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果的联想》教案

2024-06-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蔬果的联想》教案(共10篇)

《蔬果的联想》教案 篇1

1、学习简单的雕刻、塑造的基本方法。

2、培养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奇妙、独特的想象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

提高对物象特征整体感知能力,掌握切割、插接、镂空等造型方法。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联想思维和想象能力。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教具。教学过程:

一、观察欣赏激趣导入:

教师出示一颗带蒂的长茄子,提问:这是什么?(茄子)

这可不是一颗普通的茄子,它来自奇妙的“蔬果联想世界”。它会变身哦!你们想不想看一看?请同学们仔细看,它是怎么变的?

(展示:老师用小刀在茄子左右两边各切划出一对小翅膀,在中心处切割出肚皮,再粘上两个小眼睛,变成一只活泼可爱的小企鹅。)

好玩吗?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这个奇妙的世界吧!学习第五课《蔬果的联想》(板书课题)

二、交流解决重难点

1、课件出示用蔬果制作的作品图片,学生讨论:在这些作品中,你最喜欢哪一件?为什么?

2、学生汇报,教师继续提问:你觉得XX变XX妙不妙?为什么?

(1)小青蛙:小南瓜的形体特征与小青蛙的形体特征相似,色彩、纹理也相近。(教师板书强化:形体、色彩、纹理)因此,用小南瓜做成了小青蛙的身体,然后辅以小西红柿做眼睛、菜叶子做成四肢,一只憨态可掬的小青蛙就变成了。

(2)洋葱制作的荷花则是运用了洋葱球状形体及多层次的特点、白里透红的

色彩特点与荷花形体、色彩特征相似的原理设计的。

(3)„„

教师进一步强化形体、色彩、纹理概念,引导学生掌握对物象特征整体感知的方法以及以形造型创作原理。

三、示范点拨(探究蔬果制作物象的一般步骤):

你喜欢的这件作品是怎样变成的?用到了哪些方法?(1)荷花:荷花运用了切划的方法。

(2)小青蛙:小青蛙的嘴用了切割的方法,眼睛和四肢用了插接的方法。(板书:切割、插接)

(3)南瓜人物:南瓜人物还运用了镂空的方法。(板书:镂空)

„„

四、实践创新完成目标

1、观察你自己所带的蔬菜和水果中,看到它(它们)让你联想到什么?你准备把它(它们)变成一件什么样的好玩、有趣的形象呢?(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反馈教师评价指导。)

2、打开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看一看别的小朋友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变的呢?(课件展示作品)。

3、大家都想好了吗?那就大胆地把你的奇思妙想变成现实吧,比比看哪位小朋友能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来!

五、展示评价,互相提高。

1、小组用展示板展示作品,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评出“最佳制作”、“最佳创意”、“最佳造型”“最佳合作”等奖项。

2、教师小结本课: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美的事物等待我们去发现,并创造出更多更美的作品。(课件展示石头画作品,拓展学生思维)

六、拓展延伸,促进发展

1、演一演(选用)

(小组内同学根据创作的作品,演绎一段有趣的故事。)

《学画蔬果》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画艺术趣味与艺术特点。

2、通过研究与尝试,以临摹或创作的方式表现生活中的蔬果形象,初步掌握表现的基本技巧与步骤,提高水墨画的表现能力。

3、通过欣赏与表现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察能力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提高艺术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中国画的了解,学习用水墨画的方式表现蔬果题材。

难点:画面的构图与用笔、用墨、用色的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中国画的工具。

教师:教学演示的工具、教学课件、蔬菜与果子的实物。

教学过程:

1、引入学习,揭示课题。

(1)利用课件出示: 让同学们初步感受中国画的艺术趣味与特点。

(2)欣赏一些大师的代表作品(课外作品也出示),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介绍,加深学生对中国画的感受。

