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海拾贝同步练习题

2024-08-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诗海拾贝同步练习题

诗海拾贝同步练习题 篇1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同学们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接下来本文提供的六年级上册语文诗海拾贝练习题,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所学的知识。

一、一锤定音(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潜伏(qián qiǎn) 露水(lù lu)

白桦(huá huà) 绽放(dìnɡ zhàn)

二、补充词语。

( )( )玉立 ( )( )来迟

( )( )白雪 ( )( )点头

三、准确连线。

《采薇》 唐诗 白 朴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词 辛弃疾

《天净沙·秋》 元曲 艾青

《太阳的话》 四言古诗 叶赛宁

《白桦》 外国诗 杜甫

《春夜喜雨》 现代诗 《诗经》

四、词语点将(据意写词)。

1.乡间小路。 ( )

2.雪花飞舞的`样子。 ( )

3.树枝柔弱,随风摇摆。 ( )

4.羽毛或丝线制成穗子。 ( )

5.安闲自在地步行。 ( )

五、添枝加叶。

( )的金晖 ( )的寂静 ( )的雪花

( )的流苏 ( )的光华 ( )的花束

诗海拾贝同步练习题 篇2

一、开放性的学习激活个性

本单元的教学方法与其他单元明显不同, 学习的内容不囿于语文学科特定的知识体系, 不囿于语文能力的某个方面, 也不囿于作为“例子”的教材, 其内容更多的是来源于社会, 来源于自然, 来源于学生自身的各种类型的生活, 真正体现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语文与社会的联系, 必然推破了过去语文教学相对封闭的状态。

二、合作、探究的过程, 激起兴趣

综合性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较大的自主空间和自由支配的时间, 通过阅读材料的学习, 来辅助活动的开展。“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 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

三、形式多样的展示, 彰显个性

综合性学习重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的结果, 重在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而非掌握知识的多少, 重在亲身参与获得的感悟和体验而非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 重在全员参与而非少数学生的出类拔萃, 重在鼓励而非批评, 每位学生通过收集、访问、查找等途径, 对自己搜集的诗歌进行整理, 进行分类, 又多了一份了解。

总之, 语文实践活动要将“活动”与语文有机地融为一体, 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觉地学语文, 用语文。既熟练掌握了语文技能, 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摘要:综合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过程和实践探究的过程, 以语文课程为基点, 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整合, 强调语文学习和生活的结合。引导学生按照学校、家庭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 教学中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自主、探究开放的特征, 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 使综合性学习落到实效。

诗海拾贝作文 篇3

不知道什么喜欢开始,我喜欢上了诗歌,那是一个美丽的充满了梦幻般色彩的世界,让我情不自禁想要融入诗歌的世界里。

不知何时起,不知因何事,我开始写起了古诗,诗意层层叠叠的在心中,在脑海里起起伏伏,城市的霓虹或许可以写出现代诗,但是我写的却是古诗,自己觉得有那么一点浪漫主义派的诗风,我从那写诗时起,人生的梦想便注定,成就了一切的道路。

我喜欢站在树下,让树枝蓬住我的头,让头发轻轻抚过树叶,站在柳下,秋风吹过,袭我一身凉意,灵感一闪,诗意一现,慢慢吟道:“一栽柳,千枝拽,万叶随风共赴舞”总觉得写的不是那么上大雅之堂,没那么轻灵,或许自己是个多愁善感的`人儿,一个人大半夜不睡觉,站在阳台上看着那满街的霓虹,来往无数次的汽车,当清风吹过,感觉人生有点仓促,虽已是十六个春秋了,但以后的路,是那么的远,但又那么的近。

时光齿轮从未停止,树叶每天都在树上拽来拽去,直到落下,又不知何时起,灵感又来,不知在何时我写下:“大河上下一片好,江头桥上任我赏”这样一句略带豪情壮志的感觉,不知不觉,已在深秋时节了,一夜秋风吹落无数枫叶,枝叶上的露水开始清晰了,当世界都陷入深秋时何人能在去往古诗的海洋漂荡,有何人知愁无解,仍去拎酒对月,欲语无泪也。

