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规范工作服着装规定的通知(通用12篇)
各位员工:
为进一步树立企业形象,展现公司员工良好的精神面貌,彰显企业文化,公司决定对工作服着装规定做进一步规范,现就着装要求做几点说明:
一、着装时间:
员工在上下班途中和进入厂区大门口时可以不着工作服,但在进入工作岗位10分钟内必须更换工作服。
二、着装标准:
员工在岗期间必须着全套工作服,工作服要保持整洁干净,冬季工作服拉链必须拉到上兜盖以上,夏季工作服钮扣必须扣到第二个钮扣,衣襟下面及两侧钮扣必须扣好,袖口钮扣必须扣好。
三、着装检查:
员工自2012年7月19日起,必须按此规定着装,主管将不定期对员工着装情况进行抽查,每发现一人次不按规定着装,按照违反劳动纪律处理,罚款30元。
示意图附后。
人事部
国务院有关部委, 有关中央管理企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 (局)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 (国发﹝2016﹞6号) 和《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 (国发﹝2016﹞7号) 等文件精神, 推动“三去一降一补”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相关规定, 我部制定了《规范“三去一降一补”有关业务的会计处理规定》, 现予印发, 请遵照执行。
附件:规范“三去一降一补”有关业务的会计处理规定
财政部
2016年9月22日
附件:
规范“三去一降一补”有关业务的会计处理规定
一、关于国有独资或全资企业之间无偿划拨子公司的会计处理
在“三去一降一补”工作中, 有关企业集团出于深化国企改革或去产能、调结构等原因, 按照国有资产监管部门 (以下简称国资监管部门) 有关规定, 对所属的子公司的股权进行集团之间的无偿划拨。本规定所称的国有独资或全资企业, 包括国有独资公司、非公司制国有独资企业、国有全资企业、事业单位投资设立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及其再投资设立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或全资企业之间按有关规定无偿划拨子公司, 导致对被划拨企业的控制权从划出企业转移到划入企业的, 应当进行以下会计处理:
(一) 划入企业的会计处理。
1.个别财务报表。被划拨企业按照国有产权无偿划拨的有关规定开展审计等, 上报国资监管部门作为无偿划拨依据的, 划入企业在取得被划拨企业的控制权之日, 编制个别财务报表时, 应当根据国资监管部门批复的有关金额, 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 贷记“资本公积 (资本溢价) ”科目 (若批复明确作为资本金投入的, 记入“实收资本”科目, 下同) 。
2.合并财务报表。划入企业在取得被划拨企业的控制权后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一般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
(1) 合并资产负债表。划入企业应当以被划拨企业经审计等确定并经国资监管部门批复的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及其在被划拨企业控制权转移之前发生的变动为基础, 对被划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进行调整, 调整后应享有的被划拨企业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差额, 计入资本公积 (资本溢价) 。
(2) 合并利润表。划入企业编制取得被划拨企业的控制权当期的合并利润表时, 应包含被划拨企业自国资监管部门批复的基准日起至控制权转移当期期末发生的净利润。
(3) 合并现金流量表。划入企业编制取得被划拨企业的控制权当期的合并现金流量表时, 应包含被划拨企业自国资监管部门批复的基准日起至控制权转移当期期末产生的现金流量。
(4) 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划入企业编制当期的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时, 应包含被划拨企业自国资监管部门批复的基准日起至控制权转移当期期末的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可以根据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合并利润表编制。
(二) 划出企业的会计处理。
1.个别财务报表。划出企业在丧失对被划拨企业的控制权之日, 编制个别财务报表时, 应当按照对被划拨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借记“资本公积 (资本溢价) ”科目 (若批复明确冲减资本金的, 应借记“实收资本”科目, 下同) , 贷记“长期股权投资 (被划拨企业) ”科目;资本公积 (资本溢价) 不足冲减的, 依次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2.合并财务报表。划出企业在丧失对被划拨企业的控制权之日,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不应再将被划拨企业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终止确认原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反映的被划拨企业相关资产、负债、少数股东权益以及其他权益项目, 相关差额冲减资本公积 (资本溢价) , 资本公积 (资本溢价) 不足冲减的, 依次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同时, 划出企业与被划拨企业之间在控制权转移之前发生的未实现内部损益, 应转入资本公积 (资本溢价) , 资本公积 (资本溢价) 不足冲减的, 依次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二、关于即将关闭出清的“僵尸企业”的会计处理
(一) 即将关闭出清的“僵尸企业”自身的会计处理。
根据《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 (国发﹝2016﹞6号) 和《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 (国发﹝2016﹞7号) 等文件规定, 地方可以综合运用兼并重组、债务重组和破产清算等方式, 加快处置“僵尸企业”, 实现市场出清。
企业按照政府推动化解过剩产能的有关规定界定为“僵尸企业”且列入即将关闭出清的“僵尸企业”名单的 (以下简称此类“僵尸企业”) , 应自被列为此类“僵尸企业”的当期期初开始, 对资产改按清算价值计量、负债改按预计的结算金额计量, 有关差额计入营业外支出 (收入) 。此类“僵尸企业”不应再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计提折旧或摊销。
此类“僵尸企业”应在附注中披露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及其原因、财务报表上有关资产和负债的状况、清理的进展情况、是否会因资产变现以及负债清偿等原因需预计大额的损失或额外负债等重要信息。
此类“僵尸企业”进入破产清算程序且被法院指定的破产管理人接管的, 应改按有关破产清算的会计处理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二) 即将关闭出清的“僵尸企业”的母公司的会计处理。
此类“僵尸企业”的母公司 (以下简称母公司) 应当区分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进行会计处理:
1.母公司在编制个别财务报表时, 对该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 应当按照资产负债表日的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孰低进行计量, 前者低于后者的, 其差额计入资产减值损失。
2.母公司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应当以该子公司按本条规定编制的财务报表为基础, 按与该子公司相同的基础对该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进行计量, 计量金额与原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反映的相关资产、负债以及商誉的金额之间的差额, 应计入当期损益。母公司因其所属子公司进入破产清算程序且被法院指定的破产管理人接管等, 丧失了对该子公司控制权的, 不应再将其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3.母公司应当在合并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子公司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及其原因、母公司计量基础的有关变化对其当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方面的影响、子公司清理的进展情况、是否会因资产变现以及负债清偿等原因需预计大额的损失或额外负债等重要信息。
(三) 即将关闭出清的“僵尸企业”的母公司以外的其他权益性投资方的会计处理。
本规定所称的其他权益性投资方, 是指对此类“僵尸企业”具有共同控制或能够施加重大影响的投资企业。这些投资企业对该“僵尸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 应当按照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孰低进行计量, 前者低于后者的, 其差额计入资产减值损失。
三、关于中央企业对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的会计处理
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建﹝2016﹞253号, 以下简称253号文) , 中央财政将安排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 (以下简称专项奖补资金) , 用于支持地方政府和中央企业推动钢铁、煤炭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
中央企业在收到预拨的专项奖补资金时, 应当暂通过“专项应付款”科目核算, 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贷记“专项应付款”科目。中央企业按要求开展化解产能相关工作后, 按照253号文规定的计算标准等, 能够合理可靠地确定因完成任务所取得的专项奖补资金金额的, 借记“专项应付款”科目, 贷记有关损益科目;不能合理可靠地确定因完成任务所取得的专项奖补资金金额的, 应当经财政部核查清算后, 按照清算的有关金额, 借记“专项应付款”科目, 贷记有关损益科目;预拨的专项奖补资金小于企业估计应享有的金额的, 不足部分的差额借记“其他应收款”;因未能完成有关任务而按规定向财政部缴回资金的, 按缴回资金金额, 借记“专项应付款”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各分公司、省黄页分公司、各直属单位:
为加强对离退休工作的领导,完善离退休工作体系,规范离退休工作行为,促进离退休工作发展,根据省公司党组解放思想、创新务实的工作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全省电信离退休工作通知如下:
一、切实加强领导,达到四项要求
1、领导高度重视。各单位党政领导要进一步加强对离退休工作的领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委、集团公司和省公司关于离退休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把老同志的待遇落到实处。要切实把离退休工作纳入工作议程,定期研究离退休工作。要明确分管领导和工作责任,建立在职领导联系同级离退休老同志、向老同志通报企业发展和重要工作的制度。要关心离退休人员两项待遇的落实,关心离退休工作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省公司离退休人员管理部要不定期地检查各单位的离退休工作,查阅工作记录,进行询问调查,并将检查情况向省公司领导汇报。
2、组织基本统一。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定,全省电信各单位离退休管理部门不够规范,给工作的有序开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考虑到离退休工作的实际,为了更好地执行离退休政策,进一步做好离退休工作,决定在全省电信各单位(除单设专职工作机构的单位外)由人力资源部作为离退休工作部门,统一管理离退休人员和内退人员。省公司离退休人员管理部在宏观上管理,在具体的工作中进行指导。
3、人员相对专业。离退休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服务性都很强的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同志高龄、高发病期已经到来,服务任务极为艰巨。截至2005年7月,全省电信(含实业)共有离退休人员和内退员工8607人,其中:离休干部105人;退休干部1208人;退休工人5065人;内退员工2229人。
面对着如此庞大的离退休(含内退,下同)人员群体,经研究,除南昌分公司继续保留专职机构外,在赣州、九江、宜春、吉安、上饶、抚州市分公司专设1名专职工作人员,其它设区市级分公司、省公司直属单位和县(市)分公司配备1名以离退休工作为主的兼职工作人员。专、兼职工作人员应热爱离退休工作,对老同志有感情,服务主动,态度和蔼,耐心细致,热情诚恳,年富力强,身体健康,有一定的组织开展工作和活动的能力,基本熟悉和掌握党的离退休工作政策和内退规定,善于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正确地反映离退休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为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之间搭起沟通和理解的桥梁。在各单位完成配备人员的任务后,及时报省公司离退休人员管理部,省公司将举办培训班进行工作和业务培训。
4、经费确保落实。要确保离休干部每人每年500元、退休局级每人每年800元的管理活动经费,和省公司(江西电信离退[2002]197号)文件确定的退休人员管理活动经费的落实(标准为:退休处级每人每年400元、退休科以下干部每人每年300元、退休工人每人每年200元,内退员工以内退前身份按以上标准执行)。在以上经费的基础上,设区市级分公司(含所辖县、市)离退休人员在1000人以上的单位按20000元、500人至999人的单位按15000元、499人以下的单位按10000元制定经费预算,用于离退休党支部、老科协、关工委和老年体协等老年组织的活动。经费由离退休管理部门统筹安排,控制使用,不得发给个人。
二、坚持从优原则,创新工作思路
5、各单位要把做好离退休工作同建设和谐平安企业紧密结合起来,活化老同志的具体工作,保持老同志队伍的稳定,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要关心离退休党组织和其它老年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老年群体中的重要作用。要与时俱进地搞好老同志活动室的建设,就地、就近、小型、多样地组织和开展好有益于老同志身心健康的各项活动。
6、对于明确规定的离退休人员的待遇,各单位要坚决地、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在有不同标准的政策时,要坚持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对于文件未规定、但也未禁止的待遇,有条件的要从宽掌握执行;对于老同志有要求,而文件明文规定不能做、或现有条件不够成熟的,要做好老同志的解释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
7、各单位要加强与老同志的情感交流,密切与老同志的联系。在涉及老同志利益、活动场所等问题做出变动前,应听取和尊重老同志的意见,并做好解释工作。要相信和依靠老同志,调动老同志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方面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离退休工作氛围。
三、增强服务意识,注重求真务实
8、要明确服务的范围。省公司要重新拟订离退休工作条例,各单位要制订工作细则,对老同志实行标准化服务。要认真做好离退休工作计划,妥善制订活动的时间安排,使老同志包括刚退休的同志能够明白享受的待遇,每年活动的安排以及离退休工作人员的联系电话等事项。
9、要服务好担任过领导职务的老同志。各单位要定期组织老领导看文件、听报告,经常组织走访慰问,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老领导的活动要精心组织、妥善安排、确保安全。在本人申请、身体许可(75周岁以下,体检未发现心、脑血管、肢体等影响外出的疾病)、家属同意、组织批准的情况下,原则上,省公司老领导每年组织一次、设区市分公司老领导每3年组织一次、县(市)分公司老领导每5年组织一次出省参观考察。考察费用列入年度预算。
10、要关心离退休人员的生活,加强对离退休工作的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了解老同志思想、生活、家庭等变化情况,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老同志多办实事。各单位对生活确有特殊困难的离退休人员和已故老同志的遗属,要采取特殊的方法给予帮扶。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心和照顾好为江西电信辛勤工作几十年的离退休老同志,让他们愉快地安度晚年,是全省电信各单位的共同责任。省公司要求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常怀尊老之心,恪守敬老之责,善谋利老之策,多办助老之事,认真做好离退休工作,把党的温暖和组织的关怀送到老同志的心坎上。
江西省电信有限公司
豫安监管二„2009‟286号
各省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生产单位:
现将《关于进一步规范生产经营性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管理的规定(暂行)》(豫安监管二„2009‟286号)印发给你们,请按照通知要求精神,结合各地、各生产单位实际,认真开展有关行业生产经营性建设项目执行“三同时”制度的各项工作,切实提高我省行业生产本质安全水平。
附件:关于进一步规范生产经营性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管理的规定(暂行).doc
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二〇〇九年八月三十一日
关于进一步规范生产经营性建设项目 安全设施管理的规定(暂行)
第一条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确保生产经营单位设备设施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技术标准,有效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4号令等有关文件要求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的生产经营性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引进的生产经营性建设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适用本规定。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必须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技术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下简称“三同时”)。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竣工,须经审查同意、验收合格。未经审查同意的,建设项目不得进行施工;未经验收合格的,建设项目不得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第四条 建设项目中引进的国外技术设备的安全设施应当符合我国相关安全技术标准。
第五条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统一监督和管理,并实施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其他有关部门应按其职责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实施监督和管理。
(一)建设项目投资管理部门应将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纳入建设项目管理程序,对未进行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的建设项目,不予办理有关行政许可手续。
(二)建设项目投资管理部门、行业管理部门、技术改造核准部门和行政主管部门等,应当监督和指导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贯彻执行本规定。在组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审查和总体竣工验收时,应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参加,并应将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抄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六条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按照投资额度和行业划分,实行分级管理。
建设单位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全面实施负总责。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审查、验收的建设项目,应当委托项目设计单位以外的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进行安全预评价和安全验收评价,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相关资料,主动申报进行“三同时”审查、验收。其他相关单位应按其分工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实施负责。
