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二氧化硫教案

2024-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二节:二氧化硫教案(精选10篇)

第二节:二氧化硫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污染的方法,加强环保意识

4、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想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实验探索,研讨总结,练习巩固教学过程[引入]

今天我们将一起进入硫的世界,探讨硫的氧化物-二氧化硫,让我们先了解身边的二氧化硫。[投影]

第二节

二氧化硫[[投影]

资料1

日常生活中二氧化硫的用途(1)作为漂白剂(2)生产硫酸(3)作为防腐剂(4)消毒剂[投影]

资料2石油和煤的成分里都含有「硫」,1T的煤含有5~50kg的硫,一吨的石油含有5~30kg的硫,硫在燃烧时将产生2倍于硫重量的二氧化硫,全世界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在1.5亿公吨以上!随之而来便是空气的质量越来越差,产生酸雨;影响人体健康……[引入]

如何预防并化之为宝?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投影]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物理性质[引导学生观察]

大试管中二氧化硫的颜色、状态、闻气味[投影]

无色,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1:40)密度比空气大[讲述]

下面我们通过一组实验来研究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请大家注意观察,并分析现象的原因。[投影]

化学性质[演示实验]、将二氧化硫通入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剂

2、将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

3、将二氧化硫通入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4、将二氧化硫通入硫化氢溶液中

5、将二氧化硫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再通入品红溶液

[现象1]

滴加石蕊,溶液变红[投影]

So2+H2oDH2So3

(可逆反应)[提问]

为什么起初进入试管的水不多,晃过后增多?石蕊变红说明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石蕊溶液变红证明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讲解]

此反应还是可逆反应(回忆碘单质与氢气的反应,进一步巩固可逆反应的知识)。[现象2]

品红褪色[学生讨论回答]

二氧化硫有漂白性[提问]

我们已学的哪些物质具有漂白性,它们的漂白原理相同吗?[学生讨论]Na2o2,cl2(Hclo),o3,H2o2等。[讲解]

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是其和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无色化合物,而使之漂白。但此物质不稳定,所以受热或长时间后易恢复原来的颜色,是暂时漂白。而其它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是由于其具有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是永久漂白。二氧化硫还可用来灭菌,做食物和干果的防腐剂。[现象3]

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都褪色[投影]

So2+Br2+2H2o=H2So4+2HBr[分析]

二氧化硫还原Br2和高锰酸钾使之变为低价态物质而褪色。[现象4]

溶液中有黄色沉淀生成[投影]

So2+2H2S=3S¯+2H2o[讨论分析]

二氧化硫氧化硫化氢生成中间价态物质硫。根据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可判断二氧化硫可能具有的性质-2

0

+4

+6H2S

S

So2

So3

二氧化硫中硫元素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所以既有还原性也有氧化性。[现象5]

二氧化硫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再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不褪色。

[投影]

解释:So2被NaoH溶液吸收。

So2+2NaoH=Na2So3+H2oSo2+Na2So3+H2o===2NaHSo3即So2+NaoH=NaHSo3

(由于So2与NaoH反应时物质的量比不同,产物也不同)[讲解]

此外二氧化硫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催化剂[投影]

2So2+o2=====2So3(可逆反应)Δ

So3+H2o==H2So4

[讲解]

工业上根据上面两个反应原理制备硫酸。[投影]

小结:1.酸性氧化物,可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酸-——亚硫酸(亚硫酸为中强酸);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2.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退色。3.具有还原性,可使溴水和高锰酸钾溶液退色。4.具有氧化性,可以氧化硫化氢。[投影]

比较So2和co2名称So2co2气味刺激性无味ca2沉淀、过量消失沉淀、过量消失品红褪色不褪色

[讨论]

二氧化硫还有其它多种用途,可惜酸雨的罪魁祸首之一也是它。下面师生共同探讨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影响。[投影] 二、二氧化硫的污染[简介]

酸雨的概念(pH<5.6)[学生阅读思考]

(1)空气中二氧化硫的?(2)二氧化硫如何形成酸雨?(3)如何防止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投影]

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小结]

(1)S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So2的漂白性;(3)So2对环境的污染。[反馈检测]、下列物质中硫元素只显示还原性的是

()A.H2S

B.So2

c.S

D.H2So42、能够证明co2中含有So2的方法有

()A.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B.通入饱和cacl2溶液中c.通入品红溶液中

D.先通入饱和NaHco3溶液,再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3、一瓶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cl,HBr,So2中的一种或几种。将其通入氯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将此溶液分成两份,一份加入Bacl2+Hcl溶液,析出白色沉淀;另一份加入AgNo3+HNo3溶液,也有白色沉淀生成。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原气体中肯定含有Hcl

B.原气体中可能含有HBrc.原气体中一定含有So2

D.不能肯定原气体中有无So24、下列左边是污染原因,右边是污染产生结果,试用短线将有关因果联系起来:氟利昂(氟氯烃)等排放物

酸雨乱砍滥伐森林

土壤和水污染核污染

放射病和癌症发病率增加汽车、燃煤等排So2

破坏臭氧层大量使用农药

土地沙漠化

5、为了降低硫化物造成的空气污染,一种方法是在含硫燃料如煤中加入生石灰,这种方法称为“钙基固硫”。采用这种方法的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固硫的反应方程

禁毒教案第二节 篇2

纵横今昔话禁毒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了解学习,中国古代吸毒简史有关知识。(2)能够初步知道我国禁毒的历史。

能力目标:通过对历次禁毒运动的比较,明确毒品的危害。

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远离毒品,拒绝毒品的人生态度。

教学准备:

请学生阅读了解中国古代吸毒简史及禁毒的历史,以历史上的一次禁毒运动为主题,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形成探究小组。

教学过程:

1、播放电影《虎门销烟》引入:

2、我们中国古代吸毒简史

一、中国古代吸毒简史

公元7世纪.鸦片由波斯地区传人我国,时称“底野迦”。那时的中国,正是金戈铁马、国威远传的唐朝,而鸦片只作为治病的药品,在《新修本草)(唐)已有记载。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对其制取药用作了较详细的记述。从唐朝到明朝的600余年间,鸦片的药理和作用被历代名医日益认识并逐渐推广。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封建集权鼎盛的封建王朝,其宫廷中弥漫着奢侈:纵欲的风气,鸦片正是在这种氛围里成了封建贵族们争相吸食的“神品”,就连皇帝也是如此。从此,吸食鸦片由封建贵族传到了民间、由宫廷传遍了全国,社会上形成了一个吸食鸦片的阶层。

清中叶后,由于英国东印度公司确立向中国倾销鸦片的政策,也由于鸦片吸食法传到了中国,吸毒风气更加泛滥,吸食者增加到200万人。中英之间关于鸦片贸易的冲突终于酿成了1840年的鸦片战争。随着中国的战败。鸦片如潮水般涌人中国,被称为“洋烟”的外国鸦片对中国的输入在19世纪80年代达到了高潮。

在那个时代里,毒品成了市场流通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商品之一,毒品与黄金同价,鸦片可充当一般等价物,烟土被称为“黑粮”;吸毒成为全民族16.8%人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50%以上的中国人的生计、生活不同程度地依赖毒品;而五花八门的烟税更是成为中央和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各种政治势力为争夺罂粟种植地、鸦片运输通道和烟税而连年混战;在百年近代史上,毒品的影响力渗透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人民生活等社会各个领域和各个阶层。毒品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已成为中国社会肌体上的一个毒瘤。

教师提问:

1、在哪个朝代人们开始吸食鸦片的?

2、在哪个朝代人们吸食鸦片达到了高潮,已成为中国社会肌体上的一个毒瘤?

二、我国禁毒的历史

毒品在中国泛滥成灾后,禁止吸鸦片烟便成了中国政府政治的中心任务之一。在我国历史上有三次大的禁烟运动。

第一次:1729年,雍正皇帝颁布了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禁烟法令。从此,禁烟之声缕缕不绝。1839年,在道光皇帝的推举信任之下,林则徐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禁烟运动。以虎门销烟为代表的禁烟壮举,有力打击了外国殖民者的贩毒行动,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定决心,这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禁毒运动。第二次:清末民初,中国政府又发动了第二次禁烟运动。这场运动分前后两期,前者是晚清新政的一部分,以挽救垂亡的政权,后者是民初政府除旧布新的措施,以巩固新生的制度;两者虽初衷不一,但却是一场社会改革运动的上下篇。这场运动前后十年,在民众的踊跃参与下,取得很大成果:罂粟种植锐减,烟馆大量封闭,吸毒者纷纷戒除,尤其是外交上,阻止了英国的印度鸦片的合法进口,1909年,在上海汇中饭店(今和平饭店南楼)召开了万国禁烟会,这标志着世界联合禁毒的开端,也在近代禁烟史上写下了浓彩重抹的一笔。

第三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即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周密的部署,凭借对社会的有效控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并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发动了第三次禁烟运动。

小组汇报交流,明确毒品危害:

(1)要求:以简洁的语言,概括我国历次禁毒的时间、发起人、主要措施及结果。中国历史上的三次禁烟运动。

(2)我们同学作为一名小公民,你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回答:

板书:

(1)积极宣传

(2)抵制诱惑作为中学生,不仅能使自己进一步了解禁毒知识,而且可以让毒品的危害家喻户晓,让人人痛恨毒品。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周围有人吸毒,切不可与他接近,但也不要慌乱,而应该首先远离吸毒者。然后在确认自己处在安全的环境之后,应该及时向有关部门(学校、派出所)报告,或拨打

110、当地禁毒举报电话。因为吸毒是违法行为,公民有义务向有关部门举报。同时,吸毒者不仅损害吸毒者的自身健康,毁坏自己的家庭,而且会引发犯罪,对他人、对社会造成危害。这其中也包括可能对你和你的家庭造成危害。因此举报毒品违法犯罪行为,也是青少年朋友保护自己不受毒品侵蚀的最好办法

点评:毒品已经日益成为安定社会的毒瘤,成为幸福家庭的杀手。

三、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禁毒情况

1998年,国家主席江泽民为禁毒事业题词:“禁绝毒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的领导人均参观了禁毒展览,并对禁毒工作做了重要指示。

同年,李鹏委员长、朱镕基总理和国务委员罗干分别视察了包头、南宁、茜安等地的禁毒工作。

财政部、海关总署、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下发文件,规定缉私罚没收入8%返还禁毒部门用于禁毒。

第二节-细菌-教案 -张国才 篇3

江南九年制学校 张国才

知识目标

1、学生能说出细菌的主要特征。

2、学生能描述出细菌的繁殖方式。能力目标

1、通过将细菌的细胞结构和动植物细胞结构进行比较,学生能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分析推测的科学能力;

2、通过对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实验的操作步骤进行分析,学生认识到科学发展离不开实验技术的进步,更要依靠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细菌繁殖速度很快,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教学重点

细菌的主要特征、细菌的繁殖方式。教学难点

细菌的主要特征,巴斯德实验的历史性突破。

课时分配 一课时

复习上节课内容,情景导入。

一、细菌的发现

1、细菌是如何被发现的?让学生阅读71页内容后进行回答。

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用自制的能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细菌。

2、观察巴斯德实验:肉汤变质

(1)巴斯德实验结论向人证实: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2)巴斯德发现了乳酸菌和酵母菌,提出了“巴氏消毒法”

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1.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起来,才有一颗小米那么大

2、细菌具有不同的形态:

3、细菌的结构:

(1)单细胞(2)、细菌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3)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称为DNA区域)属于 原核细胞(4)特殊结构:有的有荚膜、鞭毛等。4.细菌与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5.细菌的生命活动

三、细菌的生殖

1.速度:20分钟~~30分钟,细菌就能分裂一次,细菌的生殖速度是相当快的

合作探究:假设你手上此刻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4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的数目是多少? 这对你搞好个人卫生有什么启示?

