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跆拳道俱乐部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2025-01-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沈阳市跆拳道俱乐部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推荐6篇)

沈阳市跆拳道俱乐部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篇1

关键词:北京市,跆拳道俱乐部,发展,分析

1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健康水平稳步上升,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给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大大促进了我国体育产业化发展的步伐。

1994年,我国开始引进跆拳道项目。2000年,中国跆拳道在开展短短几年内完成了奥运会夺金牌任务,这在任何一个项目的发展史上都是一个奇迹。近年来体育界有两件大事,一件是奥运争光,一件是全民健身计划。同时,跆拳道在全民健身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练习者不仅能够学习到技术,锻炼好身体,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人谦虚礼让和刻苦向上的精神,对青少年的成长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北京市跆拳道俱乐部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进入俱乐部进行业余训练,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北京市京乐城、新世纪、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部分开展较好的跆拳道俱乐部。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与本文研究有关的教材、期刊、杂志,同时借助网络,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理论支撑。

2.2.2 问卷调查法

调查对象为俱乐部教练员及学员,其中向教练员发放问卷60份,回收54份,经整理有效问卷为50份,有效率92.6%;向学员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7份,经整理有效问卷为272份,有效率94.8%。

2.2.3 数理统计法

对相关数据及调查问卷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2.4 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及相关数据进行逻辑思辨,并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运用演绎与归纳的方法得出本研究的结论。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我国跆拳道运动的兴起与发展现状

1992年10月7日,经原国家体委综合司、国际司会签及袁伟民同志批准,中国跆拳道筹备小组正式成立,我国正式开展跆拳道运动(主任办文号3756)。在“国家管理、依托社会、健康规范、迅速行动”的方针指导下,选派教练员、运动员到韩国学习和深造。1995年5月举办第一届全国跆拳道锦标赛,同年8月成立国家集训队,11月参加了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世界跆拳道锦标赛,这是我国运动员第一次在国际跆拳道比赛中亮相,虽然未曾取得好成绩,但却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1]截止到2011年5月,中国跆拳道队在重要国际赛事中共取得了4个奥运会冠军、10余个世界冠军,数十枚世界(洲际)奖牌,并于2009年获得世界跆拳道锦标赛女子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全国各省、市、区、体育院校以及行业体协均成立了专业队,参赛队伍及运动员人数屡创国内单项锦标赛之最,社会影响力逐渐加大,跆拳道俱乐部也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可见,跆拳道在国内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力。

3.2 北京市跆拳道俱乐部迅速发展的原因

3.2.1 从事跆拳道练习对青少年成长的价值

无论是民族的变迁,还是无数次战乱的摧残,跆拳道仍被认为是一种固有的武艺,受到全球人民的普遍欢迎,跆拳道是把人类生存的本能意识用肢体动作语言表现出来的一种方式,富含人生哲理与精神教育意义。同时它更要求人们把精神的欲求具体化。因此,跆拳道又是一种高尚的竞技体育项目。跆拳道运动的搏击性很强,以技击格斗为核心,要求人具备勇猛善战、敢打敢拼的素质,同时又以修身养性为基础,以磨炼人的意志、振奋人的精神为目的,始终倡导“以礼始,以礼终”的崇礼尚武精神,推崇“礼仪、廉耻、克己、忍耐、百折不屈”的精神宗旨,培养坚韧向上的作风,讲究礼仪修养以及完善人的性格,可以使练习者在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深刻体现了东方文化的内涵与思想本质,对青少年具有良好的教育作用。[2]

3.2.2 追求健康时尚的健身方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新生事物或时尚流行都有一种乐于追求或随众的心理。生活、工作压力大,锻炼时间少,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跆拳道作为新兴的运动健身与项目,自然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纷纷加入到这一健康而又时尚的运动中来,北京作为人口密集、繁华的现代化大城市,为跆拳道的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跆拳道内容丰富,包括拳法、腿法、肘法、膝法、品势、实战、特技表演等内容,适合不同人群的学习与训练,在进行训练时可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3]

3.2.3 中考、高考可以享受体育特长生加分

北京市教委规定,在北京市青少年跆拳道锦标赛中获得前三名且获得二级运动员证书的,或者在北京市体育传统校比赛以及在北京市中小学生跆拳道锦标赛中获得前五名的学生,可以在中考中享受5分的加分照顾、在高考中可以享受20分的加分照顾,这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众多学生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有的学校没有开设跆拳道课程,学生只能在俱乐部进行学习,从而推动了俱乐部的快速发展。

3.3 北京市跆拳道俱乐部发展规模

3.3.1 北京市跆拳道俱乐部的管理

北京市跆拳道俱乐部是在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跆拳道协会的双重管理下开展工作,体育局作为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政策法规、行业规范管理等。北京市跆拳道协会是在北京市体育局领导下的群众性体育组织,是北京市体育总会的团体会员单位,是经北京市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非营利性具有社会团体法人代表的机构。协会成立于2000年,主要负责组织或承办比赛、培训、升级考试、会员管理等具体事务。[4]

3.3.2 北京市跆拳道会员数量

(数据来源:中国跆拳道协会官方网站,http://www.chntkd.org.cn,数据统计截止时期为2011年6月20日)

一级会员是以省、自治区、直辖市跆拳道协会为资格单位,或者以国家体育总局计划单列市为资格单位,二级会员是以地市级为单位,三级会员是以俱乐部、健身房等健身休闲场所为单位。从表1中看出,一级会员有2个的是广东、山东、辽宁;二级会员最多的是江苏,有14个,其次是浙江13个、广东12个、河北7个、山东6个、辽宁5个、湖北3个、北京、吉林、贵州各1个;三级会员最多的是广东,有161个,其次是浙江150个、北京115个、江苏57个、河北46个、山东23个、湖北20个、辽宁10个、贵州9个、吉林7个;个人会员最多的是浙江,有31368个,其次是北京28838个、广东22915个、河北11861个、山东7851个、湖北5825个、辽宁3790个、吉林3702个、江苏2582个、贵州1597个。综合对比,北京市团体会员列全国第3位,个人会员排在第2位。从全国范围来看并考虑到北京市的总人口,北京市跆拳道俱乐部发展总体状况良好,已形成良好的健身与训练氛围。

