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默写

2024-08-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必修三默写(精选10篇)

必修三默写 篇1

1、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2、穷饿无聊,。

3、死而死矣,层见错出。

,!

4、所谓誓不与贼俱生。

5、生无以救国难。(《指南录后序》)

6、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亦曷故哉?

7、故余与同社诸君子,而为之记。

8、大阉之乱,四海之大,?

9、扈江离与辟芷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10、日月忽其不淹兮。

,恐美人之迟暮。

1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12、,不仁;

,不知;

,不武。

13、臣闻求木之长者,;

,;

,必积其德义。

14、不念居安思危,,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15、简能而任之,则智者尽其谋,仁者播其惠,;

16、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17、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吾所以为此者。

18、大行不顾细谨。

必修三默写 篇2

我国引进设计素描的历史较晚,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将瑞士巴塞尔拟订的《设计素描基础教学大纲》, 以“设计素描”的称谓介绍给我国设计学界, 使我们初次接触到另类素描。1我国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艺术设计的发展仅有约二十年的历史。

关于设计素描学科建设、办学特色、教学体系等方面有许多仁智之见, 而笔者从艺术设计的发展走向、就业趋势及实际教学的角度思索、查证后认为设计素描应当以创新为终极目标, 同时掌握和完善创新的技术手段。

造型艺术, 尤其是绘画与设计所反映的事物由三部分组成:一、眼之所见 (“写实”) ;二、心之所记 (“默写”) ;三、心这所想 (“创作”) 。三者代表了造型活动三种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也是机制各异的三项基本造型能力, 设计素描就应以心之所想为终极目标, 而写实、默写为方法。

首先, 表现“眼之所见”即写生, 重在客观、真实地反映、记录现实。现实世界的事物纷繁复杂、形体结构各异, 即使是禀赋超群的大师达芬奇也不得不承认:“一个自称能记住自然界所有形式和印象的大师在我看来必然幼稚得可爱, 这是因为那些印象千姿百态、无穷无尽……”2为了实现在二维的平面表现三维的世界, 古代的绘画先驱者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终于总结出了能够在二维平面科学严谨的反映眼前所见的三维立体事物的造型规律。通过这种相对方便简单的方式, 学习者可以掌握所有造型因素的规律, 这是进行艺术创作的前提。单纯以真实再现为目标的写实不光能培养良好的造型能力, 还能产生优秀的绘画、设计作品。如冷军的《文物----新产品的设计》 (图1) , 作者以令人惊叹的技巧和极大的耐心制作了这样一幅超级写实的作品, 极其严谨精确的反映了机械的复杂结构、空间透视以及不同材质的质感。冰冷的金属在幽幽地泛着寒光, 外面层层包裹的河泥松脆板结, 仿佛一经触碰即会开裂掉落。在观众面前画布不再存在, 这个沾满历史记忆的古怪机器构件通过透明的“玻璃” (画布) 向观众展示着自己真实的存在。其真实感受是如此的强烈。也难怪在它展出的时候, 有名观众愤怒地要向展方投诉:为什么把一幅照片当成油画展出。其实, 这种写实的艺术形式与表现主义夸张外露的感情渲泄不同, 其情感表达是深沉内敛的, 如幽兰般徐徐渗入人心, 浮华跳动的影像在此瞬间凝成永恒, 精心安排的布局设计, 耐心细致的描绘刻划, 专心营造的环境氛围, 刻意突出的细微环节无一不体现着并且受制于作者的创作意图, 美学观念以及审美情趣。由于不事张扬反而会引起观众的深沉遐想。