答案:100×28 =25600 2.芽孢:不是细菌的生殖细胞,是细菌的休眠体,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的能力

四、小结:

五、课堂练习:

板书:第二节 细菌

一、细菌的发现:列文虎克 巴斯德

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1、细菌的形态:球菌 杆菌 螺旋菌

2、细菌的结构

第二节细胞的分化教案 篇4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大家都知道人是从一个受精卵生长发育而来,不仅仅是人也有一些动物也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比如说青蛙是从受精卵先发育成蝌蚪,再发育为青蛙的。那么,为何一个细胞能发育为这么多种不同的细胞呢?相信大家都想知道吧,下面请大家一起来学习我们今天的内容细胞分化。

我们今天讲的第一个内容是细胞分化及其意义(说的时候并板书)〖板书〗

一、细胞分化及其意义

什么是细胞分化呢?我们先来看两个例子:P117图6-8和P118图6-9 通过这来个例子我们可以得出细胞分化的概念

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细胞分化,那么大家还能举出细胞分化的其他例子吗?(听完举例后总结)

说完了细胞分化的概念,我们来看一下细胞分化的特点 细胞分化的特点:讲解并板书 1.具有持久性。(细胞分化开始于胚胎发育早期,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是一种持久性变化,但是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2.具有差异性。(来源于同一个或一种细胞分化形成的组织、器官形态结构功能存在差异比如红细胞和心肌细胞)

3.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我们知道细胞分化是一种普遍的生命现象。那么它有什么意义呢?大家看到第188页的第二段

细胞分化的意义:

1.促使生物体正常发育,是个体发育的基础。2.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有关细胞分化就讲到这里下面我们开始今天的第二个能容是细胞的全能性并板书

〖板书〗

二、细胞的全能性

参照书本第118也最下面一段提问。讲解图6-11得出结论

〖板书〗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细胞的全能性那么,植物细胞全能性在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领域中有哪些应用呢?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

既然植物细胞有全能性那么动物细胞是不是也有全能性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本第119页的中间。同植物组织相比培养相比,在这动物中做类似实验就要复杂和困难得多。例如克隆羊多利。讲解一下克隆过程!

〖提问〗那么大家思考一下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为什么具有全能性?

答:就整体细胞而言,动物细胞的全能性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受到限制,细胞分化潜能变窄。可是细胞核则不同,它含有保持本物种遗传性所需要的全套基因,并且并没有因细胞分化而失去基因,因此,高度分化的细胞核仍然具有全能性。这可以从细胞核移植实验以及其他的实验证据中得到证实。

我们这一节还有左后一点内容那就是干细胞,那么什么叫干细胞呢?像植物体内分身组织具有分化能力一样,动物和人体内保留的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如人的骨髓的造血干细胞)也就是说

干细胞:动物和人体内保留的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人的骨髓的造血干细胞)

小结:

干细胞大家了解一下就行,我这节课重点要掌握细胞分化以及它的意义(简要讲一下)还有细胞的全能性(简要讲一下)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资料收集和分析”中的“讨论”。

〖教师提示〗1.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通常把那些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并能在一定条件下分化形成一种以上类型细胞的多潜能细胞称为干细胞。干细胞有很多种类型,大体上可分为成体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

2.干细胞的研究为替换病变的组织和器官,某些癌症和遗传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作业〗练习一二。〖提示〗基础题

1.数目增多,染色体数目,稳定性差异。2.C。拓展题

1.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繁殖花卉,保证花木的优良品质不变,并且繁殖得快;通过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利用干细胞技术解决器官移植缺少供体器官的难题等。

