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p实施情况汇报

2024-08-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gmp实施情况汇报(共7篇)

gmp实施情况汇报 篇1

GMP

认证汇报材料

汇报人:张开涛总经理 二0一五年一月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我代表安徽捷众生物化学有限公司,热烈欢迎各位专家对我公司进行GMP现场认证审计。下面,我简要汇报安徽捷众生物化学有限公司概况,请各位专家和领导检查指导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企业基本情况概述

安徽捷众生物化学有限公司厂区位于毫州市毫涡路以西,站后路以南,总用地面积约40423.8平方米。交通便捷,地势平坦,环境优越,基础设施水平较高,建设条件良好。

为了优化产品结构,充分利用亳州特有的中药材集散地的区域优势,我公司决议新增生产范围(中药饮片、含毒性饮片)的生产,力求打造我公司多元化产品结构。为亳州市医药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二、新增生产范围的面积、周边环境、基础设施条件

新增生产范围:中药饮片(净制、切制、炒制、炙制、蒸制、煅制);毒性饮片(净制、切制、炒制、炙制、煮制)

(1)新增中药饮片生产线一条,厂房面积:1860平方米。

(2)新增毒性饮片生产线一条,厂房面积:240平方米。

(3)新增饮片辅助设施;

设计单位:安徽省四方综合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新增总图运行

(1)新增生产厂区满足人流、物流分流,相互不交叉干扰的基本原则,由厂前区、生产仓储区、动力设备区组成。在此基础上做到方便生产,物流路线短捷;内外协调,适应自然条件;道路通顺,有利管理;用地合理等,力求达到经济效益、生产效益、环境效益均符合要求的总平面布置。

(2)综合办公楼位于厂区的人流入口处;仓储区位于厂区的南部,新增两条独立生产线位于厂区西南角,按照中药饮片车间GMP要求进行设计建设,辅助设施配套齐全。质量控制中心共用。

(3)整个厂区设两个出入口,一个人流出入口,一个物流出入口,这样既避免了人流物流的相互干扰,满足生产要求,遵循经济、实用、合理;厂区内车行道环形布置,为生产创造便利条件,同时满足消防要求。

三、生产剂型(品种)设备、工艺、生产能力的概述

生产剂型为中药饮片(含毒性饮片)。我公司生产品种依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及增补本和2005年版《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申报的。新增GMP生产车间生产设备主要有:筛选机、洗药机、润药机、蒸煮锅、调频式切药机、转盘式切片机、离心式切片机、气压式切药机、磨刀机、烘房、破碎机、煅药机、炒药机等设备均为不锈钢304材质,能够满足中药饮片(净制、切制、炒制、炙制、蒸制、煅制);毒性饮片(净制、切制、炒制、炙制、煮制)等工艺生产要求。挑选台、包装台、晾药盘等以及相关辅助工具(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容器)均为不锈钢304材质。有独立的毒性药材生产线,生产线设备设施齐全。检验仪器有:高效液相色谱仪(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荧光检测器及柱后衍生系统、蒸发光检测器)、气相色谱仪、原子分光光度计(火焰原子化器、石墨炉原子化器、氢化物发生原子化器)、微波消解仪、紫外分光光度计、三用紫外分析仪、水分快速测定仪、分析天平(十万分之

一、千分之

一、万分之一)、生物显微镜、偏光显微镜、PH计、超声波机、电阻炉、恒温干燥箱、鼓风干燥箱、真空干燥箱等,能够满足中药饮片(含毒性饮片)的检验需求,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新增生产线年产560吨的生产能力(其中毒性饮片生产线120吨)。

企业现有员工58人,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29人,其中药学技术人员17人,车间技术人员28人。企业质量负责人兼质量受权人本科学历生物技术专业,执业中药师,五年以上工作经验。生产负责人药学专业,本科学历,主管药师,五年以上工作经验;生产与检验设备基本达到设计要求,做到与生产品种相适应;建立建全了生产、质量管理文件,并对各级人员进行了岗前培训。

四、投资规模的概述

我公司新增生产范围:中药饮片(净制、切制、炒制、炙制、蒸制、煅制);毒性饮片(净制、切制、炒制、炙制、煮制)其中中药饮片生产线一条、毒性饮片生产线一条、饮片生产辅助设备及设施等、检测仪器、标准品等。预算总投资1600万元。

五、历次认证情况: 2011年12月份整体通过生产许可证的验收工作; 2014年12月,通过直接接触药品包装容器(三层共挤输液用袋)注册申报工作。本次认证为公司新增生产范围:中药饮片(净制、切制、炒制、炙制、蒸制、煅制);毒性饮片(净制、切制、炒制、炙制、煮制)申请中药饮片GMP认证。

(一)、机构与人员

1、机构:公司执行总经理负责制,建立了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机构,同时明确了各机构和人员的职责。设置了生产技术部(普通饮片车间、毒性饮片车间)、质量管理部(质量保证科、质量控制科)、设备动力部、供销储运部(供应科、销售科、仓储科)、财务部、办公室等部门,质量管理部直接由总经理领导。生产技术部和质量管理部相互独立,其负责人也没有相互兼任。

2、人员:公司现有员工58人,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29人,其中药学技术人员17人,车间技术人员28人。基本能满足现有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的需要。企业质量负责人兼质量受权人本科学历生物工程专业,执业中药师,五年以上工作经验。生产负责人药学专业,本科学历,主管药师,五年以上工作经验;企业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的负责人资历和条件均符合要求,具有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

3、培训:根据GMP要求,我们对全体员工进行了GMP培训,质量管理部负责GMP培训工作内容和计划的制定,办公室负责职工培训工作的组织,质量管理部、生产技术部负责对全体员工培训,保证每个员工,上岗前均经过GMP相关知识、《药品管理法》、安全知识的培训,考试或考核合格后,由办公室签发员工考核评定表准予上岗的结论,并且每年均要接受再培训和再考核,对于员工考核评定结论进行年审,考核不合格者调离岗位或经过重新培训并补考合格后重新上岗。

公司职工培训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企业文化及厂纪厂规介绍、国家有关药品生产的各项法规、政策;本公司各项管理制度;GMP的基本知识;纠偏和预防管理、风险评估管理、变更控制管理、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知识及法规;相关专业知识;岗位职责和适用于本岗位的各类标准操作规程、管理规程和记录文件规范化使用与书写等,对于从事毒性药材生产的人员进行了毒性生产线操作规程及毒性药材知识等知识培训;对于仓储人员进行了中药材鉴别、物料的贮存、发放、在库原药材及成品的养护等知识培训;对于设备维修人员和生产辅助人员也进行了必要的GMP等知识培训。

我公司在新的文件颁布、新员工进公司及新设备、新工艺等发生变化时均组织各级人员学习相关文件。依据培训计划和内容,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进行培训考核,现场培训实际操作考核等。并把考核结果列入个人档案中。我公司规定:凡新职工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被企业录用,现有职工培训不合格者调离岗位,经学习和考核,达到合格标准的方可上岗,特殊工种持有当地主管部门培训颁发的证书。

培训方式多样化,做到了培训有计划、有教材、有总结、有记录、有档案。由公司办公室设专人按GMP要求负责健康查体工作,新入公司员工必须经过体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岗前培训;全公司人员每年体检一次,对不符合上岗要求者需复检,复检仍不合格者,调离生产岗位。全员实行健康档案管理。

(二)、厂房与设施

1、厂区环境:毫州市毫涡路以西,站后路以南,总用地面积约40423.8平方米。周围环境优美,水质良好,空气清新无污染。厂区整体布局合理,厂区内人流、物流分开,运输对药品生产不造成污染,生产区、行政区明显分开,厂区道路宽敞平整。

2、生产厂房:新增生产范围生产厂房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毒性生产车间与饮片生产车间严格分开。工艺流程布局合理,生产空间与生产规模相适应,能有效地防止交叉污染,能严防昆虫和其它动物的进入。

3、仓贮: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与生产规模相适应,建有原药材库、阴凉库、毒性原药材库、辅料库、包装材料库,成品库、成品阴凉库有五防、排风、除湿、控温设施。毒性原料、成品库单独设置,严格管理。

4、化验室:建筑面积810平方米,设有理化检验室、试剂室、仪器室、精密仪器室、天平室、标本室、留样观察室等,精密仪器室有防止震动、除湿设施,不受外界影响。对生产区不会造成交叉污染,与饮片生产规模、品种相适应。主要检验、检测仪器有高效液相色谱仪(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荧光检测器及柱后衍生系统、蒸发光检测器)、气相色谱仪、原子分光光度计(火焰原子化器、石墨炉原子化器、氢化物发生原子化器)、微波消解仪、紫外分光光度计、三用紫外分析仪、水分快速测定仪、分析天平(十万分之

一、千分之

一、万分之一)、生物显微镜、偏光显微镜、PH计、超声波机、电阻炉、恒温干燥箱、鼓风干燥箱、真空干燥箱等,基本能满足生产和检验、检测需要,确保产品质量合格。

(三)、设备设施

1、生产用设备经过详细的选型,所购设备均符合药品生产工艺要求,操作方便,与药品直接接触部位为不锈钢或其它不与药品发生化学变化、耐清洗、不吸附药品的材质。

2、主要生产设备有筛选机、洗药机、润药机、蒸煮锅、调频式切药机、转盘式切片机、离心式切片机、气压式切药机、磨刀机、烘房、破碎机、煅药机、炒药机等设备均为不锈钢304材质,能够满足中药饮片(净制、切制、炒制、炙制、蒸制、煅制);毒性饮片(净制、切制、炒制、炙制、煮制)等工艺生产要求。挑选台、包装台、晾药盘等以及相关辅助工具(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容器)均为不锈钢304材质。基本能够满足中药饮片(净制、切制、炒制、炙制、蒸制、煅制);毒性饮片(净制、切制、炒制、炙制、煮制)等加工。

