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研学”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2024-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问题——研学”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精选7篇)

《“问题——研学”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篇1

实施方案

一、研究背景

当前的课堂教学已不再停留在让学生学会,而是会学,已经不是“学到什么”,而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了,因此,教师的使命不应只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应该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进而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专家说:“学生得带着问题才能进课堂”,这就意味着“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问,并能够提出有学科价值的核心问题,形成自主解决问题的通路,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主要途径。

经过调研发现,并非学生真的没有问题,多数情况是学生不会清晰地表述问题,或者怕提出来的问题太幼稚被人笑话,所以不敢提问。教师也怕浪费时间或担心学生问题“井喷”无法招架不给学生提问的机会,直接把问题抛给学生,牵着学生走。

新课程改革已经历了13年时间,教师的教学基本是穿新鞋走老路,认为这样教学省时省力,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关注教师的教,关注怎样按照教学预案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然后,反复练习或训练以巩固所学知识。

二、遵循原则

针对性原则:要针对学生、教师、学校的基本情况,针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发展性原则:要注意以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仅要在对问题的分析和本质的把握中善于用发展的眼光作动态考察,而且在对问题的解决和实验效果的预测上也要具有发展的观点。

客观性原则:要尊重事实,要客观地反映课堂教学中发生的各种现象或问题。不隐瞒问题,不扩大问题。本着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去对待和分析各种问题。

个性化原则: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研究中要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他们的主体性,标准与要求不能一致,研究时要灵活对待。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要联系实际,也要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要把实际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去认识,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开。

三、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探索小学各学科有效的“问题——研学”学习模式,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可持续学习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3、在实践中检验并推广“问题——研学”学习模式。

四、研究内容

本课题以小学各学科的课堂学习模式为研究对象,在红旗小学、华家小学、开安小学、刘家小学、合隆小学、合隆实验校、前岗小学7所学校进行实验研究。

(一)对制约课堂学习模式的基本因素做调查分析。

1.对学生基本情况的分析,如学校的学额、班额等自然状况的调查分析;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途径与方法;学习效果等学习状况的分析以及和师生关系状况的分析等。

2.对教师队伍的现状调查分析,具体包括教师的学历、年龄、职称等自然状况;专业结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等专业素质情况;教师工作量、工作态度以及教研与培训等工作状况。

3.对学校的办学条件、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二)对当前本校某学科正在运用课堂学习模式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包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模式的结构进行调查分析。

(三)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相关理论研究。

1.小学低、中、高各年段学习模式的分类研究与比较研究。2.小学课堂学习模式的创新研究、学习模式的特点研究、学习模式的有效性研究、学习模式的结构研究。

(四)小学各学科课堂学习模式的实践探索。1.课堂学习模式的建构与教师专业化问题研究。2.课堂学习模式运用过程中的实践反思。3.课堂学习模式的有效性研究。

4.学生状况对课堂学习模式的影响研究。5.教学条件对课堂学习模式的影响研究。

(五)小学各学科课堂学习模式的推广研究。

五、研究思路

1.归纳整理目前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相关成果,进行学习。自主申报,分学科研究。

2.深入课堂,对与课题相关问题的现状进行了解、分析和研究,找到课堂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契合点,对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本校实际进行深刻反思,挖掘现有课堂教学模式中积极因素并找出存在的问题。有效构建,形成方案。

3.建构课题研究的理论框架和适合小学课堂教学的“问题——研学”模式,进行理论分析,实证性研究,多元论证。

4.在实践中检验课题的理论成果。

5.修正、补充、完善理论成果,并在农安县各小学中推广理论成果。

六、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根据课题的要求和进展情况,通过座谈、访谈、书面调查等形式,对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获取初始阶段的研究资料,做后续比对。

2.文献研究法。运用图书馆和网络,搜集课堂教学模式方面的专著和论文,学习国内外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找出适合本地区本校特点的小学“问题——研学”学科学习模式。

3.理论研究法。对国内外现有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梳理。借鉴已有研究结果,构建符合具有地方特点、对课堂教学实践有直接指导意义的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

4.个案研究法。对部分课题实验校教师的教学研究进行跟踪指导,对在研究中典型的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进行个案分析,找出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探索课堂学习模式的构成要素。

5.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研究注意边研究边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升华为理论。注重深入学科教学,研究和指导本校教师的教学实践,探索出适合本校特点的小学学科课堂学习模式,并在成果推广中研究,在研究中推广成果。

