、金冲及著:《论清末的立宪运动》,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5.韦庆远、高放、刘文源著:《清末宪政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6.荆知仁著:《中国立宪史》,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84年版; 7.陈茹玄著:《中国宪法史》,台湾文海出版社1985年版; 8.吴经熊,黄公觉著:《中国制宪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9.卞修全:《近代中国宪法文本的历史解读》,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版。
[论文题目] 清末修律研究 [提示要点] 清末修律是中国法律近代化起点。在这个过程中,制定了大量近代法律和草案,使得中国法律开始脱离中华法系的控制,走上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本选题可在大量占有资料的基础上,从历史动因、修律机关与主持人、主要活动及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
[参考书目] 1. 张静庐等点校:《光绪朝东华录》,中华书局1958年版; 2. 《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年版;
3. 《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79年版; 4. 《大清法规大全》,政学社1909年版;
5. 《大清光绪新法令》,商务印书馆1909年铅印本; 6. 《大清宣统新法令》,商务印书馆1910年铅印本。7. 沈家本著:《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
8. 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9. 李贵连著:《近代中国法制与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论文题目] 晚清司法制度的变化 [提示要点] 晚清时期,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的司法制度开始走向半殖民地化。而20世纪初司法制度的改革,成为中国司法制度近代化的开端。本文可从社会背景、晚清司法制度的变化及其历史评价等方面,确定具体的论文题目。[参考书目] 1. 《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年版;
9试论中华民国时期民法的发展 [提示要点]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民法的立法与实践都有长足的发展。本文可以选取某一时期,从民法的某一立法原则(如社会本位原则)、某一具体内容(如物权法、债法、亲属法、甚至更具体的典当制度的发展等)等方面,具体确定题目。[参考书目] 1. 2. 3. 4. 5. 6.
[论文题目] 陕甘宁边区政府中国特色的司法改革 [提示要点] 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1944年选编的《陕甘宁边区判例汇编》的序言写道:“中国的法律,摸索了这么几十年了,但搞出来的东西,多半不是洋教条,便是老八股,能够真正适合于中国国情的东西,还是很少见的。这点,虽然边区在历年的努力中,获得了些成就,创立了许多新的、适合中国国情,即符合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即革命的三民主义的政治)的东西,但我们并不满足,我们认识到我们的努力还不够,还没有把许多实际的经验,在理论及法令上树立成很完备的一套。”本文的写作,应根据近年来学界对马錫五审判方式以及陕甘宁边区司法改革的研究,进一步探讨陕甘宁边区政府自觉探索“真正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司法制度方面的功过得失。[参考书目] 1. 侯欣一:《从司法为民到人民司法:陕甘宁边区大众化司法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 侯欣一:“陕甘宁边区司法制度改革研究”,载《法学研究》2004年第5期; 3. 侯欣一:“马锡五审判方式产生的背景分析”,载《法律科学》2008年第2期; 4. 侯欣一:“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档案及其学术价值”,载《法律科学》2006年第1期;
5. 范愉:“简论马锡五审判方式——一种民事诉讼模式的形成及其命运”,载《清华法律评论》1999年第2 期; 6. 张希坡:《马锡五审判方式》,法律出版社1983年版;
7. 李智勇:《陕甘宁边区政权形态与社会发展(1937—194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8.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1 —5 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 —1985年版; 9. 韩延龙、常兆儒:《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1 —5 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1985年版; 10. 张希坡、韩延龙、杨永华:《革命根据地法制史》,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
[论文题目]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的宪法与宪政研究 [提示要点] 这是一个涵盖面极广的论文选题,学生可在这一选题下自行缩小题目范围,例如:可以仅仅论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也可以论述革命根据地的人权法及其实践,或者讨论陕甘宁边区的选举制度,等等。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时期的宪法立法与宪政实践,在今天这个探索宪政越来越热烈的时代,仍然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探讨的课题。中国共产党的宪法与宪政,在其夺取全国政权前后,既有调适也有一以贯之的“中国特色”。探讨中国共产党宪政的历史,有助于我们把握其宪政的未来进程。[参考书目] 1. 韩大梅:《新民主主义宪政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 郭华:“新民主主义宪政运动及其在根据地的实践”,载《党史研究与教学》2005年第5期; 3. 贾孔会:“试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宪政实践》,载《理论月刊》2004年第3期; 4. 朱理峰:“浅析抗战时期的‘三三制’政权”,载《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5. 陈雷:“中国共产党与抗战时期第二次民主宪政运动》,载《长白学刊》2006年第2期;
6. 赵文远、李心瑞:“1939—1940宪政运动时期的中共宪政主张”,载《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7. 陈仁涛:“论毛泽东的宪政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载《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吴经熊编、郭卫增订:《中华民国六法理由判解汇编》,会文堂新记书局1947年版,或台湾版六法全书; 谢振民编著、张知本校订:《中华民国立法史》,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版; 俞江著:《近代中国民法学中的私权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黄宗智著:《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上海书店2003年版; 张生著:《中国近代民法法典化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朱勇主编:《中国民法近代化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4.柏拉图:《游叙弗伦 苏格拉底的申辩 克力同》,严群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 5.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吴永泉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 6.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 7.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日知, 力野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 8.斯东:《苏格拉底的审判》,董乐山译,三联书店1998年
9.威格摩尔:《世界法系概览》,何勤华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10.顾准:《希腊城邦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
11.库朗热:《古代城邦 古希腊罗马祭祀、权利和政制研究》,谭立铸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12.古朗士:《希腊罗马古代社会研究》,李玄伯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 13.保罗·卡特里奇主编:《剑桥插图古希腊史》,郭小凌等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年 14.汉密尔顿:《希腊精神 西方文明的源泉》,葛海滨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 15.芬利主编:《希腊的遗产》,张强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16.厄奈斯特·巴克:《希腊政治理论 柏拉图及其前人》,卢华萍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 17.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 希腊的生活》,幼狮文化公司译,东方出版社1998年 18.基托:《希腊人》,徐卫翔、黄韬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19.约翰·索利:《雅典的民主》,王琼淑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 20.刘晨光等:《希腊四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第四章
古罗马法论题
[提示要点] 罗马法是西方法治的源头活水,不仅在过去的历史上它是最具影响力的世界性法律体系,而且,在现代社会,罗马法的精神与技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它不仅是西方大陆法系的基础,而且,对普通法也有主要影响。
罗马法方面的论文题目选择面较大,可以选择公法方面的题目,也可以选择私法方面的题目;不过从国内研究成果和资料储备情况来看,罗马法研究主要集中在私法领域,可以借鉴的材料也相对更丰富。因此,如果想要对罗马公法的有关问题展开研究,建议直接借助外文材料和外文文献。罗马公法史在我国外法史研究中长期被忽略,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领域,因为西方共和政治的早期实践及其思想精华正是在罗马得到现实运用。
[参考书目] 1.(法)勒内·达维著,漆竹生译,《当代主要法律体系》,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2.(德)K·茨威格特、H·克茨著,潘汉典等译,《比较法总论》,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3.(英)梅因著,沈景一译,《古代法》,商务印书馆1959年。4.法学教材编辑部编写,《外国法制史资料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5.由嵘主编,《外国法制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6.(意)朱赛佩·格罗索著,黄风译,《罗马法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7.查士丁尼著,张企泰译,《法学总论》商务印书馆1989年。
8、(英)爱德华·吉本著,《罗马帝国衰亡史》,商务印书馆。
9、(德)蒙森著《罗马史》,商务印书馆。
10、(法)孟德斯鸠著,《罗马盛衰原因论》,商务印书馆。
第五章
日尔曼法论题 [提示要点] 日耳曼法是欧洲法律史上重要的法律体系之一。有关本章论文选题可能注意的问题有:
1、在研究日耳曼法的过程中,应注意时空上与其他法律体系的关联,一方面,日耳曼法受到了罗马法等外来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后世无论是在继日耳曼王国解体之后建立的欧洲政权的法律中,还是在中世纪的地方法、王室法及近代西方两大法系主要国家的法律文化中,均含有一定的日耳曼法因素;
2、国内有关日耳曼法研究的材料非常有限,若欲作较为深入的研究,须更多借助外文资料。事实上,整个外国法制史的研究都须特别注意此一问题。[参考书目] 1.塔西佗:《阿古利可拉传 日耳曼尼亚志》,马雍, 傅正元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 2.凯撒:《高卢战记》,任炳湘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 3.李宜琛:《日耳曼法概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
3英国法是两大法系的源头之一,对于英国法的研究不仅具有学术意义,同时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有关本章论文选题可能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1、由于英国法并非理性设计的产物,因此对英国法的研究尤其需要注意“历史的解读”(详细理由请参见李红海《普通法的历史解读——从梅特兰开始》);
2、在英国法的产生、发展过程中,司法机构和法律职业群体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研究英国法特别需要注意此一方面的因素;
3、现有外国法制史学科中的英国法研究,多关注制度的宏观层面,部门法的具体研究较为薄弱。这种情况的改善尤其需要具有历史和法律结合、理论法学和部门法学结合的自觉意识。[参考书目] 1.卡内冈:《英国普通法的诞生》,李红海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
2.约翰·哈德森:《英国普通法的形成——从诺曼征服到大宪章时期英格兰的法律与社会》,刘四新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 3.密尔松:《普通法的历史基础》,李显冬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 4.罗斯科·庞德:《普通法的精神》,唐前宏等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
5.迈尔文·艾隆·艾森伯格:《普通法的本质》,张曙光等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 6.小詹姆斯·R.斯托纳:《普通法与自由主义理论》,姚中秋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7.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贺卫方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 8.勒内·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漆竹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9.K·茨威格特、H·克茨:《比较法总论》,潘汉典等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
10.勒内·达维(Rene David):《英国法与法国法:一种实质性比较》,潘华仿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11.H.W.埃尔曼:《比较法律文化》,贺卫方、高鸿钧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12.大木雅夫:《比较法》,范愉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
13.格伦顿等:《比较法律传统》,米健等译,参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 14.何勤华:《英国法律发达史》,法律出版社1999年 15.程汉大:《英国法制史》,齐鲁书社2001年
16.李猛:“除魔的世界与禁欲者的守护神:韦伯社会理论中的‘英国法’问题”,李猛(编):《韦伯:法律与价值》,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17.詹宁斯:《法与宪法》,龚祥瑞、侯健译,三联书店1997年 18.丹宁勋爵:《法律的界碑》,刘庸安、张 弘译,群众出版社1992年 19.丹宁勋爵:《法律的未来》,刘庸安、张文镇译 法律出版社1999年 20.丹宁勋爵:《法律的训诫》,杨百揆等译,群众出版社1985年 21.丹宁勋爵:《法律的正当程序》,李克强等译,群众出版社1984年 22.丹宁勋爵:《最后的篇章》,刘庸安、李燕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 23.库恩:《英美法原理》,陈朝璧译注,法律出版社2002年 24.高柳贤三:《英美法源理论》,杨磊、黎晓译,西南政法学院1983 25.沃克:《英国法渊源》,夏勇、夏道虎译,西南政法学院1984 26.马丁·洛克林:《公法与政治理论》,郑戈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 27.戴雪:《英宪精义》,雷宾南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
28.盖斯特:《英国合同法与案例》,张文镇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 29.韦德:《行政法》,徐炳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7 30.王名扬:《英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
31.F.H.劳森、B.拉登著:《财产法》,施天涛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 32.杨桢:《英美契约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33.李红海:《普通法的历史解读——从梅特兰开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34.特纳:《肯尼刑法原理》,王国庆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 35.史密斯、B.霍根著:《英国刑法》,李贵方等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
36.布莱克斯通:《英国法释义》第一卷,缪苗、游云庭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第十章
美国法论题
关于美国法律史的研究,美国法学界、史学界在最近一百多年来已经进行了持续、系统、深入地研究。要想对美国法律发展史进行学术研究,5《中外法学》(北京大学法学院主办)《美国研究》(中华美国学会等主办)
《法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比较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院主办)附录二:参考选题
一、美国宪政的欧洲渊源
二、美国宪政的本土资源
三、《邦联条例》与《美国宪法》的异同
四、《西北地域条例》与西部美国化进程
五、《联邦党人文集》的宪政思想
六、反联邦党人与宪法批准问题
七、《权利法案》分析
八、妇女权利与宪法修正案
九、黑人民权与宪法
十、土著美国人的法律地位变迁
十一、《反托拉斯法》与经济民主
十二、罗斯福新政立法与社会民主
十三、联邦最高法院与总统选举:以戈尔V.布什案为例
十四、新闻自由的宪法保障:以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为例
十五、环境立法的美国经验
第十一章
法国法论题 [论文题目]近代法国法律对罗马法的继受 [提示要点] 12 世纪到18 世纪罗马法在欧洲复兴, 法兰西王国开始逐渐接受罗马法。此后,在基本法律体系、法院组织系统及诉讼程序和法律家阶层等的形成和发育方面,罗马法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以《法国民法典》为例,它的结构、概念等具有浓厚的罗马法色彩。但是,导源于中世纪日耳曼法传统的法国地方习惯法、教会法、王室法等以不同的形式和途径,确立了其与罗马法在近代法国法律体系中的关系。对罗马法的继受并未割裂法国的法律传统,而是植根于其传统。这些都是了解欧陆法律演化历史的重要篇章。请以此为研究对象,就罗马法对法国近代法律体系的影响确立论题。
[参考书目] 1.[法]勒内·达维(Rene David)著《英国法与法国法:一种实质性比较》,潘华仿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法]米盖尔(Miquel,P.)著《法国史》,蔡鸿滨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3.[美]约翰·亨利·梅利曼(John Henry Merryman)著《大陆法系》,顾培东,禄正平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4.伯尔曼蓍《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贺卫方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5.[法] 勒内·达维德蓍《当代主要法律体系》,漆竹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6.[美]艾伦.沃森著《民法法系的演变及形成》,李静冰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1997年重印