(一)设计单位应当依据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后的安全预评价报告的要求进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并对其安全设施设计负责。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应当有安全专篇,并且应在相关篇章体现安全设施设计的内容。施工过程中如需对原安全设施设计进行变更的,应当上报原安全设施设计审查部门批准,未经审查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参与审查的专家组对《安全专篇》提出的修改意见变更结果负责。
(二)设备材料供应、工程施工和工程监理等单位,应严格依据安全设施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进行设备材料供应、施工和监理,做到安全设施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施工,确保安全设施设计方案的有效实施,并分别对设备材料质量、工程质量和监理结论负责。
(三)安全评价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安全评价管理规定和安全技术标准,在其资质等级范围内进行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活动,并对其安全评价结果负责。
(四)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下列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备案和竣工验收:
1.省政府重点建设项目;
2.省级有关部门审批、核准或备案的建设项目; 3.跨地、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
4.中央在豫企业和省属、直管企业的建设项目; 5.军工和其他有特殊要求的建设项目; 6.投资在3000万以上的建设项目;
其余建设项目由省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
第七条 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的审查备案
建设单位在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后,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应自主委托具有安全评价资质的评价机构编制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机构对安全评价结果负责。
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和危害程度以及对公共安全影响的定性、定量评价;
2.预防和控制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可能性评价; 3.可能造成职业危害的评价; 4.安全对策措施、安全设施设计原则;5.预评价结论;6.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完成后,依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监管技装字(2003)77号关于印发《安全预评价导则》的通知要求,建设单位按有关要求将安全预评价报告交由具备能力的行业组织或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中介机构组织专家进行技术评审,并有专家评审组提出评审意见。预评价单位根据审查意见,修改、完善预价报告后,按规定报有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八条 建设项目安全设计审查备案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应当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设计单位对其安全设施设计负责。初步设计报告的《安全专篇》编制完成后,建设单位要向相应的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申请。
建设单位提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申请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1.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申请报告及申请表; 2.立项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文件;
3、安全预评价报告书; 4.初步设计及安全专篇; 5.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组织有关行业专家对《安全专篇》及有关资料进行审查,审查通过或修改完善后的《安全专篇》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监督企业落实《安全专篇》的整改方案及措施。
第九条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
建设项目竣工投产前,建设单位应向相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该工程安全设施验收申请,在提出申请时建设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1.安全设施设计(评价)审查备案手续完备,技术资料和安全设施档案齐全;
2.安全设施经负荷试车检测合格;
3.安全设施安装质量符合国家和有关部门颁发的专业工程验收规范、规程和检验评定标准;
4.具备安全设施正常运转的条件(包括操作人员已经过安全培训、健全的岗位操作规程、符合交付使用的其他要求);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验收时还应准备以下文字材料: 1.《安全验收申请报告》、《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企业验收总结报告》; 2.《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专篇》及审查意见、备案书等;
3.安全设施投资一览表; 4.安全设施试运行记录; 5.企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6.安全设施、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等检验、检测合格报告; 7.事故应急救援方案及措施; 8.与项目有关的其它材料。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建设单位、安全评价机构等有关单位和邀请相关技术专家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进行综合评审、现场检查,对竣工验收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技术标准的,核发建设项目安全设施验收审核意见书。
第十条 违反本规定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理。由此发生伤亡事故或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十一条 各省辖市、县安全监管部门可依据本规定制定本地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管理实施办法。
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的授课工作方案,它不仅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而且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学效果的基本保障。精心设计和组织好每一门课程、每一个章节及每一课时单元的授课内容和实际进程,是每一位任课教师应尽的职责。
每位教师每门课程的教案包括课程教案、教学进度表和授课教案三个部分。
课程教案是对一个学期的课程教学工作的总体设计,其核心指标为:课程名称、授课班级、学时学分、使用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
教学进度表是对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教学进程的具体设计。 授课教案是对各章节和课时单元教学工作的具体设计,其核心指标为:教学时间、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讲稿部分)、思考题(讨论题、练习题、作业题)等。
为迎接评估,进一步规范我校教师教案的编写工作,特制定以下规定:
1.教师在接受教学任务后,应认真研读所教课程的教学大纲,在具体分析授课班级的学情、指定教材的基本情况和学校的教学条件的基础上,编写教案。
2.课程教案(附件一)和教学进度表(附件二)由任课教师根据所授课程大纲要求编写(同一课程教学大纲和同一进程的平行班可写一份教案,但同一课程不同教学大纲的班级必须写不同的教案),于开学后二周内送交教师所在系(室)主任审核、签字后确定。课程教案和教学进度表一式三份,教师、教师所在系和教务处各一份。
3.各章节和课时单元教学的具体教案由授课教师编写,应包含授课教案规定的各项指标,并原则上要求有电子教案。手写讲稿要写在学校规定的备课纸上,备课纸的右边留1/4空间用于备注。
4.教师每次授课时必须携带课程教案、教学进度表、具体教案和教学志。
5.整套教案按封面、课程教案、教学进度表和授课教案的次序进行装订。
苏州市职业大学教务处
司属各部门:
为树立公司对外形象,体现公司员工良好的精神风貌,结合公司实际和节气现状,现对员工上班期间、会客、出外工作等情况着装进行规范。
一、办公室员工着装要求1、2、男员工着装:款式和颜色以庄重、得体,深色或中性色为主;女员工着装:就以庄重素雅的装束为主;
二、车间生产人员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三、上班工作时间内禁止穿着以下服装
花式休闲衬衣、各类运动装、圆领T恤、其它公司文化广告衫、超短裙、无袖上衣、吊带装、短裤、托鞋等。
四、本规定从2014年7月21日执行
五、公司管理人员或总经理将不定期检查,违反规定者将按###元/次罚款并责令整改。
广东杰纳士机床设备服务有限公司
佛山市柔阳精密五金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1) 充分认识加强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要性。在当前形势下, 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工作, 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较快平稳增长的一项重要任务, 也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项战略任务。抓紧做好技术创新工作, 建立创新型企业, 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是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得重要手段;对强化企业技术创新, 优化经济技术资源配置, 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促进高新技术发展应用, 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都有重要意义。
