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发展前景分析问卷

2024-08-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个人发展前景分析问卷(精选8篇)

个人发展前景分析问卷 篇1

在这一次的《经济分析与预测实践》中,我在我们组担任的是组长,主要负责的是分配任务和协调组内成员们的工作,以及进行问卷调查和完成最后的调查报告。所以,任务量还是比较大的。在本次实践中,我们组所进行研究的课题是——十堰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这是一个,需要大量查阅资料和实地去调查,才能得出有价值的信息的课题。所以拿到这个题目后,我根据我们组的情况,对成员们进行了分工。其中,女生主要负责查阅资料,男生就主要负责进行问卷调查及问卷统计的工作。当我把任务分配好了之后,他们就各自开始积极的行动了起来。

在此次实践中,我的一部分任务是协调工作,而还有一部分任务就是完成我在这次实践中所要完成的工作。

一、本次实践的任务

(一)查资料

首先,我得要上网查资料,搞清楚目前十堰房地产的现状。我通过查资料,了解到了,和很多一线城市及同等城市相比,十堰楼市发展态势是健康平稳的,这主要可以从相对较少的泡沫和稳定上升的房价予以衡量。通过比较得出的,一是纵向比较,随着区域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和市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包括十堰在内的任何一个城市的房价均呈现上涨态势,但相对而言十堰房价涨势平稳,并没有过度狂热的局面;二是横向比较,和同等规模同等级别的城市比,如襄樊、宜昌和黄石,十堰在开发成本不菲的基础上房价水平却相对较低。当然十堰楼市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也一度低迷,但在刚性需求和开发成本的支撑下,房价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而且很快就告别了寒冬迎来了阳春。而在此次国内一线城市楼市的火爆表现面前,十堰楼市依然按照自己的节奏‘行事’,虽然见涨但依然稳字当头。

后新政时代,十堰楼市观望情绪依旧浓烈,看房者锐减销售量下跌,但是房价却依旧坚挺。有人说,“新国十条”的出台,终于给快速狂奔的房产市场套上了缰绳。新政出炉以已很多日子了,楼市销售市场的低迷有目共睹,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的楼房降价的信号也已处处可寻,但是在十堰这样一个三线城市,大规模的降价现象千呼万唤后依旧还没有出现。

历史上中国土地市场几次陷入疯狂,之后楼市都会出现价格虚高、滞涨现象。突然形成的新一轮土地热潮,显然不是中国房地产泡沫彻底化解和周期性调整宣告结束的结果。在不遗余力的土地刺激政策和市场对通货膨胀预期的担心下,土地泡沫的再次膨胀,也许正隐藏着房地产的下一轮危机。

(二)问卷调查

跟其他两个组员一样,我的另外一个任务是进行20份的问卷调查。这个工作量对我来说确实很大,但因为我是组长,我必须要起到带头作用,所以,在给他们分配完任务之后,我就积极的行动了起来。我主要跑到十堰有几家比较有影响力的楼盘的售楼处去调查,因为那里可以得到我所想要的信息。

一开始,我拿着问卷,心里很害怕去跟别人交流,但为了完成任务,我只能硬着头皮上了。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我所调查的人都很配和我的工作,他们拿到问卷后,都十分认真的填写了起来。有的还甚至兴致勃勃的,跟我一起讨论起十堰的房地产现状问题,而且向我提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就这样,整个过程很顺利,一天下来,虽然奔波的很辛苦,但收获了很多,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通过我对问卷的分析,我了解到多数人认为,十堰未来的房价还会上涨。这是因为全国100个大中城市的平均房价目前约为5000元/㎡,而十堰城区的商品房平房均价约为4050元/㎡,十堰商品房的均价要低于全国100城的平均水平。除此之外,十堰的经济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而且土地出让金也逐年增加,建筑材料、建筑工人的工资也都是在不断的上涨,居民经济收入不断的增加,市场上80%的购房者都属于刚性需求,房子一般都是供不应求的,基于这样一种市场常态而言,十堰房价上涨势在必行。

当问及到他们买房的目的时,大多数人都是自己或家人住。由此可以看出,在十堰市,高房价对每一个家庭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为了一套房子,十堰普通购房者奋斗一百年也无法负担,所以大多数人买房普遍是为了居住,而很少有人会买多套房子去作为投资升值。

(三)报告汇总

本次实践,作为组长我还有个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对调查报告最后的汇总和撰写。在写之前,我首先是列出了所写报告的提纲,这样可以对报告有个大致 的框架和构思,那么在写报告时就不会觉得没头绪。接下来,我就是把每个成员交给我的资料,进行了一个总的整理和修改。按照老师给的模板,我一点点的撰写,终于整理了三天,报告总算完成了。过程虽然很辛苦,但是,我却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二、实践后的感想

这是我在大学期间的最后一个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对我而言,意义真的很大。因为在这次实践中,我担任的是组长,这就意味着,我不仅要完成自己的任务,而且还要协调和安排好组内成员的工作,积极的负责和督促。这不仅是对我的工作能力的一种锻炼,更是对我组织能力的一种提高。所以,在这次实践中,我虽然要比其他人花的时间多,但同时也要比其他人收获的更多。

在查阅资料方面,我学到了如何从众多凌乱的信息中,筛选我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料,这让我在信息检索方面,又有了一个新的提高;从问卷调查的过程中,我锻炼了自己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在以往这是我的一个弱点,经过这次,我在这方面又有了新的突破;而在撰写报告这一过程中,我对Office办公软件又有了进一步的掌握;除此之外,在组织和协调工作上,我收获最大,因为它让我知道了对待组里不同个性的成员,要用不同的方法去领导和沟通。

实践虽然结束了,但它却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种团队协作的精神。因为无论我分配给他们什么任务,他们总是没有半点怨言,而且都十分积极的配合我的工作,这让我很感动。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一个团队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任务,让一个人去干,能力是十分有限的,但如果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分配给适合他们的工作的话,这样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这次实践,我所收获的东西,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因为我懂得了,将来无论干什么事情,都要有一种老老实实干活的态度,还要有一种强烈的责任心,以及团队协作的意识,我相信这对我以后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个人发展前景分析问卷 篇2

1 人才的概念

何所谓人才?对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是“德才兼备的人, 有才能的人”。教育部门、学校使用的人才概念是指经过中专及中专以上学校培养, 在德、智、体诸方面素质得到提高, 达到国家要求, 能够初步适应某项专门技能的人。人才预测部门使用的人才概念是指中专或中专以上学历者, 或者具有技术员或是相当技术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者。人才研究者使用的人才概念, 是指以创造性劳动为社会与人类进步做出较大贡献的人。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人才解释:人才就是具有知识和能力, 能够创造性劳动, 并且在三个文明建设中作出贡献的人。

综上所述, 对人才的界定要考虑是否具有一定知识技能、是否能进行创作性劳动、是否能做出社会贡献。只有充分满足这三点, 才算是人才。

2 人才分类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对中国的人才进行了分类, 分别是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

党政人才是指在乡镇 (街道) 及乡镇以上党政、群团、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人民团体等工作的公务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指在各类企业经营管理岗位上工作的人员, 一般指在车间、科室以上工作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才是指在专业技术工作岗位上工作或具有专业技术职务 (资格) 在管理岗位上工作的人员。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 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 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 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 主要包括技术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水平的人员, 他们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 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

农村实用人才是指活跃在农村, 具有一定知识或技能, 能够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为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并得到群众认可的乡村劳动者。社会工作人才是指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医疗卫生、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 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3 人才发展环境

马克思曾说:“人创造环境, 环境也创造人。”由此可见, 人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创造了更适合自己生活的环境, 反过来环境也影响了人, 人才更是如此。人才环境是指人才赖以生存、成长、发展的外部因素的总和。适宜的环境可以激励、促进人才的成长与发展, 恶劣的环境可以制约、阻碍人才的成长与发展。