[论文题目] 法国法的主要特征 [提示要点] 作为大陆法系的典型代表,法国法的主要特征是:以法典为主要渊源;法律规范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明确立法和司法的分工;强调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法学家在法律舞台上扮演主角;法律推理方式采用演绎法。法国法的诸多特征也构成了今日欧陆法律体系的主要特点,请选择某一特征,深入剖析形成原因、演化过程、对近代西方法律之影响。[参考书目] 1.伯尔曼蓍《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贺卫方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2.[法] 勒内·达维德蓍《当代主要法律体系》,漆竹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7陷也十分鲜明。其它部门法的研究也具有实践意义。但是任何主题的阐述,都需要注意翔实的材料支撑和个性化论点的论证。[参考书目] 1.(德)迪特尔·梅迪库斯着,邵建东译:《德国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德)罗尔夫·克尼佩尔着,朱岩译:《法律与历史》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3.(德)霍尔斯特·海因里希·雅科布斯著,王娜译:《十九世纪德国民法科学与立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德)罗伯特·霍恩著,楚建译:《德国民商法导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5.徐建国著:《德国民法总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6.何勤华主编:《德国法律发达史》,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7.郑冲、贾红梅译:《德国民法典》,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8.(德)拉德布鲁赫著,米建和朱林译:《法学导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9.(美)路易斯·亨金等编,郑戈等译:《宪政与权利》,三联书店1996年版 10.赵宝云著:《西方五国宪法通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1.《比较宪法》;王世杰,钱端升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12.(法)里昂奈尔·理查尔著,李末译:《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年版。13.沈达明,梁仁结著:《德意志法上的法律行为》,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14.徐国栋著:《民法基本原则解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5.王泽鉴著:《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6.谢怀轼著:《大陆法国家民法典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第十三章
日本法 [论文题目] 日本法律近代化 [提示要点] 通过对明治维新以来,通过日本继受西方法制技术方面的成功和法治事业根本性的失败,揭示近代日本在继受西方法律成败的内在原因。请从日本法律近代化的发端;日本法律近代化的展开;日本法律近代化的技术性成就;日本法律近代化的根本性失败;日本法律近代化的历史启示等领域中选取题目。[参考书目]
1、赵立新著:《日本法制现代化之路》,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陈根发著:《论日本法的精神》,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何勤华等著:《日本法律发达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日]井田良治、山中永之佑等编辑:《日本近代法史资料》,京都法律文化社1983年版。
5、[日]石尾芳久等著:《日本近代法一百二十讲》,京都法律文化社1992年版。
6、[日]真田芳宪著、华夏、赵立新译:《日本的法律继受与法律文化变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论文题目] 日本宪政的嬗变 [提示要点] 从明治宪法到1946年和平宪法的转变,分析日本明治宪法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发生变化的法律成因,着重剖析1946年宪法的转型。论文主体结构:明治维新的政治转变;明治宪法的宪政理念和制度设计;明治宪法与军人主政;战败后的宪法改造与1946年和平宪法的制定;1946年和平宪法的转变;从明治宪法到1946年和平宪法的宪政反思。[参考书目]
1、[日]福泽谕吉著:《文明论概略》,北京编译社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2、[日]宫泽俊义著,芦部信喜补订,董璠舆译:《日本国宪法精解》,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0年版。
3、王金林著:《日本天皇制及其精神结构》,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日]杉原泰雄著,肖贤富译:《宪法的历史——比较宪法学新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
(2009年10月修订)
[论文题目] 夏、商、西周时期法律思想研究 [提示要点] 夏、商、西周时期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就是神权法思想及以宗法为核心的礼治思想。中国古代虽然也存在宗教神权观念,但是其影响比较有限。由于至上神与祖先神并列,均是重要的崇拜对象,这不仅淡化了至上神的权威,而且拉近了人与神之间的距离。因此,中国古代的宗教神权远不如其他古老民族那样具有绝对的权威,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世俗文化,而非宗教文化。这一方面使得中国幸运地比较早地摆脱了神权的支配,避免了残酷的宗教战争、宗教迫害,但另一方面也使得我们制定的法律规范缺乏神圣性基础,加剧了法律只不过是一种统治工具的意识。周公制礼作乐,是建立古代中国人文精神的重要开端。宗法礼治思想加固了血缘亲情的纽带,塑造出中国人独特的伦理道德观念。明德慎罚思想的提出是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一次重要飞跃,促进了古代法律由野蛮向文明的发展进程,意义非凡。本文可以从中外神权法思想的差异、宗法礼治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法律的影响等方面入手,确定具体的论文题目。[参考书目]
1. 《尚书》中的《甘誓》、《汤誓》、《盘庚》、《泰誓》、《康诰》、《召诰》、《酒诰》、《蔡仲之命》等篇目,《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1年版; 2. 《礼记》中的《表记》、《明堂位》、《大传》、《曲礼上》、《文王世子》等篇目,《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1年版;
3. 《诗经》中的《商颂·玄鸟》、《周颂·昊天有成命》、《大雅·文王》、《小雅·北山》等篇目,《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1年版; 4. 林尹著:《周礼今注今译》,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年版;
5. 《史记》卷二《夏本纪》、卷三《殷本纪》、卷四《周本纪》、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中华书局1959年版; 6. 彭林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中华书局2004年版;
7. 葛兆光著:《中国思想史》第一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8. 梅因著、沈景一译.:《古代法》,.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9. 摩尔根著,杨东纯、马雍、马巨译:《古代社会》上、下册,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10. 伏尔泰著、梁守锵译:《风俗论》,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11. 孟德斯鸠著:《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12. 史华兹(Benjamin I.Schwartz)著,程钢译:《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论文题目] 先秦儒家法律思想研究 [提示要点] 儒家思想诞生于春秋时期,面对“礼崩乐坏”所造成的社会动荡不安以及人们行为的失范,一些赋有时代责任感的有识之士自觉地担当起探索新的治国之道的重任,孔子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怀着“天下无道”的忧患意识,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立了儒家学派。儒家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久的一个学派,其发展经历了先秦儒家和秦汉以后作为封建正统学派的儒家这样两个阶段。先秦儒家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个学术派别,主要包括春秋时期的孔子之儒、战国中期的孟子之儒以及战国后期的荀子之儒三大流派。先秦儒家代表人物的观点虽然各有特色,但是他们在法律思想上基本继承和发展了西周的“礼治”和周公的“明德慎罚”思想,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的法律思想不仅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大放异彩,而且成为后世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核心,其地位之显赫、影响之深远,在中国历史上无与伦比,创造了人类思想史的一个奇迹。本文可以从儒家代表人物的法律思想、先秦儒家的某一主要法律观点、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等方面入手,确定具体的论文题目。[参考书目]
1. 杨伯峻著:《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2. 杨伯峻著:《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第1版、2005年第2版; 3. 张觉撰:《荀子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4. 孙希旦著:《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 5. 杨伯峻著:《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版;
6. 《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列传》,中华书局1959年版;
7. 俞荣根著:《儒家法思想通论》,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8. 瞿同祖著:《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81年版;
9. 史华兹(Benjamin I.Schwartz)著,程钢译:《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论文题目] 先秦道家法律思想研究
16.顾颉刚著:《汉代学术史略》,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7.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8.
丁原明著:《黄老学论纲》,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9.
余英时著:《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0.
阎步克著:《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1. 葛兆光著:《中国思想史》第一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2. 崔瑞德、鲁惟一编,杨品泉等译:《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论文题目] 魏晋隋唐时期法律思想研究 [提示要点] 魏晋时期的玄学家围绕着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从哲学的高度论述政治法律问题,他们抨击虚伪的名教,强调法令贵在简约,使正统法律思想回归素朴和理性,提升了理论水平。原为汉代经学一个分支的律学,在晋代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不仅涌现出一批律学家,而且律学成就也十分突出,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注释学。隋唐时期正统法律思想日趋成熟,礼法结合基本定局。唐初以隋为鉴,确定了“安人宁国”的总方针,形成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正统法律思想进一步发展,并通过贞观定律及永徽作疏而法典化。“安史之乱”后,为匡救时艰,韩愈、柳宗元、白居易等一部分有识之士,对礼刑关系及如何正确运用法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论述,丰富了正统法律思想的内容,为拯救时弊发挥了一定作用。本文可以从玄学家、律学家的主要法律观点,正统法律思想的法典化,韩愈、柳宗元、白居易的法律思想等方面入手,确定具体的论文题目。
[参考书目] 1. 《晋书》卷二十《礼志》、卷三十《刑法志》、卷三十四《杜预传》、卷四十六《刘颂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 2. 何晏著:《论语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3. 楼宇烈著:《王弼集校释》,中华书局1980年版; 4. 余敦康著:《魏晋玄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 吴兢著:《贞观政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6. 刘俊文撰:《唐律疏议笺解》,中华书局1996年版; 7. 《隋书》卷二十五《刑法志》,中华书局1973年版; 8. 《旧唐书》卷五十《刑法志》,中华书局1975年版; 9. 《新唐书》卷五十六《刑法志》,中华书局1975年版; 10. 《韩愈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11. 《柳宗元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12. 《白居易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13. 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第三卷、第四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57、1959年版; 14. 葛兆光著:《中国思想史》第一卷、第二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2000年版; 15. 杨鹤皋著:《魏晋隋唐法律思想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论文题目] 宋明时期法律思想研究 [提示要点] 随着北宋政权的建立,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进入后期发展阶段,其政治、经济及社会形势呈现出新的历史特点,法律思想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一方面,统治阶级注重从思想及精神上加强对人们的控制与束缚,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应运而生,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因哲理化而获得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统治阶级内部不断分化,产生了一批政治改革家和理学反对派,他们锐意革新,倡言功利,提出了自正统法律思想确立以来最具锋芒的主张。宋明时期,政治家、思想家们就改革与反改革、理学与反理学等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这种思想上的对立与交融,既加强了正统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又促进了变革思想、功利思想的勃兴,大大丰富了这一时期法律思想的内涵。本文可以从王安石、朱熹、王守仁、丘浚等人的主要法律观点,正统法律思想的哲理化,理学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影响等方面入手,确定具体的论文题目。
[参考书目] 1. 2. 3. 4. 5. 6. 7.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王安石传》、卷四百二十九《朱熹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 王安石著:《王文公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程颢、程颐著:《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黎靖德著:《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版; 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陈亮集》,中华书局1974年版; 《叶适集》,中华书局1961年版;
[论文题目] 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研究 [提示要点]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张之洞认为,“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丗事。”“不必尽索之于经义,而必无悖于经义”。所谓“体”,指有关世道人心的纲常名教,绝不能改变;所谓“用“,指工商报馆律例诸事,可以变通举办。这些思想在起代表作《劝学篇》中有系统论述。[参考书目] 1. 张之洞著:《劝学篇》,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2. 李泽厚著:《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3. 蔡尚思著:《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史论》,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4. 《张之洞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论文题目] 早期改良派法律思想研究 [提示要点] 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早期维新派。他们的主要代表有王韬、马建忠、薛福成、郑观应等。他们一方面直接或间接地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影响,另一方面,又继承和发展了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思想,形成全面学习西方变法维新的思想。[参考书目] 1. 《郑观应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 郑观应著:《盛世危言》,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论文题目] 康有为法律思想研究 [提示要点] 作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的领袖,康有为在“托古改制”的旗帜下,提倡“变法维新”,主张实行“君主立宪”以及“太平之丗不立刑”等思想,希望通过改良的道路,依靠一个“英明的皇帝”来实现自上而下的改革。代表作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等。[参考书目] 1. 康有为著:《大同书》,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2. 《康有为政论集》,中华书局 1981年版;
3. 萧公权著:《康有为思想研究》,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 4. 李泽厚著:《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论文题目] 梁启超法律思想研究 [提示要点]
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思想家和学者,梁启超具有丰富的法律思想,在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参考书目] 1. 《梁启超法学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 《先秦政治思想史》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影印 1990年版; 3. 梁启超著:《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4. 梁启超著:《清代学术概论》,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论文题目] 沈家本法律思想研究 [提示要点] 在近代中国法律上承先启后,媒介中西法律,从而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基础者,当首推沈家本。他的思想,如“治国强国”的法律救国论,“儒家仁政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以及“参考古今,博辑中外”的修律指导思想等,不仅在法律理论,而且在修律的实践中,都极有研究的价值。
5[参考论文]
林植坚:“柏拉图的宇宙论与自然法思想”,《台大法学论丛》第三十一卷第三期,200
2[论文题目]
亚理士多德的法律思想 [提示要点]
一、亚里士多德的城邦自然法:通过表述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论的基础上,尤其是目的论的基础上,理解“人从本质上式城邦的动物”这个经典的表述。
二、法律正义论:注重其与柏拉图所持正义论的比较
三、法律的定义、作用、分类:
四、法治主义理论:注重亚里士多德坚持“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的理由
五、亚里士多德法律思想的特点: [参考书目]
1. 2. 3. 4. 5. 6. 7.
