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调解文化

2024-12-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打造调解文化(精选7篇)

打造调解文化 篇1

潜江市司法局

人民调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东方经验,与我国特定的文化背景相一致,有利于把讲理与讲法结合起来,对于化解社会矛盾、彻底解决纠纷具有裁判所无法替代的作用。人民调解作为经济社会中最方便、最快捷地处理民间纠纷的一种方式,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并取得很大的成就,被称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近年来,我局在积极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机制的同时,按照鄂司发通【2013】16号文件精神,以“人民调解文化社区行”活动为契机,深入挖掘,整理“法为上、和为贵、调为先、让为贤”的传统调解文化,将调解文化建设纳入大调解工作触角和完善工作体系的一项基础工程来抓。现根据会议要求,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坚持注重调解理念宣传,着力传播调解文化

一是高标准、高质量编辑《人民调解工作简报》,建立调解文化传播主阵地。我局出台奖励政策鼓励广大人民调解(工作)人员多动脑、勤动笔,深入挖掘调解文化、收集采写调解信息、及时撰写经验材料,积极踊跃投稿,编发工作简报,大力宣传基层大调解工作动态。《人民调解工作简报》创刊以来,共编辑96期,印发1万余份。通过简报反映了社情民意,展示了工作成果,宣传了调解文化。二是加强调

解员的培训,建设调解文化传播主力军。调解队伍是调解文化的主要载体,调解员的综合素质直接体现了调解文化的“精气神”。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把调解员的能力建设放在首位。按照“分级负责、分层培训、分类要求”我局采取了集中轮训、下乡分片包训等各种形式,为调解员进行专题授课、辅导,培训率百分百,为传播调解文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力量储备。三是开展调解文化进社区,构建调解文化传播主战场。我局把调解文化进社区与创建文明社区(村居)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城区主街道、公共场所、人群集聚地设臵固定的调解文化公益广告、宣传长廊,开展文艺演出等,将调解文化融入到社区文化中,渗透到每个角落。活动中发掘了一批典型,并拟定在全市推广“王场广场调解文化建设模式”。四是汇编调解文化。组织人力进行收集整理,汇编成书,印制成册,下发广大人民调解人员及农村群众学习,更好地接受调解艺术熏陶,真正让调解文化进千家、入万户,达到潜移默化的渲染效果。2014年我局先后汇编免费印发三千册《人民调解工作手册》,为社会了解我市大调解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同时也较好地展示了大调解文化建设成果。

(二)坚持注重调解场所建设,着力展示调解文化

突出市人民调解中心、行业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镇级调解委员会调解场所建设,重点做好调解室文化建设。按照平等、人文、协调等原则,全市各级各类共453个调解组织的调解室都悬挂统一调解标识、摆设调解告知书、调解流

程等。在显眼墙体位臵制作伦理道德、民间传统习俗、古今调解名言警句、民间谚语等字画,积极营造调解氛围,有效引导群众思想态度转变,使当事人在平静、平和的气氛中沟通心灵、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化解矛盾。2013年,我局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按每村1000元标准,对调解场所,调解文化建设规范达标的村居(社区)进行奖励。2014年,我局又按照每所3万元至5万元不等标准对6个调解文化建设达标的司法所进行了奖励。

(三)坚持注重调解方式创新,着力打造大调解文化

调解方式创新驱动了我们在全省率先在市一级建立了市人民调解中心。正是创新这一大调解文化内核和原动力,推动我们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举措、创新新方式。一是我市在“1+4”工作机制基础上,在2014年推行村(居、分场)基层党政负责人共同参与的“1+4+2”新型模式,将矛盾调处化解机制向基层延伸,立足于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二是完善诉调对接、司法确认机制。我局与市法院多次召开了诉调对接专项工作会议,成立了诉调对接领导小组,依托司法所组建法院巡回审判点,切实实现诉调无缝对接和司法确认机制,受到了汉江中院、省高院好评。今年以来,引导当事人向法院申请对人民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736件,协议有效率、执行、率百分百,极大提升了人民调解的公信力。三是充分发挥先进典型调解骨干的作用,推广调解工作室模式,利用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王明涛先进模范作用,在浩口镇依托司法所率先试点成立“王明涛人民调解工

作室”。

二、主要成效

(一)加强调解文化建设,倡导了“以和为贵”理念。通过把调解文化建设贯穿于人民调解工作的始终,特别是把化解矛盾纠纷工作变为宣传、践行人民调解文化的全过程,在调解矛盾纠纷中通过创新调解方法、完善调解机制来展现、发展和丰富调解文化的内涵,力争“结一个案、说一个理、讲一条法、教育一片群众”。2014年,我市矛盾纠纷化解呈现了“三升三降”的良好态势,即调解案件数量明显上升,调解案件成功率明显上升,调解协议履行率明显上升,治安案件数明显下降,刑事发案明显下降,上访案件数明显下降。

(二)加强调解室建设,营造了和谐温馨的调解氛围。我局对全市各级各类调解工作室进行了统一规范设臵,将工作制度、流程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等上墙公示,精选能够集中体现情、德、法于一体的警示名言下发各调委会并悬挂于调解室内,营造了和谐温馨的调解氛围。今年,全市224件重大疑难纠纷(其中:非正常死亡赔偿纠纷54件)都是在这种润心的环境中通过人民调解员的精心调解,双方当事人消除了隔阂,握手言和。

(三)加强调解队伍建设,掌握调解工作技巧。坚持把调解员的能力建设放在首位,努力使每名调解员成为调解工

作的精兵强将、行家里手,要求调解员在矛盾调处中把握纠纷焦点,仔细巡查调处切入点和矛盾缓和点,稳妥运用劝和语言和技巧,和气对待双方当事人,防止调处过程矛盾激化和调解后反复。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889件,调处成功1869件,防止民转刑案件22起,防止群体性上访28件,共525人次。

三、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调解文化建设的内涵十分丰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任务相当繁重。顶层设计要把调解文化建设摆上其应有的重要位臵,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尽早研究制定专门方案,上下联动,合力推进调解文化建设。

