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处述职报告(精选8篇)
一、学生处主任工作:
1、主抓学生处的全面工作,协调与各口和年级的工作,做好了上传下达。
2、组织学校大型活动,(万米接力赛、学生篮球比赛、足球比赛、运动会、高一新生军训、开学典礼、元旦汇演)在活动中无安全问题发生。
3、组织学生进行清明扫墓、铲雪、清洗学校操场等活动。
4、组织(法制讲座、心理健康讲座、家长学校)对学生做安全教育。
5、组织并实施学校的招生工作。(包括学业水平考试、高考的报名工作)
6、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主题鲜明。
7、组织学生参加区、市两级的运动会和校长杯、区长杯、市长杯足球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8、正确的处理违纪学生和老师发生冲突的事件,没有任何学生和家长对处理结果有异议。既教育了学生也和家长做了沟通。
9、组织部分教师参加了心理咨询师培训,多名教师通过培训获得国家心理二级咨询师。
10、组织班主任外出学习。
11、组织每个月的全校疏散演练。
12、组织校领导进行一帮一扶住贫困生。
13、认真完成上级下达的材料整理工作、向教育局汇报的材料。
14、积极参加全国中学生武术锦标赛的准备和安保工作。
15、组织学校领导对学校及周边进行大查。
16、积极与交警支队、特警支队、先锋道派出所联系解决学校出现的问题。
17、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在学生处主任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办事拖沓、创新不足、沟通不够、工作热情不高等,会在今年的工作中全部改进。
三、任课教师工作:
上半学期一直承担20xx级(xx)班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受到了学校的好评。
四、党员工作:
不管做什么工作自己都记着自己是一名党员,用党员这个词约束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在业已形成以普通话为主体的双言(或多言)并存格局的今天,上海市的语言使用情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我们的问题是:这些变化对上海土著学生的语言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他们是否会将普通话作为第一语言习得?他们是否会在土著学生群体内部和家庭内部交流时使用普通话,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使用普通话?在公共场合,他们是否会主动选择使用普通话进行交际,以及普通话的使用频率如何,等等。
针对以上问题,上海大学文学院于2007年春天对上海市城区的部分初中、高中和大学学生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除了人口统计学上的数据,问卷主要调查了不同教育层次学生的语言行为,包括语言习得、语言精通和语言使用等方面。在回收的890余份上海学生的调查问卷中,我们重点研究了243份上海土著学生的问卷情况。
一 研究对象、方法和调查程序
本报告的研究对象是上海土著学生。所谓“上海土著学生”,是指学生父母的祖籍都是上海,学生本人以上(含本人)至少三代都是上海人。一般认为,他们拥有更多的学习和使用上海话的语言环境,也更容易保持对上海话的语言忠诚,因而,普通话对上海话的竞争过程在他们身上会有更为明显的体现。
问卷调查的学校主要是位于上海市城区的普通类学校,学生的教育层次涉及初中、高中和大学,其中大学学生涵盖文理两科。问卷发放对象分别为各教育层次中起始年级(即初一、高一和大一)的学生。
本报告以当代社会语言学的语言扩散理论及其研究方法为指导,数据全部来源于调查问卷,并采取非随机抽样中的判断抽样法(祝畹瑾,1992;游汝杰、邹嘉彦,2004),从调查问卷中筛选出符合“上海土著学生”条件的全部样本进行研究。
为了增强调查的科学性,提高调查的信度和效度,调查人员亲自到被调查学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问卷的发放和填写指导工作。调查问卷发放后,首先由调查人员对调查目的予以简要说明,对相关术语进行解释,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填写问卷,不必长时间思考,以免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问卷填写过程中,调查人员始终陪同,遇有学生不理解的地方及时予以解释。问卷完成后,由调查人员当场回收。
二 研究现状
目前,语言学界对上海话的历史演变和上海市语言生活状况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刘民钢,2001;钱乃荣,2003、2006;游汝杰,2004;Chu Xiaoquan,2001;Van de Berg,2005),而对上海市学生语言使用情况的专题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齐沪扬、朱琴琴(2001)以徐汇区在读大中小学生(户籍以上海市为主)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主要亲属称谓语的使用、主要社会称谓语的使用和称谓语使用态度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亲属称谓语的选择和使用受普通话影响甚大,面称和背称正在逐渐趋于统一;社会称谓带有十分明显的时代色彩,亲属称谓正在向非亲属称谓渗透。数据显示,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使用的称谓语“虽然比较繁杂但表达明确”,应该“进一步规范化”。
齐沪扬等(2004)以上海市部分高校和高中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记录法,对沪上在校青年新词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揭示了校园新词语的滋生方式、结构特点和产生条件,并就其使用上的部分特点进行了分析。
蒋冰冰等(2006)、蒋冰冰(2006)、孙晓先等(2007)以“上海市学生语言使用情况调查”课题组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对上海市学生的语言状况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和探讨。课题组以两代生于且长于上海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书面问卷、访问式问卷、座谈会等方式,对上海市所属19个区县从幼儿园到大学六个层次(小学包括一年级和五年级两个层次)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涉及学生的语言行为、语言态度和语言能力三个方面。
孙晓先等(2007)研究认为,在语言行为方面,土著学生在家庭中使用上海话的比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步上升,且上升幅度较大;但在学生的社会交际中,普通话的主体地位已经确立。在语言态度方面,超过半数的学生对上海话的态度是肯定的、积极的,作者认为这是社会交际和语言心理需要的结果。在语言能力方面,学生说上海话的能力和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年龄越小的学生越倾向于较多地使用普通话,而年龄越大的学生越倾向于较多地使用上海话。
蒋冰冰、乔丽华、王颐嘉(2006)具体研究了从幼儿园到高中五个层次的上海学生使用上海话和普通话的情况,以及说上海话的语言能力,认为上海市学生的语言生活属于“双层语言现象”,上海市学生属于“双层语言人”。
蒋冰冰(2006)通过对从小学五年级到大学四个层次的上海学生语言使用情况的分析,发现普通话有较多运用于公共场合的倾向,比如购物、问路、师生之间的言语交际等;而上海话则较多地运用于家庭环境以及像个人接听上海话的电话等这些较为私人化的场合。研究认为,上海市学生群体的语言生活已经呈现出较为典型的使用上海话和普通话的双言局面,上海学生可算是“双言人”。
与以往的特别是“上海市学生语言使用情况调查”课题组的研究相比,调查对象方面,我们选择的是上海土著学生,即学生本人以上至少三代都是上海人,而不是两代生于且长于上海的学生;调查范围方面,我们调查的是初中、高中和大学三个教育层次,没有涉及幼儿园、小学一年级和五年级三个层次;调查方法方面,我们采用的是书面问卷,没有涉及访谈式问卷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在调查内容方面,我们关注了上海土著学生的语言习得、语言精通和语言使用等方面;抽样方法方面,我们采取的是非随机抽样中的判断抽样法,而不是随机抽样法。
我们试图通过考察上海土著学生普通话和上海话使用的具体情况,探究普通话对上海话竞争的广度和深度,分析影响上海土著学生语言行为的相关因素,预测上海话的发展趋势。
三 调查数据分析
(一)样本概况
本次调查共收集到学生有效问卷890余份,经筛选,符合“上海土著学生”条件的样本共有243份,约占问卷总数的27.2%。其中,男生为104人,约占样本总数的43%;女生为139人,约占样本总数的57%。各教育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见表1。
从各教育层次学生的样本数与对应问卷数的比率,即样本比率来看,土著高中学生的样本比率最高,375份问卷中就有123份样本,样本比率接近三分之一 (32.8%)。 居第二位的是土著大学生,样本比率为24.7%。样本比率最低的是土著初中学生,267份问卷中有58份样本,样本比率仅为五分之一强(21.7%)。
(二)第一语言习得
关于上海土著学生的第一语言习得,我们设计的问题是:“你小时候(一岁到四岁之间)在家里先学会说哪一种话?”