[论文题目]
古罗马时期的法律思想 [提示要点]
一、斯多亚学派:罗马帝国的建立导致世界理性,进而自然法对于所有人的适用(万物有灵论),于是出现了万民法
二、西塞罗的法律思想:从国家的起源和定义引申出西赛罗对于政体形式的区分,进而解释他支持共和政体的理由
三、自然法思想对罗马法的影响:罗马法以理性主义为主要特征——罗马法的具体制度与原则和自然法存在着理论上的渊源关系。
四、市民法、万民法与自然法的关系:从罗马法的三分(自然法、市民法与万民法)和两分(自然法与市民法),讨论自然法与万民法的关系。[参考书目]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 罗素著:《西方哲学史》何兆武,李约瑟译,丹尼斯·罗伊德:《法律的理念》,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 科殷,《法哲学》,林荣远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张乃根:《法哲学史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夏勇:《法治源流·东方与西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1. 2. 3. 4. 5. 6.
罗素著:《西方哲学史》何兆武,李约瑟译
丹尼斯·罗伊德:《法律的理念》,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 科殷,《法哲学》,林荣远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张乃根:《法哲学史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茨威格特、克茨:《比较法总论》,潘汉典等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大木雅夫:《比较法》,范愉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论文题目]
圣奥古斯丁的法律思想 [提示要点]
一、基督教对西方法律的影响
二、奥古斯丁的“原罪说”:由罗马败于野蛮人的事实,奥古斯丁创立原罪说,因此人类的目的就在于由世俗之城向上帝之城的救赎,所以世俗之城不值得追求
三、奥古斯丁与柏拉图理念论之间的关系:
四、自然法的层次:永恒法(上帝的意志)、自然法(永恒法在人的意识中的复现)与实在法(立法者在特定时间确定的行为准则)。以上的三分导致立法者原罪—实在法无正当性基础将会变得罪恶的观念。[参考书目]
1. 2. 3. 4. 5. 奥古斯丁:《忏悔录》,应枫译,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唐逸:《理性与信仰:西方中世纪哲学思想》,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布鲁斯·雪莱:《基督教会史》,刘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登特列夫:《自然法:法律哲学导论》,台湾联经出版公司1982年版 罗素著:《西方哲学史》何兆武,李约瑟译
72. 3. 4. 5. 6. 7. 8. 9. 黄伟合:《英国近代自由主义研究:从洛克、边沁到密尔》,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登特列夫:《自然法:法律哲学导论》,台湾联经出版公司1982年版 罗素著:《西方哲学史》何兆武,李约瑟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丹尼斯·罗伊德:《法律的理念》,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
徐向东:《自由主义、社会契约与政治辩护》,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乔治·霍兰·萨拜因:《政治学说史》,刘山等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莫里森:《法理学》,李桂林等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凯利:《西方法律思想简史》,王笑红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论文题目] 卢梭的法律思想 [提示要点]
一、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社会的发展是一个退化的过程
二、自由与公意:自由与外在约束是对立的(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因此对自由的正当约束来自于人们自身的限制,只有公意才具有这个资格。
三、公意与政治:不符合公意的统治是不恰当的统治
四、自然法理论:公意在法律中的体现 [参考书目]
1. 2. 3. 4. 5. 6. 7. 8. 9.
[论文题目]
奥斯丁的法律实证主义 [提示要点]
一、奥斯丁与边沁的理论传承:边沁的功利主义与法律理论对于奥斯丁的影响
二、法律命令理论:首先,奥斯丁分析了“法律”一词的四种用法,其次,他认为只有命令才是“法律”一词的恰当用法,并且义务、命令、制裁是三位一体的关系
三、命令与主权者:并非所有的命令都是法律,只有主权者发布的命令才是法律。要想证明主权者的地位,必须借助独立政治社会与服从习惯这两个概念
四、法律实证主义理论:法律和道德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因此法律和道德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参考书目]
1. 2. 3. 4. 5. 6. 奥斯丁:《法理学的范围》,刘星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边沁:《政府片论》,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丹尼斯·罗伊德:《法律的理念》,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 莫里森:《法理学》,李桂林等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凯利:《西方法律思想简史》,王笑红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商务印书馆
梅里亚姆:《卢梭以来的主权学说史》,毕洪海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罗素著:《西方哲学史》何兆武,李约瑟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丹尼斯·罗伊德:《法律的理念》,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
徐向东:《自由主义、社会契约与政治辩护》,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乔治·霍兰·萨拜因:《政治学说史》,刘山等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莫里森:《法理学》,李桂林等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凯利:《西方法律思想简史》,王笑红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参考论文]
1.陈景辉:“作为社会事实的法——实证观念与哈特的社会规则理论”,郑永流主编:《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第九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论文题目] 凯尔森的纯粹法学 [提示要点]
一、纯粹法学与新康德主义哲学:新康德主义对于应然和实然的区分,使得纯粹法学关注的是法律应然问题的逻辑分析
宪法与行政法学
宪法学
[论文题目] 论宪法的效力 [提示要点]
一、宪法最高的法律效力;
二、宪法直接的法律效力;
三、宪法序言的法律效力;
四、公民宪法权利的直接效力
[参考书目] 1. 许崇德著:《中国宪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 胡锦光著:《中国宪法问题研究》,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3. 周伟著:《宪法基本权利司法救济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3年版。
[参考论文]
1.李曙光:《宪法应成为法院判案的直接依据》,载《理论信息报》1989年5月12日;
2.龚祥瑞:《论宪法的权威性》,载《市场逻辑与国家观念》,三联书店1995年11月版;
3.(英)惠尔:《宪法的定义》,载《宪政精义》,中国政法大学教务处1994年编印。4.韩大元:《公民基本权利的效力》,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6期。5.姜士林:《宪法的基本特点》,载《齐鲁学刊》1990年4期。
6.殷啸虎:《宪法的根本法特征问题新探》,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7.崔敏、于迟:《试论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载《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1982年第7期。
[论文题目] 论宪法的根本法特征 [提示要点]
一、根本法的含义;
二、根本法的内容;
三、宪法根本法特征的获得;
四、宪法根本法特征的保障。
[参考书目] 1. 〔美〕考文著:《美国宪法的“高级法”背景》,三联书店1996年出版; 2. 胡锦光著:《中国宪法问题研究》,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3. 韩大元主编:《现代宪法学基本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1年版; 4. 李步云主编:《宪法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参考论文]
1.朱福惠:《论宪法的部门法特征》,载《现代法学》2000年第3期;
2.廖中洪:《宪法是不是“法”》,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3.殷啸虎:《宪法的根本法特征问题新探》,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4.尹德龙:《试论宪法的概念》,载《法学探索》1996年第3期; 5.王磊:《论宪法的概念》,载《法学杂志》1999年第5期。
[论文题目] 略论民主与宪政的关系
1.张友渔主编:《宪法论文集》(第14册),群众出版杜;
2.周叶中主编:《宪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 龚祥瑞著:《比较宪法与行政法》,法律出版社1985年版; 4. 胡锦光著:《中国宪法问题研究》,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5. 焦洪昌、李树忠主编:《宪法教学案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 刘光兴著:《德国联邦宪法法院总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参考论文]
1.郝铁川:《沦良性违宪》,载《法学研究》1996年第4期;
2.沈延志:《对违宪及违宪审查问题的几点思考》,载《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
3.韩大元:《研究违宪和建立违宪学的浅见》,载《学术界动态》1988年第7期;
4.孙卫东:《论违宪与违宪制裁》,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第2期;
5.王才松:《浅议违宪和对违宪的监督审查》,载《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1986年第3期;
7. 郭林茂:《违宪概念之我见》,载《政法论坛》1986年第2期;
8. 马岭:《关于违宪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载《当代法学》1988年第3期;
9. 〔日〕芦部信喜:《日本违宪判断的方法――结合案例所作的理论分析》,载《外国法译丛》1998年第6期。10. 肖金泉、徐秀义:《略论违宪》,载《法学杂志》1984年第4期;
[论文题目] 论宪法的修改 [提示要点]
一、宪法修改的涵义;
二、宪法修改的种类;
三、宪法修改的方式;
四、宪法修改的历史背景分析;
五、宪法修改与宪法制定的关系。[参考书目]
1.〔荷〕马尔赛文著:《成文宪法的比较研究》,华夏出版杜1987年版;
2.许清主编:《宪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3.李步云主编:《宪法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4.韩大元主编:《现代宪法学基本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参考论文]
1.马雪生:《现行宪法修改刍议》,《河北法学》1989年第6期;
2.蒋碧昆:《试论修改宪法》,《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88年第4期;
3.梅培华:《关于宪法和法律修改方式问题的探讨》,载《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1985年第5期; 4.谭泉:《论宪法的修改》,载《中国法学》1988年第3期; 5.马雪生:《现行宪法修改刍议》,载《河北法学》1988年第6期;
6.扈纪华:《美国修改联邦宪法的若干情况》,载《法学评论》1988年第6期; 7.于浩成:《宪法权威与宪法修改》,载《法学》1989年第2期; 8.周伟:《论宪法修改内容的限制》,载《政治与法律》1997年第4期;
9.胡锦光:《我国宪法修正案的规范性和技术性》,载《法商研究》1999年第5期; 10.韩大元:《关于宪法监督、修宪方式与宪法稳定性》,载《法学天地》1999年第5期; 11.韩大元:《修宪价值与完善宪法保障体制》,载《法学家》1999年第3期; 12.房保国:《关于我国宪法修改基本模式的探讨》,载《福建法学》2000年第2期; 13.刘淑君:《修改宪法的理论思考》,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论文题目]
335.胡锦光:《论宪法法院审查制的成因》,载《金陵法律评论》2001年春季号; 36.蒋莉:《违行审查制度初论》,载《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第6期;
37.韩大元:《依法治国与完善监督机制的基本思路》,载《法学论坛》2000年第5期; 38.王克稳:《我国违宪审查制度建立的主要法律障碍》,载《现代法学》2000年第2期; 39.任允正:《俄罗斯联邦的宪法监督制度》,载《外国法译评》1999年第3期; 40.张庆福:《宪法监督发展趋势简析》,载《上海法学研究》1998年第1期; 41.郝铁川:《论良性违宪》,载《法学研究》1996年第4期;
[论文题目] 论宪法解释 [提示要点]
一、宪法解释的内涵与意义;
二、宪法解释的性质
三、宪法解释的机制;
四、宪法解释的方法
[参考书目] 1. 韩大元主编:《现代宪法学基本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 张庆福主编:《宪法学基本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3. 秦前红:《宪法变迁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版; 4. 李步云:《宪法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版。
[参考论文]
1.秦前红:《论宪法变迁》,载《中国法学》2001年第1期;
2.丁则民:《查尔斯·比尔德与美国宪法》,载《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1982年第2期; 3.郭华成:《论我国司法解释完善的几个问题》,载《浙江法学》1988年第3期; 4.任静:《论宪法解释》,载《法学》1991年第6期;
5.张庆福:《宪法解释之比较》,载《外国法译评》1993年第 2期;
6.刘景欣:《论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宪法解释权》,载《法学家》1995年第 5期; 7.胡弘弘:《试论宪法解释》,载《现代法学》1995年第 5期;
8.韩大元、张翔:《试论宪法解释的客观性与主观性》,载《法律科学》1999年第6期; 9.王丛虎:《我国宪法解释价值论》,载《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第 2期; 10.胡锦光、王丛虎:《论我国宪法解释的实践》,载《法商研究》2000年第2期; 11.苏晓宏:《论宪法的司法解释》,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第 3期;
12.郑贤君:《我国宪法解释技术的发展:《评全国人大常委会99“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释法例》,载《中国法学》2000年第4期; 13.牛剀:《宪法解释若干问题初探》,载《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年第 3期; 14.肖蔚云:《略论香港终审法院的判词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释法》,载《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第 期; 15.韩大元、张翔:《试论宪法解释的界限》,载《法学评论》2001年第 1期; 16.王广辉:《宪法解释与宪法理解》,载《中国法学》2001年第4期;
17.孙婷婷:《对中国宪法解释体制的一次挑战》,载《中国律师》2001年第12期。
[论文题目] 论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提示要点]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部完善;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外部完善;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下而上的完善;
