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

2024-11-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通用12篇)

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 篇1

课外科普活动是中小学科技教育的重要载体。中小学要结合新课程的实施,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科普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1、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学校要在学年初制定当年的科普活动计划,组织学生参加各种适合其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科普活动。每年要围绕全国、全兵团重大科普活动主题(科技周、科普日等),至少组织一次以上的全校性科普活动。平时利用班级、团队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心理健康、安全避险等科普活动。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科技传播活动、小小科普志愿者社区行动等普及性科技活动。

2、积极开展“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活动。各中小学要成立科技兴趣小组,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活动条件,指导学生开展车模、航模等科技小制作和科技小发明活动,撰写科技小论文,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支持鼓励学生申报发明专利,要把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表现作为全面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

3、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积极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全国和兵团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 等普及类科技竞赛为切入点,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现和培养一批学有专长的优秀学生。进一步加强对科技竞赛活动的管理,推动科技活动普及。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赛选拔形式,为促进科技后备人才成长搭建平台。

4、加强中小学科学教师、科技辅导员教师(包括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培训力度。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支持、鼓励指导教师参加多形式、多途径的业务能力培训,不断提升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指导能力,保障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要将科技辅导员培训纳入兵团中小学师资培训体系和继续教育体系,将科学教育课程教师培训作为兵团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每年有计划地对中小学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进行分层次的系统培训。

5、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中小学科技辅导员队伍。科技辅导员由中小学在职教师,在职或离退休的科技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大学生和符合条件的志愿者等组成。兵团中小学都要各配备1名以上的专职或兼职的科技辅导员,达标普通高中要尽可能配备专职科技辅导员。中小学教师担任科技辅导员,其课外科技辅导工作应核定工作量。要在工作、生活、进修、职称评定和考核评优等方面给予科技辅导员必要的政策倾斜,努力稳定、不断壮大中小学科技辅导员队伍。

信息中心

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 篇2

一、学校性教育的现状

在整体的教育体系中, 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 性教育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 课程中唯一涉及相关知识的只有初三的《生理卫生》。现在的新课程生物学中虽然在初一就开始介绍了人的生殖器官、生殖等一些内容, 但是内容非常简单, 只是介绍了简单的生理发育知识, 没有涉及性生理、性心理等重要内容。笔者在琼海市调查了琼海市所有25所中学, 能够在每个学期进行一次以上“青春期性教育”讲座的是零, 曾经进行过“青春期性教育”仅有8间中学。可以说, 琼海的现状, 是海南青少年性教育现状的一个缩影, 甚至是全国青少年性教育的现状的一个缩影。

二、如何加强青少年的性教育

(1) 观念的转变。

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 必须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视。学校、家长及社会首先应明确性教育指的是什么, 不仅仅是性生理、性心理及预防性病、防止少女婚前怀孕等基本知识, 还应包括性别意识、男女平等、两性交往及爱情、婚姻等丰富的内容。性教育作为知识的普及和指导教育, 培养青少年的健康价值观, 进而影响其态度和行为必须给予特别强调。比如性是人生命中自然而健康的组成部分;性有肉体和心理的层面, 也有社会的伦理的和精神的层面, 各因素的统一才是健康的, 任何的性行为都是有后果的, 每个人必须对相关行为承担责任。

(2) 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进行性教育。

家庭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单位, 是孩子学习性知识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有责任把培养孩子的性价值观作为他们成长过程的一部分, 然而当代的父母多数没有接受正式的系统的性教育, 性知识贫乏, 观念陈旧, 当务之急是家长需自己补补课。学校应发挥性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一方面不断加强中小学生物教师性科学知识的培训学习。我国直接从事青年青春期教育工作的主要是中、小学生物学教师。然而生物学教师在师范就读的课程中, 涉及到人的性科学的课程, 仅仅是《人体组织解剖学》、《动物及人体生理学》、《遗传学》等极少数性科学中的几门基本自然学科。教师的性科学知识也非常贫乏。因而, 必须加强性科学知识培训学习。另一方面学校应以制度化的方式, 把有关性知识内容渗透进各类课程中, 以性生理与性心理作为基础, 性道德与性法律作为重点。

首先学校必须要认真上好新课程中典型课, 如人的生殖、青春期的发育、生物的遗传、健康地生活等。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 注意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 从学生实际出发, 体现学生所需知识, 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适当地扩展, 让学生对性方面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 满足青少年对性的好奇。同时, 在上生物课还应有机地把性知识有机地渗透到生物课程去, 在渗透过程中要找准与内容相符的结合点, 避免牵强附会, 掌握好渗透比重和程度。如在讲到各种动物的繁殖时, 可以把人的生殖联系, 说明人和动物有本质的区别, 不是性一成熟便立即产生性交欲, 人类的性行为有社会性, 必须受到社会的种种制约。

其次, 在学校中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不定期邀请性方面专家或学者进行性知识讲座, 或者进行性知识图片展, 观看性知识录像, 使学生对性知识可以有更深的了解, 从而满足青少年对性的好奇。性本是一种自然现象、生理现象, 对青少年不讲性问题, 不进行性教育, 难道他们就不去想, 就不学了吗?不, 他们会悄悄地去学, 会从黄色的书籍、黄色的音像去学, 会因为朦胧的性意识和对性知识的缺乏正确认识而走入歧途。

如何加强当前青少年生命教育 篇3

[关键词] 青少年;生命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D669.5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科技教育受重视的程度超过了人文教育,甚至人文教育呈下滑的趋势,全球都是如此。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实现伟大祖国复兴,不仅需要科技的发展,而且需要文化的繁荣,文化要发展就离不开教育,在加强人文教育的同时,还得重视生命教育,加强人文关怀,尤其是要加强青少年的生命教育,因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正所谓少年强则中国强。加强青少年的生命教育不仅关系到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而且还事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加强青少年生命教育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什么是生命教育,当前学术界所持观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狭义上的生命教育观,把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内容看待,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并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另一种是广义上的认识,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还包括对人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既把生命教育当作一种教育内容,也注重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强调生命的价值诉求和社会意义。[11]即将生命意识教育与生命价值教育、生命理想教育相结合起来。笔者认为,加强青少年生命教育,不光是要重视理论的研究,而且还得重视实践层面的关注。一切从青少年的实际出发,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意识熏陶、加强生命价值观教育和生命理想信念教育。最终让青少年明白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热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一、加强青少年生命意识教育

青少年生命教育的开端是生命意识教育。[1]生命意识是人对生命的一种觉醒,是人为了适应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对于生命和生命价值的体会和感悟。通过生命意识教育,让青少年对生命有一个科学、系统的认识,从而全面的了解生命,努力做到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首先,要让青少年了解生命的基本构造,让他们懂得生命体从孕育到成长是一个神奇而又复杂的过程,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父母的期盼下诞生的,是在社会和家庭的关心下成长起来的。所以,能够来到这个世界是一件幸福的事,我们要怀着感恩的心过好每一秒。