表2是上海土著学生第一语言习得情况。
数据显示,44.4%的土著学生在家中首先习得了上海话,居第二位的是上海话和普通话的同时习得,习得比率为30.5%,仅以普通话作为第一语言的学生也占有相当大的比率,达到17.3%。
由此看来,上海话在土著学生的第一语言习得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如果算上上海话和普通话同时习得的学生(30.5%),这个比率升至74.9%,也就是说,约有75%的土著学生在家中习得了上海话,延续了对上海话的语言忠诚。
再看上海土著学生普通话的习得情况。仅以普通话作为第一语言的上海土著学生也占有不小的比率,为17.3%,这说明有超过17%的土著学生没有把上海话作为第一语言来习得,而是完全选择了普通话。如果算上普通话和上海话同时习得的学生(30.5%),约有47.8%的土著学生在家中习得了普通话,显示出普通话对上海话在语言习得方面强劲的竞争势头。
值得注意的是,有7%的上海土著学生(共17人)的第一语言习得并没有选择上海话或普通话,而是选择了“其他”。对于“其他”的具体所指,有8人作了说明,他们的第一语言习得情况分别是:苏北话,3人;上海话、普通话和苏州话,3人;上海话、普通话和苏北话,1人;宁波话,1人。
(三)语言精通
关于语言精通,我们设计的问题是:“在一般交谈中,你认为哪一种话你说得最流利?”
通过对变量“说得最流利的话”的分析,我们发现,70.2%的上海土著学生认为自己普通话说得最为流利,而28.9%的学生则认为上海话是自己说得最为流利的话,0.8%的学生选择了“其他”。
图1是将学生教育层次与语言精通情况进行综合比较后得出的结果。
数据显示,土著初中学生的普通话精通比率最高,为83%,土著高中和大学学生的精通比率大体相同,保持在65%左右。普通话的精通比率呈现出随教育层次的递增而降低的趋势。
上海话的精通比率则呈现出随教育层次的递增而上升的趋势。17%的土著初中学生认为自己说得最流利的话是上海话,而土著高中学生上海话的精通比率接近大学学生(34%),维持在32%左右,约为初中学生精通比率的两倍。
如果将土著学生第一语言的习得情况和语言的精通情况进行综合比较,我们会明显地发现语言使用能力的交叉现象,见图2。
数据显示,以上海话作为第一习得语言的土著学生,只有37%将其发展成为说得最为流利的话,而有63%的学生将普通话发展成为说得最为流利的话。
而上海话和普通话同时习得的土著学生,上海话和普通话使用的流利程度发生了分化,约26%的学生上海话的流利程度得到加强,成为说得最为流利的话;约74%的学生的普通话则成为说得最为流利的话。
以普通话为第一语言的土著学生,普通话的精通保持了较高的比率,85%的学生保持了普通话在语言使用中的优势地位,使其成为说得最为流利的话。有15%的学生普通话的使用能力相对退化,流利程度居于上海话之后。
由此看来,土著学生的语言精通与第一语言习得密切相关,这一点也得到了相关性检测结果的支持,二者相关的显著水平为0.000(X2=39.723,df=12,N=243)。
这说明,随着各级学校语言文字教育的加强和国家对普通话的有效推广,上海土著学生的普通话使用能力得到了相当大的提高,甚至成为说得最为流利的话;而上海话的使用能力则相对下降,上海话的精通比率相对较低。
(四)家庭语言使用
家庭是最重要的语言使用环境之一。家庭语言的使用主要研究土著学生与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等亲属进行交谈时使用何种语言,以及使用该语言的比率。
关于家庭语言的使用,我们设计的问题是:“你通常在家里用什么话跟祖父母(外祖父母、父亲、母亲、兄弟姐妹)交谈?(可以选择多项)”
表3是上海土著学生家庭用语情况,主要反映的是上海话和普通话的使用比率。
数据显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教育层次的提高,在土著家庭内部交际时,上海话的使用比率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而且增长幅度较大。如初中学生与祖父母、外祖父母交谈时,上海话的使用比率分别为27.6%和29.3%,而大学生上海话的使用比率分别为82.3%和87.1%,都远远超过前者的使用比率。
而普通话、上海话和普通话兼用的使用比率则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如初中学生与祖父母、外祖父母交谈时,普通话的使用比率分别为22.4%和25.9%,而大学生普通话的使用比率分别为3.2%和1.6%,下降趋势十分明显。这种土著学生语言使用比率升降变化的趋势和上海学生语言使用比率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孙晓先等,2007)。
再看土著学生与不同辈分的家庭成员交谈时,上海话、普通话、上海话和普通话兼用的使用比率的变化情况,见图3。
数据显示,土著学生与不同辈分的家庭成员交谈时,上海话的使用比率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与祖父母、外祖父母交谈时,上海话的使用比率都为57.7%,而与父母和兄弟姐妹交谈时,使用比率降至39%左右。
上海话和普通话兼用的情况也呈现按辈分变化的现象,使用比率之间的变化幅度较大。与祖父母、外祖父母交谈时,约有26%的土著学生有时使用上海话,有时使用普通话;与父母交谈时,约有47.5%的学生可能使用两种话;而与兄弟姐妹交谈时,使用比率降至约37.1%。使用比率最大相差22个百分点。
普通话的使用比率相对较低,总体看来呈现小幅上升的趋势。与祖父母、外祖父母交谈时,与父母交谈时,普通话的使用比率变化不大,基本上保持在10%左右,而与兄弟姐妹交谈时,普通话的使用比率有所上升,为20.9%,表现了普通话在上海土著学生家庭生活中逐渐增长的影响力。
关于土著家庭内部最常使用的语言,我们设计的问题是:“如果你在家里与祖父母(外祖父母、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用两种以上的话交谈,那么,你最常用的是哪种话?”
