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设计研究论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色彩设计:数字化色彩设计;色彩个性
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古建筑就是其中最为璀璨者。它之所以名扬世界,不单凭它精巧的结构与精美的雕饰,其独特的色彩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上世纪前半叶我国经历连年战乱,城市建设几近停滞。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城市建设得以复苏,但由于文革期间受意识形态影响,我国建筑设计一直以突出政治色彩为主,建筑形式和色彩单调。正如当年人们的服装,除了军绿,就是黑灰色和兰色。直到改革开放,人们才跳出“以意识形态为首”的雷池,开始自由选择审美取向。
经济发展为城市建设提供硬件条件,各种思潮流派的引入,极大拓宽了国人视野。但是,经过多年的建设,我们在看到城市迅猛发展的同时却常感叹城市整体面貌缺乏个性,个体建筑过于标新立异。从建筑造型到建筑色彩,都缺乏一种和谐感,许多大城市的“色彩污染”现象严重。人们调侃说中国成了各国建筑师的“实验田”和建筑流派的“陈列室”。
我们且不谈建筑风格,单谈建筑色彩。色彩是建筑设计中一个重要元素。它不仅建筑装饰的手段,吏是建筑个性和建筑性质的体现。中国古建筑有明显色彩个性,北方以故宫为例,金瓦红墙,金碧辉煌,鲜明的有彩色搭配,效果强烈,卓显皇家尊贵与威严;南方以苏州园林为例,粉墙黛瓦,清新淡雅,素雅的无彩色搭配,配以精致雕饰和亭台轩榭,玲珑中同样透着高雅。古建筑色彩虽然单一,却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今则不然,城市建筑过于追求“个性”而忽略城市环境的和谐,我们面对色彩斑斓的城市,却难以在短时间内准确概括城市特征。这种看似“丰富”的背后,却是一种无序!造成这种无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一点就是缺乏完善的城市色彩规划。
1关于城市色彩
色彩是一个复合概念,它由“色相、艳度、明度”三大基本要素构成,世间万物,正是有了色彩的表达,才变得绚烂多姿。在现实中,存在两种色彩:一种是自然物整体的部分,或者说具有物质属性的色彩,他们不会改变:另一种则是人工色彩,它可以改变物体的外观。城市色彩,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城市色彩,就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裸露物体外部被感知色彩的总和(城市地下设施及地面建筑内部装修与城市色彩无关;地面建筑物处于隐秘状态的立面,其色彩无法被感知,也不构成城市色彩)。
2城市色彩设计的意义
2.1城市色彩是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抛弃传统色彩而一味追赶“时髦”,并不是进步的表现!我们现在仅从城市整体外观上看,根本无法得出北京和巴黎有同样悠久历史的结论,甚至还会产生后者历史更悠久的错觉。这正是因为北京在过去城市建设中,对城市传统色彩的保护不够所造成的。
2.2城市色彩是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色彩对人的心理会产生影响。协调的城市色彩,透射出城市的和谐幽雅,使居住其中的人赏心悦目,心情舒畅。反之,躁动而不和谐的色彩则会使人心情烦躁,产生不安和暴力倾向。这样的例子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少见。
2.3城市色彩设计是现代文明的体现。只有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产生专门的城市色彩设计。古人对色彩的运用,通常是出于对美的自然追求,是一种无意识状态;封建社会对色彩等级的划分,则是封建专制的腐朽产物。我们对城市色彩的设计,却是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旨在提高大众生活质量,这是一种科学行为。
2.4城市色彩设计,是体现城市个性的重要手段。科技进步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新型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能够在世界各地迅速普及。建筑风格趋同、城市缺乏特点是当前世界各大城市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地域性是色彩的一个天然属性,将具有地域特色的色彩运用到城市色彩设计中,可使建筑色彩和地域特征浑然天成,充分展现城市个性。
2.5城市色彩设计,是弥补城市规划不足的巧妙方法。像我国这样正处于飞速发展中的国家,城市规划持久性差,城市建设冒进现象明显是比较常见的。俗话说:“计划没有变化快”,所以城市规划常出现新老脱节现象。在完全改变这种现状之前,色彩设计不失为弥补城市规划不足的一种有效方法。我们可以对那些建筑风格和城市面貌相对混乱但在短期内又无法重新规划和改造的地区,进行色彩改造。此法成本低,易普及,后期可调整性强,效果却十分显著。
3城市色彩设计不可缺少的基础工具——数字化色彩理论体系
过去我们对色彩的描述,是单凭感觉概念化的模糊描述来描述某种颜色,只能做到定性,无法定量。这就给设计师与业主和大众之间的沟通造成严重障碍,从而导致色彩规划无法准确落实,色彩设计无法准确表达,业主无法准确预见色彩设计效果,也无法向设计师表达色彩需求,出乎预料的事也就难免发生。是否有一种系统化的色彩标准能在行业内普遍认可流通呢?答案是肯定的。
过去由于我国对城市色彩设计重要性认识不够,相关规范条文也不够健全,并没有一个全国或全行业认可通行的色彩标准。仅在部分建材厂商内部自发使用标准色卡,而这些标准色卡多为企业自行制定或借用国外色卡,只能在建材企业与设计师或业主之间建立一种小范围点对点的数字化色彩交流平台。这显然是无法满足现代化城市色彩设计需求的。因此,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国家色彩标准势在必行。
我国其实早在1988年就确立了“中国颜色体系的研究课题”,1994年至1995年间,又相继发布了“GSBA26003-1994《中国颜色体系样册》”和“GB/T15608-1995《中国颜色体系》”两项国家标准。2006年5月,《中国颜色体系国家标准》和《中国颜色体系样册》修订工作正式结束。
至此我国真正拥有了自己的色彩标准,这为数字化色彩理论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必要条件。有了它,城市色彩规划文件就能以数字限定色彩范围,保证规划文件执行的准确性。今后,对色彩不仅有定性描述,更有定量的计量标准,它不仅能够有效保证产品质量、适应国际交往,更是我国建筑业打开国际大门的钥匙。
4城市色彩设计,从规划做起
《国语·楚语》中记载,早在春秋末期,楚国大夫伍举就给“美”下过定义,其曰:“夫美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这说明美的本质就是和谐。城市色彩由人为要素和自然要素两大部分构成。所谓自然要素是指城市中裸露的天然环境要素,如岩石、土壤、水体和自然植被等;人为要素是经人工创造或改造的事物,如建筑物、道路、城市广场、人工绿化景观等:广义上说,它还包括生活在其中的人和相关活动,比如灯光、广告、交通、衣着等。对城市而言,诸多要素中,唯有建筑、城市道路和人工绿化景观所占面积最广,对城市色彩影响最大,且最不容易改造。只有这些要素之间和谐发挥作用,城市才能产生美感。