其次,在对生命有了基本了解的情况下,要注重培养青少年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因为生命只有一次,不能重来,所以谁都没有权利任意践踏生命,更别说放弃生命,我们在享受生命带给我们的各种体验的同时也要珍惜我们的生命、热爱我们的生命。同时,每一个生命体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不能伤害自己的生命,当然也不能伤害别人的生命。

再者,增强死亡意识教育。死亡教育是难点,大家都明白获得生命的同时也意味着生命总有消失的一天,即走向死亡,这是任何人都要面对的,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但中国人对于死亡总是比较忌讳,所以在死亡教育方面目前还比较薄弱,当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美好时光,享受着生命带给他们愉悦和快乐的时候,正是他们充满斗志的时候,突然面对死亡当然会举手无措,因此,要加强他们对死亡的认识。

二、加强青少年生命价值观教育

生命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追求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2]首先,要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在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各样的选择与诱惑不断,对青少年的意志价值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选择与诱惑,部分青少年会觉得不知所措,他们不明白人为什么要活着,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常常摇摆不定。通过生命教育就是要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让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坚定自己的立场,明确人生目标,唤起他们对于人生价值的探索,从容的面对各种选择与诱惑,让生命充满意义。其次,要鼓励青少年不断地完善自己,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超越。生命教育不仅要关注青少年自身的成长,更要注重青少年自我价值的实现,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对青少年进行教育。

第一,培养青少年的忧患意识。我国的政治体制日益完善,经济也处于高速发展期,为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我们要担心的事情在一定意义上减少了,但并不是意味着忧患是完全没有的,是不存在的。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是这个道理。当前青少年对忧患意识没有过多的认识,他们没有意识到忧患意识的重要性,但毋庸置疑,忧患意识教育在青少年的生命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當我们具备了这种能力,我们会不断地改进自己,即使是灾难突然降临,我们也不会茫然不知所措。因此,在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培养青少年的忧患意识是极其重要的。

第二,培养青少年的挫折意识。一帆风顺的人生是不存在的,人生在世,总会遇到挫折,人生也决不会按照我们的设想和计划前进,它或左或右都会偏离轨道,但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掌握人生的主动权。当人们处于不利于自身生存或发展的境地时,挫折可以激发出人的无限潜能。当然,前提是你能勇于面对挫折,如果面对挫折的时候,只会怨天尤人,只知道消极逃避,这样就会使得情况更加的糟糕,让自己更加的绝望。因此,面对挫折,正确的做法是要正视它,向它挑战。通过挫折教育,使青少年认识到自己的潜能和力量,意识到挫折的积极意义,在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经历过挫折的人才会对生命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才会更加的珍爱生命。[3]

第三,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意识。近年来,不断出现的青少年自残、自杀,或者伤害他人的现象,都说明青少年对自己对别人的生命责任意识都不强。因此,对青少年进行生命责任教育是十分紧迫的,对于青少年来讲,责任教育不仅包括对自己负责,还包括对父母,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负责。对自己负责,就是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对生命不轻言放弃,更要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家人负责,就是要听父母的话,孝敬父母,照顾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减轻父母的负担;要对他人、对社会负责,就是要尊重他人的生命,与人交往要真诚,要尊重自然,学习与自然和谐共处;对国家负责,就是要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头脑,不断提升自己,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即使没有多大的作为,也要有这份心。可以说,具备了强烈的责任感,在为人处世时才会更加慎重,考虑问题时才会更加的全面。因此,在青少年生命教育的过程中,责任教育是不可忽视的。[4]endprint

第四,培养青少年的感恩意识。常言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人无完人,总会有你顾虑不到的事情存在,那么便需要别人的帮助,这些帮助不管是厚重的,还是微不足道的,我们都要铭记于心,时刻牢记常懷一颗感恩的心。同样,感恩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如果没有感恩,人与人之间以冷漠视之,大家都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遇到的困难视而不见,那么我们的社会必然是不和谐的,大家的生活必然是不愉快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懂得知恩图报,忘恩负义的人,是会遭到大家唾弃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感恩,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感动无处不在。

三、加强青少年生命理想信念教育

加强青少年生命理想教育,还应该让他们知道生命理想还包括其他的方面,比如职业理想、生活理想、人生理想等。[5]让青少年追求生命理想就应当让青少年做到:第一,人要有理想。一个人只有树立了理想,长期或短期的,具体或抽象的,才能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才会充满斗志。当我们在面临各种选择和诱惑时,我们不会犹豫;反之,若是没有理想,我们的人生将会碌碌无为,一无所成。第二,要刻苦努力。光有理想是不够的,还需要付出努力,需要我们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的慢慢积累,为理想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然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所以看似琐碎的选择,也要慎重对待,考虑选择的结果是否有益于实现自己树立的理想。第三,明白理想的实现应以生命的存在为基础。当生命权利与生命理想存在冲突时,不少人毫不犹豫地选择生命理想,对于这种取向,我们不提倡,虽然我们鼓励大家做好人好事,倡导对“仁”、“义”的追求,这样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合格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我们不提倡盲目的“舍生取义”,强调凡事要三思而行,要量力而为,要更加爱惜自己的生命。

总之,研究和实践生命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生命教育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的生命教育任重道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对于生命教育,不仅要重视理论层面的研究,而且还要重视实践层面的关注,只有二者兼具,才能不断地完善生命教育,尤其是青少年的生命教育。加强青少年生命教育就是要从青少年的实际出发,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生命意识熏陶、加强生命价值观教育和生命理想信念教育。从而提高青少年的生存能力,通过加强青少年的生命教育,使青少年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热爱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和生命价值的真谛。

参考文献

[1] 袁建勤,熊迎.生命教育缺失背景下青少年生命观教育对策思考[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2):79-81.

[2] 李济良著.生命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5

[3] 徐燕敏.当代我国青少年生命教育研究[D].湘潭大学,2011.

[4] 刘晓钰.当代青少年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D].江南大学,2014.