表4是土著学生家庭生活中“最常使用的语言”情况。
数据显示,目前上海话仍是土著学生家庭生活中最常使用的语言,土著学生与祖父母、外祖父母交谈时的使用比率约为75%,与父母交谈时的使用比率在70%左右,与同辈的兄弟姐妹交谈时的使用比率也达到了60.1%,都远远超过普通话的最高使用比率(38.8%),稳居家庭用语第一位。
普通话的使用比率因辈分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总体上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由与祖父母交谈时的19.7%上升到与兄弟姐妹交谈时的38.8%,表现了其逐渐增长的影响力。
(五)公共场合语言使用
公共场合的语言使用,我们选择了两个典型的环境:校外和商场。我们试图通过分析上海土著学生校外同学之间交际和购物交际时的语言使用状况,研究上海话与普通话在公共场合竞争力的大小。
关于同学之间的交际用语,我们设计的问题是:“校外见到同学时,你通常用什么话跟同学交谈?(可以选择多项)”“如果上面的答案有两个以上,那么,你最常用的是哪种话?”关于购物交际用语,我们设计的问题是:“在商店(如商场、超市、书店等)买东西时,你通常用什么话跟售货员交谈?(可以选择多项)”“如果上面的答案有两个以上,那么,你最常用的是哪种话?”
表5反映的是土著学生公共场合用语的情况。
数据显示,同学之间交际,双言的使用比率(44.7%)居第一位,土著学生有时使用普通话(31.8%),有时使用上海话(12.9%),甚至可能存在语码转换;43.2%的土著学生在交际时仅使用普通话,使用比率居第二位;仅使用上海话的比率最低,有10.3%的土著学生校外与同学交际时只使用上海话。
从最常使用的语言来看,普通话的使用比率已经高达75%,远远超过上海话的使用比率(23.2%),前者是后者的三倍多。
在购物交际时,普通话的最常使用比率高达74.1%,而上海话仅为20.2%,前者高出后者50多个百分点。
普通话与上海话使用比率的对比,有力地说明了普通话在上海土著学生的公共交际中已经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取代了上海话作为主要交际工具的职能,成为上海土著学生公共交际的首选语言;而上海话的公共交际职能已经相对退化,成为辅助性交际工具。
四 影响土著学生语言行为的相关因素
为了探究影响上海土著学生语言行为的可能性因素,调查问卷中设计了“学生性别”“教育层次”“父亲的文化程度”“母亲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五个变量。我们试图通过检验上述五个变量与学生语言行为之间是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判断其是不是影响上海土著学生语言行为的有意义的因素。
(一)变量与语言习得的相关性
表6是利用SPSS软件的Chi-square Test功能对“学生性别”等五个变量与“语言习得”的相关性进行检测的结果。
数据显示,当前处于不同教育层次的土著学生,第一语言的习得比率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差异的显著水平为0.000(X2=45.341,df=6,N=241)。单独习得上海话的比率,初中学生为17%,高中学生升至44%,而大学生更是高达73%,呈现一种明显递增的趋势;单独习得普通话的比率,初中学生为36%,高中学生降至15%,而大学生更是低至5%,呈现一种明显递降的趋势;同时习得普通话和上海话的比率,土著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完全相同,都是36%,大大高于大学生的习得比率(16%)。
数据显示,父亲的文化程度不同,土著学生的第一语言习得比率也会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差异的显著水平为0.009(X2=35.282,df=18,N=241)。一方面,父亲的文化程度越高,第一语言习得上海话的比率就越低,如父亲的文化程度是初中,学生习得上海话的比率为53%,父亲的文化程度是本科以上,学生习得上海话的比率仅为9%,二者之间呈现负相关。另一方面,父亲的文化程度越高,同时习得上海话和普通话的比率也就越高,如父亲的文化程度是初中,同时习得上海话和普通话的比率为20%,父亲的文化程度是本科以上,同时习得上海话和普通话的比率增至45%,二者之间呈现正相关。
检测结果还显示,变量“家庭收入”“学生性别”“母亲的文化程度”与“语言习得”之间的相关都未达到显著的水平,这就意味着上述三个变量与语言习得之间不具备直接相关性,因而不是影响上海土著学生语言习得的有意义的因素。
(二)变量与语言精通的相关性
表7是利用Chi-square Test功能对“学生性别”等五个变量与“语言精通”的相关性进行检测的结果。
数据显示,土著学生的性别不同,上海话、普通话的精通比率也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差异的显著水平为0.089(X2=4.837,df=2,N=218)。土著男生普通话的精通比率为64%,约为上海话精通比率(34%)的两倍;女生普通话的精通比率为75%,是上海话精通比率(25%)的三倍。总的看来,普通话的精通比率都远远高于上海话。
数据显示,学生的教育层次不同,上海话、普通话的精通比率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差异的显著水平为0.185(X2=6.197,df=4,N=218)。普通话的精通比率与教育层次呈负相关,随教育层次的递增而递降;上海话的精通比率与教育层次呈正相关,随教育层次的递增而递增。具体数据参见图1。
检测结果还显示,变量“家庭收入”“父亲的文化程度”“母亲的文化程度”与“语言精通”之间的相关都未达到显著的水平,这就意味着这三个变量与语言精通之间不具备直接相关性,不是影响语言精通的有意义的因素。
(三)变量与语言使用的相关性
表8是利用Chi-square Test功能检测出的“学生性别”“教育层次”两个变量与土著学生部分语言使用行为之间的相关性。
数据显示,土著学生的性别不同,与母亲交谈用语、与父亲交谈用语都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差异的显著水平分别为0.000(X2=18.601,df=3,N=243)和0.002(X2=16.447,df=4,N=242)。变量“学生性别”和“与父亲交谈用语”“与母亲交谈用语”的相关性表现在,与父母交谈时,女生上海话和普通话兼用的比率分别为55%和58%,较男生(约36%)高得多,而男生普通话的使用比率分别为13%和19%,约为女生(5%)的三倍。
数据显示,土著学生的教育层次不同,与祖父母交谈用语、与外祖父母交谈用语、与父亲交谈用语、与母亲交谈用语、与兄弟姐妹交谈用语都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差异的显著水平都是0.000(X2=43.599,51.098,35.382,49.161,33.519,df=8,N=236,236,242,242,186)。变量“教育层次”与五类家庭成员的交谈用语之间的显著相关性表现在,不同教育层次的土著学生与家庭成员交谈时,上海话、普通话、上海话和普通话使用比率的巨大差异和规律性变化,参见表3。
穷尽性检测同时还表明,变量“父亲的文化程度”“母亲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与语言使用行为之间的相关都没有达到显著的水平,因而不是影响上海土著学生语言使用行为的有意义的因素。
五 讨 论
通过对上海土著学生语言习得、语言精通和语言使用的分析,我们可以获得以下认识:
第一,普遍使用双言(普通话和上海话)交际是上海土著学生日常语用的突出特点。
一方面,上海土著学生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拥有更多的学习和使用上海话的语言环境,甚至第一语言习得仅为普通话的学生,出于社会交际和语言心理的需要,到后来仍会发展出使用上海话的语言能力。另一方面,随着国家普通话推广工作的加强,以普通话为主体的大众传媒的推动,以及各级各类学校语文教育质量的提升,目前全社会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氛围,为上海土著学生学习和使用普通话创造了必要的外部条件。据孙晓先等(2007)对8000多名上海学生的调查,学生在课堂和集体活动中都能坚持使用普通话,且基本具备了讲普通话的能力,养成了说普通话的习惯。
