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精选9篇)
在当地,我们分别采访了村委会领导和许多当地村民。组员们用自己礼貌的态度和真挚的感情令村民对我们敞开了心扉。但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在采访工作结束后,我们却得到了两种完全不用的信息。一方面,是代表官方的村委会领导发表的说辞,另一方面,是来自广大基层群众反馈的信息。
首先我们前往的是该村的村委会,这栋二层小楼与周边还比较落后的景象相比格外惹眼,宽敞的办公会议室和不斐的红木家具让我们不禁感叹这还只是一个村级政府。接待我们的是一位职务类似助理的工作人员,他向我们介绍到:**村从2003年开始经济结构调整。到目前,已经发展成以矿山开采和矿石深加工为支柱产业,农作物种植为第二产业以及少量第三产业为辅的经济结构。**村背靠塔山,矿石开采以大理石,汉白玉,红砂岩为主,在就地加工后可制成各种石雕,板材,玻璃,胶水等,成品在销往北京市区、河北省等地的同时还出口到中国台湾和日本。农业作为第二产业,种植作物有玉米和小麦两种,并有少量果树。第三产业是一些企业,有月饼厂,箱包厂,福利纸箱厂,为全村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也有一定创收。
村里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流动人口较少,并且贫富差距不大,人均年收入5600元上下,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谈到**村未来如何发展的问题时,村为会领导告诉我们,07年5月市政府出资已经修好了一条贯通全村的水泥路为大家出行提供方便,今后将继续加紧基础设施的建设并除旧建新,即以村委会出面的形式,由投资商出资为村民推除旧房每户建起一座二层别墅,将村民住宅集中,空出的宅基地用于建设企业厂房,发展如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9年8月—2009年12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的传染病病人120例。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 回收后经筛选, 剔除无效问卷2份, 有效问卷118份, 有效率98.3%。其中年龄≤40岁32例, 41岁~59岁54例, ≥60岁32例, 平均年龄50.26岁;男82例, 女36例;小学及以下34例, 中学及高中66例, 大专及以上18例;农民59例, 工人43例, 学生及知识分子16例;未婚15例, 已婚92例, 离异5例, 丧偶6例;住院1次75例, 2次及以上43例;生活完全自理99例, 不能完全自理19例;肝炎53例, 肺结核56例, 其他9例;病程≤1年72例, 1年~5年31例, >5年15例。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采用病人基本资料和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基本资料问卷由研究者根据文献回顾自行设计, 包括9个条目: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住院次数、生活自理情况、所患疾病、病程。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3 个维度10 个项目, 10个项目计分之和即为社会支持总分, 最低得分为10 分, 满分为66分, 总分≤22 分为低水平, 23分~44分为中等水平, 45分~66 分为高水平, 得分越高表明社会支持水平越高[3]。
1.2.2 资料收集
通过我院护理部组织全院护士长进行培训, 由各科护士长指导病人独立、认真填写问卷后统一回收。对阅读和书写有困难者, 调查者帮助阅读, 让被调查者独自做出选择, 调查者帮助填写。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和推论性分析。
2 结果
分
分
分
分
分
不同性别、病种的病人不同社会支持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传染病病人的社会支持状况
本次调查发现, 传染病病人的社会支持得分处于中等水平, 高于国内常模 (P<0.05) [2]。社会支持是指个体从其社会关系网中获得的信息、情感即物质支持[4]。社会支持既是一种单向的关怀与帮助, 也是一种社会交换。良好的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 对于改善传染病病人的心理状况、缓解应激、更好的适应疾病过程、促进疾病康复非常有益。社会支持从性质上分为两类: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指的是客观的、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主观支持是主观的、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 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 多数学者认为, 感受到的支持比客观支持更有意义。除了实际的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主观体验外, 社会支持还包括个体对支持的利用情况。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崇明地区传染病病人得到了较多的社会支持, 这可能与医院健康教育的加强、传染病知识的普及、社会的和谐、国民素质的提高、人们对传染病的传播、预防有了正确的认识有关。调查中还发现, 传染病病人社会支持得分中, 主观支持得分最高, 客观支持得分其次, 支持利用度得分相对最低, 可能与传染病病人的社会支持系统不断完善有关, 以前由于错误意识的引导, 传染病病人往往不易被外界尊重, 现在, 随着政府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日益重视, 社会各方面给予了足够的关注, 在待遇上的前后反差, 也许让传染病病人在情感体验上更容易产生满足感。而在支持利用度方面得分相对较低, 说明崇明地区传染病病人主动接受帮助的意识还不强, 也许与崇明的传统、个体的性格、文化程度等有关, 值得进一步探讨。
3.2 影响传染病病人社会支持的因素
调查显示, 不同职业、婚姻状况、住院次数、年龄以及生活自理状况等的社会支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较小、文化程度较高、城镇居民的传染病病人支持利用度得分较高, 农民得分较低。这可能与居住环境有关, 知识分子、城镇居民大多居住在城镇, 接受社会各方面包括单位、家庭等的社会支持比较多, 而且通常利用度较好。在当今信息高度发达、社会结构快速变更的时代, 知识分子获取信息的渠道远比农民多的多, 也许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更强。但同时也发现农民尚缺乏主动利用社会支持的意识, 对社会支持资源的利用度较低。这一现象提示我们有必要关注并探讨引导农民病人主动寻求社会支持的方法, 扩大社会支持的来源, 优化其社会支持网络, 可通过社区、护士及家属的健康教育, 更好地满足病人的身心需求, 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的积极作用。
婚姻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 如果婚姻关系丧失, 就意味着缺乏稳定的社会支持。本调查显示, 离异、丧偶的传染病病人所获得的社会支持总分较低。且这部分病人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明显低于他人。离异、丧偶的病人是社会支持的弱势群体。
调查中还发现, 多次住院、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以及年龄偏大的病人, 所获得的社会支持较低, 可能与病人的自卑、无助、孤独, 与家人、亲友及社会接触较少, 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感体验也不多, 导致其与社会交往更不密切、对自身健康的自我评价差、自我封闭、不愿意或不能有效利用社会支持系统有关。
4 小结
传染病病人得到的社会支持比国内一般人群高, 处于中等水平。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离异、丧偶、多次住院、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以及年龄偏大的病人, 为这些弱势群体提供疾病知识、心理支持及情感上的照顾, 帮助他们开发可利用的社会支持资源, 消除自卑, 进一步提高传染病病人的社会支持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秀华, 王丽娟, 于艳华, 等.肺结核病人社会支持水平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 (2) :143-144.
[2]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 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9, 13 (增订版) :127-131.
[3]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1994, 4 (2) :98-100.