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 篇4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山河万象新。神州大地彩虹舞,文明之花遍地开。”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教育和培养好青少年,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大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基础工程,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社会责任。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培养教育,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长。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近几年来,侵害校园的案件以及学生犯罪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学校正常的学习、教学秩序。如:05年5月9日,三少年撬窗入户,盗卖家具被逮现行;07年9月25日,一少年开玩笑致伤眼睛被判缓刑;07年10月27日,初二女生交恶铁管打同学致残等等,有些案件还非常凶残,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在2005年发生的文山“10·18”校园惨案中,一名未满18周岁的中学生因怀恨同村同学,深夜悄悄潜入宿舍,杀死熟睡的同学。就在他走出凶案现场时,遇见了另外两个同学,第二天晚上,凶手再次进入宿舍杀人灭口。近日,云南省高院对这起凶杀案作出终审判决:维持一审法院判处凶手无期徒刑,并由被告人家属及其所在学校共同赔偿死者家属15万元。

青少年犯罪如此频繁,手段如此残忍,让我们不得不深刻反思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和原因。

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

从主体因素上看,一是自我控制能力脆弱;二是头脑简单,解决问题的方法偏激粗暴:三是贪图享受。从客观因素上看,一是家庭教育的误区;二是学校教育的失当;三是社会文化氛围消极方面的误导;四足缺乏社会救济措施;五是法制教育相对滞后:六是受社会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在这个经济社会,道德的约束在不断的被人们所淡忘,人们甚至开始讨论一些传统美德是否过时的问题。但是,这更促使我们呼吁用法律来维护我们社会的秩序,我们应当坚信的是,法律维护的是永远正义。法律,给人以神秘、威严、崇高的感觉。其实,法律与道德、习惯、宗教、纪律一样,都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正是由于这些规范的存在这个社会才变的有序。正是由于有法律的存在才使我们的权利得到应有的保障。

对学生来说,让犯罪远离校园,应从自身做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从而铲除校园犯罪滋生的土壤。许多案例表明,校园犯罪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条件,一定的气候,越是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学生纪律差的学校,发生的事件越多。学校犯罪事件又是一种见不得人的、偷偷摸摸的勾当,因此它只能在黑暗中进行。如果我们让阳光普照校园,那么参与犯罪者就不敢出现。阳光是什么,阳光就是学校的正气,就是全校同学的正气,这就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道理。

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 篇5

关于印发武阳乡加强闲散青少年教育管理和服务

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乡直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综治委《县综治委关于歙县加强闲散青少年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对社会闲散青少年的教育、帮助和管理工作,大力完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机制,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结合本乡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加强对社会闲散青少年的教育帮助,是一项长期任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为核心,以全面摸清社会闲散青少年底数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其就学、就业和教育管理为重点,大力开展帮扶救助和权益保护工作,预防和减少社会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总体目标

通过加强社会闲散青少年教育帮助工作,摸清社会闲散

青少年的底数,掌握社会闲散青少年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的基本状况和规律,分析社会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和原因,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和政策建议,推进各项教育、服务和管理措施的落实,进一步提高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实效,促进社会管理。

三、工作方式和重点任务

(一)工作方式

为确保社会闲散青少年教育帮助工作深入开展,由乡综治维稳中心负责日常工作,派出所、司法所、民政办、财政所、劳动和社会保障办、团委、妇联、关工委、中心学校、等单位和各村委会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作配合,共同实施。对六项重点任务,分别确定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由各牵头单位负责联合相关单位尽快研究制定出具体工作方案和相关措施,确保社会闲散青少年教育帮助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重点任务

1、深入开展重点青少年群体排查摸底专项行动。进一步摸清不在学、无职业青少年、流浪乞讨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各类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基础数据,着力研究和把握各类重点青少年群体的群体性特征和不同年龄段的行为特征,建立研究模型、观测曲线、统计分析,形成分析报告,找出各类青少年群体的基本需求和有犯罪行为及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原因,针对重点青少年群体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措施和政策建议,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社会闲

散青少年教育帮助工作的意见。(牵头单位:综治维稳中心,责任单位:各村委会、团委、中心学校、派出所、民政办、司法所、财政所、劳动和社会保障办)

2、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流动未成年人关爱服务工作。深入开展“共享蓝天——全国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行动”,共同做好农村留守流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建立健全基层家庭教育工作网络,切实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增强农村留守流动未成年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能力。创新留守流动未成年人关爱模式,通过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阵地,设立儿童公益岗等多种途径,弥补农村留守流动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缺失,对问题儿童进行指导帮助。推动关爱农村留守流动未成年人的保险产品研发,为农村留守流动未成年人提供基本的风险保障。(牵头单位:妇联,责任单位:各村委会、综治维稳中心、中心学校、派出所、民政办、司法所、财政所、团委、关工委。)

3、进一步加强流浪乞讨未成年人社会救助和管理。按照有关文件要求,进一步做好街头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加快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系规划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大对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项目建设督察力度和项目建设资金监管。围绕维护和保障流浪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流浪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牵头单位:民政办,责任单位:各村委会、综治维稳中心、派出所、财政所。)

4、进一步加强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生活救助和教育。牵头单位和各责任单位要结合各自职责,落实救助政策,加大救助力度,推动落实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接受

义务教育的权利。(牵头单位:司法所,责任单位:各村委会、综治维稳中心、中心学校、民政所、财政办,团委、妇联、关工委。)

5、进一步加强对有违法犯罪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工作。各学校要制定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的心理咨询、干预和矫治的措施,各责任单位密切配合,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牵头单位:各学校,责任单位:各村委会、综治维稳中心、派出所、司法所、团委。)

6、教育帮扶,实行多策并举。在综合各方面的信息资源的基础上,针对社会闲散青少年文化程度、思想状态、行为习惯、易发生社会危害性大小等,进行综合分析评判,分级确定联系人,配合家庭共同做好闲散青少年的教育帮扶工作。对家庭教育较好、本人表现较好的,由乡团委确定一联系人,实行“一联一”;对表现一般、游手好闲、有轻微社会危害性的,由乡团委、派出所或司法所各确定二人联系,实行“二联一”;对本人长期表现差、家庭放任自流、社会危害性较大的,由乡团委、派出所或司法所、社会热心人士组织所确定三人联系,实行“三联一”。(牵头单位:乡团委,责任单位:各村委会、派出所、司法所、妇联。)

7、技能培训、推荐就业。本乡工作有社会保障部门牵头负责对闲散青少年的技能培训。全年培训不少于2次。同时向用人单位推荐就业、提供岗位信息。适时召开针对闲散青少年群体的招聘会,为闲散青少年就业搭建平台。(牵头部门:劳动保障;责任单位:团委、妇联、关工委、工会。)

四、实施时间和步骤

社会闲散青少年教育帮助工作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摸清底数、做好分析(2011年6-9月)

在全乡摸清社会闲散青少年对象人数及其家庭情况,并根据分解的七项重点任务,各牵头单位要召集相关单位组织专门人员开展调研,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和下发各项重点任务的具体实施方案。9月前底前,中心学校完成对毕业未升学青少年的摸底。以后,每年9月10日作为闲散青少年建档的基准日。

2、落实措施、推进工作(2010年9月一11月)