我们的调查数据也表明,无论是家庭内部交际,还是公共场合交际,上海话和普通话兼用都是十分普遍的现象,使用比率也是比较高的,上海土著学生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双言人”。
第二,普通话作为民族共同语和顶层语言,其主体地位不断提高,对上海土著学生的强大的影响力日益凸显。
“在当前的上海,存在双重语言现象和双层语言现象,普通话正在演变为高层语体,而上海话正在演变为底层语体。”(游汝杰,2006)在这种演变过程中,普通话的主体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影响力也日益凸显。
语言习得方面,有17.3%的上海土著学生单独以普通话作为第一语言习得,如果算上普通话和上海话同时习得的学生(30.5%),约有48%的上海土著学生在家中首先习得了普通话。
家庭用语方面,虽然目前上海话仍是上海土著学生家庭内部交际时使用比率最高的用语,但普通话开始应用于土著学生家庭内部,使用比率也在不断扩大,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
公共交际用语方面,约有75%的上海土著学生选择普通话而不是上海话作为首选的和主要的公共交际工具。
第三,分析上海土著学生的语言使用情况是研究上海话发展趋势的一把钥匙。
当前,如何看待双言(或多言)格局中上海话的发展趋势呢?
游汝杰先生(2006)引用了蒋冰冰等人调查报告中的统计数据,结合上海话的古今变化和时代特点,根据“上海市学生基本都能说上海话,只是有说多说少的差别”和“上海话的能力和使用频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认为目前“上海话正在演变中,而不是衰亡中”。
笔者认为,判断上海话的发展趋势,关键不在于上海学生是否“基本都能说上海话”,也不在于学生“上海话的能力和使用频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而在于上海话使用频率的总趋势如何,是上升还是下降?这是判断上海话发展趋势的唯一标准。在这个问题上,基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分析上海土著学生的语言使用情况可以说是研究上海话发展趋势的一把钥匙。
调查数据显示,无论是土著学生家庭内部上海话的最常使用比率(见表4),还是公共场合上海话的最常使用比率(见表5),都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
数据还显示,上海土著学生与祖辈(祖父母、外祖父母)交谈时,双言的使用比率为26%左右;与父辈交谈时,双言的使用比率升至47.5%左右;与同辈的兄弟姐妹交谈时,双言的使用比率降至37.1%。上海话和普通话兼用的现象在三代中出现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正好与双言的接触、发展,最后一方获得优势,成为优势语言的语言扩散理论相契合。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我们可以说,目前“普通话的主体地位日渐提高,上海话的地位日渐式微”(游汝杰,2006),呈现明显萎缩的趋势。
当然,上海话使用比率的明显萎缩并不意味着它将很快消亡,更不是立即退出历史的舞台。作为吴语地区的优势方言,再加上强大的经济优势和文化优势的支撑,上海话有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与普通话互相补充,和谐共存。
六 结 语
本报告从语言习得、语言精通和语言使用三个方面研究了上海土著学生的语言生活状况,重点分析了上海话和普通话使用比率的变化,并对影响上海土著学生语言行为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初步的探究。
研究发现,普通话在公共交际中取代了上海话作为主要交际工具的职能,成为上海土著学生公共交际时的首选用语;而上海话则是土著家庭内部交际的主要用语,普通话也开始占有一席之地。
研究还发现,在与普通话的语言竞争中,上海话的地位日渐式微,呈现明显萎缩的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将很快走向消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上海话与普通话将会和谐共存,共同服务于上海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摘要:调查数据显示,目前绝大多数的上海土著学生(约75%)习得的第一语言仍是上海话,而有48%的上海土著学生习得的第一语言是普通话。单独习得上海话的土著学生,普通话的精通比率为63%,同时习得上海话和普通话的土著学生,普通话的精通比率为74%,普通话都成为他们的优势语言。目前,土著学生家庭生活中使用比率最高的仍是上海话,但普通话也开始应用于土著家庭内部的交际;在公共场合,普通话取代了上海话作为主要交际工具的职能,成为土著学生公共交际的首选用语。
教育部的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又将再创历史新高——达到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了64万人,毕业生总量和增量都是最多的一年。目前,559万的毕业生大军正在寻求校园之后的生活空间,这一年,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2008年的就业数据目前尚无公布,但通过2007年一些数据的比较,也许可以管窥2008年的就业态势。
“351万:144万”
——就业与无业人数之比
2007年9月,教育部。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教育部新闻发言人介绍——到2007年9月1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实现就业的人数351万人,虽然比去年同期增加54万人,但是仍有大约144万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9.09%。
许多网友在评价这一数字时表示,扩招让更多的学生迈进了大学的门槛,但同时也让144万毕业生失去就业机会。有专家预计,实际数字可能远大于144万。教育部掌握的就业数字基本是学籍档案的转移情况为准,但实际上,很多转移了学籍档案的学生并没有实现就业,所以,这一数字可能更为庞大。
“3000元:2000元”
——理想薪酬与实际收入之比
2007年11月,北京。
中国零点调查集团等三家单位联合完成的《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完成,该调查对国内1107所大学的毕业生抽样发送了17万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达8.5万份之多,调查和数据整理历时一年之久,样本量之多,堪称国内同类调查之最。数据显示,超过40%的学生将自己的工资预期定在3000元以上,无一人接受1200元以下的月薪;但实际上,月薪3000元以上仅占就业人群的17%,月薪在1000元左右的超过总人数的10%。调查显示,全国“211工程”院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薪资平均值为每月2500元,而全国其他本科院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薪资值更低,只有每月2000元。
1000元工资并非绝对低薪,关于大学生“零工资”的报道早已不绝于报道。在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一些高校毕业生不仅在心理上降低了就业期望值,而且已经把这种务实心态付诸于行动。而这种“跳水贱卖”也让整个就业市场和薪酬指标闻风而动。有企业放言——(工资)1000元都争抢着来,何必给2000元!