(二)进一步加强宣传,营造崇尚调解的社会氛围

打造调解文化 篇2

旅游业的发展繁荣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也极大地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播。在旅游业中, 吸引游客的方法有很多种, 其中, 旅游文本至关重要。由于地理上的问题, 许多外地和外国游客只能通过旅游文本来获得景点信息。因此, 旅游文本代表着旅游景点的形象。好的旅游文本让人耳目一新, 对景点的兴趣也会大大增加, 从而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然而, 当下的许多旅游文本翻译漏洞百出, 拼写语法等低级错误屡见不鲜, “中国式”英语随处可见, 这样的翻译不仅增加了外国游客理解上的难度, 而且也违背了旅游文本翻译的目的。该文的作者收集了石竹山主要景点英译资料进行分析, 并以旅游文本翻译中的文化因素的处理为切入点, 提出文化调解的策略, 希望能够引起相关人士对于旅游文本翻译中存在的问题的重视。

1 文化调解的概念及其必要性

所谓调解, 根据韦氏词典的定义特别指对冲突的双方加以干预, 以达成和解或妥协。所以译者进行文化调解主要是着眼于化解源语读者和目的语读者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冲突, 帮助沟通。Taft认为文化调解者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参与到双方的文化中去, 促进来自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个人或群体之间的相互的交流, 理解以及行为;通过平衡各个文化群体之间的交流, 对表达, 意图以及各个文化群体对于对方的期望进行翻译。[2]53

开展国际旅游的主要目的是使人身临其境体验其他文化, 以了解人与文化。[3]从某种意义上说, 旅游翻译是最为典型的跨文化交际翻译, 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在中外文化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游客通过这座桥梁来了解中国的名胜古迹河流山川进而通过旅游活动传播文化、融合文化、保护文化、消除文化差异、避免文化冲突最终实现跨文化交际.[4]

既然旅游文本翻译的目的主要是介绍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景点信息, 引起游客的兴趣, 为游程增添趣味, 那么, 旅游文本的翻译与其他文本, 如法律, 医学等文本的翻译就应该有所区别。特别是在处理具有民族或地方文化色彩的因素时候, 应该采用文化调解的策略, 消除中西文化差异导致的沟通障碍, 否则有时候翻译的效果将是适得其反, 不但不能帮助游客, 反而使游客疑惑。

2 文化调解的策略

汉语许多旅游文本中存在着大量的与特定文化有关的内容, 石竹山的景点介绍文本同时还具有浓烈的地方文化色彩。因此, 石竹山的旅游资料中有许多内容给英译者带来了的许多问题。若译者处理不到位, 就会造成文化冲突, 影响了景点的形象, 无法起到吸引游客的目的。从翻译的策略上来说, 最重要的是不应该过于拘泥于原文, 而应该采取较为灵活的策略。也就是说文化调解的策略应该摆脱以原语文本的束缚, 根据特定条件下特定读者的特殊需求采用多种译法并做到灵活运用。通过变通原作的内容和形式力求信息传播的极佳效果[5]56本节将通过分析从石竹山旅游景点收集的一些样本, 尝试解决旅游资料翻译中的一些问题, 说明文化调解的策略。

2.1 增补和解释

石竹山旅游资料中的一些内容对于熟悉地方文化的人来说不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但是对外国旅游者来说有可能就很费解。因此, 汉译英时必须防止孤立地、片面地、静止地理解语句的倾向, 要避免按照字面逐字翻译, 而是应该通过适当地增补, 帮助理解, 增加趣味。所谓增补, 主要是增加字、词、句阐明原文的涵义, 补全信息以帮助读者的理解。另外也可以做必要的解释。所谓解释, 就是指在翻译中增加一部分内容, 对字、词、句的字面意思进行说明。主要是帮助外国游人及读者建立起汉语名称和其意思的联系, 帮助外国游客理解, 同时也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比如石竹山上有一处景点叫做:玉皇行宫

原译:God Emperor Xanadu

此景点其实就是玉皇庙。行宫翻译成temple即可。玉皇的翻译可以用常见的Jade Emperor, 并适当增加信息, 帮助外国游客对“玉皇”这一陌生概念的理解。

所以我们将其改译为:Jade Emperor Temple (Jade emperor is the ruler of Heaven and all realms of existence below including that of Man and Hell)

另外, 石竹山有一处景点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谢愿

景点的原译是简单的音译:XIE YUAN

这样的翻译根本就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谢愿是一种习俗, 是指许愿者在神明的帮助下愿望得以实现后, 来到寺庙, 供养财物或做善事答谢神明。

建议使用音译加解释:XIE YUAN (Worshipers visit the temple and give thanks to the god when his prayers is answered.)

改译可以让外国游客更容易理解“谢愿”这个词的内涵, , 达到旅游文本的预期效果。

但是增补和解释也有一个问题, 那就是译文比起原文来要来得冗长, 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要避免过度的解释和增补。

2.2 删减和改写

在旅游资料的翻译中, 有时必须删减多余的、对译文理解没有多大帮助的内容。一种情况是因为中英旅游文本有着显著差异。比如, 汉语的旅游文本喜欢作各种历史考证, 引用名人、名言、名诗来验证自己的感受。这些内容往往是费解难翻的, 翻译出来反而造成译文的累赘和臃肿, 妨碍外国游客的理解, 破坏他们的游兴。所以在翻译中要删除那些次要的、可有可无或表达重复的冗余信息, 而保留原文中重要的或译文读者感兴趣的信息。另一种情况是汉语文化中一些内容无法找到英语的对应词, 在一些时候也可以选择不译。同时, 由于汉语的景点介绍是针对中国读者的, 因此在翻译成英语的时候, 译者也可以根据译文读者的需要, 对原文进行适当的改写。

例如:

元辰殿供奉六十元辰 (太岁) , 又称岁神乃主宰一岁之神。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戌亥“十二地支”依序互相搭配六十次, 正好圆满一周轮, 又称“六十太岁”, 如逢甲子年, 甲子即是太岁。 (元辰殿简介)

原译:

Yuan-chen Palace worships 60 yuan-chen.Tai Sui also known as a god who is in charge of one year old.First, second, third, forth, fifth, sixth, seventh, eighth, ninth, ten (namely"10-day dry") matched with Zi, Chou, Yin, Mou, Chen, Shi, Wu, Wei, Shen, You, Xu, Hai (namely"12 Earthly Branches") for 60 times.It completes a cycle, also known as the"60 Tai Sui".For example, Jiazi is a specific year in the 60 years cycle.Jiazi that is called Tai Sui.