3.3.3 近四届北京市跆拳道俱乐部参赛队伍及人数

(数据来源:2007-2010年北京市“跆协杯”俱乐部比赛秩序册)

2007年有50个俱乐部参赛,运动员为793名;2008年有69个俱乐部参赛,运动员为1092名;2009年有37个俱乐部参赛,运动员为743名;2010年有27个俱乐部参赛,运动员为345名。2009与2010年参赛队伍与运动员下降的原因主要是“跆协杯”比赛既不能获得运动员等级,也不能享受加分。相比较而言,北京市中小学生跆拳道锦标赛参赛队伍与运动员却直线上升,2009年参赛队伍有138支,运动员1595名,2010年参赛队伍有142支,运动员2006名,这在很大程度上对“跆协杯”产生了影响。

3.4 北京市跆拳道俱乐部教练员现状

教练员是训练计划的制定者与实施者,是练习的组织者,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对学员的技、战术水平、身体技能起到导向作用。同时俱乐部的大部分学员以学生为主,教练员的年龄、执教年限、教学方法等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了解和改善教练员的基本情况,对于运动水平具有推动性的作用。

3.4.1 教练员年龄结构及执教年限

由表3中可知,北京市跆拳道俱乐部教练员20岁及以下的有12人,占24%;21-24的有24人,占48%;25-28的有10人,占20%;29岁及以上的有4人,占8%;在21-28区间的有36人,占68%。执教年限1年及以下的有9人,占18%;2-4年的有30人,占60%,是选项比例最高的;5-7年的有6人,占12%;8年及以上的有5人,占10%。综合对比,说明北京市跆拳道俱乐部教练员比较年轻,这与项目在国内开展时间较短有一定的关系。

3.4.2 教练员学历结构

中专及以下学历的有13人,占26%;大专学历有20人,占40%;本科及以上的有17人,占34%;大专及以上的共有37人,占74%,说明高学历的教练比例较高。据了解,俱乐部教练一部分是在校的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教练工作。另外一部分是没找到正式工作的毕业生,只能暂时在俱乐部就职。但是高学历、特别是体育院校跆拳道专项毕业生对项目的开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5 北京市跆拳道俱乐部会员现状

3.5.1 年龄结构

10岁及以下的练习者人数有87人,占11.1%,现场观察发现七八岁的居多,说明跆拳道项目对抗性较强,对身体素质的要求较高,年龄太小的话接受能力还达不到,对一些动作的内涵还理解不了,训练时思想不集中,同时也给课堂纪律造成一定的影响;10-13岁有58人,占16.7%,他们动作基本成型,比较爱好此项目,有坚持训练的趋势;14-16岁有62人,占71.3%,17-19岁有31人,占71.3%,20岁及以上的有34人,占12.5%,这一部分主要都是成年人或在校大学生,从事练习的目的主要就是爱好或锻炼身体及丰富业余生活。

相对来说比较集中,总体上反映了青少年比较热衷于跆拳道的训练。由此可以看出,青少年是参加练习的主体,从生理学角度来看,这个阶段是青少年的青春期,各项身体素质在青春期增长的速度快,幅度大,由于跆拳道在训练中不太重视绝对力量,以提高速度、协调性、灵敏性和柔韧性为主,正好符合青少年成长发育的特点,对提高机体形态和促进骨骼肌肉的发展有一定的好处,而且也是运动技能形成的好时机。有些俱乐部现在开设了幼儿班,年龄为3-7岁,年龄偏小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

3.5.2 练习目的

选择锻炼身体的有71人,占26.1%,现在的学生体制不容乐观,大部分都是营养过剩,“小胖墩”、“豆芽菜”成为青少年体质下降的代名词,这也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所以要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锻炼或业余训练,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选择防身自卫的有65人,占23.9%;掌握特长技术的有99人,占36.4%,这些学员不排除想通过练习跆拳道,成为体育特长生,在中考或高考时获得加分照顾;37人选择为了减肥,占13.6%。

3.5.3 练习时间

从表7可以看出,每周练习时间1-2小时的有63人,占23.1%;3-4小时的有119人,占43.8%;5-6小时的有55人,占20.2%;7小时及以上的有35人,占12.9%。一般俱乐部每次练习时间都是1-2小时,说明每周练习两次的学员比例较多,而有些俱乐部,每周练习时间较长,比如京乐城、新世纪、博力、杰芳瑞等。这些俱乐部一方面是积极推动跆拳道项目的发展,一方面学生是寄宿制,下课后都要进行业余练习。

从参加练习时间的统计表中得知,大部分中小学生的练习时间都在1-3个月之间,有34.3%的中小学生是新参与者,这说明跆拳道在中小学的发展趋势是良好的,越来越多的学生还在继续报名中。而12-24个月的也有15.6%,24个月以上的有9.68%,这也说明一部分学生还是可以坚持练习的,也许正是跆拳道的魅力吸引着他们。从周练习时间上分析,3-4小时的练习时间比较集中,共207人,占45.5%,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学生每周的练习在1-2次左右,课时较少,练习时间短,对于跆拳道这项既具有较高的健身效果,又具有激烈竞争的比赛以及观赏性很强的体育项目,北京市俱乐部的开展还不是很普及。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近年来体育界有两件大事,一件是奥运争光,一件是全民健身计划,跆拳道竞赛规则简单明了,技术动作简单易学,非常容易被人接受,学生不仅能够学到技术、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跆拳道,能够培养人的谦虚礼让和刻苦向上的精神,对青少年的成长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2)北京市跆拳道俱乐部无论是团体会员还是个人会员在全国都趋于前列,发展状况呈现多元化趋势,俱乐部经营范围、手段、消费群体已趋于稳定,青少年成为参加业余训练或学习的主力军,总体发展趋势良好。

(3)北京市跆拳道俱乐部虽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在管理上还存在不足之处,相关政策法规滞后,没有一个长远的发展目标,有些俱乐部不具备经营资格,乱收费现象较为严重。

4.2 建议

(1)大力规范对俱乐部的评定、审批和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对学员的段位、级位考核制度,充分发挥跆拳道协会的职能作用,制止无序竞争,使北京市跆拳道俱乐部向着更加规范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

(2)将“跆协杯”与中小学生比赛进行重组或合并,充分利用中考或高考可以享受加分的有力政策,吸引更多的学生进行业余训练,对赛制不断进行改革,规范管理,营造良好的赛场环境。

(3)电视新闻媒体是最好的宣传和广告,所以要善于抓住这一优势,发挥跆拳道运动特有的魅力,将其推向市场,让更多的人了解跆拳道和从事跆拳道,培养出更多的金牌选手并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黄海滨.中国竞技跆拳道运动发展与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4):94-96.