摘要:本研究为综观研究,采用问卷抽样调查和个案深度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的目的在于解释、预测福建社会体育发展的现状和轨迹,同时通过了解民意来促进政府体育工作的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进程,协助政府探讨民众的实际状况及面临的问题,以供政府决策参考。
关键词:城乡居民;体育意向;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05(2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2-0171-03
据1998年《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的成果指出:“在经济发达地区(除福建省外)社会体育开展得普遍较好,人们的健身意识强烈,人们的体育价值观念、体育活动的参与率、频度、时间等要素均超过经济欠发达地区。”福建是中国经济一个较发达的地区,理应群众体育发展水平相对较好,然而,是什么因素阻碍着福建群众体育的发展呢?为此,我们用了四年的时间(2001-2004年)对福建省的群众体育状况进行广泛的跟踪调查。研究的目的在于解释、预测福建社会体育发展的现状和轨迹,对城乡居民的体育观念和意向进行调查研究,通过透视微观社区体育来纵览宏观社会体育,通过个案分析、个体价值、意向和行为的变迁来衡量社会体育变迁的程度,同时通过了解民意来促进政府体育工作的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进程,协助政府探讨民众的实际状况及面临的问题,以供政府决策参考。
1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方面,本研究样本以我院社会体育专业2000级(60人)、2001级(30人)、2002级(30人)、2003级(60人)、2004级(30人)的学生为调查员,经培训并要求每位调查员负责5户他们所在的原户籍(未进高校时的户籍)的福建正式户籍的家庭户居民与村民,以及调查员所在的原居委会或村委会。此项专题调查的备取样本共2 500份,完成2 100份(2001年300份、2002年450份、2003年600份、2004年750份),删除各年的无效问卷共计25份,实际用于统计分析样本2 075份。调查时间为每年暑假进行。
个案的研究采用访谈、观察、座谈会、查文献等方法收集资料。并参照对比了国际国内社会发展指标和“1998年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的成果调查指标的基础上,我们把社会体育发展环境分为3大环境领域和9方面内容交叉的完整的系统对社会体育发展状况进行测定。这3大领域是物质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和文化环境。9方面的内容主要涉及:1) 个人背景资料;2) 家庭及社会背景资料;3) 对体育生活方式的评估;4) 对社会体育环境的评估;5) 各类体育价值观念;6) 对政府社会体育工作之评价;7) 人们对社区体育发展的期望;8) 对社区体育服务的具体项目提出看法;9) 对政府未来社会体育工作建议与的要求。
2调查分析
2.1经济仍是影响城乡居民参与体育的重要因素
根据1998年《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的抽样样本单位,第二阶:福建是福州、南平、永安,第三阶:福建是连江、光泽。尤其从第三阶来看,这2个县是福建省经济偏中下水平的县。而分析时却将福建省经济的总体平均指标作为标准,因此,出现“福建省群众体育落后”的原因。这2个县的经济状况见表1。根据我们调查:家庭人均经济收入在1 500元人民币以上的,每周参加体育健身频度5次以上的家庭成员约占调查数的56%,其中有70%的家庭有进行体育消费(指该家庭成员合计:50元/月以上,用于体育支出的费用的家庭,如健身俱乐部会员费、购买健身器械或参加各体育活动费用等);在1 000元~1 500元区间的,每周参加体育健身频度3~5次的家庭成员为78%;在600~1 000元的,每周参加体育健身频度3~5次的家庭成员为46%;600元以下的,每周参加体育健身频度3~5次的家庭成员为12%。可见:群众体育的发展规模、水平和速度,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经济发展所能够为群众体育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
2.2百姓对“体育与健康”关系的理解及原因引起课题组关注的是“家庭人均收入在600元人民币以下,每周参加体育健身频度3~5次的家庭成员占调查数的12%”。
福建省城乡居民对体育的健身价值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多数人对体育的参与是为了解决身体健康的问题。人们对体育在心理、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功能也有了新的认识,体育的健身、消遣娱乐、社会交往、自我实现、精神宣泄、追求消费、生理与心理恢复等各方面价值观念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并逐年扩展出新的含义。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比率也逐年增加(2001-2004年分别为38%、46%、59%、64%)。城乡居民进入社会体育活动中来受到各方面社会因素的影响,其中在学校期间的体育兴趣爱好培养的作用为首位;其次是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再次是便民的体育运动设施和周围人群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便民的体育运动设施,即中国体育彩票公益金每年增大资金投资兴建的“社区健身路径”,不仅是解决城乡居民体育健身场所的就近就地、小型多样的问题,表现了政府的爱民政策,而且给民众传达了“全民健身,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思想理念。这从城乡居民选择的体育运动项目上就足以证明(表2、表3)。百姓选择“社区健身路径”与政府投入资金比例成正比,并且逐年递增,预计未来5年,“社区健身路径”将成为城乡居民的首要选择运动项目。
2.3不同地域的人们传统文化心理决定了不同的身体活动方式八闽大地是具有陆地农业文化和海洋渔业文化的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两种不同的体育生活方式,一是以闽南金三角、莆田、福州、闽东部分县(市)的沿海区域。长期以海为生的环境中,强调个性的张扬,注重身体形态与功能的提高,以及体能的付出,所以,对现代体育的健身方式容易接受和融入。二是以闽北、闽西等为主的山区农业生活方式。这一区域的人在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环境中,已习惯了和谐、宁静及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此外主要的疾病多为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病,所以主张动静结合,素以个人的修身养性为主。不注重体育活动的强度和运动负荷,不强调运动的竞技性。由于这两地域人们传统文化心理状态等的不同,因此对身体活动的内容选择也不同。(表2、表3)从项目选择看,正常地反映了地处沿海、山区的特点,也表明了这些项目的普及和群众的喜爱程度。
2.4对政府当年的社会体育工作评价在“您对本地政府这一年来群众体育工作的基本评价。”(表4)的评价中,城乡居民认为“尽了很大努力”(由2001年的7.2%至2004年的9.5%)和“尽了努力”(10.6%~18.4%),而认为“尽力不够”(30.4%~24.2%)和“很不尽力”(31.1%~21.6%)。后者的每年人数逐渐减少,前者逐渐增多。说明当地政府逐渐认识到以人为本的社会体育发展观。4年来城乡居民对当地政府的群众体育工作仍表示不满。如“一年来,当地体育行政部门是否开展过‘全民健身计划宣传工作”的数据统计显示:有11个县在3年里没有宣传、有26个县在2年里没有宣传、有38个县在1年里没有宣传;“当地政府是否组织培训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统计显示:有42个县尚未组织过。“在您居住处的1000米范围内是否有健身场所”的统计显示:42%的家庭住户回答没有,58%的回答有,其中学校性质的占74.6%、私人营利性的占3.2%、社区公用性的占9.8%、县(市)公用性的占12.4%。说明缺乏城乡居民健身场所和设施。这些诸问题是引起群众对当地政府社会体育工作的不满因素。
由于人们的全民健身意识谈漠,在开展全民健身工程的具体实践中,缺乏相应的法规政策、一度陷入可抓与可不抓的境地。组织形式还比较单一,各个项目、各类人群的体育协会和俱乐部、各种晨晚练活动站未完全健全,还未形成网络化的体育组织管理体系。现在经费困难和体育场地设施匮乏的问题是制约社区组织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民众普遍反映:这种状况最主要是城市规划不配套和规划不落实及监督实施无力造成的。例如,城乡居民居住小区的体育活动场地设施的配套建设问题;有关部门对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问题、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和市县区体育场馆向民众开放的问题,以及有偿开放的高收费问题等,仍需当地政府加大实施力度,给予解决。
2.5百姓对政府的社会体育工作关心不足在问及“您了解政府推出的《全民健身计划‘一二一工程》吗?”,民众表示“不知道”分别为:65%(2001年)、57%(2002年)、51%(2003年)、47%(2004年)。在“知道”和“懂得一些”的民众中,城市地区的比例较高,为93.7%,而农村地区偏低,为23.6%,说明:民众对政府的社会体育工作关心支持是不足的,也显示城乡居民在健身意识上还具有显著差别。自1995年始,经过10年的全民健身工程的不断推广落实,百姓对全民健身的了解开始逐年增加,但百姓对全民健身工程的内涵和重要性认识是不足的。此外,从“全民健身工程的器材设施”的维护管理来看,在调查的211个器材设施点中,近65%配置点的器材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或被偷盗。使原本就不足的健身设施,更是雪上加霜。通过体育彩票获得的公益金,由英派斯公司设计与制造的一套“健身路径”器材,坚固耐用和实用,倍受大多数人的喜爱。然而有一些人却不珍惜使用,对器材采取野蛮行为,甚至被一些不法之徒偷盗了。为了大家和自身的健康,需要我们每一位公民去自觉的爱护和维护“健身路径”器材。