从特征上来看, 人才发展环境具有外部性、相对性、多样性、动态性和层次性等特征。环境是围绕某个中心事物的外部世界, 是外部条件、因素的总和。外部性是人才发展环境的本质特征。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 因而是个相对的概念, 环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 随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中心事物的不同, 其指称的外部世界也不尽相同。多样性是指人才发展环境的多样性体现在以下机构方面, 首先, 从外部世界来看, 影响人才发展因素的内涵多种多样, 既包括硬环境, 也包括软环境;既包括物质环境, 也包括精神环境;既包括宏观环境, 也包括微观环境。其次, 人才环境的内容非常广泛, 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科技、教育、地理环境等各个方面。再次, 从环境对人才的影响方式来看, 有单向影响, 也有多向影响, 有直接影响, 也有间接影响, 有深层影响, 也有浅层影响。动态性是人才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人才环境内部各个系统始终处于运动中。在人才成长发展的过程中, 环境总是在不断地发生作用, 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层次性是指人才环境是一个立体系统, 具有多个层面。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勒温的心理力场理论, 人才环境评价体系可分为基础层次、社交层次和最高层次, 相应地, 人才环境优化也可根据满足人才各层次需要的环境因素从多个方面来进行。

4 人才发展环境的构成

人才发展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构成包括多个维度。从人才成长发展与创造的角度来看, 最为密切相关的环境, 主要涉及事业环境、安居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政策制度法治环境。

4.1 人才发展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在人们的日常生产活动中重要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越来越关注自然环境, 良好的自然环境会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发展。自然环境对人才发展环境的影响也是长期的, 特别是地理位置, 便利的地理位置更有利于人才的发展。

4.2 人才发展的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影响人才发展的根本因素, 一般情况下, 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人才流动越高, 所谓“人往高处走, 水往地处流”。持续增长的经济环境, 会增加工作的机会, 吸引人才聚集。

4.3 人才发展的科技环境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都依靠科技的发展。良好的科技平台吸引科技人才发展, 从而带动经济发展, 繁荣的经济又吸引更多的人才, 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4.4 人才发展的教育环境

接受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必不可少的, 一个优秀的人才不仅仅要接受学校教育, 还要接受社会的教育、父母的教育, 而且社会教育、几乎贯穿人的一生。所谓“知识改变命运”, 就是指良好的教育改变人的命运。拥有良好的教育环境, 必然培养更多的人才, 也会引起人才集聚。

4.5 人才发展的信息化环境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 信息化程度越高, 人们获取信息渠道越多, 接受的信息也就越多, 就越有利人才的发展。

4.6 人才发展的市场化环境

人才发展的市场化环境反应人才配置的市场化程度, 是衡量人才发展环境的重要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 建立公开公平、规范、有序的市场化环境是人才发展的需要。

4.7 人才发展的政策法治环境

人才发展环境的优化, 离不开人才法治环境的保障。良好的政策制度法治环境, 赋予人才发展进程中各相关主体明确的权利义务, 提供人才工作科学发展基本依据, 为人才发展格局建构良好的秩序。对于一支人才队伍来说, 其能量的发挥不仅取决于人才个体的能量, 更取决于这支队伍是用一种怎样的制度组织起来的。好的人才加上好的制度才是生产力。表面看我们是面临着世界人才大战, 实际上在这场人才大战的背后还在进行着制度上的较量。

4.8 人才发展的社会环境

人才发展的社会环境是人才发展的重要支撑, 涉及到人才生活的方方面面。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培养优秀的人才, 优秀的人才也更趋向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发展。

5 H市K区人才发展环境的研究

5.1 K区人才发展环境的现状

通过座谈会和实体调研的方式, 了解K区人才发展环境的现状。目前K区人民政府很重视人才工作, 尽全力为人才创造一个优良的发展环境, 但是K区人才发展环境依然难以满足人才的需求。K区整体的城市环境比邻近的广州要差一些, 广州发展不了的企业会迁到K来发展, 导致K的产业很乱。K的物质文化很难满足高层次人才的需要。K缺乏投资环境, 技术发展和技术引进都很缺乏。人才创新创业的平台尚未形成规模, 科研平台不多, 成熟的产业孵化器平台尚未建成。

5.2 K区人才发展环境现状的问卷结果分析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K区人才发展环境的现状, 课题组在实地调研过程发放了1264份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1174份。分别向政府工作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组织人事人才发放了223份、448份、471份、122份, 有效数分别是219份、396份、437份、122份, 有效问卷占比是18.65%、33.73%、37.22%、10.39%。

问卷要求四类人才对K区的人才发展环境各级要素进行了评价。问卷统计结果表明, 政府工作人员在一级要素中对经济发展环境评价最高 (64.38%—评价“好”以上的比例) , 对K区人才发展的自然环境评价最低 (57.08%) ;企业经营管理者在一级要素中评价最高的是经济环境 (54.04%) , 对K区的社会服务环境最不满意 (36.11%) ;专业技术人员在一级要素中对K区人才发展环境中评价最高的是经济环境 (67.73%) ;组织人事人才工作者对K区人才发展环境中评价最高也是经济环境 (68.85%) , 而对政策法治环境 (35.25%) 和教育环境 (35.25%) 最不满意。具体见图1。

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各类人才中对K人才发展环境的评价是有明显差异的, 从整体上来看, 政府工作人员对各项环境的评价是较为满意的, 各项环境的评价没有很大的差异, 这就说明政府工作人员对自己在人才方面的工作比较的满意。近三年以来, K区的人才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 设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专门负责人才工作, 同时也出台了很多优惠的政策来吸引人才来到K区发展, 再以优质的人才服务工作留住人才在K区创业。在吸引高端人才来到K区来工作和创业方面, K区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 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所以政府工作者对K区人才发展环境的评价比其他人才都要高。

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K区的人才发展环境的评价都不高, 是四类人才中对K区人才发展环境评价最低的一类人才, 说明他们对K区的人才发展环境不是很满意, 特别是社会服务环境, 评价好以上的不到40%, 而社会服务环境这一项政府工作人员的评价好以上接近60%, 政府部门扮演着为社会服务的角色, 他们对自己的工作自己觉得还不错, 可是被服务的对象企业经营管理者却很不满意, 这说明政府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没有满足社会的需求。政府部门需要在行政服务上多下功夫, 改善服务质量, 提高服务效益, 让社会满意。

从整体上来看, 专业技术人才对K区的人才发展环境评价比企业经营管理者要高, 最令专业技术人才最不满意的也是社会服务环境, 这点和企业经营管理者一样。如果说只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对K区的社会服务环境不满意, 也也可能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对社会服务的期望太高, 但是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有70.95%的被调查者对K区社会服务环境评价不是很满意, 占了被调查对象的一大部分。

组织人事人才工作者严格来说也是属于政府工作人员, 但他们是负责分管人事人才的工作人员, 所以把这类人才从政府工作人员中拿出来做问卷调研查。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组织人事人才对K区的经济环境的评价是最高, 接近70%。但组织人事人才对K区的政策法治环境和教育环境都不是很满意, 而且除了政府工作人员对这两项环境的评价较高以外, 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才对这两项环境都不算很满意, 这说明K区的政策法治环境和教育环境都有待改善。