当旭日的阳光洒进我卧室的第一簇起,我便去看黎阳破晓时的苍茫,天上的云,让我诗意无限,可奈余自有本领不过天,难以激起壮志之气概吟于天,自古几人能吟出,我本无能,可天惜之,赋我诗赋,我怎在吟于天,破晓时,夕落时,此情此景胜于海阔,比似草辽,虽此无山无海,但惜天在,胜于万物之情,无意之间出诗感,沉于豪情万概中,温庭不过躲花间,自无月下独斟酒,唯有影相伴,但而又能临万物,沉于诗色之余中。

诗海拾贝的诗歌 篇4

诗海拾贝的诗歌1

《泰山日出》

苍冥何浑浑,洪荒何涛涛,思尔东君出,天地自清遥。

诗海拾贝的诗歌2

《松伴观日》

秋日临岱庙,一览众山小,泰松相伴携,观日云海涛。

诗海拾贝的诗歌3

《瑜伽后》

娇躯柔且健,委蜿且盘盘,待到一曲终,香汗湿薄衫。

深山采菇松下右顾趣感

深山采菇蘑,松下左右顾,观者心惊悸,惟恐猛虎出。

诗海拾贝的诗歌4

《山·秋色》

绿叶兮紫荆,野果兮满山,美人兮花间,烂漫兮流光。

诗海拾贝的诗歌5

《花间藏》

金毛河东狮,疑在花间藏。

本欲上前擒,惟恐把人伤。

诗海拾贝的诗歌6

《清园阁》

何处向阳台,琼枝绿烟萝。

厅堂漾温馨,珍馐盈满桌。

日照明镜华,玉坛泛红波。

只疑仙人居,不知清园阁。

诗海拾贝的诗歌7

《人·物·真》

人乃万物主,岂可物拟人。

本乃无意粒,巧合聚今身,佛家多偈语,溟渺难考真。

今生当珍惜,料无来生人。

诗海拾贝的诗歌8

《打工悲喜》

去岁燕丹泣别,今又洒泪宁波。

人生最是无常,江涛起起落落。

诗海拾贝作文500字 篇5

轻叩诗歌大门,诵读经典之作,其感触不言而喻。品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宽广无垠;咀嚼“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眼前似乎出现了青松,我不禁为它那生命的坚韧所折服;思忖“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领悟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

翻动薄薄的书页,带着一颗细腻的心,我感悟到人生的真谛。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苏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豁达;生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伤感……

在一个个灵动端庄的方块字里,诗歌就这样慢慢渗入了我的生活。我常常在诵读中,看见一个个伟大诗人。你瞧,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李白走过来了,他聆听着汪伦的歌声,感动地洒下两行泪,挥笔写下了这千古名句;你看,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杜甫正朝我们挥手,他怀着一颗爱民之心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富人子弟与穷苦人家的天壤之别;你听,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李煜无奈地向我们点头,在花好月圆之日,他借酒消愁,在无奈的叹息声中,伤感地写下了忧愁的诗句……

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儿吹向我们,我们像海鸥一样,来到诗的海洋,轻轻掷几颗石子,诗海溅起朵朵浪花;我俯下身子,是其一个个美丽的贝壳,这些都是一首首精美的诗啊……

诗海拾贝同步练习题 篇6

知识与能力

1.能初步了解元曲的基本知识,感受元曲的特点。2.能大体了解诗意,想象元曲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3.背诵《天净沙·秋》《天净沙·秋思》。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进入意境,体会情感;通过边读边想象,描绘意境,体会情感;通过对比阅读,感受意境,体会情感。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在诗歌吟诵中学会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

2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抱有一定的热情。但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关于元曲的内容罕见,所以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元曲的相关知识,认识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此曲语言简练优美,意义深刻,所以教学中应该通过渲染氛围,创设意境,激发想象,开启思维,让学生感受到蕴含于元曲中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诗歌,大体了解诗意,想象元曲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诗歌吟诵中学会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一、赏图吟诗,导入新课

1.欣赏图片,谈感受。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课件出示)此刻你想用那个词形容秋天给你的印象?

2.吟诵秋之诗句,导入元曲。

是啊,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景色宜人,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描绘它歌咏它。你不禁想到了那些诗句?

【设计意图】引情入境是语文课堂的“必杀技”,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一个真情的互动,对于学生释放情怀,感知文本,通理晓情有百利而无一害。上课伊始,带学生欣赏秋天图片谈感受,诵读描写秋天的古诗词,不仅丰富了学生对秋天的感知,积淀情感,而且为讲授《天净沙•秋》做好铺垫。3.板题读题。

刘禹锡有诗曰:“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元曲《天净沙·秋》,看看作者又赋予秋怎样的感情呢?