2.6百姓心目中“社会体育发展”的真正标志此问题是2003年的问卷调查增设的。问卷分析显示,农村居民心目中“社会体育发展”的真正标志,主要表现在4方面:1) 农村体育要有人抓;2) 体育活动也要“下乡”;3) 村村应有体育活动设施;4) 农村也有体育健身热。为什么当前农村居民表现出这4方面的欲求?其原因是:新一代农村青年认识到农村逐渐向城市化发展的步伐,更加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不满足老一辈“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然而,农村体育在乡镇一级中的地位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已调查的132个乡镇中,91%的乡镇至今没有乡镇体育组织,没有专、兼职的体育人员,96%的村没有体育设施(不包括村一级学校),尽管村一级的小学有较简陋的体育场地设施,但多数是不对村民开放的,致使农村体育在广大的农村难以发展。
城市居民心目中“社会体育发展”的主要标志,主要表现在5方面:1) 居民居住小区应有体育场地设施;2) 社区体育组织建设完善;3) 居委会有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岗位;4) 社区中每年应组织不少于3次的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5) 健身科普知识与方法要广泛宣传。
2.7对政府未来社会体育工作的建议与要求城乡居民把“重视并建立完善的社会体育组织”和“解决体育场地器材和体育指导问题”作为当前和未来最关心的体育事情,并希望政府办好的实事。
百姓的建议:“在乡镇、居委会一级应设置专职的体育干部,要重视自发性的民间群众体育组织的建设和发展。”“政府要每年组织2次以上的社会体育骨干培训,在招聘使用村、居委会一级工作人员时,应把本辖区的社会体育发展规划作为一项竞聘和考核鉴定的条件。”“政府应尽快出台一些有关居民居住小区的体育场地设施配套建设的政策法规,保障居民能有切近的健身场所。”“多报道和介绍相关的、先进的农村体育文化活动方式和方法,组织体育‘下乡,为农民宣传科学的健身知识和技能。”“体育科普知识太少了,应多报道和宣传。”“政府可通过招标的方式,将有限的经费投入到那些有能力、有条件的社会体育组织中,来协助政府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比如,办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和各种健身技能学习班等,并根据其实效业绩来确定补给的经费。”“政府应出台有关保护和管理经营‘健身路径(体育彩票资助的健身场地和设施)。”“不要忽略残疾人的健身权,他们的身心健康更需要得到体育组织的扶持和帮助。”“注重社区的作用,将社区体育作为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的枢纽,并成立相应的实施机构,关心下一代的身心健康,使学校体育能在社区中继续延伸发展。”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 社会体育发展的物质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文化环境是影响以场地设施、团体组织、人的观念因素为特征的社会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反之,后者对前者也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图1)。
2) 以人为本的社会体育发展观。社会体育的发展同经济建设、生活质量、教育、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等,一样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为了人的素质提高。
3)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体育发展的基础。
4) 城乡居民进入社会体育活动中来受到各方面社会因素的影响,其中在学校期间的体育兴趣爱好培养的作用为首位;其次是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再次是便民的体育运动设施和周围人群的影响。预计未来5年,“社区健身路径”将成为城乡居民的首要选择运动项目。
5) 不同地域的人们传统文化心理决定了不同的身体活动方式。
6) 发展社区体育是当前和未来社会体育发展的最重要方式,对促进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7) 新闻媒体作为引导人们良好的生活方式,对社会体育的完善起着“催化剂”作用,是影响社区成员进行体育锻炼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3.2建议
1) 社会体育的发展应以居民的愿望为根据制定首要的工作任务;全面的社会体育发展则需要建立多目标的行动计划和各个方面的协调行动;在推行社会体育发展之初,改变居民的态度与改善物质环境同等重要,要促使居民积极参与社会体育事务,提高地方体育行政效能;选拔、鼓励和训练有志于从事推广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地方领导人才,是社会体育发展中的主要工作;社会体育的发展特别要要重视妇女和青少年儿童的参与,扩大参与基础,求得社会体育的长期发展。2) 引导并大力发展民间体育团体组织是政府要高度重视的问题。3) 提供大量有关发展社会体育的热点、焦点问题的信息资源,以加大新闻媒体对社会体育发展的宣传力度。引导促进社会成员对体育态度与行为产生正面的影响,改变人们的体育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所谓小微企业,就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在我国,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细胞,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小微企业更是地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暑假期间,我走访了****的一家乡镇企业——****有限公司,了解了一些以该企业为代表的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以下便是我的调查总结。
我从****公司了解到,该公司是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的机械生产企业,主要从事石油钻采设备及石化管道阀门的设计与制造,该公司主要产品有手动、液动、防器喷及防器喷控制装置、井口装置(采油、采气、压裂、热采、注水)、套管头、螺杆钻具、节流压井管汇、采油设备、采油类工具、井下工具等多种系列。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经济可以讲就是以乡镇企业起步,带动了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既壮大了集体经济,也带动了村组创业,增加了群众收入。那时,**公司在****起步,该地区的群众平均收入比其它乡镇群众收入多得多,大部分群众有存款,大部分家庭有积蓄。
以该企业为代表的小微企业尽管发展很快,但总体规模偏小,无论是从小微企业实现的销售收入或产值的绝对额来看,还是从其占全县工业企业的比重来看都还处于较低水平,尚属“小打小闹”,没有形成铺天盖地的大气候。一是资源型企业比重过大,深加工型和科技创新型企业缺乏,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在市场上缺乏话语权。二是产品结构单一,市场空间狭小,生产粗放,工艺简单,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三是现有企业转型升级路子不多,对未来发展缺乏清晰的战略思考和战略定位。四是规模较小,小微企业内部管理落后,技术含量不高,自主研发能力不强,研发投入比例较低,缺乏核心技术,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信用度低,特别是在信贷偏紧环境下,银行贷款投向更侧重于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获得银行贷款难度加大。
我从**公司管理处了解到,该公司近年来在东北地区各大油田的发展越来越快,公司管理层一直希望通过该机会能够扩大公司市场,因此,该公司从2010 1 年起便开始为公司开拓出口市场做准备,该公司负责人陈元庆说:“我们一直在为公司产品的出口做努力,也有很多外国公司的负责人到我们公司参观,比如说美国人还有俄罗斯人等,他们对我公司的产品很满意,但是来参观后,看到我们这乡镇小企业的规模他们就放弃了,这个小企业的产量根本就满足不了他们的产量需求,失败了几次后,我们也一直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希望能够早日解决。”不难听出作为该乡镇企业负责人的陈先生的无奈,这也显示出,如今的小微企业面临的一个困境。
与此同时,负责人陈先生开玩笑地说,自习总书记上任以来,中央对反腐倡廉力度的加大对他们公司的产量是有一定影响的,今年的业绩就没有前两年好,以前他们公司合作的油田有设备坏了会直接从他们公司订购一套新的,他们便可以生产新的设备,但是现在设备坏了,大家主张修理,把坏的器械修好,这虽然影响到他们的产量,但是节约了原材料的使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资源,并且,这是一种好的社会风气,陈先生笑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是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的!”
