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的生命散文随笔(通用12篇)
用心感受生命的灵动
我常听学生说:无辜;家长说:无奈;教师说:无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也许是老师的工作方法太单一,不符合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许是老师的语言过于机械,激发不了学生与老师沟通的兴趣……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核心管理者,主导着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既非常琐碎而又十分艰辛。因此,教师只有怀有一颗对学生真诚的爱心,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不善表达是他们的共性,为了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我在班级建立了学生综合素质评比台,为每名学生准备了一个素质评价手册。正确引导,客观评价。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行为习惯、思想品格等多方面内容,以扣分和加分的形式体现。评价采取周评制,以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的方式进行。开始自我评价的时候,很多学生担心自己的分数排在其他同学的后面而不能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小组互评他们也往往更愿意说别人的缺点,这样还容易引发同学之间的矛盾。遇到这样的情况我知道我首先要做的是引导同学们端正思想和态度,让他们知道自我评价是帮助他们进行自我反思和教育的最好方法,养成这种习惯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小组互评要建立在一种善意的基础上,有缺点和错误是在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正常的现象,重要的是如何去面对它。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是为了帮助同学改正错误,完善人格,让大家能更好的发展和成长。用心交流,享受快乐。素质评价还安排了师生心语互动这个环节,要求给每个同学准备一个成长记录册,除了写上每周的评价得分外,还要总结一周学生最快乐的事,最烦恼的事和想对老师说的话。这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个环节,学生表现的很兴奋很神秘。第一周看着学生给我提出的那么多问题。我也同样兴奋但又有些头疼,回信花掉了我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当时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可接下来就是恐惧。这才是第一周啊!以后每周都是这样,真不敢想下去。可是每周看着同学们都是那么用心地在和我交流,我实在不忍心为了自己省事而敷衍他们,真怕会封闭了他们的心灵,再说,我也开始享受用这种方法和学生交流的快乐,三言五语,也许就能解开学生的心结。他们对我说的话主要有:情感的困?_、学业的压力、青春的烦恼、人生的挑战等等。面对学生多彩的世界和不同的困惑,每次我都针对不同情况,发自内心地去理解,帮助每一位学生,用温暖的语言送上一份鼓励,用自己的真情拨开学生心灵的迷雾。通过互动同学们对我产生了极大的信任,每周一我都会迫不及待地阅读同学们想对我说的话,同学们也很期待着我的回信。现为大家摘读几段:学生A:老师,又要放假了,我很舍不得您,但我为什么上课总是分心?我的回复:没想到一向少言寡语的你也有勇气抒发自己的感情,两年来你的变化很大.你现在正处于青春期,分心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有自控能力的人,才会有更大的成功。学生B:其实,小的时候,每次参加演讲比赛都被严厉的老师把我内心热情的火焰浇灭了,现在才发现我还是对演讲有那么深的渴望,我想现在开始还不晚是吧?我的回复:其实机会对于每个人都是均等的,只要你善于抓住它,但前提是你必须付出努力。学生C:父亲的突然去世,让我一直不能释怀,日子越久就越有孤凉的感觉,我知道您对我的期望,但我需要时间来平复。我的回复:人只有经历了悲欢离合才能长大和成熟,希望老师给你的爱会让你有一点温暖,我会像亲人一样永远关注你的成长。师生心语互动,让我找到了一个和学生沟通的最好的方法,增进我们的情感交流和相互信任,起到语言沟通难以达到的效果,他们的心理可以完全不设防的向我敞开。书信方式的回复,解答,让我们彼此心照不宣,单是一种目光的互动,就可以达到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通过心语互动我发现正如魏书生老师说的那样,每个孩子的心理都是一个宏大的世界。如果打开这扇心灵的大门,我们的教育工作就会进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教育就会充满生机,生命就会充满灵动,工作就会充满快乐。因为了解了孩子们的愿望,我可以给他们提供很多展示的空间和发挥的舞台,使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被发现,让他们找到了自信,我也在活动中重新认识了一些沉默寡言的孩子们,他们是那样的真诚、热情,对生活充满着希望,而我却忽视了他们……我把素质评价方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断的进行调整和完善,使它更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让他们实实在在看到自己一周的表现,帮助他们确定下一周的计划和目标,引导他们不仅和班级的其他同学比,更要和自己的过去比,为此我每周还设立一个最大进步奖,让学生找到超越自我的快乐。这种评价方式让我享受其中,怡然自得。我相信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始终如一的用心感受生命的灵动。平凡如我,没有轰轰烈烈,却愿做一粒落入石缝间的松子,虽不能展示遒劲枝干却可展示生命的顽强;我更愿做一颗洒落草坪上的水滴,虽不能展示大海的澎湃,却可展示晶莹的璀璨。”
所谓灵动的生物课堂, 就是指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课堂上让学生真正活起来, 动起来, 学会自主学习。叶澜教授说:“教育具有鲜明的生命性, 在一定意义上,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 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教育作为最具生命性的事业, 不仅关注生命的发展, 更是基于生命的需求。”可见, 生命灵动的课堂, 究其根本是关注和促进学生生命的发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以生为本”。构建生命灵动的生物课堂, 能充分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使得每一位学生在自己原有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 再一次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生命灵动的生物课堂构建举措
笔者认为, 构建生命灵动的生物课堂, 除了围绕传统意义上三维目标进行外, 还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心理特点、新教材的特色以及教学形式的及时更新和有效转化。
1.依据现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按照其身心发展规 律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
学生升入高中后, 心理逐渐走向成熟。但他们的认知水平还比较低, 个性倾向也不稳定, 甚至有些学生还表现为内心相对闭锁。学生的内心世界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和阅历的增多变得逐渐复杂, 学生不大轻易显露自己的内心情感。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 关爱学生, 成为他们的好朋友。班华教授说:“精神关怀是班主任专业劳动的核心内容。”毫无疑问, 构建生命灵动的生物课堂, 应该首先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 即对其“精神关怀”。比如, 尊重和关注学生的身体、生活和情感, 要学会宽容和体谅学生, 多以赞赏和激励的语言去评价学生, 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 与学生的生命互通相融, 共同体验学生生命的成长。