“28%:1%”
——单位选择喜好之比
2007年2月,北京。
英才网的调查更具指向性,该网联合北京多所高校针对2007届毕业生的选择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最受学生欢迎的单位前四名依次是:中外合资或外资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比例分别为28%、24%、20%、15%,愿到“民营企业”就业的比例不足1%。但依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实际上到民营三资企业工作的毕业生有143万人,占已就业毕业生的40.7%。
专家认为,除了“高不成低不就”之外,大学生就业还带有明显的“企业类别歧视”,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中外合资或外资企业”是尊,对民营企业不屑一顾。而且这种歧视是在“近九成学生认为就业形势不好”的“严峻”认识下做出的,这一方面表明了这几种企业形态在薪酬和社会地位方面的差距,另一方面也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就业选择单位时的“不理性”,这种不理性的结果是“好马也吃回头草”,于是由最初不足1%的就业意愿变成最终40.7%的实际就业率。
“100%:70%”
——专业与职业的关系比
2007年11月,北京。
同样是零点调查集团等联合发布的《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显示,当年就业的大学生中,有超过30%的大学生毕业时选择与所学专业无关的职业,也就是说,只有70%的就业生将自己四年所学的知识跟实际工作有所联系;倘若将这一数字扩大到所有毕业生而不仅仅局限于就业学生,也就是说,有200万甚至更多的毕业生一毕业就跟学了四年的专业知识说“拜拜”。
这30%的人读大学干什么?四年下来却干与所学无关的工作?不知道这些毕业生有没有后悔当初的选择?其实,这与多数考生或家长的选择逻辑不无关系:挑大学→选专业→就业,即学生先选定大学和专业,然后进大学读书,在毕业时决定自己要做什么工作。但实际上,四年的时候可以发生很多事情,比如四年前的热门专业可能到了今天已经很冰冷,四年里的就业环境、人才供需都会发生很大变化。
“70%:0.4%”
——创业欲望与实际创业率之比
2007年11月,上海。
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发布了“2007大学生创业调查及创业指数研究报告”,该报告的研究的对像为上海市在校的大学生,分别来自复旦、交通、同济、华东理工、上海理工、上海大学等6所高校,覆盖诸多学科专业,包括各个年级的本科生、研究生、MBA等各种类型大学生共1274名。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上海在校大学生普遍反映出较高的创业热情,怀有创业梦想的学生比例超过70%,然而,将创业梦想落实到行动中的大学生却不到一半。教育部同期发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有1.3万人左右,占已就业毕业生的0.4%左右。
一、努力学习,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
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我主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培训”、席在北大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及《劳动法》,在思想上、政治上、业务上不断地完善自己,更新自己,为努力做好学生辅导员工作尽职尽责。
二、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尽职尽责
我热爱本职工作,能够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对待各项工作任务,对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总是想方设法、竭尽所能予以解决,任劳任怨,尽职尽责。
1、做好学生的党建工作
做好组织发展工作,不断加强组织建设;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加强党员思想建设;通过制度规范,提高党建工作效率;通过支部活动,提升党员党性修养;通过评优活动,激励党员争当模范。在校“七一表彰”中有2个支部同时获得“校级先进党支部”称号。
2、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稳定也是安全稳定的根本,大学四年级更是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重要转型阶段。为确保学生在面临学习、考研、就业等的压力下顺利毕业,做好思想工作是根本。年级通过各种方式及时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各类思想问题,缓解心理压力,同时秉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认真做好年级奖、贷、勤、助、补、学籍处理、保研等工作,以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
3、抓好就业工作这个重点
在学生上大四的一年中我要求自己积极起到“四个桥梁”作用(即:学校与学院,学校与学生,学院与学生,用人单位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成立年级就业工作组,在学生宿舍设立就业信息发布栏,开通名为“机电部落”的新浪博客和qq群。做好各方的协调与沟通工作,尽努力让每个学生找到满意的工作。及时端正学生的择业观念和就业心态,树立积极的职业意识。同时,鼓励学生去寻找机遇,努力抓住机遇。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本科生的就业率达到100%。
4、为“机电学院党建与学生工作管理平台”初期的规划建设献计献策,在“平台”使用过程中更新数据、添加信息,使用“平台”辅助日常工作。
5、负责学生处教育办下达的各项工作,完成学院学生综合测评、三好表彰、奖学金评选、发放工作,与学院其他学生工作干部一起研究并制定《机电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办法》。同时协助学院及学生党总支完成学生搬迁、新生接待、校庆等其他工作。
6、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如学校组织的运动会、乒乓球、羽毛球、跳绳等比赛,学院篮球赛、年末晚会等各项文体活动,使自己得到锻炼,并与其他老师增进了交流。
三、从零开始,不断进取
学校:黑龙江科技学院 院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班级:社会工作11-3班 姓名:吴伟
职务:人文学院学生会体育部干事 竞选职务:人文学院学生会体育部部长
尊敬的老师、评委:
大家好!我是人文学院学生会体育部的干事吴伟,我来自社会工作11-03班。今天我要竞选的职务是体育部部长一职。接下来我将对自己一年来在体育部内的工作情况进行简单总结并对体育部未来的发展构想进行具体阐述。
一.工作总结
自2011年9月加入学生会体育部以来,在孙仁彬主席及部长的带领下我们举办了院级篮球比赛、拔河比赛等活动项目,另外,与其他部门共同举办了迎新晚会、包饺子大赛等,以及参加校级的篮球比赛、志协晚会、四师同行晚会等等。虽然我们的参与人数较少,但每次活动我们都很用心,认真组织与参加。在这些活动的举办过程中,从刚开始听从安排完成任务到自主动、自觉参加活动,从什么都不懂开始一点一点学起到掌握了很多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自身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大一的这段时光里,我与其他同学认真努力,听从安排去布置会场、搬运物品、参加会议等,同时按时每天出勤检查早自习与早操。除了体育部内部的相关工作与活动外,这一年来,我也一直积极参加各部门联合举办的的活动,配合其他部门举办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更多有用的知识,认识了更多朋友,这种收获对我来说是
很珍贵的,给我一年来的大学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最重要的是学到了很多工作经验可以让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借鉴。
