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阅读指导(精选12篇)
认识英雄好汉
——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指导课教学设计
襄阳市襄州区龙王镇中心学校 李宜国
【教学内容】
名著推荐与阅读指导——《水浒传》。【学情分析】
十四五岁的九年级学生,对我国著名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浒传》应该不会陌生。他们在此之前的学习或生活当中或多或少有所接触,影视节目在寒暑假多次滚动播放。因此,他们对其中的人物形象或多或少有所了解,但这种了解不够深刻、全面,必须引导他们阅读和欣赏。【教学设想】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并要求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达400万字以上。
《水浒传》这本家喻户晓的文学名著是课程标准推荐阅读书目之一。但在学生平时的阅读中,他们大多只关注故事情节,而忽略了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因此,我决定带领学生通过对重点段落章节的阅读、探究,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深入地了解它的艺术性、思想性。但它是一部长篇小说,要完全在课堂上学习,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这堂课上,只是简单介绍这部作品,让学生认识到它的价值,了解它的艺术魅力,并通过片段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赏析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初步了解《水浒传》这部名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2、能结合作品故事情节来分析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片段的学习,掌握小说阅读赏析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阅读《水浒传》及其他文学名著的兴趣,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力。
【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2、初步了解《水浒传》这部名著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
3、通过片段的学习,掌握小说阅读赏析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文本
运用多媒体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
师:同学们听完之后是否有热血沸腾,畅快淋漓之感?那高亢激越的气势,让我们想到了那些“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豪侠之士。那么,你们知道这首歌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吗?你们想到了其中的哪些豪侠之士?
要点提示:《水浒传》;可能想到的豪侠之士:逼上梁山的林冲、醉打猛虎的武松、勇猛憨直的李逵、行侠仗义的鲁智深等。
师:众多的水浒英雄演绎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大话水浒,走近英雄,去感受那些侠义之士的精神气概!
设计意图:开头激趣相当重要,通过同学们熟悉的《水浒传》主题歌,引入《水浒传》,并以行侠仗义的豪侠之士,让他们初步感受梁山英雄的侠义精神,再顺势导入主题。
二、复习旧知、导读文本
1、作家作品简介:(多媒体显示)
施耐庵,()人,一般认为是《水浒传》最早的创作者。祖籍苏州。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曾在钱塘一带做过几年官,其余时间一直以教书为业,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学生。
《水浒传》是我国小说史上的第一部以()为题材的()。2.全书故事情节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至第七十一回,写(),是梁山好汉的个人英雄传奇故事;第二部分从(),是梁山事业发展壮大的写照和梁山好汉的集体传奇故事;第三部分从八十三回至一百回(一百二十回至一百二十回)写(),是梁山起义的最终悲剧结局。
了解书的大致内容的方法:浏览目录、简介
3、写作背景与主题:《水浒传》的故事发生在北宋末年。当时的社会非常的黑暗,在位皇帝徽宗只知吃喝玩乐,终日不理朝政。蔡京、高俅、童贯等奸臣把持朝政,他们与地方官吏勾结、狼狈为奸,贪污受贿、横征暴敛,再加上地主恶霸与豪强劣绅的无法无天、横行霸道,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被迫起来进行武装反抗。因此,整个北宋时期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接连不断。小说中描写的宋江、方腊等起义,就是以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为依据的。
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作品有力地揭露和批判了()的罪恶,成功的塑造了一大批起义英雄的生动形象,歌颂了他们()精神。
4、读懂小说就要读懂故事 : 你读过或看过哪些故事?给大家讲一讲.5、读懂故事就要读懂人物 :根据文字描写猜出人物姓名;根据英雄绰号说出人物。
6、要读懂人物就要读懂细节 :观看视频《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完成以下任务。①结构梳理,感知侠义之举: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片段的大概情节。(提示)鲁达为什么要打?有没有直接打?怎么打法?打的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以情节的发展来梳理全篇,帮助学生理清结构,让学生了解小说三要素中的情节。
②品评人物,感受侠义之举: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个故事中,你认为鲁达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那些地方看出来的?(教师引导学生主要从这个人物的言谈、举止对人物性格进行品评,并予以适时点评。)
要点提示:疾恶如仇、莽撞粗鲁、粗中有细、有勇有谋……
③④⑤⑥⑦精读三拳,细品侠义之举:“三拳”分别打在什么部位?“三拳”各自从什么角度写的?每一拳下去,郑屠各有什么反应?鲁达又是如何对待的?作者为什么要如此详写三拳? 要点提示:三拳分别打在鼻子上、眼角上、太阳穴上,从次要部位到要害部位。三拳分别从味觉、视觉、听觉角度来写。第一拳下去,郑屠叫“打得好”,鲁达斥骂“还敢应口”;第二拳下去,郑屠讨饶,鲁达“偏不饶你”;第三拳下去,郑屠“挺在地上,动弹不得”。详写三拳,更能突出鲁达嫉恶如仇的性格,突出作恶者狼狈的下场,更符合被压迫的人民伸张正义、除暴安良的愿望。
设计意图: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对关键段落进行阅读探究,让学生掌握分析小说三要素中的人物性格的方法。
了解段落大意或找要点时,可快速浏览、跳读,对于精彩章节要精读、细读,觉得
意犹未尽时,还要回读。
④各抒己见,辨析“侠义”之举:鲁达为什么不去官府状告郑屠而去亲手惩治他?联系我们现实生活,小组合作讨论,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去看待“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侠义行为呢?