从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打动我们的除了技巧的精湛之外, 还有一种凝重的历史感, 仿佛面对的是一个饱经沧桑的老兵, 他身上一条条枪伤都在默默地叙述着一段段已经湮没的往事, 吸引我们去探究视觉表层之后的故事。《马德里街景之一》 (图2) 是洛佩斯所绘。空空荡荡的街道两旁, 高层建筑物错落有致、复杂精巧, 多车道的沥青路面兀自孤独地向远处延伸直至消失。整个画面色调和谐淡雅、构图严谨均衡。但是画家似乎在追求画面形式美感的同时还在暗示着什么。从画面上看, 时间应该是在上午时分, 本应繁华喧嚣的街上为什么会空无一人?难道是一座因为瘟疫或者是人祸以及别的原因被废弃的荒城?还是说本来街上热闹非凡, 但是画家偏偏视而不见, 不愿去画他们, 那这又是为何?莫不是在感叹人生在世来去匆匆, 一晃即过, 为人的转瞬即逝、变幻莫测的命运而叹息?抑或是借用欧洲传统建筑来象征文明, 借此画来表达个人的渺小短暂而文明和艺术永恒的观念?或者竟是在向愤世嫉俗的狄奥根尼 (犬儒主义代表人物, 曾经提着一个灯笼在城里游走, 声称:“我在找一个真正诚实的人。”) 学习也未可知?甚至可以理解为是对现代文明的诘问:路正在脚下, 我们该何去何从?这样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多种解读画家主观意图的可能性, 发人深省。

其次, 表现“心之所记”是指在客观对象不在场的情况下, 凭借记忆或印象对其进行表现, 也可以理解为通常说的“默写”。默写的形式由来已久, 目前人们可以追溯到最早绘画形式——史前洞壁艺术就是“默写”而不是“写生”, 在南欧那些狭窄昏暗的洞穴中怎么可能对着一头野性十足的公牛写生的?作者对于野兽的动态、比例的熟练掌握加上对岩壁凸起与纹路肌理巧妙地利用使得动物栩栩如生, 仿佛跃然而起一样。没有胸有成竹的把握, 很难做到如此地落笔自信、笔法流畅。再如五代时期南唐画院待诏顾闳中所画的《韩熙载夜宴图》 (图3) , 此图的成因众所周知, 值得注意的是绘制过程, 据北宋《宣和画谱》卷七记载画家“夜至其第窃窥之, 目识心记, 图绘以上之, 故世有夜宴图。”此图画面布局安排精巧, 人物造型传神, 被公认是国画佳作之一。仅凭在“窃窥”的紧张状态之下的“目识心记”, 能够达到如此水平不得不叹服画家高超的形象记忆力和扎实的造型能力。

以上二者 (写实与默写) 必然会为设计素描的“创作”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

再次, 就是“创作”, 即对“心中所想”的表达。这是造型艺术的最高境界, 主观完全凌驾于客观之上, 也就是设计素描的核心价值。“创作”中“造型”的“造”作“创造”解, 以区别于在“写生”或“默写”中的“造” (作“塑造”解) 。虽只一字之差但是含义迥异。“塑造”是有蓝本的, 其表达的意图要么是再现对象, 要么是某种情感或观念, 但是这种情感或观念受到所表现的对象极大的局限。“创造”是从虚无中产生出全新的作品, 以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再有。“创造”的重心在于主观意图, 一切围绕它展开。只要有利于主观意图的表达, 可以借用客观事物, 可以进行变形扭曲, 可以变换表达方式, 可以创建主观图式。如达利的《圣安东尼的诱惑》 (图4) 。在本画中, 荒诞不经的幻觉以无比真实的外表强烈的刺激着我们的视觉神经, 在未知其名的荒原之上, 长着昆虫般细腿的象群, 背负着金碧辉煌的奇特建筑缓步前行。画面最前方云朵形状的白马仿佛受到惊吓, 奋起前蹄、腾跃嘶鸣。白马的前方跪着赤身裸体的圣人, 面对他的信仰和灵修中出现的种种视觉化了的心魔, 已经心力交瘁, 失去了最后的防御, 在其绝望之中只能凭借十字架和对上帝的信仰来战胜变幻莫测的诱惑——它们来自妄念、贪欲、金钱、美色、权势、陈规、顽固等等。但是最终圣人是会胜出的, 因为支撑这些活动的妄念心魔的“四肢”都是及其脆弱而纤细、不堪一击的。面对大师如此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观者无不印象深刻、深为叹服。

