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业务实践

2024-08-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商业银行业务实践(共8篇)

商业银行业务实践 篇1

《商业银行柜台业务实践论文》

——心得体会

姓名:

班级:

学号:

大三作为财管专业的学生,我们要求来到北京工商大学本部实习,财务专业得一些必备业务。在这里学习的三门课程中,真正让我感到有实习经历的是商业银行柜台业务,在此之前我们所了解到的银行业务无非是我们办业务柜员接受我们的业务,在如今自动化发达的今天真的没有想到银行柜员的要求是近乎苛刻的,除了自身的职业操守更多的是对这个行业的一种执着和奉献精神。

我们了解到银行柜台业务主要是针对大三以上的金融专业或文科学生在学完了理论课程以后,进入模拟银行的实践阶段的实习而安排的。随着金融体质改甘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全面放开,以及世界金融竞争形势的迫切性,国家需要培养既懂金融理论,又懂实际操作的理论与业务素质双过硬的复核型人才。因此,我们财务专业的学生开设模拟银行业务的实践课程,主要目的就是通过银行柜台业务的介绍,指导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运用所学的技能与方法,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让我们初步了解银行业务的具体动作程序,从而为我们的毕业后,从事银行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能尽快地胜任各商业银行的柜台工作,缩短实习期限。为我们提供一个比较理想的发展空间,在社会竞争中成为国家需要的有用人才。

在讲述银行礼仪时我们知道了银行工作人员是银行服务形象展现的一个重要窗口,通过银行工作人员的言行举止可以体现银行的服务质量与服务人员的职业化素养,塑造专业的职业形象。业务用语的要求,穿着服饰的要求,更是柜员作为银行亮丽风景和重要基石的必备素养!还有道德规范,银行里的每一位员工首先要具备强烈的学习热情和工作责任心,要爱岗敬业。可以说来来往往银行的人很多,在里面不能起贪念之心,不是自己的钱不能动,也不能够利用职务之便进行挥霍,否则不但毁了自己,也给他人和国家带来了损失。老师讲述一个例子让我深深的了解到财务人员的应有操守!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让我知道金额数字不仅仅要写成阿拉伯数字还要用到汉字大写,如中文大写数字的填写标准是:

壹、贰、叁、肆、伍、陆(陆)、柒、捌、玖、拾、佰、仟、万(萬)、亿(億)、元、角、分、零、整(正)等字样。不得用一、二(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念,毛、另或0填写,不得自造简化字。

之后的课程里老师讲述了银行柜台业务里最常见的百张翻打和点钞,以前看过一些类似银行业务员大比拼的节目,里面那些熟练的手法今天在老师的演示中又看到一次!败仗翻打是一个考验耐心和细心程度的练习,作为一个柜台员是必须要学会的,枯燥的加法让原本就琐碎的数字更让人难以坚持,但是要想成为财务人员这些技法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其次点钞成为了我们这节课一个乐趣,我们学习老师的手法开始点钞在这其中我们知道了单指单张点钞的操作方法,单指单张点钞的方法可分为手按式和手持式两种。手按式点钞手法是用双手将钞票打开做成微扇型,然合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手指按住钞票的左上角用右手的拇指与食指托起钞票的右下角,往上翻一张,再用左手的拇指将其钞票往上翻,送与食指与中指之间,将其夹住,如此反复,直到点完为止。然后介绍的手持式点钞方法,这种点钞的手法是在各商业银行柜台业务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

商业银行业务实践 篇2

1. 1 电子银行的概念

电子信息科技的应用改变了银行业传统的发展模式,电子银行应运而生。如何准确的定义电子银行也成为学术界一直讨论的话题,综合诸多学者的研究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来理解电子银行。将电子银行的定义范围缩小,电子银行就是网络银行,包含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衍生品。从广义上讲,因为电子银行是信息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一切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银行业务都可以纳入到电子银行的范畴,如ATM、POS、自助银行等。

1. 2 电子银行的特征

电子银行作为新生代的产物,传统的银行业务相比它具有很明显的优势。第一,方便灵活: 方便灵活是电子银行的首要特性,电子银行的出现是金融创新和电子信息技术综合作用的结果。以互联网科技和移动终端为搭载平台,银行用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广泛的区域享受到银行的服务,而且用户可以避免和银行从业人员打交道,享受电子银行24 小时的便捷服务,这既节省了客户的时间,也提高了银行业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第二,节省交易成本,电子银行的发展尽管需要银行在前期投入比较大的资金来搭建银行系统和相应的基础设备,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这是银行用户和银行业互利共赢的结果。对银行部分而言,电子银行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银行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降低了营业网点的数量,从而节省了银行部分的开支。对用户而言,通过电子银行办理业务,由于减少银行人员的参与,就节省了一部分服务费用,从而降低了交易的成本。

2 国内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

2. 1 电子银行普及率提高

我国银行业应用计算机起步较晚,于20 世纪80 年代才开始使用,当时计算机的作用比较单一,仅仅应用于银行内部的系统管理。随着计算机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得以逐步扩大,信息科技在银行业的应用也得到进一步升华。20 世纪90 年代是金融改革和银行业与电子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阶段,20 世纪90 年代初中国大型的国有银行纷纷建立起现代化的支付系统和银联系统。招商银行于1998 年建立起名副其实的网上银行,随后中国国内其他知名银行也逐步建立起各自的网络银行服务平台。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演变,电子银行业务在各个银行占有的比例逐年上升,让客户享受到了信息科技带来的便利。

2. 2 电子银行业务更为丰富

电子银行不仅普及率不断提高,电子银行的功能也在其发展过程中变得丰富多样。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电子银行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功能上更贴近人们的实际需求,尽可能让人们做到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金融服务。例如,中国银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财务管理、现金管理和资金管理,既节省了客户的时间,又增强了资金的安全性。

2. 3 电子银行业务客户和交易量逐步上升

电子银行的出现符合人们生活的价值理念,受到人们的热情追捧。电子银行的普及和功能的增多,使得电子银行的客户和交易量逐年上升。以工商银行为例,2012 年工行电子银行的交易额达333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7. 2% ,累计办理的业务笔数达370 亿笔,同比增长21% 。