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要采取召开现场会议、实地督察指导、典型培养引导、经验交流介绍、评选表彰先进等工作措施,大力推进社会闲散青少年教育帮助工作。乡综治维稳中心要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和上报工作成效、工作经验。

3、总结考核、完善机制(2010年12月)

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要及时对社会闲散青少年教育帮助工作进行总结,把握新情况,制定新措施,解决新问题,推动社会闲散青少年教育帮助工作深入开展。乡综治维稳中心要协调和督促各牵头单位及时分析研究各项重点工作任务的规律和特点,查找工作薄弱环节,推动各责任单位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完善教育帮助工作机制,确保社会闲散青少年教育帮助工作取得突破。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社会闲散青少年教育帮助工作的组织领导。各村委会、乡直各站所要从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高度,提高对开展社会闲

散青少年教育帮助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各重点任务牵头单位要切实发挥在社会闲散青少年教育帮助工作中的牵头作用,积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二)明确责任,加强协作,共同落实社会闲散青少年教育帮助工作的各项任务。乡综治维稳中心负责组织协调,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要按照本方案的具体安排,明确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责任领导和联络员,认真履行职责。相关单位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三)深入基层,加强指导,努力推动社会闲散青少年教育工作的扎实开展。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要切实加强对社会闲散青少年教育工作的指导,深入基层,广泛动员,注意发现、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针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研究落实相关措施,努力解决实际困难。

中共歙县武阳乡委员会

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 篇6

青少年是祖国美好的明天,是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教育,是打造对党忠诚、思想坚定、纪律严明的建设队伍的有效抓手。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爱国就是爱家,爱家亦是爱国。我们要不断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在他们幼小的心田里种下爱国的种子,让炽热的爱国情怀伴随其一生。思想教育是学生教育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德育高于智育。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再高,如果没有健康的思想,如果对国家和民族没有认同感和热爱之情,对国家和人民毫不放在心上,那也必将成为对社会无用之人,甚至是有害之人。思想建设是队伍建设的灵魂,一支队伍的战斗力有多强大,首先取决于这支队伍的思想建设水平的高低。我们应该着手加强青少年的爱国思想教育,确保青少年思想端正,做合格的守法公民。

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学校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爱国氛围,班级可以开展爱国教育主题班会,课堂上可以在讲授知识过程中渗透爱国思想,可以通过校园爱国思想为主题的演讲、征文、朗诵、话剧、歌唱、绘画等比赛强化爱国教育。在社会上,可以通过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式加大爱国教育力度,通过墙体喷绘、街头宣传广告、LED电子屏等载体进行爱国教育宣传,通过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电视电影、广播电台进行爱国教育宣传。家庭里,父母可以通过宣传册、报刊杂志、爱国教育读物等阅读交流的方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可以通过讲述祖国英雄事迹、历史文化等培育孩子爱国家爱民族的感情,可以通过带领孩子参观爱国教育基地等增加孩子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 篇7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必然性

(一) 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实施情感教育的必然性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 心理波动较大, 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过渡时期, 身心发展正经历着剧烈的变化, 导致身心发展不协调, 自身充满矛盾。初中生的心理独立性和依赖性共存、冲动性和自制性相互矛盾, 导致初中生经常感到压抑和彷徨, 情绪不稳定的状况也比小学时期增多。这些都需要及时的情感教育, 教师应在情感上多多理解和支持学生, 尊重学生的思想, 对学生耐心热心, 循循善诱, 使学生顺利度过这段“心理断乳期”。

情感教育也符合初中生的情感发育的特点。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 生理发育快, 情绪情感也随之不断变化。随着情感深度的增强, 初中生特有的精神面貌也随之显现出来。相较于小学生, 初中生更加看重感情, 加上其情绪状态经常处于易兴奋状态中, 易冲动且外显, 并且带有很大的两极性。初中生的道德感也迅速发展, 集体感和友谊感在此时正处于发展的高峰期;理智感增强, 对学科兴趣开始分化, 爱好广泛, 求知欲强;重视自己的形象, 关注他人外表, 对心灵美理解不深刻。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阶段, 必须通过必要的情感教育,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 情感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我国思想品德课程具有明显的人文性特征, 注重在培养学生时弘扬民族精神和传授优秀文化, 并且要求对学生的成长需要给予帮助, 在学生学习特点和成长规律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 使学生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情感和态度目标、技能和方法怒表、知识目标, 新课标对课程目标的设定中, 情感态度目标是第一位目标, 可以看出新课标改革对情感教育的重视。因此, 情感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新课标改革的必然要求。

(三) 情感教育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必然要求

课堂教学过程也是一种人际交往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师生之间关系融洽, 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知识的传授, 也能够在传递的过程中, 使教师和学生都感受到教学相长的乐趣, 充满幸福感和满足感。当学生在学习中充满情感, 必然具有旺盛的求知欲, 乐于与教师的互动, 又会使教师心情愉悦, 讲课生动。当学生获得教师的赞许和鼓励时, 必然会增强对学科的兴趣, 有助于学生积极乐观性格的培养。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既有助于学生知识和情感的双向发展, 也有利于提高教师对本职业的幸福感, 最后达到最高的情感境界———为了人的幸福。因此, 情感教育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必然要求。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内容

(一) 激发学生尊重生命的热情

通过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人类生命的独特性”的学习, 学生理解到生命来之不易, 要尊重、欣赏、珍爱、敬畏生命, 也让学生对“我从哪里来”这个困扰学生许久的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 更让学生知道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 更属于每一个爱他的人。要尊重生命, 发挥生命的价值, 关注自己的尊严并且尊重他人的尊严。理解母亲的伟大, 爱自己的母亲, 尊重所有的女性, 使学生在面临困境时珍惜生命, 永远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

(二) 引导学生珍视友谊的真情

日常交往是初中生的基本需要, 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发展的。学生的个性发展、人格发展和情感发展都与日常的人际交往关系密切, 学生在正常的人际交往养成宽容尊重以及合作互助的美好品性。思想品德中的情感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正确和对待友情,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友情, 教会学生善待他人, 珍惜友情。另外,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 第二性特征也开始出现, 学生开始对异性产生好奇心, 与异性交往中难免出现困惑和烦恼。因此, 思想品德课设置了“相逢在花季”这一课时, 教会学生怎样与异性交往, 解决学生青春期的烦恼, 教会学生正确面对异性之间的好感, 把握异性交往的“度”, 在情感教育帮助下, 顺利度过青春期。

(三) 启迪学习感恩父母的亲情

珍视亲情是人类社会的共性, 也是我国优秀的传统。亲情自身含有丰富的内涵, 最本质的是父母无私地爱着子女。情感教育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正被父母爱着, 认知、理解和铭记这种爱, 并且懂得真诚的付出。思想品德课针对亲情有一个单元为“亲近师长”, 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爱, 并且懂得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 既有助于改善亲子关系, 也能够培养学生美好情感。