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政策和措施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帮助小微企业摆脱“成长的烦恼”。
(一)财政扶持方面
落实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在税收减负方面,中央和地方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将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到2015年底;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这对小微企业具有明显的针对性,直接缓解他们存难的状况。事实上,对于小微企业来说,还有很大的减税空间,为其创造更为有利的税收政策环境。
(二)金融扶持方面
1、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搭建方便快捷的融资平台,支持符合条件的小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逐步扩大小微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券、集合信托和短期融资券等发行规模。
2、加强对小微企业的信用担保服务。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大中央财政资金的引导支持力度,鼓励担保机构提高小微企业担保业务规模,降低对其担保收费。积极发展再担保机构,强化分散风险、增加信用功能。改善 信用保险服务,定制符合小型微型企业需求的保险产品,扩大服务覆盖面。加快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信用等级评价工作。
(三)技术扶持方面
1、提升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实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计划,鼓励有条件的小微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参与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国家和地方科技计划项目以及标准制定。
2、提高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加强宣传和培训,普及知识产权知识,推进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试点,开展面向小微企业的专利辅导、专利代理、专利预警等服务,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创新积极性。
3、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和资源浪费严重的小微企业发展,防止落后产能异地转移。
(一)立足三农服务 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宿松县地处皖、鄂、赣三省九县交界,是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体的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几年来,安徽省宿松农村合作银行紧紧抓住宿松县域经济加速发展的良好机遇,不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有效解决“三农”和县域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困难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二)调整信贷结构,突出支持重点农业发展
多年来,宿松农合行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统筹发展的趋势,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扎实开展信贷服务工作,积极调整信贷政策,优化贷款结构,突出重点支持棉纺、水产、畜牧、竹木、粮油食品等五大主导产业,重点培育一批高、新、优农产品规模种植示范大户和创业能人。自2005年以来,宿松农合行已累计发放各项农业贷款53.6亿元,其中农户小额贷款达到14.5亿元,占农业贷款累放总额的27%,发放农民工返乡和农村青年创业贷款13260万元,支持返乡创业农户和农村青年达到21000多户。
(三)立足资源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加速发展
宿松农合行通过“上下联动、载体带动、产品拉动、制度推动”,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实施一系列的举措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一是大力支持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宿松水面资源丰富,大小湖泊水面面积80万多亩,全省第一,全国第二,因此水产养殖成为宿松五大支柱产业之一。为了发挥这一资源优势,该行顺势而为,先后发放贷款9380多万元对辖内水产养殖户进行了全面的资金支持,使一大批水产养殖户经营规模越做越大,许多水产养殖企业在短短的几年内就发展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二是加大对生猪养殖产业化和肉类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产品附加值。至2010年9月末,该行发放生猪养殖业贷款达到了3360万元,支持生猪养殖专业户412户,规模型养猪企业18家。三是着力扶持生态林业产业化发展。该行先后通过发放林权抵押和担保贷款320万元支持了北浴、佐坝、陈汉等地的林业连片种植开发43户。
(四)依托产业特色,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宿松县许岭镇是该县最大的畜牧业养殖重点乡镇,荒山、草场自然资源丰富,当地农户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养殖,尤其是生猪养殖,已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仅万头以上的立体化、科技型生态养猪龙头企业就有3家,喂养1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户超过100多户,年均出栏商品猪达到20多万头。2008年,该镇成立了畜牧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实行“统一供种、统一配种、统一饲料、统一防役、统一价格回收仔猪”。为促进畜牧专业合作社壮大发展,让这一特色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做深做精,该行加大了对畜牧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信贷支持。一是把畜牧专业合作社纳入农合行信贷支持的重点项目,并建立详细的信息档案;二是实行宽松的信贷政策,对畜牧专业合作社根据实际经营管理情况追加一定的贷款授信额度,并对其及成员贷款给予下浮10%的利率优惠。去年,该行先后向其注入了200多万元的信贷资金,使该合作社成员新建的宇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得到顺利开工建设;三是改进信贷服务方式,提高办贷效率,该行试行了对农民专业
合作社及其成员进行综合授信,努力实现“集中授信、随用随贷、柜台办理、余额控制”管理目标。同时,通过加快ATM、POS等金融服务机具在大集镇的布点配置,为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提高科技先进、优质高效的支付结算服务。
(五)加强银企合作,扶持辖内中小企业发展
支持县内中小企业既是为发展县域经济加油,也是为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身发展添翼。为此,该行认真实施好小企业信贷促进工程,切实把信贷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纳入到每年的重点工作之一,落实在具体的贷款营销中,积极加强银企合作,加强与县担保公司的合作,积极帮助县域中小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尤其重点支持了低碳、低耗、低排、低污“四低”行业和现代商贸、现代物流、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建材化工等县内重点产业,缓解了其在生产发展中的资金矛盾,确保有限的信贷资金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六)创新服务产品,满足农户和企业金融新需求
针对县域经济发展中金融服务的新需求,该行积极设计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先后成功开办了小企业快捷通、商品棉动产质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贷款等一系列新金融服务产品,赢得了广大农户、种养专业户和中小企业的欢迎。宿松是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之一,特别是沿江沿湖圩地区棉花稳产高产,是当地的一大支柱产业。为让宿松棉花生产与购销运作体系得到畅通,该行在省联社的领导下,多次与安徽省棉麻有限责任公同、安徽省金纺棉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并经过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发现解决商品棉质押贷款的关键在于质押商品棉的管理,考虑到多种因素后,该行决定委派一名信贷员驻厂服务,实现质押商品棉双方共同监管,即商品棉出入库必由银企双方仓库保管员共同签字确认,同时双方签订合作协议:企业在银行开立专用结算帐户,帐户资金余额加仓单质押金额不小于企业授信余额。实践证明,这种商品棉动产质押贷款模式不但将企业库存商品变成了“活钱”,也提高了企业融资的积极性。
浅析铝型材的发展状况