6.比较研究法。在本校采取实验班与普通班同时运用原有课堂教学模式和本课题组探索出的课堂学习模式进行比较研究、论证课题假 设,形成一系列适合本校特色的学科课堂学习模式,并指导本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

七、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6.4.5——2016.4.15)申报学科,理论学习。第二阶段(2016.4.16——2016.4.30)形成学科“问题——研学”学习模式实施方案。

第三阶段(2016.5.1——2016.5.31)深入课堂,实践探索。第四阶段(2016.6.1——2016.6.30)构建模型,汇报交流。第五阶段(2016.7.1——2016.11.30)多元论证,成果推广。

八、团队组建

红旗小学小学数学“问题——研学”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

小学英语“问题——研学”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

前岗小学小学数学“问题——研学”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

小学科学“问题——研学”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

开安小学小学语文“问题——研学”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

小学科学“问题——研学”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

华家小学小学语文“问题——研学”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

小学英语“问题——研学”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

刘家小学小学数学“问题——研学”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

小学科学“问题——研学”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

合隆小学小学数学“问题——研学”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 小学英语“问题——研学”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

合隆实验校小学语文“问题——研学”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小学科学“问题——研学”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

九、成果形式

《“问题——研学”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篇2

近年来, 财会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会计准则方面: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出台, 2007年率先在上市公司施行, 2008年实施范围扩大到中央国有企业, 2009年, 进一步扩大新准则实施范围。2011年《小企业会计准则》发布, 2013年开始实施。2014年《企业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 》修改、《企业会计准则 (具体准则) 》大规模修订, 并自2014年7月实施。2015年、2016年《企业会计准则》仍然与时俱进、不断修改。

税法方面:2008年企业所得税法变革, 2009年增值税、营业税变革, 2011年发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2012年开始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并逐步推行, 2016年5月1日全面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

审计方面:2006年审计准则出台, 2007年施行, 2010年审计准则修订, 2011年施行。

这些变革为财会专业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及学习与研究的空间。

高职高专财会专业教师应构建“学、做、研、教”终身学习模式, 以促进自身教学与科研能力的提升, 以适应财会领域的不断变革。

一、“学、做、研、教”终身学习模式

高职高专财会专业教师应把提高教学水平作为自己科研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

称职的教师要求学生去学的主要内容是“学”本身, 即学会学习。只有教师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才能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所以教师本身应学会学习。面对财会领域的巨大变革, 教师要与时俱进, 注意吸收财会理论与实务的最新动态, 介绍学科发展前沿的最新动向, 反映最新信息。而要做到这一点, 只有通过“学与做”。一方面, 财会领域的巨大变革, 对谁都意味着新, 这时自我学习尤为重要。由于注册会计师、中级会计师、税务师等执业、职称资格考试用书及配套习题与时俱进、每年更新,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政府网站会计、税收相关政策及时发布, 财会专业教师必须认真研读这类教材、政策, 并加以练习, 只有这样才能深入把握财会领域理论发展前沿的最新动态, 随时觉察每年相关制度、方法、政策的变化;另一方面, 财会专业教师应与行业企业保持联系, 通过到行业企业一线“学和做”, 从事相关财会实践, 了解财会实务发展的最新动态。财会理论与实务的“学和做”,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了学习, 在教学中才有可能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把握得当, 知识与技能的讲解才能做到熟能生巧, 教学中才能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从而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的能力。

“研”是建立在深厚的“学与做”的基础之上的。教师要进行科学研究, 必须把握科研脉搏, 高职高专财会专业教师应时刻关注会计类核心期刊的研究动向, 认真研读该类核心期刊的相关论文, 结合自己“学与做”理论与实践的积淀, 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加以分析、总结、提炼, 从而形成自己的科研成果。

“教”是高职高专财会专业教师从职业角度来讲“学、做、研”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教师的职业是“教学”, 教学能力的提高应贯穿教师整个职业生涯。高职高专财会专业教师“学、做、研”水平的提高、理论与实务的与时俱进、科研能力的加强, 必然会反过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学、做、研、教”周而复始,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对应的教学与科研水平处于动态螺旋上升状态。

二、“学、做、研、教”终身学习是高职财会专业教师职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一) “学、做、研、教”终身学习是教师良好职业道德的自我约束