(四)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情

思想品德课中的“爱我中华”、“复兴中华”和“情系祖国”都是对学生热爱祖国的教育。爱国是一种崇高的情感, 不仅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也是重要的思想品质。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 充分渲染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教材是一种人化了的存在, 教育者进行思想品德教材的编写时以人的实践活动为载体, 在编写过程中也会流露出情感, 这就导致教材自身也蕴含着情感。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关注教材情感, 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使教学中认知教学与情感教学相结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情感内容熏陶学生, 或者设计一定教学情境, 启迪陶冶学生, 利用教材中的小故事、短文和诗歌等激发学生的情感。

(二) 细心呵护学生的言行, 满足学生情感的需求

学生渴望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 同时也希望教师给予关心和爱护, 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来说, 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是他们学习的动机。许多初中生努力学习是希望能够获得教师的关注和认可。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利用各种言行来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归属感, 要重视和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经常关心和关注学生, 并且在学生表现良好时及时给予赞许的评价。

(三) 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唤醒学生情感体验的热情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探讨 篇8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大量涌入的外来思想文化、正在转型时期的社会环境、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负面现象,这些负面现象给全面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一、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青少年在信念上的迷失

近半数的青少年对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缺乏认同感;20%左右的青少年表示不关心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以及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情况;超过60%的青少年表现出较强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2.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明显增大

80%的青少年表示有“触网”经历;70%的青少年承认自己上网的唯一目的是玩游戏或聊天。

3.青少年缺乏正确的娱乐形式

95%的青少年表示除学校統一组织外,不会自发地前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约75%的青少年承认经常出入网吧、卡拉OK厅等娱乐场所。

4.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存在误区

70%的青少年认为家长比较注重自己的智力和文化方面的教育;80%的青少年认为学校的教学内容落后。

二、落实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方法

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社会工程,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教师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勇于开拓创新,讲究工作实效,切实把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1.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和主渠道的作用

教师应该针对青少年的特点,科学地设计教育内容,深入浅出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循循善诱地强化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努力使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入耳、入脑、入心。

2.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大力开展中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使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都体现道德教育的意义,建设价值导向鲜明的校风、班风、教风和学风,广泛地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出鲜明、自然、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引导青少年崇尚真善美,憎恶假恶丑,不断地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3.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

校外活动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实践课堂。教师要运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充分发挥各类教育资源的作用,改造和扩建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性的活动阵地和活动项目,积极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让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青少年的心中。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定期组织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到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和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集中参观和学习,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4.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只有通过各级教育部门的积极配合,才能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5.净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

首先,坚持加强文化市场的监督,坚决查处传播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出版物;其次,严格审查面向青少年的游戏软件内容,加强对玩具、饰品制作和销售的监管,坚决查处危害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游戏软件产品;然后,加强网吧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的管理,认真落实未成年人不得进入营业性网吧的规定;最后,推广绿色上网软件,为家长监管青少年的上网行为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教师要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高度,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应对挑战,努力开创青少年思想道德工作的新局面。

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 篇9

秋梨沟学校

孙筱欣

一、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有着特殊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

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当今国家间的软实力较量尤其看重国家的文化竞争力。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能不重视汉字书写在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作用。汉字书写是中华文化5000年得以延续的重要支撑。无论中国人走到哪里,即使口音不通,只要提笔写字,就能够彼此沟通。汉字书写质量也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学识与阅历,而这种技能的养成是年复一年,反复练习的结

果。

中华祖先创造的方块字不仅可以记录思想,而且在实践中发展出丰富的书写技艺,即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中华传统艺术主干之一,也是整个中华文化网格中的重要节点与承载者,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发挥着自身的文化功用。

(一)传统书法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中国书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自身的审美特征与艺术内涵,形成了篆、隶、楷、行、草等丰富多彩的书体,成就了灿若繁星的书法大家。书法在今天依旧发挥着独特的美育功能,带给世人丰富而细腻的审美享受,为每一个学习

书法的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

中国书法凝聚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审美意识,是中华传统艺术的根,对其他传统艺术,如绘画、篆刻等均产生了重要影响,一些重要的审美范畴甚至彼此重合。今人欣赏、学习传统绘画、篆刻等艺术,离不开对传统书法的理解。

书法同时还蕴含着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如均衡、对称、和谐、统一。我们从商代甲骨文的形体构造中就可以看到这些美的基本要素。古人在书法形式美创造中取得的成果为今天艺术创造提供着丰富的养料,是今人的宝贵财富。例如,北京奥运会各比赛项目的标志设计就借鉴了书法中大篆的形式因素,既新颖独到,又极具视觉美感。

(二)传统书法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桥梁

中国书法的文化关联面非常广阔,这是其他传统艺术无法比拟的。

传统书法随着汉字字体演变而发展,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对这些不同字体的书艺练习,必然兼及对汉字构造的深入理解。

传统书法涉及多样的材质器物,笔墨纸砚、甲金竹石,都属于广义的书法文化的一部分。从这些古人创造、完善并使用的器物上,我们可以体会到先人的才

艺与智慧。

古代遗留的大量书迹,或为卜辞诏册,或为摩崖造像,或为碑铭尺牍,或为匾联扇稿,这些古代文化生活的片断,涉及中华文明制度文化、礼俗风情的方方面面,从中我们可以贴近先人的文化生活,体察中华文化丰富的内涵。

书法同时还是普及面最广、民众参与度最高的一门传统艺术,弘扬传统书法更有利于在广大群众中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

(三)弘扬传统书法有利于增进民族的文化向心力

传统书法是我们共同的文化财富。传承书法文化可以在国人心中唤起共同的文化记忆,有利于增进华夏儿女彼此间的文化联系、理解与默契,增进民族的文化向心力。北京奥运会的中国印会徽,开幕式中借鉴的古代书画的卷轴样式,唤起了国人强烈的文化共鸣。如果没有广泛的对于书画文化的理解,就不会产生这

种集体的审美冲动与文化自豪感。

中国汉字对世界文化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力的提升,汉字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重视。不久前,韩国的多位前总理联名上书韩国现任总统李明博,要求在小学实施汉字教育。在日本,学生被要求能够认识和书写2000个汉字。许多日本人能写一手规范的汉字。汉字的文化辐射力在今天不可低估,而汉字传统书写技艺的训练有利于汉字书写水平的提高和对于汉字文化的深入理解,有利于充实我们的文化影响力。