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小说是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让他们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并理解主题、人物、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正确地看待文中的侠义之举。
三、概括阅读、欣赏小说的方法。(多媒体展示)
要点提示:⑴首先要理清故事情节。⑵小说最重要的是把握住人物形象。应抓住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结合文章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行为、心理活动等,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性格形成原因。⑶品味精彩的语言,掌握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即主题思想)。
四、课外延伸,作业布置
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水浒传》,并选择一个专题进行自己的研究,可以分析小说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也可以就小说中的精彩情节或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写3-4篇读书笔记。参考题目《我眼中的×××》、《我最喜爱的文学形象──×××》等。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探究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名著作家的简介和故事背景等信息, 向学生展示相关影视作品, 听相关音乐等等。我们可以发现, 当播放某部电视剧时, 与之相关的东西便成为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 与它们有关的书也就成了学生互相传阅的热门书。教师把影视作品搬进课堂, 让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先有直观的感受和大体的了解, 从而激发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师应引导学生增添阅读氛围形式的多样性。笔者在教学《水浒传》之前, 让学生先编一份小报, 内容可以是作者、时代背景的介绍, 可以是经典片段的赏析, 可以是问题的设计, 尤其是让学生互相拟出问题, 然后交换小报, 互相解答。学生对此很有兴趣, 并且能促进学生的再次深入阅读。
二、追求深层阅读, 鼓励探究创造
阅读名著要能透过作品的文字表象, 领悟作品的形象、情感, 从作品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名著的内容、思想比较复杂, 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性思考, 引导学生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正确看待作品。例如:如何看待《水浒传》中的主题思想?如何理解梁山好汉的杀人放火行为?让他们对名著进行有批判地辩证品读。
教学中要倡导自主阅读, 要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教者不要把自己的阅读感受灌输给学生, 要把阅读的主动权放给学生, 尊重他们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 让他们在自由阅读中学会感悟、鉴赏。如果仅仅让学生独立思考, 可能会出现“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形, 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有价值的焦点问题进行讨论、辩论等, 在矛盾中展开积极的思维,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性。
比如, 笔者在课堂上就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读《水浒》,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毛泽东看了《水浒》, 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毛泽东认为, 《水浒》一书只反贪官, 不反皇帝;有人认为, 《水浒》是一部官逼民反的史诗。请你根据你的阅读和理解为以上的观点找到论据。”以此来引导学生探究。课后又布置探究《百家讲坛》节目说过的一段话:“不要笼统地说水泊梁山108条好汉, 最好说108位头领, 或者说是108将, 这样比较准确。”让学生课后再次品读《水浒》, 为这种观点找到论据, 并据此写成一篇小论文。
三、原著阅读与解读课本阅读相结合
教师要根据课本中精选的文学名著中的片段, 设计好问题, 引导讨论, 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 了解阅读方法。把课内的教材学习与课外的名著阅读有机地联成一体, 它们相得益彰, 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课文的乐趣、阅读名著的妙用, 就可形成良性循环, 激发学生的兴趣, 推动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阅读经典名著, 感受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课堂上笔者让学生读《智取生辰纲》 (教材的) , 对文中人物杨志、吴用加以评价。然后又重点提出一个问题:《水浒》是一枝独放异彩的奇葩, 作者塑造了800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人物形象家喻户晓, 深入人心。请同学们回顾《武松杀嫂》、《鲁智深拳打镇关西》 (教材的) 及其他相关片段, 赏析三个人物的个性的异同。比如阅读《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拳打”的场面, 分析语言特色等。这样把课本上的片段有效的利用起来, 以小见大, 进而把握整部作品某方面的特点, 有一两拨千斤之效。
四、以考试促进名著阅读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 中外名著也被推上了中考前沿, 其知识点自然也就成了试题的出处之一。由于名著的阅读越来越为命题者所青睐, 因此平时期中、期末考试的语文试卷中适当融入经典名著的内容, 对提高学生名著阅读的质量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进行定期的必读书目考查, 旨在检查学生阅读与否, 考查学生对作品的了解程度。如为帮助学生熟悉《水浒传》的人物, 笔者就设计了一张试题, 比如宋江手下五虎将是指谁, 坚决反对招安的头领有二人是谁, 主张招安的头领有两人是谁等等。学生在查找答案的同时, 也把原著速读了一遍。