(3)揭示课题——《学画蔬果》。

2、欣赏感受。

(1)引导进一步的观察与感受:这些作品一般都有几部分构成?你觉得大师表现时在用笔与用墨上有什么特点?哪些地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学生分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作品材料进行讨论,互相交流,教师补充完善。

3、研究表现。

(1)观察分析:齐白石等人的这些蔬果作品,在表现时运用了哪些主要的笔墨技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即兴的演示。(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

(2)一学生来演示一幅简单的水墨蔬果画作品,边演示教师边讲解用笔、用墨、用色的方法,以及作画的步骤。

4、布置作业。

请学生自由选择一幅蔬果作品,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临摹。评价的标准:“是否画出了原作的味道”、“用笔用色等是否沉着有力”、“画面构图是否舒服”等。

5、学生临摹,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如果要表现它们的美,我们应抓住它们的哪些方面?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补充小结:形状、颜色、质感、味道等,教师要肯定与尊重学生的真实感受。

6、作品展示与评价。

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与大师的原作进行比较,有什么不一样,自己总结成功与不足的体会。也可以针对临摹的构图、用笔、用墨、用色等,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进行小结。

评价的标准:“是否画出了原作的味道”、“用笔用色等是否沉着有力”、“画面构图是否舒服”等。

7、课外延伸。

《蔬果的联想》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观察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获得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

2.学习用简单的方法,记录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活动准备:

1.知识的准备:已经认识了一般常见蔬菜和水果的名称。

2.实物准备:各种蔬果实物(苹果,梨,葡萄,香蕉,龙眼,番茄,茄子,马铃薯,红萝卜,玉米,番薯,橘子,灯笼椒)等。

3.装水的玻璃鱼缸。布口袋。

4.蔬果图片若干张及上下箭头符号。

活动过程:

一 以变魔术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出课题

老师:小朋友好,今天老师带来一个魔术袋。这个魔术袋里啊装了好多好多东西,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装了什么吗?请幼儿上来摸实物,并说出蔬果名称。

二 请幼儿探索

1,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想过要是我们把它们放进水里会怎么样呢?

2,教师操作让幼儿仔细观看,同时拿出上下两个箭头,上表示上浮,下表示沉下去,告诉幼儿如何做记录卡的方法。

3,让幼儿自由讨论,叫兴趣较浓的幼儿上来操作,并把相应的图片放在上下箭头的后面。

三 引导幼儿尝试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试一试啊?(想)

1,教师讲解操作方法与规则:要求幼儿操作完后,马上拿相应的蔬果图片到白板上下箭头的后面做好记录蔬果的沉浮现象。

2,幼儿操作。教师:小朋友在把蔬果放进水里时要看仔细了,看清楚蔬果到底是沉在缸底还是浮在水面的。“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认真观察水中的现象。

四 教师验证,小结

将幼儿做的记录做个验证与分析,按幼儿的记录进行讲解,并对幼儿错误的记录再次进行操作,加深幼儿对蔬果“沉,浮”有进一步了解。从而激发幼儿的探讨兴趣。教师小结: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知道了上浮的蔬果有:茄子,香蕉,玉米,灯笼椒,橘子,番茄,苹果,梨。下沉的蔬果有:番薯,葡萄,红萝卜,龙眼,马铃薯。

五 活动延伸

你们觉得物体的上浮和下沉有趣吗?老师出个问题给你们动动脑筋,也可以请爸爸妈妈帮你们实验一下,就是:一只香蕉会浮起来,那么一串香蕉是浮起来还是沉下去呢?下次把答案告诉老师,好不好?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过程中,我们为幼儿准备了充分的操作材料,使每一位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同时通过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蔬果沉浮的秘密,并学会将结果记录下来,这充分培养了幼儿自主探究的能力。也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在讲一讲,议一议这一环节,通过集体探讨、交流,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体现了师幼之间的互动,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使他们真正体验到发现秘密后的乐趣。

《蔬果的联想》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观察蔬果,并感知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获得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

2、学会用简单的方法记录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3、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探索求知的精神。

4、知道一些保持身体各部位整洁卫生的方法。

5、了解保持个人卫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四张桌上放有苹果、香蕉、桃、荔枝、西红柿、土豆等蔬果;

2、四个水槽,托盘,记录卡(卡上画有大水杯,水杯上有水位线)和各种蔬果小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逛“蔬果超市”导入。

今天呀,老师带小朋友们一起逛一逛“蔬果超市”,一起看看超市里有些什么?