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制度。
523.韩大元:《依法治国与完善监督机制的基本思路》,载《法学论坛》2000年第5期; 24.王克稳:《我国违宪审查制度建立的主要法律障碍》,载《现代法学》2000年第2期; 25.任允正:《俄罗斯联邦的宪法监督制度》,载《外国法译评》1999年第3期; 26.张庆福:《宪法监督发展趋势简析》,载《上海法学研究》1998年第1期。
[论文题目] 论立法权 [提示要点]
一、立法权的含义;
二、立法权的特点;
三、立法权与立法机关;
四、中国立法权问题研究
[参考书目]
1.蔡定剑著:《中国人大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8月版;
2.李林著:《立法机关比较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社1991年1月版;
3.周旺生著:《立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8月版;
4.吴大英著:《比较立法制度》,群众出版社1992年12月版;
5.李培传著:《中国社会主义立法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法制出版社1991年1月版;
6.张根大等著:《立法学总论》,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
7.孙琬钟著:《立法论教程》,中国法制出版社1990年7月版。8.戚渊著:《论立法权》,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9.李步云、汪永清主编:《中国立法的基本理论和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
[参考论文] 1.雷体富:《关于改进立法的思考》,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1年第4期;
2.郭毅:《认立法意志及其保障――兼及立法法的“人民意志”条款》,载《山东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3.王爱民:《论中央对地方立法的监督》,载《河北法学》2001年第5期; 4.戴双喜:《论自治区立法职能的划分》,载《宁夏法学》2001年第2期;
5. 王爱民:《部门保护主义对地方立法的负面影响及法律对策》,载《当代法学》2001年第4期; 6. 孙季萍:《中国立法监督制度刍议》,载《法学论坛》2001年第3期; 7. 于兆波:《从立法法看地方先行立法权》,载《法学论坛》2001年第3期; 8. 郭寿康:《“入世”与中国立法的有关问题》,载《法制建设》2001年第1期; 9. 郭晖:《建构中国宪政立法体系议》,载《法商研究》2001年第1期; 10. 戚渊:《委任立法片论》,载《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5期; 11. 吴志勇:《我国行政立法的价值取向》,载《上海法学研究》2000年第4期;
12. 周伟:《论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权限》,载《现代法学》2000年第4期; 13. 毛峰:《美国立法体制的特征》,载《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14. 苗连营:《立法程序的功能分析》,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15. 丘宝华、李余刚:《论立法公开制度及其完善》,载《浙江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15期; 16. 苗连营、宋雅芳:《论地方性法规的批准与备案制度》,载《郑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17. 王春光:《我国授权立法现状之分析》,载《中外法学》1999年第5期; 18. 王映辉:《试论立宪规律》,载《武汉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19. 王磊:《对行政立法权的宪法学思考》,载《中外法学》1998年第5期; 20. 徐向华:《论中央和地方的立法权力关系》,载《中国法学》1997年第4期;
[论文题目] 市场经济与宪法
710. 胡位钧:《代表与选民的关系》,载《现代法学》2001年第2期;
10.韩大元:《关于完善候选人介绍制度的几点设想》,载《法学》1997年第8期; 11.韩大元:《论被选举权享有者的资格限制》,载《法制与社会发展》1997年第4期; 12.李忠:《我国选举权应和被选举权分离》,载《法学与实践》1993年第2期; 13.周叶中:《论我国选举制度民主化的几个问题》,载《现代法学》2001年第2期;
[论文题目] 论公民基本权利 [提示要点] 1. 公民基本权利的性质 2. 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 3. 公民基本权利的效力 4. 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
[参考书目] 1. 夏勇主编:《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 夏勇著:《人权概念的起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李玉山著:《公民权利解说》,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4.李步云著:《权利和义务》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5. 徐炳著:《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法律出版社1995年出版; 6. 董和平、韩大元、李树忠:《宪法学》,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7. 韩大元主编:《比较宪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版;
8. 徐显明主编:《人权研究》(第一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9. 徐显明主编:《人权研究》(第二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0.林来梵著:《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规范宪法学的一种前言》,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1. 王世杰、钱端升著:《比较宪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2. 焦洪昌、姚国建著:《宪法学案例教程》,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年版。
[参考论文]
1.韩大元:《宪法规范的至上性》,载《法学评论》1999年第4期;
2.费善诚:《论宪法的适用性》,载《法学家》1996年第2期;
3. 周永坤:《论宪法基本权利的直接效力》,载《中国法学》1997年第1期; 4. 郑贤君:《基本权利的宪法构成及其实证化》,载《法学研究》2002年第6期; 5. 王振民:《我国宪法可否进入诉讼》,载《法商研究》1999年第5期;
6. 陈云生:《宪法权利司法化及其司法保护》,载《法制日报》2001年8月19日; 7. 韩大元:《公民基本权利的效力》,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6期;
[论文题目] 论公权与私权 [提示要点]
一、公权与私权的概念;
二、公权与私权的历史沿革;
三、公权与私权的界分;
四、公权与私权的法哲学思考。[参考书目]
1.夏勇著:《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参考论文]
关键词:毕业设计,选题改革,选题重点,选题程序
一、前言
军队院校工学类的本科学生毕业设计除了满足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外, 还要突出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毕业设计的选题要更加贴近部队的训法、战法及新装备运用;二是毕业设计的组织应该与毕业综合演练设置的科目结合起来;三是毕业设计的成果要突出战术演练、红蓝军对抗、新装备应用、新战法探索;四是通过毕业设计, 学生要提高军事工程素养、装备技术使用、遂行保障任务等能力。
本文首先分析当前毕业设计选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然后阐述了毕业设计选题的5个重点, 最后对毕业设计选题的程序进行了剖析, 以便使指导教师更好地把握毕业设计的选题重点、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当前毕业设计选题存在问题
合训学生毕业设计选题, 是关系到毕业设计全过程的关键之一。题目是指导教师拟定, 论文是毕业学生完成。目前大部分的毕业设计选题已经体现了“一人一题、真题实做”, 但由于指导教员的知识结构有限、与部队训练接触联系有限、新装备技术性能掌握有限等原因, 选题存在“翻炒陈饭、背景假旧、意识落后”等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题目太大。军校本科的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第8学期进行, 还要毕业考核、毕业实践、综合演练等。运用10~12周的时间进行毕业设计, 如果题目太大, 使得学生不知如何入手, 尤其是哪些总体综述性的、总体设计性的、技术发展性的题目, 难以使得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相应成果, 也难以达到毕业设计的课程目标和人才培养要求。
2.题目太小。相反, 有的毕业设计题目太小, 仅仅是每个工程中的细枝末节, 或者也不是典型的问题, 这样的题目给学生, 起不到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本专业的总体也把握不足, 难以对四年本科所学基础理论、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及综合运用。
3.题目重复。有的指导教师, 将前几年已经指导过的题目反复拿出来, 这样做教师的工作量较少, 其毕业设计大体思路、成果形式以及参考资料等都是现有的, 但是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得到以往同类课题的毕业设计论文, 另一方面多年使用同一题目, 教师培养了惰性, 设计内容也容易老化陈旧。
4.题目太假。这种题目脱离实际, 没有理论基础, 没有运用领域, 或者完全是天方夜谭, 一般是没有经验的青年教师拟定的题目。因为工学的本科学生所进行的毕业设计, 必须是理论联系实际, 应该针对工程保障中的某个任务, 通过毕业设计的设计研究来解决某个工程实际问题, 同时提高学生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5.多人一题。有的指导教师为了省事, 将某个工程实际问题划分成多个方案, 题目类似, 用方案一、方案二等进行区分, 此类题目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选择时不知道采用什么技术, 形成什么方案, 而在随后的毕业设计过程中内容和技术容易混淆, 因此在拟定题目时, 可以加以进一步的描述, 例如“某桥简支混凝土梁加固方案”、“某桥连续梁加固方案”、“某桥钢梁加固方案”等, 使得选题学生在从题目上就可以加以区分。
三、毕业设计选题重点
毕业设计题材来源广泛, 涉及学科方方面面, 各指导教师应要树立“姓军为战”的意识, 可依据毕业设计选题范围指南, 结合部队需求、科研课题设置选题, 真题真做, 题目力争源于军事理论研究创新、部队战备训练实践、武器装备研发运用。选题要着重体现以下要求:一是突出专业性, 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 能够锻炼学员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 体现理论和现实意义;二是突出实践性, 鼓励与部队、科研院所等外单位联合拟定毕业设计课题, 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三是突出创新性, 毕业设计成果要体现新看法、新见解、新观点, 体现思想性和价值成果, 避免空洞泛泛;四是突出可行性, 课题的口径难度和工作量要适合军队院桥本科学生的特点, 适度从难从严, 切实使学员经受科学技术综合训练的淬火提升。具体说来, 选题应围绕以下5个重点:
1.选题应结合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毕业设计的选题, 要结合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进行, 要做好这个工作, 建议采用“双导师”制, 来自部队的导师提出有关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需求, 协助进行指标论证、战术推演、综合应用、关键技术等步骤指导;校内导师按照选题具体指导毕业设计, 掌控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完成毕业设计成果。
2.选题应结合新装备技术运用。我军工程保障装备及技术不断发展, 军校所毕业的学生是部队基层干部, 也是这些新装备新技术运用的主力和骨干, 因此道路桥梁与渡河濒海工程专业的学生围绕支援桥、重型舟桥、自行舟桥、冲击桥、机械化路面、伴随桥等新装备, 开展技术运用、作战使用、组织指挥、综合运用、技术保障、创新革新等, 将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掌握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新装备新技术结合起来, 便于更好地掌握新装备新技术。
3.选题应结合毕业后工作岗位的需求。指导教师与学生通过课程实习、毕业实习、部队锻炼、用人单位调研等, 掌握用人单位对毕业学生的岗位需求, 并围绕岗位任职的相关工作, 设置具有针对性的毕业设计课题, 这样的题目将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工作, 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学生的工作要求, 提前做到与工作岗位进行接轨, 便于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开展工作。
4.选题应结合毕业综合演练科目。军校最后一年进行的综合演练是带有战术背景下的装备技术运用, 例如工程保障系列主要围绕机动工程、反机动工程、生存工程等保障任务, 在机动工程保障中开设门桥渡口、架设浮桥、军用桥梁架设应用、急造军路构筑、软滩地克服、渡口桥梁伪装、战场工程侦察等科目, 而毕业设计完全可以依托综合演练的科目设置选题, 将毕业设计与综合演练结合起来, 毕业设计解决综合演练的问题, 而综合演练来检验毕业设计的成果。
5.选题应结合非战争军事行动技术难点。近年来,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艰巨。非战争军事行动主要包括反恐维稳、维护权益、安保警戒、国际维和、国际救援等。例如2008年冰雪灾害、5·12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 往往事发突然、发展迅速、影响巨大, 而且伴有大量连锁反应或次生灾害, 出现十分复杂多变的局面。通常负有“迅速控制事态、抢救生命财产、维护政局稳定”的使命。而开展桥梁加固、道路抢建、渡口开设、浮桥架设等是部队抢险救灾的首要任务, 毕业设计结合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技术问题开展, 有助于提高毕业学生执行应急工程保障的能力。
四、毕业设计选题程序
毕业设计选题还要加强过程管理, 摒弃以往“指导教师出题, 学生埋头设计”的现象, 而要按范围指南出题、教务机关组织审查、修改完善后发布, 学生双向选题、学生开题这样一个过程, 以使选题质量更高。
1.下达毕业设计任务及设计范围指南。毕业设计开始前约一个月, 根据学生人数、专业分布以及指导教师的情况, 机关对各教研室下达毕业设计任务, 同时附毕业设计范围指南。该指南是机关组织专家针对当前毕业设计的要求, 以及上述毕业设计选题的5个重点拟制的, 包括装备运用类、技术创新类、技术或装备拓展类等大类。各指导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确定课题, 可以根据装备型号选取, 可以在题目中加入战场环境, 可以在题目中加入训法、战法的内容, 可以根据论文具体内容加入技术创新的内容方法确定选题。
2.指导教师拟定题目, 机关组织审查。分配给指导教师的学生数量, 向高职教师倾斜、向科研项目多的导师倾斜、向往年指导优秀毕业设计的导师倾斜, 一般按照学生数与题目数1:1.2的比例拟定题目, 并同时撰写课题的意义、主要内容、成果形式等, 学校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审查, 并将审查意见返回指导教师进一步修改完善。
3.发布题目, 学生和教师双向选择。毕业设计开始前两周左右, 根据教务机关的要求,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选择课题, 在选择毕业设计题目时, 可以与指导教师联系, 询问课题基本情况, 也可以在校园网上查询教师指导以往学生毕业设计的情况。一般助教不独立承担毕业设计指导工作, 可协助指导;讲师、副教授、教授指导的学生数量分别为2~3人、3~4人、4~5人为宜。
4.毕业设计开题。毕业设计开始时, 组织毕业设计开题, 学生从对毕业设计课题的理解和认识、毕业设计课题的资料收集及各项工作的准备情况、总体方案、主要步骤、难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课题进度安排、毕业设计成果要达到的指标参数等方面进行汇报, 指导教员给出具体意见, 开题考核小组考查学生对毕业设计课题的理解程度, 如果达不到要求则重新开题或者更换题目。题目一旦确定就不再随意更换, 一定要更换, 则需进行开题汇报, 通过审查才行。
五、总结