波罗果夫曾经说过:“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世界,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课外阅读总量提出的具体要求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据笔者的调查,80%左右的学生对阅读名著有一定的兴趣,但真正能认真完整地读完《课程标准》规定的必读名著的学生不足10%,多数学生对名著只有一些浮光掠影的了解。面对“读图时代”、“快餐文化”的到来,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该为我们的学生做些什么呢?下面笔者结合《水浒传》阅读指导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探究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名著作家的简介和故事背景等信息,向学生展示相关影视作品,听相关音乐等等。我们可以发现,当播放某部电视剧时,与之相关的东西便成为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与它们有关的书也就成了学生互相传阅的热门书。教师把影视作品搬进课堂,让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先有直观的感受和大体的了解,从而激发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师应引导学生增添阅读氛围形式的多样性。笔者在教学《水浒传》之前,让学生先编一份小报,内容可以是作者、时代背景的介绍,可以是经典片段的赏析,可以是问题的设计,尤其是让学生互相拟出问题,然后交换小报,互相解答。学生对此很有兴趣,并且能促进学生的再次深入阅读。
二、追求深层阅读,鼓励探究创造
阅读名著要能透过作品的文字表象,领悟作品的形象、情感,从作品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名著的内容、思想比较复杂,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性思考,引导学生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正确看待作品。例如:如何看待《水浒传》中的主题思想?如何理解梁山好汉的杀人放火行为?让他们对名著进行有批判地辩证品读。
教学中要倡导自主阅读,要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教者不要把自己的阅读感受灌输给学生,要把阅读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尊重他们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让他们在自由阅读中学会感悟、鉴赏。如果仅仅让学生独立思考,可能会出现“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形,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有价值的焦点问题进行讨论、辩论等,在矛盾中展开积极的思维,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性。
比如,笔者在课堂上就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读《水浒》,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毛泽东看了《水浒》,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毛泽东认为,《水浒》一书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有人认为,《水浒》是一部官逼民反的史诗。请你根据你的阅读和理解为以上的观点找到论据。”以此来引导学生探究。课后又布置探究《百家讲坛》节目说过的一段话:“不要笼统地说水泊梁山108条好汉,最好说108位头领,或者说是108将,这样比较准确。”让学生课后再次品读《水浒》,为这种观点找到论据,并据此写成一篇小论文。
三、原著阅读与解读课本阅读相结合
教师要根据课本中精选的文学名著中的片段,设计好问题,引导讨论,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了解阅读方法。把课内的教材学习与课外的名著阅读有机地联成一体,它们相得益彰,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课文的乐趣、阅读名著的妙用,就可形成良性循环,激发学生的兴趣,推动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阅读经典名著,感受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课堂上笔者让学生读《智取生辰纲》(教材的),对文中人物杨志、吴用加以评价。然后又重点提出一个问题:《水浒》是一枝独放异彩的奇葩,作者塑造了800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人物形象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请同学们回顾《武松杀嫂》、《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教材的)及其他相关片段,赏析三个人物的个性的异同。比如阅读《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拳打”的场面,分析语言特色等。这样把课本上的片段有效的利用起来,以小见大,进而把握整部作品某方面的特点,有一两拨千斤之效。
四、以考试促进名著阅读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中外名著也被推上了中考前沿,其知识点自然也就成了试题的出处之一。由于名著的阅读越来越为命题者所青睐,因此平时期中、期末考试的语文试卷中适当融入经典名著的内容,对提高学生名著阅读的质量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进行定期的必读书目考查,旨在检查学生阅读与否,考查学生对作品的了解程度。如为帮助学生熟悉《水浒传》的人物,笔者就设计了一张试题,比如宋江手下五虎将是指谁,坚决反对招安的头领有二人是谁,主张招安的头领有两人是谁等等。学生在查找答案的同时,也把原著速读了一遍。
学生阅读名著,一旦引导得法就能让他们触摸到名著最感人的神经,感受到名著那深沉的震撼和久远的回味,真正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灵来阅读一部有价值的文学作品,从而能够真正地“悦”读名著。
阅读《水浒传》片段,完成填空。(4分)那种地道人笑道:“墙角边绿杨树上新添了一个老鸠巢,每日直聒到晚。”众人道:“把梯子上面去拆了那巢便了。”有几个道:“我们便去。”A也乘着酒兴,都到外面看时,果然绿树上一个老鸦巢。众人道:“把梯子上去拆了,也得耳根清净。”李四便道:“我与你盘上去,不要梯子。”A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煅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 选段中“A”指的是____________(填写人名)(1分),他的绰号是____________,(1分)和他相关的一个其他故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参考答案:5.鲁智深(鲁达)(1分)花和尚(1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2分)
三人再吃了两角酒,下楼来叫道:“主人家,酒钱洒家明日送来还你。”主人家连声应道:“提辖只顾自去,但吃不妨,只怕提辖不来赊。”三个人出了潘家酒肆,到街上分手。史进、李忠各自投客店去了。
只说鲁提辖回到经略府前下处,到房里,晚饭也不吃,气愤愤地睡了。
(1)以上选文出自著名长篇小说《____》,作者是____。
(2)下面对选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除了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表现鲁达的性格外,还通过史进、李忠、店主等人物侧面烘托其为人。
B.“鲁达把这二两银子丢还了李忠”,一个“丢”字,表现了鲁达对李忠吝啬小气的不满。
C.“气愤愤地睡了”,“气愤愤”表现了鲁达因金氏父女的啼哭而破坏其喝酒雅兴后内心的愤愤不平。