“呀!小朋友们快来看,这里有好多水果、蔬菜。你们认识吗?”

(让幼儿自由讨论)这时小朋友们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在说它们的形状,有的在回味它们的味道,有的掂量着它们的重量……

二、想一想,猜一猜。

“假如我们把苹果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呢?”

“香蕉、西红柿、土豆呢?”

这时小朋友们争论起来,有的说会沉到水底,有的说会浮在水面上,也有的说会在水的中间。

“大家呀,各有各的想法,请把你们的猜想记录下来。可以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蔬果小图片和记录卡,按自己的猜想分别把小图片摆放在水面、水底或水中间”。

(在开展活动之前,考虑到幼儿的能力水平,所以我们教师为他们准备了直观形象的记录卡和蔬果图片。让他们在不作任何提示下,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猜想和判断,并作记录,为他们主动建构知识经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玩一玩,比一比。

“这些蔬菜、水果放在水里到底会怎么样呢?请你们把它们放到水里试一试。”

带领幼儿到操作台,让他们自主探究,把各种蔬果一一放进水里,仔细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情况,然后在另外一张记录卡上验证记录。教师则巡回观察,适时指导,引导幼儿将实验结果与猜想的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帮助他们在观察沉浮现象时,正确运用“沉”和“浮”来表述。

(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按自己的想法作用于物体,真实地感受、记录实验的结果,验证自己的解释和猜想是否正确,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并初步懂得了要得出结论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而且,这一环节也培养了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四、讲一讲,议一议。

“现在我们小朋友都做过实验了,并知道了结果,谁愿意把自己的发现讲给大家听听?分享一下你的发现。”

(让幼儿分别回答,这一环节很好地培养了幼儿乐于表达的行为习惯)

“这些蔬果,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来,真有趣。那么你们有没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者是不懂的问题?现在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探讨一下。比如说,(快思 )有的水果不沉下去也不浮在水上面而是在水中间呢?”

(让幼儿自己提出问题,然后集体来解决。)

【活动延伸】

“这些问题我们小朋友都帮忙解决了,但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想想办法来解决,那就是怎么样才能让西红柿沉到水底去,让苹果浮到水面来?”

(幼儿在玩耍中获得了蔬果沉浮的经验,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更引发了进一步探索沉浮现象的兴趣。我们觉得,这样的活动要不断的开展、延伸下去。)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过程中,我们为幼儿准备了充分的操作材料,使每一位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同时通过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蔬果沉浮的秘密,并学会将结果记录下来,这充分培养了幼儿自主探究的能力。也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在讲一讲,议一议这一环节,通过集体探讨、交流,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体现了师幼之间的互动,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使他们真正体验到发现秘密后的乐趣。

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蔬果沉浮》这篇文章共4677字。

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我的玩具》》:小班教案《我的玩具》适用于小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会与小朋友分享玩具,知道自己玩具的名称及玩法,爱惜玩具,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我的玩具》教案吧。

《蔬果的联想》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区别3个物体的大小并能尝试按大小差异给3个物体排序。

2、学习用简单准确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排序活动。

3、积极参加排序活动,初步体验排序的有趣。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与幼儿人数相符的自制火车厢,三个大火车头,大中小西瓜,梨子,苹果卡片若干。

2、鞋盒制作的火车(车厢三节),三面小红旗。

3、大中小西红柿,青椒,洋葱。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放火车的音乐):

听!这是什么声音?火车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拍拍手把它请出来吧!