2.充分利用新教材的特色,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 趣
基于新的课改理念, 新教材着力于引导学生对具体问题作科学探究, 具有使学生初步了解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价值、过程和方法, 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初步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和重要的学习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 教师应利用新教材全新的知识导向和有创新价值的课题, 设计一些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情境或学习活动。如, 调查当地的农田 (河流)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分布、相互关系以及环境污染情况的研究性课题。在活动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节假日, 就近开展调查研究、实地考察、搜集资料, 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小结的形式进行交流。这样,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就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3.教学形式多样化, 提高生物教学效果
针对生物学科的知识特点, 常见的教学形式有:实验与探究、演示与讨论、讲演与观摩等, 教师应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使生物课堂灵动起来。
(1) 实验与探究。如:“呼吸作用”演示实验。如果教师只在白纸黑字上提问: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如何表现的?那么学生可能就会大眼瞪小眼, 不知如何是好。但让学生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入密封的装有萌芽种子的瓶子 (A瓶) 及煮熟种子的瓶子 (B瓶) 里, 观察蜡烛在两个瓶里的燃烧情况, 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的表现肯定会大有不同。
(2) 演示与讨论。如:“光合作用”一节中, 光合作用的概念理解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若直接问“什么是光合作用”, 这样显得抽象、难理解。若是让学生进行“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有机物”实验, 再讨论: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什么?光照是否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或缺的条件?并归纳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等, 就能使学生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 加深学生对其概念的理解。
(3) 讲演与观摩。如:每节生物课始, 依次安排一名学生开展3~5分钟的演讲活动, 教师让他们在课前准备好。开展一段时间后, 根据具体情况, 教师也可让学生即兴演讲。演讲的内容可以是与教材有关的课题、实验及国内外新闻等, 也可以是与课本内容有关的生物故事、学习心得等。
上述的实践表明, 教师通过问题设计, 依托问题, 用问题带动学生动手实验, 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中思考, 在动手实验中快乐, 也会在实验中让课堂变得更加灵动与高效。
三、结束语
关键词:静止画面;灵动生命;策略思考
平时的语文教学,人们总期望能够通过教材文本之插图去产生理想的作用,促进学生的阅读感悟。但随着自己的相关思考和实践,总感到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文本插图应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让静止的画面去产生生命的灵动。因此,需要做出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深刻的思考。现拙于笔端的是自己平日一些近乎实践后的反思,期望得到行家斧正。
一、引发学生欣赏静止画面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人们似乎都出现这样的一种倾向,很少让学生利用教材文本上的画面。这是由于现代教育媒体的普遍使用,能够呈现于电子白板上的图都是图文并茂、声形并茂,教材文本上的画面相对而言有比较逊色之处。我们是否能这样去思考?答案是不能。教材文本上的诸多画面,也如同文本一样出自大家之手,凝聚着教材文本之编者的血汗,对学生阅读感悟教材文本之内容可以说是起到相当理想的提纲挈领性的作用,尤其能够引发学生进行高度而又科学和深刻的思维;我们能否完全赖于现代媒体进行操作实践。答案也是不能,现代媒体的画面只能起着辅助作用,它充其量也只能是辅助资源,如果以其作为主要资源,势必会喧宾夺主,那完全可能将语文课上成美术或音乐欣赏课。所以,语文教学文本插图的欣赏,应当比较巧妙地让学生抓住单幅图进行比较全面性的欣赏,这最起码也是让学生发挥丰富联想的巧妙点拨。如,在教学《轮椅上的霍金》时,整篇课文安排了两幅插图,其中一幅是坐在轮椅上霍金的生活照。教学时,围绕这幅插图让学生进行欣赏,学生凭着自己的智慧,产生了相当丰富的联想,霍金能够生活吗?霍金能做些什么?霍金能够做出科学方面比较杰出的贡献,又要付出怎样的艰辛?当学生在欣赏插图后,再去阅读教材文本其感悟能力明显增强,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比较好地促进着静止的画面让学生产生生命的灵动。
二、启示学生研究静止画面
小学生是有一双慧眼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幅幅插图也是学生之眼力所能够涉猎的;小学生也是颇具智慧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幅幅插图也是学生之智慧所能研究获取到其中相关奥秘的。但在相当多的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只是蜻蜓点水且一掠而过地看一下插图,并没有能够比较充分地去研究那静止的画面。实际上这样做并没有真实意义上去利用插图,也获取不到插图利用的理想效果。我认为,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利用自己的联想,把单幅性的图画画面去做相关开放性的思考,将自己的思维融入画面,将画面去研究得更深更透。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融入教材文本的字里行间,那学生则完全可以获取更多教材文本之精神意义上的感悟,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如,在教学《姥姥的剪纸》时,文本之插图的内容是自己端坐在姥姥的身旁端详着姥姥剪纸。应当说比较简单地一看,并没有多少意义上的东西,不就是姥姥在剪纸我在看吗?但仔细去研究,其味道是不一般的。如学生从姥姥所剪的纸上看到姥姥的剪纸是那样的精美,也就从这样的精美上研究出姥姥的剪纸则完全可能是那样的心灵手巧。如学生从姥姥的剪纸和“我”端坐于身旁观看的神情上,研究出姥姥的剪纸是那样的吸引人,拴住“我”的心,祖孙之间是那样的温馨。如学生从这幅图上研究出这样的结果,那就是姥姥的剪纸不仅仅拴住“我”现在的心,极有可能拴住“我”永远的心,促使我在今后以及未来的道路上沿着姥姥的剪纸所表达出来的丰富内涵去为人处世。
三、引动学生表达静止画面