3、主要设备均经过了验证,设备档案齐全并均归档。与设备连接的主要固定管道均有明显的状态标志,标明内容物及其流向。

4、生产和检验用仪器、仪表、衡器、量具等其适用范围与精密度均符合生产及检验要求。

5、制定有使用、维修、保养管理规程,由专人管理,并定期校验,有明显状态标志,各种记录齐全。

(四)、物料与产品管理

物料的采购、储存、控制放行、使用、销毁、有效追溯等均制定有相应的管理规程,并有详细的标准操作规程,并按规定验收、检验合格后入库、发放使用。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贮存条件不会对产品产生不良影响,并设有合理的标识,防止差错的发生。对其质量状态、标识、贮存位置按待验质量状态进行管理,防止差错的发生。特殊药材的验收、贮存、管理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设有待验区、合格区、不合格区,退货区等有明显的状态标志牌和区域隔离线。中药材按质量标准购入,产地保持相对稳定,购入的中药材均有详细记录。各种物料和产品严格管理,待验、合格、不合格状态标志明显;标签、印刷包装材料专人管理,专柜保存,记数发放;各种记录、台帐、凭证齐全,账、卡、物相符。

(五)、卫生管理

公司按环境卫生、工艺卫生、个人卫生分别制定有详细的卫生管理制度,并制定有厂房、设备、容器等清洁规程及清场规程。生产人员建有健康档案,直接接触饮片生产的人员每年体检一次,传染病、皮肤病及体表有伤口者不允许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生产,进入生产区人员按规定更衣,不允许化妆和佩戴饰物。工作服质地光滑、不产生静电,不脱落纤维和颗粒性物质,耐清洗。

(六)、确认与验证管理

公司成立了以质量负责人为组长的验证领导小组,下设验证项目小组按验证项目划分的各验证小组。按《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对主要设备进行了验证,通过确认与验证充分证明生产设备符合生产要求。对主要生产工序进行了工艺验证,通过验证充分证明了主要生产工序能满足产品的生产和质量要求,确保工艺验证报告与工艺规程和相关操作规程一致性。对厂房设施进行了验证通过确认与验证充分证明厂房设施符合生产要求。对关键生产设备进行了清洁验证通过确认与验证充分证明设备清洁符合生产要求。

(七)、文件管理

文件是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化运转的基础,为使一切活动有章可依,明确,照章办事,有案可查,公司对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查、批准、撤销、印制及保管均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规程,文件统一由质量管理部专人管理,并有详细的分发记录,确保分发使用的文件为批准的现行文本。

(八)、生产管理

根据饮片行业生产特点制定了饮片炮制通则,每个品种按要求制定有生产工艺规程及主要质量监控点,各岗位及设备均按要求制定有标准操作规程。为加强生产管理,确保产品质量,要求每位员工生产前严格检查,生产中严格控制,生产后严格清场,防止差错和污染。每个品种均按规定划分批次,编制批号,每批产品均要求有详细的批生产记录,并按规定归档保存,以备查找和追溯其生产历史。

(九)、质量管理、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公司成立了独立于生产之外的质量管理部,直接受总经理领导,下设质量保证科和质量控制科,共有13人,基本能满足药品生产规模需要。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分别承担药品生产全过程的监督和质量检验工作。质量管理部负责制定和修订物料、中间产品和成品的内控质量标准和检验操作规程;负责产品放行前完成对批记录的审核;负责完成所用的必要检验;负责制定取样和留样管理程序和检验用设备、仪器、试剂、试液、标准品(对照品)、滴定液等管理程序;审核和批准所用与质量有关的变更;确保所用重大偏差和检验结果超标经过调查并得到及时处理;批准并监督委托检验;监督厂房和设备的维护,以保持其良好运行状态;确保完成各种必要的验证工作,审核和批准验证方案和报告;确保自检完成;评估和批准物料供应商;确保所用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投诉经过调查,并得到及时、正确处理;确保产品的持续稳定性考察计划,提供稳定性考察的数据;确保完成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确保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人员经过必要的上岗培训和继续培训,并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培训内容;监督本规范执行情况;监控影响产品质量因素;具有决定物料和中间产品使用的职责;审核不合格品处理程序的职责;对毒性原料生产、加工全过程监督的职责;对物料、中间产品和成品进行取样、检验、留样、并出具报告书的职责;评价原料、中间产品及成品的质量稳定性,为确定物料贮存期、成品有效期提供数据的职责;制定质量管理和检验人员职责的职责;另外还有物料供应商评审的职责;标签印刷样稿审核的职责;组织实施GMP自检的职责等,同时严格履行了职责。制定有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质量保证管理规程、质量风险管理规程、变更控制、物料和产品放行、偏差处理、持续稳定性考察、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供应商评估与批准、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管理规程,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公司制定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由质量部专人负责,并规定对用户的药品质量投诉和药品不良反应应详细记录和调查处理,对药品不良反应和重大质量事故应及时向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十)、委托检验

制定了委托检验的管理规程,为确保委托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委托方与受托方签订书面合同,合同必须详细规定各自产品生产和控制职责,其中的技术条款由具有制药技术、检验专业知识和熟悉《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主管人员拟定。委托检验的各项工作必须符合药品生产许可有关要求并经双方同意。委托检验合同明确受托方有义务接受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检查。

(十一)、产品发运与召回

制定了较为详尽的发运、合箱规程与成品退货和召回、处理规程,每批成品均要求有发运记录,详细记录所售产品品名、批号、规格、数量、收货单位和地址、发货日期、联系方式、运输方式等,根据发运记录保证能追查每批成品的售出情况,必要时能及时全部追回,退货、召回及处理也要求有详细的记录,并有最终报告。定期对产品召回系统有效性进行评估。

(十二)、自检

gmp实施情况汇报 篇2

当前, 药品生产及质量管理规范 (GMP) 是药品生产和质量保障的最好管理办法。世界卫生组织 (WHO) 亦明确倡议, 非GMP条件下生产的药品禁止出口, 中东地区是当前比较大的药品市场, 如果要把药品出口到这些国家, 必须达到这些国家的GMP标准。因此, 研究这些国家的GMP标准是十分有必要的。

1“中东地区”的概念

“中东”或“中东地区”是指地中海东部及南部区域, 即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 “中东”在地理上也是非洲东北部与亚洲大陆西南部的地区。中东国家中有22个阿拉伯国家和5个非阿拉伯国家, 包括巴勒斯坦、以色列、伊拉克、科威特、伊朗、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叙利亚、突尼斯、黎巴嫩、巴林、卡塔尔、也门、阿曼、毛里塔尼亚、阿尔及利亚、埃及、约旦、土耳其、塞浦路斯、苏丹、迪拜、利比亚、摩洛哥、索马里、阿富汗等。其中, 除以色列、塞浦路斯外, 都是伊斯兰国家。在中东伊斯兰国家中, 土耳其、伊朗和阿富汗为非阿拉伯国家, 阿拉伯国家都是伊斯兰国家。

这些国家都比较富裕, 以石油为主的矿产业和农业是其主要收入来源。中东国家的现代工业仍处于起步阶段, 但是制药业是其最古老的行业之一。

2“中东地区”的医药现状

据报道, 中东地区已成为全球药品最发达的5个地区之一。该地区医药市场总额占全球医药市场的1.5%, 中东地区药品主要从美国和欧洲进口, 例如, 沙特政府每年用于医药的专款开支超过300亿美元, 市场药品需求超过10亿美元, 其中98%为进口药品。黎巴嫩药品市场90%以上为进口产品。虽然阿联酋制药厂数量逐年增加, 其药品生产已占中东地区总产量的12.4%, 但进口药品仍占当地药品需求总量的80%以上。目前, 中东有超过300家制药厂商, 包括私有企业、国有企业以及国外和当地合作建立的合资企业。这些企业用于生产的90%原料都是从国外进口的, 其生产的大多数药物都是非专利药, 也就是说中东国家生产的药品以仿制药品为主。从目前情况来看, 中东国家还没有生物制药的生产能力。

3“中东地区”的GMP实施

在2005年以前, 中东地区国家有的已有自己本国的GMP, 如埃及、沙特、伊朗、伊拉克等;有的使用欧盟的GMP, 如科威特、突尼斯、卡塔尔等;有的使用世界卫生组织 (WHO) 的GMP, 如利比亚、摩洛哥、索马里、阿富汗等;也有很多国家这几种GMP都使用的。在世界卫生组织 (WHO) 的倡导下, 几乎所有的中东国家都制定了本国自己的GMP, 而且这些国家的GMP内容和要求与WHO的GMP及其他工业发达国家的GMP相差无几。此外, 从政府层面来看, 这些中东国家对药品GMP的执行非常重视, 执行力度很大。

不过, 中东国家虽然石油资源丰富, 但是与欧盟国家类似, 其他资源相对贫乏, 而且中东国家之间以及中东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也非常频繁, 尤其是药品的贸易。如果在药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方面, 再一味强调使用各自国家的GMP, 就会大大增加药品进出口成本, 耗费各个国家过多的药品监管成本。因此, 在2005年之后, 中东国家商定统一使用WHO的GMP。也就是说, 对于任一个中东国家而言, 无论企业实行本国的GMP还是WHO的GMP都能得到本国药品监管部门的认可;如果国外药品生产企业将产品出口到这些国家, 则必须实行WHO的GMP, 不过, 若实行欧盟的GMP或美国的GMP, 很多国家也予以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 对于绝大多数中东国家, 虽然执行的是WHO的GMP, 但实际执行的却是WHO制定的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GMP。也就是说, 这个版本的GMP偏重对生产硬件 (如生产环境、厂房、设备仪器等) 的规范, 以及对工作现场的要求, 如要求实行c GMP的标准, 这相当于我国1998年颁布执行的GMP标准。