虽说建筑色彩设计从某个角度上说是一个自由的艺术创作过程,但它绝不等同于单纯艺术创作。建筑色彩不只取决于建筑师对建筑形象的把握以及业主的偏好,它更是城市色彩的组成要素,除了具有体现建筑个性的作用,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构成城市景观,为大众营造和谐的城市色彩环境。因此,城市规划要做的就是为这些因素制订一个具有前瞻性的发展计划,让单体建筑都在这个和谐的大环境中展现个性,避免出现混乱现象。因此建筑创作不可能有绝对的自由空间。可以这样理解,城市规划就是为建筑单体创作划定合理的自由度,使建筑在符合城市大环境的同时,拥有最大的自由空间。
城市色彩设计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同对建筑容积率、建筑高度和建筑密度的控制一样,建筑色彩的控制对城市建设而言同样重要。成功的城市色彩规划,应该继承传统建筑色彩要素,体现地域色彩特征,合理划定城市色彩范围,充分预见未来色彩发展趋势,严格控制躁色出现,为营造和谐城市色彩环境提供指导性和控制性的文件依据。
5城市色彩设计的一般方法
5.1进行色彩调查,广泛收集“自然色”。
在做具体色彩设计前,首先应该到实地进行色彩调查,获得一手色彩数据,为今后进行深入色彩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建筑色彩应该来源于自然,任何一种在自然界中无法找到的色彩运用在建筑上,都将使人产生不舒适的视觉感受。由于色彩具有地域性,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自然色。我们需要从土地、大海、天空中,去广泛提取可用于建筑色彩中自然色。
5.2调查研究当地传统色彩。
建筑色彩体现着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传统,每个地方都有“本土化”建筑色彩。抛弃传统色彩就是抛弃历史,背离传统的城市色彩设计是难以立足的。城市色彩设计必须继承传统,从传统服饰、建筑装饰、饮食文化等方面去提取“本土色”,并在城市色彩设计中优先选用这些具有“优越感”且不容易造成观众反感的传统色彩(图7)。
5.3集相关地理和气象资料。
色彩不是物体所固有的,它是物体有选择的吸收和反射可见光波所产生的一种物理现象。光线受环境影响会使观者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因此,色彩也随环境的不同而呈现不同效果。进行城市色彩设计,必须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和气候特征,有针对地进行色彩设计,才能取得预想的色彩效果。雾都伦敦,就是因为全年日照时间短,雾天多,而选用中明度低艳度的灰色作为城市的主色调。这一气象特征与我国开展城市色彩设计比较早的城市成都非常类似,为使建筑色彩能够更好地与环境色相协调,成都也将城市色彩基调定为复合灰。
5.4了解当地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是建筑色彩的载体。同一色彩的不同材质会使人产生不同色彩感受。建筑材料本身具有地方性。本土产建筑材料,往往取材子当地自然环境。比如黏土砖、天然石材、木料等。这些材料往往包含当地特征色,给人一种与环境相融的协调感。另外,本地建筑材料容易推广,普及率高,是影响城市色彩的重要因素(图8)。
5.5归纳收集城市流行色。
完全接触当代文化——让自己的知觉随着时代而发展。从所有有关当代时尚的元素中,包括音乐、绘画、网络和零售场所中,收集流行文化的信息。流行色就在他们中间。流行色不是一成不变之物,它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它与传统色彩并不矛盾。传统色彩是经过多年自然选择后留下的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色彩,它代表着一个民族或地区的色彩主流,在城市中占主导地位。而流行色则因时而异,由于经常变换,所以一般只会在点缀色和装饰色中出现,难以成为建筑色彩的主流。但它对城市色彩却有画龙点睛,展现城市活力的作用。
5.6编制城市色彩规划文件
在获得充足的色彩基础数据之后,由专门的色彩设计师借助相关专业设备和软件,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前期收集的色彩数据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并协助城市建设主管部门,进行城市色彩规划文件的编制。
6城市色彩设计活力的保证——梯级处理城市色彩限制范围
城市色彩设计绝不是铁板一块,过于严格的色彩控制势必会削弱城市活力和建筑创作的多样性。因此色彩规划应因地制宜,分区分级限定色彩范围,即在规划区内,结合实际情况,将用色灵活度分为不同等级。
6.1严控区:指文物保护单位周边以及具有保留价值的老城中心区等。这些区域应以传统色彩为依据制定区域主导色,严格控装饰色的使用,以使区域色彩保持历史文化底蕴和风貌。
6.2一般控制区:包括城市居住区、办公区、工厂区、校园区以及城市公园等。这些区域可适当放宽用色自由度,允许一定数量和一定色彩范围的点缀色作为城市的辅色出现,以起到增加亮点和提升城市活力的作用。
6.3低(非)控区:包括城市商业中心、娱乐中心,会展中心等。这些区域相对集中,面积不大,且主要服务对象为年轻人,因此色彩设计应以突出色彩个性和装饰性为主,起到营造商业气氛、凝聚人气的作用。
7结语
这个时代是追求个性的时代,谁都不甘落于人后。但是建筑色彩设计毕竟不是人们穿衣戴帽那样纯粹的个人行为,它在体现使用功能的同时,还承担着一份社会责任。建筑是城市形象的名片,是城市品位的标志,更是衡量城市发达程度的标尺。建设具有鲜明个性的和谐城市是每个市民和建筑师共同的愿望,对于建筑师而言,它更是一种责任。
我国城市色彩设计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如今,北京、南京、成都、大连等一批大中城市,都已制定并开始实施系统的城市色彩设计方案。我国正在为城市建设补上这一课。虽然我们起步落后了,但我们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
根据色彩特性, 人们把色彩分为两大类: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无彩色系是指白色、黑色及介入两者之间的种种灰色组成的色彩系列。有彩色系是除无色系以外的颜色系列, 其中, 依靠色相、纯度、明度来区分种种色号。色相是色彩中的基本特性, 是我们标明不同颜色的名称。是区别与另一种颜色的表面特征。如:红、黄、蓝。纯度是颜色纯净程度, 颜色含有的成分越多, 纯度越高, 纯度最高的颜色为三原色。而明度指色彩明暗程度。由于物体表面反光的能力不同, 所体现的明度不同, 不同色相的颜色有不同的明度。有色系颜色中黄色明度最高, 紫色明度最低。根据色彩的特性, 做家居设计时的色彩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根据空间功能决定于整体色调