D.选文语言极具个性化,寥寥数语就能体现人物的不同性格;同时又大量运用口语,充满生活气息,可读性极强。
(3)鲁提辖的姓、字、法号中巧妙地隐含着他的性格特征:“鲁且达而又智深”,请在“鲁”“达”“智深”中任选一个,结合上面选文以及你所知道的相关情节简析他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水浒传》施耐庵
(2)C
(3)示例一:“鲁”,鲁提辖听到金氏父女哭声后乱扔碟盏,表现其“粗鲁急躁”的性格。
示例二:“达”,鲁提辖倾尽钱财帮助金氏父女,表现其“豁达大度”的性格。
示例三:“智深”,鲁提辖三拳打死了镇关西,却说郑屠诈死,然后迅速离开(鲁提辖在金氏父女走远后才离开客店),表现其“智慧深思(粗中有细)”的性格。
一、填空
1.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第一个出场的人物及其绰号是:(九纹龙史进)。
2.《水浒传》中三位女英雄及其绰号:(一丈青扈三娘);(母夜叉孙二娘);(母大虫顾大嫂)。
3.“黑熊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煞下云梯.”这几句话写的是(李逵)他的性格特点是(耿直,纯朴,莽撞)。4“大闹野猪林”涉及的主要人物有:(鲁智深,林冲)。
5.粱山泊中最后排名的前四位人物是:(天魁星呼保义宋江,天罡星玉麒麟卢俊义,天机星智多星吴用,天闲星入云龙公孙胜)。
6.《水浒传》中,被逼上梁山的“逼”字在(林冲)身上体现得最明显。
7.《水浒传》中由身为朝廷命官却被逼上梁山的人物是:(林冲),(杨志)。
8.《水浒传》中的故事及相关的人物:误入白虎堂(林冲);大闹清风寨(花荣);探穴救柴进(李逵);风雪山神庙(林冲);怒杀阎婆惜(宋江)。
9《水浒传》中两位打虎英雄的名字及打虎的地点是:(武松在景阳冈打虎),(李逵在沂岭杀四虎)。
(林冲)。
二、阅读,回答问题
当下立住脚看,只见远远地黑凛凛一条大汉,吃得半醉,一步一颠撞进来.A看那人时,却是经市有名的破落户泼皮,叫做B,专在街上撒泼,行凶,撞闹,连为几头官司,开封府也治他不了;以此满城人见那厮来都躲了。却说B抢到A面前,就手里把那口宝刀扯出来,问道:“汉子这口刀要卖多少钱?“A道:“祖上留下宝刀,要卖三千贯。”B喝道:“什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三十文钱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你的鸟刀有甚好处,叫做宝刀?”A道:“洒家的须不是店上卖的白铁刀。这是宝刀。”B道:“怎地唤作宝刀?”A道:“第一件,砍铜剁铁,刀口不卷;第二件,吹毛得过;第三件,杀人刀上没血。”B道:“你敢剁铜钱么?”A道:“你便将来,剁与你看。”……
请指出文中的人物姓名及绰号。
1、文中A是谁()其绰号是()A:杨志(青面兽)
2、文中B是谁()B:牛二
3、请简要叙述接下来所发生的故事情节。
牛二去一香椒铺讨了二十个铜钱,放在桥栏上,杨志手起刀落,铜钱全被剁碎,众人喝彩。牛二喝道:“喝什么鸟彩!”又揪下一绺头发,让杨志放在刀刃上,一口气吹过,头发齐齐地断了。牛二又道:“你刚才说杀人不沾血,杀个人我看看。”杨志道:“皇城之下,怎能杀人?杀条狗吧。”牛二又道:“说要杀人,怎么又杀狗?”便又胡搅蛮缠起来,杨志性起,一刀搠死牛二,去官府自首,由于众人求情作证免死,被发配大名府。
4、从《水浒传》全书看,你认为A人物的性格怎样?
虽然这些名著, 学生都不同程度地读过, 但是读得不够仔细, 不够深入: 一方面是因为读本本身有一定的难度, 另一方面则是无人进行系统地指导或者交流, 导致学生对书中人物、 故事一无所知或者把事情与人物张冠李戴。 这就需要老师带领学生深耕精读, 激发他们持久的阅读兴趣, 培养他们的阅读意志, 提高他们阅读名著的能力。
可是, 采用什么策略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 需要培养学生哪些阅读能力? 需要学生运用哪些阅读策略和方法来实现自主阅读? 这都需要老师借助有限的阅读课进行精细化的指导。 现以 《水浒传》 为例, 谈谈古典小说阅读的指导方法。
一、 竞答情节, 激发兴趣
学生读书, 首先关注的是故事情节。 情节在小说中占据统领的地位, 读懂故事情节, 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思考。《水浒传》 的情节曲折而又繁杂, 在结构安排上很有特色: 聚义之前情节主要是单线发展———每组情节既有相对的独立性, 又环环相扣, 互相牵连; 聚义之后, 整体推进, 综合安排。
一般来说, 学生初读不仔细, 往往会把情节和人物张冠李戴。 为了让学生读明白故事情节, 笔者设计了 “竞答法”, 即让学生根据老师或者同学的描述猜出有关的故事或情节。 一般有如下几种形式:
1. 精彩情节回放
你觉得书中的哪些情节写得精彩? 你能够讲出来, 或者几个人一起表演给大家看吗?
2. 师问学生答
如: (1) 林冲早年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 后来雪夜入梁山, 这是什么原因呢? 你能够说出其中的故事吗?
(2) 鲁智深是一个嫉恶如仇、 有勇有谋的人, 你能够说出有关他的 “拳打镇关西” 的情节吗?
(3) 多少年来, “智取生辰纲” 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 你能够说出这个故事的情节吗?
3. 小组内互问互答
由小组长主持, 3 个学生轮流出题, 其他学生竞答故事情节。
4. 小组间竞答
即小组内选出最佳问题, 让其他小组竞答, 全班进行评价。
运用竞答、 竞猜的教学策略, 学生会在交流中发现自己的不足, 从而再次捧起书本认真阅读细节; 同时在自己出题、 答题的过程中体会阅读的乐趣, 在快乐的阅读中对名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 情景再现, 情趣相生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 声音、 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水浒传》 中的很多故事, 很多英雄好汉的做法令孩子们费解。 如何引导学生读懂? 如何让他们饶有趣味地继续读下去? 笔者采用了 “情景再现法”, 即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 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调动已有的生活经历和审美趣味, 把抽象的文字艺术地再现成当时的生活场景或事件, 从而完成读者、 作者与文本的对话。
1. 绘制画面
梁山英雄曾经两次攻打曾头市, 第一次攻打, 晁盖被杀, 以失败告终; 第二次攻打, 采用了怎样的攻打方式后取得成功? 要求小组合作画出五路兵马的路线图, 标明人员安排以及攻打方式等, 学生在绘制、 讨论的过程中兴致勃勃地细读了故事情节, 再现当时复杂的战斗情景。
2. 语言渲染
如在 “青面兽卖刀” 的故事中, 笔者创设情境:“杨志是杨令公之孙, 因为丢了花石纲, 经过多方打点, 好不容易才见到高俅, 可是却被赶了出来。 现在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杨志?”“此时, 杨志盘缠用尽, 只好去卖宝刀, 可是却碰到了泼皮牛二。 现在, 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杨志?” 这样, 通过语言渲染, 拉近了时空的距离,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 通过联想和想象, 理解杨志的形象。
3. 表演故事
如 “景阳冈打虎” 一段, 笔者就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1) 请大家读一读片断, 把你认为最精彩的词语勾划出来, 再想一想从这些词语中能够看出武松什么样的特点? (注意 “闪” “抡” “劈” “揪” “按” “踢” “提” “打”)
(2) 在阅读时, 除了要注意所勾画的精彩词句外, 还要注意语调。 你们认为应采用什么语调呢?