首先必须指出, 这段译文有许多严重的错误, 除了语法的错误, 还把“主宰一岁之神”翻译成“a god who is in charge of one year old”, “十天干” (ten heavenly stems) 翻译成“10-day dry”, 这样的翻译只能把它称作胡译。在改译的时候考虑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戌亥”十二地支, 是中国传统的计时方式, 外国游客并不熟悉, 翻译出来只会使他们更加困惑, 所以建议采用改写加删除法。要翻译这段话, 译者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需有所了解, 比如太岁, 元辰的概念。改译后的版本如下:

Yuan-chen temple enshrines 60 Yuan-chens.Yuan-chen is also called Taisui, which is the title of the god who's constellation is designated as monarch for that year (Ancient Chinese created a calendar system using a sexagenary cycle)

2.3 采用类比的方法

增补, 解释, 删除, 改写调解策略所强调的是中西文化的差异。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 民族的文化也是往往是世界的文化, 尽管中西方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 却也不难找到相似之处, 若是让外国游客在异国观光时见到自己所熟悉的东西, 更能拉近彼此文化的距离, 同样也可以达到文化调解的效果。因此我们认为, 进行旅游文本翻译的时候也可以加入西方读者熟悉的内容, 以进行文化调解。这种策略, 就是所谓的类比法。类比法着眼与中西文化的相通之处。

例如:

右偏殿供奉关帝又称关公、关圣帝君, 是道教重要的护法神。有得力部将周仓、义子关平侍于左右两侧。 (土地殿简介)

原译:

Guan Gong, who is enshrined in the right hall of the temple, is the god who protects the Taoism laws.Guan Gong stands with his two guards on both sides:Zhou Cang and his adopted son Guan Yi.

为了增加趣味和亲切感, 对关公的介绍也可以适当地加入类比法。比如周仓的得力部将的身份, 可以试着用英文中现成的表达法“Man Friday”。星期五是《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的仆人, 后来引申为能干且忠诚的部下。所以可将原译改为:

The right court of the temple enshrines Guan Gong, an important deity who protects Taoist doctrines, with Zhoucang—his Man Friday standing on the left and Guanping—his adopted son on the right.

又比如:

左偏殿供奉月老神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 他主管着世间男女婚姻, 在冥冥之中以红绳系男女之足, 以定姻缘。 (泗州殿景点介绍)

景点提供的译文是:

The left palace worships Yue Lao Shenxian, who is a wellknown figure, he is in charge of the marriage of men and women, and ties the feet of men and women by a red rope to settle the marriage.

姑且不论原译文语言层面的错误, 虽然译文采用了解释法, 但还可以翻译的更亲切一些。也就是说可以适当地进行类比。比如“月老神仙”掌管的是男女姻缘, 可以西方神话中的爱神丘比特来做类比, 除了让外国游客理解月老的意义外, 还有助于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修改后的译文是:

The left court of the temple enshrines Yuelao, who is the Chinese Cupid, a well-known Chinese deity in charge of marriage between man and woman;a match is made when he ties the feet of a couple with a red thread.

3 改进翻译质量的策略性建议

从这一次我们在石竹山旅游区实地考察的过程中, 我们感到在一些旅游景点的翻译的确需要改进和提高。提高旅游资料翻译的质量的工作我们至少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要提高翻译者的素质。鉴于旅游资料独特的本质, 译者在动笔之前首先要明确翻译的目的:即在有限的篇幅内向游客具体介绍实用的信息;还要明确译文的服务对象:以度假休闲为目的, 对中国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的普通游客。只有这样, 才能将原文的主要内容以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于读者面前。其次, 从翻译策略上来说, 译者要了解英文旅游资料的写作模式, 不可完全采用直译的形式, 要重视其文化传播功能。

另一方面, 由于旅游管理部门本身往往无法判断译文的好坏, 才使得蹩脚的翻译在旅游景点大行其道。因此旅游管理部门本身对于翻译的工作本质也需要有一定的认识, 并且要确保将翻译任务委托给有资质的译者。一项不尽人意的旅游翻译项目, 在有些情况下会将错误的信息, 对文化常识的错误理解传达给游客, 对本景区的未来发展产生不良的负面影响。所以相关部门应该重视旅游文本的翻译工作, 确保提供好的翻译, 这对于推动本景区产业的发展, 提升自身的品牌知名度, 走向国际市场都很有长远发展意义。

4 结论

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沟通障碍时客观存在, 旅游资料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在必要时扮演文化调节者的角色, 采取合理恰当的调解策略, 使译文与当地的特色文化内涵相结合。旅游文本翻译者对旅游翻译的本质要有深刻的认识, 在翻译策略上, 译者不应该过于拘泥于原文, 而应该采取较为灵活的策略也就是变通的策略, 采用多种译法并做到灵活运用, 进行文化调解的时候, 译者可以大胆地采取采用增补解释, 删除改写或类比等变通手段力求信息传播的极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林贤.2013年福清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12月30日在福清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EB].http://www.fuq ing.gov.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9020.2013/08/10.

[2]Taft, R.The Role and the Personality of the Mediator[C]//S.Bochner (ed.) The Mediating Person:Bridging between Cul tures.Cambridge:Schenkman, 1981:53.

[3]William F T.全球旅游新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1.