个人发展前景分析问卷 篇3

“个人护理用品”这个提法沿袭于欧美,在我国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我国对“化妆品”是作了明确的定义的。按照国函(89)762号“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第二条所规定的化妆品的定义:“是指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的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品。”这是1989年作的定义,现在看来,化妆品的生产,已经超出了日用化工范畴,它已经发展成为以精细化工为背景,以制药工艺为基础,融汇了医学、生理学、美学、化学、化妆品学、心理学、色彩学、物理学、生物工程学、生命科学、微电子技术及美学、服饰学等学科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化妆品和个人护理用品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重叠交叉的地方,我们所指的个人护理用品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面部个人护理用品。包括:柜台零售商品类面部护理用品、美容院保养类个人护理用品

2.洗发护发类个人护理用品

3.沐浴类个人护理用品

4.口腔护理类用品

5.纸类个人护理用品

6.其它类个人护理用品,它包括:

①婴幼儿护理用品

②唇乳粘膜类个人护理用品

③男士剃须用品

④脱毛类用品

⑤纸类个人护理用品

⑥爽身护体类个人护理用品

⑦防晒类用品

⑧除臭类用品

⑨其它个人护理用具

二、个人护理用品品类市场发展分析

我国没有对“个人护理用品”这个类别进行统计,由于个人护理用品与化妆品的内涵主体相同,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化妆品类的统计。

据有关部门统计,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化妆品市场销售额平均以每年23.8%的速度增长,最高的年份达41%,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

化妆品市场还有相当大的市场发展潜力,预计到2010年,化妆品类的年销售额可达800亿元,年递增12.9%左右。

如按上述的七个大类来推测个人护理用品市场,预计2003年销售额可达530亿元人民币。

1.柜台零售商品类面部皮肤护理用品

柜台零售商品类面部皮肤护理用品(以下简称面部护肤品),指主要是通过柜台零售方式提供给使用者,使用于面部的清洁、保湿、营养、护肤、润肤类保养用品。不包括修饰、美化作用的彩妆类用品和特殊功能类用品。

面部护肤品是市场中发展最快的一类。由于投资门槛相对较低,回报相对较快,进入容易,品牌数量极多,呈完全竞争状。

由于中国广大的地理区域和多层次的人口构成,使得国内外高、中、低不同档次的面部护肤品,都能找到自己的市场,各自获得一定规模化的消费群。近年来,中档产品的市场份额有较大幅度上升,表现出较佳的市场前景。

面部护肤品的利润空间大、个性化强,给广大厂家和商家提供了广阔的操作舞台,因而面部护肤品领域没有绝对优势的领先品牌,玉兰油、大宝、小护士品牌的年销售额均未达到10亿元。

根据AC尼尔森公司的调查数据,面部护肤品2001年已有100亿的市场,巨大的市场容量,给诸多厂家提供了发展的机会。

①市场结构特点

面部护肤品处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新产品进入壁垒不大,因此,可以定位于与其他品牌类似的目标市场,共同瓜分该市场;也可以更细分化市场,从而获得一个更具竞争优势的细分市场空间。

面对日益成熟的消费者,面部护肤品的品类也在日益细分化,如:保湿、滋润、美白、防皱、防晒、去痘、去斑、眼部保养、鼻部保养……等等,其中,最大的需求为美白、祛斑。

面部护肤品的购买率,与区域环境的空气干燥度成正比。即空气越干燥的区域,面部护肤品的购买率越高。

②产品定位与诉求特点

随着合资、外资企业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以及国际护肤保养品信息的传播,引发功能性需求觉悟。消费者从贝壳油护肤的奢侈,迅速发展成为多种功能需求的日常保养需求。

由于市场对产品功能的需求,使国内面部护肤品普遍以强调功能和成分的方式,形成自己的销售主张。

面部护肤品的功能仍是美白、祛斑、祛痘、保湿、抗皱、防晒等形态,品种也是洁面类、护肤霜类、露类、水类等。

由于产品技术只有改良性进步,没有突破性、替代性发展,产品同质化日趋明显;由于市场竞争,而竞争需要差异化;由于群体采用功能、成分为主要销售主张,因此,从产品功能成分的宣称,发展出现了虚拟功能、虚拟成分,以此强调功能或成分的差异化;由于营、促销手段同质化的营销环境,虚拟的宣称发展成为“概念炒作”。

“概念炒作”的肥皂泡吹了三四年,去年终于吹破了。种种迹象表明这一招数已经使老,疯狂的作秀和玄妙的概念对消费市场的带动力已不再具有往日的神奇魔力。护理用品毕竟是护理用品,它并不是药。

在产品和营促销均出现同质化时,寻求差别化的竞争优势,将必然转向品牌经营,转向服务品质管理。

③面部护肤品技术特点

前面说了,产品技术只有改良性进步,没有突破性、替代性发展。

虽然目前基因工程已经在面部护肤品方面应用,如: aFGF、bFGF、EGF、TGF-β、白介素、干扰素等,但这仍然是基因工程的初级原始阶段,还是一种摸索性的初级应用,如表皮生长因子bFGF应用于面部护理,使受创时更易留下疤痕。因为它具有促进成纤维细胞生长的作用,远大于促进表皮细胞生长的能力,直到发现了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基因工程真正应用于面部护肤品。预计有待“后基因工程”完成以后,面部护肤品的技术才逐步开始出现突破性的发展,它大约还需要25年左右时间。而它前期替代的是功能性面部调理用品,以舒适为特点的个人护理用品,将长时间存在。

④市场竞争特点

A.渠道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存在相当差异,使销售渠道具有了复杂性的一面。

一项调查显示:仍然有70%的美容化妆品国际品牌或外商表示:不熟悉中国的商业环境。他们很难以其原有的“扁平化管理模式”,直接控制如此巨大的市场到终端环节。

他们非常希望在中国找到适合代理商,其中大部分外商更倾向于寻找适合的区域性代理。

作为国内的生产厂商,通过渠道的扁平化,提高市场反应速度、提高经营效率、降低通路成本已是势在必然。

渠道扁平化后,经营的便利,必将带来管理难度的大幅增加。渠道扁平化后,管理幅度的扩大、管理量度与管理难度的增加,对很多企业来说,将是一个管理上的新课题。

这将使宁可重金请明星做广告、做秀,不愿高价请将才的现实,进一步出现转机。同时,以往寻求策划公司,“谋一绝招、赚一大把”的思路,也出现进一步的变化,开始接触经营管理咨询顾问公司,请他们携手、引领,以更科学的态度、更客观的角度、更有效的操作性,完善优化系统,稳步前进。

B.终端

一级市场大商场的高档次定位,决定了在一级市场已开始逐渐将销售空间让位于国际品牌和合资大品牌。国内面部护理品的市场,将主要转向二、三级市场的商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后一些时候,四级市场的容量也会有大的提升。

大卖场超市大众消费的定位,使得护肤品在该场所的销售业绩令人振奋,并逐渐成为面部护理品名牌在一级市场销售的主要终端。随后波及到二、三级市场,大卖场超市将成为面部护理品的主要销售终端。

“前店后院”型专营店在中国得到了最广泛的发展,这种业态新内涵正在将传统“百货线”终端和传统“专业线”终端密切地融合一起。

专业美容院的优势在于服务,但服务价格的不确定因素太多。而美容院出售护理用品,普遍采取不公开陈列的方式进行,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前店后院”正好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前店陈列的产品由你自己挑选、由你独自使用,产品质量得到保证,而服务却是免费的。此种“前店后院”型专营店必然与专业美容院争抢顾客。

C."百货线"竞争焦点及演化

在一级市场和中心城市大型商场的美容化妆品销售柜区,将逐渐成为国际大品牌的天下,品牌力不够的中小美容化妆品品牌,将被全部挤出来。

这些被挤出来的中、小品牌将到哪儿去实现他们的终端销售呢?当地的中、小型商场也不是主要的。因为这些中、小型商场在当地商业环境中的地位及其形象,可能会制约这些中、小品牌品牌力的成长。