小学生阅读课文,欣赏课文插图,不仅仅就是学生去欣赏和研究,还应当让学生去表达出自己的欣赏和研究。这也应当是阅读感悟文本之内容的必需,如果让学生能够比较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欣赏和研究成果,那从一定意义上讲不仅仅提高了学生阅读感悟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学习文本阅读感悟的时效。从某些意义上讲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小学生所欣赏和研究的是文本插图,所表达的是对插图内容的感受,收获的则完全是对文本的感悟。但在平时的相关阅读课堂教学中,学生欣赏和研究插图很少让学生表达,这就导致学生欣赏研究插图毫无质量。我认为,既然让学生去欣赏研究插图,那让学生去表达自己的欣赏研究应当成为让静止的画面成为学生生命灵动的必备过程。所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不仅仅就让学生去欣赏研究,还让学生去表达。如,在教学《船长》时,文本中有这样一幅插图,是船长随船只沉没大海的插图,那是船长在指挥多人安全转移的插图。教学时,在让学生比较整体地介入教材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欣赏研究这幅图,让学生表述自己研究的成果。学生的表达还真有意义,有学生从船长的外貌说,船长的目光是那样的坚定,船长的神情是那样的严肃,表现出船长对船长职责的勇于担当,一个个学生钦佩船长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文本插图的应用,让静止的画面产生生命的灵动,其策略是多维的,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只有认真思考,才能实现静止的画面产生生命的灵动。
参考文献:
[1]潘文彬.让语文回归正常[J].小学教学研究,2013(8).
[2]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岳麓书社,2007.
生命的绽放
郴州市十二完小课改汇报材料
新课程改革,改到深处仍然回归到课堂。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只有触及课堂的教育教学改革才是彻底的,只有课堂效益的提高才能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保证,才能适应规范办学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我校是倡导和谐文化的学校,本着“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构建“灵动课堂” 就是把一个真、善、美的灵动世界呈现给孩子,使孩子们快乐学习、全面发展、幸福成长。灵动的校园是人生幸福的开始,灵动的课堂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乐园。我们一直着力追求构建一个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完善学生人格的课堂,这就是“灵动课堂”。经过学校一年多的探索,学校形成本校的独特的课堂教学理念,构建了自己的灵动课堂教学模式。即“三四”教学模式,或者称为“三主” “四步”教学模式,“三主”“四步”是指课堂教学坚持“三主”原则,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活动的主持,互动的主体。形成“预习——质疑交流——训练提高——小结”的“四步”教学模式。将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设备及实验操作等手段充分应用于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现代化。
为了推动落实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活动,每个学期的第一个月学校定为“走进课堂
共同成长”推门听课月,对所有任课教师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推门听课”活动。活动的开展,使学校出现了人人听课,人人评课,互相观摩,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教学氛围,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打造高效课堂的步伐。每年的4月和10月份学校开展“自主
互助
学习型”课堂教学比武活动,在全体老师的积极参与下,每次教学比武都取得圆满成功。通过教学比武的开展,教师角色转变快,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中,老师的话语少了,见到多的是学生在读、在议、在说,老师创设了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轻松尽情地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以学定教,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伙伴。每年的5月和11月份是学校课题研究小组的课堂展示月活动,校级领导亲自参与,亲自上课,其他课题研究成员都必须上研讨课,教学与研究的结合,通过不断总结与反思,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开展课题研究两年多来,很好的做到了全员参与,广大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促使教学成绩有了大面积的提高。
让数学课堂充满灵动性真正焕发其生命活力
郑壮波
数学来源于生活且应用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就是要使学生具备最基本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为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石。如今,在课改浪潮的带动下,我们惊喜地发现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学生的“纹丝不动”演绎成“自由活动”;守旧的“师说生听”更新为“自主探究”。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
然而,凝眸反思,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我们的学生往往得到的却是放任与浮躁,表面上看,我们的课堂轻松活跃,实质是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同时,也折射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那就是如何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充满灵动性的同时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下几点看法:
1发现问题,培养数学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学生能否从数学的角度认真观察现实生活和周围事物,从而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才是我们当代教师的首要任务。课堂上,我们不仅要重视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步骤,还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活动情境和参与的机会,从现实生活中选择观察的素材,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的切实存在,进而培养他们的数学意识和数学兴趣。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出示课题后,问“看到这个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可能会提出如下问题:
①什么是表面积?
②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③怎样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呢?
