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的仿写作文(精选13篇)
来到荷花池边,我就被这荷花的美丽吸引住了。站在池边向池塘眺望,眼前一片明艳,这一片片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些“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从淤泥里慢慢地冒出来。开出白色,粉色的花朵。有的躲在荷叶背后,不肯露面,像个羞涩的小姑娘;有的从荷叶中探出头来,含笑怒放,有的还是这含苞待放的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一朵朵荷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光彩夺目,洁白如雪,粉的如霞,在密密麻麻的绿叶中亭亭玉立,优美庄重,格外招人喜爱。
荷花还有一种特殊的清香,随着这风儿阵阵吹来,沁人心扉,引得蜻蜓在上面欢乐的飞来飞去,鱼儿在水中快活的游来游去。
荷花不仅外表美丽,还有很多用途,荷花谢了以后就会结成莲蓬,莲子是一种滋补品,可以入药治病,莲心还可以泡茶,就连它的根,莲藕也是许多人喜爱的菜肴,荷花全身都是宝。
仿写的作用很多, 但其主要作用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仿写是创新的基础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像其他人类活动一样, 文艺离不开模仿, 不模仿而创造, 那是无中生有, 不可想象。”鲁迅先生的小说《狂人日记》从题材的开掘、主题的提炼到表现手法的选择, 甚至连篇名都是仿拟俄国作家果戈理的《狂人日记》, 而内容却是全新的, 是一篇讨伐封建礼教的战斗檄文, 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刘禹锡的《陋室铭》, 可谓脍炙人口, 流传千古, 而下面这个仿作, 也令人耳目一新:“才不在高, 有官则名, 学不在深, 有权则灵, 斯是衙门, 唯我独尊, 前有吹鼓手, 后有马屁精, 谈笑有心腹, 往来无小兵。可以耍特权, 接帮亲, 无批评之乱耳, 惟颂扬之赞声, 青云能直上, 随风显精神。群众曰:臭哉此人!”逼真地描绘了无才无识, 专横跋扈, 吹吹捧捧, 结党营私, 巴结奉承之徒的形象, 其丑恶嘴脸暴露无遗, 真可谓入木三分。名为仿作实有极深创意, 仿原文的结构, 表达新的讽刺意义, 收到不同凡响的效果。如果没有对原作的深入钻研, 对意境的深刻体会, 对词句的反复推敲, 对语言的含英咀华, 能仿写出如此作品吗?原作表现了作者高洁志行、安贫乐道的志趣, 伟岸清高的思想;仿作则锋芒毕露, 直指官场的黑暗面, 实属创新之作。
仿写是手段, 创新是目的, 仿作只是学习、练习, 是基本的功夫, 是通向创新的桥梁, 是走向创新的第一步, 如果拆掉这座桥梁, 就很难达到创新的成功彼岸。
二、仿写可降低作文的难度, 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 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作文有路“仿”为径。生动的范文可以感知学习, 可以揣摩作者的审题思路, 领悟作者的立意, 体会文章的构思, 可以看到作者是如何开头, 如何结尾, 如何选择材料, 如何谋篇布局, 参照范文, 心中有了文章的形象, 写起作文来就会比较容易, 害怕的心理也会被逐渐克服, 长期仿写, 汲取多篇文章的长处, 学会多种写作方法, 积累语言词汇, 对作文有新的领悟后水平就会逐步提高。
中学作文教学旨在让学生打好语文基础, 垫好作文的底子, 练好写作的基本功, 培养创新精神。万丈高楼平地起, 一口吃不成胖子。作文水平的提高要从基础抓起, 好高骛远, 无异于拔苗助长, 学生写作的过程是一个从模仿到创新的渐进过程, 教师指导仿写时要精心选择文质兼美的范例供学生学习和借鉴。其策略如下。
(一) 让学生自荐范文仿写。
这样学生可以自由阅读, 广泛涉猎, 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去选择精彩的文段, 选择喜爱的作品去仿写, 从而可激发学生阅读、写作的积极性, 使写作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可以先抄写原作, 或写出原作提纲, 再写出仿文, 比较阅读, 探究与原作的异同, 看有没有创意, 这样做也便于教师的检查、指导与评价, 避免抄袭后教师还不知道。这样, 既放得开, 又收得拢, 既扩大了阅读面, 又调动了写作的积极性。
(二) 充分利用教材练习仿写。
现有语文教材是专家学者精心挑选的经典文章, 贴近生活,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但不一定都适合学生仿写, 教师要有所选择, 适当安排。其实, 有的课文后面有仿写的要求。例如, 七年级语文教材明确要求仿写的有七次, 隐含着要求仿写的有八次, 多为局部、片段仿写, 形式多样。这样的仿写要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进行。注重阅读感悟, 领会文章主题, 理清行文思路和整体框架, 然后探究精彩片段与主题的关系、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的关系, 反复琢磨, 心领神会, 融会贯通, 化他境为我镜, 达到入其境, 息息相通, 强烈共鸣;出其境, 手能写之, 精心构思, 仿写自如, 仿中而有新意。如果不去细心的阅读、体会, 不深入文章中去, 只是浮光掠影, 仿写就会带有盲目性, 内容浮浅, 毫无新意, 达不到锻炼思维、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因此, 熟读精思是前提, 领悟写作是关键, 分析指导是帮助。仿写的过程就是揣摩原有的语言组合规律, 重新组合语言生成新意的过程, 是创造出新的意象的过程。例如, 课文《春》研讨练习三, 课文最后两段把春天写成“像刚落地的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 这三个比喻表现了春天景象的什么特点?你还能用别的比喻赞美春天吗?这是隐含着的仿写,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精读课文,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 认真推敲三个比喻句, 得出它们是从三个不同的方面, 赞美了春天的新、美、充满力量, 然后进行仿写:春天像一首诗, 饱含着感情;春天像一幅画, 舒展着, 耀着人的眼;春天像芭蕾舞, 旋转飞动, 踏着催人奋发的鼓点。三个比喻句表现了春天的深情、美丽、振奋人心的特点, 符合教材的要求。