二、汉字书写技艺在当前被轻视现象依然严重

2008年12月1日至4日,全国政协书画室曾组织调研组对广东一些中小学书法教育走进课堂活动组织比较好的地方进行了专题调研。12月17日调研组又邀请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国文联、中国书协及北京、广东等学校的代表座谈。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广东等地在推动书法教学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广东书法课目前已成为中小学必修课,每周一节,专用教材编写以及专业教师培养工作同步推进,领导重视,教育部门真抓实干,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一些学校也已经开始通过专业课程、兴趣小组的方式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学习。

但从全国总体情况看,教育部关于推动中小学书法教育政策的实施情况并不

乐观。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当前青少年汉字书写丑陋,错别字多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普通中小学生中能写一手整洁、漂亮汉字的比例很低,很多学生的作业信手乱涂,更不用说传统意义上的汉字书写结构、笔画顺序了,即使研究生、博士生的汉字书写水平也大不如前。

目前,90%以上的学校特别是高中没有书法课。一般中小学校没有专职的书法教师,多由语文教师兼职,其中大部分语文教师自己也没有接受过严格的专门训练。在一些大学里,担任书法教学的也大都是外聘或兼职教师。

信息化时代使用电脑是时代进步的标志,这一点没有人可以否认。但目前的情况是,青少年写字的时间越来越少,老师布置的作业也经常要求学生用电脑打印制作,连作文和读后感都要求打印后上交。汉字书写技能有被逐渐替代的危险,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觉!

三、传统书写技艺面临衰亡的原因

(一)文化生态改变带来的影响

传统书法作为一种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形态,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尤其面临衰

亡的危险。

近代以来,中华文化的哲学内核、价值框架、审美观念均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文明激荡。处在中华核心文化圈的传统书法艺术也受到重新审视。书法在传统文化世界里所处的地位,发挥的功用均发生着变化。

书法是用毛笔写汉字的艺术,所谓“笔软而奇怪生焉”,随着近代以来书写工具的改变,毛笔逐渐让位于铅笔和钢笔。在传统社会中书法是受教育的人普遍要掌握的一门技艺,随着工具的改变,这门技艺逐渐远离了公众的生活。

近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写汉字”这最后的书法属性也丧失掉了。当代青少年头脑中的普遍观念是,写一手好字,不如打一手好电脑。笔画书写顺序的习得,字形结构的驾驭,汉字大小远近安排的因势利导,这些残存的书法因素都因使用键盘依仗拼音录入汉字而一下子消失了。传统汉字书写技艺在当前遇到的危机是前所未有的。

(二)应试教育的影响

应试教育使教师、家长和学生都把注意力放在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上,与考试不挂钩的书写能力被严重忽视。传统书法在学校里更多的只是个别学生为校争光的手段。大多数学校没有书法课,很多中小学的书法课名存实亡,学校不教,学生们也没时间学,因为高考不考书法。应试教育体制几乎将书法排斥在外。

四、进一步推动青少年书法教育的几点建议

国家对推动中小学书法教育曾经提出过一些指导意见。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有关主管部门在推动青少年书法教育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教育部2002出台的《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就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重要性、为学生写好汉字创造环境、提供必要条件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学习书法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制定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中首次设置了“书

法·篆刻”学习模块。

从以上文件中不难看出党和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但目前学生书写教育现状与党和国家的期望差距仍然很大。我们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青少年传统书

法教育。

(一)提高对青少年书法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青少年学习传统书法的现状差强人意,根源还是在于有关部门认识不够。

青少年学习传统书法关系到母语文字书写水准的提高,关系到传统艺术与文化的传承,关系到国家文化力的建设。这样说源于书法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艺术与文化地位,以及广泛的文化关联,源于书法在信息化时代令人担忧的处境。汉字书写技艺是我国对人类文化所作的独特贡献,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巨大财富。我国文化潜力的发挥离不开具备传统文化修养的当代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因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从基础做起,从中小学教育抓起。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电脑已成为普遍使用的工具,网络学习方式也在广泛应用,这确实对我国中小学校的传统学习方式带来冲击,使汉字的写字和书法教育受到了一定的削弱。但无论学习工具和学习方式发生多大变革,汉字是我国法律规定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当今记录汉语言的唯一书写符号系统,又是中华民族重要文化遗产并具有独特历史文化价值,汉字教学在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识写汉字必然是当代中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写字教学还要“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和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教育部一直高度重视中小学生汉字的学习,几十年来,在教育部印发的课程和教育教学的有关文件中,始终把写好汉字作为中小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2001年开始在全国实施的基础教育新课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特别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为使写字教学要求进一步得到落实,在基础教育的各相关课程标准中,都对写字教学(包括书法)提出明确要求。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要求“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在分学段的目标中,小学一二年级要求“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三四年级要求“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五六年级要求“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七至九年级要求“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提出“欣赏我国书法、篆刻的代表作品”;《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内容标准”专门设有“书法、篆刻”一个系列。

2002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提出中小学写字教学要使学生学会写铅笔字和钢笔字,学习写毛笔字,使学生具备正确书写汉字的基本能力。“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写字教学”,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是所有老师的共同任务。要特别重视学生日常写字,各科作业都应要求书写规范、认真、端正,真正做到“提笔就是练字时”。“学校应组织学生开展写字、书法的课余活动”,“鼓励有书法爱好的学生开展个性化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教育部印发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规定,每三年举办一次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般每次展演活动分为基层开展活动、省(区、市)组织展演和全国集中展演三个阶段,历时两年。在艺术展演活动中列有“艺术作品类”专项,包括了书法活动项目。为吸引广大学生踊跃参加书法活动项目,采取了按学生年龄分小学、中学段,由教育部门逐级推荐评选书法、篆刻作品,对评选出来的佳作,逐级予以奖励并组织展出的方法。此外,由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中国校外教育杂志社等社团组织举办的中小学生书画评选活动,均把书法列为主要活动内容。

各省、地(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中考都对书写和卷面整洁度提出要求,设有卷面整洁分。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中的作文等级评分明确规定“每1个错别字扣1分”;对作文卷面书写状况及水平,设列了“字迹工整”、“字迹清楚”、“字迹基本清楚”和“字迹潦草难辨”的四个评分等级,总分为20分,其权重占作文总分的三分之一。

由于在各个环节对汉字书写和书法教育活动作出了规定和要求,当前中小学校是以课堂教学、作业、兴趣小组、竞赛、美化校园等多样、丰富的方式进行汉字书写教育,并成为学校的一项常规教育工作。