3 我国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改革建议

3. 1 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并行,明确客户为中心

我国商业银行中电子银行的发展和经营理念要根据现代信息网络的一些特点来制定。旨在给银行顾客提供更加人性化、质量更高的银行服务。商业银行的发展必须要根据本身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要充分利用目前的高速的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增强银行经营理念的培养,要时刻牢记一切的工作要围绕客户来开展,要为客户创造一个快捷便利优质的银行服务。因为这是当前乃至今后的电子银行发展的必经之路。另外,电子银行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它的银行交易成本比实体银行服务点要低得多。

3. 2 有机整合网点和电子化渠道,重点发展电子银行

网上银行是新兴的一种银行经营模式,但是它却是目前市场上这么多新兴渠道里最便宜的,依靠其服务的人性化管理经营的规范标准化,所以网上银行在电子信息领域比其他竞争者更有发展潜力,银行网点和电子化渠道的有机结合,势必会大幅度缩减银行网点的成本。与此同时也提高了银行的资金利润。顾客在享受网上银行带来的快捷便利优质的服务时,就会更进一步依靠和习惯电子银行的发展方向以及简单的操作模式。电子银行更好地为实体银行网点减轻了服务负担,这样就不再占用那么多的人力资源,可以把这部分资源用到给顾客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上去,同时 也让银行得到更多的利润。传统银行的业务要靠电子银行推广和普及。目前电子银行发展迅猛,银行要抓住这个契机,跟上银行发展节奏,努力获得更高的利润和价值。

3. 3 保持交易畅通,加大管理保障

最近一段时间,经常报道有因为一些黑客病毒侵入到电子银行当中,使得银行客户的个人信息和账户密码被窃取,客户蒙受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这也使得人们对电子银行的安全性产生了很大的担忧,同时银行在管理服务当中的一些问题也慢慢地凸显。怎样预防这种损害客户利益的事情发生以及怎样把损失最小化,成为了银行在电子银行业务急需解决的问题。电子银行业务面对的风险和实体银行网点有着很大的区别,尽管其风险的管理措施与传统银行的基本上差不多,这两者不管在组织形式上还是服务业务内容上,与电子银行风险管理方法有较大差异,比如,电子信息技术,电子银行交易是无纸化交易,电子银行业务中实现无纸化交易和其他信息公开的依赖特点是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与传统意义上的不同,可以借鉴传统银行风险控制和预防管理机制,努力使风险的预防和发生在最小范围内。首先我们要强化对电子银行业务中风险的辨别能力和意识。必须清楚这其中存在的潜在风险,根据电子银行本身的特点,主要从业务的性质和产品中存在的风险及其后果来考虑,我们要重视和及时听取来自各个客户反馈的问题。其次要学会分析各种银行业务的风险,目的就是每个银行风险对银行的影响程度,根据银行的风险性质,制订必要的抵抗风险的预先计划并制定一个处理措施。最后,要时时刻刻进行风险的监控,我们要明白,制订了风险预防计划,并不是说没有风险发生,这些风险一旦发生就会严重影响银行以后的发展。所以,在具体的银行实践管理操作中,需要时间来监督和检验未知的风险,识别一些新型的风险和淘汰一些落后的风险。

4 结论

电子银行是金融创新和信息科技与银行业有机融合的产物,时代在发展变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各个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子银行的出现正是银行业主动与时代发展相同步的结果。电子银行便捷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要进一步发挥电子银行的优势。总体而言,我国的电子银行业务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就,但是在实践过程当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面对成就要冷静分析,面对不足要深入思考,立足实际,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才是保证电子银行业务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成刚,胡剑波,傅亚平.基于GMDH的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3,28(7):37-42.

[2]孙海涛.商业银行发展电子银行的建议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3(11):35-36.

[3]梁环忠.我国商业银行电子银行营销攻略的几点思考[J].河北金融,2012(4):17.

商业银行业务实践 篇3

利丰供应链商业模式的实践及对外贸业务的启示

■焦聪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利丰的商业模式主要是熟练地应用供应链管理,使全球8300家工厂,160万名工人日夜加班为其生产,使其制造的成衣、玩具等各种商品源源不断地摆上“维多利亚秘密”、“关国之鹰”、以及“迪斯尼”等知名品牌的货架。现在的利丰运营版图横跨四十个国家,以专业的素质正为300家以上的国际最知名大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曾四度成为哈佛MBA教学案例。目前,我国中小外贸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改变现有的经营模式,通过研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等途径培育新的外贸竞争优势,同时必须抛弃狭隘的自我发展意识,从整体利益出发,积极构建以自身为核心、与合作伙伴共同发展的外贸企业供应链。因此研究利丰现有的供应链商业模式对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利丰的角色演进:从中间商到全球供应链经理人

香港利丰集团1906年在广州成立,是中国最早的外贸公司。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利丰的业务角色经历了从简单中间商到全球供应链管理者的历史性转变。在美国任何一家商城里,利丰的客户都会占到30%-40%,供应链的演变与发展造就了现在利丰的商业模式。正是靠这种有效的供应链管理,与竞争对手相比,利丰才能够更快、更准确、更灵活,同时以更低成本为客户提供产品,获得供应链上的最大收益。从利丰集团的业务演变来看,主要经历了采购代理、采购公司、无疆界生产、虚拟生产模式以及整体供应链管理这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采购代理——中间商(1906年至20世纪70年代初)

利丰公司成立之初,主要是借助创办人良好的外语技能在买卖双方之间进行沟通,生意成功之后,公司获得总合同金额的15%作为佣金。作为采购代理的中间商,此时利丰的主要核心业务是出口贸易,这就是利丰贸易最早的雏形。但是随着作为买方的客户和作为供应商的厂商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公司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小,公司的佣金减少到了10%,随后减少到5%和3%,这种采购代理模式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第二阶段:地区性采购公司(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