(三) 从古诗文名篇佳作中选取范例仿写。
步入古代的文学宝库, 能帮助我们走向创新。
1.仿写杜牧《清明》诗:“清明时节泪纷纷, 祭扫烈士悼英魂, 借问鲜花何处送, 武河岸边烈士林。”原诗抒写清明时节雨中行旅的情怀, 诗人旅途遇雨伤感愁苦之深, 想寻个酒店避雨驱寒。仿诗步其韵另辟蹊径, 写出清明祭扫烈士墓追悼英魂的情景, 立意求新, 由原诗的写己之情扩展到写群之情。
2.《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 两弯柳叶吊稍眉, 身量苗条, 体格风骚, 粉面含春威不露, 丹唇未启笑先闻。”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厣之愁, 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似娇花照水, 行动处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 病如西子胜三分。”语言形式工整, 讲究对仗, 韵律和谐, 长短句错落有致, 眉眼、身材、体态、面色、神情各异, 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同样是美女, 却是两个不同的形象, 同样是大家闺秀, 却有不同的气质, 同是阆苑鲜葩, 却有不同风姿。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古人是如何描写人物外貌的, 从何处落笔, 从何处收笔, 如何描写才能生动传神, 突出个性。学生学会了描写的方法, 在描写不同的外貌表现不同的年龄、职业、气质、个性时, 就不会只懂套用原文的词语来写新时代的青年了。
(四) 从当代名家作品及精美时文中选取范例阅读仿写。
与名家沟通, 能够提高思想认识, 捕捉时代气息, 融入新潮, 与时代潮流共浮沉, 与时代脉搏同跳动, 与时俱进。例如, 可向学生推荐贾平凹的散文《丑石》, 让学生认真阅读, 体会深刻的主题, 重点模仿文章的构思和欲扬先抑的手法, 不少学生都能写出像样的作文。
(五) 从中考试卷及复习材料中搜集范例仿写。
如2003年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的仿写句子就可以借鉴。
例句: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他, 尽情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 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学生阅读分析, 原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在语意上设置了对比情境, 快乐的日子里共享喜悦, 忧伤的日子解除忧愁。
学生仿写:朋友是成功日子里的一辆轿车, 稳稳地送你踏上新的征途;朋友是失败日子里的一条渡船, 默默地把你渡向成功的彼岸。
修辞结构相同, 语意连贯而有拓展, 成功的日子送你踏上新的征途, 争取更大成功, 胜不骄;失败的日子暗渡你走向成功, 败不馁, 与原句相比, 富有新意。此练习不仅锻炼了写作能力, 也培养了阅读分析的能力, 使学生认识到仿写也是中考的检测题型之一。
(六) 多种类型仿写, 选取典型范例分类仿写。
仿写句子, 积累名言警句。仿写片段, 或叙事, 或议论, 或说明, 或描写抒情。叙事具体, 用词准确, 议论精当, 适时适度, 观点鲜明科学;说明简洁有序, 条理分明;描写抓住特征、外貌、心理、语言, 突出人的个性;写景要有层次, 选准不同的角度,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情真意切。仿写全文, 把握结构, 谋篇布局合乎逻辑。
(七) 从思维的方法上指导学生仿写。
1.鼓励学生批判性阅读, 逆向仿写。此做法目的是创新, 提高自身修养, 练就过硬的本领, 在仿写中提高写作能力, 学会多种写作方法。学生由具体感悟到抽象概括, 再到具体的写作实践, 逐渐摆脱了对原作品的依赖性, 走向成熟, 走向独立。抱着审慎的态度去阅读, 以怀疑的眼光, 批判的思想去发现问题, 吸取精华, 从立意、结构、体裁、观点等方面逆向思考, 求新求异, 就能写出观点独到的作品。例如, 解读《旁观者未必清》这篇范文, 学习范文的逆向思维方法, 审慎的阅读态度, 精辟的分析, 启发学生逆向思考, 写出“近朱者未必赤, 近墨者未必黑”, “人为财死, 鸟为食亡吗?”, “出头的椽子先烂吗?”等文章。
2.鼓励学生扩散思维, 多角度仿写。在深入分析, 理解范例的基础上, 多角度、多方面思考, 打破原作主题的单一性, 人物性格的扁平性, 扩散到表现主题的多样性、深刻性, 人物性格的立体性上, 一事多文, 换个角度和层面立意构思, 由一点或一篇范文, 扩散、联想、分析、归纳, 高度概括出最有价值, 最适合借鉴的方法, 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例如, 学习《滥竽充数》这篇文章后, 让学生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在立意上求异, 有的学生写出了“不学无术将被社会淘汰, 落后就会挨打”的文章, 有的写出了南郭先生刻苦学艺的故事, 有的写出了“滥竽充数, 过在宣王”的评论并批评了旧的人事制度, 可谓异彩纷呈。
总之, 仿写是为了创新, 借鉴是为己所用,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看得更高更远, 立意更新颖, 结构更精致, 思想更深邃。鸟儿的双翼, 只有练硬, 才能展翅蓝天;学生只有经过反复的仿写练习, 熟练地掌握写作技巧, 写作水平才会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日红.仿出你的“亮点”[J].作文成功之路 (高中版) , 2006 (1) .