整体空间决定色彩空间的气氛, 在配色时首先确定整体色调, 就是确定大面积的颜色, 根据它来配其他的色系。一般来讲, 偏暖的色调造成温暖的气氛, 让人兴奋。偏冷的色调会产生清雅的格调, 让人冷静。整体色调纯度较高, 给人较强的刺激, 反之沉闷。整体色调, 明度较高的, 使人感到轻松, 反之压抑。过多色彩组合, 会花哨, 使人烦闷。建议居室空间内设一主色调, 配以几个副色即可。
不同空间功能, 不同的色彩色调。如:客厅是家庭活动中心, 是娱乐和接待的空间。色调可以明快些, 也不要使用过多太刺激、太强烈的色彩。搭配以暖色调为主。使人感觉热情、明快。但客厅空间较小时, 墙面色彩整体些, 可以增加空间感。卧室是人们休息的空间, 色调不易过重, 体现出安静的前提, 以暖色调为主, 有利于增加夫妻情感。可使用暖粉色, 增加激情、浪漫, 适合新婚夫妻。还可以选择紫色, 紫色是色系里最适合人们睡眠的色号。书房是人们思考学习的空间, 要求光线明亮, 注意力容易集中的环境。色调不易花哨, 多采用浅蓝色、灰色、米白色以及明快的绿色为主。会使人心平气和、精神放松, 易进入工作状态。餐厅是全家人聚会的空间, 一般以暖色为主, 如:橙黄、乳黄等颜色为主。有科学报道橙色能增强食欲, 有利于人际交往的气氛。但一般情况下餐厅离客厅较近, 此时还需考虑与客厅的色调统一。厨卫空间为了清洁方便多以白色、浅灰、浅青色为主的色调。再加上厨房卫生间的空间都较小, 深色的色调, 无法增加空间感。一般厨卫空间地面的颜色比墙的颜色略深, 不然容易出现头重脚轻的效果, 从整体上达到简单、明快、清洁的效果。
二、满足不同层次的要求
在任何室内环境中, 人始终都是设计的主题。色彩也不例外, 不同阶层, 不同年纪的人有着不同的心理需求。从年纪上分:少儿天真活泼, 会喜欢多色彩的结合。以明快鲜艳的浅黄、浅蓝为主, 有助于儿童的身心成长;年轻人青春阳光, 生性好斗, 喜欢大胆强烈的色彩, 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快。此时可以选用当下流行的强烈的色系。中年人做事成熟稳重, 朴实好静, 一般喜欢宽敞明亮的视觉效果。选用白色、浅灰色、纯度低的咖啡色为主。老年人喜欢稳重成熟的效果, 用色简单干净, 以白色、原木色为主。从个人喜好分:不同客户有着不同文化背景, 有着不同成长经历, 需求的装饰风格也不同。色调也各有长处, 现代风格以明快简洁, 对比强烈的色彩为主。后现代风格多以黑白灰为主, 加以现代特殊的材料。欧式风格以米黄色壁纸、白色的石膏线为主, 而中式多选用浅深木色, 以清雅的色调为主。地中海风格以白色、浅蓝色为主色调, 让人有一种清凉的海边的意境, 东南亚风格以浑厚的原木色加上土黄为主的暖色系, 给人粗犷豪放的感受。田园风格以浅蓝、浅黄为主的装饰符号组成。这一切都是根据个人的喜好来确定色调, 这里所描述的是大多数人的特点, 但不排除少部分个性人群的特殊要求。如艺术工作者的家, 一般喜欢打破常规, 追求另外的视觉角度。
三、配色平衡
色彩特性有冷暖的变化, 有强弱区分, 有明快和郁闷的感受。在设计各个空间时需考虑色彩的明度、色相、纯度的平衡, 以致产生的不同心理作用, 变化中求平衡。不让同一场所空间对比过于强烈, 均匀的安排空间的色彩关系, 使色调平衡, 不缺乏空间的闪光点。其中大面积无色系和灰色系可以通过增加小面积的纯色调整色彩的平衡, 同样纯色较多的墙面也可以通过无色系或灰色系调节色彩的过度。两种或多种颜色都过于跳跃时, 需考虑体现某一色系, 降低其他的纯度, 以达到色彩平衡的效果。暗色与亮色相互搭配时亮色在上暗色在下, 容易获得平衡。
四、局部配色
家居设计中多以一种色调为整体室内色调, 配以其他颜色做点缀。同一色相和谐的色彩运用在整个空间中, 充满宁静统一的视觉效果。但可能过于单一, 此时需要通过家具、灯具、装饰物、窗帘等多彩的元素来衬托, 使空间有整体的统一性。各个房间还有很好的连续性。同时, 为了打破沉闷的气氛, 局部上运用了相对比的颜色, 突出色彩的明度、色相、纯度的对比, 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强调对比色在小面积上的运用, 注意不要破坏整体色彩平衡。充分利用强烈的对比作用, 运用明度、纯度的调节, 获得鲜明对比又和谐的色彩感受。细致的说建筑墙体、棚顶、地面是家居色彩的主色调, 它影响着风格的整体定位, 是进入空间的第一印象。一般来说亮色调、暖色调较适合大众的审美的要求。视觉方面可以增加居室空间感, 情感方面提升家的温暖度。其中天花的色彩一般以亮色调为主, 色相变化不易过大。如有色彩变化基本是起到划分空间的作用。地面的色彩是由地砖、地板、地毯等来决定的。而墙体色彩则是多种多样的, 一般的墙色比天花色较深点。软装饰是家居的最后一步, 它强调居住者个人喜好, 亮丽的色彩可以活跃于整个设计之中。软装在有空间在的面积占了很大的比例。如卧室中床单、窗帘起主导地位, 如何和天花、墙面结合需要我们思考。活动地毯也是家居起很好调节剂。绿色植物让家有生命的气息, 植物所散发色彩和亮度是任何物体无法代替的。使空间更加有层次感。壁画、雕塑、书画、工艺品不仅表现人们的文化修养和情趣, 同时也影响着室内色彩。
设计师往往只注重主界面的色彩的设计, 而忽略家具和陈设的色彩, 这样会导致最终的色彩效果不够理想, 所以在进行室内环境设计之前要仔细问清业主有关情况, 综合考虑室内的色彩。
设计色彩有着丰富的变化, 设计者需充分运用色彩在家居设计中的特性规律, 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的需求, 以人为本考虑设计色彩。
参考文献
[1]浙江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室内设计基础[M].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1982.
摘要:作为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地铁之一,伦敦地铁不仅在运营、管理等方面展现出高度科学性和效率性,更在其视觉设计中充分体现出以色彩为主导及以用户为核心的先进设计理念与人性化主张。伦敦地铁的视觉设计,着重强调色彩在信息辨识、视觉感知、情感关怀等方面具有的功能,并完全基于用户需求进行色彩运用与色彩环境构建,值得我们很好地研究与借鉴
关键词:伦敦地铁;视觉设计;色彩运用;色彩环境
中图分类号:J53 文献标识码:A
色彩是光的物理属性,人可以通过色彩视觉从外界环境获取各种信息。不同的色彩和色彩搭配,都会从不同层面上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产生影响。从视觉传达层面上看,色彩能够吸引人注意,对人的行为、判断及情绪施加影响;从信息传播层面上看,色彩可以和信息形成形式和涵义上的契合;从空间和使用功能的划分上看,色彩能唤起受众与空间之间的交互。
由于历史的原因,伦敦的城市气质趋于古典,在这里,你能看到各个时期各种风格的建筑,而出于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历史积淀的珍惜,这些建筑大都被完好地保存至今,屹立在大街小巷中。在英国特有的阴雨多雾天气和全年较短的日照时间映衬下,伦敦的城市色彩环境总体显得厚重、深暗与老旧。甚至在某些时候,这样一种过度低沉的色调会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抑郁与阴霾。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今天的伦敦还是一座缺乏色彩的城市,正相反,它拥有着自己独特的色彩气息与色彩节奏,并体现着一种非常人性化的色彩运用观念。这一点,完全可以从伦敦地铁交通视觉设计中得以印证。伦敦地铁的视觉设计,正是将色彩运用和色彩环境构建与用户功能诉求、行为模式、情感特征等重要因素进行了准确对接,因此呈现出很好的视觉效益性与适用性。