中国铝型材产业始于1980年3月,广州市第二轻工业局铝制品工业公司和香港中国铝业公司合资兴建的铝型材企业在广州东郊圆村铝制品六厂建成投产。经过近30多年的发展,中国铝型材工业从无到有进而居世界第一,从净进口国到净出口国,并已进入全球强国行列。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大规模的基建投资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铝型材全行业的产量和消费量迅猛增长,而我国也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铝型材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到2008年底,全国领到生产许可证的有545家建筑铝型材挤压企业,拥有2120台挤压机,铝加工材产量达到1400多万吨。经过长达近10年的高速增长,我国铝型材行业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并展现出了诸多新的发展趋势。
我在实习期间在一家型材经销处工作,该经销处是我所在城市里较大的几家型材经销商之一,而此经销处的型材种类众多,其中铝型材的数量较多,它是我所在城市中蒙山铝材以及南山铝材唯一指定经销商。经销商处于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位置,联系着用户以及厂商,因而对于整个铝型材的发展情况最为了解,因此在实习期间我通过在企业中的知识学习,并跟随企业领导到厂家以及用户中进行生活体验,并结合自己在互联网进行的知识查询对于铝型材的发展以及销售情况等项目进行了一定的调查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给出自己对于铝型材行业的一些看法和见解。
我在实习期间,对于铝型材的调查在实际中主要集中在山东地区的铝型材的市场进行了实际调查,而其他的大多是通过网络查询以及行业领导的指导所了解的,就山东的发展状况而言,目前有数据显示,山东省氧化铝、电解铝产能分别达到1300万吨和400万吨,山东氧化铝产能居全国第一、电解铝产能居第二。氧化铝产量656万吨,居全国第二位;对于山东来说,铝产业可称有色金属行业的半壁江山。从产业结构来看,目前山东省铝产业结构“头重脚轻,粗老笨重”。上游铝产品主要分布在魏桥、山铝、南山、信发等企业。铝行业存在的产业链不完善、深加工项目少、附加值低、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使铝产业处于投入大、效益低的尴尬境地。氧化铝、电解铝产量分别为656万吨、148万吨,但铝材产量只有186万吨,铝板带以下的铝产品在全国基本排不上名次。相比广东、江苏、浙江的铝产业资产和规模都比较小,但因其大多是下游产品,每年获得的利税并不低于山东这个铝产业大省。当前,许多企业已经看到了山东省铝产业产业链空缺的商机,资金正在向这个洼地流动。
铝型材在山东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优势,首先,政策性市场机会,国务院为进一步扩
大内需,制定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有关措施的出台为2009年以后至今后铝加工业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政策性市场机会,对铝型材加工业的效果将会逐步显现,例如在铁路建设方面,由于在以后的时间里加多了铁路的建设,就造成了铝挤压型材和铝板材的产销的利好局面。其他如农村及城市电网改造、通信设备尤其在基站设备制造、医疗器械用铝型材和药用铝箔、家用电器下乡及保障性安居工程都为工业铝型材生产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市场机会。
第二,区位市场优势方面,山东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陆地总面积15.71万平方公里,近海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9417.23万,人口密度相对较大。目前,从全省情况来看,大部分区域正处于发展阶段,而且随着2011年蓝色经济区以及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继续增加,投资增长的潜力巨大,对于铝型材的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山东的政策方面,山东省《17个地市住房建设发展规划》来看,全省计划到2011年,各主要城市中心区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大约是3.5亿多平方米,第三,山东的房屋建设方面,山东省共有140个县级市、县、区,农村人口5000多万人,农村适龄青年结婚自建房根据统计部门人口年龄及农村人口比例推算,每年要建设4000多万平方米的自建房;即将实施的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每年也大约在2000万平方米左右,小城镇建设、县级保障性住房及企业用房每年在1.2平方米左右。《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商品房施工面积达1.8亿平方米。
第四,山东在全国铝型材的市场方面,其周边江苏、安徽、河南、山西、河北、天津、北京及东北三省,基本是都是人口稠密地区,每年将会有大约600万吨以上的铝型材的需求量,市场潜力巨大。从目前全国主要铝型材企业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广东等南方地区,山东、河北及辽宁等地也有部分铝型材加工企业,目前,北方地区的铝型材市场上广东等南方企业的产品也占据一定的份额,而运输距离过长在市场上不具备价格竞争优势。
第五,从产业布局来看,山东省是原料铝生产大省,下游铝材深加工企业相对较少,铝型材深加工业在山东省还属于发展阶段,以山东作为生产基地,辐射江北、中西部及北方地区,市场范围广阔。新建铝型材产业群,既符合《山东省有色金属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又能抓住有利时机,填补市场空缺,正是发展铝型材产业群的最佳时机。
从上面可以看出,铝型材有非常大区位优势,而且虽然国家的政策并没有在明确的鼓励铝型材的发展,但是由于铝型材是建筑的基本材料,因此当国家在出台有关于发展的政策时,必定会对铝型材的发展产生利好营销,而在山东,蓝色硅谷经济开发区以及黄河三角洲经济区都在持续进行中,所以说铝型材还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的。
而在铝型材的销售方面销售渠道的布局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企业外设办事机构或办事处直销,多数铝材企业在工程渠道市场拓展方面主要还是以设办事处为主,也就是通常业内人士所说的直销模式。在建筑型材工程渠道的拓展方面,尤其需要企业的销售代表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对于众多铝材企业而言,企业要想打开市场,必须有这样的员工做后盾,才能将型材市场做好。二是依托代理商批发或零售模式,据了解到,在铝材行业中,铝材企业有50%以上的产品是通过各地代理商销售出去的,在这一模式下需要双方信任和合作,从某一角度说是一场博弈。三是型材企业涉足系统门窗,仍需加盟,型材企业在资本、渠道布局到一定规模的同时,势必会开发出新的产品出来,目前对于型材厂商而言,这是最好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的最大的优势是有助于企业获取最有效的市场信息,扩大企业品牌产品的影响力并快速打开销路。所以,企业在市场销售渠道方面,不仅要打造出一流的直销队伍,还要重视代理商或经销商在企业开拓市场方面所起的作用。
总结:首先就铝材企业的发展趋势而言,近年来,随着我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力度的加强和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机制作用的进一步发展,铝型材工业在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内部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产业开始逐步走向成熟,国内一大批小型铝型材加工厂因其型材产品的技术水平低,质量差而逐步被淘汰。目前,我国铝型材工业已经跨越了以数量增长为特征的初级发展阶段,正处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在建筑行业、工业型材的铝型材消费占全部铝型材消费的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铝型材工业开始步入了以提高产品内在质量,丰富产品种类,依靠综合实力参与市场竞争的新时代,工业型材消费的比例已经呈现着不断上升的趋势。另外,中国是铝产业大国,铝型材出口仍然会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其次就铝型材的销售方面,铝型材产品多以工程市场为主。型材企业50%以上的市场份额是通过各地的经销商这个中间环节达到终端工程用户的。随着行业市场的日渐扩大,渠道的不断下沉,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在型材企业的市场销售中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型材企业来说,在渠道建设方面不能说采用哪种营销模式最好,只能说哪种模式更适合企业市场的开拓与自身稳步的发展。
1 阜阳市银行卡与电子支付发展现状
1) 电子支付业务发展方兴未艾。电子支付是指客户通过电子终端向银行发出支付指令, 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的行为。根据发起电子支付指令终端的不同, 电子支付可以分为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销售点终端交易、自动柜员机交易等。阜阳市金融机构现有的电子支付业务类型主要是个人网上银行、电话银行、销售点终端交易、自动柜员机交易, 实现转账、汇款、存取款及在线支付等功能。随着人们生活、出游、在线购物等需求的增加, 各家银行纷纷推出了网上支付商户服务。目前合作的网上支付商户有:支付宝、银联在线、易宝支付、中邮快购、快钱支付、黄金假日旅游、宝易互通支付平台等。网上支付业务因其安全措施和缴费平台的不断完善而快速增长, 在电子支付业务中处于主体地位, 占业务总额的98%以上;移动支付业务在阜阳市基本处于宣传阶段, 业务量极少;第三方在线支付服务机构在阜阳市尚未落户。
2) 银行卡业务规模不断扩大。银行卡分为信用卡 (包括贷记卡和准贷记卡) 和借记卡, 是目前我国使用最广泛的电子支付工具, 其他电子支付方式往往也是依托银行卡和个人支付账户进行。近年来, 人民银行阜阳中支针对本地实际, 大力推进银行卡产业发展。通过阜阳市银行卡联席会议机制, 搭建政府、金融机构、银联商务共享和交流的平台, 拓展银行卡应用, 陆续开展了“刷卡无障碍街区”建设、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农汇通工程”建设、“金穗惠农卡”、“理财缴费一卡通”等推广应用等工作, 有效推动了银行卡业务在深度、广度和便利度方面的发展。