(2) 加强技术创新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的研究制订工作。抓紧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技术政策》, 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 研究制订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领域的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技术发展规划, 引导和推动行业、企业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 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根据产业发展趋势, 加强规划、政策、标准对技术创新的引导和激励作用。研究提出支持技术创新资金投入的具体措施, 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
(3) 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把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职责, 切实做好国家、省 (市) 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和建设工作, 以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针对本地区实际, 指导协调本地区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工作, 整合社会创新资源, 推动技术创新有效运行机制的建立。加强对产学研工作的指导, 实现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有效结合, 发挥工业骨干企业市场优势, 提高企业竞争力。积极构建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技术平台, 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支持组建产业技术联盟等多种形式开展重大技术创新活动。鼓励以技术创新能力强的骨干企业为龙头, 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集聚, 促进区域支柱产业发展。
(4) 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和新工艺, 促进产业技术升级, 提高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以质量品种、综合利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为重点, 实施产业技术示范工程, 为加快推进技术改造提供技术支撑。围绕汽车、钢铁、船舶、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以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瓶颈为目标, 积极组织技术攻关, 实施产业技术研发项目。研究通过技术创新促进本地区“两化融合”的战略和措施、信息化发展的重大问题, 指导企业信息化, 推进重点领域信息技术应用, 做好典型重大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和推广工作。
(5) 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结合区域特点和优势认真研究并组织制订、实施涉及生物医药、新材料、航空航天、信息产业等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规划和政策。引导企业提高技术开发能力和系统工程集成能力。把科技成果转化摆在突出位置, 积极实施标准战略, 推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转化, 加速规模化生产和应用。
(6) 切实落实责任, 加强指导监督。按照国家有关技术创新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划的总体要求, 切实落实好技术创新的工作职责, 加强对本地区技术创新工作的指导。建立和完善工作管理制度, 明确工作职能, 实行逐级负责;转变工作作风, 创新工作方式, 形成高效协调的工作机制;结合地方特点, 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 认真研究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发展中的技术创新问题, 引导和推动产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
校内各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我校管理人员招聘工作,建立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招聘机制,现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招聘范围
学校各单位空缺的一般工作人员管理岗位应首先面向校内正式职工公开竞聘,确无合适人选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二、招聘时间
一般每年两次:4月、10月。
三、应聘者基本条件
1.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品行。2.具有应聘岗位所需的专业背景。
3.具有普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本科和研究生均就读于“985”或“211”重点高校或国(境)外知名高校或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博士研究生可适当放宽。
4.硕士研究生年龄一般在30岁及以下,博士研究生年龄一般在35岁及以下。5.适合应聘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及应聘岗位所需要的其他条件。6.具有一年以上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的人员优先考虑。
四、招聘程序
1.各用人单位向人事处提出招聘申请,包括所需岗位名称、招聘人数、招聘范围、招聘条件等。
2.人事处在学校及相关网站渠道发布招聘信息(发布时间不少于十个工作日),招聘信息应包含招聘岗位、招聘人数、招聘条件等需要说明的事项。
3.人事处受理应聘人员申请,负责应聘人员基本条件审查。如符合应聘基本条件的应聘人员少于拟聘人员的2倍,原则上应重新公开招聘。
4.各用人单位初选。成立由单位负责人和专家组成的招聘小组(一般由三至五人组成,设组长一人),负责对通过基本条件审查人员的资格审查和初选等工作,按招聘岗位数50%至100%的差额确定通过初选的人员名单,并将《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岗位人员进校审批表》、相关证明材料、初选情况及讨论结果等报人事处。
5.通过初选的人员名单及基本情况(包括学历、学位等信息)在人事处主页公示,时间不少于七个工作日。6.学校成立由相关职能部门和专家组成的管理人员进校考核组(一般由五至七人组成,设组长一人),对通过初选的人员进行面试答辩,按招聘岗位数确定进入实习考察的人员名单。
7.各用人单位安排通过学校考核的人员实习,时间不少于两周,实习期间由人事处组织心理测试。实习结束后,用人单位在《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岗位人员进校审批表》中填写实习考察结果,并将拟录用人员名单书面交人事处。
8.人事处根据实习考察和心理测试结果,确定拟录用人员名单,并在人事处网站上予以公示,公示期不少于七个工作日。
9.公示期满,由人事处办理录用手续,签订就业协议或工作意向书。
五、实行回避制度
凡与用人单位负责人员有夫妻、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近姻亲关系的应聘人员,不得应聘该单位负责人员的秘书或者人事、财务、纪律检查及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岗位。
用人单位负责人员和招聘工作人员在办理聘用事项时,涉及与本人有上述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招聘公正的,应当回避。
六、严格招聘纪律
对于应聘人员伪造、涂改证件、证明,或以其它不正当手段获取应聘资格,或在考核过程中作弊等行为,取消参加考核或聘用资格。
对违反本规定招聘的人员,一经查实,解除合同并予以清退。
七、招聘工作开展平台
主要依托学校信息门户系统的人事管理系统(招聘管理子系统)开展: 招聘信息发布和投递简历:http://zhaopin.uestc.edu.cn/zpstar/; 岗位申请和简历接收等:http://portal.uestc.edu.cn/index2.jsp。
八、专职辅导员、机关与直属单位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公开招聘可参照本通知执行。招聘过程中的特殊情况,须经分管校领导批准。
九、本通知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人事处负责解释。
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
通
知
(川国土资发[2007]36号)
各市、州国土资源局,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冶金地质勘查局、煤田地质局、核工业地质局,各地质勘查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我省矿产资源勘查行为,维护矿产资源勘查秩序,保障探矿权人合法权益,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根据矿产资源法律法规和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业权出让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12号,以下简称“部12号文”)和《四川省地质勘查规划》等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完善探矿权管理制度
(一)实行探矿权申请人投资能力审查制度。探矿权申请人的资金能力应与申请的勘查矿种和面积相适应,其自有资金不得低于勘查实施方案(设计)计划的第一勘查的勘查投入,申请人已有多个探矿权的,其自有资金不得低于申请和已有探矿权数勘查实施方案(设计)计划的本勘查投入的总和。
(二)实行矿产勘查评价期制度。矿产勘查评价期最长不超过9年。本通知下发前已设立的探矿权,矿产勘查评价期最长不超过12年。探矿权设立时间(从探矿权首次设立计算)满9年或12年的,应作出矿产资源勘查评价。探明了矿产资源的,根据省矿产资源评审中心评审意见确认为探明矿产资源储量可供矿山设计使用的,可申请探矿权保留或申请采矿权登记。
(三)实行矿产勘查阶段期制度。矿产勘查阶段根据勘查区矿产的地质工作程度划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4个勘查阶段;设立探矿权的最低勘查阶段为预查,最高勘查阶段为勘探。探矿权每延续一次,地质勘查工作应提高一个符合规范要求的地质勘查阶段。