④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有什么用?……
这些问题都是他们通过有效思考提出来的,可见,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主动的最佳状态,渴望将这些知识弄明白,因而也就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当学会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后,教师可以拿出一个实物,如:长方体的小鱼缸,引导学生发现有些长方体的表面不是由6个面组成的,那么该怎样求它的表面积呢?……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使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联系生活实际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增强了数学意识和对数学学科的浓厚兴趣。
2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愉悦氛围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一年级下册元角分的教学时,我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小小玩具店的场景,在台上摆了许多种玩具,并标了相应的价签,借助孩子们最喜欢的玩具,我顺势问:“如果你去了这家玩具店,允许你买两种玩具,那么你想买那两样呢?”这时,孩子们顿时精神百倍,争先恐后选玩具,我接着说:“可是你们知道自己挑选的两样玩具的价钱吗?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来计算,掌握了计算方法后,我们要做一个“小小售货员”的游戏。
谁要是能准确地算出价格,老师就把你喜欢的玩具奖励给你!”小朋友们一听,跃跃欲试起来,因为他们都想得到自己喜欢的玩具,所以学起本课的新知,他们就非常的积极主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学会了购物时自己计算价钱。以学生熟悉的周围环境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新知,也体现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求知过程自主,发展学生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全面培养人才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善于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还要把学习的权利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方式、形式;甚至自己设计课堂活动方案、安排学习程序,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思考、讨论等多种活动参与对知识的探究、获取,努力实现求知过程“自主化”,从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实践操作过程中,我在课堂上没有暗示学生操作的方式、途径,仅提供出实验目标:“你能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吗?”从而将实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实验、交流,多角度的探究出问题的解决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课堂也充满了灵动性,并使学生明确了只要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都能剪拼成长方形,收到殊途同归之功效,在表面热闹的课堂外表下,掌握了新知,使我们的数学课堂焕发了无限生机。
最近我与一些战友、同窗或者朋友聊天,这些既发富又发财的同窗、好友、战友很少陶醉于先富起来的成功之中,而是喜欢回忆历历往事,这也可能是人到一定时候的一个共性,走过一定人生路程后,总想回首一下往事,哪怕是不堪回首的往事,哪怕是淡如凉水的往事,也都会认真的津津有味的回忆一番。
有人说“人生如戏”,其实一点也不假,人的一生就像在舞台上演戏,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扮演的都是主角,身边其他人都是配角,每个人都会想尽办法将自己的主角演好,这就是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有人说“生命是一个过程,可悲的是,它不能够重来;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来。”是的生命只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得到了荣华富贵,鲜花与掌声;有的尝尽苦涩,受尽了苦难,到头来享尽荣华富贵的不一定寿终正寝,受尽苦难,平平淡淡的却能寿终正寝。在这个过程中,机遇与挑战、进与退、损与益、富于祸、智与愚、荣与辱、强与弱、刚与柔、难与易、有与无、生与死、胜与败,种种矛盾冲突交汇变换。人生要学会驾驭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人生的海洋里始终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向前航行。
有人说:“人生是一场梦”。梦醒来已到暮稀之年,不管你高贵与贫贱,来去赤条条,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生有两种情况是无法选择的,一种是生,一种是死,这是谁也无法抗拒的。细想起来人生百年又如何,也不过区区数日,你来到世上得到了什么?享受了什么?留下了什么?很难说得清楚。到头来两眼一闭,四大皆空。
但人性就是人性,一生下来就开始奋斗,为自己的生活质量而奋斗,明争暗斗,尔虞我诈,甚至发动战争,但到头来都是一个去处。有的可能还给后人留下一些东西,比如:诸子百家留下了不朽的学说,科学家给人留下了促进社会发展的结晶,就连双目失明的阿炳还给我们留下了《二泉映月》。一曲委婉凄楚的二泉映月,记录了人生坎坷,唱响了一曲生命之歌,不屈之歌。有的草木一生,无声无息的来,悄声无息的走,没留下任何东西。花开花落,春去春来,想我一生如茫茫人海中一颗不起眼的小草,走着自己的人生轨迹,追求着自己的向往,寻找着人生的精彩,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
一、唤醒本真阅读, 品味文化内涵
唤醒本真阅读, 回归文本欣赏, 领悟文本文化情怀是阅读教学的固有真义。信息技术为语文阅读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 不仅能创设出逼真的教学情境, 渲染审美的教学气氛, 使学生个性化审美阅读的途径变得更为崭新和广阔, 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挖掘语文教学的文化内涵, 让学生在品味文本丰富的文化意蕴中深刻理解文本的内涵。
如在教学《论语十则》时, 我在屏幕上展现大幅的孔子肖像, 并配以凝重古朴的古筝独奏, 自然激发学生对这位影响整个东方文明的中国古代圣人的敬佩之情。然后, 再结合十段对话设计了相应的情境, 于是两千多年前的师生对话得以逼真再现, 让教材文本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撞击学生的灵魂。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 来到两千多年前孔子讲学的地方, 聆听孔子的谆谆教诲。这样, 利用信息技术将文本的文化意蕴在情境中展现, 不仅唤醒学生本真阅读的意识, 有效引导学生走近孔子, 感受圣人执着的人生追求和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 领会儒家“内圣外王”的人生观念, 更使其道德、人格和灵魂得以进一步升华。
二、创设审美情境, 激发主体情感
学生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体验中, 才能获得对文本的真切的情感体验, 才能让鲜活的充满灵性的文本语言在心头诗意地流淌。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 创设如诗如画、生动传神的场景或氛围, 再现文本的深邃意境, 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在这诗化的审美情境中, 在与作者、文本产生共鸣中深切体会和感悟作者的情感, 敞开心灵与作者、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
如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文中, 作者通过清丽优美、自然隽秀的语言, 细腻传神地描绘出了生机勃勃、春意谐自然美的画卷, 抒发出作者对春的赞美与欣喜之情。因此, 教学时我用多媒体播放器播放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的图画, 配上《四季之春》小提琴曲, 让学生在欣赏优美旋律、动人画面的同时, 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 自然融入文本中去领略文本所表达的意境, 体会作者的感情, 激发学生亲近自然、感受美好生活的愿望和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
三、营造想象空间, 丰富审美意蕴
文学作品的意蕴在于情与景、意与境的和谐统一, 收入教材的作品大都是作者精心构思的结晶, 精练的语言文字蕴涵着无限丰富的内容, 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 教学中教师应借助信息技术营造无限想象的空间, 让学生在想象中开拓出最美的意境, 产生与作者的境界相似的感受, 引起心灵的共鸣, 从而引领学生更加理性地把握并阐释文本深层的情感意蕴。