[2]刘卫军.跆拳道[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6).

[3]王军.论我国大众跆拳道运动的发展问题[A].中国跆拳道发展论坛,2004(5):32-33.

[4]孙茂君,石磊,朱海燕.对北京市跆拳道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14-16.

[5]中国跆拳道协会官方网站[EB/OT].http://www.chntkd.org.cn.

沈阳市跆拳道俱乐部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篇2

关键词:学校足球俱乐部;性质;特点;现状;对策

我们国家足球运动发展的好与坏,从青少年足球的普及程度就能看出它的国家队水平如何。计划经济转化为市场经济后,体校没有了,校级足球队减少,校级比赛、区级比赛随之减少。孩子们也不再热衷冷清的足球运动,各级地方不重视足球在青少年中的普及和发展,又怎能谈的上提高呢?高收费的足球学校让那些充满热情的学生望而却步,有天分的足球人材却缺少伯乐去发掘,去培养。学校发展足球运动不但不会影响学习,反而能帮助更多有运动天分的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培养自信心,提高全民对足球运动的知识普及。再看看现在的足球现状,运动员技术粗糙,教练员打法单调,让中国球迷在经受了中国足协的巨大变革后深思,我们的青少年足球园地已经荒废了多久?体制问题显而易见,现在队员的习惯养成是教育的结果。谁来拯救我们的足球?学校不发展足球运动,我们是没有希望的!我们呼吁足球回归学校!这是唯一的出路。

一、学校体育俱乐部的性质

学校体育俱乐部是由学校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下,针对自己喜爱或有一定天赋特长的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其宗旨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落实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贯彻国家的全民健身行动计划,在体育课教学中逐步深化教学改革,达到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愉悦身心、也能增长知识为目的。使学生较好的掌握体育知识和科学锻炼健身的方法,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二、学校足球俱乐部的特点

我国学校足球俱乐部大体分为三种类型,既课内足球俱乐部、课外足球俱乐部和课内外结合的足球俱乐部。

1.课内足球俱乐部是建立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体育教学形式,它将现代教育理念引入到体育课堂中去,从思想、组织形式、組织方法及课程评价进行更新,它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授课制,在课内俱乐部中提倡开放性、自主性、随机性的教学形式,学生的学习完全是一种主动积极行为,教师只承担课程的设计、辅导、检查指导等任务,学生的考核内容也是由学生自主选择。

2.课外足球俱乐部是我国学校发展较早的体育活动形式,学校开放体育场馆、学生按照自身需求自愿参加锻炼,教师一般不参加课外指导,学校实行部分有偿性的收费管理。其优点是具有多样性、多层次性、点面结合、内外结合等特点。

3.课内外结合的体育俱乐部是目前学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的最新方向,它适用于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体育设施完备及体育经费充足的高等院校。它的教学能充分发挥教与学的优势,拓展教学时间和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强化特长,培养兴趣它能实现课内外一体化,学生在和谐、融洽、愉快和充满竞技的活动环境中身心健康、个性特征、体育专项素质获得全面提高。

三、足球俱乐部在学校中的作用

足球俱乐部能积极配合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行。在学校,足球是许多学生及其喜爱的运动项目,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群众基础。在学校以足球俱乐部形式开展的足球活动,具有号召力大、影响力强,能积极配合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发展大众体育活动,增强人们的体质及改善学生们的健康状况,其中青少年则作为重点的实施对象。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至22岁间,正是活泼好动的时期,他们不喜欢呆板枯燥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学习之余需要一项非常好的体育活动来调节。足球俱乐部设计精密、组织有序的各种活动加强了学生们的体育生活的空间和参与的力度,使健身、娱乐的效果得到了深化,尤其是在周末,有了足球俱乐部不仅充实了学生们的周末文化,也能为学生们下周全身心的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创造良好的条件。足球俱乐部的作用还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互助互爱、团队合作的集体意识。它所倡导的参与、娱乐、休闲、健身的思想,符合现代体育意识,营造出一种更加积极健康、团结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学生们良好思想品质的培养。

四、对学校足球俱乐部发展的建议

为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学校足球俱乐部的进步发展。要争取教育行政部门、体育行政部门的配合和相互支持。强化市场意识,依托社会,广泛筹措资金支持高校足球俱乐部的健康发展。积极利用电视台、广播、报纸等媒体,以开专栏、跟踪报道、组织专访、开诊活动等形式宣传校园足球俱乐部。争取得到学生家长、社会来共同支持高校足球俱乐部的建设。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学生为主体,切实从学生兴趣、特长出发,做到以人为本的教学。俱乐部可以聘请优秀的教练员,由教练员讲解技术、战术、训练方法等问题,并制定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这样可以使大多数学生能针对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训练计划,尽量避免伤病的发生,尽快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健康水平。学校应把课余俱乐部的建立、发展和管理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从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着手,由专业教师指导,全面引导学生健身、以及对运动之美欣赏水平的提高,建立符合新世纪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教学形式。