虽然这些中东国家的药品GMP监管程序也存在差异, 但总体来看, 如果药品出口到这些国家, 从注册药品到进行GMP认证, 需要6个月到2年时间不等。这个过程包括审查申请程序、评估该药品进入的条件 (如是否符合药理学标准) , 以及评价该药品在当地居民中的适用性。然后, 申请人向政府实验室提供药品的样品, 由政府进行检验、GMP现场检查等。可见, 部分国家 (如埃及等) 执行的程序与我国以及世界很多国家都一致。然而, 其他许多国家只需要简单的申请程序, 而不用正式注册, 更不需要进行GMP的现场检查, 如阿富汗等。

4 结语

“中东国家”一般包括埃及、沙特阿拉伯、卡塔尔、阿联酋、科威特、也门、叙利亚、约旦、巴勒斯坦、利比亚、苏丹、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毛里塔尼亚、伊拉克、巴林、阿曼、黎巴嫩、伊朗、土耳其、阿富汗、以色列、塞浦路斯等。另外, 索马里、吉布提、科摩罗3国都是阿盟成员国, 因此也经常被包括其中。中东地区国家众多, 历史、人文、宗教、风土人情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却又存在很大差别, 其中, 除以色列、塞浦路斯外, 其他都是伊斯兰国家。而在这些中东伊斯兰国家中, 土耳其、伊朗和阿富汗为非阿拉伯国家。众所周知, 阿拉伯国家属于伊斯兰国家, 但伊斯兰国家并不都是阿拉伯国家。阿拉伯国家的范围与中东的范围有部分重叠, 但也有不同之处, 并非所有中东国家都是阿拉伯国家, 伊斯兰国家亦是如此。这些国家由于长期受内部或外部的牵制, 对药品GMP的认识和认同也不相同, 因此, 如果国内药品要出口到这些国家, 除了认真研究这些国家的GMP外, 还要研究这些国家的渊源、历史、人文和宗教等, 做到有的放矢。

摘要:通过对中东GMP的渊源、基本结构、内容与特点进行分析, 总结了中东国家GMP在实施和认证检查过程中的特征, 为我国药品生产企业通过中东GMP的检查和认证以及这些企业产品出口到中东国家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关键词:中东,GMP,药品国际贸易

参考文献

[1]马晓霖.六十年来我国媒体关于中东问题的报道[J].阿拉伯世界研究, 2010 (2)

[2]詹世亮.中东问题的历史与现状[J].外交学院学报, 2003 (1)

gmp实施情况汇报 篇3

关键词:新版GMP 实施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F203;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24-0000-00

1 新版GMP概述

考虑到旧版(1998版)GMP已经落后于现实生产需要,卫生部于2011年3月1日起实施2010年修订版GMP。相较旧版GMP而言,新版GMP的变化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了部分硬件要求,如更加强调无菌制剂生产环节的无菌及净化要求,要求该类企业增加相应设备;(2)强化了人员资质的要求,如要求质量管理负责人需要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旧版为大专以上)外,且具备相关管理经验,不仅如此,还对其职责予以了进一步明确;(3)对一系列文件提出了更为细化的管理要求,如增加或细化了质量风险、变更控制、纠正与预防措施等方面的要求。(4)对药品召回等环节的实施进行了明确规定,并强化了该环节和其他有关环节的合理衔接[1]。

2 新版GMP实施中,制药企业需重视的问题

2.1 企业耗资过大

新版GMP的实施,给制药企业的软硬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换而言之,企业有必要展开一次较大幅度的更新。这对于那些经济基础扎实的大型企业而言,影响相对较小,而中小型制药企业则面临较大的影响。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若想充分满足新版GMP提出的技术改革要求,需要300万—500万的资金投入,再加上其他投入,企业平均投入大约高达1500万元。对于国内大多数制药企业而言,这是一笔较为庞大的资金投入,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企业的经济负担。

2.2 人力成本的加大

新版GMP对制药企业的相关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涉及学历、资历以及工作经验等,所以,在招聘人员的过程中,将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资金来聘用有资历的人员。另外,制药企业也需要针对新版GMP要求对现有人员进行相应培训,如此一来,也大幅增加了人力资源成本。新版GMP明确规定,制药企业应增加一定数量的质量管理人员,换而言之,企业在该领域的花费也会大幅度提高。

2.3 质量管理、验证成本的增加

新版GMP要求制药企业重视并做好质量管理数据库的建设,从而实现对变更及偏差的有效控制,便于预防及纠正措施的有效落实,最终构建一个高标准的、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在上述过程中,制药企业必然要加大相关投资,如提高设备的例行检验及维修的频率,此类费用将会大幅增加。新版GMP针对验证标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所以,企业需要加大验证领域的投入,如购置更多且更为先进的验证仪器,引入更为科学的验证工艺,还包括提增加验证次数及范围等。

3 制药企业的应对措施

3.1 加强对新版GMP的学习

制药企业应对新版GMP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深化理解,为其高效实施奠定坚实基础。作为制药企业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落实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让他们对该质量体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将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理念深深植入他们的心中,从而促进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良好掌握新版GMP提出的有关要求。与此同时,制药企业还应致力于一个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让大家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版GMP知识,执行相关标准,并落实到药品制作的各个环节中去。

3.2 科学改造硬件设施

制药企业应促进自身设备产能的不断提升,同时促进药品生产质量的不断提高。新版GMP对制药企业的厂房设施等提出了更高标准。现阶段,相当部分制药企业的设备清洁技术存在严重不足,给药品生产质量埋下了极大隐患,所以,新本GMP针对这一块提出了明确规定,如加强调无菌制剂生产环节的无菌及净化要求,要求该类企业增加相应设备。由此可见,执行新版GMP中的相关规定能够催进清洁技术的长足发展。各个制药企业应基于固有设备以及那些即将购入设备,就设备选型和厂房规划建设等问题展开科学严谨的技术论证和经济分析,并结合自身具备的经济实力对那些最为关键的部分进行优化调整,如对清洁剂、消毒剂等药剂的具体使用量予以明确而严格的规定,从而保证自身硬件符合标准。

3.3 加强实验室控制

新版GMP对制药企业的生产工艺及其验证方法予以了相应修订,要求制药企业尽快建立健全药品质量管理数据库,从而使得每个制药流程均得到有效保障。制药企业应重视实验室控制工作,即无论是取样管理工作,还是质量文件管理工作,又或者是方法学验证,均应予以全面且科学的规划,从而显著提高实验室OOS的时效性。

3.4 加快软件升级的步伐

在新版GMP实施过程中,对软件进行升级这一做法不仅经济,而且高效。一套完善的软件系统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弥补硬件上的不足,甚至可以弥补人员素质的欠缺,甚至可以这样理解,软件质量的保证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制药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重视并加快软件升级工作,不仅需要企业领导的支持,也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有机配合,要求员工结合自身工作岗位及性质,严格执行新版GMP中的相关规定。中小制药企受限于自身规模和经济实力,在新版GMP实施中可能会面临各种阻力,所以,作为中小制药企业可以考虑和实力雄厚的大中型企业进行重组,从而探寻到一条正确的发展之路。

4 结语

随着新版GMP的实施,我国制药企业(尤其是中小制药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影响,如企业耗资过大、人力成本的加大、质量管理和验证成本的增加等,所以,在此过程中,制药企业有必要结合自身条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如加强对新版GMP的学习、科学改造硬件设施、加强实验室控制以及加快软件升级的步伐等。相信随着上述措施的有效落实,我国制药企业将能更好地适应新版GMP的实施,并在制药质量及其管理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参考文献

[1]廖晓鸣.新版GMP实施中的药品检验室软件管理[J].今日药学,2011,08:539-540.

[2]田耀华.新版GMP实施后我国制药装备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J].机电信息,2011,29:1-5.

[3]裴中阳,梁毅.新版GMP实施给洁净室带来的影响[J]. 机电信息,2012,11:27-30.

药厂如何实施GMP认证 篇4

一、申报前的准备

GMP认证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对国家政策法规的理解和消化,也涉及到企业生产与管理等方方面面的规范的提高,任务十分繁重,因此,认真做好申报前的准备工作,是企业顺利通过GMP认证的基础。

(一)人员方面的准备 任何事情最关键是因素是人,实施GMP认证也是一样,GMP认证工作需要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积极参与和通力协作,因此必须成立一个机构来领导这项工作,这个机构一般称为企业实施GMP认证工作领导小组,其组长应由法人代表或者法人代表授权的总工程师担任,成品成员包括各取能部门技术骨干。领导小组下面可分设数个小专班,分别负责硬件、软件系统的改造、完善、整理工作。只有充分做好了人员上准备,并使GMP认证工作进入了实质性启动阶段。

(二)资金方面的准备 “花钱是买不来GMP认证的”但是实施GMP认证工作必须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因为对照现行《规范》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在不同程度上需要对厂房及设备等硬件设施的生产管理及质量管理等文件系统进行改造和完善。因此必须做好资金方面的准备。一般做法是设立企业GMP认证专项资金,由企业GMP认证领导统一管理和使用。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应合理安排资金使用轻重缓急,尽量指导有限的资金投入到GMP认证检验项目的关键项上。