(四)实行受理探矿权申请区块范围矿业权设置情况及自然环境保护区调查核实制度。探矿权登记管理机关依法受理探矿权申请后,由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向市(州)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发函核实探矿权申请范围内的矿业权设置情况及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区情况,市(州)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按照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求的内容和时限,在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本级相关部门调查意见基础上予以回复。探矿权申请区块范围矿业权设置情况及自然环境保护区调查核实时间在行政审批时限内予以扣除。
二.加强新设立探矿权管理
(五)新设立探矿权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矿产资源规划和《四川省地质勘查规划》及矿产资源宏观调控政策等规定和要求,做到合理布局地质找矿、有序投放探矿权。
(六)重点规划勘查区地质勘查项目和探矿权的设立。《四川省地质勘查规划》规划划定攀西重点规划勘查区、四川三江重点规划勘查区、康定大渡河重点规划勘查区、川南重点规划勘查区4个重点规划勘查区。重点规划勘查区地质勘查项目和探矿权实行分类设立。
一类是国家出资安排的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的地质勘查项目。由中央和省地质勘查基金安排普查和必要的详查,通过专家评审,优选确定矿产勘查项目和勘查单位,由地勘基金管理办公室或委托项目勘查单位办理探矿权,探矿权属国家所有。通过地质勘查基金发现的矿产资源,根据矿体的延伸和控矿构造情况,科学编制矿业权设置方案后,主要以市场方式出让矿业权。
二类是通过公告优选申请方式设立地质勘查项目和探矿权。对风险高、地质工作程度低的矿产勘查,由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根据区内矿业权设置情况,有计划地分批分期通过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网(http://)和四川土地矿权交易信息网(http://)向社会公告,以优选申请方式设置探矿权。根据公告要求对申报的地质勘查项目,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的找矿依据、勘查技术方案(设计)、勘查投入等进行评审、打分、排序,优选矿产勘查项目,探矿权由优选确定的项目申请人按照法定程序申请办理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取得探矿权后依法勘查。
三类是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探矿权。对符合探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条件的,勘查风险较低的矿产勘查项目,根据区内已有的探矿权设置情况,由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有计划地通过公开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探矿权。符合“部12号文”规定可以协议出让的,经批准可以以协议方式出让探矿权。
(七)专项规划勘查区地质勘查项目和探矿权的设立。在重点规划勘查区内,划定汉源—甘洛专项规划勘查区(主攻矿种铅锌,兼顾磷)、冕宁专项规划勘查区(主攻矿种轻稀土)、攀枝花专项规划勘查区(主攻矿种钒钛磁铁矿,兼顾煤)、马边—雷波专项规划勘查区(主攻矿种磷,兼顾铅锌)、川南古叙—筠连专项规划勘查(主攻矿种煤)。专项规划勘查区由国家出资统一进行前期风险勘查。专项规划勘查区的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的矿产勘查,由中央和省地质勘查基金安排普查和必要的详查,通过专家评审,优选确定矿产勘查项目和勘查单位,由地勘基金管理办公室或委托项目勘查单位办理探矿权,探矿权属国家所有。通过地质勘查基金发现的矿产资源,根据矿体的延伸和控矿构造情况,科学编制矿业权设置方案,主要以市场方式有计划出让矿业权。
专项规划勘查区内符合探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条件的,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有计划地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探矿权。符合“部12号文”规定可以协议出让的,经批准可以以协议方式出让探矿权。
(八)重点规划勘查区以外的其它地区的探矿权设立。对重点规划勘查区以外的其它地区的探矿权设立和矿产勘查,按“部12号文”规定执行,即根据矿产资源勘查程度、矿体的赋存状态和矿种情况等分别按申请在先、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协议出让设立探矿权。
(九)限制勘查区的探矿权设立。限制勘查区的矿产资源勘查项目和探矿权设立,探矿权申请人必须委托有评估资质的勘查单位对勘查施工方案(设计)中重型山地工程施工是否造成地质环境破坏、是否可恢复治理等进行评估,并经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再予设立探矿权和进行矿产勘查,其施工的探矿工程造成环境破坏的必须进行恢复治理。
(十)矿山延深勘查及已设立石油天然气矿业权区非油气矿产勘查的探矿权设立。
矿山企业申请深部矿产资源勘查的,应在已采矿体的延深构造或层位上,面积不得大于3平方公里,有(333)及以上资源储量的,应进行评估,并按评估价缴纳探矿权价款。矿山企业在其深部进行矿产勘查的,探矿权采矿权应为同一主体,不得单独申请转让探矿权或采矿权。
纳入国家国有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的矿产勘查,国有危机矿山企业可以根据预留的探矿权范围申请取得探矿权。
根据我省石油天然气矿业权设置实际,在已设置石油天然气矿业权范围内,可设置非油气矿产的探矿权,但不得损害油气矿产矿业权人的合法权益,非油气探矿权人发现了油气矿产,成果归油气矿业权人。
三.加强探矿权转让、变更审批管理
(十一)探矿权转让管理。
一是国有企事业转让探矿权的,必须公开、透明。对于探矿权转让方式为出售的,必须按招标拍卖挂牌方式进行;对于探矿权转让方式为作价出资的,必须有其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查批准文件等证明材料。
二是对于取得探矿权未满2年,申请探矿权转让的,必须提供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出具的在勘查作业区内发现了可供进一步勘查或开采的矿产资源的证明材料,发现可供进一步勘查的矿产资源应有一定比例的(333)资源量。
三是探矿权转让申请应在探矿权有效期满前3个月内提出;探矿权转让后剩余年限不足6个月的,在申请探矿权转让变更时,可同时申请探矿权延续登记。
(十二)探矿权变更管理。
一是勘查矿种变更。矿产资源勘查必须进行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申请方式取得的探矿权,在指定矿产(矿种)勘查过程中,申请变更或增加属于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探矿权的矿产(油气、煤炭和放射性矿产除外)勘查或开采,须对申请变更或增加的勘查矿种进行矿业权评估,缴纳价款后,方可办理变更登记手续,但油气、放射性矿产勘查不得申请变更为其它矿产(矿种)勘查;按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取得的探矿权,在指定矿产勘查过程中,通过综合勘查、综合评价发现的可供进一步勘查的其它矿产(油气、煤炭和放射性矿产除外),可直接申请变更或增加勘查矿种。二是探矿权人名称、地址变更。应提交变更后的企(事)业法人营业执照或工商管理部门出具的证明文件,证明探矿权人主体等未发生变化。
三是探矿权扩大范围变更。探矿权人申请扩大范围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在已发现矿体的延伸方向或同一构造层位上;(2)变更范围面积不大于原探矿权范围面积的1/3;(3)以前未进行扩大范围变更;(4)有(333)及以上资源储量的,应进行评估,并按评估价缴纳探矿权价款;(5)具有当地市(州)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论证的意见。
四是探矿权分立变更。探矿权原则上不予分立变更。探矿权人完成阶段性地质勘查工作,其地质矿产勘查报告经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审查认定,根据探矿权范围内发现的矿产分布情况、构造特点、地形地貌特征等,适宜探矿权分立评价的,方可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五是勘查单位变更。探矿权人不得变更勘查单位,确需变更勘查单位的,应在取得探矿权后6个月前向探矿权登记管理机关提出申请,并需提供解除原勘查单位协议和与新勘查单位签订的协议、变更原因说明、重新委托的勘查单位编制的勘查技术方案(设计)等资料;经审查准予备案后方可变更勘查单位。
四.加强探矿权延续、保留、注销审批管理
(十三)探矿权延续管理。探矿权首次设立的有效期最长为3年,需延长勘查工作时间的,每次延续时间不超过2年,每延续一次,地质勘查工作应提高一个符合规范要求的地质勘查阶段。本通知下发前已设立的探矿权,同一勘查阶段工作时间累计已超过3年(含)的,探矿权到期仍需要在此勘查阶段延续的,可给予一次有效期为1年的延续;在同一勘查阶段工作时间累计不到3年的,可给予一次有效期为2年的延续;探矿权到期不能达到相应勘查阶段的,申请延续时要缩减勘查面积,每次缩减面积不低于勘查许可证上载明面积的25%。
(十四)探矿权保留管理。探矿权保留为已探明矿产地且探明矿产资源储量可供矿山设计使用的探矿权,是否探明矿产资源储量,根据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评审认定。探矿权保留后,探矿权人不得再申请进行勘查。
(十五)探矿权注销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探矿权登记管理机关应及时注销探矿权:(1)探矿权有效期届满,未申请探矿权延续登记或未申请探矿权保留的;(2)已申请采矿权,划定了矿区范围的;(3)因故需要撤销勘查项目的;(4)探矿权被吊销的。
探矿权登记管理机关在探矿权注销后,应及时在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网站进行公告。
五.加强地质勘查资质和地质勘查市场管理
(十六)关于勘查实施方案(设计)编制。矿产勘查实施方案(设计)必须由具备地质勘查资质的勘查单位编制,且必须是项目勘查的承担单位。项目勘查实施方案(设计)严格按矿产勘查的有关规程规范和《四川省固体矿产地质勘查实施方案(设计)主要内容(暂行)》(川国土资函[2003]248号)编制。
(十七)对勘查实施方案(设计)实行备案制度,根据需要,探矿权登记管理机关可组织专家对勘查实施方案进行审查。
(十八)中央和省地质勘查基金安排的地质勘查项目由具备相应甲级地质勘查资质的勘查单位承担;重点规划勘查区内的矿产勘查由具备相应乙级以上地质勘查资质的勘查单位承担。
(十九)地勘单位承担的地质勘查项目数应与其地质勘查资质、技术力量及设备相适应。甲级地质勘查单位承担的地质勘查项目数不超过30个;乙级地质勘查单位承担的地质勘查项目数不超过15个;丙级地质勘查单位承担的地质勘查项目数不超过5个。