关于在师范、艺术类院校增设书法专业,培养专门的书法教学人才的建议,教育部一直重视加强师范生的书写技能训练,将书写“三笔字”(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作为中小学教师的一项职业技能,并将其作为推动师范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组织制订了书写“三笔字”技能训练的基本要求和训练大纲。许多师范院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为学生提供书法学习的相关资料,举办形式多样的观摩、展览、比赛等活动,切实提高了师范生的书写技能。目前已有20多所师范院校招收书法专业本科生或硕士生、博士生,培养了一批专门的书法教学人才。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将认真研究教师资格考核中附加书写考试的建议,目前,大多数省份在教师资格教育教学能力测试中已将书写能力作为重要考核内容。教育部将在研制教师资格测试标准和测试方法时,将语文教师的书写能力作为教育教学能力测试的重要内容。

目前高校设置专业依据《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执行,其中,目录内有专业249种,目录外有专业278种。设置书法专业属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外专业,高校有设置自主权,可以根据有关规定,经过论证、审议等程序后设置。教育部鼓励有条件的师范院校开设书法专业,以进一步推动书法教学人才的培养,还将积极引导高校重视包括书法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或讲座的开设。

中小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精力有限,还处在成长过程中,中小学校的教育只能为学生奠定未来发展的基础,难以做到学会未来可能用到的全部知识和技能。目前,各有关部门陆续提出了许多在基础教育领域增加学习内容、增设课程的要求,反映了对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关怀,但累加起来,却又导致学生过重负担。因此,教育部对在中小学新增课程持十分慎重的态度,许多必须进行的教育尽量渗透在相关课程中进行。我们十分赞成三位委员所提学生“学习书法并非要求人人成为书家,而是通过学习规范书写,突出书法教育的美育作用”的目标要求,教育部对中小学校书写教育所做的各项规定,也是要达到这一目标,同时并不排除今天对书法有兴趣爱好的学生中,今后会涌现出一批书法大家。中小学校只要认真落实教育部的各有关规定,基本能完成对写字教学和书法教育的要求,考虑学生每周学习时间有限和单独设课的教师队伍建设等问题,目前还难以单独设立书法课程。

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 篇10

继续以<中国共产党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及<关于进一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决定>为指导,以创建法制教育先进学校为目标,全面加强法制教育及开展各项活动,不断提高全体师生的法制观念,积极实施以法治教、以法治校、努力杜绝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

一、加强全体教职工的法制教育,坚持以法治校,以法治教。

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以法治国”的重要方针,学校担负着中华民族复新的重任,更应坚持“以法治教”、“以法治校”,为使每位教职工深刻认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自觉地以法治教,全校才能以法治校。因此本学期中,在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同时,利用政治学习及工会活动时间,要积极加强对全体教职工进行“四五普法”重要性教育及<教育法>、<教师法>、<九年制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文件的学习,利用工会活动开展有关法制知识的考试,不断提高全体教职工的法制观念,自觉做到遵纪守法,以法执教,并真正以良好的师标形象育人。

二、利用各种渠道,努力实施法制教育

1、积极宣传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班主任是实施法制教育及活动的骨干力量,提高班主任对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十分重要。因此,要利用班主任会议积极宣传组织学习,使班主任充分和深刻认识强化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经常、持久、深入地对学生加强法制教育,并把法制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2、利用班、团、队活动及校本课程开展各种法制教育及活动

本学期各年级以<中学生法制教育读本>,<以案释法100例>、<警钟长鸣人更醒>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教育,同时政教处及时印发有关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给班主任作教育之用。

3、利用宣传栏开展“法制宣传栏”

会同综治办继续搞好“法制宣传栏”,定期刊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禁毒教育等法制教育内容及图片,同时刊出典型的青少年犯罪案例,对学生进行广泛宣传及无声的教育,同时营造法制教育的氛围。

4、利用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5、召开法制教育报告大会1-2次

6、利用校本课程各班组织收看<让孩子远离犯罪>的影片。

7、积极与德育基地奔牛影剧院联系,组织学生观看有关法制教育及“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影片。

8、利用家长学校加强对家长的法制教育,达到共同育人的目的。

三、积极开展多项法制教育主题活动

1、结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开展“告别三室一厅一吧”及“健康文明上网”签名活动。

2、初一年级开展“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识竞赛。

3、结合法制教育内容,开展“做一个合格小公民”、“法在我心中”、“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少年法庭”等主题班、团、队活动,使法制教育进一步形象生动化。

4、开展“我与法同行”等法制教育征文竞赛。

四、完善法制教育网络,做好不良学生的教育和监督工作

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缓 篇11

一、提高认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感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重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标志,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在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强调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从而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反复强调应当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可见思想政治的重要性。当前,我国正处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期,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需要一批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易于接受新事物,明辨是非的能力不高,可塑性大,使他们在复杂的环境面前难于把握自己。如何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增强纪律和法制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思想政治课对初中阶段的青少年认知世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全面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初中思想政治应从根本上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它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就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同党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起来,同国家的改革、发展、稳定结合起来。一是帮助青少年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教育青少年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坚持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激发青少年积极报效国家的内在动力;二是要培养有理想、有知识、遵纪守法、有道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对于加快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抵御西方“分化”的战略图谋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素质和健康的精神状态。社会上的各种腐败现象容易使青少年陷入迷惘和困惑,这就需要帮助青少年树立良好的精神状态,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提高面对复杂局面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在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要特别注意引导青少年正确处理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的关系,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索取与奉献的关系,把个人的价值融于国家社会的繁荣发展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很重要,因为只有正确认识、体会到这些,才能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采取多种形式,把理想和信念教育引向深入

加强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研究 篇12

社会上有这样一种说法, 搞体育的“头脑简单, 四肢发达”, 很明显, 这是一种社会偏见。但从另一方面给我们提出一个带有普通性的问题, 即在我国业余运动员的文化素质较差, 这应引起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和学生家长的高度重视。目前看来, 相当一部分学生业余运动员文化素质较差, 不能适应高校招生的要求, 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是由于训练和比赛占用了相当多的时间, 导致学习时间较其他同学少;其次是掌握知识的系统性不强, 知识的空白点比其他同学多;再次是基础差, 从小学开始。日积月累, 成绩普遍偏差。这些现象表明, 提高中学生业余运动员的文化素质, 已是刻不容缓的事。

运动员的文化水平越高, 就越能理解教练员的训练意图和技战术特征规律, 并能进行创造性的发挥, 也就越有可能充分发挥运动员的潜能, 创造出最优异的运动成绩。因此, 较高的文化素质对于运动员领略运动的精神和内涵, 深刻理解项目的规律具有重要作用。目前, 青少年业余训练由于受到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 往往拔苗助长, 忽视了运动员的文化学习, 这将严重阻碍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提高和人格发展。

加强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 运动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的原因