如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 全篇虽28个字, 但其以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境, 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教学时, 我播放凄美幽怨的琵琶独奏曲, 渲染出一种悲凉、绝望、死寂的浓郁生命感受, 营造驰骋想象异乡游子羁旅之情的典型环境和广阔空间, 让学生在音乐中展开想象的翅膀, 体会诗词的悠远意境。这样, 在想象中, 使学生之情与诗人之情自然碰撞交融, 诗意也就如画卷般深深印入学生的脑海, 渗进学生的心灵。
四、加大信息容量, 实现高效阅读
现代信息技术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为一体, 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而且能拓宽信息传递的立体通道, 增大课堂的信息容量, 实现高密度、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 为学生真正实现高效阅读提供了极为有效的途径。
如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内容和形式比较复杂, 如何在两个课时内实现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 使学生深刻理解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 便成为本节课实现高效阅读的关键。因此, 教学时我把鲁迅的作品和本文的写作背景以及故乡的照片等, 进行精心设计, 制成课件, 创设出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故乡的气息与作者所着力渲染的意境, 吸引学生快速深入文本, 去探寻文本内在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真正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学生思维 启发艺术
语文课是使学生智慧起来的课堂,语文课教给学生的是知识,更是智慧。思维作为智力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把对学生思维素质的培养放在重要地位,只有将学生的思维素质培养与听说读写训练结合起来,才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当打破思维定势,每教一文,都做潜心研究,精心设计,巧于构思,灵活施教,就会使教学过程曲折有致,引人入胜,使平淡无奇的课文时时闪现出新意与巧思,使语文课堂灵动起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呢?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我谈谈体会。
一、在学生个性化的质疑中启迪学生思维
以往某些中国教师认为:把学生教得没有了任何问题是教学效果好。美国教师认为:把学生教得有许多问题才是教学成功的表现。事实证明: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更具个性、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有问题而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让学生在个体阅读、思考的基础上有所感悟,有所疑问,正是个性发展的外在表现。
学生经过个性化的阅读思考,提出的问题有时会极有价值,能问在点子上,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如教学《金子》一课,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我让学生质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彼得究竟有没有找到金子?继而得出两种答案:没有(挖到金子);找到了(真金)。接着,我们一起讨论、交流“金子”和“真金”的区别,最终得出答案:彼得虽然没有挖到金子,但他通过辛勤劳动获得财富,找到“真金”。正是“质疑问难”使个性的思考得到发挥、发展。这与教师一步一扶的“问答”、“分析”相比,教学效果不可同日而语。我们要在课堂中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
二、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多向思维能力
思维定势对思维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一方面它有助于学生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正向迁移,加速分析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它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惰性,在遇到异常和同类问题时不求创新,容易形成机械盲目的惯性反应现象,导致思维呆板、固执,难出旧辙再求新路。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既要培养思维定势,又要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善于“标新立异”,要新得有据,异得有新法。多角度、多角色、多方面设疑,力戒思维的“固化”。
教学一篇课文,学生在理解读懂课文之后,对课文中所反映的事物,可以变换角度,从反面想一想,通过正反对照,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我在教学《狐假虎威》这则寓言时,当学生懂得“假是借的意思;威是威风的意思。这个故事讲的是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的事”之后,提出:“狐狸为什么一定要走在老虎的前面,走在老虎的后面就不行吗?如果走在老虎的后面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通过正反对比推理,达到启发和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
三、通过“留白”开发思维,让学生充分探究和创新
“留白”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手法。留白艺术的运用,目的都是把绝妙的东西和深刻的内涵留给观众和读者,给他们留下遐想和创造的空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留白”艺术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留有思维的余地,讲到适可,点到即止,留几处“白”让学生化虚为实、联想思索、主动探知,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引起学生的联想、想象,使语文教学实处含虚,虚处含实,形成无穷的意味和悠远的意境。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运用“留白”的艺术,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教师应做到因“白”利导,巧用策略,并立足教学实际,使“留白”有度。
问题一提出,就马上要求学生发言,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只要学生答出了正确答案,教师就心满意足,这种不“开”只“达”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能力培养成了一句空话。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注:“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愤”和“悱”,实际上是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前的心理状态上的空白,此时学生的注意力、思维、情感、意志等交织,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时刻。我们要善于创设这样的空白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愤”和“悱”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留出思考的空白,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空。学生有了充分的时空空白,才有可能针对问题积极思维,主动探讨,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另外,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方式。在教学中,我们多次组织兴趣小组,开展大家学广告、闯语文宫、爬句坡、我与语文交朋友演讲、班标设计、劳动纪实调查报告、明星艺术廊等活动,建立语文与智力与生理机制的联系,在活动过程中玩味、品尝,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感,形成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意志力,促进思维素质的提高。
“文章不是无情物”。为文皆有情,无情不成文。蕴含于课文的情感,有时似高山飞瀑,撞击学生的胸膛;有时似清甜甘露,滋润学生的心田。如果我们善于领略内容,领悟作品之美,感受思维深刻的启迪,那么语文课则是创新的阵地,学生的创新思维必能得到启迪、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徐忠恕.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07).