[4]朱益平, 马彩梅.跨文化视角下的民俗宗教文化旅游资料英译[J].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6) :128-132

论法律文化视野中的调解制度 篇3

关键词:调解制度;传统文化;法院调解;民主法制

一、我国传统调解制度概述

1.纠纷解决机制

“由于情感恩怨、利益归属及价值取向等因素的存在,人类社会从其产生的那一天开始,便伴随着各种不同的纠纷和冲突。”纠纷不仅不可避免,适度的纠纷在解决过程中还具备维持秩序和形成政策(上升为法律)的功能,因为纠纷既存在破坏与冲击良好社会秩序的一面,也蕴含着更新与创造社会秩序的可能性。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纠纷解决机制也在不断地被认识、发展。纠纷解决是通过特定的方式和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恢复社会平衡和秩序的活动和过程。

2.调解作为纠纷解决机制

调解是指争议的双方在第三方的主持下,通过协商与让步,为解决争议而达成合意的过程。一般来说,调解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诉讼内的调解,也就是由法官担任第三方的司法调解;一类是诉讼外的调解,比较典型的有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程序中的调解等。法院调解发生在案件起诉到法院之后,在法院审判组织(一般是案件的主审法官)的主持下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双方当事人经过协商而达成具有法律效力的调解协议。

二、法院调解的概念及特点

法院调解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和解决民事、经济纠纷等案件的过程中,由审判人员主持,本着自愿、合法的原则,对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益等争议,促成他们平等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法律制度。法院受理民事案件后,可根据对案件审理的情况,采取判决或者调解的方式来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法院调解体现了私法自治的精神和民事诉讼的处分原则,它具有鲜明的特点:

第一,法院调解属于诉讼内调解,是在法院的主持下,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第二,法院调解是以双方当事人的自愿为前提的,并且贯穿于民事审判程序的全过程。第三,法院调解是法院的一种诉讼活动,也是法院结案的一种方式。

1.现代法院调解的历史沿革

现行中国的法院调解制度,是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随着革命政权的建立而产生的。新中国法院调解制度在当代的发展明显地分成四个阶段。第一个时期是调解为主阶段。传统的调解制度在陕甘宁边区时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功能,这种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是以“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确立及推广为载体的。第二个时期,是着重调解阶段。建国以后,在立法者的主导思想中,更大程度上是以 “人民”的概念替代了原来的“群众”概念。第三个时期,即自愿合法的调解阶段。这一时期以1982年及1991年的民事诉讼法为依据。1982年试行《民事诉讼法》总结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把行之有效的法院调解制度作了系统的规定,第6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进行调解;调解无效,应当及时判决。”第四个时期是本世纪以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法院诉讼面临的现状和国际民事司法改革总体趋势的影响,法院调解又得到重视和发展,并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司法举措。

2.法院调解的外在积极作用

首先,调解可以产生比较高的诉讼效益。“如果仅从解决纠纷的速度看,调解最具效率而审判最无效率。” 在诉讼爆炸的现代社会,这种高效的解纷方式,极大的节约了诉讼成本,一方面使当事人省去了一笔可观的诉讼支出,另一方面,调解由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理当自觉地执行调解协议,而不必过多依靠法院采取强制执行,

其次,调解可促进当事人双方和谐团结。诉讼开始就意味着纠纷双方在私下里不能或压根不想解决,而欲在法庭上一决雌雄。尽管在调解的过程中存在着激烈地讨价还价,但最终和解协议的达成,可以极大地淡化双方当事人的争斗,避免当事人之间因诉讼而大伤元气,缓和冲突,增加双方的和睦团结。

三、法院调解对传统调解的传承及完善

中国社会是一个多极化、多层次的结构,东部和西部、城市和乡村发展的不平衡给不同地区的人们造成了观念上的极大差异。“知识是人类在现实生活中为了对付其各种现实的问题而产生出来的。因此,时空位置的不同,人们所面临的常规性问题往往也不同。在任何具体的时空中,人们都会逐步形成一套常规性响应这些问题的知识、制度和技术,统而言之,即所谓的文化。”

1.文化品性的继承

尽管随着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转型,传统和谐观的内涵开始发生了一些相应的变化,但時至今日,它们对现实社会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仍是长期存在的。传统调解制度符合我国的民族社会心理,它在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等方面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首先,现代法院调解制度以平等、自由为价值取向,强调当事人地位平等,尊重和保障当事人的意志自由,而平等、自由正是现代法律的基本精神,正因为如此,现代法院调解制度体现了公民对现代法律制度的价值选择要求,这一制度的确立和实施,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公民对法律的情感和信仰,而公民对法律的信仰,是实现法治的一个前提条件。另一方面,现代法院调解制度的实施,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社会的和谐,这又为我国法治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法院调解的目标

多途径调处民事纠纷符合现代民事诉讼的发展方向,法官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应当注重以调解来解决纠纷。法院调解改革应当走一条“反思传统(正确对对待本土资源),面向世界(善于借鉴域外经验),走向未来(迈向现代型法院调解)”之路。[10法院调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以案结事了为目标;以胜败皆服为目标;以定纷止争为目标。以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总目标,努力开创新时期司法调解工作的新局面,更好地发挥司法调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祖军《民事诉讼目的论》,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24 页.

[2] 苏力《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版,第267页.

[3] 姚志坚:“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法院调解——对我国法院调解重兴现象的法理分析”,载《法学研究》2005年7月.