其实, 绘画与设计作品与造型能力, 想象力有必然的联系, 而且与作者独特敏锐的感知以及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息息相关。创作冲动的触发, 常常是不经意间的。一件小事、一首老歌, 一个电影片段、无意间瞥到的风景或场景、甚至是一个表情都能激起画家的创作欲望。图5为大家熟知的《呐喊》, 装饰化平面化处理后的画面流动的是令人不安的线条, 如血的晚霞中有一个人抱头尖声叫喊, 身旁的一切仿佛都被这呐喊的声浪震成了一圈圈的碎片。在西方文明社会中人们的孤独寂寞、绝望无助的感觉得到了尽情的表达。据说, 蒙克创作此画的契机就是在一次参观展会时见到了一个埃及出土的木乃伊, 他的嘴巴大大地张开, 表情正像在奋力呐喊。蒙克见后心有所感, 此后不久便以此为原型创作了《呐喊》。

“写生”、“默写”、“创作”三者代表了造型活动中三种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也是机制各异的三项基本造型能力。“写生”重在掌握扎实科学的造型方法, 通过写生达到眼、心、手的协调一致, 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 积累丰富的素材资料。“默写”兼具写生的严谨和创作的成就感, 既能培养形象记忆力又能培养积极的主观造型处理能力, 还能有效的平衡写生中的紧张感和创作中的空虚感。“创作”能极大的调动绘画者的主观能动性, 充分表达绘画者的情感和观念。

三者虽然相对独立却又息息相关。掌握过硬的写生能力作为保障的默写在表达内心意象的时候会更加得心应手。反之, 默写能力如果较好的话, 在写生时会有意识的脱离客体进行自信果断的处理。创作的过程中常常会进行对心理的图象进行描绘或是对以往曾经画过的作业的“引用”和“挪移”。这些能力都在默写培养的目标之中。如果创作中画家需要表现某个自己的不太熟悉的事物的时候, 也常会釆取写生的方式来熟悉它。

因此就设计素描而言有必要将三种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在强调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注重主观意图的表达。这种注重表达的观念随着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改革开放以来, 兴旺繁荣的工商业对设计和创意人材的需求与日俱增, 设计艺术院系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各地。作为各类设计专业必开的重点基础课——设计素描“不以形式本身为最终目的, 而是在探索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去发现、寻找、感知和领悟其中的审美特质, 激发灵感, 创造出新颖的视觉形式。”3研究从理念的产生到理念的表达是设计素描的主要课题。“设计思维通过素描形式体现出来, 设计源于思维理念, 诞生于创作结果;而设计素描则是记录这一理念的一种表现形式和手段, 它是整个设计过程的一个环节, 它记录了人们最初的思维理念和图形发展、深入、完善并不断成熟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是创作过程, 也是对思维重新审视和不断追求完美的过程。”4这一段话精确地阐述了“创作”的整个流程:首先是主观意图的产生, 然后对表达方式进行设计安排, 接下来用素描等方式对“理念”及其安排进行表现。经过不断的深入、修改、完善后最终形成作品。

参考文献

[1].黄作林等编著《设计素描》重庆大学出版社, 第4页。

[2].范景中编选《艺术与人文科学——贡布里希文选》, 浙江摄影出版社, 1989年, 170页。

[3].黄作林杨悦等编著, 《设计素描》, 第二版,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5年, 第3页。

名句名篇默写专项训练(三) 篇3

【课内梳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

3. 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处不胜寒, ________________,何似在人间。

(苏轼《水调歌头》)

4. 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

7. 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0. 浩荡离愁白日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龔自珍《己亥杂诗》)

11. 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12. ________________,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__;,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

13. ____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14. ______________,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

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16. 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非生而知之者,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17.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18. 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韩愈《师说》)

19. ________________,惑之不解,或师焉,_____________,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

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_______,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课外名句】

1. _____________,有礼者敬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2. 穷则独善其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尽心上》)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4. 蓬生麻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之俱黑。

(荀子《劝学》)

5. 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7. 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8. 流水不腐,______________,动也。

(《吕氏春秋·季春纪·尽数》)

9. 桃李不言,______________。

(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

10. 临渊羡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汉书·董仲舒传》)

11. 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13. 业精于勤荒于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进学解》)

14. 曾经沧海难为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稹《离思》)

15. 历览前贤国与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咏史》)

16. 刑天舞干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读山海经》)

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

18. 余霞散成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9. 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忆江南》)

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

(常建《破山寺后禅院》)

答案见官方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098316424)

必修三默写 篇4

1、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

2、韩愈认为择师的标

准是:,。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

师的原因:,。

5、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并与那些教孩童的老师进行对比,以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的句子是:。6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