[2]刘明.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
[3]杨秋枫.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课中的妙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6).
半年前,早年旅居巴西的一位学生顺便捎回两盆毛蟹爪兰。这种花体色鲜绿,其形怪异,茎多分枝,枝生杂花,簇状而悬垂。据说原产地是墨西哥,传于巴西后一跃而成为国花,其高贵、典雅可见一斑。有感于学生的至真至诚之意,遂将此花置于案头。早晚浇灌,余暇之时对花吟文诵诗,别有一番情趣。
毛蟹爪兰属热带植物,性喜潮湿,这是我起初所不知道的。偶有一次外出去南方公干,竟忘却叮嘱家人浇水,待到风尘仆仆赶回,两盆绿意欲滴的花儿已失去了往昔的光华,病恹恹地低垂着枝叶,似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惊悸万分,赶紧取了盆清水,慢慢浸透根茎,焦急地等待着命运的宣判。如此这般,月余后,奄奄一息的花儿才算恢复了常态。自此,对于毛蟹爪兰颇为珍视,即使外出一刻,也要时时牵挂在心,生怕再稍有差池。
远在省城高校就职的三叔回家省亲,一眼就看中了我的盆景。站在花前,流连忘返,啧啧称道,其艳羡、渴慕之情溢于言表。酒席之间,觥筹交错,耳酣面热之际,又频频举杯,意欲令我忍痛割爱,甚至提出以颇为贵重的古书作为交换条件。看其心诚志坚,万般无奈,只得以一盆相赠,然其心终亦不忍。
剩余的这盆毛蟹爪兰越发显得生机蓬勃,枝叶间流溢着醉人的绿意。每至周末,八九点钟的光景,我就会将它捧放于阳台通风处,那时,缕缕碎细的光线正穿越亘古的时空洒落在玻璃窗上,随后又过滤得纯净透亮,静静地飘浮在花儿的身旁。花儿艳美、柔润,一如十三四岁小姑娘的心思让人猜不准想不透。半小时后,我又会将其捧回案头,担忧她被强烈的光线刺痛了柔滑的肌肤,伤残了纯洁的精魂。
有时就想,生命这种世间最为美丽的东西,实在不该过于脆弱,脆弱得像如同易碎的玻璃心儿反而容易让爱她的人劳神费思,不得安宁。我的这盆毛蟹爪兰,不就是如此吗?这到底让我惦着三叔带走的那一盆了,不知道三叔是否也会像我这样悉心呵护着她的娇弱的生命呢?
五月的一天,家中的这盆兰花忽然有些枝枯花萎。我担心起来,急忙查阅各种养花的书典秘笈,最终也不知其故。心急如焚的等待中,接着就传来三叔家遭遇变故的事情。难道两盆兰花的生命之魂息息相通?我颇为怀疑起来。
对于三叔,我倒有些了解。年少苦读,矢志不移,读完大学,留洋海外,归国后研修机械和建筑,一举成名。其职位也愈来愈高,这也难免会招来不少人的嫉妒和怨愤。五年前,曾有传闻,言其学历身份造假,主管部门用了三个半月调查,最终不了了之。这次,不知竟又是何故?
我辗转省城,敲门三叔家房门的`时候,已是午时三刻。那时,凄厉的秋风正顺着两幢高楼的夹缝呼啸而来,我在冰冷的寒气中瑟瑟发抖,突然间就想起古代秋决之事来,心中着实懊恼不已。开门的,是三婶。蓬头,垢面,低眉,顺眼,面颊还有泪痕,一幅失魂落魄的神态,全然没有了昔日的端庄、秀雅的仪容。寒暄,落座,三言两语就道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同事恶语中伤,诬陷无所不用其极。总之,这一次,木讷、本分、胸无城府的三叔再也没有了幸运,已然身陷囹圄。
我警觉起来,对于这种事情,还是躲得愈远愈好,稍有不慎,倘若殃及池鱼,即便悔恨至死大概也无济于事。三两句安慰客套,我逃也似的冲出三叔的家门,跌跌撞撞滚下楼梯,眼神却是注视着四周,怕有可疑的人影正躲藏在阴暗的角落里暗中盯梢着我。消失在茫茫人海中后,心中才稍有安宁。只不过,一种隐隐的苦痛却在撕咬着我如针刺着的心,因为,冲出三叔家门的刹那间,我分明看到那盆毛蟹爪兰正痛苦地躺在凌乱的垃圾桶间。
无端的烦恼渐渐浸渍着心魂,我开始悔恨起来。常常在夜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我后悔将那盆毛蟹爪兰送给三叔,也许正是这盆花给他带来了无妄之灾。反过来又想,这盆我最为珍视的花儿,不也正是因为我断送了宝贵的生命吗?黑暗挤压着我的灵魂,在黝黑的暗夜中,我死命地盯住天花板,企图穿越那层厚厚的魔障,去寻找希望。我希望看到高远的天空中群星璀璨,希望看到黎明的曙光迎面扑来。
看着我的这盆孤零零的毛蟹爪兰,心中仿佛生出无数的梦想。希望有一天,她能摆脱掉苦难的羁绊,重新焕发出盎然的生机和蓬勃的活力,那是生命中真正的色彩。到那时,一袭静美的绿意,仍将会给我带来心神的安宁和灵魂的解脱。当然,我更想让她给三叔一家带来无限的福祉和神奇的灵光。
生命像小草,在早春湿润的泥土中,以蕴藏了一个冬天的力量,勇敢快乐地破土而出。
不管是在路旁沟渠,不管是在平原高山,只要他探出头来,他便伸长脖子呼吸空气,接受阳光的沐浴。
在绵绵春雨中吟唱,在和暖春风中舞蹈。以一点绿一片绿装扮自然,点缀大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只要有力量,生命就存在。
生命像水滴,一颗小小的水滴,日日夜夜,一滴一滴,在坚硬的石块上,顽皮地跳着蹦着,从不疲倦,从不泄气,日久天长,竟然滴穿石块。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只要坚持,生命就存在。
生命像蜡烛,尽管知道自己会消失,还是坚持着光明。生命虽短暂,却甘愿释放自己的光和热。即使流着泪,也是很乐意。
“蜡炬成灰泪始干”只要肯奉献,生命就存在。
生命像戏剧,有欢喜,有忧愁,有幸福,有悲哀,生活中的坎坎坷坷,生活中的和和美美,生活中的风平浪静,生活中的跌宕起伏,将喜怒哀乐的感情融合到了一起,动人心弦,牵人情怀。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只要有情感,生命就存在。
生命像晚霞,黄昏时分,夕阳涨红着脸久久地停留在西边的天空,在等待,在坚守。就在“夕阳无限好”的时候,给人造成了一个美丽的黄昏。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只要坚守,生命就存在。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小草,像水滴,像蜡烛,像戏剧,像晚霞,生命无处不在。
作者,黄霞,心语HX,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与读书结下了不解之缘,爱好文学,诚实本分。现今在村委会工作,仍保持着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作者|黄霞
一、合作主题——选择有价值的教学内容
选择有价值的合作学习内容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和关键。合作学习理论也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应该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在教学的重、难点处精心预设,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具有一定探究性、挑战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或任务。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学生们才会感受到合作的力量,教学才富有生命力。