作者简介:盛庆旺(1981-),男,山东聊城,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法学硕士研究生,现为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人民法院执行一庭书记员,研究方向:法律文化,法治理论。

打造调解文化 篇4

何谓安全文化?如果把安全比做企业发展的生命线,那么安全文化就是生命线中给养的血液;是实现安全人本管理的灵魂。

安全文化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所谓安全文化,从大安全、大文化的观点来看,是人类安全活动所创造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观念、行为、物态的总和。作为一个安全工作者,我认为可以这样简单、直观的描述企业安全文化:所谓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安全生产实践中,经过长期积淀,不断总结、提炼形成的由决策层倡导,为全体员工所认同的本企业的安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电力工业既是提供全社会发展动力的基础产业,也是现代人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去年以来相继发生的美加大停电、伦敦大停电、意大利大停电等,都再次强有力的证明:电力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抓好安全生产,是所有电力企业各级领导的 业当前的安全生产,仍然处于发生事故后就整改,然后检查,接着又发生事故,再整改,再检查的这样一种不良循环中。为此,许多有远见的企业领导和安全工作者把目光投向了安全文化。实践已证明,我们只有超越传统安全监督管理的局限,用安全文化去塑造每一位员工,从更深的文化层面来激发员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本能意识,才能确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期稳定。

如果说制度的约束对安全工作的影响是外在的、冰冷的、立竿见影的、被动意义上的,那么文化的作用则是内在的、温和的、潜移默化的、主动意义上的,具有其他约束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安全文化具有凝聚的功能。在构筑企业安全文化过程中,文化的渗透性和联系性会以不同方式表现出来,成为凝聚职工的中间要素,直接或间接地引导员工把企业的安全形象、安全目标、安全效益同员工的个人前途、家庭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之对安全的理解、追求和把握上同企业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尽可能地趋向一致。

安全文化具有规范的功能。安全文化有亲和力,它通过点滴小事的积累和文化要素渗透,使员工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一种自主约束倾向和潜在准则,当这种约束和准则普遍被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时候,就标志着企业员工自觉规范自我、约束自我的局面初步形成。

安全文化具有辐射的功能。良好的安全文化不仅会使企业的安全环境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更重要的是经过安全文化建树,能使员工的思想素质、敬业精神、专业技能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地提高,同时也会带动与安全管理相适应的经营管理、科技创新、结构调整等中心工作的平衡发展,这对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等都将大有裨益。

打造电力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什么?是以人为本!

企业传统的安全管理只注重对物的管理,以事为中心,只注重监督管理而没有强调自主管理。把安全总是只局限于生产之中,而没有认识到安全问题还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分布在人类活动的全部空间,体现在自下而上的各个领域。从安全工作的主体看,人是为保证生产顺利进行,防止事故发生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和行动的计划者、执行者、控制者,但往往也是事故的引发者、责任的承担者、后果的受害者。因此,安全文化强调人的因素,强调内因在保证安全上的主导作用。安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的关键在人,在人的安全意识、安全责任感、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防护能力,其中,安全意识特别重要。安全意识的强弱,对安全生产有直接的影响。因为供电设备的缺陷、作业环境中的事故隐患,归根到底要依靠人来及时发现和处理。而人的行为又是受思想意识支配的。安全意识强的人,必然会严格地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正确地作业。反之,安全意识淡薄的人,则往往忽视安全、违章作业,招之事故的发生。所以,必须把培养职工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重点环节来抓。

作为一个安全工作者,经常听到大家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安全工作越干越胆小。究其原因不外乎:参加工作时,职工工作热情高,想干、敢干,安全意识不强,随着工作阅历的增加,加之经过安全培训、规程考试、各种事故案例分析,使大家逐步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工作就越来越仔细,越来越胆小。

工作越干越胆小,也是一种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敬业的一种体现,有了这种胆小,就会时时给自己敲响警钟,把安全二字烙在心上,时时刻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有些单位,尽管安全措施完善、安全

管理严密,可是隐患丛生,事故不断,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胆小的工作意识。工作越干越胆小,体现的是一种安全意识。在生产工作中事故隐患无时不在,无处没有,稍不留神,事故的幽灵就会出现在眼前,许多血的教训无不是麻痹大意、糊涂胆大酿成的。我们正因为胆子小,工作起来才会倍加谨慎、细心,处处考虑到安全,时时要防止事故的发生,只有这样任何事故隐患都可以消灭在萌芽之中,所以我们就是要鼓励大家营造出安全工作越干越胆小的工作氛围与意识,就是要形成一种工作时既要细心又要胆小的安全文化氛围。

另外我们还要通过加强职业规范培训工作来提高电力职工的安全才技能。电力的技术性、系统性和风险性特征要求我们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职业规范。职业规范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安全生产技术培训。严格的安全技能培训,可以帮助员工形成一种统一的行为准则和思维方式,使员工各就其位,各负其责,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监管水平。

要建设安全文化,其目的就是持续改进安全生产,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确保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因此,既要有定性的要求,还要有定量的指标,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建立健全分层次的安全文化评价体系。同时还要从各单位原有状况出发,全面地考察本单位的文化背景,客观地分析当前各级领导和员工价值观的取向和心理承受能力,分析当前安全生产的状况及事故隐患的失控危险,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推动安全文化建设。为此,要正确对待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用现在和未来的价值观同化过去的传统观念,形成公认的安全理念和安全价值观。

打造文化品牌 篇5

以学校文化品牌建设为抓手,促进学校管理、教学、科研等各方面工作有效提升,是我园新一阶段思考和实践的重心。2013年7月16日,我有幸参加了陕西师范远程教育学院组织的校长研修班,尤其是西安文理教育学院副院长杨泳所讲的《学校文化品牌的创建》,给了我一次深邃的思想洗礼,给全体教师指明了如何为学校品牌建设努力,如何在学校品牌建设中成长之路。

杨教授的讲座既有严谨的思维脉络,又充满了思想的启迪,同时还不乏轻松幽默。他提出一校一品,全力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办学质量的背景谈起,指出为了实现优质、均衡、人文、科学的教育发展愿景,要全力进行四大工程:人才建设、科研强教、校园达标、品牌打造,做到内外兼修,决战课堂,打造品牌。杨教授从打造学校文化品牌的路径谈起,指出在打造学校文化品牌过程中注重从评价、诊断、展示、引导、校本课程开发各方面进行机制保障,剖析了特色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的策略。杨教授指出:加强学科建设,打造品牌学科是进行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的基础,关键在于要聚焦有效常态课堂教学,追求精细化管理,要规范教学管理,从细节入手,抓好课堂新常规。打造品牌学科的核心是打造品牌教师,教师要有正确的自我认知,规划自己的成长路径。最后,杨教授建议每一位教师:要感恩工作,感恩生活,做一个快乐的老师。