7、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广泛学习,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的语句是:。

8、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1

9、《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的观点是相同的。

10、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所描述 的现象一样。

11、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

样的,即

“彼

之师。”

12、“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一致。

13、《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

14、从师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 ”;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 ”,这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是故“,”。

15、韩愈写作《师说》一文的缘由是:“。” 《劝学》理解性默写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 这句 话印证了这句话。2.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3、《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在 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4、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2

5、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6、在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

高的句

子是:,;

7、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8、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

9、《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

10、“,”,通过“木”于 “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1、荀子《劝学》“,”,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12、“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 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13、,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

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蜀道难》默写 3

1、蜀道的开凿过程的句子是:。

2、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 ,。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 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

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真是“物 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句子是“,”。

8、李白在《

中,“。

,”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10.《蜀道难》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登高》默写

1、《登高》中描摹了六种自然景观特点的句子是。

2、《登高》中感慨秋天萧瑟,韶华易逝的句子是。

3、《登高》中表现诗人登高望远,感受到与秋意为伍,年老体衰的处境的句子是。

4、《登高》中表现诗人因病断酒,惹恨添悲的句子是。4

《师说》答案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6、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7、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8、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10、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11、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1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4、犹且从师而问焉

而耻学于师 圣益圣,愚益愚

15、、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劝学》

1、学不可以已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学不可以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7、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5

8、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9、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0、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1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2、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13、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蜀道难》理解性默写

1、蜀道的开凿过程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句子是“扪(mén)参(shēn)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必修五诗歌散文默写 篇5

《归去来兮辞》

1、归去来兮,_________?既自心为形役,__________?悟已往之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__________,觉今是而昨非。

2、______________,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载欣载奔。童仆欢迎,__________。

4、引壶觞以自酌,_____________。倚南窗以寄傲,__________。

5、策扶老以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景以将入,_________。

6、农人告余以春及,___________。或命巾车,_______。既窈窕以寻,____________。

7、木_____________,泉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吾生之行休。

8、已矣乎!____________,不委心任去留?______________?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___________,_________。登东以舒啸,__________。聊乘化以归尽,_______。《滕王阁序》

9、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访风景于_____。

10、_____,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________。

11、山原旷其盈视,____________。

12、云___雨,彩彻区明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____唱晚,____________;___阵惊寒,___________。

13、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_______,尽是他乡之客

14、老当益壮,________?穷且益坚,__________。酌清泉而觉爽,________。北海虽_____,扶摇可接;______,桑榆非晚

15、杨意不逢,___________;钟期既遇,___________?

《陈情表》

24、臣密言:________,________。生孩六月,_________;行年四岁,舅夺母志。____________,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__________,至于成立。既无叔伯,________,___________,晚有______。外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_____________,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25、逮奉圣朝,沐浴清化。_______________;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26、_____________,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______________,辞不就职。诏书切峻,__________;

27、臣欲奉诏奔驰,__________,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___________。

28、_______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__________,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29、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___________,宠命优渥,_________,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人命危浅,____________。

苏教版必修二名句默写 篇6

17、____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

18、羽扇纶巾,______ 、____________。

19、故国神游,__________ ,__________ 。

20、人间如梦,____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

21、________ ,________ ,雨打风吹去。

22、________ ,________ ,人道寄奴曾住。

23、________ ,__________,赢得仓皇北顾。

24、凭谁问:__________,________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5、以地事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苟以天下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___________________,并力西向,____________________。

29、六王毕,_____________,蜀山兀,_____________。

必修三默写 篇7

误区一:认为HIV只攻击T淋巴细胞

误区分析:在教材上41页对艾滋病的介绍写到HTV侵入人体后与T淋巴细胞相结合, 破坏T淋巴细胞, 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 并逐渐使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 功能瓦解, 最终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病毒, 病菌的入侵, 或发生恶性肿瘤而死亡。由于学生学了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会认为T淋巴细胞被攻击了, 还是会存在体液免疫, 免疫系统不至于被瓦解。

正确理解:HIV其大小和感冒病毒、脊髓灰白质炎病毒相似。这种病毒的表面有一层糖蛋白分子, 其构象正好和助T细胞上的一种称为T4的糖蛋白互补, 因而两者结合, 病毒得以进入助T细胞。但另外一些免疫细胞, 如巨噬细胞和一些B细胞, 甚至其他一些组织的细胞, 如脑细胞, 也可被HIV侵入。后者使有些艾滋病患者有严重痴呆, 行动迟缓, 记忆力丧失等症状【2】。

误区二:抗原到底是蛋白质还是病原体?