如,“圆的面积”教学时,在引导学生在回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之后,提出:圆的面积公式是否也可以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呢?问题的提出,激起了全班同学的极大兴趣,他们积极地投入到这个问题的讨论中,但一时又无从入手,急于寻找解决策略。这时,我顺势对问题进行分解:①如何转化?②转化成什么样的平面图形?③圆和转化成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关系?这样,明确了解决问题,各小组就着手展开了第二次讨论,他们或思考、或争论、或动手……迸发出了创新的火花。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有的拼成了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有的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还有的拼成了近似三角形或梯形……再通过随后的全班交流,进一步的加以补充、完善、延伸、优化,使每一个组员都切实体验到了自己的一份发现、感受着同学合作的相互作用。
二、合作讨论——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因此,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不仅要注意各层次学生的优化组合,以利于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同时还要为全体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充分发挥组内成员个体的能动性、参与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认识成果,培养群体意识和活动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和合作学习能力。
如,五年级数学上册有这样一道题:把一个正方体木块,一面写上“1”,两面写上“2”,三面写上“3”。4人一组抛这个正方体木块,每人抛20次,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每人抛出“1”、“2”和“3”朝上的次数。先把得到的数据整理后填入表中,再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由于题目形式新颖,充满了趣味性和挑战性,极大地激发了各个层次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热情。各小组都根据小组成员之间的差异和知识能力水平的不同进行合理分工,有序地开展抛小正方体木块的活动:有抛正方体木块的,有报数的,有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有填统计表与统计图的……在学生完成统计后,提出问题:每人抛正方体木块的结果有什么共同特点?哪个数字朝上的次数最多?哪个数字朝上的次数最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讨论。在小组间探索、交流时,我深入倾听并参与讨论,鼓励每个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觉得“我是小组中的一员,我提出的问题或我的想法很重要”,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自觉主动地学习,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合作交流,要选择恰当的交流时机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只有当学生萌生了需要的内部动机时,所进行的合作学习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因此,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教师必须恰当地把握好合作交流的策略和时机。只有这样,才会出现不同观点的碰撞,产生认知冲突,从而达到智慧的互动和情感的撞击,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最终深刻地影响学习效果。
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用量角器实际量一量三角形每个角的度数,然后求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在小组汇报时,却出现了等于180°和小于180°两种完全不一致的答案。这时,我抓住矛盾点,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知道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的准确度数呢?”让学生带着问题,用课前住备好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纸片进行小组讨论、探究。有的分别量出三个角的度数再求和,结果是180°;有的把三个角剪或撕下来拼成了一个平角,也是180°。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很快推断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180°”的结论。
四、合作评价——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体现自我协调同伴间优势互补的有效学习形式。”因此,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讨论后的意见,鼓励学生参与评价。这样,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取各种不同看法的理论依据,而且通过对比分析,有效提高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调整的思维批判能力。
如,比较和的大小。教学时,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交流时得出以下几种结论:①=0.6,≈0.44,0.6>0.44,所以,
>;②比大,比小,所以,>;③ = , = ,
>,所以,>。由于每个小组讨论后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一,这时我再把三种方法交给学生小组评价,选择最佳方案。
学生在小组评价中,有以下几种看法:
1.第一种方法比较容易想出来,但计算时有些麻烦。
2.第二种方法虽然比较简便,但如果都比大或者都比小,就不容易比较出来。
3.第三种方法最佳。