一、以信息辨识为核心需求的色彩运用
伦敦地铁的视觉设计,很好地利用了色彩来进行信息的归类与系统呈现。伦敦地铁总长超过400公里,共有包括贝克鲁线(Bakerloo Line),中央线(Central Line),环线(Circle Line),区域线(District Line),东伦敦线(East London Line),汉默史密斯及城市线(Hammersmith & City Line),朱必利线(Jubilee Line),大都会线(Metropolitan Line),北线(Northern Line),皮卡迪里线(Piccadilly Line),维多利亚线(Victoria Line),滑铁卢与城市线(Waterloo & City Line),以及船坞区轻轨铁路(DLR)等在内的13条线路,串起361个站点。面对这样一张无比巨大且错综复杂的地下交通网,以何种方式对其进行交通信息的视觉呈现,将直接关系到其信息传递的效率高低。色彩,成为了应对这一难题的关键。通过实地调研及实践体验发现,伦敦地铁的交通信息呈现,完全是以色彩为主导,以用户需求作为信息构建依据,通过信息筛选、信息归纳、视觉引导,逐步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具有实时引导功能的、高效率的公共视觉导向体系。
(一)地铁图设计——利用色彩进行表层信息的有效化筛选和转换
针对复杂的线路呈现问题,今天的伦敦地铁线路图延续了电子工程师哈里·贝克最初的设计思路,并结合道路的发展和用户环境的改变,进行了有效改良。
1. 仅显示线路的起止、站点的连接,而不与实际地理位置挂钩,因此完全以直线及45度斜线重新构建了一个虚拟的信息系统。尽管不忠实于地面实际信息,但却使查找和使用都更为便利。
2. 用色彩与线路进行一一对应:棕色——贝克鲁线;大红色——中央线;黄色——环线;绿色——区域线;橙色——东伦敦线;粉红色——汉默史密斯及城市线;银灰色——朱必利线;紫色——大都会线;黑色——北线;深蓝色——皮卡迪里线;天蓝色——维多利亚线;浅蓝色——滑铁卢与城市线;淡青色——船坞区轻轨线。对于地面1~6区的区划信息,用白色和浅灰色作间隔示意。通过这种方式将人们对于线路的辨识过程,由地理方位信息辨识和相关文字信息辨识转化为色彩辨识。因此,不论是对于伦敦常住用户,还是外来观光客都只需记住目标颜色即可在相关线路上查询站点信息,大大提高了信息查询效率。这种模式也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大城市的地铁和巴士路线图的设计。
(二)视觉导向系统的全面色彩化——提升认知能力
导向设计应不仅仅局限于标志设计上,它应该广泛地包括一切可以帮助使用者导引方向的设计,它是一个系统设计[1]。和我们所看到过的其他地铁导向设计不同,伦敦地铁的导向设计,最大特点就是信息呈现与引导方式的全面色彩化,它完全不受制于各种所谓的“标准”概念与“常规”方式限定,而是根据实际用户体验及实地环境构造,突破常规地进行色彩使用方式的尝试与探索。首先,在全面延续伦敦地铁图的线路色彩前提下,符号化地将“线路”概念植入到站内空间中,使其成为方向引导的主要视觉形态。站内的各级指示牌,都以不同色线为主要元素构成。其次,采用“节点式”和“实时性”的双重引导方式。除了通过各级指示牌进行常规的非连续性节点式引导外,伦敦地铁还充分利用各种通道结构,利用色线进行全程实时性引导。全程的实时引导为通过人群提供了一种路径式的查询方式,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在任何距离、任何位置、任何视角情况下,核对自身位置正确与否,从而降低在路线寻找过程中放慢或停下脚步的几率,增强安全感受与行进效率。这是一种以人为本且非常务实的色彩运用手法,它将色彩对于人的认知行为的影响与号召力发挥到了极致。瑞士学者Jurg Nievergelt和J. Weydert就曾经论证过关于三个认知形态的重要性:定位、模式和轨迹追踪。他们的见解可以解释为三个基本需求:对过去的认知,对现在的认知和对未来的认知[2]。对于地铁用户而言,对过去的认知意味着要了解自己是如何进入当前状态的;对现在的认知即要了解当前状态下,相对于我们的起始点和目标点,我们所处的位置和可进行的选择;对未来的认知即对预期结果的了解。显然,伦敦地铁导向设计的全面色彩化,很好地满足了用户的这三个基本需求。即使是对于首次使用这个信息系统的人来说,都能毫不费力地通过色彩引导迅速找到目标信息。相比较而言,欧洲其他一些城市的地铁视觉设计,比如法国巴黎地铁,也沿用了色彩描述线路系统的做法,但在视觉识别和信息导向中并没有因势利导地发挥色彩的作用,而只是将其标准色贯穿于整个信息导向中,标准色的运用对于乘客辨别与区分行进路线并没有产生任何作用。
二、以视觉感知为基本考量的色彩呈现
一般来说,人对于色彩的感知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色彩学上将色彩被感知的容易程度称为易见度。色彩的易见度通常受制于色彩本身的面积大小以及所处的光线环境。色彩面积大则易见度大,色彩面积小则易见度小;光线太弱时,色彩易见度差,光线太强时,由于眩目感,易见度也差。当光源与面积一定时,色彩能否被清晰感知,则取决于目标色与背景基调色在明度、色相、纯度上的对比关系,其中尤以明度对比作用影响最大。明度对比强则清楚,明度对比弱则模糊。色彩易见度概念,对于在视觉设计中建立起色彩宾主和层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加快信息的传播速度,增强标识的导向功能,引人注目。
伦敦地铁视觉设计的色彩使用,正是试图在良好光线条件下通过增大色彩面积和提高色彩对比来提高信息色彩的易见度,从而实现信息色彩的最佳化呈现。如上所述,伦敦地铁的信息色彩,除了在各级指示牌上作一一对应显示外,还设置在绝大多数通道的全程之中。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使信息色彩的绝对面积得到了扩大,更使信息引导效能得到了无限提高和延续。同时为了突出其存在感,几乎所有的通道背景都是采用高明度、弱色相、低纯度色彩,使之与信息色彩产生强烈对比,提高易见度。长久以来,我们在进行公共视觉设计时,总是在强调色与色的协调与统一,强调视觉设计用色与公共环境整体色调的融合。特别是在进行非商业性公共视觉设计时,回避高纯度高亮度色彩的应用和高对比性色彩关系的出现。因为传统观念认为,这些色彩的出现会破坏整体色调环境的和谐与统一。事实上,这是对统一色彩关系的狭义解读。从视觉层面上讲,统一意味着整体的和谐一致,而局部的跃动与对比能活跃整体色彩环境,调动视觉情绪。从功能层面上讲,醒目的色彩关系通常能使人在查寻过程中更便捷更及时地获取目标信息。从心理层面上讲,相关研究表明[3],人的视觉器官在观察物体时,最初的20秒内,色彩感觉时间占80%,而形体感觉时间占20%;2分钟后色彩占60%,形体占40%;5分钟后各占一半,并且这种状态将继续保持。可见色彩不仅能快速吸引人的注意,更有使人增加识别记忆的功能。
三、以情感关怀为根本意图的空间色彩环境构建