误区分析:在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的教材81页对抗原的定义是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如病原体等异物) 叫做抗原。但必修三教材37页对抗原的定义是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叫做抗原, 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 都可以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那抗原到底是什么呢?

正确理解:根据抗原性质分为两类:完全抗原和不完全抗原。完全抗原 (completeantigen) 简称抗原。是一类既有免疫原性, 又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如大多数蛋白质、细菌、病毒、细菌外毒素等都是完全抗原。不完全抗原, 即半抗原 (hapten) 是只具有免疫反应性, 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故又称不完全抗原。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 就获得了免疫原性。又可分为复合半抗原和简单半抗原。复合半抗原不具有免疫原性, 只具免疫反应性, 如绝大多数多糖 (如肺炎球菌的荚膜多糖) 和所有的类脂等;简单半抗原既不具免疫原性, 又不具免疫反应性, 但能阻止抗体与相应抗原或复合半抗原结合。吗啡是一种半抗原。吗啡和蛋白质结合就有了抗原性, 能刺激细胞产生对吗啡特异的抗体, 把嗜吗啡者的血液取出一滴, 用特异抗体鉴定, 就可根据有无抗体-抗原反应而确定此人血中有无吗啡, 是否吸毒者。

误区三:把种群增长率等同于种群增长速率

误区分析:种群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都是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改变造成的, 前者是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加的部分占初始数的比例, 后者则是种群数量在单位时间内的改变数。由于考生只关注造成两率的改变部分 (即种群数量增加值) , 忽视参考依据的不同 (前者为初始时间种群数量, 后者为造成种群数量发生变化的时间) 而导致错误。

正确理解:种群增长速度, 即种群增长速率, 是种群数量在单位时间内的增加值, 若用V表示增长速度, t为统计种群数量变化的时间, Nt-Nt-1为t时间内种群数量增加值, 公式可表示为:V= (Nt-Nt-1) /t

种群增长速度不反映种群的起始数量, 只与造成种群数量增加的时间和种群数量增加值的大小有关。根据种群增长率的公式可知:种群增长率与种群的起始数量呈反相关, 与增加值呈正相关。即种群数量增加值不变时, 种群起始数量越大种群增长率越小, 反之, 种群增长率越大;若统计时间相同, 对一个种群而言, 种群增长率与增长速度呈正相关, 与初始数量的大小呈反相关, 若增长速度不变, 种群初始数量越大增长率越小, 反之, 种群增长率越小。由于种群初始数量的大小不同, 增长速度快的增长率不一定大, 增长速度小的增长率也不一定小, 即不能把种群增长率与种群增长速率等同起来。AB分别为“J”型曲线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 CD分别为“S”型曲线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

误区四:经常认为种群“S”型增长曲线中的K/2时的增长率是种群的最大增长率

误区分析:“S”型曲线中K/2点的斜率是最大的, 因将该点切线的斜率当成增长率而出错。

正确理解:K/2时, 不是增长率最大, 而是增长速度最快。捕捞鱼应在种群数量大于K/2时捕捞, 捕捞到K/2后就不能捕捞了。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不能在K/2值附近, 因为此时增长速率最大。

误区五:误认为细菌都是分解者, 动物都是消费者, 植物都是生产者

误区分析:因为在自然界中细菌大多是分解者, 动物大多是消费者, 植物大多是生产者。

正确理解:其实已发现的自然界中大约有500种食虫植物, 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 属于消费者。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 属于生产者;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属于消费者。蚯蚓等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误区六:认为高温环境中体温调节的方式只有神经调节, 没有激素调节参与

误区呈现: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描述, 正确的是 ()

A.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机体产热加强, 散热停止

B.机体是以反馈调控方式维持体温稳定的

C.低温环境中激素参与体温调节, 神经不参与

D.高温环境中神经参与体温调节, 激素不参与

人教版教材中指出, 在高温环境中, 机体通过神经调节以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恒定。因此, 很多学生认为在高温环境中体温调节的方式只有神经调节, 没有激素参与。认为选项应该是B、D, 即在高温环境中神经参与体温调节, 激素不参与, 其实这是一种误区。