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育有德之人, 靠有德之师。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必须胜任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由于现代社会新知识、新技能发展变化层出不穷, 教师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自主学习, 把握专业及教学改革的脉搏, 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方式、新方法, 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及技能, 以适应教学, 并注意教学反思, 适时地进行教学总结, 以指导教学实践, 同时提升教研与科研水平。

近年来财会知识与技能的动态更新, 客观要求其专业教师必须潜下心来“学、做、研、教”, 以实现知识与技能的与时俱进, 并内化、熟化和巧化。俗话说“知易行难”, 财会专业知识技能性相对强, 有的理论上看上去不难, 真正实施起来却不会, 这就需要教师对知识与技能课前要反复进行学习与实践, 找出规律, 化难为易, 这需要教师巨大的精力投入。由此也会带动科研水平的提升。

(二) 教师的“学、做、研、教”终身学习是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客观要求

教师教学实践中要很好地引领与组织课堂教学, 要遵循行动导向教学要求, 要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 开展每一个教学环节。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新形势下, 手机的普及, 云班课、翻转教学、混合教学方式, 师生线上线下的交流互动, 给课堂教学带来了革命, 给教师带来了新的学习机遇与挑战。教师课前布置微课视频、学习任务书, 学生完成课前预习。课中, 针对学生课前的线上疑问, 教师线下系统地开展财会知识与技能的讲练, 讲练中注意重点和难点的把握, 注意体现财会实务的操作性、过程性, 并尽可能使用浅显的语言, 使学生易于理解与接受;同时注意给学生以想、给学生以说,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讲练过程, 使学生“知其然, 知其所以然”, 以提高学生对课堂关键知识点及技能点的掌握度, 使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角色的准确定位, 合格教师的内在成长要求, 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学、做、研、教”终生学习, 以掌握专业及教学改革中的新知识、新技能, 以胜任教学岗位。教师通过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 并不断进行反思、研究、改进, 以提高教学效果, 并教会学生学习的技能, 使学生能适应未来职业成长对终生学习能力的要求。

(三) “学、做、研、教”终身学习是教师实现文化自觉、自我超越的必由之路

教师文化自觉, 是指“教师自觉地把社会赋予的外部目标转变成内在需要, 自觉地参与教育、研究教育, 激发从事教育活动的创造力, 使教育活动成为教师的创造性活动。”教师的文化自觉, 源于对所在学校文化内涵及价值的认同。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 教师会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系统的规划。明确自己所属专业的发展方向、特色, 分析自己的专业及能力优势, 知道自己的爱好、特长、潜质及不足, 在专业发展中注意扬长避短, 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 学校的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学校文化、运行制度等也会不断变化, 对教师的职业要求也会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 促使自身的职业成长与专业、学校的长远发展协同一致。

教师职业成长, 可能会遇到科研及教学水平提升的瓶颈, 较长时间很难超越, 进入职业高原期, 陷入职业倦怠, 进而影响日常工作与生活, 影响事业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对自我设限进行突破与超越。无论外部环境如何, 要树立信心, 悦纳自我, 肯定自我, 正确面对挫折。加强学习, 积极反思。学习不只是局限于专业与教学方面, 甚至于哲学与宗教方面, 也要多有涉猎, 以树立正念、放大心量、拓宽眼界, 不断超越。思想引领行为。思想的转变, 心态的改变, 在教学与科研方面, 教师定会加大投入、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进取, 教学与科研水平定能获得长足的进步。

摘要:近年来, 财会领域发生了巨大变革, 为胜任教学工作, 高职高专财会专业教师必须通过“学、做、研”, 吸收财会理论与实务的最新动态, 介绍学科发展前沿的最新动向, 围绕提高教学水平开展科学研究。“学、做、研、教”周而复始,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对应的教学与科研水平处于动态螺旋上升状态。

关键词:终身学习,职业成长,文化自觉

参考文献

[1]赵桂文.探讨研究型教师培养目标的途径[J].中国职工教育, 2013 (10) :72.

[2]高志敏.关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理念的思考[J].教育研究, 2003 (1) :79-85.

[3]徐红.文化自觉:提升市郊教师的专业素养[J].新课程 (综合版) , 2012 (3) :59-61.

[4]周韫轶.教师专业发展文化路径的实践诉求与行动建议[J].教师专业发展, 2014 (1) :16-18.