沈阳市跆拳道俱乐部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篇3

我国的健身行业起步较晚, 近年来由于一些国际知名健身公司的加入, 带来先进的俱乐部经营管理理念的同时, 也对我国的健身俱乐部市场产生强烈的冲击, 竞争越发激烈。9 0年代中期, 健身业在沈阳市迅速发展, 有一些国内著名的健身中心, 沈阳本土品牌及一些小的私营健身俱乐部。本文对如何借鉴先进俱乐部的管理模式, 提高服务和经营质量, 推动健身行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建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抽取沈阳市2 2家商业健身俱乐部, 以这2 2家俱乐部为研究对象, 以访谈和发放问卷的形式对管理人员、教练员、会员进行调查, 了解俱乐部的管理现状。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国内外有关体育健身俱乐部研究的各种学术期刊、博、硕士毕业论文;采用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1. 沈阳商业俱乐部的管理现状

(1) 管理体制状况。有些俱乐部中管理体系零乱, 还有一家俱乐部套用其他行业的管理模式, 造成无用的人员过多, 整个俱乐部管理失调。小型俱乐部为个人开设, 所以管理体系简单;大中型俱乐部管理体系相对完善, 一般为连锁企业的分店, 单店最大的为店长, 下分销售经理或主管, 市场部经理或主管, 教练部经理或主管 (有些俱乐部器械教练和团体操课分为两个部门) , 客服部 (包括前台接待, 保洁, 卖品服务。也有分开管理的) , 财务部等。

(2) 管理人员现状的分析。在调查中发现, 只有大型连锁俱乐部的人才比较符合各自岗位;其他一些俱乐部里, 很多的员工都不是专业出身, 甚至有些俱乐部的管理层也存在专业能力匮乏。许多俱乐部的主管多是操课教练或健身教练出身, 虽然技能出众, 但其本身没参加过专业的管理人员培训, 一名出色的俱乐部管理人需有深厚的管理经营知识和实践能力, 还需足够的体育知识和对行业发展的洞悉力。目前沈阳商业健身俱乐部管理人员现状的弊端主要体现管理人自身条件的局限性和管理方法上。

2. 沈阳市健身俱乐部经营现状的基本情况分析

(1) 经营理念。投资少的中小型俱乐部及一些走低端的连锁俱乐部, 以倡导全民健身为经营理念, 场地面积小、健身设施廉价、服务系统相对不完善, 但价格便宜, 在500元~1000元/年左右适合大众健身。大中型健身俱乐部, 其经营理念是服务和健康, 经营面积各异, 健身设施相对昂贵, 服务也相对完善, 但价格也在1000-3000元不等。适合白领及中产阶层。大型连锁俱乐部以其个性化的健康服务为经营理念, 管理体系经营模式都相对完善, 强调对客户的个性化服务。

(2) 经营和服务项目。22家俱乐部有18家的经营服务项目以健身器械 (包括有氧器械、和无氧器械) 、团体类操课为主, 乒乓球、桌球为增设服务。4家大型的俱乐部 (中体倍力、一兆韦德、英派斯、瑞志城建) 还有游泳、壁球、羽毛球、网球、台式沙壶球等。

(3) 营销方式。中小俱乐部常年固定一个价格没有促销手段及对老会员的优惠, 卡种比较少, 一般为月卡、季卡、半年和年卡;大中型俱乐部由其促销方案的经常变化总能吸引一些客户;有些中小型俱乐部总是盲目降价促销, 客户总是在等更优惠的价格, 对最低价抱怀疑态度;还有一家大型俱乐部常年价格不变, 给客户一种品牌的效应。

3. 沈阳市俱乐部自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会员管理系统

(1) 会员服务及活动。小型俱乐部, 因其投入小、人员配备不齐全, 设施廉价, 除基本器械使用和教练的简单指导, 很难有更多的服务。而大中型俱乐部其人员配备相对齐全, 设施完善。但在对客服务上仍不是很细致。俱乐部中只有5家会员表示俱乐部偶尔组织会员活动, 且形式和内容单一。只允许会员参加。俱乐部要经常举办各种会员活动, 还要鼓励会员带家属或朋友、潜在客户或广告招揽一些人一起参加。这样即增加卖点还可以增加情感。

(2) 会员权力与义务。大多数会员不知道会员权利和义务, 会员知道自己有吸烟或酬酒之后来俱乐部不被允许, 但具体原因并不知晓。要制定一套完善的会员权利与义务, 并在会员入会的同时介绍给会员, 使其知道自己在俱乐部可以享受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不但可以使会员有种被尊重的感觉, 还可以划分责任, 使俱乐部规避风险的同时, 也提醒会员自己得到更安全、更科学、更有效的锻炼。

(2) 员工管理体系

①员工培训。中小型俱乐部没有员工培训, 即使是有也是很简单的职前员工守则培训, 大中型俱乐部员工培训系统也不是很完善, 只是在入职时简单的介绍一下公司的发展, 员工守则, 工作基本的流程, 服务礼仪, 少部分俱乐部有专业技能的培训。对于为会员的定期培训, 只有6家大中型连锁俱乐部才有。

②员工管理制度。调查中有3家小型俱乐部, 没有员工守则和管理办法。员工怎样管理只是老板一句话, 很难公平对待;6家大中型俱乐部, 虽然有员工守则和管理办法, 却不是很人性化。

③员工职业规划。几乎所有的俱乐部都没有员工的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对于留主员工, 尤其是优秀员工非常有帮助。一来俱乐部可以通过为员工设立短期和长期的目标, 告诉员工俱乐部可以给他哪些发展的机会, 使员工更积极的参与到工作中, 而且更有目的、更有效的工作。二来俱乐部可以通过为员工职业规划培训时, 深层的了解到员工对本行业的忠诚度。

④各部门之间的配合。3家小型俱乐部, 部门单一, 也无配合一说。但6家大中型俱乐部, 部门多而且联系紧密。但相互配合的能力很差, 经常是各自为战。俱乐部各部门之间的不只要有自己的管理办法, 还要有与其他部门如何合作的细则

4. 消费市场的影响因素

(1) 地区经济落后。沈阳作为一个大中型城市, 但它其中各个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情况不一, 沈河区和和平区有商业街区且经济较发达, 相应的俱乐部也比较多。皇姑是教育区, 学校较多收入较稳定。所以俱乐部也比较多。大东、铁西、浑南相对较少。所以一些俱乐部选址有误, 也对俱乐部的发展带来影响。