二、出示火车里的神秘朋友。

火车厢里住着一些神秘的朋友,让我们用一句神奇的咒语把它请出来吧(嗨嗨嗨!火车里的朋友请出来。)(打开盖板)

第一节火车厢里是谁呀?(西红柿宝宝)一起来数一数有几个?(3个)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有的大,有的小)

(教师拿起最大的西红柿和中等大小的西红柿)这一个大,这一个小一点。

(拿起最小的)这一个比它们还要小,是最小的。(告诉幼儿是大、中、小)

现在这些西红柿宝宝还没有排整齐,要小朋友来帮它们排排队。从哪里开始排呢?这里有一面小红旗,要从小红旗开始往后排。谁来说一说,你想怎么排?上来试一试。

(如果排错,教师引导“咦,这队伍好像有点儿不整齐,一会儿大,一会儿小,我们可以把大的排在第一个,然后是中等的,最后是小的,这样队伍就整齐了。”如果排的对的,加以表扬“西红柿宝宝排的可真整齐,是从大到小的顺序来排的。真棒!”)

除了从大到小,我们还可以从小到……。(大)来排队呢。把最大的挨着小红旗放,后面应该怎么放呢?请一个小朋友来试一试。

(排序正确加以表扬,告诉幼儿是从小到大的来放的,一个比一个大,如排错与幼儿一起纠正,或请另外一名幼儿来帮助)

西红柿宝宝的队伍排得可真整齐,让我们来看看第二节车厢里都有谁呢?(打开第二节车厢盖板)

原来是洋葱宝宝,洋葱宝宝的队伍还没有排整齐,他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帮他。我们要从哪里开始呢,(示意小红旗),对了,要从小红旗开始往后排。谁来帮帮他们?

(请幼儿来排序,紧挨着小红旗的是大的,最后一个是小的,原来你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来排的)

西红柿宝宝和洋葱宝宝的队伍都排得很整齐,让我们来看看最后一节车厢里是谁?原来是萝卜宝宝,萝卜宝宝也要排队,在排队之前我们要先找到谁啊?(小红旗)从小红旗开始往后排,请一个小朋友来帮帮他。

(如果有错帮助幼儿纠正,正确的告诉幼儿是按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的顺序来排得)

三、幼儿操作练习。

蔬菜宝宝的队伍排得真整齐,水果宝宝可着急了,他们是……(苹果、西瓜、梨子),他们也想像蔬菜宝宝那样排成很整齐的队伍,注意要排在(小红旗)后面,而且要排在黑线上,这样就更加整齐了,下面就请小朋友们到后面找个空位置开始吧!。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评析。

小朋友把水果宝宝都排好队了,一节节车厢带着水果宝宝要出远门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水果宝宝的队伍有没有都排整齐。(如有错,帮助幼儿改正顺序)

这列火车送的是苹果宝宝,这列火车送的是梨子宝宝,还有一列载着西瓜宝宝,让我们一起当小司机送水果宝宝去水果乐园吧!

教学反思:

把对1、2、3.....数字的感知与游戏结合在一起,既培养了幼儿点数数的能力,又达到了幼儿游戏的目的,整个活动幼儿情绪高涨。现通过发挥幼儿感知的想像力,对数字进行形像化的比喻,加深了对数字的记忆。

《纸盘的联想》教案 篇6

一、激趣引入

1、播放舞蹈视频

师:在上新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欣赏一小段舞蹈,欣赏完请告诉老师: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表演者用了什么道具?一名学生回答(维吾尔族盘子舞)师:你看的很仔细,今天这节课就和盘子有关,板书课题——《纸盘的联想》。

二、探究新知

1、了解盘子文化。

师:下面老师带大家去盘子王国认识一些漂亮的盘子朋友。(课件切换)这是最早时期出现的陶盘叫《人面鱼纹盘》,我们的祖先6000多年前就学会制作盘子,别看它做工有些粗糙,人们在上面刻了美丽的鱼纹和漂亮的小姑娘,我们的祖先可真了不起。(课件切换)经过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又逐渐发明了瓷盘,叫青花瓷,从这个瓷盘可以看出,画在上面的花纹是越来越漂亮啦。

(课件切换)

2、提问:你知道的盘子有哪些用途吗?生:是用来盛菜,装东西用的。(师:你很聪明!)