《“问题——研学”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篇3

关键词:新能源专业 宏观选址 微观选址 风电机组选型 风力发电实训 风光互补发电实训

1.新能源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

新型能源业是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优势产业,也是河北省张家口市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近年来,河北省张家口市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进一步开发利用新能源,壮大新型能源产业,建设华北地区重要的新能源基地,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风能是绿色、可再生能源,风电产业是最具发展力的新能源产业。张家口属我国优质风能资源区,城内风能资源储量达2000万千瓦以上,可开发量达1100万千瓦以上,具备建设世界级大型风电场的良好条件。张北县拥有110千伏、220千伏变电站各一座,35千伏变电站4座,由丹麦等国投资的5000千瓦大型风力发电站已建成投入营运,是华北地区重要输变电枢纽之一。多层次辐射推进、共同发展的开发格局正在形成。 目前坝上地区已被国家列为风能开发重点地区。

目前,我国太阳能利用技术主要有太阳能热电技术、太阳能热水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三大类,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是未来发展的重点。目前,河北建投新能源有限公司在尚义县建成了20千瓦风光互补发电站,张家口市太阳能发电已顺利起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专门、系统的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能有效帮助大学生挖掘深层次的兴趣,引导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与探索能力,让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成长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2.教学研互动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是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国首批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2013年正式更名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科研优势与本科教育有机互动的建设理念,将专业建设规划融入学科发展,将学科优势转化为专业优势。依托《风力发电设备远程监测系统研究》、《坝上地区风电场选址规划中对风资源评估方法的应用研究》、《基于无线传感技术的小型风光互补路灯远程控制研究》、《大型风电叶片模具液压翻转机构的应用研究》、《基于物联网的风电机组柔性并网研究》等省市级研究课题,结合河北大唐新能源有限公司、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化德泰泓风电场等企业,在师资力量、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与探索,使之成为我国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领域高素质、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重要的培养基地。

3.教学研互动模式下的新能源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3.1教学研互动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以风电场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依托,引导学生完成基于风资源测评的风电场规划的各个模块的实践教学,包括风资源测评、风电场宏观选址、风电机组选型、微观选址和风机排布以及风电场的电气设计的实践教学模块。

3.1.1宏观选址

在风能的实际应用中,首先必须考虑的是风电场的选址问题,它对风力发电的经济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风电场宏观选址过程是从一个较大的地区,对气象条件等多方面进行考虑后,选择一个风能资源丰富,而且最有利用价值的小区域的过程。如何选择有利的气象条件,对风电场力求最大限度发挥风力发电机组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3.1.2微观选址

微观选址是在宏观选址选定的小区域内,考虑由风场环境引发的自然风的变化及由风力发电机组自身所引起的风扰动(即尾流)因素,确定如何排列布置风力发电机组,使整个风力发电场年发电量最大,从而降低能源的生产成本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1.3设计良好的电气系统

包括电气一次系统和二次系统。电力从电厂送至用户过程中,在主干网络和配电网络均引起电能损失即功率损耗,主要包括输电线路功率损耗和变压器功率损耗。风电场电气系统设计的好坏,对风电场的经济性有很大的影响,需考虑风电场的地区电网规划,结合风电场总体规模考虑送出,避免重复建设;遵循输变电系统无功容量采取就地平衡原则,在风电场升压变电站主变低压侧加装无功补偿装置,提高线路有功输送容量,降低线损,节约运行成本。

3.2依托重点实验室的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

依托现有的以重点实验室、学生创新实验室、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等为基础的立体实践教学平台,进一步推进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试行将原来的课外科技创新项目转化为课内学分,开设《科研实践》课程,完善以全程导师制为特征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展以点带面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特别以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教研室的STR-WIND2100风力发电实训系统和STR-SW3100风光互补发电实训系统为依托,进行风力发电和风光互补发电的实训教学。

3.2.1风力发电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

风力发电系统主要由轴流风机、永磁同步发电机、风速仪等组成。在风力发电发电系统中,利用轴流风机吹出不同风速的来模拟自然界中多变的风能,当轴流风机开启转动时,产生的风能带动风力发电机,使得风力发电机开始运动,由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即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电路中就会产生电流,为了区分一般称为感应电流,这种现象称谓电磁感应现象。利用风力发电实训平台,完成“风轮与发电机的最佳功率匹配”等七个教学課程的实训。

3.2.2风光互补发电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

风光互补发电实训系统主要由光伏供电装置、光伏供电系统、 风力供电装置、风力供电系统、逆变与负载系统、监控系统组成。利用风光互补发电实训平台,完成“光伏供电装置实训”等五个教学课程的实训。

4.结束语

顺应国内外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结合学科研究特色,进一步梳理现有课程设置,结合科研优势,校企联合,完善"重基础、强实践"的课程体系。同时,变灌输式学习为引导式学习,变被动式学习为自主性、探索性、研究性学习,培养新时代的有创造力的新能源人才。

参考文献:

[1]武高辉,杨韬,赵希文,等.本科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3):21-23.