(2) 地区性消费意思拘束。有些地方虽然经济条件不差, 但当地人们消费意思落后, 主要表现在老年人集中或者教育水平低的区域, 对俱乐部的认可度不高。反而教育水平高、收入一般的地方人们对俱乐部的认可度会有所提高, 比如皇姑身处教育区, 俱乐部的数量在各区排在前列。所以俱乐部选址也不能盲目的选择高收入也要看教育水平。

(3) 商业区离居住区远。许多俱乐部虽然身处商业区, 周围都是一些写字间、商场, 离住宅区较远。根据国外和发达城市的经验, 俱乐部最终的归属是社区。就是说人们选择俱乐部的最主要原因是方便, 就是离自己家近。虽然沈阳现在健身行业还没有发展到以社区为主, 但有远见的投资者不能忽视这个发展的趋势。

四、对策

1. 优化管理体系, 完善俱乐部的专业人才配置

一般俱乐部设有销售部、市场部、教练部、客服部、人力资源部和财务部, 由一个店长或总经理统一管理。俱乐部要有专门的人力资源部, 对招收各个岗位的人员有不同的面试和笔试方法。

2. 完善会员管理系统

完善会员服务细则, 会籍要有一套会员的服务流程, 客服部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解决客户投诉的流程, 以及教练部要制定合理的私教和非私教会员的服务标准;经常举办各种会员活动, 要鼓励会员带家属或朋友一同参加, 制定一套完善的会员权利与义务, 并在会员入会的同时详细地介绍给会员。

3. 建立人性化的员工管理体系

从员工进入俱乐部起就要进行入职培训;制定一套适用所有员工的基本守则及针对不同岗位人员的管理办法。奖惩制度要明确、细致;俱乐部要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员工职业规划, 加强员工职业规划, 使员工更积极的参与到工作当中。

4.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配合

俱乐部不是单一的部门, 而且每个部门之间都有很多业务之间的联系, 各部门之间不要只有自己的管理办法, 还要有与其他部门如何合作的细则。

5. 多元化销售方式

大型俱乐部要给人树立专业、高档的形象, 可以长期不改变价格。一些走大众路线的中小型俱乐部, 可以采取多元化的销售方式。

6. 规避市场中的不利风险

在俱乐部筹建初期, 在选址上一定要进行足够的市场调查, 而且要做长远打算。选址尽可能在社区多、周边的经济条件和教育水平要相对较高的地区。

参考文献

[1]刘爱明:中国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概况之研究[J].北京大学体育学报, 2001.11.2

沈阳市跆拳道俱乐部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篇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的增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业余闲暇时间逐渐增多,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各种形式的体育俱乐部应运而生。

镇江地处长三角经济带,苏南经济核心板块,随着我市经济、城乡、社会、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篮球运动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其自身独特文化内涵和魅力,深受市民的喜爱,作为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是成为一种时尚。近年来在我市范围内出现了许多民间篮球组织,他们以俱乐部的形式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市体育局在2014年组织了镇江市篮球俱乐部联赛,参赛人员实际上都是各俱乐部的熟习面孔,各代表队所展示出的团队意识、拼搏精神受到组织方和社会各界的好评,推动篮球运动在我市的开展、扩大了影响,其组织形式反应了时代的需求。

“草根”篮球俱乐部作为一种全新的民间体育组织形式,大有发展繁荣之势。目前全省乃至全国对于“草根”篮球俱乐部的研究尚不多见,我市更是空白。

2研究对象

选择镇江市京口区九标篮球俱乐部、润州区F4篮球俱乐部、丹阳赛达篮球俱乐部、扬中江洲篮球俱乐部、句容交通篮球俱乐部、丹徒中鼎篮球俱乐部、新区圣祥篮球篮球俱乐部等七个俱乐部为研究对象,共82名会员参加本次调查。

3结果与分析

3.1我市篮球俱乐部会员特征

我市篮球基层组织先后经历了以企事业单位组队参赛、乡镇街道组队参赛、到独立俱乐部的形象组队参赛的演变过程,标志着我市篮球俱乐部的基层社会化组织的建立。实践证明:抛开功、利、锦标主义,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基础的“草根”篮球俱乐部组织形式是“大社会、小体育”的根本,是扎根群众、最具生命力的动力源泉。“人是事业发展的第一要务”,以下从人的层面来分析我市“草根”篮球俱乐部的现状。

表 1 俱乐部会员年龄分布

年 龄20以下20-2930-3940-4950-5960以上

人数5132725102

百分比6.10%15.85%32.93%30.49%12.2%2.43%

从表1中的数据说明我市被调查的篮球俱乐部中20-29岁有13人,占总体样本的15.85%,而30-49岁的人员占总人数的63.42%,是俱乐部参与的主要人群,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在当下,处于该年龄段的人生活、工作趋于稳定,成家立业后注意力开始转向关注自身的健康,通过体育锻炼的参与实现自身另外层面的价值。50岁后人将步入中老年期,健身是他们的渴望,但是对于集体身体对抗的项目要谨慎选择。60岁以上的2人,是对篮球狂热的爱好,在队伍中往往是精神领袖,已经很少参与正规比赛的关键比赛。值得关注的是20岁以下的人员只占6.10%,说明了基层篮球人才的培养不力。

表 2 俱乐部会员文化程度分布

学历大学本科大专中专高中初中后以及下

人数212519125

百分比25.61%30.49%23.17%14.63%6.10%

表2表明:我市篮球俱乐部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较高,接收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占总人数的56.1%,这和被调查的样本对象有关,被调查的俱乐部中句容交通局属于政府行政机关,其所有队员都接收过高等教育,另外,在教育、央企、私企的40岁以下的被调查对象绝大多数也接收过高等教育,这和生活在这个年代的时代的高校开始扩招背景有关。这部分人群是俱乐部的中坚力量,是我市篮球的生力军。做好这部分人群的管理,是我市篮球之希望所在。高中及以下学历人数只有17人,相对年龄较大,或者有服兵役的经历,他们往往是俱乐部的领导者和创始人的扮演者。