利丰贸易扮演一间采购公司,即地区性的货源代理商的角色,通过在亚洲的不同国家和地区,如中国内地、台湾、韩国和新加坡开设办事处来拓展业务。在此阶段,利丰的核心业务已不是简单的出口贸易,不仅向买家提供最新的市场信息,还对不同的厂家进行产品、生产力及质量方面的评估,然后向买家提供适合的厂家及供货商,并代表买家与厂家商讨价钱、执行产品的品质管理工作,以使买家能以合理的价钱采购到所需的产品。除此之外,还能够协助工厂进行生产管理,并对工厂在劳工法例、生产环境及环保方面的处理进行监控。概括而言,作为一家采购公司,利丰贸易的核心业务进一步扩展,不仅为供应商和客户提供中介服务,还为客户提供整个出口贸易供应链上的增殖服务。

第三阶段:“分散生产”管理者(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

随着香港的厂商开始将其生产工序和产业向全球扩散,利丰的贸易经营模式也随之改变,成为“分散生产”的管理者。利丰根据客户给定的初步产品的概念,如外形、颜色和质量等要求,根据市场调查,为客户制订一个完整的生产计划,完成从设计、采购到生产的活动。由于利丰本身没有自己的工厂,虽然制订生产计划,但并不生产,而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适合的配件和产品制造商,将生产业务外包给生产商,使整个生产程序及流程实现全球化,这种模式又称为无疆界生产模式。利丰把主要精力放在产品设计、质量控制、销售等方面,把其作为核心业务来发展。在1989年,为专注核心业务发展,将公司业务集中在两个主要范畴,出口贸易及零售。

第四阶段:虚拟生产者(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00年代初)

在推行无疆界生产计划及管理的基础上,利丰又发展了另外一个业务模式,称为虚拟生产,在该模式中,利丰与境外客户直接签订销售合同,直接充当客户的供应商向买家提供所需产品。利丰仍没有工厂,所有产品的生产是仍是以外包的形式交给有实力的厂家进行,其核心业务范围也逐渐增加,诸如生产管理与控制、物流等业务也迅速发展起来。1999年,通过利和经销集团引入多元化的经销业务,通过收购英之杰集团的亚太区品牌推广业务,得以为跨国客户提供一站式经销服务,演变成为国际性大型跨国商贸集团,经营出口贸易、零售和经销批发三大核心业务。

第五阶段:全球供应链经理人(2000年代初至今)

在虚拟生产模式的基础上,利丰贸易继续开发更全面的供应链服务,除了负责产品方面的工作,包括市场调查、产品设计与开发、原材料采购、选择供应商和生产监控之外,还监管一系列的进出口清关手续与物流安排,并对有潜质的原材料供应商、工厂、批发进口商和零售商等在供应链中处于重要地位的企业给予融资,使供应链上供求双方的企业都能够达到最佳的运作状态。这一阶段,利丰实际上成为全球供应链经理人,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供应链的优化配置,创造出一条最有效益的供应链(如图1所示)。简单概括,利丰供应链管理遵循以顾客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原动力,强调企业在供应链上定位核心业务,将非核心外包的经营理念。

二、我国外贸企业在发展供应链上存在的问题

(一)外包整体水平较低

从目前中国的要素禀赋来看,中国的技术与知识密集型产品具有比较劣势,制造业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导。就参与全球供应链来看,中国大多数外贸企业还是间接和被动地以加工贸易的方式参与,而加工这一环节是技术含量较低的生产活动,处于全球供应链的较低端。这种以加工贸易进入全球供应链的方式,仅仅充当代工厂的角色,很难形成自身的核心业务,也缺乏非核心业务外包的必要条件。更重要的是,企业不善于将非核心业务外包,我国大多数制造业企业组织结构的特点是“大而全、小而全”,以生产为导向,呈现两头(开发和销售)小,中间(生产)大的“橄榄型”结构特征。例如,中国的三大汽车生产基地,几乎都拥有专为自己配套的零部件供应商和销售体系,而这与国外汽车工业全球采购、零部件共用和分销渠道共享的发展潮流恰好相反。笔者近期对我国外贸企业比较集中的浙江省台州市进行一次调研,结果显示对外贸供应链管理非常了解的企业仅占了不到10%,近80%的企业选择略有所知,有约10%的企业表示完全不了解。供应链管理从本质上说就是强调企业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自己的核心业务,企业选择供应链管理意味着放弃对一些非核心业务的控制权,并削弱有关部门的集权管理,同时将原有内部信息与供应链上的其他参与者分享,供应链管理的推广需要企业的管理者有较强的开放及创新意识。但是,我们很多企业的经理人还是受到“肥水不流外人田”、“万事不求人”封建思想的影响,制约了他们的开放和创新意识,阻碍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二)强调竞争而忽视合作

我国外贸企业供应链上下环节的参与成员大多还是具有不同经济利益的实体,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交易伙伴而不是合作伙伴。供应商、制造商以及经销商之间讨价还价、拖欠货款的现象时有发生,都表明成员之间的竞争大于合作。竞争造成的利益冲突会导致成员之间的对抗行为,结果往往会造成两败俱伤或得失相伴的后果。近年来,我国家电行业的低价竞争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我国家电市场,从来都是“竞争大于合作”或只有竞争、没有合作的市场环境。家电零售商通过门店的不断扩张扩大销售能力,并以此为筹码逼迫供应商降价,来实现自身的利润最大化。2006年国美并购永乐,使得国美在家电销售市场上已经占据了15%左右的份额。具备强大的家电销售能力的国美利用自己强大的家电销售能力,压低进货价格并要求供应商支付各种费用,从而获取高额利润。在不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这种恶性竞争主要表现为对内抢购货源,对外压价竞销商品,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降低了外贸经营效益,这也是我国企业频遭国外反倾销调查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竞争对手之间也需要协作。供应链企业间的合作竞争关系是供应链管理的关键,而我国外贸企业还普遍存在“重竞争、轻合作”的经营理念,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与合作,很难达到竞争合作的双赢局面。