(三)培训方面的 培训是提高人员素质的重要途径,要便GMP认证的培训工作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使培训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教材、有考评、有记录。计划要分层次,教材要看对象,使领导干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生产工人通过培训都有提高。培训可采取我咱形式相结合的办法,包括基础知识的讲座、现场操作的讲解和练习,外出参观学习等。通过培训工作使企业员工明确实施GMP认证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对GMP认证必要性,紧迫性,可行性的认识,掌握GMP认证检查项目的具体要求,使各岗位、各工序规范运作。

(四)自检方面的准备 自检是实施GMP认证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发现问题制订整改措施的依据,是培养和煅炼自己的GMP审核员的重要途径。因此,自检必须精心组织,认真对待,决不能走走过程。自检工作应做到有计划地定期进行,严格按现行GMP规范和认证检查项目的内容,逐项检查,逐项评分,并详细记录找出的缺陷和问题。自检工作应明确范围,循序渐进。自检的形式可采取名部门内自检、上级对下级的检查、相关部门的交叉检查等。

(五)整改方面的准备 对自检过程中找出的缺陷和问题,领导小组应召开专门会议,在充分讲座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制订了切合实际的整改计划,计划要突出时效性和责任性即整改计划要明确整改期限和有关责任人。对于资金投入较大的整改计划。应充分征求权威工程设计、施工、管理部门专家意见,先拿出合理方案,再动手施工,世忌团门造车。整改到期庆组织验收,验收可与自检相结合。自和整改是反复进行的,要通过“自检→整改→自检→整改”的多次循环,努力使企业的硬、软件系统达到现行GMP规范的要求。

(六)关键项目的准备 对认证检查项目中的关键项目必须全部达到要求。在硬件达到要求的基础上,应特别注意文件系统的准备,因为文件系统更能从根本上反映出一个企业生产全过程的管理调控水平,也代表了企业贯彻GMP的程度,只有做到了“事事有人管,事事有标准,事事有记录,事事有检查”,企业的文件管理才真正到位。依据检查项目的内容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1. 各岗位、车间(含仓库)均有成文的具备完善审批手续及实施日期SOP或规章、标准、且为有效版本,以便工作人员随时明晰。

2. 所有现场设备、仪器及工具所处状态标志应明晰。

3. 具有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的验收、取样、检验、入库、发放管理制度及规程,有实施的记录并追赶溯。

4. 具有针对质量问题的成文的顾客投诉处理程序及产品回收制度。

5. 有关职工的培训,包括GMP知识及工艺规程、岗位操作规则等专业技术培训,均有成文的培训计划、记录和考核结果

6. 企业实施GMP的自检制度 7. 关键工序,主要设备的验证文件

8.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任命和职责授权书。9. 留样制度及实施的记录要完整。

10.空气净化系统的定期测试、清洁、更换的记录。11.工艺用水系统的规范,水质检测制度及记录。

12.随机抽查某批号某产品从原辅料进厂到成品出厂销售生产全过程的批生产记录(包括清场记录)。13.仓储:功能分区明确(接收、待检、抽样、不合格、合格品、退货等区域),状态标志清晰,货、卡、帐相符,对不合格品有严格管理措施;具有通风、防潮、防虫、防鼠的有效措施;生要物品、危险品应有专库。

14.卫生:具有厂房、设备容器等的清洁消毒及保养规程,有实施中的完整记录;不同洁净区的工作服有不同的要求,不得混用;工作服清洗方法、清洗周期、灭菌保管和更换时间均有书面的规定,并有记录;生产人员的健康档案完整齐全,有定期体检的记录。

二、申报资料的准备

申报资料是企业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表达认证申请介绍企业基本情况及实施GMP现状的综合资料,是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决定是否受理申请并派出现场院检查小组的主要依据。因此申报资料是企业获得国害现场检查资格的关键。

(一)申报资料的内容 关于申报资料的内容在《药品GMP认证管理办法》第二章中有较详细的规定,但在准备申报资料时要注意准确把握内容的要求。

1. 介绍企业企业GMP实施情况时应能反映出药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和质量保证能力,突出GMP的三项重点:降低人为差错、防止交叉污染和混杂及质量体系的有效动作。

2.人员列表栏目要全,如可设姓名、年龄、文化程度、毕业院校及时间、学历、专业、职称、工作部门及职务,从事医药(专业)工作的年限等,质检或化验人员表,还可增设取得专业培训合格证时间、证书号及发证部门。

3.组织机构图要重点突出药品生产全过程中与药品质量关系较密切的部门以及这些部门之间的功能和关系。

4.剂型品种表内容要全,其栏目可设剂型、品名、规格、批准文号、执行标准、注册商标、产品注册等。

5.厂区总平面布置图上应能显示厂区周围环境、运输条件、环保、绿化、人流与物流通道、厂区功能划分等内容。仓储平面图应显示出库房数量和面积及功能区分区情况。

6.工艺布局平面图应按工艺流程,布局合理,功能齐备。应用不同符号标明不同洁净级别、人流和物流方向及开门方向等。

7.工艺流程图要注明主要过程的控制点,因此不宜用广框示意图代替,最好提供带控制点的工艺设备管道流程图(图中可看出取样口和控制仪表)。

8.药品生产的关键工序,是指对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关键岗位,其验证情况可列表叙述,列表栏目可设验证内容、验证方法、验证次数、验证结果等,主要设备的验证也可列表叙述,仪器仪表的校验要说明验周期,最后一次检验日期,检验部门和检验结果等。

9.提供新开办的药品生产企业申请GMP认证,还须报送开办的药品生产企业批准立项文件的拟生产品种或剂型的3批试生产记录。

10.对于新开办的药品生产企业申请GMP认证,还须报送开办药品生产企业批准立项文件和拟生产品种或剂型的3批试生产记录。

(二)申报资料准备的注意事项

1.申报资料的内容应严格按《药品GMP认证管理办法》第二章中规定的内容来整理准备,不必贪 多求全,也不能缺项。

2. 申报资料的准备应以企业开展的GMP工作为基础,要求真实、准确、不得编造。3. 尽可能利用图表的形式来说明问题,图表的绘制最好采用电脑绘制。

4. 准备好的申报资料应符合外观装订整齐,内容全面,文字简练,图表清晰,数字准确的要求。

三、申报后的准备

企业在完成申报前的准备和申报资料的准备后,应将申报资料及时上报,并根据国家及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补充有关资料。一旦认证申请获得受理,面临的将是国家局认证中心严格的现场检查。因此企业实施GMP认证申报后的准备工作是迎接国家局认证中心组织的现场检查,为此企业应不得遗漏任何一个岗位和场所。对模拟检查发现的问题,要认真进行整改。如果模拟检查发现的问题太多,企业应极积与国家局认证中心联系,要求推迟现场检查的时间。

(一)陪同人员的准备 企业应派遣熟悉企业总体情况、了解企业实施GMP认证准备工作的各个环节、具有较强表达能力的企业领导人作为现场检查的陪同人员。陪同人员应做好回答现场检查人员的各种提问。现场检查的陪同人员不应过多,通常宜由总工程师或主管技术的厂长1个出面,并代表企业回答有关问题。

(二)岗位操作人员的准备 现场检查开始后,每一岗位均应有操作人员在岗,并非常熟悉本岗位的操作程序,能清楚回答现场 检查人员的提问。在现场检查当日,岗位操作人员应特别要求有关人员(含国家局认证中心现场检查人员),自觉遵守本岗位的有关规定,严格按照GMP有关程序的要求进出各生产区域。

GMP认证后制药企业情况调查 篇5

作者:刘艳

指导老师:王雨林

摘要:6月30日,对于中国的药品生产厂家而言,是一道分水岭。全国1970家未通过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的药企不得不停产出局,而通过认证的3100多家药企虽然逃过了生死大劫,却也面临着产能扩大开工不足、资金链断裂无力进行新产品研发等诸多困扰,前景也并没有想象中乐观。离GMP认证定下的生死大限日已过去两个多月了,一系列认证的“后遗症”令许多药企再度面临生存考验,中国制药企业面对的残酷竞争和自身蜕变的阵痛其实才刚刚开始。

关键词:GMP认证情况

正文:1。药企洗牌才刚刚开始

湖南制药有限公司是长沙最大的国有制药企业,拥有员工3000余人,但由于生产一直不景气,仅片剂车间通过了GMP认证,但现在该车间也完全停产了。“我们是国有企业,历史负担太重,片剂车间GMP改造也是举债完成的,生产急缺流动资金,现在400多名员工面临下岗的窘境。”该公司一姓虢的营销副总在湖南省经委组织的GMP认证调查座谈会上这样解释停产的原因。

“通过GMP认证,对药企来说不是终点,而是更为激烈的竞争的开始。”上周,湖南省经委医药处一负责人在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检查时介绍,“湖南169家制药企业通过认证的不到一半,通过GMP认证的企业目前也有一部分面临尴尬的局面,因GMP改造投资甚巨成本增加、无资金进行新产品开发、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等原因,已有企业因经营困难只好停产。”

据了解,类似的情况在其他省份和地区也同样存在,尤其是在贵州、云南等经济相对不发达的西部地区,问题尤其严重。湖南省医药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曾宏喜说,GMP有80多项认证规则、200多个检查项目,包含软件、硬件、管理等,使实施GMP成为一项复杂并耗资巨大的系统工程。良好的硬件设备、实用的软件系统、高素质的人员参与,是组成GMP体系的重要因素。而对多数效益不佳、勉强支撑的企业而言,GMP认证“关键是资金”,改与不改都难逃一死。湖南年产值过亿的制药企业不到10家,很多制药企业的年产值只有几千万元,像这样的企业到哪里去找动辄上千万元的改造资金呢?湖南目前通过认证的企业至少有半数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有的几乎是靠银行贷款和拖欠供应商的货款维持生产。