(3) 精彩的动作描写是需要我们反复品读的, 你能够读好这段话, 让我们身临其境, 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吗?学生自由练习。
(4) 表演读, 体会气氛的紧张, 老虎的凶猛, 武松的英勇机智。
运用以上方法再现当时的情境, 当然还可以是用多媒体进行情景再现, 有助于学生再现当时的情境, 理解人物形象, 提升学生的认识。
三、 积累佳句, 体味语言
名著语言的规范性是值得我们记忆、 借鉴和模仿的。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做好积累、 品味、 内化语言的工作。 笔者采用了 “摘抄积累” 法, 但有别于平时的提法。
首先, 让学生在指定的篇目内摘抄20 个四字词, 摘抄两个好句。 批改学生的作业时, 发现学生摘抄的是片段或者场景, 了解后才知道, 只有摘抄一个片段, 结合上下文才知道其中的奥秘, 这说明学生的阅读水平明显提高, 审美能力明显增强。
接着, 让学生交流, 在交流中碰撞思维, 提高认识, 提升语文素养。 根据学生的摘抄积累情况, 笔者发现学生喜欢 “拳打镇关西” 的语言, 于是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1) 很多同学摘抄了这个故事中的句子或者段落, 你能够说出喜欢它的原因吗?
(2) 引导学生着重分析3 个比喻句, 从郑屠的味觉、视觉、 听觉, 写出了郑屠被打的惨样, 写出了鲁智深爱憎分明、 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
(3) 让学生合作读、 评价, 体会气氛的紧张, 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体味语言的精妙。
(4) 给3 分钟时间, 选择最喜欢的句子, 看谁积累得多。
引导学生自主摘抄、 积累好词好句; 合作探究、 总结描写的特点; 朗读诵咏, 品味语言, 积累语言, 为学生写人记事的作文打下基础。
四、 对比阅读, 练就慧眼
了解了故事情节, 品味了文章的语言后, 应该聚焦于书中的人物形象。 可是, 《水浒传》 中那么多英雄人物, 异中有同, 同中有异, 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呢? 笔者这样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1. 同样的事件, 不同的人物, 表现人物性格的不同
同样是打虎, 武松和李逵的不同表现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打虎的原因不同, 打虎的方式不同, 打虎的数量不同, 打虎的难度不同, 杀虎后的心情不同, 影响力不同, 观察点不同, 打虎时的心情不同, 性格有差异……
2. 同一人物, 不同的事件, 表现人物性格的多样性或者发展变化
“误入白虎堂”“大闹野猪林”“风雪山神庙” 等故事都是写林冲的, 体现了林冲的什么特点?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和讨论、 发现了林冲单纯、 是非分明、 生性耿直、 喜欢结交朋友、 武艺高强等多样性特点, 而对他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心理变化也把握得比较准确。
3. 由具体的一个人物形象谈到多个人物形象, 通过对比找共性, 总结规律性的东西
由忍辱负重的林冲想到嫉恶如仇的鲁智深, 由鲁智深想到李逵, 再想到武松, 这一组人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运用 “对比阅读法”, 引导学生阅读、 讨论, 学生对情节、人物、 环境等进行审查、 分析、 综合, 找出他们的共性, 练就学生的慧眼, 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 唇枪舌剑, 理趣横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 学生开始有意识地思考一些问题。 如有的学生认为不应该让大家花这么多时间来读这本书, 因为书中写的是遇到任何事情, 不是靠说理, 而是用刀枪、 拳头说话; 应该告诉大家该如何处理这些事情, 而不应该靠打斗来解决。 这是本书的一大写作特色, 也是很多人认为小学生不宜读 《水浒传》 的原因。 那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些事情呢? 我们采用了辩论会的形式, 让学生能够各抒己见, 达到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的目的。
步骤如下:
1. 认为作者施耐庵可以写打斗和不可以写打斗的原因, 各写3 条。
2. 小组合作讨论。
3. 分成两个大组, 抽签, 辩论。
凡是辩论, 笔者都会提前一周告诉学生, 让他们有时间阅读, 通过找具体的事例写出 “可以写打斗” 或 “不可以写打斗” 的原因, 并且建议他们多角度地运用材料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在辩论时, 老师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答案, 适时点拨, 保证思维的多样性, 提高认识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采用辩论的方式, 发现学生更加喜欢结合生活现实, 对书中的问题进行追问和思考, 从书中看到社会现实, 从书中看身边的人和内在的自己, 而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对名著产生了深厚的阅读兴趣和探究精神。
六、 查阅文献, 善于借鉴
对于 《水浒传》 的作者、 写作背景、 主题、 人物形象等, 有很多的评论和争议。 当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 与同学的交流讨论, 获得一定的认识后, 应该指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 利用他人的见解来理解 《水浒传 》, 从而博采名人、 名家评论, 开拓视野, 并通过班内交流,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使他们对名著的认识更加深刻。