正确解释:高温环境中体温调节的方式既有神经调节, 也有激素参与。其依据如下:

1.新课标教材《高中生物﹑必修3》指出, 当体温高于正常体温时, 下丘脑感受到变化, 通过神经一体液发送信息, 使汗腺分泌增加, 毛细血管舒张。同时, 肌肉和肝脏等产热减少, 体温下降, 维持正常体温。这说明, 在高温环境中的体温调节, 不仅有神经调节, 也有体液调节。

2.杨秀平老师主编的《动物生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明确指出:“动物最主要和最直接参与体温调节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二者分别通过甲状腺和肾上腺髓质分泌活动的改变来调节代谢产热过程。如果动物被暴露在寒冷之中, 它将随意或不随意地颤抖, 以增强产热。此时,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产热增加, 同时增加摄食量。如果动物长期在寒冷环境中, 会通过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而提高基础代谢率使体温升高。若动物长期处于热或紧张状态, 会通过降低甲状腺的功能, 使基础代谢下降, 此时摄食量下降、嗜睡以减少产热。”【3】由此可以得出, 在高温环境中, 甲状腺激素等激素是参与体温调节的, 只是通过分泌量的减少来减少产热。因此, 在高温环境中, 机体一方面通过神经调节以增加散热;另一方面通过减少甲状腺激素等激素的分泌量以减少产热, 二者共同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综上所述, 高温环境中体温调节的方式既有神经调节, 也有激素调节。

高中生物课程中会涉及到很多概念性、理论性的内容, 容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忽视特殊性, 产生学习误区。因此,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生物成绩, 必须要加大对高中生物误区进行研究和探讨, 并制定合理有效的学习方式来避免高中生物课程中的误区。

摘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实验) 》在各个模块构建了新的知识结构体系,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模块的知识结构体系是根据系统生物学的思想构建的。这个体系以“系统”为核心概念, 以“稳态”“环境”和“调节”三个科学通用概念把生物个体和系统水平的要素、行为、稳定和发展等问题统一起来, 以系统分析及模型和数学方法等作为主要方法, 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1】。纵观近几年高考理综生物试题, 发现“稳态与环境”模块的分值较多, 并且还有上升的趋势, 高考的热点正在向宏观生态方向倾斜。但往往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常出现一些误区, 本文在就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容易出现的误区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高中生物,必修三,误区,分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19-20。

[2]陈阅增, 等.普通生物学--生命科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8。

必修三第三、四单元训练 篇8

1. “清明前,种花棉,清明后,种毛豆”、“清明毛峰,谷雨茶”,下列关于这些谚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清明、谷雨是二十四节气里的两个节气 ②二十四节气是北宋沈括制订的 ③这些说法没有任何科学性可言 ④这是我国古代农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

A. ①②④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③④

2. 中国古代由个人撰写的四大农书中,其中三部出自山东,即西汉末年汜胜之(今山东曹县人)的《汜胜之书》、南北朝时人贾思勰(今山东寿光人)的《齐民要术》、元代王祯(今山东东平人)的《农书》,加上明代上海人徐光启撰写的《农政全书》,合称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农书”,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山东在我国古代曾是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B. 山东发达的文化影响

C. 山东地方官员重视农业

D. 山东在古代始终是中国的经济重心

3. 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

A. 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 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 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D. 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4.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

A. 王羲之 B. 张旭

C. 颜真卿 D. 柳公权

5.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这首唐诗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人际关系的淡漠

B. 社会风气的败坏

C. 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D. 价值观念的更新

6. 如图是南宋赵孟坚的《墨兰图》。画中自题诗曰:“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发一两茎。”诗中流露了作者借物抒怀,孤芳自赏,清高拔俗的情趣。该画属于( )

A. 风俗画 B. 宫廷画

C. 文人画 D. 山水画

7. “凡是在动物居住很久的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也就是说在某一器官的更多运动的影响下,使个体得到或失去的一切,只要所获得的变异是两性所共有的,那么这一切变异就能通过繁殖而保持在新生的个体上。”材料阐述的生物进化思想包括( )