对此,长期从事医药产业调研的湖南省社科院一位姓刘的专家认为,GMP认证设定的“生死线”仅仅是制药企业洗牌的开始,真正残酷的洗牌则在GMP认证之后。大部分中小制药企业由于GMP改造投入过大,对正需资金投入的新品开发、市场渠道建设已显得力不从心,加之新品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等因素,许多企业在GMP后时代除了走“短、平、快”的低水平仿制之路外已别无选择。而这也将加剧国内制药企业在低层次上的恶性竞争,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开发,这种恶性竞争的结果必然造成利润甚微或没有利润,引发更大规模的洗牌。

2。产能过剩情况加剧

据有关统计资料,到7月1日,全国累计有3101家药品生产企业通过GMP认证,占全国药品生产企业的60%,1970家药品生产企业和884家药品生产车间未过认证关而被迫停产。但通过认证企业的总产量却占到了国产药品市场的90%左右。“出局的中小企业占有的市场空间非常有限,通过认证的企业扩大的产能远远大于这个市场份额。”中国医药企业竞争力研究课题组、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曾经就GMP改造进行专题调查,中国医药企业竞争力课题组专家办主任李磊在今年5月全国19家医药行业协会会长、秘书长第三次会议上披露了一组令人惊心的调查数据:这次GMP改造,中国制药企业整体生产能力在2001年的基础上至少扩大了2倍左右,全国用于改造的资金达200亿元,70%的企业50%的设备闲置,整体生产过剩的情况将进一步加剧。

湖南正清集团总裁助理傅舰军介绍,正清集团是湖南第一批通过GMP认证的企业之一,用于GMP改造的成本近亿元,通过改造后,产能急剧扩大,部分生产线基本上是半停半开,出现了严重开工不足的现象。现在公司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想开辟外接委托加工等业务,但效果并不理想,因为生产线吃不饱的并非正清一家,现在通过认证的企业之间竞争更激烈了。

李磊介绍,他们课题组在对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安徽、内蒙等省、自治区进行调研发现,多数企业认为GMP认证势必会淘汰很大一部分企业,在进行GMP改造时,有一半以上的企业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扩产。但整个市场容量有限,而且医药行业又被称作“朝阳产业”,不断有新的资本杀进这一领域,因此扩产所导致的新一轮的市场竞争的战火可能在不久就会点燃。

3。新药僧多粥少更严峻

据李磊介绍,迫于GMP认证生死大限的压力,不少企业GMP改造是盲目上马。贵州有一苗药生产企业,原来只生产一种膏药,而且没有国家批准文号。但在先求生存、后求发展的思想指引下,征地30余亩、投资3000多万元进行GMP改造,建成了中药饮片、膏药、胶囊、片剂、颗粒剂5个车间,可至今手中一个国家批准文号的品种都没有。李磊介绍,这种情况还并非个案,许多通过GMP认证的企业都是抱着“先生存、后发展”的思想举债完成GMP改造的,但GMP改造后,手中却没有生产品种,于是又不得不满世界寻找新的品种。

目前,我国每年研发出的新药品种非常有限,再加上有大批企业在GMP认证之后,资金短缺,负债增高,纷纷抽减新药研发资金用作它途,使新药僧多粥少的局面更为严峻。

“这种现状与GMP改造后产能的急剧扩大是相互冲突和矛盾的,设备的闲置、还贷的压力等等使许多企业不得不新产品难找就上普药,这样市场上同类产品无形中增加了很多,市场竞争更趋激烈,药企的利润变得更薄。”湖南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克建无奈地说,“今年上半年,中国医药行业国有重点企业效益都在下滑,同比降幅由一季度的1.8%%扩大到18%。除了药品频频降价和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外,药企之间竞争加剧,利润摊薄也是重要原因。”

4。营运成本大幅提高

“GMP改造投资大笔资金进去,如果没有产品生产或者足够的产品产出,将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潘高寿药业董事长魏大华指出,GMP改造少则投入几千万,多则上亿元资金,投入之后,企业产能扩大了,但生产线却开工不足,势必造成整个营运成本的增高。而且为GMP认证买的新设备、建的新厂房都需要维护和保养,再加上设备折旧费,仅这方面的开支就非常巨大了。GMP改造肯定会淘汰一些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的产品,优化产品结构,过去一些主要依靠品种多、生产面广来吸引客户的企业将面临难题,走品种多来赚取利润之路将步履维艰。

中国制药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周燕也表示,企业的大投入必须要有相应的利润回报,如果投入没有利润来源作为补充或者研发新药使之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企业原有的利润将被稀释,经营成本肯定会变高,这是很明显的道理。GMP改造相对于国内一些大型的医药企业而言,可能会使其如虎添翼,但对中小企业近期内肯定会产生冲击,这种冲击足以影响到其生存。

“企业固定投入剧增而开工不足,必将产生连锁反应,这种情况一方面会导致一些药品价格居高不下,老百姓吃不到质高价低的放心药,而适应购买能力本来就不强的乡镇农民的用药市场就更加困难。另一方面会使一些企业因成本过高、产品在市场上失去竞争力而面临生存危机。”在GMP认证大限之前,向全国人大常委会违宪审查机构提交了强制GMP认证“违宪审查”建议的湖南省政协委员、浏阳市政协副主席王义高谈到GMP认证时,认为认证使许多中小型制药企业陷入了困局。

参考文献:

《兽药生产与营销》

gmp实施情况汇报 篇6

质量系统GMP 实施指南

质量保证要素

3.1 偏差管理

【法规要求】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修订版:

第十章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第五节

偏差处理

第二百四十七条

各部门负责人应确保所有人员正确执行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和 操作规程,防止偏差的产生。

第二百四十八条

企业应建立偏差处理的操作规程,规定偏差的报告、记录、调查、处理以 及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并有相应的记录。

第二百四十九条

任何偏差都应评估其对产品质量的潜在影响。企业可以根据偏差的性质、范围、对产品质量潜在影响的程度将偏差分类(如重大、次要偏差),对重大偏差的评估还 应考虑是否需要对产品进行额外的检验以及对产品有效期的影响,必要时,应对涉及重大偏 差的产品进行稳定性考察。

第二百五十条 任何偏离生产工艺、物料平衡限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等的情 况均应有记录,并立即报告主管人员及质量管理部门,应有清楚的说明,重大偏差应由质量 管理部门会同其他部门进行彻底调查,并有调查报告。

偏差调查报告应由质量管理部门的指定人员审核并签字。企业还应采取预防措施有效防止类 似偏差的再次发生。

第二百五十一条

质量管理部门应负责偏差的分类,保存偏差调查、处理的文件和记录。

【实施指导】

企业应建立偏差程序、标准(例如偏差分类标准等)和相应的记录表格;企业应充分培训 并

偏差调查应彻底;偏差系统应能控制偏差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在根本原因被识别和纠正(correction)活动被确定之前,相关产品不得放行;企业应进行偏差趋势分析,推动公司产品

质量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3.1.1 定义

关于偏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 年修订版第二百五十条中一些描述(离生产工艺、物料平衡限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等的情况”),但没有给出“ 差”的正式定义。

本节对“ Deviation)”的讨论是基于 ICH Q7的定义:

174

质量系统GMP实施指南

质量保证要素

偏差---指偏离已批准的程序(指导文件)或标准的任何情况(Deviation---Departure from an approved instruction or established standard)。

这里指的“标准”指制药企业为实现药品质量而建立的各种技术标准,包括但不局限于物料 的分析检验标准。技术标准可以体现为各种文件形式,可以直接是程序文件的一部分,可以是 独立的技术标准文件,也可以体现为受控模版或其它适当的形式。

这里指的程序(指导文件,instruction)指广义“生产”(Manufacturing)活动的程序文件,偏离非“生产”(Production)类的程序(例如仓储程序和试验室程序)也完全可能导致对产品质

量的不良影响。

一般而言,偏离分析检验标准的情况通过 OOS 系统进行管理,偏离“生产”(Manufacturing)的程序文件和其它技术标准的情况通过偏差系统进行管理。

偏离”,没有区分偏离程度的大小。所有偏离程序或标准的情况都属于偏差 的范畴。如果企业在程序中,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同正常情况及其预先确定的操作方法进行

了描述,则此种情况的出现就应视为正常操作的一部分。

3.1.2 基础

有效的偏差管理是建立在有效的、足以控制生产过程和药品质量的程序(指导文件)或标 准的基础之上的。在企业的程序(指导文件)和标准不足以控制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即使制药

企业已经建立了一个很完整的偏差程序,也不能认为该偏差系统能有效地保证产品质量。

举个极端的例子,假设 批准一个新供应商必须要由采购部、生产部、研发部(或技术部)和质量管理部门共同签字同意,但是没有定义任何技术标准,没

有定义哪些质量风险必须得到控制作为供应商确认的基本要求(例如杂质的控制标准、疯牛病

风险的控制标准),只要所有的签字收集齐全,就符合程序要求。这属于典型的有程序,无标

准,无法对产品质量进行有效控制,这种情况下,即使该企业在批准新供应商时完全没有发生

偏差(所有签字都齐全),也可能导致药品质量已经失控,这时其偏差系统缺乏一个有效的基 础。

制药企业应建立合理的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和操作规程,作为实现产品质量的 基本条件和偏差系统的基础;各部门负责人应确保所有人员严格、正确执行预定的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和操作规程,防止偏差的产生。预防偏差的产生比在偏差发生后处理偏差

更为重要。

3.1.3 范围

制药企业应精心设计其偏差系统,清晰定义该系统的适用范围。

有些企业实施的是 EHSQ(环境健康安全质量)综合管理体系,其偏差系统不仅适用于与 药品质量相关的偏差,而且覆盖了环境健康安全相关的所有偏差;