七、 问题延伸, 趣味盎然
有了交流, 有了思维的碰撞后, 学生开始对所读的书, 对自己的阅读行为有了自觉的思考。 如以上所提到的该不该读此书, 有同学说:“听我爸爸说, 宋江不好, 可为什么还要他当梁山泊首领?”“老师, 您平时都要求我们写表现 ‘真善美’ 的作文, 为什么 《西游记 》 和 《水浒传 》都是表现社会阴暗面的作品, 却成为中国的名著呢?” 这些问题, 立刻引起了大部分同学的共鸣, 也有 “小老师” 主动现身解答。 孩子们跃跃欲试, 说明他们很有兴致解决来自于身边同学的问题。
暂且不论学生提的问题是否合适, 也不论孩子们的回答是否精准, 只要他们在阅读中能够结合平时的学习生活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就非同凡响。 因为这些问题, 不仅仅来自于文本, 还来自于交流, 更来自于学生阅读的高度———对生活, 对人生的思考。 这种高度是一种高于自己的体验, 是一种源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刻醒悟, 是相对于当下的前进。
总之, 指导学生阅读, 需要老师关注学生的阅读状态, 渗透阅读策略, 生成探究问题, 让学生在不断的交流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在弥漫的书香中得到浸润, 任思维驰骋, 让素养提升, 饶有兴致地踏上阅读之旅。
摘要:明清白话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经典, 小说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精髓, 是学生积累文化底蕴的重要材料。阅读中国古典小说, 可以让学生从小了解我们民族的思想、文化, 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本文以《水浒传》为例, 谈谈古典小说阅读的指导方法, 以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
教学片段
学生边看图边听老师讲故事。教师讲完后,对绘图本进行回放,抓住几个关键的细节,让学生细细品味。
师:一个温暖的春天的早晨,大家依依不舍地送别阿福、阿禄和阿寿。你猜想村民会怎么说呢?
生:我猜想村民会感谢和尚。
生:谢谢三个和尚煮了石头汤,邻居之间有了友谊,敞开心扉,勇敢和别人交流。
生:我觉得村民会说,和尚来了,让他们明白了分享的快乐。
师:听了村民这么说,和尚会说什么呢?
师:你们所说的就是村民要说的,也是和尚要说的。(出示原文)
师:我们再来看看一些细节。这个小女孩出现几次?前后有什么不一样的?把第一、第二、第三幅图放在一起,你看出什么?
生:从这几幅图中,可以看出小女孩心胸很宽广,不是那种心胸狭窄的人。
生:我觉得小女孩是故事中除了和尚之外的重要人物,她每次出现都离和尚最近。
生:比较前后两幅图,前面小女孩把手放在大腿上,后面打开手,代表默默奉献,借锅给和尚。
师:在琼·穆特的心目中,小女孩很重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他安排很多细节,告诉我们怎样去阅读。注意看,分别时出现中国几个元素,第一个是桥,第二个是杨柳。中国古代,人们经常折柳在桥上送别,“柳”与“留”谐音,蕴含着丰富的诗意。
师:把图倒过来,三块石头像什么?
生:像葫芦。
生:像佛。
师:琼·穆特把中国元素和佛教元素体现在这本书里,这多么有意思呀!
评析
李老师的课给我们送来一阵清新的风气,引导学生有效地阅读课外书,“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个片段中,李老师做到了以下几点:
1猜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使学生大量阅读,老师就必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这个片段,李老师让学生猜想分别时,村民会怎么说?和尚义会说什么呢?然后,老师再引出原文。学生猜对了就会非常兴奋,读书就会更投入。通过猜读,学生自主理解这个故事的内涵,利用已知信息,推测未知信息。可以体验自主发现的乐趣。
2对比——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绘图本采用生动的图画和简明的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描述美丽有趣的故事,为学生们提供课外阅读的文本。李老师抓住绘图本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人物及神情,阅读文字描述的故事,抓住几个关键的细节细细品味。例如,对比小女孩前后的动作,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小女孩前后动作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其神情如何。学生们发现小女孩每一次出现都离和尚最近,除和尚之外,她是贯穿于整个故事的重要人物,是村里心灵最纯真的人,也是和尚们打开村民心扉的钥匙。她把大锅借给了和尚,使故事发展下去。学生们观察图画,前后对比,发现联系,掌握了阅读方法。
3点拨——有机渗透传统文化
作者在描述故事中融入禅宗文化,弘扬乐善好施的精神。李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文化因素,如三块石头叠起来像一尊佛,柳树的出现意味着分别等,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理解传统文化。
《水浒传》中有许多英雄好汉,如林冲、宋江、武松、鲁智深等,个个都有一身好功夫,机智、勇敢、不顾一切,为了朋友上刀山下火海。
就说鲁智深吧,就是个名副其实的英雄好汉。又一次,鲁智深在酒馆喝酒,偶然知道卖肉的镇关西欺诈一对父女,他不仅帮助这对父女逃离了镇关 的魔爪,而且为了帮父女俩报仇,他找到了镇关西,故意刁难他,最后把他三拳打死了。这件事害得鲁智深失去了官职和金钱,从此过上了逃亡的生活,但他无怨无悔。
这就是真正的朋友!