当技术满足了基本需求,用户体验便开始主宰一切。大多数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体验都要经历六个成熟等级,即:实用(有用)——可靠——可用——便于使用——令人愉悦——意义深远[4]。在这个需求等级模型中,前三个是基于用户的基本功能需求,后三个则是基于用户、行为、环境之间的情感关怀需求。从行为学的视点来看,人类生活的空间不是地理性的或物理性的,而是行为的空间[5]88。因此,对于一个好的公共空间环境而言,除了能满足用户的基本功能需求外,实现用户行为过程中的情感关怀显得至关重要。而据相关研究表明,不同色调环境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感觉,从而影响人的行为。国外学者Srivastava和Peel在堪萨斯大学的艺术陈列馆曾经进行过一项实验,用计时器测量人们在不同色彩环境陈列馆中停留的时间。被测试者分为两组,陈列展品和陈列方式完全相同,所不同的只是装修的颜色。结果发现:被测试者在深棕色陈列室中的步数较大,涉及面积较大,几乎为淡米色的一倍,但逗留的时间却比淡米色的要短。这充分说明空间色彩环境对于用户行为与情绪能够产生直接影响。伦敦地铁的色彩环境,正是充分考虑了受众在通行过程中对于环境的感受而构建的。除了在视觉识别与信息导向上发挥色彩作用,满足用户“引导与识别”的基本功能需求外,更是通过环境色彩的合理使用,使空间以一种符合于人的行为与情感特征的方式存在。大面积的中性色的运用,使乘客的行走环境变得更加单纯,同时也更利于提高导向信号的辨识度。由上文提到的试验可知,深色容易使人对所处空间产生心理紧缩感,进而导致生理上发生行为频率加快的反应;而淡色容易使人对所处空间产生扩张感,进而发生行为频率变慢的舒缓反应。因此,在空间相对较大的车站入口,都保留了原有建筑的老旧深暗墙体颜色,而一旦进入到狭窄区域,特别是通道区域,则多以明度较高的浅色作为空间环境用色的主色调。伦敦地铁通道为管道状,空间并不宽敞,因此也被称为“Tube”。遇到上下班高峰时段,人流量极大。对于这样的一种空间状况,通过合理设置通道环境的色调与光感就能起到舒缓人群紧张感的作用。
四、结 语
用户行为是操作、认知与感性的综合。操作性与认知性强调的是功能的一面,感性强调的则是功能性行为受感情支配、驱使和影响的一面,同时也是通过视觉、听觉、味觉等感官来体验精神上的愉悦[5]57。伦敦地铁的视觉设计,正是通过色彩这一最为核心的感性因素,从信息辨识、视觉感知、情感关怀等三个层面,对用户功能性行为施加影响。其充分利用了色彩对于用户行为及心理产生积极作用的各种可能性与可行性,在满足用户视觉识别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以用户视觉感知习惯与情感诉求为依据,以用户体验为直接评价标准,按照从实用性——可靠性——可用性——易用性——愉悦性——意义深远性的功能需求与功能实现层次,来进行全方位的系统设计,因而呈现出良好的视觉效益性与高度的适用性,并充分体现了设计的人文关怀。通过分析与总结其色彩运用与色彩环境构建中所体现的先进理念与科学方法,能为国内公共交通视觉环境的构建提供一些积极的参考与启示。
[参考文献]
[1] 戴力农.当代设计研究理念:用户体验·超人性设计方法[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129.
[2] Donald A. Norman.设计心理学2:如何管理复杂[M].张 磊 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205-206.
[3] 朱 慧,张宇东.基于实验心理学的色彩心理探究[J].中国包装工业,2008 (7):48-51.
[4] Stephen P.Anderson.怦然行动:情感化交互设计指南[M].侯景艳,胡冠琦,徐 磊,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12.
[5] 范圣玺.行为与认知的设计:设计的人性化[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关键词】园林景观;色彩设计;应用研究
人们生存在绚丽多彩的空间当中,这些多彩的空间使世界充满了色彩。色彩的出现是社会和精神文明发展的体现,因为色彩不仅满足了人们的视觉需求,给人们美的享受,也美化了环境,装点着我们的生活。因此,色彩的设计及合理运用对于园林建设所呈现的整体效果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1园林景观中对比色的设计与应用
在园林建设中,对比色的应用范围较广,在这里对比色主要指补色的对比,在色轮表中,相互正对的角度中的颜色即为补色,因为在色相方面有很大的区别,会形成强大、醒目的对比效果,如红色和绿色、黄色和紫色、橙色和蓝色。对比色在园林设计中主要是为了形成鲜明、醒目的比对效果,可以在不同的图案、花坛、立体造型中使用对比色,然后将其布置在游园入口和重大的节日场面中,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使人感到气氛的热烈和欢快。对比色的运用在实际中的应用数不胜数,在50周年国庆庆典中,天安门广场上的大型花坛、各种造型中均使用了对比色,使人感到热烈的节日气氛;在西安的钟楼广场上,暗红的大理石搭配绿色的草坪,这种鲜明的对比,会让人感到轻松愉悦。对比色的设计和应用在花卉中比较常见:由黄色和蓝色为主设计而成的花坛,红色和绿色组成的图案,都能达到较好的对比效果。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补色对比的设计,不单单是对比色这一种形式,还可以形成不同明度、纯度或不同面积的对比,这些多应用在植物花卉的组合中,因为植物花卉色彩鲜明,种类繁多,会让这种表现方式很直观、自然。试想一下,在开阔的绿色空间中,点缀少量的红色植物,如红叶李、红枫、红继木等一些树叶是红色的树木,或在特定时间内开红色花朵的,如海棠、紫荆、石榴、一串红等花木,这样而形成的“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美景,就是补色对比中最突出的表现形式。
2园林景观中暖色系的设计与应用
色彩中的暖色系波长较长,可见度高,主要有红色、黄色、橙色以及这三种颜色的邻近色,色彩感觉跳跃,主要给人以温暖柔和的感觉,这三种颜色在人们心中,往往是热情、欢乐的象征,因此,多用于一些庆典场面,也比较适宜宽阔的广场中花坛颜色的设计,这样会让人感觉轻松欢快。暖色调还起到平衡心里温度的作用,比较适用于寒冷地区,但是不适用于高速公路或街道的隔离带中,因为其可见度较高,容易分散司机和行人的注意力,增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园林景观中冷色系的设计与应用
与暖色系相反,冷色系中的颜色波长较短,可见度低,主要包括:蓝绿、蓝青、蓝、蓝紫,在视觉上给人感觉很远。因此,在园林设计中,可以将呈现冷色或偏冷色系的植物应用于空间狭小的环境中,可以在视觉上让空间变得深远。同时冷色在视觉上还具有缩小面积的作用,对于大小相同的色块,冷色和暖色所呈现的面积大小不同,因此,在园林景观中,如果在视觉上要想使冷色与暖色所呈现的面积相同时,要注意冷色的实际面积要稍大。而在花卉的搭配和设计中,冷色植物可以与白色或暖色植物一起栽培,这样也可产生轻松愉悦的感觉。冷色在心理上能给人以宁静和庄严感,在南京中山陵的色彩设计中就是以蓝色为主,搭配白色台阶,两边种植深绿色的雪松,让人感到庄严肃穆;当然冷色在心理上让人感觉温度的降低,那么在温度较高的南方或炎热的夏季,在园林景观中可以适当的采用冷色设计,会给人带来凉爽的感觉。
4园林景观中同类色的设计与应用
在色轮表中,每种颜色都有与其邻近的颜色,它们色彩差别不大,颜色比较接近,被称为同类色,常见色同类色有:红与橙、蓝与蓝绿等,也包括相同色相中深浅相异的色彩,如粉红和深红、天蓝与深蓝等。同类色因其色相、明度、纯度相互接近,所以在设计和运用中容易协调,尤其运用在植物组合中,可以呈现出空间感和层次感,使人心理上感觉宁静、柔和,例如在一些花坛培植中,在花坛中心的植物颜色可以较深,然后向外颜色逐渐变浅,层次分明,呈现出一种舒适、明朗的感觉。上海的陆家嘴绿地中心就将同类色的设计发挥的淋漓尽致:清澈的水面四周绿地环绕,草地上各种深绿、浅绿色的植物造型,搭配白色的园林小品,画面宁静而高雅,与周遭的喧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禁让人感受这休闲、静谧和美好。