军队院校的毕业设计是本科教育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 是对四年来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一个综合运用, 通过毕业设计, 培养学生是培养学员知识综合运用、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也是对学员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核与检验。而毕业设计选题工作是整个毕业设计开始和关键, 将影响毕业设计的顺利进展和质量, 当然选题结束后, 指导教师还要加强指导, 制定毕业设计总体计划和周计划, 开展毕业实践和试验, 加强中期检查, 督促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做好毕业答辩准备等工作, 以便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叶朝良, 韩现民, 孙明磊.关于毕业设计选题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51) :89-90.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物流管理专业
毕业论文是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规定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也是检验学生运用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一个好的论文选题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基本前提,作为毕业论文质量控制起点的选题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选题过大或空乏
部分学生在选题时非常盲目,不能判断题目是否过大,应怎样去缩小选题。如每年都有学生选择我国货代企业发展、我国快递行业发展现状等题目,这类论文题目过大,最终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
2、选题陈旧无新意
从专业题目汇总来看,学生热衷选择讨论了很久的题目,因为学生自己能力有限,又不愿意花过多精力在毕业论文上,所以文献资料丰富的题目成为首选。
3、理论性选题偏多
由于经管类学生论文固有的特点以文字表述为主,而理论性文章相关资料无需实际调研容易取得,结果就是过于依赖网络资料,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简单的文字处理堆砌成文,容易造成论文内容雷同,质量不高。
二、原因分析
导致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高校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共性方面,从参与毕业论文的主体进行分析。
1、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够
(1)思想上重视不够
有的毕业生缺乏对毕业论文的正确认识,认为毕业论文只是走个形式,与就业关系不大能通过即可,论文质量高低无所谓,这种思想直接影响了学生写作论文的积极性,导致选题比较随意。
(2)时间分配上存在矛盾
以我校为例,目前我校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启动时间是在每年的11月中旬,上报毕业论文计划即题目大致在12月中旬,此时大部分学生已经在准备考研、求职或实习过程中,由于远郊办学学生基本已退宿离校,因此师生面对面沟通的机会减少,学生投入毕业论文的精力和时间明显不足,选题方面更多体现了学生的主观意识。
(3)能力不足的制约
部分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不会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实践分析处理问题,也缺乏创新能力,对于专业热点问题把握不住或驾驭不了,只能选择资料收集容易、内容大而空的论文题目进行写作。
2、教师的主导作用受限
(1)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考核以数量为主
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是专业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对论文质量的考核比数量的考核更为复杂也难以操作,因此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对指导教师的考核只偏重数量的考核,按指导学生数量来计算工作量,后果就是部分指导教师只关注指导的数量而忽视质量,当然更不关心学生的选题。
(2)师生比制约导致指导作用限制
近年来,随着经管类专业连续扩招,导致生师比过高,通常一个教师每批要指导8- 10名学生,学生人数过多造成教师对学生指导的平均时间减少,而教师自身教学工作量大,还要兼顾科研工作或自我充实等,致使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明显偏少,对学生论文选题放任或者把关不言的情况增加。
三、本科毕业论文中对选题的指导实践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必须是在教师和学生充分配合的基础上。每个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是有差异的,指导教师应该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加深了解,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的选题进行分类指导。结合专业热点、兴趣专长和实践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帮助学生进行选题。
(1)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知识运用能力
在实际指导论文选题过程中,如果学生对某方面专业热点问题有兴趣,其掌握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又能满足要求,这样的选题就容易写出比较好的论文。如有学生在选题之前跟笔者的沟通中提到对供应链金融问题感兴趣,通常此类问题对物流专业学生来说研究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当了解到学生对相关背景知识比较熟悉,同时在拍拍贷有过比较成功的实践经历,因此建议可适当缩小范围对电商企业的供应链金融问题进行研究,最终该学生论文通过对电商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模式的研究,参考银行传统供应链金融进行了融资业务设计和电商金融系统设计,并构思了未来电商供应链金融的参与各方、合作模式和业务形态,答辩时获得一致好评成为优秀论文。
(2)结合学生实践情况进行选题指导
有的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之前,已经有过暑期实践或者正进行的实习工作,通常笔者鼓励学生把毕业论文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当然直接从事与物流相关的工作与论文结合相对较容易,如有学生在制造企业的采购部门实习,在选择时就以《供应链管理模式下某新资企业JIT采购的分析和优化》作为论文题目,以具体企业实际操作出发,从物料管理、JIT采购具体的实施、采购流程等方面作为分析切入点,着眼于当前的运营流程的改善和未来的组织系统架构,制定了一套OEM公司JIT采购方面可以选择和借鉴的系统方法。有时候学生实习岗位与物流没有直接关系,笔者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尽量启发学生发现工作与物流的切入点,如有学生实习岗位是质量管理,经过多次沟通,最终确定的题目是《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制造企业物流改进研究》,论文从全面质量管理和企业物流两者的关系入手,剖析制造型企业在物流上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某某电机制造企业为例,从质量管理角度分析该企业在物流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和建议。这些贴近实践的选题再加之学生后期的努力,最终取得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赫连志巍.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点选取与对策.教学研究,2007(3)
[2]旷开源.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改革初探.教育探索,2008(7)
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一、法理学方向
1、论法的作用
2、论“程序本位”
3、论法与经济的关系
4、论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5、论法律与道德
6、论权利与权力的关系
7、论法律移植
8、论公民的法制意识
9、论加入WTO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影响
10、论依法治国
11、论“法律至上”
12、西部大开发与法制建设
13、论法律解释
14、论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关系
15、判例法与制定法的比较
二、民法方向
(一)民法总论
1、论民法的慨念与原则
2、我国制定民法典的现实意义
3、民法与市民社会
4、试论民法的运行机制
5、论自然人的地位和能力
6、法人制度概说
7、民事法律行为的结构和效力
8、诉讼时效的概念的法律意义
(二)物权
1、我国制定物权法还是制定财产法――试析当前民法学界的争论
2、论财产所有权的基础作用及局限性
3、相邻关系案例解析
4、用益物权在我国的发展
5、担保物权的作用机制
6、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与实践
(三)债权
1、债权与物权的比较研究
2、债的特征与种类
3、债的履行中的法律问题
4、合同的概念――兼论其历史发展与现实意义
5、论合同变更种种
6、融资租赁合同研究
7、建设工程合同研究
(四)人身权
1、人身权制度研究
2、人格权保护的范围
(五)民事责任
1、民事责任的概念和意义
2、违约责任案例研究
3、论侵权行为归责原则的发展
4、民事责任竞合的处理
三、国际经济法方向
(一)国际经济法总论
1、国际经济法的由来和概念
2、论国际经济法的渊源
3、国家的概念及其在国际经济法上的角色
4、国际经济组织的概念和作用
5、跨国公司的法律分析
6、论国际经济法律关系
(二)国际贸易法
1、论国际货物贸易的法律问题
2、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试析
3、试论当事人的买卖合同与公约、惯例及国内法的关系
4、国际海上货物运输的法律比较
5、信用证支付方式的法律机制
6、国际技术贸易的法律特点
7、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及其相关法律问题
8、产品责任法的由来和发展
9、反倾销法的比较研究
10、试论国际反不正当竞争法
(三)国际投资法
1、国际投资法制研究
2、试论我国的外国投资法
(四)国际金融法
1、国际金融法律制度研究
(五)国际税法
1、国际税法的现实意义
(六)国际经济争议的解决机制
1、论国际商事仲裁
2、世贸组织的争论解决机制
四、经济法方向
1、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反垄断法建设的意义、主要方面
2、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关市场规则方面的法律建设及其相互补充与完善
3、宏观调控法与市场规则法的关系
4、国家对市场进行行政调控的法制化
5、论合同(同时履行问题、要约撤销问题、代位权与撤销权行使问题、格式合同问题等等)
6、论公司(独立董事的义务及对公司外第三人的责任问题、公司股东会的中、小股东的权利保护问题、公司章程约定条款问题等等)
7、试析新修改的保险法
8、试析关于执行商标法的若干意见
9、试析最高人民法院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10、试析新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的特点
五、宪法方向1、1982年后中国宪政之实证分析
2、论中国的宪法监督制度及其完善
3、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宪政基础
4、论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中国特色
5、论我国选举制度的民主性
6论宪法规范的诉讼价值
六、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
1、论行政法的理论基础
2、论宪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3、论我国的行政主体理论
4、论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为的界限
5、论行政授权与委托
6、论行政行为的效力
7、论我国行政许可制度的缺陷与对策
8、论我国行政处罚中的听证制度
9、论行政事实行为
10、论我国行政诉讼中的证据制度
11、论我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七、WTO与知识产权方向
1、WTO规则的法律渊源
2、论WTO主导的我国著作权法的修改
3、论TRIPS主导的我国专立法的修改
4、论TRIPS主导的我国商标法的修改
(可不选以下参考题目,但请在专业范围内选题)
1、论民主与宪政
2、我国公民受教育权及宪法救济
3、论行政处罚的构成要件
4、完善国家赔偿制度的几点思考
5、论商标权的法律保护6、7、论侵权行为的构成
8、论驳回起诉与驳回诉讼请求
9、论监外执行的法律运用
10、无因管理制度研究
11、不当得利制度研究
12、论名誉权
13、论侵害人身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14、论共同共有与按份共有的比较
15、对建筑物区分所有制度的探析
16、论物权担保体系及其竞合
17、论抵押权的设定与效力
18、论合同自由原则
19、论意思自治与契约自由原则 20、论合同的成立与合同的效力
21、对效力待定合同相关问题的探讨
22、论无效保证合同的民事责任承担问题
23、论缔约过失责任
24、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比较研究
25、论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
26、论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27、论网络著作权的法律保护
28、论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度
29、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 30、论家庭暴力的损害赔偿制度
31、论公司法人财产权性质
32、论公司法上的有限责任制度
33、论我国公司法对股东权的保护
34、我国公司合并中的有关问题研究
35、论民事诉讼的管辖异议的理论与实践
36、论民事诉讼的证明责任
37、论公示催程序
38、论督促程序
39、论刑事诉讼证明责任 40、论刑事诉讼证明要求
41、论死刑复核制度
42、论合同诈骗与合同欺诈的区别43、44、受贿罪的实践认定问题
45、论票据法中债权人的追索权
46、论我国区际法律冲突问题
47、论冲突规范在国际私法中的地位
48、关于互联网域名问题的探讨
49、商标权与域名权利冲突之解决 50、计算机犯罪分析与法律完善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可不选以下参考题目,但请在专业范围内选题)
1、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研究
2、关于品牌运营、品牌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3、关于企业实施名牌战略问题的研究
4、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
5、对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全方位思考
6、组织结构及形态演变研究
7、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的素质
8、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环境的研究
9、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现状、面临的困难及其改进措施
10、关于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研究
11、关于推行股票期权制若干问题的探讨
12、我国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13、公司治理结构中股东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14、完善上市公司董事会功能的若干思考
15、企业购并战略中核心问题研究
16、论组织怎样做才能实现管理科学化
17、中国企业建立独立董事制度问题
18、关于国企法人治理结构的难点
19、中小企业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20、CEO的激励和监督机制
21、中国企业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
22、关于建立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研究
23、科技发展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
24、建立健全企业多层次监督约束机制的思考
25、强化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的思考
26、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运用
27、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及改进
28、电子商务与企业发展