打造班级精神文化 篇6

——如何打造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一种从思想根源里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文化。打造班级的文化就要是让每一位学生在心里形成一种良好的性格,炼就一种刚毅的气质,拥有一种健康的心态,培养一种端正的态度。学生良好的性格、刚毅的气质、健康的心态和端正的态度是随着班级纪律文化,学习文化,精神风貌文化的形成而形成的。它反映的是班级这个特定的社会组织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渗透在班级一切活动中的东西。

班级文化从其意义上来说可以有以下几点:(1)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2)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3)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虽然在初中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是有一定难度的,但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是可以建立一个平等、和谐、充满活力的班级的。

一、群策群力,布置一个温馨的班级环境。

班级环境的布置是班级文化建设最基本的内容。它不仅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面貌,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美的环境才能塑造美的心灵。它虽然“桃李不言”,却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中受到熏陶、暗示和感染。色彩的反射,最容易打动人们的心灵。所以我们的教室布置要合理运用色彩心理学。教室的色彩,黄给人以明快、希望的感觉。黄绿给人以青春、新鲜的感觉,绿给人以和平、沉静的感觉,蓝给人以无限和理智的感觉。据土耳其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平和的青绿色最适合一年级学生教室,这是因为他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容易产生不安全感,所以绿色即成为了首选颜色;因此,要利用好每一个空间,精心布置,充分挖掘教室的育人功能,使其既温馨舒适,又催人进取。班级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我们设计的内容和形式都应充满童趣,让学生能够理解、欣赏进而喜爱,从而使学生受到良好文化氛围的感染和熏陶,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1、设一个图书架

利用班级的班费定做了一个小小的书架,然后向全班同学征集图书,搞一个小小图书馆,营建一种文化气息,发挥教室的文化功能。学生们的兴致很高,班级图书馆就一下子就汇集了七八十本各种类型的图书。在此基础上,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这样不仅能把闲置的资源利用起来,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共享意识。

2、设一个名言角

要求每一位同学轮流在黑板的一角写下自己最喜欢的名言。让学生们按照自己的学号,依次在黑板的右角写下自己心爱的名言,注明出处,并且留下自己的名字。许多学生的心性就通过了这几十个字显现了出来,平时默默无闻的学生写出了气势蓬勃的名句,而平时外向开朗的学生喜欢的却是低回缠绵的词句,而这些都展示在每一位班级的同学面前,无形中增加了同学间的了解。

3、立一个好题角

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辟出一个角落,留给学生作为好题角。每一组同桌都有机会到黑板前为班上每一个同学出一道自己认为最有挑战性的题目。这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才能的发挥创设良好的机会,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一份自信,并且也调动了全班的学习积极性。

4、设一本班级日志

设一本班级日志,每天让负责的值日班长写上班级今天的情况,将所有的大事小情都一一记录在纸上,每个一段时间就组织全班一起阅读这本班级日志,增加班级的凝聚力。

二、激发主体意识,健全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是全班同学共同的“家”,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文化的另一重要内容,是良好班风得以形成的有力保证。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除了依靠学生自觉,还需要一些必要的管理制度,以最大限度地克服学生行为的随意性,并发挥惩处歪风、激励后进、奖励先进的作用。但是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必须讲究科学,切合学生实际。在多年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主要采用了“四人小组”式的管理方式。

1、首先师生共同制订班级公约。

班级公约是全班共同信守的制度,包括文明礼仪、学习常规、考勤常规、基本规范、卫生值勤、奖惩等多几方面。学生是管理的主人,由学生讨论产生,制订了制度,他们是执行者、维护者。因此,制订班级公约时,要激励每一位

学生参与,广泛听取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再通过全班民主表决形成定案。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从而内化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才能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从而促进学生进行自主管理。

2、一展“四人小组”式管理,促学生自律。

新课程提倡“小组合作”式的新型学习方式。在班级管理中我也采用了这种管理方式,促使学生逐步由“他律”转变为“自律”。

(1)首先,科学地编定座位,合理地组建小组。编定座位前要考察 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力特征、学习习惯、性格、成绩等因素。每小组一般配一名优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后进生,优生担任组长,以便开展组内互助和组间竞赛活动。同桌的编排可把相反性格的或相近近性格的排在一起。

(2)开展组内互相合作和组间竞争

一种是常规竞赛小组化,就是大家共同制定的班级公约,由分管的班干部负责,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分。每周末由评分班干部以小组为单位评出周优胜组和周优胜组长。

还有一种是课外学习活动小组化,根据自己班的实际情况,开展一系列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竞赛项目,如作业竞赛、背课文、古诗竞赛、阅读竞赛和一些公益性服务性的活动,小组的每一成员都必须自我努力,还必须密切配合协作、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发展少先队意识、集体意识。

(3)建立组内互助合作、组间积极竞争的激励机制。在组内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积极作用,营造出浓厚的你追我赶、互帮互助的学习气氛。而且奖励优胜组和先进组长。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觉性,又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良好的纪律是一切成功的法宝。班级纪律的好坏制约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良好的纪律是班级能够取得成功的法宝之一。同时班级成绩要好,同学之间也应该拥有竞争的意识,拥有强烈的学习劲头,拥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家都在学习,大家都想学习,局面呈现竞争,氛围表现强烈,如此场景,学习成绩定将一路飙升。班级的精气神,足可以展现班级体的战斗力,足可以表露班级体的一种性格,拥有旺盛精力是源于健康的身体和坚强的意志。这样的集体就是拥有魂魄文化的集体。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使班级体拥有良好的纪律文化呢?