3、现代盘子(课件切换)师:现代人做的盘子啊越来越精美了,有些人都舍不得用它来装东西,就给它做个架子或装个框子,让它变成一样小摆设,还有的把自己的照片印在盘子上送人呢,所以这些美丽的盘子就从日用品慢慢的变成了装饰品。(课件切换)

4、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材料做的盘子呢?指名2-3人回答后(课件切换:木盘、铜盘,塑料盘、玻璃盘)它们的材料不同,形状各异。

三、讲授新知

师:认识了这么多盘子朋友,你们都记住了吗?下面请看老师手里这个小纸盘,谁来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纸盘?你是如何处理用过的纸盘的?小结:用过的纸盘往往会被我们当垃圾扔掉,但是如果我们用善于发现的眼光来观察这些纸盘,你就会联想到许多有趣的形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纸盘联想作品吧。(课件切换)这些作品都很有创意,欣赏完这些作品,老师也想给纸盘来一个大变身,想看吗?好,请同学们认真仔细观察。首先老师将纸盘涂上了红色,大家看到这个红色圆形你会联想到什么?你的想象力很丰富,然后对折你猜老师会将它变成什么?再剪一些装饰图案贴在上面,最后粘个提手,瞧,变成一个漂亮的手提包!你们学会了吗?

师:我们再来看看书中是怎么样将纸盘变身的,打开课本第47页,书中介绍了 1

小花牛和下马的制作方法与步骤,谁来说说小马的制作方法,1名学生回答,回答非常真确!师小结并板书方法与步骤:剪、组合粘贴、添画或涂色。欣赏学生作品,师:老师还带来几件我校四年级(2)班的学生作品,请看这两件很有创意的作品它独特在哪里?用了什么材料?一名学生回答师补充,他用了生活废旧物品,所以同学们也可以充分运用材料。板书材料:彩泥、纽扣等多种材料。我相信你们也能像他们一样创作出别具一格的作品,我们来进行比赛好吗?请大家先明确创作要求与比赛规则。(我看谁的坐姿最优美,)你来大声朗读其他同学认真聆听,师强调音乐停止后比赛结束,违反规则就不能参加比赛了。老师给你们一分钟赛前商讨:你准备设计什么?准备好了吗?比赛开始!《课件切换》循环播放幻灯音乐。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评价小结

师:完成的同学快来展示吧,学生自评:谁先来夸夸你的作品?生互评:你最喜欢哪件作品?哪里吸引你?出现了这么多作品老师真开心!老师认为你们的作品都很出彩!老师还要把它们拍成照片带回去给我们学校学生欣赏。今天同学们学会了变废为宝,将纸盘变成了这么多有趣的艺术品,老师为你们创意而鼓掌!

六、拓展延伸

《脚印的联想》教案2 篇7

教学目标:

1.能够指认五种以上常见动物的脚印,并能说出它们的特征。2.充分展开想象,将这些动物的脚印变化成另外的形象。3.在动物脚印上用添画的方法完成1~2幅绘画作品。

教学重点:

充分发挥想象力,把动物脚印变化成另外形象,并用添画的方法完成1~2幅作品。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教材,范画。

学生:教材,图画本,铅笔,色彩笔。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人的脚印是怎样的吗?那么你们还见过其它动物的脚印吗?他们是怎样的呢?