29、企业领导理论(激励、沟通、领导方式)研究 30、试论战略管理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实践意义
31、关于企业破产问题的探讨
32、中国企业文化建设
33、塑造企业形象的思考
34、民营企业民主管理问题探索
35、企业营销网络建设和管理问题
36、家电的产业分析与企业对策
37、商品房市场营销策划问题
38、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研究
39、关于关系营销与建立客户忠诚 40、关于提高我国企业竞争能力的思考
41、外资零售业市场准入与发展我国零售业的对策
42、中小企业融资障碍及对策研究
43、绿色营销中的渠道建设问题研究
44、我国银行业开展服务营销的研究
45、员工培训与开发研究
46、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
47、企业的薪酬管理的探讨
48、企业绩效考核系统的探讨
49、劳动力就业理论研究
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可不选以下参考题目,但请在专业范围内选题)
1.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思考
2.我国金融工具会计的探讨
3.关于破产清算会计若干问题的思考 4 关于会计管理体制的研究 5.合并会计报表研究 6.企业并购会计研究 7.债务重组会计研究 8.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 9.关于期货会计的探讨 10.非货币交易会计研究 1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12.减值会计研究
13.会计软件会计报表系统设计
14.中国加入WTO后对会计的影响及对策 15.论会计信息在资本市场中的价值 16.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17.试论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 18.物价变动会计研究 19.成本会计几个问题的探讨 20.企业财务网络化管理研究 21.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差异分析 22.谈中国会计的国际化
23.公允价值计量与历史成本计量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分析 24.企业常见利润操纵方法的会计分析 25.电算化会计条件下的审计 26.新旧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的比较 27.我国财务报告体系的改革 28.关于会计政策的探讨 29.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30.经营者薪酬计划 31.管理业绩评价体系 32.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33.企业财务分析评价体系的探讨 34.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 35.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研究 36.企业集团股利政策研究 37.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研究 38.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 39.关于财务的分层管理思想研究 40.企业表外融资的财务问题 41.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评估 42.私营企业财务管理研究 43.非盈利组织的财务问题研究 44.责任会计的研究 45.关于投资项目决策的研究 46.标准成本的研究 47.战略管理会计研究 48.关于敏感性分析 49.成本控制研究
50.完善公司治理与管理会计创新 51.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52.论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的获取 53.论审计与经济监督系统 54.论经济效益审计 55.论经济责任审计
56.对资产评估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57.网络会计研究
58.论审计方式方法体系的完善 59.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 60.独立审计准则——××准则研究 61.注册会计师的盈利预测审核责任分析 62.独立审计质量控制 教育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可不选以下参考题目,但请在专业范围内选题)
1.学校管理现代化研究 2.学校管理科学化研究 3.学校管理民主化研究 4.学校管理法制化研究 5.学校管理规范化研究
6.强化教学质量管理的有关问题研究 7.当前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现状分析和策略研究 8.提高德育工作有效性的研究 9.关于教师需要的特点及其对待 10.浅议教师心理挫折及消除 11.浅议积极行为的心理机制 12.浅议教师的个性与管理 13.如何提高领导的有效性 14.论领导的协调功能 15.论教育管理中的柔与刚 16.论教育管理中的宽与严 17.关于学校组织文化的研究 18.试论教师聘任合同 19.“就近入学”的法理分析 20.“有偿家教”的法理分析 21.论中国教育法制的历史遗产 22.论教师申诉制度 23.论学生申诉制度 24.对依法治校的思考
25.素质教育观下教师课堂教学评估研究 26.素质教育观下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评估研究 27.素质教育学生质量综合评估研究 28.新时期学生品德评估研究 29.教育经费筹措的问题及对策 30.教育督导实效性探讨
31.试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教育创新 32.试论多媒体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 33.青年教师成长规律及发展模式研究 34.反思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35.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36.行动研究与教育实验的方法论比较 37.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行为的观察研究 38.论教育的经济功能 39.论教育的政治功能 40.论教育的文化功能
41.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与教育 42.中华传统美德与中小学德育改革研究 43.论“科举制度”对我国教育的影响
44.从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到赞科夫看教育学的发展 45.教育统计方法在中小学教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46.中小学挫折心理研究
47.中小学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 48.中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程建设的研究 49.中学性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50.中小学生家庭性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可不选以下参考题目,但请在专业范围内选题)
1、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调整
2、我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取
3、发挥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改善宏观金融调控
4、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进一步改革
5、中国与美国(或其他国家)货币政策的区别(及其启示)
6、通货膨胀机制与通货紧缩机制的比较(及其启示)
7、保险资金与信贷资金的关系分析
8、利率结构的调整与经济结构的调整
9、我国的利率弹性问题的研究
10、我国利率传导机制的优化
11、提高商业银行在利率传导中的效果
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利率的市场化
13、我国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前提
14、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
15、我国利率市场后衍生金融工具的推出
16、资产证券化在处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时的可行性
17、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
18、西方国家金融监管的新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19、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20、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21、加强商业银行的风险内控机制
22、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研究
23、混业经营的风险分析
24、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与资本市场的发展
25、我国上市公司重组面临的障碍及对策
26、企业融资方式的转变对企业体制改革的意义
27、以国债利率为突破口加速利率市场化进程
28、中央银行如何运用国债进行宏观金融调控
29、论国债市场与利率自由化 30、论国债市场、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31、论建立保险公司的经营机制
32、论我国信托投资业的问题、改革对策与前景
33、我国银行市场退出机制构想
34、银行业并购的效应分析
35、银行并购以后的整合问题
36、银行业并购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37、论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完善措施
38、货币市场机制分析
39、论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形成机制 40、商业票据市场和银行承兑票据市场的关系分析
41、试论投资银行在资本市场中的功能
42、证券经纪业务与证券经纪人制度
43、试论二级市场的基本功能
44、论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45、试论保险品种的开发与营销
46、论再保险的经济意义与法律意义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可不选以下参考题目,但请在专业范围内选题)
1、试论市场失灵与政府调控的必要性。
2、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可能性分析。
3、城市公共物品的特点及其有效供给。
4、收入差距与公平、效率的关系的研究。
5、试论财政补贴对经济影响和局限性。
6、行政改革的阻力与动力研究。
7、试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8、行政沟通在公共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9、浅谈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
10、试论公共政策的功能。
11、政府、政党和其他社会组织在公共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
12、浅议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的新特征。
13、试论公共政策对发展知识经济的推动作用。
14、试论中国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5、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6、当前我国区域协调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7、乡镇机构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18、关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意义的探讨。
19、城市环境管理的手段及措施。20、领导权力有效制约的研究。
21、我国领导体制改革的方向与前景。
22、试论领导个体素质提高的途径。
23、关于竞争与合作的矛盾统一性研究。
24、领导用人的心理误区的分析。
25、试析绩效管理系统模型。
26、关于行政效率、效能原则与行政绩效考评的问题。
27、城乡结合部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研究。
28、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29、浅论城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
30、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1、论社会主义劳动观。
32、浅议知识经济时代公务员能力与素质的提升途径。
33、政府信息化给政府管理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34、公务员考绩研究。
35、公务员聘用制度研究。
36、当前人才流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7、企业人事管理研究。
38、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研究。
39、论依法行政。40、城市的居民自治研究。
41、行政管理中的行政成本研究。
42、人才竞争与人力资源制度创新。
43、关于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探析。
44、论国家公务员的激励机制。
45、行政职权滥用的危害与防范措施。
46、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启示。
47、制约政府网络化建设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48、行政领导的方法与艺术。
说明
一、毕业论文的成绩是关乎学生能否获得毕业证书的重大问题,与学生的利益直接相关。分院要求每位应届学生,必须严肃对待,服从分院的安排,在教师的指导下,努力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
二、“选题”是毕业论文写作的第一步,至关重要,要求每位学生认真思考。
三、“选题”的具体要求:
1、选题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生原则上应在分院公布的《毕业论文选题指南(2011届)》范围内选题,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自拟题目,自拟题目必须经指导教师认可,并报法学分院办公室审核、批准。
2、选题应遵循以下原则:(1)该题目应体现应用性和实用性;(2)该题目有研究价值(社会价值、学术价值);(3)本人对该题目有较浓厚的兴趣,且最好能与今后考研、就业方向、就业理念相吻合;(4)本人对该题目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已有一定了解并占有了一些资料;(5)选题要量力,要符合自己的实际能力(社会调查、收集资料、写作能力,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一般应“小题大作”而非“大题小作”。
3、选题工作分为两个阶段:(1)自选阶段:
即每个学生选出两个题目,至少有一个题目属于《毕业论文选题指南(2011届)》的范围。并认真填写选题登记表,于2010年7月前时交给黄老师。
(2)教师指导选题阶段:
秋学期开学后第1——2周完成,即时,分院将公布具体操作办法。
4、附《毕业论文选题指南(2011届)》与《毕业论文选题登记表(2011届)》各一份。
毕业论文选题指南(2011届)
一 法理学、法学基础理论
1.宗教立法之法理思考, ,2.构建中国式诉辩交易制度的法理思考, ,3.苏格拉底之死与中国语境下的法律信仰, ,4.弱势群体权利保障法理探析, ,5.论“赦免”制度, ,6.法社会学视野下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关系, ,7.网络时代未成年人法律保护制度探析, ,8.论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完善, ,9.论我国古代“亲亲相隐”制度的现代刑事立法价值, ,二 中国法制史
1.试论西周的宗法制度
2.试论秦国和秦朝法制的得失 3.汉文帝除肉刑述评
4.“春秋决狱”的由来和影响 5.论“十恶”
6.试论唐律关于婚姻.司法.监察制度的规定 7.试论宋朝法律的主要变化 8.试论明清的司法制度
9.评清末的预备立宪.商事立法 10.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三 宪法
1.论违宪
2.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的立法体制及其特点 4.我国选举制度的发展及其特点 5.论香港基本法的解释权 6.言论自由的宪法界限 7.论立法权与司法权的关系 8.论宪法的效力 9.论宪法的制裁性
10.新闻立法.计算机网络与言论自由 11.论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 12.西方国家的宪法保障制度 13.宗教信仰自由的界限
四 行政法、行政诉讼法