截至2011年底, 全市各类银行卡存量为608.54万张, 比上年同期增长15.1%。其中, 借记卡565.88万张, 比上年同期增长14.2%;贷记卡37.52万张, 比上年同期增长34.4%;准贷记卡5.14万张, 比上年同期减少3.4%。从发卡种类看, 目前阜阳市银行卡市场主要以借记卡为主, 占发卡量的93%, 贷记卡和准贷记卡所占份额依然偏低, 仍然需要不断培育和推进。
3) 金融IC卡应用稳步推进。根据“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一标准、鼓励创新”的指导原则, 人民银行阜阳中支组织设立阜阳市金融IC卡推广应用工作领导小组, 加强金融IC卡推广应用业务和技术管理, 大力推动金融IC卡在我市的推广应用。阜阳市目前尚未发行符合PBOC2.0标准的金融IC卡, 但在拓展行业合作、改善受理环境、开展技术和业务创新方面也做出了很大努力, 呈现出一些亮点。一是建设银行阜阳分行发行“颍州通”龙卡, 功能包括金融、公交、供水、燃气、供热、小额消费支付等, 同时实现了与上海、苏州等“长三角”城市公交系统的“无缝对接”, 大大方面了人们的出行和生活。二是中国银行阜阳分行近期发行“时尚阜阳第一卡”, 具备存取款、转帐、代收代付、实时汇划、外汇买卖、基金、国债、刷卡消费、电子银行等金融功能, 同时持此卡在阜阳新闻网签订合作协议的合作商户 (包括餐饮、娱乐、购物、景点、旅游等数百家) 消费时, 可以享受折扣服务, 大大方便持卡人的消费与生活。三是农业银行阜阳分行发行金穗校园卡, 采取磁条芯片复合卡形式, 其中银行功能采用磁条卡, 校园功能采用非接触性IC芯片, 在行业应用方面实现了有益探索。四是积极开展系统升级、业务测试、受理环境改造等准备工作。
截至2011年底, 全市共布放ATM机448台、POS机5040台;已进行金融IC卡受理改造的ATM机129机台、POS机5040台, 改造率分别为28.8%和100%。人民银行阜阳中支对P0S机改造情况进行了两次联网通用检查, 抽查机具全部通过PBOC交易测试, 测试成功率为100%。
4) 农村金融电子化支付手段大幅提高。阜阳是农业大市, 拥有农业人口875.3万人, 占全市总人口的87.49%, 共有农户近218.8万户, 乡镇157个。随着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 全市涉农金融机构 (包括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等) 已达562家, 其中分布在乡镇的有363家, 共布放ATM机157台, POS机275台, 大大提高了农村金融电子化支付手段, 方便了农户、农民, 促进了“三农”的快速发展。
2 阜阳市银行卡与电子支付发展制约因素
1) 政府关注不够, 社会需求不足。由于阜阳市是经济欠发达地区, 城市信息化水平较低, 政府工作重点更多的集中在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化建设方面, 对银行卡与电子支付产业发展关注不够, 积极性不高。社会公众对银行卡等电子支付工具的认识程度不够, 需求不足。特别是阜阳市87%以上为农业人口, 现金消费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加之很多宣传活动难以到达偏远农村地区, 广大农民不了解银行卡尤其是金融IC卡的突出优势, 更不熟悉银行卡的操作方法, 整个社会没有形成良好的用卡氛围。另外, 由于近年来银行卡、网上银行犯罪层出不穷, 社会公众对电子支付工具的安全性心存疑虑。调查显示, 约25%的持卡人认为银行卡消费存在风险, 尤其是信用卡因可以透支风险更大, 办理信用卡的热情不高;30%的网银用户因担心账户信息被盗, 通常仅在账户中存入少量现金, 用于小额在线支付。
2) 受理环境落后, 城乡分布不均。自中国银行卡产业进入市场化发展以来, 基层商业银行大多还处于忙于发卡, 占领市场的阶段, 对改善金融服务和受理环境不够重视。特别是EMV迁移计划 (国际银行卡公司制定的银行卡由磁条卡向IC芯片迁移的计划) 开展以来, 由于设备改造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商业银行难以找到利益均衡点, 动力和信心不足。特约商户数量较少, 很多商户认为向银行缴纳结算手续费会减少自身利润空间, 因而不愿意受理银行卡。目前, 阜阳市银行卡硬件设施投入还处于较低水平, 可用机具、网点及新业务平台有限, 银行卡受理终端规模较小。特别是农村地区因经济发展落后, 地处偏远, POS机和ATM机数量很少, 受理环境与城域差别较大。调查显示, 农村地区每万人占有ATM机和POS机数量仅为城市的8%和1%。受理环境的限制导致银行卡在农村地区仅能在银行营业网点的柜面办理业务, 失去了快捷、自助、方便的优势。
3) 定价机制单一, 收费标准较高。银行卡现行的费率政策基本是全国统一标准, 而国有商业银行各项收费较其他银行稍高。如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银行卡收费标准为:年费10元, 同城跨行取款2元/笔 (建设银行为4元/笔) , ATM同城跨行转账为每笔3至10元, ATM异地转账为每笔5至60元。阜阳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处全省较低水平, 消费者对银行卡收费标准较为介意, 尤其是收入较低的农民, 常常因各种手续费对银行卡望而却步, 转而选择其他支付方式。虽然近年来阜阳市开展了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 但其“特色”仅体现在小额支现手续费优惠和余额查询免费两个方面, 每日支取金额的限制导致农民工支取大额现金时需支付更多的手续费和花费更多的时间, 难以让农民工感受到真正的“实惠”。
4) 业务力量薄弱, 创新产品缺乏。由于基层金融机构业务和技术力量较为薄弱, 对新业务的办理流程不熟悉, 影响了新业务的推广和使用, 更是难以开发出符合自身特色的金融创新产品。目前阜阳市电子支付业务大多仍表现为传统柜台业务的电子化, 真正的创新产品推广力度不大, 使用率较低。比如在金融IC卡推广应用方面, 由于金融IC卡必须符合PBOC2.0标准, 涉及接触式芯片/非接触芯片二种介质, 涵盖借/贷记、电子钱包等应用, 技术要求较高。阜阳市各商业银行由于过去对电子钱包、非接触芯片等领域接触较少, 技术开发难度较大, 只有等待上级行的统一推广部署。另外, 整体创新能力的不足导致行业合作的缺乏, 进而制约了银行卡与电子支付业务的拓展。不论是银行之间, 银行与行业之间, 还是行业与行业之间都缺少足够的合作, 没有形成资源共享、标准统一的良好局面, 不能形成规模效益。
3 政策建议
1) 争取政府支持, 营造良好氛围。银行卡与电子支付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涉及金融、商务、税务、电信、安全等多个行业, 需要相关配套的鼓励政策和措施。政府部门应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 在税收制度、通讯费用等方面采取优惠措施, 提高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 促进电子支付产业的发展。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电子支付业务宣传, 注重形式的多样性和工作的持久性, 尤其是要深入偏远的农村, 针对不同知识层次的人群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 使公众真正了解新型支付工具的优势和使用方法。建立金融机构和公安机关的联防机制, 整合信息、技术上的资源优势, 形成合力, 加大对银行卡、网上银行犯罪的打击力度。开展主题宣传活动, 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形成打击和防范银行卡、网上银行犯罪的浓厚氛围, 提升社会公众使用银行卡等电子支付工具的安全感和信心。
2) 加大资金投入, 改善受理环境。金融机构加大资金投入, 积极配置资源, 提高网络通信性能和自助机具数量, 加大能够受理金融IC卡的新机具布放力度, 方便持卡人办理业务。采取优惠和促销措施, 鼓励消费者刷卡消费, 进而提高商户受理银行卡的积极性, 形成银行、商户、消费者三方共赢的良性格局。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网点多的优势, 在农村地区增设ATM机、POS机等自助设备, 并加强对机具的管理和维护, 改善农村地区受理环境, 缩小城乡差距。
3) 实行差别收费, 真正让利于民。根据不同地区的居民收入状况, 实行差别收费, 降低低收入人群的银行卡用卡成本, 提高用卡积极性。根据客户需求和经营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采取灵活多样的优惠措施, 拓展不同层次的客户群体, 逐步扩大银行卡业务范围。比如合理调整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收费标准, 提高日累计取现金额, 以适应农民工往往在春节期间集中取现的需要。
4) 加强队伍建设, 开发创新产品。现代化支付业务的发展, 需要高素质、高科技的人才队伍支撑。金融机构应注重引进专业人才, 加强员工培训, 提升队伍开展业务和创新产品的能力。在开展银行卡消费、转账等传统业务之外, 注重开发银行卡的附加服务和特色功能, 用便利和增值的服务赢得客户的支持。积极推进金融IC卡应用, 提高自身的整体风险防控水平, 增强银行卡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拓展能力, 实现“一卡多用”, 便民惠民, 进而带动银行卡与电子支付产业的升级。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我国金融信息化中的应用, 以银行卡为代表的电子支付逐渐成为当前主要的支付结算工具。但是银行卡与电子支付的发展在经济落后地区又受着收入水平、支付习惯、受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该文以阜阳市为例, 对辖内银行卡与电子支付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对欠发达地区银行卡与电子支付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兴安岭 中学生 心理健康 MSSMHS
一、问题的提出