在体育部里这一年里,除了自身能力得到锻炼以外,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一份感情。这份情感里有对组织的热爱,有对朋友的热爱,还有对教会我们做事的学长、学姐的热爱。学生会给我的感觉就像家一样,充满了温暖,在这里,我可以很开心地工作,很轻松地与学长学姐还有同届的朋友们交流,我们因为同样的喜好走进一个大家庭,因为共同的理想一起并肩作战,我们来自五湖四海,却因为学生会,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机遇。我会珍惜这份感情,并带着这份感情,带着对学生会的热爱坚定地走下去。
二.竞聘目的之前,我加入人文学院学生会有三个目标。第一,锻炼自己,培养自己的组织能力,积累相应的工作经验,扩大自己的人际交流范围。第二,服务大众,更好的为每一位同学创造舒适健康的体育环境。丰富大家的娱乐生活。第三,紧跟时代步伐,听从学校及二级院系的安排,认真完成分内职责,为人文学院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现在,我仍然坚持自己的这三个目标,积极申请竞选学生会体育部部长一职,为锻炼自己、培养自己创造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我相信,只要我自愿、我坚持、我努力,我的明天会更好,学生会的明天会更好,人文学院的明天亦加更好。
三.工作设想
体育部作为人文学院学生会四大部门之一,工作量大,活动众多。因此,我对体育部的工作设想也就有以下几点:
一. 加大宣传力度,展现人文学院及其各组织风采。通过举办与开
展各种体育活动,与其他二级院系保持紧密联系,紧随学校步伐,大力向外界介绍人文学院的风采。可通过诸多形式加以宣传,如发放宣传单、粘贴海报、知识竞赛与讲座等,利用这些新方式宣传人文学院级学生会、体育部。
二. 调整组织结构,加强人文学院学生会给部门之间的联系。各部
门联合召开例会,共同举办相关的大型文艺活动,促进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共同为人文学院的明天而努力。
三. 加强干事培养,优化部门内部组织系统。利用开展各类的活动
调高干事与不部长的组织与协调能力,扩大每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开展活动时,明确每个人的分工任务,加强各干事之间的协调互助能力,优化组织结构。另外,完善组织内部的管理制度,对每一位干事进行定期的效绩考核,激发每一位干事的工作积极心。第三,召开部门内部的定期例会,发扬民主,相互交流,协调成员之间的意见,达成统一思想,为后期的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四. 调高人文学院学生的身体素质与体育技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复
合型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运用各种形式和途径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增强同学的体育观念,动员同学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可根据上级领导的指示,大胆创新,开展各种球类项目与娱乐游戏,积极引导与鼓励每个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以及相关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 配合人文学院学生管理科及学生会主席,认真完成查操与查早
自习的任务。严格规定每天必须有部长亲自带头检查,严格要求本部门部长与干事每天坚持自己的岗位,认真负责,完成该两项基本职责,调高人文学院的出勤率,保证工作质量。
六. 积极配合学校,努力完成每年一度的运动会。每年九月底,认
真贯彻学校体育部门的指示,带领下级干事积极宣传校级运动会,做好报名登记工作,积极鼓励人文学院学生踊跃报名参赛。为人文学院早创佳绩,为黑龙江科技学校留下最美好的一页。
以上就是我对体育部未来一年发展的构想,虽然没有豪言壮语的承诺,但这些细节性的东西如果真正实施了必然会对学生会与体育部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如果我能顺利当选,必然会尽最大努力去实现这些想法,把想法落实到行动上,而不是空谈。我们将努力使学生会成为学校领导与学生之间的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成为师生之间的纽带,新的学生会体育部将积极发扬以前所拥有的精神,创造更好的未来!既然是树,我就要长成栋梁;既然是石头,我就要去铺出大路;既然要成为学生会的一名部长,我就要成为一名出色的领航员!
任何一个组织的发展靠的都不是一个或几个人,而是一个团体,所以我会树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与大家共同创造人文学院美好的明天!
以上是我的竞聘报告的全部自我总结与未来工作设想,请各位老师、评委给我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如果我能够竞选成功,我将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工作,实现自己的工作设想,创造更好的佳绩!
人文学院学生会体育部干事
尊敬的主席、副秘书长:
大家好!我是来自秘书处的XXX,下面由我进行XXX学年上半学期学生会秘书处的个人述职报告。首先,请允许我对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能进行阐述:
秘书处是联系主席团与各部门的桥梁纽带,是校学生会的中枢职能部门,负责协调各部门工作,重点落实“精细化管理” 与“项目化管理”,具有独到的部门特色。
下面,我正式开始我的工作述职:
一、基本情况
自九月份纳新结束以来,在为期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主要参与过以下工作:首先是第五期青马班开班仪式上的引导与机动工作,其后是谈心工程的前期准备、执行阶段的主持与机动工作。另外,我也参与了一些看似零碎实则非常重要的工作,如:一些会议的礼仪、引导与录音记录等工作。
二、成绩经验
无论是青马方面的工作还是谈心工程的工作,我与秘书处其他成员一样,都怀着积极热情的态度认真对待,在观察到的每一个细节中学习与领悟,因而这两个多月带给我的成长收获是十分丰富的。
首先来谈一谈我从引导与机动这份工作中所学到的。我认为引导需要熟悉座位安排、会议流程,以及一些会议的相关安排。作为引导,对会议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此时保持思维的活跃,熟记一些安排知识,对维持学员入场时的秩序是十分有益的。
无论是青马班还是谈心工程活动,现场总免不了出现一些讲话、谈论的人,特别是活动即将结束之时,场面躁动情况比较严重,此时就需机动人员的维持。因而做好机动工作需要时时不懈怠、有激情、肯走动、并注重语言技巧。良好的态度与文明用语的使用是做好机动工作的关键之一,在要求与会人员快速入座并保持安静后,一句“谢谢你的配合”会令人感到秘书处的素质与修养,也是校学生会沟通水平的体现。
第二,我就谈心工程的策划书起草及调查问卷方面收获的宝贵经验做出陈述。策划书是一个活动构思与具体安排的表达,对活动能否顺利开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谈心工程策划书是我们这些大一干事第一次接触到的策划工作,从刚开始的十分生疏,排版出现多处明显问题,到后来的步步完善,考虑细节也更为全面,我们从这份文件中学习到的不仅仅是对谈心工程的工作认识,而是对很多活动中的共同点的认识:包括一些环节的合理性、可操作性与对现场气氛的调动作用,也包括对应急方案、准备工作的深入细致化思考,以及活动的主办人员该有的良好心态、工作热情与缜密思维,相信在以后的活动中这些都是必要的、值得引起我们重视的,因而谈心工程的策划对我们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学生干部要有三种意识:策划的意识、领袖的意识、宣传的意识。策划书的起草所体现的是策划的意识,而活动前期的问卷调查则体现了秘书处宣传的意识。一个活动如果与会者都不明白它要做些什么,目的又在哪里,那么这个活动的开展就很有可能背离策划的方向与初衷。而调查问卷的开展恰恰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调查问卷能使校会同仁了解谈心工程与秘书处,另一方面,这份工作也能使我们了解校会同仁的意向与想法。调查问卷为谈心工程的精彩展开做了铺垫,也使我宣传的意识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一工作教会我如何用合理的、正规又不失效果的方式做宣传工作,如何使一项工作达到多个目的,提高质量与效率。