二、三级市场(地级市和县级市场)的零售终端,将成为下一阶段的新的竞争焦点。

被国际大品牌占据了一级市场和中心城市大型商场的终端以后,大量的中、小品牌的营销重心,将转移到二、三级市场中去,竞争焦点形成的基础出现了。

国外进来的国际美容化妆品中、小品牌与强势的国际大品牌们,已是许多年,有些是数十年的竞争老对手了,相互都知道自己的生存空间在哪里,他们轻易不会挑战对方。

那么国外进来的国际美容化妆品中、小品牌的生存空间在哪里?他们将通过市场的细分、渠道的细分和目标群的细分,从而获得一个具有独特优势的生存空间。

法国化妆品“薇姿”(Vichy),就将自己定位为:在药房(店)销售的化妆品,成都“可采” 采用此法也获得了成功。

在中国,适合这些国际美容化妆品中、小品牌施展其竞争力的,将会是独特的渠道及终端和专卖店。

二、三级市场也将是一些价位适合者施展拳脚和价位偏高者作一些新尝试的好空间。新一轮的竞争焦点在这里的终端形成。

国际大品牌对市场份额非常重视,他们常以量取胜。如P&G的几个洗发品牌的市场总份额在一些时候已经明显达到了垄断地位。所以,他们也需要注意民族情绪,有时还得采取温和一些的推广方式。

1997年全球P&G分公司新加坡会议,专门研究"重庆奥妮为何成了竞争对手"的问题后,采取了本土化、民族化的进一步措施。

我们逐步看到了在广告中的美国P&G变成了中国宝洁、看到了润研推出、兼并伊卡露......看到了中方仅存的1%的股份。

而国际美容化妆品中、小品牌他们才不会考虑那么多,他们才没有必要做得那么“温柔”,他们将会毫不犹豫地采取各种最有效的营销措施和手段,明火执仗地抢占市场份额,杀掉和迫使对手退出市场是他们最希望的结果。

因为国际美容化妆品中、小品牌他们不象大品牌那样,拥有足够的时间与金钱,因此,二、三级市场终端的竞争焦点,将在这种情形下激烈化。国内的许多品牌将可能会在这一战役中“光荣牺牲”。

那么没有“光荣”掉的国内品牌他们会怎么办呢?

唯有找到并分隔出一块具有独特竞争力优势的空间,获得一个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基本利益,才有可能轻松地持续生存、发展。

由于中国人口的进一步增大和大量农业人口的城镇化,部分国内品牌将被进一步挤到四级市场,在那里,他们将更加辛苦,他们要面对购买力低下且进一步加重的“价格战”,导致利润低下,甚至无利可图,难保质量;他们还将面对那时各大品牌已经展开的“农村市场开拓战略”的巨大压力。他们只能垂死挣扎,或者又“光荣牺牲”掉。

当然还有一类并不往下走而是杀回来,因为他们会猛然发现:在一、二级市场发展专卖店(包括大店中的“店中店”)的品牌的日子好过,但这时再采取措施时,能讨到的好处已经不多了。

看看专卖店的重要性:

虽然不同的国家,根据不同的市场特点,采取了不同的分销渠道,但是连锁经营、专卖店是国际上具有共同性的重要售卖终端。请看看家化"佰草集"的战略;连“宝洁”去年也在北京动手“店中店"了。

个人评价问卷调查 篇4

A.内向 B.外向 C.介于外向、内向之间 D.不知道 E.自定义

2、你认为我有毅力、有恒心吗?

A.有 B.有点 C.没有 D.不知道 E.自定义

3、你认为我对待事情的态度怎么样?

A.可认真啦 B.喜欢拖延 C.不屑一顾 D.自定义

4、我面对突发事件是如何处理的?

A.面不改色,心不跳 B.一脸茫然,不知所措 C.灵机一动 D我不干了 E.自定义

5、你认为我长得丑吗?

A.还可以 B.一般般 C.丑 D.自定义

6、你认为我爱哭吗?

A.爱 B.一般般 C.不爱 D.不了解 E.自定义

7、你认为我孝顺吗?

A.是 B.一般般 C.不是 D.不知道 E.自定义

8、我是一个好的朋友吗

A.是 B.一般般 C.不是 D.不知道 E.自定义

9、你认为我属于

A.理性 B.感性 C.介于理性与感性之间 D.不知道 E.自定义

10、你觉得我智商高吗

A.高

B.一般般

C.低

D.不知道 E.自定义

11、你觉得我情商高吗

A.高

B.一般般

C.低

D.不知道 E.自定义

12、你认为我神经质吗?

A.是 B.一般般 C.不是 D.不知道 E.自定义

13、你认为我有品位吗?

A.有 B.有点 C.没有 D.不知道 E.自定义

14、你认为我自恋吗?

A.很自恋 B.一般般 C.自卑 D.不了解 E.自定义

15、你认为我能说会道吗?

A.是 B.一般般 C.不是 D.不了解 E.自定义

16、你认为我接受新事物能力好吗?

A.好 B.一般般 C.不好 D.不知道 E.自定义

17、你认为我抗挫能力好吗?

A.好 B.一般般 C.不好 D.不知道 E.自定义

18、你认为我交际能力好吗?

A.好 B.一般般 C.不好 D.不清楚 E.自定义

19、你认为我沟通能力好吗?

A.好 B.一般般 C.不好 D.不清楚 E.自定义

20、你认为我表达能力好吗?

A.好 B.一般般 C.不好 D.不清楚 E.自定义

21、你认为我记忆能力好吗?

A.好 B.一般般 C.不好 D.不清楚 E.自定义

22、你认为我思维能力好吗?

A.好 B.一般般 C.不好 D.不清楚 E.自定义

23、你认为我想象力好吗?

A.好 B.一般般 C.不好 D.不清楚 E.自定义

24、你认为我创造力好吗?

A.好 B.一般般 C.不好 D.不清楚 E.自定义

25、你认为我组织能力好吗?

A.好 B.一般般 C.不好 D.不清楚

26、你认为我管理能力好吗?

A.好 B.一般般 C.不好 D.不清楚

27、你认为我言语感染能力好吗?

A.好 B.一般般 C.不好 D.不清楚

28、你认为我行动力好吗?

A.好 B.一般般 C.不好 D.不清楚自定义 自定义 自定义 自定义

E.E.E.E.29、你认为我是个严肃的人吗?

A.是 B.一般般 C.不 D.不知道 E.自定义

30、你认为我谦虚吗?

A.谦虚 B.一般般 C.傲慢 D.不知道 E.自定义

31、你认为我勇敢吗?

A.啥都不怕 B.一般般 C.啥也不敢做 D.不知道 E.32、你认为我坚强吗?

A.是 B.一般般 C.不 D.不知道 E.自定义

33、你认为我虚伪吗?

A.是 B.一般般 C.不 D.不知道 E.自定义

34、你认为我乐观、上进吗?

A.乐观 B.一般般 C.悲观 D.不知道 E.自定义

35、你认为我正直吗

A.正直 B.一般般 C.龌龊 D.不知道 E.自定义

36、你认为我热心、乐于助人吗?

自定义 A.是 B.一般般 C.不 D.不知道 E.自定义

37、你认为我懒吗?

A.是 B.一般般 C.不 D.不知道 E.自定义

38、你认为我自私吗?

A.是 B.一般般 C.不 D.不知道 E.自定义

39、你认为我讲信用吗?

A.是 B.一般般 C.不 D.不知道 E.自定义

40、你认为我细心吗?

A.是 B.一般般 C.不 D.不知道 E.自定义

41、你讨厌我吗?