表3 俱乐部会员职业特征

职 业政府行政事业单位企业个体其他

人数14164273

百分比17.07%19.51%51.22%8.54%3.66%

在被调查的7个俱乐部中,政府行政机关为14人,主要以句容交通局俱乐部为代表,他是句容市的一支老牌劲旅,近年来随着事业的发展,该对引进原苏州大学校队球员,充实队伍,优化结构,整体技战术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事业单位16人主要以教师为主体。企业42人,占总人数的51.22%,表明我市的篮球俱乐部会员绝大多数来自企业的职工,他们往往工作压力大,强度高,作息时间固定而严格,在参加训练和比赛时要克服很多困难,对于俱乐部来讲,给集体全员训练带来了难度,调查走访得知,虽然这些单位管理比较严格,但是俱乐部会员都是企业文化活动中的积极分子,他们凭借良好的人际关系,灵活的思维,在企业中得到领导的赏识。

表4 俱乐部会员年收入情况

金 额20W以上19W-11W10W-6W5W以下

人 数13193812

百分比15.85%23.17%46.35%14.63%

表4 表明:我市篮球俱乐部会员的经济状况,6-10万年薪的人数38人,11-19万19人,20万以上年薪的有13人,5万以下的有12人。总体经济条件比较好,这部分群体在社会层面收入水平处于中上游层次。生活安定,成家立业,衣食无忧,处于这阶层的人群更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体育消费能力强。年薪10-19万以上的调查对象以企事业单位干部、企业主、个体经营户居多,他们是群众自发组织的经济有力补充,在聚餐、交通、饮水等方面补贴俱乐部较多。

3.2俱乐部硬件设施现状

3.2.1我市篮球俱乐部活动场馆、器材现状

调查表明:我市篮球俱乐部没有具有所有权的专门场馆,活动场地绝大部分为租借场所,依托附近学校、社区的现有设施进行训练、比赛。由于是租借性质的场地,被调查的所有俱乐部在正常上班期(周一至周五)没有使用过场地,周末(从周五晚之周日晚)是各俱乐部主要活动时间。在被调查的7个俱乐部中有4个俱乐部有固定的活动时间和地点,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其余3个俱乐部没有固定场地,平时有组织的活动都很少开展,1个俱乐部处于无人管理的瘫痪状态,队员都零散于自由活动场所,只是在比赛前临时召集,往往比赛成绩也相对较差。

调查还发现,场地使用比较紧张,附近学校会以影响教学等各种理由拒绝球队进入,即使可以使用往往也有时间、金费、人员等各种限制。

3.2.2我市篮球俱乐部队伍建设现状

我市篮球俱乐部在人员队伍建设方面比较杂乱。由于上级主管行政部门或篮协等组织管理力度小,俱乐部人员不限于某一固定俱乐部,而是根据自己的某种爱好、想法以及短期需求等因素决定自己的会员身份归属,随意流动性大,导致俱乐部人员队伍建设不稳定,运动技能的周期性规律遭到破坏,球员系统训练不够,导致部分球员技战术水平多年没有长进和提高。

调查表明我是的篮球俱乐部队伍建设在每一周期(以市运会为周期)内,现有球员虽然各自代表的不同俱乐部来组队参赛,但是大样本中的对象变化不大,新人较少,说明我市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有待于提高和加强。

3.3俱乐部软件设施

3.3.1俱乐部性质、规模对于我市篮球俱乐部的社会性质,有关部门没有界定明确,但是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笔者认为由于是群众性基层组织,没有以营利为目的的实际行为,所以应当归属于“非盈利群众组织”,调查发现我市对于俱乐部的管理比较松散,既没有在有关行政部门登记备案,也没有企事业单位性质的营业执照或许可。我市篮球俱乐部的人数在10-20人之间,其中队医、领队、教练绝大多数都是由队员兼任,他们既是队员也是管理人员和队辅员。其规模较小,而且没有专门的青年、少年梯队建设,不负责后备人才的培养与培训。

3.3.2运动队管理

各俱乐部对于长期、短期的计划、目标的制定都能结合俱乐部和成员的实际来制定,短期计划和目标都能已明确的文字形式加以规范,并得到有力的执行。对于俱乐部中长期发展目标往往制定者好高骛远,有脱离实际的情况。对于目标、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监督机制、反馈机制往往被忽略,运动队管理的规范性有待于提高。另外各俱乐部对于档案、资料的保存、完善等管理环节有待于规范和提高。

4发展与对策

4.1制定符合我市群众性篮球俱乐部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建设是镇江市群众性篮球俱乐部顺利运作的重要保障。目前由于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才刚刚处于试建阶段,所以镇江市群众性篮球俱乐部管理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即便是部分俱乐部已经制定出了一些俱乐部的管理制度,也是相对不成熟的。

4.2镇江市群众性篮球俱乐部的管理措施

4.2.1加强镇江市篮球俱乐部宏观管理

理顺健身俱乐部政府调控机制。新的群众体育管理体制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各级地方政府、各级各类社会团体、单项体育协会等组织,各自都拥有相当大的

自主权。政府人员要当好裁判员,做好本职工作,使所辖范围保持一种凝聚力。二是要站在一定高度,统领全局,把握方向,各级政府必须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确保国家体育总目标的实现。调控是一个体系,而不是简单的线性联系,它涉及权力的配置、目标任务的配置和利益的配置,它是变化着的一种权力关系的走向。

4.2.2加强镇江市篮球俱乐部内部管理

镇江市群众性篮球俱乐部的会员水平与素质参差不齐,所以建立健全俱乐部内部的规章制度,加强内部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在规章制度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俱乐部日常体育指导、日常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抓好俱乐部的内部管理,他们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制定镇江市群众性篮球俱乐部切实可行的管理目标;二是完善俱乐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5结论

4.1.对群众性篮球俱乐部的性质、目的、任务认识不清。在运营过程没有坚持公益性原则,使其偏离了为群众体育服务的初衷。

4.3组织比赛、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创新。没有面对市场需要,内容单一枯燥、形式陈旧,难以有效的调动广大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更不能满足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