当然,这样的知心朋友在古代有,在现代也有。
在幼儿园时,我就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直到现在,我们的友谊还在持续着,而且越积越深。
我的这个朋友,从小跟我玩到大,从来没有发生过矛盾,可以说是形影不离了。有一次,我到她家玩。我们越玩越开心,越玩越过头。我们一开始在她的小房间里玩,后来不知怎么的到了她父母的房间去玩了。我们在床上、沙发上、柜子上爬来爬去,跳上跳下。“砰”的一声,我们呆住了,脑子好像一下子清醒了,慢慢走上去,一看,呀,那是她妈妈最珍贵的花瓶!接下来,我们什么都没说,静静地等候她妈妈回家。她妈妈看到了这景象,非常生气,我低着头,什么也不敢动,可我突然听到了一个清脆的声音:“是我干的!”可想而知,她妈妈严厉地惩罚了她。我非常难受:这可是我撞倒的呀。
《水浒传》里的人物都刻画得十分传神,性格鲜明。例如:“花和尚”鲁智深,他得知郑屠欺负金翠莲父女,主动向金氏父女赠送银两,帮助他们逃跑,故意激怒郑屠,三两拳就打死了恶霸郑屠。这一系列的作为都充分的期限了他是一个粗中有细,性格暴躁,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真汉子。
《水浒传》故事情节曲折有趣,事态的变化常常让人意想不到。认真品读《水浒传》,才能感受到梁山好汉的“忠孝义”。
孝:梁山英雄身上不缺乏对父母的孝。李逵思母心切,便回家背老母,没想到母亲却被老虎给吃了,李逵怒杀四虎。这是危险呀,是对母亲的孝给了他力量。还有当武松得知武大郎是被潘金莲毒害的,为了替哥哥报仇,于是就割下潘金莲的狗头,掏出其五脏六腑;杀了西门庆;获罪被流放孟州,也在所不惜。
忠:他们有对国家社会忠心。宋江宁愿死也不愿意让李逵造反,李逵几次想起兵造反,都被他阻止了。宁可朝廷负他,他忠心不负朝廷。这是“忠”还有林冲的妻子被高俅的儿子欺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
义:为了朋友兄弟,赴汤蹈火,舍命相助、同生共死。何其伟大的“义”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于登天。而梁山好汉个个义胆包天。
《水浒传》让人过目不忘的就是英雄们的“忠孝义”,使我强烈地感受到了古代英雄豪迈的气概和性格。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文学名着。
阅读名著水浒传有感心得4
小说《水浒传》的电视剧版本我小时候看过无数遍,但,当我现在阅读了原着之后,对其中的一百单八将全都有了全新的认识,特别是对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之深,情感更是敬佩不止。
那是一个民不聊生,政府十分无能的时代。老百姓穿不暖,吃不饱,睡不足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就在这个时候在山东诞生了一个名唤“宋公明”的押司。他扶穷济贫,江湖人称“及时雨”.这个及时雨在梁山泊中聚集了天下好汉,共一百单八将。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但聚集在这里,目的只有一个——扶穷济贫,处死贪官。
但可惜的是朝廷势力实在是太大,从破大辽一百零八个人个个生还到最后收方腊只剩三十六个,最后面见皇上的也只有二十七个,而这二十七个都一个一个的被诬陷,害死。他们的心是好意的,但却被误解,被害死······
在朝廷眼中他们是草寇但是在我眼中他们是英雄,是好汉。他们虽然杀死许多官员。但那些都是贪官,他们杀人只杀坏人,好人即使站在敌方战线上,他们也不会去动这些好人的一根汗毛!
他们十分讲义气。
在第四十回中,宋江与戴宗被抓取判了死刑。梁山泊上十几个好汉连同李逵等人都在斩首当天一同劫法场,救出宋江与戴宗,最后一同上梁山。
还有原本梁山寨主是晁盖,后因在曾头市被史文恭的毒箭射中,逝世了。临走前,他说:让捉住史文恭的人做寨主。于是宋江就竭尽全力活捉史文恭,将他的内脏祭奠晁天王······
阅读素养是一种基本技能,它会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而变化,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概念。进入知识社会后,知识的含义已经从能够记住信息转向能够发现和使用信息。阅读不仅仅是概括段落大意,理解书面文章,还包括获取信息以满足目的需求的能力。缺乏汲取大量信息资源的能力、不太会读图、读表等非连续性文本,不善于自己选择、判断、反思阅读材料的重点、难点,这些都与学生自主学习机会偏少有一定关系。
作为初中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于物理课程的学习方法技巧的把握不是太好,其中有一点就是难以正确的阅读教材,在纷繁复杂的大量信息中不得要领,很难摄取重要的关键的信息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不少时候有失偏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生偏差,导致物理成绩不理想。
作为初中物理老师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阅读,包括物理教材、知识短文、物理考题等,不仅是文字信息,还应包括图表等。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启动学生阅读的源动力
物理规律揭示的是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这种联系是很美的,科学家在发现这些规律的时候也获得了成功快感。比如光的反射定律,就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之间的关系,它们的分布是对称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是一个确定的关系,同时又是简单明了的。这种美感要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去享受。
阅读科学书籍,对一些枯燥的数字,我也给它们冠以趣味性,如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299792458 m/s这个数字我则是说“二舅舅吃酒爱死吾爸”,学生自然而然记住这些数据,同时增添了乐趣。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密码、银行卡号等等这些数字看似一些枯燥的数字,如果给它们想方设法赋予实际意义也是很有意思的,通过此方法记忆也是非常奏效的。
物体的浮沉条件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将上浮最终漂浮;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物体将下沉,最后沉底,物体的重力是不变的,上浮时露出一部分至液面漂浮,则减小了浮力,最终使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必然要向下运动,求助于底部的支持力,共同的来对付浮力,这样三个力就平衡了,平衡是物体追求的一个最终目标,可见没有生命的物体也是非常有灵性的!而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字里行间体会到这种灵性带来的美感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及时引导,加强阅读训练,布置课前预习,也就是自主学习,教师要进行检查督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将预习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环节。
2教授学生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物理教材编写大体上是创设物理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应用等等,还有信息窗、加油站等(沪科版物理教材)增加阅读量,补充知识的不足等。