[2].欧治华.美国母语教材的编写策略[J].中学语文教学, 2006 (6) .
[3].许更生.构建“读背写”的课堂教学新模式[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1 (5) .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读写结合 仿写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小学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越来越多的老师更重视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读写结合讲究的是“读”与“写”的互相迁移,同步发展。
仿写、续写、改写、编写等都是写的内涵,都可以作为读写结合的“写”进行训练。然而各种“写”与“读”相结合后对学生习作水平的促进作用却不一样。小学生由于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又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所以模仿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之一。写作理论告诉我们,所谓仿写,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对于小学生而言,仿写能降低他们写作的难度,使他们由读到写。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找准仿写点,巧用仿写策略,能有效地促进读写结合。
一、在典型词语处仿写
词语积累、运用是低年级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典型词语的构成形式,根据学段的不同进行引导、仿写。
陈敏老师在执教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泉水》一课时,引导学生读好描写泉水多的词语“很多很多”,并比较“很多”与“很多很多”的区别后,准确抓住仿写点,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
师:嗯,重叠的词语更有威力。你能用“很?摇 ?摇很?摇 ?摇”这样的词语说说现在你看的情景,或者表达一下你的心情吗?
生(略)
师:用“很?摇 ?摇很?摇 ?摇”这样的词语夸夸咱们班的同学。
生(略)
师:夸得这么起劲,被夸的同学高兴得脸上都开出花朵了!来,同桌之间互相夸夸,记得用上“很?摇 ?摇很?摇 ?摇”这样的叠词。
教师抓住仿写点,从“泉水的特点”迁移到“现场的情景”“同学的优点”,体会重叠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有效地培养语感,有力地促进消极词汇向积极词汇转化,让学生充分地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语言实践中发展语言。
二、在典型句式处仿写
典型的句式常常能表达独有的情感内容,它很好地将形式和内容统一起来。这样的句式就是读写结合要重点仿写的内容。沈玉芬老师在执教《鹬蚌相争》一课时,这样教学——
师:你看,他们连说的话都一样傻(出示鹬和蚌的对话),有什么发现吗?
生:他们的对话都用了“今天不……明天不……就会……”
师:这个句式告诉你:这样的行为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都有威胁或警告别人的意味。那好!聪明的同学们,谁能写上两三句话,就能让他们停止争斗?用上这个句式“今天不……明天不……就会……”
(生写话)
师:谁来劝告他们?
这个句式的特点是:用连续性的行为推断出一个确定的可怕后果,以此让人警醒,达到规劝的目的。学生仿写的语句不仅仅是对寓意的领会,更是言语能力的提高。
三、在典型段落处仿写
课文里有些段落或在表达的顺序上鲜明,或在表达的语言上独特,或在表达方式上特别。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的表达形式,在阅读中学习运用语言,就能有效实现读写结合。孟丽君老师在执教《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这样教学——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第五自然段,完成表格,总结出:只要生活在威尼斯的人都离不开小艇,小艇的作用与人的关系太密切。作者不可能一一写出来,只列举出四个有代表性的人物,人物不同,地点不同,做的事件也不同。作者在第六自然段用大量笔墨详细描写威尼斯夜晚的静,这一详细描写跟第五段四个动态描写的例子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四例一详”“动静结合”的写法更突出了小艇与威尼斯城的关系。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这一表达上的特点,然后运用四例一详、动静结合的方法写一处景物。学生在仿写中运用这一表达方法,提高了表达能力。
四、运用说明方法进行仿写
特级教师高林生在《为语文插上奋飞的翅膀》一文中强调:“仿写是读写结合最基本的形式。通过模仿这一活动,就能使阅读和写作很好地结合起来。”郭荣老师在执教《布达拉宫》一课时,开课伊始就提出明确的要求。
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第一次来南京,好多老师和我一样,也是第一次踏上六朝古都。我们准备今天去浏览一番,作为南京的小主人,你是不是可以向我们推荐一下南京的风景名胜呢?
生纷纷介绍(略)。
师:我知道了,南京真是一个有着众多旅游胜地的地方。但是你们刚才介绍的这些对我们这些外地人来说只是一个名字,那如果想让这些旅游景点在我们的头脑当中丰满起来,那还需要进行详细而具体的介绍,怎样使你们的介绍既能说明景物的特点,又能吸引我们?今天我就通过一个例子,学习一些方法。这个例子就是刚才同学们读过的课文。
这样设计,立足读写结合,直截了当地提出这节课学习的重点,使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方式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顺利展开。
五、在谋篇布局处进行仿写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在熟读文章的过程中,掌握文章的基本脉络、结构布局、思想内容,并从中得到思想的熏陶和心灵的启迪,增强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比如《白鹅》这篇课文,是按照“总分”的顺序写的,条理很清晰,是学生仿写的典范。学完课文后可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的结构续写,描写自己熟悉喜欢的动物。了解总分这种写作方法之后,继续扩展练写其他文章,写人、写景和状物的文章,学生有法可依,写起来就容易多了。
参考文献:
[1]陈敏,张祖庆,陈宝铝.流进心田的叮咚泉水.小学语文教学,2014.01.