(二十)探矿权人和地质勘查单位应当按照备案或批准的勘查施工方案(设计)进行施工。在勘查施工过程中地质矿产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确需调整勘查实施方案(设计)的,在市(州)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审查意见基础上及时报探矿权登记管理机关和市、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
(二十一)地质勘查单位的勘查技术方案编制和地质勘查项目实施的技术人员应属于已申报备案的本单位技术人员,新调入技术人员应附主管部门的人事调动文件等证明材料。
六.加强探矿权监督管理(二十二)探矿权人在取得勘查许可证后应当向勘查项目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并报告勘查开始施工、停止施工、结束施工的情况,接受其日常监督管理和检查。探矿权人在领取勘查许可证起6个月内未提交开工报告的视为未开工;探矿权人逾期未提交年检资料的,视为年检不合格。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探矿权登记管理机关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等进行处罚。
(二十三)加强探矿权人和地质勘查单位编制矿产勘查实施方案(设计)和按矿产勘查实施方案(设计)施工的监督管理。(1)对不按矿产勘查的有关规程规范和《四川省固体矿产地质勘查实施方案(设计)主要内容(暂行)》要求编制矿产勘查实施方案的地勘单位,予以通报批评。(2)对地勘单位出卖地质勘查资质由他人编制勘查实施方案(设计)和实施勘查活动的,依法按规定予以降低或吊销地质勘查资质。(3)对探矿权申请人提交的勘查实施方案(设计)未按有关规定由地勘单位编制的,不予受理探矿权申请;对弄虚作假借用地质勘查单位资质编制勘查实施方案(设计)的,受理的探矿权予以退件,且该探矿权申请人2年内不得在省内申请探矿权。(4)对探矿权人擅自强使地质勘查单位不按已备案或批准的勘查施工方案(设计)进行施工的,或随意改变矿产勘查施工(方案),特别是改变主要探矿手段和主要工作量的,予以停止矿产勘查活动,进行整改。(5)对地勘单位未到实地进行地质勘查施工,编制虚假地质勘查报告的,依法按规定予以降低或吊销地质勘查资质。(6)对变更勘查单位和勘查技术方案未到探矿权登记管理机关备案的,不予探矿权年检。
(二十四)加强地质勘查过程中地质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地质勘查过程中的重型探矿工程施工一定要防治地质灾害发生、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对由于地质勘查活动造成重大地质灾害的或造成重大自然生态环境破坏的,依法追究相应法律和经济责任。
(二十五)加强矿产勘查过程的监督检查。根据需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可组织专家或委托监理单位不定期对探矿权人是否按勘查施工方案(设计)施工进行野外监督检查,确保勘查项目地质工作质量。
(二十六)市(州)、县(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大勘查工作的日常监督管理力度,严格执行探矿权检查制度,对探矿权人是否完成最低勘查投入,是否按照勘查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是否存在越界勘查、以采代探等违法行为等依法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可提请探矿权登记管理机关吊销其勘查许可证。
(二十七)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逐步建立探矿权人和地勘单位信誉制度,对于探矿权人的违法违规行为和地勘单位的违反地质勘查规则规范的行为及处理情况,应记录在案,情节严重的予以在全省通报或限制其从事勘查活动。
(二十八)矿业秩序治理整顿前受理因暂停未办理的探 矿权申请,符合地勘规划和本通知要求,可按“申请在先” 原则设立探矿权的,申请人应按有关通知要求修改完善相关 资料后,予以审批登记,颁发勘查许可证;不符合地勘规划 和本通知要求的,予以退件并通知申请人。
未通过优选矿产勘查项目程序而申请四川省重点规划勘查区内矿产勘查项目和探矿权的,予以退件。
(二十九)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实行。此前的规定与本通知不符合的,以本通知为准;有新规定的,从其规定。
知
洪职改办发〔2015〕3号
各县区(开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新区党群部,市直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专业技术管理工作,规范职称申报程序,提升职称服务质量,根据国家、省有关职称改革文件精神,结合近几年来我市职称工作实际,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正确认识近几年来我市职称申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职称申报是整个职称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培养人才、选拔人才、用好人才的重要步骤,涉及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是一项以人为本、涉及民生、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工作。各县(区)、市直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严格执行国家、省有关政策,充分发挥职称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健全服务体系、规范服务流程、完善服务手段,不断提高服务的整体水平。经过几年的实践,职称工作绩效显著,但在申报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少数申报材料存在弄虚作假现象。一些单位在职称申报中,特别是在建设工程类专业的职称申报中,提供假学历证书、假资格证书、假职称外语合格证、假社保证明、假论文、假业绩等材料,严重损害了职称申报的严肃性和公正性。为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诚信体系建设,将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全市专业技术人员诚信档案库。对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申报工作中弄虚作假并经查实的不良信息要即时记入其诚信档案。
二是部分单位受理申报材料责权不清。一些企业(单位)越过所在县(区)人力资源部门,将申报材料送至行业主管单位,严重扰乱了职称申报秩序,影响了本县(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统一管理。
三是个别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不按程序申报。一些专业技术人员避开本单位申报程序,不在本单位申报,通过企业或其他单位报送材料,严重影响了职称申报的公平、公正性。
二、完善申报材料,规范职称申报材料的整理工作 《江西省专业技术资格条件》(2011年修订版)是组织职称申报材料的指导性文件,申报各系列专业职称必须严格按照此文件各项规章条例组织申报材料,低于该条件规定的,一律不得申报。
(一)申报材料内容
1、表格材料
(1)《专业技术资格审查表》(一式一份);
(2)《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一式三份);
(3)《专业技术资格送审表》(一式二十份);
(4)《取得现资格以来公开发表论文(论著)和承担科研课题(项目)登记表》(一式二十份);
(5)《代表作(论文、论著)鉴定表》(一式一份);
(6)《个人业务自传》(一式二十份,破格、挂编人员提供);
(7)业绩材料目录。
2、证明材料
(1)学历、学位证书及其查询认证证明材料;
(2)专业技术资格(职业资格)证书、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书(或聘任证明);
(3)职称外语考试合格证原件(或免试证明);
(4)个人社保参保缴费证明(或《事业单位岗位聘用人员备案表》或《工资变动审批表》);
(5)取得现资格以来发表、出版的本专业论文、论著原件;
(6)取得现资格以来的专业技术成果、奖项,承担课题(项目)、项目完成情况,专业技术成果转化、应用以及新产品开发、推广、应用等方面的业绩材料原件;
(7)下列有关人员另须提交的材料:
① 申报高级经济、会计、审计、统计、卫生等考评结合系列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专业考试合格证原件;
② 从机关到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提交《工资变动审批表》和到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任职文件;
③ 申报有从业准入要求的专业技术资格,提供从业资格证书,比如:教师资格证、医师执业资格证等;
④ 规定所需的其他材料。
(二)申报材料提供
1、学历
(1)2000年以后取得的国内大专及以上学历须提供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询生成有二维码的《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国外的学历、学位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港澳台地区的学历、学位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港澳台学历学位认证书》;其他无法通过网站查询的学历须提供学业成绩、或学籍证明、或毕业生登记表等相关佐证材料,也可通过相应学历认证机构出具纸质认证报告。认证或佐证材料经所在单位确认,并加盖公章后,与所提交的学历学位复印件一并作为有效证明材料使用。
(2)相近专业的界定,可参照原国家标准局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出版的《人事信息代码汇编》中有关学科和专业代码部分的规定;也可参照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学科门类规定,同一学科内的专业可视为相近专业。
2、论文
(1)申报有论文检索审验要求的专业技术资格,所在单位须对申报人员提交的学术论文在主流数据网站上进行检索验证,并打印检索页加盖单位公章,与学术论文原件一并作为有效证明材料使用。无法在主流数据网站检索到的论文原则上不作为评审专业技术资格的依据。
(2)不在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范围内刊物及发表在刊物增刊、内刊、专刊、特刊、论文集上的论文不作为评审专业技术资格的依据。学位论文、科普文章、介绍性文章、一般性综述、简介、问答、报导、教辅、通讯、讲话(报告)、总结(评审条件中特指的除外)等不作为评审专业技术资格的论文依据。
(3)凡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通报确定的违法刊物、盗用刊号刊物、盗版印刷刊物等刊物上刊发的论文一律无效。
3、课题
(1)科研课题须提供立项证明材料(《课题立项合同书》)、结题证明材料(《结题报告》或《验收报告》或《科技成果鉴定证书》)等一套完整的原件资料。
(2)科研课题材料中主要研究人员名单(申报人员名字处)须加盖课题立项单位或鉴定(验收)单位公章。
4、获奖 奖励证书需附颁奖部门下发的获奖文件或主管部门出具的证明。