(三)供应链管理人才缺乏

由于供应链管理理论在我国引入和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在我国现在的高等教育中,开设供应链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很少,供应链管理的人才特别缺乏。供应链管理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供应链管理是一种跨行业、跨部门的管理方法,它涉及诸多领域的高新技术。许多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还不够重视,特别是一些中小外贸企业由于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较弱,企业自身实力有限,更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容易造成人才流失。笔者在对浙江省台州市调研问卷的“问题和建议”部分,大多数外贸企业都把问题放在了专业人才匮乏,相关信息技术不多等方面,显示台州市在供应链管理人才方面非常短缺,这也代表了中国大多数外贸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利丰模式实践的启示:中小外贸企业业务外包的设计

(一)产品的研发设计业务外包

根据利丰的供应链模式,在香港总部的产品研发设计是其增值部分的主要来源之一,但产品的设计和研发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本和成本支出,中小外贸企业由于自身规模的限制很难与利丰这样的跨国集团相比,在产品的设计研发方面不具备竞争优势,而产品的研发设计又将会决定企业经营的基本特征,是企业一切经营计划的出发点。中小外贸企业生产的商品大多是面向中低端市场,附加值较低,产品的同质化严重,要想在同类产品市场上脱颖而出,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是关键环节。笔者走访了浙江台州家具市场,发现其面向高端市场价位较高的家具的原材料和一般家具的差别并不大,最主要的区别在产品的设计,但造成与普通家具巨大的价格差。所以,中小外贸企业可将产品设计和开发外包给专业的研究机构,节省资源;当企业规模较小时,可以把它作为准核心业务,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具有竞争力时,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自己完成研发设计。众所周知,百年的利丰集团近日之规模也是从最初的一个名不见经传采购公司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二)单证业务和报关业务外包

利丰在其百年的演变过程中,一直是将生产业务外包出去,这是因为利丰即便演变成现在全球供应链经理人的角色,仍然不拥有工厂,工厂在其供应链上一直定位为非核心业务,而核心业务主要集中在贸易、物流、分销及零售等领域,单证业务和报关业务也都是核心业务,其拥有专业的单证和报关人员。而中小外贸企业现阶段的核心业务正好是生产环节,缺乏专业的单证和报关人员,但这仍然不妨碍中小外贸企业有效借鉴利丰的商业模式,集中优势力量发展核心业务,将不具备优势的单证业务和报关业务外包。一些货代公司或中外资银行业都能承接代理外贸企业制作单证的业务;银行审单员一般具有多年审单经验,熟悉UCP600、ISBP、URC522等国际贸易相关标准,因此他们制作的单据基本上不会发生错误。根据国际政策和客户需求制定的单据也是不同的,如有些国家要求大使馆认证、装运前检验检疫(CIQ)证书、普惠制产地证等。比如出口到埃及和伊朗的货物要必须要有CIQ证书,CIQ证书是由中国检验检疫局颁发的,它是政府部门,不同于一般的某个检验机构,此项业务需要严谨而且专业的工作人员去完成,操作步骤繁琐,所遇问题众多,对于没有经验的外贸公司,仅仅这个证书就需要巨大的投入。此外,在进口业务中如申请开证、远期汇票融资、许可证申请、商检等环节,出口业务中的C/O、FORMA、申请、出口收汇、核销、退税、投保等环节,中小外贸企业均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外包。

(三)国外进口商资信调查业务外包

利丰通过遍布全球超过40个经济体系约240个办事处及配送中心,构建成了一个强大的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地调查进口商的资信状况。而一般外贸企业不具备利丰这样跨国商贸集团的优势,选择进口商的渠道主要是通过网络、展览、专业信息提供商以及到国外市场考察、阅读一些行业杂志等。为了规避风险,需要对进口商资信状况进行调查。现在主要的调查方式是客户自我介绍、网上搜寻查证、向中国驻当地商务处函电咨询、通过中国银行等机构进行资信调查等途径,以防止有些进口商资信不佳,伪造单据,骗取货款等,但以上方式往往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信息来源并不可靠,这些都是中小外贸企业难以承受的。目前市场发展起来的新型外贸企业服务机构,专门为国内外中小外贸企业提供国外进口商的资信调查,解决了中小外贸企业的这个难题。这种模式目前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很盛行,由于国内外客商众多,但实力和信誉良莠不齐,国际结算大多采用T/T或D/D方式,因此供应商货款被骗或采购商资金被骗的事件屡有发生,使交易双方蒙受惨重的损失。这种全新的资信调查业务外包模式,能大大降低外贸企业的交易风险和交易成本,有效保护买卖双方的合法利益。

(四)客户关系管理外包

从实际业务的操作经验来看,客户一旦选定一个供应商,一般不会轻易更换,因为更换一个供应商的代价是十分是巨大的。同样,供应商开发一个新客户的代价也是巨大的,供求双方都渴望建立长期稳定的商业合作伙伴的关系。由经验可知,保留一个老客户的成本仅为开发一个新客户的七分之一。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客户群体遍布世界各地,每个客户的语言、习俗及禁忌不同,一个中小外贸企业不可能精通所有客户的所有语言,也不可能了解所有客户的风俗习惯,也不具备利丰拥有全球性的采购经销网络,如果企业自营客户关系管理,将会耗费巨大的成本,而且效率极低。因此最佳选择就是将其外包给专门的客户关系管理公司,实行供应链管理下的客户服务管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客户进行双向的、互动式的交流和沟通,低成本地对客户进行经常性的、恰到好处的主动服务,与客户进行双赢的战略合作,提升客户服务的满意度。

(五)物流业务外包

物流业务是利丰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业务之一,提供的物流服务已经不仅仅是诸如运输、仓储、配送、装卸等作为一项单一活动的基本业务,实现了从传统物流到高端物流的升级之路,高端物流的核心能力是与客户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能力。但对大部分中小外贸企业,物流部门只是为了方便企业自身及时接送货,实际上物流部门是企业的亏损点。同时物流服务也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将物流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是一种明确的战略选择。中小外贸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减少在车辆、仓库等方面的人力和物力投入,还能大大提高产品的发运速度,有效减少因延迟交货而导致的客户投诉和索赔,提升客户对企业的满意度。在选择物流服务供应商时,企业要综合考虑物流公司的规模、运营能力、信誉等因素,确保物流供应商的能力与企业发展水平相匹配;同时物流外包应至少涉及到两个不同的公司,有助于减弱对单一物流公司的依赖,使外贸企业处于主动地位。由于单个中小外贸企业在品牌和实力上不具有竞争优势,在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谈判时往往缺乏主动权,因此在同一行业的中小外贸企业可以实行有组织的物流外包,形成共同分享利益的物流合作伙伴,促使分散的物流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10.3969/j.issn.1003-5559.2015.07.021