4.三种方法都可以,各人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选用。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应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高中思想政治课, 作为一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觉悟,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文社会科学, 更应与时俱进, 彰显生命的灵动。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传统的高中政治课大多是单纯的“填鸭式”灌输教育, 学生辛苦、教师痛苦, 分数和能力都得不到有效提升, 更别说将知识内化为学生深刻的情感体验。因此, 高中政治课或者以“副科”形式游离于教育的边缘, 或者以纯粹的应付考试的形式得不到重视, 课堂氛围沉闷、压抑。在一些农村学校, 硬件设施缺乏, 多媒体教学也只是公开课的表演道具。高中政治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经济、政治、哲学和文化等知识之外, 还承载着社会价值和国家需求的社会功能。因此, 将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相当重要。而如何让学生轻松掌握烦琐、枯燥的书本知识, 离不开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教师依然沿袭古代的师道尊严、尊贵有别。课堂上, 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报、学生记;教师提要求、学生被动完成任务。这样的政治课堂, 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不能形成知识与情感的碰撞, 既无益也无效。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应对新型的开放性试题, 学生的应变能力明显滞后, 这无疑是长期的标准答案惹的祸。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必须更新观念, 坚持以人为本, 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心理特征。允许学生大胆质疑, 质疑教材、质疑教师、质疑试题, 以一种全新的独特的个性标准去定位;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通过自身的体验形成对课本知识的认同, 在实践中加深、提升已有知识并发现新知识。
二、延伸触角、关注社会
高中学生大多是十七八岁以上年龄的学生, 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经历了多场人生的考试, 对国家和社会有了自己独特的视角。他们有些叛逆、有些彷徨、有些任性, 但同时对社会也有太多的要求、太多的疑问和太多的不满。倘若能够将其对社会的不满加以整理, 形成正面的对社会改良的建议, 则可以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让他们知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在高中《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的知识讲授过程中, 我惊奇地发现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无比的。在讲第一框“政府职能”时, 我围绕政府职能安排了一个探究活动“我有问题问总理”, 请一个学生扮演“总理”角色, 另外的学生就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现场对“总理”提出问题, 并要求解决问题。这场探究活动异常火热, 学生参与度高, 所提问题涉及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的发展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小升初难的问题、城市和农村医疗保障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 甚至还有学生谈及如何提升中国的城市形象问题。“总理”发言人也是兵来将挡, 水来土掩, 但也有些问题难倒了我们的现场“小总理”, 课后“小总理”居然跑到办公室来寻求答复。这堂课后, 学生交了一篇政治小论文, 针对课堂上某一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形成正确的建议。论文个个观点鲜明, 针砭时弊, 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了解政府职能, 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 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同时又可以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角度引导学生相信政府, 支持政府工作。
三、思考价值、定位人生
近几年诸多学校安全事故见诸报端, 虎门威远女学生打架门事件、连滩镇女学生打架门、上海学生打架门事件等无不折射出学生对人情对社会的冷漠, 暴力事件背后愈显教育的悲哀。在讲哲学第一课时, 我曾经要求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 思考人到底为什么而活?思考怎样生活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学生的回答轻佻而简单:“赚钱呗!”“赚钱买房买车呗!”……也有学生说:“赚钱, 钱多了没办法就做慈善。”但这种回答受到了班级学生的鄙视, 甚至有学生说:“伪君子, 哪有人嫌钱多的啊?”一阵唏嘘之后, 那位本想在自己挣了足够多的钱之后做慈善的学生因为自己的独特的发言而面红耳赤。我们到底面临的是一批怎样的学生?为什么他们会有如此异常的人生价值观?到底该由谁来为这一切埋单?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 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 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提升对人生价值的认识高度, 净化学生的心灵, 感悟人生。而我们在长期的教学中, 更多的功利主义教育带给学生的是对教育、对人生、对社会的畸形的认识。如果可以不考试, 绝大部分学生选择的都是非主流的娱乐活动;如果可以不管理, 绝大部分学生选择的依然是我行我素的个性人生;如果可以不约束, 绝大部分学生选择的依旧是任意妄为、为所欲为。现代科技带给人类更先进的科学技术, 先进的教育技术也在泯灭学生的道德与良知。更多的学生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 看到了前方、看到了竞争、看到了自私, 却流失了远方、流失了合作、流失了无私。在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中, 他们选择了冷漠, 选择了利己, 选择了暴力, 这种无视后果、无视生命的手段让人不寒而栗。因此, 我们的高中政治教师一定要在带给学生知识的同时, 教给学生更多做人的道理, 以教材为依托, 细化教学目标, 渗透情感价值观, 帮助学生走出迷茫、坚定人生信念。
总之, 在高中政治课中彰显生命的灵动, 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为年轻的生命个体创造成长的沃土, 才能让教育淋漓地展示人性的魅力和对生命的至爱。
【灵动的生命散文随笔】推荐阅读:
有效对话: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灵动09-08
语言灵动07-23
灵动课堂精彩生成09-08
让作文教学灵动09-25
无价的生命散文09-18
生命感悟的随笔10-09
脉动的生命的散文10-13
生命充满灵性的光辉散文06-23
生命的特质的散文诗07-27
彩虹依旧夕阳依旧生命依旧的散文11-09