有些企业的偏差管理程序仅覆盖狭义“生产”(Production)活动相关的偏差,对于其它“生 产”(manufacturing)活动的偏差,没有相关的偏差管理程序文件和配套的记录表格,这时该企

业的偏差系统的范围是不完整的。

偏差系统的适用范围应全面覆盖 GMP 所要求的范围。

175/332 3

质量保证要素

质量系统GMP 实施指南

3.1.4 职责和资质

偏差管理程序应规定相关人员的职责,包括:

表 3-1

相关人员的偏差管理责任

人员

职责

操作人员

识别偏差,如实记录偏差,并立即向部门主管和/或技术人员报告偏差

(必要时)负责偏差的即时(紧急)处置;

部门主管和/或技术人员

负责立即报告质量管理部门和(必要时)更高层的管理人员

负责调查偏差的根本原因;

跨职能(跨学科)团队 负责评估偏差的影响;

负责Correction)以及纠正预防措施(CAPA)

负责偏差的分类;

负责批准纠正(Correction)以及纠正预防措施(CAPA);

质量管理部门

负责审核批准偏差调查报告;

负责跟踪纠正和纠正预防措施的执行,并结束偏差和(或)启动CAPA程序;

负责保存偏差调查、处理的文件和记录

所有生产质量相关人员应接受偏差管理程序的培训和必要的考核,应具备识别偏差的能力;

部门主管和/或技术人员应当有能力判断偏差的性质,确定即时(紧急)处置措施以防止偏 差的影响继续扩大;

跨职能(跨学科)团队的成员应具备本职能/学科领域的丰富的专业知识,有能力展开根本 原因调查并 Correction)以及纠正预防措施(CAPA);

质量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应具备足够的知识和权威,有能力判断偏差的性质从而进行偏差 的分类,批准纠正(Correction)以及纠正预防措施(CAPA)。

176

质量系统GMP实施指南

质量保证要素

3.1.5 偏差处理流程

图 3-1

典型的偏差管理流程示例

偏差发生 偏差识别 偏差记录和 报告主管 紧急措施? 否 是

执行紧急措施

偏差报告质量管理部门 不影响质量? 确认 不能确认 根本原因调查 偏差影响评估 记录和解释 建议纠正行动 批准纠正行动 完成纠正行动

记录归档 批准偏差报告 纠正预防措施 偏差处理结束 统

注:纠正预防措施(CAPA)可能导致启动变更控制程序

177/332

质量保证要素

质量系统GMP 实施指南

偏差的识别

偏差的识别是偏差处理活动的起点。清晰明确的生产工艺、物料平衡限度、质量标准、检 验方法、操作规程等是偏差识别的基础,一线操作员关于偏差识别的培训、经验和能力是非常

关键的。

偏差也可能没有在操作过程中被发现,而是在记录复核或审核过程中被识别出来。在进行 偏差调查、定义纠正(Correction)行动和纠正预防措施(CAPA)、偏差趋势分析的过程中,应包括对员工是否具备适当偏差识别能力的评估;必要时采取适当的改进措施(例如培训、职

责或职务的调整等)。

偏差的记录和报告

任何企业,无论设备多先进,管理多严格,在生产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发生偏差的可 能性。GMP 要求必须记录发生的任何偏差以及相应的现场处理过程。一般在批生产记录和其它

相关的记录上都留有一定的空白用于记录异常情况和处理过程,必要时可增加额外的记录和报 告。

任何偏离预定的生产工艺、物料平衡限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等的情况都应 当以文件形式记录并有清楚的解释或说明。对产品质量有潜在影响的偏差应当进行调查,调查

及结论均应记录在案。

任何偏离预定的生产工艺、物料平衡限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等的情况均应 立即报告主管人员及质量管理部门,报告时应给出准确、完整的信息,以便进行偏差的正确分

类和(必要时)组织进行调查和处理。

推荐企业针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 年修订版第二百五十条中 员及质量管理部门”的要求,在程序中给出1 天之内),以避免各部 门在偏差程序执行过程中对耐

偏差的分类 任何偏差都应评估其对产品质量的潜在影响。企业可以考虑下列因素,并根据自身品种、工艺特点和质量体系情况建立适当的偏差分类标准(对于具有多个生产基地的集团企业而言,还应考虑集团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和统一性):

偏差的性质

偏差的范围大小

对产品质量潜在影响的程度

是否影响患者健康

是否影响注册文件

可以采用不同的分类方式,例如:

重大偏差,次要偏差

关键偏差,中等偏差,微小偏差

178

质量系统GMP实施指南

质量保证要素

关键偏差,重要偏差,小偏差

I 类偏差,II类偏差,III类偏差

除了根据对产品质量潜在影响的程度进行分类外,制药企业还可以建立其它的辅助分类系 统和/或相应的编码规则,以帮助进行偏差趋势的统计分析。例如企业 A对偏差制定编号规则如

(下表不是作为模版,只是用于说明辅助分类系统是如何建立的):

表 3-2

偏差分类

分类号

示例

产品污染和交叉污染 01 例如产品中引入了外来杂质

人员偏差 02 例如调换岗位时未经培训考核即上岗

例如生产中设备故障停机

设备/仪器故障 03

例如仪表超出校准有效期

物料偏差 04 例如使用原辅料、包装材料时发现异常情况

生产工艺偏差 05 例如工艺参数超出预定范围

生产环境偏差 06 例如洁净区压差超出范围

例如漏贴标签或贴错标签或标签实用数与领用数发生 物料标识偏差 07 差额

试验室偏差 08 例如标准溶液超出有效期

计算机化系统偏差 09 例如基础数据设置错误

质量状态管理偏差 10 例如错误的放行动作

追溯性偏差 11 例如生产过程中物料追溯有所缺失

变更控制偏差 12 例如更换直接接触产品的垫片材质未走变更程序

未遵循与质量相关文件规定 13 例如违背了

记录填写偏差 14 例如记录涂改,修改前的数据不可辩读

以上没有某

有些企业还根据其它标准对偏差进行分类,例如企业 B将偏差分为两类:“计划内暂时性偏 差(Planned Temporary Deviations)”和“计划外偏差(Unplanned Deviations)”,并针对这两类

偏差进行相应的管理。

无论采取何种分类标准,已定义的分类原则应严格执行,应防止人为地降低偏差等级的现 象;质量管理部门应负责决定具体偏差的分类判定,相关部门(包括偏差发生的部门,跨职能 调查团队成员等)可以根据其专业知识对具体偏差的分类 录格式的设计上,例如可以在批生产记录上和其它相关的质量记录上留有适当的空间,便于质

量管理部门对所有偏差进行分类判定。

读者应注意,偏差分类仅仅是偏差管理过程中的一个要素,偏差管理的有效性应根据整个 系统的组织和

调查

179/332

质量保证要素

质量系统GMP 实施指南

部分情况下,需要有一个跨职能(跨学科)团队(Cross-Functional Team(CFT))对偏差 进行调查处理,以发现根本原因并评估该偏差的影响;部分情况下,偏差的调查可以在质量部

门的监督下由特定的部门完成。偏差调查常常需要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并且超越单个职能部

门(特别是偏差发生部门)的局限,跨职能团队的意义在于召集所有必要专业领域的人员参与

调查,并且保证各个方面的问题都能得以讨论和解决。

该团队的成员通常包括下列人员:

生产的相关负责人

质量控制的相关负责人

注册的相关负责人

质量保证的相关负责人

如有必要,也可引入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员,例如设备工程的相关负责人和研发(或技术)的相关负责人等。但是,团队的成员不一定非得是相应部门的负责人,尤其是操作部门,可以

建议其他有能力胜任的员工加入到团队中。上市许可/注册负责人的参与往往是必要的,因为偏

差及其进一步的处理会影响到药品上市许可文件的符合性以及具体批次产品的可销售性。

在特殊情况下,偏差调查可能需要寻求公司外部资源的帮助,例如需要进行非常特殊的检 验或研究,或者需要寻求专业机构的咨询意见。跨职能(跨学科)团队需要评估自身的知识、能力、试验/检验设备和人力资源是否充分,必要时寻求公司管理层的支持。

该跨职能(跨学科)团队的任务是调查根本原因,评估偏差的影响,Correction)和纠正预防措施(CAPA)。针对根本原因的调查是评估偏差影响和 Correction)和 纠正预防措施(CAPA)的前耐查

什么是正确的纠正(Correction)和纠正预防措施(CAPA)的判断可能会大相径庭。

进行偏差调查时应包括可能受该偏差影响,但已被销售的相关批次。

根本原因调查可使用多种技术,例如常见的质量控制七种工具,5 次为什么(5 why)等。

基于对偏差性质和根本原因的理解,跨职能(跨学科)团队应对偏差的影响进行下列评估:

对直接涉及的产品质量的影响

对其他产品的影响

对验证状态的影响

对上市许可文件/注册文件的影响

对客户质量协议的影响

调查根本原因和进行影响评估可以采用风险分析方法,请参见第 5 章《质量风险管理》。

许多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额外的文献查询或实验研究以评估偏差的影响,例如需要研究扩 大工艺参数范围对成品质量的影响。对重大偏差的评估还应考虑是否需要对产品进行额外的检

验以及对产品有效期的影响,必要时,应对涉及重大偏差的产品进行稳定性考察。

偏差处理

紧急处置 180

质量系统GMP实施指南

质量保证要素

偏差有时涉及安全问题或者其它紧急的情况,必要时,偏差发生部门的主管和技术人员应 当具备能力根据公司的安全程序或其它适用的程序,负责进行偏差的即时(紧急)处置(例如