第三是我对谈心工程物品准备方面的认识,物品准备是一个细致化周密化的工作,需要将活动所需物品一一确认,虽然比较繁琐,细节较多,需要对策划与活动流程有思考有认识,充分熟悉,但所谓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充足的准备能保证活动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
第四、我担任过两期谈心工程的主持,由于是第一次主持,有许多的缺点存在,但我从中获得的经验是十分宝贵的。我认为作为主持人要有活跃的思维,对现场气氛要保持感官的敏锐,注意听、注意看、注意思考。对冷场时氛围的调动,对活动环节的解说,对突发事件的思考判断及处理都能体现一个人,一个部门甚至一个组织的水平。
总而言之,无论是青马工作还是谈心工程工作,充足的前期准备、积极的工作态度、周密的思维方式、灵活的应变能力缺一不可,这些都是我从这两个多月的工作中所得出的成长经验与思想认识。
三、问题教训
在过去的两个多月中,每一段工作时光都十分宝贵,这不仅包括了成功的案例,也包括了失败的教训,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有时候失误比成功更能激励人前进,下面我谈一谈我的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先是第一次全体例会上,我负责当礼仪,在会前准备阶段没有进入工作状态,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没有主动寻找力所能及的工作,团队合作意识不够强。在例会结束后的总结会议中,副秘书长指出了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而后的会议与活动中,我也注意了工作状态的快速进入与调整。这个问题的出现与改正对今后我的工作开展意义深远,让我明白了怎样注意观察,积极投入的工作。
其后是第五期谈心工程活动上的教训。由于准备不够充足,对突发情况与冷场问题的考虑不够全面、干事之间的交流协调工作没有做好,导致第五期谈心工程出现了许多状况,如:投影仪没有借到导致ppt、电子相册等无法播放;与会者人数没有统计精确导致座椅数量不够;最重要的环节——解疑答惑遭遇冷场,干事们开始时提问很不积极等。这些状况与失误都影响了第五期谈心工程的质量与水平,在总结会议中,经过思考反省,我们意识到了充足的准备、干事之间的交流协调与认真谨慎的工作态度对于一个活动品质的重要性,明白了作为秘书处干事,对自己有高要求,对工作有高热情的必要性。
一步步走来,工作中的失误有很多,但没有这些失误的鞭策,我们就会减慢进步的速度,因此很感谢学长学姐两个多月来对我工作上的不足进行的指出与教导。
四、今后计划
第一、希望有机会接触ppt的制作与放映、会议记录等方面的工作以拓宽自我能力范围。
第二、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通过日后的工作来塑造一个更加稳重的自己。
第三、目前我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学校的一些工作与相关知识还不甚了解,日后我会多加注意,使自己更加了解秘书处的工作。
第四、平衡学习与工作,根据一段时间内的工作与课程的安排为自己制定一个时间规划表,使自己的生活更为有序、充实。
以上述职报告妥否,请予审议。今后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也请大家指出。谢谢大家!
校学生会秘书处部干事
XXX
1、乒乓球运动学生体质监测
1.1、体质监测对象
2011年,对山东德州华宇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乒乓球专业学生,以及非乒乓球专业学生共50名进行体质监测,监测项目包括:身高、体重、灵敏度、50米跑、肺活量和1000米跑等指标进行测试,监测报告显示:跟非乒乓球专业学生对比可知,乒乓球专业学生的身高、体重相对来说比较匀称,灵敏度相对来说比较突出,爆发力好,然而肺活量以及耐力来对来说差于非乒乓球专业学生。
1.2、体质监测结果
(1)身高测试结果。
乒乓球专业学生身高:对25名乒乓球专业学生进行身高测试,结果显示:乒乓球专业学生的平均身高为169cm,这样的身高跟国家队队员比起来相近,故这样的身高比较适合练乒乓球。
非乒乓球专业学生身高:对25名非乒乓球专业学生进行身高测试,结果显示:非乒乓球专业学生的平均身高为175cm,这样的身高不利于对乒乓球项目的训练,跟专业乒乓球运动员有差距。
(2)体重测试结果。
乒乓球专业学生体重:对25名乒乓球专业学生进行体重测试,结果显示:乒乓球专业学生的平均体重为65kg,数据跟国家乒乓球运动员相似,说明这样的体重适合于练乒乓球。
非乒乓球专业学生体重:对25名非乒乓球专业学生进行体重测试,结果显示:非乒乓球专业学生的平均体重为70kg,跟专业乒乓球比,重了5kg,说明体重太重不利于练习乒乓球。
(3)灵敏度测试结果。
乒乓球专业学生灵敏度:对乒乓球专业学生进行5米3项折返跑练习,结果显示:乒乓球专业学生平均水平为7.8秒,灵敏度相对较高。
非乒乓球专业学生灵敏度:对非乒乓球专业学生进行5米3项折返跑练习,结果显示:非乒乓球专业学生平均为8.2秒,灵敏度比专业学生相对要差。
(4)50米跑测试结果。
乒乓球专业学生50米跑:对25名乒乓球专业学生进行50米跑测试,结果显示:乒乓球专业学生50米跑平均为7.1秒,相对优秀短跑运动员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成绩。
非乒乓球专业学生50米跑:对25名非乒乓球专业学生进行50米跑测试,结果显示:非乒乓球专业学生50米跑平均为7.9秒,相对乒乓球专业学生来说要差。
(5)肺活量测试结果。
乒乓球专业学生肺活量:对25名乒乓球专业学生进行肺活量测试,结果显示:乒乓球专业学生肺活量平均为4700ML,相对游泳专业运动员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成绩。
非乒乓球专业学生肺活量:对25名非乒乓球专业学生进行肺活量测试,结果显示:非乒乓球专业学生肺活量平均为4380ML,相对乒乓球专业学生来说要弱。
(6)1000米跑测试结果。
乒乓球专业学生1000米:对25名乒乓球专业学生进行1000米跑测试,结果显示:乒乓球专业学生1000米跑平均成绩为6分40秒,相对耐力运动员成绩较差。
非乒乓球专业学生1000米:对25名非乒乓球专业学生进行1000米跑测试,结果显示:非乒乓球专业学生1000米跑平均成绩为6分,相对乒乓球专业学生成绩要相对突出。
2、乒乓球运动训练建议
2.1、专业运动员的训练
对于乒乓球专业的训练,应该从运动员的选拔开始,详细考察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心率、反应能力等等,在此基础上严格按照乒乓球的训练要求进行训练。比如说配对训练,也就是将运动员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两人或者私人,进行配对训练,当然在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将其分为训练人和培训人,并及时进行调换。同时,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注重乒乓球基本技能训练,如发球训练、旋转训练、反应能力训练等等。
2.2、乒乓球爱好者的训练
对于乒乓球爱好者来说,对于其体质没有特别的要求,但是在训练当中最好有专业的乒乓球人士来指导,在华宇职业技术学院当中有专门的辅导老师,并且也开始了乒乓球选修课,爱好者可以参加选修课、兵乓球社团活动等形式,接受专业的训练指导。当然,体育课也是其科学训练的重要形式,通过训练掌握乒乓球运动训练的基本要求和方法,纠正自己在运动训练当中的出现的不正确的姿势、技术等问题,不断提高乒乓球爱好者的水平。
总之,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乒乓球专业以及非乒乓球专业学生测试结果显示:乒乓球专业学生优势是灵敏度以及爆发力,而耐力项目需要加强,通过本次报告,为后来乒乓球训练提供更好的借鉴。
摘要:兵乓球是一项普及程度非常高的运动,包括兵乓球专业学生和兵乓球爱好者,这项运动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以山东德州华宇职业技术学院兵乓球专业的学生及兵乓球爱好者共计50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对他们进行体质监测,详细论述专业兵乓球运动员与兵乓球爱好者之间的体质差异,兵乓球的训练和普及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关键词:兵乓球,体质监测,建议
参考文献
[1]徐珊珊.业余训练人才培养的现状研究[J].科技资讯,2007,(09).