活动2【活动】

二、知晓作者,理解题意

1.解题

这题目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吗?(题目当中有一个小圆点)

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元曲只出现了一次,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是题目。词有词牌名,比如卜算子、渔歌子、清平乐。曲有曲牌名,如天净沙、小桃红、南乡子等。2.了解元曲

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杂剧又分为小令和套数。《天净沙·秋》属于散曲中的小令。3.了解作者

白朴,元代散曲作家、词人,“元曲四大家”之一。其他三位是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

活动3【活动】

三、初读元曲,感受音乐美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2.指名读诗,读准节奏。3.老师范读,指导引领。4.学生再读,读出韵味。5.齐读。

【设计意图】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欣赏诗词,要在反复诵读中仔细品味其中流淌的音乐美。在初读环节,采用自由读、指名读、评价读、范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达到了读通读顺、读出节奏美的目的。

活动4【活动】

四、品味意境,感悟诗情

(一)入“萧瑟”之境,感悟诗情

同学们,读诗,读通读顺是学好元曲的序幕,读懂元曲的意思和体会其表达的情感才是学习的正式开始。1.自主研读。

下面请你们再自由读读这首诗,读完后和你的小组同学说说,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 2.交流分享。

(1)说说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给你什么感觉?

【设计意图】学生在反复诵读基础上,进行再加工再建构,使诗中描写的形象和景象一一浮现于脑海中,接着用心中的画笔为大家描绘了一幅幅富有萧瑟之美的画面,再现了逼真的情景。

(2)这就是作者见到的真实的秋景图,你是透过那些词感受到这一点的? 3.指导朗读,感受“萧瑟”之美。不同的人对词语和画面有不同的理解,把你的感觉读进字里行间。(1)带着理解读。(2)评价读。(3)齐读。

4.体悟“伤感”之情怀。

(1)同学们,古人写诗,大多借景抒情,你觉得透过这萧瑟的秋景,作者还想表达什么?(2)资料拓展

话说,白朴出生官僚世家,其父是枢密院判官。蒙古军攻占南京的时候,幼小的白朴和自己的父母亲人离散,“一代文宗”元好问收养了白朴。后来,元世祖建立元朝,蒙古统治者对老百姓的残暴掠夺,使他对朝充满厌恶,更感到为朝廷效力的可悲,因此,毅然决然放弃了仕途生活,从此寄情山水,归隐山林,在孤寂中感受美景。

5.指导朗读,体悟“伤感”之情。

让我们再读一读前两句,从字里行间感受这一种地老天荒的寂静与伤感吧!(二)入“明丽”之境,感悟诗情 1.感受飞鸿灵动之美。(1)指名读第三句。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是啊,秋景多给人萧瑟、凄凉之感。到此,作者想要意思结束了吗?让我们追随作者的目光去看看吧。你还看到了什么?(2)体会“点”“ 影下”之妙处。(3)指导朗读,读出灵动之美。(4)自由读,体会惊喜之情。

此刻“一点飞鸿”让原本萧瑟的画面忽然活跃了。刹那间,寂寞的秋景仿佛展现出了一片鲜活的生气。看到此景,作者内心涌动的是什么?(5)指名读,读出一点飞鸿带给作者和我们的惊喜。(6)齐读。

2.拓展延伸,感受飞鸿意蕴美。

鸿雁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具有崇高的美学意蕴,常常能够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让我们把飞鸿的美读出来。课件出示:

马头渐喜归期近。试上小红楼。飞鸿字字愁。飞鸿点点来边塞,寒雪纷纷落蓟门。梦入长安,惊起送飞鸿。3.创设情境,想象心中之景。(1)创设想象情境。

有人说,这里的飞鸿和李白的“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一样,指的是作者自己。(配乐讲述)“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此时此刻,他就是那只振翅高飞的鸿雁,很想飞离这个萧瑟没有生气的地方,去寻找心中的那片乐土。假如你就是作者,就是这一点飞鸿,鸿雁呀鸿雁,你告别了这萧瑟冷清凄凉的暮秋后,将会看到怎样的情景呢?(2)描绘想象画面。