首先,让团结意识在每个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在每个学生心中建立起集体意识,能意识到只有团结才能产生更加强大的力量。建班之初,12班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班级体。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体育运动在初一入学前都是排名倒数。对我来说这也算是一个奇迹,一个用集体力量创造的奇迹。他们的每一个胜利,无不凝聚着12班每位同学的心血和付出,为了能让队员们投入比赛,12班的后勤服务小组在队员休息时为他们递上毛巾,倒上凉开水,甚至是拿着扇子为他们扇凉。在这里,我只是想说,一个班级的团结,并不是班主任整天在那里讲我们要多团结,我们要有凝聚力,班级立刻就团结了,同学们都相互关心了,班级真正的团结,必须是以活动为载体,在活动增强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在活动增强他们的凝聚力。因为只有亲自去历练过,亲自去实践过,或者说共过“患难”,方能体会合作精神,才能体会同学友谊。班级团结了,同学们都有了集体荣誉感,那么良好的班风,良好纪律的形成,就有了一个好的基础。

其次,班主任必须协调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学生们长期相处,磕磕碰碰这是再所难免的,也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有的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调合和处理,矛盾就会升级甚至恶化。所以我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感恩教育,让他们有一颗感恩的心,因为感恩他们就会学着宽容,因为感恩他们就会学着体贴。而让孩子们常怀感激之情,常怀感恩之心。那就需要我们从身边的事例去教育,去感悟他们。感激我的信守承诺,我们的师生关系和谐而没有距离,因为他心存感激,对他的管理也就没有那么困难了。带着这份感恩的心,他也能很好的和同学们相处。自己也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更成熟,更优秀。

每一个学生的认识方向不一样,所以认识的问题也不尽相同。班主任必须协调学生间的关系,始终让他们感觉12班是一个家,一个有着温馨和快乐的家。每位同学互相关心,相互帮助。同时老师也要营造好他们相互关心的平台,所以,班级团结和谐必然会拥有一股积极向上的学习之气,正义之气。

最后,班级的团结,同学关系和谐的载体必然是拥有有个良好的集体。他们喜欢这个集体,因为这个集体让他们感到骄傲,感到自豪。这样他们对自己班级有信心,同时对自己也有信心。这就需要班主任必须带领自己的班级在学校举行的大型活动中取得相应的成绩,让他们在全校学生面前有“面子”,有可以“炫

耀”的资本,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自己的信心,同时也更有利于团结协作。因为成功他们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团结带来活动最后的胜利,努力拼搏也一样能取得好成绩。

班级管理,只要能让每位学生有团结意识,有积极向上的决心,同学间的关系处理得非常融洽。那么这个班级的纪律会越来越好,随之而来的成绩也将越来越好。

第二方面就是学习氛围的培养。学生来学校除了获得一定的能力外,知识的学习也是重中之重。所以班级体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拥有你追我赶,永不服输的竞争意识。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更多的是在思考学习,在研究学习,在总结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多年的教学经验,觉得学习氛围的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如手:

第一、培养学生“勤奋好学”,“勤能补拙”的意识。不断地用成功案例勉励学生,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有真正付出了才会有收获。这种精神上的鼓励,精神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许多学生会在长期的鼓励中,不断的敲打中,培养自己的学习目标,坚定自己的学习意志。例如班上白俊树、田白高两位同学就是典型的例子。有一次晚自习的时候,我悄悄在教室外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他们两个人正在聊天。于是我就把他们叫到了办公室。对白俊树说:“你是来学校学习的吧,看看你上期的成绩,别人是在上升你却下滑,说实话,第一学期你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不管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对你的基础和后来取得的成绩一对比都竖大指拇,都认为你的学习劲头和毅力值得大家赞赏,是同学们的榜样,也因为你的坚持、坚定、坚信,上学期期末你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可是这学期来你好像变了,最后的结果是成绩也变了,想想你的哥哥,对你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为了供你读书到现在还没有结婚。他的付出,你又用什么来报答他呢?用摆龙门阵,用嬉皮笑脸,或是用这点成绩,你想想有这样的哥哥,你对得起他们吗?”这一息话后,他真流下了眼泪,他在我的面前说:‘老师,其实我也想去玩耍,今天你这样教育我我深有感触,我能坚持学习一两天,可两天过后,我又会打成原形。老师我真希望你能帮助我,让我真正能坚持下来学习。’我说:“既然这样,那你们不想学习的时候就来办公室找我,让我教训你们一下。”

就这样,他们每隔二、三天又来找我一次,我又给他们鼓励,给他们讲叙一些成功人士的故事。这样他们好像感觉是乎又好了许多。记得班上有一次开班会叫同学们发言。白俊树大胆地走上讲台直言不讳地说:“同学们,我是一个学习成绩差,纪律差的学生,但我也是勇于改错的学生。我要付出自己的努力,好好学习,为班级,为自己,为爸妈争荣誉。如果两年后毕业,我考不上高中,我就去见马克思。”虽然他的话听上去有几分孩子气,但我知道他的心中已经燃起了学习学习的焰火。他已经有了一颗向上的心。我相信,拥有了决心,定将拥有成绩,一旦学生们从心里深处认识到了付出才会有收获,认识到了勤奋才能出成绩。他们就会拥有持之以恒的心,去学习,去克服困难。

第二、制定全班学生的学习计划和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是一种习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一段时间的养成教育。所以从初一入学以来,我就要求学生提前半小时进入教室学习,看书。同时,每天我亲自到教室去督察。从初一到现在一直保持这种做法,让他们多点时间去学习,多点时间自己去感悟,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学生不仅可以对当天的知识起到巩固和学习的作用,同时也是对他们学习习惯最好的培养。相信通过一年,两年的强化训练、和坚持,最后不但会取得很好成绩,也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许多老师可能认为这是一重形势,没有什么作用。但我了解了许多学生,他们大多数对自己设定的目标都感兴趣,许多学生都为之奋斗。他们都想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只是有时候他们的目标设定得太高,实现起来比较困难,从此失去信心。所以我们在为学生制定目标的时候一定要慎重,一定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为出发点,让他们不断的实现目标,不断的提升目标。从而成为一个充满自信的人。