第二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 教案 篇5

第二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 教案

第二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生物学第六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中陆地生物中的一节内容。本节课以蚯蚓为例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本节介绍了蚯蚓形态结构特征,特别是在运动和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本节也是一节以实验为主的课,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侧重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出发探究各类群动物的主要特征,从水中到陆地过度过程动物怎样去适应环境,让学生对这类群有大致了解,也是为学生学习有关进化的内容奠定一些必要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能识别水生环境与陆生环境的区别。 2.通过比较能够阐明各类陆生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的特征。 3.使学生能够列举一些陆生动物类群、懂得一些简单的分类学知识。 能力目标 1.通过比较水、陆环境的不同,培养学生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倡导学生向人们宣传“保护环境、关爱生命”活动,使学生能应用生物学知识尝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各类陆生动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彩缤纷的自然界生机盎然、千姿百态,使学生能确立热爱自然的情感态度。 2.通过对大熊猫等稀有、珍贵动物的学习,使学生对野生珍贵稀有动物产生关注之情,让学生知道有些动物已经濒临灭绝,唤醒学生保护稀有动物的意识。 3.通过对大熊猫等珍贵稀有动物栖息地学习,使学生关注动物栖息范围正在缩小,确立要保护动物栖息地的紧迫意识,形成随时宣传保护自然、关注珍稀动物的观念,并要与不法行为作斗争。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对比,总结出陆地环境与水生环境的显著不同。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教科书提供的图片,总结概括出陆地生活的动物在运动、呼吸和对刺激的反应等方面适应陆地环境的特点。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学生分为六组,以小组为单位。 2、教学器材:动物标本和模型,有关动物的录象。 3、教学课件:CAI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教师导学 学生主体探究 意图点评 一、复习提问 导入新课 1、大家回忆上节课内容,鱼类是怎样适应水中环境的? 2、鱼儿能不能离开水? 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得知识,说出:鱼类的主要特征,以及鱼儿为什么离不开水――窒息死亡。 引导学生回忆水中的动物。有水中动物到陆地动物,引出课题。 二、学习新课 1、陆地动物与它们生活的环境。 2、与水域环境相比较,陆地环境要复杂的多. 三、课堂小结 四、达标检测 启发学生观察课本14页中的动物图片,让学生自己说出图片中动物栖息的环境以及它们的运动方式? 演示课件:可以在找几组图片,让学生一起说。 1. 陆地气候相对干燥 为了防止水分散失,陆地动物的皮肤外都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 2. 陆地上的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水中动物一般是游泳,而陆地上的动物有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 3. 陆地上的动物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器官. 陆地动物用身体里的肺或气管呼吸. 4. 陆地上的动物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能够更好的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总结概括出陆地生活的动物在运动、呼吸和对刺激的反应等方面适应陆地环境的特点. 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小组讨论说出图片中动物的栖息地:金丝猴(森林,攀援) 袋鼠(草原,跳跃) 蚯蚓(土壤,蠕动) 猎豹(草原,行走和奔跑) 白熊(冰原,行走和奔跑) 丹顶鹤(湖泊,行走和飞行) 虎(草原和森林,行走和奔跑) 蝴蝶(森林和草原,飞行(幼虫爬行) 学生观察水中动物和陆地动物的皮肤,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陆地动物的皮肤干燥? 。 学生观察陆地生活的动物与水中生活的动物的运动方式,总结出它们的不同点? 学生回想上节课学习的水中动物鱼是怎样呼吸的,比较陆地动物有鳃吗?陆地动物怎么呼吸? 让学生思考陆地和水中的环境是不同的,陆地上的春夏秋冬,刮风下雨,地壳的运动,人为的破坏都可能造成环境的改变,动物要去适应. 学生自己去总结. 提问: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课本中各种动物的生活环境。由它们的栖息环境来与水中的环境进行比较. 学生对比水中环境和陆地环境联想.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填写记录表等教学活动.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教师导学 学生主体探究 意图点评 1、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3、观察蚯蚓的运动。 4、了解环节动物的特征。 5、了解蚯蚓的.呼吸过程。 6、蚯蚓如何保持体温 7、回顾本节主要内容。 说先让同学们展示自己找到的蚯蚓,并请同学讲述自己找到蚯蚓的过程。 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总结出蚯蚓的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性。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结构特点,并要求学生写出书面观察结果 教师首先强调在做对照实验时要保持变量以外的其他条件都相同。并统一好实验的时间和规范好蚯蚓爬行距离的方法。 教师汇总全班的实验数据,和同学们一起总结出蚯蚓的运动特点。 总结蚯蚓的特征。 由蚯蚓的环节特征引出环节动物的定义,并介绍环节动物身体分解的意义。附带介绍一下环带、环节、体节的区别。 首先强调我们这里所说的呼吸是气体交换,纠正一些同学头脑中老是把呼吸理解成喘气。 蚯蚓靠皮肤呼吸。蚯蚓的皮肤和人的肺都是气体交换的界面,它们都有进行气体交换的作用。他们的差异只是在形态结构和部位上的不同,或者说一个是“外置的”一个是“内置的”。 教师简单介绍体温对动物的意义。 教师带领大家简单回顾本节主要内容。 学生小组讨论,根据自己在什么地方找到的蚯蚓及如何找到的蚯蚓等,总结概括出蚯蚓的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性。 学生小组观察,并回答课本上提出的问题完成书面观察记录。特别注意蚯蚓的腹面刚毛。 学生进行实验,多做几次重复实验并记录好实验数据,最后计算出蚯蚓在糙纸上和玻璃板上的爬行速度。 学生需了解环节动物身体分节的意义,及环带等三个概念的区别。 学生需要真正了解呼吸的实质。理解蚯蚓的结构特点如何适应陆地环境。 了解体温对生物的意义,及蚯蚓如何维持体温。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复习本节内容。 首先激发同学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并为下面教学作铺垫。 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并培养学生使用科学语言的规范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何从观察到的现象中抽取有用的信息,并用科学的语言表述出来。 使学生在了解蚯蚓运动情况的同时,进一步熟悉对照实验需注意的问题。 使学生区分清楚一些易混淆的概念。 进一步强调陆地动物如何适应陆地环境。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 教师导学 学生主体探究 意图点评 1、观察兔的外部形态。 2、观察兔的运动并测量其前后肢的长度 3、比较兔和狼的牙齿 4、观察兔的内部结构 小结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5、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先让同学们观察课本中“观察与思考”的图片,或者播放与兔有关的录像 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总结出前后肢的长度与运动方式的关系。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兔和狼的牙齿的不同之处,分析原因。 教师让同学们观察课本中“观察与思考”的图片 引导学生总结 对学生进行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教育 观察课本中“观察与思考”的图片和录像片,描述图的外部形态 观察兔的运动并测量其前后肢的长度,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前后肢的长度与运动方式的关系。 学生小组观察兔和狼的牙齿的不同之处,分析原因,总结出牙齿的不同与食性的关系 学生进行观察,并与人体的内部结构进行对比 各小组汇报调查当地动物栖息地保护的现状及措施,结合课本大熊猫的有关资料分析出保护动物气息的的重要性。 首先激发

第二节:二氧化硫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通过了解新的历史使命,调整个人理想,做到个人理想与历史使命的统一,从而实现个人价值。

能力目标:通过比较不同发展阶段的人们所肩负的不同使命,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人们处在不同的时代,承担着不同的使命;理解理想与使命的关系。新时代的使命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不同时期的不同使命。难点:使命与理想是紧密联系的。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神舟七号翟志刚成功太空行走图

思考:当时你再观看到这一激动人心的一幕时,你有什么感受?