河市镇中心小学
汤周 小学生写作文是起步阶段,在我看来,仿写是一条很好的捷径。宋代理学家朱熹曾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著名作家叶文玲在《我的“长生果”》中也说“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因此,我觉得仿写不失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好方法。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一开始就放手让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去写作文,那要求也过高了,写出来也定是花样百出。因为学生还没有入门,根本就写不出个所以然。
模仿写作是让学生“照葫芦画瓢”,并不是抄袭,而这个“葫芦”可以是一句,可以是一段,也可以是结构,还可以是表达方法。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因此,在学习这些课例时,我有意识地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
一、句子的仿写
仿写句子是最简单的,模仿课文中基本句型、句式、常用句群做写话训练,就是为了建立完整的句子概念。只要清楚句子的结构,就能写出很多不一样的好句子。在教学《爬山虎的脚》时,有一句动态描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我就让学生仿写柳枝、荷叶、野花、树叶在微风下的动态,并且要求一定要用上修辞手法。我在教室里巡视,学生们很快写好了。有的写“一阵风拂过,柳枝就跳起来欢快的舞蹈,好看得很”;有的写“一阵风拂过,野花就摆动着柔软的腰肢,邀请我们和她一起舞蹈”;有的写“一阵风拂过,树叶轻轻摇动着身子,还堆在一起说话呢”„„看,多么美的句子。在以后的作文里,我就会时不时地看到它们。
《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写得真好!它是一篇典型的描写山水的文章。课文结构清晰明了,语言生动形象。在教学漓江的水的那一段时,我让学生先分析作者是怎样写出水的特点的,再读一读试着背一背,之后就让他们仿照这段话写草、海中鱼儿、春天的花的特点。课文是这样写漓江的水的:“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人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无暇的翡翠。”学生先找出草、鱼儿、花的特点赞叹,再用比喻、拟人进行生动地描述。学生写出来的句子也是很让人意外的。有人写花“春天到了,草真多啊!远远望去,大地被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绿毯;草真绿呀!像是被春姑娘泼上了一桶一桶的颜料;草真软啊!微风拂过,她就赶紧弯下腰给春风姑娘敬礼。”„„正是有了这些优美的语言,才给学生提供了模仿的“葫芦”,他们才能画出像样的“瓢”。
二、段落的仿写
仿写句子是如此,仿写段落也是一样。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让学生仿写段落,必须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且有价值的精彩片段。
学习《麦哨》这篇课文时,我被这段话打动了: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我让学生想一下还有什么花谢了之后怎么样,然后写在写话本上,要注意动词不能只用一个。开始,学生们叽叽喳喳的说着花,然后认真地写,不一会儿,一段话就写出来了,他们争先恐后地举手要念给大家听。
学生读过《槐乡的孩子》一文中写槐米一段后,我让学生学着作者的写作方法用一段话仿写一种花;学习了此文中的第三段开头写天热的小片断: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仿写天热的时候不同的人或动植物的不同表现,就自然轻松得多了。
这样一小段一小段地写,即让学生享受到了写作的乐趣,又锻炼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三、结构的仿写
课文只是例子,学生学习并应用语言的例子。因此,我要最大限度的运用好这个例子,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所以,在教学时,我一般是通读一组课文,精读一篇范文,借鉴“范文”的思路,让学生仿一篇进行写作,从选材、立意、想象、描写、结构等方面指导学生加以借鉴,培养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在写法上很有特点,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段式,按季节顺序,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写出不同景物的不同特点。学习完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进行总结,我相机指导,并让他们使用这一课的结构和表达方法选写《美丽的田野》、《美丽的校园》。
在学习了儿童诗《我想》后,我鼓励学生仿写,能写几节写几节。学生的兴致很高,没用多久,就写好了,有的同学还写了5节,虽然有的词语运用不是很恰当,但是他们都是信心百倍。写好了后,我专门用了一节课让他们自己上台来朗诵自己的诗。我表扬他们说,他们都有成为诗人的潜质。学生们高兴得不得了。
那是深秋,露寒风冷,寒蝉凄彻,北风肆无忌惮地摇撼着老树,在光秃秃的树梢上怪叫,地上枯黄的落叶,被风卷起,在空中打着旋儿,刚落下又被卷起……
人的脸上尽是寒意。
我和妈妈走在清静的街上。天很冷,即使穿着厚厚的毛衣,北风依然从毛衣的小孔里钻进来,直逼人心。看着一片被风卷过身旁的落叶,我不由地想:又是一个难熬的冬天!
这时,远远地出现一个单薄的背影,孤清地坐在地上。
和着寒风,我们快步走上前去,那背影渐渐清晰……
那是个乞丐。她大概30来岁,眉间脸上却满布着岁月的沧桑。她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在寒风中微微颤抖。
又一阵风吹过,她把怀中的婴儿搂紧了些。那大概是她的儿子吧,用两张被子裹着,偎依在他母亲的怀里。或许说,是母亲偎依在他身上,她紧紧地靠着孩子,搂得很紧,恨不得把自己的体温分给孩子一半,却忘却了自己依然坐在这冰冷剌骨的地上,自己还在颤抖……
这时,又一阵北风带着落叶从我们身旁呼啸而过,简至草佛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异常凄厉猛烈。
她打了个寒颤。但是,只见她把孩子用被子又裹紧了些,然后,没有半点犹豫地脱下自己的一件外衣,轻轻地盖在孩子的身上。
她的身子如晚秋之叶,抖得厉害,但眼间却是能驱逐寒冷的温暖,她注视着孩子熟睡的脸,脸上浮现出暖暖的微笑,眼底是无限的怜爱,无限温暖流……
她抱紧孩子,从地上站起,步步走远了……只是那怀里的孩子还在睡,仿佛全然不知他面临的困境,还是他也明白,他永远也不会寒冷,因为无论有多大的风,他母亲也能替他遮挡,留给他的,只有温暖。
他时而抱着一个孩子满脸宠溺,时而牵着一个孩子满脸笑意的漫步在黄昏下,那个孩子最喜欢问他一些所不理解的事以及一些以前的旧事,他耐心祥和的一一回答,孩子最享受的时刻,无疑不是此刻。
孩子是同一个人,只是不同时间罢了。
时光总是在流逝的,你抓也抓不住,可那个背影那个人,从不受这时间的约束。
坐在窗前,享受着夜晚的宁静。手捧一册书。如行万里路。难得有这样清静的时刻,若不好好享用一把,岂不是浪费了这天赐良时?