5园林景观中黑白色及金银色的设计与应用
黑白色属于中性色系,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比较普遍,比较常见的如沿街的围墙,公园中一些小品建筑的护栏等,大都是黑色的铁质栅栏,使人感觉庄重、雅致。就色彩的性质上来讲,金色属于暖色、银色属于冷色,在传统的园林建设中,金银色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只用作装饰颜色,而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由于合金材料的使用,使得金银色的应用成为普遍。
6结语
人们追求轻松、舒适的生活的同时也要求精神世界丰富多彩,因此人们更加憧憬美好的事物。所以,在园林景观建设中,无论植物组合、小品建筑,还是道路铺设都要注重色彩的设计和应用,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园林景观整体的美感,提高园林的观赏性,也能满足人们对园林建设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悦秋,马晓燕.城市景观规划刍议[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3(1)
[2]杨清,许再富.生态园林的特征及构建原则综述[J].广西农业科学,2016(1)
1.隐性色彩信息的基本信息介绍
1.1内涵和结构。色彩作为信息的基本载体,其依附的不仅仅是设计形式,还有信息传达程序得以成功实现的这一重要主体身份。从理论角度分析,色彩信息具有明显的双重性,即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的色彩信息比较直观且明确,对色彩自身的感觉特性进行表达时,通常借助或依托的是多元化的`视觉元素,如图形、文字等。而隐性的色彩信息则比较隐蔽且含蓄,通常会利用多元化的手段,如暗示、象征、隐喻等表达或传递携带有文化性、情感性或是启示性的信息。对受众而言,其感知隐性色彩信息的能力和程度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宗教信仰、历史文化、民族风俗、地域地位、思想意识等。在色彩中,由于显性和隐性信息的共同作用,才使得色彩表达并传递出丰富且鲜明的内涵。
1.2传递机制。就色彩而言,其隐性信息被受众直接发现和感知的概率很低。因为隐性信息的存在是依赖于显性信息的,其传递和表达也需要在显性信息以及其他因素的作用下,才能得到暗示或衬托。由此可见,色彩中隐性信息无法脱离显性信息而独立存在。但是,与显性色彩信息相比,隐性色彩信息同样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隐性信息通过直觉、意识等直接打动人心,并在此基础上,还可洞悉受众的非意识领域,从而吸引或影响受众的注意。也就是说,隐性信息可不受意识的阻扰和控制,直接进入受众的潜意识。另外,隐性色彩信息所包含的含义更为深刻,它在与图形、文字等载体的交融和配合之下,能够将设计本身的人文特征以及情感变化表达得更加丰富具体且细腻微妙。
2.平面设计中隐性色彩信息的价值分析
2.1心理学效应。从视觉传达的角度分析,隐性色彩这一信息的表达和传播,其实就是一个利用多元化手段对受众观念、行为以及态度进行诱导的心理性渗透过程。也就是说,利用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受众进行诱导,使其逐渐接受并认可该信息所表达的观点,从而引发广大受众强烈的兴趣。但是,在现实过程中,受众会根据自身需求、价值体系、生活经验以及思维方式等,对信息进行本能地选择理解和选择记忆,然后通过一系列联想、想象等心理性活动,对信息作出自己客观的判断以及反应。由于色彩的隐性信息具有含蓄、模糊、隐蔽的特性,受众在进行信息接收时,会自发主动地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对信息进行二次想象和创造,使得接收信息不断延伸和拓展,最终实现信息与自身工作、思想以及生活等的紧密联系。以LEVIS品牌的系列海报为例,其隐性色彩对受众思维的激发非常显著,不仅可以让受众不由自主地进行各种联想,还能让受众在接受商品信息的基础上,认可该品牌所代表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使得信息在其传达效果上具有了更为深刻且长远的意义。
2.2文化价值。就隐性色彩信息而言,其被接收与否以及被接收程度高低,主要取决于传播者和受众两者之间价值观与文化基础的一致性。也就是说,两者在双方文化的认同上程度越高,其色彩的隐性信息就越容易被感知和接受,同时也更容易在情感上达成共鸣,其传播效果就会更好。作为社会、自然、心理、审美、历史等积淀的最佳结果,文化的形成具有某种特定的意义。在特定自然环境、意识形态、经济形式以及政治结构等的共同作用下,文化浑然天成,并得到不断的积累,最终流传至今。就目前来看,这些形式主体化的文化,已经内化成为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性格和文化心理。借助象征、隐喻、暗示等多元化的手段,隐性色彩信息将文化本身的归属感真实地传递给受众。在这一点上,香港著名设计师黄炳培先生的作品非常典型。以其作品《香港建筑》的系列海报为例,黄炳培先生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红白蓝条”这一元素大胆运用于作品之中,使得坚持、拼搏这一“香港精神”得到了深刻表现。另外,针对在传统理念的基础上辅以现代化的设计元素这一表现手法,日本著名设计大师佐藤晃一先生的作品也是非常典型的。在其《利休》这一电影海报中,画面简洁明了,在阴翳、暗沉的主基调中,有绚丽、清澈的色彩积极迸发,这将影片中主人翁间开始的为我独尊、权势绞杀与结尾的涤尽浮尘、自在观心进行了对比,暗喻了两者之间强烈的冲突和矛盾。
3.结语
事实上,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其商业竞争早已不仅仅是商品上的竞争,更多的是文化、情感上的竞争。因此,在消费和设计上,必须利用优秀的文化对其进行引导和指导,从本质上提升和强化设计的水平和内涵,以此推动和促进人们在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上的提升。就平面设计而言,其色彩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只有共同作用,才能实现色彩信息的完整传达。
参考文献:
[1]吕莎莎.色彩语义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
[2]陈祥.浅析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1:84.
[3]黄锋.浅谈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作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0:216-217.