紧急避险),以防止偏差继续扩大或恶化。

在发生偏差时,为了避免、减少可能的损失,如果可能的话,生产人员应及时对产品做好 标记,尽可能地将发生偏差前、偏差中、偏差处理完恢复正常后的产品分开,单独作为若干小

批。根据批的定义,同一批产品应当具备质量的均一性。发生偏差前后的产品显然有可能存在

质量差异。分批后,质量评价人员在评价时,可以针对发生偏差的小批作出专门的决定。以免

一旦需要报废,因无法区分偏差前、后的产品而不得不将整个批号全部作报废处理。

决定是否需要停产

纠正(correction)

基于对偏差性质和根本原因的判断,可能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这些措施应明确相关的负责 人和执行时限。常见的偏差处理措施示例如下:

表 3-3

常见的偏差处理措施

处理关键偏差需

责任人

完成时限

立即开展的措施(必要时)

批否决

质量受权人

生产工艺否决

生产负责人

设备、设施或房间的否决

该问题的专业部门负责人

联系监管当局

注册负责人

联系相关客户(例如原料药企业联系制剂药客户)销售负责人

其他措施

质量保证负责人

成品或中间体的放行不一定需要预先完成偏差调查中确定的所有整改措施或方案(例如当 整改方案与需要持续进行的培训、维护保养、工艺研究相关时),但是,质量受权人在进行放

行产品决策时,应要获得相关偏差调查和处理的全面信息:对产品质量没有影响的偏差,应要

有清晰合理的解释;对于不能排除对产品质量是否有潜在影响的偏差,应要审核根本原因调查 的结论、潜在影响的评估结论和跨职能(跨学科)团队确定的整改措施。

下一步是通过风险分析来确定进一步的行动。质量管理部门应审核和批准风险分析活动的 结论。在完成了风险分析并确定了所有的措施时,偏差的处理即可认为予以完成。质量管理部

门负责批准偏差调查报告,而做决定的基础通常是团队的讨论。

纠正预防措施(CAPA)

偏差系统与纠正预防措施系统(CAPA 系统)有很紧密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纠正

(Correction)行动(或称矫正措施,remedial action)要首先加以明确,纠正将对问题本身进行

控制;在接下来的过程中,要明确预防措施,预防措施将防止偏差重复发生。

181/332

质量保证要素

质量系统GMP 实施指南

在偏差记录表格及其附件中所列出的内容可被视为即刻措施(或称纠正,或矫正措施)。这些措施不必在纠正预防措施(CAPA)系统中再重写一遍,加以引用就可以了。所建立的矫

正措施应复印给 CAPA系统并在该体系中进行跟踪。

纠正预防措施可能导致启动变更程序。例如,相同的偏差总是重复发生,但每次都被判定 为对产品质量没有影响,是原来设定工艺参数时过于苛刻,这时在基于合理数据的基础上可能

需要为工艺参数重新设定合理的控制范围。

时限

偏差报告时限

2010新版中国药品 GMP 第二百五十八条明确要求:“任何偏离预定的生产工艺、物料平衡 限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等的情况均应有记录并立即报告主管人员及质量管理部 门”。

应针对从偏差发生部门到质量管理部门的信息传递,明确质量部门的联系人(及充分的备 用联系人),并制定一个具体的偏差报告时限(例如:1 天之内)。

偏差调查和处理时限

国际上通行的实践是要求及时完成对偏差的调查和处理。美国FDA在2002年针对ICH Q7A 的讲座答疑中对“及时”的解释是:

“我们在执行中会考虑Barr 案例判决中关于“及时”的定义,即在发生后 30 天内关闭一个偏

差。如果在 30 天内不可能完成,那么写一份中期报告是明智的做法。及时是什么,完全取决

于事件本事,其紧急程度或对患者健康影响的程度。如果是即将影响患者健康的情况,那么“及

时”就肯定要比 30 天快。如果该偏差涉及一个复杂的纠正措施,那么就可能不止 30 天了。但

是你必须从这些方面去考虑(以决定什么是“及时”)。”

要求及时完成对偏差的调查和处理,不仅是因为需要考虑事件的紧急程度和对患者健康的 影响,也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拖延的时间越长,偏差发生的“第一现场”就越容易消失,调查就

可能越困难;同时跨职能(跨学科)团队也将面对其它的任务,从而难以保证调查所需的资源

始终不受影响。制药企业应在程序中规定关闭偏差的时限,建议不超过 30 天,特殊情况除外。

记录表格传递时限

在偏差调查处理过程中,如果存在相关记录表格在各个部门之间传递的情况,应规定偏差记录/报告

移交质量管理部门的时限;质量管理部门应对偏差调查(包括记录的传递)进行编号登记,或采用

其它有效的方式,以防止在传递过程中出现记录遗失和失去跟踪的情况。

记录保存

企业应明确规定偏差调查、处理的文件和记录保存的职责、方式和保存期限。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保存所有与GMP和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偏差调查、处理的文件和记录。偏差调查、处理的文件和记录的保存方式应保证与相关产品的可追溯性、易于查找并能在内外

部审计中迅速苗树

批生产、批包装过程无直接关系的偏差调查记录和报告,也应以合理的方式编号保存。

182

质量系统GMP实施指南

质量保证要素

对于偏差记录和报告,特别是需要展开正式调查的偏差(例如关键偏差(Critical deviation)和重大偏差(Major deviation)),按照预先定义的规则编号保存是一种良好的实践,这可以防止

造假并便于进行统计和趋势分析。

偏差调查、处理文件(包括管理程序、记录表格和趋势分析报告)的保存时限应遵循企业 文件管理的规定,一般应不短于相关产品的生命周期;具体偏差的调查、处理记录的保存时限

应至少与相关批记录保存时限相当,当一个偏差与多个批次(甚至多个产品)相关时,其保存

时限应综合各批次/产品的生产日期和有效期取最长的情况。

公司管理层的领导作用

跨职能(跨学科)团队(Cross-Functional Team(CFT))需要足够数量的有知识和能力的 不同部门人员,投入足够的时间进行偏差的调查处理。公司管理层在设置部门和人员职能时应

包括这一重要职责,在配置各部门人力资源时应充分考虑这一职责的需要。

制药企业在建立和实施偏差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最大障碍之一是相关部门的员 工(甚至是部分管理人员)出于避免麻烦、避免惩罚的心理而瞒报或仅部分报告偏差的情况。这需要通过有效的持续培训和导向性的企业管理奖惩机制共同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公司管理

层在资源和程序上的支持起到关键的作用。

【要点备忘】

偏差可能涉及:

---不同知识领域(例如工艺知识、分析方法知识、设备知识、微生物知识等)

---不同职能部门(例如生产、QA、QC、物料、设备、研发等部门)

---不同阶段(例如新产品项目实施阶段和商业生产阶段)

具体的“ /知识领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可能有很大差异,不同职能部门人

员的 GMP 素质、态度可能参差不齐,不同阶段由于不一样的组织结构(例如新产品项目组织

机构和日常

门、不同阶段中,预防偏差发生的能力和有效管理偏差的能力可能是不均一的(一个好的质量

管理体系有助于减少和消除这种不均一).因此,在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计时,仅仅审阅由被审计方预先挑选、准备的个别偏差案 例,在通常情况下,可以判断企业是否已经有建立好的偏差系统(System in place),但往往不

能对该企业偏差系统System effectiveness)进行适当的评估。理想的检查方

法是综合分析企业在不同知识领域、不同职能部门、不同阶段的偏差案例,从而评估该企业偏

差系统逆波/或审计人员挑选偏差案例进 行审核。

偏差管理常见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情况:

偏差的定义及其使用有漏洞、冲突或歧义

有些企业在“偏差”概念之外,非正式地使用“问题”、“异常情况”等概念,不纳入偏差程序

进行管理,统计时也不计入“偏差”,但实质上也是对既定程序的违背或偏离。

183/332

质量保证要素

质量系统GMP 实施指南

有些企业的偏差记录和处理表格只适用于处理生产(Production)过程的偏差,不适用于处 理其它活动的偏差(例如仓储、试验室、计算机化系统),也没有建立起适合处理其它类型偏

差的记录表格。

偏差分类标准及其使用有漏洞、冲突或歧义

一种典型的有漏洞的偏差分类标准如下:

表 3-4

典型的有漏洞的偏差分类标准

Major deviation

Deviations relevant to quality---with an impact on the product quality.重大偏差

与产品质量相关的偏差-对产品质量有影响

Minor deviation

Deviations not relevant to quality---without an impact on the product quality.次要偏差

与产品质量无关的偏差-对产品质量没有影响

在许多情况下,确实难以迅速判断具体的偏差对药品质量有无影响,或者影响到什么程度。上述偏差分类标准回避了处于灰色地带(可能有影响也可能没有影响)的情况,在实践中往往

导致将可能对质量有影响但暂时无法证实的情况统统列为次要偏差,从而回避展开正式的偏差

调查。

偏差报告不及时:不同职能、不同学科的专业人员未能及时有效合作

2010新版中国药品 GMP 第二百五十八条明确要求:

衡限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等的情况均应有记录并立即报告主管人员及质量管理

部门,应有清楚的解释或说明,重大偏差应由质量管理部门会同其它部门进行彻底调查,并有

调查报告。偏差调查报告应由质量管理部门的指定人员审核并签字。”

偏差系统的有效性依赖于不同职能部门、不同学科/ 知识领域之间的密切沟通和合作。其 中“立即报告主管人员及质量管理部门”是质量管理部门进行偏差分类、组织和/或参与重大偏差 调查的前

在逆耗

所有的调查、处理和记录都排除了质量管理部门的及时参与。等到最后批生产记录(或其它记

录)交到质量管理部门(也许是十天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以后),质量管理部门第一次知道这