大兴安岭地区地处偏远的高寒林区,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无论是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是文化教育事业的建设,与兄弟地区都有着相当的差距,在过去长期的应试教育的状态下,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一直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近年来,在本地区的中学生群体中,焦虑、抑郁、交往障碍、学习压力大等心理问题在一定范围内较为突出,精神层面的问题甚至自杀也不乏个案,这不仅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健康发展与成长,也极大制约着本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有效开展,使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学校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在制定心理健康工作的实施方案和长远规划方面缺乏科学的依据,在具体的实施措施方面存在相当大的随意性。因此,为了促进大兴安岭地区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促进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特此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二、调查的对象、方法和内容
课题实施的对象是大兴安岭地区所辖三区四县的在校初中生与高中生,在确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学校中,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所抽取的高中生和初中生的样本分别不少于500人。课题实施采用测验法和调查法,采用无记名问卷的方式。所选取的测量工具是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该量表共有60个项目,有10个分量表构成,包括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和心理不平衡。每个题目有五个等级,即无、轻度、中等、偏重和严重。要求学生根据近十天的状况仔细阅读每题并进行选择。本量表反映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较多,能相对准确地测出被试者的心理健康,是目前国内较具权威性的测量工具。
三、结果与分析
高中组,半数以上的高中生存在着学习压力过大、情绪不平衡、强迫症状及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方面的问题;四成以上的高中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焦虑、抑郁以及适应不良等症状;在偏执、敌对和心理不平衡等因子上,也有着相当比例的高中生得分偏高。初中组方面,半数以上存在着强迫和学习压力过大方面的问题;四成以上的初中生存在着人际关系、情绪和心理不平衡方面的症状;三成以上的初中生感觉不同程度的焦虑;在适应不良、偏执、敌对和抑郁等方面,也有相当比例的初中生存在着异常现象。
两组比较,除了“心理不平衡”因子初中组比例高于高中组外,其余各因子比例高中组均高于初中组。(具体数据见表)
从量表的使用以及统计分析的过程中并不能够直接反映出引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内在原因,这需要未来做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总体上来看,大兴安岭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着一些问题,多数处于轻度水平,心理健康总体面貌初中组要好于高中组。
对于大兴安岭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目前还尚属首次。本课题的实施,使我们初步了解了大兴安岭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面貌,掌握了相关的科学数据,达成了课题实施目标,为今后进一步进行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西藏自治区,简称藏。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青藏高原的西南部。面积122.84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总面积的八分之一。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它北邻新疆,东北紧靠青海,东西接连四川,东南界云南,南边和西部与缅甸、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等国接壤。国境线长达3842公里,是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西藏自治区是中国人口最少,密度最小的省区。1991年末人口221.8万,人口密度1.73人/平方公里,只有全国平均数的六十分之一。全区人口分布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东部。
2011年7月17日,本人与另一个朋友骑单车从成都出发,沿318国道川藏南线入藏,翻过10座海拔4000米、2座海拔5000米以上高山,越过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于8月14日到达拉萨,全程2266公里,对沿途藏区的交通、经济、文教等内容进行了实地调查,对西藏社会发展状况有了全面的了解,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一、调查目的
了解西藏在国家各种优惠政策下近年来社会发展情况。
二、调查对象及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川藏南线沿途当地藏民及外地来藏务工、经商人员,包括当地教师、政府官员等。
一般情况:这部分人长期在当地生活,亲身经历了当地近几年甚至近几十年来的社会发展进步。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用访谈法和资料法。具体方法是与川藏南线沿途居民进行访谈,并通过查阅当地有关部门资料、网上资料、西藏博物馆资料等方式了解西藏和平解放前至现在在国家各种政策下西藏的交通状况以及村落城镇的经济、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发展状况。
四、调查时间
2011年7月17日—8月20日
五、调查内容
主要以川藏南线沿途村落城镇为重点调查了西藏和平解放至今在国家各种政策下西藏交通、经济、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发展状况。
六、调查结果
(一)旅游业发展
西藏是中国第一个把旅游确定为主导产业的省级行政区,未来五年,西藏将继续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支持力度,把旅游开发作为兴边富民的一个重要落脚点。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和平解放60周年,60年来西藏自治区的旅游事业随着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数据显示,中国中央政府在1984年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确定了26个援藏项目,投入资金24亿元人民币;而2010年第五次西藏工作会议确定投入的资金则达到3600亿元人民币。西藏自治区旅游局副局长王松平说,从24亿到3600亿是一个巨变,西藏旅游业的发展也因此受益匪浅。他说:“现在西藏的旅游有了很大的变化,可以讲每一项中央财政的投资,引来的基础设施的改善,旅游产业是受益最大的。”
图1 美丽的毛垭大草原吸引了大量游客
旅游是西藏经济规模最大、带动效应最大的产业。西藏旅游的快速发展也让祖祖辈辈从事传统农牧业的西藏农牧民从中分到了一块“蛋糕”。8月3日我们到达鲁郎,住在藏族大姐嘎玛的家庭旅馆里,她是林芝县鲁朗镇扎西岗村的农牧民,自办家庭旅馆让她家每年多增收了约5万元人民币。嘎玛说:“家庭旅馆开了有五六年时间,总共有21张床,一晚上一张床30元;三菜一汤,有藏鸡蛋、藏香猪,还有牛奶等,一个人30元。现在牦牛也养,旅游也接待,现在生活是很好的。”
图2藏族家庭旅馆
据西藏自治区旅游局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西藏全区参与旅游服务的农牧民达12029户、48120人,实现旅游总收入2.94亿元人民币。
(二)交通方面
在整个川藏南线路况较差,尤其是雅江到左贡的五百多公里路在全程修路,主要是几个公路整治改建工程。
图3 待修的公路
通过实地调查(川藏公路)与上网查阅资料(其他进藏公路),政府在改善西藏交通状况方面所做的努力及成果如下:
一方面,为突破西藏农村客运市场发展难题,有效缓解偏远乡村经济发展瓶颈,今年西藏专门出台了《关于扶持农村客运班线发展的意见》,决定对营运里程70%在县、乡道的车辆,由西藏自治区财政给予3年责任险投保补贴,发放农村客运燃油补贴并按车型给予每月最高1400元人民币的客运经营补贴。一年财政用于农村客运补贴资金将达到876多万元人民币。根据在波密县城遇到的一位客车司机讲,他的补贴每月最高可达1400元人民币。
西藏自治区交通厅副厅长索朗群佩表示:“十二五期间,使建制村客运班线覆盖率有目前的40%提高到60%,通油路乡镇班线履盖率达到100%,充分满足当地农牧民出行需求。”今后5年,西藏还将继续加大交通运输的建设投资力度,规划投资498.9亿元,用于提升经济干线的通畅水平、农村公路和交通运输枢纽的建设。到2015年,西藏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7万公里,届时交通瓶颈将逐步得到解决,有利于西藏能源产业、特色产业以及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西藏山南地区交通运输管理处处长胡恒林负责办理新开辟县内农村客运班线的审批工作。他说,以前没有人愿意跑的偏远乡村班线,现在也开始有人申请运营。他说:“现在我们已经开通了下江乡、邱多乡,还有加查县到西贡乡,已经做出了3台车的许可啦,这都一直没有的。现在政府都给了补贴了,对想跑农村客运班线的人来说诱惑力还是比较大的。”
山南地区是西藏农村道路通达率、农村客运市场发展较好的地区之一。但截止去年底,山南地区村级客运班线通车率只有55%,一半以上行政村的农牧民群众乘车出行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山南交通运管处处长胡恒林告诉我们:“开辟农村客运班线难度比较大,因为都是比较偏远的农村,道路的状况不是很好,群众的出行量不大,经营者在没有利润的情况下停止了运输。”