5、社保参保缴费证明
(1)提供的社保参保缴费证明须是社保部门出具的最近连续半年以上的个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证明》或《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对账单》原件,复印件一律无效。缴交社保单位和申报单位不一致或不连续的,不得申报。
(2)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事业单位人员须提供《事业单位岗位聘用人员备案表》或《工资变动审批表》,复印件需经单位人事部门审核盖章。
6、诚信承诺书
(1)申报人员须在《江西省专业技术资格审查表》和《江西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中签署《诚信承诺书》,承诺保证其所填写信息及所提交的相关证书、论文论著、业绩成果等申报材料真实可信。
(2)所在单位须在《江西省专业技术资格审查表》和《江西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中签署《单位保证书》,保证申报人员为单位正式在职在岗职工,其申报材料真实可信。
(三)申报材料时效
1、申报人员所提供的论文论著、科研课题、奖励项目等业绩材料应与申报的专业相同或相近。非本专业和相近专业的业绩材料不作为评审专业技术资格的依据。
2、申报人员所提供的论文论著、科研课题、奖励项目等业绩材料应在业绩起算、终算时间之内。不在起算、终算时间之内的业绩材料不作为评审专业技术资格的依据。
(四)申报材料填写
1、按照各表填表说明认真填写,内容务必真实可靠、客观准确,字迹应端正、清晰。如内容较多,可酌加附页。表内各栏项目不得空白,如某项无内容则应在该栏注明“无”字样。
2、取得现资格以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及完成情况应对照相应专业技术资格条件逐条逐项填写,所填内容均须提供证明材料。
3、“工作单位”栏应以单位公章为依据填写单位全称;“申报专业”栏应根据所从事的专业工作参照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填写规范专业名称;“申报资格名称”栏以《各专业技术资格名称一览表》为准填写规范名称。
4、“基层单位推荐意见”、“取得现资格以来工作质量与职业道德评估情况”栏由基层单位填写,要求突出重点、简明准确,对申报人员作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意见。
5、“历年考核情况”栏由单位人事部门依据申报人员取得现资格以来历年考核情况如实填写,考核等级不得涂改。取得现资格超过五年的,填写近五年的考核情况。
6、个人业务自传内容应包括本人基本情况;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成长过程,目前达到的水平,取得现资格以来的主要业绩和成果;业务工作、组织管理工作的经验和体会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措施等。
(五)申报材料装订
1、学历学位证、学历认证材料、专业技术资格证、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书、职称外语证、考评结合考试合格证、个人社保参保缴费证明、从业证等证明材料须按要求贴入《江西省专业技术资格审查表》相应栏目。
2、业绩材料务必与申报表格中填写顺序一致,业绩材料以《业绩材料目录》为封面装订成册,目录按提供材料顺序填列。装订力求整洁、美观、结实,方便评审专家查阅。
3、申报材料装入江西省职称工作办公室印制的申报专业技术资格档案袋,一人一袋,袋上注明姓名、工作单位、手机号码、所属市局、申报系列专业、申报资格名称、是否破格等信息。
(六)申报材料审查
1、审查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审查申报人员所填内容和提交的证明材料是否与申报人员的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论文、业绩及所起的作用、考核等客观事实相符。核对的各种证明材料必须加盖审查单位公章并签注审查人员姓名。
2、审查申报材料的规范性。审查申报人员所填内容和提交的证明材料是否规范,申报材料装订是否符合要求。
3、审查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审查各申报表格中必填栏目是否空白,是否如实填报负面情况。各申报表格中所填的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及完成情况是否按要求提供了完整的证明材料。
4、审查申报材料的时效性。审查申报人员提供的论文论著、科研课题、奖励项目等业绩材料与申报的专业是否相同或相近,是否在业绩起算、终算时间之内。
5、审查申报材料的合法性。审查是否符合相应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要求,有执业资格要求的专业是否符合执业类别和范围的规定。
(七)申报流程
1、申报中级职称流程
个人申报→所在单位推荐→主管部门(县区职改办)初审→市职改办终审→相应专业中级评委会评审→市职改办批复任职资格。
2、申报高级职称流程
个人申报→所在单位推荐→主管部门(县区职改办)初审→市职改办复审→省职称办终审→相应专业高级评委会评审→省职称办批复任职资格。
三、明确工作要求,严肃职称申报工作纪律
对于在申报过程中弄虚作假伪造申报材料的单位和个人,一经查实,将予以通报,取消其资格,并记入“诚信黑名单”。职称申报按照人事隶属关系进行管理。档案挂编人员通过市人才开发交流服务中心等人事代理机构申报;暂无主管部门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按属地原则,由用人单位向所在县(区)人力资源(职称)部门或经市人才开发交流服务中心申报。各有关单位要明确责权范围,切实受理所辖范围内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申报材料。对不在本单位申报的,劝其通过所在单位申报;对屡劝不改的,一律取消申报资格。
(一)关于职称外语
从2015年起,申报中级职称取消职称外语要求;申报高级职称,年满50周岁专业技术人员可免试职称外语。各县(区)、市直各有关单位在受理高级申报材料时,必须先认真核对职称外语通过人员名单,经核查情况属实的,加盖公章后上报;经核查情况不属实的,一律不得上报。
(二)关于学历认证
申报材料中提供的学历必须附上认证材料,无认证材料的,一律不得申报。各县(区)、各主管单位必须认真核查其学历认证材料,核查无误后,在学历复印件上盖章,作为学历审核佐证材料。
(三)关于社保证明
企业人员必须提供近6个月来在本市属地社保单位提供的本单位个人社保参保缴费证明原件。各县(区)、市直各有关单位须先登录南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中“社保证明验证”栏目查询申报人员的缴费情况,经核查材料属实后,加盖公章上报。事业单位人员须提供《事业单位岗位聘用人员备案表》或《工资变动审批表》,复印件需经单位人事部门审核盖章。
(四)关于论文检索
申报材料中的论文检索页,须经用人单位和主管部门审验后加盖公章,作为论文原件的证明材料使用。无法在主流数据网站检索到的论文原则上不作为申报专业技术资格的依据。
各县(区)、市直各有关单位要加强对职称申报工作的组织领导、监督和检查。要使严肃职称工作制度和纪律成为“新常态”,坚持原则,严格按政策规定和工作程序办理;坚持标准条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不断增强职称申报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要不断提高职称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加强职称工作队伍的自身建设,确保职称申报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
南昌市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人员在产业之间转移和地区之间流动日趋广泛,流动方式呈现多样化,党员流动也日趋频繁,党员组织关系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确保每个党员都能及时编入党的一个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始终保持先进性,现就进一步加强党员组织关系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规范转移和接收党员组织关系凭证及使用范围
党员组织关系包括正式组织关系和临时组织关系。转移和接收正式组织关系,应当凭据中国共产党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转移和接收临时组织关系,应当凭据中国共产党党员证明信或中国共产党流动党员活动证。
党员外出地点或工作单位相对固定,外出时间 6 个月以上的,一般应当开具中国共产党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外出时间 6 个月及 6 个月以内的,一般应当开具中国共产党党员证明信。外出地点,时间不确定的,一般应当持有中国共产党流动党员活动证。短期外出开会、参观、学习、实习、考察等,时间在 3 个月及 3 个月以内,无需证明党员身份的,可不开具党员组织关系凭证。
二、进一步明确在全国范围相互直接转移和接收党员组织关系的权限
按照中央组织部有关文件的规定,原具有在全国范围相互直接转移和接收党员正式组织关系权限的党组织不变。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的境内企业党委(直属党委),铁道部部属各公司、各铁路分局及分局级公司党委,省(自治区、直辖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组织部(处),可以在全国范围相互
直接转移和接收党员正式组织关系。
具有在全国范围相互直接转移和接收党员正式组织关系权限的党组织,同时具有相互直接转移和接收党员临时组织关系的权限,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及市(地、州、盟)各部门的机关党组织,县(市、区、旗)直属机关党(工)委,乡镇党委,城市街道党(工)委,企事业单位党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团或相当于团级单位政治机关,可以在全国范围相互直接转移和接收党员临时组织关系。
三、在转移和接收党员组织关系中有关党组织的主要职责及对党员的要求
转出党员组织关系党组织的主要职责是:.教育督促党员按照规定及时转移组织关系,并如实填写党员组织关系凭证。
2.建立转移组织关系党员基本情况登记制度,对临时外出的党员要采取适当方式与其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记载的有关内容。.及时掌握党员去向,与党员所去地方或单位党组织保持联系。
接收党员组织关系党组织的主要职责是:.认真查验转移党员组织关系凭证,为党员办理组织关系接收手续,及时将党员编入党的一个组织,并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将接收党员的有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及时反馈给转出组织关系的党组织。.在流动党员活动证上如实填写党员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交纳党费、组织关系变更、民主评议情况等内容,并将相关材料转给其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对于因工作需要、经济条件等原因不能回原所在党组织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的党员,帮助其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