4.4宣传力度不够,难以扩大俱乐部的知名度,其规模、参与人数、注册以及社会影响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4.5服务意识相对较差。群众性篮球俱乐部与其会员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但不少俱乐部还只是停留在组织一些简单的比赛活动,对于广大会员的需求没有给予充分全面的考虑。

参考文献:

[1]蒋诗泉,钱健.论基层群众体育俱乐部对发展群众体育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16(1):22-23

[2]吕树庭,韩会君等.珠江三角洲群众体育活动点及经营性体育健身娱乐场所的现状调查与分析——兼论群众性体育俱乐部的组建模式[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8,18(3):1-8

沈阳市跆拳道俱乐部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篇5

【关键词】当涂县 ; 健身俱乐部; 跆拳道运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当涂县健身俱乐部跆拳道运动的开展现状,调查对象是其参与跆拳道运动的教练和学员。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从中国知网、校内图书馆等查阅了国内相关研究的现状与动态,并对所查阅的资料进行了收集、分析和整理。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研究的需要,设计问卷调查表,学员发放206份问卷,回收206份,有效率百分之百。

1.2.3 数理统计法

将调查得到的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法进行处理分析,最终得出研究结论

2 结果与分析

2.1.当涂县健身俱乐部跆拳道学员的性别与动机调查

本次调查的206人中,男性118人,占57.3%;女性88人,占42.7%。当涂县健身俱乐部跆拳道运动女子参与比例较高,这一事实侧面反映了跆拳道运动在当涂县健身俱乐部的开展良好,很具潜力。学员参与跆拳道培训的动机是多样化的,主要动机有技术特长、健体防身和休闲娱乐等。其中技术特长是参与的主要动机。分析认为,参与跆拳道运动的健身意识还不够强,有待加强人们的健身意识。

2.2 跆拳道学员的年龄

当涂县健身俱乐部跆拳道学员年龄结构表现出以下特点:首先是年龄跨度不大,10岁以下到25岁之间的练习者较多,这说明跆拳道运动在当涂县比较受青少年的喜爱。其次,10岁以下学员的比例占36.9%,这表明家长对跆拳道运动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较为认可。

2.3 当涂县健身俱乐部跆拳道运动开展设施状况

据调查显示,当涂县健身俱乐部跆拳道培训场地面积基本为40平米,基本上符合当地的学员量的规模。根据调查结果得出跆拳道培训场地设施基本上应付上课使用的占48.1%,由此可知,俱乐部跆拳道培训的设施不能满足上课需求,影响到俱乐部的正常经营和发展。调查显示,大型的跆拳道训练中心设施较为完善,设有更衣室、物品存放、配有护具等等。

2.4当涂县健身俱乐部跆拳道运动开展的师资状况

根据调查得出教练员的学历情况,其中高中或中专学历所占比例为35%,本科占30%,中专以下的占20%,研究生的比例只有15%,。教练员学历这一方面还有待加强,不能一味追求专业水平,还应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教练员的来源情况分析得出,多数教练员为体育院校在校学生,占总人数的50%。其次为体育院校毕业的学生,共有8人,占40%。专业退役的1人占5%。教练员年龄18到30岁所占比例为75%,教练员的年龄偏年轻化。而35到40岁左右的共有5人,占25%。整体显示,当涂县健身俱乐部跆拳道教练员的年龄分布较为均匀。当涂县健身俱乐部从事跆拳道教学及培训五年以下的占百分之五十,所占比例较高。其中从事五到十年的占百分之三十,而十五年以上的只占百分之五。跆拳道运动作为一项对抗性体育项目,随着年龄的增长至一定年龄后而不适合从事跆拳道运动的教学。数据显示,教练员获得等级资格8年以上的所占比例只有10%,5~8年的占25%,3~5年的占50%,所占比例最高,2年以内的占15%。据调查,一个运动员训练年限的长短,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其竞技水平和理论知识的多少。

2.5当涂县健身俱乐部跆拳道培训课程安排情况

由于跆拳道教学的目的、任务在认知上存在着问题,指导思想出现了偏差。本次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大部分的跆拳道教学内容基本上都集中在腿法(所占比例为35%)、实战(占30%)、素质占(占25%)等方面,防身等方面所占比例为10%,课程内容没有全面考虑到学员的实际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参与跆拳道运动学员中学生居多数,学生一周之内课程较多没有空余时间参与跆拳道运动培训,所以选择周末休息时间进行培训。一周进行两次培训的次数较为符合学员的需求,安排较为合理。由于训练的强度以及负荷量,大多数的教练培训时间在一个半小时左右,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吸收和接受。部分教练根据学员的年龄大小以及接受能力分别安排了一个小时和两个小时,在当涂县健身俱乐部跆拳道运动的培训时间还是较为合理的。

2.6当涂县健身俱乐部跆拳道运动开展的影响因素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影响因素中个人兴趣和健身效果所占比例为34%和35%,由此可以看出,影响跆拳道学习的主要因素是个人兴趣和健身效果。教练水平也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当涂县健身俱乐部跆拳道运动学员的年龄偏年轻,当涂县健身俱乐部跆拳道练习的场地设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为练习者的练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当涂县健身俱乐部跆拳道教练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较高,但其理论知识水平还需加强与提高。这说明跆拳道教練员注重技能培训而轻视了理论知识的学习。

4.2建议

加强跆拳道练习的强身健体功能意识,加以适当的广告宣传。提高教练员跆拳道理论知识水平。改变教学内容的性质、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是实施教学的手段,用教学方法实现能力教育。加强学员对技术的理解,和对技术的动作结构以及结构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与分析。通过讨论和实践的过程,来吸引学员的注意力,培养学员对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辛静,梁建平.我国跆拳道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搏击·武术科学[J].2007.08