过渡:这次航天员成功的完成了历史使命,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什么是使命呢?使命和我们青少年有关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第二节 感受使命。请同学们打开书P72

(二)新课讲授:

1、多媒体展示:我决不辜负家乡人对我的厚望,我要努力争取实现我的飞天梦想。翟志刚出舱后接受采访时说:我们乘组顺利的完成了这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刚刚返回到地面,昨天我们中国航天员进行了首次出舱活动,使命光荣,充满挑战,结果圆满,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思考:翟志刚接受采访时说,使命光荣,充满挑战,结果圆满,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1)这段采访告诉我们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翟志刚乘组能积极承担并完成了使命。我国在航天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突破。

(2)翟志刚乘组肩负了什么使命?(学生回答)

归纳:进行我国首次出舱活动,太空行走,完成一系列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而翟志刚乘组圆满完成使命正如孔子所说的可以称之为士。

多媒体展示: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孔子 这句话什么意思?

一定要出去为这个社会做事,你要忠于自己的使命,要做到“不辱君命”。这是才是士。

多媒体展示:什么是使命?(学生回答)教师强调:简单地说使命就是承担重大的责任。

使命是个人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社会共同理想中而形成的神圣的责任感,是个人对社会共同理想的自觉认同和担当。

2、为什么说使命是个沉甸甸的字眼?

多媒体展示: 使命通常体现的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的是国家和民族对个人的殷切希望,也体现的是个人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与奉献

3、有位记者呢,在前往“天堂”的途中,碰到了我们熟悉的三不同时期的个人,他们分别是林则徐、孙中山、王进喜。记者便对他们进行了采访,现在让我们看一下超越时空的一段采访

记者:请问林大人您的使命是什么?

林:禁烟......记者:请问孙中山,您的使命是什么?

孙:民族、民权、民生,救中国......,记者:请问“铁人”,您的使命是什么?

王:摔掉“贫油国”的帽子......思考:从上面记者的采访,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多媒体展示: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使命.4、承接:生活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就会产生不同的历史使命。并为完成自己的使命而努力奋斗。

多媒体展示:在鸦片战争后一百年、新中国成立后和21世纪中叶人们的历史使命分别是什么呢?(学生回答)

提示:可以阅读一下书本P77 中间的材料

多媒体展示:

鸦片战争后一百年: 争取国家和民族的独立。

新中国成立后: 谋求国家的强盛

21世纪中叶: 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也是每个人都应承担的历史使命。

5、为什么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是不同的?(学生回答)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会根据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而确立所要实现的理想目标,并对个人提出相应的使命要求6、21世纪中叶对于历史使命来说是新的使命,下面我们一起看第二框 新的时代 新的使命。新时期指哪个阶段?

7、在新的时期,我们青少年的使命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欣赏一首歌曲《毕业歌》

多媒体展示并播放:

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吧!

一年年国土的沦丧!

我们是要选择“战”还是“降”?

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场,我们不愿作奴隶而青云直上!

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

我们今天是弦歌在一堂,明天要去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

巨浪,巨浪,不断地增长!同学们!同学们!

快拿出力量,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兴亡!

(1)歌中的青年们的使命是什么?

(2)现在我们青少年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我们青少年怎样才能承担起使命?

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勤奋学习,为将来奉献社会作贡献;艰苦创业,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把个人理想与当代青少年的历史使命结合起来

8、听完老师的讲课,曾有位同学还是有些困惑于是写了一封信给老师,老师想请大家帮一下这个忙

多媒体展示:听了您讲的《理想与使命》这一单元的内容,我受到了很大的启示和教育。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也都要努力为国家的富强而奋斗,但是我有个疑问:我的理想有很多,有些和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有些和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有些则是个人的一些愿望,当我的理想与社会的要求不一致的时候我应该怎么办?承担使命会妨碍实现我的理想吗?

大家能不能帮忙解决一下信中的疑问呢?

(学生回答):个人的理想和历史的使命并不是对立的,只要我们把历史使命与个人理想结合起来,把对国家、集体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与满足个人的利益愿望、实现个人价值结合起来,个人理想就有了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持久的生命力。

归纳:个人的理想和使命并不是矛盾的对立的,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也就产生不同的使命感,并为完成自己的使命而努力奋斗。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教案 篇7

知识目标:

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的知识。

重点:

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癌细胞形成的原因。

导入:近年来,关于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的研究,已经成为细胞生物学的重要课题。其中细胞的分化与生物发育有密切关系,细胞的癌变与当今世界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的癌症有关,细胞衰老与人类及动植物的寿命有关。下面我们一起讨论大家感兴趣的话题--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

一、细胞的分化

1、概念和意义

提问:一般多细胞生物体发育起点是什么?(回答:受精卵。)

提问:受精卵进行分裂的方式是什么?(回答:有丝分裂。)

提问:有丝分裂后,亲代和子代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否相同?(回答:相同。)

提问:那么,什么是细胞分化呢?(要求学生举例回答。)

提问:细胞分化在什么时候达到限度呢?(回答:胚胎期。)

提问:细胞分化的结果是什么?(回答: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

(概括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引出细胞的全能性。)

2、细胞的全能性

进述:观察植物细胞培养完整植株示意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由胡萝卜韧皮部分离的细胞,在适宜条件下,经过分裂和分化又能发育成新的植株,说明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有发育的潜能,这就是细胞的全能性。

二、细胞的癌变

讲述:讨论第二个问题--细胞的癌变,癌细胞几乎人人都有,这并非危言耸听,病理学家经过大量尸体解剖和病理检查后发现,死亡原因虽然不同,但几乎每个人的体内都能检出癌细胞。只不过绝大多数人体内癌细胞很少,尚未形成癌肿。

提问:常听说的癌症有哪些?(回答:胃癌、肺癌、肝癌、乳腺癌、宫颈癌、大肠癌、白血病、食道癌、恶性淋巴瘤、卵巢癌…)

提问:癌症的危害是什么?(回答:癌症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疾病。据最新的统计资料报道,我国每年新发现的肿瘤病人约100万左右,在全球因为癌症,每年夺去大约600万人生命,并把1000万人置于死亡边缘。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肿瘤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提问:引起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有哪些种类?(回答:物理的电离辐射、x射线、紫外线,化学的砷、苯、煤焦油等,150多种肿瘤病毒。)

提问:癌细胞是如何形成的?(回答:在物理、化学或病毒等致癌因子的作用下,致癌基因被激活。)

总结癌细胞及其特征,人体细胞产生癌变的原因以及预防癌症的三级防治措施。

三、细胞的衰老:细胞衰老的特征和原因

学生阅读“细胞的衰老”。

提问:人体头发变白的原因是什么?