一、传统色彩概论
自我们伟大中华文明形成以来,我们的艺术家便不断探索,寻求色彩之美,在无数的实践与摸索当中,逐渐形成了我国传统色彩体系,它是我国不同民族文化的一种体现,是不同民族文化的载体与象征,它与各个民族所处的环境、社会背景以及审美观等紧密相联,是不同民族对美的一种向往与追求。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我国的传统色彩已经形成了一个成熟的体系,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我国艺术史上的瑰宝,是对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色彩体系有儒家的五色体系,佛家的色彩体系以及道家的黑白色彩等。
1.五色色彩体系
我国的传统色彩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演化而形成的,这其中包括了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哲学思想以及意识形态。五色色彩是我国儒家学派极力推崇的色彩理念,在古代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关于五色色彩的理念,所谓五色,即黑、白、赤、青以及黄色这五种颜色。在西周时期传统五色理念正式形成色彩体系,而儒家所主张的也是这一时期的色彩体系。我国传统五色色彩体系对哲学思想更加的看重,这是与西方三色色彩体系不同的。我国传统色彩还是对社会地位以及身份的一种象征,儒家学派认为,正色象征着尊严以及权威,而间色则代表着身份卑微以及社会地位低下。所以,古代王室的衣服都是正黄色的,这代表着君王有着至高的身份地位以及无上的权利。
2.佛家色彩体系
我国佛家的色彩体系主要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不同的时期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在唐朝比较兴盛的时期主要注重冷暖色调的对比,以朱砂和青绿色为主,到了唐朝中期,则是以赭石、土黄以及土红色为主,使得艺术画面比较柔和与平静,从此,我国传统美术便开始了对“和”的追求与探索,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3.道家的黑白主张
道家主要主张黑白两色色彩体系,这也符合道家的“无为”思想,道家认为色彩是对自然本质的一种破坏,倡导无色理念才是对自然的回归,道家所追求的是一种平淡的自然之美,该理念对我国山水画的创作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其中对于黑色的极力推崇为我国后来书法艺术的创作以及绘画艺术对于色彩的选用有着直接影响。
二、传统色彩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现代平面设计是对人视觉上的一种传达,色彩对于平面设计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恰当的色彩运用能够给人视觉上的美感与享受,大大增强设计效果。传统色彩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要素,无论是在图形信息的呈现方面,还是在文字意象以及审美情趣的表达上都对我国现代平面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传统色彩对平面设计图形信息的影响
平面设计是一门视觉艺术,形与色是密不可分的,图形、文字以及色彩是平面设计的基本要素,色彩运用与图形之中,能够产生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极易吸引人的眼球。将传统色彩融入现代平面设计中,无疑能够使得设计更具民族特色,增加作品的创意性的同时,还能够赋予设计作品民族气息。中国传统色彩中的五色色彩、无色色彩等主张,具有寓意以及象征等表现手法,具有比较特殊的文化韵味,能够增加现代平面设计作品的渲染力,使得作品图形更能够传达某种讯息,增强图形艺术感染力,将传统色彩与具体的图形相结合,能够更好的将设计内容等传达给大众。传统色彩为现代平面设计的图形信息的处理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加大了平面设计的艺术感染力。
2.传统色彩对平面设计文字设计的影响
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当今平面设计中文字中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韵味,在文字的设计形式以及色彩搭配等方面都要做到协调。将传统色彩运用到平面设计的文字设计当中,不仅能够增加视觉的美感,还能增加文字的文化底蕴。无论是从艺术设计上,还是从色彩搭配上,传统色彩都对文平面设计中的文字的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传统色彩对平面设计审美情趣的影响
关键词:视觉传达,色彩视觉化,设计色彩,应用研究
视觉传达专业在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历程上已经走了相当远的路程, 基本上覆盖了我国所有的艺术设计院校, 它在艺术设计的发展上起到了重要的意义。视觉化的艺术表达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样式, 不同文化, 不同地域, 不同语言的人们, 通过视觉化表达进行文化的交流、信息的传达、情感的沟通。随着交流和审美的需要, 人们创造了更多更丰富的视觉化语言, 色彩就是其中相当典型的一种。色彩直观鲜明的视觉性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带动起一个新的视觉传达的领域。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体现色彩的视觉化语言的意义与价值, 不只是传达的需要, 也是人类情感寄托的需要。
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培养了多层次高能力的人才, 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也非常具有科学性, 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这些专业都是在于看来作为媒介进行信息与文化的传达。作为一名具有多年教学工作经验的艺术设计教师, 我深深地体会到色彩的运用对于艺术的表达是多么的重要, 而只有让学生确实的了解的色彩表达背后的文化意义才是正确掌握运用色彩的方法。我经常跟学生讲解色彩的文化意义, 色彩的文化性来源于人类的文化与文明, 它受到历史, 习俗, 地域, 人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在一定的范围内, 人们在长期的社会文化活动中逐渐建立起了对于文化包括色彩语言的共识。在这种共识下, 色彩的视觉化语言也在人类的心理和生理活动中不断受到提炼和补充, 在人类活动中进行大量的发展与反馈, 从而逐渐丰富起来, 成为我们现在达成一致的、用于交流的“色彩的语言”。由于色彩语言是通过人们对自然万物和生活感触不同, 对色彩所产生具体的或抽象的联想, 所以色彩语言的形成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有着密切联系, 色彩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具有比形体与文字还直观、更丰富的魅力。我们在进行色彩的视觉化设计是就能比较准确地抓住人们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规律, 从而使色彩能够充分的达到信息传达的作用。
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正确的掌握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使用色彩语言的方法。设计色彩课程是视觉传达专业教育的核心课程, 我们将以此为中心, 通过对课程的概念体系, 课程内容的讲解, 帮助学生系统化的对色彩进行归纳和分析, 其宗旨在于训练学生深入挖掘设计色彩课程的内涵, 清晰的界定色彩语言的概念, 理清色彩视觉化语言的发展脉络, 需找色彩语言内容演变的内在逻辑, 推导出色彩语言文化体系演化的必然逻辑, 明确掌握色彩语言的设计方法。
设计色彩课程旨在训练学生准确地把握色彩的视觉化语言并加以运用。因此对于色彩的语言表达我们要给学生做以下归纳和划分:
1、色彩的传统文化表达。前文我们讲了色彩的文化特征和表述, 特定的色彩会产生特殊的精神感染力。视觉传达设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色彩带来的民族感和时代感。色彩给人的感觉是因人而异的, 在缤纷多彩的世界里人们对色彩有着很重的依赖。从我们的历史文化发展来看, 节日时节庆祝用的色彩已经在我们的心理根深蒂固了。直到现代, 每逢佳节时, 祖国大地上都会使用大红色来庆祝节日, 此时人类在心理上需要从绚丽的色彩中寻求刺激和满足, 以使自己的情绪得到最极致的宣泄, 同时他们也在追求着色彩带给他们的情感的享受, 这种享受的过程从而形成了某种特定的色彩语言的识别效果。通过对色彩的传统文化的表达我们可以看到色彩的视觉化语言是有着很深的社会原因的, 她对于社会文化和人类生活是离不开的。富有文化气息的色彩语言最能够深入到视觉传达设计的心理情感表达之中。
2、色彩的多元化文化表达。现代社会的文化充分的接轨国际, 多元化的文化表达也是视觉传达设计趋势不可逆转的一部分。多元化重点在对于色彩语言表达的创新设计, 要完美的挖掘和利用各国传统色彩语言表现的风格, 将色彩语言与历史发展进行完美的结合, 赋予色彩语言别具一格的创意表现。但是我们也不能一味追求多元化而忽略了色彩语言的正确表达。色彩语言是复杂和多变的, 有时候将两种文化融合的过于草率也会适得其反, 因此我们要抓住色彩对于人类心理的反应, 辩证的一分为二地看待多元化的表达。