另一方面,政府加强川藏公路整治改建项目的建设。
省道201线然乌至察隅公路的整治改建货源,将彻底改善察隅县对外交通现状,加速当地脱贫致富步伐,促进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加强民族团结,改善藏东地区通行条件车源,提高沿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强化区域主骨架公路的干线地位、形成合理的进出藏综合运输通道,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图4 负责在公路边挂防护网的大姐
到今年年底,海运川藏公路除通麦14公里保通路段外全线将基本实现黑色化。国道318线川藏公路业拉山至八宿、牛踏沟至中坝空运、省道201线然乌至察隅公路整治改建工程已开工建设,这标志着川藏公路路面硬化改建进入攻坚收尾阶段。业拉山至八宿、牛踏沟至中坝段改建工程项目全长121.04公里,国家投资3.3亿元,人才资讯按三级公路设计建设,计划工期12个月,公路横越林芝、昌都两个地区。招商加盟然乌至察隅公路整治改建工程起于国道318线然乌桥桥头,止于察隅县城,线路全长171公里专线,采用四级公路技术标准,国家投资6.85亿元,计划工期24个月。
西藏自治区交通厅副厅长索朗群佩说:“十二五期间,使建制村客运班线覆盖率有目前的40%提高到60%,通柏油路乡镇班线履盖率达到100%,充分满足当地农牧民出行需求。”
过去5年间,是西藏自治区交通建设投资最多、发展速度最快、建设成就最突出的时期。5年来,全区交通建预计完成投资260亿元人民币,超过2005年以前55年投资数的总和。现在,西藏所有通公路的乡镇都开通了公共汽车线路,基本解决了农牧民群众出行难问题。
五年中,西藏全区综合交通运输网初步形成,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5.8万公里,比2005年增长33%,青藏铁路建成通车,结束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林芝、阿里、日喀则机场建成通航;所有乡镇和80%以上行政村实现公路村村通;
2010年,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进入第三个年头,藏区交通攻坚提速。“四路一隧”建设,投入上百亿资金,不仅将打通甘孜藏区的两条大动脉,也建成内地由成都方向进入西藏的最便捷陆上通道。
“四路一隧”是指国道318线东俄洛至海子山段改扩建工程、国道317线俄尔雅塘至岗托段公路改扩建工程、雀儿山隧道工程、省道303线八美至丹巴至小金段改扩建工程、省道217线君坝大桥至理塘大河边段改扩建工程。
国道318线东俄洛至海子山段公路是川藏公路南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改扩建工程起于康定县新都桥镇东俄洛村,经雅江、理塘,止于已建成通车的海竹段海子山处,路线全长276公里,项目总投资41.6亿元,四年建成。
图5 东海路D14标段施工公告牌 国道317线俄尔雅塘至岗托段公路改扩建工程起于阿坝、甘孜两州交界的俄尔雅塘,经色达、炉霍、甘孜、德格县,止于川藏两省区交界处的岗托大桥,路线全长374.464公里(不包括雀儿山隧道),项目总投资60.2亿元,建设工期四年。
雀儿山隧道位于国道317线甘孜至德格岗托之间,是翻越雀儿山的关键性工程,线路全长约12公里,项目总投资11.2亿元,建设工期四年。
省道217线君坝大桥至理塘大河边段公路改建工程起于国道318线与省道217线理塘大河边交叉口,止于理塘县境内的君坝大桥桥头,线路全长70.24公里,项目概算投资为1.8亿元,建设工期两年。
省道303线甘孜境小金界至丹巴段和丹巴至八美段公路改建工程起于小金与丹巴两县交界处,经丹巴县城,止于道孚县八美镇,该项目全长120.55公里,项目总投资为3.7亿元,建设工期两年。
(三)教育方面
在教育方面,西藏自治区政府做出决定,今年起将“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三包”政策覆盖面,从九年义务教育扩大到农牧区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每位学生每年可以得到2000元人民币的补助。7月22日我们到达剪子弯山腰的相克宗村布珠大叔家,当问到他上高一的女儿德格措姆上学学费时,她激动不已,德格措姆说:“现在我不用交那么多学费的话,爸爸也会觉得有一点点轻松吧。对我们农民的子女来说,它真的是一件好事。”
新政策的出台更好的解决了贫困家庭孩子的上学问题,大概一个孩子一年2000生活补助。这样的话,对孩子来说压力也越来越少。以后农牧民的孩子,包括床单、被套…这些都是由国家承担了,调动了农牧民孩子上更高一级学校。完全可以摆脱因为贫困而辍学这些问题了。
图6 教四年级的藏族孩子算术题
西藏和平解放60年以来,西藏地区的教育设施和办学条件都得到极大改善。农牧区中小学生“三包”政策得到严格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得到全面实施。截至2010年底,全地区各级各类学校达50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75%,初中入学率达92.84%,青壮年非文盲率保持在97.89%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6年。
(四)住房保障
“十二五”期间,西藏将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四房两改”为重点、以“两补一金”为基础、以覆盖城乡的房屋管理平台为抓手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
“四房”即廉租房、周转房、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住房,“两改”即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两补”即廉租住房补贴和干部职工按月住房补贴,“一金”即住房公积金。
图7 漂亮的藏家小屋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西藏将建设公共租赁住房2万套,主要解决城镇中等偏下收入和进城务工人员住房困难问题;2011-2013年,西藏将采取国家投资、自治区各级财政统筹安排和企业、个人筹集的方式,改造城镇和国有工矿棚户区1.63万户151万平方米。2010年,西藏改造林区棚户区1000户11万平方米,改造垦区棚户区1023户9万多平方米。
为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西藏从2007年开始建立健全廉租住房制度至今,已在全区七地市所在地和74县(市、区)建设廉租房10800套,总投资超过11亿元,总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已通过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和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方式解决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11000多户、5万多人的住房困难问题。
与此同时,“十一五”期间,西藏安排投资29亿元,建设周转房2.6万套,目前这批周转房项目已基本完工并交付使用。其中,2009-2010年共安排13.63亿元在全区所有乡镇和部分县城新建周转房12582套,总建筑面积83万多平方米。
“十二五”期间,西藏将以不断改善和保障民生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逐步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住有所居”的目标。
(五)社会保障
目前,西藏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实现了自治区统一管理,已经基本建立了社会保险体系。今后,西藏将继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图8 悠然自得的转经老人
7月27日晚,我们到达登巴,住在巴桑老人家,他说过去几年最幸福的事莫过于作为西藏首批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发放对象,每月都能领取60元的养老金。巴桑老人说:“我人老了,根本没有能力下地干活,靠着儿女生活,家里生活负担很重。没想到政府对我们关怀无微不至,发放养老金,现在家里变得很和睦,生活很幸福。”
(六)调查体会
通过此次川藏行,我对西藏的社会状况有了一个直观真实的认识。西藏和平解放前,封建农奴制统治窒息了西藏社会的生机和活力,西藏的生产资料和文化教育被极少数上层僧侣和达官贵人所垄断,占西藏人口95﹪以上的广大农奴,连基本的生存权利都没有保障。
1951年西藏实现和平解放,开启了西藏文化发展的崭新进程,特别是经过民主改革,广大农奴在政治、经济和精神上获得翻身解放后,西藏各族人民成为保护、发展和享受西藏文化的真正主人,西藏的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广阔前景。60年来,在中央的关心、全国人民的支援下,经过西藏各族人民和广大文化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西藏的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西藏目前面临的困难还有很多,部分地区因地处偏僻,地势险峻,自然灾害频繁,经常断路断电,极大地限制了当地社会的发展进步。但是,在党的领导下,在全国各地的对口支援建设下,西藏的明天肯定更美好!
【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10-03
关于我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09-25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12-11
工业经济与地区发展10-29
地区经济运行分析10-07
经济危机下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机遇01-20
关于内蒙古地区住房状况的调查报告06-24
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状况评价01-09
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工作的思考07-09
关于贫困地区发展农村经济的调研文章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