[2]黄鹤,王琦.北京市部分跆拳道俱乐部教学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8.07

沈阳市跆拳道俱乐部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篇6

关键词:职业教育;协调发展;衔接

目前,绵阳市职业教育发展存在职教资源有待整合、“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校企合作推进缓慢、中职学校招生困难等问题,本文笔者从绵阳市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入手,试图解决制约绵阳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绵阳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绵阳市现有高职高专5所,技师学院1所,成人高校3所,中职学校36所(含高职高专附设的中职班和技工学校),技工学校11所。其中,国家示范高职院校1所,国家示范中职理想建设学校2所,国家重点中专6所,国家重点技工学校1所。截止2013年9月,全市高职高专在校学生20436人,教职工1456人;中职在校学生61256人,教职工2607人。①绵阳职业教育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势头强劲:

一是专业门类较为齐全。全市职业院校共开设农林牧副渔类、能源与新能源类、土木水利类、加工制造类等18个专业大类,79个专业。其中,资源环境类、司法服务类两个专业类别没有开设。据统计,2013年绵阳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人数为15374人,对口就业率约为88%。②以示范专业、重点专业建设为抓手,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截止2013年底,全市共建成省部级重点专业10个,市级示范专业13个。现有国家级实训基地8个,职业教育校内实训课程开出率达90%以上。

二是双师型教师比例明显提升。在选派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参加国家级和省级暑假集中培训的基础上,从2011年开始,举行市级职教师资寒假集中培训,每年约200名以上职业学校教师能有机会参加集中学习,双师型教师比例明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技能逐步提升。

三是中高职衔接有序推进。以绵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正着手探索中高职衔接模式。据统计,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将材料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等5个示范专业对口江油工业学校、北川七一职业中学等5个学校,实施中高职专业的衔接,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四是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职学校在抓好学历教育的同时,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民工转移培训,增强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据统计,全市中职学校每年开展农村劳动力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6.4万人次,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二、绵阳市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职业教育发展情况不难看出,绵阳市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还存在诸多问题,亟需解决。

1、职业教育体制机制亟需理顺。一是职业教育亟需结构调整。绵阳职业教育行政管理结构、院校和专业布局结构、各类层级职业教育结构等需要调整。如:绵阳市职业学校校点数量多,一些学校规模较小,市属中职学校多部门办学、多头管理,导致一些职教资源浪费、管理脱节等问题。2013年招收新生的中职学校32所,校均全日制中职新生仅550余人。由于现有管理制度原因,这些中职学校要自主寻找升级出路,也有诸多障碍,这对我们是一个警示。二是职业教育保障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行政部门协作机制不健全,职教经费投入偏少,宣传力度不够,社会认可度不高。这严重遏制了绵阳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2、职业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结合不够紧密。一是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结合不够紧密。无论是那个区县,在设置专业时基本上是大同小异,没有很好地结合到当地经济需要而设置专业。二是课程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职业院校不能够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无法满足企业、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变动性需要。一些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新标准无法及时地进入课堂,致使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强。三是校企合作推进缓慢。企业和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生订单培养、实习实训设施共享等方面的合作尚处于“你培我用”阶段,缺乏深度合作。

3、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绵阳市职业学校,尤其是部分县属职中的基础课教师总体水平不高,双师型教师和技能型教师数量偏少,制约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同时,职业学校对技能型人才吸引力不强,工科大学生因待遇低不愿到职业学校任教;从企业在职或退休技师中聘请兼职教师又受到经费制约。

4、中职学校招生困难。由于中职学校校点过多,加之初中生源数量逐年减少,而普通高中又热度不减,中职学校生源普遍萎缩,招生形势严峻。

三、促进绵阳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职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全市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具体问题,统筹全市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一是理顺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统筹人社部门管理的技工类教育与教育、农业、水务、供销等部门管理的职业教育资源,形成职业教育办学合力。二是推进多元化办学。坚持走公办为主,民办为辅的职业教育办学道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一方面,做强市属职业院校和有实力的县级职教中心,全力提升公办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另一方面,加大对民办职业院校。三是提高职教资源利用率。鼓励公、民办中职学校联合办学、联合招生,避免不良竞争,提升办学效益。要引导部分规模小、生源差、办学困难的职中和民办中职学校与实力强、有特色的重点(示范)中专学校合作,盘活学校资源,条件成熟的可以进行实质性合并;加强学校相关和相近专业整合,强化专业统筹,提升办学效益。四是统筹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根据初中毕业生生源人数,合理制定中职和普通高中招生计划,保证中职生源,促进两类高中协调发展。

(二)提升职教基础能力。认真贯彻落实《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设立市级职教专项经费,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在严格落实国家和四川省关于职教免学费和助学金的基础上,加强对职业教育政策性经费投入,为职教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三)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完善校企共同规划、共同治理、共同培养、共同教学的机制,使人才培养深度进入企业生产服务流程和价值创造过程,形成校企合作共同的利益链、价值链。③建立校企合作激励机制,广泛开展订单培养,在政策法规允许前提下对企业进职业学校办厂、为职业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基地等给予政策支持,促进企业与职业学校深度合作,实现校企一体化、理实一体化、学(徒)一体化;充分发挥绵阳职业教育集团的引领作用,搭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平台,逐步实现市内中职学校场地、师资和实训设备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共谋发展。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扩大学校用人自主权,建立职业学校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的经费资助制度,对学校引进高学历、双师型、技能型教师给予倾斜支持;鼓励优秀人才到职业学校担任管理干部,进一步提升职业学校管理水平;积极开展好国培、省培、市培和校本培训,提高职教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提升职教办学质量;在市内知名企业建立青年教师实践基地,鼓励青年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实践锻炼,提升技能水平。

(五)探索中高职衔接改革试点。一方面支持现有高职高专提升办学力量和办学水平,另一方面探索打通中职到高职到大学的教育途径,加大市属高职在市内中职定向招生比例。同时加强和省内外高校的合作,利用自主招生政策,开展对口升学,搭建中高职直通桥梁,满足中职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作者单位: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

本文是周捍东主持的四川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2013年度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绵阳市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问题研究”(项目编号:GZYBC14)系列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绵阳市关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绵府发〔2011〕22号)

[3]《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2-2020年)

注解:

①数据来源:2014年2月绵阳市教体局职成科。

②数据来源:2014年2月绵阳市教体局职成科。

上一篇:民族团结讲话稿4分钟下一篇:驻村经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