商业银行业务实践 篇4

XX银行离岸业务网上银行代发工资业务协议

甲方:XX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乙方:(全称)

乙方向甲方申请提供网上企业银行离岸代发工资服务,甲方同意为乙方提供该项服务,双方经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乙方在签订本协议前须先向甲方申请开通“离岸业务网上银行”,并申请开通“离岸代发工资”服务项目。乙方原已开通“离岸业务网上银行”的,需向甲方申请增加开通“离岸代发工资”服务项目。甲方负责受理乙方以上申请。

第二条 在本协议生效后,乙方可使用“XX银行网上企业银行”系统自行办理代发工资业务,将乙方员工的合法收入由乙方的指定账户发放到该员工的招行个人一卡通账户。乙方负责确认员工的收款账户为XX银行一卡通,因员工账户原因造成发放失败或退款的,责任由乙方承担。乙方保证代发数据的准确性,由于乙方输入错误而造成的资金损失由乙方负责。

第三条 如果乙方员工在领取代发款项时发现有误,应自行向乙方查询,查询结果如为乙方提供的数据有误,由乙方自行解决,甲方可予以协助查询。如因甲方原因造成的数据有误,则由甲方负责解决,乙方予以协助。

第四条 乙方有义务按照法律法规、监管机构或甲方的要求向甲方提供代发业务涉及收款人的合法收入证明,包括但不限于雇佣合同,纳税证明等。乙方并保证代发工资业务所涉款项的合法性、合规性及真实性和准确性,如因代发工资业务所涉款项存在任何违法违规情形的,乙方对此承担全部责任。

第五条 甲乙双方应严格履行本协议规定,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的,应对另一方因此遭受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乙方违反第四条规定,经甲方督促改正未及时改正的,除了要对甲方因此遭受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外,甲方并有权书面通知乙方终止本协议项下的“离岸代 1 发工资”服务。

第六条 本协议自双方有权签字人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一年。如乙方选择本协议适用自动顺延,则本协议到期后自动无限期顺延,顺延期内乙方可按照甲方“离岸代发工资”业务相关操作要求提出终止代发业务的申请。自代发工资业务终止且甲方完成相关操作之日,本协议自动终止,但在终止前办理的代发工资业务仍按照甲方有关“离岸代发工资”的规定和本协议约定处理。本协议终止的,终止日当日甲方不受理乙方新的代发指令。

第七条 本协议的订立、生效、履行及解释,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协议履行中如有争议,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向甲方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第八条 本协议一式四份,乙方持一份,甲方持三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第九条 以下项目为本协议的详细规定,请乙方在甲方的指导下认真填写:

(一)基本情况

1.代发业务类型: 网银离岸代发工资 2.协议到期是否自动顺延:

3.乙方在XX银行的开户机构: XX银行离岸业务部 4.乙方联系人:

5、联系电话:

(二)业务明细设置

1.收款人的开户范围: 全国招行范围(不含香港)2.代发业务交易货币: 3.乙方每次最大代发金额:

4.代发额度(下列指定日期范围内的累计代发限额;以下三种额度至少选择一种:选择的请打√)

□区间额度:,有效期从: 至。□日额度:,□月额度:。5.代发业务范围:_______________。

(三)甲方收费方式及标准

1.乙方指定的付款及付费账户: 2.代发业务的计费方式: 按笔计收

(四)其他需要约定的事项

本协议项下代发工资业务内容经乙方书面向甲方提出申请,可以变更,变更内容于甲方收到乙方申请并完成相应处理之时生效,但乙方就本条

(二)第2项或

(二)第5项申请变更的,甲方不予受理。甲方:XX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乙方:

有权签字人: 有权签字人:

商业银行业务实践 篇5

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中间业务一般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而只代理客户承办收付或其他委托事项,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风险相对较小。中间包括咨询业务、代理业务、代收代付、支付结算等业务。

2.表外业务

表外业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表外业务泛指所有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业务,包括前述的中间业务和狭义的表外业务。所谓狭义的表外业务,指那些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关系密切,并在一定条件下会转为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经营活动。通常把这些经营活动称为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篇6

贸易经济系 08级 金融3班

徐彦哲(31号)

摘要

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对于加快我国金融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银行卡业务是商业银行重要的中间业务之一,我国的银行卡业务经过二十年的培育,目前已初步具备了一定产业雏形。本文从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入手,对我国银行卡产业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发展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作出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在全球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立足于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银行卡产业发展模式。

关键词:银行卡业务;现状;挑战;对策 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现状

1.1信用卡的消费日益活跃

信用卡作为个人消费信贷工具,在居民消费支付中的角色日益醒目,人们使用贷记卡的活跃程度大大高于借记卡。

据统计,自1998年以来,我国银行卡发行量、交易额增长迅速,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末,我国银行卡发卡总量约为20.7亿张,较2008年年末增加2.7亿张。各类银行结算账户共计28.1亿户,较2008年末增长17.2%。2009年全国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办理支付业务约214.3亿笔,金额71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9%和13.1%。其中,银行卡业务197亿笔,金额16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1%和30.5%;银行卡消费额占同期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32%,同比提高7.8个百分点。

银行卡在商户中的销售而产生的手续费支出,也由原来的微不足道上升为影响其利润的重要因素。对银行而言,银行卡成为其业务发展和效益增长的新亮点。

1.2银联卡境外受理环境逐步改善

中国银联的出现改变了我国银行卡发展初期商业银行各自为政、封闭发展的格局,使跨行交易成为现实,并增强了银行卡交换系统网络的稳定性、开放性、通用性。中国银联统计数据显示,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境内银行卡跨行交易依然保持增势,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分别达到69.4亿笔和7.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7%和66.8%。中国银联对跨行交易资金实行两级清算和轧差清算,在两级清算下,设立银联分公司地区的商业银行分行通过银联分公司清算,其余由总行与银联总公司清算。