A.喜欢 B.不喜欢 C.一般般 D.讨厌 E.不知道 E.我的优点有哪些:

我的缺点有哪些:

顺便提一点建议:

自定义

对我的总体评价:

导游员个人情况调查问卷 篇5

1、您的年龄

□18-25 □25-35 □35以上

2、您的性别

□男 □女

3、您目前的文化程度

□职高

□高中 □大专 □大学本科以上

4、您累计从事导游工作的年限

□1年以下 □1至3年 □3至5年 □5年以上

5、您目前的健康状况

□良好 □一般 □较差 □有重大疾病

6、您的婚姻状况

□未婚 □已婚 □离婚 □再婚

7、您是否以导游工作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

□是 □否

8、您与现在工作的旅行社、导游服务机构签订劳动合同了吗?

□签订了 □没有签订

9、您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原因

□企业不给签 □自己不愿签 □没有这个意识 □其他原因

10、您目前选择导游员职业最重要的因素是

□收入高 □职业稳定 □工作性质好 □有社会保障

□能多接触外国人 □有娱乐性 □社会就业压力大

11、您对目前从事导游员工作是否满意?

□ 很满意 □ 比较满意 □ 一般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

12、您认为导游员工作的正常职业生涯是

□1至3年

□5至10年 □吃青春饭 □终身职业

13、您的薪酬来源是【可多项选择】

□工资 □奖金 □带团补贴 □购物、门票回扣 □小费 □其他

14、您的年收入情况是

□一万元以下

□一万至二万 □二万至三万 □三万至五万 □ 五万元以上

15、您认为导游员能接到旅游团的最关键的三个因素是

□ 年龄 □学历 □容貌 □业务技能 □信誉好 □关系好

16、如果您失去目前的工作,再找一份薪资水平与导游相当的工作是否容易

□很容易 □一般 □不太容易 □很不容易

17、您每年在外累计导游工作的时间是

□ 二个月以下 □ 二个月至四个月 □ 四个月至六个月

□六个月至九个月 □九个月以上

18、您目前从事导游员工作感觉最不满意的是:

□工作时间长 □休息日少 □收入不稳定 □ 缺少社会保障 □无法规划职业生涯

19、您认为当前中外游客对导游员工作不满意的原因是[可多项选择] □ 态度蛮横生硬 □ 不遵守时间 □ 欺骗胁迫游客消费 □ 擅自增加或减少旅游项目 □讲解中掺杂庸俗下流迷信

20、您目前已经参加社会保险的种类是[可多项选择] □ 养老保险 □ 医疗保险

□ 工伤保险 □失业保险 □生育保险 无

21、您认为当前对导游员管理的主要问题是[可多项选择] □ 职业准入标准高 □ 薪酬机制不合理 □ 缺乏正常培训机制 □缺乏奖惩晋升制度 □需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制度 □社会保险未落实

22、您在闲暇时间主要从事什么活动[可多项选择] □读书看报 □看电视 □ 上网 □旅游 □体育活动

23、您认为生活压力大的原因是什么[可多项选择] □工作不如意、得不到休息 □工作不稳定、怕下岗失业 □ 工资收入低、生活困难 □年龄大了没有社会保障

大学生个人电脑维修护理调查问卷 篇6

您好!我们是江大爱科技创业团队,针对目前大学生拥有个人电脑的趋势,我们赋有针对性的提出一套专门为大学生电脑进行维修和护理的“一条龙”服务,现在进行相关方面的调查研究,您的反馈信息对我们非常重要,请您给予我们真实、准确的信息。另外,请您放心,所有的调查实行匿名制,调查信息业将秘密处理。感谢您的热情参与积极配合!

1.您的性别是()

A.男B.女

2、您所在的年级是()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3、您是否拥有个人电脑()

A.是B.否

4、您的电脑是否出现过问题故障?(包括硬件故障、软件故障和硬软件故障)

A.是B.否

5、您的电脑出现过一下哪些故障,往往觉得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多选)

A.应用软件,硬件故障排除或安装

B.电脑运行速度变慢,需要除尘清洁

C.操作系统维护,包括系统清理、重装、升级、优化等

D.病毒和黑客破坏电脑的正常使用

E.各类账号密码失窃

F.其它(请写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您对江大校园内电脑维修,哪些方面让您觉得不满意?(多选)

A.服务态度

B.电脑之后还会出现类似问题,服务质量不满意

C.收费不合理,价格偏高

D.交通不便,跑来跑去浪费时间精力

7.您是否关注过电脑的日常卫生情况,并做定期清理?

A.是,非常关注,会做定期清理

B.一般,很长时间清理一次

C.不太关注,有问题再说

D.根本不关注,无所谓

8.您认为有效的保养清洁手段应该有哪些?

A.执行正确的电脑操作程序

B.平时注意电脑附近的环境,避沉、避热、避潮

C.硬件包括接插头、座和槽等

D.软件检测更新集垃圾的及时处理

E.电脑的外观定期清理

9.您多长时间给电脑做一次外表硬件清理?

A.一个月左右

B.半年

C.一年

D.一年以上

10.如果校园内提供一项针对电脑长期、全面和便捷的保养及为维修,是否有兴趣了解或者尝试这项服务?

A.很有兴趣,十分需要

B.看情况,值得了解一下

C.觉得完全没必要

D.无所谓

11.您希望这项校园“电脑维修维护一条龙”提供给哪些服务?

A.解决系统故障

B.提供专业可靠的软件辅助

C.贴膜、保养、清理

D.一些必要的电脑操作讲解,和注意事项

E.电脑美容

F.小问题咨询(以便自己解决)

G.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您对电脑的外设有什么需求?(多选)

A.鼠标

B.键盘

C.鼠标垫

D.音响

E.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您希望此项校园服务能够具备哪些优点?

A.价格公道

B.方便快捷

C.由学生提供简单的贴心服务

D.与供应商有联系,备件

E.新的电脑技术即使支持

14.如果您选择此项校园服务,您会有怎样的顾虑?

A.不会有顾虑

B.会有对技术专业性的质疑

C.可能学生之间会产生纠纷

D.时效性欠缺,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E.其它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到此结束,再次感谢您的支持!

个人发展前景分析问卷 篇7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理财产品

自从个人理财业务开始进入中国普通百姓的视野,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尤其是2008年以后,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股票价格大幅下跌, 理财产品开始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客户数量快速增加, 对应的理财产品也日益丰富。

1 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分析

1.1 我国居民对个人理财业务的需求分析

(1) 收入水平提高。

21世纪的最初10年, 中国经济保持着持续的增速, 经济总体规模不断上升, 2010年中国的GDP达397983亿元人民币, 按年平均汇率折合美元总额约为6.04万亿美元, 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排名第二的经济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民财富迅速积累, 城镇居民除了日常生活开支外有较多的资金剩余, 但人们已经不能满足于银行存款带来的利息收入,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理财的重要性, 这就需要银行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推出适合的理财产品和服务。

(2) 实际利率为负值。

实际利率为负值表明居民将资金存入银行一年所获得的利息收入不能抵消本金贬值带来的损失, 也就是说, 居民存钱没有获得资金的增值收益, 反而连保值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如图1。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和人民银行公布的市场利率编制。

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来, 除了一月份, 其余月份的实际利率均为负值, 即使央行分别于10月和12月两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也没有扭转实际利率为负值的现状。促使居民以资产保值为目的,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理财产品。

(3) 居民理财意识的普遍增强。

随着居民素质的不断提高, 开始认识到理财的重要性, 对个人理财业务的需求量有所上升, 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后, 股市暴跌, 金融海啸席卷各个行业, 房地产市场也显现出低迷的状态, 投资者将大量资金从房地产市场和股市撤出, 由于心有余悸更需要安全的投资渠道来对资产进行保值, 因此, 银行理财产品正是这些投资者的首选。