(在学生各抒己见的基础上,总结: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提问:那么如何使变白的头发再变黑呢?

(回答:提高酪氨酸酶的活性,染发等。)

讲述:总结细胞衰老的特征以及细胞衰老的原因。就如何提高酶的活性以及染发对人体的危害等加以解释。

小结:要求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以及细胞的全能性,了解什么是癌细胞、癌细胞的特征、引起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和癌细胞形成的原因,以及癌症的预防,了解细胞衰老的特征和细胞衰老的原因。真正明白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癌细胞形成的原因。 作业:

第二节 人口_教学设计_教案 篇8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特点与人口增长;

2.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相关数字资料和图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 1.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教学难点 : 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理解

3.教学用具

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那么,“众多”到底是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讲授新课]

(板书)

一、人口数量 请大家看课本第11页第一行,并齐读这一行。(板书)12.95亿(2000年),占世界1/5,最多

(承转)大家还记得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大约是多少吗?(活动)大屏幕展示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的比较图,请大家:

1.算一算中国的人口数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人口的多少倍? 2.算一算这四个国家的平均人口密度。

(归纳讲述)中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口却超过俄、加、美三国人口总和的两倍,与面积和我国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2倍,是美国人口的4.7倍;与比我国面积大得多的俄罗斯相比,我国人口是俄罗斯的9倍,可见我国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国。在世界上,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国家就被称为人口大国,而我国的河北、山东、河南等九省的人口就超过5000万,如果全中国人手拉手站成一列,就能环绕地球赤道50圈。(承转)为什么我国的人口数量如此庞大呢?这与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不无关系。

(板书)

二、人口的增长速度过快

(活动)阅读P11我国人口增长图,分析以下问题。1.从公元初到1578年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如何?

2.从公元初到2000年,我国人口有几次人口增长高峰?哪一次增长的更快?为什么?

(小组讨论后,代表总结发言,教师归纳总结)自中华大地有人类以来到1578年这漫长的岁月中,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可以说是比较慢的。大家读图可知,这个时间段这条增长曲线的坡度很小。但到1578年后,这条曲线的坡度开始急剧加大,这表明我国人口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这就是我国人口增长的第一次高峰。到1949年以后,人口曲线可以说呈直线上升,到2000年达12.95亿,这就是我国人口的第二次增长高峰。为什么解放后我国人口增长如此之快呢?

主要是因为解放后,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从而使我国的人口死亡率大大下降,而与此同时,人口出生率还保持较高水平,因此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高。从70年代末以来,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才开始下降。到1999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为0.88%,但由于人口基数过大,每年仍新增人口1200万,超过了希腊、比利时、葡萄牙等国家的人口总数。

我们经常说“人多力量大”,人口数量越多越好吗?请大家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也可让两个小组就此问题展开正反两方的辩论)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选代表陈述观点,其他小组可以补充或反驳,教师归纳小结。

(活动)大屏幕展示下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讲述)人是生产者,但同时人也是消费者。作为生产者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人的一生都是消费者,而且要维持人的生存条件和劳动能力,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的。正如表中所列内容,我国每年的新增财富中,很大一部分被新增人口所消耗,我国所拥有的各种自然资源的总量,很多都居世界前列,但是按人口平均计算,每人占有的数量就不多了,在世界各国的名次中,也就排在后面了。人口数量过大,势必给国家、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增加沉重的负担,势必限制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进一步改善。人口的增长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所以我国将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大屏幕展示投影片

明确重点):

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基本内容: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请大家读P11页课文最后一段及P12图1.10“晚婚5年,100年可少生1代人”,思考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会带来哪些好处。

(教师归纳小结)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按1970年的生育水平推算,到1988年底,近30年全国少生2.5亿人,仅抚养费一项就为社会节约3万亿元,同时也使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提高了。到2000年底,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80%,我国的粗文盲率为6.72%,比1990年下降了9.16个百分点;同时我国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以上程度的人数也由1990年的1422人上升为3611人,增长了154%。计划生育带来的好处已经使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

(承转)我国不仅人口多、增长快,而且人口分布在不同地区也不平衡。(板书)

三、人口的分布不平衡(东部多西部少)(活动)大屏幕展示投影片

国家

面积(万平方千米)

人口(亿)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中国

960

12.95

俄罗斯

1700

1.5

美国

930

2.5 让学生计算我国、俄罗斯、美国、巴西的人口平均密度并比较分析我国人口平均密度情况。

(教师归纳小结)我国人口密度达125人/平方千米,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39人/平方千米)的3倍多。不仅如此,我国各地区的人口密度还有很大差异,同学们阅读P14图1.12“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与面积柱状图” 说说哪些省区的人口密度大,哪些省区的人口密度小?