我遨游在汪洋的书海中,大风,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文章中提到的爷爷,让我那零碎儿的记忆在一点一滴的拼凑着。
莫言的爷爷,技艺清湛,性格温和,意志坚定的一个老农民。他是乡村生活的专家。他对天气,季节,庄稼,生长等一些知识了如指掌,已经超过了大多数人。这样的一位爷爷,何尝不像是我那远在老家却令我百般思念的爷爷呢?
爷爷总是孤身一人。他总是嚷嚷着,有了我这个宝贝,也有了盼头和希望。依稀还记得小的时候,回爷爷家,总是不见爷爷的身影,若是换成平常的孩子,怕是要揪着父母的衣裳,哭着喊爷爷了。而我,早已习惯如常,眼眸一转,便知爷爷定是在那稻田里忙农活。农活是他这一生难以抛弃的东西,爷爷总是说,农作物和他是一体的,他像是为农活而生。
那时的我,自觉的蹲在一旁,目不转睛的盯着爷爷干这干那的。偶尔的还会问出一些关于我脑海里难以理解的蹩脚的问题,总是有点问了萝卜不见底的意思儿。爷爷每每听了脸上笑意更深了而后又很慈祥的回答我这个那个的问题,不厌其烦。许是有这样的乐趣,才不觉得无聊,长时间的蹲着倒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了。等天似乎有点黑了,爷爷就牵着我的手,迎着晚霞走,大步小步大步小步,一步一步,深深浅浅,欢声笑语。
许多年了,这个习惯依旧没有忘也没有变过。
可是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我快及爷爷下颚了,爷爷总是喜欢用他布满老茧的手摸我的头笑着告诉我说,爷爷老了,已经使劲往下缩了,哪能和你们年轻人比了。老了吗?我不禁抬头看着爷爷,双眼紧紧地盯着他。爷爷往常如墨般的黑发,好像被下了魔咒,染上不少的银丝久经岁月的双手捧在了手中,我得眉皱的更深了,手掌中央老茧满布,却瘦骨嶙峋。鼻子一酸“爷爷不会老的,爷爷会陪我到永远的。”“傻孩子。”爷爷笑着看着我,将我抱进怀里。“爷爷,那是什么?”我指着一株并不知名的路边的一朵花似的。“哦,那是狼鸡头。”“狼鸡头?什么是狼鸡头?可以吃吗?怎么只有这里一株?”“可以吃啊,味道很好吃的。”爷爷抬起了头朝我笑着,爷爷的声音在春风中拂过耳旁竟是这样的舒服,我是多么留恋啊!
还是爷爷的背影,现在的爷爷弓着背干不了农活了。
那现在就换她牵着爷爷的手,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走去。她还是会和以前一样问爷爷旧事农事路途风景的不解。爷爷的脑子里装着许多神奇而又吸引人的故事,对于这个孩子来说,这才是人生中最值得留念最温暖的时候了。
再美的风景都不及回家的那条路。
一、模仿绘本中的句式, 让表达“书面”起来
“模仿是创作的开始”。绘本的语言规范, 简练生动, 蕴含着一定的语言规律, 有别于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所运用的口头语言。教学中, 我经常在讲述绘本故事的时候有意识地从中提炼出其中的一些经典句式, 图文结合, 让孩子在练写的过程中将书中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 使表达在规范的语言中慢慢“书面”起来。如绘本《我爸爸》中这样描述:“我爸爸吃得像马一样多, 游得像鱼一样快。”如果单独出示这样一句话, 告诉学生这是比喻句, 让学生单纯练习比喻句, 他们可能会觉得很无趣。但是在阅读一本绘本的氛围中, 学生在书的场景里, 就感觉这样的句子十分有意思。当这个句子被单独出示时, 孩子们依葫芦画瓢写句子时情绪高涨, 自然而然就把“书面”的句式表达给习得了。如有学生写妈妈时这样描述:“我妈妈温柔时像小猫咪一样可爱, 发火时像老虎一样咆哮。”写爸爸时, 这样来表达:“我爸爸像金刚一样强壮, 还像沙发一样柔软。”
二、仿写绘本中的段落, 让“结构”搭建起来
《逃家小兔》讲述了一天一只小兔子突然对妈妈宣布说它要“跑走了。”妈妈没有惊诧, 甚至没有问一个为什么, 而是欲擒故纵地说:“你要是跑走了, 我就去追你, 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紧接着, 一场在幻想中展开的欢快而又奇特的语言追逐游戏就开始了。小兔子上天入地, 可不管它扮成小河里的一条鱼、花园里的一朵花、一块高山上的石头, 还是一只小鸟, 身后那个紧追不舍的妈妈总是能够抓住它。最后, 小兔子逃累了, 依偎在妈妈的身边说我不再逃了, 于是妈妈便喂了它一根爱的胡萝卜。
在和孩子共读中, 我抓住对话, 借画面和故事内容捕捉学生的心灵, 让孩子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小兔, 由扶到放指导孩子模仿“逃———追”的表达练习。孩子在读故事中已经储备了文字对话的结构, 有了“一说—答”的基础, 当出现段落结构式练习时, 学生的表达也就水到渠成了。
(原文) 有一天, 它对妈妈说:“我要跑走啦!”