[2]姜长宝.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探讨[J] .科技管理研究,2010(8):152-154.

《“问题——研学”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篇4

***市扶贫办公室(2018年9月15日)

为切实抓好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整治工作,根据省委反馈的意见建议,按照市纪委的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进一步纠正“四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以作风攻坚促脱贫攻坚,以“钉钉子精神”持续用力推进作风建设,在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下更大功夫,营造勇于担当、敢于破难,营造心齐劲足、干事创业的脱贫攻坚浓厚氛围。

二、工作任务及举措

《“问题——研学”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篇5

一、问题的提出

自从有了学校教育就产生了学校的教学管理。人们对教学管理规律性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学校教育的变革而逐步发展完善的。我国的学校教育历史悠久,人们在长期的教学管理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早在我国的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中,就提到了如何考核、如何管理学生等教学管理问题。后来的许多教育学家对教学管理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到了近现代,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校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管理活动日益复杂,不再局限于维持教学秩序、编排学校课表、确定几门学科等单项活动,而逐渐趋向于对教学计划、考核评价、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等进行全方位统筹并实施系统化管理。

虽然许多人意识到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并已采取行动进行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管理改革等方面的工作,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使得目前教学管理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是对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领导教学工作中没有把教学管理摆到应有的重要地位,往往忽视管理,甚至放任管理,直接影响了培养人才的质量。其次是重视教学过程,轻视管理环节,不注重教学管理的研究与探索。目前许多中职学校往往只注重教师是否按时上课,学生是否认真听讲,忽视了对教师实际教学能力的检查与评价。部分教学管理者本身也只是凭自己的经验指导教学,常常自我满足,不善于学习国内外的管理新模式、新手段,不善于结合本身的特点创造适合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模式。久而久之就使得教学管理模式趋于单一化,教学方式趋于呆板、僵化,一旦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就束手无策。这种缺乏研究的管理和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的管理模式,只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无序、教学上的不思进取、僵化落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今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传统教学管理模式所培养出的职业技术人才很难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立足。依据是毕业生吃苦耐劳精神差、社会竞争意识不强、实践操作水平低、创新能力差、现代高新技术掌握少,造成有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只能转行,也有一部分学生由于找不到工作而呆在家里当无业游民,严重影响了职校毕业生在社会上的地位,导致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一年比一年少。要改变这种局面,职业学校必须寻找一种新的教学管理模式,来培养思想觉悟和技术水平高,适应市场经济竞争力的专业技术人才。为此,我们设计了“职业院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课题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制订专业指导计划。根据新大纲的要求,重新编制机电类的教学指导计划,优化各专业课程开设秩序,确定各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完成的教学任务,确定项目教学中的各项目任务。

2、创新校本教学内容。从农村市场对职业学校的需求出发,以项目驱动式教学为手段,根据学校自身特色,精心编写两本具有特色并被同行认可、学生满意的适合农村职业教育教学的校本教材。

3、建立健全职校生实习考核评定机制。根据不同工种、不同专业、不同阶段等来制定实习成绩评定的标准;考核评定兼顾及时性和经常性,定量与定性,统一和灵活等原则;采用多样的评定法,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建立测评体系。通过对教师教学计划的审定、教学过程的监控管理、教学成果的检测考评,建立教师教学的评价体系。通过对学生课堂学习评价、各个项目学习评价、学期的成绩测评等环节,建立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同时建立学生政治思想评价体系,完成对农村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的综合测评体系的优化工作。

(二)研究内容

1、通过公共文化课程新旧大纲对比研究、职业学校大纲与普通高中大纲的对比研究,编制农村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文化课程的指导性教学计划,探索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