在中国艺术设计教育走向成熟、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中, 设计色彩教育所扮演的角色应当是意义重大的, 设计色彩教育是现代设计教育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社会的发展,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丰富, 色彩这一重要的形式语言与信息传达媒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算是在一些具有名望高等院校, 色彩的视觉化语言的运用也显得墨守成规和过于保守。这充分说明我们平时在进行教育教学时对于设计色彩课程教学的一种忽略。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打破以往的相对狭隘的色彩表现观念, 提高学生的宏观构思能力。对于高校设计色彩课程的改革创新, 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利用我们丰富的传统色彩这一深厚积累的财富, 教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去充分的利用这个宝藏, 弥补先天的缺失和不足, 才能使我们设计教育培养的人才真正具有独立的、成熟的设计思维和掌握科学的色彩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德]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1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2, 145
[2]杨乃麟.色彩对人们心理感受的作用研究.科教文汇, 2006, (上半月刊) :169-170
[3]赵百祥.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色彩表现.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8, 28 (4) :108-110
关键词:设计;心理学;包装设计;色彩
1 包装色彩的心理感情与联想
色彩,对人的视觉可以产生直接的刺激,使人们情绪发生变化。间接的影响到人们的情绪和心理,乃至影响人的判断。色彩本身无所谓情感,色彩情感只是发生在人与色彩之间的感应效果。因此,色彩可以达到视觉的冲击效果,可塑造为具有独创能力的媒体。所谓的色彩传递,是通过表面的色彩配置,使包装商品具有良好的视觉特征,去捕捉消费者的注意力,通过包装色彩的象征性来影响消费者去注意、喜爱该产品。
2 心理因素对包装设计的影响
包装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中已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成功的包装设计可以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欲。包装的第一印象会成为消费者在识别和选择商品时的重要依据。在包装设计中,不同的色彩、形体、造型使消费者能够联想到视觉、触觉、味觉等感官刺激。因此,心理因素对包装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
包装对于每一个购买商品的消费者来说,都不会感到陌生,较之其他任何一门艺术形式,包装艺术设计有着最广泛的群众性。包装设计比其他艺术形式更直接、更有声有色、更富于感染力地渗入到我们生活的层层面面。一个成功的包装设计能够真正地打动人心,那么它将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商品的购买。因此,人类的心理因素对包装设计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包裝设计中的心理因素主要表现在视觉、触觉、味觉等各方面。包装通过不同的图案、色彩、文字以及材质和造型来刺激消费者的感觉器官。对消费者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达到刺激消费者购买的目的。
3 视觉感知对包装设计的影响
视觉在消费者购买心理活动过程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们对事物信息的接受和识别分为感觉和知觉两个阶段。感觉反映事物的属性,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因此,感觉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没有感觉,不仅不可能产生知觉,而且也不可能产生其他一切心理现象,而在人的五官感觉程度中,视觉占了87%,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四种仅占13%。包装对视觉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字。文字是记录、表达人与人之间情感,沟通意念的基本符号。它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视觉传达要素,通过大量的印刷,便可将所要传达的讯息传播开来。文字本身是历经长远的锤炼所演变出来的,其本身就具备了象形之美,有了艺术的气息,所以包装设计者如能善用文字,将字与字的编排与变化、字体的灵活使用,就能够构成一件绝佳的设计。文字是每一个包装不可或缺的构成元素,包装设计者必须有个体认识,想做好包装设计,必先驾驭文字。如要想驾驭文字,设计者可能要先对各种字体的特色有所了解,文字设计也同其他设计一样,讲究“空间、平衡、韵律、格调”等因素。
在包装设计上,还必须重视文字的“认知度”和“易读性”,包装上的品牌名称和说明文字,如果不能让消费者很快认知,就失去了它的商品属性。文字不但具有装饰性,更重要的是它具有直接的信息传达功能。因此,要针对商品的特性,选择适当的字体,适当的内容对商品的属性进行描绘。设计者除了对现有的字体特色必须有深入的认识外,还要依据商品的特性创造出新形态的字体,以吸引顾客的注意力,最终达到销售的目的。
(2)图案。在包装上,最常见的图案表现方法就是以具像图形和抽象图形来表达。包装最大的目的就是要将被包装的内容物(商品)推销出去,所以基本上要让消费者知道所买何物,此时如只透过文字、色彩来表现,似乎略欠真实感,所以常会以写实的、绘画的、感情的表现方法将产品优点具体的说明,而为了表现其真实感,具像图形的表现方式,通常都会以摄影或插画的技巧来表现。而在抽象图形的表现上,则是借由其冷静、理性的强烈视觉印象,给消费者一种强烈的印象,并使商品本身在五彩缤纷的商品包装中,展现独特的风貌。而该以何种类型的图案来表现,就全看商品本身的消费群诉求以及商品本身的定位与特色来做选择。同时,商品的图案要符合商品的特性,以便消费者能够更好地选择商品。例如,哥伦比亚的咖啡,法国的葡萄酒等,一般都会在包装设计中通过使用具有原产地风情的图形将这个信息传递出来。有些产品中使用的特殊原材料、配方或新的加工工艺,一般也会作为包装设计的特点体现出来。这样,消费者就可以直接从商品的图案而很快的辨别出商品的属性。
(3)色彩。人观察外界的各种物体,首先引起反应的是色彩,它是人体视觉诸元素中,对视觉刺激最敏感,反应最快的视觉信息符号。对色彩的注意力占到人视觉的80%左右,对形的注意力仅占20%左右。因此,色彩对包装设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赤橙黄绿青蓝紫”中我们如何选择引起消费者格外青睐的色彩呢?
首先,刺激物的强度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原因,如大红,具有刺激和兴奋神经系统,增加肾上腺素和增强血液循环的功能。但接触艳色过久会产生焦虑和身心受压的情绪,使人感到疲劳。其次,对比可以使色彩鲜明、生动、活泼、既有美感,又有快感。例如,日本的灌汤系列化的盒包装,是一组以消费者心理为出发点的画面佳作。药品尽管是治病的,但是消费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是难以忍受的,因而产生一种望而生畏的心理感受,针对这一点在包装设计时,作品独具匠心地采用鲜明的色彩对比使人感到这灌肠药有别于那些色彩冰冷的以文字为主的同类产品,仿佛还有那么一点引人食欲的东西在里面,并不那么可怕。这一组设计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减少了人们对药品的不愉快感,扩大了推销。
在颜色的对比上,首先要防止花俏,零乱、繁杂、生堆硬砌,避免不和谐的气氛留在消费者的心里。再次,刺激物的新奇很容易成为注意的对象,而千篇一律的,刻板的,多次重复的颜色,就很难吸引人们的注意。将色彩的基本知识融会贯通,才能为商品设计出一个最具视觉刺激效果的包装来。
通过上述对包装色彩的分析,可以从心理学角度得出如下判断:在人的感觉经验与大脑想象机制的互动作用下,具有“捷足先登”奇效的色彩视觉往往成为其他感觉领域的先导者,从而加深了人们对于听、味、嗅、触的反应与认知能力。鉴于包装色彩共感联想现象在具有可供挖掘的巨大潜力的同时,还可给人带来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故而在包装设计中,如能有意识地巧驭它们,就可使包装设计作品别具意味与美感。
包装离不开色彩,色彩吸引着每一个人,而且它的信息要先于形状和内容为人们所获取。色彩是从感情上而不是从理智上吸引人们的,色彩有吸引注意力、实现潜在顾客的愿望。设计师在进行商品包装设计时,必须考虑色彩心理的恰当运用,同时还要考虑民族、区域、年龄的心理差异,另外还要结合商品本身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档次要求、不同的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地域等要素来选择运用,实现完美的包装效果。
参考文献:
[1] 曾迪来.现代包装设计[M].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2] 李立群.商品包装装潢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 柳沙.设计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色彩设计研究论文】推荐阅读:
色彩设计研究10-06
室内色彩设计研究论文07-04
城市色彩设计研究的论文09-24
风景园林设计中色彩设计探讨论文10-05
会展展示空间色彩设计研究论文07-16
人性化室内色彩设计研究论文06-05
色彩图形与文字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论文06-21
图案色彩教学设计06-24
界面设计色彩搭配07-08
《服装设计基础》--色彩基础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