(活动)大屏幕展示投影片: 我国人口密度图,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黑河——腾冲一线,观察:

(1)此线东南和西北的人口密度有何不同?(2)找出成都、上海、武汉、北京的人口密度大约在多少人以上?西部大部分地区人口密度在多少人以下?(3)东部和西部的人口、面积各占全国的百分比是多少?(4)总结一下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教师归纳小结)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有些地方可达500~600人/平方千米,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多数地区人口密度在10人/平方千米以下。人口东部多,西部少。(活动)学生讨论:

(1)人口东西分布不均的原因是什么?(从气候、地形、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讨论)

(2)能否用迁移的方法改变人口分布不均的现状?(从人口分布应与生存环境相适应角度讨论)

学生各抒己见、引发争论,教师给以鼓励并小结。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我国的人口数量、人口增长、人口政策和人口分布四方面问题。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虽然近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下降,但净增人口数仍很庞大,因此计划生育工作仍不得放松,同时应积极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板书

一、人口数量

12.95亿(2000年),占世界1/5,最多

二、人口的增长速度过快

算盘教案第一课时第二节 篇9

小朋友们好,上节课扬扬老师留得作业小朋友们回去认真完了吗?老师考考我们班的小朋友看看你们当小老师陈不称职,扬扬老师上节课给你们带来了那几位数字宝宝01234,小朋友还记得班长家在算盘家里第一档上吗?(第六位的个位档)小朋友的记忆力真棒,老师看我们班小朋友表现的这么棒决定叫我们小朋友一起来玩布数好不好(好)请小朋友我好铅笔清好盘(食指点住个位档)1拨去2拨去(34567890)拨去强调(10的拨法,个位档的前一档是十位档)小朋友好不好玩?好玩下节课我们再继续玩,小朋友给自己鼓鼓掌吧(棒棒棒,我最棒,继续努力会更棒!)今天数字宝宝们又邀请了两位好朋友来他们家里做客,小朋友想不想认识他们,那我们把它请到我们的黑板上好不好,好,“+”“-”加号和减号来到小房间里做客他们在小房间玩的很开心,就在这时数字宝宝2说要是我们都在屋里,万一遇到坏人怎么办,大家都争着出去保护大家,这时加号说我力气最大而且我还是隐身的小战士呢话音刚落加号就不见了,加号出来保护我们,那小朋友我们在点名字时,是不是也要把加号点上呢?是和老师一起读分组读,对对碰然后给获胜队发粘贴加号和减号小朋友认识了吗?认识了。老决定在叫你们四句秘诀小朋友想不想听和老师一起把右手伸出来,一起说

+1上1 +

+2上2

+3上3

+4上4(拇指哥哥向上)

-1下1

-2下2

-3下3

-4下4(食指弟弟拨下来在一起读三遍分组读在一起在算盘上一切拨发奖品

小朋友你们会了吗?那我们一起来看楼上住满了数字宝宝可是楼下还空着我们一起借助我们的算盘把它算出来好不好?听好老师口令从前网后全盘拨上4在减去三在加1等于2(多拨几道

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复习一变口决。下课

第二节:二氧化硫教案 篇10

与王元敏一样??、你们4人雷同太多,应在举例i上有所不同,教学过程的言语及方法上有区别!

第2节 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授课内容: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授课班级:八年级 教师:张仕英授课日期:2011.04.19 教材:《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1.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学习生物学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和分析问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善于形象思维,但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各科之间的整体联系性不强,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适当引导。另外,现在的中学生是很有主见的,因而教师应适当为学生制造机会,让他们多发表自己的想法。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与动物有关的知识,如动物的结构特征,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等,是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一类,学生对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究竟起什么作用却并不清楚。所以要求教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学生熟知的典型事例分析,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要使学生理解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生对动物的认识,有些是合理的科学的认识,但也有包括一些不科学的观点,在教授本课的时候,教师应该设置情景,暴露学生可能的前科学概念,并帮助学生转变前科学概念。

2.教学内容分析

“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人教版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节,是前两册教材“人与生物圈”思路的延续,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进一步讨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特别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通过讲解生物在人类日常生活的作用来阐述动物与人类生活,使学生建立起与生物和谐发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学习动机的唤起和保持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你喜欢的动物有那些?你了解这些动物吗?)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认识,既能够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可能存在的前科学概念,并完成概念的转变。

4.落实课程标准

本节课要实现的初中生物学课程内容标准是: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具体内容标准:说出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以及在人类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活动建议:通过调查收集课内外资料写一份保护动物倡议书。

5.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参与调查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说出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生物反应器、仿生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在调查中培养学生的提问、交际、书写能力,特别是提问技巧。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信息处理、概括总结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并立志在生物反应器及仿生学方面钻研、创新。

(3)情感目标

1.使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养成合作性学习。

2.使学生认识动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并养成爱护动物,保护动物,好

好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良好品质。

6.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全面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自觉形成保护动物的情感。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调查动物在人类生活的作用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难点:(1)调查活动的精密组织、有效开展、实际落实以及交流表达的效果

(2)学生对生物反应器的原理和技术的理解。

7.课前准备

教师:多煤体课件,课前布置学生调查动物在人类生活的作用,准备狗、鸡、鱼、蚯蚓、羊、蜜蜂等图片,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等方法,全面了解该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小组成员分工协作,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途径,尽可能多地了解该

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8.课时安排

一个课时(40分钟)

9.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也已经学过动物在自然界

中的作用,那动物在自然界中有什么作用呢?

生: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师:很好,从古到今,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动物,特别是在我们现代的生活中,每天都要与这些动物直接或间接地联系。(展示一些狗、鸡、鱼、蚯蚓、羊、蜜蜂等图片)那么动物又与人类关系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一下第二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请大家翻开课本48页。(板书:

第二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分钟)

师:上节课布置同学们去进行一个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还记得吗?