关键词:自我意识;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的一种,也是人的意识的重要特征,是作为主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之间关系的认识和态度。自我意识不是人与生俱来的,是人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有两次飞跃阶段,第一次飞跃是在2周岁左右至学前期,第二次飞跃是在青春期。高中学生作为青少年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次飞跃阶段。
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一个人只有先认识自己,才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人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有助于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再次,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可见,自我意识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尤其对个性倾向性的形成更为重要。
一、问题的再现
为了解决和研究高中学生自我意识现状,在本学期我在某次班会课中设计了一次课堂小活动——“为我写诗”,以此观察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状况。
为我写诗
我是一个()的人;
我希望成为一个()的人;
……
打开音乐,我要求学生在规定的15分钟内,按以上格式为自己写一首诗,完成的越多越好。结果15分钟的时间内,有6人一句也没有完成,18人完成5句以下,30人完成5~12句,仅有12人完成12句以上。
通过这个小活动,再加上平时的观察与思考,我认为目前高中学生自我意识存在这样几个特点:
1.高中生的自我意识不够健全,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往往是不客观、不全面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如,在“为我写诗”这个小活动中,有一些学生前面写“我是一个很受大家喜欢的人”,后面又写“我是一个老受别人欺负的人”,所写的是前后自相矛盾的。
2.高中学生自我意识容易出现高估自我和低估自我的两个极端。对于高估,容易使学生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目中无人,眼高手低、牢骚满腹的不良习惯。而对于过低评价,又容易伤害学生非常强烈而敏感的自尊心、用自暴自弃、回避等心理防卫方式去面对现实,从而丧失积极学习、健康向上的精神。
3.高中生的自我评价独立性存在日渐增强的趋势。最初儿童对自身的评价来源于模仿成年人对他人的评价,高中学生开始摆脱对成年人的依附,趋于独立地评价自我。这种独立性的增强,意味着他们已开始具备了独立判断的能力,并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种注意从内部动机来剖析自己,从具体性评价转向抽象性评价,使评价水平上了一个台阶,是对具体性评价的概括与深化,体现了主体的自我意识趋于成熟。
4.高中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缺乏清醒的认识。很少有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理想或目标。个人的心理是社会现象的折射和反映,高中学生这个群体自我意识不健全,我认为是目前我国高中教育现状的一种反映。当前我国高中教育的处境是比较尴尬的,主要表现在两点:
(1)我国的高中教育不仅是能够为高等院校进一步提供优质合格的人才,而且也是诸多家庭实现自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重要途径。但是社會尤其是家长由于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一方面要求自己的孩子要“出人头地”;另一方面却又不愿自己的孩子“吃吃苦、磨炼一下”,事事包办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
(2)从自我未来规划上来讲,高中学生由于还没有完全进入社会,对自己未来人生道路的选择还比较模糊,甚至有的表现为“太理想化”。这样的形势,对于急切想探索自我和外界、渴望被他人认可的高中学生来说无疑有较大的负面影响,使高中学生无法做到正确认识自我、肯定自我,自我调整、自我实现就更无从谈起。
二、问题的思考
让高中学生都能正确、全面地认识和评价自我,从而悦纳自我,我认为是对高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为达到此目的,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让学生了解“多元智能”的理论,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学者霍华德·加纳所提出的,他认为人类具有七种不同的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这七种智能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每个人都拥有这七种智能中的若干种。正是每个人拥有的智能不同,构成了人与人的差异,也构成了人类社会的丰富性。
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依旧受到传统的教育思维影响,我们的在校高中生受教育的前提是,假设所有的学生都具有同样的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很显然这种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把学生放在同一个起点,并没有过多重视“学生以前的差距”,由于“以前差距”的存在,就直接导致了不同的高中学生即使付出的努力一样,也很有可能会导致高中学生学习的最终结局不同,从而会让学生对自己的努力产生怀疑和失望。但是我们的研究目的就是要告诉学生:“你可能在这七种智能中有一两种比别人差,比如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方面较差,但并不代表自己一无是处,高中学生同样能够最大限度地发展和表现自己每个人的独特禀赋”。
为此,我在担任班主任的过程中,并不以分数去评价和决定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而是创造一切机会给他们表现,使之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差异,使学生普遍有“成就感”。这样一来不仅学生的学习生活积极性提高了,而且对班级的认同感也增强了,同时对自己的未来也充满希望。
2.不理会消极的自我暗示,经常做积极的自我暗示。在日常生活中,成人会不知不觉给孩子这样或那样的暗示,这些暗示在培养孩子的性格、学习和生活习惯、品质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对孩子的暗示可以分为“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两种。积极暗示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培养良好的性格和心态。消极暗示则是孩子心灵的腐蚀剂,让孩子情绪低落,产生自卑和自弃心理。如果学生接受了这种暗示,就容易产生“自己本来就不行,干什么都不行”的想法,对于消极暗示,要鼓励学生不予理会,或者主动地破除。
总之,老师要尽量避免消极暗示给学生的不良影响,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决定暗示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暗示者的权威性,所以作为老师,必须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才能发挥老师对学生的暗示作用。不光是老师,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的家长更加应该多对孩子进行积极的暗示,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为孩子的良好成长以及未来走进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三、结语
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于自我、他人和社会的认识都是模糊不清的,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都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应该积极帮助学生多方位认识自己,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肯定自己。当然,这不仅仅是一次两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所能达到的目标,还需要社会、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孟昭兰.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刘启珍.心理学导论.湖北人民出版社.
[3]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生处述职报告】推荐阅读:
大学生学生会工作个人总结报告10-27
高校学生述职报告06-19
学生个人述职报告06-23
实习学生自我报告05-29
学生个人实习总结报告06-05
学生资助工作核查报告07-12
大学生见习报告07-18
法学学生实习报告09-28
学生小课题结题报告09-30
学生党员个人总结报告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