①环境对生物体产生影响 ②用进废退 ③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 ④获得性遗传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

8. 英国科学史专家丹皮尔在《科学史》中指出:“那时哲学与科学仍是混淆不清。连笛卡尔在为天文学建立一种力学理论时,也把它放在经院哲学的相反的观点和认为物质的本质是广延性的形而上学见解的基础上。牛顿摆脱了这些先人之见,实在是一种真正的进步。”牛顿的进步性主要在于( )

A. 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理论

B. 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

C. 首次对自然规律进行理论性概括

D. 放弃了对宗教的信仰

9.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国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据此,你认为雨果是( )

A. 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和创造力

B. 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明起了保护作用

C. 雨果认为西方科技更加神奇

D. 中国传统发明缺乏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土壤

10.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汤姆生在展望20世纪物理学前景时,讲道:“动力理论肯定了热和光是运动的两种方式,现在,它的美丽而晴朗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了。”其中第二朵“乌云”,尤以黑体辐射理论出现的“紫外灾难”最为突出。为驱散这一“乌云”( )

A. 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定律

B. 牛顿导出万有引力定律

C.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D. 普朗克创立量子理论

11. 1883年恩格斯谈道:“……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利用成为可能,如果在最初它只是对城市有利,那么到最后它终将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引句前省略处为( )

A. 蒸汽机的发明 B. 电的利用

C. 蒸汽轮船的发明 D. 内燃机的发明

12. 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她( )

A. 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

B. 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

C. 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

D. 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

二、非选择题

13. 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16~17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

[姓 名\&生卒年\&著 作\&李时珍\&1518~1593\&《本草纲目》\&徐光启\&1562—1663\&《农政全书》\&徐霞客\&1586~1641\&《徐霞客游记》\&宋应星\&1587—1666\&《天工开物》\&]

材料二 16~17世纪欧洲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

[姓 名\&生卒年\&成 就\&哥白尼\&1473~1543\&提出太阳中心说\&布鲁诺\&1548~1600\&提出宇宙无限论\&培 根\&1561~1626\&初创近代实验科学\&伽利略\&1564~1642\&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开普勒\&1571~1630\&发现行星绕太阳运行\&]

(1)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比较16~17世纪中国与欧洲科技发展在研究领域、作用方面的不同。

(2)结合16~17世纪中国与欧洲的时代特点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3)从以上的比较分析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名句默写 篇9

1、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奚惆怅而独悲?

,知来者之可追。,觉今是而昨非。

,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

2、,眄庭柯以怡颜。,审容膝之易安。

,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

,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

3、,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

4、,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

5、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6、,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

7、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8、潦水尽而寒潭清,。,访风景于崇阿。临

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台耸翠,;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

渚,;桂殿兰宫,。

9、,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钟鸣鼎食之家;

,青雀黄龙之轴。,彩彻区明。,秋水共长天

一色。渔舟唱晚,;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10、,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睢园绿竹,气凌彭泽

之樽;,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极娱游于暇日。

11、,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

12、嗟乎!时运不济,。,李广难封。

13、老当益壮,?,不坠青云之志。,

14、处涸辙以犹欢。,扶摇可接;,桑榆非晚。

滕王高阁临江渚,。,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阁中帝子今何在?。

15、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16、且夫,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则芥为之舟;

,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17、若夫乘天地之正,,以游无穷者,!故曰:至人

18、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9、臣以险衅,。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

20、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至于成立。既无伯叔,

21、终鲜兄弟;,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

亲,,,形影相吊。而刘,常在床蓐;臣侍

汤药,未曾废离。

19、诏书切峻,。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臣欲奉诏

奔驰,;欲苟顺私情,。臣之进退,。

20、但以刘,气息奄奄,,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祖母无臣,。母孙二人,。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1、乌鸟私情,。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

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必修三默写 篇10

(一)出题人:XXXX届一班 政治委员010(网名)

《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_____________________;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____________________,则何如?”

曰:“不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违农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失其时,___________________。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劝学》

君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

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直中绳,_____________,其曲中规。____________,不复挺者,_______________。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见者远;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而闻者彰。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致千里;____________,______ _____,而绝江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邢台市第四医院简介下一篇:老家的一天周记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