二、发展阶段 1.根据图片学习。

(1)放两张动物脚印的图片。

提问:这两只是什么动物的脚印?你能发现它的美丽吗?你能利用它们创造美丽吗?(2)放两张通过艺术处理的脚印图片。

提问:左边这张图片,把这两只小脚印怎么处理了呢?作者加上了那些小光点,再加上文字,我们可以把这张图用在什么地方?右边这幅图是人的脚印,它的颜色搭配如何呢?看到它你想到了什么?

(3)放一张纯脚印平面图。

提问:这张图把一个个小脚印排列了起来,像这种图案我们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2.认识脚印特征。

(1)播放各种动物脚印,并讲解。

(2)提问:同学们还见过什么脚印,他们有什么特征? 3.引导创作。

提问:脚印带给人类无限的美丽,它可以用在我们生活中的什么地方呢?

举例:我们的瓷砖能否用脚印做图案呢?我们的窗帘能否用上一个个小脚印排列成图案呢?还有我们用的枕头能否做成脚印的形状呢?花瓶上插的花能否用脚印来代替呢? 总结:脚印的美丽是靠人类去创造的,现在请同学们把你想到的脚印形象画在图画本上。

三、练习

1.教师出示自己的范画。

小学美术《脚印的联想》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材出示各种脚印图片让学生认识、了解各种动物的脚印,依托脚印的形状,通过添加、组合的方法表现一张完整的画面。在这种想像与创造中,让学生学会用线条、色彩大胆表现自己的所感所想,在无形中增强学生的造型能力,拓展学习的空间,培养创新意识,发散性的思维。

二、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十分活跃,语言和行为欢快活泼,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较差,注意力较容易分散。强调直观感受,亲身体验和游戏性,看、画、做、玩融为一体。二年级阶段的学生对一些常见的人或动物的脚印外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已经有了一定的造型能力和绘画表现力,值得称赞的是他们的形象思维十分活跃,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本课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各种脚印的外形,引发学生对相似形的联想,然后进行美术创作。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欣赏,观察,认识各种动物的脚印,展开充分的想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画出动物的脚印,并进行组合和添画,创造出新的形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保持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美术表现力。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以脚印为素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各种脚印的外形,展开想象,进行形象的再创造。

2、教学难点:如何引发学生对相似形产生联想,对脚印的添画和组合想象力的创新。

五、教学准备:

1.教师:提前收集有关动物脚印的图片、多媒体。2.学生:提前回去搜集有关动物脚印的资料。图画纸、彩笔。

六、教学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背诵一年级时学过的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请几位同学到黑板上,将课文中提到的几种动物的脚印用简笔画的形式迅速的画出来。请大家猜猜他们分别画的是谁的脚印,并说明是凭什么特征辨别出来的。出示课题:10.脚印的联想

(二).引导阶段:

1.让学生交流他们所知道的动物的脚印,可以用语言来描述,也可以用造型语言来表达。

2.教师播放有关动物脚印的图片,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

引导学生用语言概括常见动物的脚印的特点,引导学生分清至少五种常见动物的脚印,并能说出它们的特征。

3.教师利用电脑课件出示一个大大的动物脚印,慢慢旋转,让学生看看它转到各个角度时分别像什么,教师操作课件进行添画,使形象更具体。

4.教师将一个大脚印,变换角度进行观察想象,并添画使之变成另一个形象。(三).发展阶段:

1.欣赏小伙伴的作业,说一说优点和不足。2.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脚印,通过大胆与丰富的想象将它变成一幅精美的图画。(小提示:构图饱满、线条流畅、颜色鲜艳、涂色均匀)

3、教师巡回指导。

4、作业展评:

进行“大森林里的脚印”的游戏与表演。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他们运用了哪些材料、如何表现这种动物脚印的特征的?他们是怎样进行合理的想象与添加,使之成为另一种形象的?(四).课后拓展:

1.欣赏脚印在生活中的运用

2.希望同学们采取剪贴、拓印、手工制作等形式创作一件有关脚印的手工艺品,美化我们的生活。

七、教学反思:

袜子的联想的大班美术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运用媒体的教学手段,引导幼儿尝试利用袜子的外形特点展开联想并进行创作。

2、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3、体验美术活动中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各种大小袜子、胶水。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观看由袜子组成的`图画,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1、出示袜子组成图。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神奇的图片,看看这张图上有什么小秘密?