1.论行政法的地位 2.论行政法的特点 3.论行政法的发展趋势 4.论行政法律关系 5.论依法行政原则
6.论行政合法性原则 7.论行政合理性原则
8.论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法律控制 9.论行政主体 10.论行政主体的类型 11.论行政主体的地位 12.论公务员的范围
13.论公务员性质的认定标准 14.论公务员的权利及其保障 15.论公务员服从上级命令义务 16.论公务员的法律责任 17.论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 18.论行政职权 19.论行政职责 20.论行政授权 21.论行政委托 22.论行政协助
23.论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的地位 24.论开发区的法律地位 25.论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的关系 26.论行政行为的要件 27.论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 28.论行政行为的生效要件 29.论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30.论行政行为的无效 31.论行政行为的废止 32.论行政行为的效力 33.论抽象行政行为 34.论行政收费
35.论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的划分 36.论行政立法
37.论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 38.论行政许可 39.论行政命令 40.论行政强制措施 41.论行政强制 42.论行政征收 43.论行政征用 44.论行政奖励 45.论行政确认 46.论行政裁决 47.论行政强制执行 48.论非诉行政强制执行 49.论行政指导 50.论行政合同 51.论行政调解
52.论行政处罚的设定 53.论行政处罚听证程序 54.论行政程序
55.论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 56.论行政责任 57.论行政救济
58.论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 59.论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 60.论行政赔偿的范围 61.论行政赔偿的程序 62.论行政追偿 63.论行政补偿
64.论行政复议范围的确定标准 65.论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 66.论行政复议决定的性质 67.论行政复议与行政终局
68.论行政复议机关对“规定”的审查69.论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关系 70.论行政诉讼与司法审查的关系 71.论行政诉讼的功能
72.论行政诉讼合法性审查原则 73.论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74.论行政诉讼排除范围 75.论行政诉讼中的国家行为 76.论行政诉讼地域管辖 77.论行政诉讼原告 78.论行政诉讼被告 79.论行政诉讼第三人 80.论共同行政诉讼人 81.论行政诉讼代理人 82.论行政诉讼证据的特点 83.论行政诉讼举证责任 84.论行政诉讼被告的举证责任 85.论行政诉讼原告的举证责任 86.论行政诉讼证据的采信原则 87.论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
88.论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原则 89.论行政诉讼中的撤诉 90.论行政诉讼中的缺席判决 91.论行政诉讼中的诉讼中止 92.论行政诉讼中的法律适用 93.论规章在行政审判中的地位 94.论行政诉讼确认判决 95.论行政诉讼撤消判决
96.论行政机关在诉讼中的改变权 97.论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
98.论行政审判的根据
99.论行政诉讼驳回诉讼请求判决
五 民事诉讼法
1.论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特点 2.民诉辩论原则探讨
3.试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调解原则 4.论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优越性 5.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
6.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地位 7.论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8.律师在民诉中的地位和作用 9.论仲裁中的自愿原则 10.试论民事诉讼中的代理 11.民事诉讼中的证据 12.论民事诉讼中的诉
13.论我国申请再审制度的特点 14.简单民事案件与简易程序 15.试论我国民事诉讼特殊地域管辖 16.试述财产保全制度
17.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强制执行 18特别程序审理案件范围的扩大 19.论我国的公证制度
20.解决民事纠纷同综合治理的关系 21.调解在仲裁中的地位和作用 22.我国民事诉讼法任务 23.论协议管辖
24.试论我国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 25.论我国代表人诉讼的法律性质
26.人民调解工作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7.试述我国民事诉讼的价值目标 28.论人民检察院对民事诉讼的监督 29.论民事诉讼中简易程序的适用 30.试论督促诉讼的特点
31.对民事诉讼代理人法律责任的探讨 32.论反诉
33.涉港,澳,台民事案件的诉讼程序问题 34.海事法院管辖权研究
35.试论涉外民事诉讼程序中的一般原则 36.对我国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司法协助的适用 37.人民检察院参加民事诉讼问题探讨 38.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比较研究 39.民事举证责任研究
40.破产还债程序若干问题探讨 41.论民事诉讼中的处分原则 42.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43.对当事人范围的探讨 44.对民事执行几个问题的探讨 45.试论涉外民事诉讼程序中的管辖 46.论民事诉讼中视听资料的运用 47.论执行担保制度 48.关于被告不出庭的思考 49.涉台民事诉讼法规的调整与适用 50.试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公示催告程序 51.论民事诉讼中的诉权 52.论民事诉讼证据的特点
53.认真贯彻执行程序与有效解决“执行”的作用 54.论仲裁协议的有效性 55.论我国民事审判制度的改革
六 刑事诉讼法
1.论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 2.论法官的社会角色 3.论刑事诉讼中法官之调查权 4.国际刑事司法准则与我国的刑事诉讼 5.论犯罪控制和人权保护 6.论刑事诉讼职能 7.论被害人
8.论附带民事诉讼的作用
9.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法理基础及赔偿问题的理解
10.试论破裂主义离婚制度的完善
11.重构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思考 12.诱惑侦查及其规制
13.论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 14.审前羁押程序比较研究 15.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关系探讨 16.刑事诉讼中律师辩护与代理的区别 17.传播淫秽物品罪的问题
18.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犯罪的问题 19.对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之思考 20.牵连犯与吸收犯之比较研究 21.完善我国刑事辩护制度的若干思考 22.我国刑事简易程序的修改与完善 23.检警关系初探
24.拷问“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25.对未成年人适用暂缓起诉制度探析 26.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思考 27.浅析监视居住制度的立法缺陷和完善 28.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保护的思考 29.论犯罪主观方面的认定 30.建立我国证据开示制度的思考 31.“无罪推定”与我国刑事诉讼
32.超期羁押的司法救济机制 33.论辩护律师会见权的权利保障 34.刑事强制措施的完善与公民的权利保障 35.取保候审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6.论共犯口供的证明力 37.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思考 38.刑事诉讼再审理由的理性分析 39.试论刑事辩护中的几个问题 40.试论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的基本职能 41.论公诉机关的自由裁量权
42.试论自诉案件审判程序中的几个问题 43.关于证据概念、特征争论之我见 44.我国刑事诉讼中口供的证明问题 45.关于修改和完善刑事诉讼法的几点建议 46.论“自由心证”原则 47.试论法官的刑事自由裁量权 48.论沉默权
49.关于中国引进沉默权制度的思考 50.试论法院调解 51.重新审视发回重审制度 52.试论当事人的举证责任 53.举证时限制度初探
七 刑法、犯罪学
1.论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或罪刑适应原则或平等原则)2.论犯罪概念 3.论罪与非罪的界线 4.论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 5.论犯罪构成理论 6.论犯罪客体的几个问题 7.论犯罪结果(或危害结果)8.论行为对象
9.论刑法中的因果关系 10.论单位犯罪 11.论刑法中的不作为 12.论犯罪的故意
13.试论过失犯罪负刑事责任的理论依据 14.试论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 15.论正当防卫 16.论犯罪预备 17.论犯罪未遂 18.论犯罪中止 19.论共同犯罪
20.论牵连犯的几个问题 21.数罪并罚的几个问题 22.论死刑
23.论罚金刑 24.论缓刑 25.论自首 26.累犯的几个问题 27.论罪名
28.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几个问题 29.论交通肇事罪 30.论走私罪 31.论洗钱罪 32.论有组织犯罪 33.论假冒商标犯罪 34.论重婚罪 35.论挪用公款罪 36.论破坏生产经营罪
37.论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的界线 38.论强奸罪
39.“婚内强奸”的刑法分析 40.论诬告陷害罪 41.论伪证罪 42.论抢劫罪
43.关于诈骗罪的几个问题 44.贪污罪的几个问题 45.论合同诈骗罪 46.论保险诈骗罪 47.论受贿罪 48.论滥用职权罪 49.论玩忽职守罪 50.论侵占罪
51.论刑法对我国多种经济成份的保护 52.市场经济与刑法的适用 53.论刑法在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54.市场经济与刑法观念的变更 55.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犯罪与对策 56.论刑事责任能力 57.论定罪 58.论刑事责任 59.论量刑情节 60.论“死缓”制度
61.论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 62.论证券犯罪 63.论毒品犯罪 64.论转化犯 65.论淫秽物品的犯罪 66.论刑法的时空效力 67.持有型犯罪之研究 68.婚内强奸的刑法分析
69.环境犯罪研究
70.关于信用卡诈骗罪的思考 71.论洗钱罪 72.保险诈骗罪的研究 73.论偷税罪与抗税罪的区别 74.论非法经营罪
75.论相约自杀中的故意杀人罪之成立 76.诽谤罪与侮辱罪之成立条件及其区分 77.论刑讯逼供罪
78.论敲诈勒索罪与绑架罪的区分 79.论侵占罪
80.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的法律思考 81.论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82.论枉法裁判罪 83.论受贿罪与行贿罪 84.试论网络诈骗罪
85.对侵犯网络作品著作权的思考 86.犯罪概念的犯罪学分析
87.犯罪学实证主义学派的基本观点评价 88.我国现阶段犯罪现象的规律与特点 89.犯罪学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90.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与防治对策 91.暴力犯罪的特点、原因与防治对策 92.金融犯罪的原因、特点与预防 93.贪污犯罪的原因、特点与预防 94.贿赂犯罪的原因、特点与预防 95.女性犯罪的原因与防治对策 96.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与控制 97.农村犯罪的特点与控制 98.城市犯罪的特点与控制
99.强制性环境对犯罪人人格特征的影响 100.智力、气质与犯罪的关系
101.情景因素在犯罪行为生成过程中的作用 102.生物因素与犯罪的关系 103.需要结构与犯罪的关系 104.犯罪的犯罪学分类 105.犯罪人的犯罪学分类 106.犯罪统计的价值评断
107.犯罪数(隐亲)存在的原因与对策 108.社会反应与犯罪的关系 109.刑罚的预防犯罪价值 110.预防犯罪的模式探讨
111.刑事政策在犯罪过程中的作用 11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内容与定义
11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八 民商法
1.论我国民法典的体例结构 2.论诚实信用原则 3.论我国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4.土地隐形市场的法律调整 5.试论“四芜”拍卖与土地使用权 6.商品房预售的法律调整
7.商品房预售合同中买受人利益的法律保护 8.房地产权属登记研究 9.我国违约金制度的改革 10.我国债的保全制度研究 11.论现代侵权法的归责原则12.论合伙财产的法律性质13.论有限合伙
14.论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15.论法定代表人的代表权16.论民事行为的构成要件17.论意思表示18.论表见代理19.论代理中的连带责任20.论代理权的取得与行使21.论无权代理22.论民事权利体系23.论人身权体系
24.论侵害法人人格权的民事责任25.论损害赔偿范围与因果关系 26.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27.论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28.论占有29.论善意取得
30.论物权行为的独立性
31.论我国农业土地物权制度的完善32.论地役权
33.论抵押权的设定与效力34.论相邻关系与地役权的比较35.论占有制度的意义36.论物权的效力37.论物权的支配效力38.论物权的追及效力39.论物上请求权40.论物权法定原则41.论一物一权原则42.论物权的公示公信原则43.论债权的相对性44.论债权的效力 45.论债权的履行原则46.论债的转移制度
47.论合同自由 48.论缔约过失责任49.论继续履行50.论情势变更原则51.论合同中的第三人52.论预期违约
53.论买卖合同中的瑕疵担保责任54.从责任保险看侵权法之嬗变55.论精神损害赔偿的责任方式56.惩罚性损害赔偿与消费者保护57.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 58.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与协调 59.论保证期限
60.物的担保与人的担保关系论。61.论债权人代位权
62.学生伤害事故中侵权责任研究 63.论房屋拆迁中被拆迁人利益的法律保护 64.论物权法定原则 65.论物权的排他性原则 66.论物权变动的公示公信原则 67.论物权的追及效力 68.论时效取得制度 69.论不动产的异议登记制度 70.论不动产的预告登记制度 71.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 72.论地役权制度 73.论股份田制度 74.论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 75.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76.论物权法上的权利质权制度
77.论抵押期间抵押人擅自转让抵押物的效力78.论企业劳动规章与劳动合同的关系 79.论劳动合同的试用期 80.论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81.论劳动合同法中的服务期制度 82.论劳动合同法中的竞业限制约款 83.论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 84.论用人单位裁员
85.论劳动合同法上的经济补偿金制度 86.论劳务派遣合同 87.论非全日制劳动合同 88.论集体合同
89.论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 90.论我国劳动法上的休息休假制度 91.论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 92.论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
九 知识产权法
1.试论我国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制度的现状及反思 2.谈商标淡化问题