1.3银行卡市场品牌格局逐渐形成

中国银联是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中国银行卡联合组织,成立于2002年3月,总部设于上海。目前已拥有近300家境内外成员机构。

作为中国的银行卡联合组织,中国银联处于我国银行卡产业的核心和枢纽地位,对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各银行通过银联跨行交易清算系统,实现了系统间的互联互通,进而使银行卡得以跨银行、跨地区和跨境使用。在建设和运营银联跨行交易系统、实现银行卡联网通用的基础上,中国银联积极配合商业银行等产业各方推广统一的银联卡标准规范,创建银行卡自主品牌;推动银行卡的发展和应用;维护银行卡受理市场秩序,防范银行卡风险。

1.4银行卡风险管理日益加强

2009年,中国银联联合商业银行等产业各方,不断加强银行卡风险防范与应对。人民银行、银监会、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部门陆续出台《关于加强银行卡安全管理预防和打击银行卡犯罪的通知》和《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政策法规,为产业健康发展特别是打击、遏止信用卡违法套现等风险问题,营造良好政策、法规环境。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对银行卡发展的主导权面临丧失危险

银行卡市场的主导权主要体现在标准制定权和品牌影响力上,在银行卡市场发展初期,许多国家和地区对创建自主品牌、掌握银行卡产业主导权的战略价值认识不足,选择了依靠跨国银行卡公司的全球网络来实现银行卡受理的道路,其后果是境内银行卡产业的标准和市场主导权完全被跨国公司控制。目前,VISA、万事达等跨国银行卡公司采取了发行其标准品牌的双币种卡、投入重金争夺发卡资源和商户资源等手段,已经在中国银行卡市场上确立了优势地位。

2.2银行卡发卡的覆盖面不广

由于不少中小城镇和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全国只有300多个城市实现联网,严重影响银行卡业务发展的后劲。欠发达地区客户对金融产品需求不足,对银行金融服务要求停留在低水平、低档次上是造成银行卡业务在当地发展缓慢的客观因素。从主观上看,由于结算类和代理类银行卡业务,银行一般不动用自己的资产,不为客户垫款,不参与收益分配也不承担损失,仅收取手续费,属于低风险的金融业务,且投入少、具体操作简单,因此,倍受经济欠发达地区商业银行青睐。受该因素的影响,这些地区银行卡业务档次提升动力不足,对银行卡业务发展后劲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同时,这些欠发达地区赢利能力差、高科技应用程度低、业务创新能力低,产品雷同、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等问题,极大的阻碍了银行卡业务在当地的发展。

2.3银行卡业务功能品种单一,营销措施不力,布局不合理

“尽管近两年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迅速,但与国外成熟的银行卡市场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说。我国银行卡持卡消费总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为4.6,而瑞典、法国、美国、韩国相应的比例分别高达63、55、27和35。我国持卡人的用卡频率仅为美国的十五分之

一、韩国的五分之一。虽然我国的发卡总量与美国相近,但美国的商户几乎全部可以接受刷卡消费,而在我国消费者只能在大约2的商户刷卡消费。万建华说,“我国已发行的银行卡中95以上是借记卡,贷记卡只有1左右。每年银行卡的交易额确实不少,但80以上是存取款交易,真正的刷卡消费金额只有2左右。

2.4银行卡风险比较突出,用卡环境有待改善

有的客户把自助银行称作不睡觉的银行,想存就存,要取就取。在商业中心、较大规模的市场附近,自助柜员机总是悄无声息地出现并成为市民新宠。银行卡给消费者带来方便与实惠,但银行卡业务的受理环境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1.用卡环境不佳是从银行卡问世就存在的问题。首先,市民刷卡消费常常遇到线路故障,每逢年过节的刷卡高锋期有时会出现刷卡延时、处理速度慢的现象,ATM、POS机上跨行交易也时有吞卡、死机现象。

2.犯罪分子和不法商户勾结诈骗。盗取银行卡密码的现象层出不穷利用废弃凭条来破取密码;媒体近日对“克隆卡”盗取银行存款一事的报道,引起许多读者的关注。不少储户在ATM机前取钱后,将ATM机打印出的凭条不加任何撕毁等保密措施,就丢弃在地上或是垃圾筒里。这些凭条被在一旁等候的不法份子捡走,再以高科技手段克隆同一卡号的银行卡进行密码破译。盗取银行卡密码的主要方式有:①用假卡、空卡“调包”; ②ATM机假吞卡;③利用假工作人员来骗取;④网银大盗。

2.5银行卡业务受理市场的规模不足

这已经成为现阶段银行卡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银行卡是电子货币,广泛接受性是其发展的基础。全国仅有特约商户15万,只占商户总数的2左右;ATM机不足5万台在总量上仅为美国的六分之一;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受理终端太少,大量中小商户还基本不能受理银行卡业务。银行卡业务受理市场不足,还会降低持卡用户用卡的积极性,阻碍银行开发新商家,难以吸引各方投资。解决银行卡问题的对策

3.1大力开发区域银行卡市场

全国只有300多个城市实现银行卡联网,许多中小城镇和农村还没有被覆盖。商业银行应该针对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开发程度,分别扩大当地计算机网络的覆盖面,加快联网通用步伐显得格外重要,在发展过程中要科学配置机具,充分发挥现有机具的效用,改变银行卡业务多年发展中形成的各发卡机构间机具互不通用的现象,避免社会资源浪费,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现有银行卡业务计算机处理系统,加快软件开发,完善实时监测系统和网络清算功能,及时提供网上清算,缩短清算时间和止付周期等一系列措施,把欠发达地区的潜在客户开发出来。3.2完善用卡环境 提升服务水平