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不可以平均使用力量,做到浅度阅读和深度阅读相结合、泛读和精读相结合,对于一些次要的信息要予以忽略,这样可以集中精力研读重难点关键,研读必要时应该是咬文嚼字。如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分析该定律的主干部分是:物体保持××状态,“一切”是定律的适用范围,“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是条件,“总”意味结论是肯定的,后面则是结论。这个定律是经过推理而得到的,运动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时候,物体会运动到无限远处,物体要么是匀速直线运动,要么是做加速运动,加速运动与能量的守恒是不符的,如果是做加速运动会使物体的运动速度达到无限大,这也是不符的。
用此方法让学生分析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该物体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的大小。用此方法分析帕斯卡原理: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还有将不同的定律进行对比学习,运用迁移原理,如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规律进行对比,前面部分很相似,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以及法线的位置关系,接下来就是比较反射角(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
学生知道静止的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或者不受到力的作用,一个小孩推一辆小轿车,小轿车未动,学生大多认为,小孩的推力小于小轿车所受到阻力,未动就是静止的意思,推力小于阻力还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判断的,根本没有将此问题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
某物体浸在水里的体积是整个物体的三分之二,求该物体的密度是多少。这是物体漂浮的情况,利用物体漂浮的条件以及阿基米德原理即可,但是一些学生很难判断出该物体是漂浮的,导致这个题目不会解。所以对于一些问题我们常常需要变换表达方式。
还有初中物理中有不少图表,如路程一时间图像,速度一时间图像,熔化一凝固图像,浮力一深度图像,加强此类的训练,将不同图像进行对比,将同一问题的图像进行转换,使得学生深明其表达的物理意义。
初中物理教材上有不少仪器阅读说明书,如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书、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说明书等等,在说明书中介绍了仪器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学生要善于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独立进行操作和仪器的保养。现在的家用器具不断翻新,阅读说明书对于学生的将来来说显得尤其重要。
阅读不仅仅是知道文中大意,更重要的是阅读应该是思维的过程,学生要对知识进行构建与整合,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学生在阅读时,要善于反思,要进行批判性的阅读。
3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使学生的阅读渐入佳境
一.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特点
1、范围广泛
这是中学生较突出的特点。时事、军事、文娱等类书籍, 因其贴近时代, 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而成为部分同学的偏爱。他们通过阅读时事类图书了解到了一些国内外大事, 并用所学的书本知识去分析、探究, 以使自己的思想逐渐趋向成熟;军事类图书常常成为一些男生的宠儿, 这和他们与生俱来的天性有关, 学生们读这类图书的主要目的是消遣, 以此来缓解课堂学习的紧张压力。
2、充满情趣
一般而言, 中学生选择文学读物居多, 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生活都是经过作家心灵过滤, 情感理智酝酿, 再进行精心艺术提炼而成的。
3、兴之所至
对于大部分中学生来说, 课外阅读都是兴之所至。他们一旦拿到喜好的读物, 常常是废寝忘食、不分场合就迫不及待要读完。
二.中学生阅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学生阅读还存在着令人担忧的极端,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 虽求知欲强烈, 但阅读心理不成熟, 往往带有盲目性。
1、无书可读
最主要的原因是书店里的大量读物, 印刷精美, 花花绿绿, 但内容上很少是为中学生服务的, 不少中学生对此往往感到无所适从, 东挑西拣, 眉毛胡子一把抓, 结果什么也抓不住。有的学校虽有图书馆, 但藏书量严重不足, 藏书陈旧不堪;出版社大量重复出书, 价格偏高, 某些出版社受利益驱使, 出版低质量的读物, 影响了学生的购书欲望;报刊杂志缺乏针对中学生的书评和新书介绍, 没有对中学生的阅读起到应有的导向作用;中学生阅读与社会脱节, 社会上的热点书, 要么不适宜于学生阅读, 要么引不起学生的兴趣。
2、不允许读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以及家长不让学生阅读课外书, 怕他们荒废“学业”, 影响高考、中考成绩。这种现象不是在陶冶学生的品性, 而是在制造文化沙漠。这种唯应试的做法, 有违“开卷有益”“博览群书”等优良传统, 也是中学生阅读的最大危机所在。
三.中学生的阅读指导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中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基础。一些家长和老师常常埋怨当代中学生阅读趣味低下, 为什么他们不愿意去读那些公认的名著, 而宁愿沉迷于“口袋书”和武侠、言情、卡通漫画?有些中学生在网络论坛上吐露了他们的心声:“老师要求我们读名著的方式很死板, 他规定你在一定时间里非得读多少本书, 写多少篇读后感。本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却被程式化了。我们很厌烦!”由此可见, 中学生不是没有阅读的兴趣, 而是兴趣被肢解了。
2、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
可以开展读书会、书评、演讲比赛等活动, 吸引学生的参与, 使他们在这些活动中获得一种成就感, 从而消除阅读中没有“成就感”的自卑失望的情绪。也可以营造一种“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书好读”的氛围, 吸引他们去追求一种高层次的阅读享受。我们在高一年级发起“我看我评”的书评活动, 同学们非常踊跃, 交上来的书评作品很多, 优秀的文章在橱窗中集中展出。
3、注重阅读引导,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高他们的阅读鉴赏能力
【水浒传阅读指导】推荐阅读:
水浒阅读指导课07-21
水浒传阅读感悟10-31
《水浒传》名著阅读教学设计07-14
名著水浒传文段阅读07-25
水浒传精彩片段阅读理解09-10
最新水浒传阅读练习及答案10-20
名著推荐与阅读水浒传教案11-23
读《水浒传》有感-水浒传读后感06-04
精选《水浒传》读书笔记-水浒传读书心得12-10
水浒传考试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