个偏差的存在时,偏差发生的“第一现场”早已不复存在,相关的记录和解释都已经过反复审核 和修饰,质量管理部门已经无法真正参与调查和进行偏差的有效分类。尽管从偏差处理的记录

表格上看,最后都有质量管理部门的签字,但实际上在偏差调查、处理过程中不同职能、不同

学科未能及时有效合作。

在检查偏差系统和案例时,对具体执行时限和各职能部门合作情况的关注是重要的。

偏差调查不全面、不彻底

理论上讲,企业应查明所有偏差(包括 OOS)的根本原因并采取有效的纠正预防措施,然 而在现实中,的确偶尔存在即使经过详细、旷日持久的调查,根本原因仍然无法查明的情况。184

质量系统GMP实施指南

质量保证要素

但是,这种客观情况的存在不能成为企业缩减调查努力,回避彻底调查或故意缩小调查范围的

理由(例如特别是连续或者半连续生产的原料药)。

应注意,不能过度使用“人员错误”或是“操作人员培训”作为失败的理由,来替代真正意义

上的调查。人们不是一直会犯错误的。有时候,工艺或者设备被设置在一种模式,人们是不会

用其它方式去操作的。如果企业有太多的偏差,而这些偏差看上去总是由于操作者的错误引起,往往需要质疑真正的原因。纪律处罚行动和单纯的培训不能替代根本原因调查和真正的整改行

动。

物料/产品放行与偏差管理脱节

在中间产品或成品的放行过程中,当产品放行人不负责或不直接参与偏差的调查,并且,没有明确的程序要求将偏差调查处理的全部记录和报告的审核作为放行的必要条件时,偏差系

统和放行系统都是有漏洞的,将导致偏差管理和物料放行的不受控状态。

【实例分析】

实例 1 偏差系统未正式建立

(偏差调查和实验室超标结果(Out-of-Specification,OOS)调查没有形成文件)

在检查期间,检查员要求查看关于工艺偏差和超标结果的调查。她被告知这些调查已经做 了但没有形成文件。

你们对正式 GMP 检查报告的答复中仍在说,所有的实验室 OOS 或生产偏差由公司质量保

证部门进行调查,只是没有形成书面文件。你们也回答说,公司质量保证部门正在起草相关 SOP,并将在 2000 年 11月底前完成。

这一答复是不充分的。请将这些新建程序的正式版本递交供我们审核,以便确认贵公司是 否正确处理了上述缺陷。

实例 2 偏差不报告质量部门

GMP 检查过程中发现,该企业没有书面程序要求将生产过程中的偏差报告质量管理部门。

该企业在对正式 GMP 检查报告的答复中声称,通过建立一个新的 SOP和培训相关员工,该偏差已被纠正。这一答复既没有提 SOP供监管部门审核,也没有写明在新的 SOP 中,是否要求将偏差报告给质量管理部门,并且将调查过程和处理结果进行书面记录。

实例 3 应该进行偏差调查的没有启动调查

应列为偏差的没有列为偏差

将其列为偏差。

实例 4 偏差调查不彻底(没有找到根本原因)

GMP 检查过程中发现三个主要偏差:

1)质量部门没有保证原料进行过适当的检验并正确地报告检验结果。

185/332

质量保证要素

质量系统GMP 实施指南

比如: 采用Y584-090301批的IR图谱对进厂的Y564-090401和Y584-090701两个批号进行 放行。

这样的方法是不能被接受的,同时也使人严重怀疑该工厂实验室进行分析活动的完整性和 可靠性。

2)质量部门没有履行相关职责保证工厂生产的 API 符合 GMP 要求和已建立的质量和纯度

要求。

比如,质量部门没有发现实验室人员提 IR图谱,没有代表进厂物料的真实结果。你们 的答复没有关注到质量部门是否有能力控制和发现实验室文件的操纵或改变,所以是不充分的。

你们 2009-09-02 的回复中,表示你们已经解雇了那个实验人员,也表示你们已经将原来的 QC经理和质量经理从 LIBANG 的质量团队中调离。同时你们也发现了另一个类似问题,LOT

Y535-090601。但因为你们的答复中没有语苗 API 质量和纯 度数据安全性的计划,所以也是不全面的。

3)没有对日常检验中的原始数据处理进行充分控制。

比如,你们工厂实验室人员可以修改打印的同 IR图谱有关的原始数据,我们担心缺乏安全 控制的系统可以允许这样的行为的发生。

你们回复中没有表示你们工厂将如何确保原始分析数据的完整性,只是表示采购计算机服 务器用来保存和打印 IR图谱。

请相关新的或变更的程序,和你们如何确认系统的计划。

备注:

这个例子说明该企业没有完整的偏差调查系统,或者避重就轻。

实验人员修改数据是表面现象。(涉及到人员如何培训(包括实验员,复核人员,批准人员,QA 人员等等),数 据如何复核,记录如何检查,复核和检查中需要哪些原始数据)

显然,没有意识到或回避了--缺乏系统控制手段,缺少一个有效的实验室控制系统: 比如工作站的符合电子签名 的验证。比如没有调查复核和批准人员的过失,没有回顾书面的设备/数据/测试批准程序的问题等等。

因为没有找到真正的原因,所以只能靠开除实验人员了事。自然也就没有全面的CAPA计划和落实了。这样的 偏差系统是无效的。

【其

它】

应注意,因为法规的不同,执行 2010 年版中国药品 GMP 时不能完全照搬其它国家或地区 的做法,例如欧洲原料药委员会(APIC)的《怎么做?》(How to do)指南中关于偏差分类的论

述就不能满足 2010年版中国药品 GMP 的要求。

8.15

“It is then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persons reviewing the completed production records(Production)to

decide which deviations could be considered critical and require investigation。The Quality Unit should

check the deviation records(not the full production/batch records!)and ensure that critical deviations were

investigated(reference2。22 and 6。72 ICH Q7a)。”

审核全部生产记录的(生产部门)人员负责确定哪些是关键并需要调查的偏差,质量部门应检查偏

兽药GMP实施后的几点思考 篇7

1 兽药GMP实施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兽药GMP实施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影响兽药产业市场结构:一是通过进入壁垒影响。《兽药GMP规范》规定了新开办的兽药企业必须办理兽药GMP合格证后才能生产经营, 给新进入企业造成进入困难;二是通过进入费用壁垒影响。实施兽药GMP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 中小企业因无法筹集资金而被迫关闭, 减少了兽药产业的企业数量, 提高市场结构的集中度, 加剧企业竞争。可以说, 一些获得兽药GMP认证证书的企业, 并不是其市场竞争的终点, 而是企业竞争的起点。

2 兽药GMP实施给兽药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如上诉可知, 兽药GMP实施后, 市场结构变化的同时, 直接受到影响的便是兽药企业。兽药企业可能出现多种发展机遇和挑战。在机遇方面, (1) 大量中小企业因能力不够退出市场, 为更多兽药企业发展腾出空位; (2) 伴随中小企业的退出, 其大量设备资产沉没, 现存企业可利用这些有价值的技术、设备资源武装自己, 不失为一个提高竞争力的机会。在挑战方面, (1) 实施兽药GMP后, 获得兽药GMP认证的企业需要投入巨额资金, 出现了资金周转困难; (2) 兽药GMP实施后, 兽药企业数量的减少, 竞争更加激烈, 为了占领市场份额, 兽药企业只有降低成本来降低价格竞争带来的压力; (3) 兽药GMP的实施, 为国外优秀兽药企业带来竞争机会, 国内兽药企业成产兽药成本的提高相比国外企业较低的生产成本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 其竞争差距将拉大, 竞争压力也将增加。

3 兽药GMP背景下兽药企业的经营策略

3.1 加大营销力度, 实施营销攻坚战略

在兽药GMP背景下, 兽药企业面对生产成本和市场空位的双重增加, 在国内兽药企业技术水平差距普遍不大的情况下, 要获得生存和发展, 重要的途径就是加大对兽药产品的营销力度。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合适的营销计划, 尽量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 转移资金投入方向, 使之形成良性周转, 获得积累和发展。

3.2 降低生产成本, 实施成本管理战略

通过兽药GMP认证的兽药企业避免不了大量资金的投入, 市场结构的集中化也会使得企业之间价格竞争愈演愈烈。对此, 兽药企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实施成本管理战略。尤其是那些规模小、资金水平低的企业, 更应注意成本的控制。但在兽药GMP背景下, 处于洗牌的企业会“誓死一搏”, 将产品价格降到成本以下, 此时, 兽药企业务必保留一定资金成本, 帮助度过特殊时期。

3.3 加快技术研发, 制定产品研发计划

面对国外企业的强势入驻, 从短时间来看在当前国内兽药企业较弱的技术力量下还不能研发出具有竞争性的新技术, 因此, 兽药企业应当把重点放在长期的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上, 制定长期的产品研发计划, 及时关注动物医学及科学的各种动态, 瞩目兽药科技的发展, 做好获取新产品和应用新技术的准备, 壮大兽药企业的发展基石。

4 结语

综上所述, 在兽药GMP的实施背景下, 我国兽药产业市场结构发生着明显变化, 同时也为兽药企业带来发展机遇和挑战。本文在分析兽药GMP对市场结构影响基企业发展机遇、挑战的基础上, 就其经营战略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为兽药GMP背景下兽药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启示。

摘要:兽药GMP的提出, 为兽药生产提供了优良标准, 使兽药生产更加科学、规范。在兽药GMP实施背景下, 我国市场结构发生着悄然变化, 兽药企业也面临一系列机遇及挑战。基于此问题的思考, 本文将对兽药GMP实施背景下兽药企业何去何从谈几点体会。

上一篇:别让青春留下遗憾作文下一篇:销售人员英文自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