对党员的要求是:.因工作、学习、生活等原因离开原所在党组织,要及时转移党员组织关系,在规定时间内到所去地方或单位党组织报到。.短期外出或外出时间较长但无固定地点的,应当通过适当方式主动与原所在党组织保持联系,汇报外出期间的有关情况,按照规定交纳党费。.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 6 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支部大会应当决定把这样的党员除名,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
四、有针对性地做好新形势下的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和接收工作
凡党员所去单位已建立党组织的,应当将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到单位党组织;单位未建立党组织的,应当将其组织关系转移到单位所在地或其居住地党组织,也可以转移到行业主管部门党组织,或县以上政府人事(劳动)部门所属的人才(劳动)服务机构党组织。
集体外出、地点相对集中且外出时间较长的党员,可不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由原所在党组织在他们中建立党组织并进行管理,所去地方或单位党组织协助管理;也可以由原所在党组织委托所去地方或单位党组织管理,原所在党组织协助管理。
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党员,流向比较集中的,原所在单位党组织应当与其所去单位或地方党组织做好衔接工作,为他们集体办理党员组织关系移交手续;流向分散的,原所在单位党组织也要主动向党员所去地方或单位党组织提供情况,帮助党员及时落实组织关系。党员所去单位或地方党组织原则上不能拒绝接收。暂时不具备接收条件的,上级党组织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积极为这些党组织创造条件,并对其接收外来党员提出具体的时间等要求。
离退休干部、职工中的党员组织关系的管理,原则上按照已有规定办理。对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纳入社区管理的退休干部、职工中的党员,应当将其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到社区所在的街道党组
织,并将其纳入所居住的社区党组织进行管理,社区党组织接收确有困难的,上级党组织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积极创造条件,并对社区党组织接收外来党员提出具体的时间等要求;被原单位返聘的,其党员组织关系可继续留在原单位党组织;对易地安置的,应当将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到安置地党组织;对异地居住、受聘到新的单位工作或外出务工经商的,应当根据时间长短及工作单位等具体情况转移正式组织关系或临时组织关系。
高校毕业生党员,已经落实工作单位的,应将党员组织关系及时转移到所去单位党组织;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可将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到本人或父母居住地的街道、乡镇党组织,也可随同档案转移到县以上政府人事(劳动)部门所属的人才(劳动)服务机构党组织;按国家有关规定选择将户口两年内继续保留在原就读学校的,也可将党员组织关系保留在原就读学校的党组织,原就读学校党组织要承担对其教育管理的责任,党员本人要主动与原就读学校党组织保持联系,按规定交纳党费。
五、切实加强对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工作的领导
党员组织关系管理,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各级党委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对于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管理和具体指导。要健全管理制度,落实专人负责,定期督促检查,确保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各项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切实增强服务意识,积极帮助党员解决转移组织关系中遇到的困难。要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重点做好国有企业改制中党员组织关系的转移和接收工作,使企业、街道社区等有关单位党组织的工作有效衔接,妥善解决相关问题,防止党员组织关系“挂空”,确保每个党员都能纳入党的一个组织的教育管理之中。
要严肃党的纪律。对在转移和接收党员组织关系过程中推诿扯
各动监分所:
养殖档案、监管档案、工作日志是落实养殖环节监管、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和保障畜产品安全的关键措施,现就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养殖档案、监管档案、工作日志管理,下达如下通知:
一、养殖档案、监管档案的适用
根据《山东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达到生猪存栏200头以上、牛存栏50头以上、羊存栏200只以上、家禽存栏3000只以上、兔存栏300只以上的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为规模养殖场。达不到此规模的养殖场户为中小型养殖场和散养户。
养殖档案是落实养殖环节食品安全的基本措施,是落实规模养殖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的重要体现,也是实施兽医监管的重要依据。要求各规模养殖场必须建立完整、准确、真实、翔实的养殖档案。各中小型养殖场和散养户也必须建立完整、准确、真实、翔实的畜牧投入品进货、使用记录。
监管档案是各动监分所及其工作人员落实养殖环节监管的关键措施,是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认真专业务实的落实监管措施,建立完整准确的监管档案是严格履行职责的重要体现。要求对各规模养殖场必须按照省局制定的统一监管要求和格式,实施监管,每周至少一次监管;对各中小型养殖场和散养户必须按照县局制定的统一监管要求和格式,实施监管,每半月至少一次监管,特殊时期,加大监管频次。
二、规范养殖档案、监管档案的填写
(一)养殖档案的规范填写
所有规模养殖场必须建立统一的养殖档案。鉴于养殖单位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且水平大部分较低,对于食品安全第一责任的认识不足,要求一是大力宣传国家关于食品安全的有关规定,使食品安全达到家喻户晓、贯彻始终,要让每一个养殖单位清楚知道食品安全的重要责任、如何才能确保食品安全;二是各养殖单位必须指定专人负责食品安全和养殖档案建立工作,各监管人员要靠上帮助指导养殖单位建立养殖档案;三是养殖档案必须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重点是畜禽的进出栏、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即生产数字的统一;防疫、检测情况,数字与生产数字的统一;兽药、饲料、疫苗的畜牧投入品的购入与使用过程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规定,有无适用违禁兽药和非法添加物质,休药期的执行;检疫申报记录是否与生产数字相对应。要求逐项核实填写。
(二)监管档案的规范填写
根据养殖档案和现场检查情况,实施监管,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监管的重点一是生产数字的统一性和准确性;二是防疫情况的落实程度;三是动物诊疗及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检查,疫情报告制度的落实;四是畜牧投入品的购入、使用过程的监管,有无违反食品安全的情况出现;五是督促落实检疫申报和实施检疫情况。监管过程中要严查是否使用违禁兽药和违禁化学
物质以及出售、收购病死动物的情况,一经发现立即报告。
规范填写监管记录。动物的存出栏数字在各次监管过程中要连贯统一,在“防疫情况”栏目中,填写“下达强免通知书或督促免疫”、或者“**时间免疫**项目”、或者“***免疫在有效期内”;在“是否使用违禁兽药及违禁化学物质”栏,填写“经检查发现使用**”或者“经检查未发现使用”;在“预计出栏数和预计出售时间”栏,填写肥猪数量或生长猪数量、禽数量,并预计出栏时间;在检疫栏,填写报检情况及已检疫畜禽的出栏情况。畜主签字对监管情况予以认可。
三、工作日志的规范填写
工作日志是检验每一个同志工作的记录,是各所提高工作效能、加强人员管理的有效措施。要求一是工作日志填写要实事求是,不得虚记,二是要详细记录一天所做的工作,尽可能详细。各工作人员必须对监管对象的数字的统一性、使用的饲料兽药的品种、诊疗情况、防疫批次详细掌握。各分所所长要认真核实各人的工作记录,每日会议核实与隔日抽查相结合,严格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所长必须在工作人员每日工作记录上签字,实行签字认可制度。
四、监管档案、工作日志的管理
一是全面落实监管责任。从所长到各个职工必须人人有监管范围,人人有监管职责。要求各所将所有人员的监管的责任区域在各所公开,并于6月10日前将各人的监管责任区域,监管的场户情况报县动监所。以备县所公开。
二是定期公开各人的监管档案和工作日志。各所要每周一次对个人的监管档案、工作日志进行公开评议,所长要带头评议,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整改,各所同志要对所长的监管档案和工作日志展开评议,充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大力改进工作作风。
三是及时上交监管档案和工作日志,要求各所的工作日志必须于次月5日前全部上交县动监所,县动监所将分所分批公开展出所有同志的工作日志;对于出栏的肉禽的监管档案要求肉禽出栏后,各所必须将该批肉禽的监管档案、检疫证编号、收费收据编号一并及时交县动监所审查存档,审查人主成林。
四是县局将定期组织全体人员学习活动,每次全体人员集中学习活动,将全面展出一个所全体人员的监管档案和工作日志,按一下次序执行,索镇所—起凤所—果里所—田庄所—唐山所—新城所—马桥所。要求排到的各所工作人员在集中学习时带着自己正在使用的监管档案、工作日志参加展出。
五是各所之间应当加强养殖档案、监管档案、工作日志的学习交流,提高管理水平。
【关于进一步规范工作服着装规定的通知】推荐阅读:
关于进一步规范公文报送工作的通知10-13
关于进一步规范请假管理的通知11-17
关于进一步规范机关办公秩序的通知11-26
关于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基本建设程序的通知06-24
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工作的通知09-07
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通知11-09
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工作的通知12-10
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