2 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市场定位分析

个人理财业务由于起步的比较晚, 发展不够成熟, 整个市场不够完善, 其在银行业务中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商业银行对个人理财业务没有明确的定位。目前, 存贷差逐渐收窄使商业银行传统的利润空间减少, 将个人理财业务的推广当成揽储的另一种形式, 只注重客户数量的增加, 忽略层次不同客户的需求差异和客户的满意度追踪, 自身在银行业内的地位没有清楚的认识和正确的判断, 对理财市场的现状、发展前景、系统运行认识模糊, 造成进入市场盲目, 收益有限。

3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策略

(1) 明确市场定位。

个人理财业务涉及的领域广泛, 任何一家商业银行很难在所有的领域都取得成功, 只能根据自身的行业地位、能力水平、发展战略, 找准目标, 把自己的优势完全发挥到最擅长的领域, 利用有限的资源取得最大的成功。随着中国入市成功, 外资银行的不断进入, 市场竞争者越来越多, 金融产品差异小, 银行要想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只能花费更多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在考虑如何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上, 使个人理财业务成为银行的战略重点和利润来源。我国个人理财业务起步比较晚, 只能先通过学习国外银行成熟的理财业务, 使我国的理财市场得到很大的发展, 这样有利于转变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方式、改善商业银行自身的内部结构、提高盈利能力、完善我国银行的金融服务体系。

(2) 深化个人理财客户的细分。

长久以来, 我国商业银行一直秉承着“一视同仁”的经营理念, 这一理念在传统的银行业务中毋庸置疑, 但是针对个人理财业务, 无差别服务就代表着落后, 在激烈竞争的当今社会, 落后就代表着客户的流失, 只是以资产数量不同划分客户是不行的。我国商业银行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在已有的基础上深入进行市场细分, 针对有商业价值的客户群设计适合的经营模式, 再结合商业银行星罗棋布的分支机构、悠久历史与良好信誉和人才优势, 以客户为中心, 发挥自身的优势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根据个人财富细分, 做到重视基础客户、留住优质客户、抢夺贵宾客户;还可以根据地理位置细分、客户对风险的态度细分、年龄层次细分等。

(3) 产品创新告别同质化。

国内绝大多数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的客户定位相同、门槛接近, 在风险和收益率既定的前提下, 能选择的投资范围很小, 产品类似度很高。因此, 在政策面没有作出调整的情况下, 银行只能主动求变, 从客户需要出发, 既要满足基础客户服务的大众化需求, 又要重视贵宾客户的差别化需求, 推陈出新, 告别同质化。

目前, 比较适合我国商业银行较为快速的创新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在现有理财产品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二是将银行原有的两个或多个理财产品进行有机组合、变动和创新, 使之“套餐化”;三是模仿发达国家的银行的经验推出自己的新产品。例如, 可以在合理的前提下, 使原有理财产品的期限多样化, 为客户提供多种流动性选择;将人民币资产与外币资产结合, 引入外币理财产品, 实现本外币产品联动。

(4) 注重培养本土的优秀理财师。

金融危机过后, 一大批优秀的海外理财人才到中国来“淘金”, 虽然给中国商业银行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但有时海外的工作经验既是他的优势也可能成为他的劣势, 因为国外大都采用混业经营模式, 它的经验到中国可能无用武之地。因此, 即便培养本土人才要消耗一定的时间和财力, 但能与中国国情相适应, 能被中国投资者接受。专业资格证书并不等同于能力, 理财师的实践经验才是能力的重要参考因素。好的理财师在给出意见之前必须要熟悉投资者的具体情况, 会不时的与投资者联系, 及时调整理财方案, 保证投资者资产的保值增值。这些能力都不是资格考试能学到的, 是靠长期的实践、总结得出的一整套操作方法, 为自己的客户服务。

(5) 打造专业的理财团队。

随着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金融市场的营销、个性化理财与品牌化运作将是市场的主旋律, 各商业银行想促进理财业务的高速发展, 银行需要能全权代表银行与客户“洽谈”的复合型人才, 即除了具备经济、法律、会计、统计等学科的基础知识, 还掌握金融、投资、保险、税务等专业知识, 具有很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和抗压能力。这样的人才是各家商业银行争相抢夺的焦点, 因此, 打造一只专业的、全能的个人理财专家队伍势在必行。团队的优势是可以各取所长, 分工协作, 从各种渠道搜集经济信息, 互相交流心得、分析案例、讨论理财策划等, 能够更好的达到提高竞争力、提高经营效益的效果。

推行客户经理制, 使理财人员改变传统的坐等客人上门的经营理念, 主动“走出去”, 开发市场资源, 吸引优质客户, 一切从客户角度出发, 转变服务态度, 努力为客户提供高效、快捷、满意的服务, 使商业银行走上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意识与经营理念的道路。加强奖惩机制, 收入与业绩挂钩, 实行“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业绩激励政策。当然也要进行必要的约束, 使所有客户经理有危机感和紧迫感, 充分调动客户经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发潜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霍文文.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1) .

[2]杨福明.个人理财与金融产品[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 2010, (1) .

[3]张天琪.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对策[J].知识经济, 2010, (19) .

[4]赵宇.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如何拓展个人理财业务[J].现代经济信息, 2010, (22) .

[5]王炜.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 2010, (11) .

个人发展前景分析问卷 篇8

为了全面了解当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掌握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困难,为国家有关单位的决策提供数据参考,从2008年9月开始,《信息化建设》杂志社组织了一次面向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电子政务发展状况大型问卷调查。

一、问卷回收状况

本次调查历时4个多月,采用代表性用户重点调查与普通用户撒网式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对象主要是从省到区县我国各级地方政府信息化主管官员。4个月间,共发放纸质及电子调查问卷共计500份,回收201份,回收率为40.2%,其中有效调查问卷180份,有效率为89.56%。无效调查问卷主要是指数据缺失率在50%以上,或者调查对象非来自于地方政府机关,缺乏可比性。

(一)有效调查问卷的省籍分布

从180份有效调查问卷的省籍分布来看,涵盖了中国大陆地区除西藏自治区、江西省以外的其余二十九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中来自黑龙江省的问卷最多,达13份,来自安徽、广东、宁夏、重庆的问卷较少,各只有2份,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二)调查问卷的行政级别分布

从调查问卷的行政级别分布来看,来自省级政府(含直辖市、自治区)的有24份,来自副省级城市的问卷有28份,来自地州级政府的问卷有62份,来自区县级政府的问卷有66份,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在我国,地级市以下政府往往直接跟社会公众打交道,担负着直接为社会公众服务的职能,因此我们把地级市和区县级政府定义为“基层政府”,把省级政府和副省级城市定义为“非基层政府”,则两者的分布为:

(三)调查问卷的地域分布

为了便于从地域上进行比较,探讨电子政务是否存在地区发展差距,我们对有效回收问卷按照地域进行了划分,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域。参照国家有关划分标准,“东部地区”包括11个省级行政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中部地区”包括8个省级行政区:黑龙江,吉林,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级行政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

根据以上划分,来自东部地区的问卷有65份,占总数的36.11%;来自中部地区的问卷有43份,占总数的23.89%;来自西部地区的问卷有72份,占总数的40%。具体如表4所示:

二、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客观现状

(一)电子政务开展时间

从总体看,51.4%的地方政府开展电子政务时间已经超过5年,84.92%的地方政府开展电子政务时间超过1年,只有不到10%——8.38%的地方政府尚未开展电子政务建设。详见表5-1。

从行政级别来看,非基层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明显领先于基层政府,82.69%的副省级以上的政府开展电子政务已超过5年,而地级市及区县级政府这一比例只有38.58%。详见表5-2。数据表明,行政级别较高的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发展要快于级别较低的政府,这可能与它们在意识观念、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有关。