2、以项目驱动教学作为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专业课程教学计划编制、目标任务(项目)的一般性方法和原则,构建适合农村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课程的项目驱动教学的内容,实现对学生的分层次教学,加强教学过程的监控与管理,建立相应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在计划编制时注意各课程之间的整体协调,注意学生终身学习的需求。项目确定时注意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对所学内容的综合运用、对所学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学内容力求切合学生实际。

依据学生个性特点,合理区分学生层次,针对各层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确定不同小项目、小目标,并逐步缩小目标差异,最终全部实现整体目标。

我们将对传统的考试方法和内容进行改革,构建一个新的多元评价体系。具体分为平时考核(含学习态度考核,小项目完成情况)、期末测试(理论测试在试卷库中抽取,组织集中考试;实习测试采用工厂生产模式测试,要求完成成型的综合产品)。

3、针对学校目前实习工场出现的一系列安全事故隐患,进一步明确实习指导教师岗位责任,规范管理制度,强化学生安全教育、职业素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同时根据新大纲要求,调整学生专业课与文化课比重,优化实践课与理论课比例,加大硬件建设资金投入力度,扩大校外社会实践基地范围,创造学生实践良好环境,进一步突出实习实践。

三、研究策略与方法

1、文献查阅法:通过上网和查阅资料,了解有关实习实训操作流程;学习和借鉴有关项目驱动教学的实录案例的方式方法;补充质量测评体系的漏洞;完善指导性计划的内容等。

2、问卷调查法:设计制定面向全校师生的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当前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和学生的综合评价机制有哪些方面需要改善等等。通过调查和分析,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

3、行动研究法: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教学管理模式和方法,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

4、教育实验法:立足于自己的所在的教学班级,通过实验前、后学生学习的变化,找到适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

5、个案研究法:结合课题研究目标,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制定学习计划,针对个性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效指导。

四、研究步骤

1、前期准备与开题阶段:

时间为2011年6月至2011年11月。内容为项目申请书、课题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的制订、相关文件的出台、专家讲座、教师培训及问卷调查。

预期成果:各种方案、文件的制订;分析综合问卷调查得出结论。

2、专题研究阶段:

时间为2011年11月至2012年9月。阶段工作为:(1)2011年11月至2012年4月:编制机电类的教学指导计划,优化各专业课程开设秩序;以项目驱动式教学为手段,编写教材初稿,同时在09级各专业中的《电子技术基础》、《C语言》、《作文教学》、《静物色彩》、《职业生涯》课程中试用;制定测评体系的有关文件。(2)2012年5月至2012年9月:建立健全职校生实习考核评定机制,在家电和机电两大专业中试用。

预期成果:机电类教学指导计划确定;编成校本教材初稿;评价体系方案与考核评定机制出台;完成若干篇论文。

3、综合研究阶段:时间为 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分析机电类新的指导计划在实践中的意义;完善校本教材;分析测评体系在教学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分析并完善实习考核机制。

预期成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科研论文4篇,教学论文2篇,教材出版。

4、课题结题阶段:2013年12月

五、预期成果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主要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完善,机电专业教学指导计划的完善,课程项目的确立及开课规划的形成,校本教材的开发,采用项目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分层次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形成较为完善的项目教学过程评估体系、效果评价体系。

成果形式主要有:⑴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⑵完成适合项目驱动教学的相关校本教材,包括《机械加工》、《电力拖动》;⑶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及教育教学论文10篇以上。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预期先在校内机电专业进行实践,然后进一步向校内和校外相关专业进行推广,取得预期效果后进一步申请成果并争取在湖南省范围内的广泛推广。本课题的应用范围主要是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此项目受益面比较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对于社会而言,为国家终生教育体系框架的建立奠定一定的基础和积累丰富的经验,并且能以此进行扩展,优化了社会教育资源,职业教育不再是断头教育,职业教育类学生也有了技能终生发展的道路,对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能更快更好地培养各层次技能人才;(2)其次对于职业学校而言,由于确定了专业指导计划,明确了各项目培养目标,合理的课程开发方法、课程设置方法,对于各类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提升作用,促进各个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3)再者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本课题研究成果的最大受益者,他们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更多有用的职业技能和知识,在就业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同时根据情况,能随时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不断提高职业技能水平;(4)最后企业也是本课题研究成果的直接受益者,因为更多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将促进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六、课题保障