2、师:原来这幅漂亮的图画里藏着许许多多的袜子宝宝,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藏在那里吧!(利用白板上的聚光灯让幼儿观看图画)

二、观察、想象,学习创作方法。

师:刚才啊小朋友看到了袜子宝宝变成了好多图形,那你们愿意来当回魔术师吗?也来给袜子宝宝变变身,看看你能变出什么?

1、观察一只袜子展开想象。

白板上出现一只袜子,任意转动袜子的方向。

师:如果一只袜子这样摆放,想想看像什么呢?

(1)当幼儿说出像什么后,老师根据幼儿的答案在白板上利用袜子的形状再进行相应的添画。

(2)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的想象后,在白板上进行操作。

师:“请你试一试,画一画。”(幼儿画好后,老师适时地对幼儿的操作进行评价)

(3)小结:“刚才我们用一只袜子,通过联想添画成了这么多有趣的图案。两只袜子可以拼成什么呢?”

2、利用两只袜子拼接在一起,组成四种形状,让幼儿进行联想。

(1)拼成X形状。

师:如果两只袜子这样摆,想什么呢?它还缺少什么?

【教师预设一种是蝴蝶】

(2)拼成U形。

师:如果两只袜子这样放在一起,又像什么呢?

【教师预设一种螃蟹】

(3)拼成S形。

师:两只袜子又换了种姿势,这样又像什么了呢?

【教师预设一种长颈鹿】

(4)拼成“山”形。

师:这次又是什么?

【教师预设一种山羊】

三、幼儿创作。

1、师:小朋友的想法呀可真多,变出了这么多的小动物,小动物想在森林了举行一场森林舞会,这场舞会的主角是长颈鹿,所以它要在舞台的中间,而且要稍微大一点,舞会它还邀请了它的好朋友小猫和山羊,小猫和山羊是客人,所以要小一点,它们要在舞台的旁边。

2、师:等一下小朋友可以选择你的舞会的主角,然后把它画在纸的中间,而且要画大一点,然后再邀请它的两个好朋友,不过呀在画之前小朋友要先用袜子在纸上品出你想要变的小动物的造型,然后用胶水固定,听明白了吗?

3、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评价与展示。

少儿美术教案——从大西瓜的联想 篇10

题: 大西瓜的联想

教学目的:

1、引导幼儿在西瓜皮上联想出多种物体,并通

过添画表现其主要特征,激发想象力。

2、能主动参与创编活动,用连贯的语言大胆地

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语言,丰富联想。

3、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创作的快乐,培养幼儿间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幼儿在西瓜皮上联想出多种物体,并通过添画表现其主要特征

教学准备:半个西瓜整个西瓜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导幼儿对西瓜进行初步想象。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半个西瓜皮)这半个西瓜皮(小船、小床、碗……)

那西瓜皮口朝下看上去又像什么?(小伞、屋顶、台灯……)

出示整个西瓜的图片引导幼儿想象:看上去像什么?

二.启发造型: 1 师:西瓜皮会变魔术,瞧!它变出了什么?变好魔术后想一想,哪个小动物会用它来干什么?(或小朋友)

幼儿自由想象并讲述。如西瓜皮变帽子,小兔戴在头顶上遮太阳;西瓜皮,变雨伞,下雨小猫用它来撑伞。西瓜皮,变木桶,小狗用它来舀水; 2好大的西瓜,小朋友和小动物想吃了,他们是怎么做的?引导幼儿想象。

三、作画提示:

1根据想象的内容表现故事中的一个情节。2引导幼儿以丰富的想象,表现自己对西瓜的联想。

上一篇:初三我心中那个梦作文下一篇:北大培训学习心得体会报告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