3.论商标隐性反向假冒行为与法律规制亲属制度研究与亲属的法律效力
4.谈公共构筑物致害责任性质的探讨 5.关于高空抛掷物责任中国家替代责任探讨 6.明星代言连带责仟法理基础研究 7.死胎侵权赔偿有关问题探讨 8.论违约的精神损害赔偿 9.专利制度与专利战略研究
10.中国国家专利战略与区域专利战略研究 11.专利战略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12.三亚市专利管理状况分析
13.三亚市产业状况及专利技术分布研究 14.三亚市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专利工作分析 15.三亚市专利发展战略框架研究 16.三亚市专利发展战略的实施研究 17.三亚市专利发展战略对策研究 18.三亚市专利纠纷及专利保护状况分析
十 经济法
1.异议股东回购请求权探析
2.论我国反垄断法豁免制度的立法模式 3.试论公司债权人保护制度 4.论经济法的可诉性 5.论银行监管法律问题 6.论一人公司债权人的法律保护 7.论我国行政垄断的法律规制 8.金融风险防范的法律制度构建 9.论我国证券信息公开制度 10.探析虚假出资
11.论经济法视野中宏观调控权 12.论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利益的法律保护 13.缺陷产品召回及其立法分析
14.论我国市场调节、政府干预和经济法之间的内在逻辑
15.论经营者集中
16.论股东派生诉讼法律制度 17.论公司章程性质 18.论行政垄断的司法救济 19.试论公益诉讼
20.论公司股份回购法律制度 21.证券市场民事责任的法律解析 22.论上市公司收购中的股东权益法律保护
十一 婚姻法
1.试析婚约问题
2.事实婚与重婚问题研究 3.结婚仪式与结婚登记制度 4.收养制度研究 5.监护问题初探 6.论我国的收养制度7.老人婚姻问题研究
8.离婚后的子女监护问题研究 9.离婚诉讼中按揭房屋的权属 10.夫妻共有财产的无权处分问题研究 11.家庭暴力对儿童的伤害及其社会干预 12.离婚诉讼中夫妻共同债务认定问题讨论 13.婚约法律问题初探
14.死刑犯人工授精的法律思考
十二 环保法
1.环境保护的法学理论问题研究 2.环境污染侵害的民事责任问题研究 3.危害环境犯罪与刑事责任问题研究 4.试述可持续发展原则与我国环境立法的完善 5.论环境公益诉讼 6.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7.排污收费制度研究 8.论环境行政指导.行政合同 9.环境侵权概念的界定
10.论环境法排除危险责任的构成和适用 11.论环境侵权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12.论环境侵权救济的社会化 13.排污收费与法律责任
14.“代际公平”理论对国际环境法的影响 15.美国国家公园与我国自然保护区制度的比较
十三 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
1.关于条约保留问题的分析 2.关于国际法渊源问题研究 3.论国际争端解决机制 4.关于双重国籍问题的分析 5.论条约在国际法中的地位
6.国际习惯在国内法制度中的地位和效力 7.关于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 8.论国际法上国家属地管辖制度 9.论国际法上国家属人管辖制度
10.论国际法上国家保护管辖原则的意义与问题 11.国际法上普遍管辖原则
12.论国际法上国家责任的性质,特征,后果 13.论“条约必须遵守”
14.关于“一般法律原则”的分析 15.关于国家自卫权问题研究 16.反恐中的国际法问题 17.国际司法协助与引渡问题 18.论跨国公司的法律地位 19.国际经济法的概念与范围研究 20.国际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研究 21.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私法的关系研究 22.国际经济法与国际公法的关系研究 23.国际经济法与国内经济法的关系研究 24.国际货物买卖中的合同成立与合同效力问题25.国际统一货物买卖法的发展 26.国际货物买卖中的保险问题
27.《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研究 28.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预期违约问题 29.WTO争端解决机制研究
30.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分析 31.国际货物买卖中的根本违约问题 32.国际投资法的对象与范围研究 33.TRIMs与我国外商投资法律制度 34.国际货币制度的法律问题 35.国际融资租赁的法律问题 36.国际税法的对象与范围研究 37.国际重叠征税的法律问题 38.国际避税及其法律问题 39.论国际商事仲裁
40.涉外民事案件管辖权的确定问题 41.确立最密切联系原则的理论问题 42.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43.论我国公司法对外商投资企业的适用 44.提单法律制度研究 45.海难救助报酬制度研究 46.共同海损制度研究 47.论国际惯例的性质
48.国际买卖合同的违约救济制度 49.论非关税贸易壁垒
50.论BOT投资方式的法律问题 51.国际投资争端解决制度分析 52.论国家税收主权原则 53.国际逃税的法律对策 54.WTO的基本法律原则 55.论国家主权豁免 56.论国家豁免制度
57.关于个人在国际法上的地位问题研究 58.论领海的法律地位 59.外国人地位问题研究
60.论外交特权与豁免的法律依据
61.最密切联系原则在当代国际私法中的地位 62.论涉外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 63.论区际司法协助
64.论国际私法上的反致制度 65.论外国法的查明制度 66.论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 67.论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 68.论中国的区际法律冲突 69.论WTO中的最惠国待遇制度 70.国际法上的庇护权
71.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货物所有权转移 72.论国际投资争端的种类,特征及其解决方式73.国际货物买卖中的货物所有权及风险分析 74.我国反倾销制度研究 75.我国反补贴制度研究 76.论国际商事仲裁 77.论识别
78.论我国涉外婚姻的法律适用原则 79.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法律适用 80.国际民事司法协助制度研究 81.判决域外承认与执行制度研究 82.论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对海洋法的发展 83.反恐中的国际法问题 84.外国人地位问题研究
85.国际条约在国内的适用比较研究 86.国际经济组织在国际经济法中的作用 87.发展中国家环境责任承担主体刍议 88.关于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研究 89.关于国际法上自决权的分析 90.国际法院的诉讼管辖权 91.论世界贸易自由化问题
十四 海商法
1试论我国水权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2海事法与海商法的关系研究, ,3船舶优先权的转让与代位研究, ,4 建造中的船舶抵押问题研究, ,5 论船舶物权变动时登记的效力, ,6 物权法对船舶物权制度的影响, ,7 论船员人身伤亡损害赔偿, ,8海上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问题研究, ,十五 企业与公司法、合同法、税法
1.论法人的民事责任能力 2.论设立中公司的责任
3.设立瑕疵对公司登记效力的影响 4.论法人治理结构
5.论股东资格的认定 6.论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完善 7.论瑕疵股权的转让 8.论竞业禁止
9.论股份公司控股股东的义务与责任 10.论母子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完善 11.现代企业中的合同管理 12.公司股权转让风险的合同规避
13.浅议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的常见类型及法律适用
14.旅游服务合同有关问题研究 15.建设工程合同有关问题研究 16.缔约过失责任法律制度研究 17.对集资建房转让合同效力认定的思考 18.转让合同效力与善意取得构成的立法选择 19.浅谈分期付款买卖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保护 20.交易成本理论与合同法的经济分析 21.依法治税及其观念基础 22.税收权利的性质及其法律保护 23.论税收执法过错责任 24.关于遗产税立法的若干问题 25.中国环境税立法的若干问题
十七 海南法制建设
十六 证据法
1.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以民事诉讼为视角 2.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以刑事诉讼为视角 3.论电子证据的确立与运用
4.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证据交换制度之构想 5.品格证据规则研究 6.论民事证据的种类 7.试论证据的相关性 8.浅谈证据的真实性 9.我国证据保全制度之完善 10.浅论证据交换制度
困扰之一:“写什么题目?”这是很多同学提笔论文前的自问。本科四年的音乐专业基础课学习使得多数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程内容方面, 而对专业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未深究。傅利民教授在《音乐论文写作精讲》1一书中提出四大方法:1.综合寻找法。2.主观设定法。3.借鉴深入法。4.实践总结法。将其可归纳为两种:从客观存在的资料出发进行研究分析选题以及从主观假设选题出发。如:某学生阅读乐谱和实地考察发现一有价值研究课题尚处于空白, 或者研究成果还可深化挖掘, 即可立题。又如:在专业实践过程中, 有主观假设然后收集资料进行调查取证。要注意的是, 是否与他人重复研究同一论题。
困扰之二:“论题大在哪里?”有73%同学的论题会以题目大而返工进行修改。这种题目标示范围过大的现象普遍存在, 且学生自我意识不到。例如:浅析王中山筝作品的创作手法;陕西筝曲在现代创作筝曲中的发展;谈戏曲元素在流行歌曲中的运用;这一类题目至少也是硕士或级别更高的博士论文, 没过一百页是说不清楚来龙去脉的, 但把这些题目缩小在某一个点上仍是可完成的。如:王中山筝曲《某作品》的结构分析;戏曲元素在《某作品》中的运用。标题是论文的主旨, 对题目的拟制需要严谨精炼。正如陈铭道教授在《音乐学》2书中所写的“在大帽子下做小文章, 不如在小帽子下做大文章”。大题目写不好是费力不讨好, 而小题目却可以尽情发挥, 因此绝不能贪心。
困扰之三:“论题的创新性是什么?”论文的最基本要求就是选题力求新颖, 体现学术价值。在选题过程中, 有47%的同学是主观假设选题进行收集资料, 而学生经常是以其学习中自我存在的问题作为选题, 这大多数都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如:谈美声演唱中的共鸣;论二泉映月的演奏处理;论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等等。诸如此类没有新意的选题就意味着资源浪费。那么这些论题难道就不能再研究了吗?也不既然, 换个视角或者运用新材料、新方法及新观点也可以成为有价值的论文。如:试论二泉映月的道乐特征;这一选题以民族音乐学的角度观察道教音乐与其作品的内在联系, 所以为这个老题写出了新价值。
困扰之四:“你的论题有价值吗?”困扰三与四实际是紧密联系的两个部分, 没有创新意味着没有价值。也许有创新也不一定有价值。在论文指导实践过程中, 经常有学生问:“我可否以实习的学校为对象, 写一篇针对本校音乐教育的报告吗?”。这个问题很为难, 因为大多数的中学音乐教育都不完善, 其中师资、教学用具、课程设置这都是实际中持续存在的情况, 这些情况都不是一两篇报告可以解决问题的。尽管学生的调查报告是原创的, 论据是充分的, 但实际运用价值却不高。诸如此类的选题在价值性一栏中就大打折扣
困扰之五:“专业适宜性。”音乐学专业下属有声乐、舞蹈、钢琴等方向, 进大学前各自都有主修方向, 那就应遵循专业适宜性原则。选题若是自己不熟悉的范围, 就难以写出深度和新意, 在自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相关研究才可以事半功倍。比如主修钢琴方向的学生选题“论舒伯特c小调即兴曲演奏分析”, 这就合理。倘若选题“论舒伯特c小调即兴曲的美学特征”, 这就力所不逮。目前本科学习音乐美学科目的时间一般为一学年, 时间过短, 积累较浅, 思考不深, 这些都是阻拦研究结果的障碍物。对某一科目的研究兴趣一定要建立在相关研究条件成熟的基础之上, 不可能靠临时抱佛脚取得成果。
困扰之六:“论题遵循精准性原则。”从论文题目不能得知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 或者主谓宾指代不清, 这个都是选题的忌讳。如:“弹奏滑音常见误点”“论内田光子在莫扎特<第五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中的演奏风格”“以乐曲为主线比较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之异同”;这几个选题具有语言逻辑不规范, 概念不明确, 指代混乱的问题。“弹奏滑音”——什么乐器弹奏?演奏风格本身就是一个范围宽泛的题目, 其中既要谈演奏家, 又要谈作曲家, 还有一首奏鸣曲分析, 究竟谁是主体?“以乐曲为主线比较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之异同”——论文主体是乐曲?还是山东筝派亦或河南筝派?是什么乐曲呢?这些都是“言不及义”。此类文章数量在毕业论文比例中占有13%。
以上是对于高师音乐学专业学士论文撰写选题的六个方面分析总结, 俗话说: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选题方式的正确与否决定论文的科学性、价值性、创造性与可行性。音乐学本科毕业论文撰写是一个检阅本科生四年来学术能力、写作能力、专业性很强的利器, 它并不是一个“鸡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收获更多知识及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次实践锻炼机会。
注释
11.傅立民.音乐论文写作精讲[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10.32-33
关键词:毕业生;论文选题;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6-0045-01
毕业论文选题管理是高校人才培养环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学院教学管理工作人员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进行论文选题的管理,模式多种多样,效率低、容易出错,实时性和互动性不强等,在发挥学生特长、更有效地通过毕业设计强化学生知识体系的目标不吻合,也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应用现代计算机处理信息技术已非常普及,本课题是采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对毕业设计选题环节进行了设计与实现。
一、J2EE技术
J2EE是一种利用Java 2平台来简化企业解决方案的开发、部署和管理相关的复杂问题的体系结构。J2EE是sun公司开发的一组技术规范与指南,其中所包含的各类组件、服务架构及技术层次,均有共通的标准及规格,让各种依循J2EE架构的不同平台之间,存在良好的兼容性,解决过去企业后端使用的信息产品彼此之间无法兼容,,企业内部或外部难以互通的窘境。J2EE开发框架主要有Hibernate,Spring,Struts2,EXTJS,Json。
二、毕业设计选题系统设计与实现
三、结束语
SSH框架是J2EE技术中用的比较广泛且非常成熟的框架,用该框架开发系统也非常稳定。采用成熟的框架开发系统,一能快速的开发,再者在质量上有保障。但也要注意性能的优化。
参考文献
[1]孙卫琴.精通Struts:基于MVC的Java Web设计与开发[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13-17.
[2]王石,杨英娜.精通PHP+MySQL应用开发[M].人民邮电出版,2006:329-330.
[3]杨学瑜,王志军,刘同利.JSP入门与提高[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82-186.
[作者简介]
张建(1980-),男,江苏泗洪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J2EE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基金项目]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立项课题《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编号:YQ1116)主持人:张建;
中国电子教育学会2012年教学研究规划课题《软件技术专业JAVA EE课程建设的研究》(编号:CESEZ2012-35),主持人:朱香卫;
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0-2011年度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案例研究》(编号:2010018),主持人:朱香卫
【法学毕业论文选题】推荐阅读: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12-25
2024年刑法法学毕业论文选题参考10-12
法学专业论文参考选题06-12
法学论文开题报告怎么选题11-29
法学生毕业论文11-11
法学专科毕业论文12-18
法学毕业论文写作提纲11-03
燕山大学法学毕业论文06-09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提纲06-19
民法学毕业论文题目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