《“问题——研学”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篇6

高中学校内部的学生都是一群接近成年的孩子,他们对于知识的积累和解读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技能和技巧,因此,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自主参与自学和讨论,保证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真正参与学习的实践中做到对学习内容的真正积累和掌握,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现代教育教学在学生身上的真正落实,才能实现对学生的基本培育。例如,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以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课程内部的学习内容进行了解,让学生先自主参与集合的学习,把自己不懂、不了解的内容勾画出来,在学生自主了解完整个章节内容后,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让知晓答案的同学站起来解答,当有不完整或不完善的时候,教师再进行补充和讲解。

二、通过定义的呈现,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和思考的能力

在数学课程教学内部,许多学习内容的讲解都是通过例题或理论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的理解和透析,对于一节内容的讲解和分析,主要从理论的分析上下手,才能让学生在参与学习课堂的实践中真正得到学习内容的有效掌握。例如,以“立体初步几何”的相关定理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参透其中的平行和垂直关系,让学生找出立体几何相互之间存在的几种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参与数学课堂上的讲解和分析,和学生一起探讨其中的内涵和知识。

三、以数学例题为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参与数学课堂

《“问题——研学”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篇7

【关键词】问题式学习;思想品德课

高效课堂改革的浪潮给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实践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四十五分钟课堂更加有效?这离不开对新的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思考。近年来,问题式学习模式渐渐步入思品课堂,使教学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从学科内拓展到学科外,循序渐进,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谓问题式学习,是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问题式学习主要由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反思评价等几个环节组成。

问题式学习模式下的思品课堂,把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思考、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小部分时间留给教师进行指导和启发,符合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规律,促进了知识的有效转化。并且在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知识的生成、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主体地位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突出教师的角色转化意识

问题学习模式强调按“解决实际问题需要” 进行抛锚式学习,要求教师转换角色。教师必须从“信息的提供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即教师自己也应该是一个学习者。为激励和支持学生的生成性学习,教师必须是灵活的,要学会和学生一起做一个学习者,而不是万能的专家。

由于所设计问题的复杂性和开放性,凭单个学生的力量不可能完全解决,学生之间需要采用互助学习的方式,在合作中发挥各自的潜能,在多种解决方案中寻求最佳化解答,此时的教师应是知识和信息的启迪者,更是合作者,应和学生共同学习,帮助学生发现相关信息,并引导学生参与理由充分的决策过程。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互助合作意识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问题学习模式中的自主学习是指在提出问题以后,教师并不会马上告诉学生这种问题应当如何去解决,而是由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有关线索去解决问题,解题过程中需要搜集哪些资料、从何处收集资料等问题教师要适当加以指导,在学生解决问题之后教师还要告诉学生专家是如何解决类似问题的等,要注意培养、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既有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也有助于实现高效的合作学习过程。

教学案例中情境挑战任务真实而又复杂,综合性强,解决的难度大,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同伴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引领,进行积极互动,相互交流想法,相互鼓励沟通。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完成课程学习。小组合作既是解决学习问题和获取课程知识的手段,同时也是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须的基础性能力,因此问题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创新意识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首先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入手。

笔者曾做过一个调查,从调查中得出以下结论:实践前仅14.29%的学生认为本学科重要,而实践后则高达81.00%;实践前仅8.57%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还有72.38%的学生学习兴趣较差,而实践后分别为57.00%和11.00%。这说明实施问题学习模式下的贾斯珀教学法使学生认识到了本学科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本学科的浓厚兴趣。实践前后学生在学习中的总体表现“积极主动”由10.48%上升为79.00%,“完全被动”由43.81%下降为1.00%;学生对老师的要求“主动参与和配合”由60.00%上升为90.00%;“无所谓”由6.67%下降为2.00%。实践前学生经常在课余阅读教材、相关书籍的仅有1.90%,从不阅读的有25.71%,而实践后分别为28.00%和3.00%。这说明实施问题学习模式教学后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学生学习知识是挑战任务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自己构建的,从而真正地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模式不是单一的,教学方法应当是多样的。但从已取得的成效来看,问题学习式模式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和价值,它改变了教师简单的“以讲为主”的思品课堂说教格局,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和积极探索精神的培养和锻炼,激起学生的研究欲望,培养研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确定无疑的。

【参考文献】

[1]高文.抛锚式教学(1.2)[J].全球教育展望,1998(3、4)

[2]郑明义.基于解决真实问题的学习[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3]刘晓艳.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4]陈碧凤.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与我国的教育现实[J] .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运河学校)

上一篇:小学生作文我尝到了幸福的滋味下一篇: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