第三、树立学习的榜样和标兵,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培养,要不断表扬那些进步的人。我班田鑫同学的入学成绩很糟糕,但学习态度很不错。所以一直以来我就会为他的进步而表扬他。在一次次的表扬和鼓励中,他确实进步了。所以我们要在班上树立学习标兵,这样对其他的同学也是一种激励。

第三方面就是班级精神风貌文化的打造。级精神风貌就是精气神,精是精神,是自信,精神是意志,是动力。气是气质,也就是我们班与众不同的地方。神是

神采,是要求大家积极向上,顽强拼搏。有了精气神的班级就有了战胜困难的激情,就有了克服困难的意志。就有一中逢敌必亮剑,即使倒在敌人剑下,也虽败犹荣的亮剑精神。他们把学习中的困难当作是“敌人”去战胜,去拼搏。他们也会利用集体的力量去共同克服,每个学生都能把自己和集体联系在一起,都有勇气,有信心,有精力去搞好学习。整个班级精神风貌令人震撼,那么,怎样建立如此具有精气神的班风呢?

首先,应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力,让他们富有激情。激情是一种自信,是战胜困难的强大动力。对学生激情的培养,更多的需要激励。用典型的案例和身边成功的事实去教育他们。去从心灵深处影响他们。平常我总喜欢给班上学生上“思想教育”课,一节课下来,我觉得他们可以在以后的几天内充满学习的激情。我记得有一次我在班上讲:“坚持就能赢取最大的胜利,坚持就能创造奇迹。”当时我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美国退休的一个老头,退休后怕得老年痴呆症,于是就想起了自己 在中学的时候学过拉丁文,就下定决心背拉丁文的《荷马史诗》,刚开始一天只能背一行。并且是今天背了明天就忘。过了二十天以后,也仅能背两行,过了一个月能背三行。5年后两本书,从第一页开始,到最后一页,背得滚瓜烂熟,就像电视里说评书一样。这个老头工作了一辈子都没有变成富翁,结果因为背了这两本书,美国很多的大学都请他去背,而且还向他支付了相当的费用。结果他竟然背成了一百万富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多点勤奋,多点塌实,多点坚持,就会多点成功的希望。”故事讲完以后,教室里一片寂静,从同学们的眼神里我知道,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已引起了震撼。晚上我去查寝室,无意间看见罗观给张书写的字条:“张书,明天,我们早点起来一起背英语单词,好吗?”看见这张字条,我很欣慰,感觉自己的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后来这两个同学的成绩也在不断地提高。这也让我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对他们的鼓励和表扬更有信心。平常我总是用张海迪,保尔这些事迹告诉他们人如果不绝望就会有希望。总是用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的人生告诉他们只要我们坚持,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也总是用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霍金教授的感人事迹告诉他们这个世界坚持就能产生奇迹。所有这些让学生们明白,任何成就的取得和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是与其坚强的意志和勤奋分不开。

同时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还要渗透到学生日常学习和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从平常的点点滴滴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兴趣爱好,吃苦耐劳,勤俭朴素的作风,遵守纪律的意识。教育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要用心思考,多方解决。考试成绩不理想时,要振作,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看到自己的优点,发挥自己的潜能,正视自己的弱点,不沮丧,不自卑,永不放弃自己的追求。

所以,我认为班级的管理是对学生精神文化的渗透,是对学生精神信仰的培养。班级管理就是一种文化管理,打造班级魂魄文化,让它注入每位学生的头脑中,拥有这种魂魄文化的班级定会是最优秀的,这样的班级永远是一支打不败的“亮剑”式班级。

班级文化对班风建设、学风建设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所在,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等。“文化像空气,无处不在”,但他必须有载体。活动应该是有载体的,我们应该多多搞一些活动的。

班级文化是我们学校文化中所特有的,是指依托并通过班级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总的来说,孙长青校长所提的“平民本质,精英气质”从何体现。我们现在的学生平民本质没有了,精英气质没养成。

其中学生的“课桌文化”其实也是一种班级文化。学校以后也应该多多开展一些活动,如体育节、艺术节等。

打造“自觉文化” 篇7

在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中, 来自各个生产流程的安全风险, 可以说无处不在。为防范这些风险, 目前大多企业还主要是以制度管理来进行约束。但制度最终是由人来执行的, 如果职工不能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 那在实际工作中, 安全还是可能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被“抢行”。

因此, 企业应在安全管理中, 打造“自觉文化”, 让每一个职工都能自觉地讲安全、懂安全、会安全、能安全, 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 自觉担负起安全责任。只有将安全管理风险防范融入每个人的思想意识中, 才能使其深刻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想要在安全管理中形成“自觉文化”, 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 思想认识到位。思想决定行为, 因此必须让遵章守纪、按章操作的意识渗透到全体干部职工的血液中, 成为其自身常规性的东西;渗透到各个岗位、每个操作环节中, 从而营造一种“重安全、讲安全、促安全”的良好氛围。

其次, 按章操作到位。一是要自我约束, 努力做到“安全生产, 人人有责;按章操作, 从我做起”。二是要相互监督, 岗位与岗位之间要做到互保。三是流程要明确。流程制的监督保障更能够为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督查制约。四是组织安全培训。应通过形式多样的安全培训活动, 检验职工对安全作业知识的掌握情况, 发现问题, 及时弥补知识的欠缺。

第三, 制度执行到位。一方面, 要培养职工良好的安全作业习惯。要求职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干好每一项工作, 并把这种习惯性的执行工作嵌入安全工作之中, 让“不安全不生产”的思想植入职工心中, 以使职工在执行具体工作时, 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另一方面, 要持续创新安全管理制度。对各项安全制度及时修订和完善, 为职工生产作业提供准则和标准。

第四, 榜样示范到位。遵章守纪要从企业决策层做起, 从管理层做起, 从每一位职工做起, 各级管理者口头上要时时宣讲安全第一, 行为上要时刻体现安全第一, 要给广大职工做出遵章守纪的良好示范。

上一篇:SNS网站营销推广策略下一篇:食品药品安全会议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