从地域来看,东部地区明显领先于中西部,63.08%的东部地区地方政府开展电子政务已5年以上,而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分别为57.14%和37.50%。详见表5-3。数据证明,我国不同地域的地方政府之间,在电子政务建设上确实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发展差距。

(二)开展电子政务的原因

对于开展电子政务的原因,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提高工作效率”(88.89%)、“提高资源共享”(80%)、“加快信息交流”(74.44%),排在末三位的分别是“其他”(2.78%)、“与其他地区竞争”(12.22%)和“提高决策水平”(46.11%)。这一结果,说明目前国内对电子政务的认识已经比较理性,但也反映出电子政务在辅助决策方面作用并不明显。详见表6-1。

对于开展电子政务的原因,不同属性政府和不同地域政府的认识差异并不明显,说明随着这几年的宣传教育,国内政府部门虽然在经济基础、发展水平方面存在差异,但对电子政务作用的认识在趋同。详见表6-2、6-3。

(三)政府最常用的应用系统

在“最常用应用系统”的调查中,我们设计了让被访者列举在日常工作中最常用的三项应用系统的方式。有178人对此题进行了作答,在第一项“最常用的应用系统”上,有101人写了“政府网站”,占答题人数的56.74%,有35人写了“门户网站”,占答题人数的19.66%,有23人选择了“电子公文”,占答题人数的12.92%。考虑到“政府网站”和“门户网站”有一定的共通性,如果把两者合称为“网站”的话,则该选项的支持率高达76.4%。可见,在电子政务领域,“网站”是目前当之无愧的“最常用应用系统”。详见表7-1。

根据我们统计,在“最常用应用系统”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有八大系统:政府网站、门户网站、电子公文、协同办公、网上审批、视频会议、信息报送、信息公开。这八个系统对应三个选项上出现的频率如表7-2所示:

我们对这八大系统出现在三个选项的不同位置进行赋值:凡是出现在“最常用的三项应用系统”第一位的赋值为3,第二位的赋值为2,第三位的赋值为1。根据这一规则,可以统计出出现频率最高的八大系统的加权值,如表7-3所示。

(四)最见效的应用项目

政府领域中目前最见效的应用系统是什么?这是一道开放式的问题,共有164位被调查者进行了回答。给出的回答五花八门,千差万别,为此我们按主题词进行了简单的分类,结果如表8所示。

回答“政府网站”的人最多,占所有答题者的29%,另有15.24%的人回答“门户网站”,考虑到政府网站和政府门户网站略有区别,因此这里将它们分列出来,但如果综合成为“网站”,那么毫无疑问“网站”是目前政府信息化中最见效的应用项目,它占的比重高达45%。

其他主要的选项有:电子公文 20.73%;协同办公系统 15.24%;审批系统 3.66 %;信息公开 3.66%。

(五)信息系统建设的模式

信息系统建设的模式是一道多选题,有56.67%的政府选择“部门自建”,45.56%的政府选择“外包”,“合作开发”模式占了41.67%,这三种模式占了当前政府信息系统建设模式的绝大多数,选择“其他”的主要是“租赁”和“直接购买”等模式。详见表9-1。

在按政府属性和地域进行的对比分析中,可以明显看出,非基层政府的外包使用率(69.23%)要远远高于基层政府(35.94%),超出近一倍;另外从地域来看,西部地区的政府部门更偏爱“部门自建”,而东部地区政府则更喜欢“外包”与“合作开发”。详见表9-2,表9-3。

(六)电子政务的总体效益

在回答电子政务的总体效益时,58.99%的受访者表示电子政务“有效”,28.65%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有效”,12.36%的受访者表示电子政务效益“不明显”,而表示电子政务无效的人数为零,详见表10-1。

从不同属性部门的对比来看,非基层政府的电子政务效益总体上要高于基层政府部门,这可能与它们经济水平和信息化整体环境较好有关;而西部地区认为电子政务“非常有效”的要高于中东部地区,这可能反映了电子政务的后发优势——西部地区信息化一步到位反而更容易见效。详见表10-2,表10-3。

(七)电子政务对部门效益提升的表现

从整体上看,受访者认为电子政务对部门效益提升的具体表现排在前三位的是:提高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组织内部信息沟通。排在后三位的是:提高政府决策效率、目前尚看不出作用、其他。

基层政府认为电子政务效益体现最明显的三项是:提高资源共享、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工作效率;非基层政府认为电子政务效益体现最明显的三项是:促进组织内信息沟通、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资源共享。

东部地区政府认为电子政务效益体现最明显的三项是:提高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组织内信息沟通;中部地区政府认为电子政务效益体现最明显的三项是:提高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组织内部信息沟通;西部地区政府认为电子政务效益体现最明显的三项是:提高资源共享、促进组织间信息沟通、提高公共服务能力。详见表11-1,

(八)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对于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列前三位的分别是:信息化的经费不足(62.22%)、法制环境不成熟(61.11%)、管理体制不顺(60.56%)。详见表12-1。

在基层政府看来,列前三位的困难分别是:信息化经费不足(67.97%)、领导认识不充分(67.19%)和人员信息化技能跟不上(64.84%);而非基层政府认为,列前三项的困难是:管理体制不顺(69.23%)、流程改造难度大(61.54%)、法制环境不成熟(59.62%)。详见表12-2。

在这个问题上,不同地域的政府部门也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和中部地区政府都将“法制环境不成熟、管理体制不顺、人员信息化技能跟不上”列在前三位;西部地区政府将“信息化的经费不足”列为最大的困难,接着为“领导认识不充分”和“管理体制不顺”。

(九)电子政务累计投入的费用

有30.86%的受访者表示所在地区政府信息化累计投入费用超过1000万,也有24.57%的受访者表示所在地区的信息化累计投入不到50万。详见表13-1。

(十)每年电子政务的运行维护经费

在问及电子政务每年的运行维护经费时,有超过37.79%的受访者表示所在地区每年的维护经费少于10万,12.79%的受访者表示在10万到20万之间,19.77%的受访者表示在20万到50万之间,29.65%的受访者表示每年维护费用超过50万。详见表14-1。

非基层政府的维护资金明显充裕——63.27%的受访对象年维护经费大于50万,这一数字远高于基层政府的16.26%。而对于超过半数的基层政府(50.41%),其信息化年度维护经费少于10万元。详见表14-2。

从地域来看,东部地区超过四成的政府(40.32%)年维护经费在50万元以上,中西部地区对应的数字分别是21.95%和24.64%。西部地区有57.97%的政府年维护经费不足10万,充分说明资金问题确实是当期困扰西部地区电子政务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

三、对电子政务宏观问题的看法

本次调查除了收集反映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的数据以外,还就当前有关电子政务的一些宏观问题征集大家的意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理想的网络模式

网络是电子政务的基础,也是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问题比较集中的领域。目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电子政务内网的网络规模没有明确的规定。从省到市、县、乡镇,究竟应该延伸到哪一级、达到什么建设规模尚无统一规定;二是电子政务内网没有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体系标准,造成各地区、各部门在建设时各自为政,使得上下级间、不同部门间业务系统无法相连接等诸多问题难于解决;三是如何处理电子政务内网和外网的关系问题。

因此,在本次调查中,专门设计了一个与网络模式有关的问题——“您认为中国电子政务理想的网络模式是什么”,本题反映出来的情况出乎我们的意外:

有43.26%的受访者选择“互联网、办公业务资源网、涉密内网”的“三网并列”模式,这种模式也是目前最传统、用的最多的网络模式;

有12.36%的受访者认为不需要“涉密内网”,政府网络由“互联网+办公业务资源网”两者构成就可以了;