生:记得,已经去调查了。

师:很好,下面我们就先进行一个小比赛,看那个小组调查得更多更好。我们一

起来讨论动物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现在小组开始派代表来发言。(板书:

—、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15分钟)(小组讨论,总结,代表发言)生:为我们提供食物。

生:在医药保健方面发挥作用。如蜈蚣可以用做药材。

生:观赏、娱乐方面。如动物园里的动物用来观赏,有些人还养宠物来娱乐。

生:文学艺术方面一定的形象。

生:人们生活中用来比喻一些形象或某些特点。人们经常蜜蜂采蜜来赞美广大劳

动人民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非常好!在进行访问调查的时候,你们遇到困难吗?是用什么方法进行调查的?生:我们组是通过调查法,访问展开全面调查的。不过有些人不愿意回答我们的问题,有些地方还不让我们进去调查。师:那怎么进行调查才更好呢?生:要有礼貌,简单介绍自己,说明你的意图,言简意骇,作适当笔记、、、、、、生:回来之后还要整理资料,最后通过小组合作做出很完善亮的调查报告。

师:很好。同学们都可以向他们学习一下经验。但最重要的还是安全问题。我们

来小结一下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第一,提供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

用品、、、动物还能促进经济发展,尤其是畜牧业和渔业,畜牧业和渔业的产值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志之

一,从课文中可以看到,经济发达国家的畜牧业和渔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50%左右。刚刚同学们所说的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当科学发展到一定时期,人类对动物的利用朝着高效和更加尊重的方式发展,其重要方式之一是利

用“生物反应器”。请大家阅读“资料分析”,思考:

1、什么是生物反应器?什么是乳房生物反应器?

2、利用生物反应器获得人们需要的物质与直接从动物身体获取,有哪些好处?(板书:二.动物与生物反应器)(10分钟)

师:按前面给大家分的合作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开始讨论,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每组派一名同学发言,组员可以补充,其它组的同学可以补充或提问。师:第一道题由哪个组的同学来回答?

生:生物反应器是利用动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需要的物质。

乳房生物反应器是指人类通过对某些动物(牛羊)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造,使这些动物的乳房可以产生和分泌出人们所需要的某些物质。

师:对了。有没有同学能举个例子吗?

生:比如转基因羊的奶水含有人体蛋白可以治疗一些疾病等。

师:它们有那些好处?那位同学来回答?

生:我认为它的好处就是成本低,效率高,而且设备简单。

师:你能否给大家简单的解释一下呢?

生:例如,我们需要某些药品的时候不再需要那些具有复杂仪器设备的厂房,而只需要充满田园风光的牧场。而且治疗疾病的时候不再需要打针、吃药甚至开刀做手术,只需要像喝茶一样喝些牛奶就可以了。

生: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现在工厂制药肯定会有一些废物产生,而利用生物反应器就不会有任何对环境不好的废物产生。

师:非常好,同学们的想法很新颖,以后大家多做这样的思考。蚯蚓生物反应器是中国目前利用最多的生物反应器。蚯蚓能够进行以垃圾为食,无污染地处理垃圾,是一种集高效处理有机废弃物与蚯蚓养殖为一体的环抱机械设备,是对城市生活垃圾和农业有机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生物处理技术载体。该设备能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生物有机肥,适用于畜禽养殖场、居民社的区等有机废弃物集中的地方。

师:关于生物反应器的内容,这个生物专业名词比较抽象,同学们回去好好理解啊。刚才同学已经发现,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发生改变,从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到成为某些精神的象征,人类文明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动物。而人们模仿动物在仿生学上也取得了很多成就,你们能说出一些例子吗?(10分钟)(板书:三.动物与仿生)

生:模仿青蛙的眼睛制成的电子蛙眼,萤火虫与冷光,蝙蝠的回声定位与雷达,乌龟的背甲与薄壳建筑等等。

师: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很多。我们现在来看一下其中的几种。

师:大家来认识一下我们神州六号升天的两位航空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大家看一下他们身上所穿的衣服和我们平常穿的有什么不同?(展示图片)

生:他们穿的是抗荷服。

师:对了,那哪位同学可以告诉老师,抗荷服是模仿哪种动物的哪些结构和功能的呢?

生:不知道。

师:没关系,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其实是受长颈鹿的启发,科学家才设计出特殊的器械和抗荷服,使宇航员在失重状态下,体内的血液也能正常输送到离心脏较远的下肢并利于下肢血液的回流。

师: 那么除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例子是用到仿生的技术的?(展示图片)生:学生纷纷讨论。.师: 所以说,仿生这门技术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如果同学们有志于这方面的研究,那么就要认真学习知识,打好基础,平时还要多观察,多思考。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动物在人们生活上,科学领域方面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动物有没有所以说,仿生这门技术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如果同学们有志于这方面的研究,那么就要认真学习知识,打好基础,平时还要多观察,多思考。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动物在人们生活上,科学领域方面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动物有没有对人类生活有害呢?如果有,那有哪些有害的方面?

生:蚊子传播疾病,苍蝇有很多细菌,老鼠会吃水稻和产生鼠疫等。

师:对了,我们看待事物,不能只看好的一面或坏的一面,应辩证的看待每一件事,因为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们已经知道,动物通过与我们的生活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体现其价值,人类应该感谢动物,珍爱动物。

师:请大家一起来做下面几个巩固练习。(5分钟)

1.超声波诊断仪,自行车车架,照像机是分别仿造哪些动物的结构或功能制造的?

答案:超声波诊断仪是仿造蝙蝠的回声定位;自行车车架的空心钢管是仿造鸟骨的结构特点,即坚固又轻便;照像机是仿造蝇的复眼制作的。

2.现代飞机是如何来消除颤振现象的?

答案:现代飞机是仿照蜻蜓翅痣的特点,在机翼末端的前缘也有类似的加厚区,用来消除颤振现象的。

师:今天的作业是(课件展示)请利用调查收集的资料写一份调查报告,谈谈自己学习了“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后的感受,让大家认识保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意义,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每小组交一份,下一次上课的时候交。(另外还可以通过父母,老师,同学,图书室,互联网等途径收集相关资料。)(2分钟)

10.板书设计

第二节 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一、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1.对人的衣、食、住、行等的作用。

2.对畜牧业生产的作用。

3.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动物与生物反应器

三、动物与仿生

上一篇:医疗行业发展进程下一篇:市场汇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