“如果你跑走了, ”妈妈说, “我就去追你, 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
“如果你来追我, ”小兔说, “我就要变成溪里的小鳟鱼, 游得远远的。”
“如果你变成溪里的小鳟鱼, ”妈妈说, “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
有孩子这样来展现他搭建的话语:
有一天, 它对妈妈说:“我要跑走啦!”
“如果你跑走了, ”妈妈说, “我就去追你, 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
“如果你来追我, ”小兔说, “我就变成一朵浪花。”
“如果你变成一朵浪花, ”妈妈说, “我就变成大海让你翻滚。”
在仿写的过程中, 孩子们迁移了绘本中精彩的表达方式, 创造出了自己的语言, 习得了对话的结构, 体会了写话的乐趣。虽然他们的创作显得稚嫩, 却又是生动的。
三、迁移绘本中的情节, 把“创作”激发出来
《蚯蚓的日记》介绍的是蚯蚓的生活。作者用令人捧腹的语句把蚯蚓的生活在快乐的节拍下展示出来。“5月1日, 爷爷教过我们, 礼貌非常重要。所以今天我对遇到的第一只蚂蚁说, 早安。经过的队伍里有六百只蚂蚁, 早安、早安……我在那里站了一整天。”在忍俊不禁的阅读中, 孩子们知道了日记原来可以这样写, 只要是自己觉得有意思或是很特别的事, 只要是真实的, 写下来就能变成日记了。
仿照《蚯蚓的日记》, 有孩子这样写:3月8日妇女节, 我为妈妈洗了脚, 妈妈夸我懂事了。还有孩子这样写:3月9日吃午饭, 食堂阿姨给了我两个大鸡腿, 我乐得屁颠屁颠的, 回到座位, 大吃特吃起来。
绘本与其他形式的语文内容相比, 因其丰富的画面感、鲜明的内容、简洁的语言样式等, 更能抓住孩子的心, 也易于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进行仿写, 从而提升仿写能力。
语文学习需要通过语言实践和动手操作 (写) 来获得知识与技能, 开展学习的过程, 获得学习的方法。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二年级学生虽然是模仿着绘本中的内容写, 却也是在实践着。在递进式的模仿中, 孩子仿写的能力日益见长。
摘要:写话是开启学生表达自己所见、所闻、所想的起始之步。针对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如在感知、注意、观察、想象、思维、言语等各方面都还处于较低水平, 以及识字量不大, 大量会讲的字词不会写、不会用, 会写的字又不能满足完整表达的需要, 书面语表达明显落后于口头表达;可借助于直观形象的绘本,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仿写句式、段落、情节入手, 提升学生的仿写能力。
下了车,他拉起了我沉重的行李箱,扛起我的两个包,我伸手要接过来,但他告诉我:“现在我帮你背着,出了门就要你自己背着了。”说着他便迈着稳健的步伐向大巴走去,我跟在他身后,看着他,那是一个修长的背影,我看着有几次他肩上的包有些晃悠悠的,他还拉着箱子,又不叫我帮忙。那不算特别强壮的身影,在我眼里却变得十分的高大。
跟着他快步向前走,很快就到了大巴前,他麻利的上了车,找到了我的座位,把箱子一提,再顶一下,再向里推一把,箱子便被放在了存放行李的地方,肩上的包也一并放上去了,他又把一包装了零食的袋子扔在我座位上,说了句:“出门以后好好吃饭,别挑食饿着了。”说完,便转身走了。虽说他没有与我依依惜别,但我还是隔着窗户,目送着他的背影,他渐渐没入人群,穿过马路,我睁大眼睛,目光硬是送着他到了他的车旁。那将是一次长达两周的分别,我发现现在就有点想念他了。直到车开动,我还想着那在人群中不太显眼的背影,普通而又温暖。
难忘他的背影,就那样刻在了我心中那块石碑上。任由风吹雨打,他那背影仿佛永远都映在我眼帘。
那一年又刮风又下雨,他说去田里看看。但是,他一去就是中午了。我和家里人盼着盼着都急得心里一把火,于是奶奶叫我把饭送给他。从温暖的家里出来,一阵寒风吹得我直打哆嗦,手脚都都冻僵了,全身上下冷得像一块冰似的,一想到自己穿那么多都觉得冷,又何况是父亲那不保暖的棉袄呢?我哆哆嗦嗦地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山间小路上,心里冰凉冰凉的。我走到田边。他转过来头,担心地说:“你快回家去,外面冷,别感冒了。”这一刻的画面定格在我脑海里,刻下一个深深的印记。看我还在磨磨蹭蹭不走,他生气地说:“你快回家去,我待会回家。”我只好把饭给了他就回去了,回头看时,只见他把饭盒放在一边,又继续忙了。
语文书中那些灵动的语言,丰富的人文元素,如一泓清泉,潋滟生辉,它们就这样静静地躺在那儿。经典是美的,可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处于沉睡状态的,需要我们带领孩子去唤醒它,激活它,让它活在孩子们的生命里。如何激活和唤醒呢?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重视仿写训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仿写是作文起步的阶梯
仿写,又称模仿写作,是作者照他人文章(或语句)的立意、布局、结构、表达方式等进行自我情感或信息的书面展示。从仿写的含义可知,仿写是一种模仿性学习范畴,是作文起步的阶梯。作文是一种技能,客观存在着某种规律。仿写的范例就是写作规律和模式的具体化,是“形象化的写作理论”,是小学生认识写作规律的感性材料。因此,我们可以以范例的章法为章法,依章循法引导学生从事写作练习,通过对范例进行分析、理解和仿写,从而使学生掌握其中的思想脉络和写作方法,循序渐进地掌握写作技能,提高写作能力。仿写是多元、开放的
2.1 句式的仿写。
2.1.1 教师可抓住课文中的中心句,使学生学会用简单的句式,凝练的语言,表达厚重的思想。如《走遍天下书为侣》一课中有这样一个句式:“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随地想去就去的故地。”将书喻为朋友、故地,这些美好亲切的事物,简单而深刻,生动地表达了阅读带给人丰硕收获和精神享受。待学生明白写法后,教师可进行读写结合,让学生也来试一试。不少学生妙语连珠: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清晨的一缕阳光,也是天边七彩的朝霞;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艘非凡战舰,也是一匹神奇的骏马;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块无比甜美的水果糖,也是一棵缀满硕果的奇异树……