有42.7%的受访者认为,理想的政务网络是“两网模式”:互联网+涉密内网,俗称“外网”的办公业务资源网基于互联网建就可以,不需另拉光纤铺新摊子。大大出乎我们意料的是,这种“互联网+涉密内网”的“两网模式”在国内的实际中并不多见,只有凤毛麟角的应用,然而却得到了这么高比例的拥护。说明各级政府的信息化主管们,他们思想要比实践更“超前”,也说明互联网的价值正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互联网的潜能有待进一步的开发。详见表15-1。

从这道题目的分属性情况来看,非基层政府喜欢“三网并列”模式,基层政府则更青睐基于互联网的“两网模式”。由此判断,政府网络模式不可“一刀切”,对于一些“涉密信息”量很少的基层政府组织,可以不要求建“涉密内网”,办公业务资源网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来建,不必另拉光纤,从而节约社会成本。详见表15-2。

从分区域的对比来看,东部地区政府更喜欢“三网并列”,中西部反而更喜欢“两网模式”特别是基于互联网的“两网模式”。这可能与东部地区信息化起步较早,受17号文件影响,历史上就形成了“三网模式”的基础,而中西部地区起步较晚,反不受传统思维羁绊有关系。详见表15-3。

(二)网络舆论的压力

随着互联网规模的扩张和中国网民人数的增加,网络舆论的影响力正变得越来越大。2008年很多著名的网络事件都根源于网络舆论在背后的推波助澜,一些网络事件也对政府的施政理念、行政方式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那么,政府部门如何看待日益风起云涌的网络舆论呢?

根据我们的调查,超过半数的政府(50.56%)认为当前网络舆论的压力“比较大”,有31.46%的政府表示网络舆论的压力“非常大”,认为“不明显”的有17.42%,认为“没有影响”的只有0.56%。可见,从总体上看,网络舆论对政府的压力是“明显”的,政府部门也已经认识到这一点。详见表16-1。

从对比情况来看,非基层政府对网络舆论的敏感性总体高于基层政府,中部省区对网络舆论的敏感性高于东、西部地区。详见表16-2、表16-3。

(三)影响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的最大问题

部门间信息共享是决定电子政务整体效益的关键。在实践中,部门间信息难以得到及时、有效地共享已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导致数据孤岛、重复建设现象比较突出,并造成资源的浪费。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设计了五个选项,从答题结果来看,有四分之三的受访者认为“管理权限不统一,难以协调”是影响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的最大问题,其余选项依次为“部门利益”(60.56%)、“数据标准不统一”(52.78%)、“现有法律法规不支持”(25.56%)、“其他”(1.67%)。详见表17-1。

从对比情况来看,“管理权限”问题无论在按政府属性的对比中,还是在按地域的对比中,都排名第一。看来“管理权限不统一”问题,确实是影响我国部门间信息共享的最大障碍。

(四)绩效考核的重要性

电子政务的绩效考核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及时精准的考核有助于提升电子政务的实效,节约成本,避免浪费。因此,本调查中特地设计了两道与绩效考核相关的题。

在回答绩效考核的“重要性”时,46.89%的受访者选择了“非常重要”,另有40.11%的受访者选择“比较重要”,两者相加,认为绩效考核“重要”的受访者达87%,占绝大多数。从比较情况来看,基层政府对绩效考核的重视程度总体上高于非基层政府,中部省区对绩效考核的重视程度高于东、西部省区。详见表18-1,表18-2,表18-3。

(五)目前电子政务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对于“目前电子政务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反映最多的是“现有的考核都偏重于网站”——63.33%的受访者选择了这个选项,其余靠前的选项是“政府缺乏评估的内在动力”(53.89%)和“只评测结果而不考虑投入”(43.89%)。

本题在进行对比时未呈现明显的差异性,无论是基层政府还是非基层政府,无论是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还是西部地区,无一例外地将“现有的考核都偏重于网站”列为当前电子政务绩效考核存在的最大问题。可见该问题已比较突出,已经引起我们的重视。

本题的统计情况详见表19-1,表19-2,表19-3。

(六)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最大困惑

本题也是一道开放式问题,共有161人作了回答,我们按关键词对答案进行了分类。

在所有的“困惑”中,“领导”问题居第一位——有29人的回答与此有关,认为“领导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是最大的困惑;居第二的是“体制”问题——有25人认为当前“管理体制不顺”是最大的困惑;依次为“资金”、“法律法规标准”、“数据共享”、“规划”、“部门利益”和“用户需求”等问题,详见表20。

(七)政府网站最需要改进的地方

网站是当期政府信息化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应用,那么目前“政府网站最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哪里呢?回答本道问题的受访者共有 163人。我们对回答按关键词进行了分类,结果如表21-1所示:“服务”以56票稳稳占据首位,其余依次为“互动”28票、“办事”28票、“参与”15票、“公开”14票……。

如果我们按相近词义进行“合并同类项”,将“服务”、“办事”、“审批”三者合称“扩大网站的在线服务”,将“互动”、“参与”合称为“扩大公众的参与”,那么结果如表21-2所示。

(八)中国电子政务的人治因素和法治因素

在本调查问卷的最后,设计了一道开放式问题,让受访者判断中国电子政务的“人治因素”和“法治因素”在总数为100的权重中各自占的比例,以此来监测目前中国电子政务的法制环境。

从反馈的情况来看不太乐观:人治因素的比例高达“71.25”,而法治因素仅占“28.75”。这一数值反映出我国的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目前还不太完善,人为因素对电子政务的干扰太多,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也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去逐步解决。详见表22-1。

三、后记

中国的电子政务缺什么?

首先我们不缺实践,从1993年三金工程到现在,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应用项目几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政府领域中,有些项目就算拿到国际上也具有领先水平;其次,我们也不缺理论,从电子政务出现伊始,各式各样的学术观点、概念理论就不绝于耳,有舶来的、有原创的、有批评的、有说教的,始终如影子般伴生在实践的左右。

我们真正缺乏的是“数据”——那些来源于实践第一线,真实地反映当前电子政务发展水平的数据。因为无论是政府决策还是开展学术研究,数据都是客观、最具有说明力的指标,可恰恰我们在这方面非常薄弱。很多的政府公文、学术文章,在定性部分宏篇大论、夸夸其谈,但定量部分却苍白地可怜。有些引用的数字缺乏出处,来源不明,有些数据纯粹是作者主观臆断,更有甚者干脆用“很多”、“较少”、“非常”、“相当”等语焉不详的形容词一笔带过。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信息化建设》杂志于2008年开展了一次面向全国的“2008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大型问卷调查”,意在从实践中收集第一手的真实数据,为政府决策和开展理论研究提供支持。

本次调查从2008年9月份开始,12月中结束,共历时4个月。采用代表性用户重点调查与普通用户撒网式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共回收有效问卷180份,远远超过了开展统计研究最少50的样本值,而且180份问卷覆盖中国大陆地区29个省、市、自治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在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过程中,我们充满了欣喜,不是因为我们正在做一件前人从没做过的事,而是因为在整理问卷、统计数据的过程中,我们得到的数字时而与我们的事先估计所吻合,时而又出乎我们的意料。

从反馈的情况看,至少可以得出两个明显的结论:

第一,各级政府对于电子政务的认识正逐渐趋同。东部和中西部,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为资金、投入方面的差距,而不是认识上的差距。

第二,网站是目前政府信息化过程中最见效的应用项目。政府上网工程以来的网站建设起到了效果,各级政府也意识到网站的重要作用和巨大潜能。

当然,我们只是做了最基本的数据统计和简单的分析论证,并把这些结果呈现给大家,更多的分析研究有待于读者去进一步挖掘。

上一篇: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演讲词下一篇:加工实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