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宣告书

2025-03-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社区矫正宣告书(通用4篇)

社区矫正宣告书 篇1

社区矫正宣告书

社区矫正人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在期间,由居住地法所依法对你实行社区矫正。矫正期限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接受矫正期间,你应当严格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有关规定;如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社区矫正有关规定的行为,将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受到警告、治安处罚或收监执行刑罚等处罚。

特此宣告。

(司法所公章)

年月日

社区矫正宣告书 篇2

XX司法所对新入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宣告仪式

为了能够更好地体现社区矫正工作的严肃性、执法的规范性,XX司法所2014年4月14日对社区矫正人员徐某进行宣告仪式。

徐某、因犯盗窃罪被贵州省黔南布衣苗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判假释一年四个月零两天。司法所联合派出所、综治办、村委、矫正人员家属,宣布社区矫正对象徐某在社区矫正期间应遵守矫正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并告知其在接受社区矫正期间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社区矫正对象当场表态会认真遵守社区矫正的规定,服从社区矫正的日常管理,接受社区矫正小组的教育和督促,履行好社区矫正义务。随后,社区矫正小组签订工作责任书,监护人、社区矫正对象在协议书上签字并作保证。XX司法所强化特殊人群精细化管理,认真落实特殊人群管理“四化六到位”要求,切实做好降低重新违法犯罪率。

社区矫正宣告书 篇3

社区矫正执法者队伍是指司法所工作人员和公安派出所民警。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队伍是指面向社会统一招聘,经过培训后,专门协助司法所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监督管理、教育疏通、生活救助等日常事务性管理的人员。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是指居住在社区或在社区工作,热心社区矫正工作的社区管理服务人员、退休干部、民警、法官、检察官、教师、法律专家、心理学专家、共青团员等人员。

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应当具备以下条件:拥护宪法,遵守法律,品行端正;热心社区矫正工作;有一定的法律政策水平、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自愿参与和从事社区矫正的社会志愿者,可向居住地的乡镇司法所报名,符合规定条件的,由司法所报请县级司法行政机关颁发聘书

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彰显了行刑的社会化、执法的人性化和矫正的文明化,是对传统的监禁式行刑方式的重大变革,可以降低行刑成本,提高行刑效率和提升罪犯矫治的质量。

因此,我们应该从可持续性发展的高度将社区矫正纳入法治轨道。社区矫正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要有科学、完善的法律保障。我国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自2002年起已进行7年,但至今面临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要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社区矫正法律制度。建议加快社区矫正立法进程,明确社区矫正工作在国家刑罚执行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对社区矫正的实体和程序作出权威的法律规定。

建立和完善社区矫正的资金保障体制。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在坚持以政府财政资金为主的财政保障体制的前提下,可以鼓励社区矫正服务中心通过宣传等多种方式,积极拓展渠道,多方筹集捐助,并规定相应的资金运行方式、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以及有关的税费减免等内容,逐步确立“以政府划拨资金为主、社会捐助资金为辅”的社区矫正资金保障体制,促进社区矫正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和完善社区矫正的合作体系。加拿大、美国的社区矫正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合作体系,该合作体系由社区矫正机构、警察部门、社区、专业人士等共同参与。社区矫正机构特别重视与警方、社区和其他社会方方面面力量的合作。在我国,社区矫正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工作:管理和监督、教育和矫正以及帮助和服务,需要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及社会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等多个社会主管部门和社会组织的通力合作。因此,我国社区矫正工作亟需强化相关部门间的有效合作,要进一步通过试点建立和完善社区矫正职能部门的合作体系。

东马社区社区矫正工作总结 篇4

2011年东马社区矫正工作在镇党委、政府及司法所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指导下,以两院两部《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各级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意见精神为指导,落实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措施,各项工作在有条不紊中稳步推进。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建档立制

东马社区坚持对每名矫正对象实行一人一档,详细记载了矫正方案、志愿者协议书、监护人协议书、公益劳动记录、每月小结、谈话记录、电话汇报等方面的资料,形成了一套完整、规范的基础性台帐。在管理机制上,充分发挥镇、村两级管理网络的作用,明确各自的工作地位和工作任务。实施村每月一次例会制度,为社区矫正工作的长期发展和司法所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规范“接收”

为了规范矫正工作程序,由矫正工作者、监护人、志愿者、矫正对象等人员参加,规范了接收程序,使矫正对象在进入社区矫正前感受到矫正的严肃性和认真性,起到了一定的慑服作用。

三、集中教育和公益性劳动

社区矫正对象的学习教育和公益性劳动,是提高思想认识,改变思想观念,矫正其不良行为,提升道德品行的良好手段。一是针对矫正对象的刑罚种类不同,选择一些针对性强的法律知识,实行专题化教育,如对交通肇事罪,进行相关交通法规学习,盗窃罪进行相关刑法知识的学习,做到有的放矢。根据性别、年龄、体质和特长以及刑罚种类不同,安排相应性劳动。二是采取集中劳动与分散劳动相结合,提倡以分散为主,并实行公益劳动计分制,具体操作由各村落实。三是对一些有心理障碍的矫正对象,适时进行专业化的心理疏导,通过心理疏导,使他们摆脱心理上的阴影,重新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针对我社区本年来的社区矫正工作得的成绩与教训,我们将进行深刻的总结:

第一、提高工作责任心,有条不紊开展工作。要坚持有条不紊的按照区、镇司法所以及工作计划要求有条不紊的开展社区矫正各项工作,要时刻铭记社区矫正工作的特殊性,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强各项应急机制,发现问题及时介入,避免矫正对象重新违法犯罪,危害社会稳定。

第二、加强对矫正对象的日常管理,及时掌握动态。日常管理工作作为社区矫正工作的根本,要继续做到一丝不苟的开展和执行,促使矫正对象养成定期汇报的习惯,同时,在组织各项活动时,绝对不能马虎了事,要细致的观察矫正对象的各项表现,及时分析和调查并制定相应的矫正措施,避免因情况掌握不及时而引发重新犯罪。

第三、进一步完善社区矫正移动信息平台操作,加强档案管理。

上一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检工作手册下一篇:长城,万岁的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