先说给你的同桌听,然后和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你心中的美景。

【设计意图】为了使学生很快进入意境之中,我巧妙创设了想象情境,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作者本人,想象成“一点飞鸿”,从作者当时的立场设身处地的考虑感受,想象自己心中之景的美好,学生根据自己平日对生活感性的体验,他们描述的画面就不单是视觉的画面,而是融合了他的感情和情绪,他的脑海中就会增加许多诗词中并未提到的物象。4.感受“明丽”之美。(1)指名读4、5句。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刚才是想象之景,我们来看看作者笔下的美景。(2)引导读。

师:这里没有高楼大厦,只有(生齐读: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没有人声嘈杂,只有(生齐读: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没有雾霭,只有(生齐读: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2)交流分享,描绘意境。(3)指导朗读,感受“明丽”之美。

好美的秋景,这些景物给你的感受是什么?把你的感受读出来。(4)设身处地悟诗情。

同学们,换做是平常人,遭遇了童年的不幸、看透了世俗和官场的黑暗,即使景色再美,也依然是晦暗的,无心欣赏。作者透过这两幅秋景图到底要表达什么呢?

【设计意图】真正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心和心的交流,是生命和生命的对话。此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想象画面,设身处地去体验,让学生尽可能的进入文本人物的情感世界,去领略、体悟,和作者最大限度地互相融合,达到人文合一的境界。

(5)指导朗读,体悟“乐观”之心态。白朴的大半生都在做官,他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于是选择离开,归隐山林或许是冷清的,但在寂寞中振翅高飞,这是奋斗的有追求的人生;在经历孤寂奋斗以后,你便会拥有秋天般多姿多彩,绚烂迷人的人生。这种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不正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吗?把这份洒脱和乐观读出来吧

活动5【活动】

五、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1.对比阅读《天净沙·秋思》。(1)配乐指名诵读。

(2)按照前面的学习方法描绘诗歌意境。(3)对比欣赏。2.指导朗读。

马致远将自己的忧伤凝结在《天净沙 秋思》中,让我们通过朗读用心感受这份思乡愁绪吧。

【设计意图】有比较才有鉴别”,学完白朴的《天净沙•秋》,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学习被称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秋思》,在比较中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比读中感受两首元曲的异同及艺术价值,达到积累背诵的目的。

活动6【活动】

六、配乐诵读,再悟诗情

悲秋,是许多人面对秋之萧飒常有的情怀。而在白朴的秋中,却是如此生意盎然,绚丽多彩。让我们再一次用朗读赞一赞白朴的这份释然、这份洒脱、这份乐观吧!

指名配乐诵读。

活动7【练习】

七、背诵元曲,升华曲情

《天净沙秋》和《天净沙秋思》都是元曲小令,仅28字,寥寥数笔却描绘了一幅秋日美景图和一幅游子思归图。这就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让我们把这两首元曲背下来吧。1.学生自由背诵两首元曲。2.同桌互背两首元曲。3.指名感情背诵两首元曲。4.齐诵《天净沙•秋》。

草木本无情,情由心生。只要心是光明的,生活也会变得光明;只要心是温暖的,眼前的世界也会变得温暖。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天净沙 秋》,用这份温暖、明亮的心情去感染马致远吧。让我们把这个美丽的声音一直吟唱下去。

活动8【作业】

八、延伸课外,积累运用

1.背诵默写《天净沙·秋》《天净沙·秋思》。2.搜集整理白朴的另外三首《天净沙》。3.把本首元曲改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

【设计意图】课后布置学生搜集整理白朴的另外三首《天净沙》,让学生在背诵中丰富积累,在涵咏中感悟陶冶,让弥漫了整堂课的“语文味”意犹未尽,回味无穷。板书设计

天净沙·秋 [元] 白朴

萧瑟 明丽

积极乐观

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纵观整堂课,每一个板块的教学,每一个目标的达成,我都努力以“以读代讲”为手段,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读出节奏,读出画面,读出情感。让他们在读中亲近文本,亲近作者,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读中积累,读中得法,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本节课我主要做到以下三方面:一是反复吟诵,感受元曲音韵美;二是启发想象,品味意境,进行诗词文本与生命灵魂的对话;三是内引外连,让诗词走进生活。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虽然整堂课,我都在以读代讲,做到了朗读方法灵活、多样,但是学生朗读时目标确定不够明确、具体,朗读时评价方式太过单一,使个别环节的朗读只停留在表面上。

上一篇:读《红岩》有感作文600字下一篇:人教版语文五下第二单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