2.1.2 课文中有些句子连用好几个动词,节奏明快,让人如临其境。如《窃读记》第一自然段:“转过街角,看见饭店的招牌,闻到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声音,我放慢了脚步。”这句话句子工整,连用五个动词,向读者呈现了一个放学后,急匆匆赶往书店的我……引导学生一次次诵读,在朗读中领会连动的跳跃美。时机成熟后,教师让学生仿照它的样子,写写往家赶或往学校、教室、车站、商店、田野……赶的场景,在范例面前,大多数学生,都写得得心应手。
2.2 片段的仿写。
2.2.1 开头和结尾的仿写。任何一篇优秀习作都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有机统一,所以,在追寻“儿童精神”的前提下,关注写作知识和技巧是必要的,情景开头,睹物思人式开头,开门见山式开头、自然式开头,含蓄结尾,篇末点题,前后照应……这种开头结尾模式都能在课文中找到范例,我们可以随时随机加以指导。
2.2.2 细节描写的仿写。很多课文就是因为细腻地刻画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使人物形象呼之欲出。想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就得进行细节描写的指导,例如《全神贯注》第四自然段作者就是通过细节描写,再现了罗丹修改作品时的情绪变化,凸现了他对雕塑的痴迷。模仿这一段,让学生写写“奶奶听京剧”、“爷爷下棋”、“足球迷――爸爸”、“小书虫”……学生笔下生花,生活中的许多场景一一跃然纸上。当然还有总分段式、场面描写……这些都可以随时随文进行仿写。
2.3 篇章的仿写。篇章的仿写主要是训练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学习范文的结构方式。
2.3.1 在同组课文中仿。第八册第二组《中彩那天》、《万年牢》、《尊严》、《将心比心》4篇课文,叙事条理清楚,尤其是对人物语言、行动、外貌等描写,十分逼真。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潜心读书,走进文本,在充分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并通过揣摩、品味作者对人物语言、行动及外貌等词句,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质,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2.3.2 在不同文体中仿。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融入文本,用心体会,在比较鉴赏中慎重选择范例,学范例,仿范例,初步明白不同文体的不同特点。下面是学生在学了《麦哨》仿写下的片段:若是夏天的夜晚出去,常常会看见乡下人家坐在院子里乘凉聊天的情景。高大的树木,向晚的微风,飞舞的荧火虫,都是他们的朋友,树叶摆动的沙沙声,伴随着他们的话语,融成一首动人,安详的小夜曲。
2.3.3 在学生佳作中仿。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推荐美文佳作,拿到班级中进行交流,观摩,可以由教师边读边讲评,也可以复印后让学生分组赏析、讨论,各抒己见,最后集中点评。欣赏自己班级同学佳作,这不仅能激发小作者写作的兴趣,而且能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学习写作方法,借鉴写作技巧,共同提高。《轻轻的叮咛》、《拐角遇到爱》、《《老师=?+!》、《咱班的四大金刚》、《我为书狂》……这些题目就是在交流中诞生的。看看这些题目,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仿写是鲜活的,成长的
仿写的最终目的是将模仿引向创造,在模仿中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将所学的写作理论和方法通过范例的具体化加以理解吸收,更好地学以致用,使学生在充分体会范例的选材、谋篇布局等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已有的材料与个人的感受,打破习惯性思维,以实际生活为依据充分发挥想象,并运用已掌握的写作经验,独立地、创造性地写作。
爸爸不是一个很严肃的人,但到了说正事的时候,他总是话不多,而一说出来,就含义深刻。话虽简单含蓄,却情深意切。
每周,都有些很多纠结的话憋在心里找不到人倾诉,而周五放学后,看到爸爸那久违的目光,就好像找到了归宿。在车上,我开始喋喋不休,文字像河水一样从我的嘴里流出。爸爸话不多,一路上多半是:他听,我讲。而他深邃的眼睛,却一直在变化,就是那一直再变,隐含着无数感情的眼睛,却让我感到无限安定。
周末两天好像很快就过去了,周一的一大早就要出发前往学校。其他住校的同学,都是拼车,或是一个人到学校。而我,却总是爸爸妈妈一起出动,这好像是雷打不动的是习惯了。妈妈在车里好像在告诫小朋友似的,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做了周到细致的安排。爸爸在一路上仍然是很安静的,就这么开着车,他眼睛专注的盯住路面,如果碰到一个红灯,他就看看后视镜,看看后座的我,然后笑笑,叮嘱一句。这一句叮嘱,多半是和妈妈的相似的。
车很快开到了校门口,七点多一点的校门口人并不是很多。爸爸打开后备箱,拎出行李,将行李交给妈妈。大清早的,天气微凉,呵出的热气迅速变为白气。突然我头顶感到一阵温暖,是爸爸的手,虽然粗糙,但是温度刚好。“在学校乖点哦。”“嗯。”我笑着点点头。“快走吧,妈妈已经走进去了。”爸爸朝我挥了挥手,眼里满是慈爱。
我背着书包,朝校门走去。再踏进校门的一瞬间,我回过头,看见爸爸还站在那里,看着我。见我回头,他笑着朝我挥挥手,目光更加明亮。爸爸似乎用眼神说了两个字,可以分辨出来——“加油!”