(1) 培养模式滞后。我国的竞技体育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业余体校、地方队和国家队的三级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相对封闭独立, 具有专业化程度高、力量集中的优势, 但这种模式的弊端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而日益凸显。这种模式的教育是特殊形式的职业教育, 从教学形式上看, 运动训练是主体, 文化课属业余, 两者不同程度脱节;从教学体制上看, 多个训练单位各成教学体系, 尚未形成统一的教学管理体系;从教学成果上看, 学历有时成为一种政治待遇, 一些获得荣誉的运动员或没有修完规定的学业便发给文凭, 或保送到名牌学府后不认真学习。文凭成为奖品颁发给他们, 有的则以不正当手段获取文凭, 把文凭当成“装饰品”, 从而未能获得真才实学。

(2) 运动员自身对文化课重视不够

由于长期以来受重专业轻文化的思想的影响, 运动员没有把学习文化课放到应有的高度。认为搞好专业就万事大吉, 加上自律性较差, 最终导致文化课成绩平平。

(3) 部分教练员不注重文化素质修养

许多教练员只注重学生比赛成绩, 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竞技水平的灌输, 本身忽视甚至放弃了对文化方面的学习和提高。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教练员的文化水平虽然在断提高, 但总体来说, 还是处在一个普低的层次。专家指出:教练员文化素质, 科技意识差, 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不利于运动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2. 加强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是当代竞技体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体育全球化的不断深入, 科学训练不断发展, 运动成绩越来越高, 也越来越接近人体的潜在训练极限, 运动员先天性竞技能力必须得到充分发挥才能逐鹿世界体坛。而一个运动员要达到运动的高水平, 不是一两年的简单训练就可以达到的, 必须经过一段长期系统的科学训练才能达到。而科学训练本身就关系到遗传学、形态学、统计学和训练学等多学科领域, 没有宽泛厚重的文化素质, 就不会对竞技体育有独到的认识, 就不会透彻领会科学训练的精髓所在, 更谈不上创新和突破了。而一个没有创新意识的运动员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优秀运动员。所以, 加强专业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势在必行。

3.加强运动员的文化素质教育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

长期训练比赛的原因耽误了运动员的文化学习, 因此, 大多数的运动员退役时文化素质不高, 也没有掌握一定的社会就业所需要的技术和技能, 参与社会竞争实力不够。一个运动员的竞技生涯毕竟是短暂的, 不管他们在当运动员时是否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当他们结束运动生涯时, 都要面临新的人生选择。文化素质不高是当前运动员退役后不能自主择业的主要障碍。而退役运动员的就业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 就会造成冠军当门卫和有体育特长有培养前景的体育苗子为加分而参加业余队不进专业队的尴尬局面, 势必影响运动队的稳定和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方法和措施

1.训练、比赛过程中不放松文化知识的学习

首先, 教练员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只考虑运动场上的训练和比赛, 不关心他们的文化知识学习的不成熟的观点, 因此, 我们在训练、比赛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管理好训练、比赛;第二, 抓好思想管理工作;第三, 督促他们学习;第四, 管理好他们生活。只有全面关心, 全面负责, 才有利于运动员的健康成长, 使得学校、家长放心, 同样也可以促使运动员奋发进取。在训练中可以结合所练动作进行技术分析, 特别是与其所学知识进行联系, 促使他们认识到学习文化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让他们主动去学。如:在进行跳高训练时, 用物理学的观点讲解怎样通过助跑把水平速度变成垂直速度, 从而提高跳高的成绩。

其次, 因此, 我们可以在运动队里有意识地培养树立先进典型, 以此来带动后进。通过典型事例对运动员进行思想教育和学习动员。譬如, 用那些他们认识的刚刚进入高等学校深造或在其他工作岗位上有所建树的人的事例加以引导, 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 理顺学习和训练的关系, 端正学习和训练的指导思想, 使得他们认清在训练的同时要学好文化课知识的道理。

再次, 合理利用时间, 做到训练、学习两不误。在训练之余要充分利用假期和空余时间, 抓文化课的补习。这样做, 时间、精力都很集中, 也便于管理。制定集训计划时就要有明确规定:一要保证文化课的补习时间;二要落实好指导教师;三是结束时要进行文化考试和身体素质训练双测验。如果考试或者测试不合格就要限期补考, 以完成计划中所规定的内容的学习。

2. 加强师资力量, 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 更新观念, 走院校化道路。加强对教师文化素质培养。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专业运动队文化教育工作要建立一支具有良好政治和业务素质、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和管理干部队伍, 并注意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培养。

其次, 加强对专业运动员文化教育特殊规律的研究, 因人而宜。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克服文化教育不同程度脱离专业运动队实际的现象。加强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重视培养运动员的思辩能力。

再次, 科学安排文化学习时间。由于专业运动员年龄及文化水平参差不齐, 可打破正规学校的课时安排制度, 按训练周期安排文化学习和假期, 根据不同情况, 可采用学年制、学分制、单科独进、延长学制等多种管理办法, 要把补课纳入教学计划。

最后, 针对专业运动队文化教育工作, 不断加强理论研究, 勇于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 加强与当地教育部门的沟通, 加强与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 对先进经验兼收并蓄, 为我所用。

3. 调动其他一切有利因素, 提高运动员文化素质

第一, 领导重视。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运动队能否继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中, 经费是制约运动发展的重要物质因素, 通过领导对运动员文化的重视和支持, 增加财政资助。同时, 在运动员文化课补习中, 由学校领导牵头, 定期进行补课, 规定一定的时间, 定期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决不可出现“阴天驮草, 越驮越重”的现象。

第二, 家长支持与关心。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千方百计保证子女的学习时间;有基础的家长可利用自己的所长对子女加以辅导, 倘若家长不能做到, 则尽可能通过各方面的渠道让子女补课, 并经常与学校和老师联系。

第三, 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助人为乐”乃是我中华民族一大美德, 平时要教育运动员不要把自己看成是一个特殊学生, 处于一个真空之中, 要虚心向成绩好的同学请教, 不懂就问, 直到自己弄懂弄通为止。教育他们待人诚实, 与人团结友爱, 互帮互学, 形成一股共同向前不可拧断的绳索。

摘要:在我国无论业余体校还是运动学校, 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素质教育与训练之间的矛盾一直十分突出。国内外众多的研究表明, 青少年运动员文化素质对于运动成绩的提高以及退役后的二次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 本文从加强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入手, 重点阐述了加强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方法和措施, 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员,文化,必要性,方法

参考文献

[1]王电华, 周翠萍.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的教与学[J].湖北体育科技, 2005 (01) :144-145.

[2]曹嘉.浅谈如何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养[J];武术科学《 (搏击》) 学术版, 2004 (04) :82-83.

[3]张宾, 朱洵韬.提高大学生运动员文化素质的方法与对策[J].化工高等教育.2004 (01) , 128-129.

上一篇:两岁宝宝的睡前童话故事下一篇:感悟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