3.2.1改善银行卡系统

银联要提高银行卡的刷卡服务质量,尤其银行卡大部分网点休假,ATM取款、POS机刷卡消费将成为居民主要的支付方式。因此,为缓解消费高峰期刷卡难的问题,提高系统每秒交易笔数已成为解决该问题的重点所在。不少银行已经开始着手银行卡系统的改善工作,如2004年12月28日,中国银联长沙分公司进行了数据处理系统的切换工作,将数据处理系统从长沙分公司处理平台移入到中国银联总公司处理平台,新系统每秒钟最高处理刷卡交易的笔数从50笔提高到1万笔,全力保障了居民节假日刷卡的畅通。近些年来,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及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银行卡产业和银行卡市场实现了飞跃发展。

3.2.2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和严格业务流程

银行卡的风险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内部管理、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应从主要业务岗位和工作环节入手,防止和化解风险,保障银行和持卡人的资金安全。在内部管理方面,应当做好岗位分工和岗位职责的落实,严禁授权和会计、征信和催收等不能交叉的岗位交叉顶岗严格控制基础薄弱、内部管理混乱的分支行银行卡业务系统的上线,严格考核银行卡业务人员的操作技能、业务知识和道德素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精细化管理,使业务人员处理业务时有章可循。

3.3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增强持卡人防范意识

3.3.1 银行卡业务自身特点决定了其业务人员应为复合型人才

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进入将会分流国内部分优秀的银行卡业务专业人才。因此,要树立危机意识,重视队伍建设,加强专业人才的培训,稳定银行卡从业人员。要建立竞争形势下新的用人机制和健全的激励机制,形成一个留住人才、用活人才的良好的人文环境,不断脱颖而出优秀人才,以适应银行卡业务专业人才发展的需要。

3.3.2持卡用户提高警惕

仔细检查柜员机表面各部位的颜色、痕迹和装置等有无异常后再进行操作。持卡用户不乱丢弃交易凭条,是对自己的存款安全负责所必须做到的。使用ATM机前,先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观察,看看身后以及旁边是否有可疑的人,ATM机一旁或上方是否有摄像头等多余装置,ATM机的键盘是否真实,ATM机取款是否正常。若有可疑现象,则应立即停止操作。而一旦银行卡被吞,千万不要离开现场,目光要紧盯吞卡处,以防一时疏忽银行卡就被不法分子抽走,然后拨打银行储蓄网点的电话,告知吞卡情况(不必告知密码)。若有同伴,应一人坚守现场,一人去银行办理取卡手续;若无同伴,应在确认是真吞卡(一般是多次输入密码错误)后,才能离开现场。在ATM机前,不要轻信他人,更不能将自己的银行卡交给他人操作。ATM机取不出钱时,宁愿多走几步路,更换别处取款,切不可在该ATM机前执着地试卡。

3.4积极引导国民转变消费观念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银行卡进行个人支出的比例在美国为30,在香港为18,在国内仅为3.3,因而,要大力引导持卡人转变消费观念。第一,要在整个金融行业内部树立信用卡业务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外资银行、不是国内同行,而是现金的观念,从业务经营指导方向上改变将现有银行卡业务作为银行传统业务附属品的思想,在产品设计定位上改变将现有银行卡作为存取款工具的做法;第二,加强舆论导向,通过各种形式宣传信用卡的知识,加强对年轻一代金融意识的培养,培育年轻人持卡人市场,调动年轻人刷卡消费的需求,带动整体消费意识的增强;第三,着力于进一步优化用卡环境,通过与特约商户联合开展优惠促销活动,以经常不断的消费积分奖励活动,刺激持卡人的刷卡消费行为;第四,通过细分市场需求,把握市场热点,借助产品创新,吸引不同类型的持卡人群,通过满足持卡人的习惯性偏好逐步培养其消费意识,并以点带面,营造良好的社会外部环境。

3.5进行银行卡业务的创新,丰富和发展银行卡功能内涵

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和投资方式日趋多样化。因此,银行卡也应不断推出能够满足这种需要的银行卡新产品和新功能。要以银行卡为载体,推动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等业务的发展。要以“新一代”推广为契机,以借记卡为基础,把现有个人银行产品改造创新有机归集到以客户为标志的一个综合账户上,方便客户使用,尽快实现针对同一客户的产品与服务数据共享和统一管理,在外部形成个人产品的联动优势,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3.6政府应对银行卡产业给予充分支持

政府积极搭台,银行大力推动从现实角度出发,在现阶段,国内银行卡的发展必须由政府大力倡导推动,才可能较快地发展。通过政策制定,明确银行卡产业的未来发展目标。各家银行根据国家发展银行卡产业的基本思路,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推动银行卡产业的不断发展。在政府拉动下,我国的银行卡业务才可能在高起点上迅速发展。“如果政府财政政策如果能够遵循、看到银行卡产业发展的趋势,适当的运用财政政策进行引导,那么,我们中国银行卡产业会发展的更快、更健康。”同时,“并不主张在银行卡产业当中政府有所作为,如果有所作为的话必须是市场化手段。

参考文献

商业银行业务实践 篇7

1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和个人金融业务的定义和分类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是指商业银行凭借其优越的地位、信誉、资金实力、技术设备、人力资源、广泛的信息网络和机构网点以及社会经济联系面广等优势, 不运用或少运用自己的资金为社会公共提供各式各样的资产负债表业务以外的金融服务, 并从中取得一定手续费收入的经济行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中规定的中间业务包括九类: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交易类中间业务、银行卡业务、代理中间业务、担保类中间业务、承诺类中间业务、基金托管类中间业务、咨询顾问类中间业务以及其他类中间业务。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 是指为满足个人及家庭的金融需求而提供的各类金融产品;以及商业银行通过对个人金融资产的重组和再利用, 使其得到保值增值的业务。

2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和个人金融业务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和个人金融业务有了较快发展且成绩突出, 但与国外大型商业银行相比无论是市场需求、业务品种、功能作用和发展机制方面, 还是采用先进操作工具设备的水平都是存在不小的差距, 限制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和个人金融业务的主要因素有:

(1) 我国金融领域的立法滞后, 与中间业务和个人金融业务有关的法制不全以及金融管理制度不尽完善、不够合理。

我国现在仍实行严格的分业管理制度,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被限制在有限的几个种类上, 如:代理外汇买卖、代理发行和承销政府债券、发行银行卡、代理保险业务等;而与金融现代化相适应的密集知识性中间业务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或完全被禁止如:租赁类、资产管理类、金融衍生品交易类等。此外法律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和个人金融业务的收费标准没有明确的、系统的规定, 可操作性差, 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2) 人力、财力、物力投入不足制约了我国中间业务和个人金融业务的创新和发展。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和个人金融业务具有集人才、技术、机构网络、信息、资金、信誉于一体的典型特征。中间业务和个人金融业务的正常运行不但需要先进的技术作支撑, 也需要有一批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由于我国这两项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 发展时间有限;各商业银行对发展中间业务和个人金融业务所需要的人才和技术投入普遍不足, 而且员工的素质、技术手段以及操作工具与发展业务的需要还相去甚远。

3 加快发展中间业务和个人金融业务的对策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和个人金融业务的巨大潜力和有利因素。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市场占有主导地位, 在资产规模、营业网点以及网络管理技术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自1987年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镇、农村居民的家庭人均纯收入有了大幅度地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有显著地改善。国家正在进行投融资体制的改革、财税制度的改革、住房制度的改革、医疗制度的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促进网络银行的兴起为我国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和个人金融业务提供了又一广阔平台。近年来,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 也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以下几点为加快发展中间业务和个人金融业务的对策建议:

加强立法, 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金融政策管理制度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和个人金融业务的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加强商业银行和个人金融业务的人才储备和培养, 加大科技投入, 提高服务水平。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法人意识,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起全新的管理理念。

摘要: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再加上1999年《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严格要求, 资本市场大快速发展使企业融资更加方便等因素使得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已经几乎无利可图。商业银行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纷纷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中间业务和个人金融服务。基于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调查, 着重分析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和个人金融业务的四个因素, 以及发展这两项业务有利因素和巨大潜力, 从而进一步提出发展中间业务和个人金融业务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詹小颖.四大国有银行改革走向何方———从中行和建行改制看我国国有银行发展趋势[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 2005, (2) .

中资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研究 篇8

定义。中国银行业协会于2005年首次正式提出私人银行的概念:“私人银行服务是指商业银行与特定客户在充分沟通协商的基础上,签订有关投资和资产管理合同,客户全权委托商业银行按照合同约定的投资计划、投资范围和投资方式,代理客户进行有关投资和资产管理操作的综合委托投资服务。”

中资私人银行一以北京银行为例

准入门槛

根据中国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理财销售办法》,私人银行业务的最低资产规模为600万元人民币。如北京银行起点就是600万人民币。

北京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模式

个性化、专业化的“1+1+N”服务模式。北京银行采用支行(含理财中心和财富中民)、分行私人银行中心、总行私人银行部“三位一体”架构,构筑私人银行“1+1+N”服务链条。

高品质的增值服务。自成立以来,北京银行一直是统筹兼顾私人与法人、家业与事业服务,打造具有北京银行特色、引领时代方向的精品私人银行。相继推出了贵宾候机登机服务、私人银行专属健康管理及中医养生服务——包括专家预约、健康沙龙、名医坐诊等专属服务、私人医生服务、时尚马术骑乘服务、并提供商务专车接送,24小时专车机场或火车站接送服务、税务筹划与法律咨询等综合服务。

无边界的实时财富管理。北京银行为客户开立专属的借记卡,并成立专业团队为客户量身定制专业贴心服务,为客户提供涵盖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股权投资、金融衍生投资、另类投资、离岸投资等领域的专属投资产品和投资分配规划。同时提供专属的个人高端授信和和经营性贷款,并可通过专业的团队通过管理层股权融资、Pre-IPO方案设计、单一信托、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等方式为客户设立家庭团队、谋划并实施解决方案。同时结合我国高净值客户客户发展的特点,为客户提供财富代际传承规划。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中的问题

外部金融政策和法律法规的限制及银行间竞争。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身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使得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同时银行产品也单一。中资银行如果想要更好的发展私人银行业务,需要通过全球资产配置来增加资本回报率和降低风险,但是我国一直对外汇实行严格管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私人银行的发展。另外,中资银行在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同时,也受到来自外资银行的竞争。外资银行一是起步早于中资银行,二是产品较中资银行多;同时由于其在海外有更广阔的投资渠道,在全球资产配置中更占优势。也是挤占了一部分的私人银行市场份额。

内部细分能力不足,对于私人银行的本质理解欠缺。虽然私人银行市场在中国有客户基础,但是大部分的中资商业银行私人银行部门一味注重客户的数量,而忽略掉客户的细分,往往简单将私人银行业务等同于财富管理业务,甚至等同于向高净值客户推销理财产品;或者以信贷资产为主,以融资为驱动,某种意义上成为银行传统信贷的“影子”。这些都有违于私人银行“代客”“受托”的本质。

专业人才缺乏。由于专业人才的缺乏,使得私人银行服务还只是简单的停留在贵宾理财服务上,同时受政策法规影响,可提供的金融产品过少,各部门之间的衔接不到位,从业人员对于金融产品组合收益和风险的掌腔不足,私人银行客户资产受到损失的新闻屡见不鲜。国外从事私人银行专业人事一般是40岁左右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及相关打理经验的专业人士,而我国多为30岁上下的从业人员,而高净值人士多为打拼几十年的中年人,由于人生阅历不够并缺乏相关体验,准以获得高净值人士的信任。

相关对策

完善相关的金融法律法规。如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法、物权法、税法、信托法等。

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提高人员素质。美国从事私人银行业务的多是CFA、CFP、MBA等专业人士,一般是具有多年从业经验并具相关学历。相较而言,我国私人银行从业人士呈现年轻化并专业化不足等特点。加强持证上岗,并提高人员素质。并聘请专家,打造专业团队。

加快IT系统建设。作为“局外之手”,与金融业同源的信息技术,一直并将持续成为驱动金融业务和金融行业布局的重要力量。

进一步加强客户细分。加强客户细分,建立相关的客户信息库客户管理,打造更适合客户的财富管理方案。如以恒生银行为例,其私人银行产品类型丰富,也可为客户订制个性化产品,其中股票型产品的应用频率最高

上一篇:消防工程师考试要点下一篇:浅谈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企业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