回忆往事,在我一岁之际,我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家里飞来横祸,外婆死了,外公悲痛欲绝,家境平淡的我们四处借钱,替外婆办理丧事,由于母亲当时怀有身孕,所以家庭的重担一下子落在了父亲的肩上,父亲是位驾驶员每天都要起早贪黑的去上班。终于在1997年5月29日的晚上,我出生了,父亲那天提早的回来了,看见刚刚出生的我,顿时,几年来辛苦的疲惫顿时消失了,可是由于家庭贫寒,父亲不得不继续上班开车,想到这里我不经很恨我,当时的我吸的是妈妈的“血”吃的是父亲的“肉”啊!
在我7岁的时候,开始记事情的我最不会忘的是父亲上班时的背影,那天是冬天,上午我要上小学一年级,父亲早早的叫醒了我,帮我穿好了衣服便带我出来门上了他的二手车,在车上他把自己的毛手套脱下来给我带着,我看着爸爸的手上的冻疮心里很不是滋味,到了放心早餐的时候,父亲停下了车,买的了1袋豆浆和一袋粢饭,然后伸手放在了我的手上,我说“父亲你吃吧,我不饿”,父亲微笑的说道;“小孩在不吃饭是不好的哦!大人不吃饭还行的哦!”我看着粢饭和豆浆心里顿时涌上了一股酸流,可是我忍住了我怕父亲看到,也怕被人看见,到了学校,父亲把我抱下了车然后对我说道:“你自己进去吧,别忘了吃早饭啊!”我点了点头,父亲走了我看着远去的背影我再也忍不住我心中的泪水,我哭了。
每天早晨,当人们还在熟睡时,辛勤的清洁工人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劳动,他们有的不到五点钟就起床了,拿起扫帚,劳动起来。他们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都一如既往地清扫街道,从不会有怨言。
每天,他们都开着三轮车,行驶在路边,一见到落叶和垃圾,就停下车,掏出扫把和扫帚,把它们清扫干净,倒入车中。有时路过商店和学校门口,还要把门前的垃圾桶清理干净。一天下来,那辆三轮车差不多被装满了。他们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太阳还没出来,他们就要开始工作,太阳下山了,才能收工。刮风下雨的时候,是他们最艰难的时候。一天,乌云密布,下起倾盆大雨,下水道口被垃圾堵住了路面上的水有差不多有10厘米深,一位清洁工努力地尝试用扫把把垃圾扫出来,可是垃圾被吸住了,怎么扫也扫不出来。他突然停下,思考片刻后,放下了扫把,摘掉手套,弯下腰,将手伸进冰冷刺骨的水中,把垃圾扯了出来。他的手已经被冻僵了,可他只是甩了甩手,重新戴上手套,开车走了,他的神情非常坚定。
清洁工们默默无闻地奉献,却有部分人不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有一次,我看到一个清洁工阿姨在扫着马路上的垃圾,只见她一手拿着扫帚,一手拿着垃圾盒,边扫边不时望着两路来的车辆,就在这时,一辆车从车窗飞速扔出一个易拉罐,马上,在另一条道的车一下子“刺啦”一声,易拉罐被压得稀扁,清洁工阿姨只好上前扫开,然后马上回到旁边。望着她那一去一回的背影,我想:现在的人们太不知道什么是幸福了,清洁工阿姨辛辛苦苦地打扫,而很多人却乱扔垃圾。
他用手敲打着方向盘,汽车发出沉闷的鸣声。我因为周练考的不好。大气都不敢出一声,只是两眼盯紧了镜中的他。突然他发了话:这周怎么样?我一听他口气不对,肯定不好,我尽力回避他的眼神,口中支支吾吾地说不清楚。他的眉头立刻紧皱成一道深深的竖线。他严肃地说:快说。我心中还抱有一线因为我之后一次类似的练习考得还不错,所以我报了两个成绩,他先是嘴唇一动,而后却沉默了一会。问我为什么只考了这么一点分。我也性地皱起眉头心想:我第一次考了89是不好但我第二次考了98还不好嘛?所以我想以的借口混过去。谁知他看我皱着眉头竟勃然大怒,指着倒车镜中的我大怒道:你别想混我,我这个人说一是一,说二是二,什么紧张,你又不是第一次!我心里很委屈:我不是第二次考好了么!他见我也动怒了,他稍收一些愤怒,但依然拉着脸说:我想知道你第一次考得不好的原因,一起分析,下次就不回错了,和你一次两次无关!我见自己理亏了,反思了一下自己。他立刻平和地和我一起讨论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本。不知何时我与他紧皱的眉头以松开,放下架子平等地交流。
红路灯前的车辆少了不少,他松了一口气,惬意地考在椅背上,他眉间哪一条笔直的竖纹,不知不觉地消失了......
【背影的仿写作文】推荐阅读:
黑色的背影作文06-07
那个背影高一作文06-16
父亲背影初中作文10-01
作文 橙色的背影10-04
老爸的背影作文10-05
背影的初二作文10-10
母亲的背影初二作文07-06
你的背影小学作文09-09
《背影》优秀读